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

篇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正在于此。按照官方此前的计划,到2020年全国应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将为中国新增800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

一直以来,我国中低产田的比重过大,粮食增产压力很大。据农业部测算,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高于当地平均单产20%的高产田约为5.5亿亩,其余12.7亿亩为中低产田,占比近7成,中低产田中易于改造的约为8.75亿亩。要实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迫切需要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努力“藏粮于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和空间。

由低产田变高产田,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产量的增加,更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完成1575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每年要完成的任务高于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不足3000万亩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建设高标准农田将有更大投入。

根据规划,新增的4亿亩任务中,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完成3.4亿亩,通过统筹和整合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财政性资金完成0.6亿亩;完成1575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公斤以上。

《规划》实施后,亩均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100公斤以上,直接带动种粮农民亩均增收约200元,每年有3200多万农民从中直接受益。

据了解,为了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3年以来,国家农发办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重点,统筹考虑土地、气候和生物资源分布状况,将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把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向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重点开发区聚焦,兼顾生态资源环境有一定恢复能力的保护性开发区,严禁在生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的限制性开发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并且要求各省将土地治理项目的财政资金,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县特别是谷物主产县集中,继续向《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倾斜,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362.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13.68亿元。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795.4万亩。2014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预计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63.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计投入资金230亿元。预计全国将建成高标准农田2700万亩左右。

转方式创机制

201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将实现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并轨,统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

据了解,各省(区、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提高到以省为单位加权平均1100-1300元,比2013年提高了近10%。同时,允许将2003年(含)以前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范围予以提质建设,其中1988-1998年(含)建成的项目区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1000元;1999-2003年(含)建成的项目区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800元。

另外,记者了解到今年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试点的意见》,鼓励和支持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独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2亿元,在14个省支持169个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3.38万亩。

2013年国家农发办设立了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三类试点项目,要求以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为主线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民或农民专合社持股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川省作为首批试点省份之一,争取到了5个试点项目共计中央财政资金4500万元,并在破解“将部分财政资金作为农民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参股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一难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成为在全国会议经验交流发言的两个省份之一。

篇2

――科学编制《公主岭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围绕“优化功能、极化发展”的主线,实施“聚焦核心、轴带发展、延伸两轴、梯度推进、腹地支撑”的空间发展战略。确定了“一环、两带、三核、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环”:沿长春农业发展环带。“二带”:102国道和105省道的农业产业发展轴带。“三核”:以公主岭城区、响水镇镇区、怀德镇镇区为核心区。“五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区、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区、现代化标准种植区、现代化标准养殖区、乡村旅游示范区。

――着力打造重点项目。围绕省里的20项重点任务,2016年重点落实现代农业项目69个,总投资657275万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包括:产业体系方面建设项目37个,计划投资553338万元。生产体系方面建设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98287万元。经营体系方面建设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5650万元。

――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吉林省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建设方案要求,公主岭市整合农发、发改、国土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由政府牵头,以102线和105线为重点,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市委、市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周调度,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解决,主管农业张学文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亲临现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逐地块落实。今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4.92万亩、8大片,投入资金28534万元。其中,农发办负责建设6万亩,投资7560万元,具体落实在响水、环岭、苇子沟、南崴子、原种场等5个乡(镇)。发改局负责8.34万亩,投资12504万元,具体落实在范家屯、陶家屯、怀德等18个乡(镇)。国土局负责建设10.58万亩,投资8470万元。具体落实在双龙、怀德两个乡(镇)14个村。目前,农发办的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上报省农发办,等待批复。发改局的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国土局已经完成招投标,化冻后即可建设。范家屯平洋村和房身岗子水稻高标准农田我们将重点打造。

――建立工作落实责任和考评体系,抓好工作任务落实。按照年初与省政府签订的《2016年公主岭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责任书》内容,我们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将每项重点工作和任务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责任内容落到实处。确保各项责任内容的落到实处。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国土、水利等24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主岭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全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为了确保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部署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在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同时,我们还落实了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对重点项目,采取市级领导包保和部门包保的工作方式,层层落实责任,合力推进。

