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方面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借款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个人贷款风险的定义指的是借款人无法正常还款或者出现违约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是随着借款人贷款之始就存在的,是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条件。其中就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种类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信用风险。这里的信用风险指的是借款人由于个人、工作、家庭、健康等方面的变故出现无力偿还的现象,从而导致借款人信用度降低,让银行蒙受可能损失的风险。第二、操作风险。这里的操作风险指的是个人在住房贷款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疏漏产生的风险,主要是人为操作失误、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贷款审批不严格、贷款后监管不利等形成的隐患,造成这些风险的隐患多为非借款人的开发商和贷款银行。伴随着巨额的利润,房地产开发商或者贷款银行中内部工作人员监守自盗,道德水平败坏而致,大多数以团伙形式对借款人进行“陷阱合同”的签订,从而建立不公平不合法的贷款条约进行牟利,这是要严格打击的违法行为,广大借款人在进行隔热住房贷款的时候更要走正规渠道,不可以轻信谣言以免上当受骗。第三、市场风险。房地产价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发展变化的,因此房地产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风险方面就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个人住房贷款涉及民主民生国家政策、涉及首付款比例、利率优惠幅度等等方面,当市场经济出现变动的时候,这些国家政策方针往往会有所改动而且改动力度和幅度较大,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导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的社会方面因素。第四、法律因素。作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三方的法律法规,一直都是我国进行有序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工作的基础,很多时候某些利欲熏心的房地产商或者贷款银行会通过我国还并不十分完善的法律法规漏洞,建立各种不合理贷款合同与贷款人签订,从而使贷款人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且无法申请法律保护,我国法律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个人贷款出现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由于受到个人收入、社会法律、房地产商贷款方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造成了在个人住房贷款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就当前社会我国主要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措施使用,总结出以下几条。第一、针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控,尤其是切实开展合作机构准入制度和合作项目回访制度,来增加对银行和房地产商的信誉调查,密切关注市场资金的流动方向,严防虚假套贷、挪用贷款等事项,通过对资金流向的企业和私营业主的营业状况进行调查,确保资金应用的安全合规,严把相关楼盘项目的准入关和贷款审核关,确保贷款尸体的真实性严防烂尾楼和假按揭等不真实的现象,确保借款人的资金合理化使用而不是滥用引起的信用危机。第二、针对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要保证个人住房借款合同的安全有效,借款人在进行申请借款贷款之时要有足够的贷款知识,了解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并且积极咨询相关人士了解当前我国贷款业务的特点,按照正规合法的渠道进行贷款借款活动。此外还需要我国政府建立更加完善的借贷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完善的明确到贷款合同中的每一步,从而杜绝部分利益熏心的房地产开发商和贷款银行通过不法手段设立不公平的贷款合同给借款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根本上规范贷款市场秩序,保证我国金融事业的健康运行。
篇2
关键词: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
作者简介:陈永寿(1975-),男,河南新密人,新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米村信用社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3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76-02
一、农信社资产保全问题
我国农信社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企业改制问题,造成企业逃废债问题突出,农信社在资产保全工作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我国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法规约束、法律约束,很多企业有意采取兼并、破产、参股、资产重组、合资等模式,为企业实现逃废债留下空间。很多企业存在债务敢借、敢用、不敢还的思想,因此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并不是采取相关措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是想通过各种方法逃废税,从而达到消除金融债务的根本目的。企业在制定改制策略过程中,需要制定改制方案、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阻止最大的债权人参与,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会失去维护债券的良好机会。其次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行解体,企业的债权处于悬空状态,导致企业在借款到期的情况下不能有效还款,农信社的债权同样处于悬空状态。三是企业在转制过程中会出现债权损失、破产等问题。很多企业在破产之后,所剩余的资产很少,农信社在如此的境况下所得到的补偿会很少,导致农信社的资产损失严重[1]。四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对金融维权活动的正常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地方政府拥有保护主义思想,很多企业都是想借助股份制改造这个机会逃废金融机构的债务,因此造成企业借改制、破产、兼并、租赁、重组等机会逃避债务,悬空农信社债务现象严重。在当前很多法律法规不健全情况下,农信社对企业逃债问题很难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
我国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对改制企业债务处理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金融相关法律发挥不健全,导致金融维权过程中产生很大的难度。从政策和法规角度看,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很多时候不受政策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随意对农信社的债务进行处理,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自身的权利。其次是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处于不完善状况,导致农信社想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从下手[2]。相关的法律规定,企业处于解散破产的时候,需要成立清算小组,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清算小组却没有债权银行人员参加,严重损害了农信社的权益,企业债务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债权人,但是农信社作为债权人连最起码的参与破产清算的资格都没有,这种模式对农信社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农信社的权益。
我国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无效担保和抵押现象,因此实施过程中造成债权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农信社在给企业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审核把关不到位、不严格等问题。未能按照抵押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策略进行,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债权无法得到落实。比如说乡政府在办理实体贷款过程中,需要由乡财务部门进行担保,但是在借款日期到达的时候,农信社财务扣收贷款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因此企业的债权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抵押权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得到全面的保护,对农信社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金融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对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产生重要的影响,给企业逃债产生了很多可以实施的机会。金融业内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利益影响,无序竞争是一种客观现实情况。很多经营存在困难的企业对原贷款银行实施不付息、不还本、不存款、不往来等策略,而出现金融业务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银行开户,在其他银行资金结算,导致原贷款银行收贷收息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而其他银行却在利益的作用下与其进行金融合作,从根本上纵容这种竞争模式的存在,对客户逃避金融监督和不正当行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种模式产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企业可以很方便的逃避金融债务,同时能够骗取银行信用。
我国基层农信社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资产保全问题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农信社主管部门对基层农信社知识体系培训方面的力度不够,在培训过程中主要是对其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而忽视对法律法规的培训。农信社相关人员对法律条款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不能很好的利用法律手段对信贷资产保全。从知识角度看,农信社基层信贷人员长期以来形成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特点,对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方法很熟悉,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缺乏相应的了解,这方面需要农信社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能够跟上。
二、我国农信社在信贷资产保全中的策略
我国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过程中需要尽快健全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护农信社信贷资产安全,最终达到依法保护金融债权的目的。我国在农信社信贷资产处理过程中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行为,保证相关法规能够发挥规范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作用,保证农信社信贷资产问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各项策略能够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针对转移资金、恶意改制、隐匿财产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需要严肃处理。针对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问题需要向偷税漏税一样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增加此类企业的违法成本,从根本上保护农信社信贷资产安全。针对违反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地方法院需要加大法律制裁力度,按照公正执法的原则,对违反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的企业依法处置。针对企业逃债者需要立案判决,促使其强制还债,对讨债者给予相关的经济处分,这样企业在信贷资产上无利可图,从根本上保全农信社信贷资产。
我国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从而达到保全信贷资产的根本目的。如果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金融债务,债权农信社有权让企业申请破产,并且对其债务进行清算。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问题,无力偿还贷款本息,农信社为了能够对损失进行挽回,完全可以按照债权人的身份向法院提出企业破产申请。企业保证人如果被提出破产申请的时候,债权农信社应该积极参加破产程序的实施。债权农信社应该按照企业破产程序实施好各项工作,从根本上保护自己的债权。
