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资本金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项目贷款;资本金;问题;建议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滑风险,国家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随着项目纷纷上马,与之相配套的银行项目贷款也出现大规模增长。虽然总体上讲银行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资本金管理均较为重视,在项目资本金比例上也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执行,但项目资本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银行存在超资本金到位比例放款情况

目前,各银行机构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的要求上,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资本金到位额度与贷款到位比例保持一致;二是资本金在贷款之前全额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中,对“资本金和贷款发放同比例到位”这一要求的把握尺度不一。有的银行要求项目资本金到位比例达到多少,贷款才能按比例投放多少;有的银行则允许贷款可以先行投放,只要确保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资本金达到相应比例即可,其中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在项目无资本金的情况下,贷款已全额发放。虽然此类银行均表示,对项目贷款实行专户管理,通过支付审批控制贷款与资本金同比例使用,但是资金账户的使用情况能否有效监控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资本金来源审查难度较大

在资本金来源与到位情况的真实性认定方面,有效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渠道单一,对有资质中介机构的有效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较难确认资本金出资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和项目,资本金较大,资金往来频繁,资金来源渠道广且在账户间经常流转,致使在日常的项目审查中很难判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有多大比例来源于自有资金,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只能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凭证和财务数据加以辅证。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管理的经验较少,行业信息的积累不足,专业的项目评估人才还很缺乏,项目贷款的评审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不高,在项目资本金来源审查和认定方面难度更大。

(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项目贷款管理水平较差

在项目贷款管理上,大型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对较好,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信社管理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制定相关的项目贷款管理制度。对项目贷款管理缺乏认识,对项目资本金比例、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项目资本金来源认定以及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真实性认定方面没有明确要求。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混乱。部分中小银行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管理办法,但是没有按此办法执行,在实际操作中将项目贷款视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三是项目资本金比例标准执行随意性较大。如某地方金融机构发放的公路改造项目,对项目资本金比例按照“省级政府不低于10%,地(市)级不低于15%,县级不低于20%”要求,执行15%的资本金比例。但2009年国务院新调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中明确要求,公路项目贷款资本金比例要达到25%,因此存在10%的资本金缺口。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难度较大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决策,各级政府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融资力度,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实施和进度加快,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在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预算内安排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出资的情况下,资本金的需求仍存在缺口。因此,对部分银行支持的贷款项目在落实资本金同比例到位相关规定上增加了难度,不仅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银行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同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企业关联方众多,资金裙带关系复杂,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透明性,增加了对其授信评估以及贷后管理的难度。大部分政府平台类贷款企业采用多头融资形式,从多家金融机构及多级财政部门进行融资,银行只能对本行发放贷款的专用账户进行监管,项目资本金投入的金额也只能依靠借款企业提供的资金投向单据进行判定,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的资本金性质确定和管理难度均很大。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较大,贷款大都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担保或融资平台公司互为担保,抵押物多为政府财产、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项目本身效益较低,还款来源依赖财政资金程度较高,政府财政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二、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加强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制度,对企业自有资金做进一步界定;对通过理财信托、发行债券、大桥贷款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应在制度上明确是否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对各行业、类型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要求进一步细化;对1996年的《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中》的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监管部门应给予进一步明确等,以清除各银行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模糊地带。

(二)各银行机构要不断加强项目资本金管理,防范风险

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对资本金进行有效监管。一是要对资本金的来源进行认真、审慎地调查和审验;二是加强对资本金比例的管理,严格执行资本金的最低比例要求,不得随意降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三是加强对资本金落实情况的监督,在信贷资金投放的同时要确保项目资本金与信贷资金同时间同比例的投放到位;四是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真实性的核实,杜绝以“融资”替代“自有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特别是各地方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以及银监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尽快出台本行项目贷款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严格对项目贷款以及项目资本金的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风险防控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做到真正了解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对外融资情况,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治理机制、偿债能力、贷款抵押担保落实问题等。二是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家银行掌握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防止过度授信、多头授信。三是积极推进银团贷款。建议监管部门对银行同业间的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业务加强指导,加强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实现同业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分担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学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风险及其审查[J].中国房地产评估师,2004(5).

2、我国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资本金制度改革研究[J].新金融,2006(4).

3、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篇2

小额信贷是指对低收入阶层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按照国际惯例,小额信贷可分为福利型和制度型两大类。福利型小额信贷是以社会发展目标或扶贫为宗旨,更注重项目对改善穷人经济和福利的影响,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制度型小额信贷主张走商业化道路, 用金融负盈亏率和资产回报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小额信贷机构是否成功, 以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为代表。

外资小额信贷公司即是指有外方股东参与的小额信贷公司,主要包括外方独资设立和合资设立两种方式。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银根紧缩,国内外利差较大,人民升值预期强烈,在此背景下,外资小额信贷公司发展较快,目前在我国广东、四川、北京、天津等地区都有设立,以四川省为例,其辖内共有外资小额贷款公司7家,其中1家成立于2007年,1家成立于2008年,5家成立于2010年,其中4家为外商独资企业,另3家为合资企业。注册资本总计18136万美元,规模最大的注册资本为8304万美元,规模最小的注册资本为179万美元,其中外方所占注册资本总计17144万美元,外方实缴注册资本金额总计15846万美元。

二、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监管问题

外资小额信贷公司对于合理利用外资改善城乡间金融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从印度小额信贷危机来看,监管缺失不但会导致较多的社会风险,同时也不利于小额信贷行业的良性发展。从目前来看,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监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外资小额信贷公司定位不准,难以形成监管合力。2008 年5 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这一定义,外资小额信贷公司虽然其业务运营存在显著的金融服务特性,却不是金融机构,而是普通工商企业。在无法获得外资金融机构应有权利的同时,也不能纳入现有金融机构的监管范围。《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力授予了省级金融办。但是各地制定的管理办法又将监管权一分为二, 准入监管由省级金融办负责, 而运营监管则由区县政府负责,使得“准入权”与“日常监管权”分离。同时,由于区县地方政府缺乏具备金融监管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金融监管人才和相应的行政处罚手段,进一步使得“监管权与处罚权”分离,并最终形成“准入监管、日常监管与处罚”三者分离的监管状况,难以实现对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有效监管。外汇管理局只能对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资本金汇兑环节进行监管,难以保证外商投资的真实性和流出资本的来源合法性。

