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分析

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

一、充分评价研发项目,按不同阶段归集研发费用

(一)研发支出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合理评估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与税务口径存在较大差异。我们需要关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时,费用化与资本化享受的加计扣除优惠不一样。例如:费用化支出当年75%加计扣除,资本化支出按10年摊销,每年75%加计扣。经过测算按照10年,折现率为5%,现值只相当于实际发生费用的108%左右,8%的加计扣除比例,大大抵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税效果。为了正确把握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阶段,我们与主管税务机关座谈,本着便于操作的原则,以当年取得知识产权证书为时点,取得当月开始资本化。(二)关注研发项目的技术性,前瞻性。有些企业,为了避免研发费用资本化,立项一些子虚乌有的研发项目,企图通过无专利技术支持的研发项目,作为费用化扣除。这是税务主管机关重点关注的疑点。研发项目鉴定由加计扣除前鉴定改为汇算清缴后检查,大大增加企业财务人员职业判断风险。如果判断失误,科委专家组认定为非研发项目,已经享受的减免,必须按照规定补税并加收滞纳金。税务部门每年会选择20%企业,发协助函给北京市科委进行鉴定。

二、分类管理研发项目,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将研发项目分类管理,有助于加快产品研发进度,合理安排研发技术力量。我们将研发项目分为三类:A级: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实际痛点的全新产品。特点是:有时限12个月内,有证书。此类产品首先要利用公司建立的“专利预警系统”检索技术的独占性,以免造成侵权,技术点重复,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浪费大量人力财力。预警通过后,就可以制定立项计划,开展实质研发。例如:已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溢流软管、防烫伤阀、瞬间关断阀、动态平衡阀、太阳能泵站循环系统有针对性的解决客户实际问题。B级: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特点是:有时限4个月内,无证书。此类产品技术点是产品性能提升,优化技术参数,减重设计。研发目的是增强竞争力,成本优化。研发成果经济效益显著,物美价优的产品可以更多占领市场。C级:市场创新委员会负责市场前瞻性新产品研究,研究行业特点,规划三年新产品计划。供给侧结构调整从效率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换。产品的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基。研究环保节能型产品,节水、节能、材质无铅化、饮用水安全,是未来流体控制行业发展方向。

三、关注现金流量,合理筹集资金

保证足额的研发项目资金投入,需要财务部门合理安排银行融资。银行融资有多种形式,选择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可以降低资金风险,节约融资成本。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三去一补”人民币资金面非常紧,资金成本普遍高至6%-8%。通过多年的银行融资操作,我们主要选择以下融资产品:(一)出口型企业有足量的美元跨境收入,因此美元融资是我们选择最多的方式。美元融资有以下好处。首先融资成本低廉。美元融资年利率为6个月libor+1.75%,折算年利率为4.66%,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持平,目前持有700万美元流动资金贷款。其次参加朝阳区商委组织的“信保贷”平台,“信”为政府信用,“保”为投保出口信用险,“贷”为银行美元贷款。北京双自主企业可以享受低利率200万美元贷款规模,随借随还灵活方便。再次美元负债可以抵减美元资产敞口,规避外汇波动风险。当外汇波动时,可以用美元归还贷款,免去汇兑损失。(二)远期结汇保证金。跨境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支付上游货款,发放工资和投入研发项目。美元2018年波动超过8%,如果不采取措施,市场变化将形成巨额汇兑损失。我们每周计算公司外汇敞口,签订美元远期合约,锁定结汇汇率规避市场变动风险。每月签订400万左右美元远期结汇合约,需要缴纳5%保证金。因此存量1200万保证金授信额度,可以避免保证金资金实际占用。占用授信额度不用支付利息,还可以避免流动资金占用。(三)美元存单质押开具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随市场波动,当出现贴现率低于市场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时,适时选择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上游货款。我们分别质押200万美元和150万美元存单,开具2300万1年期银行承兑汇票,年贴现率为4.45%,较好的节约融资成本。

四、研发项目预算管理

(一)实现ERP预算系统与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有效融合。所有研发项目均有项目号管控,通过PLM管理系统,集团所有公司全部贯穿服务于研发项目,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PLM研发项目管理的上线,较全面的保证各类研发项目的时间要求,集团各子公司、各部门协同完成每个项目。(二)研发项目全面预算管理。ERP系统按照立项计划及年度研发费用预算,管控项目各实施阶段,考核对比预算执行情况。实现ERP系统与EF电子单据系统关联。研发部门报销的所有款项均需在年度预算内。做到有对比,有监督,有考核。

五、关注国家政策支持,享受各项优惠

(一)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当年起,三年有效期内可以享受,但特别注意每年均需符合高新认定标准,取得资格当年网上备案。(二)技术合同免征增值税。需要到技术市场做技术合同备案。备案完成即可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技术出口贴息。需要到北京市商委办理技术出口合同备案。可享受增值税免税,并按照合同金额6%补助贴息资金。(三)高新技术企业审计费用补助和专利证书补助。此项目为定额补助,审计费用补助为初次认定3万元。初次取得每件发明专利0.4万,实用新型专利0.2万。(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虽然文件中所有企业均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但非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加计扣除,研发项目创新性很难鉴定,存纳税疑点。因此不建议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五)研发项目贷款贴息。高新技术企业为研发项目融通资金,可以申请100万以内贷款利息补贴,公司研发项目已经进入公示阶段。(六)办理北京工作居住证。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为技术骨干办理工作居住证,享受北京市民一样的购房、购车、子女教育等待遇。这项政策,可以吸引更多技术骨干服务于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靠宣传、做市场,炒概念已经没有生存空间。我们要一心一意钻研自己的产品,将产品做到极致,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注重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关注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我国有数目众多的中产阶级,但产品性能与需求还不匹配,内需市场广阔,需要我们加快研发进度,在饮用水安全,供暖、供热等方面提供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知识型企业,其发展主要依赖科技成果,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本的管理,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其通常会伴随地点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高新技术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和微电子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技术、航空航天和空间科学技术、新材料和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电子一体化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医药科学技术等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不仅代表了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还能够给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高新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七新七高”的特点,“七新”主要是指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七高”主要是指高产出、高智力、高投入、高难度、高势能、高风险、高收益。

