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训练方法

篇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 无锡 214121)

【摘 要】英语阅读技能可从扩大阅读视幅,扩充词汇量入手,尝试SQ3R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搜寻文本要旨、段落主题句,以及通过设计阅读练习等多种方法加以训练。

关键词 阅读技能;词汇量;训练

阅读技能训练(泛读和快速阅读)是强制性的语言训练,是以一种强大的压力来激励并迫使学习者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效率。海内外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外语学习者通过努力和得当的方法指导,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大幅度提高阅读技能。

1 扩大视幅训练

成功的训练方法首先建立在改进眼睛的运动模式上,其要点是扩大视幅,变逐词阅读习惯为按意义单位(thought unit)或意群(sense group)阅读,眼睛的运动变不间断移动式为跳跃式,克服回视习惯等。

在英语中,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但单个词因为一词多义或有引申义,其意义常常不确定;只有和其他词组合在一起时才有意义上的作用。所以在语段语篇水平上传递信息时,最小的意义单位不是词,而是大于词的意义单位,例如词组、句子、语段等。读者从词组、句子、语段、语篇和语境中,从词与词之间的彼此关系中解读讯息和知识以及内涵。扩大视幅训练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快速寻找并处理较大的意义单位,把句子作为整体来读,这样至少能快速地领会句中所有的词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扩大视幅的训练主要采取词/词组快速无意义辨认法,词/词组/句子快速理解辨认法,短文意群辨读法等。从纯粹的眼力扩幅运动逐步过渡到眼力加理解扩幅运动。根据美国学者调查,人在阅读过程中目光停顿的时间大约仅占阅读时间的6%,目光移动时间竟占94%。由此可见,正确移动目光可以增加两次停顿之间目光所复盖的词数;视幅越宽,读速越快;视幅越窄,读速越慢。

阅读过程并不只是眼睛的运动过程,眼睛的运动方式直接影响到脑的工作以及阅读效果。阅读过程是把视觉符号(印刷文字)快速加工转换为信息的思想领悟过程,其速度有快慢之分,因人而异。不同的阅读领悟力就象电脑的更新换代,新一代的电脑与老式电脑相比,其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没有差别,差别在于新一代加工处理数字信息的过程要快得多。扩大阅读视幅是提高加工处理视觉符号速度的关键性一步,只须经过数周(每天半小时)的训练,就可以体会到明显的进展。每隔数周再反复训练几次,效果更佳。

2 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小是造成阅读困难的因素之一。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词汇量决定他能阅读的材料的难度。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他就可以读越来越难的材料。学习英语的经验证明,一个人并不是先记忆了数以千计词汇就可以阅读,而是如何在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后提高阅读效率。词汇量的扩大伴随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步发展,也就是词汇量的增加推动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加速扩大词汇量,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对已学过多年英语的学生来讲,扩大词汇量并不是一种深不可测或非死记硬背不可的办法。

关于词汇量,有一些有趣的统计数字,很能启发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即扩大词汇量的目的是可以自己掌握和达到的,第一,英语最低限度词汇量,专家们的意见多倾向于850到时1200之间,基本词汇不超过2500。第二,300个最常用的词占据了所有现代英语文字材料大约一半的篇幅。这些词使用极频繁,复现率极高。第三,现代英语词的构成大半依仗派生法。100多个积极的前缀与后缀通过与基本词或词根相结合的方法几乎可以生成无限的词,这是扩大词汇量的一条捷径。

为了增加词汇量,还应该多使用英英词典,少用或不用英汉词典。使用英英词典有助于学会用英语思维,这样就可以在阅读中逐步摆脱两种语言符号的对译干扰,提高领悟的速度。

3 其它训练方法

还有寻找篇章中心思想(main idea)、段落主题句(topic sentence),写题纲(outline)、概要(summary),寻找事实(fact finding)、细节(details)以及浏览和查阅等。

4 在泛读训练时还可以尝试SQ3R阅读方法

SQ3R方法指的是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和review。

Survey(浏览): 粗略涉猎,了解大意,寻找重点。主要是快速浏览序言,目录,小标题,插图,封底梗概与评论,开头的几页以及每章头几行文字,以求对材料的初步了解。

