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投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投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篇1

2003年新年伊始,证券市场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支配下,钢铁、汽车和银行等三大板块在良好的业绩预期下强劲上扬,带动大盘指数也一路攀升。

与热点板块相比,第一季度医药板块表现并不突出,医药指数甚至还落后于大盘。部分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有较抢眼的表现,主要得益于2002年开始化学原料药价格上升带来的额外收益,特别是维生素C价格从2002年初的不足3美元,一路狂涨到4美元、5美元、8美元,到2002年底甚至出现过13美元左右的高价,部分相关医药企业业绩大幅上扬,医药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长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4.35%,带动整个医药行业业绩增长17.17%。业绩的成长使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相关医药个股有突出表现。

第二季度的医药板块表现突出,主要原因在于SARS疫情的影响,特别4月中旬以后,在钢铁、汽车和银行板块全线回落的过程中,医药板块表现活跃,成为支撑大盘维系人气的重要力量。同时医药板块成为SARS期间的短期热点,板块内热点个股变化与SARS疫情的发展息息相关,存在地域轮动和产品轮动的特点。

2月下旬,广东SARS影响扩散,导致广东地区医药个股的全线飚升,带动整个医药板块上扬,以白云山、丽珠集团、广州药业等为首的广东板块在SARS概念中获利较大,如白云山和丽珠集团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分别上升22.59%和43.83%。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医药板块也出现回落。到4月中旬,北京地区疫情的变化,再次导致医药板块的热潮,北京地区医药个股以同仁堂为首大幅上行,医药个股占据涨幅排行榜的前列。随着疫情的发展,市场认可的治疗方法的变化,也带动不同产品类型企业的轮动。疫情开始时,市场对板蓝根等的消费需求剧增,白云山等板蓝根生产企业被追捧。随着疫情深入,罗红霉素等抗衣原体、抗病毒以及激素类药物得到认同,相关企业如丽珠集团、星湖科技、天药股份等表现突出。随着社会逐步认知到,“非典”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主要依赖自身免疫力,因此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成为热点,而对防治性疫苗的预期也被市场关注,相关企业如天坛生物、海王生物等后来居上,一领。

6月以来,随着“非典”的控制,医药板块的热点逐步退潮,市场走势弱于大盘,一些业绩增长幅度比较大的个股,如复星实业、海正医药等表现较好。

二、2003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2003年二季度SARS疫情的爆发,促进相关医药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到5月份医药工业同比增长35.40%,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品及中成药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医疗器械等成为行业亮点。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化学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将逐步恢复到以前水平,疫情受益产品的产销量环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半年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速度将明显趋缓。同时由于在抗击SARS疫情的过程中,医药流通企业大量储备有关产品和药物,企业也大幅扩大产能,生产满负荷进行。而在疫情结束后,部分SARS相关产品滞留于生产企业的库存和医药流通环节,这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2002年开始的化学原料药价格的上扬也受到抑制,特别是市场比较关注的维生素C的价格明显回落,目前已经从高位时的12、13美元下降到7、8美元,由于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还将扩大生产,因罗氏等国际大医药企业停产而形成的维C缺口将很快被补上,预计下半年维C价格可能进一步回落,年底或2004年可能会到4-5美元左右,维C价格的滑落对相关化学药生产企业将有较大影响,下半年盈利能力环比下降。

而2003年上半年受到SARS负面影响的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包括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剂生产企业,上半年由于SARS影响,医院就诊率大幅下降,对一些处方药产品的影响比较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预计部分企业中期业绩不会理想,而下半年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SARS疫情对老百姓的保健意识的刺激,对医药市场的发展有推进作用,预计在秋冬季节,治疗呼吸道类药物将有比较大的销售提升,提高免疫力的产品也会得到市场青睐,相关企业四季度的业绩将有比较好的表现。

总体上,医药行业将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2003年下半年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速度趋缓,全年预计保持20%左右幅度的业绩增长,低于5月份统计的35.40%的高速度。

三、医药板块投资策略

1.医药板块很难成为投资热点

医药板块由于在市场中所占的规模和权重限制,很难成为带动整个大盘的龙头板块。由于医药个股的流通盘一般都比较小,即便是华北制药也只有11.69亿股的总股本和4.69亿股的流通股,与金融、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个股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机构投资者在目前市场下比较多考虑股票流动性的时候,更关注盘子大、流动性好的个股,而QFII等使市场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绩优蓝筹股。

同时市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对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都有规避的倾向,与传统产业相比,对医药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需要更专业的技术,而目前市场对医药类企业的判断缺乏有效的标准,投资者往往难于把握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也使部分投资者远离所不熟悉、不透明的医药板块。因此医药板块在一定时期内将受到投资者的冷落。

医药板块虽然作为整体缺乏影响力,但由于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医药板块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板块,在医药板块具有整体投资价值的时候,市场最终会发掘这一机会的。

2.重点关注中药板块

分析医药板块的规模特点,我们认为未来一年内医药板块作为整体很难有所作为,但由于医药产业良好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企业的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些医药个股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未来一年我们重点看好中药板块和重组板块,相对看淡化学药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医药流通板块。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业绩相对较好,一季度中药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08元,而医药板块平均每股收益为0.055元,超过行业平均41.82%。同时随着SARS疫情的刺激,老百姓的健康预防意识大大加强,中药的保健功能具有传统的市场基础,而中成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甚至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预计下半年中药市场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同时中药板块中具有龙头地位的绩优企业,目前市盈率都比较低,这为中药板块整体走强提供了基础,在价值投资不断挖掘的市场理念下,中药板块的投资价值不会长期被低估。

重组板块

近几年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不断出现,形成了医药市场的各系奔腾的局面,影响了中国的医药行业布局。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和国退民进的逐步实施,医药行业的并购事件将会更多,其中流通企业的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试水之旅,民营企业在争夺国有医药资产中将各显身手。

不过对于企业的重组行为,不是分析师能预测的,市场上很多关于企业重组的传言,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会有很大变数,如业内广泛认同的华北制药与石家庄制药的合并,已经传闻很久,虽然合并的趋势不可扭转,但什么时候完成则谁也不能预料。而上实联合合并上实医药,也是公司的既定目标,但还存在先在香港市场完成回购上实医药的前提条件,并且即使完成回购,上实联合如何合并也是市场无法预计的。

化学药板块

随着维C价格的逐步回落,因维C涨价而获益匪浅的医药企业,如华北制药、华源制药等的盈利能力也将回落到较低的水平,而制剂企业仍缺乏有效的盈利点。虽然2003年化学药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基本已成定局,但对盈利能力下降的预期将影响投资者的热情。

