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和财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阶段,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不断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成为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深化改革,首先要对其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其次要加强并贯彻落实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从而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产使用价值。本文就政府采购制度和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概述
政府采购是指社会团体组织、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确保在依法范围内,利用财政性资金对其服务、工程以及货物进行采购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行为。
内部控制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严格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并且保障资产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而在单位内部施行的控制、评价、规划、约束以及自我调整的一系列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
二、政府采购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脱节的原因
1.资产管理体制职权不清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制是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最终确定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使用和占用”的三级组织形式而建立的。由于该体制并没有划分具体的资产管理职责,也没有对管理的具体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导致了一些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一些地区却是国资部门,由于每个地区的管理部门没有统一,因此其管理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2.法律建设与资产管理制度滞后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Y产管理的主要依据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等级的实施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不高、法律层次较低,甚至有一些部门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互相矛盾的情况,这是致使政府采购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相脱节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采购与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1.政府采购的重要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时,资金支出的最大项目就是政府采购。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确保国有资产的稳定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受损,并最大限度的促使国有资产的升值。因此,一定要严格的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国有资产一定要有详细的记录,对国有资产效益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时,把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进行合理的结合,并且使得国有资产一直能够保持合理运用,这不仅可以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能从根本上改良,杜绝不正之风的现象。
2.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行符合了我国时代进步的总需求。为了保证国家的快速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用中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依赖与信任。这就要求国家要切实的完善其资产管理制度,保障国家财产的稳定与安全,并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根本利益。在新时期想要行政事业单位从自身发展,一定要保障内部控制的合理实行。面对如今国内外的局势变化,想要长远发展就要务必加强我国新型的社会和政府的建设,并要求单位自身要提升其监管力度,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这方面,才能使得单位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四、政府采购与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策略
想要不断完善部控制体系,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才能把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最大化的实现。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1)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责任,切实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工作。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及会签制度。重点关注经费预算、资金收支、政府采购、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及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的经济业务风险。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及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措施,业务经办、审核及审批职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项目及合同控制等内控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有序运行;(2)切实开展检查,强化内控制度监督。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严格、规范运行,并达到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法规、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而确保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监督,切实防范内部控制运行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的策略
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加强预算控制,必须要使工作人员对于政府采购预算进行深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建立一些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相关制度,并在制订预算、实施采购的行为时严格遵守;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以便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员工都能够准确把握采购预算的流程、内容及其重要性,确保国有资产增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实现采购预算方案选择的最优化。
面对目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也变得极其繁琐和复杂,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不断提高对资产管理的力度和效果,才能有效地对国家资产的流失进行控制,使国有财产保持安全性与完整性,从而提高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财富管理中心;私人财富;财富管理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1-0041-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1.09
一、引言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为财富管理提供了宏观保障,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为财富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口老龄化成为财富管理的现实需求[1]。作为改革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深圳提出建设财富管理中心。为此,调查深圳的私人财富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3份,有效问卷317份。涉及24家金融机构,覆盖银行、证券、基金和信托。银行有6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证券公司有8家,分别是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中投证券、第一创业、平安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基金公司有8家,分别是招商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宝盈基金、大成基金、博时基金、景顺基金、长盛基金。信托公司有2家,分别是平安信托和华润信托。
二、深圳私人财富人群的基本特征
(一)性别与年龄
深圳私人财富拥有人士中,男性占56.3%,女性占43.7%,男性比例比女性比例高12.6%。以出生年龄阶段来看,1960—1970年间出生的人群占比较高,为42.5%;其次是1970—1980年间出生的人群,占32.2%;而1950—1960年间出生的人群占比较少,为11.5%;占比最低的是1950年前出生和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同为6.9%(见图1)。
(二)学历与职业
从学历来看,深圳私人财富拥有人士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本科学历占比56.3%,其次是硕士学历占比23%。专科只占13.8%,而专科及以下仅占6.9%。而从私人财富拥有人士的职业类型来看,企业主占比最高,为36.8%,其次是高层经理人占28.7%,一般职员占18.4%,自营人士占8%,合伙人占5.7%,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群最低,仅有2.4%。
(三)年收入与个人资产规模
从私人年收入来看,200~600万元的私人财富人士较多,占比28.7%,而20~50万元和50~100万元的财富人士同为18.4%,100~200万元的占14.9%,20万元及以下的人士占11.5%,600万元以上的仅占8%。从个人资产规模来看,1~5千万元的私人财富人士占比最高,达41.5%;其次是100~1000万元的占比较高,为29.9%;5千万至1亿元的财富人士占比19.5%;100万以下和1亿元以上的占比均较低,前者为5.7%,后者仅占3.4%。
三、深圳私人财富来源与分布
(一)财富的主要来源
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财富来源中,主要来源于工资或企业分红的占比44.3%,来源于企业的占比34.1%,房地产投资的占19.3%,股市投资的占15.9%,夫妻共有财产占11.4%,其他方面仅占4.5%,财产继承仅有2.3%,自由职业不足1.1%(图2)。
