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理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篇1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意识到了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市场对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企业拥有相对完善且规范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建筑施工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度量分析,进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相关学者提出了清单计价管理的概念,从工程报价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两个方面入手,要求建筑企业遵循主动报价,并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工程造价数额透明化的原则,从相对全面的角度预防建筑施工风险,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地位不对等的问题,让建筑企业变成合同签订的主动方,弥补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内容漏洞,继而让工程造价相关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从工程造价应用流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工程造价实质上是对建筑施工工程风险情况的评估,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按照既定的标准流程执行相应的任务,同时还要明确每个阶段任务的主要内容,进而从根本上发挥工程造价工作的实际作用。

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问题原因

2.1缺乏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识

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对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内容认识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没有确定工程实际施工的情况下,根据整体的工程报价判断工程施工风险系数,致使建筑施工工程风险系数与实际情况发生偏颇。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会超出机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控制,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资金上的压力,对建筑施工工程后续结算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疏忽,直接表现在合同内容上,通过大量的经验表明,在合同签订阶段,建筑施工工程风险主要由施工单位承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直接提升了建筑企业施工基础成本支出,进而减少了建筑企业经营发展的经济效益。

2.2风险管理市场发展不够完善

我国建筑施工工程风险管理市场还不够完善,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针对建筑施工工程风险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所以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仍旧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机制,无法取得相关建筑企业的信任。除此之外与建筑施工工程有关的风险担保作业内容不够明确,风险担保资金来源单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普通的担保企业不能参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一般会选择银行作为唯一的担保机构,然而这样的担保体制从根本上抑制了风险市场的发展,风险管理担保市场内部没有竞争力,也不能遇见风险担保管理的实际效力。

3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3.1提升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识

为了有效的解决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问题,就应该肯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据不完全数据显示,美国建筑工程企业的风险意识非常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投保率高达93.4%,与此相对的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投保率总体上不超过30%,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过于形式,没有达到风险转移和消除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力度,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开展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措施的推进活动,建立健全的风险担保机构,并协调担保机构与建筑企业之间的关系,确保相应的担保制度能够提供良好风险管理环境的同时,维持数据信息交流与行业平等关系,继而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制度内容的应用有效性。

3.2明确工程造价风险担保内容

要想保证工程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让建筑施工工程投入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就应该针对目前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工程造价风险担保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工程施工的类型细化风险管理方向,其次在建筑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制定科学的风险承担范围,比如施工单位要承担10%的设施进价风险,最后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相应的策略,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建筑施工工程带来的损失。目前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任务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三部分,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在不同的阶段就要依据不同的原则,展开工程造价工作,比如在风险识别阶段,就应该以工程计划为主要的研究目标,判断工程施工的周期和施工种类,进而对施工单位设定相应的期望值,达到有效控制建筑施工风险的要求。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篇4

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需要经过体系建立和体系认证审核两个基本程序。电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程序如下。

1.1管理承诺

电力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做出承诺:自愿接受并带头学习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标准;遵守法律、法规;保证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和运作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使决策付诸实践。

1.2宣贯与培训

学习与培训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培训工作分为2个阶段:内审员培训。是以体系建立、文件编写和内部审核等为主要内容,由外部咨询单位对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作班子进行培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背景知识和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要求全员培训,由企业自己完成。

1.3制定贯标计划

制定工作计划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与此同时,制定计划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落实资源需求。

1.4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主要包括调查企业现有的安全健康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适用的法律法规、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关键是危险因素的识别、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制定。评审的信息将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包括:确定危险源(哪些因素会导致事故);判断谁会受到伤害、严重程度如何;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这些风险如何消除或降低(通过对设施、作业方法、设备或培训的改进是否能够消除或降低这些风险)。以电厂为例,电厂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处作业、高温环境作业、起重作业、压力容器与管道检修、设备动火作业、电气倒闸操作、锅炉炉膛内检修和升压站维护、油系统作业、金属探伤、化学危险品管理与使用、车辆运输等。根据以上作业活动风险的大小、所覆盖人员的数量等,制订完善的控制措施,以便在作业过程中让员工遵守或督促员工执行。

