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资产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资产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资产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资事发[*]106号)、《天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穗天委[*]56号)文件精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年财政部令第9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49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年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88号),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令法规,坚持勤俭节约的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添置(兴建)、验收、使用、管理、调剂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达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综合效能高的目标。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单位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供、管、用相结合,发挥物尽其用”的原则。各级领导都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各单位要有一位负责人分工负责这项工作,要明确专职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第四条根据管、用结合的原则,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任务是:

(一)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二)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流失。

(三)重点做好精密、贵重仪器、大型设备及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对损坏的资产要积极维修,不随意报废固定资产。

(四)审核申报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调拨、租赁、遗失、报损、报废、出售等变动事宜。组织固定资产的盈余调剂,报废回收处理工作。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作价

第五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六条凡是自制、自建、单位捐赠(含个人捐赠)或无偿调入的财产及作为科研成果留用的仪器,经验收合格的,符合第五条规定的都要计价(估价)列入固定资产。

第七条符合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各类资产,不论其经费来源属何种渠道,都要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第八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其他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系统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第九条固定资产按下列规定作价记账:

(一)购建、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实际开支的工料费、调拨价、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汇兑差额,在资产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竣工决算之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支出或费用。购置车辆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计入购价之内。

(二)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三)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六)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七)固定资产的大修、修缮和维护所开支的费用,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均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增添和验收

第十条增添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和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及单位经济的可能,根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配置,按第九条规定及时作价入账和交付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管理。

第十一条在购建、改(扩)建、调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必须组织验收,由经办人员按财产类别填写财产验收单并分别在发票上和验收单上签章,再交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或库房保管员)验收。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有主管单位的,主管单位(下同)还应会同申请购建的单位共同验收签章。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登记入账。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按固定资产类别、品名,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统一建卡进行管理。按照“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第十三条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技术管理,各单位应制定必要的技术管理制度。主管单位应组织专门技术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检查,校验、维修及解决维护固定资产的必要条件,经常保持固定资产的完好和可使用状态。

对于房屋建筑物、汽车和10万元以上的精密贵重仪器及大型设备等,要建立技术档案,有专人保管。

第十四条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固定资产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擅自使用、移动、修理、拆改、调换、借出、变卖等。

对于调出本单位的人员要令其及时清点个人使用的公共财产,并归还所占用的公有财产,且待资产管理部门核实后,人事部门方可办理调动手续;经领导批准,允许物随人走的,应及时到区财政局办理固定资产划转手续。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区财政局有权予以调剂。拒绝调剂处置的,区财政局可对其缓拨或停拨有关经费。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变动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的对外调拨(含系统内调拨)、丢失、报损、报废、变卖等变动,都必须填报《天河区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经过单位主管领导审核、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区财政局批准后方能办理。单位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凭区财政局批准的处置表及时调整登记。

第十七条固定资产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毁损丧失效能的,按报损处理;由于长期使用确已丧失效能的,按报废处理。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必须经技术部门鉴定,按第十六条程序呈报审批后方可报损、报废。

(一)汽车、摩托车提前报废的,必须凭汽车检测站或公务汽车定点维修厂(有二级资质以上)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二)房屋因毁损、报废需拆除的,必须提供技术鉴定部门的“签定书”或区政府的批准文件,办理审批手续。

(三)大型专业设备、仪器等毁损、报废,须提供本单位技术部门鉴定材料或行业技术相关部门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四)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报废,必须提供天河区信息中心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五)对遗失或失窃及责任人意外事故(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资产损失,必须提供公安局等相关单位处理报告书,提供对责任人处理的材料或有关理赔单据。

第十八条经批准处置的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让收入等,按规定统一上缴区财政局。

第六章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第十九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非转经”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外投资、联营、合资合作、出租、出借、内部经营等,以及经区财政局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不影响本单位的正常工作,同时必须办理申报手续,填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按规定程序报区财政局审批后才能转作经营。

第二十一条根据我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区属各单位的经营性物业统一移交区财政局集中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经批准转作经营后,应当同区财政局办理经营性资产移交手续,单位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依据资产移交协议及时调整登记。

第七章责任

第二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履行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依法维护其安全和完整。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区财政局)在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政府责令改正,并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追究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其职责、对固定资产造成严重流失或损失浪费不反映、不提出建议,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

(二)在产权管理工作中,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四条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建议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放松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权限,擅自批准产权变动的;

(三)对所管辖的资产造成流失不反映、不报告、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

第二十五条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按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流失的;

(二)擅自转让、处置固定资产和用于经营投资的;

(三)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固定资产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篇2

关键词:预算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改进办法

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加强预算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当前在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现象: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购入、报废不严格履行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不合规;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账实不符,账证不符;信息管理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滞后。

针对以上预算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以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各级预算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单位负责人的培训班,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岗位,配备具有会计或统计等专业基础,又掌握国有资产知识的专业人员;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国有资产管理的培训班,强化全体职工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外部监管工作

