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产管理企业股权商业银行
一、引言
近十年来,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最大特点之一。截至2014年末,银行理财余额已达13.8万亿元,10年来,每年增速达到40%。但是在强劲的增长势头下,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理财资金投资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无论是理财业务,还是现在转型为“资产管理业务”,其根本目的是在为客户带来收益的基础上,银行自身也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做好理财业务,基础是做好理财资金投资,优良的投资运营是驱动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的基础。10年来,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在刚性兑付环境下,无风险利率高企,投资者在无风险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回报;但是这种扭曲的市场正在逐渐被打破。在理财业务收益与市场投资风险匹配、投资者需要承担相应风险的环境下,理财业务发展更考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的投资运营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我国理财业务发展初期,投资标的主要是信贷类非标资产,包括众多含兜底条款的所谓股权投资、收益权类投资等,商业银行和理财投资者各得其所,商业银行一是在贷款规模紧张的情况下,为企业客户获得了融资,维护了企业客户;二是为个人客户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吸引了众多客户,尤其是高端个人客户;三是商业银行自身也获得了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
理财业务发展中期,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融资企业违约逐渐增多,到期不能归还理财融资资金,银行常常为了刚性兑付而垫款。监管部门为了防范银行金融风险,对非标投资进行了限制,2013年3月中国银监会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商业银行为了做大分母,逐渐加大了理财资金的标准资产投资,包括同业存款、债券和股票等标准资产的投资;当然加大标准资产投资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完善理财产品的风险覆盖,满足低风险投资者的需求。
近两年来,业界更多地将理财业务称为资产管理业务,例如2014年7月,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多数银行为此设置的部门为“资产管理部”,而不是“理财业务部”。笔者认为,之所以有此区别,在于“理财业务”更偏向于“资金募集”,而“资产管理”则平衡考虑“资金募集”和“资金投资”,或者说资产管理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成熟期。在此阶段,理财资金投资范围更全面。在标准资产投资方面,扩大了债权投资范围,增加了各类基金,甚至股票的投资等;在非标准资产方面,除了信贷类资产,中小企业股权投资也将是投资方向之一。因为从投资来看,一是随着信贷规模的逐步放松,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银行信贷部门也面临着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理财资金投资信贷类资产越来越难;二是在监管部门要求要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理财资金投资信贷类资产也存在着风险;三是投资同业存款和债券资产的回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中等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收益回报需求;四是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投机性较浓。所以全资产投资配置下,中小企业股权将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投资领域。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股权投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理财业务经过约十年的发展,从投资者、商业银行来说,都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从监管部门来说,也逐步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从投资端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产阶层迅速扩大,且其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为先进的投资理念和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急需找到具有一定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渠道。
从融资端来看,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总理多次提出,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而这些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资金。短期借款一是不能解决长期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负债率过高,不仅导致融资难,还有融资贵的问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足够的抵质押物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服务性企业,这些行业的企业都具有轻资产的属性。股权投资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一是股权投资可以增强企业资本实力,降低资产负债率,有助于企业增强融资能力;二是股权投资一般具有长期性,最短不低于三年,能够减少企业融资频率,提高效率;三是股权投资一般不需要抵质押物,所以股权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轻资产属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商业银行来看,一方面具有从事投资的各方面人才,包括产品、营销、风险和管理人员等;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商业银行有完善的营业网点,熟悉区域内各类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需要继续投资,能够提供较高的融资成本和回报。
从国家和市场方面来说,一是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有较多的鼓励和优惠措施;二是企业上市注册制即将实施,新三板股份转让市场逐步完善,为中小企业股权价值增值打通了渠道,也为中小企业股权投资推出提供了通道。
综上,推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三、商业银行做好理财资金股权投资的方法
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中小企业股权,关键是商业银行内部公、私渠道和产品等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1、企业客户部门做好中小企业客户的筛选
企业客户部门要了解和挖掘企业需求。一是原有股东和高管层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愿意分享企业成长红利,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业成长投资,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二是企业处于创业期的后期、成长期或并购扩张期,具有较为成熟的战略规划、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三是企业具有较大成长的空间和较快的成长速度,或至少具有稳定盈利的空间;四是企业属于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
在做客户筛选时,尽可能与政府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合作,结合相关支持政策,支持行业内中小企业发展,例如农业部门支持的承包大户、环保部门支持的环保企业、科技部门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部门支持的文化传媒企业,以及县域经济力的特色企业等。
2、私人银行部门做好客户宣传和客户培育
私人银行部门要做好高端投资客户筛选。所面向的高端客户一是要具有较强的投资实力,例如单笔投资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二是有长期投资的能力和准备,一般为3―7年;三是对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对企业经营风险具有较清晰的认知;四是对相关法律知识、合同责任比较了解;五是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同商业银行的投资顾问和投资运作能力。
同时私人银行部门也要做好股权投资的宣传和客户培育。一是通过产品推介会等方式,普及股权投资知识;二是与产品部门共同做好产品和投资方式推介;三是通过路演介绍拟投资的中小企业,请企业负责人或高管人员介绍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方式和主营业务等;也可以组织私人投资客户到拟投资企业参观考察,增加投资人的感性认识,供投资人进行选择和对接。
3、资产管理部门做好产品设计
高端客户投资中小企业股权,从投资方式上,一是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进行投资,以产品说明书对所投资的企业作出具体指定;二是可以由商业银行作为投资顾问,设立SPV公司(特殊目的公司),高端客户投资SPV公司,通过SPV公司集中投资数个中小企业,该方式类似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方式;三是中介高端客户直接投资中小企业。投资退出方式包括:上市退出、股权转让、原有股东回购等。
在风险控制方面,一是目前地方政府多数都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可以引入政府基金跟投,降低投资风险;二是在产品结构上,可以设置优先、次级投资结构,引入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为次级投资人;或者根据高端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选择部分风险承受更强的高端投资者作为次级投资人;也可以通过引入证券、基金等其他第三方机构作为次级投资人;次级投资人承担更高的风险,也享受可能更大的回报。三是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合作,例如由律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合法性进行见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四是要细致拟定各项合同条款,在相关合同中必须明确,各方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投资人作为中小企业财务投资者,对股权投资高风险的认知和可能的损失承担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投资市场,一大批较为成熟理性的投资者逐渐成长;而企业股权投资市场也逐渐成熟,两方面市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但缺乏金融市场的中介和发掘。商业银行由于在各方面均有丰富的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是要行动早,首先要逐步培育股权投、融资市场,其次是全面收集股权投、融资客户信息,建立信息库,第三是要培养一支更加专业的高素质股权投资人才队伍,在资产管理业务的蓝海中,打造股权投资的市场品牌。同时,在通过理财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同时,信贷业务并进,投贷联动,培育优质银行客户,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中小企业、私人银行客户、国家和银行四赢。可以说,优良的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能力必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孟扬:投贷联动: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股权融资[N].金融时报,2011-05-25.
[2]刘涛: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回顾与展望[J].银行家,2013(6).
