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流程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流程

篇1

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和水利部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每年投入资金达50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引起国家和相关事业单位的重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建设水平低、工程不配套、缺乏资金投入等问题,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前期的规划、建后的管护工作都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设标准低

农田水利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在监管工作中投机取巧,减少监管次数,致使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监管。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用劣质材料,不按照图纸私自操作,责任落实不清,出现监管互相脱节、施工秩序混乱的现象,如果对这些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管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工程竣工后管理粗放,水利设施损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3、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4、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篇2

2012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目标为:一是全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确保我市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增长10%以上,达到1.5亿元。二是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11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万亩,打造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核心生产区。三是积极组织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的立项申报,围绕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壮大一批优秀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建设好40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四是积极做好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通过世行专家评审立项。五是通过推行资金管理重点监督指导、项目管理分片落实责任、全面推广卡扣式T型槽技术等精细化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我市农业开发项目工程质量,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确保我市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综合先进单位,争取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四个单项先进单位,二个以上县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十佳县。

二、工作重点

1、科学合理布局,编制好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根据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的原则,重点抓好十二五期间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规划、扶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专项规划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台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和扶持重点,同时也为今后更好的向上争资争项做好充分准备。

2、推行精细管理,提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水平。一是提升选项和计划编制质量。通过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统一申报项目材料格式和要求,实行项目专家评审制,进一步使我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研编制更加规范和完善,更好的向上申报项目和争取更多资金。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初步设计管理。推行工程设计统一招标管理,实行初步设计专家评审制,进一步强化项目设计和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强化项目实施和管理。通过推行标准化施工模式,鼓励各地实行竞争立项和提前一年实施土方;大力推广新型卡扣式T形槽技术,强化项目建设期间的施工监管力度,继续实行工程进度报告制,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和质量管理,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3、完善监管制度,强化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水平。一是推行两报两选制度。按照省里的要求,强化项目产业化项目评审,制定出台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两报两选管理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先建后补。二是强化项目监管。制定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流程,组织有关财务人员成立专项资金组,实行专项资金检查制,对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使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更好规范合理。三是强化项目验收。对产业化项目验收推行单项工程决算审计制,完善验收程序,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真正用于需要扶持的建设内容中去。

4、注重队伍建设,创建积极健康的机关文化。一是推行“以考促学”,提高业务素质。继续鼓励全市农发系统干部参加工各类与业务相关的资质考试;通过聘请省里专家对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授课,提高全市农发系统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实行绩效考核,提升工作效能。继续推行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对个人、科室、分片三个层次进行绩效考核,全面、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参与到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的人员,不断强化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举办体育赛事,增强身体素质。在全市农发系统内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比赛,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远离不良爱好,培养良好的情操和生活兴趣,形成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四是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干部安全。继续强化党性教育、从业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廉洁行政教育,杜决插手工程招标和介绍他人参与工程建设等现象,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健康环境,建设和谐单位,增强开发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篇3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设计也应该完全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加强认证,细化和分解结构图,工程量以及工程费用计算,做到进一步的深入论证。然而,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设计方面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设计方案缺少比较,很多设计方面仅仅达到可行即可,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施工;②对于设计图纸不能进行细致的比较和核查;③设计师对于规范的把握不够细致。这三方面设计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稳定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加以避免。

对于目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来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还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施工队伍素质不高,质量监督不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建设质量。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提高施工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上,目前存在着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设管理水平。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产权方面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另一个问题,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在我国实行之后,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

针对以上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采取多元化投资拓宽筹资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质量。

采取多元化投资拓宽筹资渠道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来拓宽筹资渠道。为此,应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机结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另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标准。

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

管理机制的健全以及项目审批流程的完善工作对于促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切实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责任,真正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对于审批流程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达到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的目的。

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质量

篇4

一、总体要求

以“比服务、比风气、比亮点,争贡献”为主题,把做好用地保障、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问题,把提高工作效能作为关键环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从严整治庸、懒、散、拖等突出问题,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二、活动方式

本次活动采取“纵向比”与“横向比”相结合。“纵向比”,以我单位去年工作完成情况及各类考核情况为基础,制定进位目标。“横向比”,以全市国土系统先进单位为标杆,持续开展对标,通过全年各类用地指标争取、三权发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供地率以及服务群众等工作横向比较,通过对标找差距、找不足,在比较中制定争先措施,迎头赶上,力争整体工作水平在全市争先进,单项工作有突破,争第一。

