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入门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入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入门知识

篇1

为促进手机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市工商局采取四项措施建立手机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加强对手机经营者的法制教育。通过召开手机经营者座谈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征求手机经营者如何合法经营,提高诚信经营意识的建议或意见。二是制定加强手机市场管理的整顿方案,采取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店堂告知手机验证方法、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体系等措施预防侵害消费者事件发生。三是与经营者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四是通过新闻媒体举行手机经营者公开承诺仪式,加大社会对手机经营行为的监督力度。

(吉林省图们市工商局书室 代劲)

盱眙工商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

近期,江苏省盱眙县工商局在全系统开展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让人民群众来评判工商工作的好坏,扎实推进廉政行风与软环境建设,

6月1日起,该局组织所属7个基层分局,依次开展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活动中邀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代表、纪检监察干部、乡镇人大代表、居委会(社区)负责人、工商行风监督员等参加,由基层分局长就本单位履职尽责、服务发展、廉洁自律及其个人的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后,由与会人员就“依法行政、服务发展、廉洁自律、整体满意度”等方面对该分局集体和分局长个人进行现场无记名测评,测评结果由地方纪检部门负责统计,并反馈至县工商局,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和个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集体测评结果不满意率达20%以上的,由县局党组对该分局班子成员进行集体谈话,分局局长个人要向县局党组递交书面检查和整改措施:不满意率超过30%的,由县局党组对分局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该分局局长要调离工作岗位。对个人测评结果较差,或存在问题较多的,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此外,该局在活动中还积极征求服务对象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专门制定了群众意见、建议交办制度,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积极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竭力让群众满意。

截至发稿时,该局已有4个基层分局向服务对象进行了述职述廉,反馈情况良好,满意率均在90%以上。此次活动将至6月30日结束,年底还将举行一次(每年两次),相信通过活动的开展,一定能推动该局行风软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江苏省盱眙县工商局 张新生)

延庆分局开展案件互相评查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科所法制员办案水平,从今年8月起,北京市工商局延庆分局组织科所法制员每季度开展一次一般程序案卷的相互评查活动,改变了以往法制部门单一评查科所案件的做法。在评卷过程中,分局参加评查的法制员认真细致,对每个案件存在的问题都作了详细记录,遇到拿不准的问题,积极与法制科人员进行探讨。通过案件互查,使分局法制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办案思路,提高了办案水平。

(北京市工商局延庆分局 薄立昌)

井冈山市工商局向开瓶费开刀

近日,井冈山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酒店大门贴着一张招工广告,该广告明确标示了员工待遇,并注明另加开瓶费。执法人员怀疑其中涉嫌商业贿赂,遂顺藤摸瓜展开调查。

经查,井冈山市内现有四家啤酒经销商,为了扩大啤酒的销量,四家经销商以每箱啤酒5~7元不等的开瓶费支付给店主。客人用餐时。服务员竭力向客人推荐这几种有开瓶费的啤酒,店主每月将收到的开瓶费发给服务员。井冈山市工商局认为,啤酒经销商虽然没有直接给予服务员开瓶费,但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这最终可能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其行为实质构成了商业贿赂行为,该局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分别对四家啤酒经销商予以责令改正和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江西省井冈山市工商局 陈燕 凌云)

兴安盟全天候为游客维权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阿尔山著名的旅游景区,每年到这里游览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由于景区通讯信号盲区面积大,景区内存在的食品监管缺位、消费纠纷不能及时处理等问题一起困扰着工商部门,制约着景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今年,为更好的打造兴安盟旅游品牌形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内蒙古兴安盟工商局把此项工作列入重点,及时与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协商,并在该景区中心设立了“景区维权岗”。配备12315景区专用执法车,抽调4名多年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执法人员,成立了景区维权队伍。在旅游旺季每个班子成员轮流带班,与景区维权岗值班人员都吃住在景区,24小时全天候在景区维权。

景区维权工作,采取既有景区维权岗内受理举报投诉,还有12315景区专用执法车流动巡查、受理举报投诉的动静态相结合的方式,把监管与维权统一起来。并在景点的售票验票处聘请7名旅游公司工作人员,作为消费维权联络员,并对这7名消费维权联络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景区维权岗”的建立切实加强了对旅游风景区经营者的监管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效解决了旅游消费中消费时间短、消费人群不固定、消费维权难的问题,进一步健全了消费维权网络,以“快受理、快出击、快调处、快移送”的服务,把维权送到了群众身边,消除了景区内维权监管的“盲区”。使维权的触角不断在景区延伸。

(内蒙古兴安盟工商局 张猛)

周伯华局长充分肯定上城分局不合格食品就地销毁工作

9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和杭州市局局长章建成等领导的陪同下,到上城家乐福超市视察食品安全工作。

篇2

关键词:职业岗位模式 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围绕职业岗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成为各高职院校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我院《会计职业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围绕基于职业岗位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具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技能,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会计职业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会计入门课程,对于初学者在广度和深度上应该怎样把握,是一个颇费脑筋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的入门难易和对于学习后续会计课程的兴趣。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课程内容冗余和缺失

传统会计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组织的方式,按照章节来编排,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总论-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财务会计报告,它割裂了会计基础知识和核算方法,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

2.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结合不紧密

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在校学生只接受过学科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在应用这些专业知识之前,缺少将凌乱的只是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

3.缺乏企业职业情境的培养

我们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不习惯或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脱离具体职业情境的理论学习困难较大。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二、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以会计专业的核心课《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会计岗位群进行调研,采用以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对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结合实际提出改革的方法、手段、内容,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强拓展能力的技术人才。针对以上情况,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

市场需求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最终去向,了解当前学生的就业岗位类型在课程改革初期,我们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场调研。目的在于充分了解企业、学生的需求,提升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收集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课程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能够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我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为:小型企业的会计主管、中型企业的主办会计、大型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会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助理甚至注册会计师方向。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中存在学力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以上具体培养目标,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改革后课程教学内容将传统会计教学中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际运用。同时,在课程中引入了全盘账务处理观念,让学生从接触学科时就对实际会计工作有个框架性的认识,能自主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既符合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职业判断越来越注重的趋势,也为学生提升全盘账务的掌握能力,在上岗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确定课程计划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课程计划,包括: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工作与学习内容描述、学习评价。在每一个行动领域情境中,均设计若干项目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利用省级会计实训基地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合”。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根据课程计划构建职业情境

在该课程中,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共性需求,对会计学科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复式记账法,然后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各项会计工作,包括会计期初的建账工作.日常经济业务发生后的处理方法、会计期末的会计资料加工和会计信息的报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产生知识需求时以“必需够用”为度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在真实的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下,为学生搭建会计工作体系整体框架,并在此框架中注入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按企业真实的运作摸式组织会计核算流程,课堂的所用的与企业实际运用的会计方法、技能保持一致。

课程改革是一个曲折、艰难的旅程。课程发展是分步、连续完成的,不能通过一次性改革而完成,也不能通过一次性改革就能制定一个完美无缺的课程计划。会审专业《会计职业基础》这门课程的改革希望能为后面的课程也奠定基础。“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参考文献:

[1]刘亚男.基于职业岗位意识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改研究

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问题;对策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运用

(一)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的应用

在投资性房地产的使用,新的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应用应满足两个条件,即是完整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企业可以获取相同的或类似的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市场交易。同时为了增加运用公允价值的严肃性,特别指出,已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使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也使得新准则显得更为严谨科学。

(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运用

有关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计量条款的新标准的出台,规定其应可靠地计量,同时强调了债权人让步,债权人应当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在对债务重组的定义中,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以“债务人不具备应有的偿债能力”为前提,从而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资产的交换过程需要具备商业实质;二是均能应用公允价值对互换的资产进行可靠计量。对是否是有效的商业实质新准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应对资产交换各方企业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进行考察,从而避免因关联关系的存在而导致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该项要求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实现了有效的补充,避免了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的滥用。

(三)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运用

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在借鉴了国际经验后,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将有利于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对并购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反映。在新的企业合并准则中要求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要求对此类合并在会计处理方面采用购买法的记账原则。因此,该项规定的修正实现了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业实质的反映。

