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济形势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近期经济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国经济在缓慢复苏中面临多重挑战
得益于奥巴马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美国经济自2009年第三季度结束衰退以来,已实现10个季度的连续增长。2010、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3%和1.7%。2012年4月11曰,美联储的经济形势“褐皮书”显示,今年美国经济继续以温和的步调增长。大多数地区新车销量强劲,一季度汽车销量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住房市场实现些许改善,多栋住宅建筑量上升。3月份美国失业率为8.2%,比去年8月下降0.9个百分点。个人收入和消费开支环比上升,储蓄率下降。整体通胀“适度”,3月份美国CPI环比上涨0.3%,扣除能源和食品后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左右。
不过,美国经济复苏似已曙光在前,但乍暖还寒,难言乐观。从中长期趋势看,美国正面临五大棘手问题:
一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相对数量庞大的失业群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数据显示,2011年底美国总失业人数达1310万,失业率连续38个月保持在8%以上,这是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并且隐性失业的百分比更高,长期失业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创造就业机会的三大产业汽车、住房和华尔街仍是美国经济复苏中的软肋,吸纳就业能力不足。
二是公共债务急剧膨胀,美国从2002财年开始出现财政赤字,近几年更是连连攀升。2009财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连续三年创下破万亿美元的纪录,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8.6%。2011财年美国债高达15.2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极具象征意义的转折点100%。过高的债务负担将制约经济增长。
三是房地产市场难以较快恢复。房地产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但创造大量就业,也贡献巨额税收。尽管随着房价下降和房租上涨,房屋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市场积压的止赎房屋打压了房价,也抑制了房屋建筑活动的进一步回暖。同时,由于次贷危机阴影犹存,购房者仍裹足不前。
四是收入分配不公。最近30年间,美国家庭收入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调查,美国最富裕的1%人口的平均收入在30年间增长了275%,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同期平均增幅不到40%,而最贫穷的20%人口的收入仅增长18%。
五是医疗费用不堪重负。以医疗保险为核心的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的税收或税收减免,民众承担着极其有限的责任。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医疗费用上涨问题日益凸显,2009年美国在医疗方面的支出约占GDP的17.6%,到2018年将达20.3%,该比例仅次于国防与安全支出,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的沉重负担。
美国经济通过“蝴蝶效应”影响江苏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增长程度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美国经济不断改善,但经济疲软还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并冲击中国经济乃至江苏经济。
加大江苏出口需求增长的难度。美国是江苏第二大出口市场。2011年江苏对美国出口619.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9.8%。美国市场需求紧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江苏出口。2007年5月开始,江苏对美出口明显放缓,单月增幅由当年初的51.9%剧降至年底的1.8%。2010年对美出口增幅虽回升至29.2%,但仍比全省出口增幅低6.6个百分点。2011年对美国出口仅增长6.3%,低于全省出口增幅9.3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下滑,还将通过乘数效应和全球效应影响江苏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
削弱江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2007年以来,为恢复经济活力,美联储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12月联邦基准利率降至0——0.25%。2012年年初,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至少在2014年底以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到0.25%的超低区间。由于江苏企业在国际上很少有定价权,当美元贬值时无法通过提高出口价格实现利润,原本就微薄的利润也将随之减少。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自2005年重启汇率改革后至2011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累计达31%和26%。人民币升值将推高江苏进口规模较大的铁矿石、石化原料、纺织原料等产品价格,导致外贸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挤压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等成为投资重点。江苏已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似的转型之路,将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竞争中“短兵相接”。与拥有高技能劳动力和先进装备的美国相比,目前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下端的江苏产业竞争力无疑处于劣势。
成为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美国由于经济复苏艰难,“需求内部化”的要求增强,导致其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江苏作为美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也深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2011年,江苏遭遇新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案10起,涉案金额16.8亿美元。2012年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决认定,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陸损害,此案涉及江苏企业170多家,涉案金额6400多万美元,约占全国涉案金额的一半。随着江苏产业和贸易结构升级,并且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关系逐渐形成,未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会在新的行业或产品标准、竞争规则等方面做文章,使得双边贸易摩擦加剧。
大力提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江苏要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突出自主创新、突出高端引领、突出人才支撑。围绕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经济比重。
——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镜鉴,充分表明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实体经济支撑。要发挥江苏实体经济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和创造市场需求。
——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稳定外需。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稳定外需的首要任务,在欧美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大力开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新的市场增量填补原有市场存量。积极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务出口,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好运用WTO规则保护,自身权益。
——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要吸取美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收入停滞的教训,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为核心,以完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篇2
一、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从产业(供给)来看,工业增速下降是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2008年,第一产业增长5.5%,比2007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9.3%,下降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9.5%,下降4.3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增速在6月份以后呈现加快回落的态势,12月份增速只有5.7%,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全年同比增长12.9%,回落5.6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接近90%,占GDP的比重超过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因此,工业增速下降是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从需求来看,投资增速下降是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2008年,三大需求实际增速同比均呈下降态势。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21.6%,增速比2007年加快4.8个百分点,但如剔除6%左右的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在2008年第三季度达到高点后已开始下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5%,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但如剔除10%左右的投资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已呈较大幅度下降,也是近年来首次低于20%。全年出口增长17.2%,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8.5%,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回落更快。由于近几年投资率基本都在42%左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40%左右,投资增速下降是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从供求关系来看,总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迅速改善,通胀压力已经消除。食品大幅度上涨,是2007年6月以来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自2008年2月份以后,食品价格涨幅逐月回落,受此影响,CPI涨幅自5月份以后连续回落,这主要是国家增加供给政策的作用结果。但10月份以后,CPI星加速下行的趋势,各类价格指数涨幅均出现回落,则主要是总需求下降的结果。尽管全年CPI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但从国内看,总需求增长放缓,粮食连续第5年丰收。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也在10月份开始回落,价格上行的国内因素在继续弱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减速,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价格上行的国际因素也在不断弱化。可以认为,我国短期通胀压力已经消除。
从深层次原因来看,经济增速回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相互叠加的必然结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出口下滑是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外因,但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内因主要是我国“出口―投资导向型”的增长方式,具体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出口、出口导向型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这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二是出口和投资相互循环,出口带动投资,投资形成的产能又推动出口。2008年出口增速下降,不仅导致工业生产下降,还导致投资增速下降。而内因的产生是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相互叠加的必然结果。从周期性因素看,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根据经济周期模型分析,我国本轮经济增长理论上应在2005年达到峰值,只是由于外需的强劲增长,峰值推迟到2007年。从趋势性因素看,我国已进入资本相对充裕、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主要资源严重匮乏的新发展阶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总供给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在不断向企业和政府集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仅为39.7%,比1995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这直接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可持续的总需求增长速度也在放缓。无论从总供给还是总需求来看,“出口一投资导向型”的高速增长都难以为继。
二、2009年经济运行的内外环境
(一)世界经济可能加快下滑,发达经济体将全面陷入衰退
当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经济都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美国经济在2008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骤降3.8%,创1982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单季降幅,经济衰退正在加深。同时,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这使得国际机构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数据一再降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月中旬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幅最可能的情况可能只有1%,悲观情况会下降0.4%。其中,发达国家最可能的情况是会下降0.5%左右,悲观情况则会下降1.5%;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将从2008年的5.9%放缓到4.6%;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将分别下降1%、0.7%和0.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预测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5%,比该组织去年11月份的预测低1.7个百分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速;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将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全年负增长,降幅将达2%,远大于该组织去年11月份预测的0.3%的降幅。其中,美国经济增速预计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总的来看,尽管很多国家政府联手对全球经济进行干预,但这些措施发挥作用客观上有一个时滞,同时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2009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稳定出口的压力加大
由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全部贡献度接近40%,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占据我国出口市场的60%左右,因此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必然会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同时,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将因经济下行而显著放慢甚至停滞,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将会大大增加。我国稳定出口的压力将会显著加大。