而一度成为市场话题的东北药的维C转让,则让投资者有上当的感觉,公司在4月份宣布集团公司准备将维C生产线转让给上市公司,市场投资者马上计算出这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公司股价也一路上扬,但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这一转让被否决,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不知公司是否还会有类似受让维C的公告,受伤的总是中小投资者。

而华源制药的维C控制权之争也还没有定论,虽然这不影响公司的报表业绩,但这块生金蛋的资产的控制权,对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都有巨大的影响。

生物医药板块

在医药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都比较低,第一季度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同比增长率仅为4.49%,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7.17%,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33元,是行业平均0.055元的60%,低盈利能力和低成长性,与生物医药的产业特征大相径庭,主要因为国内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缺乏真正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在投资者心目中成为有概念而无实质的鸡肋。

医药流通板块

2003年医药流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来就不高,一季度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4.58%,同比下降8.47%,平均利润率为1.91%,同比下降12.04%,主要因素是行业内推行的药品招标、药价下调等政策影响。

下半年医药流通企业还将受到SARS后遗症、价格下调和外资进入的冲击。由于SARS疫情的影响,医药流通企业普遍采购了大量的相关产品,以备不时之需,随着疫情的控制,在流通环节仍滞留比较多的库存产品,而这批库存将占用企业不少的资金,对企业是雪上加霜。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平价药房旋风,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价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而随着药品分销业务的放开,外资的进入对医药流通企业产生更大的经营压力。

3.重点关注的个股

未来一年医药行业存在的投资机会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主流医药板块化学药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原料药价格的回落而有所减弱,同时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将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而恢复到以前水平。

篇2

孙博士具有医学和商业管理双重学习背景,曾就读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和得田纳西州立大学商学院,并于1999年取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以全A成绩获得MBA学位。这种双重的学习经历,使得孙雅娜能够以更加专业的眼光看待医药行业股票的沉沉浮浮,并以高超的商业智慧精准投资。

在中国最初的股票市场中,一片混沌,毫无基本面分析。一些投资专家们也是凭经验和直觉给股民以指导。孙雅娜进入这一领域后以深厚的专业素养,潜心专研,建立了中国A股市场中医药股票分析的基本框架,至今中国A股市场中的医药股票研究仍然是基于孙雅娜博士当初建立的行业细分标准和分析系统,她在这方面的成绩得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当时市场中公认的最好的医药股票分析师。虽然她离开这个市场转战财富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市场上的医药分析员仍然在借鉴她早期的研究报告。

根据孙博士的研究,我们可以从这样两个角度来待现在中药企业的纷繁乱局:对于一些高端品牌中药企业,毛利率一般比较高。如果能达到80%、90%这种原材料的波动对他们的影响可能相对小一些。但对一些普通的药,竞争比较激烈的普药型中药的话,那他的影响相对大一点。对于一些老字号企业而言,他们对药材的管理都是几十年做下来的,都有一些经验在里面,会做一些像蓄水池一样的库存管理,药材价格降低的时候多进一些,高的时候少进一些,所以这种药材价格短期来看对企业的明显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尤其是中报已经披露的中药企业。

同时中药行业是目前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共同受益者,成长性最好。那些具有知名品牌,拥有中药保护品种和致力于中药研发的企业是个人和机构投资的重点。孙雅娜博士曾经提到的同仁堂,具有强大的品牌壁垒和良好的成长性,市场估值合理。天士力也得到了“短期中性、长期推荐”的投资评级,目前该股的市场期望值较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公司的新药跟进情况。

孙雅娜博士对于中药行业的敏锐洞察力在2004年就初露端倪,那一年,她参加了优质医药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互动峰会,这次峰会是由《证券市场周刊》牵头,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QFII、基金公司、保险机构、证券公司投行部、自营部、研发部共同参与的,可谓各路精英齐聚一堂。精英们与数家医药企业负责人对优质医药企业未来几年的成长性以及价值实现方式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会上各个金融机构老总都进行了发言,

孙雅娜当时作为知名医药分析师对老总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几家国粹药代表企业具有的共性。第一,都是资源型的企业,在品牌或者产品上具有不可复制性;第二,都走上了营销道路,营销渠道正在重整和再造。这两点都会成为未来的盈利爆发点,为股东带来巨大回报。这些企业后来证明,确实为投资者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孙雅娜认为投资国粹药就像抓住慢慢致富的机会,而实际上财富的爆发可能很快。我国医药企业有5000多家,但多、小、散、乱,导致资源过于分散,过度竞争、重复建设严重,因此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就成了企业规模化扩张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这些重组并购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机遇。

长期以来,孙雅娜都在关注中药行业成长中的龙头公司或者大企业的公司,这类公司有几个点可以供投资者把握。一个是要有比较好的管理层,重要的是能够把握行业的趋势。其次要着重于研发,看是否舍得为公司长期发展进行研发方面的投入,表现就是有足够的产品。第三点就是要有一支能够指挥自如的销售队伍,这个销售队伍可以帮助公司把研发出来的产品转换成销售收入,这样可以降低他的估值,因为有这种持续的成长性。借助上述三个因素,管理层、研发、销售这三个因素把业绩做上去,才会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篇3

近来一段时间市场反反复复,热点一茬接一茬,就连深谙轮换之道的基金经理也大呼看不懂。但千万别被表象迷惑,从资金的流入来看,金融、医药仍然是目前市场的最爱,而与之对应的板块也表现稳定。从“今日投资”5月的《基金经理调查》也可以看出,金融(银行业、证券等)、医药类股票成为最受基金经理青睐的行业板块。所以,面对短期的市场波动基金经理不会真看不懂,其实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一提到医药行业很多投资者自然会联想到“医改”,但事实上除了“医改”医药行业还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至少,在平安证券的杜冬松看来,除了有良好预期的医疗制度改革,医药行业目前最好的消息是原料药价格的上涨。或许这才是医药被市场一致看好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作为医药行业分析师的杜冬松一直以来对医疗体制改革颇有研究。在07年之初,杜冬松发表的第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就是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在该文中杜冬松对目前我国医疗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详尽地分析。这立刻掀起了“医改”的研究热潮,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此后,杜冬松又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医改”可能给带来的行业影响。在公司研究上他推荐了片仔癀、紫鑫药业、国药股份、华兰生物等个股,深受投资者喜爱。但目前杜冬松为什么提示投资者要关注原料药呢?这又意味着什么?

