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企业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医药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及特点
1.税收筹划的定义。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融资投资以及财务处理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筹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或可选择性的条款,进而实现企业节税利益的最大化。
2.税收筹划的特点。第一,合法性。从税收筹划的定义可以看出,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重点强调采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税负的降低是一种合理合法的行为。第二,筹划性。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行为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所以税收筹划表示事先的规划,具有计划性。第三,目的性。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税负,从而使企业得到最大节税利益,此行为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第四,风险性。税收筹划是一种预期行为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活动后没有减轻税收负担,那么税收筹划是失败的。如果企业在减轻了税收负担的同时,税收风险却大幅的提升其税收筹划活动同样也是失败的。所以,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二者缺一不可。第五,综合性。我国是一个税收大国,税种繁多、税基计算复杂、税目相互关联。基于此原因,税收筹划还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注重个别税种的税负降低,而忽略了其他税种,而是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匹配。第六,专业性。税收筹划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单由公司的一般财务人员或者一般税务人员来执行是不太可能的。随着各国税制以及社会经济的日趋复杂,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一般是力不从心的。能够进行税收筹划的财务人员不但要了解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还要时刻关注税务相关政策的变更,并且熟练解读相关政策。因此,专业的税收税收咨询及税收筹划业务应运而生,税收筹划也日益明显的专业化。
(二)医药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1.税收扣除技术方法。税收扣除技术就是通过实现税前扣除额以及冲抵额的最大化,确保在同等收入额前的前提下,降低医药企业的计税基础,进而实现医药企业应纳税额的降低。例如,医药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以及学术推广会议费,只要取得了合理的会议费发票及匹配的学术会议合同,那么相关的会议费就能进行合理的税前扣除。
2.税率的合理使用来降低税额。税率是医药企业税额计算的尺度,税率反映了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主体税额的征收比例,税率是税赋的衡量标准。我国现行税率多种多样,医药企业要充分根据兼营业务的不同使用税率,不能混淆业务性质。例如,属于医药咨询服务的业务适用于6%的增值税低税率,而属于医药产品的销售使用17%的增值税税率。因此,在税收筹划中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对税率进行充分的考虑来实现纳税额度的降低。
3.递延纳税的技术方法。递延纳税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延期缴纳税款来实现医药企业的节税,采用递延纳税并不能够降低医药企业的纳税额,但是可以实现纳税时间的合理推迟就是相当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医药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价值收益的最大化。
4.税收优惠政策的技术方法。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是税收筹划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节税方法。医药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各个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医药企业的纳税总额。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关键,是医药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部门必须全面地了解医药行业在税务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及使用条件,并且采取各种措施充分的利用这些优惠政策。
(三)医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指引。税收筹划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是可以减少纳税支出,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二是可以使企业提前做好预算,因为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可以使企业提前了解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并做好有关的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投资方向,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2.有利于促进国家税收法规及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的税收法律一方面规范着税收筹划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引导着税收筹划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税收筹划既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有利于税务事业的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还可以使国家的税收法律政策得以不断地完善,最终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我国医药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一)不能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
由于税收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水平和社会纳税的意识尚有距离,导致征纳双方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纳税人在实际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甚至把税收筹划看做避税,以至与偷税混为一谈,使人们在税收筹划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税收筹划的实践是以税法为准绳的基础上的一种合理合情合法的行为,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当手段,而偷漏税是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并且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以逃脱纳税义务的行为。可见,税收筹划与偷税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合法。所以,坚决不能以偷漏税等违法行为曲解税收筹划。
(二)缺乏筹划成本观念,仅考虑税负最轻因素
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优化税负,获取收益。事实上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过程,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需要企业为之付出相关的成本和费用,甚至在整个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规避的节税费用。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机会成本,往往由于税收筹划的方法选择不当,或者税收优惠政策解读不透彻而失去了其他方面的战略规划调整,也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进而付出了更大的机会成本。因此,企业不应该将税负最小化作为税收筹划的唯一目标,而应该将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相对照起来,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有机结合。
(三)缺乏风险意识,税收筹划价值效应不能有效发挥
税收筹划主要是为了给企业减少税收负担、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实现涉税零风险,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企业应该意识到由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企业过分重视和依赖税收筹划,反而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全面的发展。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为了减少税收负担,盲目地追求税收筹划减少税负的结果,就容易忽略更有前途的发展机会和发展项目。那么,这样的税收筹划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说明税收筹划也是失败的,使企业得不偿失。
(四)偏重强调税务机关的权力,忽略了企业应有的权利
在我国税法中明确了企业纳税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大部分强调的都是企业的纳税义务,很少提及企业相关纳税权利,尤其是税收筹划的权利。加之企业对于日益更新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不懂得事先进行税收筹划,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纳税权利,使得税收筹划在实践中的推广与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内税收法律的变化速度非常的惊人。各种的税收条款在短短的几年间不断地更新,一个税种、一个地区都可以在一年中颁布多种解释的文件。企业财税人员只要稍微不注意相关制度,就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企业纳税人就很难全面地掌握更新的税法内涵,对税收筹划的应用就难以扩展,使税收筹划难以做到有的放矢。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需要事先进行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应当是一种高智能型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熟知税法、财务、金融、法律等多种学科,还要结合企业所在行业、所在地区的自身特点,熟知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所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发现税收筹划人才目前在我国真的是凤毛麟角。
三、提高医药企业税收筹划能力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含义,使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导向相一致
医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面临着复杂的形势,科学的企业税收筹划,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水平。在确保企业税收筹划能够完全服从于医药行业战略发展需要的同时,建立完善有效的医药企业纳税筹划体系,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对整个税收筹划过程中的因素环境目标技术方法,进行制定与评价。精确把握税法政策,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税法的变动趋势,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各种免税政策以及税收临界点的合理运用,以提高医药企业经济决策的水平,税收筹划的科学性,确保了税收筹划方案的最佳。
(二)合理规避税收筹划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在实践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税收管理实施机制。税收筹划是在一定的政策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作用的。所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和涉税事务中,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着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从税收筹划的时效性看,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是不够的,企业的相关财税人员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网络设备,根据现行税收政策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管理系统,对企业涉税的各个方面的筹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合理规避。
