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营企业特点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特点;防范对策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3月,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达到1374.88万家,同比增长0.61%,民营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民营企业一直本着尊重知识、重用人才,但由于观念落后,任人唯亲,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创建与发展,不能仅凭个人或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引进技术人员、普通员工乃至管理人员。民营企业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很容易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限制企业的发展与规模。

一、人才流失的特点

(一)人才流失率高

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频繁,特别是核心人才流失率较高。优秀大型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大约在10%~15%左右,而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接近62%,甚至有些竟达到了72%,其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项针对人才流失情况的专项调查反映,离职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这些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市场资源及核心技术,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的重置成本,不利于企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人才流失外倾性强

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主要外流至其同行或同业竞争对手之处,这种外流会直接造成商业泄密。实际上,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不满而具有流动的倾向;另一方面是同行业企业或竞争对手的主动挖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人才流失的外倾性格外严重。

(三)人才流失集体性大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集体性的人才流失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为民营企业高级人才跳槽而诱发的示范效应,造成民营企业内部职员争相效仿;其二为民营企业内部因其特点而容易形成小的团体,当这个团体中部分员工对企业待遇或政策时,在部分人的带动下,出现集体性的人才流失。集体性的人才流失对企业业务的正常进行具有较强的威胁,甚至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防范对策研究

(一)加强本企业实力

一个企业的实力对于企业招揽和留住核心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能为企业在核心人才的利用上达到可持续性。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是人人所向往的。为此,加强企业实力是为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

(1)加大企业资金的投入

企业的资金雄厚,可以加固业务,稳定军心,从而可以招聘到更好的人才,加强公司运作能力。因此,公司需要募集资金,加大资金流动以缓解员工的不安,增强企业业务能力。

(2)加大企业的技术投入

当今的企业拼的是人才和经营质量,企业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施装备创新工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尽早将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宽松、民主、和谐的企业环境,是一个企业吸引人才的根本。企业的文化可以分为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内部文化指的是涉及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而外部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处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可通过增强公司执行力,提高生产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业绩,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其归属感和荣誉感;其次,公司的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对员工要富有热情,业务精通,经验要丰富,要相当敬业,给员工起了一个表率作用。

(2)重视企业的团队合作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及意见,并及时传达给各处员工,让员工对企业团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逐渐树立员工的团队意识。领导或管理者应多主动了解员工工作、生活情况,适时交流思想,以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同时,在任务分配时,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特点选择相应人才,组建强有力地团队,在工作中增进团队合作。

(3)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

企业所重视的不应该仅仅是创造收益,还得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为员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如定期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在干部提拔同时,在方案设计与选择时,应认真对待员工的意见,并适时采纳好的提议,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还能让员工感到被企业重视,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分析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具有流失率高、外倾向性强、集中性大的特点。为了防范人才流失,民营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从加强企业实力和企业文化的角度,调整公司人才管理模式,为企业的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公司核心人才流失及防范体系构建的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2]王雅洁, 马树强, 高素英. 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选择动因研究[J]. 管理学报, 2013, 10(4): 552-557.

[3]杨秀清.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2: 027.

篇2

关键词:商业信用;负债;筹资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例如融资困难。民营企业所获得的融资资金支持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由于民营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而银行却又普遍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导致了民营企业所能融集的资金较少,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融资存在较大困难。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企业的原始资本是股东等筹集起来的,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光靠原始资本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往往在股票上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和债券)、短期负债等方式筹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股票上市、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都是相当困难的,然而短期负债中的商业信用筹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相当适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事业间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是所谓的“自发式筹资”。它运用广泛,在短期负债筹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一、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的特点

商业信用负债筹资所筹资金的可使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长期负债的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要对债务人进行全面的财务调查,因而筹资所需时间一般较长且不易取得。商业信用负债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归还,故债权人的顾虑较少,容易取得。

2、筹资富有弹性

举借长期借款,债权人或有关方面的经常会面债务人提出很多限制性条件或管理规定;而商业信用负债的限制相对宽松,使筹资企业的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弹性。

3、一般地讲,商业信用负债的利率低于长期负债,商业信用负债筹资的成本也就低。

4、筹资风险高

商业信用负债需要在短期内偿还,因而要求企业在短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和信用危机。

二、在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如何降低成本

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的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筹资企业较好掌握,主要注意应付账款的处理,这也是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渠道。

应付账款是企业购买货物暂未付而拖欠对方的款项,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间内支付贷款的一种形式。卖方利用这种方式促销,而买方来说短期付款则等于向卖方借用资金购进商品,可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要。

应付账款有付款期、折扣等信用条件。应付账款可以分为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信用;有代价信用,即买方企业放弃折扣付出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珠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企业采取那种信用方式,要根据企业的周转资金情况,并考虑应付账款的成本和企业的信用,应付账款的成本可以从以下公式算出: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上式中折扣百分比是卖方规定在多少天内付款享受的折扣百分比,信用期内是最迟不超过多少天付款、折扣期是卖方规定享受折扣的期限。

从上述可以看出,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与折扣百分比的大小、折扣期的长期同方向变化,与信用期的长短反方向变化,如果企业放弃折扣而获得信用代价是较高的,企业在放弃折扣的情况下,推迟付款的时间超长,其成本越少。

三、在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应注意的事项

1、企业在利用商业负债筹资过程中,必须信用第一,卖方企业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信用,所以企业应当按规定的时间及时付款,这样才能连续不断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

2、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债权人利益的关系,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企业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加大资金投入,造成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不能及时向债权人付清货款,造成企业商业信用下降,从而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机会,企业由于没有流动资金,生产不得不停止。这样做,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是不利的。