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加强日常的监督和检查,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好监管职能,了解和掌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指导改正;二是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检查,随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或报告;三是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每年年末应组织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将审计情况与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单位负责人的离任或调动时要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四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考核评价机制。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列入单位负责人年终绩效考核的范围。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必须做到按制度办事。一是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资产配置标准、配置办法、处置办法、非经营性资产收益管理办法、对外有偿使用办法等制度,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二是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各种资产的采购管理、审批论证、验收、核算、处置、效益分析评价和资产管理责任等制度。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购买的原则,规范资产管理部门的权利与责任,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保证会计闲置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五、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与集中支付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性工作,摸清家底。统一固定资产分类、计量等标准,彻底摸清国有资产的情况,为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条件;二是加快构建预算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三建立资产管理平台,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等各项管理内容,分卡片管理,三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将国有资产管理环节前置,防患于未然,避免资金不合理使用,促进预算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和出租等收益的管理,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

集中支付系统、账务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及时、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资产账簿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所以,必须借助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

总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体系;构建;严格管理

最近,周口市市委书记毛超峰对周口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统一、严格、规范上下功夫。如何落实毛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挥国有资产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的有效统一,将是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的重点。

一、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资产)是保障国家机关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市行政事业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行政事业资产,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综合使用效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加快新城区建设;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财政开支;有利于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创新,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二、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管体系

(一)明确管理原则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原则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首先,要实现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其二,要强化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的衔接,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的渠道进行购置,防止违规操作,铲除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其三,要推动资产管理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相衔接,研究建立资产管理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

(二)理顺管理体制

要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省政府108号令对我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地方仍存在管理体制未理顺、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状况,一些部门和单位没有明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一些二级单位的资产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周口市委市政府对理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非常重视,2007年12月,下发周编〔2007〕44号文件,将周口市国资委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划归市财政局,成立了专司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为全市行政事业资产步入正常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规范配置程序

为使资产配置公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2007年9月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108号令,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应在配置环节严格控制原则和审批程序,应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要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允许重新购置。行政事业单位拟购置资产,必须由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后,提出品目、数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

(四)强化使用管理

在资产使用环节,根据《办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还应建立资产调剂制度,着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即对行政事业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者处置。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要严格控制和审批。

(五)加强处置管理

为了解决处置无序、资产流失的问题,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内容和要求。即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在经政府批准或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

(六)完善收入管理

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和经营使用国有资产形成的收入以及处置国有资产获得的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出台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在统一、规范管理上下功夫

近年来,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变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多年来,我省沿袭的还是1990年省政府颁布的《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省政府19号令)。为了彻底改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无序管理的状况,财政部于2006年7月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5号令)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2007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108号令)。为规范、统一管理,周口市准备下大力气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法规体系。

第一,根据108号令,出台周口市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前一阶段,市国资办按照财政部和省政府的《办法》,借鉴其他省辖市经验,经过征求财政局科室及县市区财政局意见,局办公会议研究,市政府法制办审核等环节,制定出《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5月23日,市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这个办法,办法的通过,为周口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提供一个操作性较强指导文件。

第二,围绕《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我们还将着手制定《周口市财政局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周口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管理办法》、《周口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周口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益)收缴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统一、规范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法规体系,使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第三,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各界和行政事业单位深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法规,提高依法管理和自觉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的自觉性。推动《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抓好监督检查,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

(一)加强购建管理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发扬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严格控制各项资产的购置和建设。对确需添置资产的,由单位提出申请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轻重缓急和财力状况统筹安排,重大购置和建设项目由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审批。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动态监控系统,随时掌握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根据工作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置资产,克服铺张浪费现象。

(二)完善处置程序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遵守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发生资产调拨、转让、置换、变卖、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问题,以及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应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的程序办理。对重大的资产处置项目,由财政部门呈报政府审批。在发生资产处置和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应由财政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资产评估,在审计或评估的基础上委托公物拍卖机构公开拍卖。特殊情况不宜公开竞价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协议转让。对产权不明确的,应先进行产权界定,在未明确产权归属前不得擅自处置。在办理房产、车辆过户、工商登记和土地出让手续时,应出具政府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资产处置证明材料。否则,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三)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以及对外投资、联合经营等所形成的国有股权收入均属国有资产收益,应当按照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全额上缴财政,由政府统一管理和调控,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对于确因工作需要更新资产的,由财政部门统筹提出意见,报同级政府审批。

篇4

财政部在2016年初印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中国热带农业科院(以下简称“热科院”)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的部署和安排,全面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此次清查既是一次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全面检查,也是一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热科院是农业部二级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在海南、广东设有科研和附属机构共18个,其中有15个预算单位和3个附属单位;科研试验示范基地6.8万亩;全院编制总数5500人,其中财政拨款补贴人员编制4300人,经费自理人员编制1200人;全年总收入13亿余元。通过资产清查,全院资产总额(截止2016年年底)约22亿元,其中流动资产8.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7.2亿元。

1 热科院资产清查的主要做法

1.1 统一思想,确保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开展

为保证资产清查及其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热科院成立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我院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各单位把资产清查工作列入2016年的重要工作日程,作为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好资产清查工作。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的专项审计等费用由各单位安排经费予以解决。对资产清查结果、资产损溢情况等重要事项,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集体研究,确保清查工作顺利开展。在资产清查结束后,各单位根据清查结果进行资产核实,对涉及的资产损失责任认定、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复杂、敏感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组织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认真组织甄别,稳妥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1.2 精心组织,全面完成资产清查各项工作