(四)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运用

有关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条款的新标准的出台,规定企业在对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时,应以该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计量基础。其中,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通常采用该类工具在市场上的交易现时价格。同时,新准则采取混合计量模式对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作出规定,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将相关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到当期损益和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去;而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其他金融负债则以摊余成本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运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较差

1.市场环境不完善

市场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非完全竞争性的特点,国家股仍主导我国较多的经济领域,导致一些重要的市场还存在垄断现象,难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活跃市场目前受到众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从而很大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我国目前还有很多领域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存在一定的政策限制,这些领域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2.估值技术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方法:市价法、类似项目法、估价技术法。三种方法中市价法的目前应用性最广泛,具备较强的客观性。二三种方法

虽然能够对不存在市价环境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进行有效补充,但该两种方法的主观因素较强,尤其是第三种方法,在当前估值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使得公允价值客观性较差。

估值技术法因其计量的复杂性成为目前争议最多的一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首先估值方法较多,这就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存在多种结果,结果之间的差异无法得到统一的共识;其次,估计技术的一个很普遍的运用方法是现值技术,然而现值技术的运用现在也存在诸多困难,现值技术的准确性建立在能够获取企业可靠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而这两项指标的获取本身就受到不同企业的实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带有较强的差异性,进而导致采取该类技术方法导致公允价值评估有失公允。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可能会被误认为企业经营不稳定

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频繁的变动会被误认为企业经营不稳定,从而误导报表使用者。以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为例,假定F公司2012年10月31日以投资为目的,在股票市场上以每股30元购入G公司200万股A股股票,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若2012年12月31日A股票价格上升至50元每股,则F公司需要确认4000万元的收益;若2011年12月31日A股票价格下跌至30元每股,则F公司需要确认4000万元的损失;但是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在金融资产售出之前,除非期末时股票的市价显著低于购买成本,否则无需调整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由此可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市场环境、经营条件、风险等因素变化时,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反映在报表上。

2.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可能会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影响

公允价值由于其主管操纵性更强更容易成为企业进行利润粉饰的工具。虽然相比于国际会计准则,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方面还是相对谨慎的,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给与了企业较大的自主空间,从而加大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目前房产、土地升值趋向较明显的环境,会增加企业将房产、土地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动机,造成企业利润的虚增,粉饰企业报表;债务重组中,重组收益可以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人的非货币性资产也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这样可以又债权人让步程度直接影响到债务人的当期收益状况;在金融工具中,由于我国某些金融领域发展还不健全的,对于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都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来说,也带来了很大的会计操纵的空间。因此,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存在出于不同目的财务操纵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此外,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趋同市场周期的特点。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高导致公允价值高,诱发企业利润泡沫现象;而在市场低迷时,公允价值被低估,投资人抛售资产导致公允价值继续下降,从而产生不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当中。

(三)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仍不存在全面详细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同时,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规定多分布在其他会计科目准则中,在某些规定中也存在不统一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处理相关问题时办法不多、标准不统一和结果不一致等问题,也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因为操作困难而故意躲避。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以社会审计监督为主导。但在社会监督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起点本身较低,从业知识水平也存在老化问题,在现在事务所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事务所、审计人员出于争取客户、维护客户关系和取得最大利益的目的,不顾职业道德和实际情况,依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意见出具不实审计报告,增强了企业公允价值运用失真的风险。

三、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

(一)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1.完善市场环境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建立一个完整的,自由的,开放的和规范的市场。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一切会计准则办法推行的前提条件,就我国目前而言,我们应该打破垄断,降低一些重要市场领域的准入门槛;推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探索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办法;降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建立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使得准确的从市场获取价格信息更为方便。

2.完善和发展估值技术

我国目前会计相关规范中缺乏详尽准确的估值指南,从而使会计人员运用估值技术缺乏依据。应加强对于估值技术的研究,建立多种估值技术与模型,并规定不同估值模型的使用条件,当某些情况可以使用多种模型时,应采取多次检验的方法保证估值的准确性。对估值技术参数做出详细规范,并要求使用企业验证这些参数的准确性以确保符合市场条件。

(二)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损害的风险

1.规避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企业经营不稳定假象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更加细致地对企业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而导致企业损益变化的信息进行披露,强化对企业经营利润变化幅度的阐述。从而使报表可以更加理性地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作出判断,获取更加真实的企业运营状况信息。

2.防止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会计准则的对接,加大对于利润操纵问题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建立针对公允价值的具体审计准则,减少利润操纵逃脱审计的可能性,加大对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监督,防止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联合违法违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资产评估中介结构的监管;引入全面收益表,不仅反映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同时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中的收益,减少违法者的操纵动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使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者除了反应资产负债表的收益外,更应该反映这些收益的具体来源和变动,对不同的信息披露者应该提出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

(三)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1.强化会计准则执行,完善监管机制

全面完善的监管体制,是保证公允价值合理运用的关键举措。提高对错误会计信息的发现能力,不论是审计中出现的异常审计报告还是异常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都应该提高对此类异常信息的重视,加大对此类信息的监管力度,推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由被告方提供没有造假的直接证据,这有利于降低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原告的诉讼成本,提高监管的力度。

2.加强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树立道德意识

会计、审计和检查机构等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公允价值的正确运用的前提,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建立公允价值推广的基础。首先要加大对新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宣传,使从业人员从思想上能理解和重视公允价值的推广。其次,应当有计划的针对不同从业人员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介绍公允价值的使用技术与程序,使他们熟知公允价值的属性,实现对有关项目准确计量与报告降低公允价值运用偏差的可能性。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只做记录和核算的工作,还应该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及相关行业有清晰地了解,对自己的所在公司的业务流程掌握熟练,同时应当具备从复杂的市场上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还应该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以应对如现值计算的复杂运算。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帮助从业人员养成诚信为本的操守,从思想上杜绝操纵利润、权钱交易等非法行为。(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天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北京:会计师,2010,(9):24~25

[2]缪映.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思[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92-96

篇4

一、引言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高校财经类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财会专业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也是大一新生踏入大学校门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如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难以理解的概念与社会实践中的案例有效结合,如何把课堂教学上的生动有趣、实在;学生爱学、想学、喜欢学,对教师们来说并非易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只要肯用心备课、潜心研究,只要熟悉自己的授课对象,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就一定能实现让学生满意的高效课堂,本文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介绍一下《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

二、会计学原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对象方面

由于《会计学原理》教学对象均是大一新生,直接从高中升学过来,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对企业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更不要说熟悉企业的经济业务了,这样初次接触专业课,无法快速融入专业课学习之中,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等会计术语去学习,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差、入门很慢,而且会对专业课学习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迫切需要教学改革。

(二)教师自身方面

讲授《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师,毋庸置疑专业知识都是比较扎实的的,但是,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不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依旧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教学,在讲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环节时,也是根据教材讲述一下会计凭证、账簿的分类,登记规则等知识,会计学原理课程讲述完之后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更不要谈如何填写和登记了,这对以后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以及会计综合实训课程都带来了不少难度,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实习工作都不知道如何着手,面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也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种“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记,期末考个好成绩,皆大欢喜”的局面,既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方面

由于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之一,所以有些学校直接把教材选定为会计从业考试指定教材,殊不知这样的教材是为了考试而设计的,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并且目前大多数《会计学原理》的教材也基本是以工业企业的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讲解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所以,教师也基本是从会计定义、会计目标、会计的基本前提等开始,然后讲解会计要素、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最后才讲述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样,前后知识点的连贯性较差,学生即使掌握了每个知识点,也很难独立完成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流程,而恰好这个流程是实际工作中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流程。这种教材的缺陷给会计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才能弥补。

