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

篇1

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科技和金融相结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文件精神,制订如下若干意见。

一、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债权融资

1.建立成长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推进“科技银行”试点。

市政府设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支持合作银行主要是科技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合作银行向推荐企业发放贷款形成逾期的,风险基金按照一定比例代偿,同时由合作银行依法对贷款企业进行追偿。

支持设立科技支行。科技支行要有专门的经营场所、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要创新金融产品,单列贷款计划,单设信贷审批权限和流程,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核算和风险控制,建立单独的考核激励机制。

由市财政局牵头实施《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成长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实施意见》;由市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牵头制订并实施《市科技支行建设发展管理办法》。

2.促进金融产品创新。鼓励支持银行特别是科技支行积极开展期权贷款、订单贷款、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信贷业务。通过政、银、担、投、税等部门联动,风险共担,拓展新型贷款业务。进行科技保险试点,设立科技保险补贴专项资金,对保险费进行适当补贴。进行科技借款试点,促进科技经费的滚动使用。

由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牵头实施《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意见》和《市科技保险费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科技局牵头实施《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委托借款管理暂行办法》。

3.积极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特别是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向科技型企业放贷。推动银行、国有担保机构或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等与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合作。

4.鼓励支持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担保贷款。不断壮大高新区和武进区的国有担保公司。发挥新兴产业科技担保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强对合作担保公司的考核。

由市财政局、发改委牵头实施《市新兴产业科技担保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5.鼓励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对为科技型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奖励。

由市财政局、科技局牵头实施《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引导暂行办法》。

二、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融资

6.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支持国家高新区进行“拨改投”试点。发挥天使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的作用。进一步扩大龙城英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加大对领军人才创业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鼓励支持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科教城。

由市科技局牵头制订并实施《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实施《市龙城英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由市科教城管委会牵头制订并实施《市关于支持科教城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的意见》。

7.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落实企业上市的各项扶持政策,集成各类科技、产业、税收、土地等政策,对拟上市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推进更多科技型企业上市。

由市金融办牵头实施《市关于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

三、构筑科技金融的机制和平台

8.财政资金引导科技金融发展。由金融办、财政局和科技局负责,每年对科技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对财政支持科技金融各项政策措施进行评估、考核,确立财政资金的投入、评估和退出机制。

9.建立科技金融的服务和展示平台。分别在高新区和武进区(科教城)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积累经验。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

10.引进和培养科技金融领军人才。在“龙城英才计划”中增加金融领军人才专项。依托龙头科技金融企业引进科技金融人才。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金融办和财政局牵头制订实施《市关于实施金融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的意见》。

篇2

Key words: emerging industries;venture investment;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35-03

0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的新兴产业,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制高点,国家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提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是推进云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对推动云南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1 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

2009年10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通知》(2743号),云南省启动了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申报工作。根据云南省优势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重点针对生物产业、新材料等领域选择开展基金设立方案编制、社会资金筹集方案、专业管理机构选择等工作。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地方出资参股基金,推动了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的发展。

从2012年1月到2015年底,云南省已设立并正式运行云南盈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募集3.33亿元;云南盈川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募集2.88亿元;云南融源节能环保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募集2.5亿元;云南浩然大观高技术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募集3.15亿元;云南华信润城生物医疗产业基金,募集2.5亿元;云南合沐百奥生物技术产业基金,募集2.5亿元。

截止2015年底,云南省共向国家申报7只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申报募集额合计达到19.09亿元;其中6只通过国家批复并正式设立。故截止2015年底,云南省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实际承诺募集总额16.86亿,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云南省政府资金3亿元,社会资金10.86亿元,云南省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实际出资额达7.07亿元①。从目前已经设立和投资总体情况看,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工作开局良好,运行平稳,已取得显著成绩。

1.2 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的问题分析

①创新型企业发展不足,缺乏投资标的。整体来看,云南省符合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的优秀企业较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真正完成投资的项目数及投资金额均低于预期,能够最终形成合作、实现投资的企业更少。一方面,云南新兴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中小企业培育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云南中小企业现代金融意识不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的企业家不多。