Question(提问):自拟提纲,提出问题,设定目标,以便有的放矢地阅读。

Read(通读):通读全文,核对印象,充实细节,以能回答“提问”为准。

Recite(复述):根据提纲及问题复述概括,每条复述应列举所读章节的一个重点。可以使用读者自选或自拟的例证,分别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归纳自己的阅读印象。

Review(复习):根据遗忘率,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加深印象,从整体上理解作者的意思。

在泛读训练中有一点要特别予以注意,即不能一味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完全被动地把“读”当成唯一的目的和唯一的思维活动。这种方式容易使人疲劳或走神,所读材料留不下任何印象。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辅之以多种主动性的思维活动。比如强烈的阅读欲和寻找新事物、新思想和新境界的好奇心,对阅读材料及其重要部分精心思考和选择。除了钻研材料,找出要点之处,还要求能做提纲、做笔记或概括性复述,给已读内容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使之条理化,并使各部分关系变得明确,便于理解和记忆。

5 合理设计阅读理解习题

阅读理解练习是对计时阅读的效率进行检测的方法,通常采取多项选择填空法、是非判断法和完型填空法。除了对阅读材料的客观事实及主观信息的理解进行测试外,有时也对材料中的生词在上下文中的含义进行测试。这种练习或检测方式不是目的,它所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当我们使用“阅读速度”和“阅读时间”这类概念时,做理解练习的时间以及检错重读、核对答案的时间都不计算在内。

目前国内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以练代读的倾向,也就是过分强调检测性练习的重要性,削弱直接阅读,占用大量直接阅读时间,从而使阅读题材和体裁更趋狭窄,阅读篇幅越来越短小,违背了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实际上对阅读质量进行检测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并不仅限于做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

学习英语就是持之以恒。在非英语环境中,阅读是最好和最方便的可以自我控制、自我掌握的技能训练领域。也就是说,阅读技能训练更依靠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提高阅读效率的追求,要克服畏难情绪,妥善处理好工作和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阅读与其他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

同时要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课余、睡前来进行阅读。当然也不可过于零碎,最好每天安排固定时间用于阅读英语材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贵在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Norman Lewis.How to Read Better and Faster[M].

[2]Zorn,Robert L.Speed Reading[M].

篇2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阅读能力;精读细读;系统总结;发散思维

高中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任务,还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实从本质上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读与写。所谓读即是阅读,是指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解接受的能力等等;而所谓写即是写作,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学生对文字的运用方面的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高考对于每一位高中学生都非常重要,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和探索,简要谈谈如何针对学生高考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点,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讲求方法,把握套路

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的知识含量以及鉴赏评价的能力,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这些能力,才能够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发挥出好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讲求方法、把握套路,通过科学的训练来逐步完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读细读能力,因为从高考现代文应试能力的训练角度来看,精读细读不但是必须的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精读细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吃透文章。教师要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局部理解,最终完成整体把握、读懂吃透的目的。局部理解和把握整体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理解不了局部就无法把握整体,而把握整体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局部,学生在理解局部的时候不是片面的、孤立的理解,而应该结合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去理解,唯有如此才能够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由语言到内容、再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语言的反复训练的过程。

教师在训练学生精读细读能力的时候,首先要精选一些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然后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先阅读三遍。第一遍要求学生先理解局部到整体的内容,第二遍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住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要求学生去看文章后面的问题,结合问题去读第三遍,这样不但为答题寻找了依据,还能够验证自己前两遍所读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精读细读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先读懂吃透文章之后再去答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系统总结,培养能力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向着综合性、高层次的趋势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重系统性、综合性,要系统总结,培养学生能力。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系统的、综合的基础知识系统。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仅仅凭借零散的知识,所谓的阅读能力培养根本无法实现。

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尤其是教材中的知识短文往往具有总结性,是帮助学生系统归纳、加深理解的好材料。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归纳时切记不能够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名词术语,还要向知识的纵深发展,细致、深入地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和用途;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一些知识难点进行归纳与迁移。学生在归纳总结的时候,一定要把难点弄懂,理解透彻,杜绝一知半解的情况出现。对于学生不能够自己弄懂的地方,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从深层次去理解,把握阅读的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在形成基础知识系统化的同时,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三、发散思维,提高能力

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教师在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篇3

