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 实践性 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学对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是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目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的教材版本各式各样,但其内容和实用性却很差,不符合幼儿教学的课程要求。其次,选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性,把教与学的互动活动孤立起来了,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必须要以实践性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和教育素养。

一、课程目标明确化,课程内容最优化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对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向和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是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而制定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掌握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创设环境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组织幼儿生活的能力、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等,学会用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该模式下的课程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幼儿适应各种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把握课程改革思路的同时,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学习该内容不仅树立了学生的教育观和教师观,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幼儿教育的任务、目标以及五育的内容,指明了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方向。第三部分,教育目标实施的手段和途径。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实践性知识很强,从事幼教工作需要掌握这一基本技能。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必须要以科学的、全新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从正面影响学生。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分析技巧,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为学生展现典型案例,可配以图片或文字,尽量形象生动,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根据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实习的内容可包括幼儿园每日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及教师行为的观察、观察幼儿教师的互动环节、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开展幼儿游戏等。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1.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

具体做法:(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詹道祥.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对策[J].幼儿教育研究

篇2

赵 砷

我园承担了由中国人民总政治部立项批准的一项课题《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我作为一名教研组长,不仅要有扎实渊博的基础知识,坚实、系统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而在这些方面,我深感自身存在的不足,所以,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了弄懂书中的理论知识,我反反复复地阅读,了解大概内容与各种科研方法。以下是我的阅读心得:

一、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理论  本书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原理。主要论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方法的历史发展及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有关理论问题。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能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分析和综合,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将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为科学研究,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从而探索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科学规律。因此,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的教育研究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我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理论是行为的先导,通过认真学习,独立思考,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

二、掌握教育研究的操作技能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而且要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技能。诸如会查阅文献资料,会进行课题论证,懂得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会评价分析教育实验报告,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  书中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集中介绍了科研课题的选择、文献检索、理论构思及制定研究计划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第三、四、五、六、七章为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部分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历史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的方法特点、分类以及运用的具体要求。第八、九、十章为教育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这部分简要介绍了定性研究资料、定量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与研究结果的评价。

三、提高自身教育研究能力

通过阅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我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我参与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领悟到了科学研究中的真谛: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即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当前国内教育改革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激发了做好一名教研组长的热情,而且还了解了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了适合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形成了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养成了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思想史

主编:杜成宪单中惠

推荐理由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即中国部分,立足于中国教育的传统和发展特点,既反映民族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一般内容,也重点表现有代表性教育家的有关胎教、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的思想主张。“下篇”即外国部分,以历史为主线分别论述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的幼儿教育思想。

老师,你在听吗?

作者:(美)波曼著汪寒鹭等译

推荐理由

本书向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

作者:单中惠等编译

推荐理由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是汇集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名著。全书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教育实践以及幼儿教育方法、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展现了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重要观点、对幼儿的独特心理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蒙台梭利论述幼儿和儿童早期发展的全景式图书。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本册主编:吴慧鸣

篇3

一、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来源

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综观目前高校师范生教育情况,只有少数研究生教育涉及到了学前英语教育研究方向,专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英语教育也只是如蜻蜓点水一般,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那么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师资由谁来承担呢?笔者从事幼教多年,将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来源大概总结如下:

(一)本园教师

本园教师是幼儿园实施英语教育的重要师资来源。幼儿园教师多为大专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拥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绘画、舞蹈、音乐等),同时有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幼儿园承担教育职责,因此本园教师是最好的幼儿园教育实施者。但是,幼儿园英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独立分支,本园教师的英语水平多以幼儿师范学校学习时的英语为基础,缺乏扎实的幼儿英语专业学习背景,也难以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职务。另外,有些幼儿园坚持由本园教师兼任英语教师,其不标准的英语发音、语法表达不但对幼儿没有教育意义,还会起到负面影响作用。

(二)中小学专业英语教师

因专业幼儿英语教师的匮乏,聘请中小学专业英语教师是幼儿园解决英语教育师资的另一途径。中小学专业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国家要求,如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专业学习背景及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是我们知道中小学教育对象与幼儿园教育对象是不同的两个群体,让中小学英语教师去教幼儿园的孩子学习英语,无疑会忽视3-6岁幼儿所具有的独特的身心特点,也很难遵循实施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三)外籍教师