(三)消费增长可能放缓,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尚不明确
从目前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受物价因素及资本市场的财富缩水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者对于未来经济存在忧虑,新的消费增长点还不多。尽管消费增长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但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以及消费者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上升,加上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不会很明显,2009年消费增速可能出现下滑。同时,虽然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但由于企业利润增长大幅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快速下降,房地产市场还会在
较长时间处于僵持状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突出,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政府投资能否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还不明确。
(四)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农民工失业现象开始出现
尽管2008年全年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超过预定目标。但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10月份我国新增就业增长8%,低于前9个月9%的平均增速,这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增速下降;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也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一些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沿海地区农民工返乡潮开始出现。失业人数的增长,不仅会影响消费增长,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制约一些改革措施的出台。
尽管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但我国有良好的体制基础和强大的物质基础,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健康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第一,我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均GDP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地区发展很不平衡,13亿人口一多半在农村,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潜力都很大,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很强,扩大内需的回旋余地很大。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2020年之前国民经济仍具有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
第二,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实力大大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2008年,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尤其是第三季度以后,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急剧恶化,又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适当调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连续多次降低利率和款准备金率,增加薄弱环节的财政支出等。受此影响,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2008年12月份出现了好转迹象,这充分说明我国政府有着很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近年来政府财力明显增强,目前的财政赤字率还不到1%,离3%的国际警戒线还有较大空间。金融改革取得较大进展,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安全。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支付能力大幅提高。我国的宏观调控实力大大增强。
第三,微观主体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也在提高。随着国企改制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比如,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但我国出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就是充分的说明。
第四,我国出口的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中国制造”短期内尚没有足够的国际替代力量。而且,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日用消费品,收入弹性较低,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优势相当明显,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这些潜力和优势不仅是短期内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2009年宏观政策基本取向
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后,我国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方向有明显改变,政策力度明显加大。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二是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出现的新情况,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三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四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五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一)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基调,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结合
首先,保增长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才能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第二,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2009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第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会议首次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四个方面任务,并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放在首位,强调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第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是保增长的强大动力。包括价格体制改革、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增值税改革、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这些着眼于科学发展的改革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第五,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把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增加政府投资和结构性减税为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一,落实好政府投资,尽快发挥带动效应。加快落实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保障4万亿元投资能及时到位。这4万亿投资未来两年将主要用于以下领域: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700亿元)。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18000亿元)。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400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3500亿元)。加快城镇污
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1600亿元)。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10000亿元)。为尽快扭转经济下行的趋势,今年使用的投资可能会超过2万亿元。
第二,实施减税政策,增强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重点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可能适当降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和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就业。
第三,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出台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抚恤对象等人员的补助水平。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和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需要。三是进一步扩大品种,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中央财政将再增加补贴,并根据各地农村需求,选择和增加补贴品种。
第四,努力稳定出口,稳定外需。一是继续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继续减免农产品出口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降低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检验费用,适当扩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规模。二是适当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方信贷,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扩大保单融资规模,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三是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重点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四是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扩大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试点政策范围。
(三)以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为重点,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一,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拓宽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大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出口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放宽出口企业票据融资的条件。
第三,适时适度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相对于美国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和日本0.1%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我国的利率政策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运用空间较大。央行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降低国债的发债成本,并预防“通缩”的出现。还可能下调再贴现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再贴现业务,活跃企业间商业票据市场,增强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也可能降低再贷款利率,为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保持利率体系的平衡性和一致性。
第四,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将信贷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
第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加强对跨境资金的监管,防范“热钱”进出,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下基本稳定。
(四)以保内需、保民生为重点,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好燃油税费改革;进一步研究实施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如提高所得税起征点等,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推动电网输配分开,考虑允许地方政府投资城市配网建设和改造,完善输配电价,促进输电骨干网的建设。适度下放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审批权,允许地方政府尝试多种投融资机制和运营模式,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
四、2009年经济总体走势
2009年我国经济走势,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世界经济的下滑程度,二是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而这两点目前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2009年我国经济走势预测也很困难。
(一)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8%
国内外多家机构都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预测。从最新的13家机构预测结果看,预测值最高为8.5%,最低为7.5%,均值为8.1%,差距不是很大。
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力度,4万亿元投资规模到位,并按两年平均分配,根据模型预测,2009年全年GDP增长速度在7.7%-8.1%之间。其中,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在4.3%-4.6%之间,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在7.9%-8.4%之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在8%-8.3%之间。这一预测结果和大多数机构的结论还是接近的。
(二)消费和进出口增长放缓,投资则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消费增长将放缓。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持续增长的势头将在2009年发生改变。历史数据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滞后关系,即经济增长出现减慢在前,经过大约1年左右的时间,消费增速必然出现回落。从2007年第四季度算起,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持续回落1年时间,初步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8%左右。
出口和进口增速双双进一步回落。随着美、欧、日发达国家经济集体陷入衰退,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显著减速,再考虑鼓励出口政策的时滞性,以及订单的时滞性,2009年我国出口增长形势严峻,尤其是上半年。国内扩大投资的政策会对进口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进口快速下滑的态势,但作用不会很大,进口增速也将继续回落。初步预计,2009年进口增速可能在12%-13%之间,出口增速可能在13%-15%之间,贸易顺差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下降。
投资增长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目前扩大投资的政策力度不到位,政府投资增长不能有效弥补社会投资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可能下降;如果地方政府投资大规模膨胀,则又可能大幅增长。初步预计,如果4万亿元政府投资能按时到位,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在24%左右。
篇3
关键词:货币危机模型 演化路径 理论逻辑 现实困境
一、引言