二、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对财务管理对象进行拓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知识资本。传统的财务管理资本主要包括货币、财务资本以及实物资本等。财务管理对象集中在财务资本管理、筹集以及投资等方面,忽视了知识资本方面的研究。但是,知识资本直接影响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企业如果忽视知识资本的作用,则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知识资本特征、构成、分配、运行以及效益评价等内容。企业需要将知识资本运营作为其财务管理的内在性要素。

第二,财务管理内容的拓展。拓展财务管理内容,需要赋予资金筹集、投资及效益分配等财务新内涵。筹资活动是对资本的筹集过程,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的筹集。知识资本具有动态性、无形性、度量不确定性等特点,而知识资本的筹集过程非常复杂。

首先,从知识产权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知识资本通常包括了专利权、商标、非专利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等内容。在筹集知识资本时,应该根据知识产权的主要类型,选择针对性的评估方法,从而制定合理的价值。其次,需要从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分析,劳动者将相关知识和技术投入到企业中,企业需要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促使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需要合理确定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采取公允价值计价。在进行知识资本筹集的过程中,要研究知识资本能否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知识资本。

从投资活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对知识资本的投资管理方面。在进行投资管理时,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充分挖掘知识资本的价值,不断创新,为企业营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准确评估知识资本的价值,合理确定投资成本。对于人力资本以外的知识资本,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市价法以及收益现值法等方法进行估价。对于人力资本估价,可以采取未来报酬法和未来现值法等方法估价;其次,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比如估算法、报酬率法等,合理确定知识资本的经济效益,重点对投入与产出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以更好的发挥知识资本的投资效益。

从分配活动方面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知识资本的分配与参与过程。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是知识资本的主要载体。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货币实物资产在企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降低,人力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改革剩余收益分配模式。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研究和开发项目投资决策

正确分析投入和产出的财务特征。深入分析产出和投入的特征是制定科学投资决策的基础。分析内容具体包括产出财务分析、投入财务分析以及二者间关系的财务分析。站在开发投资数量的角度上看,具体表现是投资累积的特征。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对开发项目、开发项目后续活动、商品化生产等活动进行投资。后续投资比例应该高于研究和开发本身的投入。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投入主要包括财务支出、投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沉没成本。而投资成本的持续时间、数额都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财务;建设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它的管理、生产和经营方式,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企业财务实习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而且还会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财务信息化概述

1.内涵

财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资源,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借助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来完成对信息的传输、储存以及应用等,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集成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构建网络系统由计算机来管理,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先进方式。

2.特点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融合了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它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应用,用来收集、加工、输送、储存以及应用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化是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构建信息系统来实现对财务的管理。从横向上看,系统融合了企业内外的各种相关的信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从纵向上看,除了完备的核算系统,最重要的就是财务管理以及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财务信息化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流程,以现代管理理念重新整合财务流程,形成了网上企业和数据银行等管理形式。

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当前科技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人才常常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企业中,由于传统财务管理使得很多财务人员无法适应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要想真正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就要在引进新型人才的同时,重视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培养出一批高、精、尖的财务人员队伍。作为企业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采用科学管理方式,积极引入高新技术,帮助财务人员转变传统的财务工作理念,从内心深处重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要加强员工互动,由经验丰富的员工带动新员工,促使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可以很快适应新的财务管理形式。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构建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带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2.财务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传统财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只是作为会计核算的一种工具,对于财务管理的改进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在现阶段,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中,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第一,预算管理,在财务系统里明确企业的预算指标,重视在财务管理时,预算所起的作用,作为企业要统一管理账务,假如要更改企业预算的指标,要控制好更改人员的权限,明确责任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

第二,资金管理,企业基层部门要确定存款账户余额,避免企业资金出现过多的累积,资金实行网上拨付,注重对拨款的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项目管理,企业经营中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做好项目审批工作,合理安排项目拨款,财务部门要及时记录拨款记录。项目完工后,利用信息系统自动结算项目费用,并生成财务报告。财务部门在财务分析时要做到科学规范,采用固定的模式进行每个部门的财务分析。

3.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

在企业经营中,实现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两者完美融合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财务管理系统的软件、编码都要统一,只有这样才便于利用财务信息,整合财务信息,促使信息系统可以高效运转。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要构建统一的平台,确保管理软件的规范和统一。在企业内部要从供应、生产以及销售等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保障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管理的规范和统一,使财务管理更为规范和高效。

4.软件技术的应用

在财务管理上,软件技术的应用是管理的关键,作为企业要统一软件,集中管理财务资金,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另外,还可以保证使用资金的透明度,使每一笔资金应用到实处。软件技术提升脱离不了企业的使用,在财务管理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技术,比如ERP系统,大力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要注重和软件公司的联系,结合企业需要,开发并改进财务软件管理系统,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企业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务管理、资金调配是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尤其是对大型企业来说,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重要内容,可以有力的帮助企业监控资金,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加强风险的控制,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总结:

科技进步对当前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极大改善了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实现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意识、管理以及技术等多个层面来构建,在我国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作者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亿合公镇财政所)

参考文献:

[1] 吴丹.论财务分析的目的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J].现代商业,2011(23)

篇4

摘 要 文章分析现行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发展,就要重视企业的财务分析,建立建全适合现代经济需求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关键词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指标 现状 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的概述

财务分析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虽然会计报表能够提供一些信息,但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仍不能有效地满足其要求。会计报表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高度概括,财务分析则通过对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审查、研究、计算,形成有关企业各种能力的指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的,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由此可以看出:其一,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为财务分析提供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则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二,它们都是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粗加工原料,而财务分析则是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精加工信息。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

二、我国财务分析指标的现行状况

我国财务分析指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一)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的资产的数量。这一数量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变现速度越快,偿债能力越强。

(二)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营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

(四)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的增长、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待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能力。发展能力分析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平均资本增长率。

三、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财务分析体系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表现为:

(一)缺少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

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缺少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收益的质量,掩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在它的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长期较少甚至为负,则意味着该企业己经确认与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实质上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这将使得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和付款能力降低,使得坏账风险和财务风险增加,造成企业收益的质量与数量相互脱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指标”中,没有一个指标与现金流量有关,在“修正指标”中仅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指标与现金流量有关。

(二)缺少反映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指标

现行财务分析体系主要揭示硬性资产,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性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其市场价值通常比账面价值可能要高出几倍,从而不能有效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于无形资产的决策需求。

(三)缺少非货币化信息

现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是以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从而也就将揭示信息的范围限制在以货币量化的信息范围之内。而对发生于企业的与信息使用者决策关系密切的大量非货币化信息,如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却被排除在财务报告内容之外。

(四)缺少反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

指标体系中的长期发展能力仍然局限于财务效益方面,即狭义地理解为企业能够长期在财务上保持盈利。然而这种长期发展能力并没有考虑企业与整个社会、自然的长期协调,没有考虑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小。缺少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会促使企业追求单位投入的产出最大化,而不顾社会利益。

(五)无法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收益质量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偿债能力,并未反映企业现金流转的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包含大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造成所有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如果偿债能力比率中资产的管理及周转出现困难时,那么这些比率将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着诸如折旧方法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该类指标极易纵、虚报或瞒报,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及收益质量。

(六)不能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很难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一方面,行业转换、技术进步、政府行为和需求的改变以及竞争对手的活动等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层价值观与能力等相关质量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参考文献:

[1]肖家喜,张和平.浅谈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国总会计师.2006(8).

篇5

关键词 财务分析 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会计是一门在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间进行计量、记录及输出财务报告的学问,财务分析体系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上述财务基础信息进一步加工,形成更有针对性,更整体全面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利益主体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及资本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满足宏观经济调控及企业自身投资、筹资及经营分配的需要,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应当被建立并完善,该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依托,注重分析决策,采用科学方法,结合不同要求,输出客观的决策支持信息。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应当从财务分析的意义、财务指标体系及财务分析体系三方面考虑。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对与企业内外部有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多从财务报表出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结构及风险予以评价。

(一)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一般的,通过对企业报表的分析,能够得到关于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描述,便于向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及管理当局传递直观系统的财务信息,使资本市场上的财务分析结果使用者对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的因素产生洞见。财务分析的另一个用处在经理人市场,企业管理层的绩效评价、薪酬设计及激励方案都与财务分析密切相关。

(二)决策支持。

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及因素分析等方法,财务分析能够找出影响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因素,如收入因素、资产周转因素、资本结构因素及薪酬激励因素等等,进而与预算、财务目标或行业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制定方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财务决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

对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而言,主要是现任或潜在债权人及投资者,财务分析能够帮助其进行是否提供资金的决策,债权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而投资者主要关心获利能力。

二、财务指标体系

基本的财务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财务报表分析之上的各种比率体系,包括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及盈利能力四大类。

(一)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以流动性为主要考虑,衡量可偿债资产或者现金对债务的保障能力。涉及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及现金流量比率。另外,可动用的信贷额度、准备短时间变现的非流动资产、以往的信用记录、担保及租赁合同等可以视为影响偿债能力的表外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以长期内所有债务必须清偿为出发点,衡量可偿债资产、权益或现金对本金及利息的保障能力,涉及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资本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及现金流量债务比等等。同样,担保合同、租赁合同及诉讼也是值得关注的表外指标。

(二)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能力,使用资产负债表中存量账户与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中的流量账户形成比率,衡量资产运转及管理效率。涉及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等等。对于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多使用因素分析法,得出影响主要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

(三)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及权益净利率三大指标。销售利润率的变动受到利润变中各项目变动的影响,可以进行结构比率分析;资产利润率是企业的关键盈利能力指标,虽然企业的价值由资产利润率及资本结构同时决定,但资本结构对价值的影响远比资产利润率神秘,增加企业价值的根本在于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更加宏观的给出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它反映每一单位股东投入获得的净收益,具有良好的综合性。

三、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体系建立是一个在对财务报表指标认识的基础之上,结合内外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并进行科学决策的系统。

(一)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旨在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了解,识别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评估企业目前业绩的可持续性并对未来做出合理预期,主要评价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价值创造能力又受到盈利状况及资本成本的制约。企业的盈利状况可以从对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态势的分析中窥见。因此,战略分析可以包括行业分析(特征、生命周期及行业盈利能力)、竞争态势分析等。