(三)根据医药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完善医药企业的事前税收筹划评估
企业在进行重大的决策之前,通过完善解读税法,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进行税收筹划。医药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建立税收筹划评估制度以及成立税收筹划评估小组。税收筹划评估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税务专家拟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风险分析等,并且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战略要求随时调整税收筹划的方案,分别采取相适应的措施进行税收筹划的管理,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例如,在企业筹资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充分考虑资金成本与收益的匹配进行税收筹划。在医药企业的投资阶段,可以充分利用投资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等税收优惠政策,来为自己谋取福利。只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规划的合法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才能以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四)充分运用税收筹划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的空间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战略需要,正确处理和运用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家会计准则提供的筹划空间,根据税收筹划技术所依据的原理,采用的多种税收筹划方法和手段。随着国家税制的逐渐完善,单纯的税收筹划方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灵活运用节税、避税、递延、转嫁等多种手段来扩大税收筹划的空间,只有复合式的税收筹划方案,才会最大程度降低税收筹划的成本和合理规避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从而谋求企业收益最大化。
(五)强化培训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专业人员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人员队伍,来完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方面的工作。当然就目前我国税收筹划的现状,企业也可以委托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来进行税收的评估,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加各种培训机会。企业可以邀请中介机构有经验的税收筹划人员以及税务机关的专职税务人员为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税收筹划培训,使财务人员对于一些筹划方面的新知识,能够尽快掌握。同时,企业的财务人员还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寻求技术支持,加强财务法规与税务法规的学习,避免走入税法解读的各种误区。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产供销;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33-04
中国医药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医药商业七大类商品总销售额从2002年的1 92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9 426亿元,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3%。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中国医药商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行业利润率的低点出现在2004年,一度下滑到0.55%,直至2007年,才回升到1%以上。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20%,利润率2.20%。尽管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处于微利环境下的医药商业企业一直在做大量的、有益的尝试,试图打破困局,提升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成为众多医药商业企业关注的热点、焦点,学习、吸收、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战略来规划指导经营活动已成为一种趋势。
1 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背景、定义
1.1 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背景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因此,供应链也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它所涉及的主要是物料采购、库存、生产和分销诸部门的职能协调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率。此后,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间相互协调重要性的上升,人们逐步将对供应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之间,从而,供应商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畴。在这一阶段,人们主要是从某种产品由原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来理解供应链的。在这种认识下,加强与供应商的全方位协作,剔除供应链条中的“冗余”成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速度成为核心问题。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供应链的理解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原来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围。这样,供应链就不再只是一条生产链了,而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产品“运动”过程的增值链。
1.2 传统的产供销定义
传统的产供销系统是“将即定的产品通过“货物所有权转移”不断向下游转移,直至最终消费者,“实现商品在空间上更接近于最终消费者而不是商品需求满足性上更接近于消费者的需求”,每一个上游企业在经营中所关心的“如何缩小空间转移的代价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系统中的企业是 “竞争机制下的价格搏弈者”。
1.3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定义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流程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系统中的企业是“协作机制下的价值创造者”。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对供应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
2 目前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2.1 传统的产供销盈利模式
传统的产供销模式认为,对消费者需求满足依靠的是“产品”,产品从工业企业生产完毕后,其价值就已经恒定,下游的分销企业、零售企业是产品空间的转移者,即“在空间上更接近消费者”。如果价值在产品生产后就已经恒定,那么,所有工业的下游企业就成了对该价值的“分食者”,分食的多少,体现为分销过程中,上游与下游之间的价格搏杀;分食的多少,不是以其创造价值多少来衡量的,而是由博弈能力和技巧来决定的。企业不关心价值创造(即增值活动),而是全力关注和提升其博弈能力和技巧,例如对供应信息掌握的更多。上、下游企业之间对有限价值空间竞争性地分食,形成了双方合作的不稳定性,因此传统的产供销系统是一种“松散型的交易模式”。
2.2 供应链系统内企业的盈利模式
供应链则是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终端顾客的需求置于整个供应链的源头。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主体根据下游客户需求,与上游客户共同进行满足方案的设计(协同),并与其上游的节点企业对方案组织共同制造,以此类推,供应链运作最终的结果是:所有节点经营主体共同为终端顾客的需求满足而提供增值性的创造服务。其过程是针对终端顾客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最终产品(方案执行)的“共同制造”。每一节点企业的利润来源不是分享其他企业独立创造的价值,而是通过“共同制造”中,节点企业为最终价值所进行的增值活动获取相应的回报。同时,由于“共同制造”所形成的协同效应,价值创造的效果和效率都比独立创造更大。每个企业都在追逐利润,供应链系统的企业亦是如此,只是其盈利的模式是创造价值获得回报,而不是分食其他企业创造的价值,每个节点企业都关注如何为满足终端顾客的需求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及如何使上、下游节点企业的协同性更强,协同效率更高。供应链的本质是协作机制下的创新增值服务链。
2.3 目前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当今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受公共医疗机构对降低成本的迫切需求、政府招投标政策(省级药品招标、基本药物招标)等因素的影响,医药流通行业的整体毛利率水平一直在不可逆转地向下走。如何迅速转变、改良传统的产供销方式、打造出新的盈利模式,无论是新崛起的医药商业巨头还是区域性中小型企业,都一直在做大量的、有益的实践,试图打破困局。
在过去,商业企业各自与区域内的同类对手竞争,这要求每个实体都要足够强大以对付竞争对手,能否胜利,取决于其相对竞争对手的表现。但是在国际上,一些新的竞争规则已经出现了,国内医药商业环境的变化,那就是企业都不能仅依靠自己的壮大而赢得胜利。大型流通企业要获得市场上的统治地位,不是通过与本行业中单个对手竞争,而是靠加强与其在同一条供应链上的上游制造商、供应商、下游零售商、医疗机构的合作来实现。从本质上来讲,获得有竞争力的统治地位要靠整个供应链,靠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对于医药商业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产供销模式,比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更好地担负市场功能,在运作上做得更好。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实现手段。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开始把他们的重点逐步转向与上下游客户业务间的协同上,如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信息系统自动预测与补货、协同分销、核心商品集成及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方物流等模式,努力使供应链上成员间的业务衔接更加紧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更加协同化。目前国内少数特大型商业流通企业正采用一系列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策略和战术,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来说国内绝大部分中小型的医药商业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产供销经营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只能零碎的、片面的使用供应链管理的策略、战术。
3 存在问题
3.1 对如何有效的进行供应链管理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
和理解
处于微利时代下的医药商业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采供销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和支撑企业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的快速发展。而绝大数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缺乏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全面认识和掌握,未能真正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策略、战术有机的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去,不能够对商品、供应商、客户、物流、信息、资金、服务、库存等经营活动的要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协调规划,因而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共性问题:
①采购模式不合理,经常发生临时采购,致使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无法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
②客户信用管理不完善,相当数额的应收帐款不能及时收回,造成资金周转慢,且易发生坏账。
③仓库功能定位不合理,造成商品摆放不合理,无法实现运输集约化。
