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生活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生活的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汇率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也反映在了高中教育教学中,高一开设了《经济生活》的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注意理论为指导,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相关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有关经济学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经济生活,最终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下面我们就以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这门课程中有关“汇率”的部分内容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有关“汇率”的概述

从定义上来说,教材中这样阐述汇率,它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实际上汇率是一种价格,是一国货币单位表示另外国家货币的价格,实际上汇率表示的是一种价格。正是因为不同国家其货币币值不同,因此两国货币在兑换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比率来进行兑换,所以汇率还可以成为兑换率。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两种货币均可作为对方货币价格计算的标准,所以汇率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法,前者看成外国货币数额不变,这时随着外国货币币值的变化本国货币数额随之改变,在这种标价法之下,外汇汇率升降与外币币值的升降之间为正比例的关系,同时与本币币值的升降呈现出反比关系;后者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标准,表示为折合成多少的外国货币单位,也就是说在这种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始终是不变的,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外国货币数额发生变化。尤其是人民币加入“SDR”,将对美元汇率造成极大的威胁,人民币纳入SDR后,将有更多国家和地区与内地相关机构加强合作的意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区域结构亦加快调整。因此,人们对汇率相关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高中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不管是采用直接还是间接标价法,都要看货币换算是否便利,同时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先明确使用何种标价法,然后再确定汇率在当时是上升还是下降,这样才能避免误解。

二、《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汇率问题

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在国际之间的贸易网络过程中,汇率是始终发生着变动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国际收支的变动。一国国际收支如果发生了顺差,那么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以及外国货币的供给将会增加,这时的外汇会供过于求,出现该国货币与外国汇率分别上升、下降的现象,相反的若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逆差,那么这时该国为了支付对外债务,其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这时外汇将会供不应求,出现了该国货币汇率与外汇汇率分别下降与上升的现象,纸笔流通制度之下汇率变动主要由一国国际收支情况决定;第二,通货膨胀。一国物价上涨的同时,其出口商品的成本就会提升,随之减少出口商品的數量,但是进口商品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发生,将增加进口商品数量,这时容易出现逆差,外汇汇率随之上升。通货膨胀基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新课标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之一,自从新课改试点开始以来,它就是高考的常考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应注意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学生很容易会学会如何判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相关问题,则对于提升学生解答这一知识点的能力非常重要;第三,利率。一般一国利率提升,将会引发资本内流,资本流入之前需要兑换成该国的货币,这时容易出现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出现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则该国汇率下降;第四,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可以按照既定的政策目标,合理选择实际利用政策性工具,适当该与外汇市场,成为汇率短期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降的问题都是高考的热点,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人民币汇率升降对经济有何影响。首先,从有利方面来分析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各种国外消费品价格降低甚至低于进口成本,这种情况下有利于促进进口,这时国内资本转到了国外投资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国外投资能力,这无疑为我国企业销售渠道的开拓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在讲述这部分知识点时,注意要简洁明了,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其次,从不利方面谈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虽然人民币汇率上升会对国家经济带来一些益处,但是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如抑制出口增长、增加就业压力、外债规模扩大等;第三,从不利方面分析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影响。人民币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上升,扩大国内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时人们将会将资本投到国外,以赚取外汇,与此同时大大降低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要答好这方面的问题,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人民币升值将会对我国各企业造成何种影响,分析判断怎样的情况下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发展。

结语:

篇2

【关键词】生活品质;消费高级化;消费水平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042-03

生活品质,是指人们享受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和对于这种享受的主观感受与满意程度,它包括客观的生活品质和主观的生活品质。客观的生活品质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和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获得的包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服务;主观的生活品质是指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及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获得的包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服务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居民消费高级化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演变的过程。

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生活品质的评价指标很多跟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指标相关联;另一方面,一个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升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高低,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能有效增进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浙江省会城市为例,杭州正在着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浙江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发展理念。为了更好地衡量生活品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007)形成了以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5大维度、20个领域、50项指标为内容的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笔者提出促进消费高级化的路径。

