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贿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行贿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行贿的法律法规

篇1

据了解,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协助下,目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发展迅速,得到广泛运用。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查询63万次,被处置单位533家、个人887人。目前,来自各个部门及个人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需求越来越多,社会申请查询数量持续攀升,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受理查询数量增幅巨大。此外,越来越多的投标单位和个人从被动查询档案信息转变为主动到检察机关进行查询,以“自证清白”,从而推动了惩治和预防贿赂犯罪机制制度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行贿犯罪档案实施全国联网工作的开展。

行贿犯罪档案的特点与管理模式

1.行贿犯罪档案的基本内涵

行贿犯罪档案是指检察机关基于法律监督职能和档案的属性,在开展惩治和预防贿赂犯罪机制制度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活动中,围绕着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信息查询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把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并经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的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贿赂犯罪案件信息和单位、个人背景信息,以及一些行贿行为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信息集中、整合起来,直接形成了对国家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行贿犯罪档案,以此作为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基础。目前,行贿犯罪档案库含有工程建设、金融、医疗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领域档案。行贿犯罪档案中也录入了一部分行贿行为信息,即客观上实施的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贿行为信息,主要包括法院裁决认定的相对应的行贿行为事实和检察机关不决定中认定的行贿行为事实;由于这部分档案信息更加敏感、复杂,涉及更多方面的问题,仅接受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查询,还不能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单位和个人的查询,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做试点工作,待时机成熟之时才可具体运用。

2.行贿犯罪档案的查询

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规定》并没有对申请查询者的条件作明确限制,社会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进行申请查询。如果要查询档案信息,需提交查询申请,明确查询事由和查询内容,并提交介绍信、企业营业执照、个人身份证件以及被查询单位的准确名称,被查询个人的姓名等材料,才能顺利进行查询。查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到人民检察院查询。二是电话预约,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查询,人民检察院受理电话预约查询后,在三个工作日内审查并查询。人民检察院所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均为免费服务。

3.行贿犯罪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按规定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内,例如招投标、贷款和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向检察机关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监管工作的必经程序之一,并将处置的结果反馈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主动对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进行监督、督促。如果通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发现某单位和个人有行贿犯罪记录,行政监察部门、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业主单位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依法、依规作出处置。检察机关只提供查询服务,对经查询有犯罪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予处置,也不作干预。对被查询单位行贿犯罪档案的利用,最早主要根据单位名称,现在逐渐推行单位查询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准、以单位名称为辅的方式,不再完全根据单位名称来查询,以保证被查询单位的唯一性,便于进行甄别,只要公司没有注销,就无法通过改名的方式逃避查询。现实中也确有一些被列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公司,采取重新注册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行贿史实。为此,人民检察院除了采取上述方式外,还将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系和配合,及时了解企业或个人的背景信息,关注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和个人申请注册公司、公司名称变更、法人代表变更等情况,防止其借机规避查询,“洗白”犯罪记录。

行贿犯罪档案全国联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全国联网运行,其查考和利用价值正逐步显现出来,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实施全国联网工作处于刚起步建设阶段,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今后的健全与完善。首先,行贿犯罪档案数据库中资料缺乏。目前,录入行贿犯罪档案数据库的是以法院判决内容为主的信息。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行贿档案录入的范围局限于经法院判决的个人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行贿犯罪案件等档案,虽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合法性”,避免了矛盾,但也使得该机制落入了对法院判决的简单重复,没有充分发挥检察院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资源优势,影响了查询功效的发挥,从而导致行贿犯罪档案库中的资料少。其次,有的法律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法律法规对竞标企业资质查询做出了要求,但对招标部门将检察机关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必须环节,仅见于一些地区的规章制度中,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此,相关法律专家呼吁应尽快立法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列为中标的必要条件。

优化行贿犯罪档案网站建设的思考

行贿犯罪档案实施全国联网服务,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有广泛影响的服务,肩负着社会民众期盼的重任。如何切实有效地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服务民生出发,优化网站建设,值得我们加以思考。

1.建设贴近大众的特色资源

行贿犯罪档案所拥有的资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正是这种鲜明的独特性,成了行贿犯罪档案网站建设的重要依托和基础。因此,网站建设应立足于行贿犯罪档案的特色,体现本网站建设的价值,建设贴近普通大众的特色资源,整合一批紧扣民生与当前社会时弊的基础信息资源库。诸如中央关于打击和预防行贿犯罪的有关政策、文件,行贿犯罪案例教育,通报检察机关在反腐倡廉特别是反对职务犯罪、商业贿赂方面的信息数据库群。与此同时,行贿犯罪档案网站还要做到两个及时:一是及时对政府、检察机关有关这方面文件进行全文扫描,尤其是公众很难接触到的“红头文件”,供公民在网上免费查阅;二是加大行贿犯罪档案的开放力度,及时解密、降密重要档案,公开非保密的行贿犯罪档案,让普通百姓全面了解党和政府、检察机关的政策方针及反对职务犯罪尤其是贿赂犯罪的进展情况,从中受到教育,更加拥护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

2.建立行贿犯罪档案管理法规标准

目前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不具有强制性,不需要获得法律授权,功能上更接近于检察建议。因而检察机关对外披露行贿信息,只能采用被动的形式,只有在相关单位或个人主动提出查询要求的时候才能查询,也不能自行处置,否则就有违法、越权之嫌。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有效实施,靠全社会、全体职能部门的共同配合,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金融、医疗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经济活动应提高查询的约束力,实行有条件强制查询制度。建立起全国联网的行贿犯罪档案体系后,也应尽快出台一部统一完整的行贿犯罪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为行贿犯罪档案的全国联网管理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除了有法律保障依据外,还要建立和健全行贿犯罪档案管理的标准体系,统一档案的格式,规范档案的记载内容,使行贿犯罪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要制定出案卷质量标准、分类标准、著录标准等立卷标准,制定出档案保管、交接、利用等规定。将行贿犯罪档案管理标准贯穿于整个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销毁全过程,达到行贿犯罪档案从形成到最后销毁等一系列工作都有章可循。

