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篇1

论文摘要:只有认清地勘单位的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在经营发挥出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的事业经费逐年减少,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相继成立了许多多种经营实体,形成了地勘单位靠财政拨款和对外创收维持生存的两种局面。这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又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现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监督功能弱化,其主要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1、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环境不配套。

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经过了四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这个阶段财务管理很单一,只从事国家下达的地勘任务;市场经济初期,财务管理分地勘主业和二行,二行是从事多种经营工作的,地勘单位分别设地勘主业财务和二行财务;市场经济运行几年后,取消二行财务,后地勘单位又相继成立了许多多种经营实体,各多经实体分别独立核算,各自管理,由地勘主业财务汇总报表上报;现阶段地勘单位统一一个财务机构,不管地勘主业还是多种经营业务统一由队财务进行核算和管理,事业经费和注册登记的企业各自单独设置会计账套进行会计核算。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不到位,束缚了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和管理,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地勘事业单位拥有资质,却没有工商税务注册,给财务核算带来很大的麻烦。

2、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到目前为至,我国尚未正式提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切概念。1996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条中,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虽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财务任务与财务管理目标有一定联系,但并非完整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于地勘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应的财务管理框架体系,也就无法搭建,相关的财务指标缺乏客观标准,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也谈不上指导地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整。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2条规定: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情况等,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有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体现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但从随着现行地勘事业单位经营多元化,这些简单的分析指标不能满足现阶段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缺少一些必要的分析指标,如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等。缺少综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事业单位的绩效、风险及综合实力缺乏分析。

4.财务责任体系尚不健全。

地勘单位的性质决定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财务责任。明确财务责任,是顺利开展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各项财务关系的前提。目前,随着地勘单位自的逐步扩大,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责任控制也在逐步建立。但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形成不久,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划分原则不够明确,导致一些“权利真空“的出现,削弱了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监控作用,事业单位的职务犯罪、腐败现象和消费现象有加强的趋势。

5、实物资产核算和管理薄弱,加大了地勘单位的运营风险。

现实中,地勘单位存在着对存货和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从账面上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实物资产的存、耗情况。原因三点:一是地勘事业单位一直不太重视实物资产核算,习惯于按收付实现制简单经收支结算办法核算了事;二是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和不高,加强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二、提高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应区别建立有组织收入条件的地勘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和政策,如对地勘单位进行工商、税务注册,充分利用地勘事业单位原有的主业资质,把新注册的公司或企业纳入其中,做成企业集团,理顺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管理。这样便于上级部门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从而能更科学地反映地勘单位的运营情况,

2、明确地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归宿,在地勘单位逐步走向市场化的环境下,地勘事业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只有采取以事业绩效为导向的改革,形成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提高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地勘服务。因此,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地勘事业绩效的最大化。

3、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目前地勘单位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模式已不适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评价体系,应包括基本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体系两大部分。基本指标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一些指标处,还应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分析指标。如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反映地勘单位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反映资金使用情况的指标。综合指标是以绩效和风险分析为核心,以财务综合实力辅助的分析系统,包括反映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风险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4、健全财务责任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地勘单位长期以来只满足于对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需要,财务责任的分工不够明确,根据目前地勘单位的实际,可分两步骤完善其财务责任体系:

根据地勘单位的队长或院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财务部门的分工,在财务部门下,分设结算、财务、管理三个部门。其中结算部负责单位和职工以及对外报账业务及资金往来结算,制定往来业务的清算制度,清理拖欠款项,加速资金回笼的速度;财务部负责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负责预算的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管理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全面管理、资金的筹集和运作,负责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住房公积金管理等业务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4日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机制,但从总体上看,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低下、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效果不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研究,提出产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从经济利益和相应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进而提出推进财务组织变革等方面的改进对策。

(一)基础工作方面

1、票据及经费开支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各种票据主要来自于各级财政部门的发票,但在事业单位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当中也有各单位自行印制或购买的发票。这就使得在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票据认购、领用、核销环节存在监督上的漏洞。

2、经费开支标准和范围不规范。事业单位的大部分开支项目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范围,这就使得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日常开支时无据可依,各事业单位超发津贴、补贴、业务招待费的现象比较普遍。

3、财务管理措施不到位,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方法和其相应的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心。在当前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工作由一人担任,导致在工作过程中移交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相互牵制,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失控。对事业单位的有些支出项目采取实报实销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进而营造出奖优罚劣的氛围,使得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方面。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都应当严格按照其财务预算来执行。事业单位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可以实现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综合平衡,协调各项计划指标。然而,在近几年新型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观念方面依然较为薄弱,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没有认真实行零基预算,仍旧习惯于采用基数递增的方法来进行预算的编制,从而造成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结果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科学有效地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情况和体现预算执行年度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