由于资产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热科院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清查方案,抽调业务熟练的精干力量开展工作,保证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明确任务和?责,建立和完善资产清查工作机制,围绕账务清理、财产清查、资产核实、制度建设等重点,组织开展工作;认真做好资产清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积极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进度完成,保证工作质量。

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抓好单位内部协调配合,特别是资产使用部门积极支持资产清查工作,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各单位会后及时召集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建立责任制,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并组织学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制度和清查操作规程,提高资产清查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

1.3 严格要求,力求资产清查数据准确可靠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由各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在资产清查工作中,务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循有关工作程序,不得降低要求,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中介机构依法执业,要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中介机构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等鉴证材料,资产损溢事项务必确保相关证明材料准确详实。

财政部明确要求,对在资产清查工作中隐瞒真实情况,不如实填报资产清查报表,提供虚假会计资料,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更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对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其他重大违纪问题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各单位务必予以重视,认真遵守,确保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不出问题。

2 热科院资产清查的主要收获

2.1 底数清楚了,权益明晰了

目前,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资产管理工作,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满足我院科研及开发需求,已成为一项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热科院通过资产清查,发现各单位占有使用着大量的国有资产,根据资产决算数据,2016年热科院资产总量约22亿元。有些单位利用资产通过经营、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大仪共享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弥补了事业收入的不足、支持了职责履行、提高了服务保障水平,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办法。

2.2 配置优化了,效率提高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是资产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新预算法要求,各单位依据职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单位的预算。通过资产清查,获取真实、完整、准确的资产数据,实现资产管理对预算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将资产配置管理职能嵌入到预算管理流程中,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细化、动态的资产信息。为实现“摸清存量、优化配置、探索共享、绩效评价”提供了保障。

2.3 制度完善了,管理强化了

管好用好单位资产,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不断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扎紧制度的篱笆。热科院结合资产清查工作,规定出台了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土地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公有房屋管理暂行办法》《资产管理审批事项内部工作规程》等“办法规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根据资产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又细化了《库存材料暂行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验收指导性意见》《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办法》;因资产使用效益不理想,又制定了《大型仪器设备收费暂行管理办法》《院本级公房内部有偿使用暂行管理办法》等收费管理办法,开展了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检查、资产决算、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产权登记、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情况调查、房屋出租出借情况调查等多项常规工作,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管理机制,推动资产有偿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 热科院资产清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1 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通过资产清查,热科院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制度,如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配置等管理办法,加强了资产购置标准和资产处置的审核把关,相关程序逐步完善和规范,但尚未建立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对资产的保管责任不明确,导致了资产的隐性流失和浪费。

3.2 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虽然热科院规定各单位每年进行资产盘点自查,但清点核实工作并未真正落实到位,通过此次清查,发现部分单位因保管不善,疏于日常管理,出现了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完善。

3.3 部分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有待清理

由于往来挂账时间较长,挂账原因复杂,且因2007年热科院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以下简称“院校”)分离后未及时全面清理造成很多往来款项无法查明或进行实质性清查。

4 热科院资产清查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欠扎实

出现账实不符的固定资产主要是?脑、办公家具等通用设备,这些设备具有较大流动性,日常管理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如资产已无法使用仍不及时进行报废处置,有些资产在部门之间频繁调用未履行手续,资产使用人调离工作岗位未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难以保证资产的账实一致,造成帐卡物核对困难,影响了资产日常管理和清查工作。

4.2 实物资产报废处置难度大

根据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中央事业单位实物资产报废时要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共平台进行回收处置,但实际工作中京外单位难以操作,资产处置程序很多、时间跨度长,影响了资产处置工作进度。

4.3 往来款项清理难度大

由于事业费账套的往来由多个账套合并形成,往来款项挂账情况复杂。一部分原院校属企业(单位)已停业、合并或注销,往来账清查难度较大;一部分往来为院内部单位及业务事项挂账,长期未清理,加大了清查难度;另外是根据2007年院校分离协议确定的部分债权债务,因未及时清理造成长期挂账。由于历年往来挂账未及时清理,且年代久远,部分资料查找困难,影响了往来款项的清理工作进度。

5 热科院资产清查改进措施

5.1 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的后续工作,巩固资产清查工作成果

为了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的后续工作,热科院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清查发现的问题,发文要求各单位对资产清查工作继续跟进后续核实处理工作,对资产盘盈、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帐以及往来账款等,按资产清查有关规定核实审批后处理,对需要报废和调剂的资产应尽快按程序进行办理。

5.2 充分利用资产清查数据进行资产信息分析

特别针对资产清查中的大仪设备和房屋资产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认清自身管理“真空”与“漏洞”,以提高各单位自身资产管理水平,为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用及房屋资产有效利用提供信息支撑。

5.3 健全资产管理制定

制定《固定资产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实相关人员、明确职责,增强职工对资产的保管责任,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减少和避免损失,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真正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

5.4 推进资产的实物处置工作

将加强与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沟通的同时,从实际工作出发,积极联系海南产权交易所和海南本地有资质的回收公司,建立畅通的报废实物的回收通道;加快处置进度,做好相关基础工作。