(二)境外资产
从拥有境外资产的广度来看,仅32.3%的私人财富人士拥有境外资产,但境外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深度有所不同。绝大部分境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在20%以下,这部分人群占51.4%;总资产中境外资产占比在20%~40%之间的人群相当可观,占37.2%;仅有11.4%的人群其境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在40%~60%之间。
对于拥有境外资产的私人财富人士而言,其投资类型也多种多样。拥有股票的人群占23%,投资房地产的人群有14.9%,9.2%的人拥有债券,6.9%的人拥有金融衍生品,5.7%的人拥有实业,其它类型资产拥有人群仅占1.1%。这些拥有境外私人财富的人群中,其资产主要分布区域以香港为主,占比23%;其次资产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占19.5%;亚洲其他区域占4.6%;北美和欧洲均占3.4%,世界其它区域占2.3%。
(三)私人收藏
从深圳私人财富的多重收藏情况来看,46%的私人财富拥有者对收藏没有兴趣,51.7%的人没有任何收藏,说明部分对收藏感兴趣的人也没有任何收藏。26.4%的人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但仅有18.4%的人具有艺术品收藏,16.1%的人对古董收藏感兴趣,而只有12.6%的人选择古董作为收藏品。对于奢侈品,24.1%的人感兴趣,而收藏的比例为23%。由此可见,对相应收藏品有兴趣的私人财富拥有者比例高于其实际收藏比例,并且收藏品对大部分私人财富拥有者吸引力不大。从收藏品价值来看,64.7%的私人财富拥有者的收藏品价值低于100万元,34.1%的私人收藏价格在100~1000万元之间,而仅仅1.2%的私人收藏品价值在1000~5000万元。这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深圳的收藏品市场相对于金融市场而言,还不够发达。
四、深圳私人财富的管理需求
(一)财富管理目标与家人中选择
深圳的私人财富管理的多重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保值、增值和传承。其中54%的财富人士选择资产增值作为自己的主要财富管理目标,46%的财富人士选择资产保值作为自己的主要财富管理目标,部分私人财富人士将资产保值和增值共同作为自己的财富管理目标,4.6%的财富人士将财富的传承作为主要目标。对于私人财富人士的家人,32.2%的财富人士无亲人选择私人理财服务,47.1%的配偶、13.8%的兄弟姐妹、10.3%的父母、10.3%的其他亲人、8%的配偶和1.1%的岳父母会选择私人理财服务。
(二)风险偏好与理财方式
从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风险偏好类型来看,46%的人为中等风险收益偏好者,愿意承受中等的风险获得中等收益;而低风险收益者占比为32.2%,比21.8%高风险收益者高出10.2%。对于多重的资产管理需求而言,60.9%的私人财富人士会选择稳健理财增值,40.2%的选择基金理财增值,仅2.3%的选择依靠储蓄增值,1.1%的选择保持现有规模。低风险保值的私人财富人士会选择依靠储蓄增值、稳健理财增值或保持现有资产规模,中等风险偏好的私人财富人士会选择稳健与积极理财两种方式,而高风险偏好的私人财富人士大都选择积极理财增值方式。
(三)理财需求与投资习惯
从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理财需求看来,65.5%的人认为专业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57.5%的人认为投资产品机会介绍重要,41.4%的人需要投资产品的后续信息,36.8%的人需要资产配置的执行方案,32.2%的人需要投资活动信息并参与其中。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投资习惯中,62.1%的人依据以往经验并尽可能地利用足够数据信息进行投资,26.4%的人较多地依靠以往经验而较少利用数据信息,11.5%的人会根据当时市场变化迅速决定,仅2.3%的人有其他投资习惯。
(四)资产管理主体与建议来源
从资产管理的多重主体来看,74.7%的财富人士会自己或委托家人帮助打理,24.1%的人会选择理财师帮忙管理,而私人理财机构仅占16.1%。虽然绝大部分财富人士选择自己打理资产,但是有50.6%的人会听取理财师的建议,37.9%的人听取家人建议,29.9%的人会采纳工作上朋友的建议,12.6%的人选择听取共同兴趣朋友的建议,而会计师和律师的建议采取率均不足5%。
五、深圳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影响力
(一)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总体影响力
私人理财机构的各自影响力方面,78.2%的人了解私人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41.4%的人了解证券公司提供的理财服务,了解基金公司理财服务的人士仅占19.5%,微高于18.4%的第三方理财服务,保险公司只占8%,其他类型公司仅1.1%。从了解私人理财的多重渠道来看,48.3%的财富人士有亲朋使用或受亲朋推荐,44.8%的人参加过机构的讲座等活动,18.4%的人通过媒体广告与报导了解,17.2%的人通过亲朋工作单位了解。
(二)对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认识
选择私人理财机构的多重因素中,58.6%的人选择服务完善有品位的理财机构,56.3%的人选择产品丰富收益好的机构,54%的人会选择名气大的机构,40.2%的人会选择理财顾问专业水平高的机构,29.9%的人会选择网点多的机构,19.5%的人选择理财顾问态度好的机构,12.6%的人选择手续费合理的机构,10.3%的人选择理财顾问提供易懂咨询的机构,6.9%的人选择方便购买海外产品的机构(见图4)。私人理财机构提供的多重价值中,79.3%的私人财富人士看重私人理财机构提供的合理理财规划,70.1%的人看重丰富的产品信息,64.4%的人看重私人理财机构的风险控制,54%的人看重交易通道,仅有10.3%的人看重理财讲座培训和高尔夫等会员活动。
六、结论
深圳私人财富人群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女性在该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财富能量;二是60后和70后共同组成了私人财富人群的主力军;三是深圳私人财富群体具有较高的学历。
由职业与财富来源可以发现,一定程度体现出深圳私人财富人群处于创富型的财富积累阶段。私人财富人群的年收入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个人资产规模呈现出橄榄型,资产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拥有境外资产的私人财富人士,依然将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在境内,股票和房地产在境外资产中比较受青睐。在收藏方面,深圳的私人财富群体有待进一步开发。
深圳私人财富人士具有中低风险偏好,对于稳健和积极理财增值具有很强的心理认可程度。在投资习惯上,不仅依据以往经验,还会充分利用数据,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投资产品机会和投资产品后续信息的认可程度较高。但是在资产管理方面,尽管会听取理财师和朋友意见,但是通常都选择自己或家人管理。
对于私人理财机构的总体影响力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私人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第三方理财、保险公司,多数私人财富人士通过亲朋推荐或者参加讲座等活动了解私人理财服务,他们认为合理的理财规划、风险控制和交易通道在私人理财服务中最具价值,通常会选择服务完善、产品丰富收益好与机构名气大的私人理财机构作为财富管理机构。
篇3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它们为高端客户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囊括了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证券、保险、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税务、投资期限以及财产结构等方面,为客户制定长期的投资组合方案。然而,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未达到上述的水平,只有一些大型银行凭借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产品优势,创建私人银行部,较早涉足财富管理业务并奠定了基础;其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到此行列中。
既然中国的资产管理服务业已起步,那么,大型银行私人银行部、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水平,又孰优孰劣?产品又有何差异『生呢?
私人银行与券商定向资产管理的相似性
2007年,中国国内首家国有银行开设私人银行业务,拉开了财富管理的帷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有银行与第三方理财公司。
而对于证券公司而言,资产管理业务在管理层的支持下于2005年得以重启,适逢2006~2007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单边大牛市,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黄金的试水机会;随后的大熊市和震荡市中,催生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衍生工具,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更朝着对冲基金模式发展,这种有效抵御下行风险的投资管理模式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随后的6年里,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如何通过投资国内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证券来实现客户财富的增值,投资方向单一、投资工具有限、仅仅关注客户局部资产,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功能;在后一阶段里,佣金战白热化程度越发高涨,佣金率下跌趋势不可逆转。因此证券公司迅速从单纯提供交易通道的经纪商向提供综合理财解决方案的金融服务商转变,为高端客户提供除证券投资以外,更多层次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下面将列举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与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相似_生。
首先,财富急速扩容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两大基石。与众多追逐财富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相比较,私人银行与证券公司一样先天拥有丰富客户资源的优势,客户基础扎实。
其中,财富管理对于大部分的证券公司客户来说仍是个新兴事物,可挖掘的空间巨大。证券公司在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时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不需要过分依赖其它的外部资源。
其次,良好的销售渠道与强大的销售队伍也是私人银行与证券公司的突出优势。
证券公司可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除了销售自主品牌的理财产品以外,还代销多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如开放式基金、阳光私募等,为客户在配置资产时提供多元化的理财产品选择。
最后,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与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是一致的,两者均具备了“私密性、高端性、沟通性以及轻松性”四大特点。
“私密性”是指两种业务均是一对一的一站式服务,根据客户的理财需求制定解决方案,整个理财过程只有管理人与客户了解,资料绝不公开,客户的合法资料得到很好的保护;“高端性”是指无论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还是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它们的参与门槛都很高,两类业务均是针对高端客户群体的;“沟通性”是指这种一对一的业务为高端客户提供多种了解其资产管理情况的途径,如面谈、电话、电邮、传真等,而且沟通是及时、有效和全面的;“轻松性”则是指在专业团队的规划与管理下,高端客户可以轻松理财,大大消除由于专业不足而导致投资失利的烦恼。