(四)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

大一新生要军训,所以,我院新生的课程基本都是从第六周开始上,所以后续课程安排比较紧凑,一周六节课,一大两小的课程设计,学院原则上要求大课用来讲授新课,小课侧重习题练习和实践训练,愿望和课程设计非常美好,但是,12次大课很难把会计的基本知识讲述完整和透彻,小课的练习时间又过于偏多,理论和实践的课时安排不恰当。实训所需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耗材也较短缺,造成学生只是象征性的填制、登记一下,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另外,由于实训室的短缺,学生填制这些凭证和账簿时,只能在教室模拟,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分工,使他们对会计岗位的设置和分工没有概念,这和习题练习没有太大区别,这样的实训只能流于形式。

2.考核方式方面

据调查,大多数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是采用闭卷的理论考试,考试题型也无非是选择、判断、编制会计分录和编制部分会计报表等,由于考试形式的限制,考试的知识点也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点,这样就造成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死记知识点,我院也不例外,期末考试至今还是采用纸质试卷,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2009年就已经采用了无纸化考试,目前会计类的职称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均已经逐步实行无纸化考试了,

这使得学生参加资格考试时无所适从,操作上受到影响,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而且纸质化的理论考试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参加实训课程的积极性。

三、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无法改变,那么为了提高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效果,改变会计学原理的的教学现状,就只能靠教师自身和学校共同努力完成了。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师方面

1.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环节,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选择适应自己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的教学方法,我院会计学原理在讲授不同教学章节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模拟导入法:在第一次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成立一家虚拟的企业,然后引导他们思考成立一家公司需要什么?资金从哪里来?企业成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业务?让他们用小本子记下企业发生的每一笔业务,然后提问他们说,企业每天都有业务发生,那么时间久了,还能记清业务类别的具体情况么?如果像流水账一样记到小本子上,复杂么?能看清楚业务之前的联系和对应关系么?那么企业的会计们是如何记录这些业务的呢?会计需要有一套自己专门的方法,这样自然引入会计的核算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之后让他们把企业的业务进行分类逐步形成筹集资金、采购、生产、销售和利润形成与分配几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里穿插所用到的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账户,对每个阶段发生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这样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逐步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2)织网法:把整本书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梳理,织成一张知识网,这张网上涵盖了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知识点,网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把整本书的所需要学习内容及重点给以明确。

(3)数字辅助记忆法:例如4个基本前提、2个核算基础、6个会计要素、7个核算方法、8个信息质量要求等等,涉及到这些知识点时,先用数字加强一下记忆,会更直观。

(4)案例教学法:针对该课程专业术语多、概念枯燥、解释抽象、财务处理内容多的特点,采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解释,既通俗易懂,又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的区分概念,用农民种小麦为例进行讲述,农民卖小麦所得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卖秸秆所得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在自己土地上捡到无人认领的物品卖的钱计入“营业外收入”。这样学生既能分清收入的主次,又能区分日常和非日常经营活动的关系。

(5)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在课件中加入一些动态元素,使企业的采购、生产以及销售过程看起来清晰形象,也使“T”型账户的登记、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的登记直观易懂。在PPT教学的基础上辅助传统的板书以使教学效果更佳。

2.重视实践环节

教师自己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在做教学计划时,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与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这对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合作分工能力上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在讲授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写和登记,并交换审核,感受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

(二)学院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改革

学院尽量在课时安排上合理一些,可以在前半学期偏重理论一些,后半学期重实践一些,给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设计的空间,不能严格遵守“大课讲,小课做”的教学规定,允许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接受知识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另外,为了能使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实训室的建设以及配套要完善。

2.考核方式方面改革

我院是软件类院校,软件开发是学院的强项,那么,可以软件类专业的学生与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合作研制出一套适合本院学生的实训软件,并且可以自己开发一款适用于无纸化考核的软件,这样即解决了实训效果差的难题,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对学生们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可谓锦上添花。另外,改变平时成绩的比重,增加课堂表现的成绩比重,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课堂表现情况,这样会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主动性。

3.加强校企合作

广东省中小企的数量较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记账的公司日益增多,记账的需求较大,学校可以与部分中小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我院会计专业的学生给企业记账,这样,学生有了实习的机会,有了真实做账的环境;学校也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单位;企业也节约了资金成本,实现了三赢的局面。

篇5

一、审计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审计课程建设 李艳辉等(2006)对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应分别设置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课程。理论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而对于实践环节教学课程应包括专业问题的社会调查实践、基础课程的实习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算机在审计专业应用的实践教学和走进审计实务界的专题实习。

马琳英(2007)认为审计学科的课程建设原则应该是厚基础,厚相关专业,有主有次,要注意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突出特色的需求。指出审计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基础审计》、《中级财务会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同时指出审计学科的教材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复合型人才。

胡继荣等(2008)建议会计学专业或审计学专业增设政府绩效审计为必修课,增设计算机审计为辅修课程。并指出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战略审计等教学内容,可以开设选修课或任意选修课,并指出应当提高审计学科的地位,注重审计学课程内部知识的组合,即注重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大方面的结合。

(二)职业判断能力在审计教学中的培养新审计准则与旧审计准则相比,对审计人员在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学者在加强高校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加强职业判断能力和风险审计理念的措施。

张学军(2007)指出教师在审计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因为审计职业判断必须依赖于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田钊平(2008)指出要想加强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首先有必要补充培养学生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能力的教材或训练内容。其次要推行“现场”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何晓华(2009)指出在制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外,可以将逻辑学纳入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建议将写作纳入审计学科考核范围之一,因为写作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

张家杰(2009)针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给高校审计教学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新要求,指出应做好审计教学的衔接,更新审计理念和改革审计教学模式。

(三)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审计课堂教学中 审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关注。学者们及实务界人士多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职业道德建设展开研究,随后又将职业道德问题拓展到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层面。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张白(2001)指出中国审计与国际上的较大差别,除了职业环境、管理体制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想加强素质教育,就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指出对于职业质量而言,主要问题是职业道德问题,专业技术相对而言是次要问题。

赵素琴(2005)指出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作用的发挥。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

周莉(2008)指出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能因课时的限制削弱甚至忽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审计入门时就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将其纳入日常的教学中。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应突出诚信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形成以诚信为本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为今后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审计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研究 高岩芳(2005)指出为了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可以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审计的教学效果。

邵丽(2007)指出可以综合运用如目标教学法、演讲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创造性的启发式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教学的质量。

何秀英(2007)提出了一种新的审计实践教学方案――“审计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三维整合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指出课程整合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审计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局部释放;审计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二)审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工商管理研究生中运用,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采用,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从案例的选编、开发、意义、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王如燕(2009)指出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择案例,并且要重视案例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如课前举出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课中举出实用性强的案例;课后留下大型的、典型的案例。再次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和关注网络资源中涉及的审计界的最新动态。

常京萍等(2007)指出可以组织力量分阶段开发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因为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资源。郭桂花(2005)指出审计案例研究对审计教学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经济意义、发现意义和证伪存真意义。

朱锦余(2002)指出审计案例的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即审计方法层次案例、审计业务循环层次案例、综合性审计案例。张根文(2004)指出审计学案例教材的内容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审计案例实务篇、审计案例阅读篇、附录篇,同时提出了审计学案例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李凤荣(2003)以一个具体的审计案例讲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具体讲解了其操作模式。王淅勤(2005)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以内容为线索、以案例为线索的两种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以旨在推动实践发展或理论提升的案例研究模式,其比较适合于研究性的学习。刘淑芬(2006)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审计案例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教师应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施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且应当对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开发等。阮莹(2008)对案例教学法和案例引导教学的概念进行了区别和研究,并且基于案例引导教学的概念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侯洪涛(2010)指出案例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将大型案例分析和小型引导型案例分析结合起来使用。在案例分析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单案例分析与多案例分析的结合以及国内外案例的结合等问题。

(三)实验模拟教学 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是改变审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极佳的途径。可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弥补直接实践严重受限的不足。

李轶群(2005)对审计实验对象的实习内容、审计模拟实验资料的解决方案以及应该具备的硬件条件进行了详细叙述。刘蓉(2007)指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未引起我国各大高校的足够重视,并且缺乏一个实现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平台,提出了完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设想。顾征娣(2008)分析了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梁素萍(2009)通过分析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了一个既易于学习又便于操作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构想。

