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课堂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阅读课堂

篇1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在小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心地都是纯净的,象一张白纸一样等待我们教师为他们引导着彩,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所求,也都有个性的思维元素,在他们天真无暇的眼睛后面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心门,如何开启他们学习的心门是要靠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引导来打开的,能够轻松的把他们求知的心门打开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果我们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突破文本内容转移的教学方法,做“研究型”、“探索型”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始就把课堂带进兴趣乐园,不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开始,只要把孩子们学习的心抓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对课堂和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化的对策

1.强化朗读阅读

顾名思义,阅读就是看和读,朗读是有感情地读出声音来。人教版第4册有篇文章叫《找春天》,读出喜迎春天的感觉多好。再如人教版第八册中的《桂林山水》一文,通过朗读感觉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所以,朗读要加强。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就是晨读。在新鲜的空气被吸入我们肺部,学生们精神抖擞的时候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又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说明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至关重要。

2.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会对他的作品有一种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了应有的阅读效果。

3.引导阅读想象

所谓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懒狮子说话时慢吞吞的,读课文时一定要把狮子“懒洋洋”的语气读出来;朗读狮妈妈的话时要有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篇2

一、阅读教学要以诵读为本。

诵读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积累。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占鳌头,是我国阅读教学宝贵的传统经验之一,是汉语学习的不二法门。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诵读,能促使课文“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和形式美,感受语言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阅读教学自始至终要贯穿“诵读”,一是有层次地读:感知性地读、理解性地读、品味性地读;二是有重点地读:因文而异、突出重点、自主选择;三是有指导地读:顺学而导、想象揣摩、赏析体验。

二、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语言学习要以积累为主,达到“举一反三”。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驰。”积累语言文字要以教材为轴心,优化习练,让学生熟读成诵,勾画抄写,达成积累;以书报为径线,让学生广泛猎取,摘抄诵读,分类入库,丰富积累;以生活为纬线,拓宽视野,让学生耳濡目染,烂熟于心,促成积累。语言积累必须经历一个理解、感悟、鉴赏、应用的复杂过程,语言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呈现,它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比如《桂林山水》一课有这句话:“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体悟句子的思想内涵,更要领悟表情达意的奥妙所在,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三、体悟文章的表达奥秘。

阅读教学要聚焦表达奥妙,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把握言语规律,揣摩文本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以及文体特征,紧扣“表达奥妙”探究教学,才能真正增长言语智慧,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比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排比,表现舍生忘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几个动词短语构成排比句,将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反问,突出深情厚谊──“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反问句态度鲜明,语气坚定,突出友谊的深厚,志愿军将铭记于心,永远不会忘记朝鲜人民的深厚恩情。呼告,饱含真挚情意──“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作者以恳求的语气劝慰,把志愿军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了。对比,突出爱憎分明──“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而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对志愿军的“爱”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与志愿军的亲密感情。教学时要引领学生体悟运用修辞手法的魅力。

四、强化语言的运用。

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根据每个阅读内容,我基本上按导、读、练、用四个步骤来完成。“导”指的是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巧妙导入;“读”指的是学生为主体进行各种方式的阅读;“练”指的是阅读理解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用”指的是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一、精心设计,巧妙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精心设计,开展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的教学。

二、多种方式的阅读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设计的课堂活动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在理解过程中,要渗透阅读方法和策略,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是上好一堂阅读课的重要环节。

1.略读――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阅读文章前,经常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提出问题,请学生在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问题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问与答、判断对错、选择答案等。

2.精读――默读课文,解决重难点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新单词和重点句子,先引导学生根据形近词或读音规则来猜读新单词的读音,然后让学生通过文章图片、设置的情景和课件,根据上下文的联系,猜测新单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并进行学生答疑或教师答疑活动。

3.复读――跟读课文,情景交融

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资源,训练学生听录音并模仿跟读的习惯,让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各个器官的活动充分理解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练――巩固知识,训练阅读技巧

“练”的步骤有时往往融于“读”的过程之中。练习的设置可以是填表格、给图片或句子排顺序、图片与句子的配对、根据原文内容填空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四、用――活化教材,理解拓展运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的关键词或根据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复述和表演短文;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包括仿写、改写课文等;利用自绘情景画简图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记忆短文或对话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课外阅读练习等。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英语阅读,我们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技巧。只有不断地探索、钻研,设计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篇4

关键词:阅读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方法;阅读指导

尽管现在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鉴于此,本文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