多种因素促成原料药价格上涨

原料药行业在经历了05、06年的低潮后,07年开始迅速进入景气周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迅速上升,销售净利率也重回03年高点。在医药六大子行业07年的全面复苏中,原料药行业的增长是最为实在的,其投资收益占比虽然也稳步提升,但07年仅为6%,远低于全行业27%的水平。

在谈到目前原料药价格上涨这一现象时,杜冬松认为这至少透露两个市场信息:首先,原料药价格上涨价至少表明行业景气度是上升的,否则会是相反的效果。其次,原料药生产企业会直接受益。这一点对于我们投资者寻求市场投资机会而言更具实际意义。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杜冬松认为原料药涨价行情远远没有结束。从市场表现来看,涨价最先启动的是鑫富药业(002019)和广济药业(000952)泛酸钙、核黄素等小型原料药,后续启动的是浙江医药(600216)和新合成(002001)VE、VA等中型原料药,目前已经延伸至VC、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型原料药。

其实在杜冬松上月发表的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医药行业08年中期策略》中杜冬松就已经对上述医药公司做过推荐。就中期而言,杜冬松仍坚持看好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他认为,CPI以及PPI的高企对这些上游企业有利,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

杜冬松认为,由于地震的偶然事件,导致原料药需求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本形成的涨价势头。大地震对原料药行业的影响:抗生素、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产品需求快速放大,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原料药企业的下游为制剂药生产企业,而不是直接针对伤病员,因此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但该类产品的需求急速放大,目前全球的青霉素工业盐的产能为3.7万吨,中国为2.2万吨,2.2万吨中的7000吨为国内自用,有关部门统计地震大地震将会使国内的需求快速放大到2万吨以上,这造成了全球市场的一个巨大的缺口。

灾后救助对抗生素类的药品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紧缺的有青霉素,头孢胶囊,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药品。对于成品药,企业以捐赠和国家采购为主,都不以赢利为目的。短期内大量的赈灾药品将拉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解热镇痛类医药原料的需求。所以杜冬松相信国内制剂药企业对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药物等的需求也会快速放大。

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杜冬松指出,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未来原料药出口价量齐增的趋势中短期会继续存在。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产品价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青霉素工业盐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玉米、苯酚、丙酮、丁醇等。

再看原料药行业的市场表现。经过对比分析,杜冬松认为原料药出现了类似有色金属的板块轮动趋势。他注意到,目前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已经明显反映出产品的价格。

但杜冬松也提醒,由于鑫富药业和广济药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容易被新增的产能冲击。因此这些企业产品的价格相对波动很大。而对于大宗的原料药,受到市场的冲击将会很小,未来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会非常强。

杜冬松认为,造成这种类似有色金属类板块轮动的原因是:1、需求稳定增长,灾情、疫情等造成的需求放大引发的缺口,地震联邦彭州抗生素厂停产等均对该市场的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2、原料药产业格局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持续存在。3、环保壁垒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导致没有新增产能。竞争者相对成熟了,重在追求稳定的毛利,放弃通过价格战来扩大市场。小型原料药最先启动主要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能相对较小,需求的稳定增长导致产品价格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从而导致产品的价格波动大。4、由于需求的稳定增长和缺口的出现,这种产品涨价的趋势将会向青霉素工业盐、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原料药等扩展。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宗原料药的涨价刚刚开始,杜冬松相信未来还会有100%以上的涨幅。目前青霉素工业盐、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的价格涨了不到一倍。正如前文所分析: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

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加之地震造成的需求缺口会在08年全年发生持续的效用,导致产品的价格稳定上涨;大宗原料药生产的进入壁垒极高,目前已经形成的寡头垄断格局很难打破;通过与钾肥、草苷磷等农药以及VE/VC,核黄素,泛酸钙等产品价格的涨幅的比较,所以杜冬松认为未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等具备较大的价格上涨空间。

紧跟受益企业 力争上游

再谈到目前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时,杜冬松认为,就中短期来看投资者应积极关注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因为,在杜冬松看来,在目前CPI、PPI高企的经济环境下,对这些处于上游的企业更有利。道理显而易见,上游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

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杜冬松认为08年原料药行情将会持续。所以相关企业仍会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通过比较产品涨价对业绩提升的敏感性分析,杜冬松认为:东北制药、华北制药、天药股份、新华制药、康美药业、鲁抗医药和海正药业存在极大的盈利提升空间。

杜冬松对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市销率的比较,看到原料药企业的市销率是相对非常低的,这些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和未来巨大的可改善空间等,说明这些企业蕴含较高的投资价值。

东北制药(000597):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是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在我国主要原料药出口排名中,公司生产的维生素B1和氯霉素的出口规模位居首位。公司生产治疗爱滋病的药品原料“齐多夫定”,具有比同类进口药物价格便宜的优势。考虑到成熟原料药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保守按板块估值的一半15倍来估值的话,东北制药的合理股价为17.55元,此外VC的价格上涨仍在延续,因而给予东北制药“推荐”评级。

华北制药(600812):公司是前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类医药产品生产基地,抗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第一位,具有行业的龙头效应。由于VC涨价,预计2008年平均成交价格将不低于8美元/千克,根据2008年-2010年8美元计算,公司EPS分别为0.35元、0.48元、0.66元。目前价格低估,而且VC上涨趋势建立,上涨持续时间将不低于6个月,给予“推荐”评级。

新华制药(000756):公司是中国及亚洲地区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也是国内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中枢神经类等多类药物重要生产企业,年产化学原料药2万吨,片剂60亿片,针剂2亿支。公司拥有乙氧苯柳胺、马蔺子素、吡哌酸、巴比妥、斯锑黑克等多个国内独家品种,“两氨”、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TMP、吡哌酸等主导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预计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应有20%以上增长,财务费用的降低使公司净利润增长在30%以上,如果不考虑投资收益,EPS为0.09元左右。给予“推荐”评级。

篇4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并指出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的研究显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对楼市中长期是利好,预计短期内相关部委还会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包括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方面出台更多措施,“二套房贷政策”也或将在几个月后松动。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中,中央提出2009年五项重点任务,其中两项都谈到房地产行业。会议指出:“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负责人杨红旭认为:相对汽车消费和农村消费,住房消费是最容易启动的,启动的困难最小,发挥的作用最明显;因此,明年围绕落实“稳定住房消费”,国家可能会出台更多促进措施,可以预计,保障住房消费是明年一个重点,同时普通住房消费同样会提到重要位置。

具体措施在会议文件中并未涉及,但可以预期,建设部将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继续出台细则。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认为,比较可能的措施包括:适当放宽第二套房购房限制,如降低首付、利率优惠等;降低或减免住房流通过程中的税费;降低个人所得税或购房退税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提振楼市信心有积极作用,但我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在下行通道中,而且诸多数据表明,近几个月下行的速度在加快,例如11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环比跌幅,已由10月的0.3%扩大至0.5%。

