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篇1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信用卡作为经济全球化必然产物,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对提升我国经济幅度起重要促进作用。但在这健康的发展环境下,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如果未加以重视,将对发卡银行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睡眠卡”泛滥金融市场,致使各种违约风险充斥银行环境。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赚取暴利,下达各类信用卡营销达标任务,致使银行销售人员为完成达标,采用办卡赠礼品方式吸引消费者,消费者手持多张无用卡,造成“卡荒”。另一方面,采用 信用卡销额达标的考核体系让银行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相关规章制度,形成违规行为。

2.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无限制发卡,致使信用卡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上述银行信用业务办理人员忽视相关操作规章制度,降低办卡客户信用度门槛,这就容易扰乱银行信用系统管理秩序,增大信用卡被盗、信用卡欺诈等现象发生几率。

3.相关信用卡管理政策有待完善。由于现阶段大部分信用卡管理政策主要是面对银行内部管理,形成相关规定而非强制性法律条文,因此约束力不强。与此同时,我国也缺少对信用卡办理人群的强制性法律条款,导致恶意透支、欺诈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银行日常办理工作进程,增加银行业务运行风险。 [1]40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构成要素

信用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发行过程中,银行人员和消费人员违约而造成银行损失的现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其信用卡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信用卡持卡人群因不能按期偿还相关债务违约,造成银行无法收回拨出款项而对其日常工作运转产生消极影响。消费信贷功能是信用卡最主要特性,持卡人进行额度透支必须要以个人信用度为前提,因此,持卡人应按期向办卡银行缴纳相关贷款,如果持卡人违约,将直接对银行信用卡贷款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我国信用卡持卡人群收入稳定性较低,这就预示着我国信用卡风险将大幅度上升。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恶意透支、虚假挂失和套现三方面,恶意透支是其主要风险。恶意透支具体定义为信用卡持有人群持非法占有目的办卡,超额消费信用卡后,不按期偿还相应贷款本息,从而造成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对银行运行产生严重影响。恶意透支行为在商业银行信用卡办理中尤为常见。

2.欺诈风险。商业银行面临消费者走假冒申请、伪造和盗领信用卡等不法途径而造成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称为欺诈风险。不法客户以虚假身份证明或工作证明申请办理信用卡是最常见的欺诈风险,这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具备谨慎品质,对其严加审查。有些信用卡持卡人群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信用卡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对信用卡进行大量消费,给消费者和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此外,商家雇员接触持卡人的信用卡几率极大,从而可以通过捏造相关资料、文件盗领信用卡,损害持卡人利益。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内部操作存在问题,即由于内部系统不完善,相关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信用卡支付作为一种电子支付,这就需要银行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特别是相关操作流程,必须要严格控制和审核。如果在审核、发卡、特约商户签名或密码确认等任意操作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造成银行的财产损失。[2]53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策

1. 法律体系、机构信用体系双管齐下

为确保商业银行工作有序进行,必须要以法律法规以依托。发展信用卡业务,除了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还要依靠于政府部门、中央银行等各部门。因此,国家应完善信用卡相关法律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强化自身信用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为客户提供信用等级查询服务,完善互联网查询渠道,动态了解客户资金账户和信用情况,尽职尽责为客户服务,从而提高银行运作效率,完善信用卡发放、管理、发展系统。

2. 建立、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

客户是银行信用卡存在发展主要对象,在法律法规为信用卡发展提供安全外部环境基础上,银行理应建立和完善客户个人信用体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商业银行自身情况,依托现有硬件条件,借助强大技术手段,建立、推动、发展个人信用系统,实时准确了解掌握客户个人信用度;加强与公安部门合作,强化信用支付网络金融环境管理,减少信用卡案件;对于客户信用卡消费,及时收集分析进行判断,绝不姑息低信用度客户,并在专门数据库中进行共享,以示惩戒。 [3]131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现状

1985年,中国银行开始发行中国第一张信用卡。此后,国内信用卡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数据显示,信用卡总量已达2.1亿张,其中信用卡刷卡消费金额2.7万亿元,国内信用卡市场稳步快速发展。面对如此巨额资金,提高资产质量,增强信用卡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成为当下首要任务。要严格防范一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规操作。要增强信用卡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和不断完善信用卡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资产质量,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从信用卡基本的业务属性看,是建立信用关系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一项高回报、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业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韩国信用卡大面积出现坏账,到2008年席卷美国的金融危机致使信用卡信用大幅度失控等现象,都是由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缺陷造成的。因此,信用卡风险深刻影响着银行金融市场。

首先,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和持卡客户自身。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占有信用卡市场份额,盲目放大发卡群体,忽视甚至省略一系列的调查、审批等风险管理系统,造成严重的风险漏洞。还有的商业银行虽然拥有完善的风险防范系统,但是由于执行制度不严,降低信用卡准入门槛,致使大量假出现,形成了潜在的信用风险。

其次,欺诈风险也是信用卡风险中潜在的隐患。欺诈风险主要是由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与特约商户相勾结,通过更改挂失卡卡号等方式,骗取现金。或者是以偷窃,伪造身份证等其他方式取得信用卡后冒充持卡人进行欺诈消费。? 而操作风险也是信用卡风险中漏洞缺失的一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故障等外部事件造成的损失风险。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系统、人员发生出错的状况下,给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有的商业银行一味追求发卡数量,轻视信用卡的质量,防范意识淡薄。或是有的商业银行在发卡时把关不严,不能按制度执行,后续管理乏力,对银行卡支付结算系统缺少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甚至出现内外勾结的现象,最终形成了后发性的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建议

