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成效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管理成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管理成效

篇1

(一)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是制定支出标准的基础和主要依据。目前亟需由财政部门制定的主要是业务用车标准、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及部分专用资产配置标准。

1.业务用车配置标准。由于业务用车配置一直疏于管理,已成为各单位公车膨胀的重要因素。许多单位业务用车数量大大超过公务用车数量;不少单位把超过公务用车编制的车统统划到业务用车范围中,有关部门难以控制和监督。如果只管公务用车,不管业务用车,将难以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的数量和费用。要在科学界定业务用车范围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部门和单位业务用车的标准和编制。配车标准可分为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和特殊业务用车标准: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建议参考一般公务用车标准执行,特殊业务车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各部门从严核定,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同意。各部门业务用车的编制,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通用办公资产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包括单位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两个方面。单位价格标准可根据目前政府集中采购的平均价格确定;数量标准可以按每人占有数量或处(室)占有数量核定。个人用台式计算机、办公桌椅、文件柜标准建议按每人占有标准核定;公用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复印机等其他用办公资产,建议按处(室)占有标准核定。在具体标准的制定上可参考目前各部门的平均占有水平、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国家财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3.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专用资产是指有关部门为满足专项业务需要而购置的资产,如一些科研设备、医疗卫生设备、进出境检测检疫设备等。对一般的专用资产的配置标准,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制定;对一些特殊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可由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报财政部门备案。

4.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配置标准的修订。目前执行的办公用房标准是199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上述标准执行,也有一些单位反映上述标准不符合实际。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也不规范,超标超编配车问题时有发生。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际,抓紧修订有关标准。鉴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保障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建议由各级财政部门制定本级的资产配置标准。财政部制定中央级配置标准,但可抄送地方参考。

(二)完善工作流程和审核机制。研究完善财政部门内部预算审核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从实践情况看,做好资产配置预算的难点和关键是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司(处)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问题。鉴于中央部门2009年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财政部内部审核流程作适当调整:各部门司和两个资产处同时对部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进行审核,由两个资产处提出分单位预算控制建议数,经会签预算司同意后送各部门司;各部门司在两个资产处提出的建议数内,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如确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的,部门司需与两个资产处协商一致后再作调整。在预算执行环节,待编预算、追加预算及部门专项中涉及资产配置的,也应参照上述要求和流程进行审核。建议预算司及时对《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中相关内容作调整。同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单位在编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财务部门要充分征求资产部门的意见,资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务部门的工作沟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研究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开发建设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监管,是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基础。目前,财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并于今年在全国推广。系统的实施应严格按照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架构进行部署。原则上各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该系统为标准版本,以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范和通畅传输。系统实施涉及到硬件配置、网络布设、操作培训、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当前,应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障经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在“金财工程”统一框架下,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其他系统的有机衔接,并保障资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四)切实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薄弱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性质不同、情况各异,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要全部缴入国库,严格管理。对行政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先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先上路,后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国库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单位上缴收入和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收入管理办法。

(五)做好重点资产与大型资产的配置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种类繁多,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范围上,应突出重点,主要抓好重点资产和大项资产的配置,如房、地、车和大型设备(交通工具)的配置;对一般性的资产,由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预算限额内自行掌握,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资产配置预算是一项新业务,应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当前要首先抓好对房屋、土地、车辆和一定价值以上的大型设备的审核工作。

(六)加强监督,严肃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工作的监督检查。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配备购置;对预算执行中,因特殊需要,需追加预算并临时购置资产的,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购置;对各部门未申报购置预算的资产,不得安排经费。建议强化审计部门、财政监督部门在资产配置预算监督检查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地财政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资产配置实施财政监管的责任义务和实施方式。对违反上述规定购置资产的,应在审计和财务检查中作为重要问题查处;对有关单位超标、超编配置资产的,严肃查处,坚决纠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资产管理从生到死有3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即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在目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尤以资产处置环节最为薄弱。

日前,财政部的《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受到了地方各级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恰是因其将焦点对准了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并提出了诸多切实有效的加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资产处置环节薄弱

之所以要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专门出台该《办法》,主要是因为资产处置是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

“资产购置和资产处置构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进口和出口,这两个环节更容易产生管理问题,也更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高级讲师刘用铨表示,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环节的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而且各地方在2006年后也针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资产配置标准等一些具体的配套规定。

那么,为什么资产处置环节会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呢?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财务处处长任红梅表示,实际上,资产处置环节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地方行政单位中,也体现在各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于资金的直线型管理,资产的管理链条非常多,因为资产存在的状态就是非常分散的,分布在很多资产使用者手里。

很多时候,资产管理者根本见不到资产,即便是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点都存在难度,更何况是进行资产处置。

江苏省工商局审计处处长朱昌兵表示,在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长期以来资产处置制度缺失或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资产随意处置现象较为普遍。另外,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财务和资产使用多个部门,由于部门配合不力,很容易出现资产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也给资产处置带来一定的难度。

任红梅还表示,以往的制度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标准、程序、处置收入管理等规定得不够细致。对于什么样的资产需要进入处置环节没有确切的标准,对于处置需要履行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处置后所获收入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等,这些都是造成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

处置新规亮点较多

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实务工作者,在通读该《办法》后都表示,这个《办法》不仅针对当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的难点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任红梅表示,该《办法》对报损、报废等以往国有资产处置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定义,非常有必要。这也让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感到该《办法》非常清晰,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朱昌兵表示,鉴于地方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较为普遍的情况,该《办法》对涉及房屋征收的资产置换作出规定。虽然该规定在篇幅上仅短短一条,但其对维护地方行政单位的权益很有帮助。

另外,朱昌兵也表示,该《办法》中对上级单位向下级对口单位配发、调拨资产进行了限制,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规定。这是因为,一方面,上级向下级单位配发的资产不一定是下级需要的,容易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该规定也能有效防止上级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提早更新资产所带来不必要的支出。

刘用铨认为,该《办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创新就是规定了“资产处置收入应当纳入公共预算管理,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实际上,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已经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但有一些地方在管理实践中没有严格做到“上缴国库”。

刘用铨介绍说,根据以前的办法,资产处置收入属于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属于行政单位自有收入、可支配使用的财力,现在则属于政府非税收入,资产处置的收入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属于公共预算管理范畴。这样,一者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现了综合预算的理念;二者在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体系中,明确了资产处置收入属于一般公共预算而非其他预算。

有力推进全程管理

若翻开一家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其中固定资产一栏数额庞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状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和引导由来已久。