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过程中需要因户制宜,把信贷资产保全的各项措施实施好。首先需要对借款收回无望的关停企业,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客观上对各种信贷资产保全业务进行落实,按照科学处置的思想,保护农信社信贷资产安全。针对改制企业的贷款问题,需要在改制前落实好各项债务,针对暂时无法清偿的改制企业需要在转制过程中运用好各项策略,按照共同协商的方法,把各项债务真正落实到新组建的企业中,并且需要对贷款手续进行重新处理。针对一些借助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农信社债务的企业,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程序处理,对债务进行强制收回。财产抵押贷款在农信社信贷过程中比较常见,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法律条款的具体要求,逐步办理产权公证手续和产权登记手续。抵押物登记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如果是缺乏法律效力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分清责任,从根本上完善贷款手续,确保贷款过程中各种抵押能够合法有效。针对可以变现的资产需要进行特殊处理,通过法律裁决和协商等方式对资产进行回收,从根本上达到快速收回资产的目的。存量担保贷款在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担保不实的贷款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完善担保各项手续,通过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效力的合同对资产进行保护,如果担保人不具备担保资格,需要对担保人进行更换,保证担任人能够具备相关资格。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农信社信贷资产进行保全。
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过程中需要不断延续法律时效,从根本上达到保护农信社资产的目的。为能够有效保障农信社信贷资产的安全,农信社需要采取有效的双保策略,把法律时效性作为一项重要的策略,把其作为信贷资产担保的一个环节进行处理,重点对农信社资产保全进行法律保护。针对法律时效范围内的贷款,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找到相关的贷款户下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法律时效延续。基层社资产保全工作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维护好各种合法权益。对基层信贷资产需要按照贷款台账模式,依法做好各项收贷工作,从根本上维护好农信社权益。针对基层提高的农信社资产信贷贷款,需要严格把关,全权受理好各种业务。农信社需要为各个基层社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按照依法经营的模式,保全农信社各项信贷资产,从而达到收回各项不良贷款的根本目的。
我国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关键因素是人,通过全面实施人才教育工程,提高农信社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农信社信贷保全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因此各级农信社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信贷从业人员的各项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需要把法律知识培训和信贷业务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法律知识能够更好的为信贷业务服务。我国农信社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好信贷资产安全,需要从放贷、管贷、收贷等环节采取措施,从根本上维护好农信社的各项信贷资产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P2P网络信贷 个人信用 坏账 风险 民间借贷中介
一、P2P网络信贷的起源和发展
P2P小额借贷是一种将较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其中,P是英文personal的意思,即个人对个人信贷,主要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客户对象主要有两方,一是将资金借出的客户(投资者),另一个是需要贷款的客户(借款者)。P2P小额借贷是由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教授首创。尤努斯教授所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为该国两百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妇女)提供了小额贷款,极大地促进了孟加拉农村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P2P网络信贷是一种将互联网和小额借贷结合在一起的具有创新性金融模式的民间借贷形式。它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人和借款人提供了透明、公开、直接、安全的小额信用交易的可能,同时具有无需担保、交易便捷、低风险、流动性强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绝佳的理财渠道。P2P网络信贷是从英美发源的,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相对较完善。全球最著名的有:2005年在伦敦成立的Zopa、2006年在美国成立的Prosper以及2007年在加州成立的贷款俱乐部Lending club。我国的第一家P2P网络信贷公司2007年8月在上海成立。目前这种新兴的金融创新方式正在我国的一线二线城市蓬勃发展。
二、P2P网络信贷的具体操作和运行
P2P网络信贷的操作非常简单,一般人都可以熟练地进行操作。下图对P2P网络信贷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说明(参考拍拍贷网站)。
(一)无论是借款者、投资者都需要在P2P信贷网站进行个人信息注册,在注册完成后才能登陆借款界面进行操作。借款人借款列表,列表包括借款的金额、借款用途和能够负担的最高年利率。
(二)投资者在看到借款列表后,以竞标的方式参与,通过审查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信用等级等进行投标,一份标书可以由不同的投资者进行投标,因此一份标书可以有N个投资者共同出资。
(三)网站管理者会将最合适的利率和资金组合到一起(一般情况下,由最低和较低年利率的投标金额组成借款),随后这笔借款被打入借款人的账户。借款人每月都要将还款金额(连本带息)汇入网站账户,网站会自动将金额存入投资者们的账户内,直到借款还清为止。
三、我国P2P网站运行模式分析
自从2007年我国第一家网络信贷公司拍拍贷成立以来,短短几年时间,网络信贷公司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国内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信贷公司有:拍拍贷、宜信、红岭创投、青岛贷款网等。下面针对典型的P2P网络公司进行分析:
(一)拍拍贷模式。拍拍贷是类似美国的Prosper模式,是一种小额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模式。拍拍贷既不吸储,也不放贷,采用竞标的方式来实现网上借贷。主要针对工薪层、小企业主、学生、农民等人群。只要注册成为拍拍贷的会员就可以进行网络借贷。由于没有抵押,所以一般金额都不会太大,都是3000元到10万元之间,是较单纯的信贷中介组织。著名的红岭创投与拍拍贷模式基本相同,只是红岭创投增加了担保功能,对投资者的本金进行担保和赔偿。
(二)宜信模式。宜信是一种无抵押有担保的模式。宜信在整个信贷流程上具有较强的掌控力,并不采用竞拍方式,而是由宜信进行全程业务操作。
宜信不仅从事常规的个人贷款业务,在其平台上还有:新薪贷、助业贷、宜学贷、宜农贷等产品分别针对工薪族、私营业主、学生、贫困农户,从而实现助工、助商、助学、助农的巨大社会价值。尤其要提到宜学贷和宜农贷。前者是面向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信用贷款,为学生及其家人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帮助学生解决资金压力,从而获得教育培训的机会,来实现人生的理想,后者为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从而帮助农户们实现致富和脱贫。宜信对这两项业务收费都很低,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
(三)青岛模式。青岛贷款网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中小企业融资的大型专业贷款网站。与常规P2P信贷网站不同的是,该网站专业致力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和银行贷款服务咨询业务,采用网络信息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运作方式,主要是针对青岛本地企业,是一种有抵押有担保的模式。
在青岛贷款网的平台上可以看到:校园实习生“易计划”和青岛“爱梦”大学生创业基金。前者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培训,提供到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从而增强大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就业能力,后者是为了培育技术创新、自主创业人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的专项基金。这两个项目都属于公益事业,体现了青岛融道公司服务社会和回报社会的理念。
四、P2P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
目前P2P网络信贷正在我国各大城市蓬勃发展,但是在其运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网络信贷中借款者个人信用存在风险
在网络信贷中,借款人在进行借款之前,需要提交自身的身份证、学历证书、个人经济状况等资料,网站会对这些资料进行认证和核实,对借款者的个人信用进行评级。然而一方面,借款者个人资料是可以进行造假的,这样会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评级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由于无法追踪到借出款项的具体用途,或是借款人用于高消费,根本无力偿还,这样网站也就无法收回借款。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不像国外的个人信用体系那么完备和透明,通过个人的信用记录、社会保障号、个人税号、银行账号等材料便可以验证个人的真实信用等级。
(二)网络信贷中的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
风险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风险越大,收益也会越大。作为网络信贷的投资者一般可以获得同期银行利率的2-4倍,对于这么高的收益,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对于投资者主要面临两类风险:一类是如果经营该网站的公司破产或是网站账户被黑客,那么对于投资者的账户金额和个人信息丢失所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负责呢;另一类是投资者所放出去的贷款不能按时收回或是无法收回,针对这种情况网站公司往往通过逾期黑名单将个人资料曝光以及通过电话进行催缴,但是这些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即使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但是一笔借款往往有N个投资者,在法律上需要每个投资者都立案,成本也是相当高的。
(三)坏账问题和欺诈行为影响网络信贷的发展
传统的商业银行有一套详细的借贷规则和运作机制,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网络信贷网站也会让借款人出示相关信息和证明,但是它所做这种验证和审核相比之下要宽松很多,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中尚且会出现坏账问题。
那么在网上进行信贷活动,所产生的坏账问题就会更多。目前还没有哪网站能将坏账控制在2%以下。同时,由于相关的法律还没有出台,也没有相应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约束,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钓鱼网站,通过让借款人提前缴纳会员费用、公证费和利息等,进行诈骗行为;或利用投资者的身份来获得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和经济状况,从而对借款人进行诈骗和勒索等。
(四)网络信贷市场缺乏相关法律约束和机构监管
目前,在我国从事网络信贷的公司和网站,一般只需到工商局进行注册便可以从事这方面的运营,国家对这些公司或网站的成立并没有具体要求和规定,因此涉及是否合法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高利贷的问题。
同时,从事网络信贷的公司或网站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运营和服务水平差别很大。从2008年开始兴起,也出现了不少关于网络信贷的诈骗和非法套现活动。一旦出现法律纠纷,网站和客户双方的权利很难得到保护。对于信贷网站公司,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统管还是第三方进行监管还不确定,目前我国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如果这个市场游离于我国监管之外,一旦出现大的变动对正常的金融体系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一)构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
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经过与金融机构及社会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约定,采集、加工、储存分散在各金融机构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对外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和个人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活动。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而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了,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经验,出台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站对会员个人信息的保密和管理,明确网站、投资者、借款人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应借鉴和学习国外对个人信用评级的方法和标准,从而制定适合我国的网络信贷评级标准。最后还应对失信者进行严惩,提高失信的成本,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二)加强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
加强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应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方面投资者自身也需要掌握一定投资知识和技巧来规避风险,投资前要尽量全面了解借款者的所有信息,再确定是否要进行投资。同时,将资金尽量分散投给多个借款者,这样可以降低风险。
另一方面,信贷网站的经营者应该提前为借贷双方提供还款保障制度,一旦经营该网站的公司破产或是网站账户被黑客,就可以弥补投资者的部分损失。例如,宜信公司就设有保证金制度,一旦投资者的钱无法收回,那么宜信就会从自身保证金中提取现金来补偿投资者所损失的本金和利息。同时,对多次催缴仍不还款的借款者,必要时应采取法律措施,通过法律手段来强制其还钱。目前诺诺镑客公司正在打国内的第一个网络借贷官司,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目前也只能根据民间借贷有关规定进行裁定,因此我国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应该尽早出台。