近一年来(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普通混煤价格、大同优混价格和山西优混价格分别上涨了70%、88%和89%。随着国外大宗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目前国内煤炭价格较前期高点有了50%左右的回调,基本回到了前期的原点。2009年随着国际油价继续回落,以及经济增速下滑,煤炭的供求紧张的状况将有所缓解,煤价将难以继续上涨。在水泥价格继续上行态势的预期下,煤价的回落将拓展水泥行业的盈利空间。

水泥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

2008年前9月份水泥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725.10亿元。受地震灾后重建、水泥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增加等因素拉动,水泥制造业完成投资额增幅大幅提高,同比增长66.46%。其中,水泥生产在建、拟建余热发电生产线同比明显增加。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水泥新上项目实施严格控制,导致水泥行业投资在2005年和2006年同比分别下降4.8%和6.36%,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07年投资增长中的一部分源自于恢复性增长;加之水泥项目用地、钢材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项目造价增加15%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水泥投资增幅预计约为18%。

2008年上半年新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2条,新增产能4120万吨;2007年新建成投产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9条,新增水泥生产能力8 000多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约60 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55%。

由于2010年之前要强制性淘汰2.5亿吨的落后产能,在目前新增水泥产能必须“先破后立”,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才能同规模投资新的水泥生产线。因此,2008年的净新增产能对2009年的贡献有限。

2009年淘汰落后产能在区域市场将产生阶段性供给缺口。2009~2010年间再强制性淘汰1.48亿吨落后水泥。2007年实际淘汰落后产能5 200多万吨,而且大部分是在第四季度集中淘汰。

城镇化加速拉动水泥需求稳步增长。2007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4.9%,进入到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来看,在城镇化加速进程中水泥产业都有一个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当城镇化基本实现,人均累积消费水泥在20吨左右时,水泥消费处于稳定或开始回落。2007年我国人均累计消费量为10.64吨,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内水泥业还将维持3~5年的快速增长黄金期。在上述供需背景下,水泥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

医药行业:防御经济危机的一方良药

行业高景气度仍在延续。医药行业在2007年开始整体回暖后,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8年1~10月,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 414.66亿元,同比增长26.45%;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 110.93亿元,增长达到27.66%。其中,化学药品增长26.21%,中成药为24.04%,生物药品增长30.01%,医疗器械增长了31.49%,然而由于2007年下半年的基数较大,导致单月增速出现小幅放缓。

趋势向好,增速放缓。医药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弱相关性,使之不失为经济危机中投资的一方良药。然而在乐观的同时应该看到,2009年原料药行业的风光不再,新医改药价政策的不甚明朗和2008年的高基数,都形成了可能导致行业增速放缓的因素。我们预计2009年全年医药制造业的收入增速将在12%~15%,利润增速回落至35%左右。纵然增速同比2007、2008年小幅放缓,但显而易见的是,对比经济危机下其他行业的表现,医药行业仍将是景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子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化学药在临床用药中所占份额最大,直接受到医改拉动,新医改药品政策推行后,行业的利润向优势企业集中,看好有望受到医改拉动的企业和具备仿制药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生物制药受到免疫扩容和血制品紧缺等因素的刺激,长期发展势头良好,但亟需提高研发水平。医药商业受益于药品市场扩容和集中度的提高,政策上进入降息周期,降低了高资金需求的商业企业的贷款成本,未来行业加速洗牌过程中,龙头受益。中药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目前占我国整个医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然而由于产业自身的发展到达成熟期,导致中药子行业表现弱于整个行业。新医改也许会给这个略显老态的行业注入新的生机,但要注意的是,进入基本药物相应带来的降价可能性,也将对企业形成考验。基层医疗建设为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带来巨大机遇,关注生产耗材和常用器材的优质企业。原料药方面,许多品种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我们对其更多的担忧来自全球经济低迷造成的需求下降。

篇5

公募基金:

搭车两拨涨潮,下半年强势归来

在上半年股市大跌26.82%的背景下,全基金行业上半年如同梦游打铁,合计亏损4393.5亿元,广发基金亦无法独善其身,偏股型基金表现不佳。

压力之下,广发基金顺势调整配置策略,抛弃金融地产,加仓医药消费,从而抓住了7月反弹机会,基金净值普遍回升。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公布的基金2010年三季度业绩统计,广发基金旗下共有7只基金在三季度的收益率超20%,明显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而进入10月份后市场发生风格偏转,煤炭有色等周期性股票掀起一波“通胀”行情。在不少基金公司“踏空”10月行情的情况下,广发基金依旧保持了良好势头。根据WIND咨询统计,截至11月10日,在近三个月中广发旗下收益超过20%的基金已增加到10只。即使在经历“11・12”、“11・16”等连续重挫影响的11月,广发基金旗下的广发聚瑞逆市上涨8.930%,夺得股票型基金收益榜第一位;广发策略优选11月净值回报率为6.110%,在混合型基金排名中位列第4位。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30日,共有25只偏股基金年内收益超过20%,广发基金占据两席,分别为广发核心精选22.474%、广发聚瑞23.269%。凭借下半年优异的表现,广发基金打了一个完美的“翻身仗”,资产管理规模也重回千亿之上,在年末基金排名战中稳居前十。

专户理财:

基金“一对多”独领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广发基金重磅打造的专户理财业务也进入收获季。在公募基金运营的超过200只专户理财产品中,广发基金俨然已成为“一对多”领域的“第一大佬”。据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在“一对多”收益排行榜的前十名中,广发系产品牢牢占据七席。值得一提的是,广发精选分级以45.900%的年增长率,占据基金“一对多”收益榜头把交椅。而广发稳健增长、广发成长计划、广发主题01、广发主题02、广发策略增长分别以33.888%、30.200%、29.723%、28.241%、27.700%的年增长率,分列基金“一对多”收益排名2至6位。

广发基金在专户理财领域建立起的优势,显示了广发基金的战略远见以及其专户理财团队的执行实力。公开资料显示,广发基金“一对多”研究团队投资经理有11人,为业内数量最多,团队成员大多由广发基金内部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组成,并与公募基金共享公司研究平台。团队之中的投资经理封树标也逐渐成为基金“一对多”领域的佼佼者,其管理的广发精选分级,截至11月26日,年增长高达45.900%,雄踞榜首。此外,另有三只封树标参与共同管理的 “一对多”产品本年收益20%以上,排名业内前十。