券商由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延伸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重启以来,尽管个性化的理财需求源源不断,但由于开发不足、成本过高、灵活度不够等原因,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若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能成功将专家理财结合证券投资、提供更多灵活的理财增值服务作为业务发展的突破口,将有助于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保持强劲的发展后劲。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定向、集合以及专项等三项业务。其中,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是对单一客户进行的,根据客户理财需求量身订制投资方案,其本质与目前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相仿。因此,证券公司可依托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平台,综合考量高端客户整体的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常用的证券投资以及外购其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全局性的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多综合性的增值服务,藉此建立起内涵更丰富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
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向财富管理延伸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专家理财结合证券投资管理,有效鼓励客户长期投资,提高高端客户的稳定性。
在这种新的业务模式下,证券公司不仅要考虑客户所委托的资产,还要充分考虑客户整体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其他理财需求,为客户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即需要投资哪类资产,其投资比例分别是多少)。由于这样的资产配置方案是基于客户的整体情况而设定的,配置了多种类型的资产,且不同类型资产的相关性低,因此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大大降低客户投资的波动性,使客户更愿意长期持有,提高客户的认同度和稳定性。
其次,证券公司从“单一的投资管理”向“一篮子的理财解决方案”转变,为客户提供更多灵活的理财增值服务,有利于证券公司改善收入来源结构。单纯的投资管理只能为证券公司带来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用,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将影响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后续发展。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理财规划,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将是未来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向,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后,综合理财方案涉及到内外部理财产品的配置,促使证券公司与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证券公司为高端客户制定最优的理财方案,建议客户配置的资产不仅局限于公司内部理财产品,也会包括银行、基金、信托、保险等外部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暂时并不能代销所有类型的理财产品,当客户需要外购理财产品时,证券公司可借此契机与外部的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将原来“两强相斗”的竞争状态转变成“强强联手”的合作状态。此外,通过长期的对外合作,证券公司也可多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尤其是创新产品,汲取其精华,将创新元素融入到自主发行的产品当中,培养核心竞争力。
监管建议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财富管理需求的激增。相对于财富的迅速累积,投资者将面临信息的匮乏、对自身风险承受力的难以准确判断以及投资研究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难题,亟需“理财专家”型的专业团队为其管理财富。
篇4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58526亿元,同比增长6.7%。主要经济指标虽好于预期,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同时,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中国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为1.5%。进入负利率时代,中国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实际价值不断流失。
在此背景下,财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壮大,居民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显著增加。现阶段,居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金、债券、股票、房产等。除此之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熟知,进入大众理财的视野。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富管理并非通过单一的投资渠道就可以完成,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根据投资者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保障资产在不同经济周期及生命周期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并最终实现传承。
财富管理理念的逐渐兴起带动了国内一些财富管理公司的发展,捷越联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表示:“在万亿级的市场中,财富管理在中国刚刚兴起,尤其新贵阶层的财富管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在中国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5
“帮我选个基金或股票,最好半年就涨两到三倍!”从事财富管理的10年里,大量国内投资者向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赵若冰提出这种“简单粗暴”的需求。
赵若冰无数次回应,财富管理机构能够帮助人们增值财富,但不包括“一夜暴富”,“要建立正确的、理性的财富管理理念”。
宜信公司创立于2006年,宜信财富是宜信公司旗下独立财富管理品牌,至今已为近20万名中国高净值人士和大众富裕阶层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增值财富≠一夜暴富
《支点》:您有多年外资银行工作背景,为何后来会加盟新兴财富管理机构?
赵若冰:2006-2007年,我在银行工作期间,参与了一份有关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调研,对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水平、发达国家财富管理现状、国家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时财富管理行业会有大发展等,有较深入的了解。
我当时的判断是,中国财富管理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据我的经验判断,这种变革发生在大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不大,新生企业更有机会。
2008年,我认识宜信公司CEO唐宁,他的思路和理念与我的调研结果不谋而合,于是我便加入宜信财富。
当时,很多人都不支持我的想法。但从我个人角度讲,加入宜信财富是建立在行业调研之上,并不是外界认为的“疯狂的行为”。
《支点》:与欧美中产阶层相比,国内大众富裕阶层在资产配置偏好上有哪些异同?
赵若冰:目前中国已有相当比例的大众富裕阶层,我们和《福布斯》中文版联合的《2015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5年底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人数达1528万人,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达114万亿元。
财富管理包括资产管理和事务管理,其中资产管理是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对资产配置的认识还不够成熟。
首先是心态的差异。
我曾在加拿大银行工作,加拿大信用体系、投资体系、金融体系都比较发达,中产阶层极少有一夜暴富心理,比较遵从科学的投资方式。
这种情况下,我会详细分析投资人的财务目标和现金流需求,并给他们提供投资方案,如子女教育、退休规划、车房处置等等,分门别类、分清账户。
但在中国,投资人通常将高收益当作第一要素,会说“你只要告诉我哪只股票收益最高就可以,至于资产如何配置你就甭管了。”
其次,资产配置理念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投资者通常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且在投资时喜欢迷信小道消息,自认为可以判断买入卖出的好时机。而在加拿大,投资人会更加尊重理财师的意见。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阶段,“客户教育”依然是财富管理机构需承担的重要责任。财富管理能够帮人们资产增值,但不能做到让他们“一夜暴富”。
资产配置的“黄金三法则”
《支点》:低利率趋势下,国内“资产配置荒”的忧虑开始出现。这种情况下,高净值人群应如何实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赵若冰:所谓的“资产配置荒”,我认为是过去被大家所喜爱的资产――信托、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越来越少了。但实际上,市场中仍有许多未被大家充分了解的好投资渠道。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以前,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只重视单一资产形式,而没有完全树立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观念。
今年初,我们连同哈佛大学等高校及专家,了《2016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这份报告通过研究大量全球实践案例,得出了“资产配置黄金三法则”:多资产配置、全球资产配置和加大另类投资。
投资领域有这样一句铁律:“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不仅指股票、地产、债券等不同资产类别,更指不同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球高净值人士在本国之外配置资产平均比例为24%,而中国只有5%。
如今,房地产、债市等国内曾经存在的收益高、风险低等红利已逐渐消失。若将部分资产投资在海外,能分散风险,避免单一市场震荡造成的损失。
同时,全球资产配置对财富管理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当国内投资者有相当部分资产配置在海外时,国内投资市场即便发生震荡,投资者心里也不慌,不会盲目退出,也不会对本已震荡的市场形成更恶劣的影响,而市场震荡也将随之很快回归平静――这对市场和投资者而言,都是利好。
此外,黄金投资法则中的“另类投资”,指的是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流动性慢一些,需要一年或数年长期持有的资产,这也是帮助投资者获得长线收益的重要类别。
《支点》:在“黄金三法则”原则下,您会给投资者资产配置哪些具体建议?
