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档案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98-02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多、施工工期长、涉及面广,工程档案从现实材料到立卷归档有一个漫长的周期,档案工作成效和质量难于保证,也拉长了建筑企业从工程开工到工程竣工的经济周期,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如何有效开展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档案工作,促进建筑企业合情合理合法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是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难题之一。结合在建筑企业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工作,争取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准确把握和执行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切实做到“及时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严格执行”三个方面。

一、及时学习领会好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支持

建筑施工企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加之建设工地分散、点多面广,给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增加了困难,企业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不小,给企业争取经济效益增加了难度。

建设项目的报建、开工、施工、结算、验收等各个环节,以及建设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结算的确认、建设项目的创优申报都离不开工程资料。工程项目的质量保修、经济纠纷的处理与解决,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同样离不开工程资料。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形成了建筑企业的工程档案。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工程档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全过程,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凭证和证据作用。如果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例如,档案收集不及时、归档不完整等等,势必造成工作重复,影响工期,增加工程成本。

档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是政府和建设、档案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制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开展档案工作的指引。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常规化。因此,学习好、领会好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是做好建筑施工企业档案工作的关键。对于每一个档案管理文件或行业规范的出台,我们都要认真研读,加强理解,准确领会把握规范、制度和管理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精神要点。企业和档案工作人员只有正确领会、透彻理解了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的实质,才有可能正常开展工作。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及时知悉档案法律法规的颁布和行业规范的实施,及时开展工作。其次,企业在具体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落实贯彻文件的具体部署。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报送的资料必须及时报送,应该备案的资料必须及时备案。由我司总承包施工建设的广东电信广场,在多年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次工程档案归档标准的变更。每一次工程档案归档标准变更后,项目部都及时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学习领会和理解新标准,并根据新标准的要求进行工程档案的编制、备案和归档,确保了三次工程档案归档标准变更的顺利过渡和实施,档案管理工作中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为企业节省了不少的人工成本,争取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认真贯彻落实好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提供政策保证

做好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学习领会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还必须抓紧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和档案工作人员要把握好重点,了解档案管理部门及建设主管部门出台管理文件或规范的目的和要求,认真做好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传达贯彻和落实工作。在工程资料收集和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要以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在施工现场的具体工作实践中,要使档案管理部门及建设主管部门出台管理文件或规范的目的和要求真正体现、落实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工程资料收集和归档一次成功,为顺利推进下一阶段的工程施工创造条件,减少误工、延期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工程成本,为企业争取时间、创造效益。

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和档案工作人员还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管理这一中心,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要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严格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打折扣,保证工程资料和档案工作的质量。要力争施工现场工程资料一次合格,减少重复工作,为工程竣工后的项目创优、工法申报、企业资质申请等工作打好基础,为企业创造间接利润,获取经济效益。

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仅要依靠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还要有档案组织机构的推进和监督。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档案管理兼职人员,是比较符合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做法。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基本上在施工现场进行,90%以上的工作量可以在施工现场完成。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有其便利条件,就是按照施工现场人员配备要求及工程资料收集归档的工作需要,施工现场都配备了专职的资料员。按照一人两职责的要求,将专职资料员设置为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要求资料员在做好施工资料的同时,按照档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做好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作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我司设立了专门的综合档案室,负责工程资料及工程档案工作的开展、推进和监督工作。在人员设置上,综合档案室只设专职档案工作管理人员一名,其他全部均为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即在施工现场的资料员)。这也是我司结合企业具体实际,贯彻国家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原则而建立的一种档案工作管理模式,它符合建筑企业业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减少了档案归档过程中的重复工作。实践证明,我司的做法,较好地促进了施工现场的资料收集和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三、切实严格执行好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工程资料的准确性,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及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程资料特别是工程档案上的错误,对于施工企业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在及时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的基础上,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切实严格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也只有这样,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的威力及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起着推动和监督作用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工程资料严格把关,做好审核工作,并将相关资料及时归档。建筑企业要根据建筑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求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不断调整工作方式方法,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采取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加以解决。

切实严格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一是要注意处理好生产管理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与企业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是异途同归的两个方面,两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以档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为工作依据,做好、管好施工现场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企业生产管理与档案工作管理的关系,不仅不会削弱企业生产管理的力度,而且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向管理要效益”。

二是要注重发挥好工程档案资料的真实凭证的作用。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以档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为依据,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工程档案资料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对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启迪助推作用。如,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甲乙双方就工程量产生意见分歧或发生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工程档案还可作为原始凭证,为建筑企业“作证”,作为甲乙双方确认工程量的证据,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

