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技术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正以指数形式增长着。从居民个人来看,消费信贷的使得居民个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信用提供者出现。万事达卡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1995年,万事达信用卡的发行增长率(以美元为记价单位)为:欧洲25%,亚洲22%,拉美36%,中东和非洲22%。”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公司帐户上都有应收、应付款项,还有很多企业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券。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债务都在不断的上升。这一切都说明了信用的巨大发展。
毋庸质疑,信用的可获得性以及人们从观念上对信用的接纳促进了的发展。信用使得一个人即使收入菲薄也能买得起房子、汽车和其他消费品。这样反过来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信用能促使企业快速地增长,如果没有信用的存在,企业仅凭自有资金的积累很难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企业。信用还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满足公众对一些公共产品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随着信用的迅速发展,各种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借款人个人不能按时还钱,到银行呆帐、坏帐的增多,一直到债务国不能偿还债务本息。这一切已经到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如此。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一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
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
近20年来,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80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其结果是《巴塞尔协议》的诞生。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是对银行风险比较笼统的一种方法。
1999年6月3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关于修改1988年《巴寒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协议对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现实的选择。一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修改,将其作为大多数银行资本的标准方法,并且对于某些高风险的资产,允许采用高于100%的权重。另一方面,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摩根等国际大银行使用的计量信用风险模型。但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信用风险模型目前还不能在最低资本限额的制定中发挥明显作用。委员会希望在经过进一步的和实验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将成为可能。
2.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大银行认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关键的风险,并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其中以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最为引人注目。
1997年4月初,美国J.P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Credit Metrics。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后计算上述贷款同时转变为坏账的概率。该模型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信贷产品,包括传统的商业贷款;信用证和承付书;固定收入证券;商业合同如贸易信贷和应收账款;以及由市场驱动的信贷产品如掉期合同、期货合同和其他衍生产品等。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即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由此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金融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在新的监管措施得到落实后,这类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会更广泛地得到。
继摩根银行推出Credit Metrics之后,许多大银行和风险管理咨询及软件公司已开始尝试建立新一代的风险测量模型,即一体化的测量模型,其中有些公司已经推出自己的完整模型和软件(如AXIOM软件公司建立的风险监测模型),并开始在市场上向金融机构出售。全面风险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银行需要测量整体风险,但只有在具有全面风险承受的管理体系以后,才有可能真正从事这一测量。
4.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信用衍生产品逐渐成为金融界人们关注的对象。简单地说,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被从标的金融工具中剥离,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虽然最早的信用衍生产品早在1993年就已产生,当时日本的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贷款遭受损失,开始出售一种兑付金额取决于特定违约事件的债券。投资者可以从债券中获得收益,但是当贷款不能按时清偿时,投资者就必须向信孚银行赔款。但只有最近几年,信用衍生产品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年底,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金额只有1700亿美元,1998年底的这一数字为3500亿美元。而到了2000年底,这一数字更是增加到了7400亿美元。
三、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1.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
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的原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收取一种类似于贷款者资产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可以得到的报酬。这是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时,其风险等价于出售该贷款企业资产看跌期权的风险。这样,银行就会寻求买入该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来对冲这一风险。
对这种信用风险对冲方式的最早运用是美国中西部的农业贷款。为保证偿还贷款,小麦农场主被要求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购买看跌期权,以这一期权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如果小麦价格下降,那么小麦农场主偿还全部贷款的可能性下降,从而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与此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抵消贷款市场价值的下降。图1显示了小麦看跌期权具有的抵消性效应。
附图
图1 利用小麦看跌期权对冲贷款的信用风险
如图所示,当小麦价格为时,农场主的资产(小麦)价值恰好保证能偿还银行贷款,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为零;当小麦价格从下降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下降,但是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上升;当小麦价格从上升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保持不变,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但是,小麦看跌期权是由农场主购买的,作为贷款的抵押,因此银行贷款的报酬并不发生变化。此时,农场主的最大借贷成本是购买小麦看跌期权的价格。
这种信用风险的对冲方法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存在着下列两个问题:
(1)农场主可能由于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小麦价格的下降而违约。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只保证了贷款者的还款能力,但是对于贷款者的还款意愿却没有任何的保证。可是从前面我们知道,信用风险的产生是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农场主要想获得贷款必须购买看跌期权,从而必须支付一定的期权费,使得农场主贷款的成本上升。从农场主的角度来看,他肯定不愿意这样做。如果银行强迫农场主购买期权就有可能会损害银行和农场主的关系,农场主也可以不选择这家银行贷款。
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更直接的对冲信用风险的方法——违约期权。这种期权在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期权购买者,从而对银行予以一定补偿的期权。如图2所示,银行可以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购买一个违约期权,与该笔贷款的面值相对应。当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期权出售者向银行支付违约贷款的面值;如果贷款按照贷款协议得以清偿,那么违约期权就自动终止。因此,银行的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违约期权所支付的价格。这类期权还可以出现一些变体,比如,可以把某种关卡性的特点写入该期权合约中。如果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有所改善,比如说从B级上升到A级,那么该违约期权就自动中止。作为回报,这种期权的出售价格应该更低。
图2 违约期权的收益曲线
附图
另外,类似于与利率相联系的期权,债券的发行者可以利用期权对平均信用风险贴水进行套期保值。例如,A公司信用评级为BBB+1,它计划在两个月后发行总价值为100万元的1年期债券。如果在这两个月内该公司的信用等级下降,那么它付给投资者的信用风险贴水就会上浮,则公司势必要以更高的利率发行债券,融资成本必将升高。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A公司可以购入一个买入期权,双方约定在信用风险贴水上浮到一定限度后,由期权的出售方弥补相应多出的费用。具体的说,若A公司买入一个在两个月后发行100万元债券的风险贴水的买入期权,期权价格为1万元,双方约定的信用风险贴水为1%。如果风险贴水升至2%,就会使A公司多付出1万元的融资费用,这些多付出的费用由期权的出售者负责偿付。同样,如果信用风险贴水降至0.5%,则买入期权无任何收益,但A公司可以以较低利率借款而较预定的借款费用节省5000元。因而,买入期权在信用贴水上升时可以使其购买者以固定利率借款而避免损失,利率下降时则可以享有相应的好处。当然,享有这样权利的代价是要付出相应的期权费。
