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的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公司的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公司的制度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介绍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的含义

1、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经营总是有风险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承受各种各样的风险。一般说来,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

风险的特征包括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风险就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但又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人们在风险面前,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险的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而不能根治、消除风险。

第二,风险存在的普遍性指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第三,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于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每一因素的作用时间、方向、强度以及各种因素的作用顺序等必须都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引发风险。而这些因素在风险发生之前,相互却无任何联系,许多因素出现的本身就是偶然的。就个别风险来看,其发生是偶然的、无序的、杂乱无章的,然而,对大量发生的同一风险进行观测,明显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准确的描述,从而使人们能准确把握大量相互独立的风险运行规律。

2、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从偏离的趋势看,出现偏差的结果只有两种,即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财务状况的变好或变坏。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及特征

1、财务风险的分类

从企业财务活动各个环节来看,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过程的风险、资金收回的风险、资金成本的风险及利润分配的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能否分散考察其外延,财务风险可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是重要的,我们研究财务风险,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

第二,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虽然其中部分因素(如企业外部因素)难以控制,但另一部分因素(如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

第三,损失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条件限制,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威胁企业的收益。

第四,系统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第五,进步性。风险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各个生产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并通过购、产、销不断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在竞争中,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是不平坦的。各个生产经营者除了要到处争取市场,还要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承认和承担财务风险把企业推向背水一战的境地,必然使企业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力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湖北联通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特别是2005年的年报资料,从基本的财务比例和现金流量两个方面对湖北联通公司的2005度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1、湖北联通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很多有意义的比例,这些比率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选偿债能力和流动性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股东权益比、流动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湖北联通公司近期偿债能力指标如表1:

年度2006.32005.122005.92005.62005.3

流动比率0.960.951.021.021.06

速动比率0.600.580.680.720.70

现金流动比率3.5610.9815.196.884.68

股东权益比24.6124.6725.8425.9829.74

流动负债比99.0498.9594.7594.1790.64

负债权益比295.07293.37276.56274.09228.00

资料来源:湖北联通公司公司年报

第一,流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短期债务,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如果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企业剩余的是营运资金,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越小。

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才会有保证。2005年年报显示,ABC的流动比率为0.95<2,偏低。

第二,速动比率分析。企业在不希望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可信。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速动比率为0.58<1,偏低。

第三,现金流动负债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为10.98%,同行业平均现金流动负债比为84.23%,湖北联通公司明显偏低。

第四,股东权益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股东权益比为24.67%,可看出该比率偏低。

第五,流动负债率(%)。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流动负债率为98.95%,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第六,负债权益比(%)。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为293.37%,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2)流动性分析

第一,流入结构分析。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活动(经营、投资、筹资)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入中经营流入占62.57%,是其主要来源;筹资流入占37.06%,占有重要地位;投资流入占0.37%,明显偏低。经营活动流入中销售收入占了94.47%,比较正常;收到的税费返还也占到了5.44%。投资活动的流入中,股利占67.85%,比较正常;投资收回和处置固定资产占32.15%。

第二,流出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初中经营流出占57.89%,投资流出占3.72%,筹资流出占38.36%。可以看出公司现金流出中偿还债务很大的比重。

经营活动流出中,购买商品和劳务占84.4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占5.67%,税费及其他9.91%。投资活动的流出中,构建固定资产占90.17%,权益性投资所制服的现金占9.83%。筹资活动中偿还债务占97.35%,支付利息占2.65%。

第三,流入流出比分析。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为1.1,表明企业1元的流出可换回1.1元现金。此比值越大越好。

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1,表明公司处在扩张时期。发展时期此比值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该比值大。

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98,表明企业基本处于借新债还旧债的平衡时期。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湖北联通公司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漫游费的下调使得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更大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的理财带来困难。湖北联通公司目前建立的财务管理体系,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湖北联通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目前,湖北联通公司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欠清晰

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湖北联通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内部各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完善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湖北联通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健全的财务控制制度本身就消除了一部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一般来说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报告制度、财务结算中心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第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湖北联通公司的预算考核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预算编报质量和上报的及时性,对预算编报不合格,上报不及时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二是严格考核预算执行过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对先办事后预算等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要对有关企业和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处罚;三是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考核兑现挂钩;四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对完成预算好的企业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完不成预算的企业和个人提出批评和处罚意见。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了总部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完善财务信息报告制度。湖北联通公司在建立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应当从信息报告质量评价入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控制严格、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在财务信息质量上应根据各子公司自身情况,并结合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和重要性这两个墓本特征,制定出各自的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同时,公司应本着既能满足对财务信息质量监控的需要,又能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的宗旨,对核心主导业务财务信息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即内容翔实,而且有详尽的因果分析和前瞻性影响预期;对相关非主导业务财务信息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与限制性报告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即仅仅对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项目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其余的则采用限制性报告标准,即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需达到规定的重要水平即可;对于相关业务财务信息,基本上采用限制性报告标准。

第三,建立与完善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资金的整个运动过程。湖北联通公司涉及业务范围、投资数额大、接触金融机构多。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高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财务结算中心在公司的发展中可起到如下重要作用:①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的有效运作,可实现公司内部资金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②由于财务结算中心将公司内分散的资金结算业务集中起来,可以有效地增强公司在银行的融资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费用。③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公司可以对子公司的资金营运和业务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理。

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使各子公司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该结算中心办理,该结算中心对各子公司进出资金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资金的流量与流向、使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可以根据结算中心章程加以审查与核对,从而使各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监控之下。

(二)建立湖北联通公司内部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制度,其基本目的是将子公司管理者的个人报酬与企业目标成果联系起来。传统上,企业往往使用从财务会计系统中获得的指标,如将子公司利润为衡量子公司业绩和奖励子公司管理者的基本依据。这样的考评与奖励制度有助于刺激子公司为总部贡献更多的利润,但是,由于利润通常反映短期的经营成果,子公司管理者极可能为获得更多的短期利润而牺牲公司长期业绩,以便得到更多的奖励。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建议湖北联通公司设法依据综合业绩指标对子公司当期业绩进行奖励,或者使子公司管理者所获的奖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期权。

另外,在建立内部奖励制度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即确定报酬究竟应以个人业绩还是以集体业绩为基础?以个人行为基础的报酬制度很明显不会促进集体行为的形成和完善。但另一方面,如果以集体业绩为荃础,则个人行为对集体报酬的影响又不易识别,因而会削弱奖励的效果。根据湖北联通公司目前情况,建议将集体报酬建立在集体业绩的基础之上,同时根据个人在实现其业绩[1标中的贡献确定其在集体报酬中应占的份额,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

1、筹资风险的管理

企业在向银行举债时,应制定合理的还款规划,在保证按合同要求按时还款的前提下,保证资金不出现过分紧张的情况。湖北联通公司可根据自身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在借款合同中写明是采用到期一次偿还,还是定期偿还相等份额的本金或是分批偿还的还款方式,并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计提一定数量的风险基金,以降低筹资风险。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股票筹资将会越来越广泛。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股票筹资风险较小。这是因为,不管企业经背情况如何,企业都不担心投资者抽回资本,另一方面,企业终止与清算时,如果无剩余财产,可依法不分给股东财产。因此,从以上意义来说,湖北联通公司在未来筹资时,应充分利用股票来筹资,以减少公司的整体筹资风险。

另外,湖北联通公司大量的闲置设备等资产,可以考虑采用融资租赁这一筹资方式,这样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获得了一定的资金。

2、投资风险的管理

湖北联通公司首先应对利用技术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尤其是非经营性资产,以收回以往的投资资金,降低公司整体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湖北联通公司集中资金投入到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上,如航运企业目前可以投资市场看好的集装箱、滚装、海运船舶,重点发展这些高附加值运输,还可以进行运输产业物流化及产业升级的投资。以上这些方面的投资收益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整体投资风险。

3、经营风险的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属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个内容,能否有效调控应收帐款,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销售和营运资金的周转。经调查,湖北联通公司对应收帐款管理主要是山各子公司收入科和总公司风险处共同管理,尽管机构设立表明公司对应收帐款管理较为重视,但其管理成效并不显著,因而,湖北联通公司要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与完善应收帐款控制制度