(二)会计分析。

会计系统是财务数据产生的基础,通过对交易的记录,它提供了财务分析所需的原材料。金融危机以来,对于会计职能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传统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计量的信息观逐步向引入更多计量模式的计量观发展,公允价值或现值会计的加入导致会计数据日趋复杂,从某方面增大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为财务分析加入了噪音。此外,会计准则从原则导向向规则导向发展,使得会计政策的选择日益弹性化,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凸显。因此,会计分析应侧重对关键会计政策、策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识别危险信号并消除会计信息失真。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最基本的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及现金流量分析法。其中比率分析旨在结合上述比率指标评价企业投资、筹资及经营管理效果,比率分析一般与因素分析结合。最具代表的比率分析法当属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将净资产收益率看做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以此为起点考察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及权益乘数分别代表企业的经营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财务杠杆。另外,现金流量分析法,能够准确掌握企业投资、筹资及运营的资金状况,对利润质量的评价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为在前述基础上,进行企业财务状况的整体评价并做出财务预测以支持决策,言下之意即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决定未来。例如管理层需要通过预测制定经营管理目标;投资者通过预测做出买卖股票的判断,债权人通过预测估计贷款回收的可能性。财务预测最主要的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合理的假设,如站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毛利率的假设等,具体涉及的假设可以是销售收入增长、盈利变动事项、权益报酬率变动事项等。然而现实世界是多变的,对假设的单一预测很难观察企业财务状况对变化的反映,于是敏感性分析以识别最佳预测为主旨,找出财务预测对假设变动的敏感程度。

四、财务分析体系的完善

以往的财务分析体所系关注的重点在于各比率的运用,可以理解为多层次的财务比率分解体系,忽略了对企业经营环境(政策、行业)的分析。

(一)会计体系。

会计体系是财务分析体系的基石,正如前述,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完善会计体系的首要目标,这需要合理的会计制度设置、定期的会计人员素质培训、高效准确的会计信息系统等等。

(二)指标体系。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及知识资本会计的引入,意味着在传统的指标体系上,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加入更适合的因素进行指标计算,以丰富现有指标体系。

(三)分析体系。

同样的,在财务分析体系方面,应该将数量与非数量分析相结合,重视非数量因素,更多的运用表外信息或宏观分析。在传统杜邦分析法的基础上调整各比率至合理水平,并结合现金流量法等辅助分析方式。

五、总结

市场经济、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的日渐完善,使得无论是对于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经营管理或者资本配置效率来说,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都具备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在会计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间架起一座桥梁,是一个囊括了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及预测方法的综合系统。其中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管理常用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盈利能力指标,强调注重表外因素。文章认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应该具备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及综合分析在内的纵横向分析构架,同时关注会计发展的新领域以便更新指标体系及分析体系。

(作者:四川科创医药集团公司财务部,会计师,大学专科文化,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财务会计专业)

参考文献:

[1]张小芳.浅谈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24).

[2]石廷安.浅析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

[3]华正娟.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4]郭东平.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才智,2010,(25).

篇6

关键词:研发费用 管理 实践 框架

在知识经济环境中,技术资源在企业发展竞争中的优势力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企业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集团对技术资源的需求增长呈现边际贡献递增的趋势,技术资源的管理问题成了影响企业集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这个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因此,对企业技术资源,即企业研发费用的管理控制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在确定研发活动的发展方向时,如果出现失误、资金渠道不顺畅、技术骨干人员流失等因素,都会导致研发活动的失败。

具体实例探析-A公司的研发费用管理

A公司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该公司研发中心被赋予了降焦减害、维护行业消费者利益的重要职责,承担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同时还要肩负起应对国际行业巨头挑战的重要使命。

1、A公司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范围

A公司的研发费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四类活动:

(1)为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对产品: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研制和检测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制造及安装,购置原材料、器件、零配件、辅助材料,样机试验和检测、建立和运行试验车间(中间试验),论证鉴定等活动。

(2)为研制新工艺或对已有工艺进行实质性改进――对生产: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购置检测用仪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器件、零配件,试验检测,论证鉴定等活动。

(3)工装试验、新产品试验实质性改进(新产品第一个原型到确定的时间内):在工程设计、小批量试制、工业性试验及试生产过程中对新产品原型和新工艺本身作进一步改进所从事的相关活动。

(4)对引进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对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从国内购买的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但不包括对这些技术的直接应用或仿制活动。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研发费用指该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A公司的企业研发费用具体包括以下费用: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费用。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费等费用。

(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专家咨询费,高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2、研发经费核算会计科目的设置

结合目前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为准确核算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和加强经费支出的管理,综合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A公司通过设置项目费用辅助帐和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来实现对该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

该企业在核算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时,结合财税部及行业的相关规定,在管理费用下设置三级科目费用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核算:(如下表)

上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研发费用的归集目的,选择不同的依据,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中。

3、项目核算辅助帐的管理

为加强对研发费用的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管理好企业研发费用的使用发生情况,逐步在企业内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的研究开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和模型。明晰研究开发经费的支出结构,配合经费预算的执行,实现对企业技术中心的经费支出的准确核算和有效管理。