②引导基金募集滞后,后续吸引力不足。一是部分社会出资人对于创业投资的认识不足,导致基金募集出现滞后。二是引导基金的政策性目标与社会资本商业性目标相冲突。三是引导基金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③管理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首先,政府有关部门、省级财政资金受托管理机构等各方的职能权责不清晰。没有建立关于对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退出、创业投资长远滚动发展综合评价分析等工作机制。在基金运营管理方面,基金管理团队在信息披露和报告方面主观上不积极,存在定期回馈报告机制不健全,横向投资、联合投资没有形成等问题。其次,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虽然我国提出要对“引导基金”进行考核,并不再有保值增值方面的压力,但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进行实际考核。

④财税激励措施较少,金融配套政策扶持力度不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制度性缺陷。云南省政府及有关开发区目前出台的政策主要是围绕股权投资制定的,还没有针对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直接针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激励措施较少,激励机制效果不明显,无法在财政上对出资人、管理团队形成有效地吸引力。

⑤投资及管理人才不足,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长期以来,云南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军人才、产业人才匮乏,分布和结构失衡。2015年,云南省人才资源总量占全省人口比重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②。

⑥信息不对称,缺少沟通、宣传、交流平台。云南创业投资基金工作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推动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发展更多地需要多方合作。但云南省当前未健全定期沟通和交流机制,涉及创投基金各方基本各自为阵,未形成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2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的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制度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

①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带动各类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②聚焦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创业投资支持力度;

③不断完善创业投资管理和服务体系;

④加快完善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

云南省政府可以在规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制度上做如下工作:一是加强沟通,形成推动新兴产业创投发展的合力。二是强化管理,保障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的健康发展。三是创新模式,建立服务新兴产业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四是合作共赢,打造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的开放平台。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制度,推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的发展。

2.2 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财税支持体系的建立

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财税体系的建立,鼓励差异化征收企业所得税,完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完善营业税免征政策,完善财政激励政策。

云南省政府可以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给予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创投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将减少云南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上的负担,同时宽松的经济政策环境也会吸引众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入,为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2.3 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

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

①加快创业投资与金融信贷的结合;

②加强场外市场建设,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云南省可以通过强化基金交流合作,建立股权投资类企业信息统计制度;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人才专业培训,推动股权投资类企业开展各类合作交流活动;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极大地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

2.4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后补助方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创业投资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的对接。

云南省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可以做如下工作:一是搭建投资对接平台,开展企业家与投资者交流活动,为创业者和投融资双方搭建起项目对接、人才交流、技术分享、市场拓展的服务载体。二是搭建行业自律平台,牵头成立股权与创业投资协会,充分发挥协同优势,搭建业界与企业、政府间的桥梁纽带。增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5 加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

①启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人才培养计划。依托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发挥境内外专业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优势,建立一批人才培训基地,对我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管人员、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②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高层次人才库,制定日常联系和服务办法,做好跟踪服务和联系沟通工作,为引进和留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例如通过加强资金扶持,提高住房待遇,完善落户政策等方法提升人才集聚力,从而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

云南省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创业人才,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人才”服务窗口,一方面通过培育本省优秀创业投资人才和引进省外、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扩大新兴产业人才库,另一方面为船业人才提供全省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咨询、计划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便利。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创业投资人才的积极性,推动了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的发展。

2.6 完善和创新其他配套政策和机制

完善嗯哼创新其它配套政策和机制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①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②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云南省各级政府努通过专题培训、利用机关网站、会议等多种渠道,积极向相关企业及投资机构宣传创业投资的意义、效益以及省、市政府为推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出台的优惠政策,支持创投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同时成立了云南省股权投资协会,作为政府的参谋、行业的自律管理和协调服务组织,推动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的有序发展。

3 小结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背景下,云南起着连通内陆地区和周边国家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制度管理、财税、金融体系、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建设等六个方面为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云南更好地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机遇,推动云南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提供参考。

注释:

篇3

一、 政策性指标分析(一)投资导向作用(共20分,得20分)

1.食盐为民生用品,基金主要投向我省盐产业相关企业及盐产业链的延伸,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做好“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开展,因此该项总分8分,得8分。

