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相关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相关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贸易融资业务获得空前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但与国外很多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国内对贸易融资问题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导致这方面的法律纠纷频频发生。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贸易融资法律担保制度和法规,是促进贸易保护、降低融资风险的有效途径,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 贸易融资 担保方式 法律问题
近来年,我国经济发展事态良好,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日渐增多。针对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从根本上减少此类贸易融资纠纷事件的发生。 一、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开始产生和发展,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迅猛。然而从目前的发展局面看来,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贸易融资形式单一、办理手续繁琐以及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此外,由于我国国际贸易法律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善,在与国外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融资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与国际惯例相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因此该类型的法律纠纷事件常有发生,对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以及国际品牌和形象的建立极为不利。 二、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有关法律问题
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统一的国际通用做法和惯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发展,加上缺乏明确合理的法律政策规定,因而关于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违规操作事件时有发生,引发法律纠纷不断。综合分析其原因,国家法律制度建设、银行、企业自身及国家货币政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法律政策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法制法规建设与国外很多国家相比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我国国家立法当中,对于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相关问题,例如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担保及信托等问题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极易因操作不当引发法律纠纷,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三、解决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相关法律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担保体系,完善抵押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基础和综合实力都较为薄弱,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可作抵押的房地产资源,即使部分企业有可作抵押的房地产,也大多用来作长期贷款的抵押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申请短期贷款便会出现相当大的困难,面对融资瓶颈与企业发展的巨大矛盾,极易导致企业铤而走险违规操作。因此,我们应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推出多种类型的融资服务,灵活地利用现有的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代收代付、汇兑以及结算等各项优质服务。针对一些相对固定的过往交易记录相对良好的企业,银行可对其提供无额外抵押担保的融资服务,以有效缓解企业发展压力。 (二)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这类企业往往起步较晚、发展规模较小,在贸易融资方面往往具有额度较小、频率较高以及需求旺盛等特点。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是衡量企业发展状况及偿债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对不讲信用的企业进行处罚和严惩,让信用值较高的企业获得更好地资金支持,引导企业诚信管理和经营。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纠纷的发生。 (三)健全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法规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的自律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营担保机构的发展,多途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企业贸易融资领域。国家立法及司法部门应充分结合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工作的实际,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政策体系,有效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
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我国各大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企业贸易融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也应在国际通行惯例和我国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合理操作和运营,制定合理合法的操作程序和方案,力求减少和规避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以降低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纠纷事件发生的频率。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现状,需要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当前紧张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要通过立法等多种形式对企业贸易融资问题予以引导,从根本上打开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瓶颈,广泛拓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小结: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在操作上极易与国际通行惯例发生矛盾和冲突,引发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纠纷事件。为避免和杜绝诸如此类现象的继续发生,国家司法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关于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法律政策和法规,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信,熊庆丽.金融危机后贸易融资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2009(08).
[2] 聂尔德.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06).
篇2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问题
1.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品种单调划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时候,主要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品种较为单一,功能也较少。根据这种融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只能进行相关业务的浅层次更新,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从而大大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进行融资的需求,从而限制了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竞争中去的规模扩大化发展趋势。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缺少真正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参与的国际贸易,应该来说充满着各种变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贸易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很多国际贸易融资都出现了创新方式,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集贸易融资和信用风险担保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式。但是,我国国际贸易创新方式却较为滞后,尤其是缺乏必要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很多中小企业的专业人员对于一些国际贸易中的惯例还不太了解,也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时候,常常会存在业务不熟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较为困难。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够规范和稳定。这是因为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资质仍然缺乏足够的信任,对于放款给中小企业的风险过于担心,习惯于对中小企业采取业务进行分批审批,容易延误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有利时机。同时,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落实担保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还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不愿意承担相关责任,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动力不足,对它们往往是惜贷和怕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授信的正常需求,企业很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长远发展的良机。
4.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没有配套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中的融资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这是较为困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难题之一。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的融资风险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但却苦于没有真正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此外,中小企业融资办理手续较为复杂繁琐,国际贸易融资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集中的市场,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容易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和法律纠纷。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1.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必须依赖于高科技手段,必须基于现代化的金融手段进行创新。但是,目前,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操作管理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并没有建立一个严格标准和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即使相关银行业基本上完成了相关的金融电子化建设,但是,这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与国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相比,因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银行业还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渠道,并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无法对某些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此外,商业银行对于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2.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国际贸易中探索出了不少经验,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专业从业人员素质还不够高,业务素质还无法真正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新型融资工具,很少有人能够使用。同时,中小企业规模小和风险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还款压力陡增,也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不断增大,一些新型国际贸易融资衍生工具费率较高,使得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缺乏稳健的财务支持。此外,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还缺乏合适的抵押品,同时抵押的费用高,手续繁琐,时效性较差,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因为担保问题一旦不能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就很难从银行融资成功。
