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
滨州市是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是典型地依靠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对滨州市民营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已成为滨州市的“名片”、代名词。
一、滨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滨州市乘改革之风较早地建立和经营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经过一次创业和初步发展积累了充实的原始资本,拥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依靠政策支持、当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民营经济发展体系。
滨州市经营和发展民营企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新形势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企业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据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止到2012年个体工商户7.31万户,从业人员16.38万人,注册资金32.59亿元,分别增长15.9%、18.2%和44.9%;私营企业2.12万户,从业人员30.10万人,注册资金1244.75亿元,分别增长12.4%、10.4%和31.0%[1]。同时,滨州市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华泰集团、万达集团、大明集团等知名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均是国家级或者省级大型企业。其次,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滨州市科技型民营企业数量逐步增加,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新上项目更加注重科技含量和综合产能,农副产品资源加工产业、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科技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多。
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既有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内部因素,如企业规模和实力两极分化严重,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和相互配套的产业链,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不高等,也存在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等外部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不仅限制了企业转型升级,甚至导致企业面临兼并或破产的厄运。
二、滨州市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既是创始人又是所有者,企业决策往往是一人说了算,以个人眼光而不是组织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计划和前景,而且管理者倾向于把企业当作家族财产,企业多采用家族式管理和为亲是用的用人机制,“重业务、轻管理”和个人机会主义倾向较严重,高层管理者和培养的继承人都是自己的亲属朋友,彼此之间为争夺企业管理权和自身利益的勾心斗角事件时有发生,而多数真正有实力、有潜力的工作人员因管理者怕管理权被放空而被辞退。
(二)企业文化科技实力弱
企业文化科技实力弱主要表现为企业所有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匮乏。本文主要从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分析:
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滨州市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早期成立的民营企业的所有者由于当时所处的时代特点并未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现阶段的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需要的车间操作员工数量多,不能保证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弱。大多数民营企业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差,缺乏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而且企业缺技术、缺信息、缺熟练技工和人才问题导致生产经营中资源综合利用率第、浪费现象严重、生产工艺相对落后[2](36)。
(三)企业间缺乏规模聚集效益
企业间缺乏规模聚集效益是由民营企业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这也是多数滨州市民营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一是民营企业多为一人所有,投资主体多以亲情为纽带,企业产权结构相对封闭和单一,这就阻碍了外部资本的进入和企业间资本的融合。二是民营企业大都规模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比较低值单一,相互配套的产业链条延伸力不强,产业集群的发展从整体来看还不够成熟。地区间没有形成系统的民企发展体系和联合机制,重要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在有效的时间扩散和传播,未形成地区间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整体合力。
(四)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滨州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规模限制或者企业管理人缺乏融资贷款方面的信息和能力,部分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不佳,本身不具有融资贷款的资格;二是政府在融资贷款政策上倾向于国有企业,不管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民营经济所占市场份额都较小,多数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如图1所示,通过对2012年我国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进行分类统计,我国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只有0.13%的企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32.63%的企业选择向银行贷款,企业自筹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55.17%的企业采用这一渠道[3] (12)。全国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也从侧面反映了滨州市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三、滨州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企业内生价值
1.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核心人员素质。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当今世界,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决定企业成败存亡”。针对滨州市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可以实施培训激励机制,让参与培训的企业家获得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安排企业家“走出去”参观典型模范企业;对新成立民营企业的企业家设定要求并进行考核等。
2.建立专家团体型管理机制。滨州市民营企业要想企业长远发展,就需要淘汰传统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建立专家团体型管理机制,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理念、拥有创新精神、敢于开拓挑战的专家团体。这个专家团体要渗入到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环节和部门,对于企业重要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必须经过他们的审批通过,并给予他们相应特权,即有权对企业所有者说“不”,尤其是管理者所做出的带有盲目性或带有个人情感色彩而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定时,专家团体要敢于提出异议,并及时修正。
(二)增强核心竞争力
1.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如图2所示,要通过利益补偿机制,解决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分担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重构金融体制,解决民营企业创新融资难的问题[4](54)。民营企业要有自觉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使自主创新成为民营企业自觉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通过建立多方激励机制,全方位激发企业的创新意愿,由“要我创新”转变成“我要创新”的行为模式。
2.鼓励科研走进企业。民营企业要转变发展理念,走“官产学研资介商”相结合的科研之路,主动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中心等交流合作,让他们的科研实验室驻入企业,利用他们的人才优势、丰富的创新理论加速企业产品的更替和创新。同时,企业要重点培养一大批有科研能力的工作人员参与到科研实验室的新产品开发和研究中,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向股份制企业转型。股份制企业的优势是可以吸收社会资金维持本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近年来,滨州市地方经济发展迅速,有投资能力、有实力的个人或团体机构越来越多,如果吸引这部分人或团体机构将自己的资金或技术投资于民营企业,那么相对封闭的民营企业就会逐步向开放式、社会化的股份制企业转型,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实现质的跨越,也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鼓励民营企业以收购、兼并、参股、合股、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使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有机结构,实现低成本良性扩张,壮大民营企业的自身经营规模,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各种综合能力[5](85)。
四、创造协同聚集效益
1.拓宽民间资本发展空间。将民间资本投资于风险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政府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民间投资与政府的投资项目有效对接,为企业进入传统垄断行业铺平道路,在政府与行业垄断的双重庇佑下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2.发展企业合作联盟。民营企业的合作形式可以以国有企业的合作形式为依据和参考,由骨干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市场信息共享、共同开发生产技术等途径建立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还可以通过企业间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的形式,组建多种行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民营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市统计局.2012年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滨州传媒网,2012.