篇2
资产管理业务 现状分析 影响研究
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况资产管理,顾名思义是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受托人,由受托人提供理财服务的行为,是金融机构客户资产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为客户获取投资收益。资产管理业务起源于美国,最初是投资银行管理其合伙人及相关人士的资产,后逐步演变为机构或个人委托专业金融机构管理资产的金融业务。资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和机构资产(货币或非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所研究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指后者。根据《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2]81号),所谓资产管理业务是指期货公司接受单一客户或者特定多个客户的书面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委托合同约定,运用客户委托资产进行投资,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费用或者报酬的业务活动。2012年11月16日我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正式开闸。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4月底,具备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中签约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仅128户,其中机构投资者16户占比约13%,个人投资者112户占比约87%;已开发的产品47只,平均每只产品签约客户2.72户,单只签约最多签约客户18户,管理账户的初始总资金规模5.1亿,最大单一账户资金管理规模6000万元。目前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在市场上运行一年多了,截至2014年1月我国已有30家期货公司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但是据统计该项业务市场资金规模仅10亿元左右,2013年上半年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总收入为2380.32万元,其中投资咨询收入为2050.86万元,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不过329.46万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二、资产管理业务对期货公司的影响分析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项业务给期货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对期货公司的收入、管理、投资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地去分析和理解,资产管理业务也不例外,它给期货公司带来各种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一)积极影响1.改变期货公司盈利模式单一的现象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改善和优化期货公司的业务结构。期货公司在没有开展创新业务以前,一直以经纪业务为主,导致期货机构盈利途径仅依靠单一手续费。据了解,单一盈利模式下多数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中90%以上是靠手续费。由于盈利模式单一,最终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手续费大战,而手续费竞争不仅在小期货公司存在,很多大型期货公司也存在在压低手续费招揽客户现象。手续费大战的背后,实质上是反应了期货公司业务同质化的问题。由于期货市场尚未成熟,同时期货行业风险较大,市场监管严格,导致创新业务迟迟没有在我国期货市场中出现,从而形成价格战和同质化问题。如今我国期货业已经允许开展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虽然从已经运行的情况来看,尤其是资产管理业务并非十分理想,但是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期货公司单一的盈利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业务体系,遏止手续费大战的产生,真正实现期货公司的创收。2.促进期货公司优秀人才培养一直以来期货业“挖墙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实质上反映期货业对人才的渴望与需求,尤其在创新业务开展以后,对人才的需求将显得更加迫切。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从研发、销售、交易、管理等环节的优秀人才,人才需求量大,不可能全部都通过“挖墙脚”的方式从其他期货公司获取,而且这种不注重内部人员的培养,盲目招揽外来人才的方式,将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人才优势,无形中还会打击原有人才对于公司的忠诚度。如果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企业对于员工没有安全感,期货公司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为了解决资产管理业务人才紧缺的问题,期货公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优秀人才,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升服务能力,才能培养出优质的客户,从而提升期货公司发展空间。3.完善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期货市场以杠杆高,涨跌幅度大、行情变幻莫测为特征,在金融业领域当中监管要求相对严格,期货市场“五位一体”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对期货公司各方面制度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包括业务管理、人员管理、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交易监控、防范利益冲突、合规检查等制度,力求降低资产管理产品的非系统性风险。获批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期货公司不管是资金实力,还是各项制度,都必须满足监管要求。因此,该项业务的开展,逐步完善和健全了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和较少风险事故的产生。4.发挥期货公司的自身优势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范围来看,包括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期货公司最大优势是熟悉金融衍生品,因此,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将极大地发挥期货公司的优势。由于期货公司相较基金、券商、信托、银行等更了解期货市场,并且更具全球视野。目前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而期货市场是国内目前重要的能够同时联系国内外金融市场环节。这种联系一方面是通过内外市场相同或相近品种的套利,更多则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全球化,令期货公司对全球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使期货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更加合理,最终获得丰厚收益。(二)消极影响1.加速期货公司两级分化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4月我国有期货公司160家。从股东类别看,主要有传统期货公司(股东具有产业背景或雄厚资金实力)、金融机构参控股期货公司(股东具有券商、信托公司背景)和中外合资期货公司(股东为中外合资)。截至2014年1月,各类期货公司中只有30家期货公司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占比不到20%。在这种局势下,获批的期货公司寻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而剩下的期货公司由于资金、评级、人员等方面不符,而被拒之门外,仍然依靠单一的经纪业务来维持公司经营。从2012年六家期货公司的资本来看,期货公司之间的净资本差异十分明显,和合期货与中粮期货的差距达到100倍以上,即使在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初期阶段,这种两级分化的局面就已经凸显出来。未来在这种优势、资源倾向的前提下,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将在其中获取丰厚的利润,最终导致期货公司两极的现象继续恶化。
2.导致期货公司竞争压大期货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当中最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领域,当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公司已经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逐步积累了经验、人才时,期货公司才刚刚起步,这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没有放开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之前,私募期货投资公司实际上之前承担了期货资产管理的角色,这就导致期货资产管理先要在行业内竞争。当期货公司的创新业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时,国内的私募期货投资公司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研发水平、实战能力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功。由于私募基金不受监管,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人才资源,都有较好的基础,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期货公司发展资产管理,首先面临来自私募机构的竞争压力。特别是目前期货公司只允许开展“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业务,而实际上私募机构一直以来就是在运作“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资产管理,从允许开展的业务类型开看,期货公司处于弱势一方,面临的业务压力极大。3.限制期货公司宣传渠道我们从理论上来看,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可以吸引许多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来,比之前要方便的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把大中小散户的资金集中起来,由资产管理人代为投资,从而形成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改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但是期货公司却要求不能通过公开媒体向公众推广、宣传资产管理业务预期收益或招揽客户,客户也不能查看期货公司模拟交易数据,这种要求直接阻碍了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此外,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对投资者的资产要求严格,能够参与该项业务的群体有限,再者不能通过媒体渠道宣传,即使期货公司设计出优秀的产品,但是缺乏有效、便捷的宣传渠道,在信息传达不畅前提下,难以扩大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也将会受到影响。
三、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建议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对期货公司来说是发展的一大步,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影响,但是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仍是不可忽视的。期货资产管理的发展可能不会非常快速,但是期货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与期货市场共同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丰富资产管理业务类型目前期货资产管理业类型为“一对一”的理财模式,要求客户应当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单一客户的起始委托资产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于高净值客户,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将无缘参与资产管理。“一对一”的专户理财总体上可能导致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牌照无业务或少业务的局面,也不利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从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来看,是首先开展“一对超多”模式,再逐步放开“一对多”和“一对一”的业务类型,这种发展顺序有其内在意义,认为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性要高于普通散户投资者,因而首先推出“一对超多”,即通过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形式,募集众多散户投资者的资金,由专业人士进行资产管理;然后为适应当前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再进一步推出“一对多”和“一对一”的业务类型。并且,从我国目前投资者的结构来看,仍然是个人投资者为主,其占比达90%以上,这种散户比例过大、专业机构投资缺乏的局面,势必不利于“一对一”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因此,我国期货市场应尽快推出“一对多”或“一对超”的业务类型,加快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二)明确产品定位期货公司面临着业内外多重竞争,因此其发展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需要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重点捕捉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走差异化之路。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在期货等衍生品投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和证券、基金、银行的理财产品形成差异与互补。在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中,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设计上应该要立足于金融衍生品,充分利用在套利策略、量化策略等方向上的研究优势,并对投资者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经济周期和当时主流的风险偏好进行产品设计,从而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对冲、趋势跟踪等投资产品。(三)拓宽宣传渠道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宣传渠道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项业务的发展。期货公司作为金融行业中较弱小的机构,通过自己设计及发售资产管理产品时间短,在市场和客户心中的认同度较低,这需要有效的宣传渠道使投资者对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意义重大。虽然中小投资者单个资金量小,但是一旦“一对多”资产管理业务放开,那么通过期货投资基金的形式,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就可以参与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中小投资者通过参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既可以借助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力量,使其投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提高了获取收益的可能性,也拓宽了期货市场的资金流入渠道,提高了期货市场的资金规模。因此,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要不断做大,必须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息,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李志杰.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分析和思考
[J].经济论坛,2011,(322):121.
[2]王聪,于蓉.美国金融中介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及启示
[J].金融研究,2005,(7):163.
[3]姜再勇.关于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问题的思考
[J].金融监管研究, 2013,(11): 37.
[4]邹功达.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N].期货日报,2013-11-27(4).