关键字: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分析;训练方法

2011年的吉林省中考英语命题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对能力的考查,降低对语法的要求,试题类型稳中求变,试卷安排更趋合理。试卷有五大特点:一是注重基础,强调能力。二是选材新颖,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主观比分增加,加大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力度。四是知识涵盖面广,分散难点,形成梯度。五是把阅读能力作为主要考查内容,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平日复习中,不仅要加大阅读量,而且应该广泛的阅读,有意识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在做到广泛的同时,还要进行限时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按时地完成大量的阅读题。在平日阅读中,还要学会带着问题读,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读全文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学会通过看文章,或上句子的联系,猜测生词。另外,还要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推断。要按照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推断。

阅读理解部分考试题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主旨题

主旨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这类题的常见提问方式为: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通常采用快读方法,先从头到尾把文章浏览一遍,因为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文章的整体思路及要点之间的联系,而较慢的阅读会使你过分注意细节,甚至个别词,因而影响对主题的概括。特别要注意仔细阅读开头段和结尾段,因为大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出现在这两段里。

二、细节题

细节题主要测试学生识别阅读材料中的具体事实和细节的能力。考生必须特别注意作者在陈述中谈到的是何人、何事、何处、何时、何故,在有关此类问题的地方作一个标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迅速查找。例如2011年吉林省中考英语阅读理解D 中的回答问题部分: “Who’s the letter from?”, “When will Linda come to visit Ann?”等均属于细节题,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三、词义题

词义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在具体文章中,根据上下文理解某个词或某个短语的意义的能力。遇到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通过上下文的种种提示来准确猜出这个词的含义。

(2)一个单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合成等形式派生出来很多单词,因此可以根据构词法辨认其中的词根的含义,就可以判断出其派生、转化或复合词的其他词义。例如2011年吉林省中考英语阅读理解B中的94题:In the sentence “He tried to return the answers within 24 hours”, “within” means______.

A. before B. after C. in D. at

考生既可根据下文中的“each day”推断出答案C,也可根据构词法辨认出词根的含义。

(3)如果遇到非常熟悉的词汇,一定要尽量撇开其基本含义,注意其引申的意义。

四、推断题

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五、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掌握主题思想和具体事实,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如果能按照以上的技巧来答题,那么考生答案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根据中考命题规则和要求,阅读理解应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教育性,贴近学生生活,引导日常教学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学习用英语做事。鼓励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试题的阅读文章,基本出自一些外国原版书,和一些由中外合编的教程用书,每篇文章学生读后都能有所感悟。懂得一个道理。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英语阅读量,并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课堂阅读教学为主要方式,摈弃以练为主的简单劳动; 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阅读专题复习要有主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如:猜测、略读、概括、关键词等;在专题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的能力,词义猜测的能力,了解整篇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的能力。

(3)要教会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阅读;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所选的文章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同的体裁和解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

(4)要帮助学生熟记命题的常用语。

篇4

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适合当今时代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能力不

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通过科学的、一定量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从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角度看,精

读细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训练思维能力

一、讲求方法,把握套路现代文阅读观念

精读的要求就是读懂,甚至达到吃透,读懂吃透

就是要从整体入手,局部理解,而最终达到整体把握

这一目的。理解不了局部就把握不了整体,把握了整

体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局部。局部理解也不仅仅是孤立

的理解局部自身含义,还要把握好局部与局部、局部

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完成由局部到整体、

由语言到内容,然后再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语言

的反复的过程。

做现代文阅读训练题时,要求阅读三遍。第一遍

理解由局部到整体的自身含义。第二遍把握相互关系。

然后再看文后的问题,理出各题关系,把握中心题(因

为许多试题的设置都是有一定梯度和联系的),带着问

题去读第三遍,既可验证前面的所读,又为做题找到依

据。一定要先读文章后做题,读懂文章再做题。

二、系统总结,培养能力

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从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情

况看,综合性的、高层次的题比较多,而它要求必须以

系统的、综合的知识为基础,知识系统化是培养阅读能

力的先决条件,没有系统的知识,仅凭简单零散的知识,

培养阅读能力那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复习阶段一定要做

好知识的系统化工作,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树"――

知识网络。

在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知

识短文,它们往往是带有总结性质的,是系统归纳、加

深加宽的好材料。归纳时要注意不要只是罗列一些名词

术语,要向纵深发展。比如文体知识中的人称问题,学

生都知道有两种,但每一种作用是否清楚,还是个问题。

比如 1993 年六省市试卷《青菜》阅读文后的一个题目,

共有三问:

第一问: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

第二问: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第三问:文中哪些语句用这种人称表述取得了比

其它人称表述更好的效果?(举一例简要说明)

关键是第二问,作用就是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

进行抒情,在本文中起到拟人化的作用。平时复结

时,如果不细致不深入,答题就显得很盲目。

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点知识的归纳与迁移。比如

语文表达中的四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学生比

较熟悉,而心理顺序,特别是实用性强的逻辑顺序,

有的学生就一知半解了。在议论性文章及事证明说明

文中常常使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安排

顺序。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由因到果、由果到

因,或由主到次、由次到主,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或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或由一般到特殊、

由特殊到一般等,总的原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明白了这些,我们在阅读时就会迁移过来,变成我们

的一种运用能力。

例如 , 有这样一道考语言连贯方面的题,我们不妨

也把它当作一个小阅读题:

在下文空缺的甲、乙、丙、丁四处选填恰当的项。

在当今世界上,某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把自己

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人,以自己为尺子衡量

别人,稍有不同就视别人为异类,横加指责和干涉。这

种君临天下、称霸世界的做不法是甲、是乙、是丙、是

丁。A 注定行不通的;B 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C 违背

时展潮流的;D 不得人心的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55・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年 8 月 5 日 ChengShiJianSheLiLunYanJiu・教育教学・

我们分析这四个选项,很显然四句话存在着内在

的逻辑顺序,即因果关系,依次为 B、C、D、A。

再如,调整下面各句的顺序,使之合理。①我们

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②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

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③总之,我们要拿来。④那么,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⑤没有拿来的,

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

文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①②③④句属于正面阐

述,⑤句属于反面阐述,这两大层次就明确了;再看前

四句,第③句是前提条件,应放在第一位,第①句是"拿

来"后的具体做法,又是第④句话的条件,第②句是强

调第④句中"这人"应具备的品格,可放在④句之后。

顺序就调整为:③①④②⑤

三、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发展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在阅读中注重提高思

维能力,也就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思维虽然似

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有它的表现形式―――借助

于语言。

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要进行好以下几方面的思

维训练:

A认识理解能力;B分析综合能力;C抽象概括能力;

D 调整组合能力;E 比同较异能力;F 评价鉴赏能力。

例如,1995 年高考语文第 26 题:通观第二自然段,

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

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

这题就是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通观四段材料,

第一段是总说,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任务

两方面,总提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第二段从语文

学科的性质方面进行阐述叶老的教育思想;第三、四

段从语文教学的任务方面阐述叶老的教育思想。第三

段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对语文教学任务的错误认识,

那么第二段拽出的"第一点错误认识"显然是针对语

文学科性质的。总说部分和第二段都有指出语文学科

性质的语句,据此,"第一点错误认识"就可概括为:

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

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或:没有认清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

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个相

当薄弱的环节。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

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很难做到,因此概括往往

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纸币

出现的两个条件。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当时称为"交

子"。这决非偶然。要发行纸币,就必须具备造纸术和

印刷术。然而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寥寥

无几,其中以北宋帝国的条件最为成熟,最为优越。唐

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初唐是钱帛兼行。

贞观治世,"匹绢得粟十余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唐中叶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帛制大体上

已经终止货币的职能。北宋统一中原后,却没有统一的

币制,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如在四川行用铁钱,陕西

与河东地区兼用铜铁钱。铁钱是一种价贱而笨重的铸币,

铁钱一贯,即 1000 文,约重 3.9 千克。而社会钱币的

需求量日益增大,于是纸币应运而生。

我们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到,第一、二句话是总说,

后边分两层分别说明"决非偶然"的原因:一是北宋具

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最为优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一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对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的,是比较具体的,还需

抽象概括。可抽象概括为: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可我

们的学生不会抽象概括,答成:一、造纸术和印刷术;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这还是较为具体的。更有甚者,在分