(1)做好企业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工作

A公司研发中心预算管理的核心是科技发展规划及其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依据是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依据是企业集团技术规划和品牌规划,技术规划和品牌规划的依据是行业的科技发展纲要以及集团的品牌战略。按照这一思路,“要做什么”、“要不要做”,“要做多少”,“要花多少钱”就有了一个判断依据,也实现了预算管理与研发中心使命职能、项目管理的融合。研发中心通过预算管理,体现品牌规划主导原料生产、产品制造、辅料应用等技术研究,确保资源在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的有效投放,从而逐步实现原料品质的特色化,进一步提高基地原料的质量,使资源使用与产品品牌定位相一致,优质资源向高端、高档品牌倾斜,从而发挥预算在整合原料、辅料、制造工艺、研发储备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完善标准成本预算体系建设。尤其重视提高了原料使用效率,在确保产品内在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料资源,努力降低产品设计成本。

A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完善的内部经费预算核算制度。技术中心在主要服务于本企业的同时,通过积极申报并承担国家、行业、地方和其它企业重大产业技术专项、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研究开发项目,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技术活动,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研究开发水平并带动其它企业的发展。

(2)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的日常财务处理

A公司在日常会计核算实务操作时,根据相关规定对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项目分类.设置会计账簿归集核算。同时,设置备查账簿作辅助登记,用于记录不同归集标准产生的差异。另外,该公司还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科技统计机制、建立健全科技统计台账及原始凭证记录制度、落实科技统计负责人制度等多种途径,让企业能全面掌握科技创新活动基本情况,及时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统计中的少统、漏统、多统和误统问题。

(3)建立企业研发费用的财务预警系统

1)执行财务管理控制。一个完整企业的研发费用管理控制要有严格的预算控制、凭证制度、完整的账簿报表制度、严格的资产盘点制度等一系列健全的内部控制组成。任何一项研发费用项目从立项研发到项目的完成,都要严格遵守项目资金使用的控制,即从记录、复核、授权、批准、执行都要实行过程公开、透明。抓住异常波动费用并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输送全面、完整、及时的信息分析资料。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使企业研发风险降到最低。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制。企业研发费用财务管理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技术风险的问题,它包括:技术开发风险;技术应用的风险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加速原有产品退出市场而加大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A公司根据新产品研究的研究和开发两个不同阶段,对企业研发费用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及对各指标设定合理的范围,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并对资金流量进行适时的监控,使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与面临的创新风险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

企业在研发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各种变量进行预测、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系统分析研发费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动趋势,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研发费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4)新的合作创新模式

近年来,一种以企业为主体、以创造知识产权为重要标准,共建技术平台,积聚和培育创新人才,加速技术推广和产业化为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联盟成员间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正在形成。A公司结合这种研发资源共享模式,加强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并与当地的高校联合技术研发,把企业间研发费用的“硬资源”和“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打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存在的不足:1、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汇总统计上的偏差。2、研发费用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披露研发费用信息,自愿披露的意愿不足,缺乏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相关监管措施。加大同行业间的对标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解决企业有效信息传递不足的问题,为投资者传递更有效的信息,对研发费用的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起积极的引导作用。

篇7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不受财务风险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对财务风险控制得好,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如果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不重视,或财务风险分析出现错误,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1财务风险概论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类别,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影响财务活动的因素很多,而且财务风险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管理者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2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外因

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一个外部环境而独立存在的,这样必然就会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政治、政府及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等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2.2内因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不严,内部审计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对现金流的科学管理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3.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要通过案例分享、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以及相关财务制度的保障,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尤为重要,只有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加强了,才可能在企业中引导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的防范工作,才可能真正在企业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同时,要提升财务部门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财务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财务分析能力,能对财务风险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

3.2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企业财务不可避免,所以,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预算。准确的编制现金流预算,可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就短期经营计划而言,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和即期负债,并不完全取决于账面利润的多少,而更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其次,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3.3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3.4健全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制度,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参考文献

[1] 赵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措施和方法[J].辽宁经济,2009(1).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前言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筹集来的资金应当投入哪里又具有盲目性,资金使用不合理,对企业的收益没有合理的分配安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进而使整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发展方向,不能有效地利用与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长远的发展。所以在本文中,笔者立足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之中,只要产品销路畅通,销售收入在不断增长,企业领导者就不太重视财务管理的建设,更多的是把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披露的需要或是记账的手段,而没有把它视为一种管理工具。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这样的状况在企业生产经营还算顺畅的情况下还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严重亏损、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等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因为平时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到位而不能立即做出正确的补救措施,从而使企业出现破产的危机,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1.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也没有任何的约束,容易使企业出现各种管理漏洞,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多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这个特征,使得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另外,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企业员工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于是对财务部门设置简单,财务岗位分工不明,一人兼任多项职务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得会计核算的岗位分工制度无法实施,也无法起到相互的监督制约作用;中小企业会计账目设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产账实不符,甚至为了应付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设置几套帐;对企业资产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较差,忽视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不具有可信度,失去了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既不利于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机构的信任,获得资金的支持,也不利于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投资分析和决策,获得投资收益,更不利于企业对日常营运资金的严格管理,总的来说,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3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自有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的比例,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占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只占20%左右。这突出显示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也存在很大的融资障碍,这样的状况不仅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延缓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筹集资金的困难。首先是企业的信用障碍问题。从经济交易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繁荣发展的基础。经济交易过程中信用的缺失,一方面源于我国长期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淡化了人们之间进行经济交易所必须具有的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又忽视了信用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样,在整个社会都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不到位,财务透明度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财务资料不齐全,有些企业甚至设置几套账、账外账,财务报表可信度差,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严重,银行就很难准确把握其真实情况,致使银企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贷款也就无从谈起。另外,处于发展和创业中的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较大资产规模,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在资信评级中一般不能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而且由于银行要求抵押的资产是房屋、土地或者是大型固定资产,而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又往往缺乏可抵押的资产,从而造成贷款数额不足或根本不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其次,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产权障碍,像城镇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出面,以财政出一点、主管部门出一点、地方上效益好的企业出一点等所谓出资入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有的乡镇企业或村办企业是通过农民集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些企业在建立的初期并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在经营一段时间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以行政方式强制命令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或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给予资金支持,这样的贷款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到期无法收回或者找不到真正的责任人。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对那些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中小企业银行不再盲目贷款,这就加剧了整个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另外,对于民营或私营的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在创立的初期出于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方式,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使这类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既然财务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研究对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适当的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分配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实习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改进的建议:

2.1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型企业的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2.2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首先,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转变观念。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就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家庭式”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敢于接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致力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加以实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更合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引进高级人才。其次,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当今世界,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有高级人才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最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ERP软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中小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企业ERP软件来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实力,企业领导者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现在的社会资源,如聘请“公共财务总监”来帮助企业有效快速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除了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外,同时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证。所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使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并具备一定的约束力,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树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并使制度具有约束力。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重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一个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各项财务操作,减少人为因素使管理出现问题,加强企业对各项资产特别是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的风险(中国学术期刊物大拇指中心)。

其次,建立各种具体的财务制度。要建立起岗位分工制和轮换制,特别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如会计和出纳,不能让一个人担任,而且对于同一个岗位,同一个人担任的时间应有一

定的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应当实行轮换,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财产的安全。

最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会计科目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各个总账、明细账、流水账等会计账目之间要相互勾稽,内容清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资料也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制作,符合《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的会计资料能够真正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

2.4扩大资金来源

如前所述,融资渠道单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问题之一,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现有理财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来源。笔者分析了所实习企业的资金状况,认为可以从完善自身和增多渠道两方面来扩大资金来源。

2.4.1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积极解决贷款难题

从目前来看,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仍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与其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等信息一般不在媒体上公布,同时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也不能向投资者提供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及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都比大企业要严重。因此中小企业要解决贷款的问题,就要着重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获得贷款支持。

1、企业应经常主动地向银行通报公司的经营情况,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和经营活动尽可能有更透彻的了解,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和不信任,逐步建立起与企业的良好关系。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要多角度地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前景,重点向银行表达企业有充足的还款来源,增加银行对企业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信心。如果企业领导层描绘的企业实力和前景能“打动银行的心”,那么银行贷款一事已经成功一半,当银行方面认为该笔贷款很有把握收回并获利时,银行还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向企业提供可能的优惠条件和便利,积极配合企业加速贷款进程。

2、应当努力争取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银行出于对自身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在向企业贷款时要求企业能提供良好的贷款担保或抵押,而中小企业出于自身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往往难以向银行提供抵押,也难以取得第三方的信用担保,这时如能获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那么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就基本成为定局。

3、企业要不断提高资信状况。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太差,其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不值得银行信任,贷款不能偿还的风险太大。所以,要打开银行这扇资金来源的大门,中小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资信状况,改变在银行眼中的差的印象。通过及时归还贷款、提供可靠的担保、壮大企业资产以提供可抵押的资产等措施,树立良好的信用状况,以后再向银行贷款,应该就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2.4.2争取从社会多方面筹集资金

通过从社会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供小企业选择的几种融资渠道主要有:一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政府或民间设立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专项投资基金。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金支持途径之一,在美国,有90%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二是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又叫“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主要以新兴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主要上市对象,使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帮助其发展或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要求,没有净资产的要求。三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相对应的,它与正规金融的根本区别,在于交易是否在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范之下进行,以及金融机构是否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它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四是国家财政资金,近年来,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状况越来越被政府重视,为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从财政上大力支持,集中表现在税收扶持体系和基金扶持体系上。

2.5投资管理要科学化

投资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当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2.5.1提高投资能力

中小企业决策者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靠拍脑门定决策的旧的管理模式,而要重视对投资的科学论证和分析,注重充实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要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财务操作,规范会计核算,要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搜集准确、可靠的投资信息,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在尽量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5.2以对内投资为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外部的情况不确定性总是多一些,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对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而且第二种情况的对外投资目的,对中小企业而言,还比较难以实现。作为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更应该稳扎稳打,在搞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再搞些对外投资,赚些外快,也未尝不可。因此,眼睛要向内。为了搞好内部的生产经营,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投入外,中小企业也应想办法扩大再生产。

2.5.3避免盲目扩大规模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精力也有限,因此鼓励中小企业走“小而专”的道路,稳健、谨慎地进行投资,反对中小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盲目多元化经营。同时,中小企业在决定投资项目大小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资金实力情况而定,要“以筹定投”,充分考虑企业的筹资能力再作决定,不能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去投资,否则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资金供应不足而使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受到牵连而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

2.5.4规范项目投资程序

项目投资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就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设计和实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全程的风险控制和跟踪监控,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2.6中小企业应注重积累,合理分配资金

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明白,企业的留存收益也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一种来源,而且这种筹资方式要比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成本低、股权分散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注重对利润的积累,通过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费、办公费等费用,来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的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同时,要审批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监督企业利润分配的去向,防止将利润分配于非生产领域,还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公益金要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职工消费性支出或挪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增加注册资本,等等。

结论

随着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中国的加入WTO,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长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规选编[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Enterprise

Sheng Li,Jin Yan

(Computer Colleg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400045,China)

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uture e-commerce,software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o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How to deal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how to maxim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technology advantag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lso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Computer technology;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Business management