[5]李刚.我国期货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168-01
1 引言
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7家,总资产12000亿元,净资产3585亿元。这些证券公司已涉及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证券自营、基金管理、企业并购和财务顾问等业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支运作比较规范、业务比较熟练、经验比较丰富的证券中介服务队伍。本文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例进行分析。
2 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以广发证券为例
2.1 广发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简介
广发证券总股本25.07亿股,其中无限售条件流通股9207万股,作为国内大型券商,其流通股本超小,这在上市证券公司中独一无二,因此将成为A股市场上股价最高的券商股。
2.2广发证券集合、定向和专项业务业绩分析
集合产品有广发理财3号和广发理财4号。截至2009年12月31日,理财3号集合计划单位净值1.6668元,累计单位资产净值2.6784元。而2009年全年上证综合指数上涨79.98%,单位资产净值增长率几乎与上证指数相当,作为一只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管理计划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过去6年里广发证券定向产品管理业绩:资产管理定向账户自2002年取得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5.12%的业绩。即使在2002年、2004年、2005年市场下跌的环境下,资产管理定向账户仍然取得正的收益。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上证综指上涨的年份,受托账户的增长率超过上证指数的增长率,如2007年、2003年;在上证综指下跌的年份,如2004年、2005年,受托账户依然保持正的收益率;在2008年的较大跌幅中,受托账户业受影响跌了22.56%,但跌幅远远低于上证综指。因此可以得出,定向产品受托账户的盈利较大,盈利有保证,即使有亏损,也会保持在较小水平。
专项产品:广发证券专项产品为莞深高速专项计划,专项计划目标规模为5.8亿,计划存续期间为十八个月,预期收益率为3%-3.5%。
2.3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发展潜力分析
2.3.1 资产管理业务与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关系
资产管理业务的迅速发展,可以带动投资银行其他业务,如:承销业务、经纪业务等的大幅度的增长。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网络,对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有着广泛的波及效应,使其与相关业务形成多赢局面。
2.3.2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
资产管理业务相对于投资银行其他业务而言,具有独特的业务优势,既不要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又可以快速做大资产规模,且收益稳定。因此,成为国际各大投资银行竞相争夺的主要业务内容之一。
实践证明,任何一家投资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有较大的规模、良好的业绩记录,都能极大地提高其自身的公众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对于投资银行进行自我宣传、争取客户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3 综合评价和总结
广发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广泛,实力较强,同时它也是首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证券公司之一,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的较好的基础。资产管理业务的迅速增长,可以带动投资银行其他业务,如承销业务、经纪业务等的大幅度的增长。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网络,对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有着广泛的波及效应,使其与相关业务形成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阮青松投资银行学精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7)
篇4
[关键词] 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匹配
自2003年5月9日中国人保申请设立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获批准起,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保监会已批准成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9家,涵盖了国内主要保险公司,管理总资产已超过国内保险业总资产规模的85%。因此说,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一支重要队伍,也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乃至中国经济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始终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讨论的重点之一。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制度上的难得契机,秉承“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治理完善”的原则,将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从单纯的防范保险资金风险和提高保险资金收益角度,通过资产和负债管理的双方面突破,进而发展到更具专业性、规模性和市场引导力的金融服务公司,从过程和结果上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应有的定位。
一、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行业背景
(一)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保险业行业加强的必然产物
总的来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保险业发展主要在20世纪 80年代,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也主要是体现在1995年的《保险法》实施之后,但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却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的水准,从1999年之后的数字来看,保险业总资产从 1999年的2 604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5 22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47%左右。管理资产的迅速提高必然带来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
首先,当我国保险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各家保险公司都是以销售产品为主要目标,成本敏感性不高,现金流的净流入是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长期负债的压力是以当时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增长巨大潜力为前提,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对于资金管理工作的危机感基本没有,那就更谈不上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技术。实际上,当时保险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集中”都没有形成,保费的投资权力完全由保费的收取方来拥有,管理模式的行业内分化现象也非常明显,风险累积较为突出,“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冒险”。
其次,当我国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保险业的制度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先是1995年的《保险法》颁布,接着是全国各家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集中”的开始,然后是 1998年以“中保集团一分为三”为标志开始的分业经营,各家保险公司将集团、产险、寿险分离的同时也开始加强了保险资金的统一管理。在这个阶段,保险资金的使用开始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与此同时,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变化的复杂性也迫使各家保险公司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建立专门化的资金运用部门,同时期存在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制度风险又加剧了市场风险的管理难度,因此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存在明显的进一步创新的内生性。
再次,当保险公司独立的资金运用部门在运作中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无法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大力提倡和推进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制度在我国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开始需要保险资金能够独立运作投资业务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投资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制度也需要能逐步和市场接轨。因此,更具专业性、开放性和全面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自然。
(二)保险业发展的资产主导型管理更需要专业的资产管理队伍
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都是由负债主导逐步向资产主导过渡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检验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和保险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资产配置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从国际惯例上看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加里·布林森(gary brinson)、布雷恩·辛格(brain singer)和吉尔·比伯尔(gil beebower)在1991年《投资业绩的决定因素》中指出,“大约有90%以上的机构投资组合收益差别来源于资产分配的不同,而仅有少于10%的投资收益差别可由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不同来解释。”由此可见,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投资业务将与保险主营业务共同发展,前者的发展地位是一个不断强化直至并驾齐驱的过程。从西方国家的数据来看,保险主营业务的发展必须依托投资业务的发展,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发达国家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工作开展和公司型建制。
从国际上保险公司发展过程来看,不仅资产负债匹配技术和管理体系在不断强化和发展,单从高管人员工作背景的变化就已经不断说明资产主导型的越发重要:保险创建之初主要是由市场销售的高手担任公司高管;第二阶段是由精算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通过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而进入公司管理层;第三阶段是由投资管理人员担任高管,来支撑和承担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运行。
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十年来看,最初的保险公司高管往往都是由政府部门、银行部门等高管人员来担任,这些人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背景深厚,能快速取得业务。而正式业内培养的第一代高管人员一般都具有保险主营业务背景,然后是具备良好管理才能和技术的管理类或精算技术人员。从19世纪开始,保险精算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只要根据生命表,工作人员都已经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再经过此后的财务高管人员主导后,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高管人员往往是具有较好投资工作背景的业务专家。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在各家保险公司内部往往也具有较好的组织基础,这也构成了目前9家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我国大金融格局变革中的“混业雏形”趋势奠定了保险资产管理的基础
目前全球的金融监管主要是混业和分业两种模式,兼具其中的经营模式也往往因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优势或财政优势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模式。从各自推行的国家或地区分布来看,金融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是以混业制度为主。
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发展中阶段,因此金融领域里的分业经营模式有制度上的依赖性,但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系统内各公司内在生存和竞争的压力,混业发展在我国目前有一定的内生性要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规律主要取决于市场发展和监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检验指标就是看防范金融业之间风险传导的防火墙是否坚固而有效。
从混业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往往是秉承金融体系中资产存量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的,换言之,银行业、保险业开展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更为直接。从目前我国保险业管理办法来看,保险公司参与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难度较大,而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好可以解决相应难题,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所在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网络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其集中化风险控制和资金优势达到保险行业向其它金融领域发展的试点作用。
二、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选择
(一)国际上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
从国际上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内容来看,主要资产包括一般账户资产、独立账户资产和第三方账户资产,三者的结构没有统一规律,根据国别、金融环境和每家公司自身的情况略有差别。但从总体来说,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有以下特点:
首先,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业职能的主要支持在于资金融通功能,这是保险三大职能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定位的主要依据,也是其在保险业地位中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由于保险主业资金的长期负债性特点,在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间隔中,没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管理对主业资金的增值作用,保险业的补偿和保障的两大功能也就无从发挥。
其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定位就是金融服务公司,其所遵循的监管法规和业务准则的首要前提就是一种企业资金的投资行为,因此业务类型与保险业自身的业务类型相差较大,在更多情况下主要是与证券机构、信托机构和其它投资咨询机构来竞争,甚至在一些国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展业后台或者展业目标就直接是银行业务。换句话说,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在各国的金融体制中都具有典型的旗帜性、全面性和具备货币及资本领域双重领导力的市场形象。
再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目标只能是展业越加丰富和规模越来越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这是由残酷的市场竞争决定的,否则保险业资产只能逐步由市场的第三方机构代为管理和投资运作。换言之,保险资产管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行业竞争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美国和欧洲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是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管理保险资金,而且成功管理其它各类资金;或者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被淘汰,保险资金被全权委托到保险业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代为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面临其它 tpam(third party asset management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大竞争,如图1和图2所示,到2001年底,美国市场上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领先的5家机构中只有2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欧洲市场上第三方资产管理领先的10家机构中只有1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二)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选择
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依法登记注册、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但从实际准人的业务经营具体内容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领域还是明显扩大,比如第29条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业务”的规定中包括: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的人民币、外币保险资金;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控制的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我国保险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国务院其他部门批准的业务。从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的 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名称和经营范围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极大,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同时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为下一步的展业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从现有的业务类型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通过专业化和独立化的制度运作来实现化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支持保险产品创新等目标。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方面来看:首先,资产业务中主要还是金融产品投资,存量较小的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明显具备客户服务的功能,存量中的非金融产品一般主要是公司自用部分或历史遗留项目;其次,负债业务目前还主要是受托管理所在保险集团的产寿险及集团资金,尽管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尝试接受其它社会资金的委托业务,但总体来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甚至还没有受托管理到全部的保险资产。再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意义上的中间业务目前还没有开展,即使有也往往是从提高投资产品市场份额的角度出发的。因此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十分广大。不仅在资产业务上可以通过扩张投资渠道来实现资本市场与非资本市场产品的有效组合,还可以在负债业务上通过大力挖掘投资型保险产品和企业年金理财产品等方式来进一步争取受托其它保险公司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广大的社会资金,从而实现独立的资产管理和机构运作。