5.5 加强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债权债务分析挂账原因,按照“一事一议”、“一事一批”的原则,根据相应业务事项及审批程序处理。对于2007年院校分离协议已确认的债权债务,建议进一步核实后按协议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并根据核销的往来款项相应调增(减)事业基金。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引言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随着高校扩招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办学的需求,固定资产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化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意味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属于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目前,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无偿的, 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角度分析,综合利用率低。普遍出现各部门自行添置,自行管理,只从本部门使用角度考虑。更有些人根本没有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属于国有资产的概念,应该统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执行监督不力

对于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只落实到资产管理部门而未落实到每个人。由于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行二级核算,各部门往往在经费使用中先自行采购,然后在经费报销中由财务人员提醒这个开支属于固定资产,必须进行申报,出现先采购后申报、后补手续的现象,到最后仍然可以到财务部门结算,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办法和政策措施制定得再好,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大家仍缺乏重视。

3.管理机构职责不清,管理水平落后,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

对于有些刚刚升格的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单独设置资产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各部门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各部门又分别归不同的院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机制。即使有单独设置资产管理的部门,初期在对固定资产产权的登记、变动和处置多采用手工登记,且没有及时对处置资产进行更新,造成了数据不准确,这都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4.财务部门跟资产部门管理脱节,信息不对称

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有些财务人员核算不及时,不能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该销未销,无法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有些财务人员核算不准确,将固定资产部分支出费用化,未调整固定资产价值。有的部门使用预算外资金或专项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没有登记入账。最终这些都导致跟资产管理部门数据不统一,账实不符。

5.政府监管力度不够,重统计轻核实

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执行。办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现实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往往出现每年要求高职院校填报系列的数据,政府监管部门并没有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只起到了汇总统计的角色。

三、以发展为动力,规范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1.以明确管理职责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前提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国资事发[1995]17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产权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主要任务是:建立规章制度,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规范的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基础

应该启动资产购置预算编制工作,加大资产处置管理力度,有力地推进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强各部门资产管理意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一些工作还在探索之中,尤其是法制还不够健全,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认真分析资产管理中的“弱点”和“盲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覆盖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3.以严明的纪律为固定资产管理作护航

是开展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要不折不扣地抓落实。作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有针对性地对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产权管理等开展专项检查。

4.以有效的职能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后盾

各个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配合协调机制,定期互通情况,定期互议工作,对重大项目、重要情况,要召开协调会。财务部门是高职院校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各部门在办理涉及单位资产事项时,总的原则是,凡是没有按规定程序到资产处办理资产审批、核准、备案等事项的,财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结算手续。

5.以信息化的管理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工具

为了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按照相关办法,财政部已对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职院校理应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利用全面清查后建立的基础数据,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

四、综述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监管手段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

篇6

一、 以“三全”管理为重点,确保转资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管理。

通过对转资工作中存在矛盾的分析探讨,高度重视转资工作,要求基建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要把转资验收工作当成大事来抓,并由主管资产老总亲自协调基建完工转资验收工作。由于领导重视,从资产管理部门到规划设计、基建管理、预算审核、生产运行、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联合办公,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同时,制定了管理办法,为转资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二是重点明确,全过程参与管理。

把转资验收的工作重点放到现场管理上,从基本建设项目交底、开工就介入,采取全程跟踪的先期管理方式,在基建项目交底时,有资产管理人员参加论证;在基建项目施工中,有资产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在基建项目完工后,有资产管理人员参与验收。使投资-施工-转资验收-资金拔付-残体回收一体化。在整个过程中,让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资产员)全过程参与,根椐工程进度分期进入施工现场,及时、准确了解全部需转资的资产,建立相关资料,强化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资产员的验收力度,同时调动了基层资产员工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改变了资产员只管账务不管实物的现象。

三是明确职责,全方位参与管理。

在转资验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基建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前,施工单位必须在资产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按规定认真及时填写、上报相关资料;使用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必须派专人到现场,对照实物严格按固定资产管理标准逐项审查验收;各有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到现场监督,认真审核施工单位填报的一切资料。通过严格执行转资验收管理办法,施工单位主动上报转资资料,使用单位也及时到现场查物点数,并为转资后建立资产卡片收集第一手资料,各有关管理部门也能够认真监督,保证了转资资产的质量。真实地反映实物资产的本来面目,做到了基建完工转资资产的帐实相符。

二、以建立流程为基础,实现转资验收工作规范有序

为实现转资验收工作规范有序,制定了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转资验收工作的程序,使转资验收工作逐步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首先,在基建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前,基建部门要协助资产管理部门指导施工单位填写《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转入固定资产验收书》和《单项工程明细表》,施工单位必须详细列出工程项目中各类设施、设备的资产名称、编号、规格型号、数量、金额(管线、通讯线路、电力线路和公路要说明起止点)等内容,以防止帐实不符和不合理的费用摊销。

其次,在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需将基建竣工项目的《竣工验收书》、《固定资产验收书》《单项工程明细表》《施工图预算大表》等相关资料送交到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根据施工资料进行基建项目竣工固定资产验收。

第三,基建项目竣工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资产管理部门在施工项目的《固定资产验收书》上加盖“基建完工转资专用章”,《固定资产验收书》连同其它施工资料由施工单位取回。施工单位将加盖“基建完工转资专用章”的《固定资产验收书》及相关资料送交到基建管理部门,再由基建管理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三、以严格审核为核心,加强预估转资后的管理