析时就出了偏差,认为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两个条件。

作者简介:郭洪波,男,(1973 年―),从事高

中语文教学工作 14 年,担任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十年,

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其中论文《高中作文教学的四个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

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不能独立接收和吸收知识,所以始终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随着教社会发展、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同时对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培养也有一定的阻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要认真分析学生特点,研究教学环境,选择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开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课堂准备,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将文章内容用引人入胜的导语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开始可通过问题提问、情景联想、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所要学习的课文,引领学生进入到教材之中。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不如教会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地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科学、有效地阅读方法,才能独立的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效果,进而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在班级内组织阅读小组,进行教学阅读比赛、定期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平时读的好书,好文章介绍给同学,以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主动阅读,积极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逐步深入引导,实现由浅到深的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关注之外,更要在提高兴趣的同时为学生选择与学生能力水平相符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文章,保证难易适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逐渐加深难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持久地参与阅读学习。比如在小学生刚接触语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只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组出简短的句子就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要锻炼学生独立分析短句、文段的能力,之后再培养学生分析整篇文章的能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步加强的阅读训练,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强化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依照教学计划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单纯注重对文章表达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忽视学生在阅读和阶段情感认知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对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语句,重点词汇进行细致的介绍和讲解,忽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如果在教师讲解前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文章、不完整的阅读整篇文章、不熟知文章,就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文章的整合和体会,就是教师讲解得再好,给学生呈现的也是零散的状态,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熟知文章内容,才能够强化其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感悟重点语句的应用之妙。在学生自主阅读中,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重点、难点的点拨,保证学生掌握文章整体的构造布局,结构安排,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明确文章的思想脉络,发展走向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的体会文章的内在思想,完成教学目的。

五、精讲多读,体会情感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学生一味倾听,教师在整堂课程当中都不断讲解,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消化吸收,更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不喜欢学习、厌恶语文教学。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让学生多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保持自身教学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展开阅读学习、自主领悟、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的朗读,阅读,高频率的阅读能够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快乐、读得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给予适当的引领和点拨,指导、点拨、讲解文章当中比较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关键部分、疑难部分、学生不易理解部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章内容,体会好词好句的精妙之处,感受文章作者的构思心理,感悟作者的情感。这样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都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六、完善情境构建,体会作者思想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除了对文章反复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之外,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情境构建,带领学生进入到创作环境中,感受作者思想。对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运用多种方法构建课堂情境。比如,通过音乐、图画传达文章情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文章情景,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身参与表演引导其置身于情境当中,激发兴趣与热情,这些方法都是帮助学生体味作者情感思想的有效途径。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重视对整体的把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实践,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训练的水平。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学勇;;听、说、读、写训练策略[J];快乐阅读;2011年13期

篇6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 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快乐教学以读为本自学能力

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通过读,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读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不是生硬的要求学生读得高些、重些、慢些等等,而是让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读,也是理解。如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我主要以“你从哪些语句和细节描写中,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个问题辐射全文。在这个过程中,给足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抓住句子: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通过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感悟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来理解和感受作者说的那句话:“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通过品读句子;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③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词语,反复体悟“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同时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个别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形式。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这样,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以读促思,读中悟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独立性

学会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学习指导目的是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具体帮助,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阅读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有: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等。

另外,还有“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读问讨论总结”和古诗学习的“感知诗意进入诗境体悟诗情”等阅读模式,是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心理活动规律总结出来的,操作性很强,值得倡导。阅读方法的指导应以有机渗透为基本原则,即把有关的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之中。以理解词语为例:要使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辨析同义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让他们动手实践,反复训练,这种方法就会形成他们理解词语、独立阅读的能力。遇到了生词,即便是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一样能运用所学方法自己解决问题。阅读方法的指导方式有教师直接介绍学法、教法的渗透转化、多次学习后的归纳、寻求到答案后的追溯等途径。教师根据本册训练重点和具体课文设计相应的操作程序,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逐渐达到用不着教。

4.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的教师很注意培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

篇8

一、初读感知,读中质疑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比如:我在教学《难忘的八个字》这篇课文时,上课伊始,我先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动手查字典翻资料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纷纷提出来。这样,就把被动变为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精读课文,解疑感悟