(三)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方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防止财务信息的失真,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因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财务信息失真的根本要求。另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当前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相关问题的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做好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与此同时,要依法合理筹集资金,科学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各项资产,努力做到增收节支,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但是,目前各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以下相关问题: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事业单位不断地追加预算、盲目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以及对政府采购的抵触情绪等,均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而进行实施的。由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约束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紧缺,而各个事业单位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不得不进行预算的追加。从现实情况可以看出,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当中,有的为了提高单位自身社会影响力或者提高本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经济收入而盲目的扩张,事先没有进行科学的调研和论证而进行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导致相当一部分财政资金滞留在了低效率的部门或者事业单位。

(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由于事业单位经营中的财务风险有别于营利性质单位,如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其最主要区别是来源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因为事业单位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事业单位自身经营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务许可的范围内。但是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很难拒绝外界环境给本事业单位提供快速发展的利益诱惑,这就使得各事业单位忽视了自身财务方面的困境而一味地去追求单位的规模效益,从而不可避免地将负债经营的企业经营理念引入到了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来,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赤字预算。这种由于预算监督职能弱化、管理层的不当决策引发的事业单位经营风险,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事项。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单位领导也不重视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造成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在内部控制当中,内部审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岗位,而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对该岗位进行了设置,却让一些不熟悉业务的人来担任此项工作,这就使得相应的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对策

(一)实施绩效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1、正确编制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合理安排各项财务收支计划。目前,在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是实现财政管理的基本形式。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指的是各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费收入和支出都由事业单位自身负责编制,并将其提出的预算方案报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当其编制的预算方案经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再将其上报单位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我国各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是其进行绩效管理的依据,对单位内部各个责任单位绩效的考核和评价都离不开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因此,正确编制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有效地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各事业单位所列示的经费预算,必须根据其主管部门事先确定的相关标准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2、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保证组织预算目标的实现。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是按照整个单位活动的主体来进行相应的反映的,在编制预算时它为事业单位内部的各相关责任单位明确规定了相应的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各相关责任单位各自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决定了本单位总体目标能否有效的实现。为了确保内部各责任单位以及事业单位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事业单位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相关责任单位工作的积极性来保证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在激励过程当中,应该将精神与物质相结合来确定其激励方案。最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应注重其绩效考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且将相应的考评结果及时予以兑现以便增强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度。

3、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为了维护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各单位编制的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一般都不予以调整,但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调整时,相关的事业单位应当将相关调整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经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相应预算的调整。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均要受到预算中可用财务资源总量的约束,故而在相应的支出预算上应当实行刚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编制的部门预算进入实际执行阶段后,内部各个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预算执行,财务人员要对各项支出严格把关,并且按照相关预算的支出进度进行控制。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提高各项资金支出的使用效益,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的顺利执行。

(二)完善资产运行管理制度,提高资产运行效益。事业单位配置的条件是:第一,现有资产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第二,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第三,通过市场进行购买产品或者劳务不能实现或者成本太高。配置资产时应当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配置。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着用项目经费购置资产与部门预算管理脱节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下达经费前,必须将相关的资产购置事项报本级财政部门进行批准。同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还应当积极引导和监管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还应规定对于用其他资金为本单位购置限额以上资产的,必须将相关资产购置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核。此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有关事项报财政部门进行备案。

(三)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提高政府采购水平

1、树立对政府采购正确的认识。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公共组织财政支出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建立相应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各公共组织部门的物资和劳务采购支出进行有效的约束,保证财政资金支出的合规性。政府采购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之后,已经由以前单一的财政支出管理职能发展成为具有财政支出管理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双重职能的重要经济手段。

2、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

(1)完善组织管理体制。为了使政府采购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各采购机构必须大力加强内部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采购机构的工作效能。政府采购的作用不只是能够节约财政资金和获取相应的批零差价,而且还可以对与财政支出相关的内容和规模进行有效的调控。为了使政府采购机构能够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还应当与其他业务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保证政府采购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监督体制。依据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对于用财政资金采购资产达到相应额度的采购项目,除有特别的规定以外,均需要将其纳入到政府采购的范围当中来。为了保证政府采购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必须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制。这就要求财政、审计等各部门联合起来将政府采购监督工作作为其日常的检查工作,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检查和惩处制度,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3、积极完善与政府采购的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高素质的专业化采购人员是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财政部门积极完善有关预算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政府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庆成,王彦.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罗颖,秦婧.运用绩效管理系统加强财务人员绩效管理[J].南方论刊,2010.