二是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业务特点使得难以兼顾监管与服务。外资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特性来看,其贷款发放往往具有“小、频、快”的特点,结汇笔数多而繁琐、结汇金额小、结汇时间性要求高,但小额贷款公司未获得非银行金融机构身份认定,不能参照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外汇注册资本金纳入营运资金范围实行一定规模控制下的意愿结汇,只能比照普通外商投资企业对其外汇资本金实行支付结汇制。虽说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备用金结汇仍适用普通外商投资企业单笔不超过5万美元、每月不超过10万美元的结汇额度,但其无法跟随公司贷款规模同步增长,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民币支出需求,而大额资本金结汇则由其经营特性决定,必然无法提供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对外支付发票等结汇资料。使得外汇管理局难以在不突破现有政策框架下兼顾对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服务和监管。

三、成本约束使得难以实现对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 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远低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入要求,虽各地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相应提高了准入门槛,但是仍然无法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在这一背景下,较多外资小额信贷公司规模较小,成本控制较严,难以及时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业务资料,使得监管机构难以及时掌握外资小额信贷公司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

三、优化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监管的探讨

为了有效防范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的监管风险,促进小额信贷行业的良好发展,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准入监管,不应过度放低准入门槛。从我国目前对金融服务类企业的管理来看,对其市场准入门槛的设定是所有监管手段的中最重要的一条。较高的资本要求有利于金融服务机构防范市场风险冲击,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虽然根据《指导意见》规定外资小额信贷公司不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其经营特性中的金融服务本质是毋庸置疑的,《指导意见》对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的门槛虽有规定却并不高,“小额贷款公司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 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远远低于对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的要求,本文认为这不但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而且从我国各地的实行来看,众多的地方行政规章中,地方政府将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大大提高。如在西部省份陕西,小额贷款公司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注册资本为3000 万元,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注册资本为6000 万元。而在北京,小额贷款公司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注册资本为5000 万元,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注册资本更高达1 亿元。

篇3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金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是衡量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是维持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中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国自2004年3月开始执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适应2007年资本充足率达标的要求。但随着商业银行资本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抵御风险而设的资本金却没有明显的同步增加,资本现状与业务发展呈明显的背离状况,资本充足率不足并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的研究》(资本市场2010.2下)一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并指出了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原因。《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其原因》(财经视点2009.9)一文针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原因。由相关数据和论文分析,观察到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仔细研究资本充足率指标背后的真实问题,两者在资本金量和结构以及来源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不同性质的银行,这些问题又各有其不同的表现。本文选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各一家分别作为代表,具体分析它们近年来资本充足率的数据和资本充足率计算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本组成的变化,结合我国和国际上的标准,通过参考文献、比较分析、个案研究、图表分析探索其中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二、理论

(一)资本充足率概念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其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的充足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有资本能够抵御其涉险资产的风险,即当这些涉险资产的风险变为现实时,自有资本足以弥补由此产生的损失;二是对于自有资本的要求应当适度,如果过高会影响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及其资产的扩张。

《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其中,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储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在计算资本总额时,应以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再扣除以下部分: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自2013年1月1日中国银监会开始施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除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即巴塞尔协议Ⅲ中的普通股权益资本)要求为5%,高于巴塞尔协议Ⅲ0.5%,其余各项与巴塞尔协议Ⅲ保持一致。

三、工商银行和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比较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自2005年股改以来资本充足率一直保持在监管水平以上,但在2008年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之后又缓慢上升。中信集团公司在2005年底以发行企业债券形式提高中信银行的资本金,使资本充足率达到8.18%,达到8%的监管要求。中信银行于2007年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日上市。此次融资上市使中信银行的资本容量大增,特别就银行的资本充足指标来看,核心资本量上升,但2007年8月-2009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2011年成功实现配股融资260亿元之后,资本净额显著上升,即表现在公式的分子项的核心资本的数值增大,而分母项中贷款额仍按原先比例上升,两项指标的变化最终导致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处于上升变化。根据对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的初步分析,我们发现两者在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上也有不小的差异。对于两个银行的资本充足指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资本总量

如图1所示,历年来工商银行资本净额和核心资本净额远高于中信银行,并且差距有扩大趋势,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从银行业政策环境来看,银行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与信誉影响着资本金的需要量。工商银行等资产规模大的银行在竞争中占有利地位,在同业、公众、监管部门当中有较好的信誉,因而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

从银行内部资本管理来看,工商银行自2005年开始应用经济资本管理工具,包括计量、配置和评价3个主要环节,经济资本指标包括经济资本占用(EC)、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经济增加值(EVA)等三类指标,应用领域包括信贷资源配置、经营计划、费用分配、绩效考核、限额管理、产品定价等。2008年制定资本管理制度及配套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资本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同时根据风险偏好和业务发展情况,制定年度资本管理计划,通过经济资本配置体系,实现资本在各个风险领域、地区、产品之间的配置和动态监测,约束风险规模扩张,优化引导资源配置,实现资本回报和资本充足的各项目标。而中信银行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未来发展模式将从以规模主导转向资本管理主导,从战略高度重视银行资本管理,并以此为核心推动银行转型。在具体实施方面,中信银行将设定资本充足率警戒线,协调好资本在业务线之间和分支行之间的配置。

(二)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强可使银行内部融资能力增强,可使银行通过内部积累提高资本充足率。在信息不对称时,银行的高资本是其高收益可信性的一种信号显示。高的资本充足率减少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降低监管干预带来的成本。同时,由于高资本减少了银行的风险障碍,这使得银行可以进入某些更具营利性的项目,追求资产负债表内的高收益投资机会并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同时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还带来了股权监管的增加,这会对银行管理者形成一种压力,更好地监督管理并减少相应的成本和经营成本,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三)资本结构

如图2工行和中信的核心资本率始终高于4%的标准。中信于2007年上市,因而当年核心资本率显著提高。2008年受经济形势影响和国家放宽信贷政策,两者的核心资本率均下降。在2010年中信银行进行了26亿元的融资计划,其核心资本充足率显著上升。