第一,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在总公司的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有关业务往来的核算与监控,对每一笔应收帐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帐款帐帐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第二,改进内部核算方法,科学划分帐龄段。目前,我国部分湖北联通公司将应收帐款的帐龄划分为四段:即1年以内、1年至2年、2年至3年和3年以L。这样划分,一是忽视了应收帐款帐龄的特点,即帐龄越长,回收的可能性就越小:二是忽视了应收帐款的性质,即应收帐款是流动资产而不是长期资产。因而,随着应收帐款帐龄的增加,可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将1年内的应收帐款细分为30天以内,30—120天,120—360天三段。

第三,严格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区分“未收款”、“拖欠款”和“呆坏帐”。未收款的处理:当月应收帐款未能于规定期限内收回者,财务监察小组应将明细列表交各子公司的收入科核准,再由收入科交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催收。拖欠款的处理:未收款未能如期收回而转为拖欠款者,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应在未收款转为拖欠款后几日内将未能收回的原因及对策,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收入科核示:应收帐款列为拖欠款后,营销部门应于30日内监督有关部门解决,并将执行情况向财务监察小组汇报。呆坏帐的处理:呆坏帐的处理主要由财务监察小组负责,对需要采取法律程序处理的由公司另以专案研究处理。

第四,对应收帐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负责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负责人是否调离本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

第五,定期对主要子公司营销网点进行巡视,检察和内部审计,同时不定期对应收帐款数额较大,问题较多的子公司进行审查,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2)对往来客户资信程度进行科学的内部评估

湖北联通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有关档案管理系统。主要选择重点客户、长期往来客户作为内部评估对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公司在评估客户资信程度时应包括如下资料:客户的品质、商业信誉、经营作风及与本公司业务往来历史;客户的资本实力、资金运转情况尤其是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客户的经营性质、规模、营销能力、经济效益等。在进行内部资信评估时,通常以预期的坏帐损失率作为信用判别标准。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湖北联通公司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先从企业内部开始,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但改善财务风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企业在未来中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彭韶兵.财务风险与控制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4]寇日明、陈雨露、孙永译.风险管理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5]郭元稀.资本经营[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张涛.内控制度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贵州社会科学,2006,(6).

[7]张卉.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J].河南化工,2006,(11).

[8]房英.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5).

[9]郑成哲.科学进行财务管理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7,(6).

[10]陈健.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云南科技管理,2007,(5).

[11]文慧娟.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7,(24).

篇2

一、公司财务制度执行低效的理性分析

公司财务并不完全属于公司的内部事务,任何单位的经济运行都具有外部性,因而公司“自行管理”必须以遵守共同的财务管理规章为前提。国有公司遵循国家统一财务制度,无可厚非。非国有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股东超过2个以上时,或者在股东没有直接经营管理公司的情况下,也有强烈的规范管理的要求。因为凭借国家统一制定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在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处理责、权、利关系时,可以大幅度减少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也可为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提供共同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环境。因此,国家统一制定的公司财务规章,一方面为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公司财务行为提供制度平台,实现依法行政,并为各类公司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创建沟通与联系的渠道,实现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作为公司财务行为准则,为公司在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提供参照的标准。可以说,完善有效的公司财务制度,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实施的公司财务制度是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公司改革的需要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政府、公司、职工、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迫切要求通过具有权威性的法律法规来明晰,建立一套为各方认可的新型“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公司财务制度呈现“空心化”的趋势,日益落后于公司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虽然1993年之后,财政部就公司改革改制、职工福利和其他专业财务事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大多扮演“救火队”的角色,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性,不能满足激增的制度需求,因而呈现财务制度“职能缺位”现象,导致财务制度及规范执行不力,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二、影响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各要素

财务制度执行体系由执行主体、执行客体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执行机制构成,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效果也是通过这些因素起作用的。

(一)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主体

财务制度执行主体就是财务制度执行者,从其态度考察,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自觉执行者。制度观念非常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已成为其习惯,违反财务制度的事坚决不做;第二类,督促执行者。有制度观念,有财务执行制度的意愿和行动,但要求不严,思想时有松懈,一旦缺乏督促,就可能放松执行财务制度;第三类,被动执行者。制度观念淡薄,对执行财务制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随时可能违反财务制度,甚至有意找财务制度的漏洞。正是因为财务制度执行者并非都是自觉执行者,事实上大部分的财务制度执行者应当属于督促执行者,才需要研究财务制度执行问题。

(二)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客体

财务制度执行客体就是财务制度本身。财务制度执行,必然以所执行的这一财务制度为逻辑起点,因而财务制度本身对财务制度执行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制度属性

从利益调控的角度,可将财务制度划分为分配性财务制度和约束性财务制度两类:分配性财务制度是给予制度对象某些资源和权力,以便于他们对其使用并获得利益,如公司各种财务活动中的授权制度;约束性财务制度则是限制制度对象使用某些资源和权力。在利益导向下,分配性财务制度容易得到执行,而约束性财务制度难以执行。

2.权威性

财务制度的权威性指财务制度影响公司成员,获得公司成员认同并执行的能力。一般来说,由专家或组织内部位高权重者设计和经公开、民主程序推出的财务制度权威性较高,因为人们对设计者和程序的认同能够引导对财务制度的认同,还因为这样设计和推出的财务制度本身就包含了科学决策和利益协调。

3.科学性

财务制度的科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制度是否针对实际问题,反映公司当前财务活动的制度需求;二是财务制度提供的各项措施是否有效、完备和可操作。有效指这些措施是实现财务制度目标必要的和适宜手段;完备指这些措施是实现财务制度目标应具有的全部手段;可操作指这些措施有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可准确评估的指标等。

(三)财务制度执行机制

通过执行实现财务制度目标,需要一定的机制发生作用。财务制度执行机制以权责配置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机制为主,结合培训学习机制、奖惩机制等多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财务制度执行的程序和方式。

1.权责配置机制

财务制度执行首先要将执行指标分解到应对该指标直接承担责任的部门和个人,然后赋予与责任相匹配的执行权力,以及必要的执行资源。权责配置必须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片面强调权力,会造成一些部门和个人不顾客观条件和自己的实力,盲目承担任务;片面强调责任,会造成一些部门和个人得过且过,对公司财务制度的完善和公司的发展漠不关心。

2.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是财务制度执行信息随执行程序流通的过程,以及财务制度执行者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了解的方式。财务制度执行信息在执行范围内向下、向上和平行运动:信息下行顺畅,才能政令通行,财务制度执行才能顺利展开;信息上行顺畅,才能使信息反馈及时、准确,便于了解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和对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信息平行顺畅,才能使财务制度各执行部门和个人步调一致,相互协调,也有利于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增强信息的全面性。

3.控制机制

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控制机制,财务制度执行就要出问题,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防护功能,控制对所执行的财务制度的检查、评价,使财务制度更加科学,能够预防财务制度执行的结果偏差;二是调节功能,控制通过制定标准,衡量结果、分析偏差和采取措施来调节财务制度执行的结果偏差;三是支持功能,控制在充分反映问题之后,能够提供必要的措施协助财务制度执行者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

首先,对制度的遵照执行要严格;其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应是公司整体的工作,应寻求管理高层的支持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再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与良好的公司文化建设相配合;最后,对于公司人员在制度执行中的定位,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中层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基层作业人员应该做好本职工作。而且,高素质的员工始终是财务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

(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时应考虑其有效性

在制度设计时就考虑制度执行的结果是保证有效性的基础,如果财务制度在设计时就偏离了目标,则执行也无法保证其有效性。财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有:制度必须与公司实际经营环境相适应,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必须与公司组织架构相适应,与公司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相协调;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考虑扩展性即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制定具有发展性的财务制度等。

(三)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应相互配合

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要运行流畅,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各司其职,并且需要其他部门和领导层的高度配合。因此,执行有效性关键在于执法和司法,即在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对各部门个人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关的奖励处罚条款,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只有立法、执法、司法的严格,才能保证制度顺利执行和推进。

(四)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应有组织保证

财务管理制度要得到顺利执行,必须要有内外部组织上的保证。这种组织保证具体可分为财务部门外部的组织保证和组织部门内部的组织保证。首先应该明确财务部门在财务制度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财务部门的制度实施中心地位应该得到公司所有部门的认可;其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支持和监督制度的实施,而且,财务部门以外的关联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和执行;最后,在财务部门内部,各项财务制度之间,在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上,应该协调一致。

(五)应着重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篇3

关键词:财务监督;公司治理

随着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逐步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加强公司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而财务监督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监督与公司治理的界定