[3]张曲涛.财政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广西轻工业,2009.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将逐步走向社会走进市场,大多数事业单位不仅承受国内市场业内的角逐,而且面临着国际同行的竞争,同时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适应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大大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然而,总体上来看,我国事业单位仍存在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健全、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拟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这对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和特征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根据财政补助方式不同,可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自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包括公益性、服务性、知识密集性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控制,以确保单位的计划和任务全面完成,其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结余与分配管理,以及专用基金管理等。其中,预算管理是指为保障预算的实现,对单位财务收支活动过程进行的控制和监督,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等;收支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对单位发生的资金损耗和非偿还性资金收入等活动的控制和监督,要求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即实行收支统管;单位结余及其分配管理是指对单位的年度收支余额进行的控制和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单位资金;专用资金管理是指对单位的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其目标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及时、真实、准确和有效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确保单位人员履行会计责任,保证单位各项工作合理开展,有效使用资金,保障单位资金安全性。

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预算编制问题,一般事业单位会参照以前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相关的增减因素和自身发展所需的财力来编制来年的预算,但这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大大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包括部分单位领导未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存在形式主义,编制时间较短,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编制方法不科学等。二是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存在诸如执行不认真,执行人员忽视预算的重要性,执行不灵活,执行人员不能灵活应对已编制的预算,无法根据单位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预算,或是执行中缺乏沟通,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从而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预算执行整体性不强;三是预算监督问题。事业单位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领导发起,这种监督具有不定期性和临时性,监督效果长效性不显著,而外部监督,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的监督,队伍力量薄弱,监督效果不显著。

2.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货币资金两部分。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无效购置固定资产。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存在重复购买、高价购买等现象,造成严重浪费。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只管资产分布情况,不管其真实价值,存在账实不符,管理混乱等现象,并且对于捐赠的资产存在不入账和无专人管理的问题。三是固定资产流失问题。部分事业单位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将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等,并且管理部规范容易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变相流失。例如,部分单位存在将单位房屋、车辆、设备等低价出租、出让给组织或个人,或是不按规定办理资产评估,对转让的资产权利义务不明确,造成国有资产产权不清。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事业型收费、罚没收入等不入账;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转移单位资金;不相容职责没有严格分离,岗位互串等。

3.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预算外资金管理较薄弱,大多数单位对预算内资金的申请、审批、划拨、使用等管理较为严格,但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存在诸多漏洞,支出不规范;二是资金综合使用效益较低,部分单位对资金的管理不规范,存在单位领导“一言堂”问题,需要从体制上解决资金盲目使用和资产流失问题;三是对各类收入界定不清,支出结构不合理,人员经费比重大,挤占了公用经费支出比例,影响单位事业发展,同时在实务中财务人员对基建投入和事业经费、预算外资金和其他事业收入、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等的界定不清,影响了单位收支管理。

4.财务报表分析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料不全,财务分析所依附的资料不全面,不少财务信息都不按规定计入报表,导致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方法不当,财务分析方法过时,影响决策信息质量;三是缺乏建议,部分单位在对财务报表分析后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失去财务报表分析的实际目的。

三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单位预算管理

首先,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结合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项目经费的预算,统筹兼顾预算内外各项收支,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并且要求在编制预算时综合考虑上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质量,结合单位发展需要编制预算。其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包括实行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落实预算执行个人责任,将预算的执行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以有效控制预算执行质量,加强预算执行效果分析,公开各部门预算执行信息,以期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的局面。最后,完善预算监督管理,对预算执行的每个阶段进行阶段性的综合评价和全面审核,以保障预算资金安全运行。例如,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或工作小组来强化预算监督,并且利用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等方法监督和约束预算执行过程,强化审计部门、新闻媒体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效率

一是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单位资产,确保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针对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一套合理的资产日常管理流程,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等,规范相关资产的申请、审批、使用和回收流程,特别在固定资产方面应加强购置事前论证、使用监督,以及核销等的管理,对单位的资金收入更应及时入账,严禁设立小金库或转移单位资金等,规范单位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单位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和管理,并且全程监控资产的使用效率及增量、配置情况;四是为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将资产管理效果纳入领导考核绩效,明确责任,奖优罚劣,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3.加强单位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完善单位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加强对单位资金的申请、审批、划拨、使用的管理,坚持业务工作与创收工作相结合,由于事业大内支出范围广,项目多,因此需要重视支出程序的规范化及支出的实际价值;二是加强单位负责人对收支程序的审批制度,落实从经办、复核、部门责任人、领导等每一环节的责任,尤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可以对单位资金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单位现金及银行存款等建立内部监控制度;三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4.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健全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风险是控制和决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应收。事业单位在制定和规划单位目标的同时,应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明确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以将可以发生的风险或损失降至最低。一方面,单位应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预测,包括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及规范内部控制程序等,做到防范连带和潜在的财务风险,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要求单位各部门之间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协调,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公众监督和约束,将责任风险与管理层绩效挂钩,增强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经济损失的发生。

