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重要性;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12-01

一直以来,传统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法就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高分低能型的哑巴英语的学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不能学以致用。传统英语阅读课的弊端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毕业生毕业时要达到五级目标,即能在日常生活中就简单的话题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流,能读懂简单的报刊和读物,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以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这样的要求说明了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有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英语阅读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初中英语课本中阅读课占着很大的篇幅,这足以说明了阅读课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对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把阅读课当成是语法和翻译的载体,在教学中过于看重语法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前的阅读课教学一般是逐字逐句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把语言单位确定在“词”上,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明确阅读课的两个“重要”。那么,什么是两个“重要”?

一、获取信息是阅读课的最重要的要义

有人说“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也有人说“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提高获取信息及处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英语阅读中,应注意学生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不同的课文体裁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获取语言经验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

英语阅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背景;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因此,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的情趣,洞察语言的精髓,从语言阅读中习得语言。然而,良好语感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在感知、体会、体验和思考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

既然英语阅读课时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我们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有四个步骤:

1、在阅读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像放电影一样播放与阅读课有关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电影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预测课文的内容。这样既是热身活动,也为下面的细读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进行略读。既然是略读,就应该限定较短的时间,一般是五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还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无法猜出的生词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略读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

3、让学生进行寻读。在寻读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适当的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同时思维也活跃起来。一般的提问都是文章的五要素:what, where, when, who. why.同时通过五要素的提问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围绕中心思想来问是最好的。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有的学问都是从思考开始的,而所有的思考又是从疑问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

篇2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水平低的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等的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水平的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育 大学语文 指导方法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领域的逐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已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于应试教育机制中,而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广对外汉语学习工作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压力也日趋加大,在世界“汉语热”浪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母语学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高等教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中,要更加明确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素质课程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大学语文课外阅读应更加得到重视。大学语文课外阅读已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学者、某个诗人、某个作家的少数精品的略读,应彻底改变这种浅尝辄止的应付,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课程的重要地位,要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融汇中外、贯穿古今,真正明确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效学习掌握世界文化的精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精选课外阅读作品

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大学阶段对于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层次需求,要认真坚持开卷有益的教育理念,精心筛选课外阅读作品。在作品的选择上既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又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心理需求,切实避免学生对作品抵触情绪的产生,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外阅读取得的成绩。在阅读作品的安排上,也要结合课内阅读,使之实现对课内阅读知识领域的拓宽和延伸,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融会贯通。在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和推广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便利性和时间的合理性,为保障和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在每个时期确定一个明确的课外阅读主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论文或者其他形式的检查方式,强化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知识面的有效拓展。

大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中,明确不同阶段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经典作品,而且对于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也要同时给予相关作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阅读作品的思路和脉络,明确自己要选择重点阅读的作品和研究探索的方向。

二、多渠道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获取的知识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升华和跨越,因此,有效提升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就要多渠道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当前语文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类型阅读法、统筹阅读法、“四到”阅读法、比较阅读法、集中研读发,在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教育教学时,要明确不同阅读方法中的利弊,帮助学生探求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引路人,“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实现对文学作品的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思维,在教无定法的理念指导下,帮助学生深化对某个文学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教无定法”的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延伸出不同方式方法对同一部作品的差异性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发现适合古今中外作品的阅读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究新颖的阅读方式方法,推动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品的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

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当前我国中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开始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和创新,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初露端倪。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也可以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进一步改进大学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学生主体资源的有效发掘和运用。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细化某个层面文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通过自由结组和明确选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性阅读。通过合作式学习,每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选题进行深入性探究,将唐诗与历史有机整合起来,分析每个历史阶段的唐诗特点,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各显不同诗人的风格和魅力,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学生对于作品的创新见解和独特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府,是的发源地,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精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曾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他在教育教学中崇尚自然,强调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时至今日,我国的高等学府都在彰显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探索性研究。对于大学语文课外阅读而言,更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文字是固定不变的,但时代却是发展进步的,时间的流逝会激发出不同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而语文课外阅读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于单一的模式化的认识和理解,应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创设更大的空间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

