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风险防控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风险防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强化;风险防范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银行控制与管理研究中,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其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将对银行的经济效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防范银行金融风险。会计内部控制能够运用会计方法与手段有效降低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差错与风险,实现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在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中,为了实现银行稳定经营的目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一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关键。现代银行必须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严密的、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覆盖银行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以此强化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为银行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1 关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对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影响分析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根本就是为了银行实现经营目标、防范金融风险而制定的政策、制度与方法。因此,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对银行风险防范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金融业风险较高的现状下,风险防范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与内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以会计职能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与发展。而且,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强化银行业务活动的自我规范、强化业务活动评价,以此提高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针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影响,现代银行应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
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点与方式分析
2.1 分析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促进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在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文献以及相关新闻、案件的收集与整理中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首先,相当一部分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理念不足,缺乏相应的认识。造成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相关工作开展不足等现状。而且,在实际的会计内控工作中,多数银行仅注重其制度的汇总忽视了会计内控工作的监督机制。加上银行业务开展对全行发展个人收入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造成了违规违章行为的时有发生。另外,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状况评价机制滞后、关键岗位缺乏监督机制以及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等因素也是导致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的主要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银行应从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2.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强化
2.2.1 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首先,现代银行应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与处理。以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基础,提高银行对金融法规以及制度的遵守,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从银行的会计内控意识以及业务与会计内容的关系处理入手,实现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在此基础上,银行还应加强会计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通过对银行会计人员意识的强化,使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中会计人员都能够通过风险防范意识与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开展监督工作,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2.2.2 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促进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
在提高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基础上,现代银行应对自身会计内控体系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与分析明确现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了解相关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以此为基础进行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通过分析不足能够使银行在调研与分析中了解银行业务特点与自身会计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在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对会计内部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对作业流程进行评价,通过优化流程是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减少各环节风险。并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系与制度建立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2.2.3 针对银行信息技术应用,强化信息管理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在现代银行业务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还应加强信息处理、分析与监督等工作。通过完善管理系统、强化权限控制等方式预防业务操作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另外,银行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实时的风险监控。利用实时监测系统了解可以交易,并对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处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以及针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强化信息处理、分析与监督,以此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促进银行业务工作的稳定发展。
2.2.4 建立健全的、高效的银行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现代银行应建立健全、高效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与检查机制。通过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日常业务情况的监督等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而且,通过监督机制的实施还能够为及时发现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的不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奠定基础,为及时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另外,银行会计内部监督机制的应用还能够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促进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与开展。
3 强化银行业发展趋势与形式分析,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了解银行业的形式与发展趋势有助于银行针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重心的调整,有助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方式发发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在现代银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业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加快、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等都将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银行应注重对银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了解与分析。同时,针对现状与趋势分析调整会计内部控制内容与重点,以此为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银行业市场竞争的激励以及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加强自身的会计内部控制,以此保障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合法性,同时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针对现代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本文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如何完善并强化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强化的重点与关键,为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明,郑国涛.银行业现状与风险防范分析[J].金融资讯,2010,9.
篇2
1.1有利于克服人工抄表核算收费的弊端
人工抄表的任务量大,需要配置大量的工作人?T,导致了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紧张。而智能化的应用,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核算收费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能科学合理的预测和控制,优化了电力服务的水平,能有效提升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
1.2有利于满足供电企业大营销体系的需求
随着电力市场的蓬勃发展,电力营销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目前,传统的人工抄表核算收费模式仍存在于许多电力企业中,传统的现场抄表、人工核算、人工收费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实行抄表核算收费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将有助于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建设供电企业的大营销体系。
1.3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由于电力企业采集系统的成功建设,电力企业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和智能化。这就要求电力企业抄表核算收费的业务迅速转变,改变传统低效的工作模式,提高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2智能化抄表核算要求
2.1抄表业务
改变传统的人工现场抄表为远程自动抄表;传统的人工抄表模式计划、数据抄录、数据准备等集中式自动加工;传统的抄表模式数据审查异常处理改为简化闭环处理;将人工抄表数据检查,改为系统智能初步审计,然后,通过人工审核,主要审核疑似异常用户。
2.2核算收费业务