5.加强单位财务队伍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事业单位应严格把好用人关,要求财会人员应持证上岗,同时将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对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评价中,确保财务人员职业行为的自觉性和风尚性,并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低水平财会人员。同时,单位应加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发展高素质、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与外部环境和新的市场体系相适应,我国事业单位应不断进行自审,发现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确保单位稳定、健康的发展,更好的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晓军.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风险防控[J].现代经济信息,2012(8)

篇4

摘 要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发挥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 措施

当前国家正深入开展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也逐步推行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以及国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些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些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等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形势的发展,调整自身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度的缺失势必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困难。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颁布实施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及时结合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新财务规则的要求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因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性,对当前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制度条款形同虚设,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预算管理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重视不足,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预算的执行管理力度较差,预算的分析与调整工作不及时,缺乏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其应有的约束性,并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方面,由于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平行部门,而且内部审计的执行需要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规范以及核查义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较弱,违纪违规的财务活动时有发生。

(4)财务管理意识较差,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单位自身属性,决定了单位的财政收入以及支出基本上是稳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支出则按照预算执行,因此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片面的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复杂性较低,重视程度不足。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由单位内部的其他科室人员调任,而且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因而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结合国家法律以及政策要求,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分析国家出台的相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是财务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并将其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其次,应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应该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保障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避免各项制度缺乏实效流于形式。此外,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预算计划的编制上,应该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往年资金收支情况,统筹安排资金管理计划,并注重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支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测。在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上,为了避免预算编制计划与预算执行的脱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对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特别是对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更应该强化支出使用监管,并通过总结分析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预算计划,进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3)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与教育培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执行者,其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上,应该注重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的多方面考察,选择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同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在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提高其工作能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合规合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财务监管工作,而财务监管的主要技术手段辨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及时总结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效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结语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总结分析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重点,并通过强化制度、人员以及监督管理,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方式。信息化是多领域和多学科的集成,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以信息技术产业广泛运用社会经济各领域为基础,利用信息及信息技术改造和改革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全过程[1]。目前,各科研单位的办公已普遍用上了电脑,电脑记帐、复核、结账等工作已成为科研单位财务工作的常态。然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科研单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传统的管理会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就显得格外迫切。

一、信息化的优势

传统的财务工作存在手工工作量大、精准度低、效率低、财务信息滞后等缺点,把信息化融入财务核算和管理后,其优越性体现得较为显著。

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手工做账时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许多财会人员历经艰辛统计汇总整理的各种数据,却不能有效及时的转为各方所需的信息。利用信息化财务管理手段后,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间,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及时共享,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并降低了人力成本。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融入财务管理工作,必然要求财务人员对信息化软件的了解和掌握,熟悉电算化的财务操作;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业务水平,而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核。财务管理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财务人员改变原有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学习新技术,更新观念,成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知识的财务人员,以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很多单位只是用会计信息化中的计算功能代替手工核算,没有真正发探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而财务信息化系统主要是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涉及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信息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原始会计数据、会计人员、硬件设备、系统的软件、系统的管理制度。然而一些单位领导却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2]。

2.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落后

现阶段很多单位存在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信息相对滞后的状况。特别是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对财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设入非常少,而财务内容涉及面广且复杂,工作量又大,对所涉及业务信息的汇总核算、分析等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数据提供给领导层,使单位在制定决策时,得不到及时的信息支持。虽然也使用了一些财务软件,但由于业务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展较为缓慢[3]。

3.缺乏复合型人才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接受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在实际应用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些资深财务人员在长期的财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财务经验,但缺乏现代会计信息化系统知识和操作能力;年轻人有较为丰富的计算机应用、维护知识,并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系统故障,比较快地接受软件操作流程,但财务经验不足。当信息化系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单位都是依靠系统软件公司进行处理解决存在的问题。

4.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目前,各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为会计活动监控的对象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凭证和帐薄,还有电子化的会计信息。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账簿没有及时打印等;或有人恶意篡改电子化的原始凭证整,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最后形成的会计信息都将失真。另外,我们所有的会计活动都是在单位内控体制下进行的,会计信息化也应同样被纳入监控体系,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容易遭遇有意或无意的攻击、修改等行为,造成数据丢失或失真。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无法想象。

三、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1.提高认识

单位领导要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要意识到信息化财务管理能提高管理效益,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降低人力成本。与此同时,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完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和管理制度。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财务运营,以及内部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认真组织和规划,确保信息系统运行方案可行有效,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内部控制。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和分工,严格遵循内部牵制和完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立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加强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制度化、周期化,不仅仅是每年的后续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业务培训,以确保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能得到不断更新。同时,财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也应注重加强技能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财务管理要求。

