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外贸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1、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关联越来越紧密,我国外贸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变化,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严重的冲击。而这种冲击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外贸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在流通环节,因此它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对整个流通环节中的资金控制和管理要求较高,资金及其流转是进行贸易业务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其财务管理的内容。
2、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制定财务计划、加强财务控制,并为财务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提升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外贸企业对资金的管理要求较高,由于其实际的毛利率水平并不高,采购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而销售环节中可能存在回款较慢或者无法回款的问题,因此在各个期初,外贸企业都需要做好其财务计划,结合整体业务的开展计划进行财务资源的匹配和计划。为了实现这一财务计划,外贸企业需要加强其内部的财务控制,通过详细的财务流程和健全的财务制度,保障财务计划的执行,完成公司当年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财务决策是外贸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对于如何进行资金的使用、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融资、对具体客户的信用政策、对财务资源的分配、财务队伍的建设等都是财务决策的内容,这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进行制定,有比较高的技术难度。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不被重视、基础薄弱、功能弱化、缺乏统一的财务制度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不断复苏,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壮大,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仍然很落后,不能把财务管理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一些企业领导认为财务的工作就是加工信息、收集信息、储存信息,并对外披露信息。财务管理应考虑的其它问题却无暇顾及,例如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库存管理、往来账款管理、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等。
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将其重点投入于业务和客户的开拓、供应商的选择上,这种业务重点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因此而忽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很多业务人员对财务工作轻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多头管理,企业没有清晰的产权,很多财务人员即使发现问题,也面临其他部门的推诿和扯皮。
2、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很多更加重视业务而非财务,对财务人员的配置较少,对财务人员的学历、专业要求较低,这导致其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更加影响了财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这些企业财务人员对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没有理财意识。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凭借以往的经验做法,没有把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有效实施。有的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不能完全理解,不能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的预测、预算、控制、分析等方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很多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容易依据自己的经验或直接借用其他企业的经验建立企业的财务制度和流程,经常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完全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一套真正符合本企业的业务经营的控制流程和制度。
3、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
外贸企业的资金充裕及平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金不足与企业的融资能力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很有活力,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较少,能够用来抵押的资产较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都比较低,企业在融资上的困难很大。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风险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外贸企业很多都是注册资本较小、固定资产较少的企业,企业的成立历史也较短,违约成本不高,银行并不愿意借贷给这些企业,即使借贷,企业实际融资的成本也较高、等待的时间也较长。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无法筹集到资金,也难以做大,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并淘汰,这样加剧了市场对外贸企业的回避,导致其融资更难。
4、中小型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款慢、回收难
由于周边国家加工制造业的兴起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加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放缓,我国出口商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买方市场在贸易中逐步形成,出口企业为获得订单,增加产品规模以获得对供应商的议价优势,越来越多接受了赊销的结算方式,承担的风险加大。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增加较多,很多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延长,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后续的回款难及对方不予支付的风险,这样加剧了外贸企业的资金压力,也造成外贸企业无法持续进行采购,其原有的利润也归零。
5、未能够持续跟踪学习国家的政策、管理制度的规定
为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优化出口退税管理、出口核销政策、专项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会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具备综合能力,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而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经常无法熟练掌握出口退税及外汇核销的运作,未能及时申请外贸定向支持的资金,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培训
中小型外贸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基础工作水平,必须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健全资金支出审批和费用报销制度,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财务审计,明确各个财务岗位的职责,明确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并加强内部费用报销的审批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全员业绩考核制度。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要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外贸专业知识,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变得更有效和活力,财务人员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把ERP系统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经营当中去。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在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存在着业务员垄断客户资源的现象,从一开始的产品推销、订单的确认、催收货款到入账,全部由同一业务员负责,出口业务全部流程都是由同一业务员全部办理,这样企业就无法对其流程进行真正的监督和管理,也无法发现可能的漏洞,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客户的流失。因此,企业要加强进出口业务的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梳理,实现业务流程上的制约,通过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提升对业务员的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将企业业务运营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进行整合,设立ERP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强资金的使用