2010年11月4日,美国重启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2),这引起了世界资本市场剧烈的反映。在本次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过去的时期,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这无疑对金融危机的的发展态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体系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Krugman)于1979年首创的。该理论是在黄金本位制度崩溃后,随着世界各国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而采纳浮动汇率制度的国际金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当前货币危机理论的研究现状来看,许多西方学者都使用该模型来解释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机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货币危机模型按照其研究的重点不同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国际收支危机模型,其研究的重点在于探寻扩张性经济政策同固定汇率之间的矛盾关系,即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二是危机预期模型,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强调危机的自我促进(又称为自我实现)的性质,即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三是道德风险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金融资产泡沫同金融机构道德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以上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结论都明确地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急剧逆转的根本原因。国内已有的综述货币危机模型方面的文献十分丰富,但它们缺乏系统、全面地阐述每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形成的假设前提及其基本原理,在研究每一代危机的困境方面涉足更少。因此,本文试图在作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高晨伟、王选华,2010)进一步来弥补该领域的不足,全面地研究三代模型的演化路径、理论逻辑及其现实困境,以便对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把握,并为研究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理论帮助。
二、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理论逻辑
(一)模型的假设前提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假定前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府将内部均衡视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二是外汇市场信息完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国内外资本可完全替代,且投资者进行理性决策;三是政府发行货币不受限制;四是外汇储备规模有限,可以持续耗尽,但购买外汇的本国货币规模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得到;五是外汇市场实行固定汇率。
(二)模型的理论体系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主要研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攻击同国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Krugman在1979年所构建的国际收支危机模型假设前提之一就是完全预见能力的存在(即外汇市场的信息完全),在这种假设前提下,产生国际收支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政府所实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同固定汇率之间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性最终会导致理性的投机攻击产生。其理论逻辑在于:扩张性经济政策财政赤字增发货币影子汇率本币贬值。这时,公众会减持本币数量,增加对外币的持有,通过调整其资产结构来降低本币与外币未来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社会公众理性投机的持续攻击下,政府不断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已有的外汇储备会随之而耗尽,固定汇率逐渐丧失。后来,弗拉德和加尔伯(Flood and Garber,1984)认为,由于国内的信贷过程和投机攻击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Krugman模型中的完全预见能力假设不成立,他们对Krugman模型进行了改进和简化,简化模型称为K-F-G模型。在K-F-G模型中,所有的经济变量都是动态变化的,且是一个具有线性结构的国际收支模型。该模型的基本结构为:Mst=Pt[a-b.Ret] (1)
(二)货币危机预期模型――金融恐慌模型 金融恐慌模型是货币危机预期模型的另一个理论模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戴蒙德和戴维格(Douglas. W. Diamond and Philip .H Dybvig,1983)首先提出来的银行挤兑模型,又被一些学者称为D-D模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银行挤兑模型的基本原理,许多学者采用保罗・克鲁格曼(1998a)对该模型的简化形式。
(1)D-D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有四个假设条件: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遵循大数定律,存贷款业务按照一定储蓄进行;假设存在三个时期T(T=0,1,2),银行客户均在T=0时刻向银行存款,当取款发生在T=1,2时刻时,假定对应的回报分别为1+R,(1+H)2(H≥R);按照提款时期将存款者共分为两类:类型1(T=1时期提款消费)和类型2(T=2时期提款消费);银行不知道存款者的类型,只有本人知道。
(2)D-D模型的基本原理。首先,一般模型推理。假设存在一种跨3个时期的模型(T=0,1,2),在T=0时期有两类投资项目:第一类项目约定只有在第1时期获得的报酬才为1+R,第二类项目约定只有在第2时期获得的报酬才为(1+H)2,且项目回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时期越长,回报率越高,即假定H>R。因此,如果第二类项目的报酬要想提前到第1期取得,只有以价格P来计算报酬,且P
四、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理论演进
(一)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假设条件 从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假设条件来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通过建立开放的小国经济模型来研究以劳动和资本作为投入要素的单商品生产,且国内商品对进口商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假定收入不存在剩余,即企业将收入全部用于投资,工人将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并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研究投入―产出的基本工具;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都在开放条件下运行;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不存在国内障碍,被允许任意借债经营,其投资规模受最优化条件约束,即:Rtd= (1+Rft)-1,在约束条件中,Rtd、Rft、Rt分别表示国内、国外资本投资回报率和国内价格水平;假定国际市场的资金供给方对国内企业附加了约束条件,其融资规模取决于国内企业的净财富水平和融资能力。
(二)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理论体系 Krugman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金融过度(financial excess)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诱因。Krugman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中介存在金融过度行为,这种行为导致货币危机爆发的原理在于:当国内金融机构处于封闭状态时,随着国内企业的投资需求膨胀,国内资金逐渐耗尽,而又无法从国际市场筹集资金,这时企业膨胀的投资需求不会导致实际投资过度行为发生,而只会引起国内银行利率的上升;相反,当国内金融机构处于开放状态时,它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自由获取资金支持,这时金融中介机构会摆脱道德约束,将大量资金流向证券和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过度积累,形成金融过度和金融泡沫,恶化了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当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时,金融泡沫破灭,货币危机爆发。(2)“亲缘政治”加深了金融过度的程度。这种“亲缘政治”表现在政府同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的裙带关系,并为这些机构提供隐性担保,从而催化了企业和银行敢于从事道德冒险的经济活动,由此形成的不良资产就成为政府的“隐性赤字”。然而,东南亚国家潜在的隐性赤字却表现为“良好”的财政状况,最终导致货币危机到来时为力的困境。正是这种“亲缘政治”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东南亚国家时刻处于危机爆发的风险之中。(3)东南亚爆发的货币危机主要在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因为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主要根源于:国内货币贬值银行利率提高企业销售收入急剧下降企业资产负债恶化企业财务状况崩溃。这时,即使想通过改善银行经营活动(比如将面临困境的银行实施重组)来扭转企业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这种设想是不成立的,因为即使将金融环境得到改善,那种财务状况已经急剧恶化的企业也无法得到改变。因此,企业财务状况发生恶化的主因并不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改变。(4)在小国经济模型中,共有三个均衡存在。其中中间均衡具有不确定性。这时,其他两个均衡可以不予考虑:即当 = 时的高水平均衡和低水平均衡。当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时,国内企业无法在国内筹集到资金,因为资金所有者认为企业没有得到担保,贷放资金会承受较大风险,不会向企业发放贷款。这样,国内的实际汇率面临贬值的风险,加速了企业破产的进程,从而又印证了资金所有者拒绝向企业贷款所做决定的合理性,最终形成了拒绝贷款实际汇率贬值企业破产继续拒绝贷款……的恶性循环。因此,资金所有者拒绝向企业贷款的行为具有预期自我实现的特征。(5)政府对于是否维持汇率的稳定性并没有固定的决策模式。因为在作出决策时它面临两难境地:当作出稳定汇率的决策时,另外一种导致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会随之出现。如当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十分明显,所负债的金额又较大时,如果政府继续维持汇率稳定,其维护成本较高,因为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减少生产,从而加速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货币危机随时爆发。
五、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现实困境
(一)货币危机模型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到目前为止,货币危机模型还属于一种不断发展的理论,同传统的经济理论相比还远未成熟。比如,第一代危机模型所推导的投机攻击时间仅仅是在严格假设和高度抽象的条件下,从理论层面来论证确定的投机攻击时间,而在现实实践中并不能准确判断投机攻击时间点的发生;第二代模型虽然将心理预期视为货币危机的变量,对现实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它所强调的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多重均衡的出现,各种均衡之间随着预期的变化而不断转移,这种均衡转移的过程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第三代危机模型将道德风险和亲缘政治等社会因素作为危机的控制变量,这些非经济因素对危机爆发的影响程度如何来实施计量,从目前研究的现状来看还没有涉及。
(二)危机模型的封闭性无法扩展对现实的解释 从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理论体系来看,都是在分析个别案例的条件下形成一种只是局限于特殊现象的解释,而无法建立预测模型。因此,这种封闭的特性决定了三代模型的理论局限。对于货币危机来说,导致其爆发的诱因较多,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制度因素等等,因此,每一次货币危机爆发后都有其特殊原因,如果仅仅是从局部范围来进行原因分析,每一次货币危机爆发都会提出一种新的理论,且这种理论无法逐渐成熟,因为当下一次危机爆发后引起经济学者对原因的寻找又会掩盖前一次理论的发展。如此循环下去,最后留下的仅仅是讨论货币危机爆发的零碎的理论片段。
(三)危机模型研究方法上的“形而上学” 从三代危机模型寻找到的危机爆发原因来看,都是对危机现实表面原因的描述。当然,西方学者所描述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公众心理预期、金融体制的脆弱等等看上去的确符合当时的危机表象。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寻找这些原因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因为那将涉及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思考。从历次爆发的货币危机来看,其主要原因均可以归结为市场的缺陷,而市场缺陷其根源又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货币危机是西方新自由主义失败的象征。因为新自由主义鼓吹市场的“万能性”,用“最小的政府、最大的市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定“良方”,想必这样的逻辑正是货币危机爆发的真正诱因。因此,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在各自局限的范围解释独特的危机现象,而使用这种“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寻找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最终很难建立一套能全面防范、治理和预测各种货币危机的理论体系。
六、结论
从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化逻辑及其现实困境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虽然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已经成为解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主流理论,但它们共同面临的现实困境则充分暴露了危机模型的局限性,即无法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来对金融危机进行解释、防范、治理和预测。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过去,如何对此次危机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是当前经济学者关注的热点。从当前金融危机的现象来看,政府缺乏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因,这是区别以前货币危机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既有的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逻辑框架内无法对此次危机作出合理的解释。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危机的出现是社会制度基本矛盾的强制平衡,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自身无法解决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因此,如果要建立一套能解释所有金融危机爆发诱因的危机理论,只有在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下,从分析社会制度本身出发,将决定金融危机的本质要素分离出来,通过引入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管制职能来约束危机爆发的基础――自由市场盲目地、自动地调节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统一的逻辑框架下将所有的金融危机纳入解释范畴。至于如何在经济学的框架下建立统一的金融危机理论,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有昌:《货币危机的三代模型》,《世界经济》2000年第3期。
[2]吴有昌:《现代货币危机理论及其启示》,《财贸经济》1999年第3期。
[3]邢毓静:《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当代财经》2001年第1期。
[4]Paul. Krugman. A Model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1979 .
[5]Flood,Robert and Peter,Garber.Collapsing Exchange Rate Regime:Some Linear Exampl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4.
[6]Diamond, Douglas W. and Philip H. Dybvig.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
[7]Paul. Krugman, What Happen to Asian?Mimeo. Cambridge, MA,MIT,1998.
[8]Paul. Krugman,Fire-Sale FDI. Mimeo. Cambridge, MA,MIT,1998.