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国际上相比,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即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还缺乏非常明确的细则。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显然会遭遇更多的风险。此外,我国当前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给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进行融资又制造了一道障碍,这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提高,一般的中小企业是无法符合贷款融资条件的。最后,我国中小企业还普遍缺乏较为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不符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条件。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具体措施
1.努力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融资人才的匮乏,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融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为契机努力适应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不仅要求这些专业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还需要熟练掌握结算等融资业务技巧,还要把控好融资风险辨别及防范能力,在充分了解到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特性进行认真研究与分析,从而在充分把握好各种国际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获得融资成功。
2.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专项管理体系。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融资授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的贸易融资授信专项评审体制。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该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工作,协调好银行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不少银行正在探索新的贸易融资评审体制,将贸易融资分为不同的风险业务类型,其中低风险的可以直接进入操作阶段,还要对其它风险控制等环节进行审核与确认。这样就可以较好的控制贸易融资风险。
3.中小企业应该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实现结构性融资创新模式。所谓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并不是指一种特定的融资方式,而是指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重组传统融资方式与非传统融资于一体的贸易融资的统称。从本质上来说,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是一种融资方式的重新设计与组合,是一种融资方式的优化,它有利于突破银行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盘活进口商的存货,帮助中小企业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财务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进口商的资金和信用风险,从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一个较为科学有效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4.强化相关国际贸易融资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相关的融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之下,必须尽快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业务已经发展了多年。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国情,秉承着与国际接轨的理念,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尤其学习其中的融资法律体系创新,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给予完善的法律保障,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成功应对各种法律纠纷。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目标;对策建议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或者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政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自由贸易曾成为一种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利益,但是与此同时,自由贸易也在冲击着各国的民族产业,这种具有双刃剑性质的贸易政策从本质上决定其具有保护性和不稳定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催化剂,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新形式的贸易保护方式频繁出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盛行。
一、我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
(一)我国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主要对象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总数呈历年增长的趋势,而且大多数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经过立案调查后都得到实施,给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1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最终确定对相关出口企业征收高达32%的反倾销税;2014年11月美国商务部认为来自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存在超额补贴的现象,拟对此类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中国轮胎出口企业将被征收惩罚性关税17.7%81.3%不等,涉及金额高达30亿美元;类似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还有很多,相关企业甚至对涉案行业的出口表现出消极的应对态度。
(二)我国同时遭受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在发达国家中盛行,同时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印度作为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自2006年对中国的丝绸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以来,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诉讼年年上升,而且涉及到各行各业,给相关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事实表明,不只是发达国家会歧视发展中国家,而对其出口产品制造门槛,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其较强的国内企业保护意识和完善的对外贸易保护法律和措施。
(三)贸易保护主义突破传统形式,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兴起
以环境保护为名的“绿色壁垒”和凭借技术优势构建的“技术壁垒”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一些苛刻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陷入困境,尤其是我国家电产业由于环境质量指标和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连连遭受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
二、 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诸多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在国际诉讼中屡遭失败,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符合国际规则有关,有些法律法规与国际规则自相矛盾,相互抵触。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外贸相关法律法规。在WTO法律框架协议下完善对外贸易立法,既要顾及国际惯例,又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当产品或企业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时,企业能有法可依,充分发挥政府、商务部、地方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作用,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应诉。
(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走品牌出口战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改变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尴尬境地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品牌出口是改变其境地的重要战略之一,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高端的质量,是否具有创新的因素。我国的企业应该敢于突破,吸收先进管理技术和优秀人才,定量投入资金到研究项目,加大创新力度,真正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作为企业生存的脊梁。品牌出口战略,既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创新,又要政府的积极扶持,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走可持续出口战略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要想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必须以低碳化的产业为基础,发展绿色经济,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首先,要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目前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这得益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如今,当低碳经济革命来临时,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等比较优势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一直想以廉价劳动力占据国际市场,必然遭到发达国家的报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对某些进口产品征收碳税,如美国在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节能安全法案》就明确的提出了征收碳税的条款。为了避免遭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把低碳理念深入到产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其次,要抓住机遇,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我国的企业要向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必须拥有后发优势,传统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能在低碳经济的模式下获取大量的利益,企业所创造的后发优势必须是符合当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以节能环保为理念,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普遍被看好。摆脱传统的高碳经济出口模式,我国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出口战略。
参考文献:
[1]冯巨章.中国遭受反倾销的趋势、国别分布及产品结构[J].国际经贸探索,2010,(1)
[2]王中美.新自由主义将衰于当前的经济危机[J].国际经贸探索,2010,(1)
[3]邓敏,王清.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外贸法律法规回顾[J].国际贸易问题,2009,(2)
篇4
关键词:新形势 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 问题 对策
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
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二、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
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三、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四、结束语
有贸易就需要融资,要融资就一定有风险,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促进贸易发展的一种金融支持,既能有效提高银行和企业的业务量,提高盈利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银行和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创新融资业务,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运作机制和预警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从而把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黄蕴洁,肖新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今日财富,2012(2).