3.构建行贿犯罪档案网站群

以最高人民检察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网站为龙头,分层次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建立档案门户网站,实现中央、各省、市、网站网页的有效链接,提高网站信息水平,为用户实现便利的跨索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利用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4.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一要广泛互联各种相关信息。对于和行贿犯罪档案资源相关的信息,网站也应提供相关的链接,使网站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境、跨国商业贿赂犯罪、携带公款外逃人员等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注重与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在这方面的联系合作,建立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和情报共享机制,研究商业贿赂新动向,建立舆情信息互相收集制度共享反贿赂经验,及时通报反贿赂情况,充实行贿犯罪档案信息。二要充分利用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形成的主体信用档案,有效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综合性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篇2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参加大兴区大悦春风里保洁服务项目(二标段)项目的投标。

一、不提供有违真实的材料。

二、不与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不向招标人或评标委员会或相关人员行贿、以谋取中标。

四、不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五、不进行缺乏事实根据或者法律依据的投诉。

六、不在投标中哄抬价格或恶意压价。

七、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注册建造师不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建设项目上担任施工项目负责人。

八、遵守国家和本市安全、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关于质量员、安全员的数量和人选的相关规定。

九、加强对分包项目管理,对所分包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承担责任,不拖欠农民工工资,按时将分包合同报行政部门备案。

十、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及合同约定,执行合理的施工工期。

十一、保证提供服务符合招标文件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得未经甲方同意调整招标内容的技术标准及要求。

十二、本公司若违反本投标承诺,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三、其他承诺。

投标单位: (盖章)

篇3

关键词:招标;投标;问题;对策

引言

目前,随着各种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完善,招投标的制度更加规范,招投标市场更加有序,招投标的管理监督工作更加严格,致使我国的招投标环境日益良好,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式,不仅规范了市场活动,还有效地抑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但在招投标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招投标范围的扩大,数量的增加,仍然避免不了各种问题的发生,下文将阐述关于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所将带来的危害,并在最后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1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1.1地方政府

目前,我国的招投标都是由当地政府的行政部门直接组织、管理和监督的,众多的行政部门分别对工程进行管理,导致工程的审批程序复杂,同时,众多的行政部门容易推卸责任,致使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对来外企业设置了高标准的招投标条件和不合理的评标准则;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公平竞争,严格制止政府的干预,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避免不了倾向于本地企业,而对外地企业增多招投标条件。

1.2招标单位

1.2.1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对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招投标中,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招标过程中使用各种不公平的手段,致使可能给投标单位带来巨大损失。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避免招标,建设单位分解工程,将一个较大的招标工程,分开实施,以至于达不到国家招标的标准;二是主体招标,建设单位给主体项目进行招标,在其下面的附属工程则擅自承包给施工单位,避免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查;三是阴阳图纸,建设单位为了减少交税,在工程审批时,往往提交一份小规模的工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确是相对较大的工程;四是不规范的文件,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上大做文章,

1.2.2机构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不专业的机构,机构的出现活跃了招投标市场,但其不专业的性质,必将导致大量问题的出现。没有必要的专业人员,办事效率低,不能快速地完成工作,耽误工程的建设;从业人员普遍职业素质不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行贿的腐败问题;机构往往根据招标机构的意愿去完成工作,不公平的态度,会给投标企业带来风险。有关评标的问题也相当严重,评标人员在接受利益的诱惑时,会放松部分投标单位的要求;同时,评标的准则依据招标单位而形成,缺少个人看法,使得评标成为摆设,为招标单位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条件。

1.3投标单位

与招标单位相比较,投标单位一直是被动的,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投标环境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一些投标单位会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让招投标失去了公平性,同时,也损害了他人利益。投标单位的不正当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贿赂评标人,让其在评标时能多加关照;二是部分投标单位串通,达成某种协议,致使在竞标时,只有一家比较符合,其他单位的投标成了陪衬;三是投标单位的实力欠缺,但依然竞标,当竞标成功后,则将工程转让给其他施工单位。

1.4监管部门

近几年的工程监管部门不断增多,监理单位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工程项目,存在诸多的违规行为,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运作。监管部门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去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的监管部门却存在着众多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致使外地企业的生存困难,如果长时间的没有外地企业的进入,地方企业就不能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不利于地方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的繁荣;监管部门作为招投标的监管单位,本应行使的是监管职能,但部分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评标,导致在评标过程中,不仅不能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也不可能做出公平、公正的评标结果。

2产生招投标问题的原因

2.1经济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权利、金钱对人的诱惑是极大的,在招投标过程中,很多人都会迷失在诱惑中,从而出现了各种违规违法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不仅会使个人走上不归路,也会让国家、社会、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2.2供求关系

严重不平衡的供求关系导致在招投标市场上竞争激烈,时常发生恶性竞争。对于招投标工作来说,要求其具备专业技能,同时,面对在工程中各种各样的诱惑,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要经受得住考验,但在目前的招投标市场上,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

2.3不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了一些,但面对复杂的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健全的,部分违法违规行为在我国法律中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2.4监管不严

我国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监管不严、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对工程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使得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3招投标问题引发的危害

