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工程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工程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工程特点

篇1

关键词:耕地治疗;农田建设;标准;综合整治

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主要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配套设施,采取科学有效的农田建设举措,集中、连续的形成一套完整的耕地治疗体系,旨在提高耕地的抗灾能力、改善农田经营方式,提高产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耕作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农田建设的高标准耕作研究尚且不够完善。如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先进技术和经验制定详细标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是研究的主要目的。[1]

一、高标准耕地治疗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高标准耕地综合治疗是指在传统农田建设基础上强化建设条件、建设要求等内容,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具体农田改进办法。在综合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耕地本身的区域性、适应性,根据土地条件的优良,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提高耕地质量。制定出的具体实行办法,要考虑到是否科学可行,要保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基本权益,有针对性、有导向性的开展农田建设、整治。

耕地的保护是从数量到质量的双重保护,农村耕地的基本整治是要保证高产和稳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抗灾能力,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实现耕作方式的创新性改革。耕地综合治疗要保证高标准,对于农田质量要划分等级,按耕地的优、良分布,这是对于耕地区域性整治的质量要求,说明基本的农田建设要努力实现高标准、高要求,落实好土地的灌溉、排水工程等,预防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实现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满足规模生产的要求。[2]

二、耕地综合治疗标准下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方法

指标考察。研究区域内土地的地形、地貌,结合气候、水文和土壤的基本特征,对耕地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进行等级划分、评定。首先从构建评价体系着手,考察因素要从土地质量、生态水平双重方面进行,提高质量、稳定数量,保证生态景观良好。总体来说,高标准建设农田,一方面要考虑到耕地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是否能长久可持续的发展,这是高标准要求下农田基本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综合判定。在农田内部指标核查中,考虑到农田基本自然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考察方面要从耕地的土壤湿度、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和整体土地质地入手,测定PH值。这些因素对于基本的农田建设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根据研究指标得出结论后,可有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实施土地生产、保护机制。保证灌溉率、做好排水工作、完善道路的通达度,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进一步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以外,主导农田高标准建设的因素还包括当地的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程度和人口规模等。指标的综合判定一定要遵循全面性和独立性。[3]

三、基本农田建设研究结果分析

耕地的自然生产水平主要是由自然质量条件决定的,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可以按照评价值进行划分,等级靠前的耕地质量水平较高、自然条件优越,耕作没有太大的限制因素,应当作为农田建设的有限选择区;水平较低一级的耕地该是自然条件一般,主要会受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可能还会有轻微的土壤盐渍化。这种等级的耕地一般灌溉设施较差,应该是建设高标准农田体系中重点建设的潜力地块。这些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平整度、改善基础生产实施实现土地的改良和升级,进一步提高农田建设的质量条件。最后,末端评价等级的耕地属于总体水平较次,自然条件没有什么优越性,改造难度系数较大,同时各项整治工程实施较难,不适宜建设。[4]

土地的总体质量评价应当综合各要素分析,作出科学计算、判断,同时还要结合农田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作出评价结果,将建设区域划分为重点建设地块和建设潜力性地块。耕地区域建设要控制在风险范围内就还要为一般建设区预留建设地块,保证耕地综合利用和保护。

建设农田保护机制还要优化耕地的基本自然条件,提升总体质量,凸显地块优势。需要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土地特点,完善基本工程实施。对于稳定性一般、自然质量水平较高的土地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处理好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耕地建设中,要提高土地产能就要可持续利用。例如,山区地块,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主要农作物的耕作,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地区自然条件还是属于较优越,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保护机制;对于平原地区的耕地,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水文、土质条件都十分适用于生产活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耕地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5]

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要求下,要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进步,在关于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方面一定要做足调研、做好研究,在农田建设方面积极创新,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好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作。在研究数据方面要选取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土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总体评价科学评判等级,作出合理的分析、验证。对于土地的限制性因素要做好控制,对于其优势要充分利用,提高耕地总体生产力水平。重点研究土地的综合情况,多元化推动土地建设工作,始终尊重民心民愿,以长久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使基本的农田建设实现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传民,郝晋珉,陈丽,双文元,刘平辉.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15,08:233-242.

[2]钱凤魁,王秋兵,李娜.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5,18:225-232.

[3]钱凤魁,张琳琳,边振兴,牛朋,贾璐,王秋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5,05:1049-1055.

篇2

关键词:因地制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07-1

1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要价值

高标准基本农田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对土地整治创建后,形成的稳产高产、集中连片、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并且和当前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相匹配的基本农田。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基本农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对田、村、林、水、路等实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交通、村、交通等的改造,以稳产高产、抗灾能力、设施配套、生态良好作为基本目标,是科学控制水土流失的最佳措施。在经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将进一步提升,对水、肥料等农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配置与科学利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1.2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因地制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将对土地进行大规模整治活动,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制度分割、自然分割,出现的零星耕地,再将其建设成连片集中土地。为了从根本上推动该优势,并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商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现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一平台来实现。

2 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策略

2.1 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原则

2.1.1科学布局,做好规划的原则 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做好布局、规划工作。也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规划,解决基本农田存在的问题,将基本农田形成大板块,确保基本农田向集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应确立为基本农田集中区。

2.1.2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从各个区域特点出发,不用地区治理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进行差别化建设,根据平原、丘陵平原的差别,来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1.3 实现数量、质量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基本农田在耕地中是精华,必须保障其数量,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粮食能实现增产、稳产,从根本上提升质量等级。耕地质量既包含生产能力,还包含耕地本身的生态健康情况,包含了土壤基本情况,又包含水、作物、大气等形成的质量情况。

2.2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

2.2.1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对各级党委以及政府在实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起到组织作用、先导作用,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由水利、国土、交通等部门牵头组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组。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其中,形成社会合力,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体化工作机制。

2.2.2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参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建立适合当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还应该从区域特点出发,制定与实际相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标准,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有序进行。

2.3 多渠道融合资金,完善监管力度

2.3.1 多渠道融合资金,将相关资金实现聚合,形成集中投入,保证农田质量 当地政府需要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中提升资金比例,将其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专用费。还需要积极探求市场化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土地实现连片式发展,易推动土地实现流转,可以充分从这一优点出发,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并且在投资人注入资金前,和当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建成后再进行流转,并且在流转费方面进行必要的优惠。

2.3.2 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体制。制定高标准农田监督管理基本办法,确定监管机构和管理基本职责,对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对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进行规划、立项、工程实施等进行专门监管。其次,创建高素质的监督管理队伍。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际出发,创建监督管理队伍,对基本农田进行监督,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动态进行监测,创建信息公开和情况通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3 结语

总之,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保障与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来讲意义重大。为此,在充分明确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价值基础上,确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原则,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多渠道融合资金,完善监管力度等策略,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水平,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六孝.基本农田建设是首要任务——江苏省金坛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思考[J].中国土地,2008(09).