三是建立督导考评体系。市委督查室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各项指标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定期督导检查,完成任务的每一时段都要有现实的档案资料。研究制定了《2016年公主岭市部门(乡镇)绩效管理考评方案》(征求意见稿),共考核4大类45项指标,目前正在征求市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意见,近期将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后,以市委文件形式下发全市。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市政府下发了《公主岭市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思路和重点。市财政每年列支现代农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产业化发展、各种试验示范、新农村建设、突发性自然灾害等农业现代化建设。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下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在技术创新、品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种子硅谷、农产品深加工、土地规模经营、保护性耕作技术、棚膜小区、牧业小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

篇3

关键词 耕地;保护措施;基本农田;湖南新晃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350-02

新晃县的耕地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为24.67 g/kg、全氮为2.06 g/kg、有效磷为16.20 mg/kg、速效钾为78.94 mg/kg、缓效钾为158.78 mg/kg,pH值5.94。

新晃县耕地中,一级耕地为2 284 hm2、二级耕地3 266 hm2、三级耕地1 968 hm2、四级耕地3 475 hm2、五级耕地3 721 hm2、六级耕地3 191 hm2、七级耕地2 652 hm2,分别占总耕地面值的11.68%、16.70%、10.06%、17.77%、13.91%、16.31%、13.56%。由此可见,四级地最多,占17.77%;二级地其次,占16.70%;六级地第三,占16.31%。高产田占28.38%,中产田占41.74%,低产田占29.88%,说明新晃县的中低产田面积多于高产田。

在此大环境下,不得不对新晃县耕地保护高度重视。新晃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的加深,新晃县耕地面临的问题不可小觑,土地过度利用的后果需要直接面对。只有建立更好的耕地保护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规划、耕保、征地、利用、执法等各环节、各层面,必须统筹谋划、多管齐下、齐抓共管。要将保护耕地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全面强化规划统筹、用途管制、用地节约和执法监管,加快建立共同责任、经济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

1 总体思路

加强耕地保护,重点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守耕地数量红线;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资源,挖掘土地潜力,切实减少耕地占用;要加大土地综合整治,研究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地方标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全面提升耕地质量。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重点要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2015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要尊重农民意愿,依法依规、严格有序地推动土地流转,探索能使各方受益的流转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要规范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既把工商资本与农户联结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又要加强监管,有效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坚决杜绝以改革的名义损害农民的利益[1]。

2 坚守耕地数量红线

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征占地年度计划和审批程序,确保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尤其是制订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要尽量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不能随便乱占,搞好占补平衡,做到可查可控。切实强化督促检查,做好分类指导,对各类违反政策的要全面核查,及时查处纠正。

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实现动态监管。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着力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依法依规,不折不扣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实体边界和刚性约束作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2-3]。

加强耕地保护,重点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守耕地数量红线;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资源,挖掘土地潜力,切实减少耕地占用。

3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2015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已经召开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视频会议,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重点要按照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优先把城镇周边、交通沿线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农业、国土部门搞好摸底调查,确认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就是一条“高压线”,不经国务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同时,各地还要结合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将基本农田信息标注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做到“一证两确”。

4 强化耕地质量保护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持“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着力强化耕地建设性保护;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严格保护耕地的积极性[4-6]。

把好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关,做到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补旱等行为。认真组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抓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松整地等技术推广,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力争在5年内实现化肥、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和尾菜处理,抓好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工作,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各地要抓紧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努力构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加大土地综合整治,研究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地方标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吴传钧.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70-275.

[2] 石玉林.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数据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4.

[3] 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林业局,2015.

[4] 陈小玮.论我国耕地保护机制的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219-222.

篇4

一、粮食高产创建示范

规范化旱地改制面积200亩。其中:20__年大春:玉米种400公斤,肥料10000公斤,地虫清600公斤,薄膜400公斤,大豆种500公斤,防治药剂一批,覆膜栽培,投入资金74000元;20__年小春:小麦种1400公斤,肥料7000公斤,地虫清600公斤,防治药剂一批,机械化半精量播种,投入资金64000元。

二、现代农业玉米项目

1、新建蓄水池3口,完善提灌设施,投资100000元。

2、新建沟渠903米,田间作业道797.5米,机耕道603米,投资445110元。

3、拟建沟渠525米,田间作业道1313米,土地整形3080平方米,投资313141元。

三、农村能源建设

20__年市财政拔款总投资380万元,在__镇建设沼气池1200口;市财政拔款3.5万元建设沼气综合利用1处;县财政拔款60万元,建设大中型沼气池(集中养殖场)9处,近20__立方米。