篇4
关键词:专业市场 经营性质 商户分化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本文在对广州市部分专业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专业市场上商户经营性质的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专业市场经营性质的演进及原因
专业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本文仅讨论专业市场上的商户经营性质的演进状况,对专业市场的管理者不予涉及。商户主要是进行买进卖出活动、赚取买卖差价的批发商,他们从生产厂家或上一级批发商购入产品,然后销售给用户或下一级中间商。这些商户承担着中间商的职责,主要开展批发活动。从形式上看,这些商户都是从事买进卖出活动的中间商,从始至今都没有差别,与近代的中间商也没有差别。但从性质上来看,专业市场上商户的经营性质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种经营性质的变化可以用下述的几种类型的“替代”来说明。
(一)“有专业市场”替代“无专业市场”
第一种类型,专业市场起补充作用,可看作是“有专业市场”替代“无专业市场”。改革开放前后,专业市场上商户的经营活动是对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补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公有制经济制度,不允许私人所有和经营的企业存在,商业活动只能由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操办。尽管国有、集体商业企业相对实力强大,组织严密,但集中计划式的商业企业,只能粗疏地满足大块头的市场需求,总会留下大量无法涵盖的旮旯缝隙,即存在部分市场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的现象,这为个体私营经济的产生提供了机会,专业市场也就在公有制经济的夹缝中产生并存活下来了。改革开放之初,虽然允许个体私营商业的发展,但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集体商业企业的力量依然很强大,从经营实力、经营效果、经营的品种等多方面来衡量,专业市场都只是一种补充。这种补充,主要体现在公有制商业企业照顾不到的地域、经营的商品品种等方面,因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有”对“无”的替代。出现这种补充的原因,是行政干预起了主要作用,从限制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到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都人为地限制了专业市场的发展,使其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因而是行政干预的羁绊限制了专业市场的形成,行政干预的松动则成就了专业市场的发育和成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市场这种商业业态一经产生,就再也没有回缩的迹象,而是越来越走向繁荣和富有竞争力。
(二)专业市场替代公有制商业企业
第二种类型,专业市场替代公有制商业企业。严格地说,这是专业市场上的商户对国有、集体商业企业的替代,是经营效率更高的企业替代经营效率较低的企业。进入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尽管公有制商业企业也得到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但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公有制商业企业管理不善、经营机制僵硬、产权关系不明,市场竞争力弱,其功能被其他形式商业企业替代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随着专业市场上商户的成熟和发展,便逐渐替代了部分公有制商业企业,将部分公有制商业企业挤出了市场。给人的实际感受,就是专业市场上的商户数量增多了、业务量扩大了、涉及领域拓宽了;反之,国有、集体商业企业的个数减少了,经营规模缩小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前后,国有、集体商业企业生存困难,纷纷退出市场或被改制、改组了。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市场上商户的交易手段和经营方式都还比较粗陋,依靠技术、品牌、管理等模式进行经营的情形还非常少见,从总体上看,只是其经营效率高于公有制商业企业,因而才得到较快发展。
(三)专业市场替代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
第三种类型,专业市场替代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专业市场发展起来后,众多商户进一步向处于上游的生产企业进军,将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也纳入自己囊中,包销生产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品。原本由生产企业进行的销售活动,现全部或部分改由专业市场上的商户来进行,专业市场上商户的经营替代了生产企业的部分或全部销售活动。在专业市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销售部。这些销售部,部分是生产企业在专业市场上设置的销售部;部分虽然挂牌是某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但其实在产权、管理、人员、资金等方面,与生产企业无任何关系,双方只是通过契约关系进行联接。在服装、食品、建材等众多行业,均可见到这种替代现象的发生。这种替代,是交易成本更低的企业或企业的经营环节替代另一种交易成本更高的经营环节,是专业市场上的商户或商户的经营环节替代生产企业的经营环节。对于商户来说,是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品种;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则是减少经营管理的环节或部门。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替代关系,一是出于专业化的考虑,生产企业将销售环节部分或全部让渡给专门化的商业企业后,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生产专长,将有限的资源更多用于生产环节;相反,专业市场上的商户更专业、更熟悉市场,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了解得更为充分,对市场需求理解得也更为透彻,从事商品的买卖活动比起生产企业更有优势,搜寻客户、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也更低。二是生产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分销渠道,丢掉了销售的包袱,节省了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能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商户则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留成,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约了交易费用。这种替代是双方自主自愿进行的,符合市场经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发展方向。这种替生后,分销渠道上下游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沟通更为充分和顺畅,彼此形成“产销联盟”的格局,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做专、做精、做强、做大。
(四)专业市场替代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四种类型,专业市场替代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是商户对生产企业在管理上的替代,即:商户拥有产品的品牌和定价权,在经营过程中,商户进行产品的设计,将生产业务进行外包,向生产企业下达生产订单,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以什么方式生产等均由商户决定,生产企业只是被视作商户的一个生产车间,为商户进行贴牌生产,无权决定产品的品牌、产量、价格、销售地域等。在有些情况下,如出于保守商业秘密、保证产品质量等目的,商户也会自己组织商品的生产,或者自己投资建造生产车间,或者租赁设备进行生产,或者并购既有生产企业。这种替代的情形,在酒类、服装、鞋帽等产品市场上,比较常见。比如,在我国白酒市场呈饱和状态、知名老品牌较多的情况下,近年来,消费者仍能时而见到某个酒类的小品牌,它们在某个区域或某个群体的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小品牌,部分就归专业市场上的商户所拥有。这种替代是更具经营优势、管理效率更高的商户替代具经营劣势、管理效率更低的企业或企业的管理环节。这种替代从根本上颠倒了产销关系,形成产销并不对等的格局,以前是生产决定销售,生产企业处于主导地位,这里则是销售决定生产,商户处于主导、主动地位。这种替代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态出现后,市场进入了品牌消费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品牌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拥有品牌的一方,所能拥有的交易价值更大。“渠道为王”的作用在我国市场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专业市场上的商户具有稳定的客源,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比起生产企业,具有分销渠道上的垄断优势,部分具有更高管理、营销效率的商户,自然不会将利益拱手让人,于是便通过拥有品牌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并通过分销渠道和品牌的双重优势,反过来“操控”生产企业。二是商业企业更熟悉、了解市场需求状况,由专业市场上的商户组织货源、向生产企业下订单的方式,更能克服产品设计、产品结构等方面的盲目性,使得产品也更适应市场需求,并能根据市场状况适时地对产品种类、性能、价格等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专业市场自从开始出现以来,其经营性质就一直处于演变之中。这种演变尽管发生时间有先有后,有层次高低之别,并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化,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又不是梯次、鱼贯发生的,而是以一种叠加的方式出现和存在着,即在一定时期内,两种经营性质几乎同时出现和存在于现实市场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后两类替代,更是如此。
专业市场经营性质演进所带来的影响
专业市场上商户经营性质的演进,是经济形势、市场变化以及商户自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其经营性质改变后,又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导致商户出现分化和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并最终引起整个专业市场趋于消亡。
一是专业市场经营性质的演进,会造成商户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导致商户发生分化的原因有许多,有经营实力、经营能力、经验甚至运气等,但经营性质的演进会影响到商户的分化,这一点则是确凿无疑的。专业市场经营性质的演进并非在所有商户中同时发生,而是呈阶梯式、不规则地发生于部分商户中。管理效率更高、经营成本更低的商户,或从它业改行而来的商户,才有可能产生经营性质的变化。当商户的经营性质发生改变之后,会进一步突出和固化其既有的经营优势,要么使其管理效率更高,要么交易成本更低,要么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其经济实力更强、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商户发生分化也就不可避免了。当分化发生后,部分经营效果好、赢利多的商户,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独享式的销售组织;部分商户保持原状;部分经营效果差的商户,则被淘汰出局。这样的分化现象,在各种类型的专业市场中会经常发生。在每个专业市场上,每年都会有一批商户搬离,部分因为经营有方,另寻风水宝地开展独立的业务活动,部分则因为经营不善而暗淡离市。
二是经营性质的演进,会引起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如果说生产部门的转型升级是指企业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生产经营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商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则是企业充分发挥品牌、管理和技术等因素的作用,提高产品的交易价值。每当经营性质发生改变之时,涉事的商户都要相应地改变商业模式,以使自己的资源禀赋符合经营性质演变的格局。商业模式的创新,又会引致商户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实施品牌经营以及持续提高产品的交易价值,而这些都是商业部门转型升级的标志。
在整个市场上,当众多独享式销售组织的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从组织上替代专业市场,独享式销售组织将逐渐挤占专业市场上商户的市场份额,引起专业市场的市场份额趋小;同时,由于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品牌化趋势将逐渐加快,品牌产品将扩大占领市场份额,发生未拥有品牌的商户被挤出专业市场、大品牌挤走小品牌的现象。这两方面的合力作用,将会导致专业市场的消失。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国家,而且专业市场的业务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因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专业市场还在持续着繁荣景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市场总有一天会被替代,只不过这个时间会相对比较漫长。
参考文献:
1刘乃全,任光辉.专业市场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以两大“专业市场辐射圈”为例的分析.经济管理,2011(4)
2.陆立军,王祖强.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
3.郑勇军,袁亚春,林承亮等.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
4.曹荣庆,张伟华.“后批发时代”的专业市场发展-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篇5
一、环境绩效评价
1.环境绩效
企业环境绩效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或者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事件进行管理产生的效果。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财务角度
从财务角度来讲,企业环境绩效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后对财务产生的影响。
(2)环境质量角度
从环境质量角度来讲,企业环境绩效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考虑环境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后形成的环境质量绩效。
2.环境绩效评价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是指对个人、团体或组织实现的环境目标进行评价。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套科学、实用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战略目标。
3.环境绩效的特点
环境绩效有三个特点,分别为:
(1)外部性。指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外部产生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无形性。指企业经济活动针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环境问题作出的贡献无法用货币等计量单位进行确切计量,也无法对其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界定。
(3)长期性。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包含了环境因素的部分所产生的绩效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企业产生影响。
4.现状
环境绩效评价受到国内外机构、学者的显著关注,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是ISO14031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标准。而我国对环境绩效评价的发展相对较晚,在评价过程中大多数不分行业、不分企业,没有针对性,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是相对空白的。
二、环境绩效评价在企业的应用
1.环境绩效评价在企业中的评价方法