④库存管理不合理,造成库存周转慢、资金占用大。
⑤业务流程不合理,存在重复劳动和管理盲区,造成作业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3.2 企业的经营机制还不够灵活
企业的经营机制还不够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缺乏透明的供应链信息,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供应链中各组织之间的信息系统不通畅。沟通不畅又导致供需信息失真和传输延迟,对市场的需求不敏感,如经营过程中库存的积压或缺货现象等。
3.3 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缺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快速获得整条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无法作出精准的预测和决策。绝大部分医药商业企业的信息管理只能围绕企业内部进行,对当前企业内外资源一体化联位的趋势则难以适应。而且,目前国内医药流通流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不同领域之间不能兼容,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的低下。
3.4 供应链中的各节点组织缺乏信任和沟通
供应链中的各节点组织缺乏信任和沟通,较少考虑合作企业的利益,导致各方利益分配不均。供应链协作性不高,形成供应链方式的战略联盟、建立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牢靠。整个供应链存在过高的库存、较差的产品流动性,整体优势体现不出来。
3.5 医药物流规模化、集中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只是处在传统物流的发展阶段,有相当多的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仍然保留着“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从药品的采购到销售全过程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完全由企业自身独立承担。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及医药零售企业都在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物流各环节割裂,建设及经营成本较高,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4 对策
4.1 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规划、设
计、推进日常的经营活动
随着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日益扩大、政府新医改政策的刺激、医药商业企业要突破现有微利环境的困局,需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找准目标,迅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医药商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战略定位,要因势利导建立起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供应链体系,可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业发展变化要素及规律,表1为美国医药分销业的分类和特点整理所得,对于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发展定位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4.2 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迅速提升企业采购管理能力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和传统采供销模式下的采购方式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传统的采购模式是为库存而采购,采购部门并不关心上游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了解生产的进度和下游终端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因此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很难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最终端用户需求订单产生采购订单,然后采购订单驱动生产订单,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②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需要改变以往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提高采购的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纵向合作,完善供应商的考核、评估、激励和淘汰机制,培育核心供应商及战略联盟,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
③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些问题是:第一,库存问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都无法共享库存信息,各节点企业都独立地采用订货点技术进行库存决策,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信息的扭曲现象,因此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不到充分提高;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通过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与需求双方可以共享库存数据,因此采购的决策过程变得透明多了,减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第二,风险问题。供需双方通过战略性合作关系,可以降低由于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比如运输过程的风险、信用的风险、产品质量的风险等。第三,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双方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可以为制定战略性的采购供应计划共同协商,不必要为日常琐事消耗时间与精力。第四,降低采购成本问题。通过合作伙伴关系,供需双方都从降低交易成本中获得好处,由于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手续和谈判过程,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决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损失。第五,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消除了供应过程的组织障碍,为实现准时化采购创造了条件。
4.3 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进行库存管理
4.3.1 库存成本分析
①订购成本。是指为了订购货物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货物本身的成本亦称货物成本或购置成本)和间接成本(订购手续费、电话传真、差旅费、运输费、货物的验收入库费、货款支付的手续费等)。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安全、质量、有效期有严格的要求,在订购过程中的费用都远远高于其它产品。
②持有成本。是指在仓库中为了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即货物从入库到出库期间所发生的成本。它包括存货占用资金引起的机会成本、仓库保管费、仓库设施的运行费、维修费、折旧费、仓库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仓库的其他日常管理费等。医药商品生命周期短,有失效日期限制,入库后需根据不同类别归类摆设和保管,定期盘点,加上医药商品的消费者是特殊人群,临床用药要求高,因此药品在库成本相对其他行业要高。
③缺货成本。是指因存货不足或断货而导致不能满足生产经营上的需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种是原材料的短缺造成生产的停滞引起的经济损失;一种是产品脱销引起的销售脱节停滞带来的利润损失。医药商品原则上不允许缺货或断货,普通商品缺货或断货后果只是企业的信誉度降低、客户满意度降低、利润降低,而医药商品的缺货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它不仅仅是失去利润,更重要的是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医药行业缺货成本更显高昂。
4.3.2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零库存”,这里的“零库存”不是无库存,也不是指将自己的库存转嫁给上游或下游,而是通过信息共享全面合作消除不该存在的库存,整体上消除整条供应链的不良库存,从而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目前库存管理思想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面向供应链库存管理设计技术和联合库存管理技术协同、规划、预测、补给等。以上三种库存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在理解的基础上需灵活运用。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尽快实现企业间的互联网以及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广泛运用Internet、条码技术、EDI、射频技术、MIS、GPS、GIS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实现对在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各个环节的作业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实现缩短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与稳定等管理目标。此外,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也将保证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产品需求信息、生产安排信息、订单传递信息、交货及库存状态信息和产品在途信息等实现高度信息化共享和集成。
4.5 树立正确的现代医药物流观念,合理发展第三方物
流
国家正积极鼓励、引导国内有实力的医药流通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合作的方式进行整合,努力打造百亿级、千亿级的大型、特大型流通企业。针对当前国内出现大规模资产投入发展医药物流的举措、走重资产还是轻资产的发展之路,企业是自建物流还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应谨慎考虑,因企制宜。
针对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第三方物流应该成为其主流选择。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将药品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做,可以帮助企业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减少自建物流中心的风险。第三方物流应将自己的平台变成公共性的平台,尽可能地提供给更多的企业使用。这样的话,才能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双丰收。
4.6 建立、完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使供应链成员能够深入地了解供应链管理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并以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贡献程度为目标,进行任务及利益分配。其次,各成员在掌握医药供应链整体绩效后,便能清楚地了解和发现自身与竞争供应链之间的差距,从而适时调整供应链战略目标。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鉴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供应链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发展,应该及时借鉴其先进的绩效评价活动的发方法及模拟软件,对我们的绩效进行评价和调整,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调查表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记分卡;评价模型主要有Lummus模型、SCOR模型、Roger模型、SCPR模型。由于医药供应链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进行评价,各企业应根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适宜选用,并加以改善。
②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来研究各个关键指标的设立及指标具体的划分,并根据历史数据收集竞争者情报信息及相关组织的最佳实践数据建立评价集,使评价目标具有可比性。同时建立相关机构负责对供应链绩效趋势进行分析并定期绩效评价报告。
③可以根据供应链环境的变化改变绩效评价的指标、评价方法,使得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郑亚兵,沈昌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
[2] 田亚明,张建珍.浅论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5,(3).
