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稳定外需的六项政策措施,提高境内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在认真总结前期境外放款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2009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
《通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扩大了境外放款主体。由现行的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资跨国公司对外放款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二是扩大了境外放款的资金来源。允许境内企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等多种资金进行境外放款。三是简化了境外放款的核准和汇兑手续。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的开立、资金的境内划转以及购汇等事宜均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办理。四是完善了境外放款的统计监测与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了境外放款资格和额度的核准管理制度,明确了境外放款有效期限,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境外放款外汇资金流出入统计监测机制。
《通知》的实施有利于境内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助于缓解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难和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进一步促进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就改进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政策答记者问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记者就《通知》有关内容采访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问:《通知》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境外投资稳步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已“走出去”的境外中资企业在境外融资难和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境外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增加,融资环境更加恶劣,再加上国内金融机构跨境服务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情况影响了境外中资企业的后续发展。近日,国务院在进一步稳定外需政策措施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在此情况下,为重点支持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以稳定外需,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局在认真总结境外放款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通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扩大了境外放款主体。由现行的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资跨国公司对外放款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二是扩大了境外放款的资金来源。允许境内企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等多种资金进行境外放款。三是简化了境外放款的核准和汇兑手续。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的开立、资金的境内划转以及购汇等事宜均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办理。四是完善了境外放款的统计监测与风险防范机制。
问:外汇局如何防范境外放款可能对国际收支平衡带来的风险?
答: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我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些为境外放款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与我国国际收支总规模和外汇储备规模相比,境外放款的总量有限,不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重大影响,总体风险可控。
在境外放款的具体政策方案设计上,我们完善了境外放款的统计监测与风险防范机制,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境外放款人和借款人资格管理,对境外放款额度设置了两道量化门槛:境外放款额度不得超过放款人所有者权益的30%,同时不得超过其借款人已办妥相关登记手续的协议投资额,以低者为限;明确了境外放款有效期限;将境外放款的额度核准、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境内外汇资金划转以及汇出入等纳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境外放款外汇资金流出入统计监测机制;设定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可以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和境外放款情况,对境内企业放款资格条件、来源、数量以及期限等进行适时调整的保障条款等。
问:《通知》在简政放权、便利企业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通知》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简政放权、便利企业,主要包括:所有境外放款的核准、登记等业务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机构办理;国家外汇管理局仅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相关政策。在汇兑管理上,简化境外放款所涉境内划转核准手续,除放款资金由境外放款专用账户汇出境外或还本付息、担保履约等资金由境外汇入境外放款专用账户需经外汇局核准外,资金在境内相关外汇账户与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之间的划转及结汇,境内放款人可持境外放款核准文件等到银行直接办理,无需外汇局核准。在境外放款额度管理上,对境外放款实行余额管理,即在经核准的额度和期限内,从事境外放款的境内企业可将已经回收的境外放款额度循环使用,改变了原先境外放款按发生额管理的原则,有利于境内企业自主决定境外放款的频率和金额,满足其境外投资企业融资的需要,并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问:放款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通知》最大程度地放宽了境外放款的资格。经外汇局核准,只要放款人和借款人均依法注册成立,且注册资本均已足额到位,具备拥有良好的经营记录并在近3年内未发现外汇违规情节等条件,均可以向外汇局申请,对其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放款。
问:境外放款资金有哪些来源?
答:《通知》允许境内企业使用外汇资本金账户和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内的自有外汇资金、人民币购汇所得外汇资金以及参加外币资金池的资金,对其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放款。
问:境外放款与境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如何?
答:广义的境外投资可以分为境外债权投资和境外股权投资,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可以作为境外债权的一部分,共同构成境外投资。根据现行的境外直接投资管理框架,境外直接投资需获得国内境外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或备案。因此,《通知》规定了境外放款人的必备条件是放款人历年的境外直接投资项目均经国内境外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并在外汇局办理外汇登记手续,以及参加最近一次境外投资联合年检评级为二级以上。
问:《通知》允许采取何种形式进行境外放款?
答:境外放款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是直接放款,即由境内企业直接向其境外合法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放款;二是通过外汇指定银行以委托贷款方式进行。此外,如果境内企业所属的企业集团设有具有外汇业务资格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也可通过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委托放款方式进行放款。