传统模式下的电力检查异常处理实行循环闭环处理;传统的人工模式开始电量电费计算改为系统自动启动电量电费计算;改变传统人工电审计为先期智能审核,人工关键审核疑似异常用户。
2.3预警防控
集中监测抄表日常业务、核算日常业务,对潜在的问题进行预警,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短消息通知相关人员,以确保问题是及时和有效的处理,生成监测报告。
3电力公司抄表核算中,智能化技术在收费工作中的现实运用
3.1利用智能化技术采集数据
传统抄表核算,采用人工核查方式采集数据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抄表核算的数据采集工作中,有效避免了采集工作量大,效率低,出错还高的弊端。智能化抄表核算采用信息数据采集技术手段并且电力企业数据信息采集端连接所有用电企业和家庭,达到全球通讯,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企业抄表核算业务进行有效的智能化调度、控制与监督等。信息数据采集端的客户终端安装布设有智能电表,而电力企业就是通过记录智能电表上的用电客户的用电数据信息,达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监督和管理的。与此同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电力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3.2完善智能化数据系统
智能化抄表与核算是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共同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中,用户用电信息先通过智能化收集,然后交付给计算机进行有效处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报表,最后根据制作出的报表进行电费计算。而以上所有的环节都无需人工参与,都是靠自动化来实现的,这样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就极大地降低了,而且这种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可以避免核算差错的发生。除此之外,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用电用户的定期筛查。而这种定期筛查用电用户的功能,电力企业是通过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设置实现的。智能化系统的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人工的出错率,而且有效推动了电力公司抄表核算业务的信息化发展。
3.3对抄表核算管理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抄表核算不仅工作繁杂,浪费人力资源,而且还存在费用收取的风险。而智能化抄表系统的管理模式能实现自动化抄表与数据核算。而抄表与数据核算的自动化,不仅提高了抄表与数据核算的效率,而且通过用电用户的档案分析确保了用电信息采集的正确性。其中,智能化抄表系统中后台负责抄收各类数据,而抄收的各类数据经集中器处理分析后传输出去,对于子节点模块来说是利用本地模块来达到对数据采集、传输的。另外,除了抄表与数据核算达到自动化外,抄表过程中电费发放、表码等活动也达成了智能化。智能化能够让抄表核算过程有效优化,如此不但节约了很多时间,并且节省了很多人力。
3.4实现对抄表核算业务的稽核工单的智能化管理
传统的抄表核算过度到智能化抄表核,稽核工单流转、异常核算等环节的监督均由人工监督管理转变为了智能化管理,逐渐由传统的“点控”转变为了“面控”。这种集中化、实时化管理,不但保证了抄表核算的正确性,并且让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与此同时,智能化系统使得抄表核算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并且有着统一的处理缺陷的流程,不仅能降低异常差错的发生率,而且对于不规范的行为也能起到抑制作用。抄表核算中也会有缺陷,而智能化系统能根据异常状况加以复核、确定、划分类型等,且结合现实状况采用恰当的处理举措,服务质量的提升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
3.5达成对收费业务的智能化管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对接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用电信息上传至电费核算系统,核算系统自动核算费用并打印电费清单,核算并经过自动审核后发往收费系统。电力公司的合作银行能够即时查收电费。电力公司的合作银行对电费的收取是依托专线访问中间数据库来实现的。不仅可以实时查收电费情况,而且为了实现月末对账,收费流水经过核对后便自动记入到分户账以及银行日记账。这种收费方式在节省收费时间和减少找零方面发挥了其优越性。
3.6在抄表核算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报警功能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抄表核算中,可以实现自动化报警。为了保障抄表核算的工作效率,需要在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过程中实时对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并对结算环节设计了报警功能。当抄算、审核、业务核算等各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或者工作超时,智能化系统就会向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进行提示,以便及时对系统硬件设备和问题进行修复和处理。
篇3
关键词:智慧消防;安全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 X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35-2
0 引言
为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该积极推进“智慧消防”。“智慧消防”立足于现代通信技术,能够构建智能化的消防数字系统,从而提高城市消防安全的监管水平,以及发生火灾之后的灭火救援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开启火灾预警的智慧化模式。如何更好的运用“智慧消防”是一个值得公安消防部门与所有消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1 “智慧消防”的含义和引入“智慧消防”理念的必要性
1.1 “智慧消防”的含义
智慧消防是一个全新的思想与含义,其当前正处在发展时期,还缺乏统一与权威的准则、定义。笔者觉得,智慧消防就是在数字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如数字通信技术、智能识别、虚拟仿真、移动定位及计算机软件等,实现智能搜集、整理、公布、分析,帮助决断消防水源、消防装备、建筑固定消防设施及应急预案等信息的智能化消防数字系统的构建。其主要是为火灾应急救援、城市火灾防控等工作提供服务,以便对城市消防安全进行处理、监控、预防以及指导调度,使城市消防安全监管水平与灭火救援战斗力实现提升,实现城市的救灾能力、减灾能力及防灾能力的提高[1]。
1.2 在火灾预警和消防监管模式中提出“智慧消防”理念的必要性
①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消防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面对城市依然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现有的火灾预警和消防监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而这就要求我们革新思维,转变监管模式。笔者认为基于“物联网”、网络化及信息化大数据的建立,融合“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探索城市火灾预警和消防管理模式的智能化监管势在必行。
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深入人心,建设智慧消防必须要使城市火灾预警实现自动化。发展社会经济与城市消防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引发火灾的原因也日益增多,火灾导致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坚持预防先行,全天候、全时段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显得十分必要。而当前已有的消防执法人员数量还远远无法满足城市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为此,只能借助科技来提升警力,通过对城市互联互通的火灾监控网络的构建,以实现从系统上与整体上对火灾风险进行判断、分析与研究,使火灾预警能力实现提升,进而使火灾预警实现自动化。
③建设智慧消防必须要使城市应急救援实现智能化[2]。目前,城市消防工作不仅要面对地下、老式民宅、高层及化工等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而且还要面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程、新建筑、新能源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当下亟需对火灾扑救方法进行深入地改进与健全,以使科学施救水平实现持续的提高。然而,在保证目前已有的消防工作体系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若想使城市应急救援处理水平实现最快地提升,则必须使城市应急救援处理实现智能化,以便最快地对火灾现场的通讯及各种应急救援信息支撑等问题进行处理。
2 消防安全监管与火灾预警“智慧化”模式
2.1 实时收集数据,并开展多元信息的交流互动
第一就是主动融入。通过各级政府对网络监管中心的构建与对专兼职网络人员的招聘,以实现把消防工作融入网格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对“智慧消防”信息系统予以组建,对规范流程与标准予以建立,由专兼职网格员每天对信息进行报备,每周对数据进行核对,每月对任务进行制定。第二就是共享信息。对水源、人口、气象及房屋等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联通,以使查询与调用变得更加便捷。将作战训练系统、后勤装备系统以及户籍化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对车辆装备、预案类型、设施维护及灭火药剂等信息进行同步管理。兼容网格员社区E通,对地理坐标、人员基础信息及建筑基础信息进行共享。第三就是关联整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自动关联对比,同时将收集到的信息选择性地添加到电子地图中,消防人员在进行“六熟悉”与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应当对电子地图进行实时地更新与确认。
2.2 有效利用物联网,使安全监管实现动态化
第一就是着重监控。对消防控制室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构建,以便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与值班人员的职责履行进行同步监控。对企业监控信号与街面视频探头予以接入,以实现对堵塞消防通道及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等违法行为进行动态监控。借助“二维码”技术,以实现重点企业与高危企业消防设施的标识化管理。通过GPS定位,以实现对网格人员的日常巡查状况进行全程监控。第二就是联动查处。对治安、水务及住建等二十个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整合,对联勤处置程序进行规范,对流转、反馈、上传、回告及办理等工作机制进行构建。网格人员应当对消防通道堵塞及消防出口封闭等十二类消防事件进行劝阻并责令其进行整改。未能及时整改的,网格人员应将其上报并将其在“智慧消防”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同步更新,再让有关部门与消防部门联动对其进行核查,并督促其进行整改。第三就是风险预警。通过“每天统计,每周分析,每月研究判断,每季开会商讨”,智能分析违法行为与火灾隐患,并进行风险评估,在系统地图上分别用“绿、黄、红”来标明风险等级,针对存在较高风险的,有关部门应当增加抽查频次并加大整治力度。
2.3 实现自动化的火灾预警
①对人员密集等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自动警示系统予以构建。将基于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风险警示短信系统设立于消防重点场所,将逃生知识与安全防范知识等消防短信发送给进入此地区的任何人员,而在发生火灾时,还要将火灾警示及逃生信息发送出来,以使人们安全快速地逃生。
②对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进行开发。在现有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的高低顺序进行排序,开发城市区域火灾分布系统app,定期调整更新,供人们下载,实时了解所处区域的火灾危险性,提高防范意识。
③对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中心予以建立。对城市火灾自动预警系统予以构建,对消防水系统、防排烟、消防报警设备以及消防用电等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同步监控,使对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的管理实现动态化与整体化。对社会企业内部消防关键点的视频监控进行探究,对社会企业建筑消防设备的日常管理备案系统予以构建,以使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得以提升。
3 结语
现代化消防立足于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在智能消防数字系统的基础上。城市消防安全的监管水平逐步提高,火灾之后的灭火救援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使得消防更加智能和高效。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更加深入的研发“智慧消防”的技术,提高其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建设“智慧消防”来促进城市信息化消防的应用与建设,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邢志祥,高文莉,诸德志.城市灭火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述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1).