2.利用互换对冲信用风险
信用互换是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信用互换主要有两类:总收益互换和违约互换。在总收益互换中,投资者接受原先属于银行的贷款或证券(一般是债券)的全部风险和现金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同时支付给银行一个确定的收益(比如图3中所示的LIBOR),一般情况下会在LIBOR基础上加减一定的息差。与一般互换不同的是,银行和投资者除了交换在互换期间的现金流之外,在贷款到期或者出现违约时,还要结算贷款或债券的价差,计算公式事先在签约时确定。如果到期时,贷款或债券的市场价格出现升值,银行将向投资者支付价差;反之,如果出现减值,则由投资者向银行支付价差。
举例来说,假设一定银行以固定的利率15%给予某一1亿美元的贷款。在贷款的生命周期内,如果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那么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银行可以同其他机构达成一笔交易。在该交易中,银行以年利率r向作为交易对手的金融机构支付,该年利率r等于贷款承诺的利率。作为回报,银行每年从该金融机构收到按可变的市场利率支付的利息(比如反映其资金成本的1年期的LIBOR)。在贷款到期的时候,银行还要同其交易对手结算价差。
很显然,总收益互换可以对冲信用风险暴露,但是这种互换又使银行面对着利率风险。如图3所示,即使基础贷款的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只要LIBOR发生变化,那么整个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也要发生变化。
附图
图3 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
为了剥离出总收益互换中的利率敏感性因素,需要开发另外一种信用互换合约。这就是违约互换,或者可以叫做“纯粹的”信用互换。
如图4所示,银行在每一互换时期向作为交易对手的某一金融机构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类似于违约期权价格)。如果银行的贷款并未违约,那么他从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那里就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该笔贷款发生违约的情况,那么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就要向其支付违约损失,支付的数额等于贷款的初始面值减去违约贷款在二级市场上的现值。在这里,一项纯粹的信用互换就如同购入了一份信用保险,或者是一种多期的违约期权。
附图
图4 违约互换的现金流
3.信用联系票据(Credit-linked Notes)
信用联系票据是(CLN)指同货币市场票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衍生品。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提供信用保护。一旦信用联系票据的标的资产出现违约,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就要承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信用联系票据的发行者则相当于保护的购买者,他向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支付一定的利率。如果违约情况未发生,他还有义务在信用联系票据到期的时候归还全部本金;如果违约情况发生,则只须支付信用资产的残留价值。图5展示了信用联系票据的整个现金流过程。
附图
图5 信用联系票据的现金流
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联系票据来对冲公司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因为它还为其发行银行带来的现金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联系票据是对银行资产的一种重组。但是,同其他信用衍生产品一样,贷款本身还保留在银行的帐户上。
随着信用联系票据的,出现了专门从事信用联系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通常以SPV(special-purpose vehicles)的形式发行信用联系票据,发行SPV所得的收入用于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例如国库券或者货币市场资产。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可以同SPV的发行者签订一种“纯粹”的信用互换合约。当违约事件发生时,SPV的发行者负责向购买者赔偿违约资产的损失,这一支付过程由发行SPV所购买的安全性资产所保证。对于SPV的发行者而言,这一交易过程不存在什么风险,它实质上是位于信用保护的需求者(例如,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银行)和信用保护的提供者中间的中介机构。SPV的购买者是信用保护的提供者,其收入就是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SPV发行者从信用风险对冲机构那里收取的一部分费用。具体交易过程参见图6。
附图
图6 以SPV形式发行的信用联系票据
(1)SPV的购买者向SPV的发行者购买SPV;
(2)SPV的发行者用发行SPV的收入购买安全性资产;
(3)SPV的发行者同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银行)签订“纯粹”的信用互换合约;
(4)SPV的发行者向SPV的购买者支付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一部分从银行收取的费用;
(5)SPV的购买者向银行间接提供信用保护。
与违约互换相比较,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交易对手风险,因此有着对冲信用风险需求的机构更乐于采取这种方式。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信用联系票据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某信用卡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债券。为降低公司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可以采取一年期信用联系票据的形式。此票据承诺,当全国的信用卡平均欺诈率指标低于5%时,偿还投资者本金并给付8%的利息(高于一般同类债券利率);该指标超过5%时,则给付本金并给付4%的利息。这样,信用卡公司就利用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信用风险。若信用卡平均欺诈率低于5%,则公司业务收益就有保障,公司有能力给付8%的利息;而当信用卡平均欺诈率高于5%时,则公司业务收益很可能降低,公司则可付较少的利息,某种程度上等于是从投资者那里购买了信用保险。投资者购买这种信用联系票据是因为有可能获得高于一般同类债券的利率。在这个例子中,债券的购买者是保护的提供者,因为在购买债券的同时也就购买了债券附属的信用联系票据;债券的发行者即信用卡公司是保护的需求者;所要规避的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公司从事的信用卡业务。
四、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
1.分散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并提供相关的其他配套服务来获取利润的。这一点使其不可避免地处于信用风险持有者的地位。一家银行贷款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可以由下面两个参数表示:(1)预期收益,根据利差和预期贷款损失;(2)意外损失,根据最大可能损失计算。
预期收益依赖于利差和信用损失,而信用损失则是根据违约概率和挽回率计算的。意外损失的计算要基于许多贷款同时损失的假设。意外损失还常常和贷款的违约相关性有关。预期收益和意外损失的比是一个类似于股票基金夏普比率的指标。这一比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贷款组合的预期业绩。这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策略来实现:
(1)减少具有较高意外损失,较低预期收益的贷款;
(2)添加新的资产,这些资产能对贷款组合的“夏普比率”产生正的贡献。
在以前,银行只能通过购买或出售贷款资产才能实施这两种策略,而且这种贷款出售规模很小,缺乏流动性。然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这些策略就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分散信用风险,这是信用衍生产品最基本的一个作用。
2.具有保密性
以前,银行主要通过贷款出售来管理信用风险,但这往往是银行客户所不愿看到的事情。这种会对银行和客户的关系造成损害,银行可能会因此丧失以后对该客户的贷款机会以及其他一些业务,如获利颇丰的咨询业务等。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通过与信用保护者签订信用衍生合同,银行可以在客户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转移。
3.提高资本回报率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一家银行的总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总额的8%。银行持有的低违约风险资产,如经合组织国家银行之间的贷款,其风险权重为20%;银行持有的高风险资产,如对企业的贷款,其风险权重为100%。这样,一家持有商业贷款的银行可以通过向另一家银行购买信用保护的方法来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资本回报率。
假设有A、B两家银行,A银行的信用等级较B银行高。A银行的资金成本是LIBOR-0.20%,B银行的资金成本是LIBOR+0.25%。现在,A银行向企业发放利率为LIBOR+0.375%的1000万美元的贷款,它必须为该笔贷款保持800000美元的资本来满足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假设LIBOR为5.625%,则:
A银行净收益:10000000×6%-(10000000-800000)×5.425%=100900美元
A银行资本回报率:100900/800000=12.6%
如果A银行不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风险,则与B银行签订一个信用互换协议,B银行每年从A银行收取37.5个基点的费用,同时在合同违约后承担向A银行赔偿损失的义务。这样,贷款违约的风险全部转移给B银行,A银行只承担B银行违约的风险。A银行1000万美元贷款的风险权重变为20%,即A银行只要为该笔贷款维持160000美元的资本就能达到资本充足的要求,此时:
A银行净收益:10000000×(6-0.375)%-(10000000-160000)×5.425%=28680美元
A银行资本回报率:28680/160000=17.9%
从以上的中,我们可以看出,A银行通过签订信用互换协议不仅避免了该笔贷款的违约风险,同时还使其资本回报率增加了(17.9%-12.6%)/12.6%=42%。
五、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一方面减少了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也给其使用者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正如其它柜台交易产品一样,信用衍生产品是法人之间所签订的金融合约。这些合约将使其使用者面临着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和风险(legal risk)。
