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篇1

>> 未来的美国住房金融市场 克服道德风险重建美国住房金融市场信心 海南离岸金融市场的资本市场风险控制研究 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分析对策研究 VaR视角下金融市场风险测度统计研究 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理财工具供给研究 美国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经验 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研究 我国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选择的研究 基于半参数的金融市场风险测度法研究 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形成的理论研究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启示 基于贝叶斯统计的金融市场若干风险测度研究 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 金融市场的风险值测量及动态分析 论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监管 浅谈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 离岸金融市场中利率与风险的探讨 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探析 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Fannie Mae., 2011, "Fannie Mae Debt Securities", Retrieved from Fannie Mae: http:///resources/file/debt/pdf/understanding-debt/Callable_Brochure.pdf.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2011, Report to Congress, Washington D.C.: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2013, The Housing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Challenges in Managing Interest Rate Risks, Washington D.C.: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Hubbard, R. G., 2003, "Evaluating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at Fannie Mae", Fannie Mae Papers, Volumn II, Issue 5.

Jaffee, D. July 2002, "The Interest Rate Risk of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Retrieved from UC Berkeley Haas Business School : http://faculty.haas.berkeley.edu/jaffee/Papers/FFJuly31.pdf.

Poole, W., 2005, "GSE Risk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pp85-91.

Schmid, F. A., 2005, "Stock Return and Interest Rate Risk at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pp35-48.

Thomas, J., & Van Order, R, March 2011, "A Closer Look at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What We Know, What We Think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 Know", Retrieved from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Business: http://business.gwu.edu/creua/research-papers/files/fannie-freddie.pdf.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2014, "Summary of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 Leader' Bipartisan Housing Finance Reform Draf", Retrieved from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http://banking.senate.gov/public/_files/SummaryoftheBipartisanHousingFinanceReformDraft_update.pdf.

Weicher, J. C., November 2010, "The Affordable Housing Goals, Homeownership and Risk: Some Lessons from Past Efforts to Regulate the GSEs", Retrieved from 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http:///conferences/gse/Weicher.pdf.

责 编/樊保玲

篇2

[关键词]勘探开发 风险分析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油产量已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石油生产的特大型企业,对保障石油供应责无旁贷。开拓海外油气市场是油田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气勘探的发现规模逐渐变小,勘探难度逐渐加大。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储量,是勘探面临的重要课题。勘探投资组合和风险分析与管理将成为勘探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就是根据油田开拓海外市场的需要而研究,旨在对跨国勘探开发风险分析和经济评价工作能起到促进作用。

1 理论基础

风险管理发源于美国,二战后,开始传入德国、法国和日本,研究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

在我国,风险管理刚刚起步,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虽己在各行各业开展研究,但大量关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和处理等过程的研究结果集中在金融业和保险业,而对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风险管理还处于未被人们认识的阶段。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它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两大内容。

(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它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三个阶段。

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估计是估计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减少项目的计量不确定性。风险评价是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严重程度的顺序和对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实践中,这三个阶段常常相互重叠,需要反复交替进行。

(2)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

风险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可行性进行周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它包括风险规划、风险控制、风险监督三个阶段。

风险规划是制定风险规避策略及具体实施措施和手段的过程。风险控制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的规避措施,并在项目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新的规避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监督则是监视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环境及其因素的变化,核对风险规避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规避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

2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分析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描述,为风险对策研究提供依据。

2.1 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特征和识别

1. 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特征

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模糊性和流动复杂性,带来了油气开采行业的高风险性。具体体现在:(1)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2)综合性风险高;(3)投资回收期长;(4)地下资源量的不确定性高;(5)高风险伴随高利润。

2.风险识别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区块选择的机会多,完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投资风险大,勘探开发的面积、时间和所获利润有严格的限制。

本文主要运用风险因素预先法、环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进行分析。具体思路如下:

(1)根据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详尽分析,避免盲目投资,及早采取措施。

(2)利用环境分析法对项目所处环境给项目带来的内在风险进行识别。

(3)利用问卷调查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较全面地识别和把握各类风险的特征,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对策。

2.2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的思路和原则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以一组较为客观的指标体系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本思路如下:

(1)评价要结合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特殊性,并紧紧围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评价指标的选择尽可能的全面、客观,突出综合评价的特点。

(3)评价结果不仅满足评价对象的排序,还要为改进和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提供思路。

同时,为保证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可比性,在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要综合地揭示海外勘探开发项目风险的整体信息。

(2)层次性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各指标有明确内涵,按照层次递进关系,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相互关联的整体,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3)系统性原则,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评价受各种因素及其组合效果的影响,采取系统设计、评价的原则,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