基建项目竣工后,对预估转资的基建项目首先由基建管理中心的预算审核部门对各工程项目进行审核。预算审核部门审核后将《工程结算书》转交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工程结算书》以及《固定资产验收书》对《单项工程明细调整表》,进行严格审核,对单项资产进行认真核对,及时调整。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将加盖“基建完工转资专用章”的的《工程决算书》转到厂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结算款。工程完工后在质量确实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方可支付其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

四、以跟踪结合为保障,确保基建完工及时转资。

在转资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做到了及时跟踪,主要是做好了五个参与,即在基建工程项目立项时,资产管理部门要参与论证;在基建工程项目开工时,资产管理部门要参与交底;在基建工程项目施工时,资产管理部门要参与监督;在基建工程项目完工时,资产管理部门要参与验收;在基建工程项目结算时,资产管理部门要参与审核。通过这五个“参与”, 资产管理部门基本掌握了基建项目从立项到计划下达、开工、峻工,以及结算等每一个环节。从而保证了转资资料的准确性及转资工作的及时性, 也做到了基建项目竣工一项,验收一项,转资一项。

篇7

一、以深入开展资产清查为基础,准确摸清家底,解决遗留问题,吹响规范资产管理工作的前进号角

房山教委装备站新的领导班子在2005年上任初期,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由于多年来清产核资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帐物不符情况,各种遗留问题比比皆是,“家底不清”的问题十分严重。我们一致认为,要想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必须要下决心搬掉“帐物不符、家底不清”这块拦路石。在进行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我们以新出台的《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系统其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为指导,组织各单位于2005年年底至2006年上半年开展了一次彻底的资产清查活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都非常高涨,登记实物、核对帐目的工作开展得紧张有序,许多单位的领导都是亲自带人串科室、钻库房盘点实物。在清查过程中,我们装备站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帮助各单位妥善解决了大批难于处理的遗留问题。通过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各单位不仅摸清了家底,而且提高了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为后来规范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完善教育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建设创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前我区有许多学校的领导不是不想抓好固定资产管理,而是不知从何抓起;有许多资产管理人员不是不想规范管理行为,而是不知如何规范。在建立和完善我区教育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方面,我们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于2005年年底出台了《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系统其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我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部门职责,固定资产的包含范围、分类、计价,以及资产的管理、维护、处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这是房山区教育系统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专门制定的首部管理办法,成为我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随着规范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这几年我们又陆续制定了《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规范手工帐目管理工作意见》《规范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意见》等管理制度。前不久我们又出台了《房山区教育系统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这些管理制度,符合资产管理工作需要、针对资产管理工作实际,突出了政策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全区统一的要求下,各校涉及资产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也得到了逐步健全。目前我区形成的这种较为完善的多级教育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正在资产管理工作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们顺利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坚强制度保障。

三、以开展资产大检查活动为主要手段,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实现管理手段创新

从2006年起,房山教委装备站每年上半年都组织开展一次全区范围的教育资产大检查活动。装备站成立检查小组,依据《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其他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帐目手续及实物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指导,做到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指导改进、督促提高,在根治“帐物不符”顽疾、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各单位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房山区教委还将装备站的检查结果列入对各单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开展资产检查工作的力度。

连续几年的固定资产检查活动,我们都是本着“讲服务、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和“想基层单位之所想,急基层单位之所急”的服务理念来开展的。每次到校,我们都要虚心征求学校同志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并踏踏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力争使每个基层单位都能满意我们的工作。

四、以严格资产处置手续审批为基本措施,把住资产“出口”,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实现监管措施创新

按照《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系统其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我们加强了对报损报废、校际调拨等资产处置工作的监管,克服人情因素干扰,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坚持实行报废资产上交制度。对于撤并校资产的处置工作,我们依据《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对处置方案制定、资产分配交接及帐目手续处理等各工作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对于一些还有利用价值的闲置、淘汰的装备,我们都积极通过再次调剂,调拨到有需求的单位。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防止了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浪费和流失,进一步发挥了资产的再利用价值。为贯彻落实《房山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房政办发[2008]99号文件)精神,我们紧密结合我区教育资产管理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房山区教育系统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并已于2009年11月20日正式颁布实施(房教发[2009]55号文件)。《实施细则》的出台,将对进一步规范我区教育资产处置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以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为主要途经,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实现队伍建设创新

通过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员、实验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5年至今,我们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员集中培训活动。像新任资产管理员培训、撤并校资产处置业务培训、转制校资产清查工作培训等小规模培训活动,我们更是经常性地开展。此外,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了市级图书管理员培训、实验教师新仪器新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并多次组织各校领导参观全国和市级的教育技术装备展览。经初步统计,这几年我们组织开展的“三员”业务培训的参训人员多达1600余人次。这些培训活动的内容,涉及到制度学习、软件操作、帐目处理、实物保管、使用技能等各个方面,重业务素质提高,重实际技能增长,受得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普遍欢迎。