1.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
信用衍生产品最大风险的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投资者不是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而是用来进行过度的投机。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其交易员进行了不当的衍生产品交易。一方面,操作风险造成的后果可能极为严重;另一方面,操作风险也是较容易控制的一种风险。只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并且坚决执行,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操作风险。
2.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
交易对手风险指交易对手不履约的风险。因为交易对手风险的存在,使得信用衍生产品并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风险。但是同一般的信用风险相比,信用衍生产品本身的交易对手风险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因为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对手或为一流的商业银行,或为信用等级为AAA级的投资银行。这两类机构必定是资本充足并且违约概率较小。
3.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流动性风险指对冲原有头寸的不确定性。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购买者而言,其目的是规避信用风险,而不是投机获利,从而流动性风险并不是特别重要。3但是,若是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发行者(出售者)或是希望对冲其原有头寸的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则而言,流动性风险则必须加以考虑。,信用衍生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从而使得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无法及时变现。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流动性风险将会降低。
篇2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造价; 管理现状;风险识别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ue to time limit, the choic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put factors, affecting many unpredictable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prises will face various risks, influence of building enterprise benefit and norm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cost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ra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hedule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e potential risks in construction cost,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cheme for reference, industry participants.
Key word: risk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status; risk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各项基础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后,这些基础建设项目还会不断增多。在施工中由于工期长、投资大、工艺繁琐、环境因素较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将会面临很多风险,对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控制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工程造价指的是在施工建设中投入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的投入与产出,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片面的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就会增加企业施工的风险因素,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会增加施工企业的风险因素。协调好效益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安全管理体制,对于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功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风险管理理论不健全,对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的手段相对落后,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晚,发展缓慢,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处理风险的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于多样化的风险变化。
2. 对造价风险的管理意识欠缺,没有形成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前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不能充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施工造价风险评估不足,甚至是在合同签订时被人为的隐瞒风险,出现意外风险时,只能由企业自行承担,或者向业主索赔,造成很多的结算麻烦。
3.工程保险尚未推广实行,由于施工方和保险业都未对工程保险有足够认识和充分了解,保险也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对于工程保险的制度实行缺乏科学依据,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施工单位也没有兴趣购买工程保险,在这方形成了管理空白。4. 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行业诚信欠缺,比如合同欺诈、投资商的压价和回扣、工程转包和资质挂靠、供应商以次充好和拖欠货款等行为,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拖欠工资等,都会给工程造价产生不可预计的风险。
三.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维护企业效益和正常运行的保证,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造价风险管理的要点主要由以下几点:
1. 造价风险管理体制的科学设置,首先要根据系统内部部门划分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由专属部门负责风险管理中涉及的招投标、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建筑规划设计、勘察和竣工验收等,并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确定风险的种类、潜在损失因素和损失的大小,然后制定预防措施,提出保护方案,在风险发生时负责索赔事项的各项工作,包括协议的签订和索赔谈判等,同时要积极的协调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外部机构的沟通渠道畅通,制定分散或转移风险的方案,确保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
2.控制资金使用风险,如果资金使用管理不当,可能影响施工的进度,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控制资金的使用风险包括: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成本控制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资金支付计划等,在施工中的资金开支要按照以收定支的要求,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强化合同管理控制风险,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认真审核合同中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的执行、造价、工期等要求,确定合同内容执行时不会发生意外风险,合同签订后,按照合同内容逐项对照,确保本企业的所有行为都符合合同条款时,根据合同条款向建设单位提出正常的管理需求,然后分解实施责任人划分,实施严格的激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跟建设单位沟通协调,控制各种可能的风险。
4.合理采取风险回避策略,当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较高时,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建筑企业可以主动放弃该项工程或者终止继续进行的工程项目,这也是规避风险的最彻底的方法策略。但是,必须在项目进行初期及时准确的辨识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设计标准的变更、投入资金不到位、施工环境发生大的变化、预算不合理等,可能会给企业或者业主带来巨大损失的,可以采取风险回避策略。
5.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比如转移、规避、自留和控制几种形式,通过这几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管理风险,实施造价的风险管理。例如,在某小区改造建设施工项目中,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控制工程造价的风险及危害,确保企业利益的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小区改造过程的分析中,针对拆迁户补偿措施和补偿款的到位情况,拆迁安置方案的可行,重建施工的环境影响等,进行了全面的经济评估,编制了项目投资估算,和可行性施工技术方案,然后再根据具体进展情况对造价风险进行了控制,同时加强了进度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等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了工程造价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工程施工都具有工期长、规模大、设计的因素多等特点,在施工中的风险就很难避免,做好项目施工的造价风险管理,在合同控制、资金支付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够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企业利益的实现。因此,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的造价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增慧,刘金铎,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J].河北水利,2006(6).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 风险 策略