例如,在大学语文的课外阅读中,可以将过去相关学者提出的问题和比较个性的观念或者是有待考证的看法和观点提出,然后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去发现和研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由于其不完整的版本,历来为诸多史学家或者文学家所探讨。从清朝到今日,对《红楼梦》的研究经久不衰,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注释,诸多文人和学者毕生致力于对《红楼梦》的研究,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红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对《红楼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红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有效运用多媒体资源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对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中学习和验证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因此,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科学空间,使学生可以自主有效地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实现语言、文学、文化的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的认识品位。在多媒体资源中为学生的学习另辟蹊径,发挥电子版教材信息量大的优势,在视听结合中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特别是学生可以在对某个作品的理解中实现动态的感受,通过观看相关影片或纪录片,将文字与音乐、背景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由于思维理念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势必造成学生对作品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可以有效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影片等直观教具的使用,学生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之中,进而更加深刻地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革新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教育范畴的一个重要基础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而课外阅读教学评估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也决定着大学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为此,革新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积极构建大学语文多元化评估体系,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实现大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进步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变化,学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和阅读方式方法也产生了独特的理解。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学校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及时发展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和先进大学院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革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进步和创新,并将有特色的观点和理念扩大化,甚至升格为学校的科研课题进行全方位地探索和研究,并将其在评估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科学量化。

由于课外阅读的评估范畴较宽,每个课题的评估工作往往涉及到目标实现程度、内容丰富程度、阅读作品的数量、参考书目的层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会牵涉到很多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不完善,许多阅读课程只能局限于任务的布置和完成方面,而对于其中的创新思维的肯定和技术或资金方面的支持往往难以到位。因此,很多新颖的研究课题往往就此中断,课外阅读教学的延伸性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把握,课外阅读教学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地彰显。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支持,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充分协调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支持,进而将研究结果拓展到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层面。

总之,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下,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应加大力度。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学语文自身知识领域的庞大性和教学评估体系的复杂性,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力。因此,要求大学教师要及时明确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学科定位,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持和影响下进一步强化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革新,优化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协调各级职能部门推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引导课外阅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36-37.

[2]杨建成.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44-46.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阅读教学 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忽略了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所以,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就是要以“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尽量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仅就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作一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了兴趣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的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兴趣培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 "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质疑。这“三处”为:①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②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③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①对题目要质疑;②对篇章结构要质疑;③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三、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记得作家叶文玲曾说过一句话:“社会与人生这部无页码的,亘古的大书,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读得通啊!”这是广义的阅读,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读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1.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篇5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英语教学 阅读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语言在各领域和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英语的逐渐普及使社会生产和生活更国际化和前沿化。在国内外各类型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中,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则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的主要渠道,英语专业型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各企业急需的重要人才基础。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巧和英语交际能力,就需要加强英语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尤其要加强对文章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在迎合新课改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有效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现状

英语阅读是集单词、词组、语法和句型于一体的教学活动,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普遍采取文章讲解和问题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往往只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完全忽视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更不能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以教师为主体,一味注重语言知识满堂灌的传授方式,课堂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严重抑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采取侧重于阅读材料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这种传统、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压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积极主动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具体化措施

(一)认真导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读是英语阅读教学课程成功的前提条件,精心认真导读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以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整堂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1]。例如,在讲授Unit 3 Reading A一单元时,课堂导入可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引领,首先直接引入开场白:Do you have a pet?于是有些学生会持肯定回答,然后继续问道:What kind of pet do you like best?必然一些学生会回答喜欢狗这种宠物,于是继续接着问:What dogs can do?同时也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些关于狗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质疑并提出各类问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发表见解,再导入Dogs can help people a lot,这样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用心精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力

速读课文往往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教师给学生预留足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课后练习题为牵引进行整篇文章的认真精读,在学生自己精读文章的同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并确保课堂保持安静、和谐的阅读氛围,避免影响学生阅读的整体思路和精读速度,可采用如下方法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和文意的理解程度,因此可向学生提出若干相关问题。比如:What can a dog help a blind man? After the manager led them to their room,John said,“ Excuse me,where is the fire exit? Do you know why?What happened while John was asleep then what did he do?”这样一系列逻辑性问题的提出,既促进了学生对于口语、语法的掌握,又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通过讨论或辩论形式,增强学生创作型思维能力