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日常的文字信息处理。所谓的文字处理指我们通常所整理、编辑及打印的各种文件、数据表格与资料等。这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最为基础的方面,计算机日常文字信息处理具有速度运算快、字体工整、修改简便、打印方便等特点,迅速代替了传统的机械打字与手工书写,降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在企业中得以大规模的应用推广,在企业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针对企业管理最常见的基本信息如生产状况、员工管理与营销状况等,一般需要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分析和统计,以此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先前的手工测算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漏洞,对数据信息的分析造成影响,进一步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后,准确快捷,使用相关软件就能按企业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从而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三)各项基本资料的存储。纸质档案原有的存储管理,需要档案室和管理人员来确保资料图纸的安全,不但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及开支,而且易丢失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而利用计算机来存储资料图纸,不仅节约了存储资料的空间,也确保了资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能快捷准确的查询。

二、计算机技术的规模优化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对某些企业来说,即使使用最先进的个人计算机和局域网,也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所以需要添加更强功能的UNIX服务器或工作站,与原有的个人计算机相连构成一个新的系统。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大型数据库及图形处理由个人计算机转移到服务器或工作站上,进而获得更多的个人计算机时间,以此来完成日常的电子邮件与电子表格、文字等处理,该过程即为向上优化。

主机与各种专用机系统具有较高的购买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及扩充成本,所以将一些应用程序从原来在主机系统转移到廉价得多的服务器或工作站上,有效节省企业的运行开销。而主机去掉一些交互性较多的工作后,效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该过程即为向下优化。规模优化在系统的角度上就是一个企业的处理所有的数据的工作量与全部计算机资源的高效的分布与从组,使计算机间的各种资源相互共享,依据业务需求获得高效均衡的应用。这种优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实用性。它可为用户提供恰当的信息服务,满足恰当的要求以便完成合理的业务目标。其能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决策质盆及速度。第二,经济性。它可高效地联接并包含各种规模的硬件操作平台,从主机、服务器、工作站到个人计算机。先前的投资是保护的,在将来现在的投资也不能被浪费。第三,灵活性。在系统中应用程序极易被加载与重新定位,若业务活动范围出现变化时,通过调整服务器的档次,并改变工作站的数量与之相适应,该操作可方便易实现。

三、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会计电算化也逐渐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在利用计算机实施会计核算的同时,更应注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计算机技术起到的重要作用。使用计算机对大量会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储存、分析、判断及预测,为企业财务管理数据和信息的可靠准确奠定基础。(一)防止篡改会计数据与程序事件的发生。使用会计电算化,依据计算机的性质特点,创建新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则,预防非法使用系统、篡改会计数据与程序等事件的发生。修改会计账簿记载的错误方法,有根据的冲销、修改标志和修改机限等。(二)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会计查询功能。计算机中保存各年度的会计资料信息,一旦有符合财务查询条件的,计算机就能快速准确的查到这些会计数据,并对当前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余额、总账、会计记账凭证、个人借款、明细账和往来账款等进行查询,为财务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目前随着世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在互联网的出现及普及后,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推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个领域,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局域网均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作条件,并使信息化资源达到高度共享,使会计数据更加准确与及时。

总之,不管是国内的大中型企业,还是国际性的大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优化企业的运作方式,有必要选择恰当的支持该方式的计算机技术。显然,异型平台的分布式计算、规模优化的概念及高效的网络连接能够给更多的企业带来更高的设计、管理与生产水平,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收益。科学合理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加大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不仅是时代的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企业符合科技革命潮流的需要。针对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使用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战略计划并落实执行,使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企业发展,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永平.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

[2]冯莉萍.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4

[3]陆文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

[4]房广铎.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1,13

篇10

关键词:阳光照明;电子节能灯;财务分析

一、引言

如何在保证照明质量的情况下节约用电,减少污染,实现绿色照明,已成为照明行业的发展主题和当代人们共同的生活追求。本文通过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内照明行业首家民营高科技上市企业、中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面临了隐性的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工艺不够先进以及原辅材料供应风险等主要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快速打入成熟市场、控制产品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及转移生产基地等相应的改进对策。

二、企业调查分析

1.企业简介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照明行业首家民营高科技上市企业。2000年7月,“阳光照明”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阳光照明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每年生产的一体化电子节能灯约有3亿只,其他还包括荧光灯管,荧光灯及配套灯具,户外灯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被誉为我国照明行业的领头兵,也是国内最大的电子节能灯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2.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及分析

(1)企业股权分析

从企业的股本结构来看,近几年来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就2014年的情况来说,阳光照明股票无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占68.90%,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份占31.10%,其中境内非国有法人持股19.96%,境内自然人持股11.14%。世纪阳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总股本比例32.14%,对阳光照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有重大影响。阳光照明创始人陈森洁持股5.99%。

从阳光照明的股东结构分析来看,多为境内股东,而其与飞利浦和韩国碧陆斯株式会社的关系均为合资合作关系,他们并不能对阳光照明的内部股东会议和董事会决策产生影响

(2)企业财务分析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00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至2014年,积极进行二次创业,开发新技术,开展国内外的合作,在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不同的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和基本每股收益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上市以来保持了良好的业绩增长,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有较大的增长幅度。

(3)企业经营销售分析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创业初始,积极开展国内外的销售与合作,历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了国内照明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营业收入逐年递增,其经营销售结构也日趋合理。