“外教”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是幼儿园吸引生源的一个有利法宝,也是幼儿园飙升学费的有利武器,同时也是家长为孩子择园的一个参考标准。聘任外教多幼儿进行英语教育具有诸多优势:第一,外教多来自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英语语音语调等是普通教师不可比拟的,为幼儿提供了标准的参考榜样;第二,外教多为金发碧眼,新鲜的外观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幼儿较大的学习兴趣;第三,西方国家的教育较中国来说相对开放,其开放、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幼儿园英语教育产生影响。虽然如此,国家对幼儿园聘任外教是有一定要求的,幼儿园聘请外教须有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行政许可证书,外籍专业人士到幼儿园当外教需持有的外国专家证等。但目前幼儿园引进外教师资多通过培训机构引进,对自身资质及对方资质合格与否并没有完全履行国家的规定。

二、改进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仅有百年的历史,学前英语教育又是在经济全球化及语言学家相关研究结果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历史仅有十余载,尚且是个不成熟的领域。对于提高幼儿园英语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笔者仅就师资方面提几条粗浅建议。

(一)加强职前幼儿英语教育师范生的培养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反应到教育领域就要求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时要更加细化。中国早就摆脱了工、商、人文粗调专业的划分,在其基础上划分不同的专业,就教育而言,纵向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横向更是划分种类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仅有的学前教育专业难以满足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这种矛盾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开设不同学科分支,如幼儿舞蹈、幼儿绘画、幼儿数学、幼儿英语等等。如果在职前培养阶段加强对师范生的英语素质的培养,那么入职后,凭借其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及英语专业基础,进行幼儿园英语教育实践时,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职后培训

在做一名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之前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那么幼儿教师如何进一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幼儿教师上岗后如果要承担幼儿英语教育任务,可从如下几方面提升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第一,如果是聘请的中小学专业英语教师,那么需要在原有的英语专业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幼儿教育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像《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学前卫生学》三学,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英语教育;第二,如果是幼儿师范毕业生,入职后需承担幼儿英语教育任务,那么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英语素养,需要对其进行英语基础知识、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语言学理论、英语教学法及英语教育组织实施方面的专门培训,另外从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着手来锻炼其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三)加强外教准入机制

篇4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 技能化

对于幼儿来说,艺术教育是增强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艺术活动,可以体现幼儿的精神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一直把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艺术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在幼儿阶段做好艺术教育,才能促进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情况看,在艺术教育中存在“技能化”的偏差,与艺术教育的本质相背离,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对幼儿的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一现象值得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深思。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1.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培养幼师和幼教行业的行政管理人才,但是这两种人才逐渐趋于饱和,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我国幼儿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2.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塑造身心的关键时刻,而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唱歌、舞蹈、绘画、游戏等,因此,应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示范,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这是支持他们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手段。

3.现在社会对幼师的认识不仅仅是照顾幼儿的起居、对幼儿起到基础的保护作用,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与幼儿平时的接触,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热爱,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潜力,使幼儿全面发展,在此,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4.幼儿阶段可塑性非常强,这时的幼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迅速地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可以通过艺术审美的教育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激发和唤起,是保证幼儿日后性格、人格及能力发展的基础。例如,幼儿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幼儿保持良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美术活动可以挖掘幼儿的潜能,给他们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还能提升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艺术教育能力,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培养功儿的艺术特长。当然,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园并没有开设出单独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比较单纯的课程内容,给幼儿提供专项的艺术教育,很多幼儿艺术教育都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中进行构思,把幼儿引入游戏的环境中,通过不断引导,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性因素,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艺术教育,是未来幼儿园工作必需的艺术要求,能够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的提升,使幼儿具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幼儿优良性格的形成。虽然现在的某些高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出现“技能化”发展的倾向,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传授,但忽视对学生艺术审美体验和艺术表_方面的教育,导致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艺术的导向作用。“技能化”教育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加一些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所以,“技能化”的艺术教育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并且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1.课程内容偏重艺术技能,忽视艺术情感体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进行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除有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的学科划分之外,还对每个学科再次进行划分,从而割裂艺术本身需要呈现的整体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传授而忽视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审美观点的发挥。虽然有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了三年,在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有着较高的水平,但是如果不能透彻地分析出幼儿艺术作品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就不能引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而目前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2.教育方式偏重模仿训练,忽视幼儿教育实践。目前,大家对于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总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对艺术知识内容的记忆认识和艺术技能的强化训练,没有对幼儿园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艺术作品上,例如练习钢琴曲目、钻研舞蹈动作、进行绘画等,一味的艺术模仿却缺少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的认知。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不仅仅要看其掌握多少艺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看其在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如果仅仅注重技能训练,使学生机械地掌握艺术技能,那么只是表面的艺术行为,不能形成内在的艺术修养,也不能形成丰富的艺术能力,引导幼儿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具有更好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只看到幼儿所完成的艺术作品本身,忽视对幼儿的感知和体验方面的培养,也就难以对幼儿进行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艺术教育蜕变为艺术训练,没办法让幼儿全面提升。