[2] 郑如占.做好消防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职责[J].中国消防,2011(01).
篇4
[关键词]火灾、消防、控制
1、引言
智能楼宇消防系统是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楼宇消防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两个子系统组成。在智能楼宇消防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系统的管理中心,通过隔离模块运用总线,接收和处理火灾探测器的火警信号,再通过输入/输出模块来控制相应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泵、排烟机、防火卷帘等。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使得人们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火灾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人们同火灾做斗争的有力工具。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能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量,通过火灾探测器转化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时间等,使人们能够及时发现火灾。
2.1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消防系统的核心设备,按系统组成可分为区域、集中和带联动功能三种;按接线方式可分为多线式和总线式两种;按外形可分为壁挂式、立柜式和琴台式三种。它可向火灾探测器供电;能够接收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发来的报警信号,并显示火灾的具体部位、记录报警信息;分析、处理接收到的火灾报警信号,控制消防联动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当有故障发生时,能自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并显示故障点的位置。
2.2隔离模块、输入/输出模块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探测总线发生短路故障时,隔离模块隔离短路点,确保系统工作不受影响,当故障排除后使系统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输入/输出模块一般分电平输出和脉冲输出两种方式,用来控制消防泵、喷淋泵、卷帘门、防火门、各种风机、排烟阀、电梯迫降等需要返回设备动作信号的消防设备,传送消防控制的反馈信号,同时回答信号输入,以此来确认现场设备是否动作。
2.3火灾探测器
火灾初期会产生烟、热、可见光和可燃气体等,火灾探测器的原理就是对这些现场火警参量响应转变成电信号传输给火灾报警控制器。表1介绍了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感光式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及复合型火灾探测器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外形。
表1 常用火灾探测器
3、消防联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Fire Protection)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能够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并按预设逻辑完成各项消防联动控制,该系统通常由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隔离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气体灭火控制器、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消防设备应急电源、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传输设备、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动装置、消火栓按钮等全部或部分设备组成。
消防联动控制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设备联动的,在一般情况下,当火灾现场烟雾和温度的变化达到消防联动状态时,应有以下全部或部分设备动作:强切(断电)与消防无关的电源,启动消防应急照明,启动声光报警器,开启消防广播,消防电话对讲通话,切断中央空调系统的送排风,起动加压风机,起动排烟风机,电梯迫降归首,防火卷帘门降落,防火门关闭,起动消防水泵,起动喷淋泵等。
3.1消防设备供电系统
根据消防规范要求,消防设备供电系统分为一类和二类建筑消防供电系统,分别采用双电源、双回路方式供电。对于电力负荷集中的高层建筑一、二级电力负荷(消防负荷),使用两个10KV电源进线和两台变压器构成消防主供电电源,变电部门采用分段母线供电,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可以使用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入装置(BZT)使两路供电,互为备用,或用于主供电电源与应急电源的连接和应急电源的自动投入。
3.2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是建筑内最基本的消防设备。该系统由消防给水设备(包括给水管网、加压泵及阀门等)和电控部分(包括起泵按钮、消防中心起泵装置及消防控制柜等)组成。消防中心可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显示起泵按钮的位置和显示消防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消防泵用于消防管网的供水,应能在泵房就地控制,也能在消防中心手动控制。在联动控制状态下,水位信号器和对应的报警阀动作时能自动开启水泵;在故障状态下,备用泵应能自动投入运转。
3.3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在整个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在火灾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中,绝大部分是因为窒息造成的,而且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如不及时排除还会影响人们视线,使疏散的人群不易辨别方向,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同时也影响消防人员对火场环境的观察及灭火措施的准确性,降低灭火效率。防排烟系统目前有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挡烟垂壁、排烟风机、加压风机等设施。防排烟系统的控制一般有中心控制和模块控制两种方式。
3.3.1正压送风防烟,是利用加压风机给别保护区域送风,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避免着火处的烟气向建筑物被保护区域蔓延。加压送风系统运行时要注意与防火门配合,当火灾发生时,加压送风系统接收到控制器发出的联动命令时,开启风机,打开相关层送风口,并关闭相应的防火门。
3.3.2机械排烟,当火灾发生时,机械排烟系统接收到控制器发出的联动命令,同一防火分区的排烟口、排烟阀同时打开,相应的排烟机打开。当排烟管道内的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关闭,相应的排烟机停机。当补风口管道内温度达到70℃时,相应的补风机停机。
3.3.3防火卷帘,防火卷帘门是大楼火灾时堵截火灾蔓延的一种防火设施,一般安装在大楼防火分区通道口处。当感烟探测器动作时,随机卷帘下降距地面1.8m处;当感温探测器动作时,防火卷帘全降到底。在跨防火分区的共享大厅,包括扶梯四周的防火卷帘,下降一步到底。为了便于火灾时未逃出人员应急之用,防火卷帘两边都设有手动按钮及人工升降装置。
4、发展方向
在我国,消防技术的发展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发展的前沿性;二是实施的可能性,整体发展倾向于一体化和智能化。纳米消防技术、智能化火灾探测和预警技术、消防指挥和决策智能化技术、新型阻燃和防火技术及材料、火灾风险评价技术、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计算模拟与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新型高性能灭火剂(哈龙替代技术)、森林火灾探测与扑救技术、节约水资源的灭火技术、消防机器人技术、火灾调查技术(火场勘查与火因鉴定技术)等智能化火灾预防技术和绿色消防技术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消防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5、结语
消防系统已从过去简单、被动的体系演变为今天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的智能系统。消防技术是一个庞大的实用性领域,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融入呈现出精细化、交叉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黎连业、黎恒浩、王华《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牛云陞、徐庆继等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程《智能楼宇管理师》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篇5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其最高“赔付金额”是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为2~5万元,而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一般高达10万元以上,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商业医疗保险的空间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利用商业医疗保险建立一个没有漏洞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就险种类别来看,目前上公众急需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属于健康险的范畴,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健康险也只是作为寿险的附属业务。尽管如此,我国近年来的健康险增长依然迅速,2000年度我国健康险保费达到27.69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2.77%;2001年健康险保费达到60.27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4.24%。这一成绩较之成熟市场的1/4到1/3有较大距离,但较上年增长117.65%,远远高于同期42.6%的人身险保费增长率。在七月召开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保险工作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保障程度相对不高,为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健康保险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较为谨慎的预测是,到2008年前后,我国健康保险的市场规模在1326亿元左右,而较为乐观的估计是在2837亿元左右。这一切表明中国健康险市场充满巨大的潜力。
商业保险公司的“苦水”
市场潜力巨大,老百姓又急需,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什么得不到保险公司的热烈响应呢?实际上,商业保险公司有其商业上的苦衷,多种因素制约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赔付率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各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都处于收赔相抵,甚至收不足赔的状况,个别地方的赔付率甚至高达300%,这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微乎其微,不少公司对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的热情不高。
管理难度较大
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加上医疗制度的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保险公司难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保户中存在着不少逆选择投保的,而且一些道德风险和索赔欺诈风险大量存在,使保险公司难以拓展市场。
经营管理方法不先进
在美国普遍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复杂的费率厘定、承保选择、次优要求、大案管理、非比例再保险保护等,在我国还鲜为人知。