(四)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获得很大的成功。

陈朝晖(2001)指出多媒体网站式课件是会计审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资源共享、易于维护,适合自学等特点,并提出了其具体的开发思路。刘淑芬(2007)指出由于案例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为合适,可以将开发的典型案例制成电子版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同时可以制作审计案例在线答疑校园网页。

(五)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田岗(2005)指出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是审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是审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式。张雪梅(2007,2008)指出随着环境的日益变化,迫切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出了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黄胤强(2008)对启发式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设计,并指出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特别强调开放性思维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六)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张优勤(2009)指出在审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

(七)直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两种实践模式,直接实践即学生直接到事务所或企业进行实习。而间接实践是指学生通过校内建立的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和课堂对审计案例的讨论将所学的审计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吴丹(2008)指出可以以会计师事务所为培训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杨录强(2009)提出校企“联姻”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认为校企“联姻”可以助推审计实践教学,首先应当革新指导思想,大力推广实践教学,其次可以“走出去、请进来”锻造教师队伍,还可以实施校企优势互补,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的局面。

(八)其他教学方法 蔡才德(2005)把“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审计案例教学中,为教学创新开启实践通道,从而使得审计案例教学成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

赵建平(2007)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创新模式,指出通过国际认证考试与高校审计教学相联系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外教育上的相互融合,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审计状况,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技能。

郑新源(2008)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审计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题是前提,能力为本位是目标,任务为驱动是手段。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从单纯联系向任务驱动转变,有利于审计教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陈利军(2009)提出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实验、业务实践相结合的四轮驱动教学方式,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的课程特色。

从有关审计教学方法的研究来看,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已相对比较成熟。而对其他教学法的探讨比较少,如项目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其具体实施的目标、原则、程序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等都没有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运用。在方法的应用上,学者们更多的是研究每一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而对于如何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目前研究的还不深入。

三、审计教学效果与研究方法选用

(一)审计教学效果研究 对审计教学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得出审计教学的现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意义。同时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起到完善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目前少数学者对审计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潘念萍(2006)的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的审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审计教学环境也不容乐观。有88%的学生认为当前审计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知识, 72%的学生感觉理论多而抽象,难以理解,58%的学生感觉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60%的学生希望增加案例分析,但只有16%的学生表明在审计课程中接受过案例,并且这些学生中仅有5%的人认为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说明教师特别注重应试教育,教材的建设水平也比较低。80%的学生呼吁在校内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可以看出,审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梁素萍(2009)在2006~2007年间对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4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审计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62%的学生认为审计课理论多而抽象,难于理解;48%的学生认为理解了,但不知如何运用,只有6.3%的学生认为审计课还算好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从调查可以得出审计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何琴(2009)基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视角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效果,得出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师和学生对审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不一,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效果良好,而学生则感觉不是十分满意;从审计案例教学具体实施细节来看,时间安排存在问题,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分析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 对检索的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考察,发现规范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规范研究是当前研究审计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涉及很少,采取的实证研究也大多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形式,而没有采用实地研究等其他研究方式。因此,应加快实证研究的步伐,使实证研究能在审计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可以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使用,规范研究如果仅借助于抽象推理,其可靠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缺乏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实际验证。实证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通过搜集数据,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以解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然后再用实证研究去证实结论,结论的可靠性将大大提高。

为了不断提高审计职业的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审计人才,教育界应当拓宽研究的视野,以审计市场对于审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审计教学研究,改善审计教学的质量,缩小审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审计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6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下面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还不够完善

1.1.1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因过分注意软件的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会计软件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财务系统大多以记账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并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功能在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功能。近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由于各种原因,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1.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印输出成了另一个子系统的键盘输入。许多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采用单项开发,再通过“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各种数据,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核算模块是彼此孤立的“孤岛”。

1.1.3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存在支持跨网集团的多方业务,使财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

1.2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变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可见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下的新型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使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1.3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2改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2.1要解决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2.2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新晨

2.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总之,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

参考文献

[1]常剑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控制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11).

[2]张卫.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与防范[J].市场周刊.商务,2004(12).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人员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5-0128-02

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本文就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2.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

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1)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2)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3)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4)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5)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4.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笔者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篇8

【关键词】 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时间;产生条件

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本文欲对此作一简要分析和回答。

一、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起源时间

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是指人类早期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它是人类早期原始计量、记录思想的体现,是会计的萌芽阶段。关于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何时的问题,国内外会计学者均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郭道扬教授认为,会计的萌芽阶段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而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会计特征,直到原始公社制末期或到达文明时代的初期才表现出来。1982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湖北财经学院郭道扬编著的《中国会计史稿(上册)》一书,标志着中国会计史系统研究的开端。随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郭道扬的《会计发展史纲》,1988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郭道扬编著的《中国会计史稿(下册)》。郭道扬著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会计史教程(第一卷)》也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郭道扬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会计史研究》一、二、三卷也已经出版。这些论著都进一步论证了他的观点。但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民大学高治宇的《中国会计发展简史》,他认为,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追溯到原始公社末期。而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文硕著的《西方会计史(上)》。书中的观点与郭道扬教授的看法一致,认为人类原始计量和记录时代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则普遍倾向于会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1605年,荷兰数学家、会计学家西蒙・斯蒂文所著的《传统数学》一书出版,其中第七章“古代簿记探测”,是最早的会计史研究专论,但当时会计史尚未发展成为一门科学。1933年,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著的《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问世,奠定了会计史学科的基础。1912年,英国律师沃尔芙编著的《会计师与会计简史》在英国伦敦出版,人们习惯称该书为《沃尔芙会计史》。1977年,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的《会计思想史》一书在美国问世。1985年,前苏联著名会计学家索科洛夫著的《会计发展史》一书由莫斯科财政统计出版社出版。西蒙・斯蒂文和A・C・利特尔顿均未在其论著中对会计萌芽的起源问题作专门论述。沃尔芙认为,尽管世界上最古老的商业文书是在公元前3 500年以前,但可以推断,记账在公元前4 000年左右就开始了。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则引用Richard Brown的观点,认为约7 000多年以前的巴比伦地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商业记录。前苏联会计学家索科洛夫认为,人类对经济事项进行有目的的记录活动开始于6 000年以前。这些论断都说明人类早期会计行为出现在新石器时期。

通过比较上述国内外会计学者的不同观点可知: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而国外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会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二、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条件

解决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起源时间问题,而会计行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郭道扬教授认为,人类最初的会计思想与会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是衡量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而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与陆续增加则是衡量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发生的具体条件。正是由于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人类才有可能在思维活动方面将生产、分配、储备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而萌生了一种计量、记录思想,进而便产生了人类最古老的、最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

高治宇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当人们有了剩余生产物,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计量、计算和反映时,会计的原始萌芽就产生了。除了生产发展这个先决条件外,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了计量、计算和反映的方法,这两个条件相结合,才可以说明会计的起源。总之,研究我国会计的产生,必须明确认识两方面,一方面,它的产生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数量概念的形成,计量、计算和反映方法的采用,为会计核算方法提供了重要条件。

索科洛夫认为,核算(即会计,下同,笔者注)的起源或萌芽状态对我们来说,将永远是个谜。我们只能确信:核算不是一下子产生的。最初人们还不需要核算,因为凭人的头脑就足以容下所有的经济情况,这倒不是说某人有其特殊的记忆力,而是由于经济的规模太小,有关的信息不多。只有在具备了某些条件后才有可能出现书面核算与账簿登记。首先,经济活动的发展应该达到相当广泛的程度;其次,必须要有文字和学会初等算术。文字的出现与算术的发展为核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经营活动则有助于它的全面推广。

本文把郭道扬教授的观点归纳为“一条件说”,即剩余产品的出现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虽然郭道扬教授分析时提到了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为先决条件,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和陆续增加为具体条件,但本文以为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和陆续增加是社会生产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如新技术(石器打制和磨制技术、石器钻孔技术、摩擦取火技术)、新工具(石球、标枪、骨器与角器工具)的相继发明和应用,因此,这两个条件实则表现为一个条件。本文把高治宇的观点归纳为“二条件说”,即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数学的出现共同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本文把索科洛夫的观点归纳为“三条件说”,即剩余产品的出现、数学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三者共同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