四、农业结构调整

1、引进业主。引进业主唐基述等3人在响滩村1、3社承包土地110余亩种植无公害蔬菜,带动该村1、2、3、4社500余亩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2、秋菜示范。在__镇响滩村1、2、7、8社利用早玉米收获后的稿秆作支架进行秋菜豆示范,无偿提供价值120__元的优良四季豆种子。示范180余亩,总产103.5吨,总收入29.33万元,示范区农民人均增收360余元。

3、规划沟渠。帮助业主规划蔬菜种植区田间沟渠、道路及土地整治,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报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4、发展烟叶。在响滩村新发展烟叶50亩。

五、农田基本建设

(一)、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1、建设规模

建设高标准粮田20__0亩(其中水田9490亩,旱地10510亩),其中:__镇13060亩,元兴乡6940亩,项目安排在__镇、元兴乡两个项目区的17个村(__镇的海棠村、踏水桥村、三江村、人和寨村、三合碑村、望乡村、倒碑垭村、华实村、响滩子村、园山村和偏偏店村;元兴乡的雷胜村、石鸭村、跳蹬村、蒲溪村、里沟村和火花村。)集中连片实施,主要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和地力建设。

2、建设内容

农田水利工程:新建灌渠7.79公里,整治排渠15.88公里,渠系建筑物300处,新建蓄水池17口,整治山坪塘24口。

地力建设:测土配方施肥3265亩,秸秆还田13060亩,优质良种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030亩。

土地平整:田形调整700亩,坡耕地平整300亩。

田间道路建设:整治机耕道2.48公里,整治田间作业便道2.90公里。

(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在永太镇、杰兴镇、广福镇和__镇建立4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选8个地势条件好地块作为监测小区,配置化验室仪器设备和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4台/套。

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107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16万元。

田间工程建设:田间工程建设总投资920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投资662.6万元,田间道路建设工程投资78.4万元,土地平整工程投资104万元,地力建设工程投资75万元。

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投资72万元,其中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投资48万元,化验室仪器设备投资21万元,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投资3万元;

(三)、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该项目分为水利措施、农业农机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四个方面,我局主要参与农业措施和科技推广实施,20__-20__年投资579万元,其中:农业措施387万元,科技推广192万元。

1、20__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建设地点:项目区涉及__镇响滩村、偏偏店村、材源村、踏水桥村、马家湾村、龙怀村、倒碑村共7个村。

建设内容及投资:项目总投资29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76万元),其中农业措施198万元,科技推广96万元。

2、20__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建设地点:该项目在元兴乡跳蹬村、蒲溪村、火花村、里沟村、石鸭村、西泉村、庙沟村和五合村共8个村实施

建设内容及投资:项目总投资28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74万元),其中农业措施189万元,科技推广96万元。

(四)、__县20__年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旱作节水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6660亩,以__县__镇响滩子村为重点向偏偏店村、倒碑垭村、三江村和踏水桥村辐射,主要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和土埂种植生物篱及等高种植农作物技术集成两大建设内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生产便民路500米,人工砌筑地埂3000米。

经济植物篱种植:种植花用苗216000株、黄花苗180000株。

缓坡地等高种植:推广缓坡地等高种植模式4000亩。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4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8万元,经济植物篱种植30万元,缓坡地等高种植2万元。

六、20__年工作打算

1、尽量满足__镇新农村示范点范围内的农户建设沼气池;

2、争取在集约化养殖场建设1处沼气发电装置项目。

3、粮菜间套示范。在__人和寨村—元兴跳蹬村一线示范小麦/辣椒/青菜间套作1000亩,并引进蔬菜加工

篇5

关于20*年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坚持“四个围绕”抓好“四个推进”

第一,围绕促进可持续发展,参与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国土资源规范有偿使用。充分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建立完善政府管理土地的责任制度,健全监察、司法、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土地案件查处机制,深入整顿规范国土资源开发秩序;严把土地调控闸门,从严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国土资源的作用,加大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力度,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使国有土地和矿业资产的使用效益得到最大显化。