2006年,财政部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对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等进行了规范,其中对资产处置的部分仅作了框架性规定。

在此之后,财政部针对中央层面行政事业单位了《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针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处置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这使得中央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除了2006年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外,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未有其他相关办法出台。日前的《办法》是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补充和更新,也标志着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资产购置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基本建成。

篇2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对策

高校是教书育人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对我国科技文化发展,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资产则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进行教学工作,完成科研任务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的内部体制产生一系列变化,高校资金的来源、形态、状况、运作等方式都发生一定改变,这就为高校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产管理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所在,需要高校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一些了措施来完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确保高校的长久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1高校资产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高校的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也更加复杂化,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高校内部的财务、后勤、人事等制度的改变,给高校的资产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就成为高校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资产管理的加强,对于节省高校开支,增加高校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校资产管理也是高校管理的最薄弱的地方,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优化高校资产管理,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何为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主要指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使资产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监督,维护资产的健康运行,维护资产的完整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高校资产一般是国有资产,高校国有资产主要指国家占有使用,为国家所有,包括国家拨付学校用于教学、科研的经费,以及社会赞助和其他途径来源的资金.高校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资产的变动、资产处置、资产清查和查询、财务管理.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破解高校发展瓶颈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促进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发展的理念的影响下,就要对资产管理进行优化,想长久发展,就要不断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投入不断加大,对资产管理的优化,也是国有资产增值的必然要求,只有高校资产管理得到相应提高,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由于高校扩招、体制改革等因素,总体而言,高校的资产管理还比较混乱,存在权责不明、多头管理等现象,没有建立题系统化管理方式,没有形成完备的管理体系.一方面是高校资产的迅速膨胀,一方面是高校资产管理手段还未得到相应提高,存在着只重视投入,轻视管理的情况,面对目前高校较为庞大的资产总量,必须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的资产管理模式,来克服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具体来看,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高校资产管理专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对资产管理方法和核算方法不够熟悉,导致操作过程效率低.由于对资产的变动情况,没有及时入账,会出现一些账实不符的现象.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重金轻物,导致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配置不科学、不合理.在工作过程中,学校对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定期培训,导致资产管理的观念落后,专业知识不足就造成了资产管理的各种问题.

2.2高校资产流失

目前,我国高校资产存在流失情况,不健全、不科学的管理,高校领导层决策失误,盲目投资,目标失误的情况下,就出现了高校资产的流失.一些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往往在校内进行,对相关的科研器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这些支出却是由学校进行垫付,但是后期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等,却是归于课题组和科研人员,高校资产无形流失.

2.3高校资产管理体制混乱

高校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科学制度,无章可循,审批程序不健全、不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等没有严格程序,固定资产变动后,没有及时登记,资产转移手续不全.高校资产产权的隶属关系不清晰,资产的增值保值没有得到实现,缺乏资产的效益考核.核算制度也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核算体系,导致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高校资产体制的混乱,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能持续.

3高校资产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产生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意识层面的,也有体制机制问题上的,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传统观念制约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的高校资产管理缺乏现展观念,在办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办学的成本,资产浪费、资产闲置情况时常出现,这也是由于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高校管理人员缺少与时俱进的观念,还沿用之前的管理方式,在缺乏培训的情况下,管理上缺乏专业性,随意性大,这种传统的观念制约,也束缚了高校资产管理的进一步优化.

3.2资金配置方式制约

高校的资产配置,对于高校资产管理的作用较大,资产配置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配置,主要包括教学、服务、科研、管理、教学、办公设备,另一种是外部设备,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学科建设体系、专业评估体系等,这些外部设备的投入较大,资产价值也较高.支撑高校运转的,既需要高校内部项目进行购买,也需要外部项目进行自己自筹.由于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算使用费等原因,使很多资产造成浪费,有的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3资产管理体制制约

高校的资产,一般属于国有资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合理的机制、体制,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缺乏有效的权利制约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就造成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如管理职能的模糊,责任意识的淡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互相推诿,从而给高校资产造成一定损失,不利用高校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体系也不健全,管理的过程中人浮于事、对资产的保护意识匮乏,高校管理部门往往重视政策和形式,在具体的执行上,又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够形成资产管理机构、资产制度、监督、执行的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管理手段粗放、效益低.

4加强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高校资产管理对高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手段,使高校资产管理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提供基础性保障.

4.1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意识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首先需要提高的就是高校资产管理的意识,及时转变资产管理观念,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管理意识的提高一方面要从资产管理人员入手,着力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意识,保证高校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从资产管理人员扩展到高校领导和广大职工,都要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增强运用各种手段提升对资产的使用和占有.在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提升产权保护意识,防止无形资产被低价和无价转让,对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都要加强,强化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只有在意识层面上不断进行强化,才能形成相关政策,在政策的基础上,才能落实到措施层面,为政策的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健全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高校资产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利用网络进行具体的资产管理,形成现代化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实施资产的动态化管理,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完善双向管理的程序,加强对资产的调剂和处置的环节,实现有效的资产管理.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网络系统,实现大资产管理,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整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式,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和制约,来防止高校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一是制定固定资产的申请、报批、采购、使用、维护等管理程序,规范资产管理和执行,落实责任主体,建立资产台账,加强对资产的随时管理,增加或者减少资产,都要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并且需要专人定期进行审核,逐渐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和流程,为资产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建立起一个三级管理制度,这个三级管理制度包括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各对口管理部门、具体使用部门,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高级的管理部门可以对全校资产情况进行查阅,二级管理部门对相对口的资产信息有查阅权限,三级管理部门对所有资产有查阅、维护的权利,这样可以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对资产进行监控,保障了资产的充分利用.

4.3加大高校资产管理监督力度

加强资产的监管对于高校资产管理至关重要,这是高校资产管理创新实践的基础.首先要强化内部控制,以保障执行效果,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以及监管部门对资产管理进行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实行考核反馈,对所存在的问题化为如资产管理指标、资产完好度指标等具体指标;其次是加强外部监督,在上级主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下,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力度.具体如下:一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校园内部资产管理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评价,将此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设立校内审计部门,制定内部《高校审计制度》,在获取充足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管,充分掌握学校资产的使用、处理、变化等重要活动.另外,学校审计部门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违法情况,提出审计建议、审计决定,并且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向校领导进行汇报.二是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教育部曾《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高校应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工作,其中包括对学校资产和校办企业的监管,严禁高校出现“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的行为,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在改革之机出现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依法考评投资效益.要特别注意高等院校直属单位的管理,完善高校直属单位体制机制,理清权属,健全监督,对失职渎职等行为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严格健全学校采购管理,对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防止发生贿赂案件.