三、人类早期会计行为与数学的关系

(一)郭道扬教授在分析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条件时,只提到了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这个条件,而没有提到数学条件和文字条件

其实,郭道扬教授是提到了这两个条件的。郭道扬教授认为,人类最初的计量、记录行为,其本身就表现为一种原始的“数学”行为,原始的会计行为与原始的数学行为是同时发生的。本文虽不同意郭道扬教授的这一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即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人类最初的计量行为(表现为数学,此时的数学为萌芽状态)、人类最初的记录行为(表现为文字,此时的文字为萌芽状态)到了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剩余物品时才出现。

高治宇在分析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条件时,提到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有了剩余生产物”,另一个是“有了计量、计算和反映的方法”。仔细分析第二个条件“有了计量、计算和反映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条件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有了计量、计算的方法”(表现为数学),第二层意思是“有了反映的方法(表现为文字)。

剩余产品的出现、数学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三者共同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

(二)由于国内外对“会计”、“数学”、“文字”等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国内学者基本上以“早期的萌芽状态”来理解这些概念,而国外学者却按“后期的特征状态”来理解这些概念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起源时间一早一晚结论的出现,即:国内学者主张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距今约十万至二、三万年前),而国外学者则认为会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千至五千年前)。

(三)会计与数学的关系源远流长,会计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和帮助

早期会计的出现依赖于数学的产生和运用,后期会计的发展更是依赖于数学的支撑,如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也译《数学大全》),1605年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出版的《数学惯例法》(又译《传统数学》),均把会计作为数学问题的一部分进行论述,详细介绍了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复式簿记是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在会计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像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产品成本的计算等,都是数学原理在会计学中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著.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译.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人民出版社,1965.

[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72.

[3] 中外数学简史编写组. 外国数学简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4] 李迪. 中国数学史简编[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5] 解恩泽,赵树智.数学思想方法纵横论[M]. 科学出版社,1987.

[6] 傅钟鹏.中华古数学巡礼[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7] 周金才,梁兮. 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8] 成圣树. 会计审计史辞典[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9] 孙邦治. 会计发展史[M].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10] 李孝林. 从江陵凤凰山10号墓简牍研究西汉早期会计史[J]. 北京商学院学报,1996,(2).

[11] 文硕. 文明古国的会计[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12] 高治宇. 中国会计发展简史[M].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13] 文硕. 西方会计史(上)[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14] 卢永华. 广义会计理论[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5]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上册)[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

[16] 郭道扬. 会计发展史纲[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17]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下册)[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18] 钱雪门,赵佩珏. 现代会计入门[M].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2.

[19] 郭道扬. 会计史教程(第一卷)[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0] 汤云为,钱逢胜. 会计理论[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1] 刘文龙. 古代南美洲的印加文化[M]. 商务印书馆,1983.

[22] (美)A・吉特尔曼. 数学史(欧阳绛译)[M]. 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23] (苏)鲍尔加尔斯基. 数学简史(潘德松、沈金钊译)[M]. 知识出版社,1984.

[24] (英)斯科特. 数学史(侯德润、张兰译)[M]. 商务印书馆,1981.

[25] (英)L・霍格本. 大众数学(上册)(李心灿等合译)[M]. 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26] (苏)索科洛夫. 会计发展史(陈亚民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7] (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 会计思想史(文硕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8] (荷)海渥. 会计史(文硕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29] (美)A・C・利特尔顿. 会计理论结构(林志军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篇9

一、前提:班主任工作是教师的主业

(一)中小学缺了班主任行不行?

――班主任在现行学校管理格局中不可或缺

通知

各班班主任:

请速将各班的作业本费收齐,于本周五放学前交到财务室,另外,还需将缴费学生的花名册整理成EXCEL表格形式,发送到财务室的公用邮箱中。

财务室

2009年6月26日

这是一则财务室下发给班主任的收费通知。很显然,这则通知是由学校的会计起草并以财务室的名义下发的。每一个学期,班主任接到的来自财务室的通知不止这一个,还有作业本的费用收缴、学生的收支结算等。同事之间互相支持本无可厚非,可这样的通知是以上级要求下级的口吻来行文的,意味着会计成了班主任的“上司”。会计不是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一样是普通职员,会计怎么能以管理者的身份给班主任下通知?这在常理上讲不通,却在目前的学校管理中成为常态。那么,这种不合理为什么又合理呢?

尽管现在不少学校(尤其是高中)都在尝试走班制,但教学班和行政班同时存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形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班级仍是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当前,国内中小学仍然普遍实行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这一管理体制根本无法直接管理班级和学生群体,于是,在这种条块化的管理格局中,就需要一个特殊的“一岗多职”的岗位:对每一个职能科室都能直接负责,还能直接和班级、小群体学生、个体学生产生直接的联系。在这种现实要求下,班主任就被推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哪一个科室都能管理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科层制管理格局下班主任工作状态的典型写照。班主任要对学校的每一个职能科室负责,哪个科室的“神经”动一动,班主任都要抖一抖。在这样的管理格局中,如果去掉“班主任”这一轴心,很多科室的工作落实将找不到良好的着力点。尤其是,班主任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教育部的《中国教育年鉴2008》中的《2007年各类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显示,2007年,全国小学(含附设的学前班)、初中、特教学校、工读学校的班级数共4124539个,相应的有4124539名班主任。而当年的小学、初中、特教学校、工读学校的专任教师(不含职工)数量为9126429人。担任班主任的专任教师占到总数的45.19%。既然在当前的学校管理格局中班主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数量庞大,那么,班主任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就和教学、学校管理一样水到渠成地成了主业,

(二)谁都可以做班主任吗?――班主任是有任职资格要求的

晨会时班主任在讲桌上放了一盆珍珠蕨。讲桌上多了这么个“东西”后,教室里便发生了有趣的故事……

“谁把花放到这里来了,不知道上数学课需用的教具多嘛!讲桌上放花,教具放哪里!李辰,是不是你这个班长干的好事,赶紧把花拿走!”数学老师的抱怨声很大,

“珍珠蕨是挺有生机的,遗憾的是它只长叶不开花!谁去选的?眼光不怎么样!”穿着时髦的英语老师总喜好对班级文化建设指点一二。

“这里多这么一盆花草,整个讲桌就有诗意了。‘无边光景一时新’――多好啊――这样的教室才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场所,”文雅气息扑面而来的时候,语文老师也就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

实际上,班主任放这盆珍珠蕨的目的与任课教师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为了美化一下讲桌,我放了这盆珍珠蕨。讲桌上放绿草,是为了避免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是初中生了,我想大家也不喜欢满教室都是艳丽的花朵吧。尤其是,我感觉初中时期的你们,就像这朴实无华的珍珠蕨,尽管思想上仍有些幼稚,也有一些缺点,乍看起来不起眼,有些同学甚至让人看着‘不顺眼’,但你们的生命芬芳迟早会打动周围的人的,因此,珍珠蕨应该在教室里陪伴你们!”