一、从经济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经济生活品质维度由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收入满意度(主观)、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新产品产值率、国际开放度、人均GDP和创业环境满意度(主观)等9项指标组成。根据经济生活评价主要指标,扩大居民消费并提升经济生活品质需要从“两个提高”着手。

(一)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以浙江省为例,虽然居民收入居全国前列,但自2000年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速,也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所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从GDP的增长中获得的福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三个。一是合理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并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要区别对待,比如通过“补低”、“扩中”和“调高”等措施,缩小浙江省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消费能力,具体的途径包括:调整农业结构,确保第一产业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途径;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考办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三是大力开展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改善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把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增加社会现实购买力。

(二)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改善消费结构

以浙江省为例,从居民服务性消费发展变化看,具有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可以在较长时间里拉动消费市场的繁荣。要在政策层面和产业层面采取有力措施,将居民的消费需求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让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尤其要做好消费政策的调整,引导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为此建议:一要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以增加居民服务性消费能力;二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性消费结构,必须在保持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快信息中介、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人文旅游、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三要加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价格监管的力度;四要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和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从文化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文化生活品质维度有平均受教育年限(15年教育普及率)、教育满意度(主观)、市民文化程度(主观)、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文娱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高雅艺术活动满意度(主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满意度(主观)、享有休闲时间的充分程度(主观)、本地休闲旅游活动满意度(主观)、平均预期寿命、体育人口比重、医疗卫生满意程度(主观)和心理健康自我关注度(主观)等13项指标组成。如何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杭州经济、社会的提升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两个。

篇3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 问题 解决对策

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如何办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想要办成一批高质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活老师。

生活老师是寄宿生在学校里的父母,他们照顾、管理、关心寄宿生的饮食起居、课余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现在很多寄宿生,特别是农村的寄宿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亲情的缺失、道德的冷漠、心理的不平衡让生活老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他们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疏导员等角色。尤其现在寄宿学生们待在学校的时间大大超过他们待在家里的时间,所以生活老师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作用不能被忽视,要实现寄宿制学校良性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生活老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

现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我参与了重庆留守儿童4+1培养模式的推广实验,亲身参与到某所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该校生活老师工作量极大,172个寄宿生只配有2名生活老师,每人要负责86个小学生。而且生活老师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在随后的调研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很普遍。我根据调研情况,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主要问题作了如下总结。

1.生活老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生活老师是除了老师外和寄宿学生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学校员工,是小学生成长的直接见证者和纠偏者,应竭尽所能帮助寄宿学生们合理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但他们的专业素质让人担忧。在我走访的小学生活老师中67%学历为初中,高中学历的只占22%,小学学历占了8%,大专学历的仅1人。这些生活老师有的是在编退休教师,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学校老师的亲戚,还有个别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由学校老师轮班管理寄宿学生。他们更多的是用耐心和爱心来协助自己完成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的,但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以及有效管理学生的技巧,一些人直接采取叫骂或者暴力行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是极其不可取的。

2.生活老师工作压力与待遇不成正比。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早上七点起就要安排学生们洗漱叠被吃饭,因为是小学,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学会生活自理,他们的服装或者被子不得不让生活老师重新整理或者返工。下午六点到八点要监督学生学习,时不时还要充当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中的难题。晚上八点半学生们就寝后生活老师们还要巡寝,保证学生安全、安静地睡觉。有的学生晚上睡觉爱乱踢被子,生活老师还要起夜帮这些孩子们掖好被子以防生病。如果碰上有学生不舒服的,那么生活老师还要一夜不眠地陪在他们身边。而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却不完全成正比,生活老师没有学校编制,工资一般和学校协商。现在受一费制限制,学校能够自行处理的资金有限,因此生活老师的工资可以用微薄来形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让他们无私奉献。

3.生活老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在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偏远闭塞、交通不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何况专门的生活老师了,往往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兼任生活老师,他们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但是却得不到任何的额外补贴。调查发现,有74%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要大很多,36%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要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低。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任务的繁重和待遇的低下,让他们迫不得已地选择其他工作岗位,这使得生活老师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中。

