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风险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控制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研发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总额有了大幅提高,根据资料显示:2003年三星研发费用经费达33亿美元,R&D强度为8%;2004年研发经费为36亿美元,R&D强度为8.4%。可否想过:企业是否从日益上升的研发投入中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企业研发项目带来的耗费能否与获得的收益一一配比呢?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必须从研发资源的有效利用谈起。研发资源有效利用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研发成本的控制,控制不仅在于研发过程中成本的控制,更要注重研发失败成本的控制。
(一)研发过程中成本控制。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起点。研发成本作为新产品开发投入的研制阶段孕育了产品的雏形。新产品意味着开发新的或改进、改善某种原产品,仅仅是原产品的细枝末节的变动将会产生联动效应,随之而来的是采购成本、材料成本、仓储成本、装配成本、装运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的不期而至,这一后续成本的发生加大了企业的盈利压力。
(二)研发失败成本控制。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研发成本控制方面显得薄弱和无能为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忽视了研发活动中失败成本的控制。根据资料显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中由于研发失败引起的成本耗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研发失败成本的通常理解是,由于技术上不可行而造成研发活动终止所引起成本支出。然而,按照现代成本的理念,这种解释就显得有些狭隘。新产品开发是否成功取决于产品最终投放市场收益是否大于成本这一标准。笔者认为研发失败成本是一种风险成本,它还应该包括生产技术上可行,但产品上市后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收益不足弥补耗费所产生的成本支出,以及由于竞争对手的领先占据市场份额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的支出。
二、对基于风险控制研发成本控制框架构想
在全新的企业经营环境下,以低成本战略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竞争力的培育成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重心,如何树立全新的成本控制理念以适应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是成本会计信息服务于管理的重要课题。很多企业研发的中止或失败失去的不仅仅是研发活动中的耗费,更多的还是潜在的市场机会。而这一影响往往非常的重大和广泛。这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企业没有将企业研发成本控制和企业的风险控制相结合,以有效的回避研发失败风险,降低我们的研发成本,提高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
笔者认为,构建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研发成本控制框架,其理论基础有以下三点:
1、风险的客观性。无论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如何,对其效果的预测多么精确,其活动必然存在着风险,除非不实施研发活动。正是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产品研发失败成本的出现也成为必然。
2、风险的相对性。企业各业务流程上的风险给研发成本带来的增量有大有小,涉及的各部门要对风险有一个预先的识别和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相对降低研发成本。
3、风险的过程性。风险贯穿于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从企业整体出发,对各环节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相互协调,在此过程中降低研发成本。
经过多年在激烈竞争市场上的搏击,现代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贴近市场,始终围绕着公司总的战略目标展开研发活动。但是,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除了有明确的导向和战略目标,还必须要有对研发活动的有力事前管理和控制。这事前的管理和控制不仅仅来自于研发部门的内部,还必须要有各个部门的有效参与和协调。笔者认为,研发成本控制的重心应该放在研发的成功率上。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提出之后,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可能带来的与自己有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和降低措施,再将各个部门的风险识别结果进行综合和协调,对产品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决定项目的取舍。笔者认为,企业研发成功与否主要与6个部门的风险控制有关:供应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图1)
三、建立基于风险控制链的研发成本控制机制
企业的风险控制链是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涉及到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各个部门。风险控制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协调性。如果把价值链说成是一条协作链,那么风险控制链就是一条协调链。作为一个新项目的开发,应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的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集中精力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风险的控制问题。研发设计人员往往容易陷入过于重视表面风险成本而忽略了隐含风险成本的误区。正是有了其他部门的参与,可以防止为降低某项风险成本而引发的其他相关风险成本增加现象的存在。
笔者认为,风险控制链上涉及研发活动的主要风险有:
(一)供应风险。企业业务流程的起点是物资采购,而物资采购过程中面临着质量、存量等多种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说,供应风险往往一开始就决定了研发成功与否。质量是研发产品的生命。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的性能达不到质量标准,从而给采购方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并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损害的可能性,这就是采购质量风险。采购中还须关注的就是存量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发生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由于进货批量过多造成物资积压,甚至造成冷背、残次品,使得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固有的机会利润,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时,甚至还会引起价格风险。
(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产品上市后,往往需要一段与市场磨合的时间,这就意味着研究开发成本短期可能无法收回,从而造成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二是指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因资金供应出现问题或新产品研发费用超支而导致研发失败的可能性。研发项目通常对资金需求量大且难于预测,在新产品开发活动中,可能由于估计不足或项目费用控制不力造成超支,如果此时资金供应链出现断裂,就会迫使研发活动中止,延误市场机会。
(三)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由于新产品开发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不完善或新的替代技术提前出现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新产品开发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因为技术上不成熟、不可行而造成研发项目半途而废,或者虽然能研制开发出来,但达不到预计的技术效果。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产品寿命周期和技术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因而现代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的技术风险愈来愈凸显。
(四)生产风险。新产品即使能在技术上成功研制出来,但在批量生产及规模化方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配套技术不适应、生产工艺不过关、设备适应性差、生产规模难以迅速提高或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专业技能无法满足需要等因素都会产生生产风险,导致研发产品质量与性能达不到设计标准、生产能力不足或者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五)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是企业研发活动最重要的资源,核心技术人员的作用更是巨大甚至主宰着企业的命运。人力资源风险主要体现在人才流失风险和道德风险上。大约十几年前,北京中关村内资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技术人员流入外资企业,致使多家内资企业一蹶不振。笔者曾经所在的一家大型国企,研发部门提出了一项在财务、技术上都可行、市场前景很好的绿色产品,并且已经为投产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核心技术人员的突然“跳槽”,使准备的设备和原材料都成为了沉淀成本,使企业损失巨大。在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今天,识别、防范人力资源风险已显得尤为重要。