财务监督是为公司内部契约参与人通过一系列财务监督制度和方式,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在该定义中不仅体现出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以及财务部门对资金安全的监督,还体现出公司中其他契约人的监督,避免了抓住某一或某些关系不完整的不足。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它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以股东为核心的厉害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目前,在我国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大部分都建立了以“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由许多控制和协调机制构成,其中财务监督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主要通过财务管理在公司不同层次上发挥的核心作用来协调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出资者内部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和行为,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二、财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监督企业管理者,维护股东利益

企业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随着管理者对企业控制力的加强,而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又不完全一致,从而导致了管理者并不会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经营管理。他们甚至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做出高风险的决策或者贪污公司资产。这就需要财务监督发挥作用,以独立客观的视角,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另外,由于大股东控制了企业的管理层,因此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表现得更加明显。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披露不真实,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财务监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增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公平性,成为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最有效、最及时、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在公司治理框架下,企业和经营者都已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经营者及大股东有了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而且在两权分离后,企业经营者与小股东、投资者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使经营者和大股东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来谋求自身利益成为可能。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经营者还是大股东,其会计造假成本远远小于其会计造假收益,也从另一方面助长了会计造假。因此,只有在完善法制的同时加强财务监督,才能有效地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可以使股东掌握更多、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相互制衡,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同时,加强外部财务监督,有利于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可以保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说:财务监督的削弱也是造成当前公司治理实效,金融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证明: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必须实行强有力的财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健全财务监督的途径

在笔者看来,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财务工作程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从中捷公司的案例,其内部审计监督非常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由此可见,企业要完善财务监督,就必须制定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健全财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企业财务总监制度

为了确保财务监督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应不断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范制度的组织建设,即会计法规和财经制度应该具体规范。

公司应该制定好详细的规则,明确财务总监的职权、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财务总监双重职能的行使和对董事会、总经理的双向负责方面更要具体说明,从而有利于公司的规范运行。

2.高标准选拔任命财务总监。

财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要求财务总监必须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不仅能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原则

还应仅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在选拔任命财务总监时,必须提高标准,选拔任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由出资人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组织和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即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驻到企业,或由国有集团公司董事会派驻到企业,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控制的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

为保证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很多地方政府规定财务总监的工资、福利待遇有派出机构,不得在所驻企业领取任何报酬和报销费用,“财务总监”对派出机构负责。这样,财务总监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分离,不受企业管理层的控制,独立性强,从而更加客观独立地进行财务监督,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三)、不断提高财务总监素质

财务总监自身素质也能影响财务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公司治理的完善。因此,财务总监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认真履行其职责。

四、总结

财务监督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条件和切实保障,加强财务监督必须健全相关制度和提高财务总监自身素质等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财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巍.会计信息失真国有企业监督财务监督委派制——兼评会计委派制的几种理论解释[J].会计研究,2002,06.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介绍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的含义

1、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经营总是有风险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承受各种各样的风险。一般说来,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

风险的特征包括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风险就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但又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人们在风险面前,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险的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而不能根治、消除风险。

第二,风险存在的普遍性指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第三,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于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每一因素的作用时间、方向、强度以及各种因素的作用顺序等必须都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引发风险。而这些因素在风险发生之前,相互却无任何联系,许多因素出现的本身就是偶然的。就个别风险来看,其发生是偶然的、无序的、杂乱无章的,然而,对大量发生的同一风险进行观测,明显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准确的描述,从而使人们能准确把握大量相互独立的风险运行规律。

2、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从偏离的趋势看,出现偏差的结果只有两种,即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财务状况的变好或变坏。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及特征

1、财务风险的分类

从企业财务活动各个环节来看,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过程的风险、资金收回的风险、资金成本的风险及利润分配的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能否分散考察其外延,财务风险可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是重要的,我们研究财务风险,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

第二,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虽然其中部分因素(如企业外部因素)难以控制,但另一部分因素(如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

第三,损失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条件限制,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威胁企业的收益。

第四,系统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第五,进步性。风险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各个生产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并通过购、产、销不断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在竞争中,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是不平坦的。各个生产经营者除了要到处争取市场,还要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承认和承担财务风险把企业推向背水一战的境地,必然使企业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力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湖北联通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特别是2005年的年报资料,从基本的财务比例和现金流量两个方面对湖北联通公司的2005度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1、湖北联通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很多有意义的比例,这些比率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选偿债能力和流动性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股东权益比、流动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湖北联通公司近期偿债能力指标如表1:

年度 2006.3 2005.12 2005.9 2005.6 2005.3

流动比率 0.96 0.95 1.02 1.02 1.06

速动比率 0.60 0.58 0.68 0.72 0.70

现金流动比率 3.56 10.98 15.19 6.88 4.68

股东权益比 24.61 24.67 25.84 25.98 29.74

流动负债比 99.04 98.95 94.75 94.17 90.64

负债权益比 295.07 293.37 276.56 274.09 228.00

资料来源:湖北联通公司公司年报

第一,流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短期债务,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如果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企业剩余的是营运资金,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越小。

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才会有保证。2005年年报显示,abc的流动比率为0.95<2,偏低。

第二,速动比率分析。企业在不希望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可信。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速动比率为0.58<1,偏低。

第三,现金流动负债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为10.98%,同行业平均现金流动负债比为84.23%,湖北联通公司明显偏低。

第四,股东权益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股东权益比为24.67%,可看出该比率偏低。

第五,流动负债率(%)。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流动负债率为98.95%,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第六,负债权益比(%)。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为293.37%,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2)流动性分析

第一,流入结构分析。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活动(经营、投资、筹资)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入中经营流入占62.57%,是其主要来源;筹资流入占37.06%,占有重要地位;投资流入占0.37%,明显偏低。经营活动流入中销售收入占了94.47%,比较正常;收到的税费返还也占到了5.44%。投资活动的流入中,股利占67.85%,比较正常;投资收回和处置固定资产占32.15%。

第二,流出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初中经营流出占57.89%,投资流出占3.72%,筹资流出占38.36%。可以看出公司现金流出中偿还债务很大的比重。

经营活动流出中,购买商品和劳务占84.4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占5.67%,税费及其他9.91%。投资活动的流出中,构建固定资产占90.17%,权益性投资所制服的现金占9.83%。筹资活动中偿还债务占97.35%,支付利息占2.65%。

第三,流入流出比分析。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为1.1,表明企业1元的流出可换回1.1元现金。此比值越大越好。

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1,表明公司处在扩张时期。发展时期此比值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该比值大。

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98,表明企业基本处于借新债还旧债的平衡时期。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湖北联通公司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漫游费的下调使得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更大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的理财带来困难。湖北联通公司目前建立的财务管理体系,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湖北联通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目前,湖北联通公司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欠清晰

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湖北联通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内部各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完善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湖北联通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健全的财务控制制度本身就消除了一部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一般来说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报告制度、财务结算中心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第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湖北联通公司的预算考核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预算编报质量和上报的及时性,对预算编报不合格,上报不及时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二是严格考核预算执行过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对先办事后预算等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要对有关企业和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处罚;三是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考核兑现挂钩;四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对完成预算好的企业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完不成预算的企业和个人提出批评和处罚意见。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了总部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完善财务信息报告制度。湖北联通公司在建立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应当从信息报告质量评价入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控制严格、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在财务信息质量上应根据各子公司自身情况,并结合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和重要性这两个墓本特征,制定出各自的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同时,公司应本着既能满足对财务信息质量监控的需要,又能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的宗旨,对核心主导业务财务信息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即内容翔实,而且有详尽的因果分析和前瞻性影响预期;对相关非主导业务财务信息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与限制性报告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即仅仅对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项目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其余的则采用限制性报告标准,即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需达到规定的重要水平即可;对于相关业务财务信息,基本上采用限制性报告标准。

第三,建立与完善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资金的整个运动过程。湖北联通公司涉及业务范围、投资数额大、接触金融机构多。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高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财务结算中心在公司的发展中可起到如下重要作用:①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的有效运作,可实现公司内部资金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②由于财务结算中心将公司内分散的资金结算业务集中起来,可以有效地增强公司在银行的融资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费用。③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公司可以对子公司的资金营运和业务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理。

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使各子公司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该结算中心办理,该结算中心对各子公司进出资金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资金的流量与流向、使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可以根据结算中心章程加以审查与核对,从而使各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监控之下。