专业化程度低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国内保险公司把健康险作为寿险的附属,极大地影响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人才匮乏。医疗保险对保险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较高,在核保、理赔、精算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而保险公司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医疗保险业务的推广。
适合健康险业务的系统缺乏
品种单调,个性化、多元化程度差。当前,公众急需的是纯粹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而市场上没有老年护理保险,而一些险种又是以附加险形式随主险开展且以统保形式承保的,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国际上成熟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一般包含四大类产品:医疗费用给付类、失能收入损失补偿类、长期护理保障类和疾病给付类。我国虽已有180多种健康险产品,但主要集中在第一类上,而且都是一年一保的短期产品。
症结所在
健康险的症结在于风险控制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第一,从管理上说,健康险对案件的管理不是结果管理,而是过程管理。它保障的不是“疾病发生”,而是“就医事件”。“就医事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等步骤,每一个步骤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案件结果的不同。这决定了医疗保险在精算、风险控制、核保理赔、医疗协调管理等各方面均不同于寿险和意外险。其次从协调管理上说,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构成了健康保险的四方关系,在这四方关系中,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发生就医的被保险人的住院时间长短、治疗方案、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及发生多少医疗费用等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在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方面有较强的合作需求。因此加强协调管理对合理施治和合理用药方面的管理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
第二,从风险控制上说,寿险的基础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上,依赖于“死亡事件”,而死亡是投保人或是被保险人较难人为控制的事件,是一种纯粹风险。而对健康保险来说,其经营的是就医事件和医疗费用风险,被保险人可能在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配合下,“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因此其道德风险要比寿险和意外险严重且不可控。其次,同传统寿险相比,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控制更为复杂。传统寿险通常将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及家族病史作为核保的重点,而对于健康险来说,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信息也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
第三,从费率厘定上说,人寿保险主要考虑死亡率、费用率和利率,健康险所要考虑的不仅是疾病的发生率、就医率和住院天数,更要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医疗消费水平、区域及城乡差异、投保团体的情况、医疗环境和诊疗技术的变化等因素。由于医疗保险受免责期、等待期和免赔额的影响,其责任发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上又不同于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智能化系统解决之道
健康险这些独有的特性决定了传统的业务系统将很难满足健康险业务的发展,因此,一套能解决业务难点、满足其特殊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一套好的健康险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有效的过程管理、强大的数据交换功能、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地监控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整个“就医事件”,从而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频繁性和实时发生性,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将不能适应医疗保险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需要。传统的业务系统通常只能进行事后型的管理,即就医事件结束后,被保险人持医疗费用帐单进行索赔时,业务系统才开始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就医事件进行审核困难明显加大,常常导致保险欺诈,由于对某些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发生未进行事先控制,导致理赔时出现纠纷。通过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消除保险人、被保险人及医疗机构三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人可以及时获得被保险人的诊疗信息,并可在就医事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及时介入,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发生。通过过程管理,结束了医疗费用的高低基本受控于医疗机构的情况,加强了保险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极大地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率。
智能化系统可同医疗服务提供者、社保机构进行同步/异步数据交换,能够及时地获取各种信息,如:被保险人的医疗信息、药品、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列表及给付比例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为过程管理及风险监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为保险公司协调管理社会保障部门、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增强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智能化系统拥有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在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时必须全方位的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如: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通过科学地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揭示被保险人的风险,为核保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避免了被保险人逆向选择等风险,从而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损失。
智能化系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三方关系,并能对就医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被保险人“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医院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等风险。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判断技术,增强了业务处理自动化的能力,可减轻核保、核赔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商业医疗保险费用;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将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有效发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同时因为有了足够的样本数据,从而为健康险的费率厘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保险公司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系统积累的经验将成为其他公司唯一无法赶超的“信息壁垒”。
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不能按照同一种模式对各地的健康险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智能化系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顺利开展业务,扩大市场,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在处理健康险业务时,不仅数据量大,而且还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在理赔时,除需要知道被保险人的自身信息外,还需要知道就医医院,使用的药品明细等信息。智能化系统能处理健康险大量数据要求,协调各种业务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能够处理日益显著的人口流动问题,真正支持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全国联保”,实现“风险控制到人”。由于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从管理角度而言,数据集中充分体现了公司总部的监管作用,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收集,汇总和查询,同时允许各分支公司在统一管理下的部分个性化。
此外,智能化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由于健康险业务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新的需求、保险产品、业务规则不断出现,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系统可通过很少的调整,甚至是不作任何的调整就可以处理新的业务,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案例:
太平洋补充医疗保险方案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后,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而不能解决劳动者患重大疾病超过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风险;加之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是按比例报销,职工个人负担部分较重。因此,为化解参保人员患重大疾病的大额医疗风险,减轻其住院费用负担,太保寿险在全国一些地区相继推出了补充医疗保险。
有效监管面临挑战
