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我国国情,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民营企业数量庞大,是创新发展力量的前锋。然而,民营企业融资筹资困难却和民营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融资问题已然成为限制众多民营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很多民营企业资金短缺,争取到外界的资金支援情况很少,融资筹资渠道过于单一化。只有创新融资筹资渠道,才能为民营企业跨越自身发展瓶颈出一份力。
二、民营企业筹资融资的主要方式
融资筹资渠道是指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数量。企业的融资筹资方式受外部融资筹资环境和企业自身融资筹资的能力限制,这两者决定了企业应当使用何种方式进行融资筹资。民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融资筹资渠道。
(一)政府扶持
一般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受政府给予资金帮助的这一特权。政府出资是国有企业融资筹资最为主要的支撑力,对民营企业而言,由政府扶持给予资金帮助的几率不大,且即使出资并不一定能有大量资金支持。
(二)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最为普遍的融资筹资方式,这种方式灵活多样,比较适合不同种类债权资本筹集的需要。一般国有银行会优先给国有企业贷款,对民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一系列手续也非常繁琐,和国有企业贷款相比地位稍显低下。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之外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一般这类机构主要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虽然这类融资筹资途径获得的资金支持比较小,但是从未来发展来看,和银行还是很有可比性的。
(四)其他法人的资金支持
法人主要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及团体法人等,法人在日常资金运转中偶尔会有闲置的资金,可以为民营企业资金周转提供帮助。
(五)民间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家家户户的存款也日益增加,一部分老百姓会科学利用存款,将资金投资到中小民营企业中。
(六)企业内部融资
在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中,通过积攒的资金实现内部融资,比较简便快捷,一般年末有盈利的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个融资筹资渠道。
三、民营企业融资筹资困难的原因
(一)融资筹资渠道单一化
虽然融资渠道窄小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有所改观,但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筹资方式仍是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在民营企业负债中银行信贷占据的份额过大。民营企业缺乏相对稳定、成本低的融资渠道,企业担保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民营企业自身创新融资渠道的观念仍显落后,只执着于过去的融资筹资方式,对现代的融资筹资一无所知。
(二)银行信贷的局限性
一方面,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筹资渠道是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但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够优先享有资金支持。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行为鼓励性较强,对民营企业则稍显弱势。同时国有银行针对非国有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例更为复杂,限制较多,有的国有银行甚至由于对民营企业的不自信而减少对民营企业的信贷。
另一方面,除了国有银行,其他的银行能给予的资金帮助过小,很难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国有银行相比,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稍显弱势,且竞争激烈,很难超越国有银行,同时银行内部解决呆坏账的根本机制也不同。
(三)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较少
在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融资筹资问题上,国家都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是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筹资问题却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优惠政策不完善。虽然随着民营企业力量的逐渐壮大,民营企业开始逐渐受到国家的关注,但是由于前期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各种配套措施不全面等原因,民营企业并没能获得较多的关注。
四、创新发展融资筹资渠道的建议
(一)优化国家政策环境,完善服务机制
国家政府应当给予民营企业较多的关注,从财务和行政两方面着手。首先,政府需要完善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筹资难问题的相关扶持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加以引导推动;其次政府需要深入改革民营企业融资筹资体制,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展融资筹资渠道,多投资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加强直接融资筹资渠道的开拓。
(二)民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升内在融资能力
企业内部的融资快捷方便,通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流动资金可以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但这只是针对有盈利的企业而言,若企业保持亏损状态没有盈利,加上资金周转困难,就很难保持自身的发展稳定,因此应通过强有力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经营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民营企业还需要对自身信用制度及财务情况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两者的提升都能够加强企业的融资筹资能力。
(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关注
首先,国有银行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繁琐手续应得到改善,针对民营企业应创建更利于民营发展的鼓励机制,通过对民营企业的实际调查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增加评级授信的实用性;其次,在抵押担保上,可以从原先只能抵押不动产延伸到动产抵押。然而银行对民营企业具有很大的不信任感,从这一点出发,首先企业应当做好内部管理,尽最大的努力减少贷款风险的发生,维持企业的信用环境。
(四)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
由于民营企业众多,银行很难清楚快捷地了解到企业的信用能力和还贷能力,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民营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社会信用评级体制,通过在一定周期内更新各个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若有信用较差的民营企业则进行公开的提示和批评,信用程度好的民营企业可以优先于其他民营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一机制的出现能在很大程度上勉励各个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五)合理利用职工的资金
民营企业在建立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扶持,通过鼓励内部员工进行投资是一个不错的融资筹资方式,也就是让员工入股。一旦入股,可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既可以得到大量资金也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这一筹资方式风险小、成本小,同时利息也低,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六)积极利用海外投资
国外很多国家对民营企业都专门设有服务机构和银行,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向海外的服务机构和银行寻求帮助。无法直接和国外机构银行联系的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由政府担保从国外的机构和银行取得贷款。
篇2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财务管理目标应为民管企业价值最大化,对务杠杆利益是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并在分析影响民营企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6月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首次将民营民营企业列为检查对象。今年1月8号,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报告显示,大部分民营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士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人、粉饰报表的现象比较突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很多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英年早逝,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破产与持续经营只是一步之遥。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现金支付能力,不管其规模多大都会破产。