虽然我国针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可以根据ISO14031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评价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的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评价方可以引入平衡积分卡,并结合企业的特点,构建一套适应企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实现企业能够全面、系统的衡量环境绩效。
2.环境绩效评价在企业中的评价流程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论,在对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评价时,我们可以按照IS014031评价标准涉及的步骤进行评价。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指标选取阶段。在选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时,我们需要收集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等过程可能与环境有关的资料,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环境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出相对应的评价指标。
(2)分析阶段。在对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评价的实施阶段,我们要根据设计好的评价指标,收集企业的经营数据、环境数据以及相应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将得出的结果向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报告。为了更好的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分析评价的结果,企业要根据指标选取阶段确定的评价指标,结合收集到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数据、环境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充分、适当的分析,得出结论。
(3)反馈、完善阶段。市场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这导致了与企业相关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也相对不稳定,由此,我们在捕捉市场环境动态变化的同时,对所选取的环境绩效指标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并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3.对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企业建立必要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追求经济利益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环境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环境项目成本,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环境绩效评价,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环境支出,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合理安排环境管理人员等。建立企业科学、合理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将提高环境保护为己任,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帮助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环境效益。
(2)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环境绩效评价,可以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的规范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等都会使环境遭受污染,为了使其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企业应当加强对与环境有?P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进行分析时,筛选出流程中重要的部分,并根据筛选出的重要步骤设计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确认出需要进行合理的会计计量的费用,避免统统将经营产生的费用支出计入到管理费用中,减少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3)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环境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其绿色发展。
企业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贡献,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当今社会,国家和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进行必要的环境绩效评价,可以帮助减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问题,有利于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绿色发展。
篇6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人工势场;路径规划;罚函数;函数优化
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1-2708-03
Research of Path Planning for Mobile Robot Based on Evolutionary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ZHU Jun1, WANG Yu-jun1, CHANG Guang-hua2, XU Fang1
(1.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1001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 an improved method for local extremum problems exist in path planning of mobile robot used traditional APF model.The method uses penalty function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cal constraints.Firstly,converting potential field models into optimization problems of the solution space. Secondly,adding penalty factor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The new model can effectively makes the robot to escape local maximum point. At last, using MATLAB tool to simulate this method.The fin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Key words: mobile robot;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path planning; penalty function; function optimize
路径规划问题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一直以来很多的学者将这个问题视为移动机器人研究的热门。路径规划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第一是全局路径规划,就是环境信息已知,其中环境中障碍物几何形状,以及分布坐标均已知,第二是局部路径规划,这是建立在环境信心未知或者部分未知,移动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实时的感知外界环境并通过自身的控制策略在线规划移动路径。全局规划方法包括环境建模和路径搜索两个子问题,是一种事前规划一般情况下要先对环境信息进行建模,然后采用某种搜索方法搜索最优路径[1] 。局部路径规划是要求移动机器人具备对环境的建模和搜索同时进行的能力,这就需要移动机器人的核心处理运算能力较强,并且还要具备设备噪声处理算法。局部规划由于缺少环境的信息,以及移动机器人传感设备工作范围有限,可能规划的路径不是全局最优路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移动机器人不能规划完整的路径,陷入某些局部“死”点。路径规划作为移动机器人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移动机器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机器人如果要成功的完成任务,必须完成路径规划。
1 人工势场模型
人工势场法是一种传统的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最先由Khatib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作为工业机械手臂的路径规划研究方法,取得很好的成果,多年以来人工势场得到广大学者的大量研究,并对其做了很多的改进,形成了目前人工势场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第一种是选择更好的势场函数,使得势场中出现极小值的概率减小;另一种是将人工势场法和别的方法融合来克服人工势场的缺点[2] 。
人工势场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机器人视为在环境空间中的受到一种虚拟的力场的运动,该力场主要由目标物对机器人的引力和障碍物对机器人的斥力构成,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方向,我们把移动机器人简化成二维空间中的一质点,它的运动空间是二维的它在运动空间中任意位置X(X=[x y]T)的移动方向由障碍物的斥力场和目标物的引力场总场强的方向指定[1] 。
引力势场函数可以定义为:
(1)
该式中,X与Xg代表机器人和目标物在二维运动空间中的坐标位置,ρ(X,Xg)=||Xg-X||代表机器人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k为正比例位置增益系数,则引力Fattr是势场函数的负梯度[1] :
(2)
斥力势场函数:
(3)
该式中,η为正比例位置增益系数,ρ(X,X0)为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与障碍物之间的最短距离,ρ0为障碍物的影响距离,在该距离范围内,机器人才会受到斥力的影响,该值一般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选择的参考标准是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一半以及障碍物到目标物之间的最小的距离[1] 。
机器人没到到达目标处,受到的斥力可以用下式定义:
(4)
则机器人受到的合力为:
F=Fattr+Frep(5)
该力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如图1所示。
2 改进人工势场的方法设计
由于传统人工势场模型进行路径规划的时候,当环境模型为图2所示时,机器人将出现在局部点死机,不能继续规划路径,处理该局部约束的情况,可以借鉴优化方法跳出局部约束采纳的惩罚函数的办法,对传统的人工势场模型加入惩罚因子,使其跳出局部死机点。
罚函数法主要有简单罚函数法,内点罚函数法和乘子法。罚函数的主要思想是构造适当的罚函数,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无约束优化问题。对函数在不可行的点即外点处进行惩罚,让函数跳出约束限制。
其中f(x),gi(x),i=1,…,m,hj(x),j=1,…,p是连续函数。
记:
(6)
(7)
则(CNP1)的可行域S={x∈Rn|c(x)=0}。
引入罚函数可以定义为:
F(x)=f(x)+H(x) (8)
其中f(x)为优化的目标函数,H(x)为罚因子,可以定义为[3] :
(9)
式中φi(x)max{0,gi(x)} ,gi(x)为约束函数,而h(•), μ(•), δ(•)依赖具体的问题而定[3] 。本文的约束条件为机器人能够顺利通过局部极小值点。
因此首先应将人工势场进行路径规划的问题转化为优化求解问题,机器人路径规划其实就是寻找环境中某点处的势场下降最快的方向。而机器人处于环境中某一点的势场跟它与障碍物的距离和目标物的距离相关。
移动机器人可以用传感设备,如全景视觉探知周围的环境信息,并且判断距离,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求出该点的势场。
为了转化路径求解问题成函数优化问题,在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候选解的方案[4]。即机器人在某一时刻的可能运动方向作为它的一个候选解,所有的运动方向可以组成解空间θ=(θ1,θ2,…,θN) [4] 。这样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了解空间内的寻优求解过程。
在移动机器人的运动空间中,有各种未知边界障碍物等等环境因素,因此上述的优化求解的过程是有约束限制的,该约束求解的方程如下[4-5] :
(10)
该式中, Pi(xi,yi)为机器人第i步的坐标,向量CM_D=[cos(θT),sin(θT)]为梯度方向θT的向量表示,向量CMi=[cos(θi),sin(θi)]为候选解的向量表示,OB=[ob1,…,obn]障碍物集合表示, Goal=[xg,yg]为目标的坐标,XLeft,XRight,Yleft,YRight为环境的上下边界[2] 。
由于机器人陷入局部极小值点,将会在该点附近震荡,来回徘徊,这种情况可以用下式表达:
(11)
该式中,ξ为无穷小量,该式表达了机器人在第n步和第n+m-1步上的m个位置来回振荡,无法继续前进搜索目标[6] 。此时为了跳出局部极小值,应当选择丢弃掉目标物的引力,让机器人只收到障碍物的斥力影响,执行调转车向策略,这样罚函数法中的罚因子可以定义为:
(12)
如果||Δpi+1-Δpi||
式中λi为罚常数取值-1,m1,m2为设定的局部极值的判断阈值常数,m为经过Pi点后行走的步数。该方法的可行性是建立在势场连续性的基础上的,机器运动过程中,通过三个坐标点的位置来判断机器人的路径,这三点为机器人的当前所处的位置Pi,下一步要到达的位置Pi+1,以及之前上一步所处的位置Pi-1。
3 算法实现步骤
1)首先要初始化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的起点坐标,目标点坐标,以及障碍物的坐标,建立起势场模型。
2)为了降低复杂性,提高实时性,势场解空间的选取由粗到精的策略,先在机器人全景视觉中选取周围8个45度等分圆的方向进行判断。计算出这8个方向上的位置的势场值,并比较大小,选择最小值为移动机器人的下一运动点,并且将改点保存为路径点数组中,其中步距以全景视觉的测量范围为准。
4)机器人执行对比判断该点是不是机器人的目标点,如果是目标点,则规划结束。
5)如果经过判断后,该点不是目标坐标,机器人再判断,运动过程中的步数有没有超过规定步数,如果超过,则机器人认为路径规划结束,目标为无法到达的点,这时机器人需重新设计路径规划策略。
6)机器人计算此步移动的步距与上次移动的步距进行对比,如果小于设定的极小值阈值m1即若||Δpi+1-Δpi||
4 仿真实验
本文使用MATLAB工具进行仿真实验,路径规划结果图见图3所示:
(a) (b) (c)
图3实验结果图
图(a)是用改进后的模型进行路径规划的结果图,从图可以看出该改进后的模型可以从起始点规划一条完整的到达目的的路径。图(b)中显示的使用传统模型进行路径规划时在环境中遇见局部极值的情形,移动机器人受到的引力与斥力为0进入局部极小值处,陷入困境,不能继续规划路径。图3(c)显示的使用改进后的模型进行规划能够顺利的逃逸局部极值点。成功到达目的地,完成路径规划。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有效的避免传统人工势场模型的局部极值缺陷。但是该模型仍然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当移动机器人进入局部极值处,采用新模型的逃逸策略,导致机器人大角度转向,规划出的路径抖动较为严重,不够圆滑。这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5 结论
罚函数法在解决优化函数模型的局部约束问题有很好的效果,本文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模型应用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局部极值情形,采用罚函数法要将传统人工势场转换成优化函数模型。当机器人陷入局部极值点的时,选用惩罚因子,让机器人只受障碍物斥力影响,调转车向逃逸局部极值点。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对实验结果分析得知,该方法一定的实用性,对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采用罚因子使得机器人转向角度过大,路径不够圆滑,且路径出现抖动现象,因此后续的研究中要解决如何消除路径的抖动问题,使得规划的路径尽量圆滑。
参考文献:
[1] 王丽.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D].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2007.