(六)销售风险。销售风险产生于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化阶段,指由于研发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而导致未被市场有效接受的可能性。销售风险来源于:一是顾客需求不明,不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不懂得顾客的需求重点;二是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以及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三是忽略销售渠道,缺乏有效的销售策略。一些企业在还没有确定销售渠道、选好商的情况下,就急于扩大生产,全面上市,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合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管理施工费用,以期望降低开支的一种管理活动。但是工程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工程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成本风险,因此应将风险管理视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1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
通过分析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可以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当其发生时所造成的后果,风险分析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分类与风险衡量,本文着重介绍前两个阶段。
1)风险识别
(1)资源计划编制风险
在资源计划编制工作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项目资源需求计划不周全而面临的风险,是指由于工程项目资源投入数量和时间的计划不周全而引起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风险;其二是工程项目资源需求分析和确定错误而面临的风险,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工程项目资源需求质量、数量和种类等方面的需求分析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风险。
(2)成本预算风险
在成本预算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两个:第一,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的数量安排不当的风险,是指由于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总量上的不足或过度而造成的成本预算方面的风险;第二,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的时间安排不当的风险,是指由于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在时间的分配上安排不当而造成成本预算的风险。
(3)成本估算风险
在成本估算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工程项目成本估算方法的错误所导致的风险,是指由于错误地选用了工程项目成本的估算方法而造成工程项目成本估算错误的风险;第二,由于工程项目资源计划和各种资源的价格信息错误而导致的成本估算风险,是指价格信息和资源需求方面的不完备或错误的误导使人们错误估算成本的风险。
(4)成本预测风险
在成本预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工作和成本预测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风险。
(5)成本控制风险
在成本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和成本控制方法不当造成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风险。
2)风险分类
笔者根据本文内容提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风险分类方法,它根据风险潜在影响因素及风险的性质划分风险因素,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其中技术风险包括:设计、施工及其他;而非技术风险包括:财政与经济、材料、资金、自然灾害、政治和环境、人员及工资以及设备。承包商据此可以对影响成本的各种风险因索和影响程度进行正面评价,这样承包商不会只注重于某些风险而忽视其他风险。表1 列出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典型事件及风险类型。
表1 风险类型及典型事件
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实施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需遵循全面性、经济效益及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以及施工竣工阶等分别进行。
1)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
首先,在中标后,根据工程概况和中标合同单价,结合工程中标前对该项目的材料、人工、机械等实际市场情况的考察,对工程项目总体进行成本预测。
其次,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择等认真分析,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价值最大化原理,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组织方案,并据此确定每个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以此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
第三,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确定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方和劳务承包队伍,并组织签订合理的材料采购、机械租赁和劳务承包合同,以降低工程成本和施工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合同的签订,由项目经理会同有关经营、工程、材料、财务等部门对合同进行详细的评审,就合同价格、工程质量和相应的条款进行协商讨论。在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与承包方签订安全合同和廉政合同,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
2)施工实施阶段成本控制。
第一,在材料采购和使用方面。加强材料的入库、出库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制定奖罚制度,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材料成本开支。对施工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料、沥青等,实行限额发料,按照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班组结算,凡超额使用的材料,由班组自负费用,节约的材料由项目部和班组按照比例分成,从而提高施工班组节约材料的主动性。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损耗。同时要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让其掌握节约材料的方法,既要做到保质保量,不偷工减料,又要做的合理节约,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第二,在施工队伍人工费开支方面。由于施工项目一般都是工期短,任务紧,加上施工项目对天气的要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劳务队伍,既要保证劳务队伍人员充足,又要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窝工、滞工现象。结算人工费用时,要加强施工任务单的管理,实行技术、质检、机械、物资及项目经理签批制度,特别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的数量核对,防止出现质量不合格、错算、超结算现象。
第三,在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方面。施工机械的费用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价格两方面决定。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机械费用,必须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设备闲置和浪费;加强设备调度工作,尽量避免停工、窝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
第四,在管理费用的支出方面。管理费用按明细分类,主要包括办公费、业务费、差旅交通费、检验试验费、工作人员工资等。加强费用管理,就是根据项目建设的时间长短和参加建设人数的多少,编制管理费用预算,并按照管理费用的明细分类,以项目部有关部门为责任成本主体,层层落实;同时,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与沟通,使资源共享,切实降低管理费用开支。
3)施工竣工阶段成本控制
首先,及时收集整理各种竣工资料,精心安排,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现实情况中,施工企业往往在项目才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就会把主要施工力量抽调到其他的在建工程,以致扫尾工作时间过长,机械设备无法转移,成本费用照常发生,造成后期成本费用的超支。
其次,及时办理工程后期计量结算。企业应根据施工中标合同和现场基础资料,正确套用不同类别的工程费用定额,实事求是的进行工程结算,保证工程项目在计量时不漏项、不漏算。对有争议的工程分项,计量时根据相关定额管理标准,据理力争。
第三,进行全面成本核算,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工程师应根据施工合同、预算计划和施工现场原始资料,并针对各项成本支出与财务部门做好核对,全面核算工程项目成本开支;同时,根据工程计量部门提供的计量收入情况,计算工程项目的实际利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与成本相关的因素上面,比如,加强工、料、机消耗管理与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工程项目一般工期都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会大大增多,而风险的产生往往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必须从成本风险人手,通过风险识别、预测、评估等对策来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安玉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琳万祥,萄骏.论风险与风险成本管理[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陈晓宇.工程项目风险性成本管理[M].建筑施工,2008(5).
篇3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价值工程,投资风险,成本控制
Abstract: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is to gain sustained profits as the goal, and this requires developers to control the investment risk and reduce costs in the stages of design, development oper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continued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so that enterprises will continue to grow stronger and expand influence.