三、主要内容

(一)比服务,坚持做到“严格制度、高效履职”

一是实行“三亮一评两公开”。各职能股室、基层所、大厅印发《明白纸》,将服务内容、政策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办事人员、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全面予以公开,对前来办事人员实行“三亮一评两公开”(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和群众评议及公开办事过程、办事结果),方便用地单位和群众办事。对外来办事人员统一使用文明用语,努力提升部门形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对所有审批事项进行挖潜缩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落实服务承诺,进一步梳理办事流程,公开收费、处罚标准和审批时限,杜绝“吃拿卡要报”和“冷硬横推”等现象力争窗口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持续开展局大厅引领服务和首问责制度,局引领人员要将办事人员分流到位;窗口第一收件人对办件负责到底,实行一次性告知,并严格追究责。

务目标:县行政服务大厅确保每月“流动红旗”及2名以上“标兵”;驻乡大厅人员要确保1/3以上优秀;各职能股室、国土所无投诉事件。

(二)比风气,坚持做到“廉洁务实、雷厉风行”

一是下大力度治理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全面落实《机关干部上下班考勤制度》和《工作人员外出即时登记制度》,制定《工作人员外出即时登记表》,办公室负责搞好人员外出登记管理;局监察室加大纪律执行力度,坚持日查、周汇总、月通报,确保纪律规定执行到位;进一步强化“雷厉风行、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吃苦耐劳、争先进位”五种作风。

二是强化工作责。每名工作人员都要落实责,各股室、国土所建立《工作日志》,每周都要对要从事的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未完成,都要认真记录;业务股室为企业、社会服务的,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勤跑多动,千方百计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持续夯实群众路线教育成果,持续自查巡视组针对“国土领域腐败”问题的反馈意见,制定并落实相应制度,做到“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务目标:确保行风评议相比去年有进位;党风廉政建设保持优秀;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成果有力;自查、整改巡视反馈意见到位。

(三)比亮点,坚持做到“创新思维、争创一流”

一是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上下功夫。按照“单项工作创特色、全面工作争一流”的工作要求,选优秀标杆、找工作差距、定赶超目标、争一流业绩。(通过市局工作会议和实际工作比较确定学习赶超对象:学习国土局的执法管理、学习宁晋国土局的增减挂钩工作、学习临城国土局的专项资金管理、学习柏乡国土局的地籍工作、学习平乡国土局的土地共管机制、学习威县国土局的组卷报批工作。)

二是找准工作差距。对比学习标杆,通过活动开展,比目标定位,看进位争先速度;比推进举措,看工作落实力度。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运行机制、工作效能等方面深入剖析原因,找准差距。

三是制定赶超目标。在找差距的同时,制定具体的赶超目标、务和措施,并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公开承诺,确保将赶超目标落到实处。

四是争创一流业绩。围绕争创目标,坚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导向,着眼于创新思路、突出特色,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工作争一流。

务目标:增强忧患意识和责意识,统筹安排,超前谋划,工作方式和方法进一步创新,敢于突破,争先进位,单项工作争第一,总体工作争一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有新突破。

(四)争贡献,坚持做到“尽职尽责、全力以赴”

一是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二是充分利用规划调整及增减挂钩政策,立足长远,激活土地市场。

务目标:力争项目建设一流。

三、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三比一争”活动是全县年度工作的一件大事,成立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局干部职工务必高度重视,要全面理解把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及时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集中精力抓好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活动中。

篇5

关键词 标准农田;管理;措施;问题;建议;浙江衢州

中图分类号 S159;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44-02

根据《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业厅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标准农田管理权限下放工作的通知》(浙农专发〔2014〕8号)精神,自标准农田管理工作下放以来,衢州市按照相关要求,在补建标准农田项目质量评价与认定、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评审与项目验收、标准农田占补(置换)审批方面,市农业、国土资源2个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沟通合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1 工作方法与措施

1.1 补建标准农田认定

1.1.1 成立专家库。通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择优选择的方法从市农业、国土资源、水利、环境保护、县级农业部门中选出相关专家设立衢州市耕地质量评定专家库,专家库共设专家33名。