[2] 郭培才.整合资源 规模推进 推动基本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J].陕西水利,2009(02).

篇3

[关键词]GIS;RIA;AE;Flex;Silverlight;高标准基本农田

中图分类号:TF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18-03

1 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简称“高标农田建设”)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重点推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但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与监管仍采用手工方式,实时性不高且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分级审批和监管,也不利于存档、汇总和报备。针对目前高标农田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如何实现建设任务、项目进展、资金去向的实时动态掌握?如何解决省级人员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对全省高标农田建设的全程实时监管?如何解决市县项目范围重叠、实施项目进度监控与上报?基于以上问题,应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构建基于GIS和RIA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引入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模型,以及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制订规范的数据共享接口,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一次填报、分级管理、多级共享的对下监管和对上报备,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信息。

2 系统设计与功能特点

2.1 系统设计

系统体系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依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思路,系统在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备份等安全体系下,结合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标准,构建统一的土地开发电子政务与空间基础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层建立系统的设施层、数据层、地图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表现层,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

(1)设施层

网络体系、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等设施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系统建设按照最大限度节省投资的原则,尽量考虑运用各类现有的设施与设备,只对部分确实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少部分设施进行升级。

(2)数据层

根据数据存储结构的不同,将数据分成关系型数据源、非关系型数据源。关系型数据源包括系统元数据库、字典表、系统表、各类业务专题数据库表等。非关系型数据源包括各类文档、图片等。业务表包括年度计划、项目、规划编制、中介、用户等专题数据库表。

地图服务层

在数据层上进行地图服务的,供系统业务逻辑和应用层功能调用。的地图服务包括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项目范围等。

业务逻辑层

处在数据之上、应用表现之下的系统业务层,主要用来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与服务,包括数据服务、目录服务、工作流引擎、安全验证、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

应用表现层

处在最上层的应用表现层是业务功能的最终交互终端,包括年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管理、规划编制进度管理、月报管理、中介管理、项目范围管理、接口开发与集成、系统后台管理等。

2.2 系统功能特点

本系统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

采用Flex技术的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具有执行效率高、易用性等优点。

2、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

系统利用GIS成熟的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技术,实现项目区在“一张图”上的各种空间分析功能。

3、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通过信息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系统自动实现归档检索、统计分析,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

4、图形化管理,解决数据规范与统一问题。

通过统计报表与图表的联动、项目范围自动生成与重叠检查,解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据的规范与统一问题。

3 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3.1 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与定制应用

为实现对高标农田项目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本系统采用了工作流(WorkFlow)技术和模型。

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管理可以规范业务流程、跟踪业务处理过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设计器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员通过流程设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从而产生一系列可以在流程引擎中运行的业务流程模型。本系统采用基于Flex技术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Flex是一种很轻便的客户端技术,只要客户端安装了FlashPlayer就可以使用Flex技术,而目前世界上95%的机器上都安装了Flash播放器。Flex项目最终编译成的Swf文件在FlashPlayer中是以字节码形式运行的,其执行效率远远高于浏览器解析执行的JavaScript,而且Flash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对比其他技术实现的流程设计器,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在效率和易用性上具有优势,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右侧的操作导航来进行流程各个组件的创建,如拖动缩放工具条,可以缩放整个流程查看界面,点击“选择”按钮则可以选中节点或连线,点击“节点”按钮则可以在左边的画布中增加一个活动节点,点击“连线”则可以增加一条迁移线,如果用户需要删除流程的节点时,则点击选中需要删除的组件,然后利用键盘上面的Delete键就可以删除组件,如果用户无意做了错误操作,则点击“撤销”按钮撤销前一操作,或者“重做”按钮返回上一操作,整个流程设计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流程保存。整个过程基于可视化操作,简单明了,用户可以很容易上手。

通过可视化工具对流程进行定制,流程定制完成之后,将会生成相应的xml文件,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将流程配置保存到数据库,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流的配置操作。

3.2 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监管是以空间数据库引擎与GIS空间分析、Web Service、Silverlight等技术为基础,结合项目建设地块信息、空间分析服务等云服务资源,开发对地块坐标等空间信息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接口,与可视化工作流、定制应用等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它不仅实现项目地块在地图上的浏览、查询、定位等操作,同时具备地块空间信息的属性信息检查、逻辑检查、空间拓扑检查,实现空间数据导入导出的数据接口和与其他模块交互操作的应用接口,强化空间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从而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一张图”监管在实现中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统一坐标系统的确定

坐标系统是GIS图形显示、数据组织分析的基础,所以建立完善的坐标投影系统对于GIS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空间数据由各县级单位生产提供,其采用高斯克吕格3度带投影坐标系统,且广东省包含37、38、39共3个投影带号,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均采用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来存储和显示数据。系统开发了ProjectXian80ToGaussKruger()和ProjectGaussKrugerToXian80()方法实现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与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的坐标正算与反算。

2、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共享使用

“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利用编程接口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已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中,并以“天地图”的服务为支撑开展项目管理的地图服务与应用,从而有效缓解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突出问题。编程接口通过继承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中的TiledMapServiceLayer类,重写该类的Initialize()与GetTileUrl()等方法实现了对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嵌入式调用。

3、空间数据的检查与提交入库

用户在客户端导入项目空间数据之后,客户端负责对数据进行逻辑检查并提交至服务端的Web Services接口,服务端将数据检查后分类存放入空间数据库中。采用Web Services + Arc Engine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提交,可以使该工作在服务器后台运行,减少客户端压力与节约用户时间,并且实现较为全面的空间数据检查。

4、图形应用接口与交互

地图管理模块设计应用接口供项目管理模块调用,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模块对于图形的多种操作。在地图管理模块中对其他模块开放RunOperation(string OperatorArgs)方法,传入参数OperatorArgs中指定地图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其他必须与可选参数,在RunOperation方法中实现对参数的解析与操作的实现。

4 系统实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从总体功能结构上分为基础框架、五大业务功能、后台管理、接口开发、项目范围检查工具等模块。

1、基础框架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平台的基础,根据统一数据库、地图服务、工作流引擎、权限控制、接口集成、标准机制、网站服务等7个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平台各个子系统模块的数据及资源共享。

2、五大业务功能。年度计划管理、高标农田项目进度管理、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度管理、高标农田项目月报管理、土地整治中介管理等组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业务功能。