三是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安全工作。要抓紧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学习和贯彻落实,抓好档案工作队伍的教育管理和档案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对于特殊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军事、银行等保密工程,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增强人员责任意识,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做好特殊工程资料的收集、归档和保密工作。避免因工程泄密或工程档案资料泄密,造成不必要的法律诉讼成本,间接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

四是要加强与建设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沟通,做好与质监、安全、建协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按照各专项工程的要求,以档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为标准及依据,分类做好消防、城建等分项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为工程项目的分步分项验收及早做好准备工作,减少因分步验收紧急做资料赶任务而发生的加班工资,减少人工费用。

在现行的建筑企业运作机制下,企业档案管理特别是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必须在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高效执行好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及时解决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深化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推进管理工作逐步发展完善,一定会扭转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一定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作明.档案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浙江档案,1996,(9).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一、前言

财务档案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点,因为它真实记录并反映了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就大大地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认识到财务档案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加强财务档案保管是很有必要的。

二、财务档案的内容

一般而言,财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会计账簿(如明细账、总账、日记账等)和财务报告(如月度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等,真实地反映并记录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同时也为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三、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也频频出现问题。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财务档案保管不规范

2.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

四、加强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

从当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联系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单位财务档案管理,从而可以真正发挥档案管理在单位中的作用。

1.提高领导者法律法规的意识

很多领导者都认为财务工作在单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从单位和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标准聘用财务人员。选用高素质和高业务能力的财会人员,就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真实地反映出发生的经济业务,从而确保了财务档案的准确性。

要想确保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领导者法律法规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要让领导者认识到财务档案质量的重要性,在领导者正式上岗前加强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从而让领导者树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坚决不任人唯亲,坚决不舞弊,而且财务工作人员的变换都要报经上级部门的批准。若领导者更换时,重新按照相关的制度实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确保财务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仅仅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法律法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及相关的会计制度,从而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真实且准确地反映在财务档案中。而且在工作中,不以领导者的爱好为标准,严格遵守《会计法》及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计法规,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始终坚持客观和公正的工作态度,辨别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合法,从而确保记录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敢于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拒绝受理,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要按照法律要求在银行设立企业专用账户,不设立“小金库”,以审核过的会计凭证来登陆会计账簿。除此以外,财务会计报告要严格遵守按照审核过的会计信息编制,真正地实现财务档案的真实性。

3.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在对财务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整理、装订、编制,然后将档案移交给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统一保管,这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认真接收财务档案,审查各种不同的档案资料,将档案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保管,不仅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使用和销毁。因此,财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很重要的。除此以外,单位领导者还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新时期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4.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依据《会计法》和《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财务档案管理纳入到整个企业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制定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目标,建立诸如《财务档案工作人员守则》、《财务档案查阅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环节,使财务档案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总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财务管理中急待改进和加强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从基础工作做起,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和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将成为各个企业在财务工作以及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财务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效益。?

结束语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在单位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财务档案保管工作能否做好,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单位的效益,做好档案保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者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我国财务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这要从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几方面入手,预防和控制财务档案信息中失真现象的出现,从而为企业经营者进行决策提供更真实的依据,推动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本文以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及控制为主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财务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进行决策以及监督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这要求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财务信息档案失真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财务档案的管理水平,减少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一、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财务档案信息的失真主要是由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工作的疏忽引起的,这就需要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首先要不断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用人标准,在招录会计从业人员时相应提升门槛,引进具备更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次是对本企业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升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培训结果要以测试的形式进行检查,保证培训能够起到一定成果。再次,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关于财务信息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宣传,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财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财务信息。