[3] 董中浪.医药行业供应链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10).
篇3
摘要:目的:针对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方法:通过描述我国中小医药企业面临的现状,分析和找出其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准确进行企业定位,解决战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战略管理方式是中小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中小医药;战略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32-02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美国学者兼企业家安索夫提出。此后,其他许多战略研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现在观点认为,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目的及作用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 中小医药实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医药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自主创新的新生力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但中小型医药企业战略管理问题一直没有重视。中小医药企业对我国医药行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每年仍有数以百计的企业倒闭,有研究表明,尽管倒闭的原因多种,但基本症结却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技能,或没有开展战略管理。中小型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严重缺乏,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已迫在眉睫。
2 我国中小医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中我国的中小医药企业不断壮大,在经历了初步的竞争后,医药市场不断规范,相关法律日益健全,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医药企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单薄,生产条件落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水平低、集中度不高等致命弱点,其无疑也是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巨大阻力。而如今世界,医药竞争却日益加剧,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面对竞争,如果我国的中小医药企业不尽快增强自身的实力,终将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如何找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其优势,充分整合资源,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当前中小医药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亟需探讨的问题。
3 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者胜任力欠缺
(1)缺乏战略思想,短期行为严重:大部分中小医药,尤其是处于婴儿期的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远的目标。
(2)错把计划当战略,盲目扩张发展:许多中小医药企业没有战略,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计划。有的医药企业错把计划当战略,耽误了企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有着根本不同。
3.2 企业战略文化环境欠佳
我国一些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不能准确体现企业核心的精神层面,缺乏未来导向性,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激励员工。此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医药企业形成企业的独有特色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能为医药企业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文化。
3.3 高素质人才的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较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企业的必备因素医药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目前,一些医药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不仅缺少生产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还缺少企业管理人才和产品开发人才。虽然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和逐渐壮大的科研队伍,但仍不能为医药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3.4 产品营销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的一些医药企业营销方式仍以传统推销为主,缺少创新,不能很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医药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并未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3.5 创新能力低,国际竞争能力差
我国的医药产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仅占销售额的2%~3%左右,而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亿美元,甚至10亿美元以上。20世纪70~90年代,世界各国共开发152种新药,仅美国就占了将近一半,而我国颗粒无收。这些无疑说明了我国在国际医药市场所处的劣势,创新能力低下。
4 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实施与对策
4.1 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吸纳高素质人才
对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来说,人才已成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针对自身条件,围绕着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3支队伍分级、分类、分批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4.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持企业团队的旺盛的战斗力
加强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能是一个时期的行为,而是需要采用不断升级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基层的员工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级别的培训。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1)深入贯彻企业精神,宣传企业文化;
(2)重视企业责任观和价值观;
(3)在继承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4.3 "科技创新"增强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创新精神,医药科技创新投入大、门槛高、风险大、是一个持续投入、不懈探索、执着追求的过程,我们必须大力鼓励创新精神,以倡导尊重科学规律、宽容失败来弘扬科学精神,用长跑的技能和心态代替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4.4 有效战略管理和组织再造是中小医药企业生存和发
展的保障
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有可操作的能够推行的企业发展的战略实施步骤,并能够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短期目标。组织再造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变革的有效方法,进行组织再造流程,需要医药企业与消费者保持更紧密的联系。认真分析消费者医药消费需求特征,从中找出既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又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官文龙.中小医药企业艰难前行,路在何方[N].医药经济报,2008-01-18.
篇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健康,因此与健康有密切关联的医药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医保体系在逐步地健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促使医药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医药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也同样也意味着医药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种病上百种药的现象十分常见,如何才能使自家医药企业在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了各大医药企业的首要难题。医药企业的盈利与否通常取决于该企业的营销能力,但是营销管理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营销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但是,我国的医药企业很少制定营销策略,大部门企业仅仅是空设了营销这个部门。
二、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医药企业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两种。经过了一轮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后,中国医药企业进入了一个危机与转折并存的发展关键时期。医药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秩序,行业内各企业的生存现状变得岌岌可危。不仅仅如此,中国的医药市场一直是以国外品牌和国内成分仿制药为主导。国外一直认为中国的很多行业都是以中国制造为主、以中国创造为辅,中国的医药行业似乎也在印证这种说法。由于新药的研发成本较高,药品的临床试验时间较长,中国的医药市场就一直被国外药物占领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医药产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常态化的低谷。其实这是医药产业必经的产业重组过程,回顾西方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与目前中国医药产业相似的身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北美产业以及美国医药产业的重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即均是在陷入低成本竞争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史为鉴,中国的医药也将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市场的集中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医药企业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较为专业化、特色化的高科技医药企业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得生存权。因此,医药企业应该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进行理性的思考,积极地应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和洗牌重组。
三、医药营销的意义