问:如何理解《通知》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4】104号)的关系?
篇2
进一步深化我国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将有利于提高境内企业资金使用率,促进贸易便利化。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一对应”的传统核销管理模式既与涉外经济发展和外汇收支形势不相适应,也与大力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要求有所冲突。为此,2008年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已经删除了有关“核销管理”的表述,并规定外汇收入在符合规定的期限和条件下可以存放境外,从更高的法规层面突破了“企业出口必须及时足额收汇”的传统核销管理理念。
2008年国务院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中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为落实《外汇管理条例》和国务院要求,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切实践行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要求,国家外汇管理局积极研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确立了以总量核查为特点的核销改革思路。具体来看,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关于实施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0年5月1日开始,在天津、江苏、山东、湖北、内蒙古、福建以及青岛等七个省(市)开展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
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合规企业的正常进口付汇业务无需再办理现场核销手续;取消银行为企业办理进口付汇业务的联网核查手续;外汇局对企业实行名录管理,进口付汇名录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企业异地付汇无需再到外汇局办理事前备案手续;外汇局利用“贸易收付汇核查系统”,以企业为主体进行非现场核查和监测预警,针对异常交易主体进行现场核查,确定企业分类考核等级并实施分类管理。第二步,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的通知》,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广东(含深圳)、山东(含青岛)、江苏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试点期限为一年。试点的内容主要包括:外汇局在严格审核企业资质的基础上,核准境内企业在境外开户,该境外账户用于存放境内企业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并用于货物贸易和部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以及经外汇局核准或登记的资本项目对外支付;外汇局对境内企业存放境外资金总量实行规模管理;简化进出口核销、联网核查等业务操作,实行企业和银行事后报告制度;外汇局对境内企业境外账户收支实施非现场监测,对异常情况实施现场核查。
第三步,出口收汇核销制度改革试点。在实施进口核销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出口核销制度改革,使合规企业的正常出口收汇业务基本退出现场核销程序,从而便利企业贸易项下收结汇,减轻企业和银行负担。目前,出口核销改革尚需与外部委达成一致意见后实施。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现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由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由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改革后的主要法规包括《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办法》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实施细则》《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内部操作指引》及《出口收汇存放境外管理办法》。改革的预期目标是,企业的贸易收付汇无须再办理核销手续,日常业务活动得到最大程度的便利;外汇局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核查系统对货物贸易项下的异常外汇资金流动进行动态的监测和管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得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分步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必要保证,对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涉外经济安全及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3
关键词:进出口核销;非现场核查;外汇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0-0032-02
一、现行进出口核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出口核销制度作为经常项目真实性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贸易收付汇进行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分别是从1991年和1994年开始实行的。目前,我国进出口核销以逐笔、现场核销为主要监管方式。进出口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齐每一笔业务相关单证后,由专人到外汇管理部门凭以办理现场核销。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则根据企业提供的核销资料,逐笔录入到监管系统后,将纸质资料与电子信息进行核对,相符后完成核销监管过程。在对外贸易总量飞速增长的情况下,这种核销方式使进出口企业必须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收集整理相关核销资料及往返外汇管理部门,给企业开展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了很多不便,而外汇管理部门也需投入相当的人员、设备从事具体的手工核销操作,加大了核销监管的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无法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监管,弱化了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
二、完善我国进出口核销制度的政策建议
在人民币可兑换进程逐步推进,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前,以核销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经常项目真实性管理,依然是我国外汇管理整体框架中一个必要的管理制度,因此核销制度的改革应以实现管理模式从事前管理向事后管理转 变,核销方式由逐笔现场核销向总量、非现场核查转变,逐步使大多数进出口企业退出具体核销程序作为总体思路,通过非现场监管加强对企业收汇和付汇的真实性核查,以适应新形势下实施有效管理与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双重要求,建立起与国内外市场运行要求相适应的规范有效的监管制度。
(一)建立完善与非现场核查体系相配套的进出口核销政策及制度
实现进出口核销方式由现场核查向非现场核查的转变必须有相应政策及制度作为支持。在政策制定中一是应变从前的“行为可疑”的前置条件为“无罪推断”,即首先相信企业经营是合规的;二是在具体监管指标的设计时要变从前“行为监管”为“主体监管”。通过加快对现有进出口核销政策的调整来推动核销方式转变的尽快实现。
(二)设计适应非现场核查需要的监管指标
实施进出口核销监管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行为,同时还应及时发现对外贸易中的可疑涉汇主体和异常交易行为,并对这些主体或行为进行相应的核查处理。因此,外汇管理部门首先需要了解涉汇主体、涉汇环节及可能存在的违规情况才能设计制定出一套能够及时、准确发现或揭示对外贸易中可疑主体和异常交易行为的非现场核查指标体系。在非现场核查指标的设计上应注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考虑。定性指标的设置和考察应能够使外汇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涉汇企业明显的违规行为;定量指标则要函盖总量指标和比率指标,通过对定量指标的考察,外汇管理部门可以发现进出口企业经营中的可疑交易行为。
(三)开发以先进科技支持的非现场核查系统