[2]程晓娟.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2).
篇5
关键词:完善 加强 检验检疫 行政执法 责任制
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从属于国际行政管理体制,检验检疫机构代表国家依法独立行使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的行政管理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具体的行政规章和措施,对出入境的运输工具、货物、人员等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经济的顺利发展,保证进出口货物的质量、保证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对维护正常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的作用,一是对出入境的法定检验检疫对象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出入境货物禁止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具有涉外性,是国家和管理职能的体现。二是保障对外经济贸易的顺利进行,检验检疫监管为对外贸易各方提供了公正权威的凭证,同时建立了国际技术保护屏障。三是保证国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监管进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防止危险疫情、动植物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经由口岸传入传出,保障各行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可以说大到国家外贸经济发展和生产安全,小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健康安全,都需要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保驾护航。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平稳迅速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人员交流也在不断的扩大,同时国际上突发的重大疫病疫情例如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呈高发态势,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和蔓延,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检验检疫行政执法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保证对外经济贸易的顺利发展、保护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的加强和完善也迫在眉睫。
一、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检验检疫机构履行国际行政制度的监督管理职能,责任是行政权力的本质属性。现阶段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虽已见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一)行政执法机关内设部门人员的职责模糊不清
行政执法责任制没有完全的有效的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职责界定模糊、程序混乱无序,有的部门之间的职权出现了平行和交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现象,以至于发生事故互相推诿的。在行政管理上出现错位、越位的情况。
(二)行政执法责任监督力度不够
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虽在行政执法责任制里有明确的处理规定,但在实际中,往往碍于情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相应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形同虚设。
二、加强和完善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的对策
鉴于检验检疫机构的涉外性质,必须强调执法的集中统一与国际接轨性。检验检疫机构肩负着严把国门,保证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强和完善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是必不可少。具体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规范执法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针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内设部门人员的职责进行清晰、明确、全面、合理的分工,规范和统一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强调职权协作和制约,职责的分解和落实,强调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权”“责”一体化和统一化的关系,使各部门各岗位的职权划分更合理,更科学,避免平行岗位直接职责的交叉和重叠,避免出现“打架”的现象。同时又使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有效的衔接起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和科学有效的原则,在部门内部推行准确、客观具体的量化考核,用以衡量执法的质量和效果。依照量化考核的成绩,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建立监督与鼓励相结合的机制。并建立过错追究制,明确事故责任人的界定标准,明确追究责任的方式和程序,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明确执法人员在违法行政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时处置不规范行政的个案。以此达到端正执法人员的态度,保证工作质量,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目的 。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检验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是执法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对外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换,有些法律法规出现了滞后性,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这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检验检疫机构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时清理、修订、废止一些滞后的不适宜的规定,及时地更新和调整工作流程。同时还应及时将更新后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有关政策等以公告的方式通过网站、布告栏等方式,同步向社会公示。以便更好的开展检验检疫工作。
(三)加大行政执法责任监督力度
本着内部监督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原则,通过内部系统地监督、评议各内设部门、各级执法人员的工作效果,及时发现其执法行为与制度规范要求的差异,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另外行政执法机关对相关的检验检疫机构应进一步开展经常性、形式多样的执法监督检查活动,重视了日常常规性的的监督检查,发挥实施监控作用。同时重视事前预防学习和过程监督,使监督管理贯穿于整个的行政执法过程中。
加强和完善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工作,建立责权清晰,行为规范,协作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御措施相关问题的研究试析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
1.2 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 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2.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2 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 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 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 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 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3.3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4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结束语
篇7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物福利的出现无疑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设置动物福利壁垒来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文章对动物福利壁垒的主要特征以及对我国出口状况和潜在的贸易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正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条新的“流行语”。在国际上,动物福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贸易议题。动物福利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家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标准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动物福利的出现无疑就构成了一道新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忽视,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我国相关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遭遇巨大障碍。
一、动物福利的起源与发展