二、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和控制,离不开一个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制定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人员的考勤,保证其在工作中有一个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同时,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能避免财务管理被少部分人操控的现象,最大程度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是建立与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管理制度,是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也为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内部控制制度也将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了职责分工,以保证每位员工都有需要自己直接负责的部分,将财务工作的责任制落实到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同时,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其在一个相互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三、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度是一种接受上级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并接受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监督相关会计工作的制度。在此种制度下,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较少受到委派单位的影响,能达到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目的。由此看来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十分必要。同时,要完善现代会计委派制度,将企业中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纳入一个较为独立的体系中进行管理,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会计从业人员规范,方便管理和监督会计人员,保证其工作认真负责,避免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还能方便政府人员进行相关的财务审计工作,减少外界环境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提升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提升自律性,更加认真地对待财务管理工作。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首先需要我国政府工作人员制定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下发到各企业督促其认真执行。这一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修正与完善,保证其能接受实践的检验。我国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也要根据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补充与修改,以保证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紧随时展步伐。特别是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现象,要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出现信息失真,要根据其引发的具体结果进行惩处。惩处时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分类,根据其所负责任的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以保证财务工作人员受法律法规的严格控制,在工作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也为出现财务档案管理失真现象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保证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五、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对财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失真现象进行预防及控制,需要来自社会各方的监督。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与公正性,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财会制度执行力度的监督,保证财务会计的正常工作能够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使相关责任人更加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保证工作质量,确保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对财务档案管理进行监督,还要组成相关监督小组,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责令相关责任人在短时间内予以改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要加大对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师考试的监督力度,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师级别的真实性,保证会计从业人员身份可信。应组成以注册会计师为主要成员的审计小组,从专业角度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六、结语

对财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失真现象进行预防及控制,需要企业管理者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推行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同时,政府相关人员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为企业发展和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真实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波.浅谈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及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193.

[2]张蕾.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及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5(8):94.

[3]张春雨.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预防及控制措施[J].今日科苑,2009(12):75.

[4]王丽辉,李淑杰.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188.

[5]丁怡清,张巍.财务档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5(14):105-106.

篇4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管理;执法

计划经济时期,档案实行行政式管理主要凭借指令性的业务指导来完成,档案要想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则必须依据行政命令才能实行。所以在计划经济时期,指令性的业务指导有效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虽然也将其理解为业务指导,但都意识到这种类型的业务指导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也可以将其认为是法和命令,要求下级部门一定要无条件执行,依靠行政性命令档案工作才能有效进行,带有一定的强制色彩。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存在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当中,在计划经济时期全部行政机关都带有这样的特点。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前已经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政府式的行政管理已与当前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因此,依法行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这种变化当中,首当其冲的是档案部门。随着依法行政的逐步实行,国家推出了《档案法》,进一步明确定位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当前人们也高度重视依法行政的实施,重新认识到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业务指导已与当前时展不相适应,因此务必实行依法行政。而行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也不再属于一个固定的部门,同时承担着业务指导与法规的制订工作。但由于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人们的日常行动还没有休现这种认识,特别是在当前的基层,指令性的业务指导依然占有较为重要的成分。

1.法定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简释

依据《档案法》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地的档案事业,同时具有指导与监督当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责任。”,从中可以明确,档案行政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社会档案事务,但不是管理实体档案或档案工作。也就是说这种管理主要是管事而不是管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更不能管理当中的某一个人。也可以这样说,档案行政管理主要负责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工作和事。而管理不重视结果,重点关注的是管理过程。在以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只是重点指导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提高档案工作人员水平,使其能够做到科学管理内部档案实体,而不能准确定位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所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面临着大量的困难,虽然也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但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2.如何才能做好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2.1档案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行政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求首先做到依法行政,档案行政管理也适用于这一点。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当中的依法包括《档案法》,但还包括关系到档案事务的一切法律法规。《档案法》具有核心地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中首先要遵守《档案法》,但需要提出的是其中的内容和要求原则化严重,不具备明确的操作措施,所以在实行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应用一切关系到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只有做到上述这些,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才能使档案行政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有统计数字显示,在河南省与“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十七部之多。这些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适用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这些涉及到档案事务法律法规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档案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到位”问题。

2.2档案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

依据《档案法》要求,档案行政管理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同时明确指出了不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与权限。所以,在实际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依据法律规定去落实,不然就有可能出现“越位”现象。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业务考核指标中把村级建档工作下发到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如果县级档案管理部门将其理解为一项重要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实行亲自入村开展指导与帮助,但其实这种做法不符合上述管理规定,没有遵守自身行政管理职能的规定,属于管理中的“越位”。而应该采取的做法是,以《档案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基础,对乡镇、民政部门的档案机构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

也可以这样认为,在实际开展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要以《档案法》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与档案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规范性管理。真正做到分级管理,实现对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工作,做到这一点,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就不会出现“越位”现象。在当前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当中,都设置有业务指导与法规科,要求业务指导部门不适宜再沿用当前名称,可以改为档案管理指导处与档案指导处,主要工作就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指导、奖励、培训、宣传、教育等,不再带有强制性特点。法规处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处罚工作、执法监督等,制订档案业务标准、规范、政策等文件,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

2.3增加机构,加强内部监督

要想实现依法行政的目的,首先要做好内部监督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设置档案执法处,也可以称为“档案执法队”,主要负责强制性工作,其中,可以自行处理一些违法案件。法规处的主要职责就是档案行政监督、审核执法队处理一些案件的情况、制订业务标准等,负责监督同级档案馆的工作、监督下一级档案部门的工作、进行行政监督等。档案管理指导处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一些非强制性指导命令。

参考文献:

[1]杨凯.浅议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动因[J].档案管理,2013(01).