赵若冰:私募股权,是全球主流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最主要类别之一。国内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将为跨境私募股权投资提供新机遇,尤其是海外很多被低估、错配的资产,如果与中国市场的成长相结合,将产生新的机会。
这一背景下,全球性的母基金,将成为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最佳工具。母基金指的是投资其他基金的基金。母基金通过汇聚大量资本,能投资黑石、IDG、红杉等其他投资机构旗下基金,成为“有限合伙人(LP)”,分享投资成果。
首先,母基金大幅降低了与机构投资者合作的门槛。以往,这个门槛往往在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而母基金将门槛降低到100万元左右。
其次,母基金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即便是历史业绩再好的机构投资者,也会有失败机率,而母基金同时与全球多个机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
再次,受市场波动影响小。母基金投资封闭期往往长达数年,基金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会坚定这种分散的投资策略,这种坚持往往会帮助投资者避过市场短期风险波动,赚取丰厚收益,享受时间和复利带来的红利。
机构投资者将成为市场主体
《支点》:对大众富裕阶层来说,是选择个人配置资产,还是交给机构打理为好?
赵若冰:我认为,关于富裕阶层的资产配置,机构投资者将会成为市场主体。
当投资者以个人姿态出现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让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些机会更有利。另外,就算找到好的机会,资源不对称也会让投资者无法参与其中。
以投资股票为例,要深入了解一只股票,需要大量分析,随着关注数量增多,要处理的数据也呈几何数增长。如果投资范围扩大到地产、债券、二级市场甚至更多领域呢?没有人能成为所有资产类别的专家。
资源不对称,则主要体现在财富数量上。投资市场上掌握资金量越多,就越有机会接触到好的项目,获得更好收益。这往往需要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量才能够实现,而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企及。
机构投资者汇聚大量专业人才,他们了解不同资产类别运作模式,熟悉不同国家政策和税收政策,同时也汇聚了大量资本,掌握一定话语权,能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为个人投资者创造价值。
很多投资者崇拜巴菲特,但他们只看到了巴菲特一个人的成功,却看不到巴菲特每笔投资背后,都有专业研究团队支撑。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办法成为巴菲特,但同样可以找到优秀的投资机构帮自己实现更好收益。
数据统计,美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占比已超过70%,而这一数据在1950年仅为7.2%,目前中国也正在经历这一进程。
《支点》:那么,未来财富管理机构的服务模式将走向标准化还是定制化?
赵若冰:针对中产或中低产阶层,未来可能会有机器人理财或在线方式,来满足相对比较简单的财富管理需求。
但针对高净值客户,我认为定制化服务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服务向“定制化”发展,对理财师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在培训体系、工具建设上下很多功夫。
此外,为一位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的背后应是个团队,包括宏观经济学家,细分行业专家比如房地产、消费、医疗、健康等。为此,我们还提出“咨询式财富管理”概念,让曾供职于麦肯锡、IDG等公司的员工提供企业战略咨询服务。
2016年全球投资渠道展望
《支点》:可否分享下2016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及投资市场展望?
赵若冰:从全球层面看,我们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蹒跚前进。
美国进入复苏中期并开启加息周期;欧洲经济有望进入第三个复苏年;日本“安倍经济学”进入第四年但效果有待确认;中国经济正由制造业主导转型至由消费者主导,并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从全球股票市场看,本轮牛市已进入成熟期但仍具投资价值,继续看好欧洲和日本股市,美国股市维持中性。相对工业板块,消费板块表现更值得期待。
债券方面,亚洲债券可能长期受惠于经济、通胀及信贷稳定表现,值得期待。
外汇方面,通胀低迷与新兴市场放缓使欧洲难以收缩量宽,故小幅看空欧元。此外整体看空新兴市场货币,适度看跌人民币。
作为与股票和债券市场相关性较低的资产类别,另类投资作用正日益显著,建议加仓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
聚焦中国市场,我们也有具体投资建议。
股票市场,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制造 2025”、“虚拟现实”等主题寻求机会。
篇6
(一)综合化发展
模式目前,国外主流的私人银行大多采用的是综合化的发展模式。在2011年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10位的私人银行,都是依托于综合性银行集团或者投资银行集团。由于充分发挥了与集团其他业务的战略协同的方面的优势,这些私人银行具有管理资产规模大、网点多、品牌美誉度高、产品服务来源广等特点。
(1)综合性银行下的私人银行目前国外主流的私人银行一般都隶属于综合性的银行集团,例如瑞银集团、瑞士信贷、花旗、德意志银行。这类私人银行的共同特点是所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庞大,在全球拥有众多分支机构,具备高效率的操作流程,同时与集团下属的投资银行和零售银行之间存在较强的战略协同。
(2)投资银行下的私人银行国外很多知名的投资银行通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将财富管理业务整合到投资银行中,谋求私人银行业务的高利润。一方面,投资银行是私人银行业务投资产品的主要来源,投资银行也能通过自身旗下的私人银行寻找具有后Pre-IPO投资需求的客户,另一方面,私人银行也能为投资银行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及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高盛、摩根大通等都是此类型私人银行的典范。
2011年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20位的私人银行2.专业化发展模式虽然国外管理资产规模靠前的私人银行大都具备综合性金融集团背景,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小的私人银行采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依靠数百年的品牌积淀和客户关系管理,赢得了资产上亿的超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例如瑞士百达银行、宝盛银行、隆奥达亨银行,专注于私人银行业务,凭借长期深耕富裕人群建立起来的信誉,成为国外私人银行业的翘楚。
(1)完全独立注册的私人银行国外独立注册的私人银行的形式和规模多种多样,有中型规模的上市集团,如JuliusBaer(瑞士宝盛银行)和Sarasin(嘉盛莱宝银行);有私人所有的银行,如UnionBancairePrivée;有家族所有的银行,如Sal.Oppenheim和LesFilsDreyfus;还有综合性银行的独立私人银行资银行,如顾资(Coutts);有坚持合伙制的私人银行,如英国的Hoare&Co。这类私人银行的历史比较悠久,针对超高净值人群,客户黏性较强,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2)金融顾问公司金融顾问公司在欧洲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类私人银行从业机构,主要是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务规划服务。例如,意大利最大的金融顾问公司之一———BancaFideuram,其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富裕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管理资产、选择最合适的基金和各种投资品种、进行资产配置。这类私人银行机构的特点是拥有专业的团队,依赖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作为第三方的中立态度,赢得客户的信任。
(3)私人银行家事务所瑞士的私人银行家协会(SwissPrivateBankersAssociation)认为,只有私人银行家事务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瑞士大多数私人银行家事务所都拥有约200年的光辉历史,其中百达(Pictet&Cie)银行是最成功的私人银行之一,其采用的是合伙制的形式,客户囊括了欧洲上流社会前1000位最为知名、富有的家族,服务的客户群体相当有限,可谓是专注于顶尖服务的私人银行业务代表。
(4)家庭办公室家庭银行办公室盛行于美国,美国的家庭银行办公室在数量上比欧洲更多一些。据报道,美国大约有4000家家庭办公室,欧洲可能只有500家。而且,很多优秀的家庭办公室都来源于大型私人银行,瑞银集团、摩根大通都建立了多客户家庭办公室,相对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二)国外私人银行的服务模式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工作包括产品、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三个方面内容,产品和服务是表现形式和媒介,客户关系管理是核心。私人银行为客户提品和服务,在产品和服务之下传达的是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