(四)风险监管

从两家银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走势看来,工行和中信的贷款额都是逐年递增的,即表现在资本充足率之中,分母项是递增的,但是由图4、图5可见,工商的分母项递增的速率明显比中信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依靠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工行有更严格的风险监管机制和力度,相比于股份制的中信银行更有能力、有资本实现更多的客户贷款及垫款额,从而形成了两者资本充足率的差别。

四、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核心资本总量

工商和中信作为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在核心资本总量对比时已突显出了差距,对此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增资扩股

吸引境内外资本加入,建立开放的股权结构,是国际上大银行的共同特征。一是国内增资扩股。可以考虑增发内部职工股,提高银行职工的忠诚度,向高端客户以及与合作客户发行股票,扩充银行资本金的总规模,构建合理的股东结构,以便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二是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扩充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同时,引入国外投资者主要是为了借鉴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融资的成功率。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控股保证了银行在运行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相对稳定的盈利和分红,使国有商业银行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一些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注资。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在金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时候,进行资本市场的融资也是一种有效增加核心资本的方式。但是在融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的解释能力,尽量避免对于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同时在公司管理运作上要加强分红,给予股东更高的回报率,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本。

2.优化收入结构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平均收入低于国际性大银行的水平,故应高度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将盈利转增核心资本。首先,要加快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商业银行有必要对中间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战略,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真正确立中间业务作为三大业务支柱之一的战略地位。其次,要大力开展对客户增值服务业务。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具有收益性高、成本相对较低以及竞争对手短期难以仿效的优点,同时商业银行还能通过对客户实行增值服务,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感和忠诚度。就目前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公司客户应重点开展代客理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积极协助公司客户制定理财方案,充当客户的理财顾问;对个人客户,可根据其财力状况和具体要求,为客户推荐全方位、多品种的金融服务,如可以将证券投资咨询、外汇买卖、投资组合设计与存款、融资、信用卡、保管箱、结算等业务组合起来,为个人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二)改善资本结构

1.调险资产

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调节资产结构,尽量减少风险资产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总资产中各风险资产的风险程度有高有低,对资本的求偿权也各不相同,风险权重低的资产对资本的要求也低,而风险权重100%的资产,需要同等的资本金来保护。因此,要提高资本充足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就需要由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转移。

2.增加抵押贷款的比重

贷款是银行持有的变现力较差的资产,同时也是风险较大的资产。从贷款管理的要求看,银行应为减少贷款风险而进行贷款组合,通过减少高风险贷款和相应增加低风险资产的办法来减少风险资产总量。信贷的风险权重为100%,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减少信用贷款,增加抵押贷款的投资比重,降低高风险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削减风险资产总量。

3.降低不良贷款率

目前大量的不良贷款是导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较大的重要因素。不良贷款使风险资产增大,同时作为资本扣减项的呆账贷款使增加资本的努力苍白无力,阻碍最根本的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4.实施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好处:一是银行将信贷资产的风险通过证券化转移给证券市场上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散化解金融风险;二是银行将缺乏流动性的长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三是银行通过证券化融资,可以加快资产周转,提高银行获利能力。信贷资产证券化,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资产证券化可以把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和其他资产转化为现金,降低资产的风险水平和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从而降低对资本的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

5.改善资本结构

这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会由于其资本规模加大,调整周期和幅度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劣势。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把握经济发展局势,建立更高效快速的资本结构调节机制。同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要针对一些新的限制进行更加长远的战略部署,提前应对一些对于资本充足率调整的规定如巴塞尔协议Ⅲ,尽量避免突然性的调整资本结构。

(三)加强资本管理

1.不断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银行的内部评级方法和目前国际大银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故应结合实际数据,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评级模型,真正建立起量化的内部评级模型,制定出符合国情、有效的内部评级方法。内部评级方法需要银行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系统以帮助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配备较高的知识含量,因此,应该努力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巧,使之为合格的风险评估奠定人为因素基础。

2.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

严格执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重视银行风险监管并采取措施才能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监管的基本目标是构建各银行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起银行有效的自我发展、自我控制合约束机制;分散银行风险、保证充足的清偿能力。

篇4

二、严格小贷公司交易的管理。加强对小贷公司关联贷款,特别是大额关联贷款的管理,防止小贷公司通过各类关联交易抽逃资本金。未从银行融资且未开展担保业务的小贷公司发放的股东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该小贷公司上一年度资本净额的20%,单户股东贷款金额不得超过该户股东实际到位资本金的50%;已从银行融资或已开展担保业务的小贷公司不得向股东发放贷款,特殊情况须报经市金融办审批。小贷公司发放其它关联方贷款,单户余额不得超过所在市小额贷款标准,其中单户余额超过所在市小额贷款标准50%(含)的关联方贷款应在贷款发放前向所在市金融办备案。各市金融办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关联方贷款管理细则,小贷公司关联方的认定参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的管理办法》

三、严格小贷公司资金使用各环节的管理。小贷公司客户不得包括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理财公司等其它类型涉及货币经营的主体,已从银行融资的小贷公司应严格控制向国家限制性行业或领域提供信贷支持,且不得违反银行融资协议中对资金投向的规定。小贷公司向客户贷款,必须将资金划入借款人账户,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应从借款人账户将本息划转至小贷公司账户。小贷公司不得以现金方式发放贷款,客户以现金归还贷款本息及交纳各种费用的,应由客户全额存入小贷公司银行账户,由小贷公司代收现金的,原则上应在当日全额存入银行账户,不得坐支。小贷公司应制定现金管理办法,并报所在市金融办备案。开业未满一年的小贷公司,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10%;开业一年以上的小贷公司,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各市要从严制定单户小额贷款标准,并监督严格执行,使小贷公司真正体现“小额、分散、灵活”的经营特点。

四、严格小贷公司股东资质和股本结构的管理。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真正引导有资金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经营诚信度高的企业家投身于农村小贷事业。各地要在招投标环节严格审查投标股东的出资额与其出资实力是否匹配。单个法人股东,出资额不得超过其上一年度末所有者权益的35%;单个自然人股东,出资额不得高于3000万元人民币。鼓励小贷公司股权适度分散,最大股东及关联方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0%,全部股东应不少于3个非关联的法人或自然人。鉴于信贷行业特殊性以及小贷公司本身已具备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资质的现状,不允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自然人成为小贷公司的主发起人,特殊情况需在招标前报经省金融办核准。