3、后台管理功能。包括行政区划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系统基础数据管理,以及业务账号管理、用户管理等业务数据管理。

4、接口开发。系统接口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与部报备系统对接接口,实现与国土资源部新版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系统)的无缝对接。二是项目报备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将本系统涉及的报备数据按条件、批量导入、导出为如excel、word、jpg等通用中间格式,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或撰写整理文字报告。

5、项目范围检查工具。对各类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是否重叠进行检查,主要功能包括:坐标导入:读取、导入固定格式的txt或excel坐标文件,自动生成图形。当坐标系统不一致时,自动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范围审核:对导入的项目空间范围进行叠加检查,包括与已有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基本农田范围、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叠加,检查是否有重叠。截图打印:当有重叠发生时,对当前项目范围进行截图、打印。

5 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相关业务管理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服务及管理支持。该系统解决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工作量大、任务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如何实现任务进展、资金去向的全程有效监管的问题,为高标农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为职能部门大幅节省了劳动力投入和项目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伍育鹏, 郧文聚, 李武艳.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 2006(04).

[2] 胡存智. 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研究――兼论《农用地分等规程》总体思路及技术方案设计[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03).

[3] 张凤荣, 郧文聚, 胡存志. 《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几个理论问题及应用方向[J]. 资源科学, 2005(02).

[4] 王加恩, 胡艳华, 宋明义, 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 2012(02).

[5] 陈柏松, 游娟, 潘瑜春, 等. 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6] 兰小机, 刘德儿. ArcObjects GIS 应用开发-基于C#.NET[J]. 江西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7] 朱仕杰, 南卓铜. 基于ArcEngine的GIS软件框架建设[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04).

[8] Nagel Karli Watson Christian, Others. C#入门经典[J].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9] 马建辉, 吴克宁, 赵华甫, 等. 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1).

[10] 颜国强, 杨洋.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J]. 国土资源情报, 2005(03).

[11] 彭强勇, 周卫, 张彦彦, 等. 基于ArcEngine的地图整饰功能的实现[J]. 现代测绘, 2007(04).

篇4

关键词:金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

一、项目实施情况回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镇主要对项目区进行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大工程改造。

1、水利设施建设。(1)新建灌溉泵站29座310千瓦,排涝站2座40.5千瓦,总投资157.74万元。(2)新建衬砌渠道66.91公里;埋设地下渠道2.87公里;总投资440.87万元。水利措施合计投资为633.15万元。

2、农业措施。(1)新建机耕道路35.4公里,机耕桥5座,总投资529.99万元。(2)良种仓库400平方米,良种晒场300平方米,总投资25.94万元。农业措施合计投资为563.32万元。

3、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150亩,总投资20万元。

4、科技推广。(1)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期,受训人数200人次,投资3.0万元。(2)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两个①在金明村建立400亩优质粮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面积2012亩,形成了良种引进、品试推广一体化,投资25万元。②在茜墩村建立百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核心区面积达到150亩,辐射区面积达300亩,总投资29万元。科技推广合计投资57万元。

5、其它项目支出86.44万元,其中勘测设计费48.4万元,监理费19.98万元,管理费用6.05万元,工程管护费12.1万元。

金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水利、农业、科技、林业措施等软硬件工程建设实际总投资136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10万元,村自筹资金150万元。

二、项目取得的基本经验

1、及早谋划 破除瓶颈。农综开发看似简单,“上边给钱、下边干活”,其实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能提前预知准备,届时将会措手不及,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贻误整个示范工程的进展,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我镇农综开发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村干部一起专题讨论研究,罗列了一系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譬如各项水利设施选址放样,窨井垒好又毁坏的问题,路沟挖好又被埋问题。这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相应的问题,就能做到胸中有数,忙而不乱,使工程顺利进行。

2、统筹安排 提高效率。农综开发具有自身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如植树往往要在春季完成。田间施工要在秋后水稻收割之后开工。我镇在金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统筹安排全年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春季和秋后的两个突击施工战役,做到了全力以赴,抢抓时机,攻坚克难,科学调度,现场指挥,突击实干,有序建设。

3、上通下达 共克难关。当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将问题报告给有关责任人,再认真研究,解决困难。有一次,村里负责监督工程的一位老干部,发现修筑的渠道质量有问题,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向村主任反应了该情况,村主任又向镇相关工作人员汇报,通过层层上报后,第二天,负责农业的陈镇长和县农综办领导,一起来到金明村实地查看,现场督查,指出不足,当场责令解决。同时,再次明确合同要求,晓明利害,指出施工问题的症结,提出新的科学的建设方法和施工标准。

4、完善制度 严格管理。金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从申报、评估、审批到实施,严格执行了申报、立项、项目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制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资机制。我镇把配套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项目区村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使资金投入有可靠的来源保障,按时足额配套好项目自筹资金。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1、项目规划前瞻性不够。由于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受到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面积广等客观因素限制,加上相关人员受业务能力、专业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致使整个高标准示范项目中的个别子项目在工程设计的规格尺寸上与项目区实地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无法发挥设施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标准示范项目效益的发挥。2、项目区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民对农综开发建设的优越性认识不充分,其中,部分水利工程专用了一定农田,极个别农户提出不合理的补偿要求,难免给项目建设来一定困难,拖延了工程建设进度。3、建后管护较差。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群众和干部对管护认识不够,且缺乏较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例如:春季打造好的路树框架,到冬季已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坏,有的路面被毁、有的路沟被填、有的树木被折、被拔等现象。4、林业措施完成率不高。由于今春天气反复无常,雨水较多,拖延了工程进度,导致错过绿化植树季节。

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1、重视建后管护,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一,要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项目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建设的成效,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以及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用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在项目区形成一个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第二,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县、镇、村三级部门的日常工作。落实一定的管护资金,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第三,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条例,明确项目运行管护条款。对于破坏项目设施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追究查处;对项目监管不力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由于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具有类别多、质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针对当前基层业务人员少的现状,要大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第一,建立考察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到周边市、县学习考察,以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第二,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业务研讨、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规划设计业务人员视野,丰富知识,让他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跟上新时期对农业开发提出的新要求。第三,创造条件,让更多专业人员能够进入到农业综合开发系统中来,为提供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奠定人才保障。