2.基金目前已投资福建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盐业集团)、福建省盐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业进出口公司)、福建海峡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峡军民融合公司)、福建省泉州盐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泉州盐业公司),投资行业均符合基金设立的初衷、有助于支持我省以国有控股为主的盐业公司做强做大,因此该项总分6分,得6分。

3.基金投资地域均在福建省内,有助于推动省内相关产业发展,因此,该项总分6分,得6分。

(二)资金引导作用(共20分,得17分)

4.盐业基金由省财政厅出资4亿元,其他资本出资800万元,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情况=基金实缴规模/政府部门实缴规模=4.08/4=1.02,因省盐业基金为解决遗留问题提供政策资金保障而设立的专项基金,没有撬动社会资本的具体要求,因此该项总分5分,得分3分。

5.财政性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情况=基金当期投资项目的累计融资金额/政府部门实缴金额=5/3.137=159.39%(盐业基金对项目投资3.2亿元中有3.137亿元属于政府部门出资,盐业基金投资时共带动项目股权融资5亿元)。该项目总分5分,得分4分。

6.基金对外投资3.2亿元,拉动其他投资方对项目投资1.8亿元,每个项目均为领投方、较好地发挥了基金的领投作用,该项总分5分,得分5分。

7.基金所投资项目均为盐产业相关企业或盐产业链的延伸,较好地促进了我省以国有控股为主的盐业公司做强做大。

其中:省盐业集团推出全新生态海盐产品,并获得全国首家生态海盐证书认证,增强了产品竞争力;省盐业进出口公司成功同广东、浙江、河南三省市盐业公司在盐产品代销代工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并新增了天猫、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渠道建设,有效开拓省外盐业渠道建设;海峡军民融合公司正式对接部队,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得到部队的认可;泉州盐业公司增资工作也于2020年12月底正式完成,后续运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以上工作较好地起到了产业拉动作用,因此该项总分5分,得5分。

(三)政策示范效果(共10分,得10分)

8.基金设立后便通过省国资委网站进行宣传,较好地开展了相关宣传工作。该项共2分,得2分。

9.目前基金所投企业皆运行平稳,积极促进了与其他省市级盐业公司之间的合作,闽盐品牌不仅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并在上海的九州市场开设了第一家旗舰店,成功塑造了福建生态海盐品牌形象;基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于2019年底分红600万元,为省盐业集团盐政执法费用及退休人员养老费用的支出提供保障,社会效益显著,因此该项总分6分,得6分。

10.基金管理人每季度向盐业集团提供国内盐产业行业分析报告,做好投资增值服务工作,因此该项目2分,得2分。

二、 合规性指标分析(四)实缴出资到位情况(共3分,得3分)

11.截止至2019年6月26日,基金认缴资金4.08亿元已全部到资,基金实缴规模/基金认缴规模=1,因此该项目总分1分,得1分。

12.基金不存在未按期出资情况,因此该项目总分2分,得2分。

(五)基金管理机构情况(总分3分,得3分)

13. 基金管理人福建省海洋丝路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共9位工作人员,其中3名工作人员具有三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目前基金管理人共管理基金6只基金、并为1只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管理规模已达390.84亿元,其中实缴规模81.53亿元,管理经验丰富。该项总分1分,得1分。

14.基金管理人无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该项共2分,得2分。

(六)基金日常运营情况(总分4分,得4分)

15.省财政厅针对该基金了《福建省盐业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基金日常运营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因此该项目2分,得2分。

16.基金普通投资决策经投决会委员过半数通过,基金关联交易依据合伙协议的约定,均经全体投决会委员审核通过,因此,该项总分1分,得1分。

17.基金托管行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截止目前基金严格遵守托管制度,运行平稳,该项总分1分,得1分。

(七)管理要求落实情况(总分4分,得4分)

18. 基金已于2019年7月26日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于2019年7月25日通过福建省政府投资基金服务平台齐备性审查。该项总分1分,得1分。

19. 基金管理人定期更新基金业协会备案系统及财政部财政部系统季度更新,在每个基金项目投资后向财政厅企业处报送投资报告,并每年度向各合伙人报送基金年度报告。该项总分2分,得2分。