4.学校不重视生活老师的工作,缺乏入职标准和工作考核机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对生活老师有个普遍看法,那就是“管学生生活的老师”,认为他们的任务无非是照看好孩子睡觉,关好门窗,等等,不明白生活老师真正的职责范围所在。他们不明白长期远离父母的照顾,在学校里求学的孩子一旦有了心理上的困扰是要由生活教师及时发现、先期及时排解的。单纯地看管孩子的“生活教师”是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洞察孩子的近期动向的,也很难承担起及时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反映情况共同实施教育任务的。

很多寄宿制学校对于生活老师的入职和工作情况没有认真对待,没有严谨的入职标准和有效的考评措施。大部分寄宿制学校只以所有寄宿生是不是按时就餐、就寝,有没有突发安全事件等来考核生活老师的工作,而很少细致地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和道德品行等。寄宿制学校要有规范的入职条款和有效的考评措施,不能随便在教职工亲属或者学校附近的非农事主力的农民中挑选生活老师。

二、解决对策

以上生活老师的问题,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隐患重重。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放心之地,成为孩子们更加安全健康充实的校园,改善生活老师的境遇是关键一举。

首先,为在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提供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教师培训的意义毋须赘述,但现在教师培训在许多农村地区沦为形式,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掏钱学习,这给本就不宽裕的老师们带来了困扰,特别是工作动力不足的生活老师们。因此国家应该免费让生活老师们在上岗前接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的培训,让他们能更科学更合理地管理和照顾那些寄宿生。同时注重在职期间与其他优秀的寄宿制学校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等。

其次,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政策,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岗位纳入编制,让他们的权益有更好的保障。国家和下级政府部门应该在分配农村教师编制的时候划定出生活教师编制的数量,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可以享受到的政策服务。同时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工作的强度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以增加其工作积极性。这样生活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就能全心全意地为寄宿学生服务。

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政策保证一批较高学历的大学生能投身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让他们发光发热。如免费师范生们在回乡就业时可以进入某些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或者给那些农村学校的生活老师们做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一批高学历的生活老师是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走向正规化、管理化的前提,他们可以注入新鲜的管理思想等。这既能补充农村生活老师的数量、保证生活老师队伍的稳定,又有利于生活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后,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生活老师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严格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聘用标准和考核标准。要进行公开透明的招聘,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徇私腐败现象的产生。在决定是否能胜任生活老师一职时,对于应征者的道德品行一定要特别关注,最好先做群众调查等。而对于生活老师工作的考核也应该由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构成,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了解生活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4.

篇4

【关键词】 脐带绕颈; 干预; 心理教育; 生活方式干预

脐带绕颈是孕期常见现象,有诸多的弊端,是引起胎儿心率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混浊等征像的主要原因,产时可造成产程延长、停滞, 常需阴道助产或剖宫产。多数绕颈1周,少数绕颈2周,3周以上的很少见。绝大多数胎儿不表现任何异常,但是脐带绕颈也是严重威胁患儿的重要因素, 如赵桂英等[1] 认为,脐带绕颈是严重威胁患儿的重要因素, 因为发现所调查的智力低下患儿的影响因素中,有的仅有脐带绕颈唯一一个因素。本研究从实际出发,旨在探讨心理及生活方式指导对改善脐带绕颈的作用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2年1月来在本院行产前检查的单活胎、胎儿颈部有脐带绕颈1~2周,孕周23~32周(剔除双胎及多胎),共120名,年龄20~39岁。其中脐带绕颈1周112例,占93.3%,脐带绕颈2周8例,占6.7%。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首先统一进行心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发生抑郁焦虑及激烈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仅定期产检,干预组孕妇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和生活方式转变干预。所有参与对象分娩前进行彩超复查。