要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学生就必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深读。深读的展开有赖于关键问题的提出,而关键问题的解决则是衡量深读效果的主要标志。关键问题应产生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应反映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与课文重点部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应含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关键问题的表述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实践证明,只有提出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当个别学生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全班学生思考和讨论。这种讨论特别是不同意见的争论,可培养起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学生读完《难忘的八个字》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伦纳德老师为什么对"我"说八个字?为什么说这八个字仿佛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心田?为什么这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而这些问题正好是课文重点理解的内容。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学生在读课文中轻松地找到了答案。也深深地感受到伦纳德老师对"我"的爱。同时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倡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把"理解"、"品味"、"领会"、"感悟"留给学生。

三、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说过: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读、评读。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例如:三年级课文《春天的小雨嘀嘀嘀》、《瀑布》、《山村的早晨》等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感受语言的美。又如:三年级课文《我不能忘记祖国》、《心中的那盏灯》、《难忘的八个字》等篇课文,课文中有一些句子或段落意义深刻很难理解,只有读懂了这些句子或段落,才能读懂课文。因此,找到文中的重点句或重点段,通过感情的朗读,才能感悟到蕴含在课文中的的含义。在朗读训练中,也可以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评,哪读的好,哪读的差,应该怎么读。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功能。

篇9

[关键词]中学生 200米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249-02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邯郸市春晖中学随机抽取的2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17名,女8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大型期刊网站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搜索,为本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在维普网和中国知网上进行论文资料检阅,共搜索到相关文献16篇,在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有利于本研究后续工作的积极开展。

2.对比实验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对比法进行,随机抽取25名学生,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训练,具体实验安排如下:

实验时间为2016年4月―5月。

实验内容:根据研究需要,对这25名中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前后对比实验(训练时间为每天下午,在不耽误正常上课的时间进行训练),主要采用常规式和结合式两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为尽可能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由同一名教练员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训练。

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201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结合三线表对实验数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4.逻辑分析法

运用综合、归纳的逻辑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提高中学生200米跑成绩提高的训练方法,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中学生200米短跑成绩提高常规训练方法分析

中学生200米短跑的成绩提高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还应该从速度素质、专项技术节奏感、力量素质、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相结合式训练等角度对中学生200米跑成绩提高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1.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作为常规的训练方法,是体育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在运动强度和动作结构不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按照既定的动作要领不断进行重复跑动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不断重复的训练,可以帮助中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提高训练效果。这种训练方法的不足在于训练内容较为单一,训练方式较为单一,重复性的训练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很难充分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采取间歇休息的方法进行训练。就是在训练者完成一次练后,在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过来时,就进行下一次的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训练者进行中高强度的训练,间歇训练有利于提高训练者的抗缺氧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训练者的机能潜力,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间歇性训练的要素主要包括每次练习的距离、练习次数、练习速度以及两次之间的间歇休息时间。间歇训练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优点在于练习期间,可以通过严格的间歇时间控制、运动强度控制,将个人的心率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这种训练方法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有效提高了训练者的训练效率,提高了训练者的训练兴趣,增强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增强身体机能水平。

3.力量素质训练法

在现代短跑训练中,力量素质已成为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加强200米短跑力量素质训练,是提高中学生200米短跑成绩的重要练习方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为速度素质的提高提供保证。力量素质的基本练习方法主要有负重跑、跳跃练习。负重跑练习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小腿部位绑重量不等的沙袋,强化下肢力量练习,通常是负重情况下,进行50―60米短跑,连续进行4组练习,每组2次。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也可以通过背同学的方式进行身体力量练习。跳跃练习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进行立定跳远练习,连续进行5组练习,每组进行3次练习。单足跳跃练习,指导学生连续进行6组,每组进行5次练习,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原地跳跃摸高练习,连续进行5组练习,每组进行15次练习。

4.提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第一,平板支撑练习,6人一组,每次进行90秒,进行5组,每组间隔休息3分钟。第二,屈膝仰卧起坐和伸膝仰卧起坐,6人一组,每次进行30个,进行5组,每组间隔3分钟。第三,拱桥,保持这个姿势10-15秒钟,然后慢慢放下,连续做10―15次。第四,侧卧训练,坚持30秒,然后换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左右侧为一组,进行5组,每组间隔休息3分钟。第五,仰卧抬腿,5人为一组,每次进行30 个仰卧抬腿,进行5组,每组间隔休息3分钟。