Keyword:Real estate,value engineering,investment risk,Cost control
1前言
房地产投资就是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房地产业的基本经济活动中,以期将来获得不确定的收益。房地产投资是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基础,它的结果是形成新的可用房地产或改造原有的房地产。在房地产市场激烈竞争中,如何使房地产企业求得生存、发展是当前摆在房地产企业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房地产投资风险
2.1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多样性
在房地产投资活动过程中收益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潜在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直接会影响到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影响开发收益的提高。房地产投资风险涉及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风险等。
2.2房地产开发投资风险的防范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风险是指在投资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尽可能详尽和准确的信息,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后,对其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把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可行性研究论证,使不确定因素提前得到控制防范。首先完善项目决策阶段开发商的项目市场定位及决策机制,即项目前期市场可行性研究工作要做到位,如果前期对市场研究不充分,没有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得项目的初步设计没有设计依据,即使勉强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也会因为市场研究不充分,心中无底,犹豫不决,致使项目决策慢、效率低。有些开发商以“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为借口不重视前期的项目调研。因市场和产品研究不详细,导致决策迟缓,最后匆忙进行上马,导致项目在施工、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则性、功能性的大变动、变更,导致项目停工,成本和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有风险监控和应急措施,能及时地发现风险,及早作出反应,控制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减少损失。
3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3.1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构成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市政公共设施费用、管理费用、费用,贷款利息、税费以及其他费用等。
3.2房地产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近年来消费和投资的热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控制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开发环境与条件设施下,除了开发产销对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外,谁能在开发中既能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又能注重项目开发成本的管理,控制和把握好合理的造价,谁就能以最低的项目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要控制好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项目设计阶段是控制开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设计阶段可锁定可控成本的80%以上。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一般可以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两个阶段可以分别确定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每一项指标都关系到项目的开发成本。整个设计阶段既是目标成本进一步优化的阶段,又是具体分解目标成本并进行落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成本管理要掌握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已经确定的目标成本只能优化不能超标。
营销环节控制主要是销售费用的控制。销售费用包括售楼处、广告宣传、样板房、楼盘资料、推广活动、营销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与销售有关的费用。销售费用不但关系到开支的多少, 成本的高低,还影响楼盘的销售。搞得不好,钱花了,预期效果没达到,成本上升,销售又不理想,资金流形成恶性循环;而广告、促销费用花得恰当,则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要充分研究市场,讲究销售推广策略,让所花的推广费用产生最佳效果。由于对广告的效果难以准确评价,所以一个简单的办法是按销售额的比例总量控制销售费用。当然销售方面的制度还得建立和完善,费用支出仍然要审批。特别要对营销负责人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对每次的推广活动做内部评价。有的开发商把销售这块工作交给商,虽然减少了很多事情,但实际情况看大都合作不好,不欢而散的情况多,而且成本比自己操作高。所以如果项目不是很小,还是自己掌握销售的好。
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完成之后,施工开始之前是进行工程招投标的阶段。通过招投标一是引进竞争机制,二是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工程招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通过招投标开发商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设备供应商,这对工程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抓好合同管理,避免工程索赔是加强合同管理。让参与项目建设的工程、预算、财务人员了解合同,也可以将合同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明确双方权责,使大家对合同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双方履行合同情况,以维护我方权益,并避免合同违约,是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管理人员严把工程质量关。工程管理人员要始终把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应对工程建设对象的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包括事前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以及某个单项工程及整个房地产项目完成后,对建筑施工及安装产品质量的事后控制,既要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又要对存在质量隐患部分及时返工,避免后期造成更大的人、财、物的投入而加大工程造价,而且由于工程质量问题造成不能交工、维修、业主索赔等问题会给项目造成不可预见成本的增加。
对施工进度款的拨付要严格签字制度及审查制度,要实行多级管理及控制。比如对工程量的审查,要做到不多算、不重算,谁签字谁负责。另外,对定额取费的选择要根据施工合同进行严格查核,对就高不就低的项目要坚决纠正。
要重视材料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把供应商视作双赢的伙伴;建立、实施严密的工程及主要材料、设备招投标制度。要尽量减少甲方的分包项目,对于项目整体中甲方分包各工程内容要系统细化、深化各自合同条件及其之间接口配合条件,全面、系统化进行建设合同管理。
要从项目整体运作上真正重视项目收尾阶段的各项管理工作。在项目收尾阶段必须建立一个由领导牵头、整合工程、销售、财务、预算、物业管理等内部人员组成的项目收尾临时机构,共同完成项目收尾阶段的工程决算、税务清算、移交工作。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 项目管理 风险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
从工程项目主体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而言,无论是工程项目业主、承包商、监理商,还是建筑设计商、供应商,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各利益主体都趋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只有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风险人的均衡状态,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风险控制一般包括四个过程,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处理及风险的监督。
1.1建设前期的风险控制
该阶段主要是业主的风险,必须充分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资金成本风险、物价上涨风险、编制的投资估算指标要为后续的概算留有充分余地。
1.2勘察设计阶段风险
该阶段及可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全面控制。要根据项目的设计深度编制合理的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因为概算一旦批复,要调概算是非常困难的。业主的风险是设计深度不够为后续实施造成极大的隐患。设计商要按“两管理、三协调、四控制”方法实施项目管理。
1.3项目建设期的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那种有工程项目就有收益、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施工企业在项目上要有盈利,除了要有扎实的综合实力、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等内在因素外,还要具备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有远见的承包商应善于分析和预测风险,懂得采取防范和转移风险的措施,从而使自己成为驾驭项目风险的成功者。
1.4工程竣工后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不要着急将工程交付发包方使用。根据《建设工程合同范本》(G-1999-0201)第28条第3款规定,竣工日期是承包商送交竣工验收的日期,不是交付使用的日期。未交付已验收合格的工程,如业主不能及时交付工程结算表,承包商可以将工程看管起来,此间发生的看管费用由业主承担,即承包商的留置权。这种权利在竣工结算时能够给业主一定的威慑作用,可保证其资金及时回笼。
2、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增收节支、挖潜增效、获取最佳利润,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对生产经营所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都需要进行指导、监督,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1成本费用的预测与计划
在工程开工前,必须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完整的总成本额,以此作为计划成本控制和目标考核的依据。它又分为项目管理费用计划和工程成本计划两类:
(1)项目管理费用计划
包括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各项保险福利、资金使用费等。编制原则是实事求是,厉行节约,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费用计划切实可行,并提出降低费用开支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对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要核定标准,总额控制。一般为合同额的5%-7%。
(2)工程成本计划
以项目部承接工程为对象编制的成本计划,主要内容是以中标项目为依据编制的工、料、机费用。这三项直接费用的确定,应建立稳定的有良好信誉的服务商和供应商,通过规模生产取得最优的服务商和供应商,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企业报价一般均采取不平衡报价策略,即在总额确定的情况下,将容易出现工程量差的项目高报价,工程量变化不大的项目合理报价,这就势必出现盈利的分项工程、保本的分项工程和亏损的分项工程。企业成本核算中心应根据自身管理水平编制实际的施工成本预算。
①人工费:参照市场情况编制各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民工工资是各界的关注重点,要切实做好计划并监督发放。
②材料费:包括主材和地材,不仅要有金额控制计划,而且要有数量、价格、控制计划,防止超耗和损失。
③机械设备使用费:要充分发挥企业自有施工机械的作用,防止靠外包队伍完成任务而自有机械闲置,或不用自有机械而外租机械的行为。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
2.2成本费用的控制与核算
2.2.1人工费用的控制
人工费用的控制标准应按预先编制的成本分解表中人工费进行控制,即项目所属分项工程产值的人工费的总额应大于或等于支付民工工资的总额。否则人工费将发生亏损。应尽量减少非生产性人员、合理的人机比例,减少非生产时间,提高零星用工的劳动生产率。
2.2.2材料费用的控制
严格控制外购材料的物资管理,合理制定材料使用计划,减少各环节的损耗,尽量避免二次转运。地材宜采取委托规模加工生产,地材消耗宜以实体工程量按定额消耗折算数量,杜绝中间环节的虚假数量。