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导致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因此,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1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的在建项目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要想很好的完成建设项目,就必须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虽然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与工程造价的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却存在这许多空白点,也有待开发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大量的国家投资项目及各种各样的企业投资项目正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急需对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性有着比较准确的预测和估计,以便全面提高投资工程的经济效益。
2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2.1 复杂性。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作为风险的一种,工程造价风险也同样具有复杂性。
2.2可变性。工程造价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2.3 全程性。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即工程造价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全程性。
2.4被动性。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
3 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3.1规划设计方案陈旧,目标优化错误或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中未采用现代优化设计方法。
3.2 项目规划、设计深度不够。在目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的错误,规划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不全,重要边界条件的遗漏;采用规范不恰当,设计参数选用不合理;未考虑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行性等。
3.3 地基勘测资料不全,地下埋藏物未事先考虑,临时处理不当。
3.4承发包方式选择不当;合同类型选择有误;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不严谨;合同管理不力,引起大量索赔。
3.5项目实施期间通货膨胀,材料、人工费用上涨;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外大幅增加。
3.6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爆发、雪崩、暴雨、暴雪、飓风、洪水、泥石流等;也包括某些社会现象,如政府禁令、战争、爆炸、火灾等。
4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的策略
4.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
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直接影响着项目组成员的控
制意识和可控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控制环境的因素有许多方面,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管理成员的素质,尤其是造价工程师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项目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对项目风险性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
上,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因此,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完善项目内部控制环境。
4.2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在工程项目中,良好的风险评估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内部控制效果。如果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那么在项目开工前,管理人员就会对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因素做充分的准备,因此就能够对整个项目尽可能的采用有利的措施来化解已知的造价风险。例
如,在某个招标过程中,投标方在投标前就已充分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对可能减少工程量的项目报低价,而对可能增加工程量的项目报高价,这样在工程决算时,增加的工程款将大大超过减少的款项,承包商也因此会获得可观的利润。工程项目造价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一般要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工程项目在建设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风险管理。
4.3为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是为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而对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会出现在整个项目组织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工程项目应该按照业务的流程设立控制活动,并对重要的业务环节制订详细的控制措施。
4.4加强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
如果各组织成员要顺利的开展工作,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将自己所掌握的优质信息反馈给其他成员。项目信息系统是整个项目控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正确地使用信息系统,那么该项目将有可能大大的降低成本,因
此,加强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认真的执行且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通过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内容研究,对于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丰富管理措施及方法起到了很好的
借鉴作用。
5 结束语
通过对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研究中, 我们不难发现,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用正确的方法, 去自觉地展开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真正的风险性是可规避的。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如果按部就班的依照老一套的管理方法是绝对不够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研究, 分析了国内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的现状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而对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可以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有一个良好的参照。因此, 对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的有效管理, 可以做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把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并发挥其最大的投资效益, 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 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风险, 从而更能体现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持续期缺口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全面实施,宏观经济的过热或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等都会引起国内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非常重要。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L)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包括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以及在分析期内到期的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两者的差额即为利率敏感性缺口(ISG):ISG=ISA-ISL,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正缺口,存在正缺口的银行称为资产敏感型。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走势的预测而有意识地留下正或负缺口的策略。管理人员首先要预测利率的变动方向,在对利率走势做出判断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利用利率变动来获取更大的净利差收入或减少损失。当预测利率上升时,保持正缺口,增加的资产利息收入将超过增加的负债利息支出,从而使净利息收入增加。当预测利率下降时,则保持负缺口。
2.被动策略也称“免疫策略”,其核心在于保持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使缺口值为零或很小。采取主动性策略的关键问题在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上,如果利率走势与预期相反或利率变动不如预测的来得那么快, 则银行将蒙受损失。此外,即使利率走势预测准确,但如果利率实际变动幅度较小,则采用主动策略就可能得不偿失,调节资产组合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一些小规模银行由于缺乏利率预测能力或缺乏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往往采用被动策略。
二、持续期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 持续期缺口分析