(三)网络信贷公司应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和业务功能
网络信贷公司可借鉴风险投资机制,开拓业务市场,控制信贷风险。并成立风险评估团队对借款者进行更严格认证和信用评估,在源头上杜绝坏账和欺诈行为;同时应加强网站系统的安全保密建设,定期定点对网站进行维护和检查。
网站在具有一定规模时,应积极拓展业务功能。1.建立大额贷款业务,对于中小企业,可提供较大金额贷款(30万以上,须抵押),并在网站平台上设立金融服务咨询,便于客户了解金融市场的信息和动态。2.加强与银行间合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设计和推出更多具有低风险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3.开办专项贷款业务:房屋贷款、汽车贷款、创业贷款等,专门针对买房、买车和个人创业等进行较大额度的贷款。4.设立创业基金,对拥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大升值潜力的新兴企业进行投资。5.推广和开展公益性贷款项目。网站可以建立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培训贷款和针对农民的资助“三农”贷款,并在网站上开设教育培训咨询和农业服务咨询业务,来更好的帮助在校的学生和农户们实现他们的愿望。
(四)尽快颁布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方式,《合同法》第二十三章“居间合同”中明确规定,居间人提供贷款合同订立的媒介服务,可依法向委托方收取相应的报酬。因此P2P网络借贷这种贷款服务机构的存在和服务费的收取都是符合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因此网络信贷公司利息的设定必须低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否则就涉嫌高利贷,属于非法经营。
笔者认为政府应尽快颁发和出台针对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例如:《网络信贷管理条例》和《放贷人条例》等,以法规形式来明确网络信贷的合法性,作为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应对网络信贷公司的性质、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等予以具体规定;同时应明确划分民间借贷中介组织和非法借贷中介的区别和范畴;由银监会或由央行指定第三方机构对网站进行监管,对网站的经营范围、业务扩展、贷款发放、还款情况等进行监管。同时政府应出台《网络信贷民事诉讼法》,一旦网站、借款者、投资者三方出现问题和纠纷时,可以依靠该法律进行协调处理或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
六、结论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产生效益,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同时也会给传统稳健的金融体系运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P2P网络信贷是从英美国家起源和发展,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导致我国P2P网络信贷发展前景还不是很明朗。同时也必须承认,P2P网络信贷这种金融创新存在巨大优势,不仅可以搞活民间金融市场,使得民间闲置资金更好地得到利用,也缓解了个人、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也没有具体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和约束,因此在我国进行网络信贷活动,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借款人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玉梅.P2P小额网络信贷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
[2]孙之涵.P2P网络小额信贷探析[J].征信,2010(03).
[3]辛宪.P2P运营模式探微[J].商场现代化,2009(07).
[4]陈初.对中国“P2P”网络融资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09).
[5]李增福 李杭芝.关于中小企业网络联保信贷模式的探讨[J].金融论坛 2010(03).
[6]张培国.网络信贷―民间金融新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7]董瑞丽.网络信贷: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新平台[J].浙江金融,2010(04).
[8]杨宇良.财路还是陷阱―网络信贷AB面[J].互联网天地,2010(10).
篇4
1.融资方式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简单来说外部渠道就是资金来自于企业外部,主要由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资金、外资等,而内部渠道则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即企业未使用的专项资金、应付利息以及自有资金。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都是创办人出资,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度也较低,这样企业的收益是不确定的,银行出于自身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是慎之又慎。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当中银行贷款占比较大,高达72%,民间借款占比14.6%,占压其他企业资金的占比为14.3%。由上可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比较单一,风险集中度比较高,而银行大都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和担保的方式来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
2.融资成本高
融资成本高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表现之一。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成本包括利息、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担保费用、风险保证金和顾问费用等。贷款利息根据贷款金额的数量有相应的浮动利率,而正常情况下按照浮动的上限20%来计算,这无疑增加了贷款的实际成本;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正常情况下占总借款成本的五分之一;中小企业银行借款获得担保支持的可能性比较小,还会被担保公司额外收取费用;风险保证金及后续的顾问费是银行在贷款环节必备的内容,美其名曰预留利息,有的银行甚至高达50%,导致贷款的成本成倍的增加。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阶段,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被限制,而且贷款利率呈现出大幅度的攀升。银行出于自身资产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会普遍增加,而且不少银行还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公司担保,这些额外的费用会导致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推动发展,但政府的工作还不到位、扶持的力度还欠火候。一些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具体的配套措施,不能起到实际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也很难真正的落实。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主要指在税收方面,但这些与日本、美国等相比,还相差甚远。如日本政府直接提供符合产业政策的政策性贷款,政府带头设立金融机构,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也建立了多种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足,对民间资本、私募基金等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对于银行在资金放贷上面所存在的对企业选择的好大恶小、重国企轻民营现象,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多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1.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结构单一,而且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贷款,实际成本还比较高昂。开启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有些难度。国外的部分国家,不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只要通过证券监察部门的审核和备案就可以进行债券的发行。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为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的企业债券,亦或是推荐“第二板块市场。再有私募基金近两年发展迅猛,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引导、规范民间的私募基金,使得私募基金规范化、合法化,如合伙投资、商业信用等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国家可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合法监督和管理私募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国家通过合理规范私募基金,将其发展成为创投基金,同时设立产权交易市场,完善退出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单一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
2.金融机构转变观念
我国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小企业信用低、贷款风险大,这就导致金融机构会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以此来规避自身的风险。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与金融机构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我国金融机构要转变对中小企业的偏见,摒弃传统观念,公平公正的看待中小企业,从中小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一视同仁,不可与大企业采用不同的贷款制度,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的成长。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业务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的下放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权限,按照级别的高低逐渐的下放,同时制度的建立跟上下放的步伐。在担保方面,担保方式要逐步实现多元化,个人担保具有一定的局限,政府可考虑建立政策性的担保,使得中小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不断提高在行业中的地位,为向大企业迈进奠定基础。再有针对中小企业借款资金少、频率高的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为中小企业开通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为其提供7*24的服务,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较为灵活的选择适合自身的结算工具。
3.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首先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一切行为的准则,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氛围。我国早先制定的法律是依据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相比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导致贷款的能力和权限受限;其次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仅仅体现在财税方面,因此应该不断完善财税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贴息,从而使得中小企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再有?p少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在税收政策上要加强监督管理,防止政府自身权利的扩大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最后,完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和担保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加强风险控制和风险机制成为政府亟待和迫切解决的问题,多样化中小企业的担保来源,才能确保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篇5
一、我国P2P网贷现存问题
(一)无明确的市场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P2P网贷平台是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在通信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其设立条件与一般的公司并无不同。这意味着其市场准入门槛并没有因其“民间借贷中介”的特殊性质而有独特的要求,从而造成行业内企业良莠不齐的局面。
(二)无明确的监管机构
P2P网贷平台自诞生以来就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以致出现监管真空。在某些地区,该平台由地方金融办进行监管,但金融办监管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有效性值得商榷。
(三)无统一的行业规范
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内也并未形成统一、细致的操作规范,这就给予各个P2P网贷平台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很容易出现“踩红线”的业务活动。日前,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京正式《个人对个人(P2P)小额信贷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行业自律公约》,但其实际效用还有待观察。
(四)无健全的征信体系