20.基金管理人每次投资后均向省财政厅报告相关报告,截止目前,基金尚无其他重大事项,该项总分1分,得1分。

(八)内部流程执行情况(总分6分,得6分)

21.基金所投项目都经完整尽职调查,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申报书、投资报告)。该项总分1分,得1分,

22.管理人将尽职报告及投资方案提交投决会审议,投决会审议通过后开始进行签约等交割事项;在投资后将所有尽调材料整理归档流程。所投项目都经过了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通过,所投项目合法合规。该项总分1分,得1分。

23.管理人在项目投决前出具《项目合规风控评估报告》,并在投后每季度出具基金投后报告,及时跟进所投企业运营情况,把控基金风险。该项总分1分,得1分。

24.在财务上,基金资金使用情况皆按照基金公司内部财务流程规范使用,保证基金财产安全。该项总分1分,得1分。

25.管理人针对盐业基金建立专门的基金档案,将所有基金相关材料归档留存。该项总分1分,得1分。

26.基金管理人每季度对所投资项目进行现场/非现场检查,并出具投后报告,投后管理执行到位,该项总分1分,得1分。

三、 业绩性指标(九)投资管理情况(总分12分,得12分)

27.基金期限5年,目前已经过了约1年7个月,期限已过31.66%,目前已投资规模占基金规模的78.43%,远远超过了时间进度。因此该项总分4分,得4分。

28.基金虽然目前暂无退出项目,但是基金所投项目皆由福建省轻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省盐业集团承诺回购,保证本金安全,基金所投项目退出渠道通畅。因此该项总分4分,得4分。

30.为提高盐业基金闲置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收益水平,盐业基金统筹资金使用计划,综合考虑安全性及收益性原则,充分考虑基金项目投资进展并严格根据市场比选情况分批配置结构性存款,目前基金已购买了17笔结构性存款,累计收益达1299.71万元,收益较好。该项总分4分,得4分。

(十)投资回报情况(总分3分,得3分)

篇4

山西金融现状分析

从基础数据看,“十五”以来山西金融总量在全国排名中等偏后

“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银行业资产总额为7737亿元,在全国排第十六,中部第三;到了“十一五”末的2010年,山西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了22199.89亿元,是“十五”末的2.86倍,在全国排第十三,中部第三。

“十五”末,山西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7126.71亿元,在全国排第十三,中部第三;贷款余额4328.93亿元,在全国排第十四,中部第四。“十一五”末,山西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为18640亿元,排全国第十三,中部第三;各项贷款余额为9729亿元,在全国排第十九,中部第五。存贷比为52.19%,低于全国16.43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二十九,中部排第六。

从银行业金融资产与GDP的关系来看,2005年,山西银行业金融资产为GDP的185%,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2010年,山西金融资产是全省GDP的242%,5年上升了5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0个百分点。

从金融机构看,种类齐全,但机构规模较小

银行业。2010年,除全国性银行外,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2646家。山西省共有城市商业银行6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113家。山西省6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198.06亿元,仅占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1.53%;实现利润7.62亿元,仅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的0.1%。

2010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95家,其中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各项存款752.7亿元,贷款余额600.9亿元。山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12家,其中村镇银行1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各项存款13.8亿元,贷款6.56亿元,分别为全国的1.8%和1.1%。

此外,2010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实收资本1780.93亿元,贷款余额1950.05亿元。山西省有小额贷款公司151家,实收资本87.53亿元,贷款余额77.27亿元,公司数量、实收资本、贷款余额在中部六省中均排名第二。

2010年末,全国信托公司共有55家,资产总额为30404.55亿元;金融租赁公司17家,资产总额3640亿元。山西有信托投资公司1家,资产总额252.03亿元,占全国的0.083%;金融租赁公司1家,资产总额10.85亿元,占全国的0.3%。

证券业。2010年末,全国共有各类证券公司106家,总资产近2.0万亿元,净资本4319.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91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775.6亿元,其中有16家证券公司上市。山西有证券公司2家,分别为山西证券和大同证券,资产规模为216.91亿元,资本金共计为2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96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9.88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08%、0.6%、1%、1.3%。上市证券公司仅有1家,为山西证券。此外,山西还有其他证券公司、其他期货在晋营业部分别为100家和17家。