第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协调运作,积极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土地更新大调查工作,启动并抓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继续推动城镇地籍调查,加快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步伐。按照省政府批复意见,认真做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布和实施;积极协调做好鸡讷公路*段、松花江防洪江堤和工业园区用地的补偿安置工作;高效快捷办理城镇建设所需各项用地审批工作,做到及时依法供地,确保重点工程和项目顺利建设实施。

第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耕地保护,积极推进标准化农田建设。进一步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科学合理地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审批用地和实际发生用地的双重责任内容,提高占补平衡能力,坚决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从源头上把好耕地保护总闸门。积极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尽快完成祥顺、*镇桦树土地整理项目的收尾工程,高标准实施浓河基本农田整理和浓河、富林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标准化农田建设水平,以旱涝两类中低产基本农田整理为重点,改善农田面积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8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0万亩,打造一批标准化农田和特色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扩大标准化农田建设规模,促进耕地质量和产能大幅提升。

第四,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治理,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做好铧子山地质公园项目立项报批,完成省厅投资114万元的凤山镇杨木顶矿产勘查工作和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治工作,加强矿产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监测,对现有矿山资源有偿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严禁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矿山企业进入资源开发领域,进一步落实科学的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方式,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于20*年交通工作,将突出“四个重点”力争实现“四个突破”

第一,突出以“二路一桥”建设为重点,抓好协调运作,力争在县域交通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势,尽快完成鸡讷公路*段施工区内的电力、通讯、房屋等设施的拆迁及补偿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积极运作哈肇公路*境东段的立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主动配合省公路部门,推进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克服一切阻力和障碍,确保工程建设顺畅。

第二,突出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抓好通畅工程,力争在通村公路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通村公路19项32.4公里的建设任务,严把招投标关选好施工队伍,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切实把通村公路建成“民心”工程。

第三,突出以路产路权维护为重点,抓好路政管理和公路养护,力争在安全畅通上实现新突破。加大路政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治理超载运行、无证经营、客货混运等违法行为;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交通部门工作,对已建成白色路面的通乡、通场、通村公路设立路栏,严禁超载车辆,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提高使用年限。坚持“管养”结合,严格取缔公路“三乱”现象,提高公路养护标准和水平,努力实现省级干线公路养护评比“保铜争银”的目标。

篇6

一、主要成绩

(一)稳步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今年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对上一轮规划实施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市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现状、土地供给与需求、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已制定工作计划、确定编制单位,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二)有序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耕地资源得到严格保护。今年土地整理项目新立项12只,规划整理面积15704.85亩,可新增耕地2455.05亩,可建成标准农田11093.25亩;上半年通过验收土地整理项目58只,新增耕地10407.61亩,整治面积80471.49亩,建成标准农田24178.8亩;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已开工面积8341.95亩,完成6736.05亩。

(三)高度重视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充分争取折抵指标。新立项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项目6只,规划整治面积158.55亩,可新增耕地147.3亩;已通过验收项目59只,整治面积4116.06亩,新增耕地3775.04亩,争取折抵指标3775.04亩。

(四)全力以赴争取重点“戴帽”指标,努力保障经济发展需求。全年列入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项目19只,总面积7300.5亩,其中耕地5521.65亩;列入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项目37只,总面积9414.78亩,其中耕地7890.29亩,使用计划指标项目14只2323.8亩。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今年初,市政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主要指标和任务下达到各部门后,局领导班子首先学习领会通知精神,并把有关国土工作的任务发到全局各部门。在局中层干部会议上,把任务逐条分解落实到部门,逐项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在每月的局务会议上汇报进展,并进行考核。如我们把规划修编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及时与相关部门衔接,确定了由市各部门业务专家组成的规划修编工作联络员班子,成立了局规划修编工作组,集中力量,集中精力确保修编工作按时完成。

(二)联系实际,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以落实政府重点工作为起点、为契机,工作目标没有止境,高标准要求没有止境,在更高水平、更高起点、更高力度上推进国土工作发展。千方百计加大规划操作的力度,把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搞清搞实,建立信息库,为规划编制提供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依据,对新规划做到超前预测,充分论证,科学编制。千方百计加大开源的力度,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调动各地积极性,加快推进造田造地进度,真正做到“先补后占”,并实行台帐管理,使新增耕地数量与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千方百计加大保障的力度,充分认识保护耕地、依法集约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在政策上充分用好重点工程指标“戴帽”下达的优惠举措,在用地上做好依法、集约、保障三位一体,坚定不移地树立只有向上争取、向内挖潜,才能保障发展用地的观念。千方百计加大盘活的力度,推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工作,实现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双丰收。