资金对外贸企业非常重要,也是外贸企业破产的最大原因,大多企业由于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标准与等级,难以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部分外贸企业还通过民间的借贷维持业务,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出问题。企业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渠道融资方式,如与长期合作的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取得银行信用资质,争取与银行合作,拓展国际进出口贸易融资渠道,开展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出口贴现、进口授信额度等融资方式。同时成立结算中心,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统筹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外汇账款的管理,确保及时、安全收汇
在出口额不断增长的同时,出口逾期收汇问题越来越突出,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信用风险、交易风险、结算风险时刻威胁着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及时、安全收汇成为外贸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外贸出口形成了买方市场,赊销已成为主流贸易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比例下降,赊销比例上升,由此带来的海外应收账款问题日益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产生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外贸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设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应收账款监控制度,规范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和追收机制。外贸企业要有意识地借助出口信保或者银行的出口保理来降低风险。
5、强化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具体的外贸政策,争取相关补贴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新常态,汇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面临着新的考验。2015年以来汇率波动加大,汇率双向波动趋势成为主导,这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风险。随着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未来人民币的可兑换,外贸中小企业更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外汇风险防范理念,有针对性地实施外汇风险管理,避免企业受损。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采取人民币结算方式规避风险,或者采取一些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如远期外汇、外汇期权、掉期期权等对冲策略规避风险。同时,外贸企业要认真研读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在扩大企业出口规模同时,调整商品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
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去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而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把财务管理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字:金融危机 外贸企业 影响 对策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此次的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金融危机,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正如有人所说:“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美国为了圆穷人的业主梦而给全球投资者下的套“,美国能采用这种的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近十年美国穷人拥有住房率上升了10%)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元的全球货币的地位,二是存在一个国家能大额度地给他提供信用,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因此,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作为我国的外贸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应何去何从将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低迷,外贸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出口额大幅下降。自从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但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却出现了连续7个月的负增长。据IMF初步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将增长2.1%,比上年的4.6%回落2.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回落,进口将比2008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达到1.2%。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增长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出口将增长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将受到极大影响。在沿海发达地区的贸易大省,不少企业出口订单下降,企业开工不足,有的甚至关闭歇业,一些工人下岗。商品和劳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07年的近20%下降为2008年的6.6%,甚至今年有可能出现负贡献。
二、国际环境恶化,企业经营困难加重。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自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大幅增加。措施包括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以及各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等。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公然提出了“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欧盟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对中国多类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保护主义倾向愈发明显。预计下半年度全球贸易摩擦仍将更加普遍。其次,合同违约、毁约现象增多,出口收汇风险大大增加。据有关统计,中国现在超过90%以上的企业自2008年都遭遇了收汇拖欠难题。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集团曾全球企业欠款指数显示。目前全球企业欠款指数飙升47%。
三、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外部成本上升和内部体制不全的双重影响,压力巨大。首先,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的外贸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诸多改变,如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其次,外贸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等。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都加剧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冲击。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外贸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外部金融危机影响和自身存在缺陷合力的结果。要走出此困境,外贸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中国是开放中的大国,出口占GDP的37%,美国和欧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于此同时,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美国与欧盟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如东盟、石油输出国家以及拉美澳新和非洲市场。以此降低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所带来的风险。