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投资及保险行业双方面优势开展进一步的中间业务,最终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自主经营——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的四步行业发展目标。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应该充分借鉴和吸取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和教训,加快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多元化突破,才能立足市场,独立防范市场系统风险,事实上,大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已经开始了业务的研究储备、人员储备和制度储备。
三、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瓶颈
(一)保险资产管理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相应的业内制度工作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和重视,近些年来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基础薄底子弱,保险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工作仍将是未来行业内的工作重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应该说,目前由于我国还处于金融分业阶段,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还属于部门监管和业务监管相融合的阶段:一方面,我国保险监管机构要对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机构监管;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内容还需要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和银监会、证监会等进行良好的行业沟通。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专门的法规和细则。
其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委托受托关系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目前保险行业存在一定的资产管理矛盾:一方面,各保险公司在业务竞争的压力下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而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制于市场的整体环境难以完全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受托人队伍还没有达到美国tpam的管理程度,而且在业务初期还需要给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一个成长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率的计算和保证、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结合、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分配机制、争议的协商机制等等,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保险业本身的快速发展,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仍然停留在负债主导型的投资阶段,最终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双方面受损,这些都需要保险业资产管理制度的细则强化。
第三,保险资产管理的其它相关外部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比如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传统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化运作模式,因此不仅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种相关外部制度,更需要防范诸如重复征税等问题,否则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运作的制度优势非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因为增加了重复性负担而降低资金运用本身的收益和效率。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吸引人才
从业务内容上说,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种类发展速度超过了人才的引进速度,很多业务类型还需要市场上更全面、更广泛的专家人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需要业务人员具备市场里合格的投资技术,更需要投资技术与保险主业的产品开发、资产负债匹配等技术相融合,而且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因素,保险资产管理还需要更多具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一些岗位需要将人才引进和内部强化有机结合,选人录用要符合市场水准和行业匹配的多方面标准。目前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需要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上与市场进一步接轨,充分考虑薪酬水准具备刚性的特点,进一步吸引人才、保护人才和发展人才。
(三)管理队伍专业化也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强化的重点
由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具备期限长、收益要求稳定等行业特点,因此以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投资理念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主导理念,这些都需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队伍更具专业化水准。资产管理工作的理论技术性很强,从资产组合模型来看,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决定和预测机制本身就较为复杂,目前市场上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来预测资产的期望收益率的作法也越来越多,但还都没有权威的结论。根据经典理论,无论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还是套利定价理论(apt),论述最多的还主要是单因素模型,而对于多因素模型,往往也就是在单因素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的尝试而已,因此在理论界尚无定论的前提下,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对管理队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只有在公司层面的投资技术、投资策略、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市场化的标准和方法后,该公司的投资收益与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才能真正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特征。
四、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对策
(一)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经营战略思想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和市场机遇,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一方面,截止 2006年8月,我国保险业内管理总资产已达1.7万亿元,而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增长平均在25%以上,因此9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资产具备一定规模,其投资内在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在整个金融领域中的比重还远不足 1/3,虽然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始终保持在证券业总资产的3倍左右,但离银行业总资产的规模还相差较远。比如至 2006年4月,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近40万亿元,占我国金融总资产的95%,而同期的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只有1.63万亿元,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认识目前的战略任务,而且需要具备在公司内外、行业内外、国家内外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可以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图或组织效力星状图来分析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如图3所示,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战略、报酬、结构和过程、文化、人员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的五大方面,而在这五个要素的组合过程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身的特性。首先,从战略上看,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和治理完善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公司型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其次,在报酬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要按照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标准来实施管理激励,又必须在员工发展中凭借平台优势树立事业成就感的隐性激励观念;再次,从结构和过程来看,由于保险资产管理要求的技术性较为复杂,与资金有关的各方面责任压力又较大,因此,需要强调职能性组织管理的效率,同时又必须和委托人建立完善的沟通网络。而在各个产品的投资和决策过程中,更需要坚持科学、规范、严谨、流程化、投研一体化的实施过程原则。第四,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有符合自身行业特点和远景规划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需要兼容保险行业、资产管理行业等多方面特点,其中稳健、诚信、专业、服务等内容都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企业文化导向。最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主要体现在如前所述的各类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沟通人才。
(二)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只有9家,总体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各家的基础情况略有差别,市场股东的背景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委托方的意愿。委托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规模、管理力量和投资团队来确定资金委托形式和额度。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分为
三类:部分超大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还没有做到全部受托集团内所有资金,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委托方的沟通,提高为委托方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本保险集团自身内的受托资金规模和效率;部分大中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目前基本上是全权受托集团内全部资金,因此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实现资产管理的顺利转轨;部分中小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集团内资金规模较小,因此可以依靠其自身的专业化队伍,积极向所在保险集团外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做战略渗透,为整个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做示范效应。
(三)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整个保险行业经营向资产主导型转型中的作用
当前,保险业发展仍处于由负债主导型逐步向资产主导型过渡的阶段,我国保险业正处在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这项改革中承担更多的推动作用。从国际上通用的偿付能力理论和实践标准来看,责任要求理论、风险资本要求理论和加强管制风险评估框架理论等最终都要求保险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大于负债,此外还需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以履行所有因债务而导致的财务责任。“技术上没有偿付能力”表示承保人未能符合由监管机构所制定的最低程度偿付能力;“实际上没有偿付能力”则表示资产的市场价值比负债低。因此单纯靠保险主营业务使保险公司在保单持有人得到充分保障和保险业运营成本较低这两个因素的权衡中达到均衡的做法是不完整的,保险公司在完善储备金、偿付能力保证金等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调投资的主导性。只有投资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情景测试、随机性模拟测试、资本充足测试、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等检测方法才能真正实施,理论到实践的接口才能真正实现。
实际上,保险投资如果停留在负债主导的被动投资层面上也不利于保险资金本身的增值作用的发挥。在原来的投资模式下,由于保险投资是部门运作而非公司运作,投资的独立性有一定的制度障碍。因此,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制度基础上,保险资金在投资层面上起码应该具备建议权和独立性。从资产主导型的特征来看,最主要表现两点:一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销售量产生影响;二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设计产生影响。目前阶段,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可能还难以具备双方面权利,但加强与保险主营产品设计与开发部门的沟通和建议应该是未来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基础之一。
(四)搭建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互信平台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与作为委托方的保险公司建立充分理解的互信平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区别于传统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部门最主要的制度体现就在于能施行更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与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互信平台也需要搭建在有效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必须是成熟盈利的保险公司,而且股权有25%的空间可以留给外资和民间资本等战略投资者,这说明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一个明确的外部治理结构基础。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可以为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搭建有效的互信平台,在未来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中,这种互信平台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作为委托人的保险公司应当信任作为受托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不仅是未来业务的需要,也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重要选择,更是规模经济和成本节约的实践结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应该突破原来的部门管理依赖性,加强市场危机感,主动接受委托人的监督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保险行业内的“双赢”。
(五)建立符合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特征的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和评级体系
在发展资产管理模式的初期,保险公司也应该逐步考虑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目前国内已有金融机构取得了标准认证,其它金融机构也都正在积极推行这种国际化管理模式。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应该考虑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is09001标准,进一步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市场的快速反应,坚持核心作用、全员参加、过程方法、管理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事实决策和与合作方互利的原则,通过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专业化。并且注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p—d—c—a循环”(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处置),逐步建立风险管理与整合体系审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投资绩效评估等子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行业经验的重要借鉴。由于我国各保险公司的基础不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理顺委托方与受托方关系,坚定“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治理完善”的发展战略思想,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突破和市场效应。
[参考文献]
[1]孙建勇.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孙键,范南.入市保险资金需把握五大功略[n].上海证券报,2005—02—23.