[2]刘子芳.巧解问题合理处置——实践档案行政执法的体会之二[J].档案管理,2015(06).

[3]刘道英,杨宝章.河南档案执法现状调研与思考[J].档案管理,2015(02).

[4]刘子芳.正确理解积极履职——实践档案行政执法的体会之一[J].档案管理,2015(05).

篇5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给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对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析,提出了新时期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财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与新形势新常态相符合的财务档案管理机制、创新财务工作思路,使财务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事业单位之大局,成为当前财务工作的关键着力点。

一、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事业单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收入与开支,是事业单位日常社会活动的客观反映,对于支撑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财务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提高工作前瞻性、实施科学管理的根本前提。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对事业单位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作方式的改善提供有利的参考,如如何降低各类成本费用、培育做强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等,在此过程中,财务档案信息将为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事业单位要做出重大决策及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就必须充分依靠财务档案所反映出的各种信息,这是保障事业单位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财务档案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经费开支凭证,关键时刻能产生间接的效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各类活动的全面记录,财务档案能够以其内容及外形特征客观反映过去所发生的某些事实,作为证明某项事件的书面文件。由上述分析可知,财务档案管理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财务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乃至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对财务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到位。从目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财务信息是非常保密的东西,需要采取保密管理措施,于是就将票据和账簿一起封存起来,根本不建立档案并进行管理。二是重视各类财务开支等具体经济活动,但对财务开支后的档案归集整理等不重视,对财务信息根本不分类记录、建档,最终造成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诸多问题。

(二)对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到位。目前来看,虽然《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多年,但实践证明,许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乃至领导对其认识和遵守的自觉性还比较差,这就必然导致执行不积极。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财务工作就是记账和转账、发钱和结算而已,有的甚至不知道财务档案建设是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做的事情,因此严重阻碍了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国家立法部门已经为财务档案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大都是宏观上的规定。具体到实际的财务档案管理上,至今尚无统一的管理标准,这就导致了各个单位在财务档案管理上各自为战、五花八门;虽然有的单位在财务档案管理上已经有了一些创造性的建设,但整体上来看,仍然以粗放型的管理为主,形式非常混乱。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积极,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标准,必然造成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进而影响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财务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素质与IT 技术应用不到位。一是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档案专业管理素质偏低成为制约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虽然财务核算实现了电子化,但各类凭证仍单一采取纸质保存的形式,未能采用影像扫描系统另备电子档案,未实现双介质保管。

三、解决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于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提高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水平。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取得领导的重视,这是保障该项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关键。二是要加强财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财务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学习,使财务管理人员真正掌握财务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队伍。

篇6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也越来越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变,这些都给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全面了解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特点,并在创新思想的引领之下,大胆进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新型的财务档案管理机制。