3、力求收支的动态平衡,确保及时付款,产品销售后收回货与应付利用商业信用所“借支”的款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合理利用这个时间差,就会在应付款之前就已经有货款收回,并且收回的货款因大于应付款,所以企业会有相当大的结余,这样做,既保证能及时付款,确保商业信用又能满足企业流动资金的需要,对商业企业来说,利用这一方法可以筹资较多的商业信用资金,并且在一定周期内除支出结余外,达到动态平衡,企业勿需准备较多的流动资金,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选择多家供货商,合理安排原材料的购进、按时收回货款,这样也能达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的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的方式筹资企业流动资金

总之,企业只有靠信用才能利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只有靠科学的方法才能源源不断地筹集商业信用负债资金,如果民营企业能充分利用这一法则,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就为最大难题“资金”就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康兵,尹伯成.资本市场不完美、信贷配给与公司投资.世界经济文汇,2007(6).

篇3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融资成本;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 F275.1;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016- 03

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其资金筹集、生产经营、成果分配等都由企业经营者自己承担。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整体上讲,云南省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关注民营企业,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就是融资难,融资的资金成本率高。大型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对民营企业持“惜贷”、“慎贷”等主观歧视性态度。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无法贷到款项,但为了解决生产经营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寻求非正规融资渠道,从这种渠道融得的资金其成本非常高,比正常的融资成本至少高出2倍,有的甚至高出近10倍,从而出现了投资人收益低于债权人收益的非正常现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和潜在的风险。

本文依托一份提案,对云南省32家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进行了调查。本文特别关注了以下3方面的问题:一是民营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渠道;二是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渠道的资金成本差异;三是民营企业不同渠道取得资金的特点及难易程度。通过调查,试图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提供政策上的建议。

1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32家民营企业,行业类型涉及十余种;从年销售额及职工人数上看,小型民营企业和中型民营企业各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调查汇总表可知:第一,32家民营企业中,有18家能够通过银行取得长短期资金,占被调查对象总体的56%;13家民营企业使用长短期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融资;14家民营企业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个别民营企业通过客户、朋友筹集资金。由此可知,商业银行贷款仍是民营企业的首选,民间借贷是民营企业融资的常用渠道。第二,从融资成本上看,不同的融资渠道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差异较大: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率在7%~18%之间;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的资金成本率高低不等,波动较大,在18%~60%之间;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资金成本率亦在18%~6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没有通过银行融资的企业所属的行业有服务业、养殖业、商业和建筑业,这与银行的风险规避倾向有一定的相关性。第三,通过走访调查,进一步了解到民营企业融资的制度困境:民营企业家希望以资金成本率较低的银行贷款方式融资,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严格审批程序和漫长的审批期限而无法及时获得或根本得不到银行贷款。尤其是对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而言,无资产可抵押,无信誉沉淀,银行贷款融资基本行不通。多数民营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不得不转而借助于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相对而言手续简便,融资可得性强,但是资金成本率居高不下,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微利民营企业而言,会造成投资人收益抵补不了融资成本,阻碍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世界上各个国家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以下将从3个方面对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模式缺陷导致民营企业贷款难

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服务网络分布遍极全国。根据周兆生的研究,认为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以胜任的原因就在于其庞大的层级结构使成本过高,包括监督成本高,激励不足;体现在业务上,就是审批手续相对严格而且审批期限长[1]。银行出于对自身风险因素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贷款,考虑优质客户。对于民营企业,由于不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以及没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银行职员对民营企业进行细致而专业的考评,银行对民营企业体现出一种“惜贷”、“慎贷”的主观歧视性倾向。银行的抵押贷款要求企业有资产可抵押,但处于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基本无资产可抵押,往往得不到所需资金。这种金融体系从总体上而言,未能创造一种资源共享、平等竞争的机制,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2.2 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制约其进一步的融资与发展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生存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经营管理上相对落后,没有凝聚到足够的优秀人力资源,创新性不强;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又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风险是巨大的,是不可估算的。渡过初创期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其生产经营仍然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银行从主观上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2.3 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民营企业想从银行贷款,银行想放款给优质客户,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是容易成功的事情。但是在实务中,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即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信誉度是否高、是否能按期还本付息、以及贷款到手后是否按拟定用途使用等,对银行而言,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得的。这就造成了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2]。民营企业及银行所处的地域范围越大,如大中城市,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民营企业得到贷款的难度越大。郭斌、刘曼路(2002)通过研究认为,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资金的可获得性往往比资金成本更为重要;因此,民间借贷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3]。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3 改善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若干对策

云南省属于我国边疆山区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可利用。云南省的部分民营企业就利用了这种资源优势进行发展。尤其是在实施“桥头堡”战略的背景下,更应当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1 银行的贷款额度向民营企业倾斜

如前所述,银行对民营企业总体上有一种主观歧视性;而民营企业融资排序首选资金成本率较低的银行。因此应当在政策上激励或促进银行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扶持。可以采用激励机制或任务型方式使银行每年有一定数额的贷款贷给民营企业,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及融资成本高的难题。银行为降低自己的贷款风险,也可以采用诸如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形式,构建一个合理的信用体系,从而形成银企双方共赢的局面。

3.2 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外一个措施,就是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并限定最高成本率。林毅夫、李永军(2001)从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特点出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并得出结论认为,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4]。如前所述,中小型融资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优势之一就是其与民营企业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比较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状况,降低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再有,就是中小型融资机构从上至下的链较短,审批手续简单。这两点都有利于民营企业能够在短期内贷到其所需资金,也适合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

3.3 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民营企业可分为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经营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没有可抵押的资产,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因此贷款可得性不高。传统的抵押贷款等方式基本上都行不通。因此要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鼓励采用多种短期金融工具进行资金的融通,如应收账款、货物、合同等。

3.4 采用多种方式减少或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民营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其融资困难,因此,减少或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双方信息沟通的畅通。可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培育商业信用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石晓军、张顺明(2010)以我国176家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验证了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的显著缓解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商业信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规模效率的提高;通过资源配置机制实现比银行借款更大的规模效率[5]。商业信用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起到了缓解作用,对民营企业而言,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企业与银行双方就贷款额度、资金用途、资金监管等事项签订一份完备合同,发放贷款根据双方协商结果进行,银行可跟踪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以提高二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

(2)充分发挥金融分析师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主动披露有利于己的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或应银行的要求披露其相关信息,方便金融分析师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双方可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为银行贷款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71-172.