篇5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050-02

由于农田水利建设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建设发展.对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要求,水利建设工程就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从而有效的解决在目前形势下水利工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并且改革和加强提高对工程建设的组织形式以及建设方法,以达到水利建设得以稳健发展,进一步提高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1 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形势下,由于我国在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就是集中在节水灌溉以及建设大、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改造大中型的节水工程等工作。在近几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气温不断变暖因素的影响,而降水分布极其不均匀,因此旱涝等一些灾害就会不断的发生,这给国家的经济财产就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力发展,提高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也是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必经途径,对此,加快目前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1)由于我国非常重视在农田水利方面的发展要求,所以对于三农问题也是一直影响农业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是否可以进行调整,而国民经济是否可以得到顺利的发展都取决于农业发展的建设程度。对此,只有加强建设农田水利项目,才可以保证农业发展的增收,这也是推动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保证,确保使国民经济可以持续增长;

2)在农业发展当中,水是有限性和不可取代的,但是它却可以进行循环的使用,然而出现不当利用时,则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甚至危害到生命安全等问题。此外,水资源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污染的,对此,这些属性以及它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它的合理应用与开发,这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待我们解决。由于水资源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则是确保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维持资源、人口生存环境的必要基础,因此,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则必须要着想于未来,得以水资源可以持续稳定的建设发展;

3)在农村发展的过程当中,水利基础建设则是作为一项基础条件,它也是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关键,对此,它必须要利于农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不断的增加效益,提高农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2 在建设中存在的缺陷

由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小型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是靠着农民的投工投劳修建的,所以在工程修建交工时,则会存在质量差、低标准、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以及配套不全等相关问题。如果要受到长时间运行的话,部分建设设计都已经进入到了更新和改造的阶段。经过相关部门的一些资料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有些工程已经出现老化失修以及报废等相关问题,所以对于我国的小型水利工程其完好率也只有大概五成左右,没在达到实际的标准要求。

1)由于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主要都在农田以及周围的生活区附近,利于日常生产以及生活等需求。然而,农村的水利建设一般都是地方性的项目工程,所以在施工时有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此外,在工程修建以后,一般都是要靠农民日常进行维护的,所以就很难达到正常的维护要求标准进行。在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大多数都由农民组成的,而作为施工企业也没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也没有配备专门的质量监察人员,所以工程质量就难以达到规定标准;

2)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由于工业企业会产出大量的废水,在城镇当中又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等,所以这就会严重污染到地表水,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此外,植被在遭到破坏以后,也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土质的松软,耕地减少以及产量下降等问题。对此,就必须要应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3)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由于我国开展的比较早,然而在整体设计上却比较落后,所以很多工程项目的都会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并且在一些农田水利工程上都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应政策进行,所以也就无法发挥出整体效益,导致出现重复工程建设的问题,这也就造成了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3 针对缺陷的主要解决措施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由于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这就必须要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农民等力量,同时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一面。作为政府应也建立一套良好的激励制度,并且通过利益诱导,从而吸引广大农民共同完成水利建设。此外,还应制定完整的政策机制,从而确保农村集体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有效的激发农民投资投劳到建设项目当中来,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促进投资的多元化发展,持续发展水利建设;

2)我们要进一步普及节水灌溉的先进技术,把节水工程和水利建设相结合。进行旱田灌溉时我们应用的是管道式喷灌,但是,一般发挥管式的喷灌应用是较为方便的,并且投资较少,对于水压的要求也偏低,方便管理。对此,我们要积极的发展微灌以及大棚滴灌等方法。此外,也应做好河道浆砌防治以及渠道的建设工程,加强提高利用率。而我们也应进一步研究利于灌溉发展的节水经济政策,做好计划以及节约用水的制度管理制度方针。也应逐渐的提高用水节水意识,管理好水利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一方面要明确资金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应明确实施项目的主体。一般实施项目的主体主要有农户、集体组织以及农民专业合作;

3)一个优秀的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有配备高素质的水利工作队伍。因此,就必须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水利员的技术,提高他们掌握新理念知识、新科技,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上也应建立相对健全水利建设队伍和良好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应建立合理的合作组织体系框架。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科学研究,必须要适应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农村体制以及适应地区特点的水利建设,从而更好为农业发展、为农村建设服务。

4 结论

总之,因为农田水利建设则是确保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它是否可以顺利的进行是需要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支持。对此,要不断的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也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工程,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5).

[2]任彩玲.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2012(14).

篇6

关键词:盐城;耕地质量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66-04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位置,提出“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要“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1],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耕地的重视。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导致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容乐观[2-3]乃至呈下降趋势[4-5]。保护耕地刻不容缓,然而提及保护耕地,大多数人忽视对耕地质量的保护。相对于耕地数量的有形减少而言,耕地质量的下降是隐性的,难以察觉,但其影响绝不亚于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的变化正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6]。本文分析了盐城市进行耕地质量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期对盐城乃至我国耕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田间基础设施、耕地环境等构成的满足农作物安全和持续产出的能力[7]。耕地数量刚性减少,耕地质量提高速度落后于社会发展速度,粮食需求又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提升耕地质量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盐城市是农业大市,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和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市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至关重要。

1.1 保证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 粮食增产丰收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改良培肥土壤,提高抗灾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基础。近年来,盐城市各地大力实施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应用和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重大项目,为盐城市粮食总产“十连增”、农业持续丰产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耕地数量下降不可逆转的形势下,要实现粮食产量连增,切实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挖掘农业生产潜力。

1.2 夯实现代农业规模发展基础的需要 盐城市耕地类型多、人均耕地少、中低产田面积大,严重阻碍了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标准化生产和适度规模化经营[8]。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因地制宜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善生产条件,从根本上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切实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前提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1.3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耕地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只要耕作层深厚、土壤质地适中、营养条件均衡、肥料使用科学,农田基础设施完好,就能保证耕地高产。因此,将良种、良法、良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提高单产上下功夫,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进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1.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耕地质量对农业的可持续性有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可持续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作保证,而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又依赖于耕地的生产力和清洁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不仅能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提升耕地的抗灾、抗逆能力,还能促进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耕地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盐城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耕地质量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2.1 耕地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要求,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落实关键措施,高质量地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盐城市高标准农田比重由2006年的35%提高到2013年的44%。指导农民科学利用好人、畜、禽粪便,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家肥利用效果。加快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每年推广商品有机肥5万t以上。目前盐城市耕地土壤肥力普遍提高,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了6.77g/kg,增幅达49.35%;土壤全氮含量上升了0.26g/kg,增幅达26.45%。