4.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会计核算人规范程度进行控制,并在财务信息系统分析的帮助下对单位科研项目、经营业务等运作及执行情况,取得用于决策的信息。单位的财务数据可根据不同需求者的要求汇总,进行多维立体分析。为科研人员、管理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5.财务数据共享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得到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将科研业务信息纳入也财务软件管理的范围,建立财务信息和科研信息的接口,并建立能够适应科研创新需求的财务析体系,从而实现数据共享,才能够真正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实现经费实时、动态管理,为科研人员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6.建章立制,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且较为完整的电算化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人员以及单位所有员工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从安全环境、风险评估、操作规章、信息传送和人员监管等方面进行控制,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保障财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总之,财务管理信息化解决了我们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财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完善和健全新形式下的财务管理体系,满足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良华.环境变迁、会计挑战与价值管理计量.财会通讯,2015(10).

篇6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作用

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组织,其职责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及服务,事业单位无需参与到市场的经营活动中,因此,事业单位不受市场约束,导致其管理不严格,引发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管理紊乱问题,这大大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会随着事业单位的预期目标和相关措施的变更而改变,帮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掌控单位的财政状况,增强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能力。

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指导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工作。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人员可提前对单位内部的公共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与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方案,并将其细化分配到各部门,确保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实现单位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是能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通过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环节,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和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措施执行到位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可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未执行到位的部门及个人,需进行一定的惩罚。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可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参与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单位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三是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高效和透明化。通过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可对事业单位的各部门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化和透明化。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现状

1、资金预算制定不科学

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的管理中,制定科学的财政预算,能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预算需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依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单位业务的预算经费向上一级报送,由上一级预算单位进行统计。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仅是向上一级上报预算经费,并未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财政资金预算高于实际预算,导致收支平衡的考核无存在价值。

2、资金使用的效率较低

因事业单位的预算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并且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上也缺乏监督,造成财政资金在实际的使用中,会随着单位领导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无法实现预算资金的使用目的。同时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无监督,资金记录偏向于支出总额及支出明细,未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实施科学化评估等,也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下降。

3、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如果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不科学,就会在资金使用上出现盲目和浪费的现象。国家财政资金在到达事业单位后,对资金进行审批的机构及人员由于并不了解资金的使用方向,会造成财政资金使用不当的现象。同时上级的审查监督部门不了解被审计的事业单位实际实情况,这也增加了上级审核部门对资金的审计难度。大部分的审查监督部门只有对原始凭证的健全程度和审批程序的合理度进行核查,无法准确把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导致大部分财政资金在下拨后,其用途会随着单位领导的意愿发生转变,导致财政资金的分配不合理,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

4、资金的会计核算不合理

因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机构,而我国的非盈利性会计准则中,关于非盈利会计核算的要求并不健全,部分科目规范相对模糊。同时事业单位资金的会计核算不合理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会计核算人员对于原始凭证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原始凭证遗失;对于原始凭证和发票中的信息填写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审核原始凭证的程序比较很模糊,且报账程序不严格等,这严重影响到资金的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5、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等,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越权办事、相互推脱责任等问题,无疑是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使得单位的预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一套健全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能给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工作指明方向,并规范单位的财务预算流程,而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还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的高度配合,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同时还需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有效评价及管理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状况,发挥事业单位审核、检查的作用,对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实施全面监管。另外,事业单位在资金缺乏的时候,需改进预算制定方法,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2、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预算资金

事业单位采取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措施,可对国家的财政资金实施有效地管控,从而确保财政资金得到合理利用。针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一是选取科学合理的预算方式。对于财政资金预算,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预算方式,科学预算出所需的财政资金,确保不会浪费一分财政资金。二是严密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事业单位在每笔预算资金的开支上,需进行严密监督,以避免发生人为挪用或者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三是合理规划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需通过科学的依据和单位实际,指明最佳的使用方向,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并提高其使用效率;科学记录资金使用过程,并合理评估资金的使用效率。

3、增加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方案,需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结合单位的绩效编制进行制定,从而细化预算中各项收支,确保每项预算资金能落到实处,并严格审核单位的预算资金收支会计账务。同时需建立一套由单位内部监控、社会监督及政府职能机构监督等组成的会计监督体系,由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对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定期审查,并重点评估预算方案具体的实施效果,采用内外监督与实地考察双向结合的方式,对资金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验收。另外,事业单位需严格审核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或者公示张贴的形式,把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向外公布,保证资金项目的基础资料完整,从而使资金流向更为清晰和透明化。