了解信用卡市场的风险现状及影响程度,就能够科学的及时化解整个银行卡业务容易形成的风险。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银行卡业务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那么如何去执行制度,降低风险,保证业务稳健经营,进而起到推动商业银行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我们根据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有关完善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一, 对信用卡业务操作要完善制度化。对信用卡开户、领卡、发卡、核销等重要业务形成标准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必须严格审核申请人资料信息,逐一进行调查,严把审查关。利用公安证件查询系统认真核实申领人真实身份、全面查询申领人有无不良记录和信用等级状况。按照流程操作,可以通过电信部门查询其所在单位电话号码、单位地址,进一步核实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了解客户单位性质、经营效益、薪资、职位等信息,以确保申请人的偿还能力。同时,对资信状况不高的客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确保每一张申请表可靠性。重点审查客户填写信息资料的真实性,确保新发卡的质量,对于有其他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采取禁止发卡等措施。

第二,风险监管要做到日常化。每日需通过帐务监控及时掌握商户刷卡运营情况,对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商户进行重点监控。要坚持每日对清单进行盘查,逐笔查询大额交易,对万元以上金额或多笔大额异常交易进行电话核实,对出现异常交易行为的持卡人,可采取冻结账户或取消其用卡资格等措施。在每月信用卡到期还款日之前,对持卡客户采取电话沟通或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还款。

第三,对员工的操作流程要经常进行业务培训。根据银行实际业务,整合内部机构,并进行岗位调整,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使每个风险管理人员均能掌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并对原有的规章制度等逐步进行完善。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正在逐步上升,为避免这一趋势,应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的外部管理体系,降低信用风险整体指标,加强内部信用卡的审核业务管理,优化业务操作流程,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信用风险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春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运营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卡 套现 风险管理

一、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现状

2012年5月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2011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会。该《蓝皮书》显示,在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11年我国信用卡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后中央银行也了《201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90亿张,较2011年第四季度末增长1.8%;信用卡授信总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33.2%,较2011年第四季度增加1847.85亿元,增长7.1%;期末应偿信贷总额7520.86亿元,同比增长58.7%,较2011年第四季度减少608.7亿元,环比下降7.5%;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0.35亿元,较2011年第四季度增加10.04亿元,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6%,占比较2011年第四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而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套现案件也在不断增加,犯罪手段也不断多样化、专业化,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链条,涉及人员广泛、金额巨大,影响十分深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信用卡套现风险总体呈回落态势,套现金额占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的比重即信用卡套现率,已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最高点2.7‰下降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1‰左右。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更要防范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未偿信贷总额的上升和套现风险,因此银行业应不断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使风险管控水平整体提升。

二、套现行为的表现及对信用卡风险的影响

“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通过正常合法手续(ATM或柜台)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商业银行赋予信用卡持卡人最高56天的“免息消费”期,持卡人只要在免息期内还钱给银行,可以不用支付利息,但该款项只能用于消费,若要换成现金取出来,一是只能取出授信额度30%~50%的现金,二是银行要对取现额度收取1%~3%的手续费,三是银行按万分之五的日利率对取现额度计算利息。然而信用卡套现使持卡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又规避了银行高额的取现费用,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对套现者极具诱惑力。

信用卡套现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信用卡帮他人消费刷卡买单,不仅可以增加持卡人的信用卡积分,而且还可以获得购物者返还给持卡人的现金,完成信用卡套现。二是持卡人与套现商户合作进行套现行为。持卡人通过付给现实或网站商家、“贷款公司”、“中介公司”等手续费的方式进行套现。实际操作一般是利用商家的POS机进行虚假交易,将信用卡上的金额划走,套现商户再当场付给持卡人现金,持卡人则付给商家套现手续费。目前很多套现公司是按每笔套现业务或者套限额的1%~2%收费。由于商家所收取的套现费用低于银行的取现费用,甚至可以按信用卡授信额度全额套现,导致众多公司涉足套现生意。进行信用卡套现的主体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者短期融资需求强烈的持卡人,另一种是想投机取巧去投资或投机更高收益的持卡人,其中也有一些持卡人是急于拿钱还款的。

信用卡套现行为不仅给发卡行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导致银行风险增大,还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也给持卡人带来偿债风险和法律风险,助长洗钱等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的诚信环境,阻碍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信用卡套现行为既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增加了金融风险。我国对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入流出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信用卡套现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法律规定,而且还背离了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还可能为“洗钱”等不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给我国整体金融秩序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其次,非法套现行为对商业银行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信用卡套现的行为规避了银行所设定的高额取现费用,还有一些贷款中介帮助持卡人伪造身份材料来提升信用卡额度,给银行的正常业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通过非法套现获取的资金,发卡银行无法获知这些资金的用途,很难进行有效地鉴别与跟踪,使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演变为投资或投机风险。而这些非法套现的持卡人,有的是到期还不上钱,有的是根本就不想还钱,这种行为加大了信用卡的信贷风险,增加了信用卡的违约率和银行的坏账率。最后,表面上看,持卡人通过套现获得了现金,并且减少了利息支出。然而实质上,持卡人终究是需要还款的,持卡人若不能按时还款,就必须承担比透支利息还要高的逾期还款利息,还可能导致不良的信用记录,持卡人以后再向银行进行借贷就会非常困难,严重的甚至还要承担法律风险。在进行套现的过程中,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信用卡被复制、盗刷的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建议