[2]冯莉.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证分析[J].发展研究,2012,(6).
[3]张亮.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3,(1).
[4]辜胜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8.
[5]胡锐.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7).
[6]党正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论坛・经济宏观,2008,(4).
[7]许倩鸿.浅析滨州市产业发展规划[J].经济研究,2009,(32).
[8]王蕊.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
[9]王咏梅.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文化用品设备生产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研发、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等新兴产业,推动印刷包装产业改造升级。
重点打造环首都文化产业带、长城文化产业带和太行山文化产业带,加快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生产、传播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成10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完善文化建设政策,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规模,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参照省级工业聚集区优惠政策执行。创新金融扶持形式,组建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企业担保公司。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推出一批知名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旅游、文化节庆会展、民俗工艺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培育消费市场。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以此为契机,我们必须先要了解河北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探索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规律,以便更好的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一、河北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1.文化企业数量增加迅速。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登记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9093个(不包括个体)。尤其是最近五年,新注册的企业数量不再少数。
2.企业的增加值不断提高。
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的增加值209.8亿元,其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30%、占全省整个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河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32%。
3.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仅全省登记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每年吸纳从业人员21.6万人。例如,被誉为中国剪纸第一乡的张家口蔚县,全县16个乡镇的96个行政村从事剪纸业,从业人员2.1万人。保定曲阳的雕刻业,从业人员达3万之众。衡水市的内画艺术,吸纳从业人员4万多人。
4.企业的规模和素质进步很大。
在2008年全省评选的十强文化企业中,有7家是民营文化企业: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省环渤海湾经济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河北正元包装集团有限公司、馆陶思月陶艺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省评选的文化产业十佳品牌中,有9个品牌是由民营文化企业打造的。
二、河北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民营文化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这与河北省丰厚的文化资源非常不协调。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廉颇、赵子龙等等,名人文化构成了河北文化的血脉和脊骨,京畿文化增添了河北文化富丽堂皇的气派,古长城文化张扬着河北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西柏坡的红色文化铸成了河北文化的主流和亮点,民间文化展现了河北文化多姿多彩的无穷魅力。我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0处,有世界级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7项,有2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文化特色,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上还处于起步和发育阶段,资金投入不够,资源开发不足,严重影响着河北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思想认识没有与时俱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较普遍地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树立不牢的问题。不少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足,对民营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3.民营文化企业自身实力不强。
目前,河北省民营文化企业总体存在着结构单一、规模较小、起点较低、缺乏人才等问题。尤其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市场运作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很难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产业比重大,主要集中在演艺、电影、图书音像、印刷等领域,新兴产业比重偏小,大部分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而且分散,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文化产品生产基本上以传统工艺为主,缺少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另外人才匮乏,导致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河北省民营文化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存在高学历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的现象,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而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引进渠道没能建立,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篇3
一是企业领导高度重视。鄞州区民营企业内审机构都是隶属于公司总裁或总经理直接领导,公司总裁或总经理赋予内审机构广泛权力,如雅戈尔集团公司总裁提出“审计无禁区”思想,规定审计部不但可以审计公司下属企业和驻外营销分公司,而且可以对总裁“一支笔”审批的集团公司本身进行审计;三星集团公司总裁1999年主动向所在地镇政府和区审计局提出要求,指导帮助他们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审计机构,在不到半年时间,三星集团公开向招聘从事内审专业人员8名,负责集团公司内审工作。
二是驻外市场部或营销公司是民营企业内审主体。鄞州区10家民营企业如雅戈尔、三星集团、广博集团、洛兹集团、布利杰集团的内部审计对象主要是公司驻外市场部或营销公司。比较典型的是雅戈尔集团和三星集团,两家公司都是鄞州的特大型企业,年销售都在30亿元以上,雅戈尔集团公司在全国有156个市场部,三星集团公司在全国有营销公司60余家。如何保证这些市场部或营销公司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重中之重,他们把市场部或营销公司的库存商品、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作为审计重点。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完整,不受损失。
三是机构相对独立,内审人员素质比较高。鄞州区10家有内审组织企业中有8家都成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且从事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0%以上,具有注册师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占6成以上,雅戈尔、广博集团、华泰集团等企业还专门聘请了高级会计师加盟内审人员行列。
四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民营企业内审的一个重要。如雅戈尔集团公司审计部成立5年来,先后对近100家市场部的负责人离任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形成了“有离必审,先审后离”的制度,三星集团、广博集团、开开集团、华茂集团、洛兹集团、八方集团等公司实行了营销部或分公司负责人和主办会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五是处罚力度大。民营企业为了促进利润最大化,防止企业资金流失,一般对内审机构发现的处罚力度比较大。如雅戈尔审计部近几年来,先后查处驻外市场部截留货款、私设“小金库”、私分季节性商品价差、公款私分、私刻公章、假冒公司领导签字等违纪违规案件数十起,审计追回经济损失687万元,同时,公司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有23人受到了降职、免职甚至解除劳动合同处分;三星集团、洛兹集团、广博集团、向阳公司等企业还采用审计通报形式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员处以一定罚款,并在公司内部通报,起到警示作用。
鄞州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审计机关对民营企业内审工作指导监督缺乏政策法规依据和行之有效办法。根据《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审计署关于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也只局限于《审计法》规定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组织范围内。因此,以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国家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指导,目前缺乏可操作性政策依据,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管理,如何规范民营企业内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都缺乏行之有效管理办法。
二是审计范围不够广,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查证上,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公司资产安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和投资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这些都需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查错妨弊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采购审计、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方向发展。