篇5
[关键词] 资产管理;法律关系;委托;信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99
[中图分类号] D92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17- 0187- 03
2012年以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各项法律规范的引导下,投资范围得以扩大、投资门槛得以降低。而与此同时,资产管理项目内部的法律关系性质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这恰恰是明确资产管理机构与其客户之间权利义务的关键。从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范来看,对于资产管理项目内部法律关系的确定,往往是按照不同的金融机构分别加以规定的。因此,本文也大致按此思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之类型作为切入点,结合现行规范,对其中最为核心的“投资客户―管理机构”这组法律关系的性质展开分析。①
1 资管机构之一:银行
银行理财的业务是在商业银行自主创新和监管机构后续监管的互动中不断前进的。目前,规范银行理财的规章办法已有二三十个,但在整体上看来,仍然缺乏一个明晰的法律框架,其法律性质仍不明确。基于此,学界提出了委托说、信托说、分类性质说②、独立性质说③等,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当属委托说和信托说,下面将针对此二者进行具体分析。
1.1 委托说
委托说是将资产管理关系等同于委托理财关系,认为在资产管理业务中,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结成委托―关系,资产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和委托人的意愿管理委托人的资产。④其法律依据主要在于,银监会200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界定综合理财业务时,明确使用的是“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这样的字眼。⑤
1.2 信托说
信托说认为委托理财本质上是一种财产信托关系,委托人委托管理的资产就是信托财产,委托人与受托人不只是委托关系。⑥其主要理由为两点:①资产管理中的受托资产是独立财产;②资产管理人对受托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对外投资是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而并不是以客户名义。针对第一点,银监会 2005 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将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分开管理,对于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户资产,应交由第三方托管。⑦这实质上是就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管理资产独立性的强制规定。针对第二点,在理财产品的实际运作中,银行大都是以自己名义与其他机构合作来进行资产管理运作的。因此,以上两点均符合信托的两大关键特征。
1.3 本文观点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在银行理财上,客户与资管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似乎只能理解为一种委托关系。2005年,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颁布之际,曾公开指出““办法”和“指引”明确界定了“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委托关系基础之上的银行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个性化、综合化服务”。⑧由此可见,至少在形式上,银行理财业务中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被官方确认为是一种委托关系。
但与此同时,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曾表示,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有一些是不保底的,即由客户来承担风险,客户买了理财产品之后,银行就把客户的资金集中起来操作,让客户承担风险的同时也享受投资的收益 ,因而它是一个信托产品。⑨从信托的构成要件来看,各国通常概括为“3个确定性”, 即委托人意图的确定性、信托财产的确定性和受益对象的确定性。从“办法”第九条看来,“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 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 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 投资受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式承担。”其中,客户希望银行代表其管理财产获取收益的愿望、受益对象是客户或双方的利益分配格局, 在该条都表述得非常清楚。至于没有出现信托字样, 并不影响客户作为委托人就自己的财产交由银行管理,并将自己作为目标收益主体愿望的实现。更何况大陆法系对委托人设立信托的意思表示内容本来就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而是通过书面形式的合同来证明委托人设立信托的意图。至于信托财产确定性的问题,上文已经提到过,“指引”第九条已经明确了银行理财业务管理资产独立性的要求。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其也完全符合信托关系的特征。
综上,笔者的初步结论为,尽管从形式上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始终被官方坚持认为是一种委托关系,但从实质上来看,其完全符合信托关系的特征。因此就目前而言,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或许仍为委托会比较合适,但不容置疑的是,信托化的发展是大趋势。
2 资管机构之二:保险公司
与银行不同,保险公司除却资产管理人的角色之外,还兼具机构投资人的身份。而且在“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之后,保险公司向外将保险资金托于投资管理人的趋势越发明显。故本部分主要讨论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
从“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看来,第二条明确了“将保险资金委托给符合条件的投资管理人”⑩的说法,似乎已将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定位为委托关系。但其第三条又规定“保险公司委托投资资金及其运用形成的财产,应当独立于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 ,这几乎又与信托中的资产独立性要求相符合。此外,“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中对于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做了一个描述,认为这是委托人将有意愿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的保险资金,为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交给受托人即保险公司,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设立投资计划,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此概念解释完全是对“信托”性质的具体诠释。
基于此,笔者以为,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与银行和其投资客户之间的关系,在性质认定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它们都披上了一层“委托”的外衣,而究其实质,又都与信托的特征高度重合。而在现如今的发展趋势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化”是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而这种基于产品的理财体系的建立,势必将推动委托―关系向信托关系的转变。
因此,笔者的初步结论为,就目前看来,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仍在大体上属于委托关系,但其向信托关系的转变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3 资管机构之三: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目前开展的资产管理项目主要分为3类,即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下面对其分别进行讨论。
3.1 集合资产管理项目
在集合资产管理项目,有证监会的“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其中明确提到了“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为合格投资者提供服务,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并担任计划管理人。”“集合计划资产独立于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的自有资产。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不得将集合计划资产归入其自有资产。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份额登记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集合计划资产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 上述规定,较为明确地肯定了其本质上属于信托关系。同时,“细则”全文没有一次出现过“委托”二字,更是将信托关系和委托关系进行了清楚地划分。
3.2 定向资产管理项目
在定向资产管理项目,其本质上是银信合作通道交易的变种,它通过压低佣金费用,抢占了原本属于信托的业务。尽管在“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中仍然使用了“接受委托”的字眼,但这只是一种抽象性的规范,并未对证券公司作为受托人规范更为具体的权利义务。相反,从银信合作的特点来说,券商扮演的角色就是一种“消极受托人”的角色,银行属于自益信托当中的委托人角色。对于银行方面来说,期间流动的资金并未进入表内资产,银行可以将信贷资产从表内转至表外,逃避信贷规模约束,实际上该种情况与“银信合作”并无两样,正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所规制的问题。
3.3 专项资产管理项目
在专项资产管理项目,根据2014年11月最新出台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其明确了“专项计划资产独立于原始权益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其他业务参与人的固有财产”, 从而实现了风险隔离,此种情况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有了事实上的法律地位,使得本为委托关系的专项资管计划在法律效果上具有了类似于信托的表现。但是就其根本而言,专项资管计划并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定义的信托关系。从实践操作来看,客户将其资产委托券商进行管理,但其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客户其自身,使得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无法与客户的资产相独立。尽管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在证券公司,但由于在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下,资产管理始终是在客户账户名义下进行,而信托行为要求存在对财产的转移或处分之要素,但在投资者账户中的资产始终没有发生所有权转移。以上海大连路隧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的隧道股份 BOT 项目专项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其在专项计划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委托人与计划管理人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将认购资金以专项资产管理方式委托计划管理人管理,计划管理人设立并管理专项计划,委托人取得资产支持证券,成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因此,专项计划的基础法律关系系委托关系。
综上,笔者初步的结论为,集合资产管理项目和定向资产管理项目属于信托关系,而专项资产管理项目在目前的法律规制下只好被认定为委托关系。
4 资管机构之四: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主要依据了《证券投资基金法》,而该法本身并未明确其具有信托性质。但从其条文看来,“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依照本法和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受托职责”和“基金财产独立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财产”。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是依据信托原理在资产管理领域的一大具体应用。更何况,《基金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周正庆先生曾指出:“实际上我们在研究基金法的时候,认定我们现在执行的就是信托式的这样一种形式,所以这次就明确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是信托,把这个就正式确定下来”, 所以将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定位为信托是符合基金法立法原意的。
篇6
一、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开发了大量的创新产品,资产管理业务种类及范围不断拓展。目前郴州市辖内银行机构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涉及了委托业务(委托理财、委托贷款、委托投资等)、代销业务(国债、基金、贵金属、保险等)、托管业务(基金、保险、证券、信托等)、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企业资产)、信贷资产转让等方面,其中委托理财业务占主导。
(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迅速膨胀,但增速逐步回落。近几年郴州市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快速膨胀,2011年-2013年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分别为20002亿元、2717亿元、35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5%、3583%、3189%,增速呈现总体回落趋势。分结构看,一是委托理财业务成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主导,近4年间委托理财业务总量占资产管理业务总量的比例平均为889%。2009年来理财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带动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监管部门不断加大规范整顿力度,理财业务增速有所减缓,并带动了资产管理业务总体增幅下降,2011-2013年全市累计销售理财产品同比增幅分别为10663%、3906%、3183%。二是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速度总体较快。2011-2013年全市银行机构代销业务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842%、4645%、3289%;受信托业快速发展影响,银行业资产托管业务获得较快发展,近3年资产托管业务同比增幅分别为44066%、12988%、4391%;2012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资金链趋紧,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推动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发展,2012年和2013年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别为119亿元、158亿元。