篇5

摘 要: 信用卡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手段和信用工具, 已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相推出的产品, 信用卡的发卡数量急剧扩张。随之而来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浅谈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及防范措施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卡坏账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 信用卡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手段和信用工具, 已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相推出的产品, 信用卡的发卡数量急剧扩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信用卡风险愈来愈高, 因此, 防范信用卡风险迫在眉睫。经营信用卡业务有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卡业务风险已成为各发卡机构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信用卡; 风险;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TH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业务。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诸多问题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其危害性大、涉及面广,而且风险发生的频率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信用卡业务风险,并对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二、我国信用卡业务现存的主要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一般是指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单位所遭受的非正常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它贯穿于信用卡的使用, 支付的各个环节, 并涉及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商户等诸多方面。信用卡业务本身所独有的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透支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信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 决定了它是一种风险程度较高的银行业务; 然而信用卡相对较高的透支利率, 又使其能够产生远高于其他银行业务的丰厚收入。面对这种所谓“ 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特性, 银行是否具有平衡其风险与收益的能力将成为能否竞争制胜的关键。 (一) 持卡人的信用道德风险 持卡人的恶意透支或由于个人经济原因无力还款所产生的信用风险。持卡人品质不好故意不还款; 或持卡人迁址、工作调动、迁移外地等不事先通知发卡银行, 不告之新的地址至使发卡银行与持卡人联系中断, 无法找到本人。随着社会公众对金融意识的提高, 持卡人数量将大量增加,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加大。如持卡人因公司破产、下岗、失业、其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经济状况恶化, 导致无力偿还欠款, 从而造成发卡银行的损失。 (二) 不法分子冒用、欺诈风险 不法分子利用偷盗、拾得或其他方式获得信用卡后, 通过模仿持卡人的签名、伪造身份证等手段、冒充持卡人进行欺诈性消费或取现, 然后逃之夭夭, 给持卡人、商家和发卡行遭受损失。冒用信用卡有三种情形: 一是到特约商户购物消费, 或者获得持卡人密码, 在POS 机上刷卡消费; 或者提供假身份证, 模仿持卡人签名, 购物消费。二是获得持卡人密码在自动柜员机(ATM) 上取现。三是到银行储蓄网点凭获知的持卡人密码及获得持卡人身份证( 前提是冒用者与原持卡人年龄和相貌相近) , 通过侥幸心理行骗过关。冒用信用卡, 这类风险在信用卡风险中占有较大比例。“信用卡透支实质上是发卡行发放的一种贷款, 但是与其他贷款不同, 它一般是在支付结算与授权过程中形成和发现的”。信用卡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善意透支是正常透支, 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 并经发卡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恶意透支造成的损失直接构成信用卡业务成本。如: 先挂失, 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装信用卡丢失, 即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 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 大量透支使用, 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 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三) 特约商户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 特约商户的道德风险是指特约商户与持卡人联合进行虚假交易、帮助持卡人进行恶意透支骗取银行资金的道德风险。特约商户的操作风险是指, 由于特约商户的财会人员或前台服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信用卡业务操作规程办理或由于一时疏忽而造成的风险。如服务人员接受了已被止付的信用卡。或填写大小写数字时, 没有填大写金额, 没有经办人签字或盖章, 使居心不良的人可涂改小写金额, 而无法追究责任。由于部分案件是由于发卡机构的风险控制不严造成的, 人行和银监会要求发卡机构对信用卡申请人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定和信用审查; 要慎重选择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 并严格管理与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外包关系, 明确双方责权利。 (四) 银行内部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银行内部人员对本部门的业务操作相当熟悉, 对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漏洞看得更为清楚, 而银行又无有效的监督机制, 有人便会铤而走险。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代领已打制好的信用卡, 冒充持卡人提取现金或进行消费的行为; 或擅自超越权限, 套取大额现金; 更改持卡客户电脑资料、存款帐户余额, 非法提取持卡人存款; 人为造成止付名单发放延误或授权信息传递不及时、不保密的风险, 有些发卡行内部人员同社会上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五) 技术风险 在技术协作中, 协作方可能获取ATM 机具、传输加密技术, 导致加密技术泄露; 私营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变动频繁, 经营具有不稳定性, 给银行业务稳定发展留下隐患; 磁卡银行卡具有易于涂改和仿制的固有弊端, 当前广泛使用的打卡机、磁条读写器等都可进行磁条读写修改, 制作假卡比较容易。同时, 发卡行内部网络在受理银行卡业务时, 便成为开放式网络, 接受攻击的渠道较多; 发卡行对内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不严格, 部分口令设置过于简单; 放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设备配备不完善, 给银行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三、商业银行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日益显现。如何加强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已经成为政府及各发卡银行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发卡银行可以通过对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了解个人信用情况,但是由于部门分割、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难以实现对户籍、职业、税务等重要信息的整合利用。所以,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把个人纳税、房产等重要信息纳入系统。同时,为了加大力度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要加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信用卡持卡人黑名单共享、信息查询和查询取证机制。总之,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调查和评估制度,构筑所有发卡银行可以共享的高效率运行的信息平台。 (二)修订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各有关部门、中央银行、发卡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与协调配合,要有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目前,首先应修订《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后的新法必须能对信用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兼顾,能更多地考虑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各方利益都能给予维护,监管漏洞能得到弥补,从而使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法可依。此外,为了调整各类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有关法律关系,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能与现行法律法规衔接的专门性法律,以严格规范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三)中央银行应对透支利率给予适当的调整 中央银行对信用卡的透支利率应逐步放松管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目前可考虑适当降低透支利率。因为,透支利率的降低,能促进信用卡持卡人用卡消费,推动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这对拉动内需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以此鼓励持卡人正常持卡消费、善意透支, 使持卡人养成良好的用卡消费习惯。此外,对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违法行为应给予严惩,提高违约成本。 (四)完善授信政策 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目标客户群是发卡银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各发卡银行已有的客户群是发卡银行信用卡客户的主要来源,而客户在选择发卡银行时也大多选择有业务往来的发卡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但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客户的选择性也较大,发卡银行只能根据自身的综合优势和以往客户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留住客源占有市场份额。 (五)建立先进、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先进的信用卡风险预警系统是发卡银行有效进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发卡银行建立一套健全、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测力度, 除了实时跟踪持卡人的交易行为外,还必须做到及时跟踪开卡后不断取现甚至频繁交易的异常动向。此外,为了能及时并在最小范围内对信用卡风险案件进行处理,还应建立风险案件预警,以避免信用卡风险的不断蔓延, 将风险引发的损失最小化。 (六)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目前信用卡发卡规模不断增大、而信用卡业务风险也在不断上升的情况,各发卡银行应该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充分认识到风险最小化不是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而应该是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下的收益最大化。此外,发卡规模应考虑发卡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市场情况、客户状况等综合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并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 把风险控制贯穿于信用卡产品设计、授信政策、审批发卡、交易监控、催收以及客户服务的全过程,使信用卡业务收益能完全覆盖风险损失,并能实现盈利空间最大化。 通过上面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经济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重视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与分析以及事后坏账处理, 制定严密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应重视对业务人员及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 尤其要加强发卡机构内部的管理。总之, 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既要考虑保证业务的合理拓展, 又要能够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要保证信用卡业务实现利润最大化, 尽量合理降低成本, 保持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戴金春. 透视我国信用卡[ N] . 金融时报, 2009- 04- 12. (2) 方耀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10, (3) 朱中南.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中国信用卡,2005;(7)