(1)合理确定材料数量。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0%左右,材料费用的控制至关重要,材料费具有较大的节约潜能,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用实体工程自乘以定额消耗量来控制材料用量,是较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2)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价格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要确定材料价格,必须到材料供应地充分调查,货比三家,用规模采购争取批发价。地材的加工应按合理的规模批量生产,选择有实力的加工商“薄利多销”,实现双赢的局面。
(3)对于非常紧缺的材料,应按照随用随进,略有库存的原则供应,以免占用资金,间接扩大成本。密切关注市场信息,把握价格信号,对于材料价格要富有前瞻性,在施工淡季或在可能上涨的材料,要进行部分储备。
2.2.3机械费用的控制
合理使用机械,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能。在科学制定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机械设备需求及进出场计划,根据工期、分项工程开工的具体时间陆续进场,避免机械闲置。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适当选择外租设备,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
3、成本费用的考核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成本费用的考核应以一个计量周期为单位结算分析,考虑到收支的不均衡性,宜以一个季度通报一次成本情况,半年度为一个考核周期。
(1)工程收入应以业主签认的中期支付证书为准,没有得到甲方签订的有效凭证,不得以收入入帐。核对与甲方往来,对预收和应收工程款,必须与甲方核对一致,防止中期退还的保证金抵计量款收入,防止税金在施工期被挪用。
(2)各种材料消耗,要求对每一分项工程完工后及时核销。
(3)清理各种往来款项,分清性质进行处理,欠款应制定还款计划,分析欠款发生的原因,超前投入的可转入下一分项工程成本。
(4)根据制定的考核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激励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其他混泥土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
C20、C25水泥混泥土要结合当地的水泥价格、项目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在工程质量得到适当提高的同时,达到降低施工预算成本的目的
4.1 TDLM3 路缘石预制案例
中央分隔带路缘石C25砼共 2600m3,试验室用32.5级水泥配置混凝土,水泥用量 394kg/m3。
4.2出现问题
项目从 2010.3.20 开始预制,当时气温为 2~16℃之间,32.5 级水泥早期强度形成迟缓,影响拆模时机的把握,减缓了模板周转。根据施工经验,果断进行了配合比的重新设计,将水泥改为 42.5 级,水泥用量 300kg/m3,坍落度保持不变 30~50mm。
4.3 质量提高效果与经济效益
通过果断及时地更换配合比,减少了模板周转时间,由原配合比每天周转一次到每天 2 次。节省施工时间一半,大大减少了因拆模导致的路缘石损坏,废品率由 20%下降到 6%;394kg ×475 元 /t=187.15 元 ; 300kg ×495 元/t=148.5 元,通过对比,每方节省成本 38.65 元,项目降低成本 10.049 万元,占该项工程总价 3.0%。
金昌机场附属一标 C20 水泥砼硬路肩施工过程中同样有类似的情形,在委托标准配合比选择水泥时,根据施工进度明显到了 10 月以后,施工气象条件已经非常不利,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用 32.5 级水泥;而我坚持选择42.5 级 PO 水泥综合效益较好,一是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二是根据水泥价格及每方用量接合施工经验分析综合经济较好。等标准配合比出来发现水泥用量较高,再又用 42.5 水泥配置的涵洞混凝土对照发现成本增加 13 元 /m3,最终宣告失败的同时多花配合比委托费用2000元。
4、结语
总之,施工项目成本和风险成本控制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贯彻成本控制思想,它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问题,涉及项目全过程以及项目组全体成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对其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控制。惟有如此,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篇5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控制
为了使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控制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结合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特殊性,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进行识别及分类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期望能够对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特点及成本控制特殊性
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涉及范围较广,涵盖的专业知识较多,包括水利工程、供水排水工程、抗旱防涝工程和引水工程等。具有工程任务繁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和施工工期长等特点。上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难度。在许多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因为前期规划不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以及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在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设计和现场签证变更的情况,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影响了施工进度,不利于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1]。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通常施工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高,涉及范围广,并且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一般是临时组建,在专业水平方面还有待提升,施工人员大多由农民工组成,整体素质一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气候情况和地理条件较差,环境因素复杂;因此,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难度大。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能够避免出现浪费,有效提高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
2成本风险分析
2.1成本风险的识别。工程项目成本风险识别指的是使用合理的手段,对影响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确认,并做好分类工作,对于各个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保险调查法、财务状况分析法、特尔菲法、分解分析法和缺陷树法等[2]。在项目成本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搜集工作,然后再通过分析与预测,识别成本风险。通常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使用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了解各个施工阶段在不同层次对成本造成影响的风险事件,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风险事件的清单[3]。2.2成本风险分类。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进行风险分类工作,其目的是通过进行风险分类,能够使承包人员对影响项目成本的风险事件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能够帮助承包人员,按照风险所具有的特性,使用相对应的措施,降低成本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过去进行风险因素分类工作时,没有准确认识风险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因此,有关单位需要给予重视,根据规范的要求划分风险因素。
3成本风险控制措施
3.1利用组织措施控制成本风险。需要设立相应的项目部门机构,并且做好人员的配备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对职权关系进行清晰的划分。明确每个人员自身的权利和责任,使成本控制的目标能够逐一进行分解,并且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的身上,有效控制成本风险,避免出现费用超支的情况。需要建立项目成本控制的部门,同时要建立奖惩体系,确保人员能够工作积极主动。对一些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表现良好的人员,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一些存在问题的人员,应该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3.2利用技术措施控制成本风险。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使人员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确保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标书的技术方案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论证,确保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有效降低施工的成本,起到成本风险控制的效果。还有,需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起到节约能源消耗的效果,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3.3利用管理措施控制成本风险。要使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的消耗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在整体工程费用中,人工费用的比例一般是10%左右[4]。应该根据比例,对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材料费用占据整体工程费用60%~70%,因此,做好材料费用的控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安排,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对废旧的物资设备进行再利用等。此外,还需要做好施工合同的索赔与反索赔工作,落实施工合同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需要严格把握质量关卡,加强施工工序的自检工作,避免出现多次返工的问题,有效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5]。3.4加强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风险控制。在工程投标的阶段,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对招标文件有一个良好的掌握,并且,有关人员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成本进行相应的预测,给工程投标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关单位需要落实全面控制,加强工程投标阶段的管理。3.5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风险控制。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该联系图纸设计业务,并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组织的设计工作,并且确保组织设计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落实,通过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最合理的、能够满足标准要求的施工方案,使用最少资金,达到预期效果。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并且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效完成目标任务,使成本控制目标能够实现。3.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控制。在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施工技术和施工步骤等。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控制包括:材料的消耗定额、工程预算和工程概算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将实际消耗的成本与工程预算相对比,如果存在较大出入,就需要及时进行整治。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组成中,直接成本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即直接成本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水利工程的费用,比如材料消耗、人工使用和机械使用等,想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就要从直接成本入手,严格按照工程预算进行消耗。
4结束语
在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通过进行项目成本风险控制,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作者:符运友 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12:67-68.