4、提高资金的会计核算能力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会计核算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首先,我国政府机构需对非盈利性会计准则中非盈利会计核算的要求进行完善,明确相关科目的规范条件,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会计核算工作能有条可依;其次,事业单位需明确规定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责,除了掌控单位的预算资金的流向及核算资金的收支外,还需保存好资金的原始凭证,确保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并且在原始凭证和发票的信息填写中,确保字迹端正,填写规范合理;最后,事业单位需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较高的原始凭证审核程序和报账程序,使保预算资金的会计审核工作更加规范。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审核、核算能力,确保预算资金能得到有效利用。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需定期向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素养学习的机会,并解读国家及政府对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类的政策方针,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还需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进行培养,把握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需明确规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权限和责任,从而激发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特点;现状;措施

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仍旧相对滞后,这就造成实际工作与之相冲突,进而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形成阻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管理制度和实际情况相违背,同时实用性不强,使得制度实行困难重重。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一)比较全面

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对该项工作比较重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机会充分和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相联系,同时兼顾了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制度的建立相对而言较为全面,为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实效性第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单位一样,同样都要涉及工作的实效性,为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显著,其制度建立的基础就是实效性第一,只有从制度上为该工作提供支撑,那么财务管理关注才能突破种种阻碍,达到预期目的,实现管理需要,令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效率。

(三)紧密联系实际

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初期,事业单位就把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同时想好了解决策略,所有,财务管理制度和其实际情况联系比较紧密,这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更易落地,而不是走过场,很好的把财务管理的正面作用进行了发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得到提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从上述来看,虽说我国财务管理制度有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临的很多问题也急需解决,否则就会使其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其以后长远发展不利。

(一)执行力达不到

即使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较为科学有效,但由于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束手束脚,不能彻底贯彻执行财务制度。从当前分析,执行力不足已经严重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要详尽一切办法把绊脚石搬开,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

(二)工作流程太过繁琐

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比较周全这是优势,但是不利的地方就是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较为繁杂,因此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效率明显降低,无形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就增加。站在工作效率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性应该和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尽量使两者达成平衡。

(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素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而言,更加专业和全面,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更好的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素质和素养,更要能够严于律己,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该工作充满了挑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综上可以知道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为了使其工作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文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克服影响因素,彻底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尽量把一些影响因素屏蔽,保持制度的纯粹性,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该工作的执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进行,发挥其应有职能。

(二)对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完善

对因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而影响工作流程这点,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于完善制度中的不足,尽快把一些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只要不影响到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即可,遵从财务管理的原则,简化一些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然后符合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三)应聘一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人才队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迎刃而解。所以,第一,事业单位要在人才招聘上把好关,招能力和素质都强的人员,为储备人才做好准备工作,也防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断层。第二,要做好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时为他们充电,保证他们技能和知识的前沿性,争取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遇到一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机遇,要分开来看,应该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其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充分使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以发挥,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莎.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226+228.

[2]陆丽丽.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财会学习,2016,07:48-49.

篇8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

基于传统管理范式,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规章制度的硬性规定,因此,管理的固定性和强制性较强,不够科学合理。当前,知识经济发展迅猛,信息革命也进一步深化,以往的财务管理范式无法充分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很难有效提升其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管理范式强调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价值观方面坚持以财富为本。事业单位通过此种范式进行财务管理,其发展战略往往具有低成本的特点,部门分工十分细致明确,管理的结构层次也比较突出,工作流程和环节能够较好地衔接。但正因为有过于明朗、清晰的管理界限,事业单位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一般比较少,工作的灵活性普遍较差,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当中遇到的突发事件。

同时,这种管理范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硬性指标和制度来构建稳定、有序的财务秩序,以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计划和目标。此外,在人才引进方面,此种管理范式对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在执行工作时多采取固定化模式,和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悖。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者思维相对落后三个方面,笔者将就这三部分进行一一阐述。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据笔者分析,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不到位。所谓预算管理,实际上是指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使用状况的预算。从中不难看出,财务预算在事业单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预算的重视,因而,未能构建出一套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粗放式的影响,使得较多的公立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存在财务管理者素质不高且部门形同虚设的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上看,许多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编制不完整的情况,管理人员的缺失阻碍了财务管理的实施进程。

此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财务管理的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当下,事业单位普遍关注高新设备的引用和高技能的技术人员的引进,忽视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吸收,使得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完成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给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阻碍。

(三)管理者思维相对落后

当下,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改革的认识不透彻。在市场化的运营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市场风险,由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市场化改革的了解与重视力度不够,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此外,财务管理者没有提高风险的意识,在财务工作的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自身财务管理的水平,导致财务风险的隐患加重,直接危害了事业单位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综上,笔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事业单位要想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对不良现状加以改善。首先,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其次,对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完善,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将柔性管理方法应用于其中,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报表予以完善,笔者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加强预算的准确性