1.1.2 严格质量评定制度。补建标准农田质量评定由项目县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向市农业局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受理后由各项目县土肥站站长担任评定组组长,市、县2级土肥专业人员为评定组员开展项目区的质量评定工作。评定工作按照《浙江省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现场勘查、取样检测、数据分析。为防止样品采集过程中的主观性,所有样点事先在竣工图上布设完成,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样点分布图进行采样。样品检测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衢州市土肥站根据现场勘查与样品检测报告,将数据录入“浙江省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导出相应等级。质量评定报告编制完成后由衢州市农业局牵头从耕地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对质量评定结果进行专家会审,市农业局根据专家意见最终对评定报告修改完善[1]。

1.1.3 标准农田项目认定。由市国土、农业部门联合对耕地地力等级达到二等以上的标准农田进行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将新建的标准农田纳入标准农田储备库[2]。

1.2 标准农田占补、置换审批

在标准农田占补(置换)方面,严格规范审批流程。先由县级农业、国土部门向市级农业、国土部门提出申请,再由县级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县级农业部门签署“两区一工程”审查表,对于涉及已(在)实施的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的上报农业厅批准,进行相关的核减与补建,在置换方案审批上如涉及已(在)建的千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区的,补入地块一律要求一等田占补。申请材料受理后,先由市级农业部门业务人员进行初审后报科室领导审查,最后报分管领导签署审批意见[3]。

1.3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评审

提升方案由项目县人民政府向市农业局提出,主要包括地力提升方案、基础设施提升方案两大内容。衢州市农业局根据方案事先对提升区开展实地勘察,对于立地条件较差不具备提升条件或实地已经种植苗木、水塘或有临时建筑的相关面积予以剔除,并要求方案编制单位提供项目区域最终的矢量数据,以便后期的管理。衢州市农业局组织农业、财政、水利等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项目县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由衢州市农业局下达同意提升的批复。

1.4 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验收

1.4.1 出台验收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补划标准农田提升项目的管理,规范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验收认定,全面检查、评价质量提升成效,由市保护耕地和造地改田领导小组出台《衢州市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验收办法(试行)》。验收办法引合验收制度,由市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同级财政、国土、水利部门专家成立验收组,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物资采购与发放、管理制度、项目建后管护等进行全方位的验收。

1.4.2 引入审计制度。在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引入审计制度。根据项目的提升方案开展审计工作,主要检查各级财政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报告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4]。

1.5 档案管理与备案

标准农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所有申请材料、验收资料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项目所涉及的地块备份电子档案、照片等数据。补建标准农田认定与标准农田占补(置换)审批每月由市农业局向农业厅报备1次,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评审与验收5个工作日内向农业厅报备。

2 主要工作成效

自标准农田管理工作权限下放以来,衢州市共认定新建标准农田项目9个,面积共计93.656 8 hm2,其中一等田面积4.405 3 hm2,二等田面积89.251 5 hm2。评审通过7批次17个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累计提升面积1 132.59 hm2,总投资9 195.14万元。验收通过2个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验收面积23.790 3 hm2。审批标准农田占补(置换)项目41个批次,共涉及标准农田237.099 6 hm2。其中,占补项目9个批次,置换项目32个,占补项目均为省重大水利、交通项目,主要为九景衢铁路与46省道建设项目。所有项目涉及已(在)建的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区都按照规定进行补划,确保了耕地数量、质量双平衡。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在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个别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导致项目实施未能按方案预期进行,部分补划项目未能按期提交验收申请。下一步,市农业、国土2个部门将对全市所有在实施的补划项目开展一次全方位的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在标准农田占补(置换)审批工作方面,因农业、国土2个部门的数据库未能同步,在标准农田管理的内网平台上新纳入的储备标准农田与新实施或新验收通过的千万亩提升区块等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有可能会对市一级的占补(置换)审核带来不便。

4 参考文献

[1] 程街亮,单英杰,倪治华,等.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09-1211.

[2] 李建,丰黄斌民,梁国新,等.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J].热带农业工程,2015(1):38-42.