4.4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健全和完善的高校资产管理,就必须有一支专业素质强、立场坚定的高校资产管理队伍.所以,高校可以根据需要需求,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将素质高、知识多、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建立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当前高校的管理形势,不断优化管理队伍.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应当用激励机制促使员工自觉学习,积极做好科研工作,积极创新,开发新业务,积极转变人员思想和思维方式,更新管理观念,引导工作人员树立节约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资金管理的保值及增值.构建高校资产管理的核心道德价值观,通过诚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规范员工行为,审计部门和人事部门加强对员工的监督,一旦发生违反诚信与道德价值观的行为,学校方面也要给予其严惩.

5结语

高校资产管理对于高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制度、体系的制约,还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资产流失、资产管理混乱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高校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资产管理也要发挥创新精神,将高校资产管理和建设放在创新的基础之上,使高校资产管理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要在转变资产管理观念的基础上,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构建高校资产管理的体系,加大高校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监管,建立和培养一支资产管理队伍,由此不断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管理调控能力,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使高校的资产管理体制充分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民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昀.浅析高校财务管理的网络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2〕周静林.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失范的对策性分析[J].商业经济,2011(14).

〔3〕高丽.学校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0(02).

〔4〕孙淑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5〕王珍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新模式创建[J].财会通讯,2010(02).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新产品;影响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优势,才能实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绩效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作用,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在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内部管理与研发之间的和谐互动,促进企业产品成功率的提高。因此,本文概述企业利用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推动新产品研发成功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新产品成功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全面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新产品的成功

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员工拥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实现企业利用员工的能力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加。企业对于新产品的实践和改进需要在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企业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对人力资本利用。另一方面,企业的对于人力资源的全面培训,能够强化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水平,能够推动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尤其是通过全面培训,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组织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升级。企业能力的提高,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是可以扩宽员工的知识领域,还可以为产品的成功提供更为开发的思想支持。

(二)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对新产品的成功的影响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是现有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新产品问世的时间不断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是随之缩短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把握住机会才能实现在竞争中研发新产品,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成长。在企业内部,高水平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决策和管理中,不仅可以避免过度集权的问题,还能实现企业产品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员工来说,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还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度,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参与的影响下,企业的知识能够实现有机的流动,将企业创新产品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动力。

(三)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新产品的成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对于绩效考核的标准是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竞争环境,对于内部的员工工作目标的完成与考核仍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企业目标,都是要求员工完成现有的工作。在对员工考核的基础上,内部的晋升机制还会对于员工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在企业内部一些重要的岗位可以在内部员工中选拔,选拔的标准需要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尤其是那些通过长期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具有重要贡献的员工可以实现通过内部晋升的通道,实现收入的增加,职位的晋升。这些对于新产品的成功都是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影响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能够影响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更新都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实现,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企业新产品成功的影响机制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中介效应,另外一种就是调节效应。

(一)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对于新产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企业学习能力上,企业通过计划和经营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加,对于无形资产的增加需要企业中的员工实现。这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需要不断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组织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较多的能力,引导企业的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企业内部的学习效益,这对于新产品的成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次,就是逆向工程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完善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于某一个产品进行拆卸,发现其中的技术单元,并且通过模仿学习实现知识完善的目的。值得一说的就是,这种知识的学习和完善过程并没有侵犯到对方的知识产权,还能实现企业的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利用逆向工程能力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可以实现对于国外技术的借鉴,尤其是对于资本积累较少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最后,体现在企业的动态能力上,动态能力是资源基础理论上的衍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发展,企业拥有动态能力可以实现资源的异质性,保证资源的价值,这些有着独特价值的资源对于企业的新产品的开发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能够形成新产品的竞争优势。

(二)调节效应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自由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现在环境的动态性己然成为一种新的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环境变化的强度、程度已经发展的方向不容易把握,这些因素对于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对于企业应对环境动态性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根据环境动态性因素,确定企业研发产品的方向,缩短新产品问世的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环境的动态性进行调整,能够实现企业的适应性。经过研究发现,企业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不断提高,目的是在动态的环境中,实现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并且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调节内部管理结构,实现一定的缓冲作用,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争取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对于企业新产品研发成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事业单位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依旧与现实要求存在差距,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标准化水平。考虑到此项管理工作非常复杂的现实,事业单位在改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与目前的不足相结合,以保证对策的科学性。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存问题

目前,此项工作中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述几项:

1.事业单位的实际领导者并未真正重视此项工作,间接导致管理成效长期处于低下局面。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国家一直都比较重视,并为此制定了多项管理章程,但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并非都能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深远影响。部分领导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对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但内心深处却并不一定认同。这就造成管理改革及创新长期停留在口头上,进而影响到了实际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管理模式的差异,致使各地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状况各不相同。管理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职责差异及管理方式差异上,其中,前者主要是指资产采购管理方不相同,后者则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审批标准缺失或者未得到执行等。这些情况的存在 ,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成效各不相同,现存问题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3.没有合理利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有效办法,也是我国在这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自2009年试点后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举使得各地区、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其中依旧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由于利用效率低,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等。

(二)对策建议

尽管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但此项工作的开展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此种局面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点,第一点为执行力不足,配套机制不完善;第二点则是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限制了管理创新。因此,事业单位在改善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也应根据当前的问题,结合成效低下的原因,积极探索与自身实际相适应并符合此项工作要求的管理新路径。为此,本文建议事业单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借助全方位的管理调整,来促进高效管理的实现。

1.相关领导必须重新审视国有资产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国有资产管理目前所处的局面与领导未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系,所以,在解决现存问题的时候,也必须以相关领导观念的转变为第一步。领导的言行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风气及职工的工作态度、价值取向均有很大的影响,在单位领导自身都不重视资产管理的情况下,此项工作的负责人思想就会比较松懈,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不自觉的放宽松,管理疏漏就会难以发现。所以,只有领导对此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调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人及具体实施者的积极性。在具体做法上,本文建议相关领导利用职工会议的机会,对此项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强调,凸显此项工作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此举需要以领导摆正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为前提,以相应的工作职责划分为保障。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此项工作的开展才可能协同一致,工作效率的提升才可以实现。

2.创新管理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相关机制提供保障,所以,创新管理机制也是目前需要重点推进的任务之一。机制创新非一夕可成,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要求是:以国家相应要求为依据,立足管理实际,借助创新管理手段、确立责任制、规范管理程序、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等办法,对国有资产的采购及处置进行规范管理,以提升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水平。此举可以帮助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途径,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尽快将其付诸行动。

3.完善信息系统,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信息系统的引入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使得此项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也更高。因此,考虑到目前该系统利用率低、积极作用有限的情况,相关单位应注意在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注重合理利用该系统,使其在推动管理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此举不仅可以解决管理中目前广泛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还能够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适应现实要求的必要途径。

二、结语

整体来讲,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依旧普遍存在领导不够重视、信息系统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再加上现行机制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此项工作的改进举步维艰。对此,本文建议通过改观领导认识、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并合理利用等方式,来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艾为红.以资产清理清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宜都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1):88-90.