二、采取多项措施,增加国内需求。由于外需的萎缩,外贸企业应该把目标向国内放一放。因此,扩大内需应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只有增加国内需求,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才会被消化,从而也消除了制造巨额外贸顺差的根源。从今年我们国家大范围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看出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性引导。而且国家在今年一直把利率水平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之上,实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国国内的需求。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在应用时还需进行不断地调查和调整,大规模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好事,但是投巨资建设的项目如果不能在短期内用于民生,那也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内宽松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内需,但还需注意其对供给端的影响,比如自今年五月份以来,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这应该也是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后果,而且应始终警惕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外贸企业应从这次危机中寻找机会,对微观层面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如企业应该强化出口收汇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防范出口收汇风险的能力;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自主品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冲击,而且也可以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3
关键词:家居饰品;出口企业;国际形势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金融状况备受考验,中国的对外出口企业形势十分严峻,出口的前景令人担忧。本文对家居饰品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形势及应对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当前家居饰品出口企业面对的国际形势现状分析
1.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了国际间的竞争
百年一遇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全球范围各大产业内都在遭受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蔓延到我国的沿海企业,严重地打击了我国的出口企业,据统计,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近半数出口企业倒闭,进而造成了大批工人被迫返乡,大量产品滞销。这严重地冲击了我国的出口产业,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都维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据统计,中国制造的家饰品占了欧美消费总量的60%,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三大银行的倒闭,欧盟国家的危机,日本经济的低迷都使国外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萧条。我国家居饰品的出口因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国际市场的各个贸易大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都在努力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企业和产业,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我国一直来都是依靠成本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维持出口的,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原来微薄的利润在冲击下所剩无几,甚至导致亏损,这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
2.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欧美发达国家陷入了困境,在救市不利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将枪口无一例外地指向了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过去20年里,中国出口市场一直维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并且逐年递增,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体现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应该要看到中国这巨大的贸易顺差是依靠国内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高效的生产模式来实现的。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抑制中国的出口,保护国内的企业。竞相出台了各种法律条文,矛头直接对准我国。欧盟REACH法规已于2007年6月生效。根据该法规规定,于2008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对所有进入欧盟的化工产品及应用于所有商品中的化工产品进行预注册,只有经过注册的产品,才能允许进入欧盟市场。这将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很重的影响。《欧盟反倾销条例》第1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某一产品向共同体的出口价格低于相似产品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确定的可比价格,该产品即被视为倾销产品。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再一次修订了反倾销法案,对于贸易保护的力度加大,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低成本,低价格产品的出口。不仅如此,美国政府为了转嫁国内金融危机的压力,一直在迫使人民币升值,不惜以制裁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的论调甚嚣尘上,巨大的升值压力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处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欧美国家制定的种种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都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家居饰品行业受到影响尤为突出。
3.家居饰品的特点决定了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市场需求
家居饰品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家居饰品属于奢侈品的行列,不像家具是生活必需品,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需求量越高,据统计,在欧美国家家居饰品和家具的比例是一比一,而在国内不过一比十,然而随着欧美市场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过后,对于这种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的需求量必然大人下降,由于国外市场的萧条,导致了家居饰品市场需求的锐减,这也是家居饰品的根本属性决定的。
二、家居饰品出口企业应对国际形势的对策与措施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家居饰品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时尚消费品,出口的前景被一致看好,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与挑战,但是家居饰品出口企业应该顺势而为,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国际形势。
1.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的结构,努力寻找新的出口合作市场、开发多元化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的全新战略。例如出口企业可适当开拓中东、中亚、南美、南亚、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市场。
国外市场的萎缩,应该让出口企业看到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虽然国内市场的家居饰品和家具的比例是一比十,但是这恰恰表明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过去有一个故事,说两个不同的人对一个不穿鞋的岛上的市场态度,说明了市场开拓的道理。出口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产品优势,如设计新颖、质量好等。与国内的经销商、渠道商等加强合作,抓住国家“促内需”的好机会,积极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目前国内的家饰品市场则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居家氛围的营造,而经过之前四五年的市场培育,家饰品的消费已开始进入部分工薪阶层。再加上中国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如刺激内需、减缓经济下行的压力等,尤其是开展了各项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国内市场需求的较快增长,这些都给家居饰品转战国内市场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2.注重防范出口贷款的回收风险
(1)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往出口企业合作的客户情况也必然有所改变。曾经合作过的客户,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其资信状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要及时掌握客户最新的信用信息,通过建立动态客户信用数据等手段,采集和评估进口商的资金信用,不能主观依赖以往交易的经验或者仅凭生意往来中的交情判断。有些中小家居饰品出口企业无法直接掌握客户的信用信息,可以委托其他机构或者企业协助调查。