多数P2P网贷平台只是凭借借款人自行提供的信息判断其信用程度,并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征信制度,这对贷款人的资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进而影响到该行业的良好秩序发展。
(五)无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
在P2P网贷平台关停越发频繁的当下,对于P2P网贷平台如何平稳顺利地退出市场、在其退出市场时如何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等问题,都没有具体的可依据的法律法规。
二、我国P2P网贷目前暴露的主要法律风险
(一)P2P网贷从业者需要关注的主要法律风险
作为P2P网贷行业者,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如下几种碰触“红线”的风险。
1.理财-资金池模式导致的风险
目前有很多P2P网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产生资金池。此类模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风险
相当多的P2P网贷平台未能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上以多个虚假借款人的名义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又称借款标),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甚至有的不合格借款人直接将非法募集的资金高利贷出赚取利差。这些借款人的行为会造成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典型的“庞氏骗局”导致的风险
个别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通过虚假的高利借款标募集资金,并采用在前期借新贷还旧贷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后用于自己生产经营,有的经营者甚至卷款潜逃。此类模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
4.未认真核查贷款资金来源导致的风险
P2P网贷的资金来源于持有闲散资金的出借人,但由于平台往往缺乏对资金来源审查的手段,因此不能排除其来源的非法性,这就使得平台有被用作洗钱或者从事高利贷的工具的风险。
(二)贷款人需要注意的主要法律风险
贷款人在P2P网贷过程中最关注的就是贷出资金的安全风险,而目前危及贷款资金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较典型的有:
1、缺乏客观全面的借款人信用信息。
如前所述,目前P2P网贷平台在进行交易撮合时,主要是根据借款人自己提供的信息来评价其信用,此种证明信息极易造假,即便都是真实的,也因为存在片面性而无法全面体现借款人的信息。
2、难以监管贷出资金的实际用途。
资金贷出后,如何保障借款人按照承诺的用途使用资金,目前并无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而一旦出现利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不按照承诺使用资金导致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等情况,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贷款人仅能向借款人追责。
3、缺乏保障在途资金安全的措施。
P2P网贷会产生数额巨大的在途资金,在网贷平台内控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非法挪用资金、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P2P网贷法律风险的防范建议
(一)明确P2P网贷平台的法律性质
如前所述,P2P网贷平台的本质功能应该是提供咨询、场所、促成买卖,而并不直接介入融资活动之中,不是借贷关系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不能接触客户资金。为有利于其进一步规范健康发展,应将P2P网贷平台界定为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的“信贷服务机构”。
(二)构建健全的监管体系
1、监管范围有法可依
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明确P2P网贷平台的“中介”地位,并制定市场准入标准,规范行业日常经营活动。此外,还需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2、合理完善监管体系
从内部监管的角度看,一方面,要鼓励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另一方面,要完善平台内控机制。从外部监管的角度看,由于网贷平台经营业务的区域性和地方化色彩非常强,因此要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同时建立中央与地方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备案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目前,中央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仅限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个人使用,P2P网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无法直接便利有效使用。为此,一方面建议要积极促进央行与P2P网贷平台征信系统的对接,另一方面,要建立改行业内部征信体系并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建立黑名单互换机制。
篇6
关键词:会计 税务 要素确认 差异 核算
企业在进行税务缴纳时,会以会计财务为基准,财务会计的报告和资料信息都必须真实、有效,才不至于违法税法通则,与税务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冲突,如果税务和会计在某个项目上出现矛盾或者冲突的话,就要对税务的筹划或者是会计的核算进行调整,税务和会计的要素中存在确认的差异,对于差异进行有目的地明确,能够对会计的核算工作和税务的缴纳工作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一、 税务和会计对收入确定的差异
税务和会计对收入的确定,对销售出去的商品不是以消费者是否收到商品或者企业是否给消费者发货为标准,而是以商品是否在销售的过程中出现风险、商品所得的利润是否已经转移、商品是否继续受到企业的控制和管理、商品与消费者是否还保持购买和销售的关系和联系;企业对商品是否还具有继续控制和管理的权利、商品所得的经济效益是否已经在企业或者相关部分的预算当中等等这些为标准,对收入确定就是以这些因素为判断依据,对税务进行收入确认,销售的商品或者是在途销售的商品是否已经取得销售凭证或者是销售款项。
二、 税务和会计对税前扣除、成本费用确认的差异
会计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和税务的法律法规在进行核算时就有差异,这样的差异就是永久性的差异,属于税前就扣除的差异有:企业员工的工资和薪酬的支出;利息的支出;员工的福利费;救济性或者是公益性的捐赠;运输方面的保险费用以及财产的保险费用;企业进行商品宣传的广告费用;进行业务宣传时的业务费用;员工的工会费用;员工在进行教育时的经费;各种各样的统筹基金和保险基金;佣金以及业务招待时产生的费用等等,这些费用都是在会计报表中能够出现的成本费用,这些费用必须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上进行处理,经过批准后才能够被扣除。
会计资料信息中的数据都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处理的,而且会计资料信息中还会有一些会计方面的数据,比如说: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罚款或者是罚金、违法经营法则时的罚款、税收方面的带纳金。意外伤害或者是自然灾害等等,这些也同样是会计的信息资料,非公益性的支出或者是非救济性的赞助等等,财务会计的处理上不能够将这部分的费用支出作为利润费用支出处理,会计利润会相应的减少,应该交的所得税不能够减少纳税的所得,而且不能够作为一项利润进行处理。
三、 税务和会计在资产核算方面的差异
(一)无形资产方面的处理差异
会计的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无形资产,是由价值的资产,而且会将实际的收入或者是成本计算在内,都是确定的实际数据,按照法律程序获得无形资产就是依法所得无形资产,律师费用和注册费用都将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费用,在开发或者是研究过程中产生材料的费用、参与人员的薪酬或者是福利成本费用、开发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租借费用等等,将会直接被记录当期的损益当中,税法还规定无形资产要按照在开发和研究的过程中的支出进行计价。
(二)处理固定资产时的差异
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的方面很多,无偿的固定资产、有偿的固定资产等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财务基础,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一般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的方面很多,而且有很多的因素还是不固定的,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中处理固定资产时要按照会计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的缴纳中出现差异。
(三)处理长期待摊的费用的差异
税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企业进行筹建和开办的成本费用,应该从经营的月份或者是开始生产的月份算起,在进行分期扣除时也不能够短于五年,会计的准则中也规定,除了建造的固定资产和购置的固定资产外,筹建购置固定资产产生的所有费用都应该属于长期待摊的费用,而且在企业准备开始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时才能够被记录当期发生的损益。
四、 税务和会计在其他核算方面的差异
应付款项指的是不需要进行支付或者是没有办法进行支付的长期借款和应付的账款;对债务进行重组并且收益时,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表明作为资本公积进行入账,不能够作为当期发生的损益,但是现在行驶的税法的规定中指出该计到企业应该进行纳税的范畴,而且是企业应该缴纳的所得税。
五、结束语
税务和会计在要素的确认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明确以后,会计的核算工作和税务的缴纳工作就能够做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税务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要符合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准则和原则,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税务缴纳工作时,一旦出现矛盾或者是冲突就要在差异上找原因,并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和对策。企业的税务缴纳和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讲都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一定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关云飞.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的差别.2010
[2]吴飞燕.会计—税收差异和英语质量.2011
[3]欧阳关平.新会计税务差异.2011
篇7
关键词:出纳;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出纳的工作内容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负责办理公司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出纳是一个公司会计中最基础且关键的岗位。人们经常错误的认为出纳工作就是去银行跑腿的工作,甚至包括出纳人员自身都未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出纳人员的工作,贯穿整个会计工作,是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者,也是最后会计信息汇总者。出纳人员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对财务工作造成影响,而且通过财务工作反馈给上层管理者会影响到公司的决策,甚至损失公司的经济利益。
出纳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公司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员工出差发票报销、借款等;负责支票、发票等相关票据的审核和保管工作;现金流与银行存款的日记账,月结工作,保管公司的公章;办理现金收付与银行结算工作;员工工资与福利发放等。出纳工作虽然繁琐且重复性较强,但是在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二、出纳工作的特点
(一)专业性强
出纳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经过职业培训,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文。随着财务工作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对于出纳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出纳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能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来,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出纳人员熟悉各种办公软件,提高工作的效率。现代的出纳人员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二)时效性
出纳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把控性。每月工资发放时间、银行对账时间等都是具有固定的时间。因工作的时效性较强,需要出纳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工作的慢急程度进行把控,做好工作的时间安排,以保证能够在相应的时间点处理好本职工作。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刻进行处理,以避免造成损失。
(三)政策性
出纳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出纳工作,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出纳人员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对于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秉公处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手续办理,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退回,重新提供正规的手续。
(四)准确性