篇6

一、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SWOT分析

为了比较清楚地反映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本文采用SWOT分析工具对此问题进行描述。

1、优势

(1)地源性优势。首先,地方性商业银行往往有地方政府的扶持,它们和每一个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些优质的客户群体是其业务发展的基石;其次,地方性商业银行牢牢扎根于地方经济,因而对于地区经济的动态十分清楚,利于其业务布局和风险防范;最后,地方性商业银行有着地方群众地支持,其品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2)时效优势。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发卡区域较为集中,信息传递链较短,信息反映和决策速度相对较快,从而使其获得时效优势。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映,业务审批时限短以及新产品、新业务可以快速研发、开展并占有市场。

(3)经营灵活。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体量较小,便于业务重心地灵活转变和决策地执行。经营管理的灵活性有利于其迅速把握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或是迅速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业务。这也有利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出差异化优势。

2、劣势

(1)经营费用有限,系统支撑不足。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经营费用较少的情况。众所周知,信用卡业务的前期投入较大,地方性商业银行投入费用相对较少直接导致了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的局限性,为以后业务的发展埋下隐患。例如,绝大多数地方性商业银行皆采用了银联发卡系统,那么,当其开展业务创新时,就必须和银联商量系统参数的修改和设置(银联不一定能满足银行的需求),这增加了银行开展新业务的成本、时间及成功的不确定性等。此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促销力度也经营费用而受限。

(2)风险控制手段欠缺。信用卡的风险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发卡,利用大数定律原理分散风险。地方性商业银行往往没有足够大的规模和地域来分散风险,所以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是其非常重要的核心经营能力。而现实是,地方银行一是缺乏有经验的信用卡从业人员,二是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三是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绝大多数的风险手段是通过向有经验的银行引进,或是将个人贷款的模式照搬,这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3)区域限制。绝大多数地方性商业银行业务区域主要是分支机构所在地,这不但意味着客户群的减少,也代表着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存在局限性。而区域的限制也增加了银行的区域风险。

3、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近两年来,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为信用卡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征信业务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为信用卡产业全面深入有效地应用个人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为银行信用卡发展减轻了包袱。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包括市场上出现了专业的个人资信信息收集的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日趋完善;政府加强了对诚信的宣传,加重了对“老赖”的处罚等。

(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信用卡创新。如利用计算机、摄像头远程发卡,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款、缴费,利用微信、手机等为客户提供快捷服务等。

4、威胁

(1)非银行类“信用卡”的出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混业经营成为了新趋势。对于信用卡业务,出现了许多非银行机构的竞争者。如京东的“白条”,支付宝的“花呗”,以及一些小贷公司为个人提供的信用贷款等,既分流了客户,也为信用卡的管理带来挑战(如发卡行无法准确掌握客户的负债情况等)。

(2)行业内存在超额核发信用卡额度的情况。许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或获得超额利润,积极为客户核发大额信用卡,从而增加了客户的信用风险,也不利于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

(3)互联网的应用和业务创新,带来了风险管理新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非法中介欺诈,更易于套现交易等。更主要的是,银行自身业务支撑系统往往没有串联,不同金融产品的客户信息与信用卡业务系统没有真正无缝连接,在大数据时代,电商、信息企业对客户信息的掌握可能反而比银行更详尽,银行内部信息系统的改进迫在眉睫。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1.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1)区域特色。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充分挖掘区域经济的特点,区域客户的独特需求,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自身区域的品牌特色,作出针对性产品,获得差异化优势。