[2]琳万祥,萄骏.论风险与风险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72-75.
[3]周洪明.关于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探讨[J].科技风,2012(10):32-33.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内多数的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造价控制,但却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在实际进行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企业将面临的风险隐患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环节乃至工序中,而财务风险的成因、种类、规模也多种多样,倘若施工企业没能有效结合项目施工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控制,不仅会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组织计划,同时也将大幅降低项目的经济效益,最终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以下,本文就项目实施不同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一、项目实施各个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加上缺少全面、严格的监督、管控,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项目的承建权,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恶意、人为的压低标价,以至于在进行后续的施工建设、工程发包、物料采购时的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引发财务风险。此外,一些项目的开发商,考虑到自身的资金储备、财务风险,不仅会提供“一口价合同”或是在合同中增设“物料采购一口价”等不平等条款,同时还会要求承建单位去垫付一些项目款项,以分摊整个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组织计划的影响,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也极易造成建设周期的延长、施工物料的追加以及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的发生,进而大幅抬高项目的施工成本,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带来困难,如若没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处理,项目的施工成本将远远超出预算,以至于企业自身利益、项目的经济效益受损。此外,一些项目的施工建设,开发商没能严格履行合同条款、按时拨付工程款项,在进行施工物料的价款结算与工程分包时,为避免长期的拖欠使供应商提出法律诉讼,施工企业只能自行垫付大量资金,为项目的财务管理、资金周转带来困难。
(三)项目竣工验收、决算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一)对于投标过程的风险控制
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应针对项目资金情况及建设单位资信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标书的编制,标价降价幅度要严格按要求合理计算并制定,进而确保项目财务状况,防止企业财务亏损,同时对施工项目进行严格把关,风险较大的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查,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同时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应重点明确工程项目工程款支付、结算方式及违约赔偿等相关方法,并确定时间节点,确认发包方责任,针对违约、赔偿等问题,明确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赔偿方式及赔偿数额。细化合同各项通用、专用、特殊条款内容,以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实现共赢。当工程投标进行到确定分包单位时,为缓解项目资金压力,转移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会根据总包合同规定的相应条件,要求各分包单位缴纳相应比例的工程保证金,并根据项目现状判断是否需要分包单位进行垫资。工程保证金、项目分包工程款、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方式为同步支付,实现转移项目风险的目的。
(二)对于项目施工的风险控制
1、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整体本着加快项目工期,提供项目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原则开展,鼓励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扩大项目利润。施工项目规模、性质、项目施工的难易程度、项目现场条件都是编制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按照合同工期规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制定多个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保证最终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应遵循施工方案中成本计算及控制的相关方法,严格控制施工成本,针对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现场管理等相关费用情况,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达到全面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2、严格控制人力、机械成本
施工成本中包含人工费用及机械费用的支出,本着整体控制施工成本的原则,人员配备方面应制定合理人员计划,避免产生窝工浪费的情况,同时出台奖惩制度,激励人员积极性,促进项目开展,区分用工性质,控制施工人员的比例,是降低人工费用的有效方法。机械使用及租赁方面,合理施工组织及机械的调配使用,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定期保养维护,保证设备完好,避免设备损坏产生的费用开支,降低机械设备费用支出,同时根据施工情况要求,合理配备机械设备,避免设备闲置,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从而根本上实行成本控制。
3、加强重视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对项目成本具有较大影响,施工材料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60%-70%,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应严格控制项目材料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领用,实行严格管理,应用理论计算施工材料的损耗,并进行整体结算,根据不同班组的使用及节约情况,制定奖惩制度,从根本上促进项目整体成本控制,通过施工及材料整体管理,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实行三级收料制度,按照规定的收料流程进行,收料员检查并记录材料进场数量,书面签字,转交材料保管员确认签收,最后施工人员清点确认,保证材料进场安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材料不足或过剩的情况,交由材料部门解决。整体实现管理严格,确认责任人,从根源上控制施工材料成本。同时材料采购计划应依据施工进度及定额合理制定,明确时间节点,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
4、严格控制管理费用
施工管理费用支出方面,涵盖了管理人员工资、差率费用及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为有效控制项目施工成本,应根据项目施工的发展要求,在不同施工阶段,制定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并按照费用支出计划执行,从根本上避免费用不合理支出。人员方面,合理用人制度,精简管理层,避免人员臃肿,并制定审批制度,按照项目要求,严格审批人员出差及招待费用,合理控制成本,实现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三)竣工阶段的风险控制
项目竣工阶段,为有效保证项目工程款按时、足额结算,应及时开展项目竣工验收,编制项目工程决算报告,并依据工程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部分、因业主原因停工所造成的损失、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原因导致运费增加等问题,通过现场签证并追加合同价款,及时办理工程结算,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与此同时,在工程保修期间,施工企业项目部应按照实际工程量及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进行合理预计,制定工程保修计划,进而确定项目保修费用,合理控制项目成本,项目保修过期间,工程维修工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有专人保管,也可以规定施工人员代管,进而实现项目成本控制,提升项目收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是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相应的风险监控及预警做为项目控制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施工过程中除加强必要的成本管控意外,应不断针对施工工期、进度、合同监督、质量监督报告、现场施工情况及突发事件进行监控,不断分析项目风险,收集项目信息,针对项目风险能够快速反映,并合理解决,伴随项目施工进度,将风险状况包括编入工程实施状况报告中,实时进行项目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娴嫔.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09
[2]裴清泉.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有效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3]彭少林.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市场论坛,2007
篇7
【关键词】企业运营;成本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系数也随之增高,对企业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良莠不齐,企业在市场的环境中运营成本面临较大的风险。风险的不确定性、客观性、主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使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协同作用放大风险,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导致成本失控。运营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是由风险的内涵所赋予的。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必须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将运营风险因素列出,确定企业的风险范围,才能为风险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才能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间的风险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股份制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
一、企业运营系统的风险因素
风险具有可度量性,在风险转化为损失之前。研究和控制风险的目标是设法减少风险的出现,阻止风险转变为损失,阻止可能的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分析,运营风险是企业在投入到销售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控制企业内部的不足或失误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因此,运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企业运营系统安全,导致运营风险发生,主要表现在成本、质量、效率和柔性等几个方面。风险因素能够促使或者增加企业风险的发生,是企业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所以,成本、质量、效率和柔性就构成了运营风险的四大要素。
