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速公路相关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 管理模式 建议
一、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
(一)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
该管理模式指的是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全省的高速公路进行统一管理调控,由公路局负责路政管理、养护、考核以及收费经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由路段公司负责高速公路具体的经营管理。该模式使得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平衡。其不足有如一个企业在照顾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阻碍了高速公路的发展。
(二)公路管理局直接管理
公路管理局直接管理是指通过高速公路管理处直接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收费、经营等方面的管理。该管理模式更加侧重于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避免了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与经营单位的协调困难,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公路在规划经营中的管理费用以及成本。但是由高速公路管理处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以及监督的责任集于一身,容易造成规划不合理导致的成本浪费、工期延误、管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三)集团公司统一管理
集团公司统一管理是指在省级政府监督管理之下,由集团公司实施高速公路全方位管理。其优点是公司能有效引进资金进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开发,并且公司自负盈亏,公路建设成本和费用能够得到合理分配。不足之处是公司自负盈亏会使其将经济效益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主要目标,从而忽略了公路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些公路工程可能由于集资问题影响公路的正常建设。
(四)一路一公司模式
该模式是指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公路建设管理具体需要进行部门以及人员分配。这种管理模式由政府部门主管,能够保证高速公路在建设和管理计划中的统一性和关联性,能够充分考虑到公众利益,进行长远计划,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价值。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容易出现定为不明,政企不分,职责混乱的情况,且不能有效进行集资,使得管理经营经济负担较重。
二、目前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次在的问题
高数公路的管理主要包括建设管理、路政管理、养护管理以及运营管理四个方面,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这四各方面的管理都存在不同成都省的问题,首先是建设管理方面,建设管理制度不能及时完善;建设管理中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建设管理中缺乏新技术,管理难以适应建设需要。其次是路政管理,路政管理涉及到国家的行政管理,但是管理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大不足;管理内容多,范围广,但是人员配置不足,不能使用先进技术帮助其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地粗粒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第三是养护管理,在养护管理中对于管理规划不科学,致使养护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不能到位;管理的专业人才欠缺,先进技术以及先进设备不足。最后是运营管理,在运营管理中最大的就是收费问题,收费标准不一,收费站点过多等,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高速公路的事故救援体系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四个方面的各种问题直接或者间接的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改进。
三、改进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着力加强与高速公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使高速公路的管理有法可依,促进高速公路管理的秩序化和科学化。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中,也要加大管理过程中的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例如可以加强全天候的警车巡逻,对于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二)提高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高速公路的管理既是一项政府性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做做好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对于管理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争取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理解,遵循攻速公路运行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减轻管理困难。其宣传载体可以多种多样,如媒体、传单、手册、报纸、广播等,也可以组织进入居民区进行演讲宣传等。
(三)引进高科技人才、技术及设备,提升管理科学性
随着高速公路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管理人员的缺乏以及管理技术的落后,使得管理秩序混乱,难以做到兼顾管理,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有效管理。所以,管理机构应该多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实现建设、养护以及运营等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向管理一体化方向进步。例如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管理中来,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的科学性。
(四)完善紧急救援体系
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不同于一般公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大部分后果都较严重,加强紧急救援体制,能够有效清除车辆运行障碍,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要完善紧急救援体系,首先应该合理规划应急组织管理模式、应急残影操作、智慧之需等,保障紧急救援的快速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促进先进设备以及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培养专业的紧急救援队伍,确保久远的及时性;最后,要完善交通事故处理的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使得各种救援工作同时进行,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地完成救援任务,确保路段畅通。
四、结语
在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改进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促进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性,提升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有利于高效实现高速公路的价值,对于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李欣. 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
[2]丁桂花. 探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J].北方经贸,2015,07.
篇2
一、企业简介
福建发展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由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福建省公路物资公司、福建福通对外经济合作公司和福建省畅达交通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等四家单位于1999年6月共同发起设立,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简称“福建高速”,股票代码:600033。公司办公地点在福建省福州市。公司现下辖泉厦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福建罗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控股福建省福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厦高速公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参股南平浦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二、招聘岗位
财务1名
人事党群主办1名
证券事务专员1名
文秘1名
三、职位描述
(一)财务岗
1.负责编制公司本部记账凭证、财务会计报告;
2.负责公司本部往来帐款的核对、定期清理和催收,定期、不定期与出纳核对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
3.负责汇总、审核公司本部各所属单位报表及其他财务数据;
4.负责公司本部财务凭证、账薄、报表整理和保管工作;
5.协助做好公司内部审计和检查工作;
6.参与公司投、融资工作等。
(二)人事党群主办
1.做好文明创建工作。收集整理日常精神文明创建资料,加强与分公司文明办的联系,及时做好文明单位动态管理资料的上传、更新和维护工作;
2.做好党群团日常工作;
3.做好人事劳资日常管理工作;