动物福利活动最初是由一些关心动物福利的民间人士和动物保护团体倡导并发展起来的。在18世纪末,英国功利主义哲学JeremyBentham首先提到动物的福利问题,认为动物福利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动物也能感受到痛苦。1822年,理查德·马丁(Martin)提出“反对虐待以及不恰当地对待牛的行为”的法案(即《马丁法案》)在英国国会获得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法国也在1850年通过了反对虐待动物的相关法案。1866年由美国外交官亨利·伯格(HenryBergh)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ASP—CA),并推动纽约州通过了美国的第一个动物福利法:《反虐待法》。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动物福利保护法规。这些法规都是在道德伦理方面强调我们应该对动物权利的保护。
20世纪60年代后,因为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已经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公众开始转而关注生产活动中对动物福利的影响。1965年的英国政府发表的“BrambellRepo~”报告就是公众对动物福利关注的集中反映。其后,各国学者纷纷研究动物福利间题:Moberg(1987)和Barnett(1987)认为生理指标应该在评估动物福利上起主要作用;Mcglone(1993)同样认为生理指标优于行为指标,因为它们更客观而且更少一些人为倾向性;Duncan(1993,1996)建议动物福利应该和动物感受而不是它们的生理或别的指标相联系。
目前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动物有“五项基本福利”:(1)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2)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3)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4)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5)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比如,对猪的动物福利国际法规规定:猪在运输途中必须保持运输车的清洁,要按时喂食和供水,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就要休息;在宰杀时,应当使用高压电快速击中致命部位,使其在很短时间内失去知觉,以减少宰杀的痛苦,并且必须隔离屠宰,以防被其他猪看到而产生恐惧感。不少欧美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能提供畜、禽或水产品在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才准许进口。
二、动物福利壁垒的实施特点
(一)合理合法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把动物仅仅当作人生存的资源发展到保护动物最后提升到了福利保护的地位,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进步。于是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订动物福利法规。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对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世贸组织又规定允许成员方采用“为保障人民、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措施”。因此,利用动物福利名义设置贸易壁垒,不仅穿上了符合进口国法律的外衣,而且还能获取社会公众的同情和支持。
(二)歧视性和隐蔽性
动物福利条款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与其它贸易壁垒相比,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动物福利标准都是发达国家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强者制定标准,对弱者显然是不公平的。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畜禽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动物福利标准的实施即使是非歧视的,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体动物及动物制品一视同仁,也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构成障碍。经济实力是基础,发展中国家如果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如何讲“动物福利支出”,此外,以自己国家的动物法案为屏障,利用动物福利名义设置贸易壁垒,还涉及社会道德问题,不仅穿上了符合进口国法律的合法外衣,而且极易博取公众的同情和社会舆论支持,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三)实施领域的广泛性
动物福利壁垒的实施客体目前主要针对活体动物的进口。但有向其它与动物和动物制品有关的领域和上下游产业施加影响的趋势,与动物制品有关的行业,如:餐饮业、化妆品业、医药业、服装业等都有可能受到冲击和波及。由于目前有关动物福利的呼声和抗议活动越来越多。一些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公司迫于国际供货的养殖场采取措施,改善动物的养殖环境,不得采用强迫进食等虐待动物的措施,否则将停止进货。
(四)复杂性和争议性
动物福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动物保护,又涉及到国际贸易,还与社会自身的发展、道德、伦理有关。动物福利问题有它合理生的一面,但如果以“动物福利”名义来设置贸易壁垒并用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上面,那么将有可能使出口国人民本来就很低下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这种在人类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优先考虑满足动物的基本需求乃至“精神需求”的做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不公正,而且这种变相的贸易保护,可能会造成人道主义的灾难。因此,动物福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很大争议性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则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诸多负面影响。
三、动物福利壁垒的利用方式
(一)利用WTO有关动物福利的条款限制进口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反倾销措施协议》关于动物福利以一般例外等形式出现。发达国家利用这些规定以一般例外措施、卫生检疫、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壁垒、补贴与反补贴、倾销与反倾销的形式,限制进口。欧盟和美国目前正在考虑用不可诉的动物福利保护补贴。
(二)用国际兽医局OIE标准限制进口
国际兽医局的OIE标准有关于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发达国家利用这些标准来限制我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达~gJlOIE所规定的标准,否则无法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也无法向WTO提出贸易纠纷仲裁。
(三)用国内动物福利法限制进口
发达国家对于动物福利一般都有国内立法。这些动物福利法成为限制对外国产品进口的借口。要进口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内动物福利标准,如果外国产品在生产、加工或者屠宰过程中受到虐待,低于国内的动物福利法所规定的标准,就不准进口。
四、我国动物福利现状
(一)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公众的动物福利意识仍普遍淡薄,对动物福利保护的意义及如何实现动物福利保护的知识了解甚少。人们通常以动物主宰者的身份肆意对待动物,例如“活猪注水”等残忍对待动物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还被人们认为是不足为奇的,最近几年动物福利已逐渐引起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很多民间动物保护组织自发而生,动物福利意识有所提高。12004年在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建成的一座38只恒河猴慰灵碑。旨在纪念在抗非典疫苗和药物实验中为人类健康献身的动物。由此可见,我国的动物福利意识水平在提高,但总体上仍远滞后于发达国家。
(二)动物福利立法进程需继续推进
我国除香港和台湾地区有完善的动物福利立法外,其他地区针对动物福利立法还相当滞后,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我国尚无一部比较完整统一的动物福利保护方面的法律。然而在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立法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不但对列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要依法保护。对于一般动物,特别是那些人工饲养的禽畜,也要给予“动物福利”。最近几年,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已开始出现针对动物福利的条款,~N2004年12月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实验动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动物工作中涉及的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并对实验动物进行伦理审查”。正在修订和准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都将有关动物福利方面的内容写入法案中,但和国际动物福利立法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家的动物福利保护法律体系急需完善。
(三)禽畜产业动物福利实施细则不完善
由于动物福利公众意识淡薄及没有相关法律保护,使得我国禽畜产业的动物福利在饲养、运输、宰杀方面的实施细则令人堪忧,达不到国际动物福利标准。我国目前畜禽产业饲养密度大动物生活条件差,运输条件选不到要求。粗暴屠宰等现象普通存在。作为食品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各类动物的生存状态急剧恶化。同时动物异地运输特别是长途运输量越来越大,这样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不仅直接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很难经得起国际市场越来越严格的检验。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经不起风浪的冲击,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禽产品在国外市场占有率,而且对其他动物相关产品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动物福利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一)对我国养殖业出口的影响