明年投资策略:瞄准“十二五”规划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在2010年即将结束之时,赢变思远的基金公司已开始布局2011年的投资。作为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广发基金以实力雄厚的投研团队为依托,根据市场最新动向构筑明年的投资策略。近期已在北京、广州、佛山、西安、天津、沈阳、杭州等地举办了数场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会。

广发基金认为,2011年市场将面临多重考验。经济结构转型、“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通胀压力与货币政策走向、人民币汇率问题、热钱涌动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短期股票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更加显现,势必导致市场动态调整加剧,投资者也应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组合,以求资产的中长期稳定增长。

篇6

医药行业的成功经营模式

医药行业作为改革开放中较先市场化的行业,20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药厂的净资产收益率无法同跨国公司相比,但是很多企业连续多年30%左右的成长性,弥补了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的劣势,也使得医药行业维持了竞争性行业中较高的利润水平。

拿上市公司为例,就已经形成了几个较为成功的模式。可以预期的是,取得相对优势的企业,可以避免多数大型企业“大企业病”的状况,通过细分市场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延续较高的成长。

从产业层面来看,化学制剂药与中药近几年大体保持12%以上的增长。毛利润率的稳定程度比较是,化学制剂药强于中药,强于医药业,另两个子行业处于弱势特征。今年以来,受到连锁药店迅猛发展,以及医保目录的扩容和广告费用投入增加的影响,中药子行业利润增长稍快(见表1)。

化学原料药行业

化学原料药历史上的几个亮点基本都与成本有关,很多企业十年磨一剑,东北药VC技术革新使得中国确立了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海正在2003年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他汀类原料药供应商;天药与华海一直保持着在普利类原料药与地塞米松原料药方面的国际优势。

从企业资本市场表现可以看到,化学原料药行业在2005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包括抗生素四大家族,也包括浙江的代表企业海正与华海。在一定意义上,这些企业的表现超出了所有分析师在一年前的判断。笔者认为,多数企业的经营模式急需转变,否则多会面临被收购的境地,以下是给原料药企业的几个建议:

第一,规范治理结构,认真对股东负责,切实履行融资时候的项目承诺,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考量公司领导层业绩的重要标准;第二,在开发新产品,制剂药等方面下功夫,每年争取开发几个适销对路的品种;第三,认真对待可能出现的长期汇率风险,通过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集中于开发低端产品,掉进“成本优先,再优先”的怪圈;第四,忽略地区差异,所有制差异,多与国内企业合作,完善自己的产业链,合适的时候建立战略联盟,运用合力对抗外资企业的进攻。

中药行业

由于很少遇到行政性降价的威胁,而且很多企业拥有相对独特的产品,减缓了成熟期产品退出市场的节奏,因此在医药行业里,多年来中药行业表现最为平稳。

相对于其他几个制造业,中药行业的营销问题不是很大,好的产品大多可以在1~2年成为大品种。但是中药行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集中在新产品,新剂型开发上。能够突破这一瓶颈的企业,在近几年表现格外突出,例如天士力,益佰制药,主要是新剂型开发的贡献,为其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与利润空间。目前看,虽然很多传统中药企业在剂型开发上投入很大,但是离应用到龙头产品上还有较大的距离,预计随着发改委对医保药品降价范围的扩大,中药行业过度竞争的状况也将最终出现,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且经营企业,缺点最少、最小的,生存时间最长。

营销费用控制,也是中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作为电视媒体广告贡献的第一大行业,电视上的药品广告几乎多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其中多半是OTC(柜台销售)类中药贡献的,原因有播出时间密集,低水平重复,产品诉求表达不清等。碰巧的是,这里提到的天士力与益佰制药,今年用高价位买断了央视电影台两个黄金时断的冠名权。在跨越了产品宣传的第一层次后,这两个企业,与电影中的精品一起,进入消费者的记忆空间;这仅仅属于“花钱花到刀刃上”的一个例子。

我们总结了一些中药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1、连锁药店,平价药房铺货的贡献;2、医保目录产品放量,各地区节奏不同步;3、农村市场启动,集中于中低端产品;4、优势企业品牌化,集中于高端品牌药;5、老龄化与需求不足,中国老年人口比例正在逐渐提高,而老年人人均消费药品比正常人群高4倍,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比较低,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面临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

受到上述驱动因素分层次的促动,中药企业表现优于前几年,产品能够形成梯队,并将在未来的消费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化学制剂药行业

在肝病药领域,比较有名气的是正大天晴。其主要产品虽然是中药提取物类别,但是由于是处方药,大多在医院销售,而且化学成分确定,这一类药品通常被称为现代植物药,归为在化学制剂药行业内。类似的企业还有昆明制药。

长期以来,化学制剂药行业似乎与“大品种战略”无缘,理由包括跨国药厂的正面竞争、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行政降价、处方药不得在公众媒体做广告等多重威胁,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大病种类上几乎无法同欧美药厂抗衡。令人欣慰的是,部分企业已经在抗肿瘤等品种上取得了突破,在国内市场的优势超过了欧美企业;从经营指标上看,化学制剂药行业正在逐步脱离经营低谷,营业费用控制等指标上优于中药行业。

化学制剂药行业强调的是专业化,精耕细作,寻找独特品种的放大机会。虽然目前还没有企业成功复制了恒瑞与复星的经营模式,但是在肝病领域,糖尿病领域,以及感冒药领域,国内企业还是有实现突破的可能。

慢性肝炎药物市场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与对癌症的治疗相似,都缺乏完全有效的药物,从根本上说,乙肝疫苗,以及即将完成临床研究的治疗性乙肝疫苗,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乙肝的发病率。虽然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但是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占首位,平均年发病率为100/10万左右,即全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而现患的慢性肝炎病人为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约30万例,其中50%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目前已经进入临床治疗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拉米夫定以及苦参素类三大类:

1、干扰素。干扰素目前国内有30多家公司生产,产能超过了欧美国家的总和,但是销售额却很少有过亿的,原因是一方面医院加价巨大(通常3~7倍),另一方面是生产企业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得产品的生态环境不佳。

2、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近几年来的大多数时间里,贺普丁都是中国葛兰素史克销售最好的药品,基本上没有遇到多少正面竞争。

3、苦参素类。90年代初,人们在应用氧化苦参碱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过程中,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治疗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而且可以使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eAg及HBV DNA)转阴。在其后十余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发现,氧化苦参碱具有直接抗乙肝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对肝细胞凋亡有阻断作用,对重度乙肝及重型肝炎也有治疗作用。也就是说,抗纤维化,一定程度抗肿瘤,双向免疫调节是这类产品的主要市场诉求。但是,其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也是有限的,有效率也不能非常满意,而且对于垂直传播及感染时间较长的患者疗效较差。