[2] 肖本贤.逃逸人工势场法局部极小值策略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9):4495-4498.
[3] 雷开友.粒子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4] Khatib O. Real time obstacle avoidance for manipulators and mobile robots[J].Int.JRobotics,1986,5(1):90-98.
篇7
关键词: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结构设计;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TM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149-0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给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探讨的主要话题。我国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具有损耗低、节能效果高等优势,在电力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设计过程中主绝缘结构的距离过大,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制造成本,不利于变压器产业的经济发展,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1 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基本介绍
非晶合金变压器最早由美国研发,是一种节能型的变压器,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非晶合金变压器更是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但是,从目前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来看,其产业的发展状况却不是非常乐观,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晶合金变压器的价格普遍较高,很多企业都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成本而选择了放弃。面对传统型非晶合金变压器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国家开始鼓励发展节能型、智能化、经济化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对非晶合金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设计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并且制定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促进变压器产业的发展,满足电力企业对变压器的各种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经济利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1]。
2 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方面的效果都比较显著。但是,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完善。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相对于普通的配电变压器来说,其节能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和叠片系数比普通的配电变压器要低,因此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一般都比普通的配电变压器要大,在安装和使用上都不是非常的便捷。而且,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体积过大,就会导致其主绝缘结构之间的距离过大,大大的提高了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制作成本,其经济性和过载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稳定的地位。
另外,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设计的过程中,其主绝缘结构的设计也不是非常的合理,很容易造成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局部绝缘的损坏,严重影响了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效果的发挥。主绝缘结构是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影响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对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设计人员在不影响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使用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比较低的原材料,从根本上降低传统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设计的经济成本,真正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2]。
3 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优势
3.1 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全世界都加强了对于节能减排计划的重视,各个领域都积极的将“节能减排”的计划贯穿于企业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更是要进行充分的落实。与传统型配电变压器相比,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具有空载损耗低、节省能源的基本特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节能减排的效果更好。非晶金属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节能效果比较好的材料,能够节省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电力消耗,从而减少电厂的发电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自然也就减少了,对于降低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有着积极的影响[3]。
3.2 变压器运行效率高
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具有高超载能力和高机械强度,当非晶铁心在通过较高频率磁通时,仍具有低铁损及低激磁电流的特性,不会产生铁心饱和的问题,其耐谐波能力也比较强[4]。由此可见,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很少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只要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它就能够始终保持着高速运转的效果,与传统型配电变压器相比,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运行效率非常高。
3.3 降低电网线损情况
南纸锥挝夜配电网损耗的情况下来看,其中由于配电变压器损耗而导致的电网损耗占30%到70%,是造成配电网损耗的主要原因。在配电变压器损耗当中,占主要部分的是配电变压器空载造成的损耗。由此可见,要想降低电网线损的情况,必须要改善配电变压器空载造成的损耗。另外,从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自身性质的角度来看,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运转温度比较低,主绝缘结构老化的现象非常缓慢,从而增加了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对于降低电网线损有很大的帮助[5]。
4 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设计
4.1 主绝缘距离的选取和结构设计
目前,电力企业和配电变压器制造业最关心的就是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经济性问题,本文选择了2605SA1和2605HB1两种非晶合金带材进行分析,其饱和磁通密度分别是1.57T和1.64T,叠片系数为0.84。根据研究结构对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使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主绝缘结构更加紧凑,从根本上降低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制作成本。在选择主绝缘结构距离的时候,一般以油隙耐电强度为参考依据。从放电机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只有油中出现局部放电的情况,才可能会产生闪络放电的现象,因此其油隙耐电强度也就是爬电最开始的场强。
由此可见,如果是10kV等级的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其主绝缘结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3.6mm。如果是35kV等级的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其主绝缘结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18mm。在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改善端部的电场分布情况,需要将铁圈到铁轭距离按1.5到4倍的主空道距离考虑,最大限度的减小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之间的距离,使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距离更加的紧凑。传统型与紧凑型主绝缘距离结构的设计图1所示。
4.2 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电场计算
在主绝缘距离的选取和结构设计工序完成之后,还需要确定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因此要对主绝缘结构进行计算验证。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优势,本文将紧凑型与传统型的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进行对比。传统型与紧凑型的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计算模型如图2、图3所示。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传统型与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需要进行计算的区域有两种,一种是变压器油,另一种是充分吸油的绝缘板。经过分析得出,变压器油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2,而充分吸油的绝缘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6。传统型与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电场强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其分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变压器油的相对介电常数比充分吸油的绝缘板的相对介电常数要低,所以变压器油所承受的电场强度相对较高。当电场强度从充分吸油的绝缘板进入到油隙后,其电场强度立即升高;当电场强度从油隙灾进入到充分吸油的绝缘板中,其电场强度立即降低。
4.3 主绝缘电场计算结构
为了验证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距离设计的可靠性,对各种不同主空道与线圈到铁轭距离组合的主绝缘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经过计算最终得出结论:10kV和35kV绝缘距离组合分别为(3.6mm,12.5mm)和(18mm,40mm)是可靠的和紧凑的。
4.4 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特点
通过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与传统型配电变压器的相互比较,我们发现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多的好处,不仅能够降低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制造成本,还能够提高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运行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基本目标。在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是10kV的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主绝缘结构之间的距离应该从7mm缩小至3.6mm;如果是35kV的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主绝缘结构之间的距离应该从23mm缩小至18mm[6]。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在设计的时候,会在端部设置角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油隙的耐电强度,同时提高了油隙与充分吸油的绝缘板之间的闪络电压。由此可见,实现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紧凑设计是可行的。
5 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系统模型与击穿电压测试
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对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对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击穿电压测试。根据图1、图2来制作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系统模型,并且将模型保存在真空干燥箱中,当模型完全干燥之后,就可以开始对10kV和35kV的模型进行工频耐压试验和雷电冲击试验。在试验中我们发现,击穿是从局部放电开始的,对这外部施加电压的增加,局部放电的现象越来越显著,直到击穿模型为止。
6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应用能够带给电力企业很多便利,但是由于其造价比较昂贵,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不是非常普遍。要想降低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生产成本,又不会影响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使用效果,就应该采用低介电常数、耐高温和高导热的固体绝缘材料,或者通过提高变压器油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方式来缩小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的尺寸,从而获得更加稳定、可靠、紧凑的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
参考文献
[1]刘道生,杜伯学,肖萌.紧凑型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结构设计[J].高电杭际酰2014(10):3199-3206.
[2]胡贤德.10kV配电变压器和箱式变电站升压改造至20kV电压等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齐府定.新型油浸式节能配电变压器的研发[D].浙江工业大学,2014.