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推广 盐城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05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实施,2011年启动整建制推进,2013年开始推进“全覆盖”。截至2013年底,盐城市先后实施了近4 500万元的国家和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形成了多项技术成果,获得省推广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近30篇,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66.7多万hm2次。通过采土测土和田间试验,掌握了盐城市耕地质量状况、变化规律和作物需肥规律,建立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建成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数字化。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应用。建立了“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运行机制和“五个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模式(县有一个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镇有一幅施肥分区图、村有一张施肥推荐表、户有一张施肥建议卡、经销网点一次性供齐配方肥)。农民施肥方式由“经验”施肥走向了“精准”施肥,有力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2.3 耕地质量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盐城市完成了2个国家级、43个省级、86个市级和129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标准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覆盖全市、功能齐全、运作规范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对耕地质量开展动态监测。扎实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各县(市、区)完成了对耕地地力等级的科学划分,定期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辅助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2.4 土肥新技术逐步推广 根据不同土壤的主导障碍因素,按照灌溉改良型、盐碱耕地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类型,采取农艺、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改造,不断提高中低产田肥力水平,实现中产变高产、低产变中产的目标,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9-10]。先后实施“平衡施肥”、“补钾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质提升”等重大项目,推广精确施肥、有机质提升、秸秆还田、化肥深施、少免耕技术等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截至2013年底,推广商品有机肥40万t,应用面积14.3万hm2;保有秸秆还田机械近3 000台,机械化秸秆还田19.33万hm2;境内拥有有机肥企业11家,消纳有机肥17.5万t[11]。促进耕地用养平衡,遏制农田土壤退化、地力下降趋势。

2.5 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取得突破 《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于201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江苏省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12]。盐城市及时召开了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掀起宣传贯彻热潮,提高了《条例》的社会影响力。各级农业部门根据《条例》要求,调整完善了工作机构,健全了工作机制,强化了责任落实,努力做到管理有机构、工作有手段、行为有规范,为履职尽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盐城市成立了全市耕地质量评定委员会,开展了耕地质量评价、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毁损耕地质量鉴定等工作,耕地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入规范化运作轨道。

3 耕地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有30a时间,由于生产方式变革、土地利用强度增加以及外源物质的大量投入,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壤质量变化剧烈,原有的土壤信息已不能反映土壤质量现状。

3.1 基础设施老化,农田基本建设弱化 受建设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许多田间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简陋,运行时间长,老化严重。尽管近些年来,各级逐步加大灌区改造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部分骨干水利设施状况有所改善,但田间工程的整治相对滞后,抗御旱涝灾害能力脆弱。

3.2 耕层厚度变浅,耕地养分失衡 近年来,由于农业投入品过度施用及不合理耕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和小动物减少,耕层平均厚度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4.6cm下降到11.5cm,土壤容重由1.29g/cm3上升到1.32g/cm3,已影响到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和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大量研究表明,大量的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产品受到严重污染,质量逐步下降[13];长期实行少免耕制度,土壤物理性状普遍变差,耕层厚度日益变浅,土壤容重增加[14]。盐城市耕地养分非均衡化现象日趋严重,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30a来含钾肥料使用少,全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下降4.74%,部分长期进行粮棉生产的地区,正由“富钾”向“缺钾”转变;含磷肥料过量使用,全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上升幅度达384.96%,但区域分布不平衡,部分粮棉主产区缺磷,城郊菜地则明显过量;土壤pH有下降趋势,平均由7.93下降到7.45,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3 “三废”排放加剧,耕地污染加重 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生活污水、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等肆意向农田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重金属累积等,已造成耕地的显性和隐性污染。耕地被污染后,不但农作物产量降低,而且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与2006年相比,43个省级监测点土壤样品6个土壤重金属指标中5个指标、六六六、DDT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土壤环境质量存在退化趋势,但土壤总体清洁。

3.4 耕地占补重数量轻质量,以次补好[15] 各种建设用地占用的多为城郊的良田沃土,而补充的耕地则是沿海滩涂、荒地,土壤肥力低,后续培肥措施跟不上,地力明显不如被占耕地。这些补充耕地即使采取积极有效的培肥措施,也需要几年的耕种,粮食生产能力才能达到一定水平。

4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

耕地是农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保障,耕地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一项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

4.1 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在完善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向经济、果蔬、园艺作物拓展,扩大技术覆盖面,力争到“十二五”末,盐城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所有农户、主要作物“全覆盖”的目标。大力推广数字化技术,做到配方单到厂、建议卡到户、配方肥下地。一是深化农企合作。按照“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公平公开、择优合作”的原则,选择积极性高、信誉好、实力强的肥料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与供应。鼓励企业运用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构建基层肥料直供网点,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配方肥料。二是加强培训示范。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肥料经销商的培训,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田间巡回指导和现场指导服务。突出抓好肥料经销商技术培训,努力将肥料经销网点打造成帮助农民选肥配肥的助推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传播者、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应用的展示窗、配方肥销售推广的主力军。要按照有包片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的“四有”要求,确保“示范片”到村。三是及时更新成果。积极开展周期性采土测土和针对性肥效试验工作,及时更新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数据,适时指导基层智能化配肥供肥网点根据最新的数据配肥供肥。要扩大触摸屏查询和智能化配肥机的配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短信平台的运用,方便农民快捷地查询主推肥料施用配方、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

4.2 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要以实施好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为抓手,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统筹考虑建设条件和施工季节,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加强田间灌渠、排水沟、排灌站及涵洞、闸门等配套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平整、沟系疏浚、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建设,做到早建设、早收益。二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项目批复文件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拖延建设工期。严格实行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建设成效。三要做好建设项目储备。科学制定总体规划,选定建设区域,明确建设内容,合理安排年度计划,按照省农委印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编制大纲要求,提前编制下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和申报准备。

4.3 切实加强有机肥推广应用,稳步提升耕地地力水平 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对农田有机肥的投入,努力提高耕地地力。一方面,要规范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根据无公害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消纳规模畜禽养殖等产生的农业有机废弃物,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要优选项目实施区域,做到相对集中连片。加强对中标企业所供肥料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力争每年全市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规模达10万t以上。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墒沟埋草、秸秆覆盖、行间铺草、生物腐熟等行之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努力实现秸秆全量就地还田,杜绝田间焚烧秸秆现象。同时,在沿海盐碱良地区,积极发展冬季绿肥种植。

4.4 全面强化耕地质量监测,掌握耕地质量变化动态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机制,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一要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着力推进市县两级配套监测点建设,建立长期定位综合监测点和试验示范区,改善监测设施装备,推进装备水平优化升级,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全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二要扎实推进耕地地力评价。全面建成全市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本农田质量管理数据库。启动全市区域地力评价,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评价。同时,以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三是建立完善耕地质量信息与预警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功能,对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地力评价数据进行开发应用,规范耕地质量动态信息与预警报告,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4.5 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做好耕地质量管理工作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领导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稳定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制度,保障工作条件,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培训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和技术指导到位。一方面加强多方合作。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共赢局面。通过信息沟通、工作交流、项目合作、联合执法等,加大农业系统内外联系,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社会影响力,推动耕地占补平衡、量质并举目标的实现。与企业合作,全方位、多模式推广应用配方肥,真正打通配方肥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不失农时,供肥到点,应用到田。与科研院所协作,联合攻关,推进技术创新与集成,为科学施肥水平的提高、退化与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耕地质量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2]任笑嫒.强化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2):5-6.