不难看出,财务预算对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据此,事业单位必须大力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对财务预算程序不断规范,以此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实际上,财务预算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例如:现金预算、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当学校开展建筑施工时,应对水电费进行预算,以此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二)完善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的建立是确保财务管理有序进行的前提,事业单位必须加大财务制度的完善力度,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很多事业单位,通常会出现以权谋私的不良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完善力度,合理设置岗位,充分明确职能。

事业单位应对财务管理制度不断规范。首先,针对应收账款,应进行跟踪,并对欠款人加以了解,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防各种风险的出现。一旦发现可疑问题,事业单位应根据相关信息通知欠款人,从而避免呆账的出现。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应用上,为避免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事业单位应对其使用范围加以明确,不管哪种职位,只要使用的资金不在其范围之内,就不给予报销。其次,加强票据管理。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以票据为准则,严格杜绝“白条”现象。

(三)深化财务管理

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财务管理都是事业单位有待强化的一项工作。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盘点财务,尤其要重视对内部财务进行清查。倘若有实物财务与账目记录情况不一致的情况,则立即进行核实,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要完善财务制度,并对其中的规范要求进行明确、细化,确保财务制度的内容与要求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并和内部控制制度相统一,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有效,能够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四)运用柔性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长期使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具有显著的刚性化和程序化特征,相较而言,柔性管理方法则更加柔和,而且具有明显的非程序化倾向。例如,为了减少财务的时间周期,基于柔性管理范式,事业单位可以在并行工程的支持下有序地编制财务报表。这样一来,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流动和沟通更加自由,即使出现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处理。同时,这也有利于事业单位革新财务管理的模式,使之更加完善、健全。倘若事业单位想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设计中,以便能够充分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此时事业单位不仅需要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要设法控制生产的成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柔性管理方法积极诱导员工自觉树立创新观念、主动提升工作积极性。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引入ERP系统加强财务管理,以有效改善财务管理的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五)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如今,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网络技术也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类网站与软件日益增多,并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管理与核算。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也可以尝试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核算。例如,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财务信息录入网络管理系统,然后再引入条码管理,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转实现及时、准确的管理核算。

以往的管理范式对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十分重视财务执行的程序,这虽然能够有序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但却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可能会妨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企业常常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形势拟定临时性的财务管理方案,而传统管理范式的灵活性较差,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较低,无法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相较而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还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六)完善财务报表

首先,要将现金流量表纳入财务报表中。由于现金流量表能够详尽、准确地将现金流量的有关信息反映出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有较为全面、细致的呈现,因而可以作为一种短期动态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掌握事业单位的负债、净财务、财务情况及其变动原因。同时,该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事业单位了解支付与运用资金的能力,并对风险投资活动的评估工作有较好的帮助。因此,如果事业单位运用得当,可以借助现金流量表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

其次,要对财务报表格式进行规范,对内容进行充实。为此,事业单位应根据要求来编制财务报表,并详尽地说明附注内容的信息。例如,要以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制作报表,并将联系方式、负债数据等基本信息添加到报表当中,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内容全面、具体、有效,体现附注具有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功能。

篇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更能适应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现状,更能适应新形势的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对社会主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

新形势;事业单位;现状;财务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也不断深化改革,尤其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牵涉到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在新形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只有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才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才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可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进步。

1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某些单位的高层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执法意识不强,甚至不了解相关财务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丧失了其应发挥的职能,因此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注重财务管理中的资金和资产管理,因此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体制。

1.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事业单位高层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导致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管理教育,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低下,理财观念落后,甚至不能胜任本职的财务工作,因此,有些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没有一个相关规范的体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

1.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督体制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非常必要。监督管理体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并阻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内部调控,改善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包括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和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以及监督相关管理人员职责的执行程度等,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透明化的开展,对事业单位起到协调财务平衡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1.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预算不合理

资金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资金预算通常是根据事业单位上一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为依据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下一年的合理预算编制,并确保预算编制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目前从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来看,预算管理存在着很大问题,缺乏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考核,预算过高或者过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导致私自挪用公款,贪污现象频繁出现,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

1.5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账实不符

第一,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财务清查支付权责不清,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不清点固定资产,因此造成资产使用效率过低,资产流失严重,甚至对新增资产入账不及时等问题,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第二,事业单位的采购与实际不相符,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监督体系,因此造成贪污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虚增资产价值。

1.6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货币管理混乱

近年来,很多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不规范,甚至出现多头开户现象,从而造成资金分散,给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存在问题,因此出现了很多票据和存根不符的现象,在核销上出现了很多漏洞;资金管理上出现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变相隐瞒和截留收入,财务管理部门中账外问题非常严重;现金管理中问题颇多,部分工作人员通过往来账户掩盖真实收入,逃税、漏税,费用开支不透明,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紧张,账实不符。