另外,企业的运营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的造成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成本高;企业的应收款项比重过大,资产流动性弱;库存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沉淀,存储成本急剧上升,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企业决策失误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能力下降。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成熟期的财务风险表现在: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社会,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面对的风险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
二、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和构建
首先,企业想要规避风险,控制成本,要构建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分析企业运营风险因素,对企业的运营系统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真实的分析和研究,确立企业的运营系统流程。通过分析建立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在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要对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做详细的分析,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可以推断出企业风险所落在哪一个部位,也可以猜测出风险的范围,每一个企业也都有不同之处,要一一分辨。同时,也不能凭整个行业的风险就断定个别企业的风险状况。例如,某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整体中被列为高风险的行业,但其中的某个企业靠自身的有利经营模式,理智的投资,科学的治理方法,降低了自身企业的风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风险企业。
另外,企业还要建立企业运营风险的评估体系,通过确定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来对企业系统的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定位数据来源、确定控制目标、区分管理周期等步骤来分析风险因素指标的体系,采用控制图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都要尽早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尽早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造成损失,通常来说,经营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靠报表和数值来进行分析的。主要表现有:客户的现金情况;应收账款数额或比率的情况;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流动或长期负债的情况;销售和产品积压等等。企业要监理组织负责企业管理流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循环管理的良性过程。监理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实际化,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经营风险,有些是可以从资产表中得到的。先对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有大概的了解,清楚为企业带来盈利的业务品种,公司的收入总额以及和前一年比较的变动趋势,这些也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考察指标。例如,对于企业生产产品所销售的数量来说,其他因素不变,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稳定就能够带动企业经营的收益,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降低了,所以,稳定的产品销售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稳定决定了销售收入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稳定的销售价格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样的道理,单位变动成本越不稳定,经营风险就越大,从而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收益的稳定性。产品销售数量发生了变动,固定成本总额的比重就变大,单位产品分摊的成本就大,企业的经营收益就少,经营风险就大。反之,固定成本总额占成本的比重越小,经营风险就越小。
三、总结
企业存在一天,风险也必然跟随一天,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预警,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更多的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评估,能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企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谨慎决策,规避风险,争创效益等手段,加强经营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秦剑.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 2009.
[2]赵筱媛.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理论方法与战略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3]陈宁.基于IT的多项目共享资源均衡配置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7 .
[4]李宝纯.区域企业信息化资源分析与配置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篇8
建筑项目成本管理风险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基础,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的工作效果,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合理组织企业生产各要素,加强经济核算,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控制。
一、目前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施工企业自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以来,虽然在生产经营管理和队伍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项目成本控制仍存在不少问题,仍有相当一部分项目部重点放在生产任务的完成上,成本意识淡薄,对效益的考核不足,成本管理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成本控制总目标没有制定,或者虽然有,但却没有严格执行,而使项目成本处于失控状态。
(二)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重视。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关系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在亏损的项目中,购买材料无计划、超定额购买、高价购买的现象比比皆是,其结果是材料的积压、超支;进出库数量、质量把关不严,使用浪费、丢失现象严重。
(三)分包工程存在漏洞。对劳务分包队伍,没有实行严格的定额发料制度,造成材料超支;对分包队伍施工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形成巨额亏损;让多个外部单位挂靠,仅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管理费,最后挂靠单位一走了之,而所有的善后费用全部由被挂靠项目部承担,形成巨额损失。
(四)合同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项目部合同管理不够重视,对购货、雇用人员、提供服务、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从而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五)设备利用率低。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工程设备使用计划不周,盲目购置或租赁大量设备,往往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项目成本急剧增加。
(六)质量、安全出现问题。项目若存在质量问题,将导致返工现象发生,加大工程质量成本。同样的,项目安全事故一旦出现,直接或间接的善后支出,也会大大增加项目成本。
二、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实施全过程项目成本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了项目成本策划阶段、项目成本实施阶段、项目成本验收阶段。
1、项目成本管理策划阶段。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99%管理活动的失败都是事先没有计划或因计划错误有关。”事前策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项目管理的事前策划可以通过制定成本目标来实现,一是在工程开工前,调查了解市场情况,根据中标价、当地资源及项目部成员编制制定项目成本目标;二是把项目成本目标进行逐一分解落实,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及个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2、项目成本的实施阶段。
(1)通过加强材料成本管理控制项目成本。一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合理组织货源,在保质保量前提下,择优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二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并积极推广应用各种降低料耗的新工艺、新材料;三是对机械费的控制,合理使用和调配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
(2)通过强化分包工程的管理控制项目成本。分包工程的管理首先应按照分包单位承担的工程量、项目直接费、现场经费、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总额等划分分包工程价款;其次,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结算工程款,不得为分包单位预付备料款和工程款。
(3)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尤其重要,抓好合同管理,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既可防止被对方索赔,同时也能及时收集依据合同可向对方进行索赔的理由和依据,从而保证施工合同的全面履行。
(4)通过安全质量管理控制项目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一是要严把工程质量关,把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二是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人力、材料、机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工序的合理优化,是项目施工资源利用的最大节约;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从而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降低工程成本。
3、项目成本的验收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工程扫尾战线拉得太长,机械设备无法转移,费用仍在发生,造成成本浪费。因此,在验收阶段,要注意安排调度,尽量缩短竣工扫尾时间,从而降低成本开支。工程竣工后要收集好经济核算资料及时组织编制竣工结算资料,向建设方报送结算资料。
(二)成立项目成本核算中心。过去传统的核算方法与现代企业管理已不相适应,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成立项目成本核算中心,把工程项目的出纳工作与账务工作分离开来,由成本核算中心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核算、统一编制报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事前从严控制风险支出,及时掌握工程每一项开支的合规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随时监控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
总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发挥全体员的积极性,只有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倩.论全面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建筑经济,2000,(3):15-18.