(2)要重视投资出口信用的保险。当前,在中国加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数量较少、所占比例不高,导致出口信用保险涵盖率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中小出口企业,其出口信用保险的意识还很淡薄,不愿意投入买保险的资金,而一旦发生出口收汇困难或者损失,后悔已晚。在金融危机以及经济不稳定的年代,加强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投入,是预防收汇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出口企业内部还要加强风险控制制度及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一般出口应收账款的期限是3-6个月,一旦超过了合理期限就应按照坏账处理,此时应计提坏账准备金并且披露相关的信息,否则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
3.要努力突破贸易壁垒,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固然给家居饰品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境,但企业要注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掌握各种法律条例,聘请专业法律人才,研究贸易壁垒的条文,努力寻找突破贸易壁垒的方法。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要长期研究汇率变化的趋势,对外贸易中使用坚挺的国际货币,同时国家应该正确看待升值,避免人民币的快速升值,避免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4.在产品上下功夫,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当市场饱和时,产品的品质就成为了产品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为了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家居饰品出口企业应注重优化产品结构,将开发新产品的重点放在高技术、环保理念中,努力开发具有高附加值,高设计含量的产品,降低产品的成本与价格,积极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家居饰品的产业集群,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 论
当前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家居饰品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压力,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家居饰品行业要努力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大产品的设计研发力度,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困境。
参考文献:
[1]张雨荷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探析[J],中国商界,201(4)
[2]吴凯鸽、周桂荣,金融危机对滨海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1)
[3]隆国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出口[J],中国发展观察2009(1)
[4]SA80000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2)
[5]祖,当前中国出口贸易形势分析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9(7)
[6]梁艳芬,全球性经济衰退及对我国外经贸的影响[J]国际贸易2008(12)
篇4
[关键词]反倾销; 反倾销会计; 应诉; 会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3-0104-05
[收稿日期] 2011-03-09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差异的企业反倾销会计研究》(10BJGJ19)。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反倾销作为GATT和WTO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为各国保护国内贸易、应对不公平竞争,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反倾销以其形式合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排斥国外产品的进口、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有效工具,频繁使用。
中国作为新兴的贸易和工业大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首要目标。自2006年以来,中国连续4年成为遭遇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21亿美元,2007年增加至46亿美元,2008年增至62亿美元,年均增长20.5亿美元。而2009年,我国共遭受11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共75起,总案值127亿美元,较2008年总案值增长一倍多。
2008年后,起源于美国华尔街进而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各国都倾向于使用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措施。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以及碳关税等新型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2009年3月,欧盟公告称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集装箱扫描仪进行反倾销立案,这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首次收到反倾销调查;5月,美国商务部公告称将对中国的出口环形碳素管线管的钢铁企业,征收高达101.1%的反倾销税;11月,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将对中国钢网架征收最高438%的反倾销关税;同月,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油井管初裁反倾销税高达99%,涉案金额高达26.3亿美元,打破不久之前奥巴马政府对18.5亿美元中国产轮胎实施特保的纪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经济贸易摩擦仍将处于高峰期,我国企业的涉案损失也将不断增长,预防和应对国外贸易救济调查迫在眉睫。
一、会计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
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其本身属于法律的范畴,却又区别于普通的法律纠纷。从反倾销提起,到反倾销调查,再到反倾销应诉,无不涉及会计专业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下运用会计制度、资料及专业知识进行陈述。
从历年对华反倾销案败诉的情况来看,除去中国政体不同、区域内保护主义抬头等政治方面的原因,会计层面上的不健全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如何就反倾销中存在的会计问题进行理论支持,进行会计调查、举证、鉴定等活动,都需要在会计层面上进行考量。在反倾销诉讼中,会计承担着提供数据资料的任务,这就要求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合理到位、加强成本核算及基本会计资料管理,熟悉WTO及GATT的各项规定并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切实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活动。由此,本文分析会计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时,从“为企业提供应诉的举证服务”、“为企业提供应诉的会计咨询”以及“利用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建立反倾销规避会计”等三个角度展开。
(一)为企业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举证服务
注册会计师和被诉企业的会计人员为被诉企业提供反倾销举证服务,主要围绕反倾销调查问卷提供相关会计资料,包括应诉前准备、收集应诉材料、填制并回答调查问卷以及进行抗辩陈述等方面的工作。
每个出口企业在受到国外反倾销指控时,都需要及时搜集、整合并利用大量的相关资料。发放调查问卷是反倾销调查的主要手段,尽管各国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反倾销问卷中涉及大量的销售和成本会计数据,内容大多与会计有关。[1]依据WTO《反倾销协定》第3.4条的规定,审查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应包括影响国内产业状况的所有相关经济因素,包括产量、销售量、产业利润、市场份额、生产率、投资收益或产能利用率实际和潜在的增长;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倾销幅度的大小;现金流、产品库存、工资、增长、就业、产业投资和筹资能力等十五项因素。我国商务部颁布的《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7条也与《反倾销协定》第3.4条有相似的规定。被诉企业在应诉反倾销的过程中,填制和回答调查问卷是起始步骤也是关键步骤。在调查问卷中,如我国产品成本费用、数量、出口价格、市场占有率、同类商品在可比市场经济第三国的生产销售情况等资料和事项需要会计举证,同时,对于某些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也需要从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角度进行合理必要的陈述。注册会计师和具有应对反倾销相关知识的财务人员,可以帮助被诉企业填制调查问卷中与会计相关的问题,帮助被诉企业及时的准备和整理相关会计资料,并且能够帮助被诉企业针对成本核算的可信性及通用性进行陈述。
(二)为企业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咨询
反倾销是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法保护手段,各国反倾销之战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在WTO《反倾销协议》框架下的会计数据之战。以欧盟的反倾销调查问卷为例,问卷分为:一般信息、产品说明、运营统计材料、出口欧盟的有关产品、有关产品的内销、成本、补贴公平比较、要求提供的电脑信息、检查目录等9个部分。虽然问卷的内容涉及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主要还是围绕会计专业问题展开,并且几乎每个部分的问题都需要会计资料的支持。