篇6

2011年,我县被省、市列入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加快村庄绿化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全面完成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创建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步伐,全面提高村庄绿化品位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打响我县村庄绿化品牌,为建设繁荣秀美幸福的新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加快创建步伐,确保到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达到绿化合格村标准,完成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任务。对照村庄绿化标准,结合乡镇、村布局规划调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做好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工作,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并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行政村和每一个自然村。重点抓好沿海高速、204国道、324省道等骨干公路沿线两侧、交通节点、城郊结合部的村庄绿化,以此带动全县村庄绿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创建措施

(一)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省委、省政府将村庄绿化建设工程列入新一轮涉农六件实事之中,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把五月份作为“村庄绿化突击月”,全面发动,整村推进。有条件的乡镇要增加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候选村,确保到今年底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省级绿化合格村或示范村的建设要求。

(二)树立典型,示范引导。村庄绿化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建设要求高。各乡镇要突出村庄道路、河道、农田及村部、学校和企业绿化,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城郊的村庄绿化要按照统筹城乡林业发展的理念,以发挥生态景观效益为主,树种选择要多样化,达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瓜果飘香的效果,实现城市林业向乡村林业的自然过渡。每个行政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1个以上的小游园或绿化景观休闲广场。农村的村庄绿化要充分利用路道、河道、农田宜林地资源,广植速生树种和经济树种,在增加防护功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利用家前屋后栽花种果,有条件的,可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选择乡土特色明显的树种,体现路河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庭园化的效果,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打好生态环境基础,为各村创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村庄绿化特别是省级示范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比较大,各乡镇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村庄绿化的投入。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村庄绿化建设思路,通过承包、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村庄绿化的积极性。要把村庄绿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色通道、生态公益林、花卉苗木等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每年从工程建设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村庄绿化。同时,各乡镇要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集中抓好高标准的绿化示范村和合格村建设。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各自职责,加强部门协调。村庄绿化是一项关联度较大的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县成立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组织好村庄绿化创建工作。县林业局要牵头负责,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全力把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工作做好、做实。

篇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工程工程特性 结构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农田水利工程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是面广量大、基层技术力量相对不足,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效地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建设一流精品工程,确保工程实现良性运行,保障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性分析

尽管各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结构和规模都不尽相同,但运行规律和特点还存在着共性。通过对共性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末端工程

灌溉渠道按地形、控制面积和设计流量大小可划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五个等级。其中干渠和支渠主要用于输水,斗渠、农渠主要用于配水,毛渠、灌水沟等临时性灌水系统称为田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多在斗渠以下。

(2)工程规模小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因此规模一般较小,这也是显著区别于其它工程的特性。

(3)工程形态多样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农田提供灌概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蓄、弓丨、提、抽等,同时由于地区水源条件和地理特征的差异工程形态也不相同。

(4)工程的配套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田水利工程在技术上的不可分性;另一方面是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特性

(1)公益性

农田水利工程自身由于投资回报率较低,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但同时作为基础设施具有保护国家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不可替代作用,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点。

(2)区域垄断性

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到地域、水资源限制,天然具有地域垄断性。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垄断不是体现在利润上,而是体现在社会责任上,不能任意停工或抬高水价。

(3)正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经济主体造成的不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的影响,可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

农田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保护了国家水资源、保障了农产品的供给,同时水费等价格体系并未能完全补偿这些正面的经济影响,因此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相反即为负的外部性。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性

(1)建设地点的分散性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在农村多分散在田间地头,不同村落,维护、管理都比较困难。

(2)建设内容的多样性

工程形态多样化决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如:水库、闹门、涵洞、机电井等。此外内容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建设方式的差异性,很难存在固定模式。

(3)建设监管难度大

建设地点的分散性、建设内容的多样性等决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难度大。即使投资额相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管工作量会更大,监管难度会更高。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复杂性,说明建设的影响因素众多,分析其系统结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趋利避害,提高灌溉效率。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影响因素

根据各专家调查法的优缺点,本文结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具体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采用选用专家会议法分析出了水利工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设资金缺位;管理粗放;产权不清、权责不清;农民参与程度低;工程纠纷多;缺少有效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机构。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通过找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必须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析。

特性要因图具有直观醒目、条理分明、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文采用此方法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结构。如表1。

表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构表

3、灌溉工程的注意事项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组织领导,编制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灌溉工程需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在分析农村小型水利问题和总结水利建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并通过县政府审批后,付诸实施,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确保规划项目不落空,不流于形式。

(2)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

按5年一遇的排涝标准重点治理标准较低的骨干大沟,加大排量,加快排水速度,缩短排水流程,并对中小沟相应提高标准,形成以骨干大沟为单元的排涝网络。在提高面上大、中沟标准的同时,地方政府可集中资金,完善小型闸、涵、井配套,更新改造现有机电站,恢复灌排标准,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加强工程维护管理