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对教案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能够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精讲以及巧问,努力地对问与讲的时间进行压缩,这样才能够将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说、读以及写的练习。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地分配学生的实践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40分钟的课堂效率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二、对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必须要对正确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体裁以及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讲解。比如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就需要保证以学生自学为主,只有这样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练习互评、合作讨论、模仿练习以及自读笔记等各种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能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加强阅读指导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对象,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知识现状以及年龄等特点为根据帮助学生选择好的书籍作为阅读素材;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在具体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积累的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对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进行体会;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边读边写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就能够将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句随时摘抄下来,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要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师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真正着眼于课程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予以认真的贯彻,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总之,作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从而最终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寻找出来,全面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1.个人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呢?生本教育提出了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把明天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

那我们又是如何来设置前置性作业呢?我们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乐于自行寻找或要略加思考才有的答案,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主探究,喜爱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去布置一些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而且是力所不能及问题,否则也许会造成学生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反作用。我在设计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文的教学时,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

(1)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2)通过音节,尝试读出新词。(3)完成文后的练习。(4)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明白的、不清楚的或者是认为要和老师、同学讨论的问题都勾出来,到时候和老师、同学讨论。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背什么,而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2.组内交流,教师点拨,评选“优秀团队”

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show”一下。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先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把在完成前置作业时找出疑难知识说出来,向已经学会同学请教,会的学生就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建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的学习氛围。在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我在阅读课上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把文章交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让他们感受,让他们去理解,让他们去分析,让他们去讨论。这样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创造希望,从而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通过对小团队的建设评比,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 “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的生本教育观。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助,使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做小老师,检查其它团队的自学情况,给别的团队加分。这样学生就更有动力了。我们通过小团队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学习,纪律的自我管理。

3.小组间展示、互动点评

小组交流之后,各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让学生之间互相作评价,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分析别人的缺点,给予纠正。通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细节。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多让“待进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样,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待进生”也就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都得以维持和增强。

篇6

关键词:彩色粉笔;小学语文;识字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粉笔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辅助教具,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使用彩色粉笔,能起到突出重点,难点的作用,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彩色粉笔呢?

我将从小学儿童对颜色的认知差异入手,以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做为理论依据,简述彩色粉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学儿童对颜色的认知差异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本文主要依据小学生记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简述儿童对颜色认知的个体差异。

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然保留在头脑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研究发现,小学生有意记忆逐渐占优势,一般来说,“直观的、能引起兴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彩色粉笔是最容易创造“富有色彩事物”的教学辅助工具。

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但不同年龄段对颜色的选择是不同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朱瑞称,在颜色对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红色可以提高一些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此项研究结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使用红、绿、青、黄、白五种颜色的粉笔。

二、彩色粉笔在小学识字与写字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用彩色粉笔标出汉语拼音易混点。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分清因形状相似而易混淆的字母,教师可以用彩色粉笔标出易混点,如将“b、d、p、q”的相同的一竖都用白粉笔写出,每个字母的半圆用不同的彩色粉笔写出,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色彩中感知半圆的位置不同,字母的形体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2、用彩色粉笔标出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如果用彩色粉笔标出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可以使学生把字的形象信息牢固地刻印在脑海中,更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中高段进行形近字练习时,也可以使用彩色粉笔进行形近部分的区分。

3、用彩色粉笔区分声母、韵母。较多的一年级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声母和韵母,此项知识点的训练须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为使学生更有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教师不妨在开始教生字时,有意把生字拼音(音节)的声母用红色粉笔写、韵母用白色粉笔写。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将声母和韵母区分开。

4、用彩色粉笔区分生字部首及部件。小学低段多以识字为主,彩色粉笔则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生字的偏旁部首和部件。例如认识生字“把”时,将字左边的提手旁用红粉笔写、生字右边的“巴”字用白色粉笔写,另外,田字格用蓝色粉笔画,然后,进行认读生字,辨清字形结构、书写顺序,指导识记字形、左形右声。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易加强字形的记忆。

三、彩色粉笔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用彩色粉笔板书课题。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题目本身即蕴含有丰富的色彩因素。巧妙地应用彩色粉笔板书课题,能因其鲜明的色彩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联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文章主旨,便于学生较快地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切入文章主题。如《“红领巾”真好》一课,可先根据课文主题,用彩色粉笔板书课题:“好”用红色粉笔书写,不仅暗示了“好”的深刻含义,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受到较为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2、用彩色粉笔画出课题。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简笔画式的课题比起汉字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的课题板书:“小白兔”、“小灰兔”分别用白色粉笔、蓝灰色粉笔粗线条简笔画代替,迅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习新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用彩色粉笔指导划分自然段。