五、严格小贷公司股权转让的管理。小贷公司开业后一年内不得办理股权转让。开业一年以上的,小贷公司股东持有股份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进行转让,但必须事前报各市金融办批准,各市金融办批准后报省金融办备案。小贷公司最大持股人、实际控制人增资和股权转让,以及涉及50%以上股权发生变化的股权交易,需经省金融办审批。

六、严格小贷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小贷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得兼职或有不良从业记录,其任职资格由市金融办负责审查。小贷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变更需及时向市金融办备案,小贷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变更,需经市金融办批准,并报省金融办备案。省、市金融办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对小贷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核、任职考核、诫勉谈话等制度。省金融办在批准小贷公司筹建前,将组织拟任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以及总经理进行应知应懂考试和约谈,考试和约谈合格,方可批准筹建。

七、严格小贷公司发展规划和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各市金融办每年年初应及时将本地区全年小贷公司发展规划报省金融办,原则上应明确规划发展数量和设立地点,经省金融办批准后方可执行,年末不得擅自突破已经批准的规划总数。拟组织开展新设小贷公司招投标工作的县(市、区),必须事先获得市金融办同意并占用所属省辖市规划总数,不得擅自提前组织招投标工作。对未经规划批准的小贷公司招投标结果一律不予承认。

农村小贷公司转入正常发展阶段后,在布局上仍应坚持扎根乡镇、服务“三农”,新设农村小贷公司营业地点必须位于乡镇或涉农街道(需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农村工作部门出具涉农证明)。各地应严格控制在各类市辖区、经济开发区新设农村小贷公司。

八、严格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管理。为体现服务“三农”宗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小贷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省金融办规定的贷款利率政策。新设小贷公司,申办者必须作出相关承诺,并以此作为参与招投标的前提条件之一。

九、建立小贷公司股东特别借款制度。股东特别借款是指由小贷公司股东以自有资金借给小贷公司、清偿顺序列小贷公司其它各类负债之后的定期借款。股东特别借款的期限为3个月和3个月的整数倍,原则上不得提前支取。股东特别借款的利率由股东与小贷公司协商确定,但原则上不得高于商业银行同期存款基准利率的2倍。股东特别借款的总规模不得超过小贷公司实际到位资本金总额,其中单个股东的借款不得超过该股东实际到位的入股金额。持续借入半年以上股东特别借款,可按正常程序转增资本金,且转增资本金时,法人股东不受出资额不得超过其上一年度末所有者权益35%的限制,个人股东不受出资额不得超过3000万元的限制。因转赠资本金导致小贷公司最大持股人、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须经省金融办审批。实行股东特别借款制度后,小贷公司各类负债(包括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400%,股东特别借款外的各类融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0%。

十、建立联合贷款制度。对确属支持“三农”的较大贷款项目,可实行联合贷款,由当地一家小贷公司主办,联合若干小贷公司参与贷款。参与的小贷公司在市辖范围之内的,由市金融办审批;超出一市范围的,由省金融办审批。在计算和考核“小额贷款占比”指标时,以联合贷款中各小贷公司实际投入的贷款额度为准。联合贷款的操作办法参照银监会《银团贷款业务指引》

篇5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贷款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据《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BT协议》、《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关于公共租赁房项目建设授权委托书》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城公租住房项目贷款资金是指由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市城司)为借款人,市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市城投房地产公司)为建设主体,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用于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的贷款资金。

第三条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的内容为:总建筑面积946130平方米,建成公租房约11206套,以及配套商业用房、小区内的电力、供热、给排水工程、场地绿化、硬化等。

第二章融资管理

第四条市城司作为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借款人,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并签订《借款合同》,统一归还贷款。市城投房地产公司作为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主体,负责项目的招标、建设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市直各相关部门负责办理项目可研、规划、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

第六条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资本金87339万元,由市财政出资。资本金由市城司拨付到市城投房地产公司开立的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资金专用账户。资本金专项用于项目建设,不得挪作他用,并及时投入项目建设。

第七条市城司在开发银行分行开立贷款资金账户,集中办理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贷款事项,开发银行分行在审核并确认项目符合《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条件后,将贷款发放到其资金账户,用于办理项目贷款资金的支付和还本付息资金的归集。

第八条市城投房地产公司按照项目的形象进度,向市城司提交审核确认的资金支付审批表、各次资金支付明细汇总表、项目进度结算书、施工合同等商务合同、监理合同及相应中标通知书。市城司审核汇总后向开行分行提交上述支付材料,经开行分行审核确认后拨付贷款资金至该项目商务合同交易对手。

第九条依据《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将应予拨付施工合同交易对手的资金分别拨付至其劳务费专用账户和一般存款账户。若当地人民政府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政策发生变化,此支付方式相应调整。

第十条市直各有关部门、市城司、市城投房地产公司要强化项目施工、预算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规划进行,避免资金浪费,切实提高资金效益,保证工程质量。

第十一条项目完工后,市城司、市城投房地产公司要及时提请有关部门竣工验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同级审计部门审批。

第三章贷款本息偿还

第十二条市城司作为项目借款人,负责偿还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本息。

第十三条项目建成后,项目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配套商业用房的租售收入归市人民政府所有。市城司应负责依据其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市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BT协议》,及时将市财政拨付的回购资金划入市城司在开行开立的偿债资金账户。

市人民政府每年将回购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项目贷款本息偿还。

第十四条作为回购资金组成部分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及配套商业用房的租售收入提前实现时,可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具体按借款合同的约定程序办理提前还款。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市城投房地产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应该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市财政、建设、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

第十六条项目贷款资金必须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如经检查发现有挤占、挪用、滞留项目资金,造成工程资金损失、浪费,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市城司作为项目借款人,其它单位作为建设主体的贷款项目,可参照此办法施行。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当前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登记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探矿权采矿权的准入

探矿权采矿权的设立,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有关规定要求;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在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生态功能区等自然文化保护区(以下称“自然文化保护区“),原则上,不新设探矿权,自然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主景区)不新设采矿权。