二、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而言,财务档案是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日后解决各项财务纠纷的重要依据。对于国家而言,财务档案也是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打击违法犯罪的有利武器。所以,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人们不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对财务档案实行有效的管理。甚至很多的管理者在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认为财务档案应该严格保密,不宜让外界过于了解,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档案更不会对其进行管理。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档案管理体系但根本就不对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2.不积极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促使我国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整体来看,很多的管理者以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履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意识不强,使得规定的执行落实不积极不到位。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银行转账、汇款等方式,更有一些管理者不知道建立财务管理档案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部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档案管理时不能积极高效的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重阻碍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3.缺乏财务档案管理的制度性规范。很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有着明确规范的制度,但却缺乏对财务档案管理的制度性规范,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并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说明。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依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这就使得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约束力较弱。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成为限制财务档案管理岗位充分发挥其职能的重要因素。4.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现阶段我国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有关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规定往往是一些宏观性的规定,指导意义不强。5.信息化水平低。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之下,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在现实的工作中,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不仅成本高而且工作效率低下,限制了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改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成效,必须首先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使其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只有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才能促使其积极的投身到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去,从而积极落实国家、企业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除此之外,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是企业的职责,企业也应该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加大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增加预算、加大投入、优化部门结构等形式,切实的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2.规范财务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是要建立明确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加强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企业应该选定专门负责人对参与培训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继续上岗工作,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该继续学习培训并接受一定的惩罚,待考核合格后方能再次上岗工作。(2)在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规定相关的监督处罚措施。企业应该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这其中包括档案资料的分类、入档、登记情况等,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做好财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3.制定统一的财务档案管理标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标准,如果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就无法评判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与否。所以,制定统一的财务档案管理标准是当前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的财务档案管理标准使得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促进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记录每一项开支明细,以方便日后的查找。4.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改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在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中,如果需要查阅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年的财务档案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找到。这种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而现在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式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省时省力效率高。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存储。5.科学考核和评价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依赖财务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就需要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考核的内容应该充分体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系统性,考核的结果应该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结合起来。所以,企业应该细化考核标准,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并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资态度、信息哈技能、工作成效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应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家应该加快制定财务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完善财务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也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从而共同推动我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切实提高我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办公室业务,2016(5):77.

[2]刘丽华.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人才资源开发,2016(10):183.

篇7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而言,主要有档案信息需求者和档案信息管理者两个主体,其中档案信息管理者拥有充足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需求者主要是校内师生和校外用人单位等,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博弈过程,形成我国高校当前档案管理中的“倒金字塔”现象。

1.国家对于档案信息开放和利用缺少相关规定

对于档案信息需求者和档案信息管理者而言,如果档案信息管理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为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需求者对于档案信息管理者给予正向评价,则两者就处于一种双赢状态。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档案信息管理者和档案信息需求者之间的双赢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从结果来看,高校档案馆可能都不是“零和博弈”的最终赢家。当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和保密之间的认识和观点不完全统一,即使是在档案管理较为先进的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十分注重对个人档案信息的保护,一旦泄露秘密信息将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最高法院也对于行政机关赋予其文件机密保护的权利。我国档案法律法规规定,如果泄露档案信息,将会受到法律严厉惩罚。所以,对于我国高校档案馆而言,在对档案信息开放过程中,很难把握开放的界限,权衡利弊后,选择档案信息不开放政策,因为档案信息的不开放不会造成不可预期的后果,就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且,虽然不开放档案信息可能会在舆论上引起学校师生和部分用人单位的不满,但是至少不会引起任何法律和制度上的后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高校档案馆选择对学生不开放。因此,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当前相关档案和保密法律法规,对于学生档案信息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也缺少对档案馆信息开放的实质性约束和要求。

2.高校档案利用范围不明确

从档案馆角度来看,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经常使档案需求者产生不满情绪,档案信息资料查找工作量较大、查找效率不高、满意度较低等,使档案馆认识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高校档案信息资料开放和利用受到各种关系的约束和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因为档案馆只是高校系统的一个部分,还有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和教学院系,不仅要受到档案保密相关法律约束,而且还要受到学校规定的限制。为了确保档案馆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会产生不满意结果,各个档案馆基本上都采取制度性措施来限制档案信息的利用,无形中增加了档案信息利用的烦琐程度和难度。例如,以提供毕业生成绩单为例,为了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学校一般都将档案馆放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在校师生和社会档案需求者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档案馆。而且,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要求档案信息需求者必须要携带个人有效证件到馆办理查询手续,不支持电子邮件查询和电话查询服务,这对于档案资料利用者而言,手续十分复杂,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效率十分低下的过程,本身呈现出“倒金字塔”特征。档案信息需求者和档案信息管理者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结果也不一定十分理想。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档案馆提供档案服务,经济效益较低,甚至完全为零。从性质来看,档案信息服务是一个纯公益性过程,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收取相应费用也不符合我国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目标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倒金字塔”解决措施

要有效减少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倒金字塔”现象的发生,不断降低不良后果,就要从档案馆自身角度,进一步明确档案信息开放界限,减少档案利用程序,减少档案资料利用的制度。

1.明确高校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职能

我国200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中个人或有关单位,如果不按照规定及时归档,将档案据为己有,或者拒绝规定的,都属于违法行为,而且校方要及时对直接负责人员和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已经构成犯罪行为的,由司法机关依法给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我国高校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档案利用方面没有给予明确要求,从而降低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风险责任预期”,形成高校档案管理“倒金字塔”现象的制度性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开放范围,明确高校档案信息服务职能,在确保档案信息在法律规定的保密范围内,也要向在校师生和社会加大档案信息开放范围。