工程效益的发挥要借科学管理去实现,小型水利有农田灌溉、除涝、降渍等减灾功能。要根据不同的小型农田水利特点,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使小型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4)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促进小型水利工程平衡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是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重要基础设施。对大中沟及小型配套工程,当地政府组织农民采取“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方式解决。但操作难度大,且筹资投劳比例小.工程不易落实。因此,建议政府制定相应运转有效、较易操作的水利建设机制,确实解决生产性投入与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实施空间。

4、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的措施

4.1规划原则

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首先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其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及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居民点的建设以及土地整理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最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和类型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4.2灌溉节水措施

a)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发挥灌溉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b)高效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c)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宜采用咸、淡水混灌或轮灌;

d)用工业或生活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

e)以集蓄雨水作为节水灌溉水源时,水源工程规模必须经过论证。集蓄工程的集流能力应与蓄水容量相一致,并应满足节水灌溉水量要求。

结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的基本任务是除害兴利。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水旱灾害,保证农业稳产高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发展小型农田水利,但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的领导和技术指导。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技术合理,讲求效益,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一刀切。

参考文献:

【1】莫易娴.国内外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的经验启示[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4)

篇8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要求,修订后的新办法条款由61条减至52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新办法增加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两类项目的含义,简化了对两类项目的具体要求。

二是进一步下放行政权力。依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新办法合理划分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的权责,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省级,赋予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更大的管理自。在将权力下放的同时,侧重加强属地化管理和层级监管。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要求和规定。按照新预算法等有关规定,明确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分配主要采取因素法;归并两类项目的资金使用范围,调整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和列支范围;取消对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资金予以适当补助的规定。

四是优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要求和程序。按照下放权力、简化程序的原则,新办法明确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确定下一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和重点,地方各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据此并结合本地情况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简化和规范项目申报和批复的流程,明确各环节中地方各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的权责。

五是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监督管理内容。新办法增设“监督管理”一章,明确了信息公开、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建设、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理、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开展有关预算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篇9

(一)全力争取各类计划指标。抢抓政策机遇,坚持有保有压、合理配置、用足用好,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民生工程用地。

(二)主动作为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专班服务,全程跟踪,应保尽保,确保用地报批一次性通过率达95%,全力保障京能热电、武十高铁、五条市政道路等重大招商引资、重点基础设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三)培育健康的土地市场。制定土地收储计划,不断健全土地储备、出让、融资新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导向性,建立健康规范的土地市场。建立住建、规划、房管、财政、城投月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土地收储工作,力争全年收储土地3000亩,整治净地2000亩,出让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1000亩,完成各类土地出让金入库30亿元。完成市、县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覆盖全域的“1+N”系统建设。

(四)推进矿产整合开发。按照市场规律抓好超贫磁铁、绿松石等优势矿产综合、规模开发利用,力争矿业投资15亿。积极推进找矿工作。出台《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考核办法》,促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在线申报、征缴稽查全覆盖,全市探矿权、采矿权年检率100%。

二、统筹开发保护,建设生态国土

(五)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要求做好基本农田划定调查摸底等基础工作,严守303万亩耕地红线和253万亩基本农田底线。落实各级政府及主要领导耕地保护责任,严格用地预审,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建立耕地及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和巡查网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竣工验收国家、省级土地整治项目23万亩。

(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市单位GDP地耗下降7.2%,前五年(2010—2014年)累计供地率达到65%,对累计供地率低于60%的县(市),除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民生用地外,一律停止报批用地。加强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和网上监测监管,完成闲置用地处置任务,开展新一轮闲置用地清理处置工作,限期盘活。继续开展工业用地手续集中办理工作,开展新一轮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确保丹江口市创建国家级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城区顺利通过保牌复查,其他县(市、区)创建达标。

(七)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开展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前期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划定全市生态红线,将滨江新区、武当山特区、六里坪镇等重点区域土地规划纳入市级监管。加强与市直单位横向交流合作,建立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和改善土地规划实施管理。开展第三轮市、县两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

(八)积极支持做好“绿满”工作。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推动茅箭区朝北沟采石场生态国土项目立项。对已储备土地全面推进种树种草和山体治理工作。

(九)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积极推进丹江口库区地灾防治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力争纳入国家相关“十三五”规划。加强防灾应急机构建设,完成9个县(市、区)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突出抓好汛期重点地灾监测点防治工作,确保不因责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规范各级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

三、放大改革红利,建设创新国土

(十)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年度任务。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按时完成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任务。推动市、县两级在年内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组建机构、明确人员、扩大宣传、健康运行,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宣传不动产登记,组建不动产登记局和不动产登记中心。