4.做好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三)证券事务专员
1.负责公司日常法律事务工作,协调各分公司、子公司有关法律事务工作;
2.协助开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股权管理等证券事务工作;
3.研究国家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为公司资本运作提供法律保障;
4.搜集整理行业经济法律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5.参与制定公司长期发展规划及具体项目计划,开展投资可行性研究及法律事务方面的工作。
(四)文秘岗
1.做好办公室日常行政事务及文秘工作;
2.负责各种文件的起草、装订及传递工作,及时处理上级文件的签收、传递、催办,做好文件的回收、清退、销毁工作,做好文秘档案收集管理及保密工作;
3.做好各种会议的记录及会务工作;
4.做好来访接待工作;
5.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和供应工作。
四、职位要求
(一)财务岗
1.专业:会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
2.学历: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熟悉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4.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5.工作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二)人事党群主办
1.专业:社会学、思想政治相关专业;
2.学历: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政治素质过硬,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4.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5.工作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三)证券事务专员
1.专业:投资、经济、金融相关专业;
2.学历: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熟悉《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有关经济法法规和政策,熟悉上市公司运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4.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5.工作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四)文秘岗
1.专业:经济、中文、行政管理相关专业;
2.学历: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4.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工作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五、应聘手续
1.有意者请将本人简历于近日发送到邮箱
联系人:曾晨
联系电话:0591-87077099
传真:0591-87077266。
公司邮寄地址:福州市东水路18号交通综合大楼26层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输;现状;对策
一、前言
健全的高速公路运输网络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高速公路运输发展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何构建健全的高速公路运输网络是实现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前提条件。高速公路在保证人们安全快捷高效的出行外,高速公路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只有完善高速公路运输的法律法规,健全收费制度等等,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二、我国高速公路运输发展的现状
1.高速公路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法律法规不太完善,已经存在的高速公路运输管理想关法规都是由国家某部委制定或甚至是某些地方政府制度的,国家意志层次上的法律法规缺乏。这些法律法规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或管理权限。另外,就算有部分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但运营管理权也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运营管理部门,管理权限非常混乱,不利于高速公路运输管理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2.高速公路收费制度不合理
高速公路的建设的确花费了国家大量的金钱,甚至是通过投融资方式开展。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都是通过收费来偿还建设费用。但高速公路收费制度并不合理,没有对高速公路时行运营能力评估,收费等级不分,收费比例过高。据有关统计,我国高速公路的收费规模是世界高速公路收费平均水平的六倍,收费总额占全世界第一。这种高速公路收费制度不合理,造成大部分车辆不愿意上高速,宁愿走国道、省道,闲置状态明显高于其它国家。
3.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太繁多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管理机构太繁多,基本上隶属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方政府。这些部门或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为了各自的利益或政绩强调不同的建设标准,最后造成高速公路的运营能力下降。例如,高速公路规划由交通部牵头,高速公路建设由地方政府执行,由高速公路运营收费由企业来进行。这种管理机构的混乱,造成高速公路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了乱建或重复建的现象。
4.高速公路设施开发不足
按照现行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于企业运营,相应的高速公路设施开发也由企业来进行。但运营企业一般只强调获得经济利益,大部分高速运营企业只重视高速收费,而忽略高速公路设施开发。运营企业对于高速公路的维护和保养基本不进行,或投入也只是名义上的进行点,造成高速公路设施加速折旧。另外,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没有更新或升级高速公路设施,例如收费站收费系统,仍然采用原有的,比较传统的,单靠人力进行的收费系统,没有进行自动收费系统的改造或升级。
三、提升我国高速公路运输发展的对策
1.完善高速公路收费制度
源于上世纪的高速公路收费制度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功不可灭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在快速积聚,高速公路的公共职能应该更大程度上体现。高速公路的建设出发点就是为了人们出行的方便,为了运输的快捷,应该完善高速公路的收费制度,坚持以政府还贷为主,公路收费为辅的收费制度。高速公路建设时就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收费比例和收费年限要作相应的处理,不能因为收费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针对已经建成的经营性高速公路,应该主动调整收费比例和收费计价,并且做好高速公路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及时调整高速公路的收费计价。针对在建的经营性高速公路,应该设计约束性的条款约束运营企业的收费,一旦发现收费机制不合理或收费过高,理应调整收费标准,真正实现高速公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宗旨,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作用。
2.依靠科学管理
应该开发高速公路的设施,用科技技术来武装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引进智能化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大量使用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和智能自动化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收费和监控系统的升级换代,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和运输性能,有效的保证保证高速公路车辆、行车人员和道路的整体安全。通过提供更加便捷的智能化系统,让驾驶员更简单方便、运输车辆行车安全,有效缓解交通拥挤和阻塞,最大能力地提升路网的通行能力,提升整个公路运输系统的机动性、安全性。
3.探索特许经营的新模式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与运营之间的体制问题,各个省市的收费标准和方式有较大的差别,也不利于全国联网收费。应该探索特许经营的新模式,真正让审批者心中有数,投资人真正放心。应该改革与完善现有的高速公路体制,使特许经营这种新模式得到发展。通过探索新模式,新的收费机制,实现全国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统一化,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和财务结算系统,逐步减少收费站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联网收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运输改变了人们的出生方式,高速公路运输提高了我国的运输物流水平,高速公路运输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只有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能力,完善高速公路收费制度,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路现状;公路路政;执法;问题;策略
近年里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执法程序的系统性越来越强;第二,公路路政管理对公路路产路权的保护越来越有效,公路养护以及维修保养的效率越来越高,提高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一、我国公路的现状分析