上述在招投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将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招标、投标、评标中存在问题,最终导致这一工程将受到严重影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得工程的质量、安全都将存在巨大隐患,工程不能如期完工,完工后的工程质量也令人堪忧;在招投标中行贿问题的严重,为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增加了负担。

4解决招投标问题的对策

4.1规范监管

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监管工作,无论在招投标前、招投标中、招投标后都要完全落实监管,尽量让社会舆论监管发挥其作用,监管的每一个部门都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各自监管,这样才能保证监管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才能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2规范招投标、评标

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保证招投标人的资质及其一切手续的齐全,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招投标工作,招投标进行中要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招投标后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实行。

4.3规范服务机构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招投标的机构,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避免产生恶性竞争。提高机构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避免在工作中,影响招投标工作。

4.4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关于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使得有法可依成为现实,当招投标中出现违法行为时,能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惩处。同时,还要严格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使得工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能落到实处。还要加强普法工作,让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成为现实。

总结

在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建立健全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无论是招标还是投标都能依法进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的秩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达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准则。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刻解决的,要循序渐进,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工作质量,才能让招投标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何俊龙.浅谈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3,2,(03):133-134.

篇4

近日,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负责人宋寒松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透露,最高检正在启动建设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心,目前全国检察机关正在积极安装运行新的行贿查询软件。这是最高检在总结各地试点机关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深化扩展。

行贿犯罪“黑名单”扩至所有领域

全国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于2006年1月1日统一对外受理查询,2009年9月1日,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规定》实施,新规定对原有暂行规定的重要修改是,取消原来查询范围仅限于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五个领域的限制,扩大到所有领域。与之相应,最高检预防厅与软件公司开发设计新版查询系统管理软件,包括“行贿犯罪查询”、“受贿犯罪存储”、“行贿行为信息存储”、“信息分析管理”四个模块,目前各省正在安装调试。截至2010年4月,全国检察机关已有28个省级院安装新版软件,占总数的87.5%。

自2006年查询系统启动以来,至2009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查询10万余件。涉及被查询单位29万余个,涉及查询人23万余人。自受理查询以来,受理查询数逐年增加。以上海为例,2007年,受理查询为258家,查询人为82人,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升至2036家,361人。随着行贿记录知悉面扩大,查询工作也出现许多新气象,以往多是业主单位到检察机关查询,现在很多投标单位和个人主动到检察机关查询,以自证清白。

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全球峰会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给予了积极评价,一些非政府组织如透明国际也在《全球腐败年度报告》中给予充分肯定。该组织大中华地区及南亚区专员对此发表评论说:“中国在公共采购方面引入‘黑名单’制度,反映了中国反腐败正在转移到注重预防的制度建设上来。‘黑名单’制度所产生的威慑和预防教育作用非常大,在国际反腐运动中也是新的经验,它具有惩戒目标明确、执行程序快捷、打击面小、社会威慑性强等特点。”该组织研究部负责人也认为:“‘透明国际’很赞同中国反腐部门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推广‘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以打击种种腐败现象。”

据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副厅长陈正云介绍,检察机关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一方面是基于贿赂犯罪态势的判断。据统计,从2003年至2009年,职务犯罪案件数总体上有所下降,但贿赂犯罪却逐年逆势上升。2003年职务犯罪案件共3.9万余件,贿赂犯罪案件1万余件,占26.7%;而2009年,职务犯罪案件共3.2万余件,贿赂犯罪案件1.2万余件,占39.8%。特别是商业贿赂,扭曲社会资源配置,有损社会信用,危害政风民风和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中央构建惩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把是否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尤其是行贿行为作为市场准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这一系统,也是检察机关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内在要求。

所谓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具体说是检察机关将个人和单位构成行贿犯罪的有关事实情况进行整理录入,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并对外提供查询,运用技术手段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一种工作形式。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录入的范围为1997年刑法修订实施以来,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经人民法院裁判的个人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贿赂犯罪案件的档案。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围绕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供应、信贷审批等事项,向检察机关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了解、审查有关单位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诚信情况,对经查询确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或个人,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及时处置,例如取消投标资格、扣除信誉分,严重的将一定时期或永久限制市场准入等。

行贿犯罪“黑名单”:

把技术预防与制度预防相结合

宋寒松告诉记者:“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首创意义,正是利用查办案件和执法活动中生成的信息,挖掘其预防价值,推动法律监督和执法执纪、行业监管部门功能对接,实现遏制贿赂的资源整合,运用信息论指导和计算机技术,构筑客观、稳定、长效防控职务犯罪的屏障,把专业预防与综合治理结合起来,把技术预防与制度预防结合起来,这可以说是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创新价值。”

这一查询系统的启动,一是避免了更多的公职人员犯罪。如果没有查询系统,一些曾有行贿犯罪记录的人混入投标人和供应商之中,业主单位和主管、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有的还因为其伪装表现给予较高的评价分值,后果不堪设想。根据犯罪学的原理,特定行为主体的行为惯性是存在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曾有行贿犯罪的人具有再次行贿的较高风险,对这些人抬高准入的门槛,将避免更多的公职人员面临行贿的诱惑,减少犯罪机会。

二是对确保工程质量有帮助。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尤为关切。一些地方发生桥垮楼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而工程质量问题往往与行贿受贿有内在联系。一方面受贿人放弃管理和监管责任,听任分包肢解工程,在监理、验收等环节,一些豆腐渣工程将难以避免。另一方面,行贿人具有理性经纪人的典型心理特征,在成本与收益上锱铢必较,行贿的投入一定要从利润上捞回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行为随之发生。查询系统有效地遏制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

三是降低了采购成本。贿赂交易一经达成,供应商与主持采购的政府官员便结成利益关系链,为照顾行贿人的利益,采购人便慷国家之慨,抬高采购价格,达到行贿受贿利益均沾的目的。运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破除采购领域的顽疾和利益关系链,为国家节约开支,为纳税人减轻负担。