(2)加速产品创新。主要是通过先行者优势获得超额收益。地方性商业银行因其自身经营的灵活性,能迅速地对市场作出反映,在产品创新及推展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应该更注重细节变动带来的客户需求满足,以避免过多的前期投入和系统的过多改动。如还款期限创新、业务风险政策的创新等等。其次,客户创新更应该注重新产品能很好的为客户创造价值。除了免息周期,信用卡还能为客户带来什么利益,是产品创新的核心。

(3)个性化服务。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卡规模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对客户提供区别服务,对于不同的客户群体(通过风险级别、需求或行业等进行区分),提供不同的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收费、风险管理手段、审批额度等,避免“一刀切”。服务的差异化,有利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收益的增加。

2.借力移动互联技术,促进业务发展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它可以降低发卡成本,缩短发卡流程,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卡时效快的优势不再明显。故而,地方性商业银行更应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提升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如发卡无纸化,移动终端提供服务等。更甚者,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三方平台,对信用卡资本、信用卡产品和信用卡周边进行“众筹”和“分销”。

3.信用卡与传统金融产品相结合

地方性商业银行因自身有限的人力、物力,在对客户营销金融产品时,更应树立大金融的观念,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而非单一的金融产品。而信用卡应该是这个金融服务包的主要产品之一。这样既增加了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也有利于银行客户管理和风险控制。深入挖掘存量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既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也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根本战略之一。

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以良好的风险管理技术,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使有限的贷款资源和消费者巨大的信贷需求相匹配,从而达到稀缺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用卡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这是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经营能力之一”。地方性商业银行更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因为这是一切业务发展的基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完善信用卡业务的价值链,通过风险管理系统支撑其新业务或高风险业务的发展,同时,风险系统数据的反馈也有利于银行更为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和确定目标客户。

篇7

近年来,发卡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2)》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信用卡累计发行3.3亿张,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持有信用卡;全国信用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48.26%。但是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48.63亿元,增长了17.1%。由此可见,随着信用卡业务量的增长,其未偿还比例也在提升,风险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会影响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种类

自1994年至今,商业银行信用卡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金融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改变,使得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越来越多而复杂,但总结起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银行职员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系统控制失灵,而且具体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未切实实施。首先,从银行角度说,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银行不可能完全了解消费者的真实财务状况,表现为疏忽大意的的违规操作和利用职务便利的不和规定发放信用卡。各项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员工工作中没有形成原则;其次,从消费者角度说,网上银行的发展使消费者办理相关业务更便利,但由于知识的限制和熟悉程度的影响,错误地利用了网络等便利措施;这样的风险银行不可能有效控制。这反映了风险防范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按照约定的合约及时、足额偿还银行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首先是持卡人带来的信用风险,道德因素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卡消费行为,多是信用卡小额贷款和分散性较强的原因,因此个人征信体系亟待完善,大的风险环境暴露了居民征信系统还有很多的不完善;其次是银行方面行动的滞后,当持卡人的资信情况发生变化,各种因素造成财务危机,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时,银行方面不能及时对持卡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整,最终导致损失。

3.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借款人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借款人利用信息优势,骗取信用卡恶意透支。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信用卡在流通阶段,由于持卡人和商户的谋利行为造成的伪卡欺诈和非法交易(如信用卡套现服务,不合规定的信用卡营销等),使得各合法主体遭受了损失。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监管机构的责任不到位。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

1.信用卡风险管理的 政策环境仍需改善

关于信用卡业务的法规政策涵盖了金融创新、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交易等各个方面,正是这些法规政策的存在,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整个信用卡产业制度的优化和规范,但是金融产品创新时刻发生,客观环境不断变化,,然而目前的政策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来跟上信用卡产业的不断变动。

2.银行信用风险积聚造成发展遭遇瓶颈

银行产业在经济的发展带动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维持发展将扩大市场份额、市场品牌作为信用卡业务经营的目标,这种单纯追求发卡数量的粗放式经营,导致在最初的普遍扩张后,发展面临瓶颈,各类风险不断出现,使得银行不得不考虑,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管理手段问题。

3.信用卡指标整体偏低

与国外相比,我国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习惯于保守消费,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金融消费理念还是普通的储蓄存款,对信用卡缺乏详细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一些恶意透支等违法行为,产生欺诈风险。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用卡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应不断变化来满足更科学的需要。目前来说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卡法律体系。首先,信用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没有专门的法律作为保护;在我国基本法律中也涉及到信用卡风险管理,包括利用信用卡的犯罪行为,但对信用卡管理的专门法律还没有形成,因此总会存在一些法律纠纷没有可以查询的专门法律。另外,涉及信用卡管理的规定各种法律法规之间也有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信用卡业务涉及到国际结算,如果按照国际法则进行操作,则有些规定会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因此国家在制定专门的信用卡管理法律时也要结合相关的国际条例进行一致性整合。最后,信用卡管理法律也应与时俱进,渐进地调整法律内容,绝不留下不应有的法律空白。

2.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信用卡业务的审批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审批时采用专家制度法,根据经验和已有专业知识进行审批,这种定性分析带有的主观色彩会严重影响信用评价,同一个申请人会有不同的授信额度,这种控制风险的方法已很落后。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尽量改进技术,找到一种客观的方法来控制风险是很必要的。