准确性是出纳工作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出纳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受理公司资金,一方面确保票据、现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求出纳人员对于数字的计算做到很精确。出纳工作要求对数字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及时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出纳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避免工作中出现金额错误。对于公司的账目应该进行反复校对,以免发生错误。出纳工作的准确性要求是出纳工作得以开展的最基础保障。
三、出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质量
出纳人员负责公司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这是财务管理中重中之重。出纳人员负责现金收付、各种发票收据的管理审核、员工工资发放等重要工作。这些工作是公司资金流转中的重要环节。资金流的运行是否良好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因此,作为会计工作中重要岗位出纳人员,其工作态度、素质与能力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基础。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为财务工作的良性运行打下基础。
(二)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
出纳工作从最基础的发票审核到银行做账,连接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出纳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对票数的规范性、合法性及金额的准确性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核查,一方面保证公司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严格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监督资金流动情况,可以保证流动资金的安全,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财务数据反应了一家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不仅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检验公司经营的决策是否正确。出纳是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的第一接触者,其工作质量决定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出纳工作不仅与公司重大决策息息相关,还能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增强竞争力,迅速发展。
(四)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
出纳工作贯穿财务工作的始终,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约束了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工作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在现金循环方面一环紧扣一环。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将财务工作管理水平与效率作为重点进行完善。出纳工作的效率对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提升作用。
四、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对出纳工作的认识不够,法律意识不强
出纳人员对自身工作认识不够全面,未认识到出纳工作对财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财务工作对整个公司的经营产生的影响。出纳工作并不只是人们所看到的“银行跑腿”的工作,这种说法是不严肃的。事实上,出纳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直接牵涉到公司的经济利益。部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出纳工作不重视,对于票据、支票等账务数据的真实性未进行严格的监管,甚至允许出现错误现象。同时出纳人员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理论学习仅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工作中来。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做好本职工作,,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财务制度不完善
财务制度不完善,造成出纳工作没有严明的规范制度。有关出纳工作的规定中,对于现金与管理制度有明确要求,收取现金时,需要先由会计人员开出现金收款凭证,领取现金须按照财务规定的流程进行,由会计与出纳共同签字才能办理处现金领款。目前,有些公司的财务制度不完善,并未严格执行这一程序,或者有固定的程序,在实际实施方面并未执行。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不需要走流程,直接支取现金,不及时进行归还,与出纳人员结算。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出纳人员不了解公司的现金收支状况。在报销款项、核实现金、银行结算时账面金额无法准确记账,有可能会出现漏记的现象。这些财务制度不完善或者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现象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偏差,从而对整个财务工作都产生影响。财务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对出纳工作的认识不足。
(三)操作程序不规范,票据保管不当
出纳工作中涉及的发票填写、先进支票领出、记账凭证等方面,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的的问题比较常见。如:员工借款缺少凭证、现金领取缺少相关审核人员的签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长期恶性循环下去,会导致坏账、账款无法核对等事情出现,最终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造成操作程序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出纳人员没有按照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对所有人员不能一视同仁,即使是面对紧急事件,流程当时可以简化,在事后出纳工作需要督促该员工补上相关程序。出纳人员承担各类票据及公司财务印章的保管工作,有些公司经常会出现发票遗失或者破损的现象,这主要与出纳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这类问题不仅会增加财务工作的负担,而且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四)工作态度不认真
出纳人员承担了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责任心,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记账金额不准确;记账日期出错;收付款项根据工作的习惯,只看小写金额,不核对大写金额;不仔细辨别人民币真伪,收进假钞;
先进结算与银行记账未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结算,转账与先进支票未及时处理,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良性运行。出纳工作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等特点,要求出纳人员工作认真仔细,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反复核对。造成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出纳人员本人对自身工作的不重视,财务管理者对出纳员的监督不到位。
(五)出纳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出纳工作特点出纳人员不仅具有全面的业务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在公司发展中的地位得到高度重视,对出纳人员的要求也提出了挑战。但是目前阶段,公司的出纳人员基本存在综合能力不强的现状。
有些出纳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仅停留在基础阶段,在工作之余没有学习专业知识。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也会出台新的立法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出纳人员没有进行学习,会给人日常工作造成困难。有些出纳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也未进行研究与学习,这同样会对公司的财务工作造成影响。
五、出纳工作的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出纳工作的重视
财务管理层要加强对出纳工作的重视,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关联,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一定的影响。财务管理层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对出纳人员关于票据、支票等账务数据的监管,杜绝错误现象,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要求出纳人员重视自己的工作,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纳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将法律法规牢记于心,并严格遵守,以避免工作中出现疏忽,造成公司与个人的经济损失。
(二)完善财务制度
出纳工作要形成规范制度,确保出纳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出纳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公司财务制度中有关出纳工作的规范,一方面要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需要,不能与市场脱轨,另一方面要完善出纳制度适应大多数的公司可以操作。这样既可以指导规范出纳人员处理的工作,又能使公司资金的管理按照企业本身的资金管理制度来操作。从公司层面来说,出纳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财务规范,同时需要执行公司内的财务制度,在双重要求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对于经常会出现问题的环节,现金日记记账方面,公司需要完善记账制度,要求出纳人员做到每日结算、账款相符等;领取现金方面,需要做到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完善的财务制度,确保出纳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出纳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三)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管理
规范化操作是出纳人员完成工作的基础要求。在填写支票金额时,要保证字迹工整清晰,方便辨认,尤其是大写金额的书写是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小写数字都要做到定格写,这是财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只要认真仔细就能做到。领款与借款的程序方面,必须要有规范化的审批流程,领款时需要领款人签字,借款需要上层领导审批,本人签字立据等。在编制记账凭证时,要注意附件的粘贴与保存,以免脱落遗失。以上这些都是出纳工作中的经常出错的地方,不仅给自身工作带来影响,而且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这些日常工作问题,不外乎是注重细节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出纳人员在每一个流程中,需要运用规范化操作程序,同时,加强对出纳人员的管理,杜绝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出纳人员需要端正工作态度,细心做好本职工作。
(四)加强与完善监督机制
公司需要加强与完善监督机制,来约束出纳人员的工作,确保出纳制度能够按照要求严格执行,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公司出纳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是最有效力的制度。公司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升出纳人员的自我意识,在工作中主动高效率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严格按照出纳制度执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司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出纳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其执行出纳制度的情况。另外可以通过设立奖惩制度,对出纳人员做到奖罚分明,改进工作中做的不足之处,提升工作效率。
(五)加强出纳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出纳人员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不仅要求出纳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类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还要求出纳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操守。出纳人员的专业技能对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关联。公司应加强对出纳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提升出纳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公司可以定期组织出纳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以提升出纳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针对培训考核制定奖励制度,针对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另外,公司要加强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出纳人员能够做到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认真仔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陈玉娟.出纳工作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3,4(8).