随着医药市场的繁荣,医药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激烈就不言而喻了。医药行业与其他传统行业不太一样,它的产品以及服务同质性很强,那就是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因此,在医药企业之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优势,这时品牌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医药营销就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如广告、媒体传播等,结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品牌产生推动效应,建立、维护和宣传医该药品牌,为品牌树立个性,加强大众对该品牌的认可度。大众对于医药品牌没有绝对的自由选择,更多的是依赖医生、专家等的专业建议和正面口碑。医药市场营销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它才是决定企业盈利的根本。
四、中国医药市场营销现状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药品消费的不均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差距也暗示了国家人均用药水平的差距。这种差距为日后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国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下寻求契机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药品消费市场之一。现如今,中国的医药市场在流通渠道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药品的厂商可以直接与医院、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等进行直接交易,省去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与医院对接的流程。虽然说这样提高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但这存在一些弊端。这种做法是造成医院市场和目前医院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这种紧张关系直接表现为医院在医药的贷款方面拖欠不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医药企业没有做好长期发展战略的规划,逐渐堙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为了在医药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各个医药企业不断地在降低药品的价格,医药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少。这种“杀敌一千自毁八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取得长期发展,还是要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在新环境下,医药企业最明智的营销手段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而是应该把客户作为中心,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做出对应的营销策略,完善医药市场营销体系。
五、做好营销管理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做好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维护价格体系。首先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要压货,现将内部存货问题解决掉。此外,调整好销售渠道,不要无止境地向市场销售,严格控制各级销售的出货价格;设计不同的包装,以包装提高药品的客单价。打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损害自身的利益,因此医药企业可以从品牌包装入手,为企业品牌设计不同以往的包装,并且不给传统的流通渠道提供货物。市场上没有流通,只要销售价格合理企业利润就有保障;做好战略合作规划。改变以往的营销策略,举办大型的培训活动、树立品牌形象、与连锁终端进行战略合作。针对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影响因素,制定一些营销策略:信誉定价。消费者普遍认为价格越高质量越好,信誉较好的、已经树立好良好形象的企业可以适当将一些药品的价格定高一些;惯性定价。对于消费者较为熟悉其功能、质量的药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制定一个惯性价;更换产品组合策略。将产品组合中获利过大或者过小的产品去掉,更换成易获利的产品;差异定价策略。根据时间、地点和顾客购买力的差异,为消费者推荐合适的药品。比如相同的药品,不同的日期定不一样的价格。
六、结束语
篇5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医药物流 发展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U652.1+2文献标识码:A
一、第三方医药物流含义及发展现状
医药物流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完善的网络管理、现代管理水平的医药物流企业正在出现,一大批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向医药物流业转变。与此同时,第三方现代医药物流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较为成功的企业。
2005年12月16日,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国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国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国药集团药业股份公司、美国安维世远东有限公司、台湾久裕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共7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出资,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的专业医药物流公司。
总的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第三方物流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国内还很少,只在广州、杭州、海南等地有医药专业物流服务公司。这样一些专业物流公司由于注重市场定位、细分客户需求、具备完善高效的配送网络而受到了不少大中型医药企业的青睐。
二、医药物流发展需求分析
我国医药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形成了对现代医药物流巨大市场需求。医药物流领域和医药工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不论是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零售药店或医疗机构,都对第三方医药物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但由于医药行业有其特殊性, 国家对药品的管理以及仓储、运输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所以医药物流最好的发展模式即医药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医药企业分离出的物流部门,经改造成为独立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那么,这样做是否可行呢?下面我们就对医药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SWOT分析。
三、医药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SWOT分析
(一)优势 S
1、 第三方物流与传统医药企业自营物流在业务功能上有继承性
现阶段医药行业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仓储和运输,在其他增值服务方面的供求还不明显。由于我国传统医药企业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因此,相当大数量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等,都在从事本企业的储运服务。这种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使得这种转化比进入一个陌生行业具有更低的门槛。我国其他行业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成功都表明了这种业务功能继承性的巨大优势。
2、 传统医药企业具有向第三方物流转化的物资条件
医药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并非开始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高科技的物流,而是结合物流发展趋势和我国传统医药企业改造的现状,适合医药行业特征的物流。医药企业转型而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初始阶段应主要追求机制与管理的现代化,而不是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因此,近几十年来,我国医药企业积累下来的仓储、运输、包装等设施、设备基本上可以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采用。因此,在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展服务业务,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节约投资成本。
3、传统医药企业具有适合我国医药行业特点的具体管理经验
传统医药企业的运作管理经验在现代物流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由于既不熟悉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又对医药产品的仓储、养护、运输等了解甚少,同时不了解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政策规定都使得纯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医药物流领域存在很多障碍。此外,目前国内的医药流通环境复杂,医和药没有分开,市场不成熟、不透明,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家宏观管理不到位和企业自律性差等都对国际医药商业资本流入医药第三方物流市场形成了壁垒。因此,传统医药企业的运作管理经验将会使它们具备相对的学习成本优势。
4、其他行业中较为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可供借鉴
第三方物流概念自引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现有的相当大一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从传统行业中转化而来。如传统的仓储、运输、铁路等企业都纷纷转型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些家电企业如海尔、长虹、联想都将自己的物流部门脱离转化成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一些转型的企业既有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壮大的企业,又有经营不善,无以为继的例子,但其他传统行业转型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都为我国医药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经验。
(二)劣势 W
1、服务功能单一,规模较小,成本偏高;
2、信息化水平低,专业医药物流人才缺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机会 O
1、国内医药企业现代物流刚刚起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需很长的时间
2、因为医药行业有其特殊性,国家对药品的管理以及仓储、运输方面要求都很严格,进入门坎较高,真正的第三方医药物流还没有完全形成。
3、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四)威胁 T
1、入世后,国家全面开放医药分销服务,国外拥有雄厚金实力、先进营销策略和成熟管理体制的企业加入竞争
2、企业观念落后,思想保守,信息化建设不足
通过上面对医药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SWOT分析得出,尽管转型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优势明显,也就是说,传统医药企业转型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可行的。
四、医药物流发展模式――医药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或自己建立物流公司