3.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人民意识不强

各家银行在办理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会查询各自的征信系统,信用信息不够完整,资源没有得到共享,这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信用额度的授予差距较大,会给不法分子带来犯罪的便利。对待风险,消费者的态度是保守和片面的,这不仅带来信用卡业务继续发展的瓶颈,也给不良消费带来了发展契机。

五、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准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做事遵守法律社会才会和谐,信用卡业务发展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我国现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步伐,无法保障信用卡业务的良好运行环境,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非常必要。政府等相关部门要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和调整法律法规,对信用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要对银行进行严格监管,对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对金融机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

2.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组建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为更好地控制风险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要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定期根据需要调整机构组织,进行全行范围内的风险控制宣传教育;最终要通过指标将信用卡风险与员工的个人绩效相挂钩,严格考察信用卡的差错率、透支不良率,形成日常的风险考核制度,风险意识内化为每一个员工的谨慎行为,每一位员工积极主动地开展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形成了良性的工作机制。

3.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严格审批信用卡的发放管理工作

信用卡审批是关口,把握好最初的一道关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信用卡审批要严格落实审核制度,认真审核相关人的身份证原件,个人签名,材料身份等,相关工作要亲见亲核,建立网络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控制持卡人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在各大银行的信用记录都会核查到,保证了审批的安全性。此外,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成立专门的权威征信评价机构,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主要是对高风险客户的异常交易状况和变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具体的情况,必要的时候提醒顾客或进行相关处理,防止发生更严重的损失,防范了欺诈风险。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已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更为成熟的阶段。2009年国内银行卡发卡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新增卡量超过3.4亿张,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卡发量超过21.4亿张,从卡种结构上看,信用卡发卡量在总发卡量中的占比达到8.5%。

从申办方面看,现在的申领信用卡的手续较几年前简化了很多。前几年在申领信用卡的时候,除了要提供申请人的基本资料外,还要出具加盖公章的单位意见。而现在,申领人只需提供自己的身份资料和收入证明即可。发卡银行按照程序进行一定的调查和核查后,就会批准申领人的申请发放银行卡。

从功能方面看,如今我国信用卡市场细分也越来越明显,信用卡的应用从原来的百货、保险、教育等逐步扩大到企业认同、城市认同、汽车、体育等领域。多数银行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信用卡中心,所有的银行卡都按照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公司化要求发行,细分市场越来越清晰。各家金融机构为吸引更多的客户,在信用卡的功能、个性化设计、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也动足脑筋,使得银行卡各有特色,既方便了用户,也赢得了市场。针对不同的持卡人群体,不少银行开始提供不同层次的持卡人服务产品,如特惠商户、高尔夫订场、紧急救援、商旅预订、银联联盟积分等,以满足持卡人“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还有其他银行的很多银行卡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在信用卡风险防范方面,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已于2007年年初正式启动,现在正在逐步实现全国联网。这无疑是我国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据中央银行2008年3月7日于官方网站的消息透露,截至2008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已为近6.4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个人信用档案除采集在银行的信贷信息外,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电信用户缴费信息等均将被收录在内。 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已经影响到个人或企业在银行的借贷行为。企业或个人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前,征信记录的优劣已经成为各家银行考量该企业或个人有无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考量指标。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成,不仅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也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有利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个人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将大大加强信用卡业务监管的力度,使得风险防范制度有据可依。

二、存在典型问题

但是,也不难看出,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信用卡从发行到使用,从风险防范到针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发行存在泡沫现象

在发行方面,很多银行都给职员派发推销任务,他们错误地认为“用户数量”决定着银行“市场占有率”和“利润”。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信用卡泡沫”,持卡数量和消费水平脱节。据一项业内统计显示,中国信用卡的激活率非常低,只有20%左右。

2.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信用卡签约商户的网点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只收现金”的状况还是屡见不鲜。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刷卡环境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国内大部分的二、三线城市,除了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商场和酒店可以刷卡消费外,可以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的商户在总体比例上还是比较低的。

其次,在具体的服务方面还不够细致。比如在还款的规定上,某些银行应该本着从简从便的原则,多为持卡人考虑一些。某些银行规定到期还款日前必须归还全额贷款,否则差一分钱便所有消费从发生日起计算利息,条件非常苛刻。一些银行规定还款首先还取现部分,包括未在同期帐单上的取现。这样一来,持卡人不得不自己特意记录记账日以后发生的取现时间和金额乃至服务费和利息,然后在还款时加上这些金额一起还贷。这样不仅给持卡人增加麻烦,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如果同时此银行又有上述第一项规定,而持卡人在还款时忘记加上不在帐单上但已发生的取现部分,就被算作未全额还款而产生很多利息。这些方面都是持卡人对银行的信誉及信用卡使用上的消极因素。

3.信用卡犯罪呈上升趋势

特别应该关注的是,我国信用卡犯罪的各类案件发案数量上升较快。从总体上看,我国信用卡犯罪呈现密集化和蔓延趋势。 国际犯罪集团操纵的跨境犯罪呈上升趋势。信用卡犯罪导致发卡银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风险损失逐年加剧。由于不少发卡银行、特约商户为抢占市场而削弱风险的防范制度,发卡审核制度有所放松,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信用卡犯罪频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完善建议

1、加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

(1)关于发行

信用卡的发行至关重要,旨在平衡持卡人的流失风险和信用风险。审核过严,会使持卡人流失,从而使信用卡业务收入降低;过松,则面临信用风险的增加。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发卡机构可根据个人信用信息来执行相对应的审核标准。据麦肯锡咨询公司日前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我国信用卡要实现整体盈利需要到2013年。 而我国信用卡的总体盈利还远未达到预期标准,各银行间为抢占市场单纯追求发卡量而进行价格战。建议各银行之间应达成协议,放眼未来,在有效开拓市场的同时,应继续客观地按照合理的信用审核制度,切不可盲目为求市场占有率而放松审核标准。