1.国外私人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1)产品和服务国外的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涵盖了各种风险、收益、流动性不同配比的金融产品,不仅包括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权益类投资组合等传统金融产品,还包括了各种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定制适合客户需求的结构化产品,以及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投资、艺术品投资等产品,以便灵活地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构建和调整投资组合。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务范围覆盖较广,包括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信托服务、税收咨询及计划、遗产咨询及计划、房地产咨询等服务。而且,私人银行的服务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私人银行自身的战略和能力,进行不断地演进、丰富。因此,私人银行能够通过服务内容的扩大,不仅仅是提供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顾问服务,更为高净值人群和超高净值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财富管家”服务,让私人银行的服务渗透到了富裕人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此外,私人银行还结合高净值人群的个性需求,为客户提供各种定制化的咨询服务。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综合性金融集团背景或者投资银行背景的私人银行,能够为企业家客户提供企业财务咨询及解决方案,包括企业并购、出售、分拆、私有化等方案提供咨询、建议、筹资方式建议,以及与集团的投资银行等业务进行战略协同,提供符合企业家客户需求的融资服务和财务计划。
(2)发展趋势目前,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产品提供从纯粹的私人银行产品转为提供结合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产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所有的私人银行都努力拓宽获得产品的渠道(如获得资本市场投资产品等),以丰富产品的供给。花旗、瑞银、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等世界级先进金融集团都选择将其私人银行与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借助自身集团的大投行优势促进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集私人银行精深的顾问咨询服务和投资银行产品于一体的财富管理融合模式。以瑞士信贷为例,为了发挥集团的整体合力,瑞士信贷集团积极实施“一体化”战略,提出了“ONEBANK”的口号。在“一体化”战略框架下,强调“同一品牌”建设,并建立了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为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提供共享服务。在产品开发方面,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的开发不仅由私人银行部门独立承担,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开发,资产管理部门和投资银行都会提供全力的技术、人才支持。
2.国外私人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
财富管理的实质是客户关系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需求的管理。作为高端的财富管理机构,私人银行的价值链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只有充分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为之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私人银行服务,客户和私人银行的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财富管理的功能才得以实现。
(1)充分倾听和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分析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始终作为国外私人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的重中之重。例如,瑞士信贷集团会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对他们的资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来评价客户的产品认知度和投资经验,确定每个客户的风险承受力。在这个基础上,瑞士信贷集团的客户经理才会和客户一起制定个人投资策略,通过执行这个投资策略用来保证投资产品组合的风险标准和投资工具都是适宜和适当的。
(2)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在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后,国外的私人银行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特别是对于那些采用专业化发展模式的私人银行。由于是合伙制,银行客户关系简单清楚,因此更能集中精力管理客户的资产,将客户利益置于首位,而且更能灵活响应客户的需要,在服务方面更加个性化,并为客户提供跨越代际的私人银行服务。例如,隆奥达亨银行是瑞士最为悠久的私人银行之一,始终一丝不苟、忠心耿耿地为古老而富贵的家族客户提供投资、避税、收藏、继承等全方位的服务。即使岁月消磨,客户从爷爷换成了孙子,银行合伙人也世代接替,薪火相传,充分体现了私人银行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诠释着私人银行的价值。
(三)国外私人银行的组织机构
除了欧洲专注于私人银行业务的老牌私人银行外,目前国外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出现了明显的私人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相互协同、融合的趋势,充分地将产品和渠道相结合,发挥整个金融集团的产品和服务优势,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服务。因此,许多私人银行的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新的调整,即转向了“制造—销售”模式,集中资产管理业务,把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单独的分销渠道,或者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再单独建立一个专门服务于私人银行部门的资产管理单位。例如,瑞士信贷集团的组织结构就以业务为主、区域为辅,明显有助于实现跨事业协同。私人银行客户可以投资于投资银行部门提供的产品,这些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具体运作,私人银行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和绩效管理。2006年,瑞士信贷集团实施了“ONEBANK”的战略,提供收入协同的5个领域,其中3项与私人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交叉销售有关,分别为提升隶属于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的客户与投资银行关系;向超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与获得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服务的通路;向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管理人提供一流服务和执行,提升私人银行关系。此外,瑞士信贷集团还专门设立了共享服务部门,以实现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
二、国外私人银行业务模式对我国信托公司发展的启示
国外私人银行作为最高端的财富管理机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历练,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与之相比较,我国的信托公司的发展历史不过区区三十多年,在历经行业数次整顿仍在苦苦探索属于自己的业务模式。因此,在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迅猛增长、各路金融机构秣马厉兵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应当借鉴同为高端财富管理机构的国外私人银行的宝贵经验,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性机遇,走出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之路。
(一)产品
从产品看,产品依然是开展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必备要素。如前所述,国外像花旗、瑞银这些综合性银行下的私人银行与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产品部门的合作和协同日益紧密,努力拓宽产品渠道,这充分说明了产品对于发展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性。信托公司作为我国唯一能跨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的金融机构,在产品供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信托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其提供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必不可分。但是,信托公司要走高端财富管理路线,必须要更加丰富的产品线,以完全对接高净值人群的个性化需求,除了提供稳定安全、期限固定的固定收益产品,还要能提供各种流动性、收益和风险不同配比的理财产品,为富裕人群提供各种灵活的资产配置选择。
(二)服务