在认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树立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营造良好声势,来进一步激发调动学校和老师参与资产管理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于2006年11月份和2009年10月份,两次召开了全区教育系统的资产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资产管理工作方面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以赛代训是我们这两年开始尝试的一条加强队伍建设的新途径。2008年年底的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和创新大赛、2009年年初的自制教具及论文评比活动的成功举办,使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以教科研活动为先导,努力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管好固定资产的最终目的是“用好”,即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过去几年,我们是以抓规范管理、抓帐实相符为工作重点的。随着教育装备管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全面实施,现在我们已经将工作思路调整为以“管好”为基础,以“用好”为重心,不断加强使用管理的研究和工作力度。在这方面,我们努力树立“科研兴教”意识,积极参加了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开展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研究”的项目研究活动,其中“硬件设备使用效益”和“学校发展变化”两个子课题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研究协作组的工作也已经启动,我们是成员之一。

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我们密切关注学校在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情况,并把“资产无闲置情况,仪器设备利用率高”作为检查、评价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针对我区部分学校专用教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使用(借用)及实验操作记录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我们正在会同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等有关教学工作主管部门进行研究,准备予以解决。在我们的引导下,许多学校除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了本校的仪器设备使用技能培训、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对于资产的使用管理意识及师生使用仪器设备的技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增强,有效促进了教育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

七、以推广应用软件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几年来我们在推行《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这两套软件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扎实开展软件使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人员应达到的软件操作水平有明确的标准,对软件数据质量有严格的要求。通过资产管理软件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我区中小学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软件数据统计工作方面,我们每年都认真开展阶段性和年终性数据的收集、审核及上报工作。由于我们严把数据质量关,所以各单位软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普遍很高,这不仅使全区教育资产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更为高效和快捷,更为我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些资产管理软件作为我区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数据平台和管理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8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6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由高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形式计量的所有权归国家的有形资产。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和实地考察方法,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深入探讨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的规模必然不断膨胀,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加大。由于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高校固定资产大量的闲置和浪费,管理和使用严重脱节,账务和实物也严重不相符,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财政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文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

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各高校纷纷成立了专门的归口管理部门,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房产管理处、实验室设备与资产管理处等。同时各高校也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如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公房管理办法、土地管理办法和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并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便于具体操作。此外,各高校还配备了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高校固定资产实施有效地监管,大大的规范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经过文献调查发现,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文章和学位论文比较少,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研究更是比较薄弱,特别是如何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都需要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2.研究意义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高校固定资产合理、有效配置的手段和途径,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促使高校固定资产发挥最高的效能,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软环境。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制度保障方面

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本文对1990年以来有关部门颁布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但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内容分散到各个法规之中,缺乏专门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并且已经出台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低,不能够很好地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表1 1990年以来涉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办法及规章制度汇总表

2.机构设置方面

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考察,本文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其科室职能进行了归纳,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没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关业务由设备管理部门与房产管理部门分担。(2)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与设备管理部门职能有交叉。(3)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般下设综合办公室、资产管理办公室、公房管理办公室、招标管理办公室等。

通过对实地考察工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多部门、分散管理的弊端,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部门,并且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管理混乱,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权力越位、错位的现象。

3.人员配置方面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专门化的人才,并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两类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一般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整个管理流程的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涉及经济、基本建设、财务、计算机技术、统计等专业。

根据我们对几所高校的实地考察,发现大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没有重视一般管理人员和几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有些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只配置了一般的管理人员,没有配置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配置比例不当。

4.系统建设方面

通过考察得知,很多高校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或者单一的Excel表格的管理方式,逐步过渡到利用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建立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是个别高校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或者已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总之,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强大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制度

根据表1的统计,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并且只具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没有深入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缺少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办法和规章制度,尤其缺少专门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所以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应制定专门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以及规章制度来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各高校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规章制度以及实施细则。

2.健全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一个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以及几个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管控优势,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宏观管理以及对其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进行规范和监督。其他各资产管理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对职能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直接的管理和调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能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的管控优势,其他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防止多部门分散管理、权限不明的情况出现。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还要健全责任机制以及制定处罚办法,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管理人员身上并严格执行。责任机制以及处罚办法的制定能很好的约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纪可依。

3.注重人员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允许的条件下,资产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实现专人专管。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人数限制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可能无法实现一般管理人员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那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注重资产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让管理人员尽可能地掌握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关的经济、统计、计算机技术、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使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不再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

4.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系统化、规范化原则。系统化是指建立一套基于全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高校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入账以及报废等一系列环节实施动态管理。规范化是指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设计,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数据库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只有基础数据库完整、准确、安全,才能有效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基础数据的有效管理,能够与相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实现集成与融合,并应具备强大的查询、统计、汇总和分析功能,能针对上级部门的需要生成符合要求的报表。

(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维护与扩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具备可维护性以及可扩展性,以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实现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系统维护与管理需求同步。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规模的重要指标。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同时,需要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动态管理以及保值增值,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进.试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1).

[2]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2007(1).

[3]陈蜀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5).

[4]罗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9).