太平洋保险寿险总公司希望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分支公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核赔理算,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少自动化导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客户从报案到得到理赔等待的时间长,客户满意度差。而有些分支公司使用简单的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这些系统只针对当地的业务而开发,因此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而且数据共享的难度大。由于各地健康险业务“各自为营”,导致总公司无法直接取得业务数据,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此同时,要开发一套统一的、集中式的健康险业务系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业务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太保各分支公司在开展健康险业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各地协议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活度以覆盖绝大部分的健康险业务。其次,各类基础数据没有统一标准。例如,针对同一种药品,各地的命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没有一套标准来规范诸如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等基础数据,导致数据交换无法进行。最后,建立数据接口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同医院建立数据接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而同社保间的数据接口,由于各地社保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因此系统必须能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格式。
集中式解决方案
该系统是一套采用B/S结构的集中式系统,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太保寿险总公司,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数据集中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
该系统最大的四个特色是灵活的责任管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强大的数据交互和复杂的业务逻辑。首先在本系统中通过责任管理,可以方便地设置、修改保险责任,并可针对保险责任设置对应理算公式。在新建保单时,可以灵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理算公式。其次,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包括: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医院信息、社保机构。根据太保健康险业务的实际情况,疾病使用ICD9编码。药品以上海市卫生局HIS系统标准代码为基础,编码时将药品分为化学药品及中成药两大类,化学药品以药品用途分类为主,中成药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所有药品,以一物一码为原则。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则使用太保提供的编码。通过同各地的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了数据的交换。第三,系统同社保间建立了数据接口,方便地导入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信息。通过其它的数据接口,实现批量导入客户信息及药品、疾病等基础数据。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监控,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最后,系统可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在案件内部的逻辑关系中,可实现在一个案件下的多次报案,多次立案,多次理算,多次给付。在协议书同保单的关系中,可实现一份协议书下对应多个保单,而每份保单又可对应一个投保人及多个被保险人。
此外系统记录被保险人从报案、回访、立案、资料处理、调查、理算到赔付的所有信息,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就医事件的监控。
理算时,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动计算进入保险责任的理算金额,并根据影响理算的各种因素,如:基本医疗部分的理赔情况、免赔额等,自动计算出理算结果。降低了错误的概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能适应各类核赔流程,系统使用强大而灵活的工作流,通过设置核赔规则,实现自动核赔流程。
客户收益
尽管该系统命名为补充医疗保险理赔系统,但由于设计合理根据太保健康险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通过简单调整即可适应80%的太保健康险业务。这样一来,一方面实现了太保寿险总公司使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扩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是一套集中式的系统,太保寿险总公司可以实时地取得业务数据,从而对健康险业务的监管更高效,更有力。
各地分支公司使用该系统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理赔时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能帮助太保寿险更好地规范补充医疗保险的业务,使补充医疗保险能够健康地发展。
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肖桦
个人健康管理在国外的商业化应用已有20多年。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及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改变,保险公司及企业纷纷采用此类服务,通过改善健康预防疾病来降低医疗费用。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个人在改善自身健康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筛选高危人群从而增加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由此,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衡量被保险人的风险,为厘定费率搜集基础数据。被保险人一方面获得了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版权所有
KYN是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之一。它是英文knowyournumber的缩写,即知道你的数字。KYN是根据美国及中国有关科研机构多年合作的成果,在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调研结合中国人群疾病发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其目的是通过收集生物学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年龄到血糖、血脂、胆固醇水平等各项实验室指标,也包括食物摄入量、吸烟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有关的信息),对慢性病进行危险评价。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机率与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KYN项目有三个组成部分: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即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目前和将来的健康及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跟踪并进行健康行为指导;2、个人健康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以确定个人患慢性疾病的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3、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即通过健康管理的办法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实施个人化的健康促进,最终达到预防及控制发病、改善健康、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篇6
【关键词】大电网;智能电网;调度系统
在新世纪里,世界各国都重视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企业大量建立,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现有的能源供应水平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电能是能源产业的重要部分,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智能电网调控技术产生的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控制手段最大程度地提高电网中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智能电网通过利用新资源和先进的通信手段及控制技术,提升电网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一、电网调度智能化的优点分析
在传统的电力工作中,电网调度工作是由变电站和调度站完成的。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网调度进入了自动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历了集中化、分布式的发展过程。电网的调度主系统则是在电脑数据收集和监控的SCADA的进步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在传统的电网调度系统中,由于受到信息传输的单项性、局部控制自动化技术偏低的影响,使系统间信息共享能力很低,调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处于彼此独立状态,难以形成完善的统一体,无法应对电力系统发展中对电力调控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电力调度系统,智能电网调控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主要表现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电网智能化调度可以创造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电网间的信息获取率,实现安全、通畅、可靠的信息交流,方便调控站对整个电网运营信息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第二,电网智能化调度能够对电网中的运营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为电网调控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使管理人员可以对电网的运营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成为电网调控管理方案研究制定的重要依据;第三: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可以对各个地区的电网调控和电网运营质量进行改良,形成智能化重组体系,智能化调度技术通过对整个电网的优化组合,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确保整个电网的运营处于最佳状态,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以此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技术的要点
(一)电网的动态监控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电力系统实现在广阔范围内进行监控提供了技术手段支持,上世纪九十年代,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中的相量测量单元(PMU)出现,这表明同步相量技术的产生。采用广域的动态监测(WAMS)技术可以在相同的时间获取电力系统中的动态信息及平稳信息,为电力系统的运营和操控创造了新的实现途径。该系统中运用了PMU的几个特点:1、对发动机的功角进行直接测量;2、时间上每隔40ms就会向调度总站报告一次电网的运营数据;3、利用GPS技术为每个数据做上标记,以便在同一时刻获得不同区域的数据,实现了电网动态数据的有效监测、记录以及电网内的波动、电网低频振动警告,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平稳性。这一系统弥补了以往系统中不能搜集电网中的动态信息的缺点,将会对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预警机制、调控、故障分析参数识别和管理人员在线分析决策大有益处。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操控带来巨大影响。
(二)电网的动态检测预报和辅助决策技术