符合省政府49号文要求,以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的,要严格控制。对于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资源及为优势矿业企业配置的后备资源,必须是按照就近、适量的原则,经过科学论证,合理配置;优势矿业企业应是经省政府确定的企业;对于多家矿业优势企业对同一重要矿区的资源均有配置要求的,将在优势企业之间,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按照鼓励省重点优势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取得矿业权,走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发展之路的要求,可以为省属国有地勘单位以协议方式配置适量用于自主开发目的的非空白区矿业权。

涉及中央资金、省财政资金和省属国有地勘单位资金,采取拼盘、续作等方式共同出资勘查形成的多元投资探矿权,需经评估确权后方可处置。

以协议方式出让的矿业权价款不得低于类似条件下的市场价格。以协议方式出让给优势矿业企业和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的矿业权,在处置矿业权时必须把增值部分上缴省财政或转增国家资本金。

探矿权采矿权竞买人、协议受让人或转让受让人,必须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科技人才实力和较高技术装备水平的从事矿业活动的企业,与矿业相关联企业或地质勘查单位等;具有良好的企业诚信记录;具有与从事竞买或受让的探矿权、采矿权相适应的注册资本金,探矿权的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大中型规模采矿权的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小型规模的注册资本金不少于500万元,《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中第三类矿产采矿权的注册资本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探矿权竞买人或受让人必须具有或合作具有与从事竞买或受让的探矿权相应的地质勘查资质。

二、关于探矿权有效期限及延续

探矿权有效期按照国务院第240号令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执行。在勘查有效期限内必须按规定完成年度最低勘查投入,并按经评审备案的勘查实施方案完成勘查工作,提交地质报告,详查和勘探阶段提交的地质报告必须评审备案。

到期未提交地质报告的,不得申请提高勘查阶段延续,探矿权自行灭失。探矿权有效期延续后的年度最低勘查投入年限从首次颁发的勘查许可证之日起计算。

本文下发之前已经设立的探矿权,不能按期完成勘查任务的,可申请不超过1年有效期的最后一次同一勘查阶段延续。新设立的探矿权,不再进行同一勘查阶段延续。自然文化保护区内的探矿权,原则上不再延续。

严格勘查施工方案编制、评审和备案,勘查施工方案必须充分结合矿床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合理布置勘查工程和确定勘查区面积。

三、关于采矿权有效期限及延续

采矿权有效期限根据备案的开发利用方案确定,包括设计服务年限及基建期或技改期。在有效期限内因政策原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停止生产的,矿权人可根据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出具的意见,向审批登记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审批登记机关可酌情给予延续登记。采矿价款已经处置的,不再收取采矿权价款。

采矿权有效期限届满,尚有资源储量的,可依法申请有偿延续登记,但自然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主景区)内的采矿权,原则上不再延续。属省级审批登记权限的,由省辖市国土资源局根据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延续登记的资源储量核查或生产勘查。进行生产勘查的,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地质勘查单位编制生产勘查实施方案,经评审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申请采矿权延续,应在采矿权有效期限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并提交完整的申请资料。过期的,原则上不再受理,采矿权自行废止,因国家政策原因造成过期的除外。在有效期内确因申报资料准备不齐的,可在有效期内申请一次临时延续,临时延续最长不超过12个月。

四、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扩大矿区范围

探矿权人可以申请扩大与探矿权范围内同一矿床特征的毗邻区域,但不得申请扩大面积累计达到或超过一个基本区块的区域。申请扩大勘查范围时,探矿权人必须提供前阶段勘查工作总结和评审备案的扩大勘查范围的勘查施工方案。

采矿权人可以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或其深部,但扩大的区域应是以往进行过矿产勘查工作,确有资源储量的区域。申请扩大部分的矿种必须与原开采矿种相同,并可利用原有生产系统进行开采。采矿权人不得申请扩大面积累计达到或超过一个勘查基本区块或能够单独设立采矿权的区域。

支持重点氧化铝企业与骨干煤炭企业、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合作,探索勘查开发煤矿区的煤层下伏铝土矿。

采矿权人申请扩大矿区范围或深部的,需缴纳采矿权价款,且不得低于类似条件下的市场价。

五、关于探矿权采矿权转让

申请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按照国务院第242号令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执行。申请探矿权转让,应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申请。勘查阶段转让的应完成相应勘查阶段的勘查工作量,提交地质勘查报告。勘查阶段受让的探矿权,1年内不得再次转让;保留阶段受让的探矿权,不得再次转让。

申请采矿权转让,应在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大中型矿山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2年前,小型矿山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1年前提出申请。受让的采矿权,l年内不得再次转让。

六、关于划定矿区范围的勘查程度

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应满足以下地质勘查程度:煤矿应达到勘探程度;大中型非煤矿山原则上应达到勘探程度,简单矿床应达到详查程度并符合开采设计要求。小型非煤矿山原则上应达到详查程度,简单矿床达到普查程度并符合开采设计要求。扩大矿区范围的,勘查程度原则上应达到原矿区的勘查程度。《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中第三类矿产除外。

在划定矿区范围有效期限内,不能完成申请采矿登记要件要求的,可申请最长不超过l2个月的一次性延续。

七、关于探矿权变更与备案

探矿权变更勘查单位,必须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变更申请。

变更勘查矿种,必须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l2个月前提出变更申请。按《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精神的要求,不得将勘查矿种由《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中一类矿产变更为二类矿产;更不得将其他矿种变更为煤、铝、铁、钼等矿种(但已经整合给相应矿种优势矿业企业的除外)。

勘查施工方案变更备案,必须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l2个月前提出。

合作勘查备案,勘查许可证颁发之日起满一年后,可以进行合作勘查,合作勘查备案申请必须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新合作方注入资金或占有的股权超过50%的,应按探矿权转让办理。

八、关于采矿权变更与备案

变更开采方式,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l2个月前提出申请。变更开采方式,应先调整开发利用方案并经评审备案。

变更开采矿种,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l2个月前提出申请。按《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l2号)的要求,不得将开采矿种由《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中三类矿产变更为一类和二类矿产;也不得将一类和二类矿产中其他矿种变更为煤、铝、铁、钼等矿种(但已经整合给相应矿产优势矿业企业的除外)。