持续期是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加权平均与其现值之比,它衡量了未来预期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
市场利率的上升会导致银行固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下降,且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越大,随着市场利率上升时,其市场价值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因此,持续期可以用来衡量资产负债的风险程度,持续期越长、利率风险越大。可以看出,利率变动对一家银行的股本或资产净值所产生的变化依靠三个关键的素:
1.持续期缺口的大小。在利率上升时,资产的持续期长于其负债的持续期(正)的银行, 资产价值下降的幅度要大于负债的价值,因此银行净资产价值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情况相反。
2.利率(Y)变动的幅度。变动幅度越大,银行承受的风险也越大。
3.银行的规模。银行规模越大,对于任何给定的利率变动,其净值变化会越大,反之,其净值变化会越小。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未来变化的预测做出的, 保持适当的持续期缺口,以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或减少损失。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上升,应减少持续期正缺口或扩大其负缺口,将缺口调整为负值,使未来资产价值的下降幅度小于负债价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银行净资产收入得以增值。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会下降,则可采取增加正缺口或减少负缺口的方法。
2.被动性策略指在保持银行净值的相对稳定,采用零缺口(“完全免疫”)或微缺口(“部分免疫”)的方式避免利率风险。具体就是使一家银行的资产持续期正好等于其经杠杆调整后的负债的持续期,无论利率如何变动,资产的收益与负债的成本以相同的幅度同向变化,从而有效避免利率风险。部分免疫的策略是从资产负债表中调出一部分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期搭配,使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平衡,保持这部分资产负债价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与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比较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有:第一,该管理方法简便、易于理解。就缺口分析而言,通过直接观察各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缺口正负及大小,就可以大致了解银行所呈现的利率敏感性类型及利率风险大小。第二,管理成本低。该管理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银行要做到对利率的变化有准确的预测;缺口的调整要先于利率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改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缺口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缺口调整将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缺口管理要将资产负债按一定的时期加以划分。划分时期的不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数值也不一样,有时甚至出现完全错误的信息,将正缺口表示为负缺口, 或将负缺口表示为正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忽视了期权性风险和基差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点:(1)它对整个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持续期从长期角度观察问题,有利于制定更为连续、更为系统的管理战略。(2)充分考虑了每项资产负债在未来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的时间价值,从而解决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分析期的划分受主观影响的问题。
四、现实选择
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来衡量利率风险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其理由为:一方面,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是以原始成本为基础来计算资产负债价值的。另一方面,利率敏感性缺口法主要反映利率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推行全面的持续期缺口管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美]米什金(李扬等译)。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洛伦兹•格利茨( 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篇5
关键词: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应用
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也较长,所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项目在建设期间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也充满了风险。承包项目的企业,若希望工程可以按照原计划进性,便需在工程动工前,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并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减轻或避免因风险而受到的损失。因此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一) 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得以实现的基础,其依照企业之前工程建设的实际数据,结合企业的建设经验,将产生风险的原因作为切入点,根据对项目各方面的考察,从而确定有可能对施工产生影响的所有风险,进而为项目的进度、质量都提供了保障。风险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识别风险,还需预估风险发生后,对施工的影响,以及公司因风险将受到的损失,管理人员应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以报告的形式将项目风险提交给企业决策者。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利用概率学知识,对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估算。风险评估使项目得到较好的管理,企业决策者对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有较为清晰地了解,便能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根据风险鼓励人员所提供的报告加以完善,避开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风险评估不仅需要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还需确定风险发生后对施工整体的影响,以及对项目建设损害程度。有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不高,然而一旦发生,企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所以,风险管理人员应找出对企业影响严重、难以受人力控制或是需特别注意的风险项目,在风险预估的报告上着重标注。风险管理人员也可将几个风险项目组合为一整体进行分析,评估其对企业施工的影响,并记录在报告中,从而为项目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参考。
(三)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预估的风险发生时,其能有效降低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如选取的应对方法得当,甚至可以使企业避免损失。风险应对措施,是以风险识别与风险预估为基础,对所有风险项目进行规划,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当风险发生时,风险管理人员应对风险所处阶段进行确认,并对风险进行正确的应对及处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利益。
(四)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共包含两方面:风险监测及风险控制。风险监制指在施工过程中,对风险应对策略的监测,检验风险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检测人员根据应对策略的实际效果,对应对策略进行完善与修改,从而达到降低甚至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控制是指当风险发生时,企业能够依照各项规划中所预定的计划对风险进行控制,同时保证企业能够根据项目变化,对具体措施进行修改与完善。
二、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一)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对施工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温度、地理条件都影响着施工的进度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应将施工环境对施工的影响纳入风险的考虑范围,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候、温度、地质变化,评估这些变化对施工产生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对施工环境评估的风险等级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准备。
部分项目的施工环境极为恶劣,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以道路建设项目为例,修建环山公路时,部分山体会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则此时的施工便需中断。如果企业不进行风险预估,强行在危险地区施工,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被困,甚至出现施工人员伤亡的情况。风险管理人员需对环境进行全方面调查,分析施工环境的安全情况,计算施工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同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改变道路方向,避开泥石流频发地区,或是建立隔离网对泥石流进行阻拦。除此以外,温度对施工进度也具有影响,通常情况下,冬季的施工进度较慢,部分员工因为天气寒冷而丧失工作积极性,部分施工机械也无法正常运作,风险管理人员对此也应做出预估,并为企业决策层提出建议,例如缩短冬季工作时间,建立恒温仓库保存较为脆弱的仪器、施工工具等。企业对施工环境进行风险管理,能够使工程项目的施工更为顺利,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企业资金