公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加快公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建设公路、发展公路事业的积极性,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公路的路政管理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受资金、环境、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公路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和扩大;但与此同时,公路的质量、功能、安全保障等方面因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路产路权遭到破坏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有些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缺乏有效管理,任意在公路两侧红线内兴建餐馆、商店、旅社、停车场等的现象层出不穷,呈现公路街道化态势。超限运输日益增多,也给公路造成了极大的损坏,不仅耗费了国家大量资金,更威胁着公路的畅通和安全。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存在,严重侵占了公路路产和路权,造成了路产的不明晰和路权的不完整,给以后的公路养护以及公路的使用、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公路路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协同治理超载相互脱节的问题。在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中,要求各个部门协同配合路政执法部门治理公路超载问题,但是涉及的多个部门在治理过程当中,受到权责分担和利益分配等问题的限制,导致只有与之有着直接关联的交通部门和路政执法部门真正参与到非法超载的治理上。而且由于当前实施的公路管理体制法规等还不够完善,路政执法工作也很难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另外,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和保证相关物资的供应,要求路政执法人员对于一些车辆不许罚款、扣车和卸载,这无形中也给路政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公路肇事损坏路产逃逸案件破案难的问题。以高速公路为例,由于公路线长、面广、点多,路政执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盲区。部分肇事车辆无第三者保险,在损坏路产后还能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部分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而没有报案,收费员在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没有发现异常等多种原因让肇事车辆成功逃逸。路政执法人员在查找逃逸案件时人力、物力有限,即使找到肇事车辆还需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在处理此类案件时缺乏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一般只是收取路产损失赔偿费。虽然法律规定有罚款的权力,但是执行起来程序复杂。
3、公路路产损失赔偿执行力度有限的问题。以高速公路为例,高速公路路政与高速交警相比,执法权威性较低。交警执法主要手段是纠正违章并进行罚款,罚款数额不高但惩罚手段有威慑力,如暂扣驾照、强制驾驶员进行学习等各种连续惩罚措施。对于路政执法而言,通常只有发生损坏路产案件时,路政执法才会对违法者进行立案处理要求路产损失赔偿,无论违法者态度如何恶劣,路政执法人员都要文明执法,且路政部门没有更好的连续处罚措施,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建筑控制区管理困难。对于公路路政执法来说,公路周边的建筑控制区也是其需要管理的范围,当前对建筑控制区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对之前的建筑进行控制,防止其在没有申请的前提下擅自的改建、扩建或者重建等。如果是必须需要建设的建筑,需要经过路政管理部门的许可。另外,一旦公路建设有需要,这些建筑控制区内的建筑必须按时无偿拆除。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国土资源、城市建设等部门进行审批的时候,很少考虑到路政方面的需求,而且当之间冲突较大的时候,往往都是公路方面做出妥协。在实际的建筑控制区的管理过程中,当事人经常会托关系干扰路政执法,导致当地的路政执法部门难以正常执法。
三、公路路政执法问题的解决策略
1、改善路政执法的环境,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强调公路路政执法者的路产保护责任制,需要加大对公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加强公路路政执法立法的宣传舆论工作,增加公众对公路有关法规的认识,通过立法赋予路政管理部门具有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使之有能力严肃处理破坏公路权益的不法行为,以提高公路路政部门的执法地位,同时健全能独立地承担公路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机构,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公路管理上的执法统一,确保公路系统效益的发挥。改革现有的“一路两制、政出两门”的管理体制,协调好与公路路政执法相关的各职能部门间的职权职责关系,使路政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路政管理的效率。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加强在行政执法中的力度,同时,要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做到依法、合理的路政执法。
2、加强路政执法力度。首先是加强与其它相关单位的合作,例如公路养护部门,使公路保持清洁,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与其它执法部门合作,加强对公路偷盗案件的处理等。其次是加强执法力度,对于典型案件要重点处理,从而产生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们意识到路政执法的严肃性,例如对公路周边的违法建筑的拆除以及对乱占现象的清理,要及时处理、处罚到位。
3、强化路政执法职业素质诉求。第一,从知识素质的角度而言,路政执法岗位要求掌握政治学知识、法学知识、行政管理学等一般知识,也要求掌握路政执法专业知识,但核心内容是路政执法所要求的法律知识。如公路肇事损坏路产逃逸案件、自由裁量权的掌控等。第二,从能力素质的角度而言,路政执法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逻辑思维能力,更要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计划执行能力等,但核心内容是路政执法更强调学习能力。如如何更好掌握执法“硬件”使用、岗位所要求必备的新知识等。第三,从心理素质的角度而言,路政执法岗位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情绪稳定性、进取性、自信心、乐群性、主动性、责任性等,核心内容是路政执法所要求的责任性。如公路路产损失赔偿等,是否能迎难而上。
4、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当下是一个网络时代,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应借鉴网络计算机技术,加快构建路政执法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执法文书网上填制、执法案件网上办理、案件信息联网共享,实现动态实时的信息化移动执法和对执法行为的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路政管理工作效率,使管理程序更加标准,实施规范化管理;另外,要求路政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化知识,加强路政队员法规业务学习和提高文化素质,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从而提高路政人员的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路政管理作风。
结束语:
随着公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变得日趋复杂,公路路政执法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不断提高公路路政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实现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化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地.提高路政执法队伍素质创设良好执法环境[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9)
篇5
地震预警作为一种新的防震减灾手段,受到我国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为实现地震预警的社会效能,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本文从地震预警立法角度出发,借鉴日本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关键词:
地震;预警;立法;法制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汶川地震后,政府更意识到地震预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国家对地震预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逐步加大了对各级地震台网的建设投入,在不断深入开展预警相关活动时,为例保证地震预警社会效能的实现,在建设地震预警硬件设施的同时,必须进行与之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设。
一、地震预警基本法律问题梳理
(一)地震预警的概念界定
依照法理学,法是指调整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总称,故地震预警相关法律法规,是指调整地震预警主体之间的相关法律关系的总称。在梳理地震预警相关法律问题之前,对地震预警的概念界定非常重要。地震预警的工作原理是:地震发生后,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主要地震波同时由震源向外传播,纵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大约是6KM/s,但震动相对较小,破坏也小,横波速度较慢,大约是4KM/s,但携带能量大,破坏性大。地震预警是利用P波传播快于S波,S波未到达给定地点时,利用二者之间的时间差,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通过电子通讯系统及时发出警报。所以立法中对地震预警定义为: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可能遭受破坏的目标区域前,利用地震预警系统向该区域发出地震警报信息的行为。其中,破坏性地震波是根据行业惯例来界定,一般指4.5级以上地震。可能遭受破坏的目标区域即预警目标区,是指布设预警监测台网或者布设预警接受终端的区域。