智能调控技术通过对电网运行的实时动态监测,进行在线整理运算,向调度管理人员提供电网运行的检测信息,并为决策提出参考信息,提高电网调度人员对电网的控制能力,这就是实现动态监测和辅助决策技术设立的目的。它包含的内容有:电力系统的动态监测、在线评估、在线静态的可靠性分析、电压的稳定程度分析、热稳定的在线评析、功角的稳定性计算、在线暂态电压的分析与运算、在线频率的分析与计算、在线低频的分析、在线热稳定状况的分析、在线暂态电压的平稳性预防辅助决策、在线低频振荡的预防控制决策等。动态检测预报和辅助决策技术可以帮助提升电网断面的传送功率。在调度部门中,大家通常都根据断面极限功率去控制潮流,这种概念是基于负荷变化,为了使调度部门更加灵活地调节发电机组的出力而建立的。断面极限功率的设立是假设发电机组的功率满发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负荷变化进行模拟计算而取得的。这种方法比较保守,这种方法得到的极限功率应用于负荷一定时,如此得到的极限功率很小。因为在电网负荷时出现大幅波动性的可能较小,所以可以参照实时获取的电网的负荷水平,基于获得的负荷水平得出极限功率,如此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电网输送量。
(三)电网运行的智能决策技术
建立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服务电网的运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在电网调度工作中,电网运行方式是否合理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电网运行方式的制定是在预先对电网进行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电网中的输变电器械的维修实施发电计划,实现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当电力系统在运行时,人们通常考虑的是在n-1故障发生情况下的安全性,指的是当电网受到某一干扰后,保护、开关以及闸门正确运行,不采取相关的稳定性调控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他元件不受损失。这种方式因为计算量庞大,在检修时往往费时费力,工作效率极低。而采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可以实现电网运行情况的在线分析,这样就大幅降低了电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不管是电网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技术、辅助决策功能还是电网运行的在线分析技术,这些技术的功能在于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分析从离线人工化发展到在线智能化,有效减少人员工作量,提升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性。尤其是在电网运行出现故障时,智能电网调控技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整体数据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大大减少多重故障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并且为电网管理者提供电网故障风险预测信息,运用复杂的系统化理论,以及协调控制决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的综合性风险分析。经过对外部环境的风险评估提出预警,在事故发生前和发生后分别提出决策,提高电力系统问题解决的效率。
三、总结
建立高效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以节能为导向发展电力调度模式,这是当前电力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从电网的动态监测技术、电网运行的预警与辅助决策功能以及电网运行的风险分析等等技术上的运用,推动电网的高效运作,为调度管理人员提供电力系统预警和故障原因数据分析,为保障电网的安全、平稳化运作建立数据分析平台,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问题处理能力。其目的在于以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实现电源多样性、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现有电网的运行水准、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目前我国的智能电力调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网调控的智能化水平将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洁,刘艳,李磊.基于多Agent的智能电网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陕西电力,2011,39(4)
篇7
近年来,随着数字金融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型诈骗手段对于银行的反欺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数字金融时代银行必须打造的核心能力。与传统银行采用的反欺诈风险防控措施相比,“网御”围绕事中交易监控,创新运用多项金融科技技术开展实时反欺诈工作。
中行“网御”项目于2018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主要面向线上渠道服务,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有效识别和实时处置欺诈风险事件,进一步完善了事前风险识别评估、事中风险监测预警、事后风险响应处置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经过两年多的持续运营,“网御”系统累计实时监测交易数十亿笔,拦截电信诈骗交易、避免客户资金损失10亿余元。
据中国银行负责个人金融线上安全的专家介绍,近一年来中行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推动反欺诈能力再上台阶,基于海量交易数据和高维度行为特征,建成了适用于高频交易场景的实时反欺诈机器学习模型,形成了一套深度融合机器学习模型和专家经验的事中风控体系。一方面,通过流计算技术和传统批量计算结合的模式,可以满足银行日常交易高并发、低延时、高精度、高可靠等要求。另一方面,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对交易行为模式进行细致刻画和全面“了解”,更加敏锐地洞察欺诈风险,及时发现新型欺诈行为,最大限度地防范欺诈行为的发生。
今年6月,中国银行客户赵女士接到自称是某电商平台售后客服电话,对方谎称赵女士购买的商品被检验出甲醛超标,还称如果赵女士在该平台信用分达到750分,可办理退货并进行3倍赔偿,提示赵女士在线借款5000元帮助提升信用分。随后赵女士点击了对方发来的链接,根据引导填写了手机号、银行账号、取款密码等信息。诈骗分子利用这些信息登录了赵女士的手机银行,通过电话骗取了手机验证码,试图将账户内存款转出。在资金转出前,赵女士接到了中国银行客户服务热线95566来电。中国银行“网御”系统实时识别出了交易异常风险,中行反欺诈专员与赵女士核实情况后及时拒绝了交易,防止了客户资金损失。事后,赵女士对中国银行及时有效的反欺诈服务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我们结合用户画像、交易习惯、欺诈特点等因素,制定了几百条专家规则,在交易发生的瞬间,‘网御’系统会将这笔交易的特征与这几百条专家规则进行比对,并作出该交易是否存在欺诈风险的判断。然后根据风险的等级对用户作出弹窗提醒、生物特征识别,甚至是人工电话确认等方式,来及时核实、警告或阻断疑似风险交易,有效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中行安全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引入此前银行较少应用的流计算等开源技术,在每秒近1000笔交易同时发生的情况下,“网御”系统处理每笔交易的计算耗时还不到30毫秒。也就是说,在用户还没有察觉的一瞬间,“网御”系统已经可以通过用户的行为作出判断。
据中行专家介绍,在基于大数据累积下形成的专家规则之外,“网御”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形成了可以不断分析用户习惯、总结欺诈特征,进行规则补充的机器学习模型。应用机器学习模型可在降低挑战量的同时,拦截更多的欺诈交易。除此之外,该机器学习模型对新型案件也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识别能力,突破了专家规则在案件识别准确率和新型案件识别上的瓶颈。这也是国内大型银行在高频实时决策场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的领先成功实践。
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楼宇智能化”一般包括建筑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和消防自动化系统这五个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档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的主流。楼宇自控系统是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简称。现在电气自动化已成为楼宇自控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在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有重要的地位。
1、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运用简要介绍
1.1电气自动化的运用情况。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选择住房时更加的倾向于高层建筑和智能化的建筑,传统的电气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了,并且传统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制约建筑功能的全面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基础设施、居住舒适程度以及交通的便利程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电气设备都应全面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1.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在我国现代化的建筑中,常见的电子自动化系统主要有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以及变配电系统等,而对于这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也已经成为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复杂的工作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包含了电工学、电子学、信息学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门复杂学科。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装和使用以及电子自动化的控制工作不但大幅度的提高了电气设备以及整座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增强了各个系统之间的有效联系,提高了优化决策的准确性。
2、楼宇自动化电气系统智能化及其管理总体方案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楼宇智能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是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成果。使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生活和工作都能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办公、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
楼宇建筑是多学科交融的多功能综合体,建筑电气系统集中了供配电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电机拖拽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为了满足建筑物内部相应人性化服务功能需求,各种子系统的优良自动化设计方案和控制管理措施制度是楼宇建筑电气系统实现智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运行管理控制的基础,楼宇建筑中增设了许多种智能电气控制系统,是楼宇建筑节能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和高效便捷性。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人员安排更合理,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