2.明确高校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如前文所述,出于保密需要,一些高校将档案馆设在学校较为偏僻的地方,而且不公开其电话和不建立网站,这些都无形之中扩大了档案信息的保密范围。为进一步减少“倒金字塔”现象,提高档案馆信息服务效率,高校档案馆不仅要为在校师生提供详细的档案馆地理位置信息,而且还要在网站上公布其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电话,建立档案馆网站,并依托网站,主动公开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一些档案信息。

3.提高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化

为提高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效率,要不断建立完善服务方式信息化。第一,要按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主动对照案卷目录,对其内容数字化,公开信息开放内容,减少档案信息需求者的盲目性需求,为其减少档案查询等待时间,减轻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量。第二,对高校档案信息内容数字化以后,要建立检索内容关键词,实现档案信息搜索功能的便捷化,可以有效减少档案馆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减轻高校档案馆在档案信息服务方面重复的人力劳动。

4.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利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也就是说档案信息需求者往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档案信息查询范围、自身享有的权限等都比较模糊。因此,高校档案馆要对自身的职能范围、工作权限有清晰认识,这些都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自身职业培训。同时,要在高校档案馆实施信息化以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熟练使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档案信息内容检索,缩减无意义内容检索耗费时间,不断减少档案信息管理“倒金字塔”现象消极影响。

5.延长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办公时间

篇8

工程项目档案是企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步骤和环节的全面记录文件或资料,能够准确的反应工程进展与完成的真实状况,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作用。针对工程项目的特征而言,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有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即综合文件资料类档案的管理、工程施工及水电、设备安装文件资料档案的管理、工程竣工验收文件档案的管理。

2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

2.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研究

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还是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对于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工程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工程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市场稽查制度等正在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靠拢,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日趋完善,进而使得有形建筑市场正在加强,以及与政府监管机构的智能分离。虽然工程项目档案内容、形式、载体等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但与之对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方面还为与之改变,这使得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依托市场经济的系统研究。

2.2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组织

工程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于多数工程项目而言其施工点较多,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施工队伍的流动性也强,这对工程项目档案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难题。并且多数工程项目并没有专门的档案建设、管理及组织机构,国内市场上也没有与之配套的专业档案管理组织,这使得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组织性、规范性。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组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资料流向制度不健全,导致在整个工程期间,档案人员流动造成档案失去管理,交接不畅;二是工程项目的档案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没有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

2.3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意识及工作不到位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重要程度的认知不高,缺乏思想上的普遍认识,使得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应用的重视,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能按时完成工程竣工档案,进而使得工程无法向城建部门报备;二是工程档案资料缺失、数据失真,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真实性等特点,要求工程档案建设及管理过程必须非常专业和严禁,而管理意识的不到位就容易造成档案失误现象,进而造成档案材料失真、工程档案与实施不符等问题,最终导致工程不能通过审查验收。

2.4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从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上来看,并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程项目中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多为知识层次较低、工作经验较少或者工程技术人员兼职等形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较为陌生,甚至不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与程序,这使得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够专业,影响了工程最后的竣工验收。

3提高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3.1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立法及监督指导,健全管理工作体制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档案价值认知的提高,国家逐渐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颁布了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档案管理体制也日趋完善。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制等已经逐步得到完善,使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可循,但从目前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来看,最大的问题时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因此需要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一方面可加大宣传力度,使建筑企业真正认识到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而认真开展档案工作,另一方面从政府相关部门开始提高重视,认真、严谨的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的依法治档,使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3.2转变传统观念加强档案过程管理

从领导层到工作层转变档案管理观念,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与考核,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将档案管理制度纳入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过程的具体实施可采取以下措施:1)每项工程开始前即介入档案工作,并制定严格档案管理职责,做到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2)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进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的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随同并做档案记录和验收档案;3)每个工程项目验收时,做到项目验收与档案验收的同步进行。

3.3强化工程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从目前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情况来看,多由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档案工作,他们对档案管理缺乏认知与业务技能,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具体实施的话,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包括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档案整编知识与技能、档案材料收集、整编要求、档案移交、竣工档案验收等内容进行专业的培训。

3.4加强工程档案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

篇9

目前我国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档案质量不高,材料失真,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公企业不再完全相信人事档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系列改革的同时,制定出专门针对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法规。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规定,没有处罚办法,没有强制约束力,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很有必要制定一项法律法规,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纳入法规管理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2人事档案材料应具有个性化