然而,很多国内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反倾销法知之甚少,对于国际反倾销法的主要内容以及程序不熟悉,加之企业内又缺乏相关的会计资料,许多企业不敢轻易应诉;即便企业有相应的会计资料,也很有可能因为这些资料的不充分或者资料不具备可信性和通用性,在应诉中败下阵来。因而,被诉企业应该如何应诉、前期应该收集和准备哪些资料、应该如何研究和填答调查问卷、应该如何进行会计陈述和会计抗辩,这些需要完整、真实、准确、可追查、可验证的会计数据的工作,都需要向注册会计师或被诉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进行咨询。
(三)利用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建立反倾销规避会计
裁定他国向我国出口产品是否涉及倾销行为,或者抗辩我国向他国出口产品中是否涉及倾销行为,都需要提供完整、充分、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和资料。反倾销会计平台应包含大量应诉企业亟需的会计资料,例如我国产品成本费用、数量、出口价格、市场占有率、同类商品在可比市场经济第三国的生产销售情况等资料。注册会计师与专业会计人员可以利用日常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为应诉企业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个案待遇,为应诉企业选取适当的“替代国”提供依据;为企业建立反倾销规避会计,预防反倾销调查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被诉企业迅速提供的有效证据,减少应诉费用,降低败诉概率。
WTO《反倾销协定》第5.10条规定,反倾销调查通常在1年内结束,最长不得超过18个月。进口方主管机构将会利用各种机会,核实涉诉双方提供的材料,包括举行听证会,听取评论意见以及实地核查。[2]进口方主管机关立案后大多要求被诉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类问卷调查,在短时间内填列多达数百页的涉及范围极广、专业性极强的调查问卷,出口企业如要取得胜诉,难度可想而知。日常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旨在规范日常财务会计工作,保持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反倾销规避会计,预防反倾销调查的发生。一旦出现反倾销调查立案倾向,立即着手收集相关的资料与信息,有效降低败诉概率。
二、我国在建立反倾销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持续增长,对我国涉案企业以及相关产品甚至产业造成的损失也在不断增加。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为21亿美元,2007年激增至46亿美元,2008年增至62亿美元,三年内增长了两倍。然而,在另一方面,面对国外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中国涉案企业却应诉不力,鲜有胜诉。究其原因,反倾销应诉过程中会计方面出现纰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的反倾销会计还在建设当中,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还不十分成熟,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尚未达到应诉反倾销要求,出口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也存在缺陷,企业对工人的劳动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投入明显低于国外平均水平。因此,了解我国在建立反倾销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反倾销会计的工作质量,提高我国企业的应诉率和胜诉率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构建不完整
反倾销会计平台不但包括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还包括国际市场上的商情资料,是依据反倾销诉讼的要求,在其基础上作出的拓展和延伸。为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应该尽量全面的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的详细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3]出口企业和行业商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应该以反倾销会计为中心,做到了解进口国的商情,掌握哪些产业陷入不景气的边缘、进而有可能进行产业保护时,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应该能够做出警示,提醒企业尽量避免低价出口或者增加出口量,以免招致反倾销调查的风险。[4]然而,目前我国的许多出口企业以及相关的行业商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并不注重反倾销会计信息的搜集和保存,我国的反倾销会计缺乏一个完整有效的反倾销会计平台,不能对反倾销调查做出及时有效的预警。当进口方主管机构确定反倾销调查立案后,国内相关企业才匆忙发起成立反倾销调查小组应付进口方的调查。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难以提供相应的的会计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过于粗糙,通用性和可靠性过低,致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败诉率居高不下。
(二)我国出口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存在缺陷
出口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很容易使企业被进口国主管机构判定为倾销成立。我国部分出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不完善,不但为应诉带来困难,同时也是我国建立反倾销会计的重大障碍。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会计资料在反倾销案件应诉中是十分重要的证据资料。在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都不健全,既没有会计档案的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指定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在企业受到反倾销调查时,会计人员无法及时提供反倾销调查所需的会计信息和相关资料。无论各国的反倾销体制有多大差异,反倾销计算原理和调整项目都是大致相同的,即影响被调查产品的价格的成本、直接销售费用的调整,如运费、包装费用、仓储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等。而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企业,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出口销售,一系列会计资料的不完整导致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陷入被动。
2.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存在失真
受我国会计环境复杂、法制不健全、职业道德缺失等原因的影响,在很多出口企业,存在“两套账”、“多套账”的情况,公布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账簿资料既不“唯一”也不“清楚”。在反倾销应诉中,企业现有的成本资料不能完全被采纳,经不起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审计。另外,某些出口企业操控成本费用,调整当年利润,导致当年的成本费用数据失真,成本费用构成不能反映其产品价值,甚至虚增产品的真实成本,为应对反倾销调查设置了障碍。当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构发现出口企业有操控成本的行为,会被立即视为不合作,提供的企业资料将会受到全面怀疑。
(三)企业对工人的劳动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投入过低
与国外企业不同,我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非货币利、辞退福利以及奖励、津贴等方面的支出,并未全部进入人工成本。在反倾销调查中的产品进行“正常价值”确认时,往往导致“正常价值”虚低,直接致使应诉出口企业被判定为倾销。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普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仿制品监管不力,公众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很多求新求变的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出了新产品,往往不用多久其他企业的仿制品立即占领市场,对产品开发、研制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害。这些不重视科技投入生产仿制品的企业,不必承担任何开发成本即可获得高额利润,更加助长了他们抄袭仿冒的习气。这些企业的出口产品,由于不承担开发成本,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国同类企业产出产品的价格,给进口国以低价销售的口实。
(四)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达不到应诉反倾销要求
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举证,不但涉及会计专业问题,而且需要专业人员从会计和法律的角度进行确认。与此同时,反倾销应诉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依照严格的时限要求,比如,对替代国的评价和建议应在立案后的10天内提出,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税率裁决的申请应在立案后22天内提出,整个反倾销调查应在1年内结束,最长不得超过从调查开始之后的18个月等等。因此,办理反倾销应诉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很难达到应对反倾销应诉所要求水准。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
1.不熟悉国际反倾销法律
通晓国际反倾销法律是有的放矢地进行反倾销会计举证和抗辩的保证。不熟悉国际反倾销律法的企业会计人员只能在反倾销调查立案后,依据调查问卷的内容要求进行整理,而不是依照国际反倾销法律有预见性的采用规避会计,有效避免反倾销调查。而在严苛的时间期限下,出口企业会计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的质量和达到的效果,实在是难以保证。
2.不精通国际贸易