3.目标定位偏重艺术人才,忽视学前专业方向。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加专业、合格的幼儿园一线教师。艺术教育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学习素养,通过对幼儿艺术实质的了解,掌握幼儿兴趣的特点。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其实是通过游戏来让幼儿感受美、认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使幼儿对美有更深刻的感受和想象,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培养更全面的素质和人格特点。在艺术教育中的“技能化”倾向,让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成为主要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关注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却忽视对幼儿艺术特点和学习的认知,这样的“技能化”倾向的目标需要对艺术知识和技能进行一定的掌握,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幼儿智慧的启发,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技能中不可缺少的。如果忽视自身的专业方向性,只是为了学习技能而忽视学前教育专业与艺术专业之间的区别,就会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失去自身的特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变得模糊不清,也会制约学生以后在专业领域上的发展。

三、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改革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幼儿的教育进行重新划分,把艺术教育成为单独的领域对幼师进行培养,这样可以赋予幼儿园艺术教育以新的理念,同时对幼儿教师艺术专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把艺术教育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优化艺术教育过程,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形式,使幼儿园艺术教育更全面、综合,这是加大艺术教育技能训练力度的有效方式,使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能力。

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手段的表现之一。所以,要关注艺术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发展,让幼师具备更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保证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在此过程中,主要开展的艺术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的演奏、舞蹈和声乐的基础知识、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专业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这是幼儿教育事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现代型、创新型的高复合的应用型人才。

3.整合艺术类课程,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例如,音乐课程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可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加强音乐学科课程的综合性,既避免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还防止知识体系的分割,使知识结构具有整体性。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使专业课程中加入一些关于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迁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对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不仅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让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还能成为幼儿教师,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之上培养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优秀的、适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复合型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13(8).

[2]杨红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与职业,2013(7).

篇5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乐理知识 视唱练耳教学 奥尔夫音乐

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学前教育成了很多学生选择的专业。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我们要认真对待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乐理与视唱》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五线谱、乐理、视唱的基础课,为学习声乐、钢琴、幼儿合唱与指挥等的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乐理与视唱》这门课程分为两部分内容:乐理和视唱练耳,如何把这两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呢?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音乐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培养音乐情操,如何更好地教学就需要老师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了解和理解专业基础知识

《乐理与视唱》课程是乐理理论知识指导视唱练耳的实践,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优美的旋律提高兴趣。

1.乐理的理论知识包括五线谱的认知、记谱法、音乐节奏、音乐术语、音程的构建、调式等六部分内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不能只讲理论,否则学生将听得索然无味。乐理部分的内容是音乐知识的理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比较枯燥,授课教师要通过有趣的节奏练习和音乐游戏环节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但同学感觉亲切、新颖,而且能活跃思想、发展思维。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教师,学生性格要活泼、开朗,有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举例、多提问,经常以儿歌做示范,分析儿歌的节奏和其中所包含的乐理部分的知识,要保证课上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舒心。

2.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所以音乐的节奏练习在乐理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日常节奏的基础训练,训练时运用口读、手拍等形式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学唱旋律前先进行节奏训练,一丝不苟。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3.视唱练耳能训练学生唱和听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两种唱名法,具有良好的视唱和听辨能力。优美的旋律很好听,但是需要正确把握节奏、音准、音色和音感。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先从C大调音阶入手要求音准,接下来进行三度和五度的音程练习,最后要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要求快速识谱。逐步使学生达到既具备唱的能力又能音准、节奏准确。练耳是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时要有系统地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注重培养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