(二)调整的法律关系
地震预警地方立法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部门协同的原则,负责地震预警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地震预警信息产出、与处置,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及演练。二是特殊单位的权利义务。学校、医院、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核设施及其他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事关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在接受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同时,应带有责任建立地震预警处置设施,主动采取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三)公民的权利义务
公民有权利享受地震安全服务,获得由政府提供的预警信息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公民有义务主动了解地震预警相关知识,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地震预警相关的应急演练。
二、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梳理
目前,地震预警活动依据的法律法规有:第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行政法规。《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三,地方法规及省规章。从规范地震预警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上述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原则性规定,规则性规定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具体如下:《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了突发时间的预防应急、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这些突发时间中包括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地震属于自然灾害,地震预警属于自然灾害预警,该法中关于自然灾害预警的条款全部适用于地震预警。但地震预警与其他突发事件预警相比具有以下特殊要求:第一,时间紧迫性要求。地震预警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科学技术,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只有在几分钟或几十秒的时间给预警目标区采取应急行动和措施。第二,社会全面认知要求。地震预警信息要向社会公众完全,并通过多渠道全面高速传播,作为公共信息传播涉及公共安全,具有特殊性。第三,科学技术的特殊要求。地震预警信息的监测、处理、信息生成、、传播等多个环节要求地震预警系统有先进的技术系统,并在第一时间无缝隙链接。所以,现有的立法指示原则性规定,规则性适用不健全,且相关规定零散,无体系无逻辑,如地震预警信息的和传播,无法从现有法律法规中找到依据,可操作性太差,需要专门的预警相关法律法规。
三、地震预警立法的重要问题讨论及国外借鉴
(一)责权划分
地震预警建设不仅依赖于政府投资,还有赖于行政机关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地震预警信息涉及公共安全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应当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其他部门协同、社会公众参与。日本作为最早正式启用并向社会公众地震预警的国家,法律制度相对完善,不同层次的法律及有关技术规范规定了日本气象厅、政府部门各自的职责及应急处置义务。
(二)规划与建设
根据上位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预警应当统一规划,统筹利用公共和社会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符合地震方面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核设施及其他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有义务建设预警处置设施,预防和减少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目前,有特殊企业或社会力量自主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并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涉及公共安全,可以鼓励特殊企业建设专用地震预警台网,社会力量在符合地震预警整体规划的情形下,可以自主建设地震预警台网,但须向本级政府地震主管部门备案,其产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只能在其内部使用,不得擅自和传播。
(三)地震预警信息、处置
在立法中明确地震预警信息主体、接受主体、条件和内容、途径、等相关条款,为地震预警的社会效能提供有利保障。
1.主体:立法应当明确预警信息的权限。我国地域辽阔,不适合统一预警信息,应以省份为单位,每个省都应有一个负责预警的机构,同时应规定预警信息的备案制度。《防震减灾法》规定地震预报的主要主体为各级人民政府,因地震预警信息时限性的特点,很多学者认为,其由地震主管部门更为事宜。
2.接受主体:按照使用途径不同,我国的地震预警信息接受主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公民,接受预警信息主要用于个人紧急避难,从而减轻人员伤亡;第二类是特殊行业主体和重大工程单位,如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核设施等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接受预警信息主要是用于立即停止生产作业,从而降级经济损失和减少次生灾害;第三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救援部门,主要是为了震前预防及震后应急救援。
3.条件和内容:在我国,目前各省陆续出台的省规章中并未对地震预警信息的条件和内容根据不同接受主体进行区别。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规定:向预估地震烈度大于6度(中国地震烈度标准)的地区地震预警信息,内容包括发震时间、震中、震级、破坏性地震波预计到达目标区域的时间、预估地震烈度等。
4.途径:(1)电视和收音机的广播。在我国,电视和广播仍然是地震预警信息的主要途径,考虑到公众接受的时效性及预警目标区域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应当由政府主持建立专门的播发机制,由媒体专线和地震主管部门实现无缝链接,及时有效地震预警信息。(2)防灾行政无线的广播。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建议在重点防御区也逐步安装地震预警信息瞬间警报系统,以达到预警目的。(3)手机短信。手机用户与电信运营上签订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协议,主动取得地震预警信息,在发生较强地震时,手机会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会显示预警信息。我国也在逐步使用手机安装地震预警专门APP,弹性扩大地震预警范围。(4)系统内的语言广播。本在大型商业场所、电影院、运动场、车站、地下街道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设有地震预警广播,及时播放地震预警信息。(5)报警专用终端。日本研发了可以接受地震预警信息的专用终端安装在地震预警工作者的个人计算机上,特别接受地震预警信息。我国也陆续研发了这样的接受终端,在产生不同的地震预警信息时,接受终端会有不同的声音报警和信息显示。
5.误报、撤报、漏报、续报:地震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当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系统初期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据此发出的预警信息可能不准确,也可能因为信号干扰出现误判。在日本,撤报只限于因为雷电等地震以外的原因引起误报,最初判断烈度在5度弱的地区重新判断在3度以下烈度的情况不进行撤报,以此来避免人群混乱。建议我国也采取此种做法,对误报、撤报做具体规定。在日本,因漏报的续报内容仅限于最初预估烈度在3度以下,但实际地区烈度在5度弱以上。在日本,误报、撤报、漏报、续报都有相关的免责条款。我国部分省出台的省规章也有免责规定,但未对相关修正方案进行规定。
(四)地震预警宣传与应急演练
为达到地震预警成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主旨开展地震预警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过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实现地震预警成效。
(五)法律责任
地震预警立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一是刑事责任。地震预警刑事责任包括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内部刑事责任中涉及的内部刑事责任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不履行地震预警工作相关职责,、、,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外部刑事责任主要在地震预警信息和地震预警监测环境保护中。擅自地震预警信息,造成群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意破坏地震预警监测环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四、结语
综上,为保障地震预警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能,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权限和职责,落实相关责任,使其地震预警全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地震预警立法逐步开展,不断完善,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张晁军、陈会忠、李卫东.地震预警的十个问题.国际地震动态.2013(6).