人事档案的构成,应根据人员不同,职业职位不同采用不同的归档标准。同时还应根据时代的不同和职业职位的变化,及时补充当事人具有个性化的材料。如:技术专长、管理才能、综合能力、继续教育情况、个人信用、违法违规及犯罪等方面的材料,要实行跟踪记载,保持人事档案的时效性,及时地把各类人员的各项考核结果存入人事档案,增加动态材料的比重,以提高人事档案的价值。

3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

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往形成的人事档案(包括干部档案、学生档案、企业员工档案、士兵档案等)都应属于国家所有。因此政府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向档案相对人收取管理费是不合理的。目前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分散多头管理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成立政府所属的统一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该中心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由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不向档案相对人收取任何费用。

4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建立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有创建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于一体的、恰当而又合理地处理个人、组织、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国家所有、公共管理、社会共享、个人知情的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宏观管理。做法是:设立全国统一的人事档案网。各用人单位把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录入计算机,再由各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按统一的标准归档。“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向社会所有合法的用人单位开放人事档案。用人单位以单位密码和代码进入“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网,如需查阅个人档案的,输入居民身份证号码后即可。这样,既可以减轻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压力,也有利于政府对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为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基础。此外,还可以和公安、银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部门联合,把有关个人的信息资料全部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国通用的、标准的、适用的、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库,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法制化。形成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开发三位一体的人事档案管理格局。

5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篇10

1.理论研究

自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提出以来,人们就很重视企业档案,一些管理专家也都提出内控管理机制中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如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对“管理机器”加以考察可以评估并指导企业进行改进,他所指的“管理机器”即为“包罗现在、过去和将来的记录系统”,这里的记录系统可以理解为企业档案系统。而另一位管理学家卢卡•帕西奥利也强调必须关心内部的管理控制,还建议“备忘录、日记账和分类账要编上号码并注明日期,所有交易的文件都要详尽完备并永久存档,以及定期核查以便内部控制”,这是早期企业档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雏形。可见在经典管理学家们眼中,完整的企业记录和档案系统是企业极为重要的管理依据和控制手段。当前,有学者对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截至2014年1月)。作者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出有效中文文献18篇,相关书籍1本;以EBSCO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出有效英文文献12篇,相关法规标准2部;加上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共计35份文献。其中最早的是2000年美国的一份政府档案,强调组织的档案管理对组织内部控制的作用。随着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和2008年《基本规范》的相继颁布,近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总体来看,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数量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都有所欠缺,整体上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尚存在诸多理论空白。

2.实践发展

自2001年以来,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大型上市公司的会计欺诈事件,如美国的安然、世通以及中国的银广夏等,这些都反映了企业控制的严重不力。其中安然事件后的一片混乱,促使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对于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做了强制性要求,同时还要求档案材料必须满足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和及时性。我国各界也逐渐认识到,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只有提高内部控制能力,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资源都能够处于可控、优化状态,才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2008年,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订了《基本规范》,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执行并制定适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基本规范》中多个条款与企业档案管理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档案管理作为企业信息控制的关键,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如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将档案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点,建立了以“三铁(即铁规章铁账本铁档案)”为载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了控制效率,确保了长城公司各项工作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高效运转。我公司在制定《内部控制手册》时,也将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纳入其中。

二、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

《基本规范》第五条提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五大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这里的信息包含了企业档案信息,所谓“沟通”包含了档案信息的传递、服务功能。可见,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

1.档案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它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其基本价值,即具有参考作用和凭证作用。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这一作用的发挥显得更加重要和明显。档案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信息,而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方便、有效的利用。可以说,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档案管理负责信息的汇集和回馈,通过接收档案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循环运行,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阶段,是企业信息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档案既是企业有形资产的记录和凭证,也是专利权、商标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依据和证明,在企业创新、企业管理和规避风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为规范企业管理、辅助生产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职工利益、完善法制经济、解决企业纷争提供信息支持。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