(2)提高使用信用卡的安全性,降低伪冒风险。

首先,要尽快推行EMV智能卡,以取代现行的磁条卡,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EMV是由欧洲国际支付组织(Europay)、万事达(Mastercard)、维萨(Visa)等三大信用卡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IC智能卡金融支付系统,目前正在全球积极推广。自2005年12月16日,工商银行在京推出了首张芯片卡以来,我国9.2亿张银行卡换芯工程正逐步进行。 各银行应尽力加快其发展步伐。其次,加强网络安全,建立和完善银行卡交易处理的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和处理各种异常交易情况,从而有效防范使用信用卡交易时有关信息的泄漏。

(3)加强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

目前,我国也已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与规章制度,如《电子签名法》、《银联卡密钥安全管理规则》、《银联卡收单机构商户风险管理规则》、《银联卡风险事件报送及协助调查规则》等。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深入开展及新型技术的出现,需要有关管理机构及时完善与建立配套的制度规范。

2、进一步提高信用卡的服务质量

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本源。在现今十分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争夺新客户的竞争愈发激烈,倘若再发生老客户流失的情况将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的保持维护与现有客户的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银行的服务人员应时刻记住:客户和银行联系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或是及进行咨询,并且希望银行的服务代表能够给予足够的关心。

3、引入竞争,加快联网

尽快引入竞争机制是进一步扩大商户网点的关键。特约商户扣费率高成为扩大网点的一大问题。2003和2004年,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就发生了商家因为银行卡刷卡扣费率太高而集体拒绝银行卡消费的“银商之争”。国外对银行卡组织结构和管制的研究表明,只允许一家银行卡组织的存在不是最有效率的。而且,银行卡组织间的竞争会降低商户扣费,使更多商户接受信用卡。同时还能促进银行卡服务质量和提高系统安全性有促进作用。美国的银行卡市场中,就不但拥有维萨和万事达这两家开放型银行卡组织,也有运通卡等封闭型银行卡组织。由于存在几个银行卡组织,消费者为了能在不同的银行卡组织的特约商户处刷卡消费,就需持有几张卡。同时,也可防止因为一家银行卡组织中断而陷入被动。而美国持卡消费率高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多家银行卡组织开展竞争,提供便利的结果。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产业中惟一提供全国跨行信息交换的银行卡组织机构,在银行卡发展的初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

若不改变其垄断地位,就将损害银行卡产业的整体发展,影响信用卡产品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服务收费的降低,损害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因此,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加快完善国内联网和国际联网的步伐,更方便外国消费者在中国消费以及中国持卡人在外国的消费。银行也会在提供更便利服务的同时,赚取更丰厚的利润。

总之,我国信用卡的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要解决制约我国信用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要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用卡发卡行的规范管理,提高信用卡联网的技术手段。相信随着我国信用卡的用卡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信用卡业务的新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上海《青年报》2008年1月22日

2.陈琰 《京华时报》2008年03月08日03:24

3.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2007年6月9日

4.尤越 《国际金融报》(北京) 2005-12-19 02:37:00

5.殷建 《对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的分析》2006.09.28 11:09

6.宋菁 《 新快报》2008年3月17日 10点53分

7.王琛《从中国银联系统中断看金融支付安全》信用卡目录•中国金融家首页 2006年6月9日星期五

8.郭毅 哈尔滨法制网

9.邢征宇 陈维民 李珂《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浅析》―《海南金融》2005年第9期

10上海《青年报》 2008年1月22日

11《京华时报》记者 陈琰 2008年03月08日03:24腾迅网载news.省略/a/20080308/000300.htm

12记者郭毅 法制网哈尔滨 2008年1月14日

13《 新快报》宋菁2008年3月17日 10点53分

14 《国际金融报》记者 尤越 (北京) 2005-12-19 02:37:00网易网载biz.省略

15邢征宇 陈维民 李珂《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浅析》―《海南金融》2005年第9期

篇9

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管理 法律制度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信用卡在我国的发展则是近二十来年的事,历时虽短,却发展迅猛。随着信用卡犯罪方式的增多,信用卡相关法律关系及各方利益的复杂化,现实中相关法律纠纷的不断层出,使得信用卡消费过程中涉及的信用卡的善恶意透支、信用卡挂失和ATM机非正常交易问题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分割与风险转移法律问题日益明显并尖锐。

从广义上来说,信用卡风险指的是信用卡在使用、信用卡相关的交易的过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的会给发卡机构、信用卡特约单位、信用卡持卡人等所造成的资金损失所面临的危险程度。狭义上来说,信用卡风险指在信用卡业务特殊性决定的,由于持卡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行为共存而导致的银行损失的可能性。

综合考察我国信用卡法律体系,尤其是在与其他国家信用卡法律体系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信用卡法律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我国信用卡法律制度立法层级偏低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信用卡法。综观我国现有赖以调整信用卡交易的法律法规,既没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法律作为核心,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信用卡法律体系。除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外,信用卡的相关法律规制仅见诸于民法、刑法、金融法律法规中零星的条款,且在这些已经较为稀缺的信用卡法律规范中,有些仅仅是调整普遍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性规定,对信用卡业务本身的针对性不强,这导致了使用上述法规调整信用卡法律关系时,其操作性很难体现。