[3]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 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

备受关注的江西民营企业赛维LDK集团危机重重,濒临破产,原因就是赛维盲目扩张对外投资,不断借举外债填补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不曾想对外投资收益低下,资金不得回笼,债务到期无力偿还。据有关资料统计①,决策阶段需要投入的资源占整个工程项目总资源的比率不到3%,可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达到90%的程度。可见对外投资决策在整个对外投资业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探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

1.1民营企业的特点

民营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和行业分布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主要有:(1)企业资本来源于非政府机构和个人,民营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企业自筹的,主要来源于民间资产投资。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90.5%是靠企业自我融资、4.0%靠银行贷款、2.6靠非金融机构、2.9%靠其他渠道。(2)企业经营完全市场导向,非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导致了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企业资本的快速增值、追求资本利益的最大化。(3)管理体系不规范,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这类企业往往组织架构不稳定,在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

1.2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

基于民营企业上述特点,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

(1)投资短期化,民营企业大部分的投资都倾向于短期的、能够迅速收回投资成本、产生投资收益的行业或产品。(2)投资决策快速化,由于这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使得民营企业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很迅速,希望能走在市场发展的前面。(3)投资决策高度集中化,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是由企业业主一个人或者几个高层管理人员做出的。

二、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证对外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种约束、调整、评价和执行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民营企业在发展、扩张阶段,对外投资活动较为频繁、发展速度很快,导致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使得在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诸多的问题,下面将结合一些案例对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和说明。

2.1 决策权高度集中、董事会被架空

很多民营企业的治理机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董事会被架空,决策权高度集中,甚至是一个人说了算。在总结巨人集团事件带来的教训时,史玉柱总裁说,巨人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高层手中,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如果决策权力集中于一个身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人手中时,其他董事会成员很难参与决策,可能致使决策不科学,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

2.2权限配置不合理、存在越权审批

当前民企中,存在很多授权审批控制失效的现象,这就使得投资部门的权限配置不合理,权力过大,容易产生不科学的、不客观的、失误的投资决策。在巨人事件中,所建的巨人大厦在最初的设计中,经财务部等统筹考虑公司可承受能力后,定为18层,后来在施工中不断的临时更改楼层设计高度,而且这一更改并没有得到公司财务部们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投资失败,导致巨人大厦成为一栋烂尾楼,巨人集团也随之倒下。这就是一宗典型的民营企业中,授权审批控制失效的案例。

2.3外部信息收集不足、决策调整不当

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往往在信息的分析之后而做出的。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情况,往往只重视内部信息的收集,而对外部信息收集不足,导致在对外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估计不足,从而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

2.4民营企业缺乏对投资后信息的跟踪

由于投资项目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决策时‘可行’的投资项目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变得‘不可行’,所以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投资决策作出适当的调整,增加或减少投资。江西赛维集团大规模的进军欧洲市场,可面临欧洲市场的反倾销政策下依然加紧投资,最后导致欧洲市场失利,经营亏损,以至于无法偿还债务。

三、完善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3.1优化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及流程

(1) 制定适宜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

对外投资决策作为对外投资决策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其正确与否对投资项目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民营企业应制定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其次要重视投资业务的可行性评估,制定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论证制度,由于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以还要建立投资后的评估政策,以便企业随时对投资项目做出调整,同时制定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管理层决策的谨慎性,并保证投资项目的良好实施。

(2)优化对外投资决策流程

流程控制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形式。运用流程控制,将对外投资决策的流程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下来,使其运转的顺序固定下来,其目的是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控制风险。为此,企业应设立对外投资决策流程、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等投资决策管理流程,以规范对外投资决策行为,减少投资风险。

对外投资决策流程图如图1所示:

(3)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企业还应制定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当经营分部遇到个别紧急情况时,为了适应市场的临时需求,抓住对外投资机会,可以执行对外投资决策应急流程。

3.2 建立投资后再评估再决策管理流程

投资活动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当初的投资评估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不可行性的因素,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建立投资后的再评估,以便企业对投资决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就算投资失败,也能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再评估再决策的流程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该流程一般不会启用,只有在投资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之后才会启用,否则,不断的评估、不断的决策反而浪费人力、物力,错失投资机会。(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慧群,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实施[J],现代会计,2005(03):3-7。

[2]袁志明,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3(01):3-6。

[4]陈友邦、胡莉丽,集团公司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研[J],2007(12):31-36。

[4]陈金凤,略论可行性研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江苏水利,2004(8):6一9。