四是潜移默化,不断强化了经营者不得行贿的守法意识。查询系统能及时告知业主单位行贿风险,这是实际效果的一个方面。而更加有效的还是在于培养经营者抵制行贿的理念和守法意识。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经营者如王石,声明把不行贿作为企业道德的底线,目前国内机关回应寥寥,但可以看出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潮,很有示范意义。

拟立法完善行贿犯罪“黑名单”

实践表明,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是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防范市场经济活动中贿赂犯罪的有效方法,对于加强源头治理腐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宋寒松同时向记者透露,为了推进和完善查询系统,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我们拟通过以下途径加强这项工作:一是推动立法完善。特别是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关于“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要求,建议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在修改和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有关工作必经程序的内容。

二是高检院与中央十七个部委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这几年每年召开联席会议一次。要运用这个机制,加强与有关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推动有关方面充分重视查询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有关业务工作和管理的必经程序,纳入行业管理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篇5

1、会计犯罪心理的含义

会计犯罪心理含义为“与会计犯罪行为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相适应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结构的总称。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情绪、意志、自我意识等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需求、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性格、综合能力、个性气质方面。”会计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机制。会计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是指在形成会计犯罪心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性格、气质、能力、目的等因素发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是这些方面综合发生作用的一个表现。

2、会计犯罪心理的特征

(1)不正当的物质文化享受需求所引起的会计犯罪心理

物质享受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正常需要,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物质文化需求必须是建立在个人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客观的外部存在和足够的社会大环境来持续给予供给。我国现有的物质条件为人均400美元,这样的物质基础显然无法和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上千过万的物质条件进行比较,我们的具体物质享受无论是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无法与之比较。就目前的社会行情,会计人员的经济收入并不不算高,但不是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目前有些会计工作人员的犯罪动机,往往是脱离了本身的经济条件,毫无节制的追求不正当的物质享受的结果。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些个人品性不良的会计工作人员受 “金钱万能” 思想的影响,为了满足过高物质享受的需要,当自己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在心中萌生就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公司的资财的犯罪心理,一旦这样的心理不能得到根本的矫治,会计从业人员就有可能将犯罪动机付诸于行动,最后发展成为经济犯罪。

(2)不正当的文化享受需要引发的会计犯罪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在目前的社会中算是白领阶层,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等决定了他们正在逐步寻求诸如文化享受等较高层次的物质需要。对于一些大中型国企的会计人员,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意志薄弱者则可能成为社会上不法分子关注的对象,行贿与受贿行为由此产生。这种“行贿与受贿”的结合即满足了双方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开始了同流合污的经济犯罪活动。

(3)虚荣的需要引起的会计犯罪心理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尊敬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也是许多国企会计人员一生为之的奋斗目标。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尊敬与荣誉又常常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与社会地位相联系。“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观念,可以使一些人的虚荣心过度膨胀,从而不择手段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欲望。

在上述几种心理需要中,每一种都可以是独立存在的犯罪行为;在实践中,它们通常情况下有是互相交错,相互作用的。比如不正当的物质享受的需要,往往伴随着虚荣的需要;不正当的文化享受的需要,又是与不正当的物质享受需要相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些需要互相作用下,在个人主体内占据主导地位时,就可能会促成会计人员的经济犯罪行为。

二、研究会计犯罪心理的重要意义

这几年以来,会计类的犯罪案件明显增加。据相关学者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较高增速,我国经济领域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职务犯罪将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部分,所占的比例也会持续地增加。

据统计,平均每年因为会计职务犯罪所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达到了GDP总量的15.6%―18.7%,在2014年查处的会计犯罪案件中,其中贪污案件占到40%左右,受贿案件占27%,挪用公款占20%,会计人员渎职案占到13%左右。

这种情况下,会计犯罪对我国的国家秩序和经济秩序都带来相当大的危害以及影响。所以,对于国家会计人员经济犯罪心理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有助于对会计犯罪心理进行矫治

有一些会计工作者,虽不是真心想去犯罪,但是有时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越陷越深,研究会计人员的犯罪心理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矫正自己的犯罪心理,进而有效的减少会计犯罪的发生。只有通过研究了解了会计犯罪人员的心理活动才能够“对症下药”,对其进行从根本上的矫治。

2、有助于拓展会计犯罪心理的理论范畴

目前,会计犯罪心理方面的理论还不过成熟,很多针对会计犯罪的案例也没有法律法规可依,有的虽列入法律法规,但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没有对具体问题具体说明,使得犯罪者钻法律漏洞,执法者无法公平做出裁决。因此,研究会计犯罪心理有助于拓展尚未成熟的会计犯罪心理的理论范畴。

3、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法规教育

会计犯罪的种类很多,情节也有轻有重,造成的损失也是大小不一,而现有的关于会计犯罪心理的职业道德法制教育也不完善,从而无法进行有效道德法规教育,因此,研究会计犯罪心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会计犯罪人员的心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法规的教育。

4、有助于防范会计犯罪

在会计犯罪的趋势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研究会计犯罪心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研究会计犯罪心理,不仅可以使初显犯罪念头的会计工作者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能使领导积极发现员工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做出有效措施。

三、会计犯罪的犯罪心理及其表现

1、会计犯罪的犯罪心理

会计犯罪心理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对犯罪的态度、观点和看法。会计犯罪是一种有提前预谋的行为,所以,会计犯罪会表现出一定的犯罪计划过程,如: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会计犯罪者的心理特点是:“在犯罪的事实前期就在心理对整体的计划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案,以及突发事件解决方案,对犯罪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较为细致的思考。会计犯罪心理源于犯罪者长久以来形成的固定人生观和价值观,源于生活阅历和成长经历,源于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感悟程度。