[4]郭英.非晶合金铁心配电节能变压器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篇8
2013年9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全面贯通,这对曲靖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绿色发展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和支撑作用。为了充分利用中缅管道天然气,加速曲靖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曲靖市政府相继颁布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2015年2月)以及《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气化曲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进工作的文件。在曲靖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截至到2016年8月,曲靖市已经建成昭通和陆良两条支线管道,曲靖市区目前包括经开区、麒麟区、沾益县三区县已经建成CNG能源管道,其他市区以及县市基本能够使用LNG能源。然而,这一计划在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对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予以研究。
价值:“气化曲靖”是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的目的是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广利用,使天然气产业成为曲靖市新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加快全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道天然气通气用气步伐,确保全市天然气市场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用气规模实现重大突破。“气化曲靖”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作为城市发展的能源战略需要,同时是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必然途径。它对曲靖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价值,是推进曲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可以优化曲靖市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曲靖市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和火电为主,加快天然气利用发展,能有效促进曲靖市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然而,曲靖市的天然气利用进度与全省天然气发展速度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依托中缅管道,适时调整天然气的供应气源,扩大天然气供应及储备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管道天然气,加大昆明、曲靖、大理等城市天然气液化和储备设施的建设力度。[1]这都体现了天然气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
“气化曲靖”有利于曲靖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化曲靖”行动是全市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可有效加快天然气支线、城市管网和压缩天然气(CNG)母站及加气站、液化天然气(LNG)接卸、储运、供应等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用户市场拓展,促进天然气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市民生活方式,同时对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费用具有积极作用,能创造更多产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
“气化曲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气化曲靖”行动,可有效提高曲靖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对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可带动天然气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公交运输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另外,通过各类天然气项目的建设,还可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气化曲靖”也可大幅提升城市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让更多的居民使用上管道天然气,能有效降低居民用气成本和生活成本,方便市民生活。“气化曲靖”行动,还可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气化率,能有效降低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使广大居民享受价格较低的公共交通服务。
“气化曲靖”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气化曲靖”行动,可加快曲靖天然气推广利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大幅降低各类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B建设。天然气汽车(NGV)同燃油汽车相比,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82.2%,其排放物中HC可降低28%,微粒排放可降低42%,铅化物可降低100%,硫化物可降低70%以上,非甲烷烃类可降低50%左右。
目前来看,“气化曲靖”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企业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天然气支线建设较为滞后,城市燃气管网覆盖率低,用气市场拓展不够,舆论宣传工作未与工作进度有效结合,中心城区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未形成示范带动效果,未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问题:多层面困境导致“气化曲靖”缓慢推进
在曲靖市天然气推广使用规划中,居民用户、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为天然气的三大主要用户群体。尽管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作为新型的洁净能源越来越受到市民和工业用户的青睐,无论是管道铺设情况还是居民安置率,都有巨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都还处于较低水平。以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最高的麒麟区为例,截至到2016年7月,其居民用户中开通天然气管道的用户累计达6139户,具备开通管道天然气的用户总数为19535户,有效安置率仅为31.5%;工业用户累计总共只有2家企业;商服用户累计总共也只有16家。沾益分公司目前总共只开通居民用户51户,占可开通居民户数总数(192户)的26.6%;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开通率为0。其他县区的使用率与安置率处于更低的水平。总体来说,作为新能源,天然气在曲靖市的推广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导致曲靖市目前天然气推广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在曲靖市三大天然气使用群体中,民用是政府最为重视的使用群体。政府也将天然气的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推进。而目前曲靖市在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相应的配套条件和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在居住房屋比较老旧的居民用户中,其安置天然气管道的困难较大。此外,曲靖市天然气加气站点较少,分布不均。对于曲靖市的整个市场来说,站点的建设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地域分布不够均匀,造成消费者加气成本的增加,对于天然气的使用便捷度不够。
对天然气新能源的认知度不高
曲靖市是著名的煤炭使用大市,一直以来都是以化石能源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单一,中缅管道天然气的建成使用对于弥补曲靖市能源的空缺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能源结构的固化,转变难度较大,而且对于清洁能源天然气认识程度不高,使用意识淡薄,以至于天然气的使用量难以提升。另外,曲靖市民目前对于天然气的认知度不高也是导致居民使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居民已经养成的对于传统能源尤其是电能源的使用习惯和认知习惯,导致部分市民对天然气还处在观望甚至是抵制的态度。这一点在除了曲靖市区外的其他县区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
作为曲靖市政府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14年开始曲靖市政府才将天然气能源的使用与推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前期的主要工作就在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培育。由于前期投资成本较大,初装费用较高,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天然气的价格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导致居民使用积极性不高。另外,目前曲靖对天然气的定价一方面是遵循省发改委的定价标准,还有就是一般按照93#汽油的70%-75%进行定价,这个定价水平在无论工业、民用都是偏高的。因此,尽管政府对天然气的使用和安装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从民用的角度来看,与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使用的价格仍然不具有优势。
传统能源结构造成天然气推广难度极大
根据曲靖市发改委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曲靖市的能源结构中,仍然以电力为主。在电力构成中,以煤电为主,约占电力能源的70%;水电约占23%;风电约占7%;另外还有太阳能发电,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与这个传统的能源结构相适应的是曲靖市的产业结构。根据曲靖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曲靖市目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5∶39.4∶41.1,为了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曲靖市政府虽然关闭了许多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是煤炭产业依旧是曲靖市工业总产值中比重最大的构成部分。这样的产业结构导致工业用户对于天然气的使用潜力和积极性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加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产业不断被调整,这就一方面使得天然气清洁能源不能在原有的工业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新的产业项目还没有承接完备,使得产业结构发展不完整,新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也使得清洁能源的经济效益无法彰显。
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合力推进“气化曲靖”
曲靖工业千亿行动计划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都描绘出了曲靖经济发展支撑与发展方向,居民生活使用、车用和商业服务业的普及与开展也促使民用天然气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给管道天然气进一步推动与促进曲靖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继续开展与区际清洁能源,引导清洁能源导向的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促进管道天然气在曲靖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天然气能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借助政府的协同引导作用,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把“气化曲靖”打造成为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工程。
继续加强清洁能源宣传,提升全社会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发挥天然气新能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必须继续开展与普及清洁能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加快曲靖市区以及其他县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完善曲靖市天然气管道网络,基本实现主要市民居住区域的天然气管道的完全进驻。另外,对于市区居民较为老旧的居住区域,要对危旧房进行改造,以适合管道天然气的使用。
(2)加强新型能源宣传,提升市民认知程度。通过各种社会媒介以及现场活动,极力推进天然气新能源的宣传工作,提升市民对天然气能源的认知度,使其接受、认可并积极使用天然气。
(3)推进政府补贴政策,提高居民使用积极性。进一步推进落实政府关于天然气管道安装的价格和补贴政策,通过可观察到的切身对比来让市民认识到天然气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节能性。另外,对于工业企业用户,继续创新补贴机制,如价格折让、税收减免、环保补偿等方式积极鼓励其使用天然气。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能源结构优化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是推进天然气新能源输入的重要目的,以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曲靖改变能源结构的契机。积极吸引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发展新兴产业,以新能源的使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商服用量。对传统煤炭产业进行积极引导,以新能源使用为契机促使其进行转型升级。逐步改造传统落后产业。另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车用、商业用户对天然气的使用率,积极促进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3)适时开展碳金融与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效向企业、行业宣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促进清洁能源有效深入工商业领域,通过碳交易与碳金融引导产业转型。
继续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统筹规划协调
(1)抓住能源结构转型的机遇。“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增强包容性、共享经济发展理念,而且国家正处于去产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对天然气污染少、价格低等明显优势的宣传力度,加快曲靖市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教练车的改装力度,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凸显出社会效益。
(2)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天然气站点的建设步伐。由于曲靖市加气站点较少,与规划还有很大的差距,势必会造成加气的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对于其便捷程度影响巨大,所以车用公司要加快加气站点的规划与布置,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建成覆盖整个曲靖市的加气站点的网络。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繁荣的乡镇地带也有必要建成天然气的加气站点,进一步方便客户需求,提升天然的使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促使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发挥作用。
(3)政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促进天然气使用。天然气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直是三大效益中的短板,然而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清洁、污染少,正是天然气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充分体现。政府应该鼓励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大型用公司实施“油改气”工程,并对于已经改造的给予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刺激市场消费,使消费者形成使用清洁能源的意识,同时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从而促进中缅管道天然气对曲靖市经济的发展。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在管道天然气使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体现,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城市经济质量的增长,提升与优化城市空间内部结构,促进产业调整与转型,提升人民居住与生活水平,实现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注释
[1]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参考文献
[1]贾承造,张永峰,赵霞.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与挑战[J].天然气工业,2014,02:8-18.
[2]曲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2015曲靖统计年鉴.
[3]康建国.全球天然气市场变化与中国天然气发展策略思考[J].天然气工业,2012,02:5-10+111.
[4]李博.欧盟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及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5,05:124-130.