[5]丁丽宏、李志刚,A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17-37。

[6]付珍妮、李秉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08):28-30。

篇5

关键词:战略导向;民营企业 经营预算管理

一、不同时期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对于不同时期,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是不一样的,就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现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主要对民营企业的创业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三个阶段的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一)民营企业创业期的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在民营企业的创业期,其经营预算管理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公司的上层领导都属于一个大家庭,所以在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在家族式经营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都是一家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管理成员互相不信任而为了个人利益出现不正之风的现象,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民营企业的内在风险,而且当公司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由于领导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互相信任,所以就加快了决策的速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有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运行和开展,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人力资本低廉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起步较晚,相比国有企业和外资跨国企业来说,发展的历史不够悠久,相关的制度体系也不是很完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大风险和挑战,而利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在公司遇到困难时不计成本、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公司合理的进行预算管理,度过难关。

(二)民营企业成长期的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在民营企业的成长期,经营预算管理的模式逐渐在创业期家族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主要采用的是制度式的预算经营管理模式,主要从基层管理人员开始通过考核来提拔能力比较强的优秀管理人员,之后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整,最后在对高层的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就能够在保留了创业期家族式预算管理模式中的优点的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在保障决策迅速及时的基础上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工作氛围。

(三)民营企业成熟期的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民营企业成熟期通常采用完全的制度式管理模式,而对于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来说,现阶段处于比较成熟的时期,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而且现在处于经济低迷的发展状态,所以面对这种发展状态民营企业的产业链虽然比较完善和健全但是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使得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压力特别大,发展特别缓慢,所以为了避免民营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就要积极的引进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且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严格的执行,这样能够促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战略导向下的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

(一)战略导向与预算管理

1.企业战略对企业经营的作用

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企业战略决定着民营企业经营的目标,民营企业要想在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首先就要制定战略目标,这样能够使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时有据可依,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的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战略目标,能够引导企业在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不必要的弯路,有了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能够让企业在制定预算体制时更加准确具体,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来说,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就能够让企业更加明确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等各种数据的调查,能够引导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还能够根据战略目标制定自己企业下一步的计划,比如就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来突破现在市场经济低迷的状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某求更好的发展。

2.经营预算管理对企业战略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企业自身制定的战略目标只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文化和特色以及相关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来制定的,而企业是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尤其在现在得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的不健全和发展的不成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都比较大,所以如果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不适合当今的市场环境,强制企业依据战略目标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破产,所以经营预算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战略目标之前,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先进行经营预算管理,包括对产品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的预算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的预算管理以及市场需求量和需求方向的预算管理等,这样就会使得在民营企业的内部,使得各个部门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努力方向,进一步能够明确分工,将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民营企业外部,通过合理的经营预算管理,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产品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避免资金的浪费,这样就能够在强化公司经营预算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战略导向下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核心

在社会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给民营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和挑战,现在好多民营企业的领导都发现了预算经营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对这项工作投入了更多的力度,所以明确战略导向下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核心能够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运作提供很大的力量。

1.战略目标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

战略目标是指导一个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是战略导向下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核心之一,战略目标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逐渐的改变和发展,这样就能够引导企业民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导向,相应的预算管理的方法和规章制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共同促进企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2.企业自身的需求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提

上面提到根据企业自身制定的战略目标不一定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要先对市场进行预测在拟定自己的战略目标,那么同样道理,仅仅依靠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也是不合理的,强制发展下去也会是民营企业由于预算管理做的不到位,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者其他问题导致企业破产,所以在拟定战略目标时大部分重要的内容都要依靠企业自身的需求,之后对市场进行一定的经营预测管理后,才能正式拟定战略目标,而且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完善。

3.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面预算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各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所以对于我们民营企业也是如此,在保证自己眼前利益顺利实现的基础上,要不断的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用发展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制定企业的预算方法和策略,还要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做好与自己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还要对其做好相关的预算工作,使企业能够不断的注入新的力量,加速民营企业的发展,还要做好营销网络建筑等方面的预算工作。

就拿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来说,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要做好关于新产品的研制工作,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确定市场的需求,进而根据企业的实力研制新的空调产品,做好相关的预算工作,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采用网络营销的办法,但是要适度适量,通过预算管理使用于营销的花费能够在公司的承受能力之内。

三、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个企业中领导对预算经营管理的重视,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有表现形式如下:

(一)民营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

相比产业结构比较完善,历史比较悠久的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来说,没有完善的产业机构,而且相关的制度法规也不是很健全,所以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的经营预算管理人员,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不重视长远的目标,而且资金储备量不是特别的充足,再加之自身的约束条件,本身就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没有专业的设计和调研人员去调查和规范自己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二)相关的机构不健全

由于民营企业在创业的初期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所以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也是家族的成员,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来制约,而且当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时由于没有准确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严格的追究责任,这样一来,即使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任何的问题都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就失去了民营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作用,虽然后期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还是没有优秀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预算,在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且随着新产品的问世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缺乏健全的机构是关键的问题。

(三)相关的编制方法与民营企业的发展不适宜

好多民营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采用的是固定预算法,简单的说就是在每一年的预算基础上做稍微的调整和变动,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固定预算方法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实际需求以及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导致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会导致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的状态,不能达到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四、解决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引进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人是一个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在整个企业中占主导的地位,所以为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开展和运作,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定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在此基础上还要引进专业知识比较丰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都比较高的专业人才,共同做好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法规

健全的制度法规能够让民营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能够起到最终的保障作用,健全规章制度不仅包括准确、细致的预算管理的条例和规章制度,还要包括相关的奖惩制度和监管机制,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工作人员的个人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做好相关的内控工作

要想让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和运作,需要做好相关的内控工作,包括在购买原材料时的内控工作以及产品生产过程的内控工作,以及后期产品宣传的内控工作,做好内控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做好监督工作