[2]许建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经济视野,2015(24): 75-75.

篇5

输配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理清电网企业资产,规范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是改革的基石,也利于输配电价的核价工作,促进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配合政府输配电价改革工作,电网公司对单位历史成本、新增资产成本、准许收益、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进行梳理测算,试点构建“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新型输配电价定价模式。这一改革已在深圳等地试点实行,新机制体系下,深圳供电公司账、卡、物一致率从试点前的30%提升至97%,企业资产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本文从规范资产新增管理、深化资产运行管理、强化资产退出管理及提升电网资产精益化管理等方面,探讨资产实物、价值、信息的协同管理,推动资产管理全过程账、卡、物动态一致。

二、账、卡、物一致性管理的背景及困境

(一)账、卡、物一致性管理背景

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电网企业资产具有地域分布广、专业性强、变动频繁的特点。电网企业效益主要来源于设备的稳定和连续运行,电网资产优良更是输配电价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及企业发展的需求,电网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诉求。

1.管理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近年来电网投资持续处于高位,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电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按时保质完成决算转资产面临一定压力。由于没有统一的物资、设备、资产对应关系及系统固化,工程成本的归集、分摊和资产价值认定多依赖于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

2.电力改革提出新的管理要求

输配电价改革要求以输配电有效资产为基础,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电网企业输配电准许收入。电网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输配电准许收入核定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改革后企业的经营绩效。根据国家对输配电价测算要求,电网企业需按新规则对系统中的存量历史数据进行清理,同时将新增资产设备按测算规则重新创建。

(二)账、卡、物一致性管理面临的困境

1.信息系统不完善

电网企业资产价值管理和设备实物管理之间关联性弱,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使用不同的资产管理系统,导致资产卡片与设备之间联系不紧,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更新,导致账、卡、物一致性管理进度缓慢。管理流程不完善,使得资产移交不准确,现场验收不及时,设备台账不同步,没有形成系统的资产盘点体系。

2.资产管理部门间不协调

资产管理部门虽根据固定资产目录实行资产管理,但由于固定资产目录内容不全面,某些设备只能通过个人判断,寻找相类似的固定资产名称进行替换,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卡片内容执行依据不统一,数据结构与电改要求不符,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使用不同资产管理口径,流程衔接不畅。

3.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

部门间缺乏全过程管理思考,站在各自管理领域进行管理。管理考核指标涵盖不全面,要求不到位,指导职责缺失,对数据质量亦无考核要求,使得账卡物一致性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三、账、卡、物一致性管理对策

(一)加强新增资产管理奠定数据基础

规范资产新增前端业务、严格资产新增建卡程序、加强用户资产新增管理、加强零购资产新增管理、规范工厂余废料处置这五方面,不断总结归纳、完善提升,为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1.规范资产新增前端业务

按时保质完成决算结转资产是规范资产管理的前提,也是账、卡、物一致性管理的基础。自动竣工决算的基础是前端业务执行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明晰资产新增前端业务规范,打通工程成本动态发生、逐步归集全过程价值链条,提高转资建卡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提升资产设备联动一致性。首先,针对工程采购物料,设置标志位、建立标码对应信息库并搭建费用分摊规则,实现工程项目采购物料后,项目资产清单自动生成,各成本要素价值自动分摊到对应的资产中,支持资产卡片自动生成、费用自动分摊。其次,制定业务分析监控点,对应自动竣工决算的各个阶段,分别就过程性监控和结果性分析开展运作,确保各项前端业务按时开展、规范推进、及时完工。

2.严格资产新增建卡程序

首先,要制定规范制度、构建详实的信息基础。主要通过构建统一的资产信息和设备信息基础,构建基于“统一设备资产目录”的财务和生产的唯一共同语言。统一财务、生产、基建的资产管理颗粒度,并制定统一的资产设备目录,构建统一的管理对象。主要以生产部设备分类作为资产设备目录统一的基础,结合财务部门的资产认定标准来进行制定。其次,要制定统一的资产卡片信息管理和设备台账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对电网企业的账卡物一致管理的信息交互、管理流程和职责分工进行强力规范。以制度的方式将数据信息的来源、维护和保管进行统一管理,从全局角度出发统一资产卡片信息和设备台账模板。再次,要构建统一的编码规则。实现账卡物一致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在于统一资产卡片和设备台账的编码规则,确保在全生命周期、不同领域和各不同系统内身份证编码的唯一性。要求实物管理、资产卡片和设备台账管理工作中规定所有与物资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如财务、运维、物资等,统一使用统一身份证编码进行标识资产级设备、物资采购、物资检修等,都采用同一个身份证编码,确保信息归集。最后,要务求实效,确保设备身份证编码实物标识的运维管理、贴标和制作发放都要能具有长期有效、使用简单的特点。

3.避免新增资产数量及价值差异

要固化信息系统基础管理内容,统一各部门对新增资产信息的管理模式,从信息系统方面着手确保供电公司账卡物一致管理基础的内容和规范性。首先,要固化《设备资产统一目录》,表明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共同管理对象。其次,运用资产信息编码实现在资产卡片和设备台账中使用统一的设备身份编码,构建统一语言,使得设备台账的各维度信息得以固化,达到价值管理信息和资产实时管理信息之间的统一性。最后,在资产全寿命周期账卡物通过财务管理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的集成事中价值一致性,主要包括在资a形成阶段通过资产成本归集与分摊、盘亏盘盈实现、设备变更等方式实现账、卡、物一致,在资产退役处置阶段通过资产处置与退役实现账、卡、物一致。

(二)加强资产管理保持高度联动性

要明确资产变更管理要求、完成资产清理、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及账、卡、物一致性专项治理,全面贯通资产设备衔接流程,及时反映实物及价值变动情况,提高实物与价值联动性。