教师可结合新授知识内容,提出相关的、恰当的话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思考时间内自主组织语言,积极踊跃进行口头表述,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辩论或讨论的形式阐述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2]。例如,在讲授JEFC 2A Lesson18“动物园的利弊”一单元时,教师将新授知识加以汇总,并提出了相关问题: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Why or why not?在提出此两个问题之后,将全班学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赞成方,乙组为反对方,于是引导两组就此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然后两组分别派代表用英语阐述本组观点并进行辩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阅读技巧,并不断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深入研究,以全面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报刊阅读 合作学习 问题 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直接影响师生的积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七级目标总体描述中指出: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改写及英语报刊。在内容标准的语言技能的九级读的目标中描述: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纸杂志,获取主要信息。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Student Times》高中版正好提供了这种环境,其内容广涉文化、经济、政治、艺术、社会等;其信息是最新的,就在眼下的生活中。由于报刊阅读自身不同于普通阅读,不适于用大块的时间,不适于单选,也不适于像小说那样作为课余读物,再加上报纸版面大、内容丰富,报刊阅读常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实行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的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目前,就合作学习,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理解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当然我不否认,这种说法从“合作”的本意出发,抓住了合作学习的外在特征。但是如果把其简单理解成(且仅理解成)外在形式是几个凑在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或才是合作学习,这种理解未免肤浅,自然没能抓住合作学习的内在本质特征。科学分析这个观点,只能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而已。)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对合作学习的定义缺乏真正理解,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缺乏必要了解。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的一般形式有三:①学生小组学习(Student Team Learning)。学生小组学习的形式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按小组成绩分组(STAD,Student Teams Achievement Divisions),一种是小组―游戏―锦标赛(TGT,Teams―Games―Tournaments)。这两种形式都有五个组成部分,即组成小组、内容呈现、小组练习、评价和记分、公众认可。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形式中教师以没有同伴帮助的掌握性测验结尾,在后一种形式中,不是以测验形式,而是以“锦标赛”的形式结尾。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要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两层,分别命名为A1、A2、A3,B1、B2、B3,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要基本平衡。为了使组员形成一对一的“师友”互助组,让每个B层学生都有所监管,达到“师友互助、全组合作”的目的,各个小组要相对独立,具体坐法是A1对B3,A2对B2,A3对B1。②花锯式策略(Jigsaw)。从各小组中选出一个学生,组成“专家组”,学习某一个具体的任务、专业或计划,小组成员就成为某一课题领域的“专家”,与类似的其他“专家”相会并交流意见;“专家组”结束活动,每个“专家”回到原来的组教其他成员,该小组关于其他小组在某方面的见解就依赖于所挑选的该方面的某个“专家”代表。通过精心设计,花锯式策略可以提高小组内部成员的独立性。③集体调查研究(GroupInvestigation)。一个集体共同确定若干个学习主题,各个学习小组对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准备关于讨论结果的报告,向全班学生报告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此外,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游戏竞赛法)、交错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

三、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至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合作学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与不足。

1.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2.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时,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工作、学习效率。

3.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同学间的交流相对小组间的交流要多得多,有时会造成各个小组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各组的工作效率甚至伤害其成员相互间的感情。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加以解决,以此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是人数,一般4至6人,人数太多,意见太多难统一;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分组(而不是简单就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应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公平竞争。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一般4到8周),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有利于保持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均等的发展机会。

2.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即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保证全过程使用英语表达。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用简洁语言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然后拟成提纲交给报告员。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先向本组陈述讨论意见或结果,然后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这些成员的角色应定期轮换,即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且每隔一段时间(4到8周)作必要调整(在组员分配上,可采用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指定与抽签组合等方式结合起来),可扩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范围,避免消极小团体的出现。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避免不必要的议论和争吵。

3.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合作学习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和学生应共同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通过合作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具体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教师不仅要考虑讨论的主话题,还要列出子话题及与主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和相关的信息等,因为学生对讨论的消极态度很多时候都是源于对讨论话题的“无所适从”;教师所给的提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小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向学生提供真正合作的契机,是否有真正合作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合作就将变成一种无用的形式。与其将一些合作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丝毫合作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集中讨论、共同探讨,需要不如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具有价值。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独立”,教师需要吃透教材,明了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确定,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和引导,课堂评价体系要在变化中不断完善。适当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任何学生的报告,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各个小组报告的可取之处,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逐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尽量避免活动评价重集体成果轻个人贡献的弊病。只局限在口头上,且非常注重小组最后的汇报,显然忽视了整个讨论过程中组员的个人贡献,我们不妨用下面这份小组讨论活动个人贡献自我评价表,既肯定和鼓励个人作贡献,又引导学生担当好活动中的各种角色。