(4)可行性原则,选择的指标应适应现行的勘探开发工作的实际,指标设计方法简便易行、体系科学合理,含义清晰、数量得当,提高实际评估的可操作性。

2.3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建立合理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考虑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构成要素,并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选取的评价指标为:

1.环境风险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由于未预见到的政治因素变化而给项目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有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和资金移动风险四种形式。

(2)法律风险主要指石油法规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

(3)经济风险是指由于项目运行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经济因素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经济风险源主要有东道国经济状况、国际经济环境及相关项目的运行情况。

2.地质风险

地质风险是可采油气藏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地质的复杂性与资料的缺乏和心理上的因素。它的评价指标分为五个单项地质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圈闭条件和运聚配套条件。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预测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差距的可能性,它对投资项目的效益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市场的竞争状况、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等。

4.工程技术风险

工程技术风险指所估算的油气体积是否的确存在于地下,储量和开采速度是否像设计的那样。本文选取工程技术难度、地面环境和交通状况作为评价指标。

5.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项目有关各方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获利能力的风险,包括:人力资源状况、项目经理素质、组织结构、核心成员外流的可能性、合同风险、衔接风险、成员团结与协调状况等。

2.4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

根据建模的目的和所遵循的原则,本文选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作为油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模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过程就是针对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策略五个基本要素逐步确定问题。

目前,某油田正在操作和即将实施的海外勘探开发项目有18个,本文选取正在评估的埃及C区Ⅰ、Ⅱ区块勘探开发项目风险指标作为评价对象。

通过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对风险的分析,某油田埃及C区Ⅰ、Ⅱ区块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被评价为小、较小、中、较大、很大的概率分别为:17.52%、19.83%、34.24%、14.38%、14.03%。按照最大隶属原则,该项目的风险综合评估等级为中。从一级模糊评价结果来看,此项目风险的地质风险、工程技术风险在5个被评价对象中风险分值为“中”,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级为“较小”,管理风险综合评价分值为“小”。但埃及C区Ⅰ、Ⅱ区块勘探开发项目风险综合评估等级却为“中”。

从该油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5大风险的22个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地质风险和工程技术风险所包含的8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值最高。所以最终的结果将更加接近于地质风险和工程技术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值,这和实际项目的风险评价结果吻合。

3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对策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投入巨大,因此制订项目相关的风险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实行全方位的“弹性外交”

(1)对于政治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回避、保险、谈判特许三种措施。

①回避是指除非投资前东道国或地区已经发生战争、暴乱、征用财产、国有化等极端状况,一般不轻易停止投资计划的实施。

②保险是对处于有政治风险的地区的资产保险。当风险发生并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后,保险机构按合同支付保险赔偿金。

③谈判特许是在实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之前,应设法与资源国政府谈判,并达成协议,获得某种法律保障,尽量减少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

(2)对法律风险,在项目实施前要详细了解资源国对外资的立法形式和立法内容,对相关法律文件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时,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

3.2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就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地质风险分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降低地质风险的途径:

(1)用先进地震勘探技术提高数据的精度,建立适合不同类型的石油储层的地质思维,在此基础上对构造及油气的存在做出恰当、准确的解释,同时通过其它途径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然后将利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地质成功概率的计算,当所的结果较低时,要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其它区块。

(2)参与地质风险评价的人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各种因素的认识保持客观的态度,尽量减少主观原因造成的计算结果失真。

(3)杜绝决策者的作风和各种私心杂念,使决策者做出的决策真正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3.3 建立科学投资决策方法

减少海外勘探开发项目市场风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有效的谈判或影响力获得特殊的有利条款;二是为降低一定比例的前期投入而自愿放弃一些项目股份。这些方法都要求合法的转移风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两增强、两掌握”:增强技术评价的可靠性,把握项目的发展前景;增强经济评估的实效性,把握经济风险要点;掌握风险分割原理,合理分摊风险,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过分负担;掌握石油企业财务策略,实现风险转移,充分运用资本经营,选择好资本经营杠杆的支撑点,使有限的资本发挥更佳的作用。

3.4 搞好项目工程技术论证

根据勘探开发对象的地质、地面条件,勘探开发阶段和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合理地选择和配置各项勘探开发技术是项目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工程技术的论证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根据项目的地质任务,确定拟采用的工程技术种类。

(2)通过资料收集和评估,提出单项工程技术框架方案。

(3)完善工程技术方案,编写论证报告。

3.5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应该懂技术、懂商务、认真负责,能够与收主、工程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与项目其他部门负责人形成一个团队。

篇3

关键词:物资采购;风险;风险防范

物资采购风险易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影响,对于经营实业的企业来讲,资金链断裂等资金问题是企业的“头号威胁”。除此之外,物资采购风险还会对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经营者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物资采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采购风险。