二、开设和创新课程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品德高尚的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何突破专业基础,开设和创新教学尤为重要。

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在传统视唱练耳及基本上乐理教学中,课堂的教与学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在视唱教学课堂上,学生视谱即唱,课堂音响来源多是钢琴音色,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听音记谱。同样,基本乐理的教学课堂也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不能自主发表个人的想法。事实上,乐理视唱练耳教学采用单一钢琴音色及纯听觉技术训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与乐理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进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视唱练耳软件如EarMasterPro4.0、EarDower3.0、Eocnre4.5.3、Auralia等,探索适合高职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教学的运用多媒体软件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三、应用国际先进音乐教学法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们要学会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如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世界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法。通过节奏、律动、歌唱、欣赏和表现表达等多个维度诠释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1.奥尔夫教学法的创立背景和教育理念。“奥尔夫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年)所创建。它赋予音乐教育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仍长期使用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我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

2.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奥尔夫认为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如四分音符为走步,八分音符是跑步的节奏等。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一开始上课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加强节奏,使学生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培养对节奏的敏悦感。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行。

3.奥尔夫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我们要遵循三大原则: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次,我们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上,让他们自己组织音符和节奏,然后加以分析和实践,始终保持活跃的细胞完成音乐的学习和创新。

高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在《乐理与视唱》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促其开拓知识面,学习音乐的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许敬行,孙虹.视唱练耳(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篇6

1.1大课堂学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会走上相应的教育机构,担任幼教机构和幼儿园的教师。学前机构针对的是学龄前幼儿的教学,需要英语教师具备说唱、交流、对话能力,然而根据统计,大量幼教机构对刚走上岗位的教师并不十分满意,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培训,以达到岗位要求。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高职高专普遍实施大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缺点,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1.2教师对学前教学的环节重视不足

高职高专学校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不容置否,他们都是接受过高级阶段的专业教育,是这个领域的专门人才,保障了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开展了一定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他们都是从高等院校出身的,在面对培养幼教教师的教学任务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教学中侧重于讲授理论内容,侧重于文化素养的培养和熏陶,这就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这种做法就出现了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局面。

2分层教学法的优点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授课教师把班级里不同情况的同学分成一些授课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跟传统的大课堂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法有一些明显的教学优点。

2.1可以满足差异性需求

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太理想,英语课程的基础知识存在大量需要提高的环节,虽然他们都没能进入高等学府,但选择了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他们还是抱有一些学习目标的,都想成为一个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尽管基础差了一些,但他们的英语成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学生发音不太标准,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有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只要教师从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中间存在的一些共性,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力争满足每个同学的需要。

2.2可以讲授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幼教教育的专业英语,分为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课程。经过一定时期分层次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这些学生跟以前相比肯定都有一定的提高,具备了进行专业学习、深入学习的阶段。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为多样化,相对来说也更为复杂,这些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来选择学习不同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分门别类的讲授英美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文化教育等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讲授内容不一样的知识,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吸收到一定的专业知识。

2.3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要给上百名学生上课,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同学,只能讲授一些常识性大众化的内容,而且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时才来教室、下课后就回到办公室,平时时间学生难以接触到授课教师,有些疑难问题也难以找到时间向老师请教,时间久了师生关系就很生疏。实施分层次教学后,每位教师不用照顾太多的学生,集中精力实施好不同层次、不同小组里的学生的课程教学就行,由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就可以照顾到每个同学,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讲授,有效地拉近了师生距离。

3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分层次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学生的称赞,得到了一致好评,故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相关院校内得以大力推广。

3.1基础层次,实施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层次的学习小组中,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语音入手,为学生补上必要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求学生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语速较慢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一般的课堂用语等,帮助学生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及自编自演对话等兴趣活动,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3.2中间层次,实施专业知识教学

对于基础稍好一些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英语内容,培养这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知悉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幼儿园英语教学大纲,最终学会如何选择、编写和使用幼儿英语教材,理解并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模式,遵循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进行幼儿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成绩优异层次,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

篇7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系列幼儿教师失范行为(虐童),引起了社会和许多学者对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关注和研究。虐童事件让很多幼儿家长困惑,本与幼儿最亲近的群体,怎么就变成了“狼外婆”?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不当言行和错误教育方法对幼儿造成的暂时或永久性的心理伤害。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伤害并不少见。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直面幼儿心理伤害,尽量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