外汇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兼容性强的非现场核查系统,该系统应能够快速高效收集进出口企业相关业务数据,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非现场核查指标及时准确发现和提取其中的可疑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预警。由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具有连续性,因此该系统应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能对企业实行不间断的监管。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发展阶段外汇管理部门监管的侧重点将不尽一致,因此,系统还应该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可扩展性,能够随着监管环境和监管要求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
(四)建立相应的网络保障系统
外汇管理部门要实现向非现场核查的转变必须对现有计算机设备的存储能力、运转速度、内联网络的稳定性、传输能力进行改进。因为全面、准确掌握进出口企业的相关业务数据是实施非现场核查的基础?鸦作为相互联系纽带的网络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强传输能力,以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高效的传输。
篇4
[关键词]货物贸易;外汇制度;贸易便利化;成本;效率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082
[中图分类号]F832.6;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109-02
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告,自2012年8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本次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是对以前出口收汇核销、进口付汇核销、出口退税和外汇收支管理的巨大变革,涉及范围广泛、意义深远。对企业来说,涉及到变革贸易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操作流程与业务配合,以及与企业外部有关的银行、外管局、海关、国税等部门的对接方式的变更。
1 改革宗旨和改革要点
1.1 改革宗旨
一是完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涉外经济发展;二是贸易外汇收支与货物进出口一致性、真实性;三是外汇局建立进出口货物流与收付汇资金流匹配的核查机制,对企业外汇贸易收支进行非现场总量核查和检测,对异常或可疑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对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合规性实施非现场和现场核查。
1.2 改革要点
改革要点包括:企业名录管理、企业报告和登记管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非现场/现场核查制度、企业分类管理(A、B、C)对于A类企业的业务办理便利化、B、C类企业电子数据核查制度。
2 货物贸易外汇改革对企业业务影响
2.1 对一般贸易的影响
2.1.1 政策引导
通过海关和外汇局同时对企业资金流与货物流实施监控,更加规范了企业的进出口行为。对报关金额与实际货物价值的对等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效的控制企业走私行为的发生,防止企业偷逃应缴纳税款,防止热钱涌入与境内资产转移。
2.1.2 操作层面
外汇管理局停止发放核销单,无需口岸备案;报关单上批准文号不再显示核销单;电子口岸出口收汇中交单一环取消,报关单自动传送至外管局,无法依据电子口岸核销信息查询并核对发票开票信息,需要依据预录单结合电子口岸报关单信息核对发票开票信息。
2.2 对转口贸易的影响
单笔合同项下转口贸易收支日期间隔超过90天且先收后支项下收汇金额(或先支后收项下付汇金额)超过等值50万美元的业务,企业应当在收付款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预计收付款日期、收付款金额等信息。
2.3 对出口退税的影响
第一,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须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并按规定提供收汇资料;未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第二,单据由两票两单(即核销单,报关单,对外发票,增值税票)改为一票一单,不再提供核销单以及对外发票,备案资料中保留对外发票复印件即可。
第三,退税资料申报期限由以往出口日期起90天后第一个征期改为次年4月15日前。
2.4 对业务系统操作的影响
第一,原外汇核销系统关闭,无需进行核销工作。第二,原贸易信贷登记系统关闭,贸易信贷业务改为以报告形式在新系统进行登记;新启用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须在此系统上进行报告以及业务查询。第三,外管局对贸易项下国际支付不予限制和取消对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核销管理,提高了企业对外支付的效率,有利于企业收汇和及时结汇,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 企业应对改革的措施建议
外汇局通过对企业报告的制度设计,实施监测和管理,确定企业分类,实施分类监管。绝大多数A类企业贸易获得便利。被降级为B或C类企业,适用于严格政策,受到重点监测。这就要求企业的总量差额、总量差额比率、资金货物比率、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四项主要指标应保证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现场核查和降级。
3.1 业务台账登记工作
设计外汇收支业务办公平台(统计台账),业务部和财务部协同填列,包括正常收付汇和涉及信贷的收付汇业务。业务部主要填写进出口报关信息,财务部主要填写银行收付汇信息。主动掌握需要报外管局的数据信息。根据这样的序时统计台账,由业务部及财务部专人登录外汇监测系统,分别填列业务信息和银行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监测指标结果。
3.2 进出口台账登记工作
每笔进出口业务发生后第2天,由业务部登记货物贸易外汇监测台账,标注以下项目:
第一,出口业务的统计台账内容包括出口日期,报关单号,报关金额,出口批次,预计延期收款日,预计延期收款金额,实际收款日,实际收款金额,实际收款银行水单等;预收款日期,金额,预收款银行水单号,预计出口日期,出口合同号,实际出口日,实际出口金额,实际报关单号。
第二,进口货物的预付付汇,延期付汇也比照出口收汇填列统计台账。
3.3 收付汇台账登记工作
每笔货物贸易项下收付汇发生当日,由财务部登记收付汇统计台账。可延用办公系统现有拨款及收款统计台账,增加收付汇水单号信息列,并筛选货物贸易项下的收付汇进行登记。
3.4 转口贸易台账登记工作
业务部设立转口贸易登记台账,登记每笔业务相关信息。
4 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报告工作
每月25日前后登陆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检查针对上月25日-本月25日中下列信息是否已进行义务报告及主动报告。
4.1 报告范围
第一,预收货款,货物30天内尚未出口;预付货款,货物30天内无法进口。第二,货物已出口,但预计90天内无法收到货款(根据业务不可控性质,将此日期调整至30天,然后每月25日做延期处理);货物已进口,但90天内无法付款(根据业务不可控性质,将此日期调整至30天,然后每月25日做延期调整处理)。第三,90天以上信用证结算的业务。第四,转口贸易收汇和付汇之间间隔90天以上并且收或付汇金额大于50万美元。第五,进出口与收付汇金额之间的差额超过2000美元,要在差额出现起30天内做报告。第六,转口贸易,收汇和付汇之前超过20%差异时要到外管局现场做出报告。第七,上述1-6项未能及时在系统做出报告的,可持相关文件到外管局现场报告。
4.2 报告分工
第一,业务部负责。贸易信贷业务中,延收延付业务报告、贸易融资业务(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报告;差额业务报告。第二,财务部负责。贸易信贷业务中预收预付业务报告;转口贸易收支业务报告;现场报告。第三,注意使用月末调整功能,如遇到不能按照当初填报的日期收付汇,则应该在月末进行适当调整日期。一般结关后5天左右,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将显示关单信息,可在此基础上做延期收汇或者延期付款的报关。报告预付或者预收货款时,根据向银行做申报的单据号码、水单号码或收付汇时间查询相关信息。经外管局做现场报告的无法自行调整。
5 关注总量核查指标
财务部时时关注总量核查指标,分析导致指标异常的原因,业务部协助提供相关业务信息。
6 应对现场核查
由财务部、业务部共同应对现场核查。
7 结 语
本次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在业务操作层面简化了具体业务操作人员的重复劳动,降低了企业与外管局、银行沟通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实则通过对总量指标的总体分析替代了对操作层面的把空,实质上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企业的外汇风险防空意识。希望各企业通过对改革意义的理解与政策措施的掌握,规范业务行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发展更为高速,前景更为广阔。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有关问题的通知[Z].2012.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 2013.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公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Z].2011.