[2]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地震预警法制建设探讨.国家防震减灾.2014(2).
篇6
1、道桥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建筑桥梁的过程中对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及机器操作所进行的安全管理。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道桥设施建设已经驶向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道桥适量问题已经成为所有人所关注的焦点,最近几年频繁发生一些道桥质量方面的事故,如房屋倒毁、桥梁垮塌、路基沉陷等一些直接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事故。道桥管理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设备都保持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模式,尤其是计算软件技术的进一步拓展,为建筑工程师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和快捷的运算手段,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政策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确保了道桥建设资金的多项来源,我国广大桥梁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可贵、难得的机遇,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积极工作,多做贡献,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结构使用性能差、工程事故频发、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的要求,桥梁建设安全的规模和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科技进步乃至现代文明的标志。
2、加强道桥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领导部门的重视
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关注,是确保道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很多,领导部门对施工单位的筛选也是其中一种。作为领导部门一般从节约经费的角度出发,在选择施工单位上总会优先考虑工程价格和施工时长。然而很多价格低廉的单位并不具备施工资质却成为了领导部门的首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因为管理工作的混论,缺乏相关技能水平导致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要想确保道桥施工能安全有序的进行,作为领导部门筛选施工单位时应当优先考虑的是该单位的施工质量、施工水平、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能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领导部门重视了这一问题,才能杜绝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进场施工的可能,也从源头上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保障。
2.2 做好必要的基础工作
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基础工作,例如合同的签订以及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生产的思想贯彻始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相关技能培训。我国当前的道桥施工队伍中的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强化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具有高度的安全生产的意识,规范施工作业,例如施工时穿戴统一的反光防护服,带好头盔,禁止随意出入施工作业区域,严禁随意穿越告诉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施工,由于其是全封闭式,并且车辆速度较快,如果施工人员麻痹大意极易出现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道桥施工活动过程中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普及和宣传,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缩小事故发生几率,进而确保道桥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是道桥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道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同其他企业一样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道桥施工活动是确保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然而道桥施工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道桥施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受到各方的重视。奖惩机制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对管理工作混乱,无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施工活动过程中违规操作,违规指挥,并且面对相关部门的禁令视而不见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惩。同时要对那些施工活动管理工作细致到位,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对道桥施工管理工作或者施工活动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要予以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
2.4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管控
在道桥施工活动中,作为运载材料和物资的各种车辆成为了道桥施工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与此有关。所以加强对道桥施工活动中车辆的管控十分重要。施工活动中的车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施工车辆的规定:驾驶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素质高;禁止无牌车辆上路,上路车辆必须经年检合格、车况良好、灯光齐 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必须是农用车以上、正常行驶速度不得少于70km/h 的自卸车,拉运材料相对固定。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还必须办理《养护施工车辆许可证》并领取标志牌,悬挂在车辆明显部位以便有关管理部门随时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施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必须匀速行驶,不准占道、倒车或逆行,不准强行超车、紧急停车,随意调头或横向装卸材料总之,必须听从指挥,遵守规定,按章操作以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参考文献
篇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为加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预防施工安全事故,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和正常运营,我单位在尾工施工过程中时承诺如下:
1、 施工作业车辆符合国家有关机关安全技术标准,牌证齐全,悬挂统一标志,在行驶和作业时按规定开启黄色频闪灯。
2、 车辆不随意开启中央活动护栏、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转弯、倒车、逆行。
3、 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等不进入高速公路进行施工作业。
4、 施工作业时施工现场有现场管理责任人(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执勤人员等。
5、 养护施工作业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养护施工作业操作规程培训。
6、 施工人员按规定着安全反光标志服,作业人员不得走出作业区,不将任何施工机具伸出或放到作业区域外,不得横穿高速公路。
施工作业人员不擅自变更交通控制区或扩大作业区需要变更的需要路政部门的许可,影响交通安全的,需要公安交警部门许可。
8、 施工标志、安全标志齐全、规范、清晰、视认性好、设置地点准确、设置牢固,能够有效地提示和引导驾驶人员通过施工路段,施工作业不夜间施工。
9、 施工场地各种材料、机具、设备等物品按规定范围摆放整齐、有序,不随意在施工路段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10、 作业完成时,向路政管理部门报告,在不影响正常交通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清理现场并有序的撤离施工现场,恢复正常使用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
我单位承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施工,确保零事故。如违反上述承诺,造成的一切安全责任事故,本单位愿意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签章):
篇8
关键词:完善;高速公路;收费;思考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作为我国五大交通运输方式之一的公路交通建设更是成效显著。截至2012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23.75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360.96万公里,占到公路总里程的85.2%;高速公路6.80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交通运输业作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象得到初步改观,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公路交通中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相关问题。
一、我国公路收费制度的形成
公路交通与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并称为我国五大交通运输方式,其中公路交通负担的货运量占到全国货物总运量的72.3%,而公路交通的客运量则占到全国客运总量的92%,可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属于社会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财政资金缺乏的条件下,各级政府无力提供公路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因此,“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被引入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事业中。
1984年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做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决定,198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公路主管部门对利用集资、贷款修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大型的公路桥梁、隧道、轮渡码头,可以向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用于偿还集资和贷款”,由此形成了我国公路收费制度的雏形。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专门对公路收费的管理做出规范,为我国公路收费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的公路交通系统由两大体系构成:一类是普通公路体系,包括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标准较低的公路;另一类是高速公路体系。和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由于机动车专用、分离行驶、严格控制出入和服务设施完善,因此具有车速快、通行能力强、运输费用低和行车相对安全等特点。在一般的条件下,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可以相互替代,但由于各自特点和市场定位的不同,两者又存在差异:普通公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普遍的、基础性的服务,而高速公路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体现了高效、集约的特征。我国的公路收费制度中既包括对普通公路的收费,也包括对高速公路的收费。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时代背景也已经改变,尽管这一制度对促进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它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二、、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收费的法律法规有待继续完善