小组讨论活动个人贡献自我评价表

5.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力争做到以下几个“不”:不坐着改作业;不离开教室小憩;不主动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不以牺牲其他小组为代价而花大量时间在某一小组上;不扮演小组活动的统治者或干扰者的角色;不要对学生控制过多,暗示过早或过多纠错;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发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6.要避免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必须适应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妨设计成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等多种方式。学生展示成果时,也可以表达心中的困惑。

教师应将学生的差异性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小组中建立学科“小先生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先生”在组内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可对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可以大大提高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有效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从而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总之,报刊阅读不同于普通阅读。对学生而言,它是兴趣的培养,是对时事的关注,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方法。报纸提供的丰富的时事,如有关人物性格刻画(政治家,运动员,影视,等等)适合于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见解;对于其他板块,当然适用于按兴趣划分的小组阅读,如,爱好体育的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负责阅读体育版面,爱好文学的组成一个小组阅读文学版面等。然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采用综合报道、新闻综述等形式,每周一节在班上交流。

篇7

【关键词】英语阅读 调查问卷 学习状态

一、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深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束缚,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倾向于枯燥单一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氛围不高,再加上学生对阅读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缓慢。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课状态,设计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做准备。

二、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了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2013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二)为实践对象,共58名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两种形式。

三、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于2014年11月10日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当场发放58份调查问卷,当场收回58份,所有参与的学生均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就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访谈以个人的形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找出一个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了解,然后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最终对数据及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

四、调查问卷结果

你的性别是:男 女 (男生6人,女生52人),你所在的年级是:大一 大二 大三 (全部为大二学生)

五、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向我们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课学习状态。通过该调查问卷我们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两个班19%的学生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方面的练习,他们或者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或者是为了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43%的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一般,因此平时由于老师要求才偶尔阅读。17%的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位学生都在阅读中存在基础知识薄弱;不能巧妙运用阅读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差;受母语干扰严重,缺乏真实语言环境 等各种问题。阅读理解水平是随着学生的日积月累逐渐提高的,通过学生的留言,我们知道学生希望从兴趣出发,上一节能发挥主观作用,老师引导的阅读课。

由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以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了解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反映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督促,指导的作用,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并让学生掌握重要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词句,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另外教师也要互相交流,通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自己课堂的有点与不足,为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8

历史阅读课型是高中增设的两种课型之一(一种是活动课)。在实际的教学中,人们对活动课的重视,显然超出了对阅读课的重视。事实上,开设阅读课的宗旨是明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要求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自我质疑和自我发展”。但实际教学中完全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放羊式”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都背离了阅读课的宗旨。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高考中的材料解析题型,就侧重于考查这一能力。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俱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所以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为此,高中专门开设历史阅读课型,实在是明智之举。

二、中学历史阅读课型教学的实践思考

针对这一崭新课型,借鉴目前比较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的教学设计,我想谈谈个人对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阅读课教学的前提

国内外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无论是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都把教学目标的分析作为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不过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高于一切;而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意义建构”( 指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才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阅读课教学理当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由于“意义建构”是对知识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因而如果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对所学内容不加区分一律对其“意义建构”也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所以强调以学生的“学”(甚至是自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必须认真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从中确立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意义建构”。以本节内容为例,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掌握军阀割据局面的概况和形成原因、府院之争、(实际为“宣统复辟”)、等基本史实,从中训练学生基本阅读方法;第二,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设问,引导学生分析、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得出深刻认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三,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军阀割据和府院之争,加深学生对其成因和本质的理解,并联系以前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质疑问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其他创造性思维能力”。

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既明确了本节课重点难点为: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府院之争的实质,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又可合理分配时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

2.教师指导阅读,是阅读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阅读教学包含“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两个方面。虽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对阅读教学的成败而言,“教师导读”乃是关键。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导读”,学生的“自读”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变成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牛角尖。同时,阅读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外的“主导”(主演由学生担任),其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了。

3.培养学生能力,是实施阅读课教学的宗旨

“阅读是发展创造能力的肥沃土壤。”历史新教材增开阅读课是为了增辟一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教学途径。接受美学认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可见阅读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国外资料显示,科研人员在一项研究中,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课题时间的50.9%,而编写报告的时间仅占9.3%。可见浏览、阅读已成为科研的基本能力。在基础教育中,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当然,这种创造能力不是要求学生具有成人的独创性,青少年只要达到自己从未有过的认识水平,能对课文提出有创意的问题、获得个人的感悟,就是一种创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明确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训练;尤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这既是学生学习的权力,又是学生阅读能力增强的表现,它不仅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篇9