二、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制度不健全,影响金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一是缺乏专项统计制度。调查显示,郴州辖内只有部分银行对相应的资产管理业务开发了专门的系统,但不同银行对于同一类业务使用的系统存在差异,无法汇总。同时,人民银行也没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制度。二是现行分业统计制度弊端显现。例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能够在央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统计系统中有所反映,但随着券商环节的加入,银证信合作模式可能导致重复统计。
(二)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加大宏观调控难度。比如理财业务虽然创造派生存款,但被计入银行表外业务,不在存款准备金政策管理范围内,也没有统计在M2中,使得M2被低估,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以信贷的形式投资给实体经济,并被统计在表外,导致信贷数据被低估,同时由于对资产管理业务的资金流向缺乏全面有效统计,一些资金进入到房地产、融资平台、“两高一低”等受限制的行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三)加剧银行间竞争,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一是造成银行存款大幅波动。银行为应对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考核,普遍将委托理财产品的销售日设置在月初和季初,将到期日设置在月末和季末,以使得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转化为存款。这导致存款在月初或季初大量减少,月末或季末明显增加,存款出现大幅波动。二是加剧银行间竞争。目前商业银行一般通过以理财业务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业务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资产管理业务演变为高息揽存的工具。
(四)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加。
一是部分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开展了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存在非独立会计核算、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对称、期限结构错配、收益水平难以核算等问题。二是大部分金融消费者将理财产品视为一种变相的保本高息存款,由于一些银行销售行为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提示不到位,部分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远低于预期收益率引发大量社会纠纷事件。三是资产管理业务的资金横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一旦发生巨大风险,极易使风险在各金融市场间传染,从
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三、相关建议
(一)完善资产管理业务金融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尽快将各项资产管理业务纳入金融统计范畴,特别是将各类理财业务、委托贷款、委托投资、资产托管、代销等业务纳入日常统计工作中,统一制定统计分类标准,规范信息反馈渠道,注重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全面反映银行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为宏观调控和监管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
(二)加快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不断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及各行业交叉环节的金融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准确把握金融运行状况。通过构建金融业综合统计协调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金融业综合统计框架,做到口径统一,避免跨部门流动资金统计数据的重复计算。
篇7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通过IDC的调查显示,未来五年,中国IT企业支出将增长近3倍之多,2012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420亿美元,企业投入在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占整体IT成本的25%,2013年甚至会提高到33%。而2010年下半年,预计软件公司的业绩增长比较乐观,主要原因是:1、大多数公司上半年合同增长好于业绩增长;2、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集中体现在上半年。3、软件行业进入合同签订与收入确认旺季,收入与净利润占全年比重普遍在60%以上。
2010年9月8日,中国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国家级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决定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这将给软件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光明的前景。
这对于金融软件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喜讯。
在金融软件领域,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及资产托管软件系统两个细分市场尤为突出。金融行业是对信息化依赖性很强的行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了第一笔由计算机自动撮合的股票交易系统,自此揭开了电子化交易的序幕。随着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行,1998年前后,市场上出现了针对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基本业务单元的基础系统,如投资交易管理系统、财务核算与资产估值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等等。
经过几年的积累,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的基本业务系统已经发展成熟,单个业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显著提高。市场上针对金融行业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的信息化产品已经涵盖了研究、分析、投资、交易、风控、监督、清算、核算估值、绩效评估、存托管、数据整合等业务环节。以下分别讨论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领域。
二、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平台主要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投资决策分析、投资交易管理、资产清算、资产估值、会计核算、信息披露、报表管理、资产定价等产品和服务。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09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7417.12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26760.80亿元,前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222.38亿元。据中国信托协会统计,2010年3季度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为29570.16亿元。以上资产都需要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服务。
2007年~2009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4.10亿元、16.66亿元、19.49亿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国民财富将持续快速积累,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存在理财的需求。预计2010年~2013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22.83亿元、27.29亿元、33.06亿元、40.28亿元。
三、资产托管业务
资产托管平台主要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金融资产保管、会计核算、资产估值、资金清算、稽核监控、风险分析、绩效评估、信息披露等业务环节提品和服务。目前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为18家,所托管的资产类型涉及: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理财计划、信托计划、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QDII、股权基金、交易资金等十余种。
2007-2009年,我国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系1.20亿元、1.47亿元、1.70亿元。随着托管资产规模的增加和托管需求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投入较大的资金对资产托管平台进行建设及维护。预计2010年~2013年我国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07亿元、2.56亿元、3.20亿元、4.03亿元。
篇8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是投资领域的拓展,还是投资人才的引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重威胁寿险公司的利差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约我国保险业的关键问题。为确保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特别是应对加人世贸组织后所面对的新的挑战,必须抓紧有限时间,迅速提高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实现保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国民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已达6494.1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达 5799.3亿元。预计到2005年保险资产总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与传统保险业相比,保险业不仅包括经济补偿功能,还包括资通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这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再认识。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和资产管理人。由于原因,我国保险业在以往的发展中比较偏重于保险业务本身,从而导致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极不协调。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近年来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但保费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2002年,资金运用实现收益 155.85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这一矛盾已直接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关系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投资渠道却非常狭窄,投资工具少,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仍然局限在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利率产品上。随着国家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投资国债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尽管允许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但由于保险公司可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较小,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对总体收益贡献有限。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保险业不但需要化解以往累计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历史包袱,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强力竞争,如不尽快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保险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基金的种类不多,性质趋同,保险公司选择余地不大,也制约着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
二是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变化,竞争加剧,投资专业化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保险公司业务组织架构及业务平台已不能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做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资金运用管理部门仍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内设部门,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投资专业人员不充分、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不够、先进投资管理技术不足等等。