篇8
关键词:意思自治原则 银行借款合同约定
近年来,因银行借款合同签定不当产生的借款纠纷不仅数量上日趋上升,而且种类也在增多,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何签定好借款合同、更深入的了解法律中对银行借款合同的规定显的尤为重要。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中明确而详细地约定借款人应尽的义务和违反约定应承担的责任,这对于银行依法合规开展信贷业务,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从分析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体现意思自治原则的《合同法》的具体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对合同的解释尊重意思自治原则入手,从而导出银行要运用意思自治原则,在借款合同中对借款人义务进行明确约定。为了加强借款用途管理,文章还特别阐述了银行应如何应运用意思自治原则对借款使用进行约定,强调了银行合法扣款的保证即是与借款人约定。文章最后还阐述了贷款新规则对合同约定内容的规定。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又叫合同自愿或契约自由原则,就是指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合同能完全体现当事人自己的意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合同自由的核心在于讨价还价的自由。在合同确定的范围内,一切债权债务关系只有依当事人的意志而成立,即法律意义上所称的意思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该条即是意思自治原则的条文化。
意思自治原则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务,自由地从事各种民事行为。包括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从事某项民事活动;当事人有权选择其行为的相对人;当事人有权选择其行为的内容及行为的方式和补救方式。第二、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法律行为是当事人私法自治的工具。当事人在民事活动领域可以通过法律行为来行使权利或为自己设定权利义务关系,依法产生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相当于法律的约束力,从而保证当事人自由意志的实现。
二、合同法的具体规定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
《合同法》把合同应具有的内容交由当事人去自行约定。合同一般包含的条款已不再成为法定要求,而只是法律给合同当事人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从而体现了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内容确定上的意思自治。
(一)、意思自治在合同效力处理中的体现。订立合同必须坚持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其内在意志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以撤销或宣告无效。合同约定的内容部分无效,不影响其它部分效力的,其它部分仍然有效。如抵押或者质押合同中约定的流押或者流质条款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超过部分无效。一方当事人不得以欺诈、胁迫手段与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因为对方当事人在被欺诈、被胁迫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意思自治的权利,所订立的合同也不是其意思自治的结果。为此,合同法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如果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不属于无效合同,而应当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亦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现行《合同法》不再作一刀切的硬性规定,而是区别情况,对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只是赋予当事人申请撤销或变更的权利,当事人是否行使这一权利,完全由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处理,充分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意志的尊重,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效力问题处理上的具体贯彻。
(二)、意思自治在解除合同时的体现。意思自治,不只是是否订立合同、如何约定合同内容问题上由双方当事人自主决定;而且包括解除合同时也应由当事人自主决定。合同一经生效,双方均应履行。但是,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的严肃性,并不排除当事人依据双方一致的真实意思表示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如同订立合同一样,是当事人合同自由的组成部分。合同法规定了合同解除的三种形式:
1、协商解除。合同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这一规定意指,无论合同是否已经开始履行,只要当事人经协商以后一致表示解除合同关系,合同就可以解除。这里强调的是双方经协商并达到了解除合同的一致意见。
2、约定解除。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解除权人就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这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特征是一要事先约定;二是把解除权授予一方;三是条件一旦成立,一方当事人无须与对方协商,即可解除合同。
3、法定解除,即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各种情形出现时,当事人一方可以依法行使解除权。除法定解除方式之外,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方式均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
综上所述,我国合同法从一般原则到具体规定,充分体现了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正确理解和运用意思自治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维护当事人在合同行为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又要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三、审判实践中对合同的解释尊重意思自治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民商事审判领域,法官已经越来越重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绝大多数的经济行为是以合同的方式完成的,而合同必然体现着当事人的意图。审理合同纠纷案件,除了依据法律规定之外,必须要重视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达,也就是意思自治,即尊重契约自由,合同约定优先。
银行同借款人、担保人等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银行制定格式信贷合同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公平合理确定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权利义务,不能利用自身有利地位,将意志强加于借款人,损害借款人或其他相对人利益。银行合同绝大多数是格式文本,对合同成立、生效、风险、民事责任、期限等均应有明确约定。只有尚不明确的内容,或者易产生歧义、甚至还不被社会一般人士所理解的部分,及至实践中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方会成为法官解释的对象。这种司法过程中的解释只是解决当事人争议的条款,或者可能发生争议的条款。不需对法律条文作出解释,也不需要对常规合同条款作出解释。当解释合同争议条款时,必须符合签订合同时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解释签订、履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意图,应当避免解释事后意图,更无必要去推论当事人的意图,也不可去猜想或设定当事人的意图。解释合同不是按照法官的意图、喜好作出解释,而是本着尊重自愿、弥补自愿不清的原则进行解释。
双务有偿的借款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借款人违反约定时,如何判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使之达到公平与合理是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使借款人更好的履行合同,银行应运用意思自治原则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借款人应尽的主要义务。
四、意思自治原则是处理好借款使用及银行扣款的保证
(一)运用意思自治原则对借款使用进行约定,是加强借款用途管理的保证。借款合同是转让货币所有权的合同。当贷款人将借款即货币交给借款人后,货币的所有权移转给了借款人,借款人可以处分所得的货币。这是借款合同的目的决定的,也是货币这种特殊种类物作为其标的物的必然结果。借款用途是借款人使用借款的目的,从表面上看,借款人可任意支配处分借款资金,而贷款人借款的最终目的是收取利息和本金,但是,借款用途可能会影响贷款人到时候能不能收回贷款。借款用途与借款人能否按期偿还借款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就会使原先当事人共同预期的收益变得不确定,增加了贷款人的借款风险,最终导致借款难以收回。银行作为贷款人的,有些借款还是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的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发放的,其借款用途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按借款用途使用借款,还会造成资金的使用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情况。所以贷款用途一直作为借款合同当事人需要约定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借款目的,依据合同意思自治原则,我国法律法规一直将借款用途作为银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作出规定。《商业银行法》规定,贷款人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银监会先后实施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倡导贷款支付管理理念,强化贷款用途管理,是“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重要内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更是对借款用途约定内容做了详尽的规定。
(二)运用意思自治原则与借款人约定,是银行合法扣款的保证。在借款到期,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时,银行直接从借款人帐户中扣划资金,用于归还借款本金或利息。这就要求银行运用意思自治原则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才能保证银行扣款合法有效。对于银行基于约定扣款的性质,银监局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虽未明确规定,但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二十二条“贷款人的权利”中规定贷款人可以依合同约定从借款人帐户上划收贷款本金和利息。虽有《银行结算办法》的约束,但民商事行为系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进行,当事人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均应赋予必要的法律效力。扣款的约定既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也不悖于公序良俗,故应有效,银行基于有效的约定而进行的扣款行为,其性质也应有效。如银行系基于约定而扣款,并及时通知,表明借款人同意银行以扣款的形式收回贷款本息,故银行可以取得所扣款项的所有权,不负返还责任。
五、“贷款新规则”在加强合同管理方面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调合同或协议的有效管理,要求贷款人在合同或协议中应对控制贷款风险有重要作用的内容与借款人进行约定,明确合同应当约定的内容,使贷款人通过合同来控制贷款风险,充分体现了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则。“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借款合同内容做出如此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这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并不多见,无不体现出将意思自治原则植入了贷款新规则,彰显了我国立法技术的进步。
对签订的借款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监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处罚。所以商业银行要正确运用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则,明确合同应当约定的内容,加强贷后管理,否则,会面临来自监管当局处罚的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高富平, 民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柯华庆,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博弈分析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篇9
(浙江浙能镇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宁波 315221)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了促进城市化建设,房地产行业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的兴衰成败关系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房地产开发毕竟是一个资金投入量大、跨期长、风险非常高的行业,从项目的启动直到竣工验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庞大的资金不是房地产企业本身所能够承担的,要想顺利的完成项目开发,它的对外融资能力影响巨大。因此,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寻找措施将其防范化解,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当前急需探讨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成本;融资分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78-02
收稿日期:2015-02-22
作者简介:王祝娣(1974-),女,浙江宁波人,主管会计,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土地增值税清算和企业筹资。
一、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庞大,这往往不是企业本身所能够独立承担的,资金短缺便成为了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因此,企业就必须进行对外融资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满足项目开发的需要,当前银行借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对于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总是与一定资本结构是相对应的,比如,要想让投资者甘愿冒较高的风险,就得保证他们能够获得与之匹配的高收益,开发商也就必须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可以看出,融资成本与风险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成本对风险总有一定的协调作用,使二者保持相对称。因此,研究分析项目开发的融资成本及风险并寻求措施防范化解便显得非常重要。
二、 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我国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所需的资金都来源于银行信贷,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很大,银行政策的改变都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甚至导致开发项目的夭折。比如现阶段,银行加强了对信贷的审查,比以往严格了不少,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被拒之门外,难以获得银行借款,使得项目融资失败。另外,我国关于房地产企业项目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难以保障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导致融资方式受到极大的限制。房地产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融资渠道单一,使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被银行政策所左右,加大了房地产项目的融资风险。有的企业也转而向民间借贷,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保护,一旦出现无法协调民事纠纷,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将失败。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制度不健全