三是审计行业尚待规范,审计手段尚需完备。民营内部审计虽然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下,建有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内部审计程序和操作办法,但它不象国家审计和审计一样有整套审计准则和操作规范,内部审计只能参照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的一些做法,操作上缺乏权威性。同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手段,特别是审计到往来款项函证,银行存款对账,审计线索外调和延审等事项,缺乏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一定程序上制约着民营企业内审工作质量。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改革和建立企业制度的产物,它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生命力。为了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在调查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内部审计条例》,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范围,要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程序,赋予民营企业内审机构必要的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国家审计机关或内审协会要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二、实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建议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做法,在我国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办法,严格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包括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这样,有利于国家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提高国家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指导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有利于内审事业发展。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38-01
1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初级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先天性不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民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实践。由于在受到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影响的同时,又常以东方儒学文化影响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标杆,因此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丰富多彩。由于民营企业各自有不同的起点、产业类别、企业规模、组织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不均衡,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也参差不齐。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凸现。
①权利分配不合理。企业主一人集权现象明显,管理模式主要为“家族式管理”。
②人力资源战略不科学。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缺乏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
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一就没有企业的兴旺发达。一个人才选择他为之服务的企业时,考虑的因素很多,薪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企业是否有潜力、能否发挥其才能等都是很重要的标准。
2 民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因简析
(1)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与层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规模不合理。要么规模小,发展不够;要么就是盲目扩大规模,摊子铺得太大,造成过度的多元化经营。此外,科技型、股份制型、资本经营型的民营企业相当少,不仅总体水平低,而且发展层次普遍较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也较低。由于民营企业的这种发展规模和发展层次所决定,“老板们”的管理思想没有及时的提高,以前的成功往往成为一种市场幻象,深深的刻印在老板的脑海中,使得他们认为过去的管理方法可以在今天的管理中取得成功,导致对今天的市场及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化。这种市场幻想使老板产生一种固化的认识:现在的员工同过去一样,只要给钱,就会拼命去干。只要我像过去一样以兄弟般的情意对待他,他们会以同样的情感作为回报,努力为我工作,从而忘记了社会是变化的、市场是变化的、人是变化的。
(2)我国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员工的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往往会在责任面前采取机会主义立场,以简单僵化的方式方法去行使其管理职能所有这些均会导致企业管理工作的失误,致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3)我国缺乏一个培养和形成现代企业家社会阶层的机制。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以强大的企业家社会群体作为支撑。但我国转型时期缺乏这样一个数量足够、质量优异的企业家社会阶层,政府在这方面也没有相应的培训机构,现有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接受现代市场经济的训练本来就是不完整和不充分的。
(4)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口负担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日益地暴露出来。不仅如此,这种过剩的劳动力人口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素质低、能力差。在大批劳动力待业、社会就业严重不足的同时,又存在着高素质人才的短缺。
3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战略途径
3.1 政府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1)继续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创业培训。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不仅对想当“老板”的人员提供此项服务,还应该对现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
(2)为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项目论证方面提供援助。为企业的人才引进搭桥,解决其子女入托、入学、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问题,甚至盖一定数量的公寓宿舍作为廉租房,以低于市场的租金提供给到个体私营经济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工作的紧缺人才使用。在民营企业的项目论证上,主要应从项目的可行性、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专家论证,以确保项目的成功率。
(3)完善人才配置的市场化功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在注重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投资体制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强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功能。针对当前存在的人力资本大量浪费和闲置的状况,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适应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市场化,创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
(4)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一方面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却有大量人才流向国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形成人才成长的环境和体制。要真正留住人才,吸引在外留学人员甚至国外科技人员来中国发展,还需要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成长。
3.2 民营企业自身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1)将权力制约原则贯彻到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中。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权责明晰、相互监督、彼此制约、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机制,一些重要的职能要分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行使,进行合理的分权。另一方面,应制定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目标、权力与职责,促使各职能部门、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地行使权力。
(2)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在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没用的。应将决策层“送出去”,积极参加有关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实用的培训课程。
(3)走出薪酬管理的误区。观念的变革是企业变革的先驱,民营企业要走出薪酬管理的误区,必须首先从观念上突破。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第一资本的观念,树立现代的薪酬管理理念,尽快从传统的工资管理向现代的薪酬管理转变,从收入分配制度向人力资源投资理念转变。
(4)增强企业吸引力,降低员工流失率。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首先,可以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在合同期内,企业不能无故辞退员工,员工也不能擅自离开企业,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交纳违约赔偿金;另外,可实行培训赔偿制度。企业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记录员工培训实况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确定员工离职时所造成的损失,并要求赔偿。
参考文献