1.3 判断标准 脐带绕颈改善成功标准:脐带绕颈1周者分娩之前彩超显示无脐带绕颈现象,脐带绕颈2周者分娩前彩超显示脐带绕颈1周或者无脐带绕颈。

1.4 干预方法 首先对于干预组孕妇进行心理教育辅导,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问题给予疏导,通过这些措施来缓解其压力,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母儿的影响,每2周进行1次。同时还要求改变生活方式,放慢生活节奏,瞩所有参与对象她们动作缓慢轻柔,改变时都花比平时多1倍的时间来完成,特别是睡觉翻身时一定要缓慢翻身,平时进行适量户外活动,选择动作柔和的项目,如散步、游泳、准妈妈体操等,也应避免过于喧闹的运动环境。适当休息,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夜,避免过于劳累。在进行胎教时要选择曲调优美的乐曲,节奏不宜过强,声音不要过大,时间不能过长,次数适当。心理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坚持至分娩以前。

3 讨论

脐带的一端连接在胎盘上,位置固定,另一端连接胎儿并可随胎儿游动, 发生脐带绕颈的原因很多,除了脐带过长的因素外[2], 还有胎动的因素,妇女从妊娠到分娩要经历一系列巨大的生理变化, 并带来心理状态的改变, 使其失衡, 产生情绪波动,当母亲情绪不安或者发生抑郁焦虑情绪时,胎动次数较平常多几倍,而胎动过频会造成胎儿脐带绕颈[3]。

现代女性承担着社会及家庭双重责任,丈夫如果不能够倾诉和依靠,情绪难免受到影响,心理容易失衡,会影响到胎儿和胎动,与丈夫经常争执的孕妇脐带绕颈的几率增加。

年龄偏低的孕妇发生脐带绕颈的较多,是由于意外怀孕的比较多,对于孩子的突然出现没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比如心理上、经济上的准备。生活角色的突然转变导致情绪的改变比较大。

而收入高的孕妇可能是因为收入高的孕妇工作和社会压力也比较大,情绪波动大,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改变,易导致胎儿胎动频繁,以至脐带绕颈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所以对于计划怀孕或者孕早中期的孕妇重视妊娠期孕妇情绪改变导致的不良影响,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孕妇身心健康水平,同时建议丈夫多陪伴妻子,给妻子安全感,以最轻松的心境迎接宝宝的诞生。

本研究同时也发现,脐带绕颈孕妇中,快节奏生活者占大多数,现代很多能干的女性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非常麻利,做事情动作很快,有可能是因为动作过快造成脐带在宫内缠绕而导致脐带绕颈,要想宫内松解缠绕的脐带,唯一依靠的就是胎动。学会“慢生活”正是改变这类女性的生活方式,缓慢翻身动作能促使胎儿翻身,同时慢生活也有效避免对胎儿的过度刺激,导致脐带绕颈的现象得到改善。同时,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也能够使孕妇急躁和焦虑的情绪得到改善,两者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但是脐带绕颈具有多变性[4],它可以自行解脱,也会重复缠绕,尚需要大样本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脐带绕颈的现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医务人员不仅重视孕妇常规产前检查和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的检查,对孕产妇心理健康情况及生活方式的指导也纳入孕期保健的主要部分,本研究提出的干预方法简单、有效、对孕妇没有侵入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一定程度降低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提高优生率和围产儿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赵桂英, 程亚颖, 战晓凤,等. 儿童智力低下与地域、胎次、生产方式等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23(30): 4284-4285.

[2] 朱玲娇,王爱珍. 脐带绕颈的原因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6(1): 68-69.

[3]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93.

篇5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本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7月1日起上调。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7月1日起,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中220元/月人部分上调30%,调整后为286元/月/人,门诊医药费、独生子女费不变。调整后下岗职工月基本生活费的构成是:286元+70元门诊医药费(第二年为10元)+5元独生子女费=第一年361元(第二年301元)

二、由于最低工资标准从9月1日起由320元上调到400元,从9月1日起,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费中的养老保险由80元/月/人,调整为100元/月/人,失业保险由5.2元/月人调整为6元/月/人。

调整后,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构成是:市、区县属企业为:养老保险100元/月/人+失业保险6元/月/人+大病统筹50.16元/月/人=156.16元/月/人。中央、军事单位在京企业为:养老保险100元/月/人+失业保险6元/月/人=106元/月/人。