1.5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企业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确定机构和职能分配,确定体系文件层次结构,提出体系文件清单,体系文件的编写、审定与批准。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为企业规定了明确的承诺、目标、职责和程序,它是整个体系的灵魂。

1.6文件编写

结合组织初始评审的结果和现有的管理制度,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文件编写。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套文侯新文中电投集团南方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130件化、程序化的管理机制,因此,文件编写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一般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文件分为3个层次:管理手册(包含17个要素)、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编写的文件将作为体系运作的依据。

1.7试运行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试运行是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文件予以实施,检验其适用性、充分性和符合性。在试运行期间,企业应进行协调、监督、考核和信息反馈,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对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初步完善。内部审核是企业对其自身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等所做的系统性的验证过程,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内部审核一般1年1次。管理评审则是企业领导亲自对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地适应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方针要求,以及体系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是否合适等所作的综合评价。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1次。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并非抛开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而独创,它只是把企业原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证程序

在建立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之后,就可以开始策划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2.1体系认证的基本条件

凡申请认证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认真贯彻执行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已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并运行达3个月以上;在过去2年中,每个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千人死亡率低于同行业水平。

2.2认证申请

符合上述认证条件的企业才能以书面形式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书面材料包括:申请认证的范围;申请人同意遵守认证要求,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企业的一般情况:如名称、地址、性质、法律地位以及有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企业安全健康工作情况简介,包括近2年的事故发生情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未通过审查的企业,认证机构会通知申请方进行补充、纠正或重新申请;对通过审查的企业,认证机构确认受理后,将向申请方发放《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登记表》,并编制一份审核计划提交给申请方。

2.3认证审核

属于外部审核,它是由国家认可的专门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如国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中心)来进行。根据审核的层次和深度,认证审核又分为初始审核和正式审核。对审核组织推荐通过的企业,认证机构的管理(或技术)委员会在1个月内要专门组织有关成员进行讨论,对其是否能够注册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企业,则批准注册并签发认证证书;如果审定时不能通过,认证机构向其发放《审核结果通知书》,将审定结果通知受审核的受审核企业。认证机构将每年对获证企业进行1次年度监督审核,获证后的第一年监督审核为2次。此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3年后将进行复评,复评程序与正式审核认证相同。

3、结语

篇5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快速稳定性持续发展,以及各类型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展,企业内部税务风险要素的逐渐增多,我国现有企业实际具备的税务风险要素管理,以及税务风险要素控制工作的具体组织开展路径造成了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现有企业针对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展开适当程度的改善优化。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数据信息分析资料。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企业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工作构成内容和工作任务体系层面均存在着显著局限性,给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企业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持续组织开展,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展开分析,我国企业想要在具体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针对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展开使得程度的改善优化,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展开简要阐释。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发展演进历史背景之下,一切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基础性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本身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表现形式的涉税经济行为,因而势必也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表现状态鲜明的涉税风险,给我国现有的各类型企业组织的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状态造成深刻影响。遵照目前获取的调查研究报告资料,涉税风险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均具备不可避免性。从具体的引致原因角度展开系统分析,我国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引致原因,通常可以被具体划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我国企业出于对利益最大化经营业务实践目标的片面追逐,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过程中盲目启动运用税收筹划业务实践流程,在不断做出类型多样的盲目性“节税行为”条件下,给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过程中,引致和造成了较大数量规模的税务风险要素。第二,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本身存在着基于业务活动开展流程,以及业务活动构成内容层面的显著缺陷,给我国企业具体获取的生产经营活动综合收益获取水平,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遵照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涉税性经营业务环节角度展开分析,通常可以将现阶段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税务风险要素类型,具体划分如下六个方面:其一,因企业内部性因素引致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展现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内部基础业务流程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其二,因对企业内部现有涉税政策要素理解失当而导致的税务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展现在优惠性税率政策的使用等环节。其三,因企业内部财务核算监督工作的业务处理方式而引致的税务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展现在对收入要素、成本要素、费用要素,以及特殊项目要素的财务会计确认环节。第四,因企业内部关联易活动引致的税务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展现在企业内部融资业务环节。第五,因企业内部发票管理工作环节,以及税务处理工作环节而引致的税务风险要素,其中具体涉及了增值税发票文本的保管运用,以及营业税的财务处理等具体方面。第六,因企业内部纳税申报业务环节,以及税款缴纳业务环节而引致的税务风险因素,其中具体涉及了纳税申报业务环节及时性,以及税款缴纳业务环节及时性等具体方面。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第一,切实把握和优化我国企业在开展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理论基础。我国企业想要在建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背景之下,实现对我国企业内部各类税务风险要素、稳定充分处置,应当优先完成针对基础性税务管理理论的分析理解。通过学习和吸纳基础性的企业税务管理指导理论,能够保证和促进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实现对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任务体系的全面清晰认识,从而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平稳有序组织开展,创造和提供稳定且有效的理论指导支持条件。第二,切实建构形成指向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业务环节的法律法规条文体系。我国企业想要在具体组织开展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获取到基础业务组织开展流程的充分规范性,应当切实建构和执行指向我国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条文体系,并且在具体的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过程中,充分实现对相关性法律法规条文内部的充分贯彻,从而有效改善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