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要求保证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避免肉体疼痛和精神恐惧以及享有表达天性等方面的自由,即使在贸易运输的过程当中,也要求每只动物与同类伙伴在一起,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笼舍清洁,饮食和空气充足、新鲜,屠宰这些动物时要单独进行,以免影响其他动物受到刺激和惊吓。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2002年,欧盟国家的一个畜牧产品进口商曾经造访黑龙江省正大实业有限公司,准备大量购买一批活体肉鸡,但是,这笔生意最终因该公司“不够宽敞、舒适的鸡舍”而流产。
(二)对我国中药出口的影响
我国是中药的生产大国,传统的中医药学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原理和神奇的疗效世人皆知。但是,现在许多中药的制药方法却遭到批评和抵制,如活熊取胆。由于是活熊取胆汁,这个过程势必给熊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恐惧,往往会使熊惨叫不已。虽然熊胆汁在中药用药里疗效显著,但是,这种令熊痛苦不堪的取汁方法却遭遇了不少的批评。又如,我国某著名品牌的龟鳖丸在国外销售时也曾遭遇国外消费者的抵制。原因是该厂在介绍其采用的生产技术时,提到要将野生龟鳖冷冻到零下192℃,这样制成的药品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比直接食用龟鳖的效果要好很多,但这种制药方法在国外却遭到了强烈抗议和抵制,影响其制品在海外的销售。我国中药的疗效世人皆知,但中药的出口却屡屡碰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药动物的福利没有得到保障。
(三)对我国水产业出口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位的水产养殖大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水产品产量为4855万吨。尽管我国水产品具有比较大的出口潜力,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美国、欧盟等国家的诸多有关规定和法令。欧盟多个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就对屠宰动物有严格要求,其中包括卖鱼者不能将活鱼直接卖给顾客,由商家把鱼放进电箱里快速杀死后才能出售。美国的“濒危物种法案”将龟列为保护对象之一,禁止所有不符合TED(海龟隔离器,装于海虾拖网颈部,便于误人拖网的海龟逃生)装备要求的国家或地区捕获的野生虾及虾类进入美国市场。美国从1995年至今仍禁止进口我国的虾类产品,原因是美国认为我国的一些渔船上没有海龟逃生装置。2002年的“食人鲳”事件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食人鲳”是属于“黑名单”物种,但国际动物保护组织要求我国有关方面必须对“食人鲳”实施安乐死,否则将利用自己的影响呼吁世界各国抵制中国的水产品。
六、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紧推进动物福利立法
应紧跟国际形势,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外动物福利的相关法规。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如美国就有“动物福利法案”;英国有“猪福利法案”;欧盟制定了宰杀动物的法规;除欧美之外,亚洲的新、马、泰和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都在上世纪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我国政府可以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和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的动物福利法规。
(二)积极椎广和宣传动物福利标准
国际动物福利标准是世界各国协调的产物,它反映了国际上普遍达到的动物福利要求,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水平,并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成为国际级别上的协调标准和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动物福利标准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国际贸易壁垒动态,提供动物出口改进的方向和目标,推动相关养殖技术的进步。
(三)改变传统生产作业方式。提倡健康养殖
动物福利壁垒会给出口企业短期内带来成本增加甚至是禁止陛壁垒等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动物是为人服务的,但关键是怎么服务。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企业应改变传统对待动物的观念和作业方式,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人道的畜养和屠宰,在兼顾对动物利用的同时,考虑动物的福利状况。
(四)从国情出发。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可数,动物制品的标准、监测、监督三大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食物链质量安全控制常常出现问题。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的约束,动物经营者很少考虑动物的福利,而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我国动物福利标准定得太低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定得过高,又脱离了我国实际,加重经营者的负担,因此,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与国际接轨的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制度监测和监管力度,以保护公众健康和动物福利。
篇8
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其商务模式主要有在线展览、电子采购、网络商品交易、网络贸易、在线支付等。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较,电子商务在步骤上更简单,帮助外贸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简化了国际贸易程序,缩短了国际贸易的时间和距离,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无纸化、简易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全球化,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是国际贸易方式划时代的变革,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外贸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信息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息要素成为劳动力、资金、技术三大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至关重要的新的竞争要素。外贸企业如能在信息竞争上取得优势,则会提高其获得市场份额和争夺利润的核心能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成为新的竞争规则,速度己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另外,电子商务环境催生了“虚拟联盟企业”,并迅速成为新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其出现促使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由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变为基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电子化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竞争方式也转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式竞争,即为竞争而合作。
二、现代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立法尚有滞后与不足。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其交易平台、交易形式等与传统商务活动有很大区别,商业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如电子证据、电子合同要约与承诺、合同生效时间、电子签名认证等的确认,都对现行的传统的民法、商法提出了挑战。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国已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该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行却是滞后的。我国1999年出台的《合同法》,率先公布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拥有法律效力;2005年4月1日《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才开始实施。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上述提及之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其他完整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实际操作中,网上交易纠纷的调解,电子支付安全,网络犯罪的法律界定包括欺诈仿冒、盗窃、网上证据采集及其有效性,隐私权保护,与纸介质书面形式的法律如何衔接,争端发生后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职责进行公平、合法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与不健全,导致消客户、企业之间引发很多纠纷,也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网上交易流程的安全性尚待提高。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传递,电子商务使得外贸业务没有国界并到处充满贸易商机。能否在金融系统交易与交付中保证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完整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是电子商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重要前提。