虽然健全的规章制度中包括监督的条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监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在依据相关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组织相关的监管部门,对监管部门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让其严格的执行监管工作,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战略导向下强化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依据自己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既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又符合自己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目标,根据拟定的战略目标严格的进行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好的预算管理工作还能够减少资金和相关财产的浪费,优化了民营企业的资源配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民营企业抵御现代社会各种风险的能力,在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基础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服务于企业战略,另一方面又能够调整企业战略的先进性,所以已经被好多民营企业所广泛使用,而且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衡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就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成功运用预算经营管理的民营企业相比其他企业来说更能够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的为完善和发展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焦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

篇6

重塑市场定位,增强金融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渗透和支持能力。一是强化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明确贷款操作程序和管理措施,并根据中小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确其在年度新增贷款增量中的占有份额;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上级行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合理调整授信额度,向一部分经营规范、经营效益好的县级支行下放一定限额的贷款权限,由其根据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信用程度、经营状况等及时提供信贷支持,并做到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及时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把主要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二是实施信贷战略转移,突出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还本付息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高、精、尖、特”产品,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参与改制,鼓励兼并扩充,实行横向联合;把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与扶持再就业工程相结合,缓解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

完善功能,拓宽业务,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是金融机构在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同时,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开发新的金融服务品种。二是在融资服务上,要扩大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试办融资租赁业务,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理财服务上,主动上门为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当参谋、出主意,帮助中小民营企业用好用活现有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多视角、信息灵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及时捕捉市场“空白点”,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有利发展的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区域性信贷政策,合理引导贷款投向;进一步扩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范围,开办非全额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适当降低保证金收取比例,加快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应用,扩大企业参与面,优先为其办理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增加对基层人民银行再贴现、再贷款的额度,调节区域货币供应总量,以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支持能力;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适当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在合理的利率区间内,使利率更具有弹性,更接近市场化,并将部分短期贷款转化为中长期贷款,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鼓励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直接融资,改变目前单一的信贷市场融资状况,切实推动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摘自2005年2月17日《中华工商时报》 )

篇7

关键词:县域经济;民营企业;资本性融资;债务性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2-0045-04)

为了解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河北省金融学会结合河北省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石家庄、唐山、衡水、承德及张家口市代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县 (市),129户民营企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河北省县域民营企业发展及其融资基本情况

(一)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从所调查9个县(市)的情况看,近几年,民营企业进入了以上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近两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热潮中,乘势完成资本扩张,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一是发展速度快。近两年,县域民营企业增加值平均增长46%,增幅均高于当地GDP的增长,2003年和2004年分别高于23和1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税收平均增长76%,高于财政收入增幅13个百分点。

二是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县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制已经基本完成,国有资本基本上已经退出竞争领域,大部分企业已转为股份制的民营企业。2004年县域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47.06%;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一半多,达到61.92%。

三是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经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县域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调查中选择的129户企业,涉及采矿、冶炼、建筑、商贸、轻工产品制造及其它行业,企业的资产总值达28.79亿元。

四是县域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如唐山市民营企业大户多从事钢铁冶炼及金属制品业衡水市民营企业以金属制品、化工医药、食品加工和林板林纸等四大产业为主。

(二)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

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所调查的129户样本企业中,2004年末总资产28.79亿元,总负债15.78亿元,资产负债比率55%。按行业分析,建筑业、商贸流通和采矿冶炼业负债比例较高。

二是民营企业贷款在区域内所占比重较低。2002年―2004年,所选择的9县(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5.8%、41.3%、45.2%。据调查,县域企业90%以上已经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但贷款比重较低;2004年百元企业增加值贷款比为34%,比2002年下降5个百分点,贷款对民营企业推动力减弱。

三是资本结构多元化。绝大多数县域民营企业是由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控股,68%的样本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 50%以上。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多为股份制或个体私有制,其融资方式趋于多样化。

四是民营企业融资方式趋于多样化。民营企业融资包括资本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两方面。资本性融资是指民营企业在筹资一定数额以下的注册资本时所进行的融资行为。债务性融资一般是指企业为维持生产或经营正常运转而进行的短期性、流动性融资。渠道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渠道,主要方式有(1)股东参股、扩股(2)集资入股(包括职工集资和社会集资两种情况)(3)银行信贷(4)民间借贷(5)票据融资(票据贴现);(6)资本市场融资(7)发行企业债券(8)其他融资方式,如股东利润分红转为投资、债务抵顶、商业信用融资(关联企业间因发生贸易关系而提供的短期借贷行为)、预收款等。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股本在全部资金中比例较大,2004年样本企业中股金占42.75%;二是银行借款或票据融资仍是负债的主要方式,这是维持企业经营的基本条件,2004年样本企业融资中两种方式占52.26%;三是民间融资的比例呈扩大趋势四是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几乎是空白。

二、民营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是在融资方面,由于诸多方面不符合金融机构现行信贷管理制度,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明显属于“弱势群体”,融资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民营企业投入不足,使既有投入的资金难以充分发挥效益。据调查,样本企业2004年末正常生产资金缺口达6.69亿元,因资金不足每年影响企业收益达1.83亿元。同时因资金“贫血”,也助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无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标准,实行掠夺性资源开发利用,忽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引发安全事故和生态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失。二是企业融资成本高,加重经营负担。受多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普遍存在审查审批环节多、抵押担保费用大。据调查,目前民营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而户均贷款数量却仅为大型企业的5%左右。民营企业获得的单位信贷资金,除要支付正常利息外,还要附加8%以上、甚至10%的融资成本。