三、结束语

针对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本文择取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以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06:176-177.

[2]杨堃,付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刍议[J].邢台学院学报,2014,02:62-64.

[3]张瑜.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商,2014,24:168.

[4]金翔.浅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5,09:223-224.

篇6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风险管理定位 云南省

“云药”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着重推动发展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据资料显示,目前该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省委、省政府研究提出了未来重点发展大生物等5个万亿元“大产业”的思路,大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会对具有显著资源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的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如何提出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解决转型方向和目标问题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而风险管理及其定位是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背景

1、风险管理及其定位的内涵

中药材产业作为一种生物资源,一方面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有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和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云南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所以中药材产业必然受到气候、地形、位置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的影响。对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给中药材产业带来最少的损失和最大的收益,合理利用各种机会,以此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过程就是对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定位指的是对与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紧密相关的主体、客体与目标为主要内容进行的研究。

2、中药材风险管理定位的必要性

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其定位可以使中药材产业明确影响其发展的主体、客体和目标内容,从客观实际出发,使发展更有针对性和包容性,提升其环境适应力,扩大“云药”的市场范围和影响力。风险管理和定位一方面是继续云南省中药材产业良好发展态势的需要,在已有的种植面积和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突破;另一方面更是改进当前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不足的重要方法。

二、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近年来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特征,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专业化效益彰显;产业竞争优势显现,长远发展有保障。

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云南省及各州市政府加大了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规模不断扩大。有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全省已有40个县(市、区)获得“云药之乡”认定,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330万亩,“云药”这一品牌效应逐渐得到强化。几种重要的优质道地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迅速,比较优势突出,如三七种植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曲靖、昆明、玉溪、大理、保山等地也开始种植,其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29.23万亩增至2014年60万亩;灯盏花主要种植于滇西和滇南地区,2014年全省灯盏花种植面积增至2.22万亩;昭通市彝良县是国家标准原产地域产品“昭通天麻”的核心产区,2014年完成新增天麻种植2.05万亩等。

2、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云南省采取多项措施使中药材产业化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近年来,在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中药材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等方面日益完善。2014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省有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20多家,中药材提取物生产企业70多家;有包括当年新增的4个基地在内的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标志着多种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3、产业竞争优势显现

据统计2014年,三七、灯盏花等大宗药材和石斛、砂仁等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70%以上,全省常年贸易的药材多达1000多种,中药材产业产值接近300亿元。加之省内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种植不断扩展、优势新品种不断涌现,促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竞争力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得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等中药材发展前景愈发突出。

除此之外,云南中药材产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实现新突破,在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标准制定、组织平台构建、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与进步,中药材产业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其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药材产业也始终面临着来自诸多自然、社会的影响因素。无论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还是生产加工企业造成的经营不善,均涉及到以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目标等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意识。

三、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主体定位

篇7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理 审计 问题 措施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指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将风险控制管理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通过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与反应,进而强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我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制约问题分析

(一)针对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

虽然大部分企业针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能明确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造成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相应的指导。

(二)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上主要是侧重于对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性以及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审计监督,而对于以防范控制风险为目的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力,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不利。

(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实质便是对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再监督,因而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要求较高。但是部分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对于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分析能力较差,而且在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上也没有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等信息化手段,因而导致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

二、强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策略分析

(一)准确认识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作用,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建设