一、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

企业物资采购虽然具有强烈的可控性,但是受到了人员、制度、政策、经济市场等变量因素的影响,给物资采购过程加注了更多的潜藏风险,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机。

(一)自然风险

企业物资采购需要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将物资运送至指定地点,在运输的过程中,自然灾害是对物资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的发生。在现实社会当中,每年都会发生高速公路货车侧翻、追尾等车祸事故,给当事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自然环境中的暴雪、海啸、地震、洪水等也会引起采购风险。另外,工程建设、道路修缮等工程原因也会引发采购风险,致使物资无法在预订时间内达到指定地点。自然因素往往是不可控制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能依靠变化路线、运输方式等手段进行预防。

(二)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自身以及政府。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很可能作出项目调整、资金调整等变动,这势必会对物资采购造成影响,而国家所制定的某些政策,如相关产品生产指标、生产原料控制等,同样会对物资采购造成影响。

(三)市场风险

采购过程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动、产品市场价值发生改变、同类新产品的推出等将会导致采购风险,对企业产品制造与销售造成打击,从而影响该产品生产原料的采购。

(四)质量风险

物资采购质量风险很多时候是由资金风险和供应方诚信问题引起的。企业在采购前,对供应方未进行全面的考察,最后被供应方欺瞒,交付给企业劣质的物资。而资金风险则是由企业内部引起的,或是因为资金链问题,或是因为采购人贪污问题而引发的。

(五)招标采购风险分析

1、制度风险。企业采用招标方式进行物资采购一般都会制定一套招标管理制度,这其中便隐藏了物资采购风险,招标管理制度不严谨、存在漏洞、不符合法律,或者招标管理制度无法全面执行都会对物资采购造成影响。

2、计划风险。计划风险主要表现为:物资采购项目上报过迟;资金抽掉困难、抽调不及时或资金缩水;招标公布与文件发售时间安排不合理;招标文献存在法律漏洞,招标流程不符合法律要求。

3、标物风险。招标周期过长,周期内标物价值与标价发生重大变化,出现贬值,将引起采购风险;短时间内标物供求关系、标物属性等发生变化也将引起采购风险。标物风险主要表现为:

(1)集团对于标物存在多种标码和描述,导致实际标物与标书内表述不符,标价前后出现严重差异。这样的风险在很多的企业当中都存在。给其物资采购风险防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资金编码套用、物料描述错误等引起的报价错误,影响潜在投标人竞标与报价。

(3)招标方案设计不完善、不严谨,为招标工作的进行带来了阻碍。在实际的招标工作中,招标方案的质量决定着招标工作的成败。

二、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企业管理控制物资采购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企物资采购链条

企业物资采购需要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物资采购链条,并与链条上下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来讲,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标准,保障采购物资品质与数量,稳定物资采购的供求关系;其次,还要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双方之间的关系,建立信任;其三,则需要企业合理设计采购方式: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很多的企业都选择使用招标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虽然有利于挑选更加优质的供应商,但是在供应关系管理与长期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因此,企业在选择采购方式的时候,需要谨慎考虑,不可盲目跟风;第四,则需要对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巧妙避免自然风险,并降低运输成本。

(二)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

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最为重要的步骤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参考西方企业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提升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准确对采购风险进行预警,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各类型采购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一套物资采购监督系统,全程把关企业物资采购,对风险进行捕捉、识别和破解,加强采购流程的监督与控制力量,尤其要加强对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监督和抵御,实施监控物资市场的供求关系与物资价值变动。

(三)加强对采购部门的管理

采购部门是企业物资采购的执行部门,对于他们的管理将能够有效的削弱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加强对采购部门的管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联合财务部,加强采购部门的资金管理:采购部门执行物资采购计划,常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就是资金,内部时现资金外流、资金不足等情况;第二,加强部门运作的制度管理:企业需制定规范财务部门运作的相关制度,提升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采购部门的监督,强化内部监督与控制力量。

结束语

物资采购维持了企业的运作,对于它的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识别风险的敏锐“嗅觉”,沉着应对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作者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潘辉.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5(02):315-316.

[2] 余祖光.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J].科技视界,2012(26):166-168.