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财务疚杆利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民营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认为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一)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考虑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人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民营企业或同一民营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将民营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前当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民营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有效地避免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对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有人认为应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人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人了时间因素,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由于反映民营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民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民营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人良性循环状态。因此,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民营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民营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民营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二)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即这一财务命题;而且认为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并使我们对资本结构有了以下几点明确认识:
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在民营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民营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筹资,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民营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民营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民营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式,但不能用单琐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民营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民营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三、衡,资本结构孟要指标一一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资本结构”,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因此,财务杠杆利益就成为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评价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财务杠杆利益是民营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财务杠杆理论的重心是负债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其计量公式如下:
普通股利润率=投资利润率+负债股东权益x投资利润率一负债利率x(1一所得税率)。由上式可见,当民营企业全部资金为权益资金,或当民营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人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经济周期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的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的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即为经济周期。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民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常常陷人窘境,甚至恶化,经济效益较差。在此期间,民营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即零负债朋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一般来说,由于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供求趋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销售顺畅,利润水平不断上升,此时,民营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二)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性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我国目前的煤气、自来水、电力等民营企业,以及在同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民营企业,由于这类民营企业的销售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利润稳中有升,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以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巩固其垄断地位;而对于一般竞争性民营企业,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易于波动,利润难以稳定,因此,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超级秘书网
(三)行业因素
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商品流通民营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较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一些;而对于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民营企业,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
篇3
[关键词] 融资难现状分析 提出解决措施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可以让市场竞争更加激活,市场效率迅速提高,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小民营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也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以资本代替劳动的工业化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但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民营企业内在因素是造成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存在融资障碍。对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其在融资方面客观上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制约因素。由于自身规模小因而信用差、风险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融资能力普遍较低。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条件要求苛刻,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数据普遍存在造假行为,缺乏真实性,银行若给与其贷款风险实在太大。银行从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等方面考虑不愿意支持其贷款,所以很难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关系。因此,其发展初期也只能依赖内部融资。
(2)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意识薄弱。内部融资可以说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之一。但是,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累计资金的意识淡薄,大部分还存在利润分配短期化倾向,而且部分投资者以分红为主,盈利多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完全忽略了资本的积累;有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利可分,无利可留,就更加没有积累了。如果中小民营企业一味寻求外部的资金来源支持,而忽略了通过留存收益等自身积累来健全造血功能,企业就会陷入负债――经营――还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2.金融机构的倾向是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的市场选择倾向。众多商业银行都试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贷款的风险控制和回收力度,重点都倾向国家支持的优质大型企业。部分金融机构“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贷强不贷弱,贷多不贷少”的行为明显,这样的倾向,完全将中小民营企业排除在外了,哪怕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不少金融机构还是对中小民营企业存有偏见。还有商业银行建立了严格地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若是贷款收不上来,尤其是像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大的客户,信贷员迫于压力,对其避而远之。
(2)贷款标准基本相同。出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风险,各商业银行制定的信贷标准政策极其一致,总是根据世界水平和大型企业的标准安排,信贷管理比较单一。一些银行的信贷门槛直接将中小民营企业置之门外,完全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
二、合理运用表外融资的改善措施