从服务看,服务是信托公司接触高净值人群、开展高端财富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的短板。国外私人银行能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信托服务、税收咨询及计划、遗产咨询及计划、房地产咨询等一揽子财富管理服务,并围绕富裕人群的需求而量身打造。因此,国外的私人银行的客户黏性较高,特别是瑞士那些专门为家族服务的私人银行,更是体现了私人银行服务的无微不至。相比之下,在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格局下,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主要还是金融理财产品的制造商,信托产品的销售渠道过度依赖银行等代销渠道。这就造成了信托公司与高净值人群之间的脱节,信托公司并不清楚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是什么。而且,目前信托公司对高净值客户基本没有提供增值,仅仅是针对富裕人群的投资需求提供了稳定的高收益产品,但对于富裕人群的其他财产安排需求的服务则处于真空状态,由此导致了客户对信托公司的黏性较低,随着产品的收益率而流动。
(三)客户关系管理
从客户关系看,客户关系管理是信托公司成为高端财富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高净值人群大多拥有成功的事业、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如何赢得这些客户对于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关键。国外的私人银行时刻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团队,通过客户经理耐心地倾听和了解客户的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这一切都让客户感到私人银行是“和我一起管理”,而非“为我管理”。因此,对于我国的信托公司来说,了解、分析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始终作为信托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重中之重。信托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财富管理之路,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转型为富裕人群“财富管家”,这都要求信托公司不断地改进客户关系管理模式,通过与客户的双向互动,实现客户的维护和保持。
(四)组织机构
篇7
依照2006年以来历年的数据变化情况,《2009全球财富报告》本应该是这样开篇的:
“今年是我们第13年这份报告,并仍试图以此理解富人的行为以及财富经理的反应。如我们所知的那样,由于财富管理和高净值个人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加强,他们的财富规模正如同资产组合一样,继续扩大并变得愈加多样化,这些资产跨越了国际界线和资产种类,并被赋予了更强的流动性。
经济面的波动对高净值个人的影响有限,他们不像普通人一样,要承受来自市场的巨大风险,而来自亚太、东欧以及中东地区的富人由于资产规模和增速超前,仍旧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他们对“热情投资”(passion investrnents即艺术品收藏和奢侈品)不断增加的需求……
依照我们一直以来的理解,无所不能的财富管理机构可以超越市场的低潮、经济的不景气,让富裕人士的资产不致与普通人一样,被市场大潮左右。但是,金融的魅力正在于此――你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事实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2008年全球富豪人数锐减15%,这是全球财富报告13年以来观察到的最大跌幅。超富裕人士人数(Ultra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则下跌了24.6%。这种空前的跌幅,使得2006年与2007年两年累积的增长化为乌有,全球富裕人士的人数与财富均跌至2005年水平之下。数据观察到,富豪们的总体财富缩水约19.5%,降至32.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的高资产净值人士数量下跌了11.8%至36.4万人,但到2013年中国内地的高资产净值人数有可能超越北美。
尽管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2009年的报告仍预期,高资产净值人士的财富在接下来的4年内将以每年8.1%的速度增长,并在2013年达到48.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报告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很快过去,并不会影响“全球高端财富列车”行使的方向。
报告观察的标的仍旧是除去其主要住宅、汽车、收藏品等非流动资产,仍拥有可供投资资产至少达100万美元的高资产净值人士(HNWI)。
亚太区略好于全球平均
中国的排名今次超过英国,跃居全球富豪排名的第四位,BBC对此评论说,因为西方经济衰退让发达国家的富豪身家大缩水,而且金融危机对于英国的影响颇大,在金融服务业、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业的崩溃让百万富翁的数量急剧下跌。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更称:中国在世界财富报告中的排名在“无情地”前进着――2007年超过了法国,2008年又超过英国。
不仅如此,报告显示整个亚太地区的情况都好于全球平均,富裕人士数量下降了14.2%,略低于全球平均值15%。报告称,中国富裕人士在消费方面的贡献甚至比美国都要大得多,汽车和房产销量的上升证明中国对国内经济的信心在增加。可以预见,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带动下,富裕人士数量的回归指日可待。
德国媒体对此评论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富翁们的影响并不大,由于对国内经济充满信心,中国富豪中的82%并没有改变生活方式,他们相信,在未来6个月至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将彻底摆脱金融危机,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道路上。
凯捷咨询表示,中国的排名不止一次的上升说明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和稳定的增长。此外,相对成熟市场来说,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有差距,因此受的冲击要小于英国等国家。
报告还认为,新兴市场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
单一经济模式受影响巨大:中国香港地区“高净值个人”2008年降为3.7万人,比上年减少61.3%。印度“高净值个人”2008年人数比2007年减少31.6%,人数缩减比例仅次于中国香港。在2007年猛增后,俄罗斯“高净值个人”人数在2008年减少28.5%,均高于平均水平。
财富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负相关:报告显示,拉丁美洲国家富豪表现抢眼,巴西挤掉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第一次跻身前十。报告发现,巴西上位的原因是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不强,出口仅占GDP的15%左右,而且拉丁美洲国家的富豪们更倾向于拥有固定收益证券、选择现金储蓄等保守理财方式。
多买地,全球不变的经典
Chris Selby,美林环球财富管理的董事总经理认为,财富报告的调查结果对于财富管理公司为客户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高资产净值人士的“财务偏好”。
新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些变化,是高资产净值人士“致富”的几个关键性调查结果:
更注重固定收益和现金的投资:低风险投资在整体高资产值人士的投资组合中占了50%的份额,比2007年增长了6%左右。
房地产投资仍是重点:房地产投资呈逐年上涨趋势,去年投资额增长了4%,占了高资产值人士资产比例的18%。
回到本土市场: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高资产值人士把过往在海外市场的投资资金撤回到自己较为熟悉的本国市场。
信息化和科技的利用:高资产净值人士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对投资的关注之中。他们关心如何更有效地在网上获得他们投资组合的资讯。
报告认为,对于现金和固定收益基金的投资比例加大,显示了富裕人群对于未来投资的保守化策略,他们同时可运用财富管理机构的优势,选择以不同的币种和交易方式进行结算,以达到适当的杠杆效应,这使得他们的投资组合收益高于均值。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在收集咨讯、关注自身账户变化等方面的变化显示,富裕人士有兴趣保持适度的参与性和刺激,而不是我们原本理解的“完全交托”。
如果说,《2009全球财富报告》如往年一般清晰的描摹了财富发展和变化的路线图的话,还有更为特殊的一点应引起重视,就是它对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发展提出的思考和建议。
报告预计,即使经过2008这样严重的“倒退”,到2013年全球高资产净值人士掌握的资产规模仍可能超过48.5万亿美元,亚太区的占比将持续加大。
专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做“私人财务及投资管理”解决方案并为其严守机密――这一度曾是所有财富管理机构追求的终极目标,也许现在仍是?
但问题是,富裕人士决定换个游戏方式了。
《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显示,2008年共有超过25%的高净值个人客户撤回资产或离开他们的财富管理公司。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和市场低迷已动摇了HNWI对市场、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投资组合管理原则的信任和信心。而实际的市场损失和信心减少迫使很多高净值个人客户把他们的财富转变为更安全的多个机构投资,以降低风险。
在中国的私人银行家还在困惑于如何教育客户,使他们接受全面完整而又关怀备至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成熟市场的客户却开始学着
拆分他们的金融资产并投入到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中去。这是否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般的困惑?