(二)融资体系不健全,融资功能不完备

我国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是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融资功能弱化。企业通过股市融资条件比较严。法律规定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3年连续盈利,持有股票面值达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等。这些要求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显然“门槛”太高。二是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采用“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方法,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三是风险投资作用有限,难以依赖。风险投资通常在所投资企业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投资的公司上市而置换出原始的投资。在持有一段时间的企业股票之后 (通常为5年左右),通常将股票上市作为其投资退出的出路。这样风险投资所要投资的企业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高的成长性,并有极其严格的选择条件限制,因此对缓解中小企业资本缺口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银行的管理机制和融资政策制约了企业正常融资

1.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统得过死。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范,强化法人统一管理,注重资产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导致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和信贷投向集中。贷款审批权限上收于总行和省分行,市级分行权限很小,县支行根本无贷款审批权,贷款权的高度集中与中小企业贷款时效性强的特点不相适应,贷款手续的繁琐与中小企业贷款急需的矛盾比较突出。

2.缺乏科学的信贷营销机制。商业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实行贷款回收责任制,而缺乏激励机制,造成权利与责任不对等,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基层金融机构没有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贷款营销模式,没有建立中小企业理财中心等相关的客户服务部门。信贷人员不主动去开展信贷营销,对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贷款项目往往会坐失良机。

3.对民营企业信贷限制多、“门槛”高。表现在客户标准高、对担保人要求高、审批环节多、信贷服务品种少。商业银行对增量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而中小企业一般难以获得AA以上的资信评级,往往成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的对象。

(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1.政府在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不到位。政府只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而对于银行的不良资产清收却不积极。对于高风险区域的信贷规模,金融机构控制得非常严格。不良资产比例越高,潜在的金融风险越大,这直接影响着区域信贷资金的投放。

2.金融司法环境影响着银行债权的收回。债务人或担保人有履约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得不到执行,银行“赢了官司、赔了钱”的现象较为普遍。大量悬而未决的风险资产严重影响着银行的经营。同时,胜诉案件不能执行助长了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风气,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部分民营企业信用意识差。部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做假账、造假表,甚至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帮助企业造假,使银行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还有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选择

(一)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

地方政府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要构筑一个有效的信用征集、评价、系统和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第一,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罚”的信用监督制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失信行为,增加失信人的违约成本,并建立不良信用企业黑名单,实行信贷制裁。第二,加快全国统一征信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便于金融机构查询企业信用情况。第三,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着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业和信用中介,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要改善金融司法环境。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执法体系,加大依法收贷力度,彻底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有效地维护金融债权。

(二)构建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1.建立资本性融资体系

一是培育与发展长期持股型民营企业投资公司。以股份制或合伙制方式建立投资性公司,政府则通过减免投资收益税收等措施促进其发展。一方面,合伙制投资公司具有利益共享效应,民营企业作为合伙人不仅可以不以规模大小及时方便地弥补资本缺口,而且可以在合伙投资公司的利润中分红。这对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投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投资公司通常采取时段承诺的投资方式,追加投资是建立在分时段检查民营企业投资承诺基础之上的,对民营企业又形成了较好的风险制约。由此形成自由资本的保护制度,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促进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是培育与发展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具有对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的偏好性,风险投资的特点、本质特征、投资对象等决定了这种投资机制和高成长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资本性融资密切相关,是民营企业高风险的分担者,可以有效弥补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性缺口。发展风险投资市场,不仅能有效地解决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创业者之间的信息非均衡问题,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以权益性资本方式进入,还能有效地解决债权融资中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

三是培育与发展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特点、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体系。全面落实国务院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九条意见",建立健全对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同时大力推动商业票据发育与交易,完善企业债券交易市场。

2.构建民营企业债务性融资体系

一是建立专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发展银行。一般中小金融机构很难给予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为此,应自上而下建立一家政策性民营企业发展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优惠的长期性贷款资金。二是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构建民营企业贷款主办银行。金融机构也必须按照规模、地域和客户的产业特征来进行市场细分。中小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和资本成本方面的优势,因而可以发挥大金融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要打破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迅速地、有秩序地实现金融对内开放,创建成百上千各种规模、各具特色的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承担起为民营企业打通融资渠道的责任,形成我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3.建立民营企业融资中介机构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民营企业担保服务公司,实行会员制组织形式,采取"自愿入股、滚动发展、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面向县内所有民营企业,只要按规定认股、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后即可成为股东。担保公司可为符合融资条件但缺乏担保品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通过贷款担保、贴息等方式,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聚集社会资本,同时也为银行分担贷款风险。

二是培育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首先,组建以财政出资为主的省市两级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信用担保的杠杆效用,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其次,培育设备租赁融资公司等"远离"风险型的融资租赁类中介机构。

三是降低贷款抵押收费标准,减少企业融资成本。首先,有关部门对小型企业财产抵押贷款过程中收取的有关资产评估、论证和他权证明等,应尽力降低收费标准,禁止借机对企业进行乱收费。其次,对循环使用同一抵押物贷款的情况,资产评估、登记部门应按比例递减或免予收取有关费用。第三,降低抵押贷款利率,特别是对有升值潜力的抵押物,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以降低企业抵押贷款成本。

4.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按不同地区和行业,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应适当降低标准和提高授信效率,建立灵活度大、流动性强、贷放自如的中小企业授信制度。同时适应民营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的特点,改变单凭财务报表评估贷款风险的做法,实地调查分析民营企业状况,实事求是地判断信贷风险。

5.规范民间借贷,发挥其融资的补充作用

一是制定民间融资法律,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和关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交易方式、契约关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便民间借贷由“地下”走向公开,纳入法定化、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引导、鼓励民间融资向股本式投资发展。当前一些民营企业中,职工内部集资、职工参股多数也属于民间借贷性质,可以考虑采取股份合作、合伙经营等形式规范双方借贷行为。国家在制定、完善金融政策时,要制定鼓励民间资金做为股本性投资的激励措施,允许在银行体系之外,民间资本留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为直接融资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三)强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1.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