1.及时反映存量资产变化

电网企业存量资产数量庞大,资产数据清查任务艰巨,在开展存量资产排查时,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在清查资产数据前做好宣传动员,详细制定清查方案,清查过程中注重横向交流沟通,并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成果。其次,以资产设备台账数据为基础,核对设备资产统一目录,以实物为准,坚持“台账升级、账卡保持一致性、账卡物保持一致性、卡片随台账变动”的原则,逐个层次、逐个步骤来完成清查存量生产设备资产实物的任务。最后,从总体出发,认真梳理资产卡片、设备台账与实务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核对清楚存在于务管理系统行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资产信息,确保资产管理信息流、价值流和实务流三者之间的统一性。

2.动态核定资产实际价值

要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做实日常管理,掌握资产信息。定期核对型号、存放地点、保管人等信息,资产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提交委托单位进行资产卡片信息更新,确保受托运维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做好账外资产信息统计,确保资产不流失。要强化业务操作,健全保障机制。财务部门和运检部门应联合组织宣贯培训,确保财务人员和运维人员能够掌握业务规范要求和系统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加强事中的监督审核及事后检查分析,确保业务操作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三)建立资产退出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资产再利用

要推进退运资产再利用,严控资产报废审核程序,提高资产账、卡、物精益化管理水平。

1.退运资产再利用

定期开展资产状态评估工作,确定是否有待退运可支援其他地区建设的资产,通过退运资产划转再利用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从而提升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对退运资产进行拆除,根据设备状况制定整修方案,委托有资质能力的企业实施,确保设备在整修后符合电网企业相应入网运行技术标准,并维护划转设备台账异动信息,及时反映实物变化。

2.严格报废审核程序

资产报废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管理,形成年度报废预算报表,并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正式资产报废计划的申请和审核工作。完善报废预算管理及报废计划申请审核管理功能,进一步实现资产报废计划信息及时、透明、统一的全面管理和监控目标。

实行年度报废预算控制。实行资产报废年度预算申报及审批,每年年初编制资产报废年度预算,形成年度资产报废预算报表,便于资产管理部门事先对资产报废进行总体规划。

设置多级报废审批流程。实物管理部门对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财务部门进行核对。财务部门核对报废申请时,重点关注成新率和报废理由是否匹配、技术鉴定报告是否合理。如果成新率偏高则与业务部门进行进一步沟通确认。报废申请经发起单位审批通过后,结合电子签章技术,按照设定的规则,直接生成报废审批单。

做好报废资产账务处理。创建报废资产处置收入单,填写报废资产处置收入,并通过系统分摊程序获取单项资产的处置收入。财务部使用报废资产处置收入明细报表,查询并监督报废资产收入处置情况,组织实物管理单位及时进行资产卡片状态更新,确保账、卡、物的动态一致性。

(四)加强资产精益化管理助力输配电价清算

随着输配电价改革步伐加快,政府部门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监审工作已逐步铺开。有效资产和成本规模是确定输配电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分析用户资产卡片与实物、价值的对应关系,细化固定资产实物分类与折旧测算方法,既保障公司经营效益,又确保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相匹配,以支撑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

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目的在于确保公司账卡物一致的管理,以及开展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持续保持。要重视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打通财务和业务管理中的桎梏,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与考核机制,运用信息系统固化相关表单和流程,严格会计核算制度。要定期开展资产盘点,确保一致管理的成效。

四、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成效及展望

(一)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成效

1.建立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机制

资产管理从项目建设开始到资产决算转增资产的动态控制、信息集成、数据共享,为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自动竣工决算功能运行以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电网企业资产账面卡片管理与运行实物管理分离的状态,实现财务资料与运行资料对应的实时信息化管理。建立有效管理监督机制,通过联动、集成、共享方式实现了以实物为中心的资产管理构想,形成了可行的固定资产长效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了账、卡、物动态一致。

2.资产管理形成精益化动态控制

提高了资产卡片与设备卡片的集成联动性,使财务价值账、设备卡片与实物实现了无缝衔接、变动情况即时反映、资产变动清晰可查,资产精益化动态控制能力得以加强,电网资产优良可靠性增强。

3.奠定输配电价改革数据基础

定期开展电网实物资产清查,以现场人工盘点为基础,丰富盘点手段,提升盘点效率,及时总结分析影响账、卡、物一致性的管理和技术因素,会同运检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切实提高了实物盘点的准确性,理清了公司电网实物资产家底,提高了电网资产质量,奠定了电网实物资产精益化管理基础,为输配电价改革争取电价调整空间提供了依据。

篇6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发电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发电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高效、合理地利用自身资产,创造出更为客观的经济效益,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效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每个国有发电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国有水力发电企业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重要性

通过多年的摸索,越来越多的国有水利发电企业认识到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在自身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资产是国有电力企业赖以生存,顺利运行和实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否更有效地运用资产创造出更多价值,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近期效益和长期远景;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自身经济资源安全、完整,确保自身经济信息真实可靠,提升生产经营中重大经济决策科学性与可行性的重要基础,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 国有水力发电厂资产管理现有问题与对策

资产管理现有问题。国有水力发电厂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货币管理,轻实物管理的现象,而众所周知水力发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通常能达到50%以上。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国有水力发电企业资产管理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管理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国有水力发电厂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并未对资产管理工作行程全面的认识,虽在近年来逐渐开始强化对重大经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对企业货币资产的管理力度也逐年加强,但固定资产的管理仍未被充分重视起来,或开始重视但由于多年管理粗放的缘故而使其管理难以深入。这就导致水电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缺陷重重,执行成效低下;物资采购管理粗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水电企业开始推行预算管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企业在物资采购中的资产管理粗放、低效,时常发生库存与采购的不协调而导致超预算的问题,同时,采购、生产与技术部门与预算部门的沟通不足,物资采购预算的合理性也难以保证;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向国有水力发电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转变下,会计核算工作尤其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问题十分突出。许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及时、不细致,时常在因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过短,而导致其在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失效,在此时才去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通常只能进行报废处理,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

资产管理完善对策。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企业资产管理特点,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围绕此制定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资产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部分,同时严格落实新制定的规章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强化内部审计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内部审计在固定资产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财务部门应与审计部门进行经常的沟通交流,审计部门应及时反馈固定资产监督中所发现的问题,对固定资产帐不符实、闲置浪费、非法侵占等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强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是确保资产管理科学有效的重要前提,对此企业应开展一系列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活动,尤其是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熟悉国家相关规章制度,了解资产管理最新理论科技成果,以便更高效、更科学的从事资产管理工作。