除往年的数据对比和回顾之外,今年报告的聚焦话题为“优化客户服务”。报告中的调查建立在大量的统计学样本上,包括对1350多位顾问、200多位高净值客户和60多家财富管理公司高层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服务质量、网络能力和风险管理,特别是在报表和透明度能力上,是增强客户留存率的关键因素。
顾问和高净值客户在留存领域存在的观念差异。理财顾问通常了解客户留存的关键驱动因素:88%受访高净值客户和87%受访客户认为,服务质量“非常重要”,是留存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然而,受访理财顾问低估了一些对客户留存率有很大影响力的驱动因素效果,包括:66%的客户认为在线服务和能力“非常重要”,但只有32%的顾问认同――有34%的差距;财务报表和报告质量间有24%的差距;风险管理和尽职调查能力间有19%的差距;费用结构显示有18%的差距……这些领域仍有降低观念差异的空间。也就是建议,财富管理机构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寻求改进,拉近与客户关系。
在受访的HNWI中,73%认为风险管理和尽职能力是他们2008年决定继续使用当前财富管理机构或是理财顾问的重要因素,而只有54%的顾问认为该因素是客户正在和将要留下的理由。
受访的理财顾问中,对公司在服务和支持领域表示不满的顾问,几乎90%在2008年丢失了客户,因此确保顾问对核心服务组成部分满意显然是公司的最佳利益所在。2008年顾问最不满的是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的沟通和指示,以及在线客户服务和报表功能。顾问对这些支持领域的重视并不令人吃惊,即要求在当年大事件频发的期间提供透明、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去年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客户对于投资的想法。很多客户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战略和投资组合,以及重置他们对于在增长减缓环境下对投资账户的期望。那些真正理解他们的客户已经经历过了什么,并能投资资源和工具来帮助他们前进的公司,将最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美林全球财富管理总裁Dan Sontag说道。
此外,报告还建议,更全面的客户风险评估能帮助客户和顾问在投资分布上做出更精明的决策。这可能需要借鉴行为金融学、情景分析,并深化投资多元化原则,来帮助客户加深理解,如收入损失和意外市场损失等事件综合影响所带来的实际货币价值影响。
篇8
在外贸信托财富管理中心的财富顾问看来,进行稳健的财富管理应走好三步:
第一步:稳健的投资理念
我们知道,财富最大的敌人就是通货膨胀。如果您拥有1000万元资产,不进行任何投资,假设通货膨胀率5%,40年后资产将会缩水超过80%,只剩100多万的购买力了。
能够战胜通货膨胀唯一的武器就是复利。通过长期稳健投资,合理利用复利的力量是我们战胜通货膨胀的最有效手段。以10%的复利计算,1000万元的资产40年后将增值到4.5259亿元!不仅成功地战胜了通货膨胀,还做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
第二步:稳健的资产配置战略
想要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仅仅通过投资某个产品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需要对整个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资产的合理配置是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
资产配置看上去可能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实际上指的就是选择一个有着多种资产的投资组合。我们组建一支球队,既需要有“进攻型”选手来得分,也需要有坚强的“防守型”选手做后盾。资产配置的核心就是寻求非相关性,即将不同风险类型的产品、不同币种的产品、不同期限的产品配置起来,其目的是分散风险,获得长期稳健的整体收益。
资产配置通常是根据个人或家庭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的。
金字塔配置
普通家庭投资可采取金字塔配置。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年龄、风险偏好选择“金字塔”的宽窄:年龄偏大、稳健型的投资者可采取“稳健的金字塔”,
即多配置些低风险资产,少配置些高风险的产品;较为激进的年轻投资者可采取“倒金字塔”型配置,可多配置些股票、股票型基金、进行基金定投等。
“核心—卫星”配置
高净值资产的投资者可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投资者可将投资资产分为两部分,作为 “核心”的相对稳健产品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安全和收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部分投资产品的比重大;另一部分相对激进的投资产品,像一颗颗卫星围绕着行星遨游太空一样,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有更主动、积极、灵活广阔的投资空间。
哑铃型配置
针对超高净值资产的客户、可采用哑铃型配置,这类资产配置的方式类似于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其一端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另一端为较为保守的低风险理财品种。
第三步:稳健的投资选择策略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有一条成功的投资理念——“投资你所熟悉的”。对于高净值资产投资者来说,投资的数目往往较大。因此,自己一定要了解投资的方向、风险的控制措施等,切莫盲目跟风。
了解品牌。在投资前应重点考察公司的“资金实力”、“诚信度”、“资产状况”、“理财能力”、“人员素质”和“历史业绩”。公司的资本实力、管理能力与团队的智慧创新能力是产品收益的重要保证。
了解产品。投资前应明确投资方向、投资策略以及预期收益和期限等基本因素。金融产品的投资领域很广,你不但可以参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参与实业类项目投资。在投资时,对于这些基本要素了解越深入,风险也就相对越小。
了解风险。投资者要了解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金融产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通常会采取抵押、质押、担保、结构比分层、银行托管等多重保障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因此,我们在选择金融产品时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如果只凭预期收益选择产品,就偏离了高端财富管理稳健的宗旨。
篇9
关键词:财富管理;高净值客户;信托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62-02
自从财富财产制度确立以来,财富管理一直被作为一种财富保障的方式、资产管理的方式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式。随着货币的兴起和经济金融化这个趋势,财富管理演变成为金融机构或者资产管理机构,利用它掌握的客户信息和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实现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财富管理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财富市场的崛起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关注,中国高净值财富人群总体可投资资产的分配中,信托领域所占份额仅在4%~5%左右,信托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潜力巨大,财富管理业务是信托业未来的蓝海。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新兴市场的财富分布和投资增长迅速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财富市场增长速度减缓。2008—2011年间,欧美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只有6.3%,而新兴市场中亚洲地区复合增长率达到20%,财富份额占全球财富份额的比重达到26%。在全球的财富管理市场中,中国最有吸引力,中国财富市场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财富管理的重要趋势,中国财富管理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二)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多元化
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更加深刻的认识风险,风险偏好趋于中性和稳健。贝恩咨询调查显示,2011年全球约70%的投资者倾向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中等的收益。价值偏好方面,追求更多的财富目标的重要性下降,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财富安全,财富继承、子女教育的偏好明显上升。产品和服务偏好多元化的配置,特别是横跨货币、资本、房地产、贵金属、衍生品、私募股权、艺术品这种市场的综合性理财方案受到欢迎。
(三)财富管理投资组合变化显著
房地产投资占比趋于下降,房地产中实物投资的比重降低,而房地产的投资信托基金的比例迅速上升;另类投资受到关注,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结构性产品等增速迅猛。结构性的产品在过去两年的增长率高达160%。
(四)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发生变化
财富管理长期以来的盈利来源主要在于带给客户交易所收取的佣金,比重高达90%。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财富管理机构和客户之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现在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逐渐的变为按照客户的资产规模和理财方案的知识含量收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利益冲突,减少客户承担的风险。
二、中国的财富管理发展现状
(一)财富管理需求显著增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富人士的数量快速增加,财富积累出现集中趋势。波士顿咨询公司的《2012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指出,在大量首次公开募股及主要由企业家产生的新增财富的推动下,中国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至2012年底,全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总数将达到121万户。报告预测,从2011年底至2016年,中国的财富增长速度预计会达到15%,超过全球每年的平均增速。
在高净值财富增加的同时,后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震荡不断,在中国高通胀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认识到财富保值增值、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财富管理需求的急剧增加,催大了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吸引了中外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基金、第三方理财公司等纷纷涌入财富管理领域,借助各自优势,各种新型投资工具层出不穷,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中国财富管理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情况
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业务的形式与内容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的转变才刚开始;二是产品结构雷同、形式单一,产品推介和增值服务不够深入;三是专业人才和产品类型的缺乏是阻止财富管理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四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激烈,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对财富管理市场虎视眈眈,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三、中国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分析
(一)信托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信托公司行业的未来模式,也是整个理财市场或者金融市场各类机构共同的发展模式。信托公司独家能做的业务,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都在纷纷效仿;信托公司或许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切其他类型机构的蛋糕了。这就是所谓“大信托”的现象,前年、去年的时候这些似乎还是端倪,现在已经非常明晰和确定了。所以,信托公司确定自己的方向,应把自己放在更大的金融市场变迁的背景下。第二,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变化不断,今后变化会更快,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信托公司确定未来方向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信托公司可能分为专门私人客户服务的、企业客户服务或为金融市场同业服务的不同类型。当然,这个分类可能还可以细分,不同的公司可以在其中组合选择,又生成专业化或综合化的不同发展类型。
(二)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格局
毫无疑问,整个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尤其激烈。过去的竞争比较多的是金融同业间的竞争,比如银行与银行、信托与信托,现在已经逐渐发展到行业间的竞争,未来一定是全市场范围的竞争,甚至大批非持牌金融机构也来参与这个市场。
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的牌照优势、甚至我们现在还以此为傲的制度优势都将逐步消失。当然,其他机构的相应优势也会逐步消失,那就要比拼公司的产品、服务、品牌这些内在的能力了。进军财富管理市场其实意味着迎接全新而艰巨的挑战,富人们不仅看某家公司富丽堂皇的贵宾厅、豪车和游艇,他更看重的是这家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以及对他和家庭生活质量、境界的提升。这些要求对信托公司而言,意味着巨额的投入、长期的坚持以及管理的磨炼,还要面临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
(三)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的发展策略
信托公司做好财富管理应当对三件事有认识:一是财富管理是什么,简单地说,它不是销售又离不开销售;二是公司的资源禀赋或基础在哪里;三是公司进入这个市场的目标是什么。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才是如何做的问题。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大致思路是:第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资产配置实现产品的量身定制。财富管理的核心在于资产配置和组合运用,最关键的就是改善产品供给能力、坚持从客户需求出发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以产品锁定客户。第二,加强品牌建设,实施交叉销售和联盟合作策略。信托公司应将品牌建设突破点,通过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以点带面,全方位地传播宣传信托公司财富管理品牌,持续提升品牌价值。第三,提供综合化产品服务,完善客户服务内容。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信托公司根据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合理配置划分业务部门、设置分支机构和资源配置,招募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第四,推进优势技术,努力开拓新型服务渠道。目前财富管理服务渠道自动化、网络化趋势非常明显。信托公司应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中心,形成大型的信息网络,建立客户数据库,从个体客户需求出发,充分挖掘现有电子化服务系统的服务功能,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及营销一体化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贾明东.后金融危机时资者的财富管理方式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2).