2.企业内部控制对档案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记录并监控企业所有活动信息,这对于企业档案管理也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档案人员需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对现有记录的合理、合规性进行重新确认,对遗留问题进行调整处理,对查阅记录、借阅记录、借阅台账及全部档案目录进行核对清理,进而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其次,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确保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于档案的特殊性,内部控制过程中的档案管理需设置两个风险防控流程。一方面,在档案文件材料归档时要认真履行交接手续,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在档案文件材料的查阅借阅时,要认真履行查、借阅手续,确保档案文件材料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更改、破损、丢失等情况。再次,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了档案管理流程。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文件材料及其信息自产生时就要处于有效的控制管理状态,打破了文件与档案管理的明显界限,实现文件、档案的全过程、系统控制管理,保证文件和档案之间的连续性。同时由于信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各部门的归档积极性也有所提高,由被动归档逐步转变为主动归档。总之,企业档案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是一种良好的促进和循环关系。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就能够促进企业内控能力的提高,而企业的内控机制又反过来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档案管理的强化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依赖信息反馈的过程,档案作为信息的汇集中心,在控制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应该对档案管理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信息保障,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运行。

1.加强与档案管理相关的企业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为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标准,而《基本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开展提供了指导和方法。通过分析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以发现,两者具备相关性,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需要档案管理的支持,然而《基本规范》中虽多处提到了“资料”“信息”“记录”等,说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文字中却仍未明确指出。同时在我国已颁布的涉及企业的法律中,也都没有对档案工作的明确规定。但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我国社会档案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近两年中央有关部委制定的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规章中,逐渐对档案管理提出相关要求。在全国政协十一次会议上,曾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毛福民委员提交了“关于在国家涉及企业的法律法规中对档案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修改有关企业法律法规时,具体明确企业必须建立业务档案和财务档案,设立合理的保管期限,建立企业档案工作制度,保持档案原始性和完整性等企业档案管理内容。明确企业档案的重要性,加强与档案管理相关的企业法律法规建设,这既是内部控制与档案管理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也是从国家层面出发,建设企业内控与档案管理长效合作机制的必然措施。

2.加强企业内部档案制度建设,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企业档案管理体系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工作系统,一般包括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制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内容、主要工作流程以及档案人员和档案管理设备设施等要素。其中档案工作制度是企业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组集成配套的管理办法、业务标准、操作细则,它是开展档案管理的行动指南和业务尺度,是运行和控制档案管理的标准和依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中将档案工作制度的内容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予以重点列出,并指出其构成内容包含“档案工作规章”、“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业务规范”三项内容,说明企业档案制度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档案制度相对完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需求,档案工作制度也要不断修订,从文件的产生、传递到归档,都要有明确的管理细则,权责分明,确保档案的真实、完整,保证档案工作的高效、规范。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检查措施,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实践中自始至终对制度加以落实,从而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度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3.转变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工作流程重组

企业档案是企业各项职能活动的产物,是随着企业各项职能活动的开展而产生的。对企业内任何一个部门而言,它所产生的档案是其各项行为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其职能作用和工作绩效的有力凭证,而内部控制正是针对企业各项活动开展的风险评价和审计监督。因此,各项活动中所产生的档案是否完整系统,档案管理是否科学有序,将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在传统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和文件管理以“归档”工作为接口衔接,档案部门缺乏对归档前文件的有效控制,这也正是在内部控制过程中档案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实现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就应当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的灵活性、多样性,将企业档案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文件材料形成之时,对档案工作流程重组,构建正确的档案管理模式,如文档一体化或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即打破对现有文件管理的思维定势,从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全局出发,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前端控制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档案管理要与企业职能活动同步进行,控制监督归档前的文件管理活动,实现对文件到档案的全过程控制,做好归档工作;同时还要重视对归档范围和分类体系的重新审视,并与业务部门配合,做好企业重要活动档案的跟踪工作,及时收集易散落的文档,真正使企业内控在良好的档案信息记录习惯和充足的档案资源基础上实现。

4.提高人员参与意识,加强团队合作

档案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一个企业的档案意识则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必须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档案意识。首先,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由于企业档案的形成、产生和最终归宿均在企业内部,对外无明显产品特性,所以往往容易被管理者忽视。但是随着企业内控的发展,档案在其过程中的参考和凭证作用越来越显著,档案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管理层的重视将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其对档案现象的认知水平,是决定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内容和档案工作相关领域内容的认识,提升档案管理思想,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和相关档案管理知识,理解其职能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完成好其分内职责,并促使档案工作促进并支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最后,对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也要具备档案意识,而这主要依靠档案人员向企业员工进行宣讲来实现。要使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是其各项行为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管理与其职能活动的开展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都是紧密相关的。提高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有助于推进档案管理与企业职能活动的同步运行,实现文档一体化或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各个环节在企业内控体系中顺利开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