首先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体系建设。企业管理部门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该给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限,使其能够独立的开展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重点针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管理。其次,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目标的制定上,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重点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计划、财务预算、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来制定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目标,通过目标考核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风险管理审计范围上,应该注重将审计范围逐步的从财务活动拓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制定、投资决策管理等内容,进而提高对于风险管理审计的力度,降低企业管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优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基础环境的建设

首先,企业应该完善自身治理结构的设置,通过单独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实行直接管理的方式。其次,应该结合国家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并结合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规章制度,重点针对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开展形式、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报告的内容进行细化规定,通过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企业以风险管理作为重点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开展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于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市场风险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全面以及是否切合实际进行审计;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转进行审计;对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策略以及风险控制效果进行审计。通过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内容,确保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水平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企业应该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风险审计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审计信息平台,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在获取大量的风险信息之后,通过设置风险权重,明确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重点评价指标。其次,应该针对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系统分别在战略发展风险、市场经营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几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第三,按照审计对象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审计评估,并对各种风险发生频率以及风险度较高的问题进行预警,以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通过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改善审计工作流程及方法等措施,强化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为企业经营管理规避风险以及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8日

一、引言

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美德等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基础知识的扩充和深化研究。丁香乾和石硕针对现代项目风险管理体现出的扩大化和复杂化特点,对层次分析法这一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一种针对项目风险评估中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和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法。张琴和陈柳钦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经典著作进行了评述,并详细介绍了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整合型避险工具;二是具体案例应用研究。YANG Lan-rong和ZHANG Jin-long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建立了一个基于案例的系统来帮助管理人员识别风险因素以及相对应的风险。殷虹和李新仲通过福建液化天然气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案例论述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风险管理的专业理论展开,缺乏理论架构的创新。为此,本文将结合管理学基本知识,特别是从管理职能发挥的角度,丰富风险管理的专业内容,并结合科研项目的基本研究过程展开具体的研究。

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项目当中,从工程项目到科研项目都离不开风险管理,这与风险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以往风险研究的认识,我们认为风险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风险是客观上普遍存在的。风险是否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不论管理者是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都不会改变风险存在的事实。而且,由于各种不同的诱发因素使得风险隐藏在各个方面。虽然风险也有可能带来收益,但是许多风险会对项目造成损失,因而为了避免或减少损失有必要展开风险管理。

第二,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偶然性。风险的发生并无规律可循,相反却是千变万化的。面对和处理风险的经验会有利于对未来风险的应对,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将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风险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特点。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也许在极其相似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风险,或者是该情景下有时会发生风险,有时却又没有发生。这种情况涉及到风险发生的几率问题,该问题是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风险是难以捉摸的客观事实,并且普遍存在,而且是多变的、无规律的,正因为风险具有这些特点,在进行任何项目时,都有必要相应的进行风险管理。

三、基于科研项目基本程序的风险管理

本文将立足于科研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分析,需要掌握关于科研项目的基本信息,主要是科研项目的一般研究程序,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步:

第一,研究课题的确定。通过图书文献资料的积累或是日常生活经验的启发形成研究设想,进而确定相关的研究课题。

第二,研究假设的形成。在研究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研究假设。

第三,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为了检验假设而制定的具体而精确的指导计划,主要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界定研究对象的大体选择范围和抽样方法,并且确定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四,选取相应的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设计中确定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抽样的方法,抽取具体的研究对象。

第五,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有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之分,一手资料是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等手段直接收集而来的数据或是自身的经验;二手资料则是通过查阅已有资料获得的别人的收集的数据或别人的经验。研究资料的分析主要是依据研究假设中确定的分析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推断,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第六,研究结果的形成。研究结果一般以研究报告或者是研究产品的形式呈现。

另外,研究项目一般具有时间有限、资金有限、知识性和技术性强、项目组成员固定,并且都是知识工作者进行的特点。

四、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

从以往学者的研究来看,大都将风险管理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指依据项目的前提和规划等信息,通过分析相关的流程图、组织结构图,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是现场考察,从而发现风险,并且了解风险的类型,如自然风险或人为风险等。