近几年,中国医药集团、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西部医药经营有限公司等11 家医药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已获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 成为第八批国债技改贴息改造项目, 其投资都在4000万元到2.4亿元之间。除此之外, 安徽国泰、山西汇丰等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也已经成立。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 近17 000 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5 000 万元的企业不到5% , 前10 家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市场总额的20%。在美国现有70 家医药公司, 其中前10 家的销售额占了全国的96%。今后物流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 物流市场的主角肯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 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由于国家对药品的仓储、运输及配送有严格的质量检测要求, 所以医药物流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医药企业从自身分离出物流这一部分, 加以扩建改造, 成为独立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太极集团就将下属的子公司分离出去成为一个专业医药物流公司。现在这个公司已经是典型的医药物流公司, 而它的前身是从太极集团的物流部门分离出来的。从医药企业分离出来的医药物流公司熟悉医药行业的特性, 在医药物流管理中会游刃有余。这些公司作为第三方物流, 可以更好的为其他医药企业服务, 更有盈利空间及发展空间。我国医药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希望大型医药企业能够强强联合, 建立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共同做大医药物流市场, 抵御国外医药公司对我国医药市场的冲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医药企业;执行力;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168-02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愈加激烈。在变无定数的市场条件下,我国医药企业虽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良好,但整体素质弱,大多缺乏特色、有效的竞争优势,难以真正落实执行,创造出企业实质价值。因此,长远来看,能否在企业内部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力,提高竞争中的快速应变能力,就成为决定医药企业实现组织目标和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1 企业执行力概述
企业执行力,系指各执行层完成企业决策的执行能力,即企业通过必要的计划、组织或特定技术方法等将决策有效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它是把企业规划变为客观现实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企业战略决策与目标实现的桥梁。企业执行力涉及企业管理各个层面,是一个系统性的多层次概念,其重点在于如何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1]。
执行力强弱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执行力强,则企业决策贯彻实施程度大,能有效作用于终端市场,提升竞争力,实现组织目标。结合管理学相关理论,形成强大的执行力取决于可执行的战略制度、严密合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有效的控制机制和企业执行力文化保障等,还需扎实稳健的基础管理工作和所有执行人员的密切配合[2]。
2 我国医药企业的执行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
目前,国内新医改政策加快推进,医药市场转型与发展并存。如此特殊的双重背景,加快了我国医药企业的自身发展,使其生产能力和药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引发和催化了医药行业的整合和调整。行业内竞争激烈,高端药品基本被外企占据,中国医药企业只能走仿制道路,其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3]。在此形势下,各医药企业虽很关注经营战略、创新研发和人力资源等,却忽视“终点”“途径” 的有机对接,缺乏对执行力此核心环节的必要重视,或因企业内部的诸多问题导致执行不力。
2.2 存在问题分析
2.2.1 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制度不合理,管理方式不当
拉西·博西迪等[4]认为,执行力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的根本,企业执行力贯彻战略意图。同样,严格的制度又是企业有效执行和运行的基础。不少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制度往往被动适应医药市场,缺乏对医药行业的清晰认识和预测,不能紧密结合本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难以准确体现企业方向而使员工未能认同执行。
高层管理者管理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医药企业执行不力的因素。一是不少领导者过度的“人治”观念,使自身“权威”凌驾于制度之上。他们受环境信息变化的干扰和影响,思路变化过快,使下属执行起来也无法意志坚定[5]。二是未常抓不懈。执行不能始终如一,虎头蛇尾;或前紧后松,有布置却无检查。三是授权出现误差,忽略适度和例外原则。领导者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放心下属工作而不肯授权,导致下属不能更不敢做事,执行力严重断层。
2.2.2 中、基层管理者上下协调不力,员工整体素质不达标
中、基层管理者对高层战略意图理解不准确,无法制定有效执行方案,或出现“一种方案多种理解”,执行结果相距甚远;计划方案大多流于表面形式,空洞无物,实际执行不力;具体执行过程,缺乏对指挥、控制原则的认知和把握,缺少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标准、力度逐级降低,甚至自我取舍,导致执行不完整、效率低;缺乏上下协调、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责任分工不明,相互推诿,工作时常延误,严重影响执行速度。
国内医药企业培训教育机制欠合理,无法切实培育和提升员工执行力,人员整体素质不达标,具体执行时,各行其是,合力甚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员工“本位主义”严重,只顾私利不顾大局,推过揽功,不负责任,执行过程出现中断或延搁。
2.2.3缺乏执行力文化的塑造
国内医药企业的文化塑造已广泛开展,但其文化建设更关注统一企业理念和思想,至于如何通过文化影响执行者的意识心态,使其坚定地执行企业决策从而提高整体执行力问题,仍未妥善解决。换句话说,它们不缺乏企业文化,但缺乏执行力文化。部分医药企业虽形成了自身的执行力文化,但未真正产生强大凝聚力,也未能有效取得员工认同。
3 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执行力
3.1 规范制定企业战略制度,明晰执行流程
医药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医药行业发展特点与企业宏微观环境,透彻分析医药市场现状,结合自身资源、特点、优势等,确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制度,并保证其执行性和合理性[6]。形成决策决不能朝令夕改,必须维护其稳定性,并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检查。同时,要在庞大的流程网络中,明晰工作链条中的每个执行点,尽量将复杂的东西简化,简单的东西量化,层层落实,用规范的流程推动执行者工作,使他们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通过执行流程明确自己按期应完成的任务,知道怎么做、如何做,而不事事靠安排和督促。
3.2高层管理者做好倡导实践,中、基层管理者做好沟通传达
提高企业执行力需高层管理者把握执行过程整体思路,务必以执行者的心态,以人为本,亲自倡导并积极参与。授权下属执行时,要明确表达期望,讲究管理策略和方式,讲清责任做好沟通,提供各方面资源支持,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并做好执行跟踪。高层管理者还应始终坚持从严律己,处处做表率,凭借远见卓识和人格魅力赢得员工的尊重和认可,使员工发自内心认同自己作出的决策,确保执行效率。
企业战略决策的传达执行,是信息解码再传递的过程。中、基层管理者安排任务前,要全面认识决策内容,不能片面理解行事。首先要深刻领会上层决策的实质意图和目标,形成自己的初步想法,并及时与上下级或同级沟通,做好企业内部的共识协调及与客户、竞争对手和关系单位的利益协调等。要特别做好与自己所带团队的合理沟通,有效传达和分配工作,激发部属积极性,并引导部属默契合作,不揽功,不诿过,使不同“分力”变成推动企业前进的“大合力”,保证高效执行力度[7]。
3.3建立科学的控制及反馈系统,做好执行保障
管理者不但要周密合理地计划安排,更要建立科学的控制系统,不断修正和改进企业计划与目标,保证执行过程整体效率。要对企业关键流程及其运转过程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如及时监督反馈,简洁实效地跟踪评价,一定程度的考核奖惩等),必要时可引入淘汰机制。执行者要讲究执行技巧,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做好执行的后续反馈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执行结果并提供建议,总结经验确定优势,查找不足[8]。
3.4 构建特色执行力文化,建立执行力提升长效机制
医药企业要形成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强大执行力,必须将全员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从医药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特色执行力文化,建立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长效机制。
让全体员工把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与本职岗位,是执行力文化的核心。构建执行力文化:一要改变执行价值观意识,使员工对提升执行力有高度认同感,认识到自身发展期望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认识到高效执行能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更是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要用执行力的标准要求严格规范员工行为,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将执行效率和结果考评列为员工能力测评的重要方面,同时要将如何执行企业战略决策通过多种形式传达给员工[5]。三要营造良好的执行力文化氛围。实际工作中,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自觉增强执行意识,完善执行方式,用自身行动积极影响员工。加大宣传力度,灌输执行力知识,使员工有效处于执行力文化熏陶之下,并注意用优秀员工的模范事迹正面引导广大员工的执行行为,用执行力低下的事件进行警示教育等。
要有效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各医药企业需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认真总结执行过程中的缺失漏洞,不断纠偏和完善,使真正强有力的执行力为企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于殿杰. 论企业执行力[J]. 现代企业教育,2012(2):56-57.
[2] 徐培红,干荣富. 解读政策分析医药市场、抓住机遇研究药物创新[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8),507.
[3] 邢以群. 管理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86-340.
[4] 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 执行力[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9.
[5] 王英,申俊龙. 构建执行力文化——提升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6):548.
[6] 刘华,刘春梅. 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途径分析[J]. 科技信息,2011(20):360-361.
[7] 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M]. 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127-140.