反倾销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法保护手段,它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反倾销会计举证应该隶属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体制。我国出口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对国际贸易惯例和海关估价方法的必要了解,这对应对反倾销调查非常不利。
3.缺乏必要的外语水平
作为涉外诉讼的一种,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出口方企业必须以进口国调查方的语言进行。出口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填制调查问卷以及涉及诉讼程序的时候,一定是以外语进行。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鲜有具备听说自如的外语能力,更不要提正确的使用英语进行会计举证、陈述和应答。
三、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面对国外日益激增的反倾销调查,虽然积极努力地应诉,但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国企业若要保护其经济利益不受到侵害,为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环境,必须在反倾销应诉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在会计方面,主要分为“建立反倾销会计平台”、“加强出口企业内部管理”和“建立反倾销人才培养机制”三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1.及时全面的信息来源
依照以往反倾销案例的经验以及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完善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不但应该包括适应反倾销调查的会计核算系统,而且应该拥有充足及时全面的信息来源。反倾销平台不但需要提供企业自身会计核算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还需要提供国外市场的信息、出口总额、替代国相关商品价格、数量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良好的会计信息平台既应该海关出口统计公报、我国商务部通过“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检测和公布的官方信息,也应该包括涵盖行业商会的统计信息、经贸信息网提供的出口信息、我国驻外经商处向国内提供的研究报告等其他渠道取得的信息。
2.国内外反倾销法律的相关规定
为及时恰当地监测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完善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应该包括国际反倾销法律关于反倾销调提起和立案的具体要求。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国际贸易组织《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WTO保障措施协议》等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中,关于不符合规定的比例数据都应该明确标明,并对出口产品进行监督和控制,以引起出口企业重视。当我国出口至国外的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反倾销法律所要求的市场占有率等比率时,就应该提醒出口企业引起重视。
除此之外,反倾销会计信息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及时的分析、判断和预报对于企业把握时机进行反倾销应诉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出口企业内部会计管理
1.加强企业会计档案保管
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票据、资料,在反倾销应诉中是极为重要的应诉证据。因而,出口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以及销毁等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人保管会计档案。在企业受到反倾销调查时,会计人员应有能力及时提供反倾销调查所需的会计信息和相关资料。
2.规范核算中的会计行为,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为了给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出口企业应规范自身核算中的会计行为,严格执行会计制度。面对数量不断增加的反倾销调查,出口企业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会计制度、规范自身会计行为,杜绝会计造假和记账的随意性,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可靠。
3.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核算
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成本费用的核算资料是反倾销应诉中的重要举证材料,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通过对成本费用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费用发生、用途、规模等做出大致的了解。目前,我国某些出口企业人为操纵成本费用,造成成本费用核算资料的严重失真。为了在反倾销应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些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确认成本费用,不得虚报、多报、少报成本费用,保证成本费用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加强企业销售材料和数据的管理
出口企业应将产品销售程序和营销体系中每个环节的资料统一规划管理。面对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时,企业应有能力提交包括内外销订单、议价资料、报关单、装箱单、运输单、销售发票、收款凭证在内的完整销售资料。完整有序的销售资料不但有利于企业统计产量、分配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填制的调查报告在反倾销举证中被采信。
(三)建立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机制
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防范反倾销调查和应对反倾销诉讼成功的关键条件。高素质的反倾销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水平,且应该具有国际反倾销法律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水平。面对日益严峻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应加强对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的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机制。
1.政府方面
面对与日俱增的反倾销调查,政府部门有义务增强对反倾销人才的培养投入,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比如,在大专院校设立反倾销会计专业,系统培养针对反倾销的专业会计人员;拨付科研经费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对反倾销会计问题进行研究,鼓励他们对反倾销会计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政府出资设立专业网站提供专业培训课程,普及反倾销会计知识,增强公众的反倾销会计意识。
2.企业方面
出口企业的会计人员直接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为应对反倾销调查收集准备和提供各种会计材料,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应诉反倾销调查的成功率。企业应当注重对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鼓励会计人员提高会计实务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学习反倾销法律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提高外语能力,学习如何有效填写反倾销调查问卷,为反倾销调查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
四、结束语
入世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在享受自由贸易的同时,也不断收到国外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尤其是2008年起源于美国华尔街进而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持续增长。出口企业的应诉不力,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国外对我国出口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由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国外对我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增长势头将继续。
会计问题存在于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并对应对反倾销起到包括举证服务、会计咨询、反倾销规避会计在内的重要的作用。在政府部门、出口企业以及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尽量降低反倾销调查的败诉率,有效降低国外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损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 中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十年文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81-96.
[2]米家龙,侯杰,郭双焦. 中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定的完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7-61.
[3]陈伊涵,罗珊,李佳红. 应诉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3):94-102.