第二,风险评价和估计。风险的评价和估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风险的评价,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风险处理费用、风险损失费用、风险带来的社会费用等进行分析,依据风险处理费用最小化等原则,通过SAVE法和AHP法进行定量定性评价。风险估计则是对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主要采取历史资料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开展。

第三,风险处理。风险处理的方式主要有风险回避,通过预控方案、应急方案等进行风险损失控制,以及风险的分离、分散和转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风险的自留,即由项目自身承担风险。

第四,风险监督。相应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识别、评价和估计、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五、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

结合以往学者的风险管理过程,同时结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是管理的各项职能展开对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的分析。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具体运用,但只要是管理就是对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的发挥,并且将创新贯穿于每一个阶段当中,从这一角度,我们将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项目;建筑工程;风险;风险管理

任何施工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项目的风险管理以及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谨慎对待。园林工程项目也不例外,由于园林工程与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外在因素都息息相关,这些复杂因素多多少少增加了园林建设的风险。因此,在园林工程项目中引进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将会根据积累的项目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园林工程项目中进行风险管理实践。

一、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内容介绍

在园林工程项目中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主要有风险分析、处理以及监控,这与其他各类工程中的风险管理内容基本一样,但具体到园林工程中,其风险管理要分成四个阶段进行[1]。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策划和决策、准备、实施以及工程验收与评价。

(1)项目策划与决策阶段、工程准备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一般来说,一项工程在决策和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研究投资机会与工程的可行性,因此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和项目可行风险进行评估。在此阶段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工程准备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有清楚的认识,并实现对可能出现风险的具体工作质量进行控制,指导此类工作的合理进行。

(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项目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是最复杂的,基本上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始终,每项工作的实施都多少存在风险隐患。在园林工程中,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各个工种施工人员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不当、施工人员的培训不够等都原因都可能出现失误[2]。而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隐患都有足够的警惕,然后在工作之前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与改进的意见。

(3)工程项目竣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工程项目的验收和总结评价工作一般都在竣工阶段完成,这个阶段的工作能对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此做出合理评价,同时积累经验指导今后同类施工工程的进行。在此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就是要对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

二、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建议

(1)控制园林工程的组织风险。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要加强工程的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同时制定出严格且明确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园林工程项目的进行,强化工程的质量管理,从组织上减少风险。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充足的项目经验,同时也要具备足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对具体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和改进[3]。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及时地对工程质量、工程工期以及工程的效益进行规划,以便进行目标管理。减少组织风险还要求项目管理方及时地制定出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并强制落实,因保证项目规划得以实现。

(2)控制园林工程的现场施工风险。上文提到,工程的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是最为复杂的,最好这个阶段的风险预防工作是确保整项工程风险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施工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施工人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工作热情和质量观都会直接影响到整项工程的质量水平,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激励、竞争等方式调动工程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让其发挥其在施工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园林工程需要用到诸多原材料、施工设备以及相关产品,管理人员同样需要加强对各类物品的管理,比如加强使用材料的质量监控,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要求之处就必须及时处理。同时,施工方还需要针对园林工程的特殊性,严格地控制园林植物的质量,尽量地遵循其生长规律,这样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还可减少工作麻烦[4]。而且园林工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苗木,其有独特的生长周期,对于外部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施工方还需要进行施工方案的论证,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出适应的方案,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3)控制好园林工程的监理风险。与其他建筑工程一样,推行项目监理制也是保障园林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保障。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园林工程也日益增多,监理制度已经全面地进入园林施工项目中。因为园林工程的监理必须要做到诚实守信、科学公正,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

(4)控制好园林工程的后期风险。与一般建筑工程不同的是,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尤为重要,尽管工程的施工期一般在半年左右,但是一般的园林工程合同都会规定从施工到移交需要两年时间,也就是说施工方必须要对工程进行后 期养护,具体地说是要确保苗木可以存活并生长良好[5]。只有重视后期养护工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将工程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样园林工程的风险管理才算真正地结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相关理论已经逐渐发展并完善。本文对园林工程中的风险管理内容分阶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控制工程组织风险、施工风险、监理风险和养护风险这四个方面对园林项目中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做出了解答。

参考文献:

[1] 肖海苏,胡希军.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北方园艺,2007(04): 78

[2] 林冬青, 王坚.园林工程标前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J].浙江建筑,2009 (03): 74