(三)深入实际、严格考核、服务社会。深入了解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重点项目进展做到了如指掌。考核严肃认真,对外加强对工程项目实施的考核,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求速度,争取每个项目都成为优良项目;对内加强对职能部门执行工作的考核,树立主人翁的负责态度,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抓好每项工作。抓好征地安置补偿等工作,在推进建设项目实施的同时,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基本农田代保问题上,国办文件规定:“不得进行跨市、县的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省里目前也无明确政策意见,而我市市情要求我们必须在全市市域内统筹布局基本农田,实行跨县(市)代保。在待置换用地问题上,国土部至今未认可,可能产生的变数亦会对我市规划空间产生重大影响。

(二)标准农田建设有待进一步抓紧。上半年标准农田建设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0%,究其原因,有宏观政策影响、后备资源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等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受主观影响,基层把主要精力投入村两委换届,延缓了土地整理工作进展,部分县(市)片面理解用地总量控制政策,控制和减缓了土地整治步伐等。目前市区几无后备资源,委托各县(市)代建标准农田势在必行,加快推进建设步伐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三)用地意识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党和国家高度提倡节约资源,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在发展用地上同样要强调“减量化、再利用”。目前我市部分企业和部门对此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需要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观念,采取措施把我市土地资源劣势变为集聚经济发展的优势。

(四)争“重点”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要加快第一、二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报批工作,包括预审、省指标的核拨、农转用材料报批,在继续争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杭甬运河绍兴市区段,要加大向省发改委争取的力度,争取早日列入省重点项目。

四、下步打算

(一)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已制订的工作方案,有序、分步实施下阶段各项工作,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稳定衔接与配套。争取在年底前拿出成果,报市、省审批后实施,为依法规范用地提供进一步依据。

篇7

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

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

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2010年12月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现状,科学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明确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

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回眸这一年,“三农”工作历尽艰辛、再创佳绩。面对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和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极不平常的成就,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农民收入年增长再创新高,实现“七连快”。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连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大好形势之下,往往潜伏着危机。2011年在高起点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挑战空前,不能有丝毫懈怠。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十一五”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也是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

“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我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夯实农业基础

三重点,三确保

“十二五”时期,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1年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稳定粮食生产

改善流通,调控市场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

篇8

11月12日,由河南省委农办牵头组织召开的全省农口项目专题培训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出席培训会并作重要讲话。河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证监局、省农开办分别就各自主管的涉农项目及相关政策,为与会人员作了详尽讲解。本刊现摘发项目培训会部分发言内容,供大家学习交流。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业农村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强调,各级各地要充分认识抓好农口项目对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对于保增长的重大意义,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关键。

关键词·高标准粮田

高标准粮田是指“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要建好高标准粮田,一是以方为先,科学规划;二是以建为主,整合项目;三是以科技为引领,搞好配套服务;四是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规模化经营。

县级作为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实施主体,各县要成立高标准粮田建设领导机构;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要优先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和集中连片的万亩方地块,进行先期重点建设,作为示范样板;及时跟进农业技术,积极为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组织做好服务。

按照省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和任务安排,2013年,河南要建设900万亩高标准粮田。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集群

农业产业化集群就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围绕某一产业,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再到流通,与其相关联的经营组织的集合体。

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财政支持措施:一是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上生产线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二是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建(扩建)种植和养殖原料生产基地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三是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购置的检测仪器设备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四是对与集群发展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五是对命名授牌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和发展,通过省里的验收合格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关键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一般分八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招投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评价阶段。

程序中具体的问题:一是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改革了企业投资基本建设工程所需要履行的有关手续。主要精神是给予企业投资更大的自,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企业投资项目执行核准和备案制度。国家发改委定期公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企业投资这个目录内的项目,需得到批准。二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准后,其建设内容不得擅自进行调整,确需调整的,由原审批机关予以调整。三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工作的通知》,在批复初步设计或核定概算后,方可下达主体工程投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视情况先下达部分投资计划,用于项目勘察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四是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以及《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文件规定,以及财政部门实际工作中操作情况,70%结余资金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30%的资金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主要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职工奖励和工程质量奖。