2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对策

2.1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强管理成本,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充分了解新形势下市场的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壮大事业单位的经济实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要求,持证上岗,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严格控制资金预算和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审核工作,对资金的运作条理清晰,加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2.2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工作开展。因此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只有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才可以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华,才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用人要求及相关培训建立一个健全合理的规范,定期组织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关培训与学习,时刻关注国家财务政策、法规的变化与调整,使财务人员时刻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法规制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事业单位应规范财务管理部门的核算制度,加强重视薄弱环节的控制,细化责任到人;实行定期财务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财务管理部门进行集中会计核算,以方便对下属各部门整体资金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控制预算的实施,杜绝私设“小金库”等截留资金的现象。

2.3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领导应重视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加强财务的监督工作,发挥内部宏观调控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并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把检查出的问题指出来,积极改正;重点加强对预算资金和资金使用上的检查,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单位的发展。

2.4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做到定期盘点、清查固定资产,确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完好无损,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实行双人管理,可以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事业单位的大宗资产应进行规范管理,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和监督体系,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监督为辅的监督机制,最后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仓库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日常的财产管理。

2.5加强对事业单位货币资产的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要规范银行账户并加强财务的票据管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办理银行的开户、收支等事宜。不出借,不出租账户,不挪用公款;会计人员负责购买、保管票据,杜绝使用不合法的票据,收据不跨年;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严格遵守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现金的使用范围,不挪用公款,不用白条抵库,不保留账外现金;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查清每笔往来款项,与实际账务相符合,建立错误追究机制,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提高事业单位领导的理财意识,增强其责任心,并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

3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更加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备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08).

[2]张春丽.浅谈新时期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问题[J].山西农经,2016(01).

篇10

关键词:预算管理模式 公路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 问题 措施

公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对财政拨付的工程项目资金和部门经费合理运用、管理、监督以及审核、评价等过程和措施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而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单位的战略目标为根本,通过合理和严格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以及激励等来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营运质量,所以对于公路事业单位来说,在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体制变革给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本文就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探讨了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一、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公路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对预算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财务管理对单位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所以近年来一些公路事业单位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法来强化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但是在实际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公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意识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执行和审核评价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意识层面存在的最普遍和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即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没有意识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也就没有充分的发挥宣传和引导的作用,进而导致单位内工程项目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资金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如公路改建项目与公路大中修项目互相挪用),导致资金预算和实际支出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2、财务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和发展

预算管理模式下,是集预算管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以及审核评价为一体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现阶段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和细致,没有涵盖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一些单位依旧采用陈旧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计划管理模式,重执行、轻预算,导致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如工程项目超支,没有合理资金来源弥补。

3、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从执行层面来看,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是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没有涵盖“建、管、养”等各个环节和内容;另一方面,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科学性,存在模式化,没有根据单位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实用性和适用性亟待提高,严重影响了预算资金的高效运转和流通。

4、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强

内部控制力度不强是执行层面存在的又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内部控制的环节不够全面,在工程立项、资金投向、施工组织、技术变更等方面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其次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强,从根本上降低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导致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5、财务审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财务审核监督机制不健全是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审核监督工作存在独立性,取决于领导层的主观意志;此外一些单位没有健全的审核监督机构,甚至是形同虚设,审核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不够高,受领导层面的影响比较重,进而影响了审核监督工作的绩效,降低了审核监督工作的价值。

二、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探讨

通过上述对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论述发现,现阶段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存在重视程度不高、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不科学、控制力度不强、审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事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所以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

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是强化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和根本,这就要求单位的最高管理者要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加大宣传和引导的力度;此外还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

健全的制度规范是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根本保障,所以一方面要细化相关的制度规范,加强制度规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向其他先进的单位学习和借鉴,不断的注入新的能量,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专项特色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

(三)改进会计核算方法,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财政部门布置的预算报表与现行《公路养护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在计算口径、方法、要求等不相一致,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所以要适应当前的财政改革体制,修改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就要结合现行的财政体制,以预算管理模式为基本,通过把公路系统财务软件与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并轨等网络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方法来完成相关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手段,设定先进的财务管理程序,把管理制度和单位行为规程变成大家共同遵守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的方法来深入信息化的建设;此外还需要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信息化的意识,加强对其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深化内部控制强度

深化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一方面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对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进行严格的控制及会计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深化内部控制的力度,加强内部控制部门和公路事业单位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

(五)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单位领导决策和顺利开展单位内部其他工作的关键,所以就要求公路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实施动态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做到时时监督,时时管理,时时评价;另一方面要规范和严格绩效考核方法,扩大评价的范围,对公路建设、养护业务、路政管理及对各类非税收入(如路政赔偿、罚没收入、治超收入)进行科学化的审核和评价。

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管理模式下对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更多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以预算管理模式为根本,以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为目标,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