5.弯道跑技术的训练方法

在200米跑过程中弯道跑技术相当重要,如果弯道没有跑好,那么200米的整体成绩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练好弯道技术是提高200米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00米起跑就是弯道,所以在起跑的时候,起跑速度要快,迅速摆动两臂,在进入弯道时要对着左侧跑道的切点,也就是说要先跑一定距离的直线,最后,在起跑加速后进入弯道步幅要逐渐放大,频率稍低,这样可以省力。弯道跑技术的练习:(1)学生5人一组进行50米弯道跑,要充分利用所学的弯道跑技术进行训练,进行5组练习,每组间隔休息3分钟;(2)学习完整的弯道跑技术,中学生5人一组进行120米的弯道跑练习,体会进弯道跑、弯道跑、出弯道跑的衔接技术,练习3组,间隔休息时间为5分钟;(3)最后进行弯道快、直道慢5圈/组x2-3组。每组间隔休息时间为5分钟。

(二)力量训练与柔韧训练相结合的练习方法

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的核心,核心力量的核心肌群包括腹部、下背部和臀部的肌肉,如果这些核心肌肉不够强健的话,就不可能发挥最好的成绩,因为这些核心肌肉为短跑的最后冲刺、长时间维持最有效的跑步动作提供所需要的稳定性、动力和耐力,而且还可以避免肌肉和各关节的损伤。练习方法:负重体前屈,正压腿时教练给予外力阻止或减慢学生躯干前倾的速度,2人一组,一人压腿或体前屈,另外一人给予外力阻止或减慢学生躯干前倾的速度,每组练习时间2分钟,进行8组练习,每组间隔休息2分钟。

(三)200米跑成绩实验前后对比

经过为期两个月对实验组的训练,通过观察表2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200米跑上的运动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别,实验后实验组200米成绩有显著性提高。这说明常规式和结合式两种训练方法在提高中学生的200米短跑成绩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学生进行200米跑成绩测试,主要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以上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在实验前,实验组学生的200米跑成绩最慢为33.8秒,最快为30.1秒,平均值为31.8秒。

在实验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200米跑成绩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学生的200米跑成绩最慢为30.5秒,最快为27.6秒,平均值为28.9秒。通过实验前后对比分析,实验组学生在200米跑上的运动成绩出现明显的差别。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200米成绩有显著性提高。这说明常规式和结合式两种训练方法在提高中学生的200米短跑成绩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四)200米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在200米短跑训练中,教练员运用各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因为不同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上存在差异性,因此,注重因材施教,对中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是在提高中学生200米短跑成绩的训练过程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2)在训练过程中,还应带领中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使中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200米短跑训练中。这样既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短跑训练信心,又可以有效避免中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3)在饮食结构、作息时间等方面,教练员应引导中学生注意合理膳食,z取充足的营养,训练后要做好身体的放松和休息,注重身体的保暖。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中学体育训练改革不断深入,对中学体育训练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中学体育训练的需求。体育训练方法得到进一步创新,结合式训练法已逐渐被应用到体育训练中。

(2)通过实验测试分析,采用常规和结合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学生在成绩和身体素质上均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常规和结合式训练方法在提高中学生的200米跑成绩上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3)在200米短跑训练中,运用结合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和下肢爆发力具有积极的效果。耐力素质和下肢爆发力都是取得较好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在中学短跑中积极应用和推广结合式训练方法。

(二)建议

(1)对中学生进行200米短跑训练时,不仅要注重提高中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以及爆发力,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中学200米短跑训练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体育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提高中学生的短跑训练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海棠.如何提高学生200米跑的成绩[J].新课程(中学),2013(07):60.

[2]谭友谊.提高初三学生200米跑成绩的实验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3):125-126.

[3]陈俊达.对初中200米跑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8):65-67.