楼宇建筑人性化服务功能的实现,均以各类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为基础,通过优化各类机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楼宇自动化中的集散控制系统是完成建筑电气中各子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功能的主要网络系统,优化运行耗能大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设计方案,更是实施建筑电气节能运行控制管理的媒介。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管理是实现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自动化运行。电气系统自动化控制管理贯穿于整个楼宇相关管理等的多个阶段,驱动建筑行业电气领域的技术革新和进行,促进建筑节能高效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3、电气接地自动化技术
现代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电气接地自动化技术,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系统则为 TN-S 系统以及TN-C-S 系统,这两种接地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物中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完成也大大的促进了电气接地技术的发展。
3.1 TN-S 系统。
此系统对于其名称中的各个字母都是有着明确的定义的,T 就是指一点接地,而 N 则是指接地的点与电气直接连接,S 是指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这类电气接地系统更加的适用于设置有独立的变配电场所的建筑。此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接地线与中心线只在一个位置处相互连接,而这个位置就是变压器的中性点。在我国的现代建筑中,用电设备通常都是单相的,所以中性线中就会有一定的电流的,而线与线之间的连接就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所有采用此系统的建筑还应采取直流接地、防雷保护以及安全保护等措施,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3.2 TN-C-S 系统。
此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 TN-S 系统和 TN-C 系统,居民进户之前采用 TN-S 系统,进户之后则采用 TN-C 系统,这样就能够保证 PE 线在连接其它设备和构件时都不带电,建筑中的设备以及使用用户的安全性就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另外,使用方便以及连接便捷也是此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现代建筑中接地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提高了现代建筑的可靠性和智能性。
4、电气保护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气保护系统,其在现代建筑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
4.1 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电气设备中的不带电部分和地体之间连接起来,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将用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周边的金属构件通过 PE 线连接起来,然而在安全保护接地的过程中,是不包含中性线与 PE 线的连接的。现代建筑物中的很多设备都是需要进行此操作的,如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其它的带电设备等。因此,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电气系统的绝对安全,同时也能够保证建筑物中的各电气设备的高效运行。
4.2 直流接地技术。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直流电源是我们应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其能够为很多装置提供不间断的电源,如通讯装置、自动装置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等,另外一旦有用电事故发生时,其也可以作为照明电源。而所谓的直流接地技术就是指将基准单位和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截面积较大的铜芯绝缘线连接起来的方式,从而为现代建筑中的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等设备提供稳定电源的一类电气自动化技术。采用直列接地技术时应注意保护接地线与中性线是不能够互相连接的,并且在操作时也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3 交流工作接地技术。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接地其实就是变压器中性线或是中性点的接地过程,中性线的材料应是铜芯绝缘线,而接线端子通常储存在配电箱的箱柜里。采用此类电气保护系统时,切忌箱柜内的接线端子是不能与 PE 线相互连接的,同时也不能够和直流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屏蔽接地等接地相互混接,另外接线端子更不能暴露在外面。交流工作接地技术中的中性点接地具有很多优点,其能够消除单相电压,从而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准确性,同时它也能够维持三相电压的基本平衡,并且也避免了零序电压偏移现象的发生。
4.4 其他接地技术。
安全保护接地、直流接地技术以及交流工作接地技术是电气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三类接地技术,另外还有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屏蔽接地等接地技术。所谓的防静电接地技术就是指将带有静电的物体或是可能带有静电的物体通过导静电体的连接与大地构成回路的过程,这类技术通常是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用的,设备的外壳应与 PE 线进行多点连接的操作;而防雷接地则是指以防雷系统为基础的一类接地技术,在我国的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化的建筑中,装设有大量的系统,如保安监控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以及闭路电视系统等等,那么势必就会产生大量的布线,所以电子设备就会很容易受到雷击,不但会损害电子设备,同时对用户的人身安全也会带来威胁,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必须建立完善并且严密的防雷系统;另外在现代的建筑中还应建立防止电磁干扰的系统,而屏蔽接地技术就是一类最有效的防电磁干扰的方法,因为屏蔽接地技术能够将 PE 线与设备的外壳有效的连接起来,并且这种连接也是相对安全和可靠的。
5、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特点及其技术优势
对于当前我国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情况而言,特点及其技术优势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实现了对设备及其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有效监控。尤其是在功能颇多的大型楼宇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体系多变、功能实现复杂,因此其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下常常会出现控制盲区,从而造成故障的产生。而现代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能够对整个系统实现实时的数字信息化有效监控,因此能够将控制中心发出的命令迅速传递到各个系统,同时将其反馈信息迅速返回到控制中心,从而实现一种高效、持续且实时的控制目标。其次,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大大加强了联动性能。该自动化技术不仅将楼宇中的安防消防、通风照明等系统整合为一个大的体系,从而充分加强了其联动性能,并且实现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优化配置和联合互动。再次,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能非常强大。由于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无论是设备问题还是操作不当甚至是周边环境的不利变化都有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风险。而该自动化控制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统对于这些不利的异常因素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馈,并且能够采取遥控模式来很大程度上减轻各种突况对于系统控制和维护人员带来的伤害风险。最后,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和更加精确的计算。该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对它的运行流程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准确详细的数据库,以此来给后期的各种优化决策予以可靠的信息数据保障。
6、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遵循原则
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一定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消防、安全防范、建筑电气、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等系统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建筑进行安装、调试及维护其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
配电变压器是是楼宇建筑电能调度的核心电气设备,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要确定配电变压器容量,而现在所使用的配电变压器大多超过使用年限;供配电线路长期运行在低效工况状态,照明系统光源和灯具类型选择不合理,电机拖拽系统普遍存在运行方案设计不合理,宇建筑中普遍存在非长明灯没有得到自动化实时控制。
从有益于提高人们实际生产、工作、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采取以下一些原则。
适用原则:根据机电设备对于电力负荷容量、电能综合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保证各机电系统正常运行动,促进整个建筑电气系统合理利用。
实际原则: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及材料,提高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性能。
优化节能性原则: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发挥楼宇构建物功能。
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发展给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很大的契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大力发展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使我国建筑行业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不断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实现让机械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人类直接的控制以及操作的自动,某些过程中是人工智能以及电气自动化的交汇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取得的新成果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尤其是自动控制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是极其有利的,同时对提高我国电气设备智能化运行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电气设备系统的改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翔.电气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分析[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2(6):89-99.
[2]王丽萍,宋潇,李亨.基于XML技术的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9(1).