2、会计犯罪的心理表现

私有观念的存在。当会计人员的犯罪心理萌发后,职位上的便利条件成为诱导犯罪的主要原因,企图通过利用手上的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这就形成了会计从业人员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贪婪,是一切贪利型犯罪的共有心理特性,是造成贪污贿赂等案件发生的基点,也是会计人员走向犯罪道路的思想根源。对利益的贪婪追逐主要表现在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对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生活水平的向往,对富足生活、富有生活的羡慕,对升官发财的追求。当这一切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时,那么就会通过非法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各项经济指标,改变自己与国家、与个人、与社会、与单位的利益分配。

四、会计犯罪心理的矫治措施

犯罪人的心理歪曲与外界不良风气的结合使得犯罪心理逐渐形成。因此,抑制会计犯罪心理的形成应当从个人进行心理预测和构筑良好的外在环境而展开。

1、加强家庭责任感矫治会计犯罪心理

会计人员往往是在犯罪后后悔不已,无脸面对自己的家庭,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那么为了矫治会计犯罪人员的犯罪心理,我们可以从加强其家庭责任感入手,让其时刻想到对家庭负责,对亲人负责。家庭亲情的温暖是无可替代的,是可以唤醒人的良知的。因此我们应该多让其家人对其进行疏导和教育,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促成温馨的家庭环境。

2、开展会计犯罪心理预测发挥意识作用

通过对健康心理意识的强化过程,使公职人员形成自身不愿犯罪的心理。构筑犯罪防范心理,贵在心理意识自觉不愿犯罪。会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效能和导致职务犯罪的重要考量指标。近年来会计工作者心理健康问题形势日渐严峻。因此,应积极开展会计犯罪心理预测。

当市场活动一直处在一个道德缺失、诚信败坏,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利益的联系没有情感的联系时,会计从业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工作肯定会被这样的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从会计犯罪的人员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会计人员就是因为心理失衡,才最终造成了犯罪行为的产生。

3、树立社会主义会计法律观念

会计人员犯罪往往是职业操守低下,道德观念薄弱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法制与道德观念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打消其心中的犯罪念头。

提高思想觉悟,是会计人员做好工作的基础条件,在会计队伍中做好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关心社会时事,学习国家的优秀政治理论讲话,同时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会计人员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领域,还要时刻关注时代的讯息,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入大环境中。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人员从业道德标准,兢兢业业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完成核算和审计工作,同时单位也应该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职能,及时避免会计人员的务必行为。

4、加强法律制裁力度,矫治会计犯罪心理

当然,以上三种矫治措施只是从约束会计工作者行为和道德方面来讲的,如果不实施具体的法律政策,这种矫治也是不带有强制性的,对于那些见钱眼开、贪图享乐的会计工作者,他们是可以外表假装道德高尚,其实已将双手伸向罪恶深处。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可以矫治与防范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的会计工作者进行犯罪行为。

会计从业人员在犯罪初期,会先产生会计犯罪心理,产生应激行为,虽然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不一样,但是都会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一旦冒险与侥幸战胜了恐惧,那么就会促成犯罪。为了达到矫治这种犯罪心理的目的,我们需要加大我国的法律制裁力度,让会计犯罪人员在犯罪前就畏惧,打消其犯罪的念头,从而达到矫治犯罪心理的目的。

五、总结

篇6

一、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净化招投标市场的新机制

2008年前,启东市在招投标活动过程中确定投标人,一直实行对投标资格人的审查采取资格预审制,即由招标人在投标前对潜在投资人进行资格审查。采用资格预审制方式招标,由于存在报名、资格预审、集中踏勘、集中答疑等多个工作环节,潜在投标人信息容易泄露,经常出现项目虽然动辄几十人报名,但几乎没有竞争,中标价普遍贴进招标控制价,串标围标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甚至出现了场内还没有开标、场外“串标大会”早已开完,中标结果、中标价格早已商量好了的怪现象,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扰乱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容易诱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发生。针对上述情况,为从根本上遏制围标串标等问题,净化招投标市场,启东市政府果断推行了净化招投标市场的新机制,即在工程招标项目上实行资格后审制。资格后审方式招标是指在开标后再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即投标人从网上直接下载招投项目相关资料、自行踏勘、无记名网上答疑、按投标公告的约定时间直接投标,取消了报名,集中踏勘、集中答疑等多个容易泄密的环节。现场开标时,由评标专家委员会先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再进行商务评标,价格合理者为中标候选人,最后进行公示。启东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资格后审制,凡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工程原则上实行资格后审;同时鼓励1000万元以上的简单工程项目实行资格后审。吕四渔港经济区西区吹沙工程项目招标,标底总价为1.535亿元,招标控制价为1.288亿元,经实行资格后审中标价为0.9838亿元。同招标控制价相比,节约财政资金3045万元,节支率为23.6%。彻底改变了实行资格预审的项目招标中,中标价贴近控制价的“怪”现象。实践证明,资格后审制度的实施是规范招标人、投标人、机构和其他相关主体行为,尤其是规范投标人行为、抑制串标、围标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建章立制,不断完善资格后审配套新体系