[5]陈璐.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及其战略地位研究[D].长江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篇9
论文摘要:非资本扩张是指企业通过除有形资本(如货币资本、实物资本)以外的要素投入来发展企业的行为。非资本要素包括技术、品牌、市场资源、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非资本扩张是与新的企业概念相适应的,是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与资本扩张相比,非资本扩张具有许多优越性。非资本扩张的主要途径有品牌扩张、特许经营和非资本型企业重组等。
一、非资本扩张: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企业发展模式的变迁是技术革命的产物。在18世纪产业革命前,生产方式基本上以手工操作为主,手工作坊和家庭式工场是最基本的生产组织,企业发展依赖业主的自我积累。但产业革命从根本上改革了生产的组织形式,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从家庭走向工厂,工厂制度的发展迅速变革了企业发展模式,资本扩张成为其主要模式。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相对其它要素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企业制度结构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资本对其它要素的控制作用。可以说,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是资本的集合体,企业的逻辑是资本,企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就是依靠资本投入来扩大规模即资本扩张,制造过程是利润的源泉。但到了以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资本的稀缺性得到了极大地缓解,知识和能力取代资本成了最稀缺的要素,企业成长路径已颠倒过来,企业不再是资本投入一收入一利润一资本扩张路径,而变成了创意一风险资本一上市一投入一成长路径;企业制度从“资本的逻辑”转变为“知识的逻辑”(陈传明,1999);商务模式由“产品生产和销售型”转为“问题解决和服务型”;企业的概念已从“资本集合体”转变为“能力集合体”。能力是企业累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企业的具体活动,如生产、营销、研究和开发,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克努森,1999,p32)。与新的企业制度相对应,非资本要素扩张已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新思路。目前,非资本扩张已成为跨国公司快速扩张的重要路径。
二、非资本扩张的含义及优越性
非资本扩张就是指企业通过除有形资本(如货币资本、实物资本)以外的要素投入来发展企业的行为。非资本要素包括技术、品牌、市场资源、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非资本要素是企业人力资本、管理能力、技术开发、企业文化等多种要素长期聚合的产物,是企业高级形式的生产要素,从资本要素向非资本要素的转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是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与资本扩张相比,非资本扩张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良好的激励机制
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权利关系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能否有效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是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企业激励机制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头号难题。非资本扩张中企业的委托一关系较简单,出资方拥有高度自主权,能充分发挥合作方的创造性,满足人们创业的欲望,合作方会尽力使投入增值,非资本投入者就能分享这种增值收益。
(二)能较好地回避产业进入壁垒
企业异地资本扩张往往会遇到产业进入壁垒,如投资管制、地区封锁、文化冲突、法律和制度政策生疏、对手报复性竞争等多方面的壁垒,有时候这些壁垒高到让企业强以逾越的程度,或即便能克服这些壁垒成本也太高。而非资本扩张则能较好地回避各种进入壁垒,使企业能够以低成本、高速度进入到另一个地区。
(三)扩张风险较低
对企业而言,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一出手就收不回来的资金,产生不了预期的收益。异地投资尤其跨国投资的风险因素相当复杂,其中有些因素企业难以预测和控制,许多管理一流的跨国公司也饱尝了投资失败的苦楚,如美国林肯电气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欧洲的资本扩张几乎一败涂地,曾使公司濒临破产的边缘。非资本投资规避风险的机理在于:一是如上所述的非资本扩张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和回避了产业进入壁垒,这本身就大大降低了扩张风险;二是扩张企业始终把资本要素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企业专注于发展核心专长来维持和提高非资本要素价值,从而使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实质上是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三是非资本要素具有难以模仿、复制和替代的特征。众所周知,产品和技术是容易被人模仿、复制和替代的。而非资本要素就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的一种能力,是一个组织所有的特殊资产。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力是难于模仿和传递的(福斯等,1998,p2)。比如人们可以模仿、复制英特尔公司出口的最先进的芯片,但不可能复制英特尔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非资本要素的这一特征使非资本扩张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四)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
报酬递减是资本扩张的基本规律。非资本扩张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即报酬递增。报酬递增主要来于较高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非资本要素只要维护得当,就能永续使用并产生稳定的收益、也不存在物质资本那样的折旧。在新经济时代,借助于网络经济的高效率、低成本和无疆界使非资本扩张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非资本要素的不同使用者不会产生排斥行为,如麦当劳在a城市的扩张丝毫也不影响它在b城市的业务,相反它还会增加品牌价值,提高顾客对它的忠诚度。
三、非资本扩张的路径
非资本扩张是现代大企业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其通常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品牌扩张
品牌是一个产品的标识,这个标识提供了与其它产品相区别的特征,它是顾客对产品的知觉,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性契约。企业创造品牌的目的是获得顾客对品牌的忠诚,以此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只有使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品牌才能游离于产品或服务而独立存在,也只有当品牌能独立存在时,才具备品牌扩张的前提条件。品牌扩张就是企业把品牌作为要素投入来获取收益,简单地讲就是把品牌这一无形的要素贴在合作伙伴的有形产品上来获取收益。
品牌扩张中,品牌养护至关重要。品牌养护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品牌的实际价值,保证使用该品牌的产品必须达到该品牌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标准,也即通常所讲的“物有所值”。这就要求品牌输出企业建立起严格的质量认证和监管体系,使品牌这一无形的灵魂具有有形肉体(产品)上的功能性差异。二是创造品牌注意力,提高品牌信号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商品本身是物品+信息。创造品牌的目的无非是要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增加顾客对特定商品的忠诚度。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信息不安全,顾客事先很难对商品价值进行合理评价,品牌经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广告、信誉、包装、销售、吸引力等所提供的信息来创造品牌注意力,使品牌价值信号沟通顺畅。
国外已有一大批企业取得了品牌经营的成功。我国企业品牌扩张还未起步,虽然各行各业已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但企业仍然没有走上品牌扩张之路。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走品牌扩张之路是我国名牌企业的较优选择。
(二)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非资本扩张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授予特许者(如麦当劳公司)向单个特许经营人(一家麦当劳商店的所有者)出售已被证明可行的业务经营方法或只出售拥有授予特许者品牌的权力。特许经营已成为服务性产业企业扩张的基本路径,如快餐店、汽车修理、商品维修服务、汽车交易、软饮料装瓶、商业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或市场容量的限制单个企业的规模不能太大,即属分散性行业。另外,顾客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质量需求较高,商业信誉在这些行业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特许经营已成为服务业的主要扩张手段。因为对于授予特许者来讲,它能充分利用非资本要素的价值,不仅能获取单个经营者所没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扩大资本控制的乘数效应,而且可以使企业致力于培养核心专长或品牌维持,调动特许经营人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特许经营人而言,能激发创业精神,大大降低经营风险,获取较高的利润。实证研究表明。特许经营人的失败比率比独立的非特许经营人要低得多,其比例为2o%对80%(卡尔顿等,1998,p789)。因为特许经营的合作双方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商业格式化的授予特许者不但向特许经营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技术服务,而且还承担了品牌维护、技术开发等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特许经营人的失败风险。
特许经营的门槛比较低,对服务性产业尤为合适尤其借助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特许更是前景诱人因此,我国可大力发展特许经营业务,使服务性企业迅速成长为跨区域的大型企业。
篇10
关键字:施工企业;经济运行; 管理
Abstract: Analysis of economic opera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the barometer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situat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ased on economic op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ssential link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ut of difficulties at pres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以来,建筑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内部质量和经济效益来说建筑企业都较之以往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为施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境,而在造成其困境的诸多因素中,除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外,更多的原因则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的结果,而管理不善则直接来自于企业内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严重不足。因此,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益,走出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从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因入手,改进和加强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开辟新的道路。
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一)、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
经济运行分析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立足于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和历史统计状况,以一系列生产和经营数据、规划、发展发展目标作为基础,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改进途径或者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本质上来讲就是以企业本期(通常以季度或者年为单位)的财务,盈利数目等一系列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指标数据作为起点,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科学,系统的分析查找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和不足之处。以此作为基本凭据,逐步揭开隐藏在一系列数据背后的企业实体经营过程中的缺陷,并及时找出导致缺陷的因素,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评估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地依据。
(二)、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性。
搞好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加以彻底的贯彻实施,是全面准确了解企业状况,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进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发企业发展潜能,明确企业经济责任,调动企业内部生产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的途径之一。
建立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
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很多指标反映出来,众多的指标都可以从一个角度分别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的情况。但是对企业经济状况的全貌却没有一个指标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因此,要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首先就要建立一套包含了众多指标的评价体系。但是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由于企业类别,分析方法以及侧重指标等的不同,企业的经济分析体系也就千差万别,没有一个通用型的模式可供参考。就目前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建立来说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充分考虑经济分析的主体
目前的施工企业根据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形式的不同主要可划分为国有施工企业,私立性质施工企业,企业集团,具有独立核算能力的企业和一般的施工承包单位等。对此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主体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确定经济运行分析的侧重点。以笔者工作的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个独立的施工类企业,我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就是建立在自身实际基础之上的,在其它企业制定自己的经济分析体系时,我公司的分析体系就可以作为一个有益参考,但是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自身企业性质,组织形式,对指标选择,参考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侧重点以及工作规则等作相应的损益变化。
(二)、以经济分析目的为基础,选择分析体系和侧重点。
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工作,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侧重分析企业的技术实力,安全施工能力,工程设备条件等,也可以侧重于分析企业承接大型工程的能力。施工企业多数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通常以打造“安全施工,质量过硬”的精品工程为目标,因此,企业经济分析工作应该侧重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通过经济分析找出国内同行的相关先进指标和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指标的对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以先进指标为准,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身可行的方案,并予以切实的贯彻实施,最终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因此,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应该侧重于分析自身安全施工和质量保障能力。
(三)、考虑施工工作实际,突出项目部工作能力分析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具体工作和一线施工的开展主要由工程项目部来承担。工程项目部实际上是连接施工企业高层和基层施工人员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诸如:质量把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消防规则,以及各种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由项目部直接承担。因此,工程项目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施工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活动中,要十分突出工程项目部的工作能力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以同类企业中先进指标为标杆,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工作机制,把符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措施和工作制度及时地推行到工程项目部中去,通过工程项目部的特殊地位,有效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各项工作质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近期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