2010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A、B股)2063家,总市值达到了265422亿元。山西上市公司有32家,占全国上市企业总数的1.5%,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五;市值6249.2亿元,占全国上市企业总市值的2.42%,在中部六省上市企业市值排名第一。全年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和再融资350.1亿元。

2010年末,全国基金管理公司达到了60家,管理基金数量781只,管理基金资产净值为2.52万亿元,管理基金份额规模达2.42万亿元。而山西无一家在本地注册的基金公司。2002年由山西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汇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的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注册地在上海。

保险业。2010年末,我国共有保险法人公司146家,资产总额达到5万亿元;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0家。而山西保险法人公司有1家,为中煤财产保险公司,资本金为5亿元。此外,山西还有全国性保险公司分公司31家,保险中介机构79家,尚无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

从金融结构和质量看,存贷款稳步增长,信贷质量较差

融资结构。目前,山西企业融资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银行业机构贷款进行间接融资。而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融资进行直接融资还比较少。2011年上半年,山西省直接融资405.9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5.8%。

贷款结构。从贷款期限情况看,2010年末,山西银行业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余额达5443.03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55.94%;票据融资为374.85亿元,占全省票据融资的3.85%;短期贷款3744.33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38.49%。从支持行业来看,贷款集中投向了煤炭、焦化,交通、电力等行业。其中,煤炭、焦化行业贷款余额为2220.76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23.12%;交通业贷款余额为1550.9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16.14%;电力行业贷款余额为802.92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8.35%。 资产质量。2010年末,全国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293亿元,不良率为1.14%。山西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513.97亿元,占全国不良贷款总额的11.97%;不良率为5.33%,高于全国4.19个百分点。

盈利水平。2010年,山西省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189.08亿元,占全国银行业利润总额的2.1%。

综上所述,山西金融业具有自身的特点:

存贷比低,不良率高。2010年末,山西银行业机构的存贷比仅为52.5%,低于全国存贷比16个百分点,表明山西属资金净输出省份。而不良贷款达513.97亿元,占全国不良贷款总额的11.97%,不良率为5.33%,高于全国4.19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信用环境较差,金融生态亟待改善。

地方性金融机构种类齐全,规模普遍偏小。目前,山西省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的种类在中部六省是最齐全的。但各类金融机构的规模普遍偏小,资产在全国的占比都非常之低,业务范围也基本局限于省内,尚无一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此外,目前山西只有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反映经济开放度还不够。2010年末,山西省人均储蓄存款达到26722元,比全国人均储蓄存款高3935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比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的湖北省高9440元,反映储蓄率高,消费倾向低。

创新型金融业态少,整体创新不足。目前,山西省金融机构都以常态化金融机构为主,PE、VE等机构很少,也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尚未开办,表明该省金融业科技创新活力不足。

推进山西综改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综观各综改区的配套措施,无一不把金融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这既是综合改革应有之内容,更是深化经济社会改革之必需。因此,金融改革对于综改区有着双重意义。历史上,山西票号一度“执中国金融业之牛耳”,有深厚的金融文化传统;而当下,山西又具有种类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比较丰富的金融资源。山西省应当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做强做大地方金融

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就中部六省而言,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山西省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种类是比较齐全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金融租赁、期货、基金等一应俱全,这是非常稀缺的金融资源。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而散,没有形成“气候”,需要尽快加以整合,打造类似天津泰达集团和上海国际集团的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做强做大地方金融。可行的做法是对政府持有的金融机构股权进行整合,形成名副其实的金融控股集团。山西国信投资(集团)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一类企业,目前已初具金融控股公司雏形,旗下有山西信托、山西证券,还与汇丰银行合资成立了汇丰晋信基金公司,也正在积极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和发起设立创投基金,但尚未涉足金融租赁和保险业。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促进地方银行发展壮大。省内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均有了明显进步,但经营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都比较弱。为此,一是积极支持从国内外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改造提升城商行经营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鼓励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化原则下,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可以进行实质性的股权合并,也可建立松散型联盟,在IT系统建设、产品研发、业务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促进抱团发展。核心是突破现有地域限制,以期实现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