从南方所数据上看,贺普丁与干扰素在2000年前后销售额遥遥领先,但是近年来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原因是病程长的病人以及复发病人的影响。而苦参素与其他类增长速度比行业平均增长速度高一倍多,新药在其中的贡献不小。当然,不同病人所需疗效的差异化,也是后发品种的细分市场切入点。笔者判断,如果不考虑可能的技术革命,苦参素类药物的增长仍然会领先于整个肝炎药物市场的增长。

目前在苦参素类制剂领域,正大天晴的市场份额过半;宁夏博尔泰力药业也占据了一定地位,特别是2002年博尔泰力苦参素胶囊的上市,使其市场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广州白云山下属公司的苦参素产品是上海长宁区医院与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的研究成果。这几个企业的苦参素类制剂,伴随着市场的高速增长而得到较快发展。

成功模式对肝药市场的启示

技术、政策与消费拉动,始终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驱动力,具体到肝病药物企业,也应该围绕着这几个项目做文章。目前慢性肝炎药物,涉及到十几家上市公司的龙头品种,如果考虑到诊断试剂与疫苗企业,相关公司就更多了。由于乙肝是世纪顽症,笔者认为,能够复制成功模式的企业,可能在这一领域成为最终的行业龙头。

首先是现有产品有较强的定价能力,通过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来实现,目前片仔癀,华邦制药等企业的毛利润率就得以保持。

其次是新产品开发能力强,每年最好有收入10%附近的研发投入;最好是经常有独特的新产品出现,在细分环节有优势的,例如肝纤维化,病毒复制,病毒基因整合等方面。这一方面笔者看好从事PEG化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新的植物提取单体,以及复合治疗方案的公司。

再次是政策跟踪能力强,以及运用到营销创新中的企业。这方面是国内企业的优势,不需要很高薪水聘请产品经理,也能完成较好的市场推广计划。

最后是企业战略。是走恒瑞与天士力那样的单品种绝对优势,还是走复星那样的多品种集合于商业平台的模式,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企业资本平台、技术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以及物流平台效率的提高。

篇7

通用电气公司运用组合投资理论,不仅成功规避了风险,而且由此获得企业长足的发展,一时成为企业界竞相摹仿企业典范。2001年10月,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伊梅尔特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坦言,尽管美国有“9·11”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尽管全球经济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通用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用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不幸的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多元化投资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在中国,对多元化投资的争论差不多持续了十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对多元化投资的指责声一直居高不下。房地业的领跑者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曾指出,与国内同时代起步的诸如海尔之类的其他成功企业相比,是多元化拖累了早期的万科。

那么,究竟什么条件下的多元化投资会取得成功,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从而很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呢?进行多元化投资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下面我们将对影响多元化投资成功实施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企业经营主业的内部优势和环境机会

多元化投资要成为企业的有效战略,就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环境机会,同时使企业的劣势环境和威胁降至最低限度。根据SWOT分析法 ,如图一所示,如果企业经营主业的状况位于第Ⅱ象限,即:企业在内部条件方面具有优势地位,企业是公认的行业领先者,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另一方面,企业在环境机会方面存在一定威胁,如主导产品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分散环境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种情况位于第Ⅰ象限,企业具有内部竞争优势,同时面临巨大的外部环境机会时,主业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上升空间非常大时,企业适于采取发展型战略,集中发展主业,以扩大自己的优势地位。第三种情况位于第Ⅲ象限,企业主业不精,根本没有内部竞争优势,但面临巨大商机,这时应当充分利用环境机会,采取扭转型战略,全力扭转不利局面,此时若盲目进入别的领域,结果使得原来机遇没有抓住,新领域也可能会陷入困境。第四种情况更是如此,企业主业状况位于第Ⅳ象限,面临来内部与外部双重压力,多元化是注定失败的。总而言之,除了第Ⅱ象限外,企业一般不适宜于进行多元化投资。

海尔、联想这类企业已经在主业上奠定自己的领军地位,而随着主业上升空间的进一步缩小,主业市场日趋成熟,竞争进一步加剧,因此不进行多元化投资就无法从绝对规模上跻身于世界大企业的行列。海尔及联想的状况完全符合SWOT分析法下第Ⅱ象限的情况,因此其考虑多元化发展的问题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小规模企业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盲目追风的理由。它们要想成功实施多元化投资,首先要成为海尔、联想这样级别的企业,否则将会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得不偿失。如果海尔、联想很早以前就开始多元化发展,恐怕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的业绩。

二、企业经营新涉足产业的优势

多元化投资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分散风险,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企业多元化投资的产业中的每一产业都要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比如说生产汽车,在汽车这一行业中就应该是最好的;做医药,就应该是医药行业中最好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根本谈不上分散风险。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最先淘汰的是一些能力较弱、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尽管多元化投资使企业将资金分散到若干个产业上,但如果每一产业都不占先,一旦经济不景气,不占先的产业就会一个跟着一个倒,这就谈不上分散风险。

通用电气多元化投资之所以做得好,就在于坚持了“最好”的原则。它要求经营的产业必须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否则就要被砍掉、关闭或出售,以此来迫使每一产业都要做成同行业中最好的。因此,无论经济景气与否,通用电气的多元化投资策略都能为企业带来稳步的发展。海尔进军个人电脑、保险业以及联想进军手机、房地产的过程中,怎么确立自己在新涉足产业当中的竞争优势,是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一旦这些新涉足行业出现重大问题,风险就会非常大。

三、主业与新涉足产业的整合情况

企业能否对主业与新涉足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是多元化投资能否取得成功的又一因素。这里所称的有效整合是指企业将主业上的品牌、技术、市场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到新涉足产业,以产业品种规模经济来降低多元化经营的成本,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的整合。相反,如果企业不能对两者进行有效整合,新涉足产业将有可能拖垮主业,多元化投资将流于失败。

由于企业在主业上的资源和优势能否拓展到新涉足产业并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业与新业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所以,企业如果选择那些同自己主业具有高度关联性、特别是在未来可能同主业合二为一的新产业,取得整合成功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同类产业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投资于相关性强的产业可能会使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散的作用有所降低。