这些文字节选自一位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在各位任课教师的眼中,这盆珍珠蕨的存在价值是不一样的,他们并没有真正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它。这盆珍珠蕨的真正价值便被各位任课教师漠视或误读了。学生就像这珍珠蕨,在不同任课教师那里,得到的教育对待是不一样的。由于肩负着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任务,任课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站在学科教学的立场看待学生的成长表现,班主任相对而言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成长,从培养人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学生,发现并不断提升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生命价值。

班主任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是履行工作职责吗?不是的,班主任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独特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由此看来,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班主任。教师只有在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后,具备了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取得了任职资格才能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的任职资格有了特殊要求,就意味着这一岗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了。因此,班主任工作也就成了主业。

(三)班主任到底是千什么的?――班主任在发挥独特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这些文字节选自教育部2009年8月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这是教育部在以往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任务提出的更详尽的要求。这些文字表明:与一般的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

的工作职责要独特得多,工作任务要丰富得多。由于班主任履行着特殊的社会角色,班主任工作具备的社会功能便不可替代,班主任工作自然是主业了。

二、问题:学校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论支不到位:班主任工作的逻辑起点等基本问没有具体界定,导致主业落实的学术品性不高。

现在,不少论调对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的要求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几乎是在意识上呼唤、实践中要求班主任应“无所不知”,最好“无所不能”,面对学生出现的成长偏差能“包打天下”。这样平行列出的专业素质,像心理咨询等素养连一些专职的社会工作者穷其一生的研究与实践也不一定完善,怎么能要求班主任在在岗的几年间具备?这样的表述不仅无益于班主任的素质结构的确定,还是一种理性严重欠缺的理论误导。班主任的素质结构不能明确,那么,班主任能干得了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诠释不清,怎么体现班主任是专业技术人员?更遑论什么班主任工作是主业。

有的论调甚至开始探讨班主任在什么时候消失。有些学校曾经尝试取消班主任,这样的实践没有了下文,说明了什么?尽管班主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又找不到合适的力量来替代它,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去探讨怎么完善它?实践证明,班主任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力量,那么多专任教师在从事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却要置身冷漠、讽刺、挖苦、质疑的工作环境。在这样不正常的理论探讨中,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明确与落实只能处处碰壁。

当前,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探讨更多的是策略、方法、手段等技术层面的描述,对逻辑起点、价值本体等基本问题的探讨少之又少。原点的问题没有弄明白,怎么能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探讨更上位的问题?那样做,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明确与落实就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这三种倾向只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理论探讨欠缺的部分表现,却反映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尽管历经了近七十年的讨论,但蹒跚成长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探讨几乎没有留下学科建设的痕迹。从一开始,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探讨就没有考虑学科建制的问题。唯一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在七十年的理论探讨中积累了可贵的学术资源。到目前为止,班主任工作的学科建制依然是零起点:没有全国范围的学术共同体;高等师范院校普遍不正式开设这一课程,研究这一问题的人更少;基层教育部门中几乎没有指导班主任工作开展的职能部门,更没有专职的研究人员;关于这一学科的研究生招生依然是停留在文件中。不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解决班主任工作的基本问题,班主任工作就没有学术品性可言,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明确与落实自然理性不足,名不正言不顺。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地方教育部门有不作为的嫌疑,降低了主业落实的力度。

班主任工作是主业的政策落实,地方教育部门有不作为的嫌疑,具体体现为两点。第一,入门制度有专业欠缺,无法体现这一岗位的不可替代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2月起建立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这只是宏观性地提出了班主任的任职资格取得要求,需要地方教育部门去落实。现在,省一级教育部门在严格意义的班主任资格认定中普遍缺位,绝大多数地方是由市(县区)教育局组织。在经过几天的培训后,当地教育部门就发放资格证,这样的资格取得水准是不平衡的,有些市(县区)的实践甚至缺乏专业内涵,无助于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水准的真正提升,综上所述,地方教育部门到现在依然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资格取得制度,没有资格取得机制,一般教师很轻松地就能取得班主任的任职资格,班主任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无法体现。第二,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晰,岗位归属没有确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第三章《职责与任务》中从五个方面对班主任的职责进行了界定,但到现在,鲜见有省、市、县(区)三级把这一精神细化到当地的班主任工作职责界定中的行为。由于没有中观层面的政策依据,中小学不容易具体地确定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工作职责不能准确界定,那么,班主任是干什么的?一个岗位是干什么的这样最基本的问题都弄不清楚,班主任工作是主业的落实犹如痴人说梦。

(三)社会支持不到位: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力量微弱,减缓了主业落实的速度。

目前,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确定,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力量微弱,具体体现为两点。第一,人员配备不一定能跟得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如果学校真要减掉班主任一半的课时工作量,那么余下的课时工作量就要有别的教师来承担。广大学校尤其是普遍缺少师资的农村学校,一时到哪里寻找这些教师?教师的编制权又掌握在人事部门手中,教育部门、学校没有能力解决师资来源。因此,在广大学校,班主任仍要超负荷地开展工作,第二,班主任的岗位津贴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很长时间内,班主任的岗位津贴并不能反映班主任的工作价值,有人曾戏称其是“侮辱性报酬”。关于班主任的津贴现状的改变,不少教师寄希望于出台的新规定。2009年8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期盼中出台了。此“规定”要求,“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但是,地方执行的具体标准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或细致性的规定,而省市这两级目前也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那么县(区)这一级依据什么标准,怎样向班主任倾斜?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小学如果发放超课时补贴,不少地方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一般又不允许。尤其是,教师的绩效工资的发放,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并没有真正地全面铺开,目前地方各级出台的一些规定,大多是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每一项政策都有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要,单纯的政策解读是衍生不出新的具体规定的。因此,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班主任的津贴发放标准体现班主任的工作价值的落实恐怕不好操作。不好操作,县(区)这一级是不是会处于观望中呢?特殊岗位的岗位津贴往往与这一岗位的重要性成正比。班主任的岗位津贴落实没有眉目,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便不能很好地体现。

(四)自身改革不到位:学校科层制管理弊端的革除难度重重,缩减了主业落实的空间。

班主任的主业地位的落实,需要中小学的管理结构、管理环境和管理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改革,尤其需要学

校的科层制管理的层级结构的改变。学校科层制管理的改革,将重建学校的管理结构,新的管理结构如何实现最大化的管理职能?新的管理者怎么产生?原有的管理人员如何分流?这些问题不是简单把学校的科层制管理废止就能马上解决的。在这一管理机制不能发生性质改变的前提预设下,班主任仍要向每一个职能科室负责,仍要背负很多附加职责。“谁都能支使班主任干活”的管理格局,体现不出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

另外,班主任工作是主业了,很多任课教师会觉得班级建设的一些事情自己不做“名正言顺”,容易导致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有孤掌难鸣的感觉。另外,尽管目前的班主任制要求班主任经常联系任课教师,但具体的联系时间、联系内容等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系的随意性很大,效果无法保证。在目前的科层制管理格局中,让班主任去管理任课教师的可能性太小。班主任的管理地位过低,也体现不出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

(五)落实主体不到位:班主任没有明显的利益对立面,缺乏主业落实的原动力。

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不能快速确立,和班主任的身份不能确定也有一定的关系。按照社会学的冲突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班主任的身份,会得出班主任目前不具备为了自己的身份去和周围世界冲突的基本条件。第一,班主任没有明显的冲突对立面,由于岗位归属不确定,班主任的多重身份决定了一时难以找到主要的冲突科室与管理者。第二,班主任没有明显的冲突意识,目前,学科教师的身份还是班主任的主要身份,职称评聘等涉及班主任的专业技术水平认定与物质待遇的方面,都还是依据学科教学的实绩,班主任是教师的附加身份或次要身份的痕迹仍很明显。因此,班主任以附加身份或次要身份面对班主任工作,其冲突意识自然很淡薄。第三,班主任缺乏为自己的角色不懈奋斗的原动力,到目前为止,做不做班主任对教师而言并没有真正的利益驱动,尽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有这样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表彰奖励由哪一级教育部门来做?怎么操作?都还是未知数。 “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怎么优先考虑?还是受制于县(区)级教育主管者、校长的个人素养,不一定能普遍落实。

班主任也是一个处于利益交割中的社会人,没有具体的利益纷争,他还会为自己的身份而不懈地奋斗吗?尽管目前不少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待遇等存在困惑、无奈、不满,但努力争取改变现状的班主任却很少,原因就在这里。班主任把班主任工作当主业追求的意识不够明显,自然也就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落实。

三、求解:学校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的盲点突破

(一)具体界定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确定班主任的岗位归属,体现班主任工作独特的社会功能。