出台专门政策,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论是综改试验,还是转型跨越发展,“三农”都是无法回避的关键领域,如何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决定着综改的成败。为此,一是充分利用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设立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农村,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率;二是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强化自主决策,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大力推进直接融资

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改善当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企业上市的组织、规划、培育、辅导工作,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跟踪监测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指导协调上市公司配股、增发、资产整合、重组及再融资工作。

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短期债务融资工具。2008年人民银行出台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了债务融资工具品种,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按照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的发行标准和条件,分别建立企业储备库,针对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在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过程中需要理顺和规范的问题。

积极推进发行企业债、地方政府债。目前,山西的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2011年,由财政部继续发行51亿元政府债券。要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类融资平台的市场定位,补充资本金,注入优质资产,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用等级,打造成真正的市场化、商业化融资主体。鼓励能源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财政收支平衡的城市发行政府债券,优先安排与保障房、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的债券发行。

合理引导民间融资。近年来,山西民间融资日趋活跃,利率不断攀升,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煤炭资源整合后,民间资本更显充裕,需要加以规范。一是畅通民间资本运作渠道。根据产业政策和资金需求情况,进一步明确民间资本能够涉足的行业领域,消除体制性、政策,保障民间资本在有限领域内正常流动。重点是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壮大地方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鼓励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典当、担保、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融资服务领域的竞争,引导民间资本的有序流动。二是制定出台《民间借贷示范合同》。参照贷款合同模式,制定适合民间借贷的示范合同,明确约定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避免民间借贷引发纠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三是建立民间借贷监测制度。制定民间融资的统计、监测制度,采取科学方式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准确监测民间融资规模及利率水平,及时掌握民间资金流向和利率走势。四是成立民间投融资服务中心,为供求双方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积极深化金融创新

加快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状况,通过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公信力,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实现政府资金的多级放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吸引战略投资者,利用其先进的投资管理理念和管理团队,通过产业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管理和资本增值服务,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目前,要利用好国家已经批准山西省设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机遇,吸引境内外资金,服务山西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能源转型项目发展。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扎实推进“调结构、促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构建浙江工业发展新优势,实现我省工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现就进一步推进工业有效投资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工业有效投资对做强实业和建设工业强省的重大意义

工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省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富民强省、走在前列的主战场。工业有效投资是增强工业经济增长活力和工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有力保障,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主要手段,是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举措,是工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十一五”以来,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持续推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有力促进了我省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但也要看到,我省工业投资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土地、电力、科技、人才等要素供应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家信心亟需提振等制约,出现投资增长乏力、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和后劲。工业有效投资的水平,决定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推进有市场、有回报、可持续的有效投资,已成为确保我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转变投资理念和方式,加强投资服务体系建设

(一)转变工业投资理念和方式。我省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土地、能源、环境等制约将长期存在,以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为主的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要切实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投资理念,摒弃只重投资规模、不重投资质量的粗放投资理念,摒弃比拼成本、价格、能源、土地、政策优惠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投资行为,摒弃不愿立足主业做强做优做久,只求快速回报的投机型投资行为;弘扬既重视土地、厂房、设备等“硬投入”,又重视人才、研发、培训等“软投入”的投资理念,引导工业资本、人力资本与创业创新有效结合的投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新对工业投资的指导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开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的对接投资,开展替代低素质劳动力的技改性投资,开展购买品牌、并购企业、建设营销网络等并购重组性投资,开展人才、科技创新和劳动者技能培训等开发性投资,开展建设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购买技术、引进研发团队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等创新性投资,开展建设总部基地、创新基地、新兴产业基地、工业强镇等平台性投资,开展引进央企、外企、知名民营企业等开放合作性投资。

(二)推进工业投资的社会化服务。将工业投资社会化服务作为发展生产业的重点加以培育,大力发展一批为工业投资提供市场调研、技术咨询、成本控制、资金筹措、招商引资、设备采购、建设管理、安装调试、项目审批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构,鼓励各类民间社团、科研院所、工程咨询、工程承包、融资担保、设备进口、招标投标等单位提供多种形式的工业投资中介服务。加强工业投资服务市场建设,制订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企业转变投资管理理念,主动加强与社会化投资服务机构的合作,推进工业投资服务外包。