(二)建立湖北联通公司内部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制度,其基本目的是将子公司管理者的个人报酬与企业目标成果联系起来。传统上,企业往往使用从财务会计系统中获得的指标,如将子公司利润为衡量子公司业绩和奖励子公司管理者的基本依据。这样的考评与奖励制度有助于刺激子公司为总部贡献更多的利润,但是,由于利润通常反映短期的经营成果,子公司管理者极可能为获得更多的短期利润而牺牲公司长期业绩,以便得到更多的奖励。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建议湖北联通公司设法依据综合业绩指标对子公司当期业绩进行奖励,或者使子公司管理者所获的奖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期权。

另外,在建立内部奖励制度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即确定报酬究竟应以个人业绩还是以集体业绩为基础?以个人行为基础的报酬制度很明显不会促进集体行为的形成和完善。但另一方面,如果以集体业绩为荃础,则个人行为对集体报酬的影响又不易识别,因而会削弱奖励的效果。根据湖北联通公司目前情况,建议将集体报酬建立在集体业绩的基础之上,同时根据个人在实现其业绩[1标中的贡献确定其在集体报酬中应占的份额,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

1、筹资风险的管理

企业在向银行举债时,应制定合理的还款规划,在保证按合同要求按时还款的前提下,保证资金不出现过分紧张的情况。湖北联通公司可根据自身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在借款合同中写明是采用到期一次偿还,还是定期偿还相等份额的本金或是分批偿还的还款方式,并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计提一定数量的风险基金,以降低筹资风险。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股票筹资将会越来越广泛。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股票筹资风险较小。这是因为,不管企业经背情况如何,企业都不担心投资者抽回资本,另一方面,企业终止与清算时,如果无剩余财产,可依法不分给股东财产。因此,从以上意义来说,湖北联通公司在未来筹资时,应充分利用股票来筹资,以减少公司的整体筹资风险。

另外,湖北联通公司大量的闲置设备等资产,可以考虑采用融资租赁这一筹资方式,这样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获得了一定的资金。

2、投资风险的管理

湖北联通公司首先应对利用技术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尤其是非经营性资产,以收回以往的投资资金,降低公司整体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湖北联通公司集中资金投入到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上,如航运企业目前可以投资市场看好的集装箱、滚装、海运船舶,重点发展这些高附加值运输,还可以进行运输产业物流化及产业升级的投资。以上这些方面的投资收益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整体投资风险。

3、经营风险的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属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个内容,能否有效调控应收帐款,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销售和营运资金的周转。经调查,湖北联通公司对应收帐款管理主要是山各子公司收入科和总公司风险处共同管理,尽管机构设立表明公司对应收帐款管理较为重视,但其管理成效并不显著,因而,湖北联通公司要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与完善应收帐款控制制度

第一,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在总公司的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有关业务往来的核算与监控,对每一笔应收帐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帐款帐帐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第二,改进内部核算方法,科学划分帐龄段。目前,我国部分湖北联通公司将应收帐款的帐龄划分为四段:即1年以内、1年至2年、2年至3年和3年以l。这样划分,一是忽视了应收帐款帐龄的特点,即帐龄越长,回收的可能性就越小:二是忽视了应收帐款的性质,即应收帐款是流动资产而不是长期资产。因而,随着应收帐款帐龄的增加,可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将1年内的应收帐款细分为30天以内,30—120天,120—360天三段。

第三,严格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区分“未收款”、“拖欠款”和“呆坏帐”。未收款的处理:当月应收帐款未能于规定期限内收回者,财务监察小组应将明细列表交各子公司的收入科核准,再由收入科交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催收。拖欠款的处理:未收款未能如期收回而转为拖欠款者,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应在未收款转为拖欠款后几日内将未能收回的原因及对策,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收入科核示:应收帐款列为拖欠款后,营销部门应于30日内监督有关部门解决,并将执行情况向财务监察小组汇报。呆坏帐的处理:呆坏帐的处理主要由财务监察小组负责,对需要采取法律程序处理的由公司另以专案研究处理。

第四,对应收帐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负责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负责人是否调离本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

第五,定期对主要子公司营销网点进行巡视,检察和内部审计,同时不定期对应收帐款数额较大,问题较多的子公司进行审查,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2)对往来客户资信程度进行科学的内部评估

湖北联通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有关档案管理系统。主要选择重点客户、长期往来客户作为内部评估对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公司在评估客户资信程度时应包括如下资料:客户的品质、商业信誉、经营作风及与本公司业务往来历史;客户的资本实力、资金运转情况尤其是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客户的经营性质、规模、营销能力、经济效益等。在进行内部资信评估时,通常以预期的坏帐损失率作为信用判别标准。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湖北联通公司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先从企业内部开始,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但改善财务风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企业在未来中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彭韶兵.财务风险与控制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4]寇日明、陈雨露、孙永译.风险管理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5]郭元稀.资本经营[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张涛.内控制度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贵州社会科学,2006,(6).

[7]张卉.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j].河南化工,2006,(11).

[8]房英.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5).

[9]郑成哲.科学进行财务管理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7,(6).

[10]陈健.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云南科技管理,2007,(5).

[11]文慧娟.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7,(24).

篇5

关键词:公务员 财产申报制度 隐私权 保护

一、财产申报制度的理论依据与功能价值

(一)理论依据

公务员本身性质具有特殊性。公务员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来源于全体社会成员权利的让渡,受全体人民的委托来管理公共事务,其国家性特征高于其社会性特征。公民享有知情权,公务员的行为受到广大民众的监督,形成个性的法定“自我丧失”。

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市场经济的活跃与发展不断要求更好的制度设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受到监督与制约,这就要求畅通监督渠道,加大公开程度。公务员的财产申报有利于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一方面能切实保障公众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能有效减少腐败的发生。

我国的法律依据。《刑法》中有巨额财产(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是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最直接法律来源。

(二)功能价值

公务员的个人素质不一,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彻底抛开个人的价值取向,通过公开申报能实现公务员财产透明化,使其非法收入曝光,及时发现腐败并予以惩处,是一项预警和预防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公开制度,还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公权力的行使得到监督,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

二、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与价值意义

公务员代表国家和政府机构掌握和行使权力,有别于普通公民,他们的隐私权必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限制必有度,否则会侵害到个人的合法权益与合法权利。

(一)概念阐述及法律依据

隐私权的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目前,我国《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但在今年通过的《民法总则》中的民事权利部分第一百一十条明确规定了隐私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等权利。”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了法律的高度重视。

(二)隐私权保护的价值意义

隐私权在于维护人的尊严与个人价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与学者,Alan Westin,曾提出隐私权的四项功能,个人自主、情感释放、自我评估,及有限与受保护的沟通。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基本内涵是某些公务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个人及其与之相关的人员所拥有的财产的数量、来源、支配情况向规定的部门如实申报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虽然公务员身份特殊,担任公职并行使公权力,但他们同样是受宪法保护的公民,同样具有人格尊严,其隐私权同样应受到必要的保护。在财产申报制度中,隐私权的过度限制将导致公职人员的私生活过度,乃至完全暴露于公众之下。

三、财产申报制度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一)合法性依据的冲突

财产申报制度。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公务员接受国家的委托,担任国家行政职务,与国家产生了一种法律关系,即国家职务关系。从加入公务员队伍的第一天开始,所有公务员的一切行为,包括个人行为都应受到广大民众的监督。因此国家有权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对公务员的隐私予以限制。申报制度包括初任申报、日常申报、离职申报,都要求如实申报本人和与之有密切关系人员的财产及变动情况,对外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隐私权学说。广义的隐私权客体范围学说,一切与个人有关的信息都可称之为隐私。隐私大体上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关系等三大方面的信息。财产关系当属社会关系这一大类,财产关系包括个人财产的多少、来源渠道、变动状况等,这些信息都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财产申报制度恰好要求公职人员把这部分个人隐私对外公开,这势必会造成财产申报制度与隐私权保护客体的冲突,即对公职人员隐私权造成一定范围的侵害。

(二)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

知情权与隐私权具有对抗性。一国公民当然享有知情权。享有知情权是国民原则的必然前提,只有获取到有关的信息,才能对国家权利进行监督,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民主政治中来。限制公赵币私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约权力,那么公务员隐私权的受保护范围就会比普通公民的小;其隐私权还会受到知情权、监督权的限制;隐私权的限制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无需征得本人的同意,公务员的私人信息等就会被公开。这就和隐私权内容中的“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一项相冲突。

(三)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公务员的身份具有特殊性,当他们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所体现和维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当他们自身不与这种公权力的行使相结合时,就会去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利益。限制公务员的隐私权是国家民主政治和廉政建设的需要,应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不能以此私权利对抗公共利益。但是公务员同时也是国家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其隐私权也应当受到法律必要的保护,限制并不等同于剥夺,限制意味着有限度。