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独立学院不同于公办院校,办学主体是依托母校的办学资源以及依靠投资方的资金支持等。固定资产是高校进行办公、教学、科研的必备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且未根据实际情况更新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定了JQ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但现行制度的制定不够全面,固定资产定义较为概括,与低值易耗品不好界定,对采购审批权限没有金额上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在建工程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的投保以及对固定资产实物出现盘亏、人为毁损情况等,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使用人应承担的相关赔偿责任。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制定较早,制度中规定的情况已与现行情况不相符。

(二)固定资产验收单信息不全面

一般的办公设备由使用人验收,使用人在领用单上签字即可;教学仪器设备等统一组织安排验收,并形成项目验收单。验收单上记录了项目名称、甲方、乙方、项目清单、验收时间、验收意见、验收小组人员签字,并未注明品牌、规格及型号,仅有名称和数量。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

(1)登记卡片的时间滞后;卡片登记的内容不完整,部分登记过于笼统,且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与实物很难准确对应。部分的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未记录,导致同类设备无法区分。

(2)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欠缺,基本上使用部门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缺乏台账建设,虽然每个部门设置了人员兼职进行本部门的资产管理,由于人员的变动大,对资产的管理也不能落到实处,导致资产使用部门仅仅对本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清楚。

(3)资产使用部门易堆积闲置老旧资产,例如办公电脑、学生公寓床等,不及时改造清理及上报处理,造成资产使用率低。

(四)资产管理员流动性较大,欠缺专业性

各部门资产管理员未经过选聘程序,直接由部门领导指定,而且不属于专职岗位,由辅导员,教学秘书等人员兼任资产管理员。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不便于资产管理员队伍的专业化管理。

二、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制度中已与实际经营活动不相符或未规定的方面进行完善。可参照投资方集团总部相关管理办法,结合学院自身的情况修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二)健全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及完善项目验收单,严格把握质量关

验收单应填写完整的资产信息,以供财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卡片,验收单的项目应当包括:资产名称、型号、生产厂商、制造编号、到货日期、开箱日期、开箱地点、负责人、包装情况、外观情况、参加人员、主要装置、随机附件、技术资料、存放地点,各参与验收部门的验收意见及签字,除此之外,验收单应当连续编号,便于加强单据控制。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管理,加强台账建设

登记造册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是很重要的h节,便于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如果登记内容不完整,就难以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无法落实使用人、管理人的责任,所以应该建立统一的内容完整的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信息有变动时,应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定期核对账、卡是否相符。台账内容应包括入账日期、资产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及型号、单价、数量、金额、凭证号码、存放地点、使用人;移交情况如移交人、接收人、用途、维修情况、处理情况等。

资产使用部门可以简化登记,只需登记固定资产目录、卡片编号、数量等重要信息,便于清晰了解各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状态及责任人,有利于资产的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低下,是否需要更新或进行改造,对不能使用的资产及时进行清理、处置。发生的维护费用应当根据费用所属单位进行核算。

(四)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清查并形成盘点报告,保证账账、账实相符

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并根据清查情况进行统计、详细记录,将型号、数量、单位、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等信息补充完整。

对存在既有按固定资产核算又有按低值易耗品核算的资产,统一会计政策,将资产价值较低的资产调整为低值易耗品核算,并调整账面记录。对固定资产卡片中记录的使用时间较长且更新较快、提足折旧和价值不高的资产进行报废、毁损及清理处理(如电脑、家具等)。加强资产条码的保护及管理,便于以后清查时容易核对。

根据盘点结果,完善财务登记的固定资产卡片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的记录,资产使用部门也应该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目录,明确资产管理人员,人员变更时应该交接相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料等。

(五)加强资产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重视资产管理员的队伍培养和建设,合理进行人员选拔和配置,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进经验交流。

三、结语

独立学院办学能力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给固定资产管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影响日常教学、科研的成效,因此,在独立学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应以自身办学特点为基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独立学院更好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国有资产

一、加强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以来,政府把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全国城镇人口住房保障面达到20%以上。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主要由购置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构成。购置型保障房以“买”为主,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租赁型保障房以“租”为主,是指政府向城镇低收入及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因此,作为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建设管理的租赁型保障房,是国家一项惠民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租赁型保障房资产指中央、省、市、县(区)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通过拨付、划转、提取等渠道筹集资金和税费减免等政策参与租赁型保障房建设形成的资产。由政府投资或补助形成的资产确权在项目建设管理的同级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产权人负责租赁型保障房日常的管理工作,依法行使经营和管理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现阶段,提高人民群众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是实现国家惠民政策的坚强基石。加强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有助于大力发展保障事业,同时,大力提高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水平,还可以使这项国有资产在惠民的同时,实现保值增值,对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总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由于国家对保障房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管好保障房,提高租金收益,处置好部分保障房产的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有助于政府回笼保障房资金,实现保障房的良性发展。

二、目前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障房这项惠民举措已经被广泛运用,使广大住房困难家庭切实体会到政府的关怀。但是在实践中,从国有资产管理的角度看,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租赁型保障房确权困难

在我国,保障房这项民生工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租赁型保障房主要通过政府组织建设供给。随着保障房的大量建成,各地相继出台了资产管理办法。以陕西为例,2014年12月出台了《陕西省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办法》并要求各设区市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此管理办法明确各市(区)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租赁型资产使用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市本级项目的资产核定、确权登记和房源分配、租金收缴、租赁补贴发放、物业管理等工作。租赁型保障房的产权登记,政府投资(补助)形成的资产确权在项目建设管理的同级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但在实际中因工作量大,具体情况复杂,相关部门配合不默契,导致确权困难,更谈不上资产的货币价值。