【关键词】阅读;低效分析;有效策略

中国的外语教学是以阅读教学为基础的(胡春洞,1998),阅读不仅是现代外语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和训练的重点,同时也是提高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是英语综合实力的表现,它集语法、词汇、速度、准确度、思维和背景文化等于一身。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 中、高考英语对阅读理解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篇幅长、内容多、分值大、总分高、区分度明显。文章从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上,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如果不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不具备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则很难在考试中应付自如。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低效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现象,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大致有:

1.1 教师方面。尽管每个教师都明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已逐渐上升到了教学的主导地位。但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并受传统阅读理论和英语标准化测验方法的影响,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有些力不从心,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1.1.1 教学方法程式化。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总爱使用传统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回答问题---跟录音读课文---自由朗读、复述课文或填写任务型表格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默读,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理解的准确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形中削弱了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1.1.2 过分忽视或重视语法。有些教师把阅读课当作课外阅读来上,有时甚至简单地划划词组和对对答案,忽视了应有的必须正常进行的语法教学部分,未能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涵信息。而有些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把阅读课当作语法课或知识点讲解课,过多地偏重了语法与语言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非常有限。

1.1.3 处理生词简单化。有些教师往往片面追求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特别是很多关键的高频多义词,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各种意思以及出现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到位的,以至于遇见新的语言环境,即便老师教过的词对他们来说仍然感觉是新词,会导致全无印象。

1.1.4 滥用多媒体。多媒体若使用不当或过多则会干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把阅读材料中的主要情节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失去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这样就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会阻碍学生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的提高,在一程度上也严重扼杀了学生追求新奇思维的探究心理。

1.2 学生方面。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扫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目前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方法不当与知识等问题。

1.2.1 不良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默念、有声阅读、逐句翻译、用手指着读、反复回读、每词必查、过多注重语言细节、语法分析或没有耐心,一目十行等,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也阻碍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1.2.2 错误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机械式阅读或只注重单个语句的语法分析和含义理解的分离式阅读,忽视对语句之间关系和文章总体结构与写作技巧的分析,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1.2.3 不恰当的推理判断。部分学生常常脱离阅读的材料而根据生活的经验常识判断答题或思维定势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答题。

1.2.4 不牢固的基础知识。词汇量少、词汇掌握程度不够、语法基础薄弱、英语背景知识少、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与方法等都会造成阅读困难、理解错误,从而影响到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效率。

1.3 课程设置方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困境;对策

商务英语阅读作为专业课程的入门课,学生正是从这一门课程开始踏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上好商务英语阅读课,是为进一步地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增加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信心。

一、中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困境

1.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对于刚入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即便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许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未达到初中毕业学生应有的水平,学习能力也较差。而商务英语阅读的教材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文章,又与学生初中所接触过的阅读材料类型大不一样,难度也大大增加,当学生拿到阅读课本时,一个个的陌生词汇,一串串的长句子,将使他们感到茫然无助,对学习前景毫无信心。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这门工具性语言来学习有关商务活动的实用语言材料,可见,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基础是英语。但刚升入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他们至少应先进行一年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待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达到学习商务英语的水平后,再开设专业课程。然而,许多中职学校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教学时间紧迫,教学任务多,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便开设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学生由于缺乏基本功的积累,学习起来难免感觉力不从心。

3.教材内容专业性强

(1)学生对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方法陌生。商务英语阅读教材中涉及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法,而学生都是刚从初中毕业而升入中职学校的,对商务方面专业词汇的积累几乎是零,对单词很陌生。即使在商务英语阅读中遇到基础英语里学过的单词,但该单词在商务领域中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这也给学生阅读造成很大的障碍;对于商务英语里的许多特有表达法,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这使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专业课程,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2)缺乏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英语阅读教材中选用的文章经常涉及经济贸易、市场营销、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过往的义务教育学习中甚少能接触到的,而且在生活中也缺乏了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商务背景知识,即便学生已孰知阅读文章中的所有专业词汇及陌生词汇的含义,但仍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或对文章大意理解时容易出现偏差。

4.教学方法的选择

许多教师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争议,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基础英语阅读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读全文,只需领悟文章大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因为学生对商务类型的文章不熟悉,对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方式陌生,所以,很难靠自己领悟文章大意。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起来难度相当大,而且教学效果也十分不理想。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初次接触商务类型的文章,无法靠自己准确领悟文章主旨,应该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学习,直至把文章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意思弄清楚为止。但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毫无促进作用的,而且还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反而降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