四、财产申报制度中对隐私权的保护

(一)在法律中直接规定隐私权

将司法解释关于隐私权的规定上升到立法中,在我国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隐私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改变其附属于其他权利的做法。民法典统一规定隐私权的主体范围等内容,统一规定公民所享有的隐私权的种类和救济方式,侵犯隐私权的责任形式,赔偿范围等,对分散于各部门法的相关规定协调统一,防止各部门法之间相互矛盾、冲突。

(二)财产申报主体的限度

目前,我国财产申报的对象是按行政级别确定的。有学者提出,这样的主体范围还是过窄,而且从隐私权保护的角度来看也是有问题的。按行政级别确定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很可能存在一些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财产申报和隐私权限制的岗位,若不加以区别和细化,则会增加政府部门的工作量,甚至侵犯到个人的隐私权。对此可以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隐私权受限制的程度应当与所掌握和行使的权力大小及待遇高低成正比。对级别高、权力大、收入高的国家工作人员其隐私权作较多限制,对级别低、权力小、收入低的工作人员,其隐私权限制相对少一些。

(三)财产申报内容的限度

就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财产申报内容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从“个人收入”到“家庭财产”,这对于防止公务员将非法所得转移给配偶、子女,规避申报,逃避监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申报范围的扩大却是对公务员隐私权的进一步限制,而且将限制的对象拓展到配偶、子女。这种范围的扩大可能并非一定必要,而且有可能会侵犯到其家庭成员的隐私权。在内容限度的判断上,我们应把与公务员行使职权密切相关的,属于公共领域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密切关联性的隐私部分加以限制,以此作为申报的依据和标准。

(四)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目前,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专门的法律,相关制度也不健全,“财产公开”还在探索中。我国可以从公示方式、公示范围以及资料的使用等方面来进行限制,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公职人员的隐私权。同样,在公示范围的限定上,再次引入社会公共利益为制度设计的参考点,对公务员的财产信息进行有限公示。具体来说就是不同行政区划、不同层级的官员,公开程度和公开范围应当有区别。仅仅涉及地方事务的职位,财产申报公示的范围应被限定于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内为宜。规定不能太过笼统和绝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冲突时,采取公共利益为先的原则,不过度保护,但也不意味着权利的剥夺。

五、结语

隐私权在现代社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权利,财产申报制度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还将继续存在,权利的限制必须伴随着对权利的保护,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搭建平衡的桥梁,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若这项制度设计建立在隐私权的保护基础之上,反而会更有利于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设。一项建立在隐私权保护基础上的财产申报制度,会更加具有说服力与正当性,为国家的廉政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屠振宇.财产申报制度中的隐私权保护[J].法商研究,2011(1).

[2]刘琳丽.财产申报制度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解决机制[J].法学研究,2012(10).

[3]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J].比较法研究,2008(6).

[4]王利明.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J].中州学刊,2005(2).

篇6

关键词:财务预测;列报披露;政策建议

一、 引言

财务预测信息是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一种重要的未来信息,与企业现行披露的历史财务信息相比更具相关性,它所提供的信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上市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制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独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对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也缺乏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加以规范。财务预测信息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也就无法得以实现。国内的许多学者在对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研究上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大部分的学者都主张引入美国的“安全港”等制度,来建立我国财务预测信息的免责制度。但是对如何在我国建立起一个独立完善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构建预测性财务信息编制披露准则的基本框架,以及财务预测更正更新机制、免责制度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财务预测披露制度。

二、 我国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于预测信息披露的规定,最早见于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第112号令《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公司申请发行股票须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并强制审核。20世纪90年代间证监会明确了首发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信息采用强制性披露原则,由于中国股票发行体制从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对IPO盈利预测的披露要求也逐步过渡到选择性披露。从证监会2000年4月30日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及随后的通知、规定可以发现,对属于前瞻性的预测信息一般采用强制披露方式,而对盈利预测信息则采用自愿披露方式。但不管是强制性披露的前瞻性信息,还是自愿性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都必须经过外部独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审核并发表意见。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中众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预测信息,可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比如披露的预测数据与日后财务数据差异出入较大,质量低下,供给不足,内容与格式缺乏规范等等。具体阐述如下:

1. 财务预测信息由强制性披露转为自愿披露后,主动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公司大幅下降。我国从2001年3月起,新股发行制度由额度制转为核准制。在核准制下,新股发行价格的制定不再以盈利预测具体数值为依据,盈利预测由强制披露改为自愿披露。虽然政府此举意在提高盈利预测的可靠性,但是却出现了盈利预测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上市公司缺乏积极、主动披露预测信息的动力和压力,财务预测信息供给内容狭隘(主要局限于盈利预测),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在强制性披露政策下,1093家上市公司(1990年~2001年3月)中有97.32%的公司披露了盈利预测信息(张雁翎、申爱涛,2004),只有2.68%的公司出于特殊目的或是处于特殊历史时期而未披露盈利预测。那么,2001年3月15日新股发行实施核准制后,盈利预测由强制性披露转变为自愿披露,有多少家公司主动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呢?我们以盈利预测自愿披露前一年2000年~2009十年间IPO公司为研究样本,搜集了其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统计出自愿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及比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可以由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对盈利预测信息进行披露后,披露盈利预测公司的数量呈现出急剧的下降趋势,由2000年强制性披露的89.66%降至其后九年的平均10.99%首发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预测信息。

2. 财务预测信息质量不高,可靠性低。根据证监会的办法规定了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的10%~20%,发行公司应对此作出公开解释和致歉;若实际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发行人除要公开作出解释和致歉外,将被停止两年内的配股资格。因为,我们认为以10%作为标准线衡量盈利预测信息的可靠性最为恰当,若误差在10%以上,发行人就要做出公开说明,其预测的可靠性较低,将受到公众投资者的关注和批评。为衡量盈利预测的可靠性,我们采用预测偏差的绝对值指标(ERR)。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盈利预测信息质量越差,可靠性越低。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我们统计2006年~2010年的首发上市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预测净利润与实际净利润的误差情况,如图1所示。

综合统计这五年的盈利预测情况,ERR>l0%所占的比例为40.48%,表明在2006年~2010年间,有大约40%的公司盈利预测信息质量不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可靠性仍然需要提高。

3. 内容与格式缺乏规范性。上市公司在披露预测性信息时内容与格式不统一,既造成市场效率的低下,也造成了众多的预测性信息使用者的使用不便。使得预测性信息的信息含量和有效性很低,无法发挥其预测的功能。虽然证监会在2006年5月18日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对盈利预测、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业务发展目标、风险因素方面对预测性信息披露作出了方针性规范,但内容过于空泛简单,不具有实际操作性。

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证券立法存在缺陷。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1.9规定》),该规定对虚假陈述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界定。但因该规定未区分事实性虚假陈述和预测性虚假陈述,即认定《1.9规定》所规定的虚假陈述是包括预测性信息在内的。也就是说《1.9规定》也为上市公司因披露虚假预测性信息而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但却没有规定在何种条件下可以根据安全港规则免除自己的责任。

2. 尚未建立起关于预测性信息生成的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制定了新会计和审计准则,在新准则中并未专门制定一章来规范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值得欣慰的是,新审计准则已经对财务预测信息的审核作出了详细的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业务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3. 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成本费用高,而收益不确定。上市公司或发行人在披露财务预测信息时会考虑信息的披露成本。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本费用:(1)信息编制成本:包括公司会计人员学习编制方法的培训成本和收集资料的成本;(2)当公司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预测信息发生重大改变时的更新成本;(3)公司为了完成盈利预测目标而采取短期行为放弃最佳决策的行为约束成本;(4)预测性信息的披露可能泄露了公司的商业秘密而导致失去机会的泄露成本;(5)一旦预测性信息出现重大偏差时,可能使公司招致法律诉讼产生诉讼的成本。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披露财务预测的效益是不确定的,而披露的一些成本费用却是确定的,结果导致一些公司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也不愿主动披露财务预测的信息。

四、 构建完善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构建完善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的首要措施是财政部、证监会尽快制定出台《预测性财务信息列报披露准则》,这是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下面将对其进行扼要阐述。