篇4

关键词 跨国投资 石油投资 风险 对策

一、引言

从2009年始,国有三大石油公司开始海外跨国投资业务,其主要投资方式为并购、服务合同以及贷款协议等形式。随着,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活动的日益增加,其所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如何辨识这些跨国石油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对国内石油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投资风险即投资者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活动所遇到的各种类型的不确定的风险,从而给海外投资活动带来损失。目前,国内石油资源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状况变得日益严峻。因此,到外国寻找新的经济资源就成为企业与国家的共识。国家对跨国投资极其重视,并大力提倡“走出去”战略,国内产业资本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跨国投资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石油投资领域。

二、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

跨国石油投资作为海外投资项目,具有—般投资项目所不具备的投资风险。通常涉及的是跨国因素,包括在投资地不同国家的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跨国背景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对跨国风险分类的研究,对跨国石油投资风险进行了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第一,人类社会无法抗拒的自然风险。该种风险是自然界作用下产生的风险,对跨国投资所带来的潜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如,在投资国展开的海上石油开采,这类跨国石油投资的自然风险就具有不可抗拒性,一旦发生,损失将极巨大。

第二,投资地区政治环境恶劣,特别是战争风险。由于政治风险国际被称为所有投资风险中的第一风险,因而国内跨国石油投资者必须要对投资区域的战争风险进行有效、权威的评价。如,在中东地区的跨国投资就要充分考虑战争的风险,否则将给国内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三,投资所在区域的政治法律风险。政治法律风险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突发性政治性事件以及东道国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的不连续或者不稳定,会给我国跨国石油投资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四,金融风险。目前,欠发达国家通常面临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该问题的存在导致这类国家常常采用限制性的外汇管制措施,导致投资利润与资产的转移或输出受到阻碍,致使跨国石油投资极易蒙受损失。

第五,市场风险。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为跨国石油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该风险主要是因金融市场波动而导致发生的风险。包括股权、汇率以及利率等风险。随着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稳定阶段的结束,跨国石油投资的市场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概率极大的提高,而国际原油价格的跌涨暴将成为最大市场风险之一。

第六,技术风险该种风险是跨国投资企业投资后能否因为技术而顺利完成相关业务,为企业带来利润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成功的开发产品,不能顺利的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那么将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风险。

三、应对跨国石油投资风险的措施

跨国石油投资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文章在对跨国石油投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体系,具体应对对策如下:

第一,加大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在实施跨国石油投资前要全面、准确、综合的对投资地区和国家的政局进行评估,仔细分析其在政治、法律、政策、法规等各种因素,尽量避免在政治风险高的区域进行投资。在遇到风险时,可以寻求中国政府的帮助,对所能遇到的潜在风险进行监控。借助国家力量对企业无法涉及的国家领域问题进行跨国交涉,以便企业对对投资区域的政治环境有深入的了解,避免风险的出现。

第二,加大对市场风险的应对。密切关注石油市场的风险,要对国际市场的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并将此结果作为跨国石油投资决策的参考。

第三,加大相关技术研发。跨国石油投资企业相关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企业能否获得预期投资效果的影响极大。在国内石油公司所拥有的地质研究、人才储备以及勘探设备等是跨国投资企业能否降低风险的硬性要求。要充分发挥国内企业在工艺、销售等技术上的优势,保证项目能正常运转,降低跨国石油投资项目的风险。

第四,国内企业要采取正确的跨国投资策略。国内企业要实施本地化战略,规避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本地化战略的可以降低相应的进入门槛和政治风险,有助于国内企业在当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政治敏感度,获得优惠政策,进而降低风险。国内企业要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注意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规避法律风险。

四、结论

海外投资项目通常涉及东道国的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背景因素的不同,因此涉及的潜在风险很多。目前,由于海外的投资活动存在着各种风险,对于国内企业实施跨国石油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挑战对国内企业同样是机遇。目前,国内理论界对此展开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文章在综合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企业可能遇到的跨国石油投资风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石油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永康.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管理[J].中国石化,2008(7).

[2]冯燕玲,刘峰,姚万民.委内瑞拉石油投资风险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浅析[J].中外能源,2011(4).

篇5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创业板是为成长型、科技型以及创新型企业提供的一条新的直接融资渠道,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是一些达到《证券法》新规定的发行条件但尚未达到主板上市标准的中小型企业,创业板的设立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渠道,从而推动风险投资快速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创业板市场都以高风险性著称,如著名的纳斯达克市场企业退市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资料表明,1995年到2007年间,纳斯达克的退市公司数量接近或超过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尤其从1999年到2001年3年间,纳斯达克退市公司占美国市场退市总数的比例达到40%。我国创业板市场自运行以来,市场风险已经显现。从已经公布的2011年三季报可以看出,不少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后和上市之前判若两样,业绩下滑,财务状况变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2010年间,创业板公司有32家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更有76家之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出现净利润呈现负增长。以“高成长”性著称的创业板企业,其成长性垫了底。虽然由于运行时间短,创业板还没有出现退市企业,但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终将会给创业板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损失。因此,加强对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帮助广大投资者认识创业板企业风险性,避免投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财务风险分析模型选择及多元判别模型形式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由分析者通过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组织管理的各种风险综合判断得出风险结论的方法。常用的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法、流程图分析法及管理评分法。定量分析法是利用掌握的大量企业财务统计资料,运用数学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统计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得出分析判断结论。定性分析依靠主观判断,主观随意性强,缺陷明显,定量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引起更多关注和研究, 各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定量分析模型陆续出现。按照所选预测变量信息的不同,已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有:一元判别分析模型(Univariate),即单变量分析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多元逻辑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MLR);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ANN)。我国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3种,即多元判别分析(MDA)、多元逻辑回归(MLR)和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