一年级开始让学生接触“自然段”概念,并应让学生养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的习惯,鉴于一些学校条件欠缺,电教化普及度不高,可采取教师在书上用彩色粉笔勾画师范的方法,由于粉笔较粗,又是彩色的,所以学生能看见位置。

4、用彩色粉笔进行板书。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可适当采用彩色粉笔将课文中心词或事情发展过程进行板书,以突出板书内容的层次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记忆。

四、应注意的问题

若教师不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1、颜色不宜多而杂。彩色粉笔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滥用,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使用的时机应恰当。教师不择时机使用彩色粉笔太多,在板书中就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不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3、选择搭配不宜使用相近色系。板书搭配时应注意尽量不要使用相近色系,如果一个生字用2种相近色系的彩色粉笔进行区分,不利于学生识记。

4、使用面不宜太宽泛。如果在同一幅板书中用一种彩色粉笔多处进行勾、画、圈、连,就会缩小“背景与对象的差别”,扰乱学生的视线,不容易从中抓住关键。

5、不宜只使用一种彩色。整幅板书,只用一种彩色,与使用白色粉笔无异,起不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59

[2] 杨九俊,姚娘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73

[3] 方文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艺术语言的运用

[4] 查菡芳.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创新,2009.1

篇7

一、巧用设备,打造视听结合的阅读情境

利用电子白板创造视听结合的阅读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阅读更具真实效果。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例:在教学期间,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出示重阳节相关的实况录像,并伴随语言讲解,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概念和意义。随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导出视频文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聆听独白,从而让他们对文章产生初步的印象。教学期间,还可以选择与重阳节相关的背景音乐渲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文内容在音乐和视频的双重渲染下变得真实感人,继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根据小学生的喜好,我们也可以导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比如教学《揠苗助长》时可以将相关的小动画出示给学生。整体来看,围绕设备打造试听结合的阅读情境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当文章中出现的事物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时,教师可以利用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事物的原型,由此促进学生的理解。总之,小学生在认知规律上更加接近形象思维,而围绕电子白板等设备打造阅读情境,让学生在看和听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恰恰可以满足他们的形象思维需求,从而让阅读效果得到质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期间,我们有必要为学生渗透阅读重点和目标,以免学生过于投入而忽略学习重点。

二、课堂探究,打造主体互动的阅读情境

互动情境是建立在试听情境基础之上的另一种情境模式,主要操作方法是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和课堂辩论来挖掘出文章中的基A知识与课文主旨,目的在于提升阅读效果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为例:在教学期间,我为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是什么让小骆驼觉得自卑?2.是什么让小骆驼觉得自卑的地方变成了让他骄傲的资本?3.文章揭示了什么哲理?随后要求学生利用合作互动的方式展开探究。例如:最后一个问题在难度上明显高于前者,所以可以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分析该问题,而前两个问题交给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处理。完成探究之后,再一起整合答案,由合作小组代表递交给教师,随后教师对所有小组整合的答案进行评价。评价期间,可以动员其他小组的成员一起参与,若存在疑问,可以鼓励提出疑问的学生指出自己的困惑和建议,由此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探究情境。总之,课堂互动情境是推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要方法。期间,由于这种互动型的探究情境氛围足,所以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你来我往和集思广益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三、角色扮演,打造身临其境的阅读情境

角色扮演类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所以在阅读课中打造表演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内容,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及剧情的体验效果,也能进一步烘托课文情境。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文故事性强,大部分以对话形式为主。所以,将这些对话以台词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鼓励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进行表演,可以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变得更加精彩。例如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争论的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都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在学生表演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融入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去改编一些台词,或者是干脆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发他们“说”的欲望,让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思想,把握其中心大意。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扮演“辩论专家”,围绕阅读课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或是某个主题开展辩论活动,最后由正方和反方派出代表来总结主题,由此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会知识的要领。整体来讲,最符合小学生操作的情境阅读模式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有必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理解方式,让教学具备针对性。

篇8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有效 阅读

引言

阅读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课堂教学同样需要阅读。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阅读,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笔者参加多次小学各年级数学试卷评析,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对数学概念题、判断题、应用题、操做题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阅读不到位,马马虎虎,走马观花地阅读,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1、数学阅读的过程

1.1在阅读中探路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独立思考,突破定式,积极思维,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后,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寻求求面积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熟悉的形状,从而得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经过诱导和启发,学生很容易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状应该是三角形。那么应该怎样操作和计算呢?此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阅读中即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2在阅读中质疑