篇5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陷入困境,出现出口下滑、经营亏损和困难加重等现象。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2008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融资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企业直接吸收融资,这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比重非常高,而且企业通过其他方式筹资少之又少。依靠直接吸收融资,虽然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能够尽快形成生产力能力,但这种方式资金成本过高,容易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如果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较多,则投资者会有相当大的管理权,甚至会对企业完全控制。
②融资成本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用资费用和与筹资费用。理论上负债性融资的融资成本要比权益性筹资成本低很多,负债性融资能使企业保证控股权、发挥杠杆作用。但在实际中,中小企业在借款时(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很难享受享受优惠利率,并且还要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而且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制定一系列的比较苛刻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通过银行借款非常非常的麻烦,获得的资金也是很有限。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同时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使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5.40%,一些地方民间融资月利率已高达4分到6分。过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单一的融资渠道无形中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③政府优惠政策少。面对金融危机,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2008年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央行新增2000亿元面向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银监会也了《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确保全年的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全年贷款的平均增幅等等。去年一年,我国在中小企业发展上作了很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对于弥补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空缺还是很难。
④自有资金逐渐减少,企业资金缺口日益加大。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大多是对原材料加工。自2007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资金需求量快速增加。但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和能源等价格全面上涨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缩小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其在同行业里的竞争力,减少了企业的留存收益,使得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减少,企业资金缺口日益加大。
1.1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企业融资按照资金来源渠道(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和通道)不同主要分为权益性融资和负债性融资。权益性融资又称为自有资金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资金。负债性融资又称借入资金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
表1 企业融资方式关系表
实际上内部融资金额占中小企业全部融资额的比例并不高。内部利润留存所筹资金仅占中小企业所筹全部资金的16.67%。在相对发达的国家,内部融资比重一般都超过50%。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过低其主要原因是受经营规模的影响,在同等规模的情况下很难再扩大留存收益。由于进入股票市场门槛很高,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股票的资格。对于债券融资,严紧的债券政策,中小企业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利用商业信用融资也是不错的方式,但数量有限,时间有限,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有限的经营规模使得中小企业只能从外部融资,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成本过高,从而加大债务负担,使得中小企业抵御融资风险的能力变弱,更不利于其扩大再生产,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用于经营资金周转,这决定了其融资以短期借款为主。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信息对于银行和企业都是不透明的,而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小企业存在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所采取的信贷措施进一步削减了中小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于中小企业说,更是雪上加霜。
1.2从中小企业自身环境分析
自2007年年底以来开始的从紧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更加恶劣。而2009年初,中国进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1-2月进出口同比萎缩21%,特别是出口下滑加剧。同时,由于外资企业资金困难和投资意愿降温,FDI大幅缩水,2009年前两个月FDI同比下降26%,这一趋势可能持续至2010年。本来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比较严格的商业银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对这些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行为更为谨慎贷款,条件更为严格。
(1)中小企业信用度低,担保体系不健全。银行信贷门槛过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各大银行虽然都有贸易融资业务,但真正贴近市场、省钱好用的产品却很少。而作为借款者的私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通常倾向于提供对获得贷款有利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信息。对银行而言,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加大信贷风险,增加信贷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进而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2)中小企业技术能力低。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经营范围主要以加工为主,没有技术含量,处于市场经济的最底层,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以降低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来获取利润。而新的劳动法实施使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大幅度飙升,使材料成本上升,这直接缩减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利润锐减导致企业自有资产减少,从而影响企业内部融资。
(3)中小企业不具规模优势,贷款难。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贷款数量少,中小企业的户均贷款量只相当于大中型企业的5%左右。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大约为大中型企业的6倍。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较低。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某些中小企业出现资历不抵债后,一些企业业主一走了之,或者借改制改革之机,不规范运作,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以致出现银行“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的现象。信用基础有赖自身构建,中小企业本来的信用等级就差,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还为避税而做假账和以现金方式交易,明明经营状况还不错,但账面上反映的要么是略有盈利,要么是亏损,银行很难获得真实会计信息和经营状况,导致了融资的困难。
(5)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缺乏有关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数据,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真实数据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增加了融资难度。
1.3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1)银行普遍有惜贷行为。中小企业贷款难,难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惜贷”现象的产生有银行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方面,是国有银行“软预算约束”硬化的一种表现,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的几十万无贷款既有风险又无利可图,而国有大型企业贷款表面上无风险又“一劳永逸”,因此,银行宁愿资金积压也不愿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从目前看,银行仍然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商业道德、信用能力等因素带来的传统负面影响,使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对资金需求量大的高新技术型、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出现“告贷无门”。