篇6

[关键词] 家属定期探视;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222-03

为方便我院住院患者家属来院探视患者,2008年起我院开通了市中心到我院的免费班车,班次为每月第2周的周日和最后一个周日,探视时间为1h,地点为病区外开放区域。对患者家属带来的物品,按照精神科入院须知严格检查并逐一登记,探视结束安全检查后患者方可返回病区。为探讨接送患者家属定期探视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1~12月长期住院患者,符合以下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

断标准;(2)住院在3年以上,长期服用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近两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未做大的调整;(3)有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均长期住院康复治疗,无办理出院意向。

本研究共入组样本40例(男21例,女19 例),年龄 35~76岁,平均(57.0±8.9)岁,精神分裂症病程 8~58 年,平均(32.85±11.38)年。住院时间5~29年,平均(13.15±6.43)年。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在年龄、病程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试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方法及随访方案

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家庭成员的探视情况分为两组:探视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乘我院免费班车每月探视1次;无探视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之中家庭成员来探视次数小于3次或无家庭成员探视。所有入组患者完成基线评估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1.3 评估内容

1.3.1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该量表包括30个症状条目,其中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各7条,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6条,每个症状条目均从无症状到极严重,按1~7级评分,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3.2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1] 该量表包含30个条目,可归纳成7个因子分即: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精神病表现、个人整洁、激惹、迟缓、抑郁及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和病情总估计。本量表为频度量表,每个条目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总体病情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基线和随访前后PANSS与NOSIE-30评分的变化。

2 结果

2.1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组内和组间PANSS评分比较

随访时,探视组和无探视组PANSS量表评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组内和组间NOSIE-30评分比较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前后对比,总消极因素因子分下降,病情总估计因子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精神病医院仍是半封闭的管理,长期、单一的治疗和生活模式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形成孤僻,懒散,行为退缩等不良行为[2],严重影响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家属来院探视看作家庭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信息[3],这是他们与亲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缓解患者的思家情绪,进而安心住院,给患者以精神鼓励,成为战胜疾病的强大精神力量[4],通过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NOSIE-30评测数据不难看出,无探视组患者在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迟缓,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无探视组患者由于长期没有家属探望,认为遭家人遗弃,心情焦虑不安,不能安心住院,不配合治疗,有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保证,生活质量下降。探视组上述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探视组患者在1年之中住院生活质量变化不大,与李鑫等[5]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PANSS和NOSIE-30精神病表现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杨九州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均得到一定控制,处于慢性稳定状态,也说明家庭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疗效有限。

慢性精神疾病的治疗,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影响预后最为重要的是家庭照顾[7]。从精神医学发展史来看[8],精神分裂症向来就被置于脱离社会的封闭性住院设施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常交往,钟亚玉等[9-10]研究都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率很低。虽然探视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作用不大,但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住院期间情绪稳定,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无探视患者[11]。正式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强调要给予精神病患者关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关心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12],虽然我们呼吁社会希望能够给予精神病患者更多的关爱,但来自家庭的关爱更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不宜探视,缓解期适当探视,长期住院患者鼓励家属探视[13],适当时期的探视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14],我院探索的主动接送患者家属探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和探视率,通过1年的NOSIE-30和PANSS量表评分对照观察,确实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益,值得借鉴。当然,每个医院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探视时机,探视时间,探视环境,探视路线可自行决定。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5-217.

[2] 孟江.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业疗效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32.

[3] 李宝梅,马素红,韩增英,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9(20):52-53.

[4] 王艳荣,张建惠.探视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1,7(14):1797.

[5] 李鑫,张炜,掌永莉,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0-11.

[6] 杨九州,杨松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定结果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69-70.

[7] 沈渔.精神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42-1043.

[8] 杨德森.基础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39-743.

[9] 钟亚玉.126例住院精神病人家属探视情况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2,15(3):179-180.

[10] 张秀青,吴洪明,沈文龙,等.精神分裂症与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探视情况对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2.

[11] 徐静文,江汶,陈义平,等.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6(11):2.

[12] 钱志萍,徐政红,梁峰,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社会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10,46(2):169-170.