通过对中小企业能够采用的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分析,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产生,新的表外融资方式同样在发展,表外融资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表外融资作为企业理财的创新,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作为积极地融资方式,不仅筹集到中小民营企业需要的资金,摆脱了融资难的困境,为其投资者、经营者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它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可能使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失真和缺乏完整性,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更加失去信心,也可能造成其决策者错误的判断,也可能危害到投资者的利益。合理运用表外融资的改善措施:首先,表明立场应支持、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合理运用表外融资,勇于创新,提高市场资产的流动性,降低筹资成本;其次,加大管理力度、分析相关者利益的弊端。做到合理运用表外融资,扬长避短,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保护好各方的利益。具体措施有:
1.完善会计准则规范
我国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逐渐的向国际化会计标准靠近。但表外融资的方式不断翻新,而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并没有跟上这一步伐,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等问题尚未完善,通过国家法规规范有关表外融资的会计处理,循谨慎性原则,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将表外融资的目的限制于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产结构等方面,对危害较大的表外融资限制其发展或纳入表内管理,增加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同时,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加速会计准则的完善,减少表外融资对报表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影响,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报表的使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
2.严格要求相关的财务披露
表外融资作为中小民营企业新型的理财活动,虽然引发的资产和负债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但根据充分揭示原则,这些融资活动所引起的义务在报表附注中应加以说明。所以应积极鼓励使用表外融资的中小民营企业对表外融资业务的披露,将表外融资的披露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3.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有关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广泛宣传,劝告中小民营企业,表外融资可以作为应急之计,绝非长久之策。实质的负债终究是要还的,长期的隐蔽只会造成其负债以后的恶性循环,使其陷入无法自拔的财务窘境。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引导中小民营企业正确采用表外融资,将表外融资在降低筹资成本、调整资产结构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宣传,使公众对表外融资有所了解,并能从表外融资的信息中正确掌握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不盲目投资。
参考文献
[1]成学真,汪国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分析[J].经济管理,2003(06):93~96
[2]方卫东,企业表外筹资问题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4(8):84~85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筹资;融资;内控管理;评估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需要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融资难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再加之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和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因此资金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因此民营企业要全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促进其自身的更快更好发展。
1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民营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率。在民营企业管理工作中,资金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率,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财务部门通过科学的预算方式来强化各项资金的审核,避免资金随意使用和被挪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实际资金使用过程中,要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结合,合理对资金使用进行规划,并重视对各投资项目的审核,确保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结合风险评估,以此来保证实现资金利益的最大化,确保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2民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筹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
目前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方式,在实际企业融资过程中对于企业资质和融资成本方面都具有相应的要求,这也使民营企业融资时选择机会不多,而且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民营企业发展资金多来自投资者的投资,但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数量有限。金融机构贷款设置了限制性条款,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给其的贷款数量较少。虽然非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给民营企业相应的资金,但非金融机构规模有限,具有较强的盈利性,能够提供给民营企业的资金也有限,成本相对较高。
2.2经营变化快,资金需求预测不准确
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做好资金预测和计划十分必要。但民营企业经营十分灵活,业务也不稳定,往往正常经营也会随着外部市场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必然也会对内部经营和管理带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资金也存在不可预测性,无法准确预测资金需求,这也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增加,从而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3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资金管理风险较大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而且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实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并要覆盖全业务流程。民营企业一般组织规模较小,灵活机动,组织架构设计也较为简单,对于部门、岗位之间的制衡较少考虑,这样虽然业务开展效率较高,成本低,但同时也对企业资金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决策具有独断性,易出现筹资规模、筹资时间和筹资渠道选择等不匹配的情况,极易引发债务危机。同时在投资决策方面没有健全的决策机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严重时还会导致巨额亏损。另外,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也会出现资金冗余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4资金运用缺乏效益评估机制
民营企业在实际资金管理工作中,要保证资金能够维持当前生产经营需求外,还要积极寻求新项目,以此来壮大企业规模。但新项目投资价值评估难度较大,需要专业团队及对市场的敏锐度。但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经营活动都由经营者个人进行决策,这也导致经营决策存在主观臆断,一旦决策失误,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就迫切需要民营企业构建一套科学的投资资金评估体系。
3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优化途径
3.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要构建集中管理体系,科学对资金进行安排和规划,并与银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资金的风险。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分析和预算,针对每一笔流动资金的使用都要严格审批,确保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另外,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要重视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以此来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3.2科学预测,采用弹性的资金管理计划