篇5
一、网上银行交易的支付方式
(一)收入結汇
收入结汇是指客户采用就地进行汇款的途径把企业或个人的资金转入到国内的相关银行储蓄账户,之后再对整个资金进行详细的结汇计算把钱款进行流入,流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可以利用分属异地公司进行资金互转的方式把钱款直接转入国内的银行系统,然后在分转于各个私人账户进行最终的操作。再有客户也可以通过自己在国外的朋友把钱款间接地汇入到账户中,进行个人方式的收入结汇[1]。
(二)跨境支付
在我国电子商务展中,跨境支付是常用的网上银行交易的支付方式,同时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方式主要也分为以下两种方式:一方面是利用机构责任认定的第三方的支付工具进行直接的支付程序,比如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支付宝和微信等网上资金交易工具的收入结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外的支付平台和手段进行跨境支付,此举对于整个结汇工作时相当有效的,同时可以扩大整个的支付范围和受益人群。
二、网络跨境支付外汇的相关风险
(一)审查力度过小造成的风险
有很多机构上的审查风险需要去规避,一些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一方汇款人的身份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也没有对收款人进行相同的认同主体审查原则,所以一些有资金滞留所造成的风险不断地挑战法律的底线,而相关支付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的态度也并不认真。比如在跨境支付的同时,因为第三方企业认证失败而导致别有用心的人通过虚拟身份进行网上交易,并完成一项项真实资金的交易,如果情况真的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责任风险,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
(二)信息保护意识不足导致风险
其实,无论是企业和个人,在对信息的保护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近两年频繁出现的诈骗和违法交易问题正一次次的挑战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准则,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去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谨防网络诈骗发生,如果相关机构没有按照自身的管理去保护公民的隐私,就会很容易触犯相关的法律,严重者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在另一种情况下,同时也破坏当前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跨境支付的良好秩序,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财产损失。
(三)非法资金因审查不严流入平台
对于相关的使用者来说,因为企业无法识别各种跨境支付客户的真实身份,而很多交易又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操作,所以不能对付款人和收款人做一些相关的资质证明,所以在识别客户的身份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也不能做到合适的处理规范,而这样的后果就是造成了很大的信用风险,为一些违法活动创造了条件,于是便使得非法资金因审查不严流入平台,并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应对网络跨境支付外汇管理的具体规范策略
(一)建立健全外汇管理制度
如今在一些涉外性的相应的纠纷中,对于相应的管理部门来说首先就应该建立健全外汇管理制度,并以相关的责任银行所规定的条例准则就行操作运行,并完善相应的网络跨境支付,同时一定要规避因审查力度过小造成的风险、信息保护意识不足导致的风险和非法资金因审查不严流入平台。此外,要把第三方的相关支付状况作为审定的又一基准,对其业务工作也进行一定的规范,还可以加大相应的宣传力度,使得各种业务行为都能够有序的运行和发展。
(二)完善网络跨境支付外汇管理相关准则
首先在立法上要不断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同时要不断的处理支付交易的一些特殊性案件,要利用我国的一些强制性规定来直接适应到相应的冲突规范,并紧密联系当前的案件,以求不断地完善网络跨境支付外汇管理相关准则。
篇6
关键词: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防范
银行外汇会计是以银行各项外汇业务为基本核算内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运用专门的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规则,对外汇业务所涉及的会计事项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计算、分类和汇总,监督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通过会计分析,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用以核算和监督银行外汇业务经营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它是银行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进行外汇业务工作的基础。由于目前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汇率风险加大;再加上我国外汇管理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就使得银行外汇会计工作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本文就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及防范进行探讨。
一、银行外汇会计的对象及特点
(一)银行外汇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内容。银行外汇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由银行经营的外汇基本业务所决定的。银行经营的外汇基本业务主要有:外汇存贷款、对外贸易和非贸易结算、外币及外币票据兑换、外币票据贴现、外币投资、自营或代客买卖外汇、外汇担保及见证业务、外币有价证券买卖、信托和咨询等。由于这些业务活动是通过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资金收付进行的,所以,银行外汇会计对象是核算和监督银行外汇业务和财务活动中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
(二)银行外汇会计的特点
1、实行外汇分账制
各种外币不仅货币符号不同,而且其代表的价值也不一致。会计上,为了把各种不同外币和人民币的价值都表现在账上,能够反映出外汇业务全貌,便于成本计算、核算损益和编制决算报表,银行通常采用外汇分账制来组织外汇会计核算。所谓“外汇分账制”是指银行办理各项外汇业务时,所有账务组织和账务处理都以原币作为记账单位的外汇业务记账方法,也就是原币记账法。
在外汇分账制下,平时对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按业务的计价货币(原币)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各种货币的账务要自成体系,自求平衡,使各种货币分账核算,账务互不混淆。这样处理,银行能够全面了解各种外币资金活动情况及其头寸的多缺,便于银行更好地调拨和运用有关外汇资金。到会计期末,各种外币业务除分别编制原币的会计报表外,还要按照规定的汇率折合成本币,编制各货币汇总折合成本币的会计报表,并且与本币报表合并,以便综合反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支出和利润的发生情况。
2、使用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账户反映权责关系
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账户是一种反映权责关系的对应账户。当权责关系产生时,同时记增加;权责关系了结时,同时记减少。银行在办理国际清算业务过程中,当两个国家距离较远时.货物运送时间和资金清算时间就比较长,银行与行之间、与银行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就会发生大量的权责关系。为了能在账上了解银行外汇资金在某一时点上的权责关系,银行外汇会计使用了很多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科目来反映。
3、按国际惯例组织核算
银行外汇会计在办理国际间债权、债务清算时,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办事。如与国外行、联行往来时,必须遵守国际银行间往来的有关规定;办理国际结算的方式、方法,必须能够满足国际惯例的要求。银行外汇会计只有按国际惯例办事,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迸行,才能树立和维护银行在国际上的信誉。
二、银行外汇会计业务存在的风险
(一)违反外汇管理政策的风险
我国是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先后颁布了《外汇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涉外的政策、法规。由于国家外汇政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银行外汇会计人员如果对外汇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充分,执行过程中就会存在偏差,从而引起违反外汇管理政策的风险。
(二)银行日常处理外汇会计业务的操作风险
银行外汇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及时、完整、认真地对银行外汇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如果会计核算质量不高、方法不佳、程序不规范,这样就很容易发生操作风险。因为,银行外汇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非常复杂, 账户登录、科目运用、凭证受理审查等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和风险发生联系,很多银行外汇风险往往都是因为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而造成的。
此外,银行外汇会计的日常工作还需要处理光票托收业务。由于其他国家的外汇票据(支票、汇票、本票)常常是五颜六色,不像我国国内本币票据一样具有相对固定的样式;而且即使同一个国家,每家银行开出的外汇票据也是不同的。因此,银行外汇会计人员对于外汇票据必须具有一定的识别、检验能力,才能做好外汇会计工作。否则,将给银行带来外汇票据处理的风险。
(三)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的内控机制有待加强。
有些银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与外汇业务部门相互独立的外汇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银行内部审计对于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合理、有效的审计;即使审计了,审计内容也不够全面。由于外汇会计、外汇交易等外汇业务都存在着较强的技术性,如果没有专业的内审人员进行审计,就很难发现银行外汇业务中潜藏的风险。
三、如何防范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
(一)加强对“人”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第一,银行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外汇会计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对于外汇会计人员的激励政策相对较少。譬如,有的银行将外汇会计放到国际业务部,那么对于国际业务而言,托收、信用证等单证业务是其中的主要方面,其外汇方面的奖励都是以国际结算人员为主,以外汇会计人员为辅;有的银行将外汇会计放在基层网点或者营业部,那么会计方面的奖励也会以人民币会计人员为主, 以外汇会计人员为辅。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外汇会计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因此,银行应该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对外汇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第二,应该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银行外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要高度重视银行外汇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要建立外汇业务培训和辅导制度,对新的外汇政策要及时下达,对新的外汇业务问题要及时上传,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的事前控制。二是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培训银行外汇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银行外汇会计人员队伍;三是要丰富培训方式,落实培训措施,规范和完善培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外汇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要防范外汇会计业务风险,就必须加强外汇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具体来说,首先要对有关制度加以合理的完善和整合,避免出现管理漏洞,防止外汇会计人员因为不小心操作而造成风险;然后要遏制违规操作行为,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把强化外汇会计人员合规操作意识和防范基层会计岗位操作风险作为银行工作重心,同时银行要加大对票据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制度、业务授权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凭证、印章、计算机等重要岗位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把外汇会计业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外汇会计凭证的管理制度为例,银行现有的账务处理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会计档案、帐簿等均为电子的,只有少数手工登记簿。要结合这个特点,规范其审核的程序,加强外汇会计凭证的管理。