[3]李爱青.浅析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下降原因及强化建设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2):1-2.

[4]沈仁芳,陈美军,孔祥斌,等.耕地质量的概念和评价与管理对策[J].土壤学报,2012,49(6):1 210-1 216.

[5]李应中.2012年我国粮食形势综合分析(二)[J].中国农业信息,2013,5:6-9.

[6]倪绍祥,刘彦随.试论耕地质量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重要性[J].经济地理,1998,18(2):83-85.

[7]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J].江苏农村经济,2012,5:72-74.

[8]曹静,宝胜.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和政策思考[J].理论观察,2013,5:76-78.

[9]倪丹,王礼焦,孙皓.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建设现状与发展措施浅议[J].耕作与栽培,2010(6):14-15,19.

[10]张清华,史琢,韩翠萍,等.扎兰屯市耕地质量现状与改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89-90.

[11]秦光蔚,陈爱晶,周祥,等.盐城市低碳农业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 527-3 529.

[12]徐茂.江苏省推动耕地质量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农技推广,2013,7:37-39.

[13]刘春梅,黄子乾,唐宗明.合浦县施肥对生态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261-263,265.

[14]林爱华,陈斌,吉训凤,等.海安县耕地质量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2):28-30.

篇7

为确保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任务目标的顺利实施,入春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县实际,以绿色通道、农田林网、苗木花卉、经济林、丰产林、村镇绿化林业六大工程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责任,广泛宣传,强化措施,集中精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林业生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绿色通道省道枣曹线25.6 公里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经济林基地完成3800亩;速生丰产林完成用材林7400亩;纸浆林4000亩;种苗花卉基地落实面积3700亩;农田林网新建4万亩,完善6万亩;林权制度改革有了较大进展,已发放林权证8000余份。总结前段时间的活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行政推动力度大。春季过后,县委、县政府就把林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县成立了春季林业生产指挥部,主要领导任指挥,县各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指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了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订了林业生产规划,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路段、地块,责任落实到机关干部、村干部,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局面。全县上下全党动员、全民参战,掀起了植树造林的新。

(二)活化机制,推动了工程项目的落实。在工程项目建设上,我们坚持“政府得绿,群众得利,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对全县已绿化和未绿化的林地、沟路渠、河堤和规划造林地段落实承包,签订了承包合同,发放了林权证书,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兴隆乡对新铺的4条共16公里的乡村公路,以100米为一个单位落实承包,签订合同,发放林权证,调动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全乡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目前,乡村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已完成38公里。

(三)宣传发动广泛,舆论氛围浓厚。入春以来,县委、县政府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县电视台把林业生产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采取林业新闻、专题报导、林业技术讲座等形式,宣传林业进度和林业先进典型,对全县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县妇联组织全县妇女在肖云镇东鱼河堤开展了“三八绿色工程”;团县委、县教委、县林业局联合在鸡黍镇开展了“青春、绿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意识,带动了全县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四)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好。肖云镇在丰产林建设上大力推广了林药间作,在速生杨下种植白芍,以短养长,提高了亩产效益。司马镇以高标准建设万亩农田林网为总抓手,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了30多人的专业队,吃住在工地,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的标准进行挖沟铺路,打点定线,所植苗木均选用二年生4米以上大苗,确保了造林质量。在造林过程中,县林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深入村庄、道路、河堤、地块,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坚持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要求,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检查评比。坚持“三大一实”的造林方法,严把栽植技术关,较好地保证了栽植质量。

(五)强化管理,确保了造林质量。建立健全了管护队伍,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1300余人,并明确责任,落实奖惩措施。继续实行了属地化管理,各乡镇派出所负责查处本乡镇的毁林案件,并与农户签订了管护合同,对毁林者严厉进行处罚。3月17日,我县林业公安科与化雨乡派出所联合查破了化雨乡耿楼村村民耿登山故意毁坏河堤树木案,对其做出了治安拘留13日的处罚,并及时在电视上公开曝光,有力地震慑了毁坏树木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了植树造林的成果。

篇8

1、重视程度高,造林绿化工作安排早、动手快。今年林业生态建设各级高度重视,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家园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村村户户搞绿化、人人动手抓植树的良好局面。林业部门从去年底就积极联系定购苗木,定购的苗木全部进入冷库低温保存,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对城区重点造林工程,组织专业队采取冻土移栽常青树和带土移栽的办法精心实施,提高了造林质量。各乡镇都推行了林业重点工程领导包项挂项制度,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造林绿化联系点,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早安排、早规划、早落实、早动手,今年全县造林绿化整体工作与往年相比,提前了一个多月,各乡镇造林的进度比县上有些工程进度还要快,推动了造林绿化任务的落实。从观摩中我们也看到,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古城乡新丰村、中东镇上三分村,群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意识明显增强,在风沙定植的防风林带非常规范,管护的比较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2、任务落实有力,造林绿化规模大、亮点多。各乡镇坚持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层层落实植树造林任务,不断扩大林木覆盖面,工程造林规模大、亮点多,示范带动效应好。东坝镇渠东村借助土地项目整理的有利时机,栽植以新疆杨为主的农田林网主林带5条6.8公里,定植以栽枣树为主的副林带2.7公里,建设规模大、数量大、定植规范、成活率高,建成了土地整理项目和林带配套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小区,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建设双赢的目标。三合乡古墩子村新植农田防护林2.1公里,苗木质量高、定植规范、成活率高。西坝乡晨光村3组建成农田防护林4公里,解决了渠道衬砌后栽树难的问题。羊井子湾乡投资75万元,建成滴灌造林350亩,风沙口沙害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3、指导服务到位,植树造林进度快、质量好。今年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非常重,不论是生态林是经济林建设,各级都坚持从规划设计、整地开沟、苗木检疫、苗木栽植、灌水管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施工,林业部门和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造林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抽调技术人员对全县葡萄种植跟踪服务,高标准的完成了3000多亩葡萄定植任务,确保了质量和进度。大庄子乡、中东镇、西坝乡突出抓好绿色通道建设,按照宽林带、大通道、多树种、高标准的建设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建设规范整齐,成活率高。古城乡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定植的方式,在头号村4组建成治沙造林示范工程200亩,定植规范,成活率高。鼎新镇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混交造林等实用技术,造林150多亩,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