在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宜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针对不同情形来匹配相应的资金需求和管理方案。针对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前进行考虑,合理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排除不利因素,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编制出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弹性资金管理计划。同时还要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来随时对资金管理计划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前瞻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3.3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改善内部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内控管理体制的建设,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就需要积极转变当前民营企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基于自身特征来构建与管理部门相契合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财务报告中重大错报进行防止和纠正,针对资金安全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此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而且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其是对原有管理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民营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3.4保证资金合理分配,提高资金利用率
由于民营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民营企业内部资金十分有限,这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方式来实现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具体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来合理匹配资金,保证资金分配结构的科学性,确保实现资金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在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各类账款的及时收回,同时还要针对采购资金进行专项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针对生产项目资金也要加大管控力度,有效地避免资金利用率低的情况,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3.5建立评估和激励体系,促进资金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为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投资方案可行性的研究,针对投资项目开展科学的评价,遵循谨慎性原则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降低民营企业资金风险。同时还要合理评估筹资方案,并通过建立多种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方案进行评分,以此来择优选择最为适宜的筹资方案。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还要重视投资后的管理工作,针对投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构建激励机制,针对资金流向回报率高的业务给予相应的鼓励,促进资金的周转,以此来促进企业资金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4结论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较为关键的要素,在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资金管理,通过采取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民营企业资金利用率,为民营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苏波.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0).
篇5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信用担保
一、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
通常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及非y行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项目融资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也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但这几种融资方式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的很少,同时由于证券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股权融资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我国民营企业受其发展条件的约束,尤其是企业自身资金短缺的限制,迫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在以银行借款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向民营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长期性融资而被迫采用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方式,而使企业的借款成本有所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基本上依靠内部融资和银行信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融资方式单一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融资门槛过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指资金的使用代价,一般主要由利息支出和一些相关的筹资费用构成,与国有大中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借款方面缺少国家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缺少利率和税率的优惠和补贴,同时由于银行贷款融资的门槛较高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有时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市场高息融资,支付相对来说高额的借款成本。民营企业向银行借款时,银行多为抵押担保方式,手续复杂,同时企业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辅助担保费、抵押财产评估等一系列费用。
(三)民间融资成本较高
由于企业的融资门槛过高,致使企业为了想方设法的获取资金,不得不选择其它相对容易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就成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所谓的民间借贷就是指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灵活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融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有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但与之相应而来的是,民间借贷的主观随意性和风险性易导致一些社会矛盾。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
企业自身信用不足。通常意义的信用定义为还本付息的一种借贷关系,但在本文所涉及的信用概念更为宽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的作用越显重要,良好的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在信用越发重要的今天,我国民营企业却普遍存在一些信用缺失问题,致使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期,面临一系列信用危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的成立条件同国有大中企业相比相对宽松,对经营者的素质也没有绝对的考量标准,因而会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或负责人的自身硬件条件不达标,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的眼光肤浅,只考虑当前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公众的利益,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
经营管理不规范。近些年来,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想要牢牢地站住脚跟还是缺乏一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理念。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面临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了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目前的融资困境,首先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应努力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竞争力。而首要任务则应当是改变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提升治理层次。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家族制或合伙制等旧有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管理,这种经营模式的产权结构是固定的单一主体,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财产大多为个人私有财产,企业所有者基本上就是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因而会产生种种弊端。我国众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只不过二者表面形式不同。所以在企业成立之初,创业者就应该强化企业社会化的概念,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突破家族式企业的狭隘观念,培养有真正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担任管理层。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应该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应收账款和现金的管理充分地利用资金。首先,应该确定财务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最后,应该定期对本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总结归纳,尽可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石秀娥.贷款视角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4(1):108.