首先,《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通行费的收费标准的确定都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明确的收费要素的界定和收费标准的计算,以及投资合理回报的具体标准,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界定的科学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条例只规定了最高期限,如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为15年或20年之内,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为25年或30年。这就造成了高速公路经营者在申请收费年限时,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获得最高年限的收费权。从而导致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在最高收费年限以内收回成本后仍继续进行收费,甚至有些高速公路经营者在收费期限届满后,利用道路改扩建的名义继续延长收费期限。
再次,在公路收费标准的确定过程中,准确的核定高速公路的生产经营成本,是制定合理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而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现实中,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向价格主管部门提供的经营成本资料往往是企业的财务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政策界限不明确,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合理性、科学性难以保证,据此确定的收费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受到质疑。
(二)公路收费标准制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高速公路通行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收费标准的确定属政府定价范畴。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经营者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向价格主管部门上报的有关成本和收益以及相关资料往往存在虚报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价格主管部门往往很难评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此造成价格管理部门的工作经常处于被动。而且,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确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价格主管部门对高速公路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成本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收费标准的确定往往只能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判断,难以真实发挥监管作用。
(三)公路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未能反映各方利益诉求
由于公路属于准公共产品,主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其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属于政府定价的范畴。因此,在公路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充分反映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诉求。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前开各种形式的听证会,广泛地征求高速公路使用者的意见。但在现实中,很少举行高速公路收费听证会,即使举行也基本上是走走形式而已。价格主管部门与经营者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而为数众多的高速公路使用者未能在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中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高速公路通行服务收费标准确定的原则
1.谁收益谁支付的原则
如前所述,高速公路提供的不仅是普遍的基础,而是具有更高效率和集约化水平的交通服务。受益者只是使用高速公路的部分消费者,因此,谁收益谁支付更能体现公平性。
2.合理回报原则
对于高速公路的投资者、建设者和经营者来说,都要求能够收回成本并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否则,经济主体缺乏投资建设和经营高速公路的动力以及激励。
3.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高速公路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不完全的竞争性和不完全的排他性特点,因此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公私合作提供高速公路,成本可由税收和收费共同负担;高速公路的高速特征需要通过限制通行数量在容量范围内才能实现,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中也应该包含车辆拥挤收费,以保证高速公路的高效。
(二)完善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建议
1.继续完善高速公路收费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修改相关法律,改变高速公路固定不变的经营期限。可以根据某些因素的变化,采用测定或者协商的方式相应的调整经营期限。允许一些投资成本高、车流量偏小、地理位置偏僻的高速公路适当延长收费期限;效益好的高速公路到贷款还清时,则大幅度降低收费标准,收费额能满足养路维护即可。
第二,明确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确定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所包含的内容。对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确定所需的建设运营成本,应明确开支范围和开支项目,明确审核的方法,尽快出台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确定所需的建设运营成本审核办法;应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投资回报率的标准和计算方法;明确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确定方法。
2.加强高速公路收费制定中的信息披露和监督制度
第一,应进一步提高价格主管部门在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确定前期和后期工作的参与程度。在项目审批阶段,价格主管部门要参与项目审批过程,项目能否审批应考虑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考察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为今后核定高速公路收费所需要的成本提供依据。价格主管部门应对现行高速公路收费的还贷情况及贷款余额、车流量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以掌握变动中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与收费确定有关的数据,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高速公路收费标准。
第二,价格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大众高速公路收费的有关信息,包括贷款余额、还款年限以及同期银行利息等数据。高速公路经营者向使用者收费时,必须向使用者出具详细清单,内容包括:车辆类型、进出收费站名称和代码以及收费高速公路的起止年限、道路等级、收费标准、行驶道路里程及每公里收费单价等。
第三,在高速公路的使用者和经营者中,使用者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政府在实施监管过程中,有必要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确保高速公路使用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以增加他们对收费标准确定的影响力。首先,想听证会参加者提供充分完备的信息资料,并对技术性较强的有关问题向参加者提供专业;其次,建立听证会参加者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信息质询制度;再次,要科学的制定听证会参加者选拔规则,由第三方实施,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监督;最后,充分尊重听证会参加者的合理意见,在大多数参加者提出反对意见的情况下,价格主管部门应重新调研,审慎决策。
第四,加强对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的外部监管。交通、价格、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应当组成跨部门的联合检查组,对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在建设期间资金的使用,运营期的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乱收费、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和延长收费期限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同时,各级政府和群众应当对跨部门的联合检查组的行为加以监督,既要保证管制机构的行政权,又要保证管制机构在实现责任的同时,切断高速公路管制机构和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之间的利益链条。
3.完善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和方式
从长远来看,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从成本补偿和投融资方式两个方面予以改革。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对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分配方式和使用情况进行明确规定,改变目前单一的投融资方式;要改变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采取发行国债、吸收各种保险金、养老基金等多种资金方式,以降低高速公路的投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刘宇红,刘高云.高速公路收费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2)
[2]高博,常连玉,王应敏.收费高速公路的定价问题与政府管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0)
[3]蔡利,李海东.高速公路收费的理论依据及政策评价[J].中国物价,2006(10)
[4]种曼婷.我国收费公路的发展趋势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4(8)
[5]徐瑛,虞明远.基于差异化公共性的公路收费问题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2(14)
篇9
路政队伍建设是一项基在硬件投入,重在软件建设,细在规范管理,严在制度执行,利在整体队伍素质提升的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收到成效。
(一)首先,路政领导层对队伍建设工作的定位是决定队伍建设工作的决定因素。
路政队伍领导层是路政队伍建设的创设者和实施者,领导层工作思路及管理措施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队伍建设所产生的作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我们大队分级管理的建制体制而言,大队领导层应对路政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分级逐步实施。队伍建设总体思想要体现一个长期性和规范化。中队(站)领导层人员的对换不能影响到队伍的建设的规划,领导层个人工作思路的开展不能影响到队伍建设规划的整体思路,但也要不断吸取工作实践中好的思路和措施,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队伍建设的远期规划。这就是遵循总体规划与工作与时俱进关系的处理,只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领导层对队伍建设的作用就能显现,就能使路政队伍的建设实现连续性、发展性,长期性的目标。
大队领导可以在有空的时候采取个体进驻基层中队(检测站)的工作方法,不仅能有效传达领导层的队伍建设思想,而且可以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总结优秀工作经验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充实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领导层的具体指导工作作用。并能及时了解路政队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和工作中的难处等情况.