1. 制定预测性财务信息列报披露准则。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对象的标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因此,编制《预测性信息列报披露准则》对指导基层会计工作者披露财务预测信息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预测性财务信息列报披露准则》应先从会计目标入手,分析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目标,然后在基本准则的框架下对预测性财务信息准则的假设、原则、内容与格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1)财务预测的目标。在我国,会计目标的两个主流观点是受托责任论和决策有用论。受托责任论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决策有用论认为,在认定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前提下,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财务预测的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受托方未来履行受托责任的标尺,应将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论两者兼收并用于财务预测基本目标的确立上,侧重于决策有用论对财务预测目标的影响。从财务预测的定义来分析财务预测的具体目标,财务预测是对未来经济事项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其计划及经营环境,对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作的最佳估计。财务预测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有助于他们了解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同时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经营管理的履行情况。

(2)财务预测的假设。财务预测的基本假设除会计准则所确定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外,还应当以一定的预测假设为前提。预测假设是对影响公司未来经营成果有关因素的未来状况所做的合理假定,涉及到不可控市场环境时应做出一定假设,如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利率、政治环境等发生变化时对公司财务预测结果的影响。披露时说明所引用的不可控环境下的假设,避免重大预测误差和潜在的法律诉讼。

(3)财务预测的原则。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八项基本原则规范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八个原则分别为: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预测性信息本身固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风险性的特点。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时,依据其特点应重点遵循以下三原则:可靠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财务预测信息是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一种主观推测而不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与历史财务信息相比,其可靠性更低。不可避免出现预测数与实际数的差异,因此,制定预测性财务信息准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提高财务预测的可靠性,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只有真实可靠的财务预测信息才能帮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债权人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实现财务预测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财务预测信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是表示未来发展状况的信息,是对未来发生时间的推测。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角度看,财务预测信息的时效性更强,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如果企业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严重滞后,就失去了预测性信息本身固有的意义了。因此,企业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时效性要强,信息披露要及时,以充分体现及时性原则的要求。

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谨慎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提高企业应付经营风险的能力和保全资产的完整,在会计核算规定的范围内尽量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收入和利润。但现在许多上市公司从绩效薪酬考核出发,报喜不报忧,披露的“好信息”往往过于乐观。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企业在编制财务预测信息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客观审慎地披露预测性信息。

(4)财务预测信息的内容与披露格式。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格式应采用基本财务报表格式。在西方,大多数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是采用上年、本年、次年三栏式的预测性资产负债表、预测性损益表、预测性现金流量表来披露。这种披露格式有利于投资者将其与现行的会计处理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对报表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差异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公司发展的动态趋势。

对我国而言,主要披露的是预测性损益表,可采用利润表基本报表格式。采用基本报表格式,并不意味着对财务报表上所有项目都披露预测信息。由于现有会计理论难以对新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与解释,从而难以将其纳入到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中,对这些有关业务方面的预测性信息就只能以报表附注的形式加以揭示。另外,与财务预测信息紧密相关的内容,如:可能产生差异并对未来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假设,会计政策、对预测信息及其解释具有重要性的其他事项、财务状况重大变化、特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某些非经常性收支项目等也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2. 建立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更正更新机制。我国缺乏财务预测信息更正更新机制。财务预测是针对未来经济事项所作的估计,具有不确定性,实际经济环境与原先假设条件不一致导致财务预测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重大差异是可能的,那么就存在及时更正与更新先前披露信息的义务。

财务预测信息的更正是指由于基本假设错误所作的修正,而更新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动,导致基本假设不适用所作出的修正。我国财务预测信息的更正更新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3年11月出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提出,公司披露预测性信息时,如果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已披露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完整,或者已披露的预测难以实现时,上市公司应对已披露的信息及时进行更新。为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测信息更正更新机制,准则制定机构应对信息更正更新的具体项目,在何种情况下更新,更新的频率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规定,以便上市公司有效地及时地更正更新财务预测信息。

3. 构建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的上市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民事责任制度。

(1)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可借鉴美国的安全港规则和预先警示原则。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1.9规定》对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上市公司实行的虚假陈述行为,造成了广大投资者的损失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发行人、上市公司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该规定虽然简化了投资者的民事诉讼程序,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但不符合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现实,对上市公司来讲过于苛求,不利于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借鉴美国预先警示原则和安全港规则为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者提供一种免责保护机制(蒋尧明,2006)。预先警示要求预测性信息应当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附有充足的警示性陈述告示投资者据(下转第55页)此做出自己的投资判断。安全港规则对何种信息及哪类主体应受该制度保护,预测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在该制度的规定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披露者具有更正更新先前陈述的义务等做出详细规定。保护善意的信息披露主体,减少其因疏忽和客观条件变化导致预测数与实际完成数出现偏差而使上市公司可能遭受的诉讼赔偿,为其提供一定的保护机制。

(2)构建中介机构在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中的民事责任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中介机构以一种中立的立场对发行人、上市公司的各种材料应严格进行核查,提出客观、公正的意见。明确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范围,有助于提高发行人、上市公司披露的预测性信息的可靠性和谨慎性。另一方面,对中介机构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即中介机构违反执业规则而未勤勉尽职,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形时承担相应责任。这主要是由于中介机构借助于专业知识作出专业判断,但也存在认知的局限性,无法保证所有信息准确无误。中介机构如按照执业规则勤勉尽职核查后仍未发现问题,属能力有限,应免于责任。相反,如若中介机构如未能勤勉尽责,甚至参与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财务预测信息,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 蒋尧明.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6,(6).

2. 齐斌著.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法律出版社,2000.

3. 蒋尧明.美国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与监管的经验及借鉴.当代财经,2007,(12).

4. 张雁翎,申爱涛.规范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披露的几点法律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4,(1).

5. Johnson, M., Kasznik R., Nelson, K. The Impact of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on the Disclosure of Forward-looking Information by High Technology Firm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经济后果研究”(项目号:71072043)阶段性成果。

篇7

关键词: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财务角度;问题;对策

股票期权的设计初衷是一种“企业请客,市场买单”的经理人与投资者“双赢”的机制,但由于过于理想化的资本市场充分的条件在市场经济中难以实现,使得这一激励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负面效应,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就是高管人员操纵财务信息、使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并从中获得巨额股票期权行权收益的典型事例。我国于1997年引入该项激励制度,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因此在我国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财务视角分析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司公司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对策。

一、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会计制度不完善,期权激励混乱。我国的会计制度还远未完善,导致制度在推行中有许多空子可钻,最终导致激励作用不明显或企业利益的流失,不利于期权制度的实施,导致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期权激励混乱等问题。据统计,2010年以来共有29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仅2010年6月就有9家上市公司预案,其中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然而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在对期权公允价值测算时的参数选择比较随机,个别公司甚至还出现了对会计准则理解上的重大偏差。

第二,股票期权的计量。不同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我国鼓励企业采取公允价值法。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还不很完善,股票价格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比如市场的暗箱操作、信息披露不及时以及市场股价操纵现象比较突出等,因此股价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不那么强,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同向变化,这就致使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逻辑基础并不具备,难以得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价格。因此,期权的价格如果只是按照单一的股票市场价格考虑是不谨慎的。

第三,忽视激励费用对财务指标的影响。股权激励费用化处理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据2007年年报显示,共有19家公司明确了报告期内予以摊销的期权费用,其中对2006年进行追溯调整的有12家,金额从47.1万元至13812万元不等。2007年期权费用最高的是伊利股份,达55421.25万元;其次是万科和金发科技,分别为23500万元和14770万元;最低的双鹭药业为315万元。上市公司在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后,往往会导致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这样最终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尤其是以投机为目的的中小投资者的决策,因此股权激励是否应该费用化或费用化多少这一问题,亟待监管部门的认定。

第四,股票期权信息披露不足。目前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已实行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由于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股东收益,所以经营者出于利益的驱使,有关股权激励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就会尽可能得少,关于披露股票期权的授予范围、持权人基本情况、授予数量、行权价格等信息也是很少的,这样会影响全体股东以及有关信息使用者了解实际情况,就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完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对策

第一,加快监督机制的建立。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完善资本市场,同时制定完善、配套的股权激励机制的相关法规,加强对股权激励公司的股价管理,防止管理层通过潜藏部分利润、利空消息等方式打压股价,之后再采取刺激股价的方法谋取不正当利益。二是上市公司也要加强自身的监管,比如上市公司可以规定股权激励方案需经董事会审核、独立董事发表建议、获证监会无异议函、股东大会审核等程序。三是针对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监督机制薄弱的问题,也可以让中介组织加入对企业的审计和监督。从这三方面同时下手,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互相监督、互相牵制。

第二,完善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严格行权条件和价格。首先,要规范激励对象和人数,笔者认为,应研究制定统一的激励对象的标准,如可以采用准则的形式,从而使准则执行起来有章可遵。其次,过低的期权行权价或股票认购价,是高管们在一开始就享有了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弱化经营层努力的积极性,因此应研究采用更加科学、系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提高股权激励的效果。

第三,强化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股票期权的执行状况如何,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和及时性,经营者股票期权的信息除了需要在三大报表中反映对企业财务运作、经营成果和现金净流量的具体影响外,还要在不同的方面揭示股票期权计划的运作情况,以便及时、充分体现经营者股票期权的相关信息,如股票期权的持有对象、授予时间和数量,行权期限、行权者的经营状况、行权价格、剩余期限等。同时,还应披露股票期权涉及到的相关会计政策,如核算方法,计量模式。

第四,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加快建立企业经营者的市场选拔机制,逐步废除经营者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制度,实行社会公开和公正的招聘,将经营者的选聘市场化,建立经营者信誉制度,加大信誉不良的经营者择业和从业的难度,这将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吴益兵,张海平,林波.上市公司股利激励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8(10).