(2)金融机构运用机制存在缺陷。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是以少数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辅以若干中小金融机构而形成,其运用机制存在缺陷。国内银行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标准使得按现行贷款标准,中小企业大多不符合条件,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虚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由此导致银行法人治理机构严重扭曲,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普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贷款风险增加,经营效益严重恶化,导致放贷能力和积极性均受影响,即使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着产权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其背后的“老板”仍是国有企业,所以同样存在所有者缺位及由此导致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
(3)利用博弈论分析。在银行与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银行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银行会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并决定是否放贷,而企业会在获知银行是否放贷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很难获得这些企业的充足的信息,这决定了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完全的。因此,银企间的借贷博弈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动态博弈。
前提:
①银行与企业间是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的。
②银行与企业间的博弈是动态的,一方先行动,另一方再行动。
③根据“理性人假设”,博弈局中人均在客观约束下做出能最优实现其目标的决策,都是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模型假设:
①企业的贷款总额为P,其银行利息为I;
②银行不放贷而将这笔钱做其他投资可以获得的收益率为E;
③企业利用贷款投资后获得的收益是R,申请贷款费用为C;
④企业违约后,银行的追究成本为Cd,而银行会对进行罚款为F;
根据上述假设条件,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表3 银企收益博弈树
博弈树的分析:
①企业需要资金时,因其主要筹资来源是银行,如果不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很难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融资,则此时银行将把资金存入中央银行获得利息为E,而企业因没有资金收益为0。
②企业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银行采取不贷给企业,那么银行的获益仍然为E,而此时,企业为了申贷所花的成本为C就成了沉没成本,则企业的收益为-C。
③银行同意贷款给企业后,若企业遵守合约按时归还贷款时,银行获得贷款利息I,企业利用贷款投资获益为R,支付利息为I,则企业通过向银行融资获得的收益为R-C-I。
④银行同意贷款给企业后,企业不遵守银企间的合约,违约不归还贷款。此时,银行如果追究企业责任并且成功,银行取得贷款总额A,利息I,追究成本Cd和罚款补偿F,则银行收益为I+F-Cd;此时,企业需缴纳违约罚款,则企业的收益为R-C-I-F。
⑤银行同意贷款给企业后,企业不遵守银企间的合约,违约不归还贷款,银行放弃追究其责任时,银行损失本金A,则银行的收益为-A,企业则不用偿还贷款和利息,则企业的收益为A+R-C。
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2.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1)政府加快角色转型,由投资者向服务型引导型政府转变。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各方面服务,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业、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的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这样方便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和加大税收宽限期等方式,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更优惠的税率政策使得中小企业有更宽松的资金进行企业投资和扩张,减轻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行业自律性组织。
(4)发展中小银行,扶持民间金融机构。许多学者认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最可行的方法是国家放松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激励民间金融机构,并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中小银行有着经营成本低贷款效率高的特点,其对象主要定位于本地的中小企业,对客户的背景信息较为了解,不需要更多调研,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更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5)加快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在全国选择一批风险控制好、经营管理规范、担保实力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入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进一步扩大平台规模,增强平台成员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提升平台的信用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扩大平台业务的覆盖面,实现平台业务的稳步扩张。
(6)努力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作。政府应加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管理工作。创建区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信息库,通过资金、信息、培训等措施,加大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培植力度。并加大与国内外证券机构、投资银行和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作。通过投资洽谈会、项目对接会、融资推介会等形式,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各类资本的对接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融资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7)引导、规范发展民间资本。充分运用好民间资本,引导规范民间资本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民间金融是发展健全的金融市场所不可或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有利于金融市场上的竞争、监控体系、法治结构等几种基础性体制的建立。而且民间金融具有正规金融所不具备的四个优势,正是这些独特优势,成为其能够和正规金融、形成互补效应的重要原因。
2.2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整个经济增长中不断成长的主体,将随着其发展壮大而增加对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为此,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一是完善小额信贷营销机制,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信贷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新贷款;二是继续加强抵押业务创新,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对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增加发放信用贷款。
(2)发展中小企业银行,调整原有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要真正摆脱行政束缚,按照市场化要求,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把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对银行来说,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分散金融经营风险降低成本,防止贷款过度向大企业集中而潜伏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牢固树立“搞活企业就是搞活银行”的战略思想,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帮助其脱离融资困境。中小企业在浙江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率为95%,对于当地商业银行来说,谁能在中小企业这个极具潜力和利润空间的市场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3 给中小企业的建议
中小企业先天不足是导致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只有自己作强作大,才能够在与银行的贷款博弈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才能够提高自己的信誉度,使自己的融资渠道多样化。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应该借此机会改变经营策略,在新的环境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
(1)不断提高经营者素质,降低经营风险。中小企业成立初期,其规模小、生产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开发能力弱、竞争力弱等特点,经营者能很快地找出缺点,及时作决策并快速实施。但由于企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破产。这也是中小企业寿命短的因素之一,中小企业的短期不稳定性使得银行发放贷款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不断提高经营者素质,降低经营风险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规范,设置几套账,视不同需要对外报送不同的报表,信息披露不真实,导致银行无法对企业传递给银行的信息进行甄别,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加快发展以增加企业积累。中小企业规模小灵活性强、应变迅速快、效率高,因而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充分活力,能及时的应对市场的要求和变化。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我优势,自我市场定位,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开发改良新的产品以提前占领市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进出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