4、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美化绿化工作档次高、效果好。近年来,围绕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改善,县上重点实施了县城防护林、工业园区绿化、酒航路绿化和农村小康住宅点美化绿化工程建设。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林业部门在县城周边完成防护林网造林绿化面积达到1.3万亩,累计投资2000万元,植树300多万株,使县城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今年,县林业局突出乡土树种造林,注重树种的选择搭配,在解放村水库成片滴灌造林2000亩,定植各类苗木70万余株,建设档次高、规模大、质量好。鼎新镇把小康住宅点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断续加大小康住宅区的美化、绿化工作,友号1组小康点绿化苗木标准高,定植规范整齐,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5、管护措施具体,林木成活好、长势旺。从观摩督查情况来看,今年各乡镇对林木管护的重视程度明显好于往年,林木管护措施具体,责任主体明确,有效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大庄子乡把新建的林带责任主体明确到了各村,由乡镇统一配水,落实管护资金,村上组织人员管护,林木管护的比较好。中东镇为解决好林木管护,主动与水务部门联系,协调解决了灌溉用水,并把林带分片包干,管护责任具体到个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今年全县的造林绿化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各项重点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客观地来讲,全县造林绿化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段苗木定植不太规范。有的地段定植苗木时没有开沟,引水灌溉比较困难,还有一些苗木定植后,至今都没有盯头,影响了苗木成活。二是新植林木后期管理需要加强和重视。个别乡村、个别地段,特别是绿洲边缘地带定植的苗木,管护措施不到位,成活率不高,重建轻管的现象还严重存在。三是随着植树造林面积的扩大,需要专门的管护机构和人员,但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大多数乡镇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四是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存有一定难度。由于受比较效益的影响,棉花近几年收益较好,粮食价格也在逐年上浮,加之粮食直补逐年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退耕还林地管护质量有一定程度下降。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林木管护,提高造林成活率。完成今年全县林业生态建设苗木定植任务,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小部分,“一分造,九分管”,下半年,全县林业生态工作的重点就是加强林木的管护,提高成活率,这一点各级丝毫都不能松懈,绝不能认为这次督查工作一结束就可以放松。3月份,全县林业工作会议确定要开好两次观摩会议,9月底县上还要召开现场会议,所看的点不在重新调整,就对这一次观摩的50多个点进行回头看,看的重点就是成活率和保存率,希望各乡镇坚持好造管并重的工作方针,确定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切实加大管护工作力度,确保栽一片、成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2、认真组织验收,确保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林业部门要做好对全县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在检查验收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乡镇沟通,各乡镇也要加大对村组林木管护工作的检查,督促及时灌水,加强管护,提高成活率。

篇9

一、树立高标理念,自觉增强农业开发的动力。

抓好世行三期项目建设,树立高标准建设的理念是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有三点认识:一是高标准建设是国家办、省市办的明确要求,直接涉及到农业开发系统的工作成就;二是世行三期项目相比于其它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影响面广,没有一个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工程难保证;三是通过世行一、二期项目的实施和内资项目的建设,广大群众对项目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树立高标准的理念广大群众很难满意。基于以上三点认识,我们在高标准建设上形成了共识,工作中做到了立项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工程高质量、项目高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开发的工作动力,推进了世行三期项目的顺利开展,近三年来,我县共建设精品区2.8万亩,树木完好率达到95%以上。

二、依靠政府推动,加大农业开发重力。

打造精品工程,单靠农业开发部门工作势单力薄,必须紧紧依靠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对此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和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请示、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当好农业开发在农口工作中的排头兵,干出成绩,作出样子,让领导说话,人、财、物围绕开发项目转,使开发工作直接变为政府行为。一是在领导力量上向农业开发倾斜。县里建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一名县委常委分管农业开发工作,一名副县长主抓农业开发工作,并建立了农业开发月例会制度。具体工作中做到了研究农业工作首先研究农业开发,看农业项目先看农业开发项目,听农口汇报先听农开部门的汇报,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农业开发工作在县政府工作工作中挂头号,排前位。为农业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年以来,县政府先后三次组织项目乡镇的乡镇长、项目村的村干部到涿州、饶阳、山东高密等地参观学习,8次召开安排部署农开工作的部门联席会、协调会。工程建设期间主管县级干部还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开发工程建设。二是在部门服务上向农业开发倾斜。涉农部门的服务重点围着开发转,县水务局把世行三期项目乡镇做为咸淡混浇项目的重点乡镇,先后打浅井72眼;县农业局把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放在世行三期项目乡镇,先后推广良棉新品种6个;交通部门把油面路村村通工程和世行三期项目相结合,先后为6个项目村新修油面路6条,总长18公里。同时农、林、水各部门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乡镇,现场指导农开工程建设。在**,农业开发不再是“单打一”,而是部门协同会战,形成了合力。三是在资金上向项目区倾斜。针对世行项目的报帐特点,在配套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县财政借支、乡镇财政垫付的方式,保证了农开项目的快速启动和顺利建设。**年项目启动以来,县乡财政共借支和垫付30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矛盾。通过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全县农业开发全面开花,形成了县领导抓开发,乡局干开发,全员搞开发的强大合力,促进了农业开发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坚持高标建设,提升农业开发影响力。

农业开发出精品,必须坚持高标准。一是高起点谋划。我县世行三期项目五年规划总面积6.6万亩,涉及三个乡镇,从05年立项开始,我们就对项目乡镇提出了建设“万亩精品工程”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县农开办、项目乡镇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选点定位。如杜桥镇为规划好**年项目建设精品工程,书记、镇长徒步踩点踩线,反复推敲研究,不仅规划了本镇**年5000亩精品区,还开通了两条直通王瞳镇项目区的田间路,使两镇项目区实现了南北贯通,纵横相连。二是高标准要求。以方田林网为重点,明确建设标准,要求所有农路全部横到头,竖到边,主干路贯通项目区,方田面积、路面高度、边沟规格等项技术指标全部优于省级规范标准。林网建设一律四行设计,采用中林46,欧美系列速生杨、速生柳品种,株距3米,树苗胸径3公分以上。特别是项目区林网建设做到“一个平面八条线”,即路面平整,两个路肩两条线,两个边沟两条线,四行树四条线,所有工程要见尺、见铣、见线。同时,坚持“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按照上述标准,各项目乡镇责任到人、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工程一律停工、返工。**年项目建设期间,北留智镇、杜桥镇针对06年项目区部分路段标准不够高的问题,重新动用机械,加宽路面,整修路沟,补植树木,从而达到了精品工程的要求。三是高效率建设。农业开发工程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时间短,任务集中。为抢时间,保进度,县农开办制订了**年工程建设一览表,亮明工程量、工程标准、完工时限,并明确提出项目乡镇的乡镇长是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农开办主任是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进入**年11月份,杜桥镇提出了奋战二十天,全面完成**年7560亩林网框架建设任务的目标。十几天来,他们动用大型机械40多台次,组织专业队6个,迁移电杆32根,清除项目区不符合标准的树木1000多棵,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目前,全县农业开发共打造精品工程2.8万亩,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农业开发活力。