3 国有水力发电厂内部控制现有问题与对策

内部控制现有问题。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电力企业形成了较为粗放的管理作风,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对内部审计、会计核算、会计队伍建设等方面不够重视,而电力体制改革至今,许多水力发电厂尚未建设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工作粗放而杂乱,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内控概念不明确。受以往计划经济下的工作思路束缚,许多国有水力发电企业并未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内控体系,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就内部控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或其他文件,但内控机制仍然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与国有水电企业财务部门长期有责无权的情况不无关系;2)会计责权不清,控制不力。目前国有水力发电企业会计责权控制存在很多问题,几种体现在财务与会计功能区分不足这一问题上,财务与会计联合办公,容易造成服务对象不明,财务监督失效等问题,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职务不相容的原则;3)内部审计工作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国有水力发电企业审计部门都十分重视自身的监督职能,而并未形成服务意识,而事实上,审计部门不但要做好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工作,也应充分履行期服务职能,在监督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地帮助财务及管理部门分析原因,同时积极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应有功能。

内部控制完善对策。结合现有问题,认为国有水力发电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优化重组企业组织机构。科学可行的企业组织机构是国有水力发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组织机构的科学性对内控机制的合理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及时优化和重组内部组织机构是企业完善内控机制的基础性环节。在组织结构设置过程中,应为各职能部门设置一些具有专业能力和管理的人员,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经验,来引导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实践。同时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员工,应该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共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强化会计责权控制。对会计的责权进行充分明确,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避免内部控制失效的重要途径,对此企业应在明确会计职责、权力、义务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来约束和引导会计人员的行为,同时要将财务与会计两个部门分开办公,顺应内部控制对财务与会计的基本要求,遵循不相容原则。按照财务负责资金流和会计负责信息流的方式将两者进行合理分离,并分别为两者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3 总结

篇7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资产管理 建议

高校资产是保证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处于不断扩张的高等院校,其资产的形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而如何对高校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资产的效益对于高校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目前,高校的资产管理和高校的发展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因此优化高校资产管理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是势在必行的。

一、新时期高校资产管理中仍旧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资产管理观念存在误区

高校沉浸在长期以来国家投资办学的模式中,对于国有资产的依赖性较强,导致了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视资产的投入,忽视资产管理的问题。即使在新时期,高校已经对资产的管理逐渐重视起来,但是往往高校更加重视的是对于资产的购置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一直没有深刻的认识。并且,高校的仪器设备专业性都比较强,动用的资金也比较大,在购置之前需要使用单位进行论证,但是一些高校没有考虑仪器设备实际的效用,没有考虑到高校的发展规划,仅仅只是贪图求新、求方便而已,使得高校的资产配置并不合理。此外,高校为了抓住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机会进行办学规模的盲目扩张,造成了贷款数额加大,费用增加,挤占正常教学经费,使得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二)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有待加强

高校的主要职能除了教学之外还有科研项目以及社会服务等,高校培养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产生了类似于专利权、著作权等的无形资产。这些资产是学校重要的资产之一,是高校进行资产管理的重点之一。但是在大部分的高校中,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并没有引起重视,在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中通常没有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缺乏对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管理以及核查,加上无形资产的价值很难进行计量,使得高校普遍存在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换言之,高校无形资产流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校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对于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都不尽完善。

(三)高校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方法有待加强

高校现行的资产管理体制没有一个产权和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基本上资产的管理责任是由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后勤部门等兼任的,部门的分散管理导致了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资产的来源和使用也更加的多元化,假若高校的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就必然会造成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高校还缺乏一套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方式,虽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了资产管理失控,对于高校资产的实际情况并不清楚,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账实不符的情况是屡禁不止。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的管理方式,资产的效用就很难被完全的发挥出来。

(四)高校的资产管理队伍不够完善

高校资产管理的成效如何除了要有严谨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之外,实施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的制度和方法再完善,若是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不行,则高校的资产管理也收不到应有的成效。但是目前在高校中,大部分的资产管理人员都是来自于各个部门的,缺乏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导致其对于资产管理的知识并不精通。此外,资产管理队伍对于高校的资产也没有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点,无法准确地发现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资产重置、浪费的现象频繁发生,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率下降,使用寿命降低,给高校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加上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观念和水平的影响,侧重于货币形态的资产管理,忽视了实物形态的资产管理。

二、新时期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应当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

高校的资产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时期,高校办学除了国家的投入之外,还必须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因此对于资产的购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高校的管理人员应当摒弃过去重视资金管理忽视资产管理,或者重视资产的购入忽视资产的管理等错误的思想,要把高校的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优化资产管理的重大意义。高校的管理者和相关的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认真地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努力维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充分发挥资产效益,不断促进高校的发展。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或者大金额的资产的购入,应当遵循谨慎性的原则,对于购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避免决策失误。此外,高校还应当重视资产管理人才的选聘和培养,让资产管理岗位有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二)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

高校首先应当大力宣传无形资产的相关知识和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得高校的相关人员加强对于无形资产管理的认识,增强无形资产的产权保护意识,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高校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资产管理小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无形资产管理团队,加强对于高校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的监管。第三,高校应当明确无形资产管理的目标,制定相关的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对于无形资产的申报、入账、建档等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做好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对于无形资产的侵权、损害等行为进行必要的追究。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或者聘请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防止无形资产在转让时价值流失,维护高校应有的权益。此外,对于无形资产的开发和更新要加大支持力度,这是实现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三)创新高校资产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新时期想要优化高校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对于现行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修订,以优化资产管理和高校资源配置为目标,建立资产管理的责任体制和约束制度,规定资产管理的管理细则,使得高校资产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其次,可以将市场经济中的成本核算和效益管理等经济手段引进到高校资产的管理中,通过经济手段来对高校资产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高校资源配置的现状,对于浪费、侵占、闲置等问题都能够进行发现、查处和管理。第三,完善学校的资产配置体系,其主要包括了解高校各个部门的资产占用情况;各个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例如使用率、完好率、消耗率等等;各个部门资产的管理情况,如账目的设置等。第四,可以采用计算机管理的手段。计算机的应用是新时期进行资产管理的新方式,随着新时期高校资产规模的迅猛发展,仅仅通过人工对于资产进行管理已经远远不够了,应当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高校的资产管理。