这几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腾飞发展阶段,但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方面却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与之相配套,漏洞颇多,我国政府一般都是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来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主要体现在开发项目的融资时间以及所作出的融资决策等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如何对外进行融资,采取何种渠道融资要求表较少。比如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选择的银行借贷融资,我国政府的要求比较高,但在实际中却缺乏可操作性,尽管法律法规要求严格,但对于所遇到的实务问题,却一片空白,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因此,这种环境下,企业融资便显得较为困难,也抬高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成本及风险。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当前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没有一套完善的融资体系。在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时,由于项目负责人相关的专业水平不够,一般只注重于项目的扩张,对融资风险的重视程度不高,就没有加强对融资风险的管理,无形中加大了融资风险,最终制约了房地产企业项目顺利的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融资程序上不规范,相关管理机构落实不到位,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分配也不尽合理,使得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开发项目时难以进行有效的融资,而选择盲目的投资,导致融资成本及风险都有所提高。
(四)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结构不合理
根据财务管理中的融资优序理论,企业对外融资时应该依次选择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且应该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也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如果过度依赖短期借款,将会增加企业的款款压力,一旦企业资金陷入紧张阶段无法及时还款,必将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过多选择长期债务,尽管还款压力小了,但当出现降息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也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相对增加。我国当前房地产企业多选择短期债务融资与企业的融资规划密切相关。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一般仅依赖银行信贷,由于贷款偿还期限短,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跨期却很长,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成本及风险的建议
(一)拓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企业可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优势,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进行综合的、专业的评估,开辟整合多种融资渠道,选择与企业资产结构磨合度很高的更适合于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采取风险对冲的方式,拓宽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的融资,可以将融资风险有效的分散开,不用再将开发项目的成败完全系于银行之上,进而有效的防范了融资风险。比如,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保证本身运营所需基本的融资外,开辟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新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保证企业开发项目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无法顺利进行,房地产企业也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正常的运转。
(二)建立健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制度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方面,我国政府应着手加强立法建设,用健全完善的融资制度、法律法规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顺利发展。一方面,对于现有法律《担保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房地产企业融资方面的条款内容加以完善,填补在处理事务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的空白,对于法律法规的矛盾的地方加以研究分析并调整,使得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融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避免出现钻法律漏洞逃避法律责任的现象出现,并且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的融资过程中要多与政府沟通,政府的支持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顺利进行乃至房地产金融的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可以有效的降低房地产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三)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风险的防范,须得有一套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制度做保障。一方面,从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入手,全面分析在开发项目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融资风险对症下药,从而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开发项目管理负责人的融资风险管理水平,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对相关人员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做好足够的培训工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进行实战模拟,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四)合理调整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结构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我国房地产企业应该合理安排企业的融资结构,尽量减少银行信贷以及民间借贷的比例,可适当的增加股权融资比例。因为对于债券的发行要求一般都很严格,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可以考虑选择股权融资。现阶段,我国许多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的比例还非常低,应该考虑加大外部投资的比例,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开。此外,基金投资也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将大量的资金筹集起来,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对外融资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是一个资金投入量非常大的项目,对外融资能力对于开发项目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当前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成本及风险方面还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上文的分析也给出了相关的建议,房地产企业应对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及风险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付出行动,做好相关的工作,使得开发项目能够顺利展开,在降低成本风险的同时,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房地产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成本及风险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3).
[2] 王晓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成本及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
篇10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因高收益、低门槛、便捷性等优势广受欢迎。截至2013年9月30日,余额宝资产余额达到556.53亿元,余额宝的大热,带动互联网金融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蓬勃发展,苏宁、京东等电商大佬进军互联网金融;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获得第三方支付运营牌照,腾讯、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不甘示弱,加入了互联网金融队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火如荼,让互联网金融成为学术界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的背后,也暗藏着风险隐患。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界定和对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类风险,并给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学术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Frank Allen, el at(2002)将电子金融定义为利用电子通信和电子计算来提供金融服务创造金融市场的方式,是互联网金融一种初期模式[1]。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模式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下,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理论的无金融中介的状态[2]。谢清河(2013)将互联网金融分为狭义互联网金融和广义互联网金融[3]。前者指基于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通过Internet或通信网络,借助具备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用户终端为操作平面的金融模式,后者还包括与前者相关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监管等外部环境。张晶(2014)把互联网金融描述为一种信息时代的金融模式,该模式借助互联网对金融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该模式包括传统金融业务借助互联网的延伸和互联网与金融融合产生的新状态[4]。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概念的理解,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互联网是渠道,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指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生成的一种新型资金融通模式,包括传统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等)为提高效率借助互联网提供线上服务,也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新生金融模式,即互联网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提供金融服务,例如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和众筹融资等。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新生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发展现状
本文研究的互联网金融为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不包括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线上延伸。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外,主要包括支付模式、融资模式、理财模式这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
(一)支付模式
支付模式,即第三方支付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定义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其中资金转移服务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和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①。徐显峰(2011)则给出了具体的说明,认为第三方支付的核心在于交易服务平台,这些平台是在实力和信誉方面具有优势的独立机构且与银行签约,当用户进行商品交易时,这些机构协助用户完成资金的转移[5]。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第三方支付是指非传统金融机构借助通信、互联网和信息安全技术,协助商品买卖双方,实现资金转移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王维东(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模式和第三方移动支付模式[6]。其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指用户使用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等设备,通过互联网实现货币资金的转移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指借助无线电通信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非语音方式的货币资金转移支付。
据Enfodesk易观智库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比上年增长4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突破59666亿元,比上年增长56.9%,与2011―2012年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第三方移动支付增长却是爆发式的,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高达1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800.3%,是2012年增速的8.45倍(见图1)。
相比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高速增长,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基本保持稳定。2013年第三方支付市场中银联商务、支付宝和财付通依然位居前三,交易份额占比依次为42.51%,20.37%和6.69%,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中,支付宝占比46.57%,财付通占比19.29%,银联在线占比13.75%,相比2012年,三者占有率均小幅下降,但市场占有率依然高度集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变化很大,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更高,达到69.9%,拉卡拉挤进三强,占比17.8%,财付通位居第三,占比3.3%,银联位于第五位,仅占1.5%(见图2)。总体上,2013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扩张速度趋缓,进入了稳定增长期,未来的增长关键是与金融深度合作下的业务拓展。
(二)融资模式