四、是否拥有充足的资金与人才储备等其他条件

篇8

国元证券分析师认为,全球流动性保持充裕有助于有色金属价格上升,主要消费国消费强劲对金属价格构成支撑。而铜、铝、铅和锌等基本有色金属的库存持续下降有利于其价格在高位运行。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美元难以走强,将支撑有色金属的价格。基于全球通胀预期渐起,有色金属价格四季度仍将在高位运行。在强烈产业政策预期下,重点推荐锡、钼、黄金的趋势性投资机会。其中,锡行业政策比钼更进一步,从行业准入规则到保护性开采的细则对锡资源保护和合理开采做了进一步规范,而电子行业仍处于高景气周期内、全球锡进入耗库存阶段等,都利好锡行业;钼产业强烈的政策预期将带来趋势性投资机会,预期钼行业下一步的政策方向是加大保护性开采和资源整合力度;黄金方面,一方面避险需求在加大,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几乎完全停售黄金,供应减少。

招商证券强烈推荐锡业股份、山东黄金、矿业、中色股份,谨慎推荐金钼股份、东方钽业、宝钛股份。

东莞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由流动性推动的金属价格上涨行情可能再次重演,特别是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大背景下,金属价格或将呈现“易涨难跌”的行情。报告认为,后市有色金属的风格转化或将出现。一方面,大金属价格或将进入流动性推动的易涨难跌行情,大金属般的补涨概率较大;另一方面,小金属股相对大金属股的估值溢价已经很高,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缩小。建议重点关注大金属股,如铜陵有色、江西铜业、中金岭南、焦作万方,以及受益于白银价格上涨的豫光金铅。

行业评判

银河证券 煤炭股业绩较乐观

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耗煤行业的产量增速环比小幅下降,但煤炭需求仍处高位。在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煤炭的产量增速并未显著提升,出现供大于求的概率很小。看好第四季度煤价上涨,对下半年煤炭公司的业绩保持乐观。关注中国神华、西山煤电、潞安环能和国阳新能。

华泰联合 尿素价格大幅上涨

8月份以来,受粮价上涨影响,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上涨。预计在国际农产品牛市的背景下,国际尿素价格将保持在高位。受旺盛的国际需求拉动,国内尿素价格也大幅上涨。预计10月中旬随着关税下降,国内尿素价格将进一步上涨。推荐湖北宜化、云天化、华鲁恒升和柳化股份。

中信证券 保险股安全边际高

关注保险市场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小型保险公司IPO进程带来的投资亮点。3家保险股目前股价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其A、H股折价幅度已回落至15%~23%,保险A股明显被低估。维持保险业强于大市的评级,给予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买人的评级,给予中国人寿增持的评级。

中投证券 政策利好医药行业

20lO年版《中国药典》10月1日正式实施,医药行业加速洗牌在即。这次药典首次确定中药饮片国家标准。饮片行业龙头将中长期获益。另外,发改委表示,鼓励民资参与发展医疗事业的政策力争10月出台。建议10月继续配置恒瑞医药、上海医药、益佰制药、千金药业和天坛生物。

高华证券 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定

预计下半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而非显著恶化。需要关注2010年四季度地方融资平台重组和银监会检查结果(预计不良贷款的确认将比较温和,规模不会很大),以及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拨备的详细要求。在短期政策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看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招商证券 零售业景气平稳向好

百货零售行业景气度将保持平稳向好的态势,毛利率有望继续回升,企业盈利向好确定。期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若推出并有效施行,将成为零售业的长期利好。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扩张性好、龙头地位稳固、业绩增长明确的公司,包括天虹商场、广州友谊和新华百货。

投资策略

平安证券 关注四大关键信号

节后行情需要关注四大关键信号:一是10月中旬公布的9月份CPI数据,如低于8月份数据,市场可能迎来估值反弹行情的第一步;二是行政强制限电措施的调整,可能为部分周期性行业的估值反弹提供动力;三是房地产市场的量价表现,如果房价在调控下趋稳,估值反弹行情值得期待;四是“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明朗,有望重新催生市场的主题投资热情。

长城证券 四季度或先抑后扬

随着经济企稳、国内产业链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基建投资的推动,明年一季度有望进入新~轮的经济小周期上升阶段,流动性与经济数据将逐步呈现对市场的正面刺激作用。四季度市场有望呈现先抑后扬的格局,股指的阶段性调整应当理解为新一轮结构性布局的机会。

华融证券 四季度市场震荡回升

市场预期已经从前期对“二次探底”的担忧转向对经济软着陆的期望,这将是决定今后一段时期市场走势的基本力量,有望推动市场继续回升。投资机会主要在几方面:一是估值切换的投资机会;二是“十二五”规划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三是部分蓝筹股的投资价值。

篇9

我国医药市场发展处子快速增长期

新医疗改革是当前医药行业发展的最大背景,无以质疑,国家增加卫生费用投入必将拉动医药经济继续快速增长,而且由于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居民压抑已久的卫生需求将得以释放,卫生费用投入的增加将以杠杆的方式撬动医药卫生消费。在2007年,我们已看到医改扩容带来的增量,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有非常显著的提升,增速分别为16.19%和24.31%,增速为近年的新高。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2004年开始试点起,医保覆盖面进展非常迅猛,2007年已覆盖了7.3亿人,今年有望实现全覆盖,年筹资额有望超过800亿元。2007年启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进展顺利,截至2007年年底,已覆盖了4291万人,年筹资额超过100亿元,今年参合人数已突破1亿人,年筹资额有望突破200亿元。可以预见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的目标。我们分析认为,新农合和城镇医疗保险这两支生力军正是这三年医药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我们估算,它们将每年给医药消费市场带来约1500亿的增量资金,这保证了未来三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速可以维持在20%以上水平。

新医改下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更受益

政策鼓励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1、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新医改中,政府有意识的倾斜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首选它们作为药品物流配送商,这种措施在赋子大企业配送权的同时,也使得小企业的生存更加恶劣,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

2、药品批发企业准入门槛将大大提高。今年8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家强制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后首次进行的大范围行业标准修订,而月次修订正好迎来了企业GSP换证高峰期,新标准将显著提升药品批发企业准入门槛。我们认为,新一轮的GSP认证必定导致医药流通行业的清理和升级,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3、流通环节扁平化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医药流通环节过多一直是业内的诟病,既客观上造成了药品价格的虚胖,又阻碍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我们认为,压缩药品流通环节、渠道扁平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4、税控等管理挤压非规范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

行业运营质量在逐步改善

虽然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是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主要特征,但从近几年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在新医改的背景下,行业运营质量正逐步改善。

区域性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地位日,渐巩固。医药流通行业行业集中度低是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基本特征,离美国95%的行业集中度尚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看到,区域性医药流通龙头企业正在崛起,行业格局从春秋走向战国,特是东中部地区,由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前四大医药流通企业基本占据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行业盈利水平有上升趋势。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数据看,从2002年以来,虽然行业的毛利率呈持续下降态势,但行业的利润率呈逐步上升态势,2007年行业利润率达到了1.21%,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费用率的有效控制,其下降速度快于毛利率下降的速度,其次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显示了规模效应,盈利状况持续改善,推动了整体行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