多元判别法主要原理是通过统计技术筛选出一些变量,这些变量满足在两组间差别尽可能大,但在两组内部的离散度最小的条件,使得多个标识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信息损失最小。多元判别法具有数据易得、结构简单、计算方便等优点,如果财务指标选择合理,模型有很高的预测准确性。本文选用多元判别法构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数量分析模型。

判别分析是判别研究对象所属类别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时必须已知观测对象的分类和一些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判别分析就是要从这些变量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使用筛选出的变量建立判别函数,要求建立的判别函数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判率最小。本文主要研究两类分司:一类是财务风险公司,另一类是财务良好公司。通过找出反映这两类公司相关性高的特征变量而建立判别函数,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模型。模型的形式是:

PS=a1X1+a2X2+a3X3+…+anXn+C

其中:PS为判别值,X1、X2、X3…Xn是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如财务比率。a1、a2、a3…an为各变量的判别系数,C为常量。

财务风险分析模型建立

(一)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我国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28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涉及6大行业,资产规模最小的为3.64亿元人民币,最大的为27.43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为9.90亿元人民币,具体行业分布和规模情况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择

样本选自A股上市公司,数据源于证券时报网数据库。样本选择原则是:样本企业所在行业要与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相同,样本企业规模(总资产)要与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尽量接近。最后选择了符合条件的样本数量112家,其中有56家ST公司和56家非ST公司。样本公司行业分布及规模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样本企业总体平均规模与创业板企业非常接近,样本企业平均资产与创业板平均资产比例接近1,仅有社会服务业偏差大一些,但所占企业数量有限,对样本总体影响不大。

(三)财务比率选择

财务比率可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来选择,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和数据的易得性,本文选定如下11个财务比率作为分析的起点: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应收帐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净额;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股东权益比率=股本权益/总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净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要业务收入)。

(四)模型建立过程

模型建立过程是根据已知观测量的分类(0,1)和表明观测量特征的财务比率变量,推导出判别函数,并把各观测量的自变量值回代到判别函数中,根据判别函数对观测量所属类别进行判别。首先将112家公司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有56家公司,其中有28家ST公司,28家绩优公司;第二组也有56家公司,其中同样有28家ST公司和28家非ST公司。第一组样本作为推导建立判别函数的估计样本,第二组作为检验判别函数的测试样本。然后将估计样本组财务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利用软件中的判别分析工具来帮助计算,建立模型。经过判别分析,从原来的11个特征财务比率变量中最后推导出只有6个变量的判别函数,即:

PS=0.002X1-0.034X2+0.414X3+

0.004X4+1.067X5+0.03X6-2.046

(1)

其中:X1为净资产收益率,X2为流动比率,X3为经营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X4为总资产增长率,X5为总资产周转率,X6为股东权益比率。

(五)判别函数检验

表3给出了判别函数所能解释的方差变异,可以看出判别函数解释了所有变异的100%。“Wilks`的Lambda”表格用来检验函数有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从Sig值看,判别函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很显著的。

实证分析结果

估计样本分类的准确性。用建立的判别函数对56个估计样本可以很好分类,结果令人满意,非ST企业有25家判别分值大于0.4,ST企业有25家判别分值小于0,如果将判别分值大于0.4作为非ST企业判据,判别分值小于0作为ST企业判据,原始样本错判2例,准确率达到96.4%(见表4)。

临界值的确定。根据估计样本判别值的分界线可以选择0和0.4,但还需要测试样本检验。为此,用建立的函数(1)式算出56个测试样本公司的PS值(见表4)。结果表明非ST公司中,估计样本和测试样本共有56家,有49家企业PS值大于0.4。虽然有3家ST公司被误判为非ST公司,但根据财务上的谨慎性原则,依然认为PS值大于0.4即代表该公司为财务良好公司。ST公司中,估计样本和测试样本共有56家,有50家PS值小于0。虽然有2家非ST公司被误判为ST公司,可以认为PS值小于0即代表该公司为财务风险公司。另外在PS大于0小于0.4之间,ST公司有3家,非ST公司有5家,因此将PS值处于0到0.4区间的公司判定为财务风险不确定公司。据此可以得出以下判别法则:凡判别分(PS值)小于0的公司被判为财务风险公司;凡判别分(PS值)大于0小于0.4的公司被判为财务风险不确定公司,需要关注;凡判别分(PS值)大于0.4的公司被判为财务良好公司。