篇8

【关键词】 财务公司;风险;管控

2009年1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阳煤集团完成了重组四通财务公司的后续变更事项,这是山西煤炭企业完成重组后续变更事项的第三家财务公司。截至目前,山西省成立的四家财务公司中,仅有一家是通过新设完成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财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很高,要求母公司的全国行业排名在前三名,同时对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到2009年,财务公司仅仅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出现了如此多的财务公司无法经营、面临重组的局面。面对“壳资源”,新设立的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财务公司的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一)母公司经营风险的传导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公司,以“立足集团、服务集团”为经营管理的宗旨,其产生源于母公司的管理需求,其发展依托于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与集团公司共兴亡,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对财务公司有很强的传导性。

(二)过于追求盈利性目标,财务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

我国财务公司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企业集团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和金融服务,并以“审慎经营、稳健发展”为经营管理理念,一切业务的开展以保障集团公司资金安全为基础,在为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财务公司盈利性。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加大经营风险。一些财务公司过于强调盈利性,将自身作为集团的一个利润增长点,长期将大量资金转存到银行或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套利,甚至违规从事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活动。

(三)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不足

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要体现“全面、审慎、客观、独立、有效”的理念。“有效”就是风险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动态化”的管理,这包括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有关的风险管理和将出现的新情况纳入到风险管理的体系之下。风险管控的及时性甚至预见性,导致即使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由于对事物发展的不可控性,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机制薄弱,同样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四)法规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章经营行为

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从行业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监管和法规来说经历了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监管规章的出台,一定是吸取了多方的经验教训,各财务公司应该认真执行。但由于法制的完善比较滞后,一部分财务公司按既定的经营方式,没有执行监管规章,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如2002年12月被银监会摘牌的华诚财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把资金都放在了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华诚长期以来违规吸收资金,既有个人的资金,也有企业的资金,而其中大多数是从当时的资金市场拆借来的,这些资金的利率都很高,而华诚又把这些资金用在房地产等长期项目上,致使资金循环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资不抵债。

二、为什么要加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控

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运作模式既具有产业特点,又具有金融特点,其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风险。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理客观要求其加强风险控制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受到集团公司的约束,集团公司过多的行政干预或将导致财务公司走向深渊,集团公司经营不善最终会反映到财务公司资金运用层面,因此必须在集团和财务公司之间构筑防火墙,避免集团把危机转嫁给财务公司;反过来讲,由于财务公司的广泛波及性,如果财务公司运转不畅,出现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

(二)财务公司自身蕴含着多种金融风险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所从事的很多业务本身就具有金融风险。对现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然而无论是利率波动还是汇率调整,或者是政府对外汇管理管制政策的变化都将导致货币风险的产生。而且,大部分成员单位的资金结算、调度、存取都由财务公司承担,因此财务公司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其出现风险,严重时极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大部分成员单位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从而引发企业集团全系统的风险。

三、如何防范财务公司的风险

财务公司重组成功后,为防止出现“后人复哀后人”的现象,确保财务公司对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投融资管理中心及资本运作中心功能的稳定发挥,切实控制财务公司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需要确立 “安全第一”的内控管理原则,主要包括:

(一)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培育内控文化理念

财务公司制度制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业务操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执行的效果,不同的价值观念将使财务公司风险防控出现不同的局面,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正确内控文化理念尤为重要。以建立内控长效机制为核心,逐步塑造和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内控,以强化内控促效益,业务发展坚持内控先行”的内控文化氛围,“稳健、规范、审慎、科学”的文化理念,“合规为本、效益为重、控险为纲”的内控文化信条,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而服务。

(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为本的合理组织框架

探索和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分明、分工明确的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公司董事会、高级经理层和监事会,科学合理划分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确保财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战略决策、经理层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监事会负责内部监督的有效、互动、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采取措施保障这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执行。

(三)完善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在量化的基础上控制风险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1.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针对财务公司员工大部分是集团公司财会人员,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除加强风险理念的培训外,分别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引进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以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人员素质;2.深化风险评估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风险评估体系的范畴,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风险评估在风险种类方面至少涉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在业务方面包括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3.逐步引入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成分,广泛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对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不同监管制度,为防范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建立了涵盖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及经营管理能力指标在内的定量评分体系,同时为科学确定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巴塞尔协议》及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要求确定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

(四)健全财务公司内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辅助决策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的不可更改性、长期保存性的优点使得其在财务公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在资金管理系统上通过岗位权限设置控制风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信息收集、筛选、分析、整理、保存的有效机制,使各项决策和控制有充分的信息辅助支持,以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通过技术手段对收集的信息去伪存真、去次保主,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连续性及完整性;建立各种途径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及时运用。

(五)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作用决定其不可或缺性,将工作完成的合规性、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作为考核的关注重点,做到考核不仅是数量的肯定,更是质量的认可。强化员工有益行为,弱化员工不利行为;对公司安全防范作出贡献的人员以先进称号和物质奖励来激励。

篇9

财务公司角色定位分析

1、财务公司和财务部的经营目标与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目标

企业集团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性,即企业集团借助各成员单位的优势组合,使集团总体经济效益比原来单一企业的经济效益之和大。各成员单位加入集团后能够获得比以前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各成员单位在维护集团整体利益、服从集团总体目标方面趋于一致。从财务公司与财务部关系看,企业集团财务部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进行企业全面的价值管理,其中也包括对财务公司的价值管理,财务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在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融通资金,为企业筹集资金,二者与集团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2、财务公司与财务部门对子公司的资本控制

企业集团由于是以资金纽带为主联结起来的经济联合体,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又必须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一般而言,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有两种,一是统一的财权控制,二是统一的银行业务控制。前者是由财务部来进行的,它主要是从管理职能角度对企业集团各子公司投资、筹资、税后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进行监管;后者则是通过财务公司来具体运作的,它对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具有间接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一是财务公司可通过合同契约关系对子公司进行监督制约,从而间接地约束了子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二是财务公司作为债权人会关注各成员单位出现财务困难,财务公司会及时发现并做出反映,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总公司及其他成员单位。

3、财务公司与集团财务部的地位

集团财务部隶属于企业集团管理当局的职能管理部门,代表企业集团对各成员单位(包括财务公司)行使财务管理职能。而财务公司却具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它是金融企业,与一般金融机构具有相同属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企业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它由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因此,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有着较强的依附性和依赖性,其经营效益与企业集团的管理环境直接相关。财务公司的性质与定位决定了它在经营运作中的两难处境,财务公司必须接受集团公司的控制,包括在财务上接受职能部门—集团财务部对其进行的财务管理;财务公司还要接受监管当局的管理,包括接受业务监管当局从金融业整体利益出发而对财务公司实行的各种政策限制。行政干预使财务公司难以协调与集团财务部和主管机关之间的关系,影响了财务公司自身的金融地位和经营能力,造成财务公司经营难度和风险的加大。

4、财务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财务公司是从企业集团财务的子公司,根据有关规定,企业集团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应将财务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财务公司由于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受到监管当局的严格监管,财务公司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务公司的业务性质与企业集团内部其他成员子公司不同,采用的会计制度不同,相应会计科目名称及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财务公司的管理协调