项目没有资金便无法继续进行,资金是项目启动、进行的基础,企业必须确保资金链不会断裂,方能进行施工。企业在承包项目前,应先邀请工程预算专家预算工程项目所需资金。风险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结合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评估企业是否有能力完成项目。企业还应计算施工中各个方面的支出,选出较为支付较多的方面,进行削减,风险管理人员应对企业资金周转情况有较为清晰地了解,并以此修改资金方面的风险系数。同时,风险管理人员也应考虑,如何降低企业的经济压力,可以建议企业运用风险转移法将经济压力转移至第三方,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定期缴纳保险费用,若施工在保险范围内发生风险,则企业可以挽回一部分损失。但需注意,投保费用必须低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否则风险管理人员应建议企业选择其他方式降低风险。
(三)施工安全
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工程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人员在工地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在施工前,应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对施工中高危的施工环节进行风险预估,调查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向企业决策者报告,企业决策者根据风险报告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同时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人员还应考虑如果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企业应怎样处理,并结合施工人员意见,以及企业之前的处理方式,向公司提供应对方案。应对方案应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对工伤的界定、是否报销受伤员工的医药费用、为施工人员购置保险以及施工人员意外死亡后对其亲属的赔偿。一旦在施工过程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可以依据应对方案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处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对施工的影响,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结束语:
工程项目建设一定伴有风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使风险降至最低,即使发生风险,风险管理也能减轻企业的损失,从而使工程目标的质量与进度得到保障。 (作者单位:安施电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晨.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与研究[J].对外经贸,2013,01:100-103.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要对企业运行中出现的所有可能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从而确保在企业管理方案的制定中,能够把这些风险因素造成的结果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以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在风险管理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对企业的风险管理,通过内部因素的控制和管理,更好的进行企业的管理。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类型
1.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进行投资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投产企业出现经营不善,从而导致了投资方企业的投资成本下跌,投资风险对于投资方企业的利益影响程度还是比较大的。在目前企业运行中,各种项目投资也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形式,如果投资得当,获得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投资的风险性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投资企业的经营发展,所以投资风险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大的。
2.经济合同风险
经济合同风险在风险管理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风险类型,在企业的具体经营中,合同的签订是企业之间合作的重要保证。合同规定了企业之间在进行合作中,双方所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不仅是对合作双方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的约束,还是一种有力的法律保护。但是在具体的合同履行中,企业违约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一方企业不尊重合同的规定,做出了违反合同要求的事项,这对于对方的利益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合同风险都是存在的,并且也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产品市场风险
产品市场风险所涉及的就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联系,这个范围要扩大到整个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发展中,经常有可能遇到一些市场问题,比如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变快,一些进口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挤占了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这些问题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价格下跌甚至滞销,这就是企业在运行中遇到的产品市场风险。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和造成因素比较多,在这一点上,企业很难把握。
4.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是指因价格变动或者过时、自然损耗等损失引起的存货价值减少问题。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也非常多,企业在对于这些因素的研究和把握方面有着非常大的难度。除此之外,根据产品自身特性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存货的价值量下跌,造成存货风险。比如国内房地产业在各项经济因素的推动下进入到高库存的时期,长期以往必将进入滞化期,一部分小型企业破产倒闭。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1.风险研究主体要协调风险容量与战略
从总体上来讲,企业风险管理说到底是一个过程,旨在分析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战略。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风险容量的协调和战略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研究内容。这是对风险管理当局提出的要求,要求当局在进行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风险承担主体的风险容量。这也是应对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要对企业的风险容量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从企业内部管理而言,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也就是说企业风险管理,要把所有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控制在企业的承担范围以内,就是要求当局进行战略评价分析时,充分考虑主体的风险容量。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管理当局是最重要的内部管理机构,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需要把风险容量的协调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管理方法,这也是管理体系进行风险管理需要考虑的基础内容。
2.企业内部要进行全面的市场分析,应对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类型中,我们可以发现,存货风险和产品市场风险都和市场的不稳定性有关,所以为了更好的把这两个方面的风险降低,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中,要在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的市场分析。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市场研究分析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把握市场脉搏,对于市场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加强对于市场动向的分析,便于从内部管理中及时制定应对风险问题的发展策略。
3.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法律意识
为了更好的应对经济合同带来的风险,企业在进行风险应对时,应该加强法律意识,面对经济合同中有争议的方面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内部研究,同时加强对于合作方企业的整体企业实力分析。经济合同风险的风险发生率比较高,但是很多企业在发生经济合同纠纷时,不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企业合同的法律效力低,还有就是合同签订方对于对方的企业实力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造成了企业在经济合同中承担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要提升管理阶层的法律意识,在经济合同的签订中,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合同的法律效力。同时,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要求企业内部在市场调查中,对于合作方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风险,保障企业利益。
三、结语
风险管理是任何企业都不能摆脱的,为了更好的应对风险,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内部人员要更深入的分析企业具体实际,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来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汉麒.关于国有企业风险防范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09(09):47.