第一,内容审核:即审核凭证所反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包括:是否错用本行受理的凭证,凭证应填写的内容和应加盖的印章是否齐全,凭证是否超过有效期限,款项来源及用途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凭证联数及附件是否齐全,有密押的凭证是否经过专人核押等。对内容审核不合格的凭证应拒绝办理。
第二,技术审核:即对凭证的填制和使用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包括:是否错用凭证种类,凭证的科目帐号、户名、印鉴、金额大小写等栏次是否符合填制和更正要求,数字计算是否正确、牌价、收费标准是否有误等。技术审核不合格时,可予退票或要求有关人员按规定的改错方法更正。
(三)加强外汇会计业务的监督与检查
外汇会计业务的监督与检查,是加强外汇会计管理、约束外汇会计核算行为、减少差错事故、防范经济案件的有效措施与手段。银行要加大外汇会计业务监督与检查的工作力度,通过事中监督及重点复审、随机抽查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事后监督手段,采用参数检查法、非现场检查法、抽查法、复核法、核对法、现场观察法、盘存法、审阅法等检查方法,对网点营业中外汇会计业务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重要外汇会计业务的审查和处理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对外汇会计核算过程和核算结果进行监督、控制、核对、分析和预警,把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降至最低。
(四)加强外汇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及审计监督
银行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在外汇会计业务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的承担主体,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形成由银行领导直接负责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另外,要在充分利用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才能的基础上,充分依靠银行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的智慧,进行有效的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控制。同时,这也为审计人员开展银行外汇会计业务审计提供了明确的审计对象,使审计人员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审计计划,节约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银行各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提高审计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改进对于外汇会计业务审计成果的运用方式。要善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提升审计成果转化的层次。要注重在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整合上下功夫,敢于解放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加强对各类情况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及时向银行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要利用审计成果信息资源,积极推行审计公开,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审计情况通报等形式,完善审计信息披露机制,将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紧密结合,促进银行外汇会计部门加强整改、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
四、结语
总之,在汇率变动日益加大和国家对外汇管理日益重视的今天,银行外汇会计工作具有较大的业务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值得我们大力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微,朱文珍.我国企业如何规避外汇会计风险[J]. 财会月刊, 2008,(12) :123-125
[2]宋艳芳.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与外汇风险的规避[J]. 会计之友(中), 2007,(04):133-136
[3]黄中华.银行外汇风险的会计计量、确认与防范[J]. 金融会计, 2008,(08) :104-107
[4]吴艳,蔡飞.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J].经济师, 2003, (12): 216-217
[5]顾玲艳.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远期外汇的会计处理及对报表影响[J]. 商业会计, 2009,(15):144-148
篇7
在张东路上有一幢外形普通的建筑,在平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幢毫不起眼的大楼。
这里就是每天外汇成交额数以亿计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它是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心脏”,同时也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与股票交易所不同的是,这里每天交易的商品是外汇和央票,各大商业银行的代表是这里的常客,每天都热闹非凡。
最近,这里有点忙,也有点乱。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元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人民币持续升值。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1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再触涨停价位6.2276,连续第13个交易日触及交易区间上限。自今年9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呈强势升值态势,最近多次触及日间波幅上限并屡创历史新高,且目前来看人民币强势预期尚无逆转的迹象。
人民币急剧升值背后的原因何在?
“这与中国现存的外汇管理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有着密切关系。”近日,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专访时,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表示,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海外热钱是推手,定价不透明加剧了波动性。
人民币升值:谁家欢喜谁家愁
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事实证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的8.11上涨到今年最高值的6.2276,足足升值20%以上,这个数字看上去令人吃惊,实际上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不大。这可以从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得到证实。
但是,有部分中小型的外贸企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出口加工型为主,属于劳动密集性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较大。
“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比如东莞、温州的一些中小企业。”孙茂辉建议,其实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转型或升级换代,转为生产附加值高、有差异性的产品,这样企业才能走出困境。同时,这些企业应该多开拓出口渠道,做生意不能只盯着美欧日。
对于老百姓来说,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好消息,能够带来很多生活上的实惠,推升了赴美留学旅游和投资热潮。美国的房价目前处于历史低位,不少中国的投资者趁着人民币升值的机会,纷纷去美国炒房,其中不乏资本嗅觉灵敏的温州商人。
从横向国际比较来看,近年澳大利亚的澳币和加拿大的加币升值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两国都是以出口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为主的资源出口国家,出口商品具有卖方垄断的特点。再加上货币升值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加速货币升值。
在采访时孙茂辉现场支招,从个人理财角度来说,老百姓可以将人民币兑换成澳币或加币,存入当地银行,因为这两国货币升值快,利率又高,可以享受货币升值和息差的双重好处。
升值的原因何在
孙茂辉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较多,其中与中国现存的外汇管理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有两个重要的节点 :第一节点是在1994年1月中国取消了外汇调剂市场和外汇调剂汇率,开始实行单一汇率制度;第二个节点是在2005年7月,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其实,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本身就是一个起伏不断的动态过程,受到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决定。不能简单地、静止地用一个数字来判断人民币均衡汇率。”孙茂辉如是说。
强制结售汇制度非改不开
另外,造成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外汇管理制度。
在孙茂辉看来,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弊端凸显,必须改革。他曾在调研时看见过一份外汇核销单,其“长相”很像曾经盛行一时的单位介绍信。出口企业必须凭这份外汇核销单,连同商业合同等凭据,货物才能进出海关。
他坦言,中国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必须把外汇收入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结汇),企业如需要用汇再到银行买(售汇)。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实行上限管理,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超过上限的外汇卖给中央银行。
“强制结售汇制度带有浓厚的战时管制经济和计划经济色彩,其结果就是源源不断的美元供给和日益膨胀的外汇储备。”他直言不讳。
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的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六成以上购买了美国国债,一方面帮助堆垒着美国的财政悬崖,另一方面,通过货币乘数放大后,相当一部分又回到了中国,压着人民币升值。“我们实际上陷入了自己给自己设的套”。