商业银行要根据县域资金需求情况,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扩大授权授信,拓宽县域金融资金营运空间。要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寻找、培育和扶持优良民营企业客户群,要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特点,积极改善贷款方式,对一些经营效益好、贷款回笼快、信用记录好的优质客户,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效率和质量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大、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实行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对一些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可实行联保贷款方式,努力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

2.强化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首先,加强和改进邮政储蓄资金的管理,可适度返还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归农村信用社使用,或通过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的方式,增强信用社资金供给能力,为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其次,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通过开展创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提升农村信用意识,提高民营企业信用水平,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课题组主持人:张辰辰

篇8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and the task is glorious andarduous.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China is also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harmonious development. It has always been a stumbling block to our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new China, China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governance of poverty. After the three stages of socialassistance poverty alleviati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type povertyalleviation,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opened.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Since the eighteen,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and the unbalance of development has beentransformed into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lleviating the problem of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 and meeting the aspiration of poor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has become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current stage. Therefo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tackling pover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battle areas. Underthe background of perfecting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governance capacit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key task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at thegovernment led, the social coordination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large poverty alleviation pattern.

As a market force,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shoulde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and make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poverty alleviation. How is the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How to participat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What are the problems?

Where is the reason? How to develop in the future has become an urgent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povertyalleviation.

In order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is study is in the view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Hebis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research sample, and studying thestatu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Hebi to participat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workand effect of Hebi city since 2013 in the aspects of policy assistanc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platform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present point of view, the Hebi municipalgovernment has issued various policies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privat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poverty alleviation of the industry,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an guarantee and interest discount for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fact that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been built. The mechanism of rewardingsubsidies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process of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ebi: the enthusiasm of private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not high, the goal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set up thepoverty alleviation is big, and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steal the work and reduce the work in the process of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ebi,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and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government,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poor households in theproces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ummarizesthe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support of the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find the solution and reference of the privateenterprises in Hebi, we hope to creat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the function ofprivate enterprises in Hebi,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dvantag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ake theway of support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govern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ebi private enterprises.

Keyword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government, private enterprises, mechanism.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硕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与作用发挥

一、鹤壁市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政策体系

二、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方法

三、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作用

第三章 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动力及参与机制

一、民营企业自身经营与扶贫的关系密切

(一)参与扶贫有利于自身经营

(二)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优势突出

二、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动力来源

三、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机制

(一)在政府互惠互利政策引导下参与扶贫

(二)民营企业依据自身经营特点参与扶贫

(三)民营企业积极引导贫困户有机参与

第四章 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硬性要求高、项目创建复杂

(二)扶贫目标设置有待优化

(三)部分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特点不适合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扶贫

(四)压力性体制导致拉郎配

(五)不同类型贫困户致贫因素差异较大

第五章 国内其他地区企业扶贫的经验借鉴

一、河北省阜平县民营企业扶贫的基本做法及经验借鉴

(一)基本做法

(二)经验借鉴

二、河南省信阳市民营企业扶贫的基本做法及经验借鉴

(一)基本做法

(二)经验借鉴

三、贵州省民营企业扶贫的基本做法及经验借鉴

(一)基本做法

(二)经验借鉴

第六章 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问题解决之道

一、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引和倡导

(一)引导中小型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

(二)引导民营企业多承担社会责任

二、完善民营企业扶贫政策,创新扶贫机制

三、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过程的监管力度

四、创新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方式方法

五、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

第七章 研究展望

篇9

关键词: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合理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现代民营企业概念简述

(一)现代民营企业的概念。现代民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实行家族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而言的。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民营企业主要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民营企业也开始不断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即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进行分离,从而在保障资本所有权人对企业权利的拥有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使企业能够在职业经理人的手中得到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内部的运营。由于这类企业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与专业管理水平相对完善,并且所占有的市场广阔,因此被称之为现代民营企业。

(二)现代民营企业的发展。西方现代民营企业大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初,以惠普公司的创立为标志,象征着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逐渐开始结合,成为历史趋势。此后,这类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科技型现代企业获得不断发展,并逐渐在实际应用范围内不断扩散。

中国的现代民营企业主要起源于北京的中关村,以现代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现代民营企业的最初类型。比如柳传志所创办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后来的联想集团,就是中国现代民营企业的一大代表。而本文中所指的现代民营企业主要是指中国现代民营企业。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特点。现代民营企业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诞生的,因此,其不可避免的具有知识性和高科技性的显著特点。由于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以及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使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必然将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威胁,因此其将具有现代市场性的特点,以适应不断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此外,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如法人制度等的完善,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将与传统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上有所不同,以知识和技术投入要素为主,采用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采用现代法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从而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二、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的合理化

企业的经济链主要是指现金流与资金链。其中,现金流主要体现为现金流入与流出的量。通过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知一家企业的现阶段具体经营状况;而资金链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与现金流不同,其为企业围绕资金进行运作的一个循环,包括企业整体资金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若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将会造成极大的风险。因此,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避免资金链断裂,都是企业发展之中极其需要注意的部分。

目前,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大多较好,因此,通过分析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的具体情形,可知其合理化主要如下文几点所示:

(一)融资方式丰富。现代民营企业主要为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是符合现代需求,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产生的,其以知识经济作为企业的核心,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先进性。因此,现代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与私募基金等一系列渠道的资金。而传统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多数采用自行融资的方式,通过民间借款融资或向银行等担保机构借款,获得所需资金,其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且资金链断裂可能性较高。由于部分银行难以承担过高的融资风险,因此,传统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极易发生资金链不到位现象。而相对的,现代民营企业由于其科技性与现代性,不但可以获得银行方面的贷款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托、委托、保管等业务获得金融机构的承兑担保与贴现业务资金支持,且私募基金与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的存在,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充足,促进其经济链的完整。