一、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偏差

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往往依托家庭教育。所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看孩子”。“看孩子”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听话”。有人会问“听谁的话呢”,当然是教育者的。所以,有的幼儿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时,我们的教育者会用自己的方法让他“听话”。这些方法中有的是错误的言行,比如讽刺、挖苦、殴打幼儿;有的会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剥夺幼儿正当的权益(吃饭、睡觉)、过度体罚等,导致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可以说,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偏差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本原因。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小的儿童,为促其成长,只有教师有满满的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才能给幼儿倾注一杯水。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容乐观。

(一)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地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这就导致幼儿教师成了缺口。各个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标准不一。有些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以中专职业学校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通过函授进修等渠道获得学历;还有的幼儿园非专业的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就使幼儿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低,知识不丰富,而且教师对幼教事业的认识不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还增长了某些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片面理解,他们认为只要会唱歌、画画、跳舞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因素。

(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欠缺

幼儿教师学历水平不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注重的是艺术领域的培养,大中专院校又以专业文化学习为主,这会使幼儿教师所学不均衡。有的教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有的教师专业技能技巧令人生忧,对舞蹈、绘画、钢琴的熟练掌握程度不够;有的教师发音不准确……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影响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进而引发师源性心理伤害。

三、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多样化,而在诸多的角色中尤为突出的是妈妈的替代者。幼儿教师在角色转化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甚至是对幼儿进行恐吓、谩骂或滥用惩罚。有些幼儿教师还觉得他们的教育工作没有什么值得去做的,无法给幼儿生活带来更大的进步。比如,有职业倦怠的教师教育过的幼儿,脾气暴躁的经过教育后依旧情绪反应过激,甚至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内向少言语的幼儿仍然不合群等等。这对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教育效果。有的教师会出现自我贬损,产生无助感等。这些都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抑制作用。

幼儿由于年龄小、情绪性强,对来自老师的关注极为敏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可以让幼儿一整天兴奋不已;反之,一声呵斥就可能让幼儿变得胆怯、畏缩。大量资料显示,随便问一个幼儿为什么喜欢某某老师,答案并非我们想象的业务精湛、博学多才等堂而皇之的理由,而是喜欢有爱心的,态度和善的老师。可是,由于职业倦怠,不少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态度粗暴、生硬,给幼儿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心理学”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通过潜心探索与实践,引领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调整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能够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幼儿心理状态,筛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构建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教育措施。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的《幼儿心理学》教材全书内容调整为四部分: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教学中以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幼儿心理理论知识,包括幼儿生理机制等生理心理学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等发展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幼儿方法等教育心理学知识,明确幼儿知、情、意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特点。以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的教学,探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智力早期开发、0~3岁亲子教育等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新理论、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为教学重点,着力研讨幼儿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心理问题破解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习惯于教师口头讲述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机械接收,影响了学科理论对学生将来工作的有效指导。现代教育理念和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学实践性的特殊关注,要求我们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包括:①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验参与相结合。“幼儿心理学”的许多内容概念性、理论性强,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学生可能只是识记了一些心理学条文,而对其实质模棱两可。对此我们应将实验引入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深化对原理的理解。②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在讲授“幼儿心理学”新知识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学习提纲,将学生编排成学习小组,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内在的认知。③更多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效解决了“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难点。④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知识和原理,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要使学生早日进入角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比如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心理问题模拟、去幼儿园见习后写相关心理观察报告等方式,表现学科知识对职业岗位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评价机制是提高“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让学生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学生,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艺术工程。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职业要求出发,多动脑、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心理学”学习中积极开展探究与实践,以个性的张扬促进自己潜能的释放,进而推动自身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章为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资助项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解读及其贵州本土化实践研究》编号(106)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97-02

2006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工学结合”,并以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深入学习并结合自身学院的特点,经过反复论证,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以下简称南白分院)从2010年起开始实行“2+1”教学改革(即3年制高职高专学生的在校系统学习时间为2年,参加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尝试时间为1年)。由于学生在校系统学习时间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两年,在其后一年的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在没有“指导老师”随时指导的情况下“实习”,并且这种实习需要学生一进学校就能把教学“岗位”顶起来,独立从事教学、班级管理,组织学生活动。因此学生必须熟悉学校教学各个环节及其管理。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必须要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否则,将很难继续其“顶岗”的任务。学前教育专业是南白分院学生主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又是其课程中主要部分,因此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就成为整个学院课程改革的的要点。为此我们认真总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配合学院整体工作布局,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探索。