关键词·水利项目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正在下达投资计划的水利项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第二类是财政专项资金投资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包括: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大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病险水库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移民扶持类项目、特大防汛抗旱经费使用项目、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项目、重点岁修经费使用项目。

关键词·依法建设项目

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2012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指出:未足额落实财政应配套资金的;擅自变更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未执行项目建设标准、延长项目建设期限的;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内容、实施地点以及缩减开发规模的等,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省、省辖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不改正的,按规定扣减下年度财政专项资金。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暂停开发县资格。第四十二条有关条文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农业产业招商

产业招商就是以产业为依托进行招商,通过招商形成产业集聚,为更进一步招商积累资本。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都采取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推动农业招商引资,不但符合河南省宽领域开放的要求,也顺应了产业招商这一新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河南实施“354”产业结构升级工程——巩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面制品、肉制品和速冻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制品、饮料、休闲食品、果蔬、油脂五大新兴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调味品、淀粉制品、茶产品、食品添加剂四大高附加值产业。依托河南丰富的农业资源,沿农业产业链条开展招商更具有针对性,招商成功率更大,也有利于打造粮食产业集群。

关键词·涉农企业上市

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56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0家。目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经达到1253家,河南省占4.78%,这与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说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对涉农企业而言,公开发行上市,是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今后河南证监局将继续加大对农业企业上市的服务力度,尤其是对种子类、白酒业及其他食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涉农资金整合

当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涉农工作方面作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河南财政部门亟须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予以支持保障。据初步统计,目前仅中央及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每年有400亿元以上可用于上述三大项目,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整合、统筹使用这些资金。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虽然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央及财政部有关政策要求,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探索资金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如何做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关键词·食品农产品出口

篇9

为确保我镇道路交通安全,贯彻落实省、市、区领导部署,按照全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会议要求,我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安排部署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镇建委立召开部门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成立由镇农委、镇建委、镇城管中队和交警大队组成的寨里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联合工作领导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配置巡查车辆1辆,加大对镇域范围内--路、--路、--路、--路、--路、--路和--路的道路安全巡查,重点加强对违反道路安全驾驶和运输行为的查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

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和事故预防的宣传,积极利用--镇工作微信群,按照管区、部门宣传道路交通安全,让各经营主体和广大村民充分认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严禁各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围绕“平安农机”建设,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对拖拉机等农用机械手进行日常安全宣传,强化人员安全责任,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切实将预防交通事故,保障平安驾驶落到实处。

三、加大巡查力度。

我镇城管中队联合交警部门,加强对我镇集市的管理和停车场加水点巡查,出动警车1辆,安全巡查车1辆,针对各集市道路两侧的占道经营行为,违规停车场和加水点及时制止和清理,排除道路安全隐患。

四、加强重点企业监管。

对我镇矿山、运输物流企业和在建项目,下达道路交通安全告知书,监理单位靠现场,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对发现的车辆、机械上路行驶及操作安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督促整改,严格按照省、市、区、镇领导部署,落实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五、重点农业项目。

结合当前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对施工用车辆、机械加强监管,严禁非载人车辆载人,车辆及机械操作人员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强调人员安全责任,严防上路车辆、机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冰雪天气,路面行驶安全隐患大,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交通安全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交通事故。

接下来,我镇将继续严格按照省市区领导的工作要求,紧密部署,狠抓落实,全面做好我镇的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工作。

篇10

关键词:广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89-2

0 引言

自2009年起,国家组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广西共有四批,53个县(市、区)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其中,第一批13个、第二批13个重点县(市、区)已完成3年建设任务;第三批12个、第四批15个县(市、区)正在建设当中;现各县(市、区)亦在为申报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而紧锣密鼓的开展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分为三类:一是一般重点县,以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雨水蓄利用工程;二是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因广西地形地貌以山区、丘陵区为主,重点县申报多为一般重点县,为更好实施一般重点县的建设,对几年来在实施一般重点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1 问题