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限制性,网上交易可能随时面临着来自于企业、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软件供应商、黑客、电脑生产商等各种不同群体的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风险,引发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如商业机密的泄露与窃取、商业信息的篡改与破坏、身份的冒用滥用、网络钓鱼式攻击等等。其中,核心及关键问题便是在线交易付款的安全性,这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管理和法律的问题。有些用户不愿进行网上交易,正是源于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完全信任。因此,能否构建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制度,直接关系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各方的利益,也是用户所关注的焦点,这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加以解决。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如没有强大的网络防火墙,银行的电子储蓄系统密码一般仅能设立6位数字等,这些薄弱的技术防范措施给电子商务在外贸领域内的进一步应用产生了较大的制约。
3.外贸企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仍处较低水平。在应用与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相对于国内传统企业,我国外贸企业一直走在前列。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连接了国际互联网,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基础阶段,应用领域非常局限。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国外中小企业通常为3%左右,而我国中小企业此比重超过1%的不足30%。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主要用于缴纳入网费、购买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用于日常维护及业务的咨询费用很少。信息化基础的薄弱,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我国外贸企业一般通过内联网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查询,但多数企业对内部网络建设不够重视,建设缓慢且业务管理网络化比例低,一些企业甚至还处在单机与互联网相连阶段,相互之间信息闭塞,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在外联网的使用上,外贸企业通常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广告来宣传企业及产品、进行一般的信息查询、通过邮件收发相互联系,多数局限在网络推广与营销的低层面上。而利用网络传输订单、完成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流程,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只占少数。目前这种“在线洽谈,离线交易”的特点,反映出我国外贸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商务往来的能力和层次急需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体系。近年我国已颁布了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前期出现的一些典型性问题进行了规范,促进了电子商务健康良性的发展。但是,针对当前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其稳健有序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要以下述两个方面为重点方向:一是为适应新形势要对现存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二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操作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新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必须具有以下法律功效:能有效地规范交易的流程与行为、能切实保障交易的公平与安全、能清晰地界定所属的责任。建议参照联合国国际委员会制定的统一通用规则———《电子商务示范法》,我国应尽快制定一部与国际法保持一致的比较规范与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将电子商务的活动过程通过法律加以规划引导,力求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在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组织各方参与对话与协商,倾听各方的意见与建议,保证法律法规的合理、透明与公平。其次,法律法规不仅要适用于目前情况,更要有灵活性和前瞻性,对新情况、新问题可以修改和补充。最后,电子商务政策既要与国内诸如在电信、竞争等方面的政策相协调、不互相抵触;又必须能够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切实保护电子商务活动中我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网络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安全涉及到每个商家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减少网上犯罪行为,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与经济安全。首先,应建立需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思想,提高对其重视程度的认识。个人用户要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等安全上网的习惯,企业用户应建立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体系以防数据被窃取、伪造和破坏。其次,我国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组织,领导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职能,建立网络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约束进行电子商务贸易的商家和消费者。最后,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强化网络技术创新。我国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上相对落后,一些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对信息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科研教育的支持与投入,进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开创行业内培训与资格认证机构,加强国内外经验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的、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 外贸企业 机遇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1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其优势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很多机遇
(1)电子商务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向世界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其优势在于企业不再需要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或办公地点,而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及相关外贸站点主动供求信息。可以使用网络营销给企业做广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企业,并使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工具为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服务。通过网络,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市场行情,企业可以跨越空间、地域的限制,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和世界各地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将产品或服务推广到世界每个角落。
(2)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在寻找合适贸易伙伴的过程中,买方及卖方都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电子商务不仅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因为其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交易活动,在为企业创造更多贸易机会的同事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潜在客户群,增加了商机。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自己网络或借助相关国际贸电子商务平台的同时还可以在相关网络上搜索经贸信息,寻找理想的贸易伙伴。电子商务能够成为无地域界限的全球市场,商品信息在全球范围内都变得更加透明。
(3)传统国际贸易包括洽谈、签约、报关、租船订舱、保险以及支付结算等程序,全部过程都需要人工处理,容易受到时间的局限性,容易发生错误并导致交易效率低下。据统计,按传统方式制单所造成的延误,出货受限占6%,收账缓慢占35%,过量存货占18%,生意损失占17%。电子商务的应用抛弃了传统纸质单证,不受时间限制的电子化、标准化的各种相关单证在网络上便可以实现瞬间传递,即节约了单据填写的时间,又避免因为反复填写单据带来的各种麻烦,使得业务流程精简,业务运作效率提高。