行业兼并整合加速成为发展主题

医药流通企业规模大小决定企业的行业地位,上下游话语权大小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无疑质疑,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中,规模的快速增长是医药流通企业求得规模效应、增强自己在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的不二选择。一些资本雄厚的医药流通企业正试图以产权、产品、市场网络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整合有行业资源,以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稳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近几年,行业的兼并整合时有发生,已成为医药行业发展主题。除了外资加速收购国内企业外,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也积极进行外延式扩张,其中代表性企业是国药控股和南京医药。前者今年以来,连续收购了宁夏医药、天津太平医药、新疆新特药等区域性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加速了国控体系全国性布局。后者南京医药从2002年25亿销售规模快速成长到2007年130亿销售规模,从第8大医药流通企业跃升到全国第4位,主要也是依靠外延式的扩张,并购使南京医药从一个区域性的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成为覆盖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等地的跨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近期南京医药又把版图扩展到新疆,拟收购新疆兵团医药。

我们认为,购并、重组、联合仍是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亮点,随着行业并购的进程,市场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规模效益也将逐步显现。

与行业龙头共成长

关注龙头公司成长的两条途径

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医药流通行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行业格局将发生非常大的改观,特别是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建议关注龙头企业成长的两条途径:内生性增长和外延式扩张。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一方面受到政府的扶持,规模增速超出行业的平均增长,而且对上下游话语权的不断提升,有效改善了企业的毛利空间,再者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和物流管理理念的贯彻,运营效率将有显著改善,企业内生性增长更加确定;另一方面,行业内部的整合并购将加速,区域性龙头企业有望通过联合、并购,成长成为跨区域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企业基本面分析上,我们建立了基本面的分析框架,关注于企业增长性指标、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等指标,以及流通企业比较重要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财务指标。在主营收入增长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医院纯销的增长、以及外延式扩张的计划。

前景乐观 行业龙头是首选

我们对医药流通行业发展非常乐观,给予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理由如下:

(1)新医改背景下,医药市场面临极大的扩容,医药流通企业是市场扩容的直接受益者,我们预测未来三年,行业收入规模的增长将超过20%,2010年将达到6950亿元,是目前的1.73倍,2020年将达到12078亿元,是目前的3倍。

(2)新医改背景下,行业政策及环境有利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在政策驱使下,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购并整合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行业格局从春秋走向战国,而且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将会有一个显著的改善。

(3)我国进入降息周期,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医药流通行业是实质性利好,利息支出下降可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

(4)半年以来,医药流通行业的指数增长强于大盘,这显示了在市场低迷时期,医药流通行业股票表现的强劲。

篇10

理财人生,爱恨股市,即将到来的下半年的市场将会如何演绎?

申银万国:A股市场先抑后扬

在全球视野比较下,A股估值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但还未到强吸引力区间。因为从估值角度看,静态PE下降到20倍,才具有吸引力。因此,下半年A股市场将先抑后扬。在经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下,目前市场将继续弱势整理。

关注三个投资机会。首先,如果紧缩信贷政策被严格执行,投资者应该买入出口部门产业,买入升值主题类行业,例如航空、造纸。其次,是放松物价管制带来的机会,其中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最值得关注。第三,中国金融转型同样预示着中国资产的重新组合定位,因此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的机会也不容错过,交通运输、军工和煤炭行业的整合应该为投资者重点关注。

中信证券:股市维持低位震荡格局

宏观经济和业绩预期依然是影响下半年股市的核心因素,在两个因素尚未明朗之前,下半年A股将维持低位震荡格局。中国经济进入“软着陆”阶段,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正在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在此期间,股市往往会经历震荡与波动。

两大投资主线:第一,本轮通胀周期刚刚进入和结构影响了企业利润趋势和结构,通胀主题依然是短期内可以延续的投资主线。第二,在国家行政政策推动和自身成本压力作用下,诸多行业会不断加快产业内部整合,这是经济“软着陆”环境下相对长线的投资主线。

银河证券:目前A股价值已被低估

经过前期大幅下跌,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已得到一定程度释放,目前A股价值已被低估。在奥运会之前股市将逐步回稳,但受中报业绩及经济增长、通胀压力、海外因素等预期不明朗影响,市场难以有趋势性价值回归行情。在三季度末,股市有望展开趋势性上涨行情,踏上价值回归之路,上证指数估值中枢将回升到3700点以上区域。奥运会后,有望出现趋势性的上涨。下半年股票投资预期收益率为19%。

主题投资方面:灾后重建、经济转型与节能环保、科技与成长、金融与服务、消费与奥运相对较好,注重对资源品价格改革等事件性投资机会的把握。

中信建投:股指仍有下行空间

下半年市场不会有明显的趋势性投资机会,只存在交易性和结构性行情。市场将在震荡中继续向下寻求支撑,反弹高度受制于“4.24”行情高点,产业资本的套利空间可能使用规A股修正至2500点左右。

对于下半年行业和主题配置方向,中信建投提出了“规避中游、细辨上下游”以及紧抓能源战略调整和央企整合主线的投资策略建议。报告认为,中游行业受到PPI和CPI的双重挤压,盈利能力将大受影响,投资者应当给予规避,上游行业看好具备持续涨价能力的企业,下游非周期类消费企业则值得重点关注。

东海证券:市场以震荡为主

下半年市场将以震荡为主,上证综指估值的合理价值区间为3023-3464点,市场信心悲观时的点位在2506.01点,极度恐慌时的极限低点在2256.22点,市场信心乐观时的极限高点在414.85点。

建议重点关注:存在价格管制松动预期的石油、电力行业;受益于国内外价差的钢铁行业;具备外延式成长题材的重组类股票;具备抗通胀能力的煤炭、农业等上游行业;内需支持下的家电行业及抗周期性的医药行业。

中金公司:当前估值水平尚有300%下降空间

尽管估值上A股已趋近合理范围,但今后3至6个月,上市公司盈利仍然面临下调风险,能源价格的提高在加剧短期通胀压力的同时压低增长,货币政策继续从紧,股市出现反转的机会不大。

一个可能性较小、但更为悲观的情形是:如果通胀走势失控,经济硬着陆的情况出现,引致更严厉的宏观紧缩政策,A股整体盈利就有可能出现负增长,那么当前估值水平离底部尚有30%或更大的下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