谈及结售汇制度,就不得不提到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据介绍, 2005年7月汇改之初,中国人民银行以每个工作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中间价按照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和国际市场上美元和该货币的汇率换算而来。
“由于中国目前外汇管理制度内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样一种中间价形成机制势必会造成人民币单边不断升值,仅几个月后,央行匆忙做了改动。”孙茂辉介绍,从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所谓的以询价为基础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以及银行柜台交易的参考价。细细琢磨这种中间价形成的机理,不难看出,人为因素更多,随意性更大,更不透明,更不可置信,加剧了市场波动性。
热钱涌入是推手
有专家认为,出口较快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激发因素之一。孙茂辉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为此分析,其实在2005年之前,人民币是被低估的。从2007年至今,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近年从国际市场上涌入中国的热钱数量猛增。
那么,热钱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是什么?孙茂辉进一步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美欧日等国量化宽松造成的全球性流动性泛滥;其二,中国的利率远高于美欧日;其三,中国资产项目价格上涨速度较快。
在热钱大量涌入的同时,中国私人财富资本外逃也愈演愈烈。这两股资本流的相对运动是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主要原因。近期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背后推手就是这两股资金流的此消彼长。
急需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孙茂辉认为,要化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亟待早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目前人民币只能在经常项目和少数资本项目上可自由兑换,有待进一步扩大。对此,孙茂辉表示,要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和接受人民币,就必须加快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自由兑换。当然,有关方面为推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出台了不少举措,但成效不大。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货物流和资金流是不可分的。
篇8
新外汇管理条例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记者:8月6日,国务院了最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请您简单谈谈新条例出台的背景情况。
李司长:《外汇管理条例》的修订与出台,适应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和金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制度上解决了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外汇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加快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我们面临的外汇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变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双顺差”格局基本形成,外汇储备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亟需加强对外汇流入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的管理。二是外汇管理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经常项目逐步实现从可兑换向自由兑换的转化,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不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但相关法制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三是全球化资本流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正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国际资本流入我国步伐不断加快,一些短期投机资本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制度。
记者:《外汇管理条例》的修订,主要体现了哪些原则?
李司长:在修订《外汇管理条例》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多次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反复研究修改完善。我们认为,新条例的修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总结和吸收近年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充分考虑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尽可能预留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空间,提高法律的长期适用性。
二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围绕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改变了过去“宽进严出”的管理思路,对外汇资金流入流出实施均衡、规范管理,增强外汇流动的真实性与规范性要求,促进国际收支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是保证公平的竞争环境。取消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待遇,实现按交易性质进行监管的要求。
四是实现便利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内容、方式等规定,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记者: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对外贸企业经营会产生哪些影响?对控制热钱流动有何作用?
李司长:新条例的修订出台,吸收了近年来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简化了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管理的内容和程序。条例规定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并进一步便利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取消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强制结汇要求,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按规定保留或者卖给金融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支出按付汇与购汇的管理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金融机构购汇支付。同时,为保证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新条例也要求办理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外汇管理机关有权对此进行监督检查。这些规定的出台,推动了经常项目由可兑换向自由兑换的转变进程,也为外贸企业经营创造了更为宽松便利的政策条件。
此外,针对我国经济日益国际化,国际资金流动加快的情况,新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了国际收支应急保障制度。条例规定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对国际收支进行统计监测,定期公布国际收支状况;金融机构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依法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客户的外汇收支及账户变动情况;有外汇经营活动的境内机构,应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此外,新条例还增加对外汇资金非法流入、非法结汇、违反结汇资金流向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明确了外汇管理机关有权对资金流入流出进行监督检查及具体管理职权和程序。因此,外汇管理机关可以全方位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监管,有效防范“热钱”流动风险,保障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简化“核查办法” 提供更多便利
记者:近期,外汇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通知,决定从7月14日起,对出口收结汇实行联网核查,请您谈谈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情况。
李司长: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增长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贸易外汇的大量流入已经构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来源,反映了我国外贸顺差扩大和出口竞争力提高的基本状况。但是,一段时期以来,贸易收结汇顺差远远大于外贸顺差规模的情况,也说明有部分异常外汇资金可能通过贸易渠道流入我国,谋取利差和汇差等超额利润。
对此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加强了数据的比对研究。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些企业采取出口提前收汇和进口延迟付汇手段规避汇率风险,但是还有些企业却存在大量出口收汇而长期没有实际出口等情况。这些情况说明,现行贸易外汇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考核外汇资金流动的真实贸易背景上还有一些不足,如果不妥善加以解决,不仅会干扰正常的对外贸易活动,而且还会累积对外债务风险,势必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此,外汇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于7月14日起对出口收结汇实行联网核查管理,并对企业贸易信贷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记者:请您谈谈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与以前实施的进口付汇联网核查是否有联系,目前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
李司长:为遏制进口骗购汇现象,1998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了进口付汇联网核查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决定借鉴进口付汇联网核查的做法,依托中国电子口岸,建立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完善货物出口与收结汇的真实性及其一致性审核。
联网核查系统运行以来,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了业务培训,密切跟踪政策实施情况,研究解决了一些银行和企业关心的问题,加快调整和完善有关管理程序。从目前情况看,政策实施相对平稳,系统运行较为顺利,银行业务办理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加强了异常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企业预收货款和出口结汇规模有所下降,对外贸企业正常进出口经营也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得到了银行和企业的普遍理解与支持。
记者:对于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和加强异常外汇监管的下一步工作如何考虑?