王曙光、张春霞(2014)对于互联网融资模式的界定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中充当中介,来满足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7]。邱冬阳、肖瑶(2014)认为互联网融资模式是一种金融脱媒现象,该融资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行资金供求者之间的匹配,实现资金融通[8]。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互联网融资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互联网融资模式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融资模式有阿里小贷、P2P网贷和众筹融资。
阿里小贷通过将阿里巴巴B2B、B2C和C2C平台上累积的客户信息,转化为客户的信用评级,来实现了量化放贷,具有金额小,放贷便捷等特点。目前阿里小贷的业务涉及B2B会员的阿里贷款,B2C、C2C的淘宝贷款和航旅商家的保理业务三个方面。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从2010年第一家阿里小贷公司成立到2013年末,阿里小贷累计放贷65万户,累计发放贷款额已达15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25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12%。阿里小贷的成功,弥补了当前金融体系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方面的漏洞,也吸引了其他电商平台加入互联网小额贷款行业。
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人人贷)最具典型性,是个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完成资金融通的互联网融资模式。融资过程中P2P公司充当服务中介,考察借款人资信状况,撮合交易,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根据贷款规模不同,我国目前的P2P网贷模式分为无担保线上模式、有担保线上模式、线下认证模式和非典型P2P网贷模式四类。在无担保线上模式,P2P公司是单纯的中介,提供资金借贷信息,不进行担保,代表公司有拍拍贷。在有担保的线上模式中,P2P公司要考察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贷款催收,借款人违约情况下还要先行垫付贷款人本金和利息,国内大多数P2P公司都采取此类模式。线下认证模式,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目前不完善的征信体系,降低违约风险,典型代表为合力贷,要求贷款金额高于限额的借款人进行现场审核;非典型P2P网贷模式是我国特有的P2P网贷模式,主要也是线下进行,资金借贷双方不具有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借款人与P2P公司之间存在借贷关系,P2P公司将债权转化为各种理财产品供贷款人选择,宜信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据网贷天眼数据显示,2013年末P2P公司数增至523家,比上年增长253.4%,P2P贷款规模为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4%(见图3)。预计未来几年,P2P公司数和贷款规模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00%以上,网贷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网贷行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残酷。
众筹模式(Crowd funding),本质上是一种股权融资,但是没有股权的转让,是小微企业或个人借助互联网和SNS展示所运营项目或所从事活动的投资价值,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众筹融资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2011年,我国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线,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报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拥有约21家众筹融资平台,多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2011年文化项目不足10个,2013年末文化项目已接近150个,增长率为1400%;2011年文化项目融资额为6.2万元,2013年融资额已达到1278.9万元,增长约205倍,众筹融资模式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期。
(三)理财模式
袁博(2013)等认为互联网理财模式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新模式,即借助互联网进行投资理财活动[9]。王曙光、张春霞(2014)给出了一个更具体的界定,认为理财式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向投资者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包括基金、保险、国债等理财产品的销售和交易。本文综合以上观点,认为互联网理财模式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理财产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理财产品的线上销售,另一种是与互联网特点融合生成的新型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一种互联网理财模式中,互联网平台提供金融理财产品信息并进行相应代销业务;第二种互联网理财模式中,理财产品与互联网平台有实质结合,余额宝就是此类理财产品的典型代表。余额宝是天弘基金公司的理财产品增利宝与支付宝支付平台融合的产物,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末,余额宝期末净资产为1853.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率233.03%。余额宝的火爆,催生了更多的理财产品问世。2014年,苏宁云商、腾讯和华夏基金依次推出“零钱宝”、“微信理财通”,互联网理财的发展方兴未艾。
(四)信息服务模式
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模式,刘英、罗明雄(2013)给出的解释是为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销售提供信息服务[10]。王曙光、张春霞(2014)则认为该模式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理财产品的搜索和比价服务,协助投资者完成最佳理财。本文认为,在该模式中,互联网平台作为中介,提供信息服务,来促使互联网理财产品交易的完成。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融360,搜索服务涉及贷款、信用卡和理财三方面,核心业务为贷款业务。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活动已经超出现有监管界限,进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带,甚至已涉及非法集资和非法经营。在央行指出目前互联网金融业蕴藏着巨大风险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的现实状况也证实了风险的存在。近年来,P2P网贷公司跑路事件频发,北京“网金宝”、深圳科讯网先后销声匿迹。预计北京网金宝涉案资金约1000万,深圳科讯网约2000万,且涉案资金在不断增长。互联网金融究竟暗藏什么风险?本文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监管缺失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和其他风险。
(一)监管缺失风险
互联网金融监管缺失风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缺失;二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方式的缺失。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处在野蛮疯长的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进。近几年,我国虽然依次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方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等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但此类法律法规多为宣示性条款,一部完整的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仍旧没有出台。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互联网金融法律定位,业务经营边界模糊,客户隐私保护缺失,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不明晰,这又进一步成为互联网金融乱象滋生的温床。除了监管法律法规的缺失,我国也未成立相应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不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方法》,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关运作提出监管意见;银监会发出《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对P2P网贷平台的监管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而小贷公司,却归属当地政府监管。监管主体不清的同时,我国也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我国现存的监管措施是针对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产物,结合互联网和金融双重特征的监管措施十分稀少。
(二)技术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技术安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平台因非法入侵而瘫痪、进而用户信息遭窃,导致损失巨大的风险。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技术安全漏洞,导致用户交易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泄漏,国内第三方支付巨头支付宝于2013年3月就曾发生过用户支付宝交易信息、个人账户、手机号等信息意外泄漏的技术安全事件;二是P2P网贷平台受到恶意攻击,出现瘫痪,仅2014年1月,我国先后出现了3次P2P网贷平台遭受恶意攻击的事件,涉及人人贷、好贷网和拍拍贷等多个P2P网贷平台;三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数据聚集增大了数据泄漏的危害性,一旦数据遭恶意泄漏和篡改,将会对个人隐私、权益甚至是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三)其他风险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与传统金融业类似的风险归于其他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系统缺陷、人员疏忽或外部事件(黑客恶意攻击)造成损失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容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资金损失,也容易因内部人员出现资金盗骗现象;二是P2P网贷平台自身建设存在漏洞,造成信息泄漏,导致损失,以及网贷多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个人,相比较商业银行的借贷者其资信状况较差,审核过程简便更暗藏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一定时间内获取足够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不用缴付客户备付金,在赎回时需要垫付资金,如果短时间大规模赎回,支付平台将面临流动性风险;二是P2P网贷平台和小额贷款公司因为资产负债不匹配,产生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相比,缺少存款准备金、风险资产拨备覆盖,又缺少应对流动性不足的经验,流动性风险对其危害更大。
信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在交易中因对方违约,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目前多投资于货币基金,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能够取得高收益,如果流动性状况逆转则面临信用风险;二是部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资金也流入房地产市场,同样房地产市场一旦进入低迷,也会引发信用风险;三是有些理财产品存在暗中运用后进投资者的投入支付前面投资者的收益的操作,提高了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
市场风险是指因基础变量(如利率、汇率)变动引起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体现两方面:一是投资者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因为市场基础变量的变动,产生损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因为价格变动产生损失。
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建议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之下,暗藏着各种风险,怎样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推动行业自律和保护参与者四个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立法的进程。本文认为相应的法律法规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全面规范的法律法规,包括对不同种类互联网金融的组织形式、资格条件、业务范围和进入退出机制进行详细说明;二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风控体系进行立法,确定监管原则与界限;三是相应技术规章和国家标准的出台,互联网金融涉及多个技术环节,需要启动技术规章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对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相应的检测,责令不符合规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整改;四是制定相关法律,保护互联网金融用户个人隐私,明确个人信息被恶意窃取后相关责任方的责任与义务。
(二)加强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由于监管主体不明晰等原因,游离在监管的边缘,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监管主体,避免出现监管真空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者,可以联合证监会、保监会完成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及与平台融合的理财产品的销售进行监管,P2P网贷平台具有跨地域的特性,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监管,而众筹融资属于股权融资,应由证监会监管。二是要建立以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为监管主体。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进行辅助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三是监管措施要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四是与国际上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借鉴其先进的监管策略。
(三)推动行业自律
由于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出台的滞后性,加之我国已经成立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能最及时对互联网金融形成一定约束力的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本文认为,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我国已经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与金融行业协会、互联网行业协会的合作,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秩序和共同利益,避免恶性竞争损害公共利益。二是加快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规范的出台,为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一个大致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三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要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信息与技术的共享,提高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四是任用金融与互联网复合型人才,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五,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便于资金供求者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渠道,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
(四)保护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