(四)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对于资产的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应当把优化高校资产管理队伍放在重要的位置。高校可以选聘一些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资产管理的队伍中来。作为一个合格的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资产管理知识,包括财务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规常识。高校的资产管理队伍应当与时俱进,对于资产管理人员,尤其是长期从事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不断加强其业务培训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资产管理队伍。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资产管理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主动配合学校资产管理的制度规定进行资产管理活动。此外可以将资产管理和员工的奖惩制度相结合,提高全体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加大对于资产管理工作必要性的宣传,避免由于资产管理者的个人因素导致高校的资产受到损失,促使高校资产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用。

三、结束语

新时期,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资产管理成了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规划、建设的基础。优化高校资产管理,首先应当对于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对高校的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使得高校的资产管理更加趋向于科学、完善,不断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水平,促进高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跃民,李江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探析[J],河北企业,2011(12)

篇8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6-0098-01

作者简介:黄艳洪(1981-),女,广东佛山人,本科,会计。研究方向:固定资产信息化

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是医院顺利开展医疗研究与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此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医院对自身的固定资管理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注重购置轻视管理已成为普遍现象,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同时,管理制度陈旧落后以及规章体制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使管理体制与实际的监管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致使很多账目无法查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资产不明,甚至固定资产丢失与损坏等严重情况。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混乱不堪,加大管理的难度。

2.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固定资产归口管理机制,一切固定资产都属于国资办的管理范围,计算机设备由网络信息科管理,医疗器械则由设备管理科负责等。然而,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医院的国资办、网络信息科和设备管理科等相互间的职责与权限分工不明确,导致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迅速、高效的得以解决,推诿扯皮的现象十分严重。3.管理人员不稳定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室的人员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一旦相关人员变换或调离本职位之后,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断档”,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管。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不但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浪费或低效使用,甚至会对医院的健康、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1]。

二、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1.医院固定资产内外管理的需要

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已被列为医改方案的重要实施工具,新制定的医院资产相关制度也对医院的资产规模、成本确定、成本计算体系和预算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资产的流动周期,将资产的分配、使用、收益与评估等所有管理程序进行全覆盖,满足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以及提高医院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际需要。

2.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需要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流程的最优化,盘活现存的资产,推动现存资产的整合、调配与公用,增强固定资产的是使用价值,将管理方面的漏洞最小化,杜绝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与流失,确保固定资产调剂的高效性,保障医疗设备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3.医院网络覆盖高效性的需要

网络设施的全方位覆盖,使当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具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而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版系统的试用,更让诸多医院人员认识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与重要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都为医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更证明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2]。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补充与完善,更需要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做支撑。因此,明确医院资产各管理部门的权责与职能,科学分配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全方位掌握医院固定资产的结构、状态、存量与效用等,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性,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与高效化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对于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举办多样化的资产管理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增加管理人员深造的机会等。利用多种方式或途径促使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不断巩固与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升其对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树立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变更能够及时了解并,充分挖掘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3]。

3.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创新

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之中,可以促进其管理成效与质量的大幅提升,例如,超市常用的条形码技术就可以用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将每个固定资产都设置相对应的条形码,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登记,建立计算机与条形码识别器间的连接,快速获取相关的资产登记信息,进而大力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避免错误计算或者重复计算的情况。再例如,图书馆的RFID的书记防盗管理模式,就可以借用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把防盗、消磁等功能列入进固定资产信息的管理模块后,可以有效地将贵重固定资产纳入到高强度的管理保护中,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居益君,董祥龙,朱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5)。

[2]常骁毅,吴智泉,曹枫.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4).

篇9

论文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工具,是生产力要素之一。无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其固定资产结构、状况及管理水平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长期投资,特别是企业的房地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必须不断优化其结构,减少因管理不当而导致其收益率的减少。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特点

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做一个具体明确的定义。有些只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进行了定义,也有从固定资产的对象出发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定义,例如郝净、高卉在《固定资产管理资产标识码系统及其开发》中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以固定资产为对象,面向资产增加、变动、减少全寿命周期,以保证既有资产安全、完整。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更主要的是一种过程,因此在本文中,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

其具有以下特点:长期性。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贯穿于在企业生产活动的始终,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到报废等环节;广泛性。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包括企业房产、地产、设备等多种内容,牵涉到的管理部门也较为广泛,包括生产、经营、会计等部门;多样性。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方法较多,如日常监督、定期维护、评估等。

本文重点对企业房地产、设备等的管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此类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使其在企业的各项生产过程中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二、对企业房地产的管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就要求企业房地产管理能及时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保证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同时使企业掌握的房地产能保值并能尽可能地不断增值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建立起企业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房地产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如各宗房地产的市场价格、面积用途、利用率、购入价或租赁费、更新改造投资、租约更新日期、运营开支记录、房产税等)和外部信息(如各宗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和出租价格等)、这些信息在各宗房地产一购入或一租到就应立即建立档案,并随时予以更新。根据企业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及企业决策层决策的需要还应按时提供相应的房地产业务月报和房地产财产报告(半年或一年)。

企业房地产管理并不终止于通过租约或购买得到房地产,接踵而至的还有如何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对现有的房地产进行合理分配、使用,控制房地产税收及其运营开支、修理、维护控制,辨明没有充分利用的房地产,以及如何再开发没有充分利用或多余的房地产等多项管理工作。

(二)建立企业的房地产管理部门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将企业的房地产管理部门视为一个利润中心,即将企业所有的房地产都置于房地产中心的管理领导之下企业中其他各业务部门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市场价格或以略低于市场价格向中心租用房地产,这样就能使各业务部门精打细算,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核算。中心可以将多余的房地产出售或出租出去以使企业能从中获利。这样,企业房地产及其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就能以量化的形式加以核算、评估。

当企业的规模较小时,则可以将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视为一个成本中心,由它对企业的与房地产有关的业务提供咨询,按企业生产、运营的需要提供房地产,并对其进行维护、控制。它的工作与企业的财务业务运营、法律、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等工作都密切相关,所以该部门可置于企业分管业务运营或分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

(三)对企业房地产的再开发

如果由于企业停止某项业务或是其他原因,致使企业的某部分房地产被认定是多余的,则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就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置即再开发,以防止企业的利润由于无效率的资源利用而减少。

企业房地产再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企业内部再利用

将该宗房地产照原样出售或出租

将该宗房地产更新、改造后再出售或出租

一般而言,经过更新,改造后的房地产可以增值,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果在出售某宗(特别是大面积的)房地产有困难时,则可以先将其租赁出去也可以将其先分割成多宗较小的房地产,这样都将有助于它的出售。在这些方案的分析比较过程中还要考虑时间因素,要保证所选方案的财务净现值NPV值是最大的。