(二)融资信用度高。现代民营企业大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先进的法人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其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对清晰,对于今后的经营发展状况都能够有明确的认识,因此信用评级相对较高,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机会。而传统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族企业制度,其产权分割不清晰,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对于整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状况不明确,因此,相关金融机构很难就此给予信用评价,在融资的难度方面也就相对更大。

(三)经济体制创新。现代民营企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现代民营企业明显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如以知识和技术投入要素为主,采用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依托现代先进的技术发明,以知识作为主要资源,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采用现代法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转型。而传统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管理人员主要为家族内部成员,可能缺乏足够的高级管理知识,且产权分割或相对单一,或分割不清,使企业的治理结构都面临着问题。在经济体制方面,更与部分国企存在矛盾和冲突,且内部所有者与管理员之间的矛盾使其体制转型与创新更加面临着难度。只有通过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经济链才可以不断完善不断巩固,企业发展在资金基础上才可以获得充分保证,因此,在这一方面,现代民营企业明显具有极强的合理性。

(四)资产重组优势。现代民营企业由于采用的是现代法人制度,将有限责任制度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因此,其具有产权清晰的特点,有利于企业资产所有人内部的产权过渡等等。而就资产重组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民营经济的资产重组和规模扩张,促使其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使其不断走出国门,从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影响。

三、总结

随着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不断发展完善。其中,现代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现代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为促进经济体制转型,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企业装换,我们要不断促进其发展,使其在中国拥有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篇1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的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要求,分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与深度原因,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创新

一、新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来说,顺应新的经济形势,根据其特点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市场经济改革深化———市场导向型特点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与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地位越来越稳固,体制也越来越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经济运行的一切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经济遵循市场运动的规律,各大民营企业都在用自己的生产经营适应市场,这就势必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激烈竞争的外部新形势对民营企业的的财务管理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二)市场主体多元化———财务管理复杂化

随着新形势下的市场逐渐开放,市场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与财务交往也日益复杂化,企业需要进行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繁重,财务管理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使企业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专业高效化

新形势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基本特征为知识的广阔性、财务法律法规的快速更新,新规则层出不穷,新的管理模式逐渐替代老旧经济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要更加专业化与高效化,因此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重大。

(四)经济全球化———财务风险防范常态化

新经济形势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不仅受到国内形势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中,竞争的加剧、金融危机的风险、社会变化的速度等因素促使民营企业必须为自己的财务管理选择一条风险控制的道路,只有做好风险控制,通过财务管理创新使其形成常态化,才能使企业在风雨变幻和充满危机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五)成本增长快———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

随着时展,企业员工的对薪资待遇的要求更高,因此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加之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愈大,因此,民营企业更应该通过财务管理的创新来控制成本的增加,将节省下的成本更多应用在高技术人才储备上来,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及成因

(一)财务管理体制陈旧

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个人创业等自身的局限性,财务管理体制相对陈旧,企业的管理者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缺乏自主理财的认识,财务管理只单纯停留在财务报表的完成,简单的财务收支。缺乏对投资管理、融资管理、资金利用率、成本与风险的控制。

(二)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失

新形势下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经济活动要求财务的管理速度更加精准和全面,而民营企业中由于家族企业较多,财务基本能力较弱,相对效率低下,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高效迅速的要求。再加之高级财务人员的缺失,财务管理的观念也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一贯听从领导指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风险与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应收账款管控不严、存贷控制不力、成本控制能力较差、资金周转率低等问题。对于成本控制又缺少核算,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巨大,成本过高,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与对策

(一)体制创新

要注重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树立在竞争中求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的核算、决策、监督融合,一切以顺应市场为主题,树立市场导向和竞争意识,用高效的资金管理与创新,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供坚实基础。

(二)财务体系完善

财务体系的完善在财务管理创新中至关重要。首先应设立专门的政策研究小组,对国家政策进行分析探究,寻找出有利于企业财务发展的政策,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广泛的融资,使融资方式多元化。其二是将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从产品到销售都要进行成本估算、成本控制与管理。其三为坚持科学预决算制度,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并在运营中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收支严重失衡的问题。其四加强会计审核与监督。其五为利用新技术,真正的做到财务管理的创新。

(三)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财务管理者的素质是企业发展和财务管理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民营企业应该不断的促使从业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与内容,首先应从会计人员的招聘入手,严格遵照国家对于从业人员准入的标准进行选拔,注重人才的工作经验,提高整体素质。其二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以适应新的环境与形势。

(四)重视风险检测与控制

新形势下对风险应对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能否长期生存与发展,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弱势,因此如何化解和控制风险是民营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应贯穿企业运营的始终。首先关注融资风险,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融资,确保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收益。其二应关注运营中的环境变化,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风险控制。其三应关注企业风险的分散与转移。其四注重企业投资的风险监控,在投资前要进行缜密的调研与考察,确保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其五要做好科学的预算,为风险控制起指导作用。其六要加强全程的监控与方向性指引。

(五)重视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成本控制应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一环。企业要对成本的支出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成本在可控的范围内,并根据企业的情况建立成本管理的体系,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改原定计划,做好应对措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应关注企业的利润情况,首先制定科学可行的利润计划,其二监督利润的完成过程,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其三要做到利润完成的总结与验证,分析其利润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并通过数据与报表分析降低利润率的原因、寻找新的利润突破点,发现更多机会与潜力,为下一次的工作做好指导。

参考文献:

[1]曾健如.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