篇7
江西有着独特的道地药材优势及产业传统,中药产业作为江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中成药工业规模跻身全国前列,主要表现在中药研究与开发上,其整体能力和水平都有快速提升。根据《江西中药产业发展研究》的显示,江西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医药企业50强中占据四席之位。江西现有中药生产企业186家,药品批发企业189家。除江中、汇仁、仁和、济民可信等几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之和分别占江西省中药全行业的67%和69%的大型企业,余下多为中小型医药企业。
二、江西省中小型医药企业品牌营销问题现状
(一)尚未开展品牌营销的企业尚未开展品牌营销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大部分认为做品牌是以后的事情,当务之急是把销量提上去,进行资本的积累,将公司做强做大。对于大型医药企业的品牌营销,该类企业领导者认为大笔的品牌投入是对企业资金的巨大浪费。缺乏认真的思考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清醒的认识,造成了对品牌营销的片面理解,致使品牌营销的缺失。(二)正在开展品牌营销的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中小型企业中,品牌积淀不足使一些中小型医药企业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中小型医药企业在重销量走价格战的同时忽略了品牌附加的价值,造成在同大企业竞争时显得较为无力。中小型医药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策略较为单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细致的思考致使其大多仍停留在广告的层面上,来去匆匆的“品牌知名”尽管短期内促使销量提升,一段时间后销量便会下滑。随着产品市场的日趋丰富,同质化的产品也层出不穷,同质化现象日益加剧,品牌个性的不明显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品牌单一无法突显企业特点的状况。上述因素不仅造成了企业不温不火,浪费企业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同质化营销的局面,无法实现长远的盈利。
三、改善当前品牌营销瓶颈的建议
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45-02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是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也是我国主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自1997年以来,随着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巨大的医药消费潜力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球制药行业的广泛关注。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般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全国药品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保持稳定发展。因此,国际上知名的医药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的医药市场,我国的医药产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一、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与发展现状
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自上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作为一门课程传人我国后,国内各大学已普遍开设了该专业。目前国内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四种:综合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财经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理工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和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各个模式特点各异。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开设课程除了经济管理类之外,还涉及医药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对医药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能力的医药行业营销人才。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强化医药营销方向,突出医药行业特色,但由于医药院校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时间较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无法达到医药企业用人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有医药企业营销及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会逐渐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要求从事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必须是医药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双方面的行家。但作为新兴产业,一方面由于准入条件较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个医药企业的薪酬水平和其他行业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学科教育的交叉性不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对医药产业的流程“一窍不通”,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营销及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过硬,因此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据最近的调查,目前国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600余万人,其中医药企业营销人才又成为行业内最紧缺人才。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是为适应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兴起的,学制四年。该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掌握管理、营销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医药卫生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与医药卫生科学管理有关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与医药企业管理有关的经济学、营销学、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初步具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研究的能力。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设在管理系,开设于2008年,属于本科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在该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二、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结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从长沙医学院背景看,市场营销专业开设较晚,该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很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调查。长沙医学院地处湖南省府长沙,因此,就业单位的调查选取为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本论文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对就业单位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为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另一份是对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上述两方面的调查对象,本调查分析对于他们都意义重大,保证了这两项调查的可行性。
2.以“本专业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实施。当今医药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就是需要好的医药管理人员。因此,好的经济市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笔者对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
3.以“就业单位”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实施。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笔者又对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严重的错位现象。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目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短缺,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而是懂得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上医药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的短缺。
4.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及评价。在开展本次调查时,笔者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查询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为使制定的探索结果更加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广泛征求各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意见,尤其是征求教务处、高教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意见,然后对前期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
三、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统计。按照科学的方法挑选了一部分长沙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医药企业的所有者或高层管理者为代表填写问卷,本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然后收集调查资料并且严格按照统计原则对结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80份,答卷的有效率为95%。
2.调查问卷的综合,比较与分析。通过对本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调查资料的综合、比较,发现普通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在长沙市场上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多为2500~3500元,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对医药卫生管理方面的流程“一窍不通”,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过硬。湖南省内目前很少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的毕业生。而通过对“医药企业对本科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尚不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与市场需求错位的弊端。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医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所培养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院校培养目标宽泛,不符合中国目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需求。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市场营销专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医药企业的很多高级市场营销人员没有接受过市场营销专业系统的知识学习,做市场营销完全靠经验的摸索,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医药企业急需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医药医学背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论与展望
当前,世界著名的医药公司已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医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及管理人才。因此,加强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培养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能力的创新人才,这既可以满足医药市场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资源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医药院校的持续发展。
总之,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医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现有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医药企业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的前提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着我国医药企业能否在与国外知名医药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医药企业对既有医药知识背景,又懂得营销售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这无疑为医学院校大力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耿冬梅,谭巍,汪晓凡.高等中医药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08.
[2]董圆圆.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管理素质培养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3]潘金云.论我国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D].沈阳:东北大学,2006.
[4]刘振华.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5]刘颖,贺加.探讨医学本科教育开设管理课程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
[6]洪炎生,王春雷.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7]戎华刚.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6(6).
[8]岳海玉,商广喜.浅谈医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新战略”[EB/OL].中国医药营销网,2006.
[9]傅兰英,左玉华,林克明,朱小平.高等医学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
[10]陈洁.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的研究与干预[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8.
[11]林超岱,陆建伟.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特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1).
[12]李勇.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比较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5.