申请合作、合资开采备案的,注入资金或占有的股权不超过50%,不设立合作,合资法人开采矿产资源的,可在签订合作或合资合同后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申请备案必须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新参与合作、合资方应具备矿业权受让人的基本条件。注入资金或占有的股权超过50%,或设立合作、合资法人开采矿产资源的,应按采矿权转让办理。

九、关于领取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已经批准予以登记的探矿权或采矿权,探矿权或采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有关规定缴纳探矿权或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或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逾期不领取的,视同探矿权或采矿权申请人放弃权益,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自然失效。

十、关于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格要求

在我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土资源部或省级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严格按勘查资质许可范围从事地质勘查工作。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地质技术人员,同时参与地质勘查项目不得超过4项(担任负责人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外省勘查单位进入本省行政区

内承担勘查工作的,必须到我厅进行资质审验和备案。

十一、关于采矿权审批权限

要切实加强采矿权审批登记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明确的审批权限审批采矿权,禁止以大化小、变更矿种等变相越权审批行为。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矿产部门)要对已经批准登记的采矿权进行清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于2009年3月底前,将清理和纠正结果报厅采矿权审批登记部门。同时,要严格规范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采矿权,严格禁止变相协议出让采矿权的行为。加强探矿权采矿权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矿业秩序。

篇7

该《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业务资格

改制后的外商独资银行承继原外国银行分行已经获准经营的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以及其他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业务等资格,并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含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外汇局分局)办理登记变更手续。外商独资银行的分行承继本网点在改制前已经获准经营的相关结售汇及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业务资格,并向所在地外汇局分局办理登记变更手续。

改制后的外商独资银行承继原外国银行分行的外汇市场会员资格。承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外商独资银行,应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变更登记;承继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资格和银行间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资格的外商独资银行,应将变更情况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初审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变更登记;承继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币交易做市商资格的外商独资银行,应将变更情况报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备案。

已具有QFII托管业务资格的外国银行分行进行改制,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确认托管业务资格的承继人。承继人为外商独资银行的,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登记变更手续;承继人为保留从事外汇批发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以下简称“记账行”)的,应报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备案。

已具有QDII业务资格的外国银行分行改制为外商独资银行,可直接承继QDII额度。

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局仍按照现行管理方式对外商独资银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进行管理。外商独资银行可承继原外国银行分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外商独资银行如需调整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应根据其资本金状况,依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05]6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核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有关事项的通知》(汇综发[2005]118号)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外汇局分局申请。

在改制前没有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集中管理的记账行,可承继原外国银行分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在改制前已经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集中管理的记账行,应持相关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分局申请重新核定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

三、外汇资本金的划转和本外币转换

改制后的外商独资银行及其下辖分行相互之间的外汇营运资金划转可自行办理。外商独资银行资本金(或营运资金)本外币转换,应依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自身资本与金融项目结售汇审批原则及程序的通知》(汇发[2004]61号)等相关规定,事前向所在地外汇局分局申请核准。对于年度累计资本金(或营运资金)本外币转换超过等值5亿美元(含)的,由所在地外汇局分局初审后报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

四、结售汇会计科目

改制后的外商独资银行应依照《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4号)有关规定,建立独立的结汇、售汇会计科目,并区分与客户之间的结售汇业务、自身结售汇业务、系统内结售汇头寸平补及市场结售汇头寸平补交易,分别在结汇、售汇会计科目下进行会计处理。改制筹备工作结束时仍未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外商独资银行,应当在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后2年内达到上述要求。

五、短期外债和对外担保余额指标管理

改制后的外商独资银行承继原外国银行分行的短期外债指标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的融资性对外担保指标,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所在地外汇局分局备案。原由外国银行分行办理的债权、债务及对外担保登记应相应变更为外商独资银行登记。外债登记的变更由银行一次性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对外担保和国内外汇贷款登记的变更由担保人或债权行一次性向所在地外汇局分支局申请办理。

篇8

一、民航行业基金历史沿革

在我国90年代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和民航基础管理建设费, 用来大力扶持民航业的建设。自1992年开征以来,民航基金主要用于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空管、信息设施设备改造,加强民航安全管理,以及专项用于应急救援、灾后恢复中间和推动民航普遍服务等,对于改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民航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底,国务院批准将“一金一费”合并为“民航发展基金”,并在两项基金原有用途的基础上扩大适用范围,增加用于推动民航节能减排,支持通用航空、货运航空发展,加强持续安全能力建设,促进民航科技创新和教育进步等民航发展的滞后领域和薄弱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航基金收入规模也有了大幅提高,2013年我国民航基金收入231.26亿元,占中央政府基金的6% 。充裕的资金支持,对中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民航运输总量在7年间迅速攀升到2013年的673亿吨公里,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17%。在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民航基金已成为民航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各民航企业作为基金的具体使用和核算单位,更应该重视基金的有效使用和合规核算。

二、会计政策规范的财政性补助核算方法

会计政策中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都分别对财政性资金的会计核算办法有明确的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表明,属于国家直接投资的,可以确认为国有资本公积,但是如果国家拨款时,文件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可以作为企业或单位的收益处理;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可以作为企业负债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财政性资金被分为两类:政府资本性投入和政府补助。政府资本性投入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计入国有资本公积;而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原则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三、民航发展基金规范的财政性补助会计核算方法

在征收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时期,财政部、民航局历年来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4)38号)、《民航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补助管理暂行办法》(民航发(2011)59号)等文件规定,用于机场建设的民航基金计入资本公积,项目单位同意增资扩股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国家资本金管理。费用性补贴资金应当作为企业当期收益处理。

2012年财政部出台《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2)17号),将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为民航发展基金,并在民航发展基金框架下陆续出台或修订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小机场补贴、安全能力建设资金、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等五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在上述资金管理办法中,除中小机场补贴明确规定计入当期收益外,其余专项资金均未见明确核算规定。