篇7
【关键词】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风险监控 风险评估
1 引言
近些年来,油田开采项目工程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它在促进油田开发,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面建设工程是油田开采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并且容易受到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影响,这就使得工程建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地面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风险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施工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预防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
2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是油田开采项目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与一般工程建设风险不同的是,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征,常常隐藏于施工过程中,不容易被发现;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具有随机性的特征,它的发生是随机的,由于安全风险管理不到位,或者受到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后果严重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导致人员伤亡,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与现场施工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材料、机械设备、人员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保证施工材料、人员、机械设备得到合理的安排,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
由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而为了预防和应对这些风险,有必要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预防,进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提高施工的风险预防能力,保证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识别出这些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可能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风险识别是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识别工作。
(2)风险评估。风险评价是指在整个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连续的辨识和分析,为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依据。风险评价通常也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风险辨识;第二,风险分析。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估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大小,找出其中的关键风险,确定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风险,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风险评价是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
(3)风险应对。它是指当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发生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和应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一种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以达到消除或者减缓风险的目的,包括风险规避、风险缓解、风险分散等措施;另一类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财务安排来减缓风险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包括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措施。
(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处理效果进行监视和控制,风险监控应该贯穿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并且需要连续进行,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
4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
为了应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风险管理策略。
(1)加强风险管理的识别,为风险管理做好准备。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想加强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风险管理最为关键的内容。具体来说,在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方面的工作。感知风险是了解各种客观存在的风险,是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只有感知风险,才能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寻找引发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做好准备;分析风险是指分析各种引发风险事故的原因,也是进行风险识别的关键内容。只有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才能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2)提高思想认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施工人员需要自觉遵守相关规范,有关部门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教育,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掌握相应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此外,还要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法规,统一管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此外,还应该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严格贯彻执行,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建立风险管理评估机制,对施工各阶段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由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要想对风险进行全面和有效的控制,建立风险管理评估机制是必须的。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仅仅提高思想认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将相关的制度落到实处。对于风险管理部门来说,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工程检查和验收,做好关键部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项目抽检、监理验收工作,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对施工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有利于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因此,今后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对此进一步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殿程.浅谈油田地面建设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
[2] 鞠迅.胜利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辅助评标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 陈述治.油气田地面建设标准化体系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10)
篇8
Abstrac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of modern commercial banks on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effects of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poor condi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risk of type start, according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ace the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summed up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enhanc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一. 商业银行的风险类型
银行风险是指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使银行在从事资金融通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从而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其表现形式有: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巨额不良债权(不良贷款和应收未收利息) , 以及银行内部违规操作、过度投机和大案要案的层出不穷, 我国商业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三大风险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足额、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从而使贷款资金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的管理工作包括风险的计量、分散、转移、补偿等内容, 其中以信用评级为前提的信用风险计量是信贷风险管理整体工作的基础。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 各国银行和投资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 因此, 认识信贷风险首先应该认识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信贷风险是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函数。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或是自然灾害等银行无法避免的因素; 内部因素是商业银行对待信贷风险的态度, 这类因素体现在其贷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贷款监管的质量之中。
(二) 利率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率频繁调整, 如上世纪末央行连续8次下调利率。2007年不到一年时间, 央行已经连续5次上调利率。同时政府对银行的一些特殊政策规定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缺乏对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准确预期, 更不能根据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变动走势适时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 以致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 在利率调整时遭受损失, 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首先, 在总量结构上, 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存在存差和借差缺口过大等问题, 受限于资金运用权限的限制, 承受着利率调整的风险;其次, 在期限结构上, 资产与负债结构在期限结构上没有建立合理的配比关系, 如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贷款或以长期存款支持短期贷款。
(三) 操作风险
近年来, 国际和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频发,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防范操作风险仍然是摆在银行业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笔者认为: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以不当或不足的方式操作业务或外部事件而对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操作风险的内涵是动态的, 银行许多新的风险会不断归并其中。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日常营运1大多是在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产生风险,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多由外部原因引发。每个银行都有其自身、独立的和独特的操作环境, 必须考虑银行具体情况来对操作风险进行分析, 这是操作风险的关键特征。
三. 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应有措施
(一) 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加强风险管理知识教育,树立“全面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 让员工充分认识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风险管理的持久性,真正理解商业银行能够识别、监测、度量和控制风险, 但不能回避风险,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同时要全面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控控制和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 将其贯穿到所有员工和所有业务中去, 形成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风险防范的道德评价和职业环境。
(二)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信用风险管理要是能够有效地被执行, 除了制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与适时监督银行整体的风险外, 更为积极的一种方法就是促使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中。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的模式。其次还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使信息系统能够涵盖银行所有的业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武剑,中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前景分析与策略选择[ J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2: 40 431
[2] 施华强, 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 J ] 金融研究, 2003 (10) : 1 61
[3] 黄宪,赵征,代军勋,银行管理学[ 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迈向了国际化,逐渐的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场所中,这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我们带了巨大风险。目前,在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时常都会遇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增多,同时也导致了风险的增大。因此在对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是我们企业发展、减少损失最有效的手段。
一、风险管理的背景
目前,由于在工程项目投资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各个企业都对自身的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可能出现的损失。现在,由于人们的管理理念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的进步,人们在对风险进行管理时,主要就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管理规划。第一,由于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而不断的增加,因此,人们在对风险的管理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而且由于发达国家在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中有着十分先进的理念,所以我国的企业在发展时,也应多多学习西方发达国加的管理理念,从而减少损失;第二、由于我国在对企业的保险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而且在对于企业的保险方面还存在这许多的不足,这也大大的加强了企业自身对风险的管理;第三,在公司企业的项目机构中,风险管理作为项目机构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值得注意的。