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教育、学生管理与班级建设三个方面具体界定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比如,关于班主任联系任课教师的职责与任务可以从联系目的等方面进行界定:(1)联系目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建设;(2)联系时间:联系会安排在每周的周三课外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班主任和某一任课教师的联系依据情况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确定联系时间);(3)联系对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政治、地理、历史三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校本等学科的任课教师一组(班主任按照上述四组的顺序依次组织联系会,学期末期终考试的月份,可以分考试学科和考察学科两组组织联系会。班主任组织联系会时分组进行,和某一任课教师单个联系时不分组。);(4)联系形式:联系会、单个联系;(5)联系内容:凡参与联系的教师每次都要准备书面联系内容;(6)联系组织:一般由班主任组织联系活动;(7)联系评价: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的参与联系的情况;(8)联系档案: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有关的档案由班主任负责建构。

在不改变科层制管理形制的前提下,确定职责与任务,确定班主任的岗位归属的可能性大一些。笔者以为,鉴于班主任工作的独特属性,应该由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室管理班主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班主任工作独特的社会功能,确定了岗位归属后,像卫生工具的领取、有关费用的收缴等不属于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事务班主任就不必做了,如果一些工作需要班主任介入,则由相关科室和班主任的分管科室协商后再做决定,

(二)明确班主任的冲突内容,增强班主任落实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的原动力。

学校可以从物质肯定、精神鼓励、发展机遇三个方面明确班主任的冲突内容,让教师感觉到做班主任的现实价值。一是,提高津贴发放标准。在当前各级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具体的规定之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设立数目可观的班主任岗位津贴。二是,单设精神鼓励指标,学校要单独设立优秀班主任、优秀管理奖、班主任工作技能、学科带头人的评比、奖励指标。尤其是优秀管理奖的认定,要和优秀教学奖的地位同等对待。三是,明确发展机遇,学校要具体界定在职称评聘、学校管理干部选拔中,班主任的优先权到底有多少。职称评聘时,要求教师必须有担任班主任的经历。关于学校管理干部的选拔,最起码要明确:和学科教师、职员的条件同等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班主任;新选拔的干部中,班主任的比例要超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学科教师、职员被选拔为管理干部,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优先考虑。

(三)进行班主任系列的职称评审,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地位。

学校可以借鉴教师的职称评审办法,单独进行班主任系列的职称评审,并和学科系列的教师职称同等对待,学校应从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职周期、评审细则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关于职级层次,笔者以为可分为四个职级:初级班主任、二级班主任、一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每个职级的专业要求可以从这四个层次上加以区分:初级班主任应概括性地了解所在学段的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能完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对班主任工作有独特体会。二级班主任应熟知所在学段的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能出色地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务,对班主任工作有独特认识,有担任本学段各个年级班主任的经历,一级班主任应熟悉所在学段的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特色,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探讨做出有效尝试,至少有两次担任本学段各个年级的班主任的经历。高级班主任应熟知各个学段每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具备较高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个性化经验有一定的辐射力,对班主任工作理论的探讨有突出贡献,有多次担任本学段各个年级的班主任的经历。

(四)实施“跟进式培训”,使班主任经历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增加完成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含量。

跟进式培训是指学校根据班主任的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班主任的专业基础、成长需求提供不同形式、内容不一的岗位培训。

首先,确定班主任的素质结构,为曰后的培训设定培训内容。学校可从三个方面确定班主任的素质结构。第一,核心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育科研素养、自我提高能力,班主任要完全具备这些能力。第二,一般素质:包括家庭教育素养、班级文化建设能力、班级档案的建构能力、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政策法规素养,班主任熟悉这些素质即可。第三,边缘素质:包括美学素养、社会学素养、人学素养、认知科学素养、学习论素养,班主任了解这些素质结构,遇到学生出现的一些疑难成长偏差后,知道向哪些专业力量寻求帮助,

其次,实施各有侧重的上岗培训、岗初培训、个体培训、网络培训、资格培训。基于通识的上岗培训追求把特定的观念、技术系统呈现给刚当班主任的教师。立足校本的岗初培训在新一届学生组建班级一个月左右后进行,在分析了这一届学生的家庭背景、居住区域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培训重点,区分差异的个体培训能弥补各位班主任的知识缺陷与能力不足,为此,学校应购置大量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刊、音像资料,便于相关班主任自主学习选用;学校还要经常性地搜集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研讨会、培训会信息,根据会议主题指派有研究兴趣的或在此领域存在不足的班主任参加。挖掘潜质的网络培训要求班主任参加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大型网站组织的网络培训,让班主任的案例学习、问题研究、互动研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向单一的资格培训是指由学校出资,鼓励班主任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取得心理咨询资格。

(五)实施“激发式管理”,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自,增强完成班主任工作的学术品性,

“激发式管理”是指学校在管理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自,引导班主任用自己的先进理念、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方法完成日常工作,并争取早日形成自己的工作个性。具体分析,学校要做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学校要唤醒班主任的专业自主意识。学校要引导班主任形成对专业自的价值意义的深刻理解,并不断地追求更自主、更完善、更合理的专业行为。具体的分析就是学校要引导班主任进行个性测量、分析自己的工作基础、确定工作个性的形成目标、制定工作个性的形成规划。第二,学校要提升班主任的专业自的执行能力。学校要着重从规划自己专业发展目标的能力、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为进行调控的能力、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为进行反思的能力、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几个方面进行引导。第三,学校要营造民主的管理文化氛围。学校要充分尊重班主任的专业地位,与班主任形成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学校不但要积极鼓励班主任的教育行为自主,而且要尽可能地为班主任的专业自的实现创造条件。第四,对每一位班主任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强化支持意识,淡化行政指令意识,根据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个性,把单一的领导变为主动的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篇10

为进一步提升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显著转变,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步伐,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增强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提升城市创新和管理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城市服务功能,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推进产业现代化,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我市服务业总量不大,占比偏低,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很突出。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与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市年生产总值达到131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4000元,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战略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加快服务业发展刻不容缓。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为目标,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实行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相结合,以重点园区、企业、项目和品牌为载体,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形成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服务集成的发展格局,大幅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和政府引导作用,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因势利导,科学布局,强化规划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色,有重点、分层次推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对外开放、借力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服务业转移,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借助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和资金的支持,全面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项目支撑、择优扶强的原则。以提升服务业功能和业态水平为依托,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项目开发储备和建设的力度,实施一批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后劲。

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带动服务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改善民生相适应,推动服务业协调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持续快速增长。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8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1%,较年提高5个百分点。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0%以上。

贡献作用增强。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年均增长9%,到年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0%,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新增就业量的60%;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15%,占全市地方税收55%,较年提高6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2%左右,较年上升10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载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培育建设10个左右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聚集区;培育形成20户销售收入超5亿元,成长性好、竞争性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抓好75个投资超亿元,对产业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点任务

(—)着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依托我市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文化、旅游、物流、商贸服务等基础条件好、规模总量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扩张规模、提升层次,逐步发展成为立足、辐射国内外的服务业支柱产业。

发掘文化古都底蕴,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以网络服务、广告会展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娱乐、体育休闲、艺术培训等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产业,尽快形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整合文化资源,努力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出以马氏庄园、曹操高陵等为题材的电视剧、演艺剧等,继承和弘扬崔派传统戏剧艺术和民间艺术,做大做强青铜工艺、甲骨文仿制、书画礼品产业,积极发展安绣、秦纸娟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殷商文化旅游节、二帝陵祭祖节、易经文化研究等大型文化活动水平,创立具有特点的国际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规划建设以殷商大遗址公园为依托的殷商·洹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依托的博物馆会展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二帝陵、三杨庄汉代遗址为依托的颛顼帝喾陵三杨庄文化产业集聚区。