[2] 潘新民.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2,(3).
[3] 王庆武.崛起的中国财富管理[J].金融博览:财富,2012,(7).
[4] 冯珊珊.角逐财富管理市场[J].卓越理财,2012,(4).
篇10
尽管证监会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有了大幅松绑,但对于券商和基金公司本身而言,在进军财富管理市场的同时,需要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跑马圈地
9月27日,证监会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来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券及其他财产权利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并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这就意味着,基金公司的经营范围大大扩展——不单纯是客户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从事销售、投资咨询等第三方业务,对财富管理市场进行“重重包围”。
“自从相关政策出台后,券商和基金公司都有机会接触到二级市场以外的资产,同时由于信托公司原来的制度红利在下降,进军财富管理市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业内人士反映。
今年10月,据一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券商资管规模已超过9735亿元,其中,集合理财资管规模约为1635亿元,定向资管超过8000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经超过100亿元。而去年年底,券商资管的规模还只有2818.68亿元。
“发展的速度惊人,券商和基金公司有向财富管理市场大肆进攻的意味。”业内人士分析称。
专业知识和人才未跟上
“目前证券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都萎缩不振,向财富管理市场进军,能够拓宽他们现阶段过于单一的盈利模式,改变过去几乎完全‘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恒久财富谢亚凡认为,进入财富管理领域,使得证券公司在不同的市场周期中实现均衡盈利成为可能。
有不少人乐观地估计,券商和基金公司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摸索出财富管理之“道”。然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这个时候大谈迅速铺垫格局,还为时尚早。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比较严重等问题。”吉博金融腔股集团董事长陈国定认为,在本专业领域尚未做好的情况下,要进军财富管理市场,券商、基金公司现行的研究实力还跟不上。
与此同时,“人才流动率也比较高,行业里经常出现排名老大的中层员工跳到排名老二的公司做高层管理的逐层跳槽情况。同时,基金公司的员工去做私募的也为数不少。”陈国定介绍,人才的流动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的研究实力影响严重。
谢亚凡认为,一个全新业务模式的专业人才储备需要时间,而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只有五年,严重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券商和基金也不例外。而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相比,券商和基金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尚未形成独特的优势,单纯靠企业培训等方式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贮备周期。
除了专业知识、经验和人才的不足之外,券商、基金公司在财富管理市场上更缺乏品牌、市场和公众充分的信赖。“券商、基金公司这几年给我们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如果他们进军二级市场以外的财富管理领域,我还不敢轻易尝试。”一位理财客户如是说。
与信托还有差距
虽然证券投资和基金在财富管理领域里跃跃欲试,但实际上,由于信托已经在财富管理的市场做了好些年,券商、基金这个时候进入这块市场,“已经有点晚”,葛智华认为。
“由于目前该类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暂时没有相对成熟的方法和体系支持,各券商和基金公司目前还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规划,业务实际开展之前的积累与创新仍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逐步沉淀的过程。”谢亚凡认为,目前证券投资和基金与信托公司的差距有点远。
“券商和基金的产品不具备信托产品的法律地位,在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力度上无法完全比拟信托公司。”谢亚凡认为,在财富管理市场中,券商和基金的法律框架与执行《信托法》的信托公司还有一定的距离。
比如,当客户本身出现债务或法律问题时,委托资产有可能被查封或冻结,而产品中的其他集合客户的投资收益也势必因此受到牵连。相比之下,如果客户出现债务问题或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发生,《信托法》冻结的只是相关客户信托资产份额,而不是信托资产。“这样,其他客户的利益就能够受到保障。”
与此同时,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一说,尽管在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信托合同、信托说明书等文件中均找不到任何根据,但是为了保护信托公司的品牌,信托公司依然会践行,这也是投资人群趋之若鹜的关键所在。然而,对于券商或基金公司而言,同样的交易结构刚性兑付不可实现,甚至是违规的。
当然,券商和基金公司也有自身的优势,如葛智华所说的,信托只是被动放债,而券商、基金平台则是主动管理,可设计的产品较多,也更为丰富。
“以基金公司为例,他们的创新能力比较强,最近创新的一些产品虽然不是太成功,那是因为主要面对的是二级市场,是标的的问题。今后可以利用一些杠杆把产品做得更好。”
利润将逐渐被摊薄
虽然券商和基金公司切入财富管理市场的时间较晚,但是目前中国整个财富管理市场都尚未成熟,缺少成熟的理念和经营模式,未产生市场领导者。
以目前的情况看,“大的基金公司把财富管理看成是弥补金融创新的一个手段;而中等基金公司倒不是太热衷,毕竟现在没有生存的压力;但是对一些小的基金公司来说,财富管理是弥补亏损的手段,因此不得不做此项业务。”
而对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进入,业内人士介绍,财富管理市场的利润将逐渐被摊薄。因为竞争的激烈,使得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逐渐下降。其中信托公司的压力比较大,需要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才能保住市场地位。
对于第三方理财公司而言,新竞争者的加入首当其冲地将对那些定位于“第三方产品销售平台”的理财公司产生冲击。因为券商和基金公司在营业网点、团队规模、销售经验以及客户资源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