一、确立改革指导思想,积极调整课程内容,构建重点课程。

根据南白分院“2+1”教学改革确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积极进取,技能娴熟,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敬业感恩’的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质量专科实用型人才。”我们音乐系积极调整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以培养“能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和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具备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即培养“理论+ 专业技能+ 文艺特长”的实用型复合师资为目标。这就要求音乐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质量专科实用型人才。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并且课时量较小。怎样在最少时间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使学生学有所用。这必须要求打破以往课程之间的界限,确定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而这必须要求有一门课程可以使各科课程能够综合调和。在所有音乐相关课程中,《幼儿音乐教育》(以下简称幼音教)虽然所占课时量较小,但是在整个音乐课程中却是核心课程。不管开设任何一种音乐相关课程,培养的任何技能,都是为最后能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得以综合运用。《幼音教》需要其他音乐相关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支持,没有这些支持《幼音教》将成为空壳,而没有《幼音教》的综合,各门课程就得不到检验,并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难以形成合力。《幼音教》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其他各课所学,又像一个万能胶,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认真分析,全部工作反复讨论后,我们决定以《幼音教》为重点科目,做实践试行。

二、认真研究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以一种优秀教学法为主,进行深度研究,指导全学科课程。

要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所学内容实用性,我们就必须了解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的真实情况,为此做了深入的调查。根据对多所城市的幼儿园反馈情况及幼教发展前沿信息,我们选择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作为本次课改的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深度学习及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 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由他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最核心理论就为“原本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我国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引进国内后,其以“最自然的方式,使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一切领域并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体验”,迅速的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尤其在幼教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燎原之势。其教学思想中非常强调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音响),而是和动作,舞蹈,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合开端的音乐教育手段之一”。

在具体课程中,我们以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为主,就它的教育思想原理、具体操作形式,结合幼儿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及各种音乐活动形式,展开详细介绍。这样就使学生较为全貌的学习、掌握到具体的幼儿音乐教学法,而不只是泛泛其谈。在进行这次音乐教学改革之前,笔者曾经在学前专业的幼儿音乐教法课中,也曾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操作等,但是,在之后的试讲活动和顶岗实习中,出现了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是僵硬的照搬曾经示范的一些例子,讲课的思路、方式还是传统的上课模式。甚至于,有些学生只记得上课挺有意思,却忘了教师具体怎么操作的,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真正的“精髓”可以说并未领略。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的植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中,仅仅依靠一周一节的音乐教法课,来转变观念,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必须要有其他的课程共同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系统的全方位的对学生施以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同时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引进学前教育声乐、幼儿歌曲鉴赏、视唱乐理、钢琴、舞蹈等其他课程。以奥尔夫教学思想为指导,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完整、系统的理解掌握该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在课程改革中不仅打破在音乐相关课程,以一种精神为统领,做到相互融合,还要在《幼音教》的实际操作中加入了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独到之处就是在于其所追求的并不是音乐本身,它从不把音乐作为一门专业,而是借音乐去寻找人类已经遗失或将要丧失的本质的,心灵中最可贵的东西。因为不管哪种教学,所面对的都是鲜活具体的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施教对象的心理特征。这样一来,学生更加明白教师所设计演示的音乐活动的意图,同时对将来从事的工作认识也更深刻了。

三、“教、学、做” 合一

以往《幼音教》课程都是按照“幼儿音乐教理论基础知识――各种音乐形式的教法――学生实践”这样排列顺序,教师也按照这样的顺序讲。这样做就会使教学内容始终摆脱不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都是以“书本”为主,这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到“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的过程中教,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其中“做”为中心,变书本知识为“应用知识”,这从根本上克服了教与学、学与用分离的弊端。