1、避免过多行政干预

现代企业制度赋予了财务公司具有和集团母公司相同的法律地位,母公司对财务公司具体的经营活动不能进行直接干预,但对财务公司的资产结构、资金投向、收益分配以及重大人动方面拥有发言权。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福特公司的做法,给其信贷公司(类似于我国的财务公司)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即福特汽车总公司财务部仅作全盘财务规划和政策制定,福特信贷公司基本上自行操作其业务。我认为集团公司对财务公司应实施资本监控,严格要求财务公司按期呈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等,对财务公司的监管真正做到控而有度、放而有序、集放结合。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财务公司业务人员熟知金融业务,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来管理运作,更能发挥资金的效用。财务公司代表集团在银行统一开户和结算,统筹安排使用资金,会从整体上降低企业集团的财务费用。鉴于此,我认为财务部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母公司自身的财务管理上(如资金筹集、使用、投放的管理、财务分析与计划、运营资金的管理、盈余分配等),以及整个集团财务战略计划的制定上。财务公司要贯彻集团公司管理上的要求,服从于集团公司总体安排,财务公司的经营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效益,而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融资、结算、、委托以及外汇业务、承销债券、融资租赁等手段,同时通过业务创新,扩大自身经营范围,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集团公司发展尽力。反过来,集团发展也会增大财务公司业务量、业务范围等,提高财务公司的竞争实力。

3、统一财务制度控制

集团各成员单位虽然各自进行会计核算、预算管理,但其执行的会计政策、核算口径、预算指标、核算标准等都应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制定、集中控制。而且集团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也是集团并账的前提。在统一的财务制度框架下,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资金汇集的中心,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符合集团自身特点与需要的具体的资金集中管理办法,以及配套的操作指引文件,以便实施执行。同时,通过必要的检查、监督手段来落实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加以完善。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4、集团资金的统一调控

具体措施为:(1)财务公司通过引入银行的结算、信贷、调控等职能,在集团财务部的支持下,严格各成员单位资金账户管理,要求各单位必须在财务公司开立账户,杜绝未经批准在外设立账户。(2)财务公司对成员单位统一结算和收付,强调“一个漏斗”进出。各成员单位所有资金支出全部通过财务公司支出户完成。(3)财务公司统一对外融资,成员单位向财务公司申请贷款,有偿使用。财务公司利用其金融机构身份,在资金作内部调剂后,仍存在短缺的情况下,可向商业银行或在银行间市场上融通资金。各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设立的存款账户,财务公司按照人民银行挂牌利率予以计付利息;对借款企业财务公司按照人民币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收取利息。

5、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集团财务部集中预算编制、分解、报批、汇总的管理,同时灵活实现预算控制、分析、评价的操作方式,以适应集团采用全面预算管理、责任预算控制、成本分配计算、绩效考核评估等管理会计的需要。尤其应在责任预算编制、分解、控制和分析诸环节,突出责任控制的思想。通过全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公司可以掌握各成员单位资金短缺和富余情况,为发挥资金调剂功能,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集团公司整体资金使用效益创造条件。

6、加强财务公司的财务监督

从三方面加强内部财务监督:(1)、由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和财务公司内审部门分层次负责财务监督工作,保证财务监督的独立性与客观性。(2)、分层次组织和实施财务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使用性与有效性,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检查资金汇划的支持文件是否完备,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检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内部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解决经济活动与会计处理的合规性问题;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等。(3)、对不同层次的监督对象区别重点,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篇10

【关键词】 财务公司;管理模式;资本运营

一、财务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成立、为本集团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依法具有融资、投资和中介服务功能。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从1987年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为上百家财务公司。在发展和运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

(一)资金的规模小、来源少,制约了财务公司的发展和运营

财务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单位的长期、短期存款和委托存款,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而且资金规模偏小,多数财务公司注册资金只有几亿元。于是财务公司的运营活动必然受到集团公司的行政干预;由于资金规模比较小,金融职能有限、运营能力比较低,业务量少,收益必然比较少。同时,还存在着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财务风险。因此,使财务公司运营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管理模式的不足影响了财务决策的制定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分公司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隐瞒货币资金的存量,将分公司的现金存入财务公司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以获取高额利息。从而削弱了财务公司的运营能力和资金监督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是央行对财务公司在经营的地域和项目上都控制得比较严格,比如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就很严,使财务公司无力对跨地域的资金进行运作,因而,对外营施工项目的资金缺乏监督和管理,影响了财务公司的财务战略决策。在这方面我们和国际还没有完全接轨,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三)产品同质化及金融产品的短缺给财务公司的盈利带来了极大地压力

财务公司与各个大的金融机构相比,其产品无非是对集团公司内部的结算、存款、贷款等服务,这些业务范围与各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具有同质化特点,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各个大的金融机构将政策的优惠措施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财务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这样一来更加限制了财务公司的运作规模,财务公司如果靠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维持运营规模,必然会使财务公司自身的成本加大,盈利空间变小。

(四)财务公司的人员素质比较差,难以对集团公司的资本运营做出卓越贡献

由于财务公司的人员大多数是从会计部门转入的,对理财规划比较陌生,而且服务意识和营销理念比较落后。另外,人员受教育水平也不高。根据网上的资料计算,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全部人员比例的6%,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也只有4%,所以,这样一支业务队伍很难为集团公司的资本运营做出卓越的贡献。而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和国际财务公司则正在卓越地开展运营工作。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财务公司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中国第一家被摘牌的财务公司――华诚财务公司就是因为狂炒房地产、高额揽存款、高额拆借、盲目投资、高利放贷款等走上不归路的。其亏损已经超过注册资本的30%,连续三年超过10%了。

二、搞好财务公司运营的基本对策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应该借鉴国际的经验

应该和国际接轨给财务公司更大的经营自,在筹集资金和投资方面要允许财务公司进行良性的“多种经营”。比如办理成员单位和社会其他单位的财务融资顾问、咨询业务;保险业务;贷款和融资租赁;发行企业债券;同业拆借等。另外要加强“行业自律意识”,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督和管理,把违法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二)要协调好以下两个关系

1. 集团公司和财务公司的关系。集团公司要重视、支持财务公司的发展,给财务公司一定的自利;财务公司要关注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依托于集团也要服务于集团。以实现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要坚持运营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

2. 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财务公司要既为各个成员单位服务,又要监督成员单位执行集团公司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坚持四项基本功能

这基本功能是结算功能、融资功能、资本运作功能和咨询服务功能。在这方面,一拖福赛特集团公司做的比较好,在2006年为企业融资6亿元,收效很大。要发挥好这个功能,企业必须有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要用制度保证各个成员单位以大局利益为重。便于企业整体资金的运作。

(四)财务公司应该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开发

新的服务和产品要有突出的特点,要具有创新性。比如可以开展社会上其他企业和个人理财咨询业务等。

(五)要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大力提高财务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古人云:概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21世纪的金融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业,财务公司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金融员工队伍。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财务公司应该:

1. 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分批选派知识面广、年轻有为的员工进行二次学习深造,建立良好的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培养一批懂金融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和国际金融法规及国际惯例、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2. 还要加大人事改革力度,把那些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懂经营和管理的同志尽快提拔上来,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用人模式;

3. 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一些亟需紧缺的专业人才,提供优惠的待遇将他们吸引过来,以达到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增强竞争活力的目的;

4. 要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有效配置这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人才的规划、培训、考核、成长、奖惩机制。只有这样,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财务公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完善财务公司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日益呈现出服务电子化、管理数字化、业务流程无纸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银行的出现引起了银行业经营手段与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银行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目前财务公司电子化建设不仅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明显,更谈不上与国外同行相比,而且各财务公司基本上自成一体,相互间的差别甚大。对此,各财务公司要高度重视自身的电子化建设,这是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经之路。因为它既能极大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还可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网络银行的交易成本只是传统交易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交易速度和准确性大为提高。另外,随着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一些新兴金融业务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高附加值的业务所占比例的上升,从而提升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

(七)努力提高财务公司综合经营实力

打铁还在自身硬,竞争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各自实力的较量。尽快壮大财务公司经营实力迫在眉睫,其主要工作有两方面:

1. 积极推行财务公司间重组联合,尤其是一些由国家部委改制成的行业性集团公司如电力、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等内部财务公司的合并重组势在必行,以适应国家产业发展和行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2.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根据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以及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调整经营理念和财务公司发展战略,以确保我国财务公司在未来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加快我国财务公司跨国业务的步伐,扩大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放开对财务公司的种种限制,使财务公司有可能加强对外合作寻求社会化服务,做到融资有道、经营有路,才能发展有望。才能促进集团公司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后春,等.《金融风险及防范》.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