(三)加强工业投资的宏观指导。抓紧做好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定期颁布《浙江省工业投资导向目录》,各级政府也要根据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区工业投资导向目录,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加强工业投资预警机制建设,加强产业政策宣传,科学引导企业投资方向,推进工业投资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抓准抓实工业有效投资

(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带动民间资本的有效投入。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规划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认定一批示范基地。认真组织实施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和核电关联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进一步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抓好若干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的关键项目。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实现重大技术的产业化。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以应用促发展、促提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制度,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行业归类。

(二)加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投入。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实施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鼓励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的投资,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支持企业依托原有产业优势投资关联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引导中小微企业实施向“专精特新”发展和提高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的投资;鼓励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强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快工业项目储备库建设。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及产业发展新情况,各地和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储备一批、前期一批、开工一批”的要求,抓紧建立动态跟踪、分级管理的项目储备制度,努力实现由单个项目谋划向项目群、产业群谋划的转变。积极储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培育、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生产业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等方面的精品项目,切实把项目库建成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库。

(四)加快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实施。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有利于我省产业链完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产业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搭建工业项目建设平台。每年组织实施重大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等项目计划。各地要建立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机制和推进协调机制,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集中要素资源,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建立项目推进的领导协调责任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强化创新创业投资,吸引人才技术回归

(一)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经济与科技、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衔接,大力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优化投资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亮点。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联合方式,培育建设一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新型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经济实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兴市场,通过市场开放、政府采购、政府首台(套)产品补贴、以奖代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形式,扩大新产品市场需求,激发企业大规模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积极性。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对专利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实现创新与产业化的一体化,围绕市场需求与市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知名品牌、较高附加值、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成果,促进我省工业产品由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提升。重视传统产品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别化竞争,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工业设计企业,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服务。

(三)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政策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进一步拓宽引才引智渠道,改革薪酬分配和激励制度,积极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加快引进或培养一批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一批留学归国人员、一批创业精英、一批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中高职院校、技工学校、大型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四)建立新型有效的招商引资机制。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制度环境、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营造良好创业投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着力吸引国内外浙商人才、技术、资本回归。建立以专业人员为主的招商队伍,突出招商选资、招商引智,提高引资质量和有效性,积极引进符合我省投资引导方向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央属国有重点企业和知名民营大企业项目,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

五、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提升工业有效投资能力

(一)着力缓解工业项目用地制约。发改、国土资源、经信、环保部门要建立重点工业用地项目联合申报、审批制度,加强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用地保障。每年切块下达的农转用指标,各地要优先用于保障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促进已批准农转用土地分批次使用;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挖潜力度,建立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政策,切实提高工业用地保障能力。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加大闲置土地的依法处置力度,切实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二)着力缓解工业项目用能制约。各地要在保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前提下,统筹兼顾、科学平衡,切实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能需求和污染排放指标的落实。加快我省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允许符合国家规定的电力、热力大用户企业建设自备电厂,努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建立新投产工业项目供电责任制,防止出现已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新投产工业项目接电难现象,保护企业投资积极性。

(三)着力加大工业项目信贷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建立重点项目与资金联动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把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倾斜,取消各类不合理收费,解决工业投资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有序稳妥推进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省发改、经信、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工业发展的支持。优化省级财政性政策资金的配置,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资助,强化对商务模式创新的支持。加大省财政科技投入以及省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对工业投资的倾斜力度,支持工业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等项目。各地要加大对工业投资的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工业投资相关财政扶持资金增长机制,创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要落实或出台涉及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财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促进加大工业投入。

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效率

(一)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根据培育现代市场、建设现代政府的要求,准确定位,依法履责。各部门要按照“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和“真放权、放实权”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和规范审批事项办事程序,下放产业政策规定的鼓励、允许类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继续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推进网上审批,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各级发改、经信、规划、环保、节能、国土资源等相关主管部门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行政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各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审批事项的限时办结制,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办理程序、审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严禁违反办事程序规定故意刁难企业、违反办理时限规定“久拖不办”。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评价,营造狠抓工业投资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工业有效投资工作,作为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促进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省政府建立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双服务”活动成果,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果,切实为推动工业有效投资提供优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