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直接进入模拟情境,展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与学生也就有了多种身份:教师――即是幼儿音乐教法课老师,又是幼儿园教师;学生既是大专院校学生,又是幼儿,有时又转变为幼儿园教师。教师在模拟幼儿园教学中的做中教,学生在模拟幼儿身份的做中学。教师把知识应用在做中,使原本干涩的、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游戏似的做中,了解到理论的真谛。18节课不再是被动生硬的分割,理论、应用、实践在每一节课都有体验。理论在每一次的实践中生动地应用中消化,消化了的理论的实践,使得每一次都更明白其“所以然”。

同时,由于在校时间缩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最实用、最有效的技能。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幼音教》上能用得上的技能就教,用得少就教得少,或者不教。这样其他相关学科,也可以根据在《幼音教》上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声乐、琴法和儿童舞蹈课就根据《幼音教》需要的幼儿园教师基本技能,重新调整了授课内容。由原来的一直沿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改为更为适用的儿歌、幼儿歌曲伴奏、儿童舞蹈创编等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不再是依附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附属品”。

四、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 加大艺术实践教学及学生能力成绩比重

在新的考核评价中,加大了能力分值的所占比例,把平时的考勤成绩缩小为5%,增加表演故事、儿童律动、儿歌弹唱等能力考核内容,并且通过调整内容,变平时成绩所考核的内容方为期末考核内容的准备。例如,平时考核的“表演故事”一项。在期末考核中的说课、讲课时,用的语言往往成人化,给人感觉不亲切,不生动,缺少儿童特点。为改变这一状况,在课中,有意加上儿童故事表演这一内容的考核,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训练。学生通过认真揣摩故事中各种人物、动物形象的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动作表演出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亲和力等,克服了语言过于“成人化”的缺点。

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教育观念,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贯彻下去,传统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还需时间。但是我们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学生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的重视得到极大提高。在情景“教、学、做”中,学生自身的音乐能力,如:节奏感、表现力、视唱水平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就业信心也随之提高,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幼儿教育――作为“人”的培养的意义。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在每次集体教研中,大家群策群力,极大地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大家同心同德,才能最终完成这件有利于学生、教师成长,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大事。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陶行知全集》 方明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实训

顶岗实习实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深入到幼儿园来进行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由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角色转换,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意识、树立职业情感、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过程。

一、正确认识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

1.在顶岗实习实训前

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思想上就要有所转变。要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幼儿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以一个主动的“幼儿教师”身份进入幼儿园工作,并保持与园内幼儿、其他教师之间保持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学生若是被动的适应顶岗实习工作,会不利于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在工作初期,消极被动的实习体验会打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行业的积极性。根据以往经验,部分学生实习回来后普遍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幼儿教师工作非常辛苦。如果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训前能有积极的角色转变意识,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减少在对幼儿的耐心细心、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与幼儿的沟通能力与技巧等方面的挫败感,这样有利于加强她们开展工作的成功感。

2.在顶岗实习实训过程中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线幼儿教师身上为人师表、团结互助、意志坚强等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深刻感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工作、生活,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今后的生活中该如何要求自己,要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想认识。

(二)在专业成长方面

顶岗实习实训的学生要在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认真地学习指导教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教育教学方法,虚心采纳指导教师的意见,并积极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顶岗实习实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加深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幼儿的职业感情,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在教学实践方面

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不但要构建起她们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从教学实践上培养。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幼儿园生活接触地较少,仅有一周的幼儿园见习,并没有承担起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全部工作。真正进入幼儿园顶岗实习后,学生才开始更多地接触幼儿,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同时熟悉教学环节,如何淇巍⑸峡巍⒆橹活动以及科学管理幼儿等。顶岗实习明确了学生与真正幼儿教师之间的差距,这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前有机会制定具体可行的弥补计划。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过程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成效

(一)规范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

从幼儿园领导到指导老师要积极探讨配合,制定出完整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使顶岗实习工作井井有条、成效显著。当学生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指导老师要全程跟踪与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二)园校双方共同进行学生管理

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由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师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由幼儿园教师指导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这种实习管理体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三、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解决办法

传统学前教师的培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理论知识是一般性知识,很难指导幼儿园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单一性的技能训练又难应对幼儿园复杂的工作需要。因此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要按照幼儿园的工作体系,重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与技巧策略有关的内容等,如幼儿班级管理、师幼互动相处技巧、师幼沟通技巧等。

参考文献:

[1]黄捷.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姜艳.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