1.1 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项目区布置不尽合理 财政部、水利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文和《广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导则》(GXSL 试行)明确规定,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在项目布局上要求“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项目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优先安排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申报工作涉及县(市、区)级财政、水利、发改委、国土等多个部门,由于申报时间相对紧迫,加之一般县(市、区)级各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少,在项目区选择上未能全面认真调查、充分分析和研究,对项目区内的水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农业种植发展状况等分析深度不足,未能充分的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导致一些申报县(市、区)的项目区选择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项目区选择和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此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的整合资金涉及到发改、财政、国土、农发、扶贫等部门,虽然由县(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但仍然由于各个部门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规划任务和建设内容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存在沟通协调困难,整合资金建设区域与专项资金项目区不能较好的集中连片,未能最大限度发挥整合资金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与专项资金的整合效益。

1.1.2 项目区勘察测量工作不够充分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域广,涉及的工程类别比较多,各类别工程分布又相对比较分散,尤其是南方山区和丘陵区,对项目区的勘察测量工作量大。目前,存在对项目区内的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工程、渠系配套附属建筑物和田间工程等的勘察测量工作不够细致和全面,甚至存在以点代面的情况。对项目区地质地形条件勘察、现状渠系长度和渠系配套附属建筑物分布测量等的不充分,会造成在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增加,影响到项目施工进度。

其次,对项目区的勘察测量工作不够细致,造成不能完整了解项目区内的水土资源状况,农业种植结构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无法对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优化配置,严重的还会导致项目区内水量平衡计算错误,致使水源工程建设内容过多或者不足,直接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程效益。

1.1.3 方案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财政部、水利部颁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明确规定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的申报主体是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建设方案有些是地方水利部门自己编制,有些则委托没有资质、挂靠其他有资质单位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编制的建设方案不够科学合理,主要问题有:

(1)建设目标不明确。财农[2009]92号文中规定的六大建设目标表述不清或者计算错误,不能满足建设目标任务的要求。

(2)工程建设标准不符合现行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由于方案编制人员不熟悉现行技术规程规范,对项目区内水源、渠道及渠道附属建筑物等各类别的工程建设标准引用错误。

(3)渠道断面型式和衬砌型式单一,没有根据渠道不同的地质地形因地制宜采用断面型式和衬砌型式。在建设方案的编制阶段,由于对渠道断面型式和衬砌型式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且对水力学性能、防渗效果都比较好的新型断面型式和衬砌型式很少采用。

1.1.4 工程设计不尽完善 在工程设计阶段,一些设计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只选择性地对部分各类别工程进行测量,使得设计图纸准确性较差,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对于渠道的淤积、坍塌、高边坡等情况也未能做详细的了解,使得施工阶段设计问题较多。对水源工程,大多没有进行设计阶段的地质勘测,仅仅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进行设计,出现在施工阶段基础地质条件不满足规范要求、选址不合理、水源工程建筑物的设计尺寸与实际地形地貌不相称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1.2 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施工承包商投入的技术力量不足,施工质量差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招标文件中对施工承包商的资质和投入的项目组织机构的人员数量和技术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由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繁多,专业施工队伍欠缺,导致层层分包,甚至出现非水利工程专业施工队伍参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1.2.2 施工监理投入力量不足,监理工作不到位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点多面广,一些监理单位不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规范,未能按照监理合同承诺投入监理人员,导致施工监理工作不力,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投资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2 对策

2.1 加强领导组织,充分调查研究

切实发挥领导的组织作用,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有效避免地方各部门各自为政,致使整合资金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业主部门可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适时召开施工现场会议,全面了解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时间紧迫,大部分县均未能做足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超前部署前期工作并加强组织指导和跟踪,同时业主部门应配置足够的技术人员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力度。

2.2 进行方案比选,因地制宜,采用新型材料

小农水重点县(市、区)建设虽然年度投资过千万,但相比我国相对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仍是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充分的进行建设方案比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条件较好的渠段采用水力学性能、防渗效果比较好,且占地面积少,节省工程量的“U”型渠道。

2.3 严格把关,奖惩并举,精选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

利用信誉制度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可对参与本县项目的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建立信誉档案,把施工质量差,不负责任的单位列入黑名单,不能再参加该县项目的招投标。信誉好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保留一批能够胜任该县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

2.4 积极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012年9月28日水利部在全国建立的第6个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站落户广西,这也是在南方省份建立的第一个推广站,旨在研究探索适合广西实际的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管理新模式,加快促进广西糖料蔗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加快实现广西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由于投资有限,在推广站示范区的引导下,各县(市、区)有必要积极整合资金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从而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水资源浪费,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