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8-29 17:1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

篇1

初中历史课本在教材内容的选材方面以初中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为基础,所选的教材内容在知识点的覆盖方面力求广而全。它补充了旧教材知识点的不足,增加了经济、文化、科技、人物传记和政治方面的知识内容,增加了课本知识的厚重。如在历史文化方面充实了大量的音乐、书法、杂技和舞蹈方面的知识,在介绍民俗方面的知识点时增加了地方美食、地方等知识。而且,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视野的开阔,撰写了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习俗和具有吸引力的民间活动介绍,如赛龙、端午粽子的缘起,元宵赏灯、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茶文化、古代建筑、帝王陵墓和衣食文化等;在文学方面,除了大字部分介绍作者、年代和著作名称之外,还在小字部分介绍了本书的内容以及书中经典的成语典故,如“破釜沉舟”“草木皆兵”“风声鹤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四面楚歌”等。同时,书中还增加一些近代的国际问题,如中东和西欧国家的边界区划和中东的恐怖分析活动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真切地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存在的政治问。而且,这些知识点作为补充安排在课文的小字部分,是对大字部分的补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开展大字部分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字部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在考试中涉及一些简单的试题,增加学生对小字部分的重视程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释历史概念和有关结论

新教材对小字和小字的内容设计都很严格。大字部分语言精练,历史线索思路清晰,一些概念和语句的概括性很强,学生很难理解,小字部分作为大字的补充,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介绍等方式与大字部分相互照应,增加了大字部分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历史知识更加的丰富、具体、真实。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结合大字部分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如初中历史教材第三册第25课中关于“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一文中的小字部分对京汉铁路和安源路矿做了详细的注释。又如,“戊戌”一文中,仅仅单纯的大字部分很难说明戊戌的全过程,内容显得抽象和呆板,但是小字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戊戌的全过程,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的全貌,透露出了方式统治者的衰败和的奸诈险恶的嘴脸,同时也体现出了谭嗣同等人为国为民的改朝换代,建立强大国家的崇高爱国精神,使抽象的概念显得更加具体,丰富了概念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历史课程是否感兴趣,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当重要。新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是历史教学中的主要补充部分,为教师教学中提供了补充的素材。如女娲造人、耶稣的来历、开天地、烽火戏诸侯、卧薪尝胆、闻鸡起舞、老马识途等经典故事,以及一些王侯将相的生活故事,还有介绍如张衡、曹操、刘备、李世民、祖冲、狄仁杰、包拯、华佗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小字部分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可谓是生动、形象,故事内容丰富,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属于小字部分,减少了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更加的科学合理,其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初中历史教材第二册中的课前提示:“一个乘青牛的女子和一位骑白马的少年结为夫妻,你知道他们后代的生活吗?历史上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契丹人的原因是什么?”“契丹文如同契丹人一样在历史上消声若及的原因是什么?藏族是后来形成的民族还是历史上哪个民族演变而来的?西夏国和金国在宋朝灭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西湖的平静,大漠的狼烟,你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吗?秦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秦桧陷害岳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否理解诗人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沉痛情怀?”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对历史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新欲,并能使学生感到获得新知识的。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古人曾说过:“以史为鉴。”这是因为历史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成为学习历史的一大主要内容,也是每个历史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中国古代史中有投笔从戎、闻鸡起舞,“保持民族气节,浩然正气的文天祥”,捐躯定海的葛云飞等,这些历史人物都谱写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和促进民族繁荣的民族精神。这些历史材料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对学生起到感染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材料,既让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就能收到极佳的教育效果。历史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利用小字部分对正文起到补充作用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其与正文的关系。小字部分的学习不可能像正文一样面面俱到,或采用与正文相同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应掌握好繁简度的问题,突出正文中的重点或难点,处理好轻重关系。利用小字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裁剪和取舍,有些可让学生自学。

篇2

关于新编历史教材的几点变化。第一点变化,是突显了整体史观,淡化了阶段史观。新教材在各册的编写上不分古代和近现代史;空间上不再分中国史和世界史,而是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三册,分别为必修一、二、三册。这种体系明确的体现了整体史观,向学生表明人类的文化发展是相互联系和古今传承的;告诉学生不要孤立的看待一个历史事物,世界是个统一体,人类历史也是统一体。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一脉相承的;某国的历史进程总是与世界相关联的,所以我们不能人为的把这种联系割裂,而应让学生对每个历史事件和国家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第二点变化,是新教材中对史实的描述性的语言增强,主观结论性的语言相对减少。历史学习就是把客观完整的史实呈现到学生面前,至于学生从中领悟到什么,领悟多深,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因为我们的对象大多是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对历史的认识可能有所偏差,所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部分史论性材料,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接受正确的历史观点,即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是更好吗?

第三点变化,是新教材的编写强调学习的探索性。注意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平衡。接受性学习,是指教师或教材呈现现成的知识给学生让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索性学习,是教师或教材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教材除了设置专门的探究活动课以外,在课本中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同时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开展积极地历史思维活动。

第四点变化,就是新教材在每节课的正文之前都设置课前提示,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加以说明,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明确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不是盲目的学习。课前提示的设置,对教师的教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而使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有了侧重点和尺度。教师如果在新课开始前合理运用,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点变化,是积极而审慎地吸取以为史学界普遍认同的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新成果,将历史叙述的下限,延伸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和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就、新特点和新趋势,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认识历史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告诉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和学生学习的历史是活的历史,是发展的历史。

以上是新编历史教材的几个变化,这也说明了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新历史教材正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但我们不可否认它当中存在不少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对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估计不足,初中历史教学开展比较薄弱,学生的历史素养较低,初中的历史知识基础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很难衔接。学生也是“被动”的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积累等都不足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从而造成常规教学中新的误区。此外,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提出了挑战,由于教师工作的局限性,开发课程资源无论水平、能力还是时间,都非常有限。所以课堂教学就显的苍白无力,新课改在这方面过于急躁没有给教师一个过渡期,而是把遇到的困难全推给了教师。

第二个缺点是,新编高中历史课增加了相关内容,内容是以前的两倍多,但是教学时间未增加。因此说,教材内容过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材设计存在着新的繁、难、偏的情况,脱离学生实际的水平;用模块专题的方式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是知识横向联系跨度太大、跳跃太快,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变相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新教材设有“学习与探究”课,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评价过程”等,但是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自学兴趣不高,导致这些内容形同虚设。

第三个缺点,是新教材标题的设置,文字晦涩难懂,给学生的自学带来障碍。如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之二,“中国的古代艺术”的标题就有“‘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画中有诗”、“金声玉振”。这些标题叙述精彩,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阅读兴趣,但是文字晦涩难懂,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不必要的障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之二“神权下的自我”标题有“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与上帝直接对话”,它们的内容明明就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已经被史学界和教育界公认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不直接给学生,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掌握历史知识。

第四个缺点,就是新课程设想的先进、超前。但教学设计在现实中实施颇有难度,教学资源、硬件难以满足教师、学生的要求,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某些内容和建议缺乏可行性。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搜集和利用资源,但由于新教材不能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资料、教具、教辅、教学用书等缺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需要,教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