其
二、办公环境的优化和办案工作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提升路政队伍建设的基础.
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静态工作体现于,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指导;路政员的教育培训;路政案件的办理、归档、统计、分析等等工作。动态工作就是我们所讲的外业工作,日常巡查;事故现场的处置;违章案件的查处;故障物的清理查处超限车辆等等工作。优化办公环境,就是要做到,部门健全,人员齐备,办公环境干净大方,办公物品整齐划一。办公环境的优化,不仅给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而且也是路政整体形象的集中展示。在外业管理工作中,现代化设备的使用,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体现着路政队伍的现代性、科技性和正规性。结合我站工作我认为我们大对应该设立一个各项案件咨询处理投诉的办事大厅这样可以很好的规范各种法律文书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投诉.
第
三、一线路政管理人员个体对路政队伍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路政队伍建设是路政一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集中反映,路政员的个体素质程度对队伍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大队有工作人员近160余人,个人素质层次不齐,虽然正式编制人员根据交通部有关文件要求,已全部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但从实践工作中看到,执法过程中所发生的个别执法不严、违规操作、办案程序不规范等现象也确有存在。这就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中队为基层管理部门应坚持不懈地对路政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规程、严格执法与亲情服务的教育培训,不断地逐步提升路政员严格执法、防腐拒变、快速反应、自我保护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全线路政队伍建设工作的进程。
基层中队应采取中队长、副中队长的分工侧重培训教育工作方法。中队长应深入一线执法服务工作中指导办案工作流程,机械规范操作规程,并结合实际管理工作,不定期地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知识培训;副中队长应从路政员工作、生活中的执法思想、服务意识方面入手,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路政员,使其在思想上牢固执法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把制度化的工作形成一种工作习惯。现在,基层中队制定的周一例会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例会总结前一周的工作情况,明确近期的工作重点,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强调工作安全问题,适时宣讲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但我们还可以尝试性的进行两个基层中队骨干人员辖区短期轮换制度,定期轮换制不仅对两中队业务骨干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还能将各自中队的先进管理经验、工作方法带到新的环境中,促进各自中队队伍建设工作。
第
四、围绕创建公路文明行业活动开展职工道德教育,塑造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高速公路职业道德教育要针对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创建公路文明行业的要求,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基准,以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为标杆,要求路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办案准确、排障及时,在工作中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态度热情,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尤其是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从“权利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强化服务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开展各种便民服务,主动为司乘人员排忧解难,要把扶危救困视为天职,树立高速公路行业的文明新风和高速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第
五、强化军事化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政治、文化、业务、职业道德素质,锤炼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队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高速公路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动态组合体系。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必须做到"集中、统
一、高效、特管"。强化军事化管理,通过对军训、操练、交接班、休息、内务卫生、请销假、安全生产等方面,参照部队条令制定实行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将岗位责任落实到个人,规范路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了步调一致、团结协作、一切行动听指挥,办事雷厉风行的作风,促成路政、排障人员快速反应保障畅通等。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是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维护路权、保护路产、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行政执法机构。路政队伍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路政部门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管理能力的提高,关系到路政部门社会形象的展示和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本人通过对《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杭州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几年来在绕城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实践,现将个人对高速公路路政队伍建设的几点想法及管理建议与广大同仁作一交流。
路政队伍建设是一项基在硬件投入,重在软件建设,细在规范管理,严在制度执行,利在整体队伍素质提升的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收到成效。
(一)首先,路政领导层对队伍建设工作的定位是决定队伍建设工作的决定因素。
路政队伍领导层是路政队伍建设的创设者和实施者,领导层工作思路及管理措施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队伍建设所产生的作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我们大队分级管理的建制体制而言,大队领导层应对路政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分级逐步实施。队伍建设总体思想要体现一个长期性和规范化。中队(站)领导层人员的对换不能影响到队伍的建设的规划,领导层个人工作思路的开展不能影响到队伍建设规划的整体思路,但也要不断吸取工作实践中好的思路和措施,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队伍建设的远期规划。这就是遵循总体规划与工作与时俱进关系的处理,只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领导层对队伍建设的作用就能显现,就能使路政队伍的建设实现连续性、发展性,长期性的目标。
大队领导可以在有空的时候采取个体进驻基层中队(检测站)的工作方法,不仅能有效传达领导层的队伍建设思想,而且可以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总结优秀工作经验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充实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领导层的具体指导工作作用。并能及时了解路政队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和工作中的难处等情况.