2.保障房附属商业设施收益低

在保障房建设中政府也将建设一些附属商业设施,例如营业用房、地下停车场等,这些房产也是用保障房建设资金修建的,是国有资产。在我国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开发商、物业公司参与保障房建设及管理的积极性,会将附属商业设施收益让渡给开发商及物业公司,造成附属商业设施资产收益低。

3.租赁型保障房空置率比较高

在现阶段,租赁型保障房建设中还明显存在重主体建设、轻附属设施建设的倾向。由于租赁型保障房大多修建在城市新区或市郊,许多保障房项目各地政府在规划时,绿化率、附属配套设施的配备标准均不低于商品房小区,但在实际中许多项目在主体完工后,因附属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租赁型保障房空置率高、资产收益低。例如建在新城区的部分保障房小区,因新城区道路建设滞后地下管网配套工程未完工,直接导致房子无法入住资产收益为零。还有一些入住条件成熟的保障房小区,因配套的生活超市、公交站点、幼儿园、等居民生活必备的服务机构未引入或不完善,直接导致居民生活的不便利。上述情况均造成许多保障对象放弃入住或入住群众满意率低。

4.缺少共享保障房信息的理念

仍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租赁型保障房国有资产管理的综合部门,各级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是具体管理部门。但是在实际中两部门各自按自己的方法管理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租赁型保障房资产信息缺少共享,财政监督管理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5.保障房资产动态管理水平还需提高租赁型保障房以“租”为主,“出售部分产权”为辅,主要解决的是保障对象短期的居住问题。保障对象的流动性、租赁型保障房产产权比例的多样性,决定了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的复杂性,管理者理念的前瞻性,动态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资产管理水平。建立简化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才能确保租赁型保障房资产收益的提高,才能实现应保尽保,才能杜绝转租、转借、骗领租赁补贴等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保障房的确权管理

以“为住房困难群众服务”为根本出发点,政府各部门加强配合,提高确权效率。依据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办法,房子建成后应确权,明确资产性质及管理责任主体,有了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便于各职能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于住房困难群众。建议政府对已建成的租赁型保障房明确确权时效,督促相关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价值管理

从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出发确定每套租赁型保障房产货币价值。建议政府成立专家组对租赁型保障房产,通过成本法与市场比较法相结合的估价方法,合理确认每套租赁型保障房产货币价值,让政府对租赁型保障房产的价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鉴于此项业务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政府可委托专业的估价服务公司,最后由专家组集体研究确定房产货币价值。按照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要求,各地可根据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需要,利用已建成确权的租赁型保障房产进行抵押融资,使固定资产通过融资平台转化为租赁型保障房建设资本。每套房产货币价值的确定为租赁型保障房抵押融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租赁型保障房资产根据发展需要,应采取以租为主、出售为辅(即租售并举)的措施。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与财政部门批准,承租人可购买房屋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租赁型保障房资产货币价值的确定为租赁型保障房“租售并举”打好了基础,为后续发展盘活了资金,为租赁型保障房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3.加强配套建设

政府应加快租赁型保障房配套设施的建设,积极创建保障房“和谐社区”。建议对未建成的租赁型保障房小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对已建成的租赁型保障房小区继续做好后续服务工作,配置生活超市、幼儿园、便民医院等,大型保障房社区还应考虑组建基层社区、学校等。通过积极创建“和谐社区”使租赁型保障房小区成为困难群众温暖的家。

4.保障房附属商业设施收益市场化

保障房附属商业设施的租赁,建议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按年签订租赁合同,实现保障房附属商业设施收益市场化。

5.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财政作为租赁型保障房的综合管理部门,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应该积极融入财政的资产管理,各自履行好职责又不重复工作造成浪费。目前陕西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级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分级管理。此系统从租赁型保障房的项目计划情况、投资资产情况、资产现状情况、资产管理进度、资产核定情况、资产处置情况、资产确权登记情况、资产使用情况、后期管理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十个方面及时反映,各地也将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租金收缴等纳入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从而使保障房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工作相关情况。建议在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增加财政数据提取模块,按财政资产管理要求提取数据,生成资产台账。实现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同财政共享,财政宏观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微观管理,共同管好价值巨大的国有资产,履行好各自的管理职责。此外,还应该设立信息系统绩效管理模块,对资产的入住率、空置率、租金收缴率、资产的分配率等设计绩效模块,对重要的一些指标纳入考核,提高资产管理的综合水平。当然,也应该设立保障房群众查询信息模块,使申请户对自己的资格审批流程、租金缴纳、租赁补贴领取等情况实现查询。

6.进一步提高租赁型保障房资产动态管理水平

政府应加强对建设、确权、分配、承租情况、租金收缴、租赁补贴发放等的动态管理,在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细则,建议完善租赁型保障房变更住户的管理程序、退出机制。让保障对象对入住、退出程序清楚明了,实现入住、退出方便及时。对一些违规住户通过社区、物业公司的配合定期组织抽查、接受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制止转租等不正常现象,保护住房困难群众的利益。

作者:封延莉 单位:汉中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泽月.租赁型保障房融资问题.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