篇9
一、高技术企业发展的现状
在长期的企业发展演化中,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国53个高新区相互融合形成了集群式发展,其产值达到全国总产值的10%左右,且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还形成了广泛的产业分布,不仅拥有一系列的重工业企业,也广泛涉足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生物科学技术产业。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因其发展的复杂性,成本对象的的多样性,难以划分成本类别,导致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尤其是高技术企业在研发成本占很大比重的前提下,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划分很不明确,产品分析仍然局限在单一动因分析,不能向多动因分析方法拓展。而且企业管理人员视企业成本预算为儿戏,通常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随便填一个预算数敷衍了,无法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企业的成本分配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高技术企业很难恰好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成本分配方法。
2.缺乏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的理念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资金流的运动,营业利润和成本的变化趋势,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把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和全局性的定位。而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往往局限于“吃饱”,不能谋求长远的发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仅注重成本核算的局部,生产的单一成本控制,不能有效利用价值链联系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作用;忽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售后五个要素的联系,不能有效的利用成本会计系统控制的系统论,控制论和方法论。
3.进步的可持续性较差
因高新技术企业普遍研发周期长,甚至有时面临研发成果尚未市场化就被淘汰,高额的投资不能在短期得到有效回报,使大量的现金流不能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资本不能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活动,丧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资本是企业运动的动力,是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保证,资本对企业的支撑是其他要素资源无法替代的,聪明的经营者会将企业的资本的变现和流通作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中国高技术企业前进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汲取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谋求长足的发展,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下文从企业成本会计控制和风险投资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发挥企业成本会计控制的作用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偏差,及时的采取措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符合成本目标,使成本耗费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低效、内耗和失误。为此,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我们把对企业成本会计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同样价值链分析也是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准备到产供销全方面。因此我们在价值链的前提下来研究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图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控制成本,实现成本的目标管理。企业的价值链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六个要素,价值链上的每一个要素的变动都会影响企业的成本。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在产品正式投产之前进行的一系列的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对活动最终产出的确定和对资源投入的控制,其重点是防止组织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事前控制的基本目的是: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放。在价值链的条件下,事前控制的环节包括研究、开发与设计。由于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来自于生产实践和技术发明,其研究开发设计的费用相对较高,不仅包括研发费用,研发人员工资还有固定资产的摊销,高尖端技术设备的引进。所以我们应对研发设计费用实行超前性成本控制。
首先,设计部门应在项目正式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调研的结果初步分析,评审项目未来的消费人群,市场需求能力,市场竞争力,潜在的经济收益,以此决定下阶段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其次,加强资金的利用效率,切实使耗费的资金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或显著改善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对主要项目实施重点控制,根据企业的目标成本严格编制预算报告,精细规划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在考虑企业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研发环节各项成本,使费用成本更精细化,减少资金的占用。对成本耗费异常的项目实施例外管理,查清消耗的原因,重新衡量该花费是否必要,是否可以得到控制,是否能直接或间接促进企业提高成本效益,力图用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佳产品,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过度的品质。根据项目的价值性、先进性、成熟性,有选择的,重点的实施,使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以免造成盲目投入,浪费企业资金,妨碍生产的顺利进行。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成本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决策和投入市场后的定价,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利润。在价值链的作用下,事中控制的环节包括生产、营销和配送。主要涉及生产工人,生产计划的安排,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耗费,废品的损失,设备的更新和完整,运输配送体系和销售系统。生产成本是企业最关注的成本,因此对生产成本应采用主动型成本控制。
采购环节在生产中可谓是重中之重。在采购中要注重原材料价格差异和原材料质量差异。在不同采购时期原材料的价格可能不一样,采用的运输工具不同,临时订货导致的紧急采购,也会使价格出现差异。因此要确定合理的经济订货量,经济储备量。因为如果订货次数多势必会增加运输费用,如果订货次数少,每次的订货量势必会增加,存货量相应增加,影响仓储费用和保管费用,还有原材料在存放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所以确定合理的经济订货量可以优先的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可以使企业免受物资短缺的损失和停工损失。
生产计划的制定可以说是生产过程的灵魂。生产计划代表的是生产的流程,狭义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主线进行的成本计划管理,包括生产组织、生产分配和生产调度工作。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有效的组织生产,提高生产的效率,减少非生产性耗费。生产进度的控制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产出进度控制。通过生产进度的控制可以及时了解产品进入到哪一步,合理的调整生产,减少废品损失,划分经济责任,本文由收集整理,保证生产的按时完成,减少企业违约的风险,改进生产经营管理,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营销和配送体系在市场经济下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关键。通过这个阶段,企业可以使商品有效的转化为企业生产过程的营运资本,形成生产—销售—生产循环往复的生产系统,促使企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营销投入的费用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量,营销费用越高,预期的销售量越大。但是营销费用的增长是有限度的,因为销售量经过连续增长,总会达到一个饱和点。因此我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必须进行营销费用最低化的控制。在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即边际成本相交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这个最低点称为经济有效点。因此企业应该把成本调到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样不仅可以使成本最低,还可以实现自身的目标利润。