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运用以上判别模型对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数据来源于证券时报网,采用2010年年报数据,计算结果见表5,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总体PS分值不高,最高得分仅为0.78,远小于估计样本组的最高得分2.92和测试样本组的最高得分2.47,说明首批上市创业板企业财务表现没有预期的好。具体看,28家中有15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4家企业财务状况有风险,有9家企业财务风险不确定,需要关注。

综上,创业板自运行以来,表现难以让人满意。特别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成长性一般,估值水平偏高,有部分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因此对于创业板应该格外关注。此外,本文建立的模型变量少、数据收集容易,操作快速、简便、成本低,预测效果佳,可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证券投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陈越.财务危机预替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5(2)

2.徐良平.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与创业板市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医院 市场风险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国有、私营和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医疗机构层出不穷,医疗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医院必须合理的拓宽融资的渠道,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医院负债经营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对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对潜在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本文对当前我国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医院控制风险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医院获得越来越多的私营权,这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许多医院对医疗经费的增长幅度控制不当,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这些都导致了医院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再加上医院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促进了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增长,政府财政不足以及医院内部资金的匮乏导致医院大量的举债。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完成基本设施、设备以及人才的引进,以求吸纳更多的患者。这种负债的发展方式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大量的贷款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严重。医院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项目,造成了公共医疗费用的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很可能导致医院的负债失控,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共同作用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二)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规则下,不断有民营和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出现,给市场上现有医院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医院不断增加医疗设施的改进,不按照政府要求用药、收费,造成医院支出超标,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应收账款风险。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往往会对超低的价格产生过度消费,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催帐观念和风险意识,常常会错过收账的最好时机,给医院造成大量的呆账和死账,使医院蒙受巨大损失。随着医疗改革,第三方支付的主体变成了政府,患者只交少量存款,然后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医院进行补助,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往往较长时间才能到账,这也造成了医院的资金周转困难。

(四)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大量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的采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设备的技术、市场和财务的可行性研究,对设备的市场前景、设备的先进性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设备使用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预测,导致医院盲目购买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使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新时期控制医院市场风险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

随着新时期医疗改革的推进,财务管理成为医院控制市场风险的重要工作。想要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明确新时期医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医院的管理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医疗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转变以前只重医疗卫生建设,忽视市场风险和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做法。长期以来,医院往往因为没有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导致医院的市场风险加大,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规避市场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医院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多,医院想要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首先,医院应该加强对成功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学习,建立健全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综合的分析医院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潜在的风险,利用各种会计方法,积极的对医院的财务策略进行调整,有效的防范市场风险;其次,医院的领导应该转变管理思想,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医疗建设,忽视医院财务管理的观念。积极学习财务知识,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正确的领导全体财务人员参与风险防范;最后,要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实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控制医院潜在的市场风险。

(三)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

由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医院的资产不断流失,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医院最终的经营管理失败。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及时的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和医院财务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的改进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医院的规模较小,不能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该定期的聘请滋生的注册会计师对医院的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审核,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院内部管理更加完善。医院也可以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重要业务活动及信息进行审核,这样可以减少重大问题的出现。

三、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大量市场风险的威胁着医院的健康发展。因此,医院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工作,不断提高医院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操作风险;CAPM 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66-03

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金融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之一,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最先使用这个金融创新工具进行融资,成功地改善了金融环境和促进了金融制度的发展。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际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11月,以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为试点项目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标志着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正式拉开序幕,时至今日,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资产证券化行进的脚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因素,不乏操作风险的影响。资产证券化结构烦琐、操作流程复杂,要顺利实施这项工作,对各参与方的协调配合、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存在的操作风险较多。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① 2003年,国际清算银行(BIS)下属的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从而金融风险被定义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三大主要风险 [1]。

目前,中国对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研究还限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随着证券化实施项目的深入,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也事在必行、迫在眉睫。本文将操作风险理论运用到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中,文章试图从量化的角度对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实际风险分析给予检验。使我们真正认识到操作风险的存在,也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机构全面而系统分析金融风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一、 操作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从全球范围看,尽管操作风险近些年来给不少金融机构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巴塞尔新协议也从制度化的角度对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近乎标准化的要求,但迄今为止,已经建立起有效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金融机构并不多见,操作风险的管理结构、程序、方法、工具和模型也远远没有信用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那样成熟。特别是定量化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与发展的阶段。