三、提高企业设备综合效益的设备管理方法

(一)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方面,合理设计、科学选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关键。设计选型时既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因素,又要考虑到厂情。尽量同原有的设备系列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设备后续生产、运行、维护的经济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传统的设备一生管理中,由于各环节都是以行政单位为界,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常有脱节的现象,有时候设备刚投运。就出现改善、改造情况,既影响生产又增加了投资,因此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精合的办法就可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二)建立设备管理状态评审制度,维护设备资产的使用价值

设备是物化了的资本金,同时存在着价值和使用价值。设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就设备工作本身而言反映在设备价值形态的管理上。

设备价值形态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价值管理,就是对设备投入方式、投入的回收和投入后创出最大限度的效益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设备使用价值管理,设备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通过管理手段和措施,减少设备的功能损失,保持和恢复设备的功能性。设备使用价值的保值在生产活动中主要靠正常的维护和保养等手段来实现。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宏观调控、监舒和增强约束机制,就是对设备使用价值情况进行评审考核,为此,建立了设备评审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监察制度,以状态监测等现代化手段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动态分析。定性定量评价各单位设备的管理成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控制设备运行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设备风险控制的方法从企业角度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为了免除风险的威胁,采取企图使损失发生概率等于零的措施。

2.冗余储备。冗余储备是指备用设备或备用计划的准备。当原有设各等失效时,这些备用措施就可立即起作用。

3.风险分散。风险分散的目的是降低设备对特定事物或人的依赖程度。分离是将某事物或作业程序区分成好几个部分。

篇10

    第一,做好资产、负债的核实盘点工作。决算前,公司各机构应对各资产、负债项目进行认真核实,真正做到账实、账证相符,账账、账表相符,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主要包括:一是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的核对。对库存现金及有价证券进行盘点,保证账款相符,并使年末库存现金控制在最低水平。对银行存款、存储保证金应索取并核对对账单,编制余额调节表,并调节使之相符。二是往来项目的核对。主要包括内部往来和其他往来的核对。通常,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应要求总、分机构往来账务分别核对相符,不允许存在单方入账现象,上划资金与开往来单都应在年度内及时处理,不得跨年度出现未达账项。其他往来(包括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应付款项、预收预付款项、存出分保准备金、存入分保准备金等)双方在年终决算前应主动对账,对超期的应收款项需查明拖欠原因,加强催收和清理。

    三是实务资产的核对。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进行全面盘点,并将实物与账、卡分别核对。年底前需对盘盈或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进行相应账务处理。第二,做好各项收入的核实工作。各项营业收入,包括保费收入、追偿款收入、分保费收入、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其他收入、摊回分保赔款、摊回分保费用、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等,均按《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保费收入除按保险合同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缴纳,应于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外,对于已出单的保费收入,通常以起保日为界,起保日为下一年度的,不应计入当年收入。第三,真实、准确反映与业务经营有关的各项支出。一是严格审核赔款支出。对理赔收回的各种财产必须以公允合理的价格予以变卖,或按规定经批准后转作固定资产、物料用品,变卖净收入或资产入账净值应冲减赔款支出。

    二是严格审核各项费用开支。凡不属于本年的费用不得以预提或待摊的名义调节利润。对实际入账的各项费用支出,必须确保各项审批手续完备,附件齐全。“理赔费用”项目的财务支出,应该与业务系统中的该项目保持一致。三是各项经费的计提比例符合国家标准。第四,做好各项准备金的提取工作。各项准备金的计提主要包括计提坏账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提转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等。

    第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各保险机构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其中,企业所得税项目属于汇总纳税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在总公司汇总缴纳,年度决算时分支机构不再预提企业所得税。第六,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地处理所有截止年度末(12月31日)的会计事项,对所有损益类科目进行损益结转,对净利润以内部往来的形式上划总公司并进行账务处理。账实、账证、账账、账表间核对无误后,生成年度财务报表,打印各类总账、明细账等,与内容填写完备的账簿封面及账簿启用表一起装订成册,归档保存,同时,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基础上完成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二、保险公司年度财务决算问题及解决措施

    (1)保险公司年度财务决算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险公司年度财务决算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既涉及到业务层面,也涉及到管理层面,反映出公司日常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年度财务决算的全员意识不强。在进行年度财务决算时,许多保险公司的全员决算意识不强,片面认为那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导致财务决算的前期工作难以开展或者数据统计不完整甚至有误。如进行资产盘查时,会涉及到资产管理部门或使用部门,如果相关部门不重视则会影响财务部门资产清查工作并最终影响到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工作。二是会计基础核算不够准确。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日常会计核算时,由于差错或人员素质等原因,存在错记、漏记等会计核算不够准确的问题,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影响年度财务决算质量,进而影响公司决策。三是财务分析质量不高。许多保险公司出具财务分析报告模板,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作为例行公事,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公司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解决,对于“模板”中未出现的事项不予分析,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作用。四是部分资产管理存在漏洞或监控力度不够。每年进行资产清查时,经常会出现个别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有多种,如:新采购资产入账不及时,有些没有用或已经不能用的资产未及时报备清理还在财务账上反映,有些应收款项因公司未有相应管理措施而长期挂账等。五是财务信息的审核监督作用不强。从年度决算报告来看,各种财务信息都有经过审核环节,但是审核后依然存在不同原因的差错,这说明很多时候“审核”是流于操作形式的,并未真正起到审核监督的作用,而每一个环节或岗位的细小疏忽都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年度财务决算宣导和培训,提高公司全员决算意识。在年度即将终了前,可以召开年度财务决算宣导及培训会议,布置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强调全员参与意识。二是注重会计人员日常素质培养,规范会计核算。保险公司应定期进行财务会计知识培训,学习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规范日常会计核算方法,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年度财务决算的质量。三是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资产流失风险。对于公司资产管理,应建立管理责任制并落实到人,完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应收款项,应定期清理,查明拖欠原因,如有些保险公司专门成立了应收保费管理小组,对公司应收保费进行专项清理,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对公司资产的保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加强财务数据的审核监督力度。对于财务数据的审核一方面需要明确各项数据信息的审核方法;另一方面也应落实责任,审核监督的力度加强了,也会促使公司各项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增强。五是结合年度财务决算分析报告,及时调整公司工作重点。一份好的年度财务决算分析报告可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财务深入企业各条战线,就像医生号脉,看财务问题就能知道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高企业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