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深入实施“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按照强力推进、精心打造、精细管理的要求,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升层次,尽快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坚持开发、建设、管理、服务并重,大力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促进形式多样的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游和休闲游发展。以品牌和资本为纽带,加快组建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升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工程、羑里城中华周易文化苑工程建设,做好曹操高陵的保护、发掘与利用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殷墟、红旗渠、周易、太行大峡谷、中国文字博物馆、马氏庄园、曹操高陵七大品牌,提升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吸引力,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推进旅游大厦、迎宾馆、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建立主要客源地旅游联络促销处,进一步扩大我市的知名度,提升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各种运输配送方式高效衔接。整合运输、商业、供销企业物流资源,加快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推动其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物流港、晋中煤炭物流港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发展形成一批集交易、加工、包装、储运、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物流综合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重要制造业基地、大型专业市场和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形成服务周边地市“海陆空”三港一体的虚拟口岸。鼓励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优化业务流程,与冷链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培育一批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供应商,强化上下游战略合作,构建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升级“八挂来网”物流信息平台,向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细分领域纵深发展,构建基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适应消费市场需求,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基础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网络。加强主产地、主销地和集散地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完善贯通城乡的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流通营销体系。运用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推动连锁经营、专业配送、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抓好义乌国际商贸城、彰德府步行街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提升商贸业发展层次。鼓励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企业通过连锁方式快速扩张,做大做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餐饮企业发展。加大住宿业资源整合和业态改造,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

(二)加快发展高成长业。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发展质量,推动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高成长业加速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金融业。以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发展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为重点,推动我市金融业加快发展,显著提升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功能。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业务品种,积极开展各类消费信贷业务,完善和扩大信托、租赁等业务。加快发展市商业银行和组建市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服务城乡居民,立足中小企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差异化经营。大力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进驻。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推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股票、债券、信托等直接融资规模,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推动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信用安全体系,努力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政策引导,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适应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开发结构,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以保障性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支持发展节能、节地、节材型住宅。结合市县新区开发、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园区、街区和商务楼宇。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房产交易、咨询、房产评估等中介服务业,规范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房屋装修企业,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综合产业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围绕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以工业信息化改造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智能化、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壮大一批信息服务龙头企业。加快建设3G移动通讯网络,推动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的业务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业务。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积极承接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三)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加大扶持力度,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拉动通用航空、现代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业。发挥我市4200平方公里低空开放空域及航空运动学校、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等独特优势,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建立完善的航空运动服务体系,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航空运动事业与航空运动产业相协调的发展局面。积极组织举办滑翔伞、跳伞、航模等国际国内低空运动赛事,提高我市航空运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通过航校、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学校,建立飞行技术、飞行机务、航空运动专业等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国家支持中地区发展支线机场的有利时机,规划建设机场,加快推进航空港、陆路港建设。依托轻型飞机制造企业和航模生产企业,吸引上下游行业聚集,形成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周边重点发展航空制造技术研发、物流配送、航空产品展览和会展等服务业。

加快整合重组,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高度重视商务服务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进一步规范提高会计、审计、评估、策划及法律、工程、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证券、保险、人才、劳动力、公证、仲裁等市场中介组织,推广、代办、经纪、拍卖等中介服务方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顾问队伍和智力服务网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承接高端商务服务分包业务,大力推进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区域性总部、省内大型企业总部入驻,打造总部经济品牌。发展具有聚集效应和产业导向的专业特色楼宇,吸引知名企业和服务业高端机构入驻。加大商务服务资源整合,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商务服务骨干企业和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满足日益扩大的农村服务消费需求。

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建以销售服务、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市场营销、技术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建立农产品进城入店、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到村,城乡双向流动、运销顺畅的新型涉农产品流通体系。鼓励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卫生、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有实力的连锁商业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建设一批面向农村市场的配送中心、超市和连锁农家店。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载体建设

(一)推动特色服务业县(市、区)发展。围绕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足特色、做强功能,强力推动重点县(市、区)服务业发展,形成以市区为龙头、各县(市、区)为支撑,梯次分布、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服务业新格局。区、区以商贸商务服务业为主,打造我市中心商业区。区、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及冶金建材能源物流服务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业。市、县围绕山区和钢铁、焦炭、汽配、机械等行业,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和生产业。县、围绕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重点发展农资、农产品商贸物流业。围绕医药和食品加工等行业,重点发展仓储配送、冷链物流等。各县(市、区)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各展所长、竞相发展。要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铁路港、公路港、物流信息港建设,加快构筑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和文化旅游休闲中心,逐步成为辐射周边的区域业中心强市。

(二)加快重点服务业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尽快在全市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园区。结合中心城区建设,加快发展一批商务服务、创意设计、时尚消费、休闲娱乐等特色园区和街区;结合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科技研发、软件外包等科技服务园区;加快发展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等专业物流园区和年交易额超十亿元的大型交易市场。结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培育3—5个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精品景区群,建设形成一批出版、影视制作、创意动漫、印制等文化产业园区。

(三)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选择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我市服务业领军企业。到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服务业企业达到20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四)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按照服务业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促进集约发展的重大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支撑能力。按照“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原则,形成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格局。实行领导联席制、部门联动制、现场办公制、督导督查制、进度通报制等有效方式,强化项目推进力度。同时,加强银企合作,扩大民间投资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每年年初筛选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列入当年重点项目名单,享受重点项目相关优惠政策。

五、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支持

(一)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1.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各类服务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

2.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注册条件,凡母公司为服务业企业且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在2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集团登记。

3.简化连锁经营企业的证照办理。除药品、食品、餐饮、互联网上网服务、娱乐行业继续实行一证一照外,其他行业经营范围需办理前置许可审批的连锁经营企业,能够统一办理的,可由总部统一向审批机关办理有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审批机关应当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到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营业执照。

4.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信息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在注册登记、资质认定、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1.服务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对纳入国家、省试点范围的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运输企业的运输、仓储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

3.经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广告业、娱乐业除外),按适用税目和税率征收营业税;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的动漫企业,符合国家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有关规定的,所进口设备可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4.经省、市认定的工业园区、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生产企业,享受区内工业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缴纳增值税的服务贸易出口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5.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服务,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物业管理企业以与物业管理有关的全部收入减去符合规定的代收费用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给予下列优惠: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6.依照税法有关规定,对服务型企业(广告、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除外),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定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7.对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小型微利服务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8.对服务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于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9.对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实行价格扶持和规费减免政策

1.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的用水、用热价格与工业同价,商业用电价格与非普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2.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禁止国家和省、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外的一切收费。对服务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额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

3.经省、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在建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站场和物流配送中心、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电子信息产品技术交易市场等项目,减半征收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

4.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逐步迁出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企业,鼓励“退二进三”、“退三进三”,利用原址转办服务业项目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不含热力、燃气部分)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免依据国家、省市文件规定执行;除另有规定外,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产权不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扶持省市服务业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支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2.对列入省、市重点发展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加大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等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其发展。

3.对我市引进的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总部、省或省以上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自建、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政府给予适当补贴。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总部或省及省以上地区总部的,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承办单位在我市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会展、文艺演出、节会庆典、旅游、体育等重大活动,承办单位依法缴纳营业税后,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4.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应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安置,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对现存的老字号商号、商标要采取保护性措施,对具有发展前景的老字号连锁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省服务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由受益政府给予一定奖励。

(五)完善土地、金融支持政策

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需要,城镇黄金地段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对列为市重点服务业园区、集聚区和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予以重点保障。

2.城市新建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对老城区内确无社区服务用房的,经规划等有关部门批准,可以结合旧城改造安排建设部分社区服务用房。

3.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国有土地租赁方式用地,土地用途为商服,最高使用年限为40年。

4.鼓励和支持省内外政策性投资机构设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服务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优化服务业企业结构。加大对服务业领域信贷资金投入,扩大上市后备企业中服务业企业的比例,支持具备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尽快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六、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服务业办公室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和综合协调作用。建立由市长召集,分管副市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了解、掌握全市服务业发展动态,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制定和协调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商务、交通、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体育、科技、农业、建设、信息产业、民政、财政、金融、人社、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规划引导。充分发挥规划在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任务,按照规划方向指导服务业快速有序的发展。服务业龙头企业要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加快编制和完善企业发展规划。落实服务业产业政策,抓好各类规划组织实施,推动我市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

(三)拓展发展空间。把服务业发展和实施城镇化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劳动力合理流动,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积极实行“退二进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逐步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要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向与“退二进三”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强化城市规划意识,保证停车场、文化、体育、卫生、社区服务、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用地,加强相关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离土离乡”,进入城镇社区居住,提高中小城市人口的聚集程度,增加服务业的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