(十一)服务“四化同步”工作。落实郧阳区茶店镇及7个市级“四化同步”示范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利用增减挂钩试点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工作。

(十二)推进公共资源入市交易。推进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公开出让项目、土地整治项目、重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招投标全面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十三)加强土地整治试点创新。配合完成移土培肥项目审计工作,全面完成移土培肥工程和2012年(含)以前国土整治项目验收,2013年度国土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率达到50%。制定土地整治有关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和农民自建、以奖代补两项试点,总结经验。

四、主动接受监督,建设法治国土

(十四)以信息对称为导向建设阳光国土。按照“简便实用、通俗易懂”原则,制订实用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手册,建立国土系统微信、微博公众号,依托“6·25”全国土地日等主题活动,宣传重要信息、政策。发挥市局“宣讲团”政策宣讲作用,确保“六五”普法圆满收官。

(十五)确定权力和审批边界。制定并向社会公开部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实行目录化管理。

(十六)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健全执法监管“五早”模式(早教育、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置),学习推广外地建设手机移动监管平台等好作法、好经验,。通过责停、抄告相关部门、报告政府、上级部门等措施,落实和完善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共同责任机制。加强新开工项目用地清理处置工作,从严从重从快查处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率90%,结案率85%。加强整改、查处,确保2014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十七)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公开征地信息,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制度,探索留地安置,对征地补偿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暂停用地报批。

(十八)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权利救济渠道。强化分工合作,依法办理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推动事项依法就地解决。

(十九)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配合市人大开展矿产资源执法专项检查工作,开展矿山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借力推动各地从严打击非法探、采矿行为。

五、切实转变作风,建设效能国土

(二十)开展作风建设“回访”活动。扎实推进“五个专项治理”回头看、“三严三实”等活动,制订实施作风建设“回访”活动方案,对一些重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回访”,查问题、找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机关作风建设。

(二十一)促进审批服务提质提速。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减项目、减环节、减时限”要求,再造工作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扎实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

(二十二)加强机关效能监察。建立效能监察督办制度,按月通报市局政务服务窗口受件及领导批件办理进度,坚持跟踪督办,约谈推拖、延误责任人。建立上下班考核制度,并与年终考核衔接。

(二十三)推进网上审批、监管。完善“一张图”和省市两级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深化三级联网审批,实现全程网上审批和综合监管。及时更新城镇地籍数据库,建立异地备份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性、现势性。

(二十四)建设和谐文明竞进机关。发挥工青妇组织联系纽带作用,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以目标责任制管理、绿色机关、无烟机关、平安机关等活动为载体,争创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及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责任制、招商引资、档案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工作先进单位。建立和完善老干部档案,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和老干部参观市容市貌和重点项目建设。

(二十五)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加强市、县(市、区)局班子建设,加大县局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工作力度,抓好干部培养、教育和管理。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回避等制度的落实,建立梯次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积极争取各种奖励,落实干部职工待遇,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

六、落实“两个责任”,建设廉政国土

(二十六)落实“两个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分层分类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组书记及分管领导廉政谈话制度,县市区局、分局、市局直属事业单位主体责任报告制度,廉政及作风月报制度,加强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的动态监管与考核。

(二十七)严明工作纪律。在省、市纪律要求基础上,制订实施国土干部“十不准”行为准则。对违反“十不准”准则行为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增强警示效果,树立国土干部“求真务实、主动服务、清正廉洁”的形象。

篇10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党(总)支部书记及直属企事业单位全体党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区委有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情况,全面部署第三阶段即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今天,区委第五指导检查组组长、区监察局副局长赵忠明同志也前来参加会议并将作指导讲话。在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代表局党委就我局第二阶段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对第三阶段学习实践活动主要工作进行安排:

一、精心组织,把握关键,促进分析检查工作有序推进

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全区学习实践活动自5月13日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委第五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这一活动主题,坚持从水利(务)工作实际出发,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完成规定步骤不走样,一丝不苟保质量,学以致用明方向,保证了第二阶段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一)深化学习,提高认识,体现开展活动的自觉性。

在局党委的统一布署下,我局参学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第二阶段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精神上来。充分利用局机关每月两次集中学习,进一步研读中央印发的两个读本、中央和省、市、区委有关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文件精神。在第一阶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紧扣实际,深化、细化调查研究工作,修改完善调研报告,抓紧转化调研成果。全局共完成重点调研报告12篇。通过进一步深化学习调研,为开展分析检查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广听民意,求真务实,体现开展活动的务实性。