(一)建立统一的政府招投标资格后审管理体制

2004年9月,启东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局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财政局的政府采购中心、卫生局的药品集中招投标采购办公室撤销,成立启东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和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交易所,从三个层面建立了政府采购与招投标新体制。一是成立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处理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为市政府正科级直属事业单位。经市政府授权,承担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履行招投标交易活动的日常管理、协调和监管。具体制订市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政府采购、药品(含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等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各项交易规则和制度;研究和解决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规范全市的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市场秩序;受相关职能部门委托并会同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全市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中出现的问题;建设、管理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专家评委库;查处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行为。三是成立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交易所,为全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工作的统一平台,并为各类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价格咨询、交易场所,维护招投标交易场内活动秩序;协助有关单位进行招标报名、咨询、审查、编制招标文件;为招标当事人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技术服务;负责对进场交易的项目和参加交易的各方进行登记和备案。启东市还专门成立了由监察、财政、审计、招投标中心等监管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凡涉及招标的所有事项,包括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招标方式、工程控制价、评标办法等重要事项的确定,首先由招标人提出方案,由招标单位形成会议纪要,然后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讨论。

(二)加大政府招投标资格后审制度建设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各项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统一加强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政府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仅2009年以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对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人实行资格后审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府工程项目招标实施资格后审制的通知》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系统全面地规范了招标投标中各方主体的行为,对招投标市场各方主体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招投标市场,促进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细化内部监管环节。在建立《启东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中心工作流程》、《关于加强政府采购与招投标机构内部监督的意见》等内部考核办法、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和内控制度,查找薄弱环节,修订和完善了内部工作流程等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了轮岗换岗制、AB角工作制、分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中心10多项内部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把制度覆盖到每个岗位,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环节,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

(三)进一步改善招投标资格后审的市场环境

一是建立了投标企业信息管理和诚信库。通过对投标人平时行为情况采集,实现从源头上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投标企业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计入不良行为数据库,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个别严重扰乱市场的投标人,会同市纪检、监察、公安、建设、建工、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严厉查处和打击。目前,全市共有500多家企业录入投标信息管理数据库。二是实施了信誉保证金制度,设立信誉保证金专用账户。凡参与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人,按照规定提交投标保证金,中标后其投标保证金自动转为信誉保证金,信誉保证金由中心负责监管。凡经查实投标人存在串围标、借资质挂靠、不认真履约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其信誉保证金予以没收。同时,将其记入“黑名单”,取消其在启东市的投标准入资格,并通过相关网站予以曝光。信誉保证金依据投标人履行合同的实际情况,由业主单位核准并出具相关证明后退回。三是实施了投标人行贿犯罪档案和行贿行为记录查询制度。下发了《关于对投标人实施行贿犯罪档案和行贿行为记录查询制度的通知》,对在启东投标的企业实施投标人行贿犯罪档案和行贿行为记录查询制度,要求投标企业提供其所在地的检查机关出具的有无行贿犯罪档案或行贿行为记录的书面材料,建立了查询、谈话诫勉、承诺等制度,构建招投标领域诚信体系。对行贿行为严重的禁止其投标,轻微的进行诫勉谈话。

三、强化监管,不断规范资格后审市场各方主体行为

强化对招投标资格后审制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管,对于全力确保资格后审制度规范运行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启东市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监管:一是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监管。一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人招标行为的实施办法》,强调招标人是招标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主体,要求招标人做好标前准备、制定招标规则、强化标后管理等方面工作。另一方面,会同纪检、监察、检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切实加强了对招标人在招标环节的全方位监管,督促招标人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二是强化对招标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对工程项目招标机构的选取实行业主推荐和抽签确定的办法。另一方面,根据《江苏省工程招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监督管理的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对招标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从业情况、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与资质年检、升级挂钩,对不良行为实行扣分制。三是加大了对评标专家监管。对评委抽取,通过电脑系统自动抽取和语音系统自动通知。一般项目从本市评标专家库中抽取,重、特大项目从外地抽取评标专家。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了对评标专家评审全过程的监管。评委签到后直接进入评标室,通讯工具统一保管,对评标室实行屏蔽,并运用监控系统对评标活动的整个过程实行图像和语音监控,防止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对评标专家的评标行为、工作质量进行记录,建立评标专家信用档案,实现了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和考评。四是加大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后续的监管。招标文件范本中统一加入了诚信的承诺和失信的处罚条款,引导投标人规范投标行为,对违规违法失信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近几年来,先后对17家具有不良行为的企业按规定依法进行了处理,并记入企业不良信誉档案,并暂停在启东项目的投标准入资格;5家违规性质严重的,被没收信誉保证金210万元。同时,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标后的监督管理,督促业主切实履行项目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五是加大对招投标监管人员的监管。着力抓好职业道德、遵章守纪、廉政勤政等方面教育,牢固树立在工作中动真碰硬,敢于与不正之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观念。同时,要求监管人员在改革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整合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创新服务理念、建立“绿色”通道等方面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四、启东市政府招投标实行资格后审制取得积极成效。

篇7

关键词:认罪认罚;统一认识;主要原则

一、认罪认罚从宽的基本原理

在进行这一原理叙述之前,我们首先要引入认罪这一概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显示以及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我们将认罪的含义定义为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犯罪人员具有明显的认错悔改的心理,并也默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从主观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罪犯已经意识到自身的犯罪行为,同时,通过这些犯罪行为的供认,以求达到改过自新的目的。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罪犯τ谧陨淼男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够做到供认不讳。认罪现象是刑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变现,这一现象主要涉及到量刑规定以及缓刑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将认罪从宽这一概念。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与诸多研究理论,可定义为对出于悔改心理而将自身犯罪行为承认的人,采取比较缓和的处罚以及刑法评价。从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可以看出,在进行定罪或是刑罚量的过程中,我们都需对犯罪人员的主观心态进行考虑,并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两项量刑措施的采取。