2007年之前、由于阳光照明先后与荷兰飞利浦和韩国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合作公司,打开了阳光照明在国外的销售市场。此时的阳光照明处在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的阶段,良好的国外合作给企业销售利润的上升创造了足够的空间,使阳光照明的亚洲外市场占比一度达到2007年57.35%的高峰。这几年企业借助外来的技术与资源以及企业本身不断的艰苦创造,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把节能电子产品带到亚洲外的各个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阳光照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创伤,在国外市场的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亚洲外市场的占比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都在不断的下降。此时的阳光照明审时度势,快速改变销售战略,把经营销售方向慢慢从国际市场转回国内市场,并加快从传统的照明行业转向新兴的照明行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阳光照明顺应国内的发展,逐步打开了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对电子节能灯的需求,国内市场占比势如破竹,稳健上升。阳光照明也成功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销售利润和企业名誉的双丰收。

到了2012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渐渐弱化,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此时的阳光照明三大市场占比也已趋于平衡。在技术的不断优化下,在阳光人的艰苦努力下,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利润的净利润逐年稳健上升,成为了电子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

(4)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为企业制订了科学有效的职能分工体系。企业以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为主要框架,下设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五大部门。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设立董事会主要负责内部控制和重大决策的实施;公司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成员等高级管理人员更好地为公司服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下设五大部门,各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相互牵制,以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从各部门人员的数量上分析,阳光照明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企业,主要的人员为生产人员,占比达到77.28%,其次,由于阳光照明属于高新技术生产企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少不了对产品的研发的创新,新技术的开发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收获,也是阳光产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技术人员也是阳光照明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在8199名员工中,占比达到了15.93%。其次为行政人员,作为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而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占比均不高,两者合计约4%。

从职工受教育程度上看,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多为大专以下学历,主要分布在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上。根据实地访察,阳光照明的生产人员普遍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或初中。其次为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员工,主要为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2011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阳光照明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国内照明行业首个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

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隐性的政策风险

随着白炽灯的逐步淘汰和电子节能灯的逐步上市,政府加强了对照明行业的宏观调控,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多条政策,如《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等(戴丽,2013)。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促进电子节能灯和LED灯的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的对外销售量,但同时也使电子照明灯生产企业面临的政策风险加大。如果各国对电子照明灯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节能环保政策、进出口政策和税收政策做出调整,很有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2.行业竞争加剧

电子节能灯行业属于低成本的制造业企业,只要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便可以展开大量的生产。而近两年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子节能照明市场也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不断有新的厂商出现,加入本行业。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的节能照明市场被慢慢打开,西部大开发也创造了大量的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新的竞争者不断的进入。种种外部环境的改变使阳光照明处于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公司面临着行业竞争的风险。

3.产品价格下降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改善,电子节能灯产品的市场价格正在逐年以一个较快的速度下降。作为生活必需品之一,电子节能灯必须以一个人人都能用得起,家家都能消费得起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近两年来,公司虽然通过光效提升、工艺改进、材料研究等措施基本保持了稳定的利润增长,但如果电子节能灯产品的价格继续保持下降,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给公司毛率利水平的稳定和提高带来一定的风险。

4.劳动力成本上升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劳动者对自己劳动报酬的要求也提高了起来。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问世,各地相继提高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国内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而阳光照明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例达到77.28%。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自然导致了公司生产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再加上《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每天最高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做了严格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净利润的下降。

5.生产工艺不够先进

电子节能灯的生产方式沿袭着传统白炽灯的生产方式,目前仍以作坊式生产为主,采用流水线生产工艺技术的少之又少(陈晓东,2012)。作坊式的生产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比较费时,生产效率也不高。尽管生产方式已经逐步在向流水线靠拢,但要真正实现高效能的流水线生产工艺还尚需一定的时日。

四、企业解决问题的对策

1.积极参与政策制定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照明协会、照明学会、工信部半导体联盟的核心成员单位,为了积极适应国内和国际对照明行业宏观政策的变化,公司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政策的调研和制订,确保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变化趋势,提前应对政策变化,作出战略调整。同时,节能环保作为全世界人民的永恒追求,公司的产品发展战略应当坚定不移地向节能高效型靠拢。

2.快速打入成熟市场

新的生产厂商的出现,会瓜分现有的市场资源,直接导致销售额和净利润的下降。然而对于一些质量和技术准入门槛较为规范的市场,如美国、日本,却是很多新兴企业望尘莫及的。公司应当加大对成熟规范市场的投入,以减少公司在无序、不规范的市场上销售业绩的下降对企业整体业绩的影响。同时,应加大对技术的开发力度,以技术优势占领市场份额。

3.控制产品成本

由于电子节能灯产品的独特功效和使用需求,其市场价格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要保证企业的净利润不受到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必须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材料价格的下降快速导入产品设计中,在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制作成本上做出预前安排,确保公司成本下降的速度快于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的速度,以保证净利润的稳步上升。同时要提高产品生产规模,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单价,提高成本的领先优势。

4.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阳光照明作为照明行业的领头企业,在产品结构和光能效应上比其他同类企业更占优势。阳光的灯具更加注重功能性和环保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应加大对产品外观和功能方面的投入,用创新产品获得差异化,来避免价格竞争。同时,公司应积极开拓核心生产技术,减少向单一供应商采购原辅材料。技术的开发也会带来生产方式的提高,采用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降低劳动力的使用数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5.转移生产基地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生产压力,浙江上虞是典型的工业型发达城市,其劳动力报酬相对比其他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要高。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却相对低廉的地区,如江西等,实现企业的生产战略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产品成本较高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戴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LED行业关键时期的领导[J].节能与环保,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