篇10

【关键词】英语阅读 问题根源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87-02

众所周知,高效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受益,加速语言的学习进程。阅读不但是英语教学的目标,更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当前许多高中生并未学会怎样阅读。他们懂得句子的基本结构,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是他们在阅读时只会一字一句地读,经常对句子的结构钻牛角尖,而且碰到生词就查字典,还常常借助母语的帮助。这种简单机械式的阅读,很难使他们“惬意阅读”和“完全理解”。但不管是新课标还是大学入学考试在阅读上都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质和量是全体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学方面

长久以来,许多高中教师都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大多数教师只集中在为考试而进行的阅读训练。他们既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没有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他们的教学活动局限在针对考试方法的训练上,这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主要反映在:

第一,阅读材料单一。学生的阅读材料基本上就是教材。这些材料内容单一,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

第二,训练方法简单。当前,教师们普遍使用的方法都是为大学入学考试而做的阅读理解训练,学生只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设计好的答案中选出最佳的答案即可。这种被动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丧失了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2.学生词汇在质和量上的不足

词汇的不足不但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还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他们在阅读中的兴趣和信心就越大。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外延意义,还要理解学习单词的内涵意义。而且单词的内涵意义在词典中是找不到的,只能靠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掌握。此外,英语还有许多惯用语。它们很难从字面上获得真正的含义,需要在阅读中理解渗透。

二 提高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1.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

第一,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一旦教师为学生选择了合适的阅读材料,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类似的内容。这里有两个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阅读材料的有效方法:(1)充分使用互联网。(2)教师应鼓励学生善用图书馆资源。一般上说,不是每个学生家中都有充足的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时图书馆就可派上用场了。但是对图书馆那浩大资源不习惯的学生刚开始可能会对庞大的数量感到困惑,且懒于使用这些材料。此时,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如此庞大的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第二,阅读材料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事实证明,当阅读有趣味的材料时,学生的阅读水平会远远超过现有的能力水平。高中生正处于对知识强烈渴求的时期,他们迫切想知道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为了适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选择有趣的阅读材料,如笑话,幽默小品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阅读的训练方法要多样化

第一,精读和泛读。精读,在真正意义上,并不是阅读。它是一个包含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的综合体。而泛读却有两个与之不同的目标:理解文章内容和通过泛读学习阅读技巧,如预测阅读、略读和扫读等。

第二,掌握文章大意的阅读。要让学生知道,阅读并不总是为了某些特定信息,有时只为文章大意。如看报纸、杂志和查阅参考资料等。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技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1)通读全文时要比平时稍快但又不能快过略读;(2)对于如人名、地点、日期这些细节可以忽略,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作者的中心思想上。

第三,训练学生利用语境猜词能力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使用语境策略。在阅读汉语时,学生都会根据上下文通过逻辑推理来猜测一个字的意思。但在阅读外语文章时他们却忽视了这种能力。所以,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充分运用这种能力,应该帮助学生学会从语境中猜它的大意,而不是一碰到生词就停下来。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就要把这种能力告诉学生,然后就不断提供哪些不熟悉的单词但却可以通过上下文猜出它的词义的阅读材料,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猜词能力。如Children like such creatures as dogs and monkeys. 根据单词“dogs”和“monkeys”,学生很容易得出“creatures”就是“animals”的意思。

3.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给出指定词的反义词或近义词、把动词变为相关的名词、用新词造新句、用英语解释单词、改写句子等。但下面两点应更加注意:

第一,构词法。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那些常见的标示词性的后缀,如-tion,-ness,-able,-ment,-ly等和大部分常见的前缀的含义,如un-(not),dis(not),re-(again,back),pre-(before),mis-(wrong,wrongly)等。

第二,习惯用语。与其他语言一样,英语也有大量的习语,而且这些习语对于非本族人来说是较难掌握的,但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并不低。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多接触它们,解释它们的含义,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词典中查阅这些习语。

4.改掉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一词一句地读、阅读时头部动作太大这些都是不良的阅读习惯。以句群为单位阅读是快速阅读的前提,这是因为语义一般上都是由句群表达而不是由一个单词。因此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时不晃动头部,只转动眼球;眼睛和阅读材料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

当前高中生在英语阅读中普遍存在着困难,尤其是山村高中,他们起步更迟,教学条件不好。虽说教师已经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了许多工作,但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努力分析问题,并以此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推动山区英语教育向更高效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秦建华.运用语境策略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3]潘忠海.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0)

[4]龙荣兰.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中学文科:教学论坛,2006(1)

[5]江雪宁.注重阅读材料选择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

[6]沈正南.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5(2)

[7]吴长安.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