篇6
民营企业是私人投资、经营、享受投资收益、个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其特点是: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由于我国民营经济起步较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才克服基础薄弱的劣势。现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支柱[1]。但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发展中不仅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财务风险已开始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且无法消除不可回避。按照财务活动可分为: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四大类。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与扩散机制大致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内部”是指企业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由企业决策、管理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外部”是指市场环境、国家政策、货币利率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财务关系着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几乎每项财务活动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发生非常容易扩散,风险会通过关联资金,使相关企业和项目陷入风险中,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且扩散过程中不相关的实体经济部门间,也可能发生财务风险扩散。企业财务风险扩散的构成中风险通常来源于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例如啤酒花事件就引发德隆集团财务危机,可见财务风险扩散性。只有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确保收益,避免企业蒙受损失。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把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建议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不同风险类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程度不同。从筹资方面来讲,若企业因集资,导致债务数额过大,从而超出自身偿还能力范围,带来严重的预期罚息,企业运营无疑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从投资方面来讲,投资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带来收益,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最大的财务风险,若投资回报小于负债利率或因投资周期过长,使企业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造成企业亏本经营,盈余不足,无力承受债务,同样要面临破产的局面。并且近些年,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扩张规模越来越大,财务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多,且内容越来越繁杂,所以财务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财务管理不当,极易发生财务风险。然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不重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较差,管理方式十分粗放,且缺乏相关制度和规章,台账不健全问题十分突出,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寿命短和财务风险高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首先,应尽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能够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另外,应构建动态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实时的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动态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效性,更实现了高效、精准,低误差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监督,建设财务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制度执行情况,企业投资、融资活动进行监督,对每一个项目严格把关,保障财务风险控制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构建风险应急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和抵抗能力,避免财务风险发生时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只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才能使企业处于良性财务环境中,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篇7
当前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这一体系有三大渠道组成,即政策性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具体分析如下
(一)建立政府服务体系,拓展政策性融资渠道。
我国现阶段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重要的问题是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尽早成立为非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机构,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提供科学合理、高效系统的融资方案,形成一个完整的政府服务体系。
1.成立统筹全局的非有制企业管理机构,专门为促进和保护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根据我国的情况,有必要建立专司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职能的机构。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按照政府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调控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私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协调和处理私有制企业所面临的法律和政策问题,修订目前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有实力的私有制企业参与政府支出预算项目的合同竞争,享有同其他企业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商务信息,以减少其生产经营中的盲目行为,引导其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孵化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家;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行为,不断提高企业的“4C”(即品格、能力、资本、抵押品),为企业融资要素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以该机构为中心,向地方辐射,建立健全从全国到地方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在投资方向、经营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人才培训、资金筹措、产品出口、司法诉讼、经营信息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2.成立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担保机构,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提供信用保证。建立担保机构的目的主要是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向风险性大、成长性好的非公制企业融通资金。:对创新性强、风险性大、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最好的担保形式是建立政府支持的、财政助资的信用担保中心。信用担保中心以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为基本原则,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在为企业担保运作时应以市场化为指导,控制经营风险,对担保的项目实行全程风险管理。担保机构可由省市二级机构组成,以合同规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业务由担保和再担保两部分组成。这种担保形式信誉好、可靠性强,会支持企业形成更大的竞争力;对一般的企业,可采取由政府牵头、具有互助基金性质的会员制贷款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这一担保机构是由企业根据自愿的原则,联合出资、联体互保,由开户行帮助运作,企业按规定交纳一定的会费,就可得到3—5倍甚至更多一些的会费担保贷款额度。这一机构的优点是,既能体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性支持,又能发动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既有利于分散单纯由政府出资担保的风险,又有利于参股的企业会员间的相互约束,彼此提携。。
3.制定各种资助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计划,加大对企业扶持的力度。要把企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制定企业发展的相关计划。如企业扶持计划、财政援助计划、海外发展资助计划等等。可以考虑对那些业绩理想的民营企业在企业的创建、发展、提高竞争力、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人员培训、研究开发、采用先进技术、应付暂时的困难等各个环节上给予相应的资助,资助以贷款形式为主。由科委、计经委、行业协会等部门制定各种资助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计划,加大对私有制企业信贷支持的力度。
4.制定非公有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不但可以大大减轻税收部门的工作负担,还可以减轻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压力,有利于民营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业务,壮大自己。同时还可以促进民间资金流向科技型的民营企业。我国从1994年的新税制实施开始,就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所得税体现了大幅度的优惠。目前对民营企业应适当提高享受优惠税率的所得额,并放宽减免税政策的期限,同时还应对企业的再投资项目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5.加大政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采购力度,增加政府向企业的投资,支持企业的发展。