[13] 孔少云.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建立与家属的沟通并进行合理探视[J].医药前沿,2013(34):17.

篇7

[关键词] 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电视胸腔镜;中期疗效;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1-153-02

Influence of VATS Treatment of NTMG Patients on Medium-term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LIU Zonglia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Jinan 2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TMG treated with VATS. Methods Thirty-two cases with NTMG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using VATS,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3 years of treatment observ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fter 3 years of DeFilippi grade level of 1-3, 4-5 were 32,0 cases, the total were efficiency was 100%; Compared MGFA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ompared EORTC-QLQ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ere higher, in addition to social function, the other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NTMG patients treated with VA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has fe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VATS; Medium-term 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其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的胸腺发生了病理改变[1]。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多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扩腺组织切除,但胸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胸腺切实可行,且效果较好。笔者对我院32例采用NATS治疗的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nonthymomatous myasthenia gravis,NTMG)患者中期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8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NTMG患者,其中男 11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8岁,平均29.6岁,平均病程5.1个月。其中眼睑下垂18例;运动障碍或复视者6例,其症状均为朝轻暮重;全身无力、疲劳者5例,症状均较轻且在休息后减轻,疲劳后则加重;吞咽无力者3例,均没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溴吡斯的明(批准文字:国药准字H310208672)口服剂量为(172.5±14.3)mg/d,新斯的明实验中有4例呈现阳性。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2.99μmol/L以下为正常值,本研究中,2.99μmol/L以上者26例,2.99μmol/L以下者6例。所有患者按照改良的Osserman分型,Ⅰ型、Ⅱa型、Ⅱb型分别为25、5、2例。术前的平均MG(MGFA)评分为(13.9±3.5)。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NTMGI-Ⅱb期。术前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如果发现其合并胸腺瘤则排除出研究范围;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下,对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不能独立完成者予以排除;对本研究不配合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诊断标准[2]

以下的标准第1项为必备条件,其他各项标准具备任何一项都可以诊断:①受累骨骼肌无力,并且症状有朝轻暮重的特点;②药物实验阳性:0.5~1.0mg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肌力在0.5~1h后明显出现好转;③对患者实行疲劳试验呈现阳性结果;④检测血清抗乙酰胆碱抗体呈现阳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手术为右侧入路,左侧45°卧位。使患者的头、尾侧降低以扩大患者术侧肋间隙。胸腔镜(药(械)准字:浙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20594号)的置入位置为右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的第6或5肋间。取两个操作孔,分别是腋前线第3肋间及其锁骨中线第5肋间。纵隔胸膜与膈神经前电凝钩纵行切开。对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

1.4 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2]

所有的患者均随访3年。采用DeFilippi分级和MGFA评分来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DeFilippi分级具体标准如下:症状完全缓解;药物治疗停止为1级;药物治疗减量为2级;症状部分缓解或者药物治疗减量为3级;症状及药物治疗均无变化为4级;症状加重为5级。治疗标准有效的为1~3级,无效为4~5级。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EORTC-QLQ量表,包括6项观察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生活质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术中出血量(53.7±11.5)mL,切除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组织的平均值(57.2±10.9)g。无一例患者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1/32),即发生肺炎,具有哮喘史。围手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7.5±2.3)d。术后病理发现:胸腺萎缩、胸腺增生及正常胸腺组织分别为5、21、6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3年,其DeFilippi分级为1~3级、4~5级的患者数分别为3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100%。