2002年初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出了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方向,要求按专业化、规范化的原则,“将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严格分开,强化保险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新修改的《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向投资”改为“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为进一步管好、用好保险资金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为设立专业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机构提供了保障。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的上述修改,提出:“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业务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视。要改革保险资金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相分离。有条件的公司可以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保障。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际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模式分为三种: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1、外部委托投资的模式。指保险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投资运作,而将全部的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这种模式适于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
优点: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作,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开拓保险业务。
缺点:外部委托的控制风险较大,保险人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担外部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
2、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并在投资部门内按分工和投资业务的不同,分成多个分部或小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
优点: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
缺点:投资部门是公司内设的一个部门,交易内部化,缺少专业性和竞争性。
3、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之下设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其对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由保险公司单独设立,也可通过与其他具有专业优势的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设立。
统计资料显示,在当今世界500强中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是采取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对其保险资金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国际保险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表明:(1)采取完全依靠外部委托管理保险资产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2)采取内设部门的管理模式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构成了较大的限制;(3)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模式比较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产管理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第三种模式弥补了内设投资部门以及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的不足,在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双层风险监控体系,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不仅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还可凭借其自身的投资管理优势来管理养老基金、个人基金以及其他公司的资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
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应该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国内保险公司全部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较小、运作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与其不相适应。
尽管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同属风险管理业务,但二者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基本上都是按照保险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的,导致其管理风格及运作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保险资金运作的要求,这种管理模式的冲突必然会极大地削弱保险投资的运作效率和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因此,保险公司应立足于投资领域,除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还要进一步深入,以其直接投资于股票、管理基金等。那么,目前保险公司内设的投资组织架构,就很难适应新的投资业务,一定程度上也必然限制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宽。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也是保险公司面对WTO接受挑战所需的正确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长远发展的大计。
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是实现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大计
1.有利于专业化投资队伍的建设。人才是金融投资的核心,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约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最大障碍。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管理模式,对于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是不利的。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从根本上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管理结构,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特点的专业化投资队伍,为今后保险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金融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有利于培育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按照保险资金的性质与偏好,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资领域的收益能力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此外,保险公司将资金委托给下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同时,还可以将资金委托给其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作,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比较,推动整个保险业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3.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保险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宏观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细致、及时的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根据金融投资要求,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可针对不同金融产品特性,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根据风险管控的需要,建立相互独立的前后台控制体系,有效地管控投资风险。
4.有利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集约、规范、高效的管理,使监管部门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确立更加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而提高监管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架构的基本设想
1.建立规范的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新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在现有的资金运用部、投资管理中心等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形成,但必须按照现代制度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团队是资产管理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发达国家中,相当数量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采取合伙人制,规模较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则采取管理团队直接参股或间接参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团队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我们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适当考虑吸纳管理团队部分参股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对投资决策、执行交易、结算交收、风险控制、研究支持、财务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并可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备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通过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保障保险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2.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率曲线分析、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久期及凸性分析技术、权益证券的VAR分析技术以及业绩归属模型等金融管理技术。通过这些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在资产管理上的,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分析、识别及管理的能力。
篇9
【关键词】资管“松绑” 券商 资管业务 信托
近年,关于资产管理“松绑”的消息接踵传来。有人说,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好时光,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全面展开的时代正在来临。而其中,券商的资管业务发展机遇更为突出。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是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和资产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居民手中可支配、想投资的财富不多,金融产品市场也都不发达。到90年代中期,股票神话涌现,券商行业迅速发展,但并不规范,监管部门开始加强了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商业银行也从信贷业务起家,慢慢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现在仍在探索过程中。2000年以后,不论是证监会、银监会还是保监会,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中国的金融创新一直保持着相对审慎的态度。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监管层对于资产管理各项业务的审批一向谨慎,但随着投资者的成长,这样的监管渐渐显得有些“过于严格”。而且,面对着居民手中日益增长的财富,这样的“严格”也显现出了局限性。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繁荣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中国高净值人群迅速扩大。居民手中的财富增长给资产管理市场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增长机遇,而高净值人群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投资理财。几年间,公募基金、私人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加速膨胀。上千家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及数量可观的PE、阳光私募、财务顾问公司也因这个行业的高盈利性和发展潜力加入到竞争中来。与此同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也持续介入。所以,目前监管层一系列“松绑”的政策,是适应时代、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正确举措,对于资产市场的发展而言十分必要。
虽然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还没有达到欧美市场的成熟度,但业内人士却对于这个市场十分看好。201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到资产管理市场中来,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业务间的竞争互动开始频繁,资金在不同行业间流动明显。有人说,当今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工具日渐丰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增长的多重推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可以看到的是,如今资产管理行业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监管机构松绑而面临一场更为深入的变革,而这场变革将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成人礼”。