尽管操作风险的定量管理难于其他风险管理,但人类不畏困难、勇于追求的脚步一刻都不会停止。由于操作风险涉及到人的因素,以及它涵盖了很多低概率但是损失程度大的损失事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操作风险一直被视为是不可度量的,或者至少是很难用数量方法度量的。但是随着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的重视、更多成熟的统计方法和模拟计算技术的介入,以及损失事件历史数据累积日益丰富,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些用来度量操作风险的数量模型。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提出了计算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要求的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Basic Indicator Approach)、标准法(Standardised Approach)和高级衡量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后来,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巴塞尔委员会的方法,如在险价值方法,极值理论,波动率模型,神经网络模型,CAPM模型,信度理论、Delta-EVT模型等。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模型的度量也不是万能的,其效果还有待检验,真正成熟、准确的模型还没有出现。按照操作风险度量的出发角度不同,有学者将这些数量模型分成两个大类: 由上至下模型和由下至上模型 [2]。

由上至下模型(Top-down Models)是在假设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不甚了解,将其作为一个黑箱,对其市值、收入、成本等变量进行分析,然后计算操作风险的值。使用这种思路建立的模型包括:标准法、基本指标法、CAPM 模型、波动率模型;由下至上模型(Bottom-up Models)是在对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经营状况及各种操作风险的损失事件有了深入的研究之后,然后分别考虑各个部门的操作风险,最终将其加总作为整个企业的操作风险。按照这种思路建立的度量模型包括:高级衡量法、在险价值方法、极值理论、神经网络模型、信度理论、Delta-EVT模型等。

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金融领域操作风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巴曙松(2002)分析了操作风险的特点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于操作风险相关规定的演变,并讨论了当前国际金融界通常采用的操作风险衡量方法;沈沛龙、任若恩(2002)对新巴塞尔协议中关于操作风险资本金计算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框架进行了剖析;叶永刚、顾京圃(2003)等学者依托中国建设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其中专门论述了操作风险控制问题;中国工商银行总行(2003)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内部控制与评价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研究,大量援引内部案例说明了操作风险防范问题;蒋东明等学者(2004 )从管理程序和组织结构再造的角度研究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并设计了一种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程序的模式 [3]。

这些研究工作从操作风险的度量技术、管理机制、监管机制要求等方面出发,对操作风险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设计,极大地推动了操作风险理论的发展。

二、定量研究

在金融领域的内部损失数据建立不完全的情况下,对操作风险定量研究最好的选择是由上至下模型,从公开报道中获取需要的数据达到我们的目的。本文使用CAPM 模型,针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项目: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定量研究。

(一)模型引入

CAPM 即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缩写,最早由Chase Manhattan Bank使用,是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的资产定价模型,最简单的CAPM模型讨论了特定资产的预期回报率或要求回报率同回报率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即在有效市场上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4]。套用CAPM模型衡量操作风险时,考虑各个风险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计算目标变量的方差,然后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因素所造成的方差从中剔除,将剩余的方差作为操作风险值。因此,按照选取目标变量的不同,就依次有了证券因素模型、收入模型、成本模型等。其中,收入模型的度量结果优于其他模型(樊欣、杨晓光2003),因此,本文实证分析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以收入为目标变量的CAPM模型。

收入因素模型将企业的净收入作为目标变量,然后考虑可能影响净收入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因素,净收入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这些因素解释,而余下的那些不能解释的部分将被作为该企业由于操作风险引起的波动。模型如下:

rt=a+b1 +b2 +b3 +…+c

其中,rt 是企业的收益率,pit是第 i 个风险因素的收益率,bi 代表了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即系数。由于操作风险引起的净收入波动:

σ2=σ2total (1-R2)

假设净收入的波动服从正态分布,那么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我们将 3.1 倍标准差作为操作风险,这样就包括了 99.9%的置信区间。这样基本就可以包括了操作风险引起的未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

OpRisk = 3.1σ

该方法的前提是市场的有效性,即认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已经在净收入中表现出来。

(二)数据选取及变量分析

2005年11月,中国以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为试点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建行建元发行有效期从2005.11.10~2037.11.26 ,开元一期从2005.12.21~2007.6.30。为了交流和研究的需要,专家和学者们专门建立了资产证券花网站(省略),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文从中选取了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受托机构公开报道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翔实、准确、可靠。

根据CAPM模型对数据的要求,分别以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净收入为被解释变量,一般来说,影响净收入的因素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而操作风险的度量大小是除去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剩余值,因此,文章转换为研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净收入的影响关系。在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决定信用风险损失的因素是贷款人违约(LGD)或提前偿还贷款(prepayment);决定市场风险损失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变动或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强以及国家GDP、CPI等。证券化项目的收入来源于资本和利差,由经验与多次试算,本文选取影响净收入的变量:违约率、提前偿付率、利差,本金①等作为解释变量。因此,模型的形式为:

Income=a+b1(capital)+b2(Loan-Deposit)+b3(prepayment)+b4(LGD)

(三)统计结果

用SPS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分别计算净收入总方差、R-Square.操作风险对应的方差、操作风险对应的标准差,以及0.1%水平下操作风险的估计值。得出结果如下:

表1 统计结果

在上表中,操作风险对应的方差= 净收入的方差×(1- R2),操作风险对应的标准差为操作风险对应方差的平方根值, 0.1%水平下操作风险的估计值为 3.1 倍操作风险对应的标准差。

方差分析表中的R-Square 值反映了因变量的方差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模型所解释,它的值越接近于 1,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越强。在本文的模型中, 能被模型所解释的那部分是由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造成的,不能被模型解释的方差被认为是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在建行建元的结果中,R-Square 值为 0.859, 说明 85.9%的方差可以由模型解释, 即操作风险占到总方差的 14.1%。在开元一期的结果中, 回归模型的R-Square 值为 0.975,即模型可以解释方差中的 97.5%。同时也说明操作风险在总的方差中占到 2.5%。在国际上, 业界一般认为操作风险在总风险中占有比例为 10%~ 20%,本文的实证结果与国际判断基本吻合,无论是事实,还是偶然,至少我们可以断定,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中存在操作风险。

表1还可以看出,从操作风险的绝对值看,开元一期大于建行建元,但开元一期2005年11月发行证券化贷款额度为41.77亿元,而建行建元发行额度为30.17亿元。从相对值来看,开元一期单位资本金的操作风险小于建行建元。

三、实际风险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考察实际的情况,虽然不能取得内部损失数据,但可以通过公开的信息资料作出判断。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4月,收集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两家受托公司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的信息情况,对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下表是截至 2007 年 4月1 日建行建元和开元一期的诉讼仲裁对比数据表(见表2):

表2 资产池中进入处置程序的信托财产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建行建元在2005年至到2007年初,涉及到诉讼处置18起,非诉讼处置39起,而开元一期在这期间没有发生信贷资产中进入法律诉讼程序的情况。但开元在2007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收入数额因未能达到最低募集资金额而失败。

对建行建元来讲, 虽然每次报告几乎都有诉讼或非诉讼的司法程序出现,并且时间越后情况越严重,但多数是由于信贷资产拖欠、违约等情况,应该归于信用风险; 同时也不排除受托机构或贷款服务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内部控制不足出现错误产生纠纷、或者资产选择的失误等,这部分损失属于操作风险。

在上面的结果中, 我们惊讶地发现:开元一期在本文考察的时间段内没有发生一讼或非诉讼的司法案件。难道真是开元的经营管理无可挑剔吗?通过对比,建元的基础资产是15 162笔住房抵押贷款,开元是由51笔涉及电力、电信、铁路、石油、采矿等行业的资产组成,与建元相比,开元基础资产优良、管理难度小,因而经营管理中的操作风险小,而这一基本事实能够在CAPM模型的定量分析中反应出来,说明了模型的运用有其合理与可信的一面。

开元2007年发行的失败客观上归咎于市场因素,发行时,中国资本市场利空消息不断涌现,已发行债券产品流动性不佳,但主观上也反应了人员的操作失误:选择时机不成熟,选择对象不合适,产品设计不合理等等,与操作风险有关。

结论

经过上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资产证券化的操作风险可以使用CAPM模型进行度量。尽管其结果可能不太准确, 但是仍然可以从结果中对证券化业务操作风险的数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它毕竟给了操作风险一个可以衡量的工具。可以使用它来帮助监管机构或者投资者评估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证券化机构也可以使用它来改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2)以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操作风险值的大小。通过实证研究,从2005年12 月至2007年4月,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所产生的操作风险在合理范围内。目前,开元一期的操作风险小于建行建元。(3)损失数据的质量与数量是影响研究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历史太短, 并且是公开报道的数据,排除了内部欺诈、隐瞒的可能,仅仅反应的是高频率低风险的那一类损失,在操作风险中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影响了我们对结果可靠性的判断。资产证券化操作风险乃至于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量化分析与评估还任重而道远。因此, 为有效地测定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本着对自己负责的理念,应当收集和积累“实话实说”的内部损失数据,尽可能地让数据更加完整、更加真实,为发展由下至上理论模型,建立更加实用、有效的操作风险度量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省略,1998-09.

[2]樊欣,杨晓光.操作风险度量: 国内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4,(5):44.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如图2所示。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