局党委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深入查找不足,认真剖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凝聚科学发展的共识。围绕“学习实践活动”、“机关效能服务”、“水利(务)发展目标”,以开展“五访十谈六问”活动为重点,通过走访、函访、网访、约访、察访等五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80余份,征求各类意见和建议14条,在此基础上,5月27日,局党委组织召开了由局机关工作人员代表、基层水利站站长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等人员参加的开放式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为分析检查工作做好了充足准备。

(三)明确要求,把握关键,体现开展活动的实效性。

局党委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剖析问题中注重把准脉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抓住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这一中心任务,以“一报告、两公开、三评议”为重点,紧紧围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真谈问题、谈真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提出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中,注重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局党委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建现代水利,促和谐发展”目标,全力投入重点水利(务)工程建设实践,积极投身“百日接管”行动和“政策惠民、实事利民、服务为民”等主题活动,大力开展“结对帮扶”、“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机关创新行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整个阶段的活动密切联系局党委决策部署,密切联系水利(务)发展形势,密切联系当前工作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检查阶段,进一步找准问题,使实践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严格要求,明确目标,确保整改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从7月份开始,到8月底结束,主要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两个重点环节。根据区委制定的第三阶段工作实施方案,我局着重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巩固提升学习成果。具体做到“三个结合”:结合解放思想深化学习,结合解决问题深化学习,结合改进作风深化学习。第二、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明确一批整改落实项目、制定一批整改落实措施、公布一批整改落实方案。第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根据区委的要求,立足*水利(务)发展的实际,着力解决推进“建设现代水利(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引领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要认真梳理现有政策制度,明确制度机制创新重点,切实加大制度机制创新力度。第五、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认真做好“一报告三测评”工作,即在一定范围内总结报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解决突出问题、建设幸福*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第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强化指导检查、认真总结经验,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通过第三阶段的整改落实,要着重在以下四方面取得成效:

1、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水利(务)发展的思路。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水利(务)。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水利工作必须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符合产业布局的需求,才能有所依托,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建树。二是因时制宜科学发展*水利(务)。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既面临者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水利工作必须积极创新,与时俱进,研究解决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因业制宜科学发展*水利(务)。水利行业是一个公益性非常强的行业,要把建设公共防灾减灾体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建设服务型水利部门作为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提供更好、更快的公共服务。水利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工作之一,要从自身行业出发,从围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出发,谋划水系布局、重点工程布局、加强水利建设,加快行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现代水务体系的形成。

2、进一步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努力增强水利(务)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份额和贡献。抓住中央和省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在未来几年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一是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健全水利良性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保持水利投资的稳定增长;加大农村水利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发展,以骨干项目带动水利事业大发展。

3、进一步做好规划,为今后“十二五”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在*骨干水系规划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我们将积极调整治水的理念、思路和治水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分区治理规划和镇域治理规划,用城市治水的理念来推进片区和镇域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模式。切实推动防洪排涝、水系沟通、岸线整治、岸边绿化、河道清淤、长效管护、蓄泄兼顾、堵口截污、排水畅通、引清济源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4、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情、服务民生。工作中我们要扎实树立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一是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关切群众,顺应民意,为民谋利。二是创建高效机关、服务型机关。在行政审批方面,向群众提供办事流程图,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在服务群众方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限时办结、一次告知、跟踪落实等制度,优化服务质量。三是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不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要多接触普通的干部群众,多了解社情民意,多帮助基层单位及干部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群众的贴心人。

整改落实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扎实推进,善始善终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预期的成效。

1、振奋精神抓整改。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抓好整改、促进落实的关键所在,更是奋勇前行、攻坚制胜的动力所在。近几年来,*水利(务)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成绩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基本现代化目标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按照“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的要求,进一步作好思想准备,进一步付出实际行动,进一步创造崭新业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工作斗志,把*水利(务)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2、不折不扣抓整改。要大力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严格落实方案要求,一着不让地抓好巩固深化学习成果、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各项工作。对于第二阶段查找出的问题,近期可以整改到位的必须限时整改到位;中期才能解决的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需要长期解决的尽快作出整改计划,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保证列入整改计划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问题、每一件工作,都有具体的分管领导来负责、都有相关的责任部门来落实、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操作,切实以积极的行动和实际的效果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