2.2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与术前的MGFA评分比较,术后评分较低(P<0.05);与术前EORTC-QLQ评分比较,术后评分均较高,除社会功能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胸腺扩大切除术在MG的治疗中较为常用,且此种治疗方式也比较成熟,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手术方式[3]。传统的胸腺扩大切除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此方式的优点是切除比较彻底,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如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容易使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出现紊乱,患者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所以针对以上原因,寻找新的手术方式对于MG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胸腔镜技术在临床广泛使用,使VATS切除胸腺切实可行,但对于其在NTMG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本研究选取近年来本院就诊的NTMG患者,对其采用VATS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年结果发现,DeFilippi分级为1~3级、4~5级的患者数分别为3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可能因为腹腔镜手术能够较小地干预机体炎性介质的释放,手术中只有较少的出血量,术后使用止痛药物量也降低,患者术后较快恢复,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切除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组织的平均值为(57.2±10.9)g。提示对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VATS治疗效果和胸骨正中劈开手术的效果相近[5,6]。与术前EORTC-QLQ评分比较,术后评分均较高,除社会功能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TMG患者采用VATS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NTMG患者采用VATS进行治疗后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术后具有较少并发症,可作为一种治疗NTMG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宝东,支修益,许庆生,等,电视胸腔镜与胸骨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2009, 17(5):333-335.

[2] 赵桂彬,崔键,郭庆凤,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中期疗效和生活质量[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 10(12):1088-1090.

[3] 张青平,赵志勇.电视胸腔镜与胸骨部分劈开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 9(7):635-637.

[4] 吴晓鹏.电视胸腔镜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 16(10):42-43.

[5] 罗世官,陈宏明.电视胸腔镜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开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比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 32(4):536-537.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经济生活 实效性 思考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模块,也是学生接触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起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研究《经济生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改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责任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答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学生通过教师在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这就要求教师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满堂灌”,还学生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也应该转变自己以前的角色,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再被动的接受,不再把学习局限于课本,而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学习中。具体而言:

首先,教师要通过认真备课,针对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并通过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利用教材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素材活化知识,通过设置情景在情景中展示观点,由学生通过探究提炼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从而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自主获得知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经济理论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搜集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提出现实经济热点问题,供学生们探究分析讨论。尤其是在一堂课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经济理论评价国家经济政策,最终提高学生理解生活、参与生活的能力。例如面对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问题,可以设置一个热点讨论,学生利用所学的外汇知识分析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哪些影响;又如通过学习公司成立经营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拟一个自主创业的计划书等。

另外,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调研实践做出分析报告等等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又可以逐渐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学会把经济理论带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把握理论,由课本认识转向现实体验,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二、在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备一定生活能力的人,必须把《经济生活》的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知识的学习不是空洞的,只有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消费、投资、劳动等技能知识放入真实的生活当中,学生才能有所获,也只有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增强《经济生活》这门课的可接受性。

将课本与生活相联系,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知道联系学生生活的哪些方面。《经济生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可以基本消费、了解一定投资知识、能有职业理想、能关注经济生活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着重涉及学生生活中的这些方面;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要锻炼学生联系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通过提供不同的主题供学生讨论,如学生搜集各种资料讨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供师生课堂讨论解决。例如学生可以从各种数码商品价格逐渐降低中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并要求学生主动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时事,可以在每堂政治课的前十分钟由学生报告几条时事新闻,并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在原有的评价机制下,教师可以制定一套灵活的评价机制,即评价学生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程度,可以通过开展时事讨论会、辩论会、布置小论文、针对某个问题写解决方案或策划或者设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考试试题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提高处理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开发并利用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新课改下被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设备。随着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可以发挥它的以下特点和优点:它可集音、形、声、画于一体。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插入音乐或视频,变经济理论单一为生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它把教学信息的传递从过去的单一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进行反馈,也可有效扩大知识层面,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通过自身多形式变化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优化和简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多用多媒体授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除了多媒体这种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人力资源(如教师、生和家长)、实践活动资源(如课内辩论、课外参观、调查、访谈)和信息化资源(如网上收集的文字资料)等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参考资料】

篇9

一、关注生活

“关注生活”即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基本观点、原理,都应当想一想与这一基础知识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有哪些,自己究竟知道哪些与这一基础知识内容有关的经济现象,然后利用这些现象来展示理论、理解理论。学生在学校接触大量的教材,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科学世界,至于周围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既不愿关心,也无暇去关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有机地融通起来,重新设计教学情境,就有可能使政治理论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就有“可能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及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在学完价格、就业、财政的有关知识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观察近期市场物价的上涨;也可以一个即将投入社会生活的劳动者身份去考虑当前的就业形式,关注家庭的理财方案;还可站在管理者和建设者的高度去关注每一年国家财政的使用状况等。在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在生活世界中得到了还原、提升,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到了解事实、观念、原则和问题的重要意义,关注生活也为学生领悟生活做了铺垫。