其
二、办公环境的优化和办案工作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提升路政队伍建设的基础.
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静态工作体现于,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指导;路政员的教育培训;路政案件的办理、归档、统计、分析等等工作。动态工作就是我们所讲的外业工作,日常巡查;事故现场的处置;违章案件的查处;故障物的清理查处超限车辆等等工作。优化办公环境,就是要做到,部门健全,人员齐备,办公环境干净大方,办公物品整齐划一。办公环境的优化,不仅给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而且也是路政整体形象的集中展示。在外业管理工作中,现代化设备的使用,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体现着路政队伍的现代性、科技性和正规性。结合我站工作我认为我们大对应该设立一个各项案件咨询处理投诉的办事大厅这样可以很好的规范各种法律文书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投诉.
第
三、一线路政管理人员个体对路政队伍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路政队伍建设是路政一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集中反映,路政员的个体素质程度对队伍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大队有工作人员近160余人,个人素质层次不齐,虽然正式编制人员根据交通部有关文件要求,已全部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但从实践工作中看到,执法过程中所发生的个别执法不严、违规操作、办案程序不规范等现象也确有存在。这就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中队为基层管理部门应坚持不懈地对路政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规程、严格执法与亲情服务的教育培训,不断地逐步提升路政员严格执法、防腐拒变、快速反应、自我保护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全线路政队伍建设工作的进程。
基层中队应采取中队长、副中队长的分工侧重培训教育工作方法。中队长应深入一线执法服务工作中指导办案工作流程,机械规范操作规程,并结合实际管理工作,不定期地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知识培训;副中队长应从路政员工作、生活中的执法思想、服务意识方面入手,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路政员,使其在思想上牢固执法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把制度化的工作形成一种工作习惯。现在,基层中队制定的周一例会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例会总结前一周的工作情况,明确近期的工作重点,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强调工作安全问题,适时宣讲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但我们还可以尝试性的进行两个基层中队骨干人员辖区短期轮换制度,定期轮换制不仅对两中队业务骨干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还能将各自中队的先进管理经验、工作方法带到新的环境中,促进各自中队队伍建设工作。
第
四、围绕创建公路文明行业活动开展职工道德教育,塑造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高速公路职业道德教育要针对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创建公路文明行业的要求,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基准,以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为标杆,要求路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办案准确、排障及时,在工作中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态度热情,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尤其是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从“权利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强化服务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开展各种便民服务,主动为司乘人员排忧解难,要把扶危救困视为天职,树立高速公路行业的文明新风和高速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第
五、强化军事化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政治、文化、业务、职业道德素质,锤炼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队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高速公路养护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路面平整.畅通,各种设施完好,提高高速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为保持高速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向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务所进行的作业操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同时使用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对高速公路的日常保养工作,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整洁以及美观,从而有效的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才匮乏、管理资金不足、养护机械科技水平低、相关法规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
1、 养护管理体制较为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采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仍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长期封闭运行,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许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既是养护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同时也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这种管养不分的传统养护模式,很难实现养护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养护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以及养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不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准的提高与管理体制的创新。
2、养护管理人才匮乏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养护单位急需一批专业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却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致养护机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但人员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养护队伍总体技术落后。在工资分配上,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平均主义,无法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
3、养护管理资金不足
当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建成后,普遍存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好,早期无需养护”的思想,导致高速公路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护任务;高速公路建设是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所以造成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低、效益差,从而养护资金分配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大多属于贷款高速公路,偿还本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对于采用BOT, TOT方式经营的高速公路,由于经营公司一味追求高利润、低成本,从而忽视了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投入。养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机械化程度不高,必然导致高速公路病害处理不及时,交通事故频发,给经营者和使用者都造成极大的损失,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居高不下。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高等级公路已经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相关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高速公路养护
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对策与规划研究
1、改革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行养护体制的改革。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做好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其基本思路是实现事企分开、转变机制、引入竞争;走公司化、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的路子。为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突破,必须着力于以下方面的改革:
(1)遵循集中统一原则
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在培育和发展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政府养护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国有基础设施和投资效益的监管力度,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与效益
(2)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即经营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与养护作业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监理队伍,允许具有资质的所有养护队伍参与高速公路养护竞争,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先进设备必须要由精通这些设备的先进的技术人员使用才可发挥最大效益。将培养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作为一种制度,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对于进口设备及重大设备,业主务必要求厂家或进口设备商将培训人员任务高质量完成,切实达到第一批技术人员掌握设备的技术使用,杜绝进口选型时热火朝天,真正使用时问题频出的现象,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功效。
3、严格控制养护管理成本
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及时对养护生产项目进行分解,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按照公路定额或小修养护定额分别测定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工日、材料用量和机械台班数量,制定工程用工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和机械设备使用计划,作为指导和管理施工的依据。
4、发展养护机械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速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速公路养护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特点,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国产化,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另外,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养护机械要实现社会化服务。鼓励建立养护设备租赁公司,集中大中型设备优势,向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公司提供有偿服务,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高速公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
5、完善养护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的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总之,要充分保证高速公路的质量,不仅要在施工的阶段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而且还要在后期的养护中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并且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和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证高速公路的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爱国.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与规划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5).
[2]何秀媛.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6.(5).
- 上一篇:城投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 下一篇:民间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