[3]毛菊英.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4]郭策,范然.设计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篇9
银行卡犯罪的主要作案手段
设置障碍。犯罪分子在自动取款机银行卡入口处贴上双面胶或者设置障碍,粘住取款人的银行卡,制造吞卡假象。趁取款人离开寻求帮助时窃取自动取款机内银行卡,然后用事先偷窥到的密码盗走卡内现金。
设计调包。犯罪分子结伙作案,分工负责。其中一人在取款人插卡取款时借机与持卡人搭话吸引其注意力,另一人乘机修改密码并调包换卡,得手后马上换地方疯狂取款。
虚假告示。犯罪分子在自动取款机旁显眼位置贴上虚假告示,然后制造交易故障,当持卡人拨打“告示”上公布的电话寻求帮助时,不法分子即想方设法诱骗持卡人将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短信诈骗。假冒银联、银行、商场、电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名义,以手机短信虚假的银行卡消费信息或者以系统升级、返还电话费、中奖等借口,诱使持卡人回复短信或拨打指定电话,并借机套取客户资料,进而实现诈骗目的。
窃号“克隆”。不法分子获取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以高科技手段“克隆”一张相同的银行卡,盗取卡内资金。
伪卡消费。伪造信用卡,进行大宗刷卡购物、消费行骗。
网上交易诈骗。犯罪分子趁持卡人进行网上交易或网上银行查询时,植入木马程序,获得持卡人的银行卡账号及密码,然后进行资金转账或者网络购物。这类犯罪分子往往具备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使受害人难以取得证据,以致侦破困难。
银行卡犯罪的特点
作案手法区域特征明显。通过对近年来福建省发生的银行卡案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大体可以发现,设置障碍、调包和张贴虚假告示等银行卡案件以山区为主,短信、窃号“克隆”和伪造卡等具备相当科技含量的案例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
作案手段智能化,作案团伙网络化。银行卡案件呈现多样性特点。案犯集结成群,流动性大,内部分工明确,盗卡、伪造卡、资金转账“一条龙”,流程明晰,团伙成员之间通讯隐蔽,给案件侦破带来很大困难。
高科技犯罪金额巨大。设置障碍、调包和张贴虚假告示等银行卡案件单笔涉案金额普遍不超过5万元。高科技、智能型犯罪单笔涉案金额就要高得多,如晋江市多名储户被犯罪嫌疑人用“克隆”银行卡盗取777万元。
防范建议
目前我国的银行卡大多为磁条卡,磁条卡信息通过一般设备即可读取,并且相对来讲所包含的信息比较简单。对此,除了持卡人要加强个人防范意识外,中国银联和发卡机构要从管理、操作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建立一整套成熟而又完备的管理和监控体系。
加强宣传力度,突出安全提示。一是建议发卡机构广泛告知持卡人统一的客服电话和网上银行地址,提醒持卡人不要轻易上当;二是要积极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安全用卡宣传教育。
提升银行卡安全管理水平。中国银联和发卡行应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及时改进和提高银行卡防伪、网银交易安全身份识别及确认控制技术,通过强化技术防范措施增加高科技犯罪难度和成本。
构建联防机制。银联和发卡行在加强行业联防协作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公安、司法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机制,探讨高科技犯罪的发展趋势,形成防范、打击金融犯罪合力。
强化风险防范管理。提醒社会公众尽快更改原始密码,妥善保管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登录网银时应留意核对登录网址与协议书中的法定网址是否相符,并做好网银转账和支付等业务的记录;尽量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登录网银、泄露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目前的银行卡交易仅需要一级密码确认,建议银行设置多重身份验证和多级审核,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健全内控建设。金融机构要积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规范银行卡、网银业务的资信审查、开户、授权等操作,加大对ATM联网机具的维护和安全巡查的管理力度。
落实银行卡实名制,建立犯罪防控体制。
篇10
关键词:低压供电系统;地铁车辆;节能意义
1简述地铁车辆低压供电系统
地铁车辆现有的低压配电系统有两个:一个是由降压变电所控制;另一个是环控。降压变电所控制的设备有信号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和综合监控设备,其对上述的工作原件起到主导的控制作用,另外通风空调及其内部各类风阀、风机以及空调冰水机则是由缓控电控部分控制,并为这些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
2我国地铁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举措
2.1现有的低压配电系统逐渐智能化、便捷化
对地铁内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其内部的低压供电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改善其安装结构,达到降低地铁车辆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科学合理地使用地铁内部的低压配电系统,实现低压配电系统逐渐智能化、便捷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铁供电、低压配电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使得地铁的运营量和机动性更加突出和科学化。为了降低地铁运行中的能源消耗量,学者及技术人员就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地铁智能低压配电系统,使得控制系统变得智能化,从而降低能耗,提高地铁行业的发展情况,安排全面合理优质的方案。
2.2完善照明系统
为了使得地铁运行系统能源消耗降低,对上海轨道交通三号线地铁的照明系统进行改善,更换节能灯具等,具体措施表现为:一是建立关于整改地铁车站标志灯的计划,将地铁站内所有的标志灯都安装上时间控制器,避免在车辆停止运行以后急需消耗能源的情况出现,节约资源,因此在地铁站内标志灯上安装时间控制器是必须的;二是车站内部照明系统整改计划,对车站内部所有的站名系统进行检查,换掉耗电量大的灯具,增加智能开关的灯具等。
2.3列车的空调通风系统更加智能
列车的空调通风系统是地铁车辆耗电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不仅仅要承担车厢的制冷,同时还要承担车厢内的通风工作。在新的改进工作中,现在地铁内部设备中中央空调使用分布式系统进行控制,达到节能效果,这样的好处是能根据空调冷热变换速率、时间和热排放量等,智能调节其运行情况和车厢的温度,进而实现列车的空调通风系统的智能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最终目标。
2.4引用BAS系统
广州是首先将BAS系统运用到地铁车辆中去,这种系统不仅仅可以实现对车厢内的空气气流的实时监测,还可以根据车厢内的气流变化主动调节气流的大小和方向,该系统智能模拟车厢内部空气流通情况和车厢中乘客热排放量以及设备散热量,并分析车辆系统运行情况,将分析数据传送到中央控制器中,同时利用当前新技术,结合白天和黑夜、四季变换等的气温、风向情况,降低隧道中的温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效果。
2.5预防地铁供电安全故障
由于低压电气设备有着自身的缺陷和短板,所以说很容易在地铁车辆系统中发生故障,并且有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状况随时发生,包含突发性紧急的状况,主要体现为车辆的辅机电源停电、车辆的指示仪表不能正常工作、地铁的发电机绝缘、局部漏电、车辆骤停等危险情况,这些情况严重破坏地铁车辆的正常运行,对乘客的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威胁。因此,要及时分析各个事件发生情况,并保存各种数据,尤其是低压配电系统中出现的故障事件及其数据要进行仔细分析,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降低事故发生的次数,对乘客的人身安全负责,也减少社会经济损失。
3减低地铁低压供电系统能源消耗的意义
3.1有关经济方面的效益
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低压供电,不仅可以实现电源的节约,更可以实现地铁车辆的安全、连续运行。降耗节能方案的有效实施,可以避免地铁车辆的低压的供电系统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可以大大降低车辆运行中能源消耗的量,也能提高地铁车辆的安全系数,甚至可以提升整个地铁车辆的经济效益,提高车辆整体的安全度。使地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的地位,增加地铁在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3.2有关社会方面的效益
改善地铁运行方案和车站内部的相关设备,降低低压配电设备的能耗,提高节能化、智能化。电力资源的消耗减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会的资源压力和远景压力。节约了用电能耗,使得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提高了有限能源的使用效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为绿色城市增添一抹亮丽。
3.3有关生态方面的效益
现有的电力来源主要是火电,因此,在消耗电力的同时,就是在间接地污染环境。低压配电系统的运用,提高地铁车辆的电力运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投入量,有效避免耗费电力对周围环境生态造成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地铁车辆内部结构设计中加入低压配电系统,其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远远要大于眼前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现在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交通问题是城还是发展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地铁车辆在解决城市化正交通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低压控制系统的利用,不仅仅实现了环节交通压力的问题,更能降低能源消耗。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应该加强对地铁低压供电系统进行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研究和利用,实现车辆的经理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部提升。
作者:朱麟 单位: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宗建.地铁列车与站台空隙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6(4):71-74.
[2]鞠丽丽,李军,梁汝军,等.地铁列车辅助追踪预警系统设计方案[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6(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