篇10

市委、市政府又一次专题安排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刚才,这次会议是继去年12月9日市委林业工作会议之后。大家观赏了浉河区、平桥区的造林现场,浉河、平桥、潢川三县区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这些县区今年植树造林着手早、行动快、规模大、质量高,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亮点。大家要认真借鉴学习,抢抓时机,扎实行动,迅速掀起造林,全面完成今年林业生态建设各项任务。下面,讲三点意见,最后请郭市长、道云书记作重要讲话。

一、正视问题,肯定成果。进一步增强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各县区采取有效措施,去冬以来。切实推进整地造林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地26.78万亩,占省下达造林任务41.56万亩的64.4%其中已造林10.67万亩,占任务的25.7%,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2.08万亩,占任务的58.3%,完成义务植树222万株,造林规模和造林质量明显好于去年。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安排,一是重视水平高。各级党委、政府都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冬春季的工作重点作来抓。经常深入造林现场检查指导,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潢川县将林业生态建设列为全县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之首,强力推进。平桥区要求区直38个单位统一在核心区建设义务植树基地,进一步提高核心区的绿化美化水平。新县、光山县印发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商城、罗山、固始、淮滨、浉河等县区实行党政领导包乡镇、包工程责任制,新县、潢川、商城、淮滨等县区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奖励,有力地推动了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前安排冬春植树造林工作。息县、固始县在市委林业工作会议之前就召开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动员会。光山、新县、商城三县在去年就着手油茶育苗,二是工作开展早。多数县区在去年11月份就制定了今年的林业生态建设方案。今春可出圃优质油茶苗660万株。潢川县年前全部完成了整地任务,完成了造林任务的82.7%。

今年各县区注重连片开发,三是整体质量好。和往年相比。规模经营,大都采用机械化整地,良种壮苗造林,整地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光山县高标准建设万亩油茶科技示范园。潢川县扩大优质树种种植面积,建设万亩花木精品园。浉河区积极探索林茶间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林业的综合效益。罗山县继续实施环城生态林带建设,已栽植高标准绿化大苗1300亩。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四是造林机制活。大力推广“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经验。对荒山荒地造林,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提高了造林效果。新县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企业+基地”种养加一体化”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林业集约化发展模式,已涌现出千亩造林大户51户。

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植树造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肯定成果的同时。主要表示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进度较慢。尽管工作布置的早,行动的早,但总体进展缓慢,年前只完成造林任务的四分之一。个别县区行动缓慢,工作滞后,影响了全市造林工作的快速推进。二是单薄环节突出。有些县区当前整地造林仅以生态林营造和廊道绿化为重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项林业重点工作尚未全面启动。个别地方树种选择不当,整地和造林质量不高。三是时间非常紧迫。从我市当前的实际看,气温回升快,时间紧,任务重,如果稍有疏忽就会贻误时机,影响年度任务的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我市粮食生产大市地位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造林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时提高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整体水平。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确保完成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

其中造林41.56万亩,今年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总任务是45.13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3.57万亩。全市上下要抢天夺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一)强力推进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要统筹组织协调人力、财力、机械。要迅速组织群众进行造林,凡没有整地的地方,要按照规划,边整地边造林。要组织林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到造林一线加强技术指导,从苗木起运,整地、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严格依照作业设计组织施工,坚持不是良种不上路,不是壮苗不造林,栽植不合格一律返工。同时,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示范村绿化、乡村绿化、重点廊道绿化、义务植树基地、领导绿化示范点和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等六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确保高标准完成今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二)高标准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六大工程建设。重点对农田林网缺垄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新建和补植完善。浉河、平桥两区和羊山、南湾、工业城、上天梯等相关单位,要结合创建国家园林乡村,乡村周边、乡村功能分区交界处、乡村出入口、高速连接线等重点部位,实施高标准绿化。

(三)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建立义务植树责任制。明确部门绿化和每个适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生态建设。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拓宽义务植树渠道,通过建立固定的义务植树基地、认建认养绿地、参与抚育管护、缴纳绿化费等方式,履行公民义务,提高适龄公民的尽责率。对各责任单位造林任务完成情况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确保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四)认真抓好生态县创建工作。依照省政府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市只有新县、商城、浉河和息县四县区完成创建任务。今年固始县、光山县将申报省级林业生态县,还有四县区要在明后两年完成创建任务。已完成林业生态县创建任务的县区要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今年有创建任务的两县区要从领导力量、政策机制、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全方位保证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他县区要及早谋划,对照生态县的各项规范,查漏补缺,确保如期通过省政府验收。

(五)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焦点、难点、纠纷点多,块难啃的硬骨头。今年,省政府要求全部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艰巨。各县区要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打好打胜最后的攻坚战,保质保量完成林改任务。同时,要积极做好退耕还林核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市今年有近17万亩退耕地还林任务第一轮补助到期,涉及年度投资3190万元,国家将于五月份进行核查验收,抽查比例为总面积的50%以上,验收合格的面积方能进行第二轮补助。各县区要抓住当前造林的有利时机,对不合格局部进行补植补造,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三、狠抓落实,强化措施。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县区都积累了很多胜利的经验和做法,今年是林业生态市建设的第三年。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创新,积极筹措资金,抓好质量监督,落实工作责任,推动我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合力抓造林。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村组,严格考核验收,落实奖惩措施。要加强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力度,实施造林进度通报制度。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完成本部门、本系统承担的绿化任务。

(二)搞好科技兴林。要走科技兴林之路。科学选择造林模式,高标准编制和实施造林作业设计,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多模式的绿化格局。苗木选择上,要大力推广适应外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实行良种壮苗造林。林种树种配置上,要突出特色,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花草结合,绿化彩化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林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保管率,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