李司长: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加快研究确定特殊行业和企业预收货款比例,推动简化出口收结汇核查与核销制度,为守法企业经营提供更多便利。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强部门协作工作力度,推动建立和健全部门间信息交流和交叉核查机制,加强对服务贸易和个人等项下外汇收支管理,不断加大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力度。
链接:所谓联网核查,是通过外管局、商务部以及海关的协作,将企业出口收结汇情况与其海关货物出口情况加以核对,有效甄别货物贸易项下资金流入的实际贸易背景,以保证出口及其收结汇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责编:赵洪伟
相关资料
《外汇管理条例》对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规定
条例总则第五条和第二章是对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主要规范。与原条例相比,新条例大大简化了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篇9
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常见外汇风险
1.1 什么是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一个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利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电站类项目中所遇到的因汇率/利率变化导致投资收益损失的风险。
1.2 外汇风险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表现
1.2.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主要阶段划分
海外电站项目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实施投资以前的项目开发期、投资后至电站投入运行前的建设期、建设完成后的运营维护期、电站运营期结束或电站转让后的退出期。这几个阶段项目的不同特点,也带来在各阶段不同的外汇风险。
1.2.2 各阶段外汇风险的主要体现
总的来说,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导致外汇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该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在其共同作用下的外汇政策,和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具体看来,上述各个因素在项目不同阶段的作用,又使得外汇风险有不同的表现。
在项目开发期,外汇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经济回报预测,项目融资涉及的汇率/利率风险;在项目建设期,外汇风险则更多表现在建设期资金收支币别不匹配带来的汇兑风险;项目运营期外汇风险将体现在融资币种汇率/利率的波动;电费收入与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利润汇出的汇兑风险等。最终,在项目的退出期,要考虑不同国别对资本汇出的外汇监管。
2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外汇风险管理方案
海外电站投资的外汇风险管理,是要依据不同国别政治和经济特点,结合电站项目各主要阶段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汇率风险对抗体系。由于导致汇率和利率变化的因素多而复杂,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建立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具备灵活性;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既要清晰,又要设置随时可调整的灵活机制,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将从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设立、方案实施、评价和调整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外汇管理方案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实际运用。
2.1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汇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因汇率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对项目总体外汇收入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管理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定量和定性双重指标的结合。
定量通常指对汇率和利率锁定的外汇收入占项目外汇总收入的比重。有时候,因国外工程建设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乃至气候等复杂因素,常出现工期拖延或业主付款时间不明确的情况,此时可根据每个时期的资金流状况预测,直接制定需要锁定的具体金额,相较于统一的比例目标更为灵活。
定性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目标币别的确定。可以是当地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的锁定,或是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锁定,或是多个币别之间的锁定。定性目标要根据公司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报表反映要求考虑。二是对汇率锁定的程度。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将达到不同的锁定效果。比如,使用远期结售汇金融工具在固定的期限以固定汇率交割,收入将以固定汇率锁死;而使用期权类产品,是否要行权锁汇则取决于到期日的具体情况,锁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汇率,而是可以规避风险的权力。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目标,其制定的方案均需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项目收入面临的实际外汇风险;二是企业整体外汇管理战略。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阶段制定不同的外汇管理目标,又要从企业整体经营的宏观层面出发,将外汇管理目标作为宏观战略实施的一部分,与企业整体规划相协调和统一。因此,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需根据企业战略在一定时间内设定大的方向和总体任务,再依据时间段或项目分设具体子目标,以便控制和操作。
综上,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明确清晰的,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任务,既要体现企业整体战略又要照顾不同阶段需要,是企业外汇管理的重中之重。
2.2 外汇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框架下,必须采取具体的方案实现目标。如前所述,根据电站项目不同阶段的外汇风险,外汇管理方案应量体裁衣,采用适合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对汇率和利率进行风险规避。
第一,电站项目在实施投资前。需要建立项目经济模型、估算投资成本、预测未来收入、获取投资回报等指标以便决策。在估算成本时,融资成本的估算往往要牵扯利率的变化。可根据专业机构对贷款币别的长期走势判断,通过金融工具对贷款的利率进行掉期,以锁定贷款成本。由于项目的执行周期长,在预测项目收入时,需要对计量货币的远期报价有所了解,并结合项目所在国的通胀因素,综合考虑汇率变化。这个阶段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机构数据,如彭博、路透、经济学人智库等。在经济模型的建立中,适当参考汇率远期价格和利率掉期价格,将有助于项目经济回报更为准确的预测,从而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和后期执行。
第二,电站建设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合同结算货币与工程收支币种的匹配。一般而言,建设合同以美元等主要货币为结算货币,极少以当地货币结算。但比较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合同款项因涉及当地分包,需要以当地货币结算。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多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前独联体国家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货币总量小、市场流动性低、外汇管制严、汇率波动大。相较于传统的金融锁汇工具,更便于操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合同签署条款中引入汇率调价公式,即规定在该国货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要调整合同价格,以防企业收入因汇率变化降低;二是将当地货币收入就地消化,解决项目办公设施、人员住宿安排、场地建设等开支,或由企业统一调配同一国别的其他项目日常开支需要,通过内部对冲解决小币种货币的汇率风险。
第三,电站建成后的运营阶段。潜在的主要汇率变化将发生于电费收入。通常电费以当地货币结算,也有少数国别以美元结算。在本国货币与外汇不可自由兑换的国度,滞留在当地的电费收入会在一段时间内累积较大的汇率风险,必须考虑与当地银行开展货币汇率锁定和对冲交易。在非洲、拉美、南亚等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诸如花旗、渣打、法国巴黎、德意志等大型国际银行均设有当地分支机构,在绝大部分地区可操作一年期左右的远期锁汇、利率掉期及货币互换等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部分滞留资金的汇率风险问题。
对于通过银行融资筹集资金的项目,在建设期结束后也进入了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阶段。一般借款均为长期,而海外筹资多以美元为主,浮动利率计息。此时也要考虑通过利率掉期将还款成本固定。由于电站项目的借款期限可长达8~10年,掉期时间越长掉期价格越高,同时考虑到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建议可将贷款利率部分开展掉期,或在短期限分阶段开展,以更低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