所以,教师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又能让初学者准确领悟商务类型文章的主旨,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之一。

5.教学进度的安排

由于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会把教学任务平均安排到每一个课时里,学生所需要消化的教学内容就比较多,然而,对刚接触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学期初就让学生消化一定量的教学内容是不现实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初学者至少需要两至四个月的适应过程,这就使教师的教学无法按原计划匀速进行。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前,教师只求数量,不顾质量地教授课程,反而容易使学生基础不扎实,影响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时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更甚者,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厌恶情绪。

二、探讨应对中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困境的策略

1.完善课程设置,待学生打好基础,再学习专业课程

学校应尽量在第一学年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让学生充分打好基础后,第二学年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有了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与刚入学相比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个时候再开设专业课程,学生便能很快地适应专业课程。

2.帮助学生快速积累专业词汇,为学生增强学习专业课程的自信心

所有的中职学生在初次遇到大量专业词汇的阅读材料时,都表现出畏难情绪。学生指出全文有90%的词汇和句子看不懂,所以,根本不想拿起文章来阅读。这个时候,教师应先帮助学生缓解这种畏难情绪,先向学生解释,他们看不懂商务类型的文章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一位初学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学生都是如此的。但同时也要向学生强调积累专业词汇的重要性,然后,从如下四方面指导学生如何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积累专业词汇:①教师要求学生积累专业词汇时,可先降低积累的要求,初期阶段,只要求学生能认得专业单词并知道其意思即可。这样一来,学生积累时,心理压力便大大降低,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个学期内,熟悉教材中大部分的专业词汇。②不要死记硬背单词,要按单词的发音规律来记单词,因为大部分单词都是根据其发音来拼写的。③给学生介绍构词法、专业词汇时,经常遇到的情况是,许多单词是由单词的原型加上前缀或后缀得来的,熟悉了构词法后,只需对单词的原型熟悉,便能记忆该单词的其他变形。④让学生明白不认识个别词汇并不影响篇章的理解,可以通过上下文及具备的背景知识大胆进行推测。

3.分阶段教学,初慢后快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对专业课的“适应期”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教师应允许学生对专业课程慢慢适应,这样,教师在课程起步阶段才不至于只求教学数量,不求教书质量地教授课程。“适应期”里教师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应尽可能地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为依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充分适应专业课程,一方面能为日后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后半期学起来更轻松愉快,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段教学,在课程学习的初期,即学生“适应期”内,尽可能地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适应专业课程,待学生充分适应专业课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逐渐加快教学进度。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专业词汇的积累,对商务类型文章陌生,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时,几乎无法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文章中的句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

“适应期”阶段,即初期阶段,教师可选用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文章给学生作为阅读材料,并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帮助学生理解长句难句,使学生尽快熟悉商务类型文章的语言特点。

中期阶段,学生已对商务类型文章语篇特点有一定了解,此时,教师应注意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拿到阅读材料,先快速通读全文,判断文章的题材,了解文章大意,标记重要细节,再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完成阅读任务。另外,应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以“义群”为单位来理解句子和文章,而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译着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

后期阶段,学生不仅对商务类型文章熟悉,而且,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教师则可试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并完成阅读任务;然后,教师再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

5.避免“一言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鼓励自主学习

在商务英语阅读课中,阅读材料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内容,学生缺乏商务背景知识,对文章主旨及长句难以理解,教师采取的授课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生词、语法、分析长句难句,待学生理解全文之后,再完成阅读任务。情况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听得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不理想。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任务型教学法、交际型教学、探究式教学法等,待学生熟悉专业课程后,还可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上课,有事情可做,能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学生从“被灌输知识”变成“主动吸收知识”。这不仅改变了课堂枯燥的情况,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6.教学中穿插商务背景知识的补充,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我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不难发现:如果我们已经具备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便可更准确地抓住文章主旨,阅读速度也会大大提高,这说明阅读理解不仅仅靠读者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的掌握对文章理解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要充分读懂商务英语材料,必须了解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穿插教授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商务知识,一方面学生运用这些背景知识,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另一方面,还可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从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了解最新的专业背景知识。

中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有其专业的特点,所以在实施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力求培养出高能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红.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