在20世纪80年代风险管理理念才开始出现在我国的视野中,因此我国有很多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缺少认识,而且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都没有建立好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所以,在我国风险管理还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二、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
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在进行企业管理时,我们要正确的理解风险管理的定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理解和学习风险管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风险管理是以单位为自己的主体,而这里的单位不是指的企业单位,而是指的在市场经济运行时,进行经济活动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这些都是属于单位的范畴;第二,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管理机构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等方法,通过合理的规划、控制等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处理;第三,风险管理的规划有很多种,人们在进行分析管理时,应注重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来对企业的各个环节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项目管理的方法是工程项目运行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为了减少在工程施工中和施工后存在的各种风险,以保障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目前,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主要采用一个闭环系统,对风险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及时的反馈。来对现在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预测,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损害。
1. 项目风险预测与识别
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是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步,但常被人们忽视,以致夸大或缩小了项目中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从而使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德尔菲方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等。
德尔菲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领域和专家,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经过四至五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预测和识别的根据。
所谓头脑风暴法,就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素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
情景分析法是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然后用类似于撰写电影剧本的手法,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自始至终的情景和画面的描述。
2. 项目风险评估与分析
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就是在前期预测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问题的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 :
故障树分析法是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范围和发展前途的分析方法。故障树是由一些节点及它们间的连线所组成的,每个节点表示某一具体事件,而连线则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沿着风险产生的路径,求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能提供各种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案。
外推法是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可分为前推、后推和旁推三种类型。前推就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数据推断出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后推是在手头没有历史数据可供使用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和不可重复性,所以在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时常用后推法。旁推法就是利用类似项目的数据进行外推,用某一项目的历史记录对新的类似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当然这还得充分考虑新环境的各种变化。
3. 项目风险处置
对项目进行风险处置就是制订并实施风险处置计划。风险处置的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嫁。对不同的风险可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对一个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处理。
风险回避是在考虑到某项目的风险及其所致损失都很大时,主动放弃或终止该项目以避免与该项目相联系的风险及其所致损失的一种处置风险的方式,它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处置技术。在对某项目进行风险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后,如发现实施此项目将面临巨大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项目组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而且风险经理又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风险和损失大小,保险公司也认为该项目风险太大而拒绝承保,这时就应放弃或终止该项目的实施,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更大损失。
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承担着保障百姓生活的用电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于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高投入和高风险的项目, 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管理等方面日益复杂,风险管理作为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有效的实施对于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电力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分析
1、环境风险这里的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和人文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是国际总承包电力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的变化遭受损害可能性的风险,比如气候、水文地理条件、地质灾害等。人文环境风险是指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制约和限制着项目的顺利实施的风险。此外,在项目实施阶段还必须高度重视与工程相关的交通、水源、电力、居住、传染性疾病等因素。
2、项目行为主体原因
项目行为主体是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如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施工所用图纸对各种工艺的描述不明确,引起工程的质量风险。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施工前对临近带电的设施没有进行交底,引起触电风险。监理单位不认真负责现场安全管理,造成工程的安全风险。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赔偿款,结算工作完成不及时,引起工程的造价风险等。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的是在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对项目实施带来威胁的风险。在国际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范围非常广泛,随着工程条件、环境条件的变化,原有的技术方案无法得以有效应用,而技术方案的修改或更换都将会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带来影响。国际总承包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风险种类有很多种,比如技术不足,当地技术条件落后,特别是在项目实施前期没有对当地的生产水平、经济水平进行详细了解,使得在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材料、先进仪器等无法在当地采购,技术配套条件不足;业主所提供的资料不准确、不全面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还会延长工期;技术人员也使工程项目存在潜在风险,电力工程的工期长、涉及内容复杂,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二、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因为,目前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大多数电力工程的建设存在“轻管理、重建设”的现象。因此,在实施电力工程的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依然比较低,风险管理的标准与规范不够明确,缺乏专门管理风险的部门,难以落实风险的责任。
2、管理风险的意识相对比较低。尽管我国目前建立了市场经济,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完善。在建设电力工程的过程中,许多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认为是否进行风险管理无关紧要,有时候甚至可能会延迟工期、增加工程的成本,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措施。正因为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不愿意为了转移部分风险而支付一定的保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电力工程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1、提升风险识别力度建设电力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管理风险的责任意识。为了防范工程风险,必须适当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技术情况及施工的环境工作等,对工程业主及承包商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判断识别出可能的风险后果。通过提升管理风险的责任意识,严格控制项目程序的相关工作,对一些风险事件,整合出比较复杂的电力工程建设信息,设计出电力工程的项目风险清单,从战略角度出发,全面考虑跨行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那些可能性的风险对性能、质量和工程进度等方面的影响。
2、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价,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信息,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特点和风险性质建立风险评价分析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方法、模糊综合判断和灰色预测模型方法等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分析,包括预测分析风险发生的时间、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并最终形成风险评价分析结论。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工作提供依据,对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量化,从而更直观、更准确的分析风险带来的影响。
3、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要全过程、多角度的运用风险管理电力工程主要分为两大项目,即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电力工程的建设。电能与其他能源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电能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储存,电力的发电、配电、输电、用电等均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随时刻保持发电和用电的供需平衡,以有效实现电力供需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因此,在电力工程中项目立项、图纸设计、施工过程、竣工投运等各个阶段都应该做好风险控制于管理,全过程、多角度的运用风险管理,以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安全,能够及时的识别项目风险并且采取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从而促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4、加强工程建设前的风险认识
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掌握施工地区的民风民俗、地质情况、人员工资、地理环境、地方政策等各种实际情况,另外还要收集当地以前出现的风险事件及赔偿情况等。再依据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料对施工合同、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资金投入等进行准确的预算及估测。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制订积极地应对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5、做好电力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相关部门不能只考虑电力工程项目投标能否中标,更要对项目投标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项目投标风险管理水平。要加强项目投标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加大电力建设企业项目投标风险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建立电力建设企业风险管理的同业协会,建立健全电力建设项目投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从风险分析和管理风险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从项目的投标阶段就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签订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来转移或与招标人员共同分担风险,在维护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共赢。承包商在选择项目进行投标时,要对业主和工程师的相关资质情况进行审查,确保中标后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项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项目本身的复杂性给电力建设企业提出了挑战,需要寻求保证项目投标以及后续的实施过程处于安全、可靠运行状态的方法和途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构建健全的投标风险防控机制。
6、利用保险来有效转移风险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转移风险,具体是把风险从投保人身上转移给了保险人。在投保的过程中,投保人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险收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醒着投保人,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灾难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积极采用一些防护风险的方法措施,有效提高管理风险的水平。
四、结束语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制度和体系,有效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实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娄天明.工程保险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 上一篇:初中学生学籍管理制度
- 下一篇:医用材料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