第四,项目退出期。处置资产得到的收益要汇出项目所在地,除了缴纳必须的税负,必须符合当地外汇政策的要求。对于有汇兑限制的国家,由于汇出时间和规模的限制,难免出现资金滞留在当地的情况。可以结合集中调拨、就地消化和利用当地银行开展货币互换和远期交易相结合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
2.3 建立动态科学的持续调整措施机制
拥有了明确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汇率管理方案,还需要对整套外汇管理方案做定期的调整和修改。调整的依据是对比实施结果和管理目标的差距,实施结果和目标差异较大的,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并着手调整实施方案。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汇率风险监测体系,这也是确保外汇风险管理措施到位的必要手段。
监测的时点最好定期和不定期结合。定期监测便于检查分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对未按要求覆盖的外汇收入及时纳入抗风险机制。不定期监测则是基于汇率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特征,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或项目所在国出现重要事件,可能对汇率/利率造成影响时,管理人员就需要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专业机构预测分析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当评估结果超过预设的管理目标一定范围时,需要立即调整原方案并做出相应修正。
外汇市场瞬息万变,外汇风险也在随之变换,对抗风险的手段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业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建立完备的监控和调整机制,才能积极面对变化,有效防控风险。
3 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10
一、在局部地区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的意义
通过试点模式可以控制风险,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风险点。在局部地区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办理,掌握市场对该政策的反应,同时可以测算该政策的推广对外汇管理方式改革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在全国推行资本金意愿结汇积累经验,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向前推进产生积极意义。
二、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产生的效应
(一)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使用效率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采用意愿制,企业能根据资本市场及汇率的变化把握结汇的频率及时机,能有效规避资本市场及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同时,采用意愿结汇制企业能更主动掌控融资时机和数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对外引资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必将在制度上提高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水平,同时带动其他配套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投融资便利化,提高对外竞争的软实力,为对外引资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三、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潜在的风险和实施原则
在市场对人民币升值期望较高的情况下,实施资本金意愿结汇制,可能在短期内形成结汇金额较集中的现象,潜在影响国际收支平衡。针对该风险,我们可以在资本金意愿结汇实施过程中明确“在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外汇局有权暂停意愿结汇制”,用制度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同时,通过该风险的暴露,可以测试资本金意愿结汇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为全国推行资本金意愿结汇制提供压力测试数据。
在局部地区推进资本金意愿结汇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主体监管原则。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模式要立足于主体监管的理念,根据主体风险的高低开展分类管理,差别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二是风险可控原则。要通过完善监测指标设计、健全监测体系建设等措施,实现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的风险预警功能。三是成本效益原则。资本金意愿结管理模式求实现依托高效、稳定的机制和平台,克服传统资本金结汇数据采集、监测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
四、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工作步骤
(一)制定资本金意愿结汇实施办法
完备的制度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通过从企业、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局三个方面制定资本金意愿结汇实施办法。遵循风险可控、便利企业、不增加外汇指定银行工作任务的原则,逐项落实企业、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局的权利和义务,保证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顺利开展。联合人民银行支付结算部门和反洗钱部门就结汇所得人民币留存及对外划转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保证结汇所得人民币的使用符合真实交易的要求。
(二)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操作流程
1.外商投资企业向外汇指定银行(资本金账户开户行)申请资本金意愿结汇资格;
2.外汇指定银行受理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对照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办法的要求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和资本金意愿结汇的资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外商投资企业做拟同意其资本金意愿结汇申请的意见并将申请材料提交外汇局;
3.外汇局对外汇指定银行报送来的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准给予其资本金意愿结汇资格,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出不给予其资本金意愿结汇资格的核准;
4.外商投资企业在取得外汇局核准后,在其资本金账户开立银行开立人民币专用账户,并按照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办法的要求,向开户银行承诺该人民币专用账户资金对外支付必须符合支付结汇制度的要求,同时,银行必须向外汇局承诺人民币专用账户资金对外划转必须符合支付结汇制度的要求;
5.外商投资企业根据意愿进行结汇,并将结汇资金划入人民币专用账户;
6.在符合支付结汇制度的条件下,将人民币专用账户资金对外划转;
7.外汇指定银行将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专用账户资金对外划转的情况及时登记台账,并在每月第一周内将上月人民专用账户资金变动明细报表报送外汇局;
8.对提供虚假凭证的外商投资企业,依照其承诺和有关法规给予处罚,同时停止该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
9.对不履行尽职审核义务的外汇指定银行,依照其承诺和有关法规对其进行处罚,同时暂停该行全省所有分支机构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
五、开展资本金意愿结汇过程中风险控制
资本金意愿结汇制度与现行资本金结汇制度的差别是:资本金意愿结汇制度在资本金结汇时不需要结汇申请人按照支付结汇制的要求提供相关凭证。资本金意愿结汇与现行资本金结汇制度的相同点是: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在对外支付时都需要提交支付结汇制所需要的凭证。资本金意愿结汇仅仅是将现行在结汇时需要审核的凭证后移到对外支付的环节。因此,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违反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管理规定的风险环节是“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将人民币专用账户内资金对外支付”,为了防范该风险,拟采用以下措施:
(一)明确人民币专用账户内资金对外支付必须符合支付结汇制要求
外汇指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资本金意愿结汇时必须明确告知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的流程及人民币专用账户内资金对外支付必须具备支付结汇制所要求的条件。同时,要求企业签章确认,表示已知晓并同意按照要求办理。当出现企业不能按要求提供材料同时又要求对外支付人民币专用账户内资金的申请时,外汇指定银行有权拒绝该申请。
(二)对人民币专用账户采用“技术限制、制度约束”的方式管理
外汇指定银行在内部管理上将人民币专用账户设为特殊账户,需要经过银行内部审核流程后才可以对外进行支付,在技术上保证不会因误判而将账户资金对外划转。同时,制定专门的账户管理制度,明确账户资金对外划转的条件,并告知客户,从制度上保证账户资金对外正常支付。
- 上一篇: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作用
- 下一篇:工程建设监理的意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