(二)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开通直接融资渠道。
1.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证券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在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中,我们可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建立健全证券交易主市场、第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为私有制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的渠道。目前,我国的第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主要难题在于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建立和健全,这对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直接融资的约束,我们要尽快推出和完善创业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非公有制企业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分别进入不同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2.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场所,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股权交易的舞台。产权交易既可为经营业绩好,信誉程度高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又可为已经投入民营企业的国家基金投资和民间风险投资提拱退出机制,更好的引导资本的流向,促进企业的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场所,并通过法律和政策对产权交易活动进行规范,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的公开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充分性,保证产权交易主体在公平、公正、全面、合理的条件下,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获得最大的利益。
3.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股权资本支持。风险投资是由风险投资家或风险投资公司对发展前景并不明确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它是一种权益资本的投入。利用这种投资的动机是:“孵化”企业内部有前景的创新项目,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培育新的优质资产,实现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我国现阶段要提升私有制企业的品质,就要利用风险投资,除充分利用国内个体风险投资外,还可以利用国外海外的风险投资基金,除此,更重要的是要规范和发展一批以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资本实力强、规模大,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投资支持,所以我国要尽快规范和发展这一投资主体,促进私有制企业的发展。
4.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金融机构利用发行中长期债券的办法募集资金,是可行的一种筹资办法。它可以用项目未来的收益和适当的财政贴息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确保债券的信用;可适当设定一些区域性的和场外的交易市场的规则,为债券在本区域内上市流通提供方便。
5.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合理引导和规范私有制企业内部集资和入股。只有形成了能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环境,才能鼓励和促进民间资金投向企业。
(三)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间接融资渠道。
1.制定专门的信用制度,增强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意识。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私有制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解除市场定位趋同、风险防范机制滞后等制度,建立新的放贷标准和经营取向。应以绩效是否好,信誉是否佳为放贷标准,打破唯“成分论”;应对经营业绩好,信誉度高,贡献率大的企业实行贷款额度授信管理,减少每次贷款的审批程序和环节;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小额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使银行向企业放贷的风险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来取得调整;要设计出企业近期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以满足企业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要把握好贷前、贷中、贷后的审查,降低贷款风险。政策性银行也应在贷款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企业的发展。
2.建立专门的经营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融资服务部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一是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如民营企业发展银行),专门为发展前途好、对国家技术进步有重大贡献的企业提供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的优惠贷款。二是中国民生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要把城市非公有制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保证农业信用投入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的金融服务。三是建立为非公有制企业金融担保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具体操作和作用有:建立有财政资金或向社会发行债券筹资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向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发展票据业务与贴现业务,鼓励银行对民营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承兑担保。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从宏观环境来看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作用。但是由于尚未颁布《私营企业法》,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其他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制产权和非公有制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相等,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的保护水平比较低,市场主体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以后,缺乏完善的民法规则支持,特别是缺乏对物权、债权的完整规定。
2、不公平的国民待遇。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长久以来国人看重企业“出身”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喜欢把企业分等级来对待,在政治和理论上解决了民营经济的地位问题,但由于政策和观念上的惯性,至今还有不少人歧视民营经济,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享受不到本应享受的“国民待遇”,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外资企业。
3、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体系尚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
4、信用环境比较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最为严重,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很多民营企业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上市圈钱、欺骗民众、失信赖账、逃避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以短期信用套取银行巨额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故意违约、不交货、不付款、三角债层出不穷,这些又进一步恶化了信用环境。
(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
1、筹资风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筹资风险是指由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由于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其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回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一些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候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筹资风险的危害。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报表不统一,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不编制财务报表,财务上存在严重不实问题,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隐瞒企业的财务状况,财会人员的职责不分明,经常听命于经理、老板的个人意志做账。账簿的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等等,这些状况加剧了信用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也使得银行不敢贷款给民营企业,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和贷款。
3、人才机制不灵活,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他们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缺乏人才关怀,企业员工没有归宿感,缺乏安全感、进取心和献身精神。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及其人格尊严,更没有考虑过这些优秀人才的职业生涯问题。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工作不完善等现象。由于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观念严重,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自己人”做才可靠,而这些“自己人”的财务知识欠缺,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意识不强,这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大原因。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宏观方面来说