[1]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德智.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 银行 金融服务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乐山民营经济在乐山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13年以来的经济下行中,乐山民营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名企的上游企业要现款,下游企业要赊账,结算周期和应收账款周期普遍拉长,企业资金链紧绷。如何重新认识经济转型新常态下乐山民营经济,如何在支持其转型发展中化解风险,缓解资金瓶颈,捕捉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民企和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乐山银行业努力探索,取得了成效。
一、民营经济是乐山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组成
乐山民营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的94%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近年来,乐山市民营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乐山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年乐山市国内生产总值1301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0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六成,税收也占到六成,解决就业占7七成。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随着民营经济涉足的产业从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小型制造等传统行业为主,拓展到三次产业的多个领域,并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本和技术不断聚集提升。以民营企业为主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精细盐磷化工、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专业陶瓷、化工双甘膦等,结构优化成效明显。乐山市立足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和结构导向调整,2016年乐山确立了旅游主导产业的地位,民营企业积极介入与旅游匹配的绿色产业,高新区的总部经济区,五通,犍为传统产业的低碳发展,沐川、井研的生态农业,建设全省最大的有机茶叶、有机竹笋基地。通过PPP等方式等参与打造与旅游相适应的美丽城市的“三江六岸”、“特色小镇”。在与旅游相联动的生态脱贫中展现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在新一轮的民企“参军”中,走军民融合之路。
二、乐山民营经济获得了银行业机构较好的金融支持
各银行提高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和覆盖面。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贷款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额外提高门槛,不设玻璃门弹簧门。截至2016年3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表内外授信余额103亿元,支持各类民营企业1.7万户。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方式逐渐多样化,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金融结算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结构化投融资业务,着手为民营企业设计债权承销业务等。辖内银行业机构中非授信业务民营企业客户数5万余户。各银行改进优化服务网点和设备,向城郊、集镇、园区延伸扎根。普及推广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丰富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2016年上半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
各银行提升了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各银行通过制度、流程和产品创新满足民营经济的差异化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全市现有挂牌的小微支行3家,一些银行也将部分传统支行定位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除传统的“三表、三品、三流”以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客户发票、税务,POS数据,以及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出具的交易数据作为客户分析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合理分担信贷风险,推进“银税保互动”等新服务模式。乐山建行与税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纳税评级高的客户可向建行申请最高额度为200万元的纯信用“税易贷”。借助省财政和产业园区补偿金,为园区企业提供“园保贷”融资、网银循环贷等。在转贷续贷上也不断完善制度办法和IT系统。乐山商业银行主动争取并用好央行政策工具,如全省首家试点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至2016年上半年已累计运用专项资金77亿元,主要投向了民营经济。为降企业融资成本,农行等采取自己内部评估抵押资产、资产价值确认函等。有的银行不仅担保费率控制在2-3%以内,而且不收取保证金,抵押率提高到70~80%,对部分优质客户还可以足值贷、征信互认。招商银行一次抵押评估可以办理三个一年期贷款。中行“中银信贷工厂”通过专营机构和采用标准化流程集中审批提高效率,与海外分行协调,举办跨境交流合作会,打通国界开展业务。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各银行减免合并收费项目共300多项。有的银行对新增收费项目公示三个月。全市一年期担保贷款的总成本一般控制在10%以内,抵押贷款8%以内,如邮储银行2016年上半年平均6.54%,相比2015的7.15%降幅较大。工行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19家本地企业零门槛入驻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国开行四川省分行自2015年起开展专项建设基金工作,以股权投资或股东借款的方式解决乐山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
各银行落实经济转型期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安全等可以整改后达标,业主有意愿,也有信心度过难关,配合银行理清理对外的负债,担保,包括民间借贷情况的,银行业机构为企业转贷、续贷,降低利率,改变还款方式,不抽贷、断贷压贷,保持企业的资金链不断裂。在监管部门的督导下,各债权银行还成立债权银行委员会,相互交流债权企业的基本信息,通报企业重大投融资活动,共同研究风险化解方案,对企业采用一致的共进退行动。
支持乐山民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四川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改革试验区,乐山有传统的核工业等基础。军民融合产业创新性强,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也正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乐山银行业把握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探索以老军工企业为基础建立融合发展园区的机会,针对“民”和“民参军”的企业不断更新服务模式,突出地方特色,给予较高的利率优惠。在符合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态分析。银行监管部门完善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专项考核评估,形成了正向的激励和负向的约束。
三、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
首先还是政策支持的问题。近年来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出台不少,但落地不到位。越往下走,政策的影响越来越低。国家和省里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一整套优惠政策体系,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但到市县一级,要么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照搬,要么是干脆迟迟不落实。对待民营企业也缺乏政策宣传和解读,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在执行中不到位时也往往缺乏督促机制。
其次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明显短板制约融资业务。特别是有的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监事风险意识弱,公司章程中权利责任等条款模糊不清。不少企业是新一轮经济上行周期发展起来的,没有经历过下行周期的冲击导致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弱。发展战略不清晰稳定,盲目扩张,绷紧资金链。不合理的企业经济结构在经济下行期业务风险不断显现。在环境过热时盲目的脱离主业的投资很快暴露出来,一些企业盲目投资资源产品初加工企业和房地产项目,业务跨度大。随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又不愿果断止损导致主业资金链紧张。资产价格的下跌又导致企业的投资欲望减少,2016年上半年,乐山占总投资61%的民间投资增速仅仅0.4%,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一些中大型企业关联关系复杂,形成理不清楚的“担保网络”和“连环担保”。不少企业还涉及高息的民间借贷,往往是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线。科技创新投入少,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弱。据初步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非公企业没有研发部门或固定的科研合作单位。研发投入强度低导致新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5%。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民营企业在军工市场的合作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有保密协议的约束,客观上影响了经营和财务透明度。
再次,对银行业机构来说,贷款等债权的违约率不断攀升,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占到不良贷款的一半,不良资产管控压力增大,内部问责和外部监管也更严厉,如有的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的追责情况需要报总行的监察部。出于对风险、利润等指标的综合考虑,商业金融毕竟不是政策金融,各行社的授信和贷款增量下降的幅度比较大。长期以来银行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强,产品宣传主动营销力度弱,让银行自己和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之间形成了“沟壑”。
四、对策和建议
(一)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市县落地
民企具有天然的创新基因,国家和省级层面近年来出台了不少鼓励和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有的配套措施还很具体,职能部门的可操作性强,但在市县一级就出现政策措施递减的情况,民企的获得感不好,一方面地方财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工作效率问题。市县一级要加快落实民间资本投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性措施,进一步细化行业领域准入规则、标准和条件等,建立健全具有操作性的支持体系,活跃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市场,疏通民间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知识产权入股和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专项政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产业引导作用。通过实施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担保代偿损失补助、保险费补助等政策,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对民间投资的保护也非常重要,民间资本最关心的是辛苦投资和积累的财产或产权能否保值增值和完整安全。在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债务纠纷中,要体现司法的公正。