生产阶段的费用不但庞大而且费用种类非常复杂,涉及到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工资费用、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费等。因此主动性成本控制要调动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围绕成本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降低目标的潜力,进行权利的下放。成本控制不再是管理部门的职责而且也是基层人员的责任,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的分解,落实责任成本,使每个人有明确的成本控制任务,实行责权利相结合,既有实施成本控制相应的权利,也有自身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之后进行的成本控制。在价值链下,事后控制包括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对企业整个作业链存在情况进行改正,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应该实行全面成本控制。产品售后服务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的好坏。产品质量优质,其售后服务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精细作业可以大大减少售后服务的成本。因此售后服务成本控制在优化售后服务结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提高事中控制的有效性。
售后服务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可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只依赖事先制定的计划。售后服务的变动成本是随商品销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变动成本又分为有益的变动成本和无益的变动成本。为了吸引和方便消费人群而提供的费用,属于有益的变动成本。对于有益的成本,并不是任其漫无目的的增长,也要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有益的变动成本实施曲线控制,以较小的费用达到所需完成的任务,对于无益的变动成本控制,则是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发生,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2.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在一定能程度反映了技术和资本的结合,在发展的初期,高技术企业在未来财务结构、信用、业绩等方面存在高度不稳定,主要依靠个人追加资金,难以承担高额的负债成本,使其很难通过银行进行筹资和融资,无法扩大再生产。而技术的创新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撑,风险投资的出现使资金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风险投资作为新型的融资工具拓宽了资本供给的渠道,弥补了企业资本的缺口,丰富了企业的发展方式;促进高技术创新,推动了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力度,使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资本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健康发展。风险投资作为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与助推器,促进技术转化与技术扩散,是高技术企业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苹果、微软和雅虎正是在风险投资这股新生资本力量的帮助下脱颖而出。这些顶尖高技术企业成长的案例无不在告诉我们风险投资对于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非凡。因此要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相融合的体系,不仅要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参与高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更要激励他们参与投资后的经营管理,发挥其增值服务能力和项目监控能力。有了风险投资家的时时监督,投入的资本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
三、结语
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不仅要从源头着手,控制价值链下每一生产要素的成本,进行价值工程分析,剔除无用的功能,压缩一切不必要成本,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明确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以及一整套完整的核算程序,发挥成本优势战略。同时我们更应该发挥风险投资的重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扩张,迅速抢占技术的制高点,把成本控制上升到战略层次,夯实产业基础,增强投资者预期。适应经济和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实现高技术企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朝琦.《成本控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丁庭选,郭玲玲.《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e保通”收益成本风险控制
一、引言
2010年6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与敦煌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用的小额网络信贷新产品“e保通”,该产品特点是敦煌网平台的卖家,无须实物抵押、无须第三方担保,只要在敦煌网具有诚实经营的记录就可以凭借其积累的信誉而向建行申请贷款。若申请通过审核,则在申请贷款额度有效期(一年)内,卖家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交易账单并发起融资支用申请。
二、“e保通”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
作为区别于传统贷款而言的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追偿成本。“e保通”所面对是我国中小企业向外国企业出口的交易环境。因为其存在发货前买家先行付款,交易完成后银行自动扣款的机制,因此,它不存在在交易顺利完成下得追偿成本,但如果由于货物质量、规格等一系列问题所导致的交易无法完成时,就会存在向中小企业追偿的成本。
(2)呆坏账成本。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较易形成呆坏账而难以冲销的情形。因此,采取无担保,无抵押的“e贷通”产品存在着一定的违约风险,在发生违约前所提取的坏账准备而产生利息的机会成本以及实际发生违约时所形成的呆坏账应视为该项贷款的成本。
作为收益而言,建行在“e保通”这项产品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收益。
(1)综合业务收入。“e保通”向贷款卖家收取所贷款项平均低于1.2%的综合业务收入,其中包括授信额度的1%的“e保通”额度管理费,收款方式为一次收取,一年有限;应收账款管理费0.3%,以订单金额为基数;贷款利息为人民银行现行6个月贷款利率上浮20%收取,以订单金额为基准,最长周期不超过60天。
(2)潜在客户增长。开通“e保通”的客户都需在建设银行开立人民币和美元账户。因此,出于业务的方便,很多原本不是建设银行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将自己的主要的收支账户更换为建行,这样就吸引了一批数量庞大的中小客户群体,为以后致力于开发中小企业业务的建设银行提供了稳定熟悉的客源。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在建设银行的体系内进行运转,对于建行的在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也具有很大的前瞻预测性。
三、“e保通”产品的风险控制
“e保通”产品的贷款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其贷款对象是从事产品生产加工的中小企业,因此其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及可信性相较于优质的中大型企业较低;其次,在其贷款过程中不需要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这种贷款方式意味着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风险相较于一般贷款方式更大,因此,也就意味着其贷款决策中对于软信息的收集要求更高;最后,其贷款的授信额度的选择是基于卖家在敦煌网的诚信记录及交易订单所作出的,随着卖家交易金额的扩大,交易信誉的提高,建行给予卖家的授信额度也就越高。基于以上的三点,“e保通”产品设计满足于Berger和Udell(2002)将贷款分成四类后所对应的关系型贷款所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即:金融机构信息私有性;信息的收集长期性;注重获得长期回报。
在国外,关系型贷款虽然已成为中小企业外部资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但在实践中,关系型贷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关系型贷款成功运用的因素之一,是“软信息”对“硬信息”的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其次,关系型融资中关系银行拥有企业专有信息,而这种信息是外部银行无法了解的。最后,传统的关系型贷款普遍采取一户一审制。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无抵押,抗风险弱的特点,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设置低门槛给予企业予以贷款。
出于传统关系型贷款的局限,“e保通”产品通过具体条款的设置予以了改进。首先,“e保通”所依据的信息不仅参考了诸如银行过往信贷记录之类的传统关系型贷款所要求的软信息,而且更依据了传统关系型贷款所不具备的敦煌网交易记录的信息,由于敦煌网只做海外买家的策略使得常见的狂刷信誉值的作弊行为得不偿失。其次,“e保通”产品采用核准一次,使用一年的办法。一方面通过卖家可以将所具备的信息即交易平台信息的公开化,化解了商业银行通过“绑架”方式制约中小企业这种传统关系型贷款模式所产生的局限,另外以贷款一年一签的方式,提升了建设银行在“e保通”产品中所扮演的贷款者的效率。最后,“e保通”产品通过敦煌网的所有的交易信息能很容易的将贷款予以分类,可以通过类似于信贷工厂的模式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运行,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分散贷款风险的目的。
四、结论
“e保通”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特殊的贷款产品,其基于的信息时敦煌网所提供的交易订单以及过往信用的信息,这种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相较于以往交易型贷款和传统的关系型贷款都有所提高,此外由于其通过一系列条款的设置,规避了贷款绑架,退货风险,提高了风险分散的程度。可以说,“e保通”是一种对卖家,卖家,敦煌网平台三方都有利的产品,因此在交易型B2B交易平台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键.银企关系与信资可获得性、贷款成本[ J ].财贸经济,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