二、认罪认罚从宽的表现

(一)定罪阶段的表现

在这一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具体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但书上的体现。我们首先对认罪认罚从宽在但书上的体现所分析,先进诶段,我国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从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其他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若是人员对这些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危害行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犯罪,但是,其中犯罪行为过小、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被称之为犯罪。在进行行为危害性判断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于罪犯主体心理以及实际的危害行为进行分析,若是罪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行为为其他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危害,这就说明罪犯的主观恶性较小,与在相同条件下,罪犯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的危害性相比,我们可以对前者采取相应的从宽策略;二是对于违法性的认知。在进行刑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故意犯罪以及过失犯罪进行区别以及分析,从一般情况而言,起着主要承担刑事责任,而后者对责任承担的过程中,往往要结合相应的客观因素。

(二)量刑阶段的体现

在这一阶段,认罪认罚从宽主要体现在刑法总则及相应的分则中,例如,总则中的关于自首、立功以及中止犯等内容,如刑法分则中的对贿赂行为主动交代的情况等。在这些内容中,自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刑法中,我们对于自首制度的也进行了具体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自首;二是特殊自首。前者主要是指,在实施了相应的犯罪行为之后,罪犯主动进行投案,并将自身所犯下的罪行进行陈述;后者主要是罪犯在进行服刑或是相应的被告人或是嫌疑人在案件侦办的过程中主动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进行供述。在立功方面,我们也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立功;二是重大立功。前者在进行从宽处理的过程汇总,要对这一立功表现进行证实,罪犯并且能够进行他人犯罪行为的供述,为司法机关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协助作用;后者主要是指对一些重大案件,罪犯提供相应的线索,并能够对重大犯罪活动起到相应的阻止作用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刑法规定,我们可以对这些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减轻,甚至免除其刑罚。在中止犯方面,我们刑法有关规定中对其明确在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而主动停止犯罪行为或能够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等,若未产生危害可实施免除处罚的措施。除此之外,刑法中的相关分则也明确地指出,关于行贿罪,若是在被追送之前,相关行贿人或是介绍行贿人能够主动将行贿行为进行供述,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减轻的措施。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分析,我国现行的从宽制度在各个方面中常常表现出各自为政的问题,例如,在自首行为、立功表现以及中止犯等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人员并没有对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充分的认知。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应该重视罪犯的态度、罪犯犯法的动机以及主要犯法的方式之间的差异,重视案件侦办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既是罪犯的认罪行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刑法中,缺乏普遍认同的刑罚制度。在我国的从宽制度中,大多数表现为可以从轻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处罚。这一种授权形式的量刑行为,并不代表法官具有自由、完全的决定权。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实践工作中,这一量刑的行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普遍有效的体现,同时,在判决书中,这一决定也表现的较为模糊。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当被告人存在较多可以进行处罚减轻的情况的时候,这一从宽制度如何进行相应的体现,如何进行考量以及界定十分困难。

四、改革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认罪认罚制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这一方面法律法规水平的提高。在此,我们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而进行相应的改革策略的提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篇8

关键词:工程;合同;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5.4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的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就开始加强对工程合同的执法力度。但是对工程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合同订立人对有关法律法规不清楚,合同无专业人员管理,合同的履约率低等情况的出现。为了促进各行业的发展,我们要从合同的拟定、协商、制定、履行、索赔等情况对合同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以便更好地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下是从几方面对合同管理进行的分析:

一 、合同的涵义及内容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的组织机构。合同的种类多种多样,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有时履约时间长,所以,我们要认真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二 、合同管理的内容及存在问题

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连系。合同的全过程就是洽谈、草拟、签订、生效,直至合同失效。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也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因此,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是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1.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档案。

2.合同订立是一种法律行为,双方应当认真凭实际情况拟定合同条款,做到合同合法、公平、全面、有效。

3.认真分析和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处理有关工程索赔事宜和合同纠纷事宜。

目前,我国的合同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1)合同主体不当;(2)合同文字不严谨,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3)订立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利益,不全面、不完整、有漏洞的往往是违约责任的合同;(4)违反法律法规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以合法形式的合同掩盖非法内容的合同也是无效的。

三、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还相当薄弱,部分工程的合同内容不够详细、管理不到位、履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少企业签定的合同十分简单,不符合标准合同要求,更不符合示范合同文本要求。

(2)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少数合同有失公正,合同履约程度低,合同索赔工作难。

(3)不少企业在合同管理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或管理人员知识经验不丰富,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

在工程合同的管理方面我们还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合同是关于当事人双方的约定性的法律文件,当事人任何一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办事,如果我们不加强执行力度,在工程中出现不按合同办事,造成工期延误,技术不过关,不按时交工,双方都出现违约现象,那对于大家来说合同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对大家进行约束,那我们岂不是画蛇添足吗?通过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做好加强合同管理的防范措施。

四 、工程合同签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4.1 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有些工程单位在签订合同时,不采用示范的文本,通过自己自制的合同书签订协议。所以在合同中经常出现对约束的条款条例不全,内容意思不清楚,不明确,出现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缺项漏项的现象发生。有时候对于要补充的条约和项目还会出现以口头传达的方式进行双方约定,等到工程项目完成后在再补签合同,这样对于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

4.2 不注重合同的严肃性,违背同等互利的原则

在合同双方签订合同条约时,各自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忽视了合同具有的公平性、法律性,违背签订合同的原则,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4.3 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一些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比如有些企业,管理制度有些欠缺,分工不明确,公司章随便盖,合同随便让人代替签订,不按管理程序进行,必要的时候没有对合同管理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跟踪,造成一片混乱的局势,同事也没能很好的履行对合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

4.4 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在企业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不管是哪个行业,人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要求更为严格。要求他们必须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必须熟练掌握法律方面的知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人是合同管理中最重要的角色,对合同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职业技术水平的技能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五、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任务