(二)督促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银行自身不仅有资金优势,还有信息、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在资金和结算,还要辅导和促进民营企业清晰化发展战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打造绿色健康品牌,加大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技术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银行要为企业做好总体财务策划,引导企业多维度拓宽融资渠道,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外,探索“新三板”挂牌、产业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专项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使用。
(三)督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力度
突出银行机构建设的专营定位,完善符合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特点的信用评级授信制度,量身打造特色信贷产品,通过设定合理的贷款条件、期限结构和产品定价等手段强化风险防控。探索发展各类形式的担保机构,对现有的担保公司进行整合重组,依托省级政府背景的再担保公司,在新常态下探索担保的制度和方法,建立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担保公司实力。
(四)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篇6
>> 从光线传媒的发展看娱乐经济 浅析国内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广播剧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 高校校报的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民营医疗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从《东方卫报》看地铁免费报纸的发展现状及策略 从CCTV移动传媒看公交电视的发展 “五一”假日电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河北省民营艺术院团生存、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调查与研究 从传媒数据看汤森路透发展现状 传媒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民营银行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策略分析 从深圳电视传媒的实践看地方电视产业的发展 从电视读网看传媒互动 中国民营快递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的思考 湖北民营电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谈我国民营电视传媒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策略 (原光线传媒电视部总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胡正荣: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③ 刘远军:我国民营电视公司的政策空间分析,新闻界,2008年第1期。
④ 商建辉:论传媒内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现代视听(山东广播电视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1-63页。
篇7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核心竞争力 培养策略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国有企业垄断局面正在逐步缓解,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贸易的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研究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我们思维空间里通常存在广义与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的民营企业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该理论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国有独资企业的特征上的。而狭义上的民营企业仅仅指的是私营企业。在我们国家的法律里面是没有民营企业的这个概念,它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产物。
核心竞争力: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是没有持续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分析,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文化构建等几个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而今已成为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最近五年,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近五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发展之中,民营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依靠灵活的体制,科学的管理,度过发展艰难时期,慢慢走向成熟。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也使得企业的竞争愈来愈烈。很多企业管理者忙于制定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传统的竞争策略,整日充当企业“消防员”的角色,到处“救火”,而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管理理念的培育。但面对目前快速巨变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式,单纯依靠传统的竞争策略已经逐步失效,渠道战、价格战、终端战使更多企业深陷竞争的泥潭,而企业家整日忙于四处救火,企业家精神被忽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民营企业的形成情况,以及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从客观层面上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从简单的手工作坊起步,而后经过政府指导形成个体营业,在长期的运营积累及运营改良以后,慢慢形成家族式的民营企业。
第二种,在发现商机以后,由亲戚、好友等人筹集资金,引进技术(通常情况下参股人里面会有人懂技术)合伙筹办的民营企业,又叫合伙企业。
第三种,在原国营企业基础上转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那些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后经过他人买断而转型。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有企业在被买断以后多发展成为家族式的民营企业。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三种情况的共同点是民营企业的所有权都是被少数管理者所有。这种情况有着特有的优势,但是所有权集中的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能力薄弱。
目前,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例如: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实施“大而全”、“小而精”的战略,经营战略雷同,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只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去寻求更多的市场空间。单纯追求眼前利益会导致内部经营和服务质量的降低,从而导致品牌和服务竞争力的缺失。此外,很多民营企业是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但是管理却很松散,往往容易出现总部经营战略在下属公司实施情况不佳的状况,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大而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
2.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科技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人才都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所以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方认为:只要我们肯出钱就能招到我们需要的人。另外就是在民营企业中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有能力的员工没有办法得到晋升,甚至有时还会被排挤。因此,他们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时间长了以后,许多优秀的人才就会跳槽到一些管理先进、待遇优厚的企业,或者是自行创办公司(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员或者是掌握大批订单资源的业务人员)。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使民营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大大削弱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
3.科技含量不高,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民营企业现有员工素质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因此其企业自身适应力不强,导致整体竞争力比较弱。
4.经营模式单一,导致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从事的是国内市场业务,实行的是传统经营模式,而随着WTO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很多民营企业难以克服这样的困难,最后只能退出市场竞争。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三、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当前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但主要与企业自身有着实质性的关系。
1.家族企业模式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主要采取家族企业模式,以江浙地区为例,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不是很多。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家族企业是很难保持其现有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因为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一般不愿接受家族以外的人或者经营实体的参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融资能力停滞不前,这时企业的发展弊端就会表现出来。另外家族企业也不利于公司治理和结构完善。