1、法律上,要积极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不仅要从法律上为民营企业提供合法的地位,建立公平的财产保护制度,还要完善司法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的行为,逐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使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国民待遇,排除市场准入歧视,进一步放开产业限制率;改革企业注册方式,简化前置审批和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凡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都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同时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其有序化、法制化,达到让民营企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政策上,国家应平衡政策差距,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凡是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其次要变革财税政策,规范各种费用的收取,民营企业筹资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负。
3、完善金融市场,改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首先商业银行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受歧视到得到重视,都充分证明了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市场经济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想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必须扩大客户群,有针对性地与民营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其次商业银行要切实做到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平等对待,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平等竞争,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为民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最后要建立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4、改善信用环境。国家有关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信用体系,完善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保管档案,提高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受益无穷,失信者无利可图,甚至付出惨重代价。加强民营企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同时政府要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建设,发挥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宏观指导、调控、监督的作用和职能,从严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将各种失信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失信违法者没有藏身之地,创建一个讲信用的大环境。同时也要加快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减少或消除企业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
(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理性融资,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许多民营企业忽视长远安排,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会计利润(即绝对数额)的多少判断经营业绩,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将长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由亲属担任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平时只是进行经营活动事后的会计核算即簿记工作,疏于会计资料分析及其运用,主动的事前资金管理少,缺乏预算管理,资金调控余地小,风险防范意识差,不注意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的培育与维益资金成本低,考虑不同来源资金所占比重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盈利空间。民营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以合理方式、适度数额筹措资金满足相应需求、并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是规避融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的基本原则。
2、及时认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持续的专业培训,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有效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从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稽核制度。民营企业要依法建立账目,并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设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在金融机构保持联合好的信用;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民营企业也要依法纳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更要进行税务筹划。
4、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班子,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共同为企业财务管理做出贡献。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改善财务用人机制,财会人员的任用应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民营企业的老板要将财务职位放开,敢于引进专业人员,广纳贤才。同时应有目的地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学习社会道德知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正确认识会计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纠正其“国企财务须对政府和社会负责私企财务只需对老板负责”的错误思想。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机制的灵活性,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鼓励财务人员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另外,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与考核。
6、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匹配。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加强财产控制,民营企业向来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参考文献:
1、鲁爱雪等.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03(9).
篇9
[论文摘要]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探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旨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为民营企业融资开辟更多渠道,从而使其发挥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自身难以满足市场融资的盈利性等基本需求
1.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盈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对贷款需求有“急、频、少、高”的特点,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
2.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需求。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3.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大,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安全性需求。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局限于对农副产品的粗加工,趋同性严重,造成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低;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只要能借到钱,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有的企业甚至向民间高利借贷,借款利率远远高于投资报酬率,加上借款期限短,筹资风险加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部分民营企业信息披露意识差,为了逃避税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缺乏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基本信息数据,甚至出现对银行、税务提供两套账的现象。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