在听课、讨论、解题过程中,质疑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体现主动学习,才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阅读过程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然后围绕他们提出的质量较高的问题,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并组织讨论,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加法结合律,在学习480+325+75时,教师应适时地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一章节,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有可能提出:这道题应怎样计算?能不能进行简算?可以用学过的定律计算吗?怎样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为什么?一系列问题提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结合阅读适当进行点拨。

1.3在阅读中悟法

在学习新知识后,为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有更广泛的迁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类阅读指导一方面教师要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0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能被3整除的数与数字排列的顺序有无关系?会有什么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没有关系?会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再阅读、再思考,教育学生,研究问题应从不同角度、采用各种方法,不能只停留在一条道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如何进一步发挥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构建一个既能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又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如何才能培养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阅读,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呢?

2、如何实施阅读教学

2.1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我们学习经久不衰的动力,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引起他们高度的注意,从而为教学的参与提供条件。所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是我们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或者先进教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2根据所学的内容,来确定阅读的时间

教师要根据所讲解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讲解相应知识点的时候节省了时间。对于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安排在讲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连贯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我们就安排在课程讲完之后进行,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重组和判断。

2.3指导学习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不能流于形式,数学教师一定要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阅读检查,看看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效果,以便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2.4留出一定的时间,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以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在其中。我们每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有时间潜下心来去思考和分析教材。这个时间笔者以为控制在10分钟内比较合适,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反思,通过自我发现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重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因为借助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可等闲视之,只有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裕的时间又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真正实现了数学阅读的价值,才能使数学教学与教材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责任。

3、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灵和地运用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家斯托利亚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努力挖掘自身的积极因素,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阅读课上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S].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1.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J].走进新课程 ,2011,8.

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通过分工合作、相互交流,来实现阅读心得的交流和共享,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不足,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解决学生不会阅读、阅读速度慢等问题。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有规律的,老师只有意识到教学的规律,意识到文章是依赖语言和符号而存在的,作者所传达的情感需要读者用心去解读、去思考,才能够带领好学生,挖掘好文章的主旨,让他们走进作者的文字世界,实现与作者的内心沟通和交流。

一、合作学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习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合作学习的模式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语文阅读中,每一名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情感体验也有所不同,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在统一文章中获取不同角度、不同情节的不同信息反馈,实现精神上的享受,让学生学会阅读,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另外,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阅读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广,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他们尽可能多地阅读更多优秀的文章,汲取养料,获得文字的净化,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精读、略读结合的方法,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二、合作学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策略

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首先要明确老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调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老师也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始终保持对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老师在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制订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老师要立足于小学语文的教材,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向,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针对化的指导,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各种疑问来进行集中化的解决。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老师必须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合作学习变得更有价值。首先,老师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其次,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精卫填海”的时候,老师就要明确本节内容的阅读教学目标,即:加深学生对情景的感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反复阅读中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掌握小组合作基础上的阅读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主人公勇敢的行为和正义感的正能量情怀,通过讨论和交流,挖掘文章的内涵,学会概括故事所表达的各种感情。

(二)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情境,才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会变得更加集中,学习的欲望也会变得更加强烈,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多种练习的模式,让学生的阅读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比如,在学习“麻雀”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把文中所有涉及的生字词找出来,当小组讨论和交流之后,再向学生提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也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模式,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找到的生字词多,而且学习的效果最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不自觉地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通过同桌互换和前后桌互评的方式,不断完善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进行阅读心得的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老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内容和情景中。比如,在学习“滴水之恩”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来为学生创设情景。首先,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处处都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其中感恩的故事数不胜数,你们都知道哪些与感恩有关的故事呢?”通过预习课文,学生提起“滴水之恩”。紧接着,老师再次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好不好?你们想要更加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吗?”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的讨论和互动的话题也有了依据。另外,老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传说,或者在上课之前向学生展示几张关于感恩相关的图片,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展示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看待问题所特有的眼光和思维,而且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通过不同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之间的不同思维就会出现一些较为激烈的碰撞,在解决完一个又一个的分歧之后,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比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的时候”,有同学认为我们要珍惜时间,但是也要合理地分配时间,有娱乐,有生活,不能一味地和时间赛跑,过于重视学习;有同学认为我国古代便有文人闻鸡起舞,在当下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当中,我们更要和时间赛跑,抓住所有的课余时间来学习。针对这两种观点,笔者就让学生实行分组合作来搜集相关的资料,他们以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3]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开阔眼界,不断拓展语文学习内容,通过辩论来提高自身思辨能力。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总报告,由小组长来记录本小组成员在一周或一个月之内所阅读的所有材料和文章、书籍等,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表格的整理,老师收集所有小组的表格之后,在班级内进行公开的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看到其他小组在阅读上面所付出的精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作用。