2.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压力较大。
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企业自我融资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他渠道为2.9%。可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压力是比较大的
3.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各种矛盾较多。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将以往的市场占有格局和竞争体系打乱,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冲突主要有: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矛盾、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矛盾。这三种矛盾存在于民营企业运营的始终。
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矛盾。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因素不强等就是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矛盾。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就形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及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矛盾。就目前来看,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国有与民营信誉度的问题上,在银行贷款和税收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
以上对民营企业经营的影响因素不是已接近尾声,而是才刚刚开始。对此,民营企业要做好思想准备,特别是要在面对经营环境变化时迅速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和市场竞争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我认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状态。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核心竞争力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范围遍及全球的新环境下,企业很难再依靠规模、价格等传统竞争方式取胜,特别是依靠传统竞争手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竞争力的竞争,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民营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建立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作用,从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必须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和实施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市场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制定和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3.民营企业一定要注重和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人才。企业要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意识,可组织专业或业余的培训,使从业人员及时补充新知识。此外,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优质的工作条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为人才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留住人才,人尽其才。
4.狠抓机遇,迅速调整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
目前,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调节,做到科学引导。另外企业要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是很强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木珠.WTO法律原则与我国入世之区域对策[J].现代法学,2001.
[2]高天乐.民营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中国机电工业,2005.
[3]何军香.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
[4]米永平.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9.
篇8
[关键词]长吉图 民营企业 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41-02
为促进长吉图区域整体发展,省内相关地区进行了规划和布局。目前,长吉图区域内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已经陆续启动并完工。吉林省民营企业在这次机遇面前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一、吉林省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的制约
1.政策软约束,待遇不平等
目前,民营企业所从事的范围较小,一些行业由于受到行政性保护,缺乏平等性的准入机制,市场准入政策上的这一差异,造成好的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无力投、民营企业不能投的“轮空”现象。民营经济不平等现象十分普遍。
2.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乏服务意识
首先,各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既有交叉又有漏洞,造成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现象共存。其次,工作作风不实,重视不够,干预太多。造成了重视不够和重视就是行政干预的双重损害。而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实际上只要政策放宽,政府为此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就够了。
3.融资渠道窄,社会负担重
资金是当前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最需要的重要的经济要素之一。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头等问题,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5%左右。
4.经营范围与现实脱轨
众所周知,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但民营企业的对口企业严重不足,造成资源无法利用,而大部分企业的原料则需要进口。由此不难看出,吉林省民营企业在经营范围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二)企业自身因素
1.经营规模过小
吉林省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自身企业规模发展较小,大企业数量极少,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低,在市场中竞争力较小,不能保障利润的最大化。由于企业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足成为吉林省民企发展的主要障碍。
2.发展资金严重短缺
吉林省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利润较低,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较大,即使对于市场尚未饱和的产品,企业拿到订单也无法全力生产,民营企业不饱和生产在30%以上,闲置的生产能力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无法运转。
3.运行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
吉林省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和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企业家族化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吉林省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经营者自筹资金或亲属、朋友集体合资,一般情况是出资者就是经营者,没有实现产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企业的主要管理还依靠亲属和朋友的关系。最后结果是或者是由于内部产权争执,导致兄弟反目、朋友成仇,企业衰落或四分五裂另起炉灶,这种现象在许多民营企业中出现,我国民营企业长不大的根源就在此。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初期生产和管理相对简单的时期可以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然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进入企业管理体系,而这时家族壁垒成为阻碍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最大障碍。
4.产业结构不合理
吉林省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受市场影响较大,产业结构的单一直接导致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不稳定性,当服务行业受到波动,企业产值直接受到巨大的影响,产值锐减。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吉林省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优化整体产业结构的建立。
二、针对吉林民营企业概况长吉图战略应采取的对策
(一)优化外部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吉林省应该提高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解放思想,为企业健康发展建立优良的投资环境。大力加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制定和执行积极的经济政策,吸引资金投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引进和加强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同时,政府要为企业的发展加强技术培训机构和人才市场以及信息网络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全面建立和健全科学的保障体系。引导和保障民营企业有序的健康发展。
2.健全法律法规,调整市场准入政策
为了更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全面实现吉林省经济的腾飞,吉林省应该将民营资本引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在公共设施的建设,旅游、公园、电力、水利等设施的建设中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通过政策放宽引入民营资本,同时通过加强监管保证工程质量,通过一放一抓等政府调控实现政府的政策引导。
3.改善融资渠道环境,完善信用担保制度