摩山投资董事长严骏伟的一则微博形象地描述了当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局面,在业内广为流传――“资产管理迎来‘战国时代’,呈现四大金融态势:废井田,信托专属的通道业务和基础资产投资标的向券商、基金、保险全面开放;争霸急,争抢成为银行主通道;百家鸣,资产管理成为所有金融机构最嘹亮的口号;齐民化,信托制成为普惠制。”。
2012年10月中旬,《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取消了集合计划行政审批,改为事后由证券业协会备案管理。同时允许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定向资产管理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允许集合计划和定向资产管理将其持有的证券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出借给证券金融公司,扩大了资产管理的投资范围和资产运用方式。一时间,大部分的券商都采用了相同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以通道业务入手,培养和银行的关系、做大资产管理规模;另一方面,与信托合作,快速建立业务团队。然而,传统的通道业务现在已然变成了一片不折不扣的红海,机构之间打的更多的是价格战。券商做大资管规模,不仅要靠和银行亲密无间的关系,还要凭借低廉的价格。因此,通道业务的赚钱效益是很小的,也很难成就券商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监管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是对资管行业的支持,也是在鼓励开拓更多新业务。这种形势下,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必然选择,也为资管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但创新肯定有风险,资产管理行业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在与信托合作这一创新业务中,我们就能看到许多问题。
信托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券商资管在开展这一业务时,首先面对的就是专业人才的问题。每个信托计划都会宣称对融资人进行过程管理,包括对资金的使用、项目进度检查、经营干预等。可是,如何管理?怎么管理?这里举两个例子:
例一来自地产行业。信托经理拿着承包合同来放款,审查经理只能了解一下工程进度,核对监理报告,审查合同约定支付进度,可是对于合同的真实性(对手真实性、交易数量真实性等)、建设与投资进度、资金支付时间的匹配性却无从判断。
例二来自有色采掘与加工。因为设定了对经营和财务的对赌条款,信托经理问怎么鉴别融资人生产经营正常性和成果的真实性,只能告诉他从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产成品、能源消耗(电、水)量变化、乃至受到环保处罚等去验证,可是信托经理无辜的说不懂那个行业。
事实上多数金融从业人员没有这样的实际操作经验,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强求他们有这样的能力。问题解决说起来很简单,既然我不懂就找懂的人来。这也是目前券商开展信托业务疯狂招聘综合性人才的原因。在实际的项目中,关于地产项目,必须要有人懂前期、预决算、进度管理与资金调配、销售策划。关于对于矿产项目,需要有人懂资源勘探、矿山设计、运营管理。关于工业项目,需要有人懂行业及产业链、工艺流程及设备、产品市场销售。关于信政合作项目,就需要配备对地方政府有影响力的棋子,比如发改委、财政部、国开行等。当然,并不是说要为每个项目都要配备这样的资管人员,毕竟还要考虑成本,不过当一类业务达到相当的数量时,没有这样一只资管队伍,相信很多人都难言放心。
其次,券商与信托又有哪些具体的合作模式?其实,券商与信托的最好的合作模式就是基于信托收益权的衍生品,创新些,就是大拆小、长拆短、风险重分配、固定变浮动、封闭变开放、资产再利用等形式。
大拆小。举例:在一个集合基金信托计划里单笔投资少于300万的自然人数量不能超过50人,而且众多信托产品不设置100万的额度,因此有大量的300万以下的投资人对信托的收益感兴趣,但是却买不到信托产品。券商小集合100万到300万的投资人数量可以是200人,显然券商可以设立小集合针对这一部分客户募集资金,并投资于信托计划,赚取利差或其他形式的报酬。
长拆短。信托产品一般依据期限不同,收益率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2年期的产品会比1年期的产品年华收益率高1到2个点。例如券商资管设立两个1年期的小集合,投资于一个2年期的信托受益权,则两个1年期的投资人都可以享受2年期的投资收益。如果有足够的发行能力,甚至可以做四个半年期的产品。
风险重分配。具体形式包括:对没有结构化的信托产品实行结构化;已经结构化的改变结构化比例结构;加入自有资金提供安全增信;投资一个信托资产组合改变风险结构等。
固定变浮动。一般而言信托产品均为固定收益,为满足投资人需求,可以考虑设立小集合,一部分比例资金投资于信托计划保证小集合产品的最低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比例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等获取浮动收益。
封闭变开放。对于固定期限的信托产品,可以考虑设置小集合,设定额度分级,对某一特定额度的出售期权,给予期权持有人在特定期限提前赎回的权限,并通过配置相应比例资产于高流动性产品规避风险。
资产再利用。例如,对于信托的上市公司股权相关项目,券商可以考虑以大宗交易形式购买,并用于转融通业务,对资产进行再利用加以盘活。
除以上几种基本形式外,还会有其他的形式,在资管业务的发展中不断演变升华。证券公司设立营业部、设立分公司弥补信托公司在区域上的劣势;投资团队可以有效规避基金开展类信托业务时项目来源不足的劣势;一、二级市场的联动,可以使券商充分利用自身专有优势,比信托公司拥有更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资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份额可以转让,更为券商资格产品建立二级流通市场埋下了伏笔。
未来的券商很可能会走出一条投行部门负责项目承揽承做,资管部门负责产品设计,经济业务负责产品销售的内部产业分工模式;或者走出一条前端投行部门为主导,资管及经纪业务辅助的事业部模式。
篇10
10月15日,工商银行推出一款没有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银行不对产品本金和利息提供承诺”,且只面向工商银行超高净值客户发行。
这一次,“打破刚性兑付”的条款可能不再是摆设。这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总规模75亿元,名为“多享优势系列产品—理财管理计划A款”,资金募集期为10月15日-20日,此后每月开放一次,在两年的存续期内都将实行净值型管理,没有预期收益率,但定期公布产品的价值波动。
通过更加透明的管理运作方式,将理财产品改造为资产管理计划,以更具公信力的净值型产品,降低银行资产管理风险,这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理财改造大潮的方向。
变化源自一份起草自银行同业的规范性系列报告,该报告于近期上报监管层,并于9月中旬银监会召集的主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负责人闭门会议上获得试点机会。
据参与是次会议的商业银行人士透露,会议确定了11家商业银行作为试点债券直接融资工具和资产管理试点计划名单。11家银行包括银行理财业务标杆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另外还有建行、交行、招商、民生、中信、兴业、平安、浦发以及渤海银行。
据了解,部分未入围银行对此提出异议,并正在争取与相关部门沟通获得进一步的认定。最终初期试点总规模会超过百亿元,对于目前逾8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余额的规模来说,并不构成太大影响,探路意味更浓。 理财“开正门”
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上半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余额达8.5万亿元,进一步确立了资产管理机构的领头羊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迅速扩张,关于该类业务存在规避监管、累积风险的质疑越来越激烈。
一系列不规范的操作不仅被外界质疑,也制约了该类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一位监管层人士曾在内部会议中直言不讳,理财业务如果不能规范化发展,只盯在如何绕道监管,将面临很不确定的政策环境。
上述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业务之所以出现诸多乱象,一与业务刚刚兴起、银行急于争夺市场、美化报表有关,但也与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以及不能严格有效执行有关。
2013年3月,银监会强力推出8号文,对银行理财提出投资非标资产规模不得超过理财产品总额的35%或总资产的4%,并要求理财产品必须与投资的资产一一对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随后数月,银行掀起非标资产清理大行动,部分银行通过做大分母降低非标占比达标,大部分银行则等待相关理财计划到期,自然压缩非标资产规模。但更多的做法则是通过层出不穷的创新规避8号文限制。
一位银行理财业务负责人认为,非标清理解决的是理财业务规避监管,绕道信贷限制的问题,对于控制总量进而防范风险也有积极意义,但其中对于银行理财业务本身透明化、规范化发展的要求相对粗线条。
在9月下旬的商业银行理财资产管理试点会议上,由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等牵头行提交的一整套规范性方案则直指这一症结。该方案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确定债券直接融资工具,解决基础资产如何从非标准化变为标准化产品。另外则是改变目前银行资管计划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通过一整套系统支持,实现类基金化的净值管理。另外,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将由中债登负责登记托管。这些旨在增加透明度的措施将彻底打破此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隐形承诺,通过净值波动将风险转移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付”的原则。
该方案由商业银行牵头自下而上推动,得到了包括银监会相关业务主管副主席的支持,在后期试点基础上,修改完善后将上报国务院批准。
据了解,初期阶段部分银行理财业务看齐公募基金,每天公布净值尚有难度,但通过“区间收益率”(可能的预期收益率范围)代替“预期收益率”,并过渡到净值型管理是最终努力方向。
短期内,银行资产管理的投资标的,仍然需要借助各类通道实现,打破市场藩篱是中期努力目标。加之试点规模有限,该方案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尚不构成太大冲击。
目前,银行间市场对于理财业务的丙类户已叫停,机构账户乙类户也被暂停,相关“丙类户升级”工作也等待央行开闸。另外,银行理财资金进入交易所市场尚需借助证券、信托等各类通道,未来有望直接获得相关资质。据了解,证监会及相关市场均持支持态度,实质性的进展等待银监会首肯。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环境下,包括企业债、私募债等可交易化的金融产品丰富了投资端。在投行业务创造的标准化产品和投资者之间需要有投资管理组合分散风险。通过将理财业务的项目和产品一一对应,使得投资和管理更加透明,这种安排把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一个标准化的资产支持票据。下一步若银行获得资产管理的牌照,可以充分发挥基础资产获取以及客户基础优势。 标准化改造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基础信息将更透明,并获得更为公允的价值。这是一场标准化改造。”一位银行业人士说。
此前,部分银行的理财计划通过多个产品资金对应一组投资标的做法,对于具体投资品种以及收益率情况讳莫如深,投资者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由此产生一系列风险责任认定不清的问题,银行在资产运作、收益分配方面获得一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被套上了“刚性兑付”的枷锁。
数年前,工商银行首先探路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运作。其推出的最新一代资产管理系统支持每一款理财产品的投资明细查询。此后部分银行效法此种做法,成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并尝试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
但改造之路不平,尚缺乏整体环境的支持。“一个问题在于一些非标资产的价值如何确定,”一位国有大行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说,“比如类信贷资产,信托贷款难以获得公允价值。”
一个方法是建立相应的估值模型,但是否能得到普遍认可尚存在疑虑。
此次试点,将非标债权转化为以债券直接融资工具为载体的标准化投资工具,建立“债权直接融资工具”,通过新建的交易平台进行流转交易,实现基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据了解,此次计划规定每家银行资管计划只能买80%自身融资工具的额度,余下20%需在试点的11家银行中交易。
张旭阳认为,未来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常态化发展,会推动解决理财业务面临的这一问题。
“直接投资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而不是银行信贷业务,”张旭阳表示,“但这还需要耐心等待。”
另一个困难在于,大批量地推行“类基金化”的资产管理业务需要相应的系统支持。目前起步较早的银行已经具备相应的基础,但大部分银行并未着手这类工作。
“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对资产管理业务定位和战略的思考不够是最大的问题,”一位国有大行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认为,“这也是部分大银行缺席此次资管计划试点名单的一个原因。” 打破牌照藩篱
目前,随着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入竞争,此前被信托垄断的银行理财资金通道业务费率大幅下降至1‰以下,但2012年该类业务仍然为证券行业带来了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业务。
如果此次商业银行理财资产管理计划试点获得肯定并大面积铺开,相应的资管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则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造成冲击。
国泰君安在近期的研报中认为,试点工作为理财资金对接直接融资开辟了高速公路,不在需要借助信托、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的羊肠小道。
一旦相关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则商业银行将获得除企业IPO之外的所有业务权限,进一步加深混业经营。各类金融机构将跨越牌照藩篱,直接比拼资产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
9月14日,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在银行家论坛上明确表示,银监会将严控通道类业务的风险,鼓励银行发展自己的资管业务。他认为,“为了规避监管,银行走通道(业务)。到头来风险、客户、资金都是银行的,而一旦发生了风险,有些是不可控的。”
理财业务新方案如获推广,信托公司和券商将会因业务结构、管理水平的不同受到不一样的影响。
“通道业务受到挤压仅仅是第一步,未来资产管理业务更多地回流银行体系,信托的制度红利就完全消失了。”来自北京的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此很悲观。
- 上一篇:供应商开发管理制度
- 下一篇: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