二、领悟生活

“领悟生活”是要求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释相关经济现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结合美国的次贷危机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2007年底美国的次贷危机深度影响了全球股市,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中国的股市也陷入低迷。学生可从中领悟: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再如2007年,全国通涨的压力一直居高不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做市场调查,搜集豆油、猪肉、牛奶等零售品价格上涨的数据,从中深切感受市场调节的缺陷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对国家于2008年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的出台更能心领神会。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释相关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捕捉问题、洞察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此时不再是隔绝于社会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者,而是经济生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学生的角色由单一走向多元,习得的知识于学生而言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实际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果学生长期坚持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各种生活现象,会发现经济理论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纷繁复杂,纷繁复杂的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而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原理、规律并不多,学生练就了发现生活的慧眼,就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三、参与生活

篇10

关键词:思维方式 养成 发展

作者简介:张红宇,女,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

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知识目标并不难达到,但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初衷,我们有责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经济、爱生活,养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并正确地运用其指导自身的经济行为,进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在存疑思辨中探索

和传统的教师填鸭式讲授,学生被动、机械记忆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区别,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和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在《经济生活》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为了让学生对《经济生活》产生兴趣,在教学的第一节课,笔者并没有直接进入教材内容,而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幅是明朝朱载育的《十不足》:“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另一幅是关于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的图示。基于这两幅图片,笔者设置了三个思辨问题,要求小组讨论、交流:1.人类的需求有什么特点?2.拿什么来满足人们的需求?3.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想想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好?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沿着问题线索,积极地展开分析讨论。这一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透过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学生们最终自主形成了“需求无限大”——“满足需求的资源很稀缺”——“要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学习经济”这一逻辑,学经济、爱生活的热情已经点燃。

二、在生活情境中渗透

学生道德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是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的,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符合“一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成长”这一教学规律。只有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进而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情感共鸣。

《经济生活》“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框题中,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切身体会和感受诚信的重要性以及不诚信的严重危害,笔者尝试从“成本一收益”分析的角度,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活中不诚信的“得”与“失”。在教学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成本”这一概念,让学生领会到失信的危害就是不诚信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包括个人成本,还包括社会成本。然后要求学生分组比较“考试作弊”、“信用卡欠款逾期不还”、“商贩以次充好”、“摔倒讹人”等不诚信现象的成本与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不诚信危害的认识越深入,挖掘出来的成本就越多、越全面。此时,再将这一巨大成本与获取的蝇头小利之间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两者的巨大反差使学生在唏嘘之余自动形成了对诚信缺失危害严重的理性认知,“修德做事、诚信无欺”的价值理念悄然植入学生心灵。

三、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实践”,提倡“在做中学”,他认为“离开了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就没有什么目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应只是完全、系统的理论教学,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在生活亲历中体验学习。

在学习“多变的价格”这一课题时,恰巧临近中秋节。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布置每组进行两次市场调查:第一次调查安排在中秋节前一周内,要求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商场、超市调查月饼价格,侧重考察决定月饼价值量的因素,分析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第二次调查安排在中秋节后的第一天,要求每组重新调查同一商品的市场价格,考察该商品价格节前、节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进而分析价值规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反思商家应该如何确定产量、占领市场、制定策略、推销商品。此外,还要求各组在调查结束后,提交正式的调查分析报告。身临而其境,体验而晓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收获的乐趣。每一项活动的亲历体验、每一份调查报告的撰写,都是拓展思维、提升动手设计能力的好机会,都让学生倍加珍惜。

四、在自主探究中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对学生思维的遗忘。一方面,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授课任务,不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也已经习惯了依赖于教师的接受式学习。他们不去费心思考“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如何获取知识最有效”、“用学到的知识能干什么”等问题,而是被动地“老师讲一点、自己就往脑子里灌一点”。这种情形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识沿袭的载体,完全不具备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根本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引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主探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