(四)引导学生进行深化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阅读能力有限,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仍然会遗留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对学生所需求的知识进行补充和整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另外,老师在总结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成果时,要更加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鼓掌,为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进行肯定,让学生获得阅读学习中的成就感。老师在总结的时候也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由老师个人总结,也可以是学生互评,通过讨论和交流,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当学生因为观点不一致而产生语言上的冲突时,老师也不应该求全苛责,而是要及时地进行疏导,让学生冷静下来去交流,去沟通,去相互理解。为了让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学习当中去,主动记录学生在阅读当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有重点地向学生进行讲解,传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而且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经实践证明,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建设,所以,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方法,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颖.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9(11).

[2]吴丽君,单好,崔春瑞,等.核心素养视域下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探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篇10

关键词:略读课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新思路 新模式

一、模式的提出

(一)构建道德课堂的需要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通过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构建"先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提升每一课堂的课堂质量。同时,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指出要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其核心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的需要

就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而言,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略读课文,随着年级升高,比重逐步增加,四-六年级的教材中,略读课占了一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由此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为此,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略读课文的"配角"地位,探索一套略读课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落实《课标》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的教学中明确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第三学段又作出进一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同时,课标在"评价建议"中也这样描述:"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反观当下教学现状,由于受考试这支指挥棒的影响,略读课不在考试之列,所以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课的教学,缺乏对略读课的研究,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际,着力呈现"略读课文四步走"策略研究,力求改变略读课文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模式框架

在道德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借鉴新教育实验"有效教学框架",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略读课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意在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板块为:

(一)预习反馈 质疑导入

(二)抓住提示 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四)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三、操作流程:

(一)预习反馈 质疑导入

预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展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我已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和疑问。"学生带着问题、疑惑、体验进课堂,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为了切实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要抓好"课前"这一阶段,精心设计"导学案"(预习作业),要想办法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和新旧知识的街接点。课上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依学定教。

(二)抓住提示 明确目标

略读课文前教材都呈现有一段导读,导读中提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习课文前,先带领学生学会阅读课前导读,抓住阅读提示,找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有了目标的指引,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新课的学习。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自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全新形态,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或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获得知识的快乐。略读课重在引领学生,迁移和运用精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学中最适宜安排学生展开自学。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不是旁观者,而要像猎手一样,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适时参与,适当指导。

这一环节的基本步骤是:

自学学习--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引导小结。

1."自主学习"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学生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才会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课文。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大胆放权放手,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思、写,切忌走过场。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力,针对学生差异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

2."小组交流"是合作探究环节中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有效方法。这一阶段主要是展示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小组建设是关键。在学习小组建设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划分小组,一般是4-6人一组,组员的搭配要注意优、中、差结合,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结合。其次要加强小组长的培养,教师要对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进行具体的指导。再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后要加强小组内评价,关注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倾听情况,以评价促进小组合作的成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交流,尤其要关注探究学习遇障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3."汇报展示"。这一阶段是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时先由小组发言人作主要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同时,对同一问题不同看法其他小组也可再做说明。汇报时要明确汇报的内容:一是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二是汇报得出这一结论的思维过程。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4."引导小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点,得出结论,发现规律,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思维方式,掌握学法。此步骤可与第3环节结合起来进行。在教学《万年牢》一课中"三次"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理解难点,老师就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给予引导、总结。

(四)总结升华 拓展升华

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如果就教材教教材,学生只能是"井底之蛙"。教师只有用教材教教材,有效地拓展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离开课堂,走出教室、走向课外、走进自然,学习才学无止境,不断超越。略读课就应该更加重视课后的拓展延伸。

四、模式效应

(一)教师规范了略读课的教学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研究,教师能熟练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师加强了对略读课的研究,略读课的教学质量在逐步提升,略读课不再"简略"。

(二)学生的自学习惯逐步养成

在一次次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习惯逐渐养成。尤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学会自己设计预习作业,学会了做批注、收集信息等学习方法。

(三)课堂状态不断改善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

自主学习的时间、参与学习的机会和展示交流的平台,尤其小组建设的加强有效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课堂。

四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有的课文可以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教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郑州市关于道德课堂建设的文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