(二) 个人信用制度有待完善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己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等,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信用和提供多少信用的制度。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这将给信用卡风险控制中持卡人风险控制环节树立极大障碍。

(三) 信用卡担保制度不完善

消费信用担保缺乏法律明文规定,同时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机构。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对持卡人及其保证人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评估。

鉴于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结合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立法及制度的先进经验,特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对策 :

(一) 健全和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效果除了依赖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外,还离不开外部法律制度的供给。针对目前我国在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法律制度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必须进行完善,为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日益庞大的信用卡交易与层出不穷的信用卡违法违规案件,只依赖于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9 年出台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通知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提高信用卡的立法层级,将信用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集中规定于一部法律文件中已迫在眉睫。

(二)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我国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从而真正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三) 完善信用卡担保制度

由于持卡人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并透支的目的为了购买超过自身即期收入限度限度的,同时要在较长的期限内还款的如高档家具等等消费品。也就是说,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给消费者时,要求用抵押、质押、担保作为还款的保证,有利于保证贷款的安全收回,是发放高额信贷必不可少的形式。针对我国信用卡发放与消费的特殊性,在采取担保制度方面,措施主要包括:

1. 设立存入保证金制度

此保证金制度不但要求持卡人向银行提供有效担保,还需要持卡人存入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此降低风险。而保证金的数额则由发卡行依据其核实的由申请人向发卡行申请领用信用卡时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评级。信用等级高则保证金可以少些,反之则较多。保证金必须由申请人在进行信用卡申领的时候需要将其事先存入,同时在保证的期间内,申请人不能动用保证金。当持卡人的信用卡账户有透支情况发生时,发卡行会立即催收。经发卡人多次催收没有结果的,就可以直接将持卡人所缴纳的保证金余额转让到持卡人的信用卡存款账户同时扣收。发卡行能够通过持卡人在事先所存入保证金的途经将信用卡所带来的风险转移到持卡人身上。

篇10

摘 要 信用卡使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增长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信用卡被恶意透支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既损害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利益,也影响银行的声誉,阻碍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我国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分析及其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关键词 信用卡 恶意透支 风险管理

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的一种结算凭证。信用卡透支是信用卡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银行用卡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持卡人在其发卡银行信用卡账户上资金不足或己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进行一定金额的消费。信用卡透支是必须遵守信用卡的章程规定,要求持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补足资金,并按规定支付利息,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的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即可定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可分为蓄意型恶意透支和非预谋型恶意透支,本文就蓄意型恶意透支进行分析,以下简称信用卡恶意透支。

一、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分析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包括利用信用卡的套现功能而进行的恶意透支和蓄意伪造虚假信息或骗用他人信息办卡而进行的恶意透支两种。利用信用卡的套现功能而进行的恶意透支行为,一般是持卡人与一些“中介机构”合作,利用“中介机构”POS机进行虚假交易,将信用卡上的金额划走,持卡人付给“中介机构”3%―5%的手续费,“中介机构”当场将现金付给持卡人。利用信用卡的套现功能而进行的恶意透支行为是指通过伪造身份证件、资信证明、伪造信函、盗取使用他人身份证件等骗取获得了银行信用卡的使用资格。此恶意行为严重损害信用卡真实信息人的权益,也给银行造成严重且难以挽回的损失。信用卡恶意透支具体表现为频繁透支、假证办卡、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恶意透支、多卡透支、私相授受。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成因

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形成和存在的原因大致五个方面:1、信用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恶意透支风险的潜在性。2、由于银行追求发卡数量,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工作稳定性等还款能力审核降低要求,使担保、审核程序流于形式,增加了信用卡恶意透支的风险。3、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关于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法律法规。4、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对持卡人的约束不够。5、发卡的担保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部分发卡银行或者没有统一制定关于信用卡透支的担保合同,或者是制定的合同不尽规范,担保手续也往往流于形式。

三、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管理策略

1.银行应提升业务经营和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首先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不能片面追求发卡数量,营销与管理并重。信用卡银行将发卡量作为硬性指标用来考核员工绩效,而对申领人的资信调查流于形式或未进行多种渠道复合核查,造成了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埋下了风险隐患。其次,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责任意识,银行员工是信用卡业务流程中的操作者,更是风险识别的判断者,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控制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有一定作用。

2.银行需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并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银行需科学确定申请人的基本条件,运用科学的资信审查方法对申请人进行审查,对于信用卡申请人的年龄、工作情况、收入水平、经济状况、经济稳定性进行严格的审核,掌握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坚决不能发放信用卡。

3.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各个银行都没有在信用卡章程中说明恶意透支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中也少有应对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相应措施。应加快建设信用卡法制环境,尽快制定相应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对恶意透支的打击力度,追究恶意透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4.构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构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将各银行、公安、工商、税务、法院等各方面的的信息整合,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建立个人和社会信用体系,迫使信用卡用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防范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

5.完善担保制度

首先,对信用卡申请者的担保人进行资信调查,掌握担保人的资信状况和担保能力,避免出现“一人多保”和“无效担保”现象,并依据担保人情况灵活制定担保条件。其次,为规避担保人出现风险,要求被担保人向担保人再提供担保,即构建反担保策略,在担保人和被担保人之间形成双向监督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剧烈,信用卡业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银行经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现在存在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现象,必须对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分析可看出杜绝信用卡恶意透支不是仅仅依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银行要加强对信用卡申请人的审核,提升经营和管理理念,国家也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担保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