吉林省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企业资金不足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行积极的经济政策,加强银行对于企业的支持,引进国内外资金进入吉林省的投资市场。建立和健全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加强银行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消除固有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建立良好的资金流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中小企业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信用制度,对优良的企业提供政府担保。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
1.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产业优势
调整产业机构,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优势和生产优势。整合企业资源,以传统工业的振兴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国企和民企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通过大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为主,以中小企业的零配件生产为辅助,加强中小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化程度,通过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建立和进行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变和振兴。
2.加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创新的基础。通过不断调整、优化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变革体制、转变机制,才能激发内在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企业内部产权结构要明确。主要是内部成员产权划分问题,基本途径是股份化,企业可在保证家族控股的前提下吸收社会资本的加入,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推动企业由封闭的家族企业向开放的现代企业转型。
3.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吉林省民营企业主要存在家族化管理的问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较低。政府应该引导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知识的培训,使管理者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让企业主看到科学管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从根本上改变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通过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使家族管理向经理人管理的方式转变。打破管理人才的家族身份的限制和地域限制,积极地推行人才引入和培养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显堂.吉林省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
[2]王文双.吉林省民营企业人才开发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
[3]张雪红.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1.
[4]高军,郭贺平,邵传龙.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研究[A].
[5]李淑霞.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吉林农业,2012,08:238、237.
[6]张瑞.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下的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2,06:68、67.
[7]吕鹰飞,曲文霞.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45-47.
篇9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柔性化管理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多样的,它根据考察对象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同样不同企业类型,采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带来不一样的企业效益。根据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入手,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对员工的正确管理,使得员工工作效率受到影响,进而减少企业效益成果。基于此,为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发展构建适合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的一个核心影响因素,只有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构建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获得绩效的提高。结合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薄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人才流失现象较严重。存在于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员工跳槽现象普遍,而且大部分都是对公司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才。因此,就使得民营企业逐渐成了一个为别人进行人才培训的尴尬地位,造成了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亏损以及员工的严重流失。[1]第二,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还处于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一些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都是由上级确定的,很少参考借鉴员工的想法。而作为员工来说,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绩效的评估,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忽视了员工本身的想法,仅从物质上进行激励对于现代社会的员工来说满足不了需求,因此,缺少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2]第三,人力资源规划不科学。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都没有形成固定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和人员,而且进行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也主要集中在较近时间段里工作问题。缺乏从企业本身出发,合理的工作规划分析,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3]
三、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构建
第一,建立柔性化的企业规章制度。一般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规章制度主要把重心放在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规范上,因此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工作态度有所消极。因此采用柔性化的企业规章制度可以使得企业规章制度富有弹性,更加人性化。同时需要参考员工的建议,例如,可以给予优秀员工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使员工在轻松环境下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做出贡献。在这样的规章制度的企业环境下,员工可以积极参与到企业工作中,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二,建立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为多层级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是不顺畅的,也就使得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失真。同时员工反馈的信息也会得不到有效的回复,使得员工降低了对企业的信任感,工作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因此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而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是注重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以企业员工为重心,强调的是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朱虐的获得市场变化信息,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第三,建立柔性化的企业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就成为了企业管理上的重中之重。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激励不应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处于追求效益,扩大规模的快速发展时期,员工的劳动强度就会加大,相应的物质奖励并不能激励员工,同时还应给予员工更多精神层面的奖励。通过建立柔性化的企业激励机制,使得报酬体系多元化,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合理的工作时间,员工可以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层面的满足。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对策通过分析,中小型民营企业有社会环境制约,但更多的制约因素来源于民营企业本身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上的匮乏。中小民营企业若想获得规模上的扩展,必须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从企业本身实际情况出发,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克服传统的管理理念,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尊重促进员工的自身发展。同时也要构建一个宽容、融洽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特色的文化背景,让员工之间优势互补,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工作中都乐于将自己贡献给组织。第二,建立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可以说是所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的一项工作。根据每个员工的日常绩效的记档作为其奖惩晋升依据,同时必须要把绩效评估相关记录反馈给员工,使得员工能够督促自己更努力的工作。只有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是必要的,通过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正规。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都明确每个岗位的的职务权利,使得企业的每个职位、每个员工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
作者:姚佳瑶 单位: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项曙初.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选择与运用[J].中国商论,2015(27):41-45.