合同管理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合同管理制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主要靠合同来规范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所以要严格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

2.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如果能够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制度,项目质量也能够有效的得到保障。

3.避免和克服经济违法犯罪。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是我国经济犯罪高发的领域,特别是招标投阶段体现最明显,滥用权力、受贿行贿行为泛滥。

六 、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1.普及法律法规及合同法教育,培养合同管理人才。通过学习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2.建立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要想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模式。在合同签订时我们必须采用规范的合同文本,看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的规定。在签订合约时,也要对合同进行严格的把关,对照一下,看是否有差异,是否有损双方的利益,如果出现法律规定以外的约定,对当事人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惩罚。如果发现有歧义,合同双方当事人要共同协商及时沟通。

3.合同管理精细化及管理人员专业化,做好合同实施管理,这样有助于当事人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有助于合同签订。

总之,通过良好的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当事人合同订立形式和程序的合法性,才能保证合同内容的全面合法,进而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七、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依法办事,合同管理就是法制管理。现代企业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合同直接关系双方的根本利益,是工程签约的重要法律依据,是企业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工作。

结语: 工程合同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员在程序上慎重、细节上稳重,对各个环节有相当高的认识和理解才行。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其目的就是保证建设企业全面地完成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加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5.

篇9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要求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这将改变工商、质检等市场监管部门的管理方式,校正整个市场行为,对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目前和未来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已去、老龄社会逼近、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国际竞争加剧等,只有创新创业创造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才能逆势而上,将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在中高速水平,分阶段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水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两个伟大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深化改革,政府只有做到科学监管,放活市场,才能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充满强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这个角度看,《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的出台恰逢其时,非常必要。

生产和市场,既要管好,也要放活,不能因有关行政和行政事业性机构干预过度甚至寻租而失去发展活力。当然,放管结合中的“管”尤其重要。我国市场经济监管中,长期存在着一些顽疾性的问题。

一是事前审批严重影响创业。有关机构设了很多准入环节和标准来决定谁能进入,但是,他们并不具备识别市场主体行为和活动是否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的能力,许多问题并不能因事前准入端管理而避免,相反,还会延长创办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时间,加大难度。二是相当多常规性检查流于形式。常规性检查是定时定点定行业形式的监管,比如年度检查,几乎所有的企业,不论有没有问题,只要交费,都能通过年检。看到年检能“创收”,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设置各种年检,企业也就必须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应付政府部门的各种年检。三是一旦辖区内一家企业出了问题,相关部门便开展运动式执法,所有的企业都要停产整顿。可谓一家企业生病,千万家都要吃药。大量正常经营的企业,会因突来的一段时间的停止生产而造成巨大损失。无论是事前管理,还是年检,以及运动式执法,以罚代管,甚至吃拿卡要,都给部门、机构和公务人员形成了寻租的空间。

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造价咨询、检测试验、施工图审查等企业或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诚信行为信息包括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良好行为记录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行为规范,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受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的奖励和表彰,所形成的良好行为记录。

不良行为记录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和执业行为规范,经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查实和行政处罚,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由建设部制定和颁布。

第四条建设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标准;负责指导建立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档案;负责建立和完善全国联网的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信息平台;负责对外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信息;负责指导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采集、审核、汇总和所属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记录,并将符合《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的不良行为记录及时报送建设部。报送内容应包括:各方主体的基本信息、在建筑市场经营和生产活动中的不良行为表现、相关处罚决定等。

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诚信标准和管理办法,负责对本地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检查、记录,同时将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及时报送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中央管理企业和工商注册不在本地区的企业的诚信行为记录,由其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采集、审核、记录、汇总和公布,逐级上报,同时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建立和完善其信用档案。

第五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人员,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及不良行为记录真实性的核查,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保全不良行为事实的证据和资料,不良行为记录报表要真实、完整、及时报送。

第六条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诚信行为记录、信息和信用评价等工作,推进建筑市场动态监管;要完善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自行或通过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结合建筑市场检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以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执法检查、督查和举报、投诉等工作,采集不良行为记录,并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行政处罚情况,及时公布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信息,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效约束机制。

第九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完善建筑市场和工程现场联动的业务监管体系,在健全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做好诚信信息的工作。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依托各地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资源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十条诚信行为记录实行公布制度。

诚信行为记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统一公布。其中,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时间为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后7日内,公布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良好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3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布内容应与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中的企业、人员和项目管理数据库相结合,形成信用档案,内部长期保留。

属于《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范围的不良行为记录除在当地外,还将由建设部统一在全国公布,公布期限与地方确定的公布期限相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确认的不良行为记录在当地之日起7日内报建设部。

通过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获取的有关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的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参照本规定在本地区统一公布。

各地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要逐步与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和实时。

第十一条对有误的信息,由该信息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修正,根据被曝光单位对不良行为的整改情况,调整其信息公布期限,保证信息的准确和有效。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整改结果,对整改确有实效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可缩短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但公布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同时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不良行为记录后,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信息部门可延长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

行政处罚决定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执法监督被变更或被撤消,应及时变更或删除该不良记录,并在相应诚信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同时应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推进各地诚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开放诚信行为信息,维护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第十三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在健全诚信奖惩机制的过程中,要防止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新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

第十四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档案,将信用记录信息与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管理联动。

第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依据地方性法规对本办法和认定标准加以补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行贿犯罪档案试点工作的通知》(高检会[*4]2号)要求,准确把握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做好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第十七条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单位(如建筑材料、设备和构配件生产供应单位等)和实行个人注册执业制度的各类从业人员的诚信行为信息,可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