1.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信贷条件让民营企业望而止步,贷款审批程序烦琐。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财务亏损严重;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趋同、市场趋同,真正面向民营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中小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加大了基础设施及消费性贷款比重,也增加了国债等非贷款资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相对减少;中小金融机构社会信任度不如国有大银行,结算支付手段落后以及受其他诸多因素制约,其资金来源受到明显影响,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减弱。三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民营企业担保难、抵押难。抵押贷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贷款制度,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价值低,特别是高风险、高科技的民营企业,无形资产占的比重很大,能够作抵押的资产价值不足。担保机构制定的贷款担保条件比较严格,与银行贷款的条件基本相当,民营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2.直接融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层次缺陷,民间金融发展受到抑制。一是主板、二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三是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管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由于缺乏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民间股权融资等其他民间融资方式无疑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融资渠道。但民间金融虽然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三)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难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一是立法不规范。目前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
2.政府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民营企业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企业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
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竞争力;战略
本文为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民营企业竞争力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2117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4日
战略是企业一段时期内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关键性问题的谋划,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生命周期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因此有必要根据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科学的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一、财务管理战略选择
在民营企业初创阶段,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用集中的财务战略。在筹资方面,企业应根据未来偿债能力选择可以接受的融资方式,通过留存收益来提供资金。在投资方面,企业应根据有限的资金,选择所能达到的投资规模,通过资源在一项业务中的高度集中,增加主要业务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为企业发展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在成长阶段,民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市场规模,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一般会采用扩张的财务战略。在成长阶段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多,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贷款等融资方式都可供企业选择。
当民营企业进入成熟阶段,企业资源投入达到一定规模后保持相对稳定,资源结构趋于合理,融资活动不再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开始表现为净现金流出。因此,应该把延长企业寿命作为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即稳健的财务战略。
因外部环境变化或经营问题处在衰退阶段的企业往往会考虑紧缩目前的经营,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保守的财务战略,即防御财务战略。采取防御财务战略并不是全面的退缩,而是积累内部力量来寻找新的机会。减少现金流出并增加现金的流入是防御战略的首要任务,通过合理的财务战略,有效利用资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获取新技术等,就可以开始新一轮的成长。
二、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民营企业面临着由粗放型、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有力杠杆就是技术创新。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初创阶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萌芽阶段,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要善于开发市场上急需的产品,采用自主创新战略进行产品创新,初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于技术创新能力低的企业来说,在企业初创阶段,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能满足其研发的需要,必须依靠模仿创新。
企业成长阶段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期,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要将技术资源向创新链中下游集中,在工艺、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步,立于不败之地,应继续采取领先或跟随战略。
企业成熟阶段的技术能力到达完善状态,市场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创新战略主要是对企业的日常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或是发展一些互补性技术来促进企业市场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为在市场中内保持领先优势,应选择领先战略或跟随战略,加大工艺创新力度。技术创新能力中下的企业,宜采取模仿战略,以工艺创新为主。
在衰退阶段,企业新能力将要产生,旧能力要被破坏,也就是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前奏。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应采取领先战略或跟随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在新领域的力度,更新企业能力,产生新的能力发展规划。技术创新能力中下的企业可采用工艺创新改善产品的质量或增加新功能,开辟新市场。
三、人力资源战略选择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在初创阶段一般不轻易进入和退出壁垒比较高的行业,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资源集中。在这个阶段,企业多由为数不多的初创人员组成,组织结构简单,基本上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工。此时的企业组织通常会制定集中战略,这种战略要求人力资源聚焦于招聘、选拔某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如生产、销售、高级管理人员,为组织的顺利运行和成长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同时,作为企业的创业者应当开始关注理念、战略目标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这是企业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对员工的激励和薪酬政策也应该做出长期的规划,特别对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计划应当开始制定。
民营企业进入成长阶段,生产资源突然性增加、销售市场和销售额爆炸性扩大,同时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仍然停滞在以前水平,这时企业可能出现不协调,因此在此阶段,有大量的民营企业迅速走向衰亡,当然也有不少企业能够崛起。处于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常常开始考虑多样化经营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不仅要制定招聘选拔优秀员工的措施,还要注意不同类型员工的性格、兴趣、素质、结构与组织战略、组织岗位、企业文化的匹配,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企业组织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的薪酬激励政策也应当制度化、公开化,并且加大对员工创造性的激励和个人贡献认可等多种激励形式。
民营企业进入成熟期,有的企业可能成长为实力强大的企业,有的企业则仍可能保持较小的规模。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业务领域已经比较稳定,企业规模也比较稳定,企业进入提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时期。在成熟阶段,民营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最可行的就是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而在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确定的情况下,差异化战略成为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包括在营销、质量、创新、技术能力和服务等方面,企业也要选取某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差异化人才。此阶段人力资源规划要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同时注重培训和开发,提高人员使用效率,力争在同行业或某一地区保持人力成本效益优势。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吸收有利于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人才。
四、品牌战略选择
民营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长期品牌战略,既要突出其产品特色,又要严把产品质量关,做好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创新等一系列工作。要培育适合民营企业品牌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于名优品牌企业,可以考虑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规范市场竞争环境,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才是品牌孕育、生存和发展的最好环境。
民营企业要选择适合自身和行业发展的品牌创建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的自身特点来决定采用以技术支撑品牌策略、服务支撑品牌策略、品牌成本最低策略、品牌差别化策略等。加强品牌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开发,通过媒介关系沟通、政府关系沟通、赞助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来支持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 上一篇:财务会计对公司的重要性
- 下一篇:药店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