(4)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有机地联合各职能部门,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各项开支。而对于业务本身而言,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单证数量多处理费用高,在传统业务模式中,中间商的大量参与导致进交货价格差距极大;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可以节省九成的文件处理费用,还可以缩短交单结算汇款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节约采购成本。
(5)我国传统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业务需要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可以使企业业务运作虚拟化,减少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这无形中顺应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电子商务本质上就是一种节能的商务模式,这种非接触经济能够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实现低碳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并推广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低成本高效运营的客观要求;也是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彰显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
2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仍在不断发展和改进的新的交易模式,在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
(1)没有建立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业务框架是一个繁琐和复杂的过程。交易涉及多个部门,业务操作伴随着大量的文档和票据。为了实现“单单相符,单证相符”,文档和数据不仅需要实现垂直分隔,还需要达到可以转移的水平。这就要求所有参与的单位和部门数据界面达到标准化。而在中国,不与有关部门形成的一个强有力的系统就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2)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规模相对较小。网络贸易为了实现从参观、洽谈、签订合同、货到付现过程中全部或部分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技术需要使用贸易相关部门间的有机联系,以实现各部门的电子数据交换。但由于经济实力、科技和其他方面的原因,相对于国际上大多数电子企业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仍然较慢并且落后,信息层次低、网络拥堵缓慢、高关税和其他因素进一步阻碍我们电子商务的发展。鉴于中小企业有限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使其在国际贸易实现电子商务化是非常困难的。
(3)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不能主动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欠缺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主动权。虽然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已经使用互联网,但国际标准的专业网络平台建立不久,仍处在信息搜索阶段,外贸企业竞争意识不足,普遍缺乏创新。
(4)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解决。电子商务在生活中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风险。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银行、网上合同、电子签名和其他应用程序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大量的交易信息在网上传递,资金将分配在移动互联网以及处在不同国家的交易双方网络之间。只有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被窃取,支付系统不受破坏,才能够改善的认证机构的在线交易。可是,现如今的电子商务却很让人担忧。
(5)网络中国际贸易交易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交易方处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如何鉴别网络电子商务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如何规范电子合同、电子商务的身份验证、网上交易和支付、网上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和其他电子商务涉及的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的管辖,各国法律规定依然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法律法规。而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滞后于开发信息产业系统的发展,相关法律给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对于一个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屏障构成的妨碍是不容忽视的。
3 加快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促进我国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主动
措施
(1)为电子商务建立一个国际框架,创造良好的大经济环境对电子商务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工程,是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的高科技企业与特定应用程序之间的现实结合 。开发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和宏观规划包括海关、商检、银行、保险、外汇管理、业务、税收、金融、法律和其它部门与供应商还包括业务用户、货物运输、信息产业和其他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某些规范和程序,通力协作来提高政策的广度和透明度,团结和组织来实现政策协调,形成有利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2)加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取决于作为基础的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和信息基础架构。中国在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基础架构中的投资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这可能会使我们失去一些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机会,在市场竞争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只建立了一个专用的全国对外贸易信息网络,然后规划和组织以实现中国对外贸易、与之相关的业务部门、联合国贸易信息网络相关产业以及其他国际商业信息网络产业网络间的交流,有效地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3)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对话,增加电子商务的应用,主动利用电子商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电子商务面前,各国应在海关、税务、统一商法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一系列新问题上加强对话与合作。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只有改变他们的思想,并完全理解网络贸易不仅仅是执行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交易工具,它是一个完整的内部业务概念综合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的经验,以逐步发展和壮大我国企业电子商务。(4)增强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为电子商务创建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网络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参与者的切身利益,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解决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交易中的身份识别和安全是电子交易的关键,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一个致力于安全技术的特别研究小组,尽快解决技术问题,包括加密、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并能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改进这些技术。(5)中国的对外贸易部门发展和改进电子商务应用程序的法律法规。为了确保电子商务的发展,关注电子商务发展及相关网络管理、信息安全、财务结算、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问题,加快完善现行法律的步伐,建立和完善关税、付款、版权、专利、消费者权益和其他政策和法规,及时发展、引进新的贸易规则。此外,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电子商务的趋势,不仅适用在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也要具有灵活和前瞻性,可以随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方法来更改和
添加。
总之,作为国际规范和完善电子商务环境的一部分,中国电子商务业务面向世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缩短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差距最有效的途经
之一。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网络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快发展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这样,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在国际竞争获得优势和主动。
参考文献
[1] 姚国章.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J].科技进步,2007(7).