四、在会计实操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件描述不准确会造成判断差异

从上述现行有关政策来看,各民航单位企业收到民航局或地方政府投入的财政性资金后,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的关键点在于政府拨款时是否对拨款的权属做出规定,以此来判断该项投入是属于国家资本性投入还是政府补助。在会计实务具体核算中,会计人员只能依据民航基金的行业规定、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拨款通知等资料进行会计判断后作出账务处理,但是由于在民航局、发改委批复的立项文件及拨款通知中,对于资金来源的表述并不统一和明确。内容基本相同的建设项目,有的在投资来源中出现“资本金”的表述,有的出现“投资补助”的表述,有的直接就是“安排民航基金”。这样的资金来源表述不一致,会给会计人员做出具体核算时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核算差异会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自2002年民航业开始属地化改革以来,机场管理权和经营权回归地方政府后,各地对机场进行了企业化改制,组建了一批跨省市,或省级机场集团,对区域内支干线机场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随着国家逐渐放宽对外国资本、民营资本涉入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限制,机场投资者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批国际知名机场和航空公司纷纷与国内机场合作经营,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参与了中国机场的发展运营。但是,由于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政府对机场的投入并不会因民营资本、外资的进入而减少或退出,所以对这些基金的会计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如果将该资金计入资本公积,意味着国家作为出资者仍保留这部分资金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如果这部分资金长期在资本公积科目里,会导致其虽然名义上是国家资本金,但是部分资金物化后创造的利润实际被原股东所占有了。其次,如果将该资金计入收益,这部分资金就会通过当期收益进入未分配利润,变为权利投资者所有,在盈利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股利分配转到投资者手中。

五、对于机场财政性资金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篇9

一、建筑业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公平竞争,而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在不同类型企业间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在折旧年限上:国营企业的机器设备平均14年,外商企业的机器设备最短10年,电子设备、运输车辆5年,股份制企业可以在国营企业基础上加速30%,集体乡镇企业比照国营企业执行。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更新、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而上述规定则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2.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而传统的财务制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限制了企业自的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自虽然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资金管理上,资金占用划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在资金来源上划分为:固定基金、流动基金、专项基金,并且规定资产不能相互流用,专项基金实行专户存储。这些都限制了企业理财的积极性。

3.市场经济要求扩大开放,而我国传统财务制度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我国传统财务制度有许多地方与国际惯例不一致。例如,在成本核算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我国采用“完全成本法”。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上,国际上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我国大多实行的是直线折旧法。

4.市场经济要求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传统财务制度没有体现资本保全原则。资本保全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而我国传统财务制度中没有体现资本保全原则。例如,传统财务制度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求冲减固定基金,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基金,随着折旧的提取而减少。这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本金情况。

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过去集中的直接管理为分层次管理。传统财务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颁发,下面照章办事。改革后,企业财务管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法规,是财务部门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绳。第二个层次: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的《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即所谓的行业财务制度。第三个层次:企业根据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将建立起:以《企业财务通则》为基本原则和统帅,以《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和基础,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为补充的合理、协调、科学、有序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2.建立资本金制度。企业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资金总额。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金额。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流通批发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金最低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从事商业零售的企业注册资金最低金额为人民币30万元,从事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的注册资金最低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股份公司的注册资金最低金额为人民币1 000万元,有外商投资的注册资金最低金额为人民币3 000万元。

3.在资金管理上取消专款专用和专户储蓄制度。《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打破了固定资产、固定基金、流动资产、流动基金、专项资产、专用基金三段平衡关系。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将企业资金来源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类。这种分类的优点是:①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②有利于全面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③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理财自;④符合国际惯例。

4.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主要是缩短了折旧年限,提高了折旧率,允许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内确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的规定选择具体折旧办法,同时取消了计提大修理的基金制度。

5.改革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全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②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③调整了部分成本、费用开支项目。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金;业务发展;模式

一、资本约束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出新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猛,资产业务快速增长,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7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2.352万亿元,占全年目标的94%。但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着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在资产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补充资本金之道,未上市银行寻求上市融资,上市银行则纷纷提出了再融资计划。

1.资本约束的内涵是对风险的约束

《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协议》)均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这是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约束。为什么《协议》对资本金规模提出要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约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协议》对资本金约束的本质是对风险的约束。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具有保护功能、营业功能、管理功能,它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资本金一定的情况下,科学管理资产,合理开展表外业务,在不低于监管当局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之上,有效分配资本。

2.资本约束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转型

(1)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途径有限。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资本金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具体的公式是:

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考虑操作风险对资本的要求。从公式看,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措施无非是增加分子,及补充资本金,或者降低分母,即压缩风险资产。

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途径有限。从理论看,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途径主要是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产生的未分配利润。[1]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因此,通过利润补充资本金规模有限。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评级《中国银行:2004年回顾与2005年展望》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各银行盈利能力仍与国际标准相差较远,由于贷款增势强劲,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净收入上升了24%,资产回报率为0.43%,股本回报率为10.86%,资本充足率为8.5%。在盈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靠利润补充资本金捉襟见肘。再就是外源融资,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情况看,对于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而言,外源融资途径差别很大。对于已上市银行而言,目前获得资金的途径略广,包括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混合资本债券及海外上市等途径。而对于非上市银行,是不可能上市融资的。这样,它们的融资途径非常有限。对于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外部融资尤其困难。因此,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外部融资的途径和规模是有限的。

在中央政府注资之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明显偏低。2003年末,国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4]2004年,中国银行发行260.7亿人民币次级债券,建设银行发行233亿人民币次级债券,到2004年底,这两行资本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2005年,两家银行顺利上市,拓宽了资本金补充渠道,资本充足率达到10.42%和13.57%,但随着上市后资产的快速扩张,将会面临着资本金的压力。2005年,国家对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同时发行350亿次级债券,使资本充足率达到9.12%,农业银行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资本充足率,可以推断其资本充足率远低于8%,见表3。

说明:(1)中国农业银行年报中未公布资本充足率指标。(2)2004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获得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获得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与以前年份不具有可比性。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以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前的数据为例)资本充足率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由上年的8.4%下降到7.35%。五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虽然达到最低监管要求,但是,各上市银行在上市之初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随后逐步下降。为了在披露的年报中达到8%,上市银行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再融资。通过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混合债券等途径补充资本金,暂时抬升了资本充足率,却改变不了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的趋势。在经历了上市融资和多次再融资之后,其资本充足率一直在8%徘徊。[3]见图1。