篇10
1.1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现状
*年以来,*民营企业的总体数量逐年增加,从*年的17097户,增加到20*年的38169户,20*年是*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7.4%。20*年*民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为478.1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有270家,比20*年增加36家,同比增长15.4%;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的有90户,比20*年增加48户,同比增长114.3%。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4户,比20*年增加15户,同比增长51.7%。
1.2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现状
近年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手段,投资总量由*年的4.62亿元,增加到20*年的52.54亿元,增加了11.4倍。民营企业还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发挥低成本制造的比较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累计进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0%。
1.3民营企业的就业规模现状
20*年,*省城镇从业人员比20*年新增24.8万人,民营企业新增投资与雇工人数为5.71万人,而国有单位、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却减少了2.73万人。*省城镇新增从业人员中,民营企业所吸纳的人数占到了23%。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的稳步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良性互动,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1.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从行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商业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建筑业等12个行业中。其中建筑业企业数量连续四年居各行业之首,占全部企业的24.4%。在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中,*省民营企业仍处于空白。在经济效益的行业分布排名中,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前4位。
2*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
2.1自身存在的问题
(1)资金约束。资金不足已经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年全国民营企业注册资金为61331.12亿元,而*省注册资金仅有478.13亿元,占全国注册资金的0.78%。*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信用度低,缺乏担保,财务状况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员工筹措等,致使企业融资数量少,成本高,纠纷多。
(2)结构约束。*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传统日用消费品生产服务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行业中。据《20**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全省民营企业行业经济效益前4位。这些产业结构层次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外向型及民营科技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3)人才约束。*省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人才资源等软资源严重缺乏。突出表现为:①管理人才缺乏。企业人治的成分大,法制和文治的比重小;②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20*年*民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4%,中高级技术职称
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7%;由于人才因素的制约,*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缺乏管理经验、对市场不够了解、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4)技术约束。*民营企业总体来讲企业规模小,技术层次低,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截止20*年,*省经科技厅认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才有300多家,占*民营企业的总量不到0.8%,仅有少数企业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奇正藏药、海默公司的计量仪表等。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潜在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5)企业家资源约束。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民营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据第六次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3。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及以下的占16.67%,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这必然导致企业家对市场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
2.2外部面临的障碍
(1)政策实施不到位。尽管“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不到位,软环境滞后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准入门槛仍然很高。在电力、交通、金融、卫生等将近三十个产业领域对民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②审批环节多,准入条件苛刻。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仍面临较多的前置审批。③各种杂费政策不合理,税收尽管减少了,但杂费征收名目更多了。
(2)社会化服务平台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从*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看,政府服务还不到位,社会化服务薄弱,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民营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缺乏深度,被服务的企业还非常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服务支撑网络,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作用的发挥。
(3)思想观念滞后。*省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其原因在于社会对民营企业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虽然已成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思想不够解放。在对待民营经济问题上,部分人对民营企业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一些干部也对民营企业发展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在战略上对发展民营企业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
(4)中、东部民营企业的广泛渗透。改革开放以来,东、中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到优先发展,近年来,东、中部企业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并逐渐向西转移,以*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为例:截至目前,浙江企业占*民营企业总量的48%,在*的浙江籍人口约18万人,每年销售金额达700多亿元。外来企业的广泛渗透会导致*民营企业出现资金外流,企业周期短等问题。
(5)国际性企业的进入。入世后,*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民营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面对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还要面对国际上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产业选择、资源使用、企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民营企业发展的起点更高。*民营企业起步较慢、实力较小,难以与国外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抗衡。
3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扫清认识障碍。在全省努力营造一个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认识,认识到发展民营企业,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需要;是增强*经济实力的需要;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对民营企业实行“不看性质看贡献”“不看成分看发展”的政策,通过各种表彰活动树立民营企业的正面形象,使其在“社会上有地
位,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保障”。
(2)建立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和方式。①搭建政府、商会、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②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加大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实现企业低成本资本扩张和发展;③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全面提升民营企业信用度;四是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
(3)促进民企进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大多数民营企业只热衷于在原有技术水平上通过增加资金和劳动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应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①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开发基金,通过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②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创办、领办民营科技企业。③鼓励民营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 上一篇:二建建设工程法律法规
- 下一篇:医药行业合理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