篇10
近年来,我国在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挑战和麻烦。就加工贸易在财会问题方面遇到的问题,从消极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我国对加工贸易实行的是免税政策,因此在核销过程中,会有企业和个人借助政策的空隙,为偷税漏税而非法开展核销工作。
原则上,核销工作是由企业的财务负责部门及相关人员来处理。但是,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为了简化工作流程和跟进业务进度,雇随意的工作人员,只要负责业务都可办理核销。这是政策空隙中的不法行为,违背专业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规定。
其次,在会计和财务法规及准则方面,我国的会计行业相关的经济法、税法以及相关财经法规与国际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一致,甚至相矛盾。这就导致了本国企业在加工贸易的过程中,难免遭受来自国际上的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摩擦事件。对于这一点而言,主要是由于我国完全对外开放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短短十载的时间里,我国对外地贸易虽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就加工贸易在财会制度方面的进步还有待与国际接轨。
再者,我国近几年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高发时期,尤其是加工贸易方向的反倾销、反补贴。就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机构而言,虽然力保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诉讼,但仍然显得我国相关部门的疲倦之态。不是因为管理机构没有认真对待,而是频发的贸易摩擦已经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呈现任务累赘的不良状态。基于国际大势的压迫,国内相关机构在对加工贸易财会问题这一比较小的方面来说,并未引起很大的重视,即使有重视,程度也不高。故此类问题一直处于函待解决的状态。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竞争特征,加工贸易在财会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点上,既有国际竞争者的吹毛求疵,更有本国执行者的偷奸耍滑。国际竞争者在与我国竞争之时,总是力求竞争的更公平,因此在我国加工贸易跟不上世界脚步的财会问题方面查找漏洞,这是竞争的产物。然而作为我国加工贸易行业财会工作人员或者工作部门,乃至于整个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财会工作分工的不明确,职责的不清晰,导致加工贸易财会工作的混乱。
二、解决加工贸易中财会问题难点的对策
基于当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必须跟着市场的节奏和国际贸易大形势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和稳固自身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优势。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定义为很关键的一部分。要想加工贸易未来的走向和形势达到更加良好的状态,就必须完善加工贸易的不足方面。加工贸易函待完善的方面很多,财会问题难点是其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究竟该如何解决加工贸易中财会问题的难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对策入手:
第一,我国应对任何国际贸易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律己”。在优化加工贸易财会问题的过程中,所谓“律己”,就是要严格对待我国加工贸易行业在财会方面的问题,正视自身的不足,努力改善并优化劣势。具体作法包括,严肃加工贸易企业的财会操作程序,只允许专业财会人员办理财会相关业务;规范加工贸易行业财会相关制度和规定,严格程序操作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第二,“律己”是一个自发性的行为,有时候往往没有外力的作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国加工贸易要解决财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法律制度和规范条款的约束。会计行业有其相关的诸如税法、经济法等法律,财务有财经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便是优化财会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现优化策略的法律保障。但是,作为我国而言,财会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没跟上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水平,其跟国际规定的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一定要对财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适时的改进和更新,以便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从而有利于加工贸易中财会问题的优化和解决。在对接国际方面来讲,我国应当广泛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包括积极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利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会议的开放机制参加会议和提供观点。同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进行财会制度的改革,使其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
第三,对于我国的海关和国际贸易管理相关部门而言,在加工贸易企业办理退税、核销等财会相关业务时,严格其真实性,提高业务办理水平和效率,积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完善自身财会业务操作程序和管理机制。海关作为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的重要关节,其必须起到监督和约束贸易非法行为的作用。国际贸易管理部门是总揽进出口大局的军师,其作用是指挥国际贸易大军的总体趋向。其管理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顾及到加工贸易财会问题方面,因此需要其他诸如加工贸易分管部门等的配合与协调。
第四,强化加工贸易行业内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加培训力度。高等院校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加工贸易行业财会从业人员的培养和专业教学的投资。高校、企业要建立人才对口派遣的便捷渠道,增加岗前培训的力度和机会,充分发挥和运用人才的价值,促进加工贸易中财会问题的优化和解决。
- 上一篇:工程监理的合理化建议
- 下一篇:药物制剂行业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