三、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

1.确立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

重视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发展,既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下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给许多企业提供了多渠道的融资机会,导致直接融资的比例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日益受到金融“脱媒”的影响。一些优质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资本市场,更多地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对银行传统业务的依赖逐渐下降。这些变化要求商业银行转变对企业的融资服务方式,逐步从单纯的贷款业务,过渡到为其直接融资提供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达到贷款业务与直接融资服务并重,逐步实现业务和收入的多元化,降低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对资本的过度依赖,重点发展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承销发行债券、资产托管、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

在重视中间业务发展的同时,不能弱化资产业务。从经济学的逻辑上来看,在一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银行在融资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接融资的需求和供给都会不断增加。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十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一波三折,直接融资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与间接融资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在这一大背景下,更多的企业仍将依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因此,资产业务仍将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后较长时期重要的利润来源。[5]

2.确立公司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

国外经验表明,公司客户(尤其是大型公司客户)所能带来的盈利日益趋薄,以大型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面临生存危机。美国20世纪90年生多起银行并购,就是因为公司客户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提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争夺优质客户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客户业务的盈利水平下滑。使银行在公司业务上的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不断削弱,生存空间萎缩。

相比之下,面向个人客户的银行在世界各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公司业务相比,个人业务上收入和盈利较为稳定,规模经济和网络作用也更为显著。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的增长是以企业的发展为支撑的,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在这一资金活动中,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支持主体。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法人客户仍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客户,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在稳定发展公司业务的同时,要把零售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理财意识明显提高,储蓄存款持续增长,消费习惯在发生改变,这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在高收入人群比率相同的情况下,绝对人口数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因此,我国高收入群体规模庞大,零售业务有效客户资源丰富。另外,由于零售业务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对于打造商业银行品牌具有重要意义,零售业务将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零售业务上,应重点发展信用卡、住房按揭贷款、理财、销售保险、证券、私人银行业务等、自营投资业务。[6]

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例,从1997年开始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02年按揭贷款总额已达到了8000多亿元。但是按揭贷款仍只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贷款总额的5.9%。2005年底,按揭贷款总额增加到18366多亿元,按揭贷款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贷款总额的比率,分别上升到10%和8.87%。相比之下,这两项比例在中国台湾分别是35%和29%,在韩国是38%和30%,在香港是50%和35%,而在新加坡更是高达65%和49%。可见按揭贷款在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重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提供先进的组织体系

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要求组织再造和流程重组,这也是全球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商业银行要以利润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包括服务)创新、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三条线重新构建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创新上,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没有停止探索,像民生银行对零售业务组织架构的创新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民生银行在全国除了设立传统意义上的分支机构外,还在有些地区单独设立零售业务部,作为与分行平行的独立的机构集中开展零售业务,尽管实际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毕竟为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再造提供了一种思路。产品创新方面,从总行到一级分行都应设立产品研发部门,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适销对路的产品;市场营销方面,逐步变“小总行、大分行”为“大总行、小分行”,同时设立一系列专业化的作业和经营中心,对资金清算、单证业务、信贷放款、离岸业务、资金市场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等进行集中化、专业化运作和管理;风险管理方面,按照前、中、后台分离、风险管理垂直化的原则,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加强风险集中管理和监督。

4.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与资本配置体系,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提供支持

商业银行要建立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风险管理骨干体系——风险管理与资本配置体系(RMCA体系),建立统一、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经济资本配置水平。通过风险管理骨干体系的建设,使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重点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变到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从主观的经验管理转变到量化的科学管理,进而使经营转型建立在比较可靠的风险管理保障之上。[7]

商业银行应积极运用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改进传统单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还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建设,实现银行的薪酬制度以银行的转型战略和目标为基础,与市场竞争要求和银行自身条件相匹配,充分发挥其基础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业务结构调整是治本之举。在资本金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调整业务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调整业务结构,降低高资本消耗的资产,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主要是资产业务,在资产业务中,贷款业务又占到70%以上,而贷款业务中,对法人的批发业务又占到了绝大部分,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恰恰这些业务都是风险权重大、资本消耗高的业务,而那些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占比低。[2]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结构与资本金关系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扩张冲动与业务结构不尽合理并存

(1)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快速扩张。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快速扩张,信贷资产增速高达30%左右。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外部环境,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过热,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意识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开工项目增多,信贷需求明显增加。二是内部原因,从总体来看,WTO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业的开放将加剧商业银行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在短暂的过渡期扩大市场份额,为自身发展创造生存空间。从国有商业银行看,改制上市前必须达到上市的财务要求,在业务发展上有所限制,上市后快速拓展业务;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看,要“做大做强”,扩大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扩张的更快,尤其是五家上市银行,因为有资本市场作融资后盾,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资产扩张速度最快的民生银行,总资产由2000年的680亿元,迅速扩张到2005年的55771亿元。从2002年至今,除2004年外,招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5%以上,2005年贷款总额为4721亿元,较2002年增加了2652亿元,增长78%。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资产规模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只有深圳发展银行由于经营业绩的压力,近3年资产规模增幅放缓。表1为我国5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及增长情况,见表1。

(2)业务结构不尽合理。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国际一流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大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0%—50%左右,有的高达70%,小银行一般在20%—25%。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为其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而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花旗银行带来了80%的利润。德意志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大致为4∶3∶3的比例。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传统中间业务为主,从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看,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70%左右,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25%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占5%左右,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在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贡献度远远高于西方商业银行。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3年工商银行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75.13亿元,从收入来源看,存贷利差净收入占到一半以上。虽然工商银行致力于业务创新,拓宽收入渠道,在银行卡、票据、电子银行、结算等方面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成为银行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的来看,收入结构依然单一,非利息收入占比不到10%,贷款收入依然占收入的绝大部分。

我国股份制银行虽然经营较为灵活,但其收入中的大部分同样来自于利息收入。从我国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看,利息收入高达75%左右,贷款利息收入占60%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3%—8%。2005年年报显示,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居5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之首,为24.07亿元,占总收入的8.46%,同比上升了1.39%。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为16.58%,非利息收入占比为3%;华夏银行中间业务增速近40%,但其所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3.3%;浦东发展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较低,利息、拆借等业务和债券投资外的其他收入所占比例为4.1%,利润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计提准备的相对减少;深圳发展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5.58亿元,较上年增长1.81亿元,增幅为47.79%,占比6.5%。这5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4%,[3]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