篇9
摘 要 根据有效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医药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存在许多的问题,现如今的医药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仿制品,同样的产品有许多的厂家再做,可见医药企业早已步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医药企业的成本,那么就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破产的危险,所以我们应该看好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本文谈论了医药企业成本的控制,说明了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医药企业 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 规章制度
前言: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的建立,导致了我国的医药企业竞争状况十分惨烈,国外的医药企业又凭着自身的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也逐渐的进入了我国的市场,不断的加剧了我国医药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现如今的环境条件十分的恶劣,医药企业如何更好的生存,不断的发展自己,做到强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引导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加强成本的控制。
1.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着四点缺陷,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价方面、供应和销售方面、开支的整体缺陷以及催款方面的缺陷。
多年以来,我国的医药企业把成本的升降作为整个评价成本控制绩效的整体标准,只把成本降低作为整体的目标,使得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产生了停滞不前的状态,或者有些医药企业会单纯的消减成本,只是把成本降为最低位唯一的目标,这样做不仅使得原材料的价格和档次降低,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样看似减了成本,实际是没了良心。这么做,虽然从短期来说得到了较高的利益,但却使得药效不好,以至于失去市场,最终使得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其次,成本的控制一般来说只局限于生产成本,但是在事实方面上,整个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还不能超过总成本的比重20%,因而,这并不能使得企业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
再次,是因为成本开支方面的缺乏的总体规划。这个方面有两点,一个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不能用在企业最最需要的地方,让企业的资源浪费了,还有一点是因为在进行选用新产品时,没有关注市场调查,这样会使得在市场开发方面的成本过于高,得不偿失。
最后,因为在账款催收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力,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出现很多的坏账,这比损失还是很严重的。产品的品种有许多,会使得企业的总体竞争很激烈,一旦企业没有做好催收工作,那么就会造成企业出现大量的坏账,无法正常的运行。
2 浅谈加强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
企业加强成本的控制可以从六点出发,一般来说可以转变企业的成本观念,还可以不断的加强日常生活的管理,应该有效的把握着企业的成本效益思想,还要有战略成本方面的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也十分的重要,最重要特别注意要合理的控制成本费用。
2.1转变成本观念
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广泛应用,整个管理的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对于成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在医药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当医药产品的含金量高时,企业为产品设计的成本比重也变大,对成本观念的转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
2.2加强日常的成本控制
日常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于对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以及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这些费用应该有专人的控制和监督,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成本的控制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2.3 把握成本效益思想
把握成本效益的思想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第二点是应该注意企业的整体规划,应该明白企业成本并不是单一的,要实现整体的成本最优;第三点是应该注意把握好时间概念,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时,应该充分的运用。
2.4提高战略成本意识
在这里我们所谓的战略成本意识,就是指那些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充分认识到在企业成本方面的降低潜力应该是无穷无尽的。
2.5提高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所有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医药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也离不开资金的运作,当提高资金的运作时,也会有效的控制成本,可以从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加强物流管理以及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三个方面入手,以此来降低资金成本。
2.6 特别注重企业管理
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可以说是,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并且,我们还要把眼光发放在未来。医药企业可以从四点入手,第一点是要从客观的监督来看,做好基础的工作,保证所有的资料的准确性和重要性,保证查证原始资料的时候可以有效的进行核对,第二点是要注意的是做好各个级别的分内之事,要注意重点,还应该突出重点,第三点是要注意开源和节流,通观全局,做一个长远的成本方面的管理,让每个员工树立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关系,最后一点是要企业努力的创建成本管理方面的文化,做到创新和卓越发展,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低成本策略。
3.结束语:
根据上文的论述,希望能给医药企业足够的启发,让医药企业能够明白他们应该在成本控制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树立成本效益的前卫观念,从加强药品方面的研制开发成本入手,全面完善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医药企业能够越走越长远,不断的做大做强,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最后希望文章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帮助,让他们得到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若佳.浅谈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13.04.
[2]王韬.我国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3.01.
篇10
【关键词】医药渠道 营销管理 物流体系
一、药营销渠道概述
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药品较为特殊,其销售渠道具有以下特点:(1)不存在零阶渠道。我国医药管理法有明确规定,药厂不能将药品直接销售给患者,必须通过医药商业企业才能进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销售成本,抬高了药价。(2)药品销售渠道行业门槛较高。任何药品销售企业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获取GSP认证后才能进行药品销售。(3)药品销售限制较多。处方药需经过医师处方才可获取,特别是麻醉类、精神类药物。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销售渠道范围。
二、当前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发展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为医药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医药营销渠道管理过程中依然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如下:(1)营销渠道结构存在缺陷。从医药营销渠道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商,三者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是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主要构成。在医药营销过程中,商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能力的不足,让销售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充,增加了药品生产企业所获得利润。但商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商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竞争,造成整体效益受到压缩,导致销售渠道过长。很多大型商下面还有次级。换句话说,药品到达患者手中时,需经过层层。这不仅让渠道成本有所增加,也加大了渠道管理难度。部分渠道成本费用变相为药价升高,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2)医药渠道范围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医药渠道整体规模较小,覆盖能力有所不足,导致营销深度不够。上述情况给医药渠道建设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降低了医药营销渠道的运行效率。(3)商品名混乱。部分医药企业过度强化产品商品名,导致药品通用名弱化,造成了“一药多名”现象日趋严重。这给医药市场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4)医药招标采购风气不正。实际招标过程中,部分医药营销企业会相互压价,造成低价投标,给市场规范运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部分招标采取“暗箱操作”,收取高额投标费,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完善医药营销渠道管理相关策略分析
(一)实施渠道战略设计
随着我国新医疗制度的出台,让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渠道建设是医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未来成长。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可让医药企业营销渠道保持长期稳定性,为企业带来稳定盈利。渠道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企业能够应对市场未来变化,尽可能发挥医药企业自身优势,使得企业本身始终保持竞争力。同时,渠道战略设计可赋予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特征性,使其不易被模仿,避免药品同质化问题。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将能够创造出一个高效率、高管理水平的营销渠道,让医药企业的核心力得以增强。
(二)加强渠道人员管理
首先,要对营销渠道成员进行合理筛选,通过综合考查,包括财务及偿付能力、公司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产品情况及企业文化等要素,来筛选出理想的合作对象,以降低渠道运营成本,提升渠道利润。其次,要对渠道成员管理进行强化。建立专门的渠道成员档案,结合渠道成员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及销售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以促进医药企业相关资源合理配置。对经销商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进销存管理,保持合理的供货频率;通过定期销售分析,对产品流向、价格定位等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回款管理,促进回款速度,以降低贷款风险。此外,要加强渠道成员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可有效反映出渠道成员的销售能力,将实绩与定额进行对比,并实施奖惩制度,若实绩与定额差距较大,则要考虑是否更换渠道成员。
(三)完善物流体系
对医药物流体系进行完善,可促进渠道建设,对于降低渠道成本及提升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可联合构建物流配送中心,并建立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共享,达成共赢。渠道成员对流通环节进行整合,以降低渠道内耗,共同来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渠道运行效率提升。同时,可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借助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构建出一个良性的物流平台,以促进物流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将传统物流也与医药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得到新的商业途径,以提升合作成员的综合效益。
(四)提升管理技术
医药企业需提升管理技术,善于应用现代经营理念。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渠道运作效率提升。同时,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专属内部网络、零售网路,对门店计算机网络进行完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扩充渠道覆盖范围,将医药渠道打造成一个信息化平台。
四、结语
加强医药营销渠道管理是促进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很多医药企业都面临着市场及同行竞争对手的考验。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医药市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并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通过实施渠道战略设计、加强渠道人员管理、完善物流体系并提升管理技术,以促进医药销售渠道高效率运行,让渠道管理更为规范化。基于营销渠道的升级,让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以提升,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忠康,迟桂华.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物流科技,2012,06.
[2]王健.医药营销渠道的构筑与管理[J].铜陵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