[3] 卿国平.风险管理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32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风险管理最早来自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被介绍到我国,并逐渐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对于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产品具有一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的建筑工程来说,风险管理更是显示了广阔的前景,成为决定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1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

1.1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过程,是以实现活动主体总目标的科学管理。风险管理是在掌握有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分析,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建设项目的当事人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以求减少风险的负面影响,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决策和行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根本就是发现、分析和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和施工中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使得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避免,无法避免的也能寻求到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的损失,提高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效果对业主方、施工方、承包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风险管理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使用寿命以及工程的总体投资和后续的维护成本。通过施工风险的化解和转移,可以避免工程可能出现的重大损失,同时处置措施得当可能会获取意外利益。同时,施工企业比较规范、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水平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增强与业主单位的友好协作关系,对企业广泛开拓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项目组织结构和人事风险管理。承包商一旦签订建筑工程的承建合同,首先必须确定项目承包的形式与承包的内容,然后需要确定项目的种类、规模,最后需要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以及组织结构内部的组成。因此,项目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内部人员构成的风险管理,是项目签订后需要考虑和分析的首要风险。包括项目组织结构是否符合业主方要求,是否符合项目内容要求,是否符合整个公司的计划和目标以及组织结构内部人员的管理素质、组织能力、知识结构、经验水平、领导艺术,是否满足项目需求,这些地方都存在风险因素。

2)项目的计划与实施控制中的风险。制定项目计划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始。项目计划是推动项目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协调项目工作的重要工具。而在管理过程中实行有效的项目控制,是实现过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前提和关键。项目计划和实施控制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有:项目计划不全面的风险,时间预测不精确的风险,成本预测不精确的风险,工作分类结构不全面的风险,施工次序风险,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风险,进度控制和管理不实际的风险以及项目计划不灵活风险,项目结果评价较差风险,缺少变化的管理风险,不能及时完成正确的行动风险等。

3)项目的质量风险。项目质量风险是项目风险管控中的最重要一环。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能否按预期通过验收,资金按预期收回,市场信誉的建立等等。因此,工程施工所需要材料、工艺是否能够通过验收、工程的最终质量能否满足质量标准要求、技术人员的技术储备是否能够满足工程需求是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

4)项目的资金风险。项目的资金储备、预算准确度、对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期、人员成本投入的预期等设计项目资金投入方面的风险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稳定性以及工程的工期。项目的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不精确的成本预测风险,无固定的劳务(分包)单价风险,原材料单价浮动风险,项目用料量不确定风险,成本支出超额风险,人员成本上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业主支付能力下降风险,业主方推迟支付风险,业主不履行赔偿合同风险,无索赔程序风险,投资回报期过长风险等。

5)项目的安全和法律风险。项目组织环境方面、项目合同是对项目安全构成威胁和产生法律纠纷的首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程度或过程中的决策没有形成文件,分包商与劳务队伍方面履约不力,项目管理松散,安全措施不到位以及项目的合同草率,细节考虑不周,部分重要条款未写入合同等。

2 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方法和处理对策

2.1 工程风险分析的方法

工期、成本、质量构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最核心因素。同时,由于项目的管理是通过人员来实施和贯彻的,因此,人员管理也是施工管理风险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工期、成本、质量和人就构成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评估的四项指标。1)建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项目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及管理人行为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的分析,实现对不同风险发生频率和范围的量化,建立风险概率分布模型和风险影响图。2)对不同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评估。首先,对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进行分项细化和分解,使其成为一套可供分析的基本成本集合;然后,对影响每一个基础成本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最后,对影响基础成本项目的风险影响因素和程度进行组合,确定总成本的风险曲线。

2.2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处置对策

1)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周期长,影响面广的系统工程。在工程项目部组建的初期,工作人员要对项目的施工环境、区域人文环境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及时与当地政府、居民自治组织进行沟通、协调,争取政府的支持,同时争取项目周边居民的理解。2)针对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和难度,施工方要有针对性的挑选项目组的技术、管理和监理人员,形成相对合理的项目部组织结构,特别是要加强对项目经理的选拔和使用。项目施工初期,要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组织单元,提高资金、材料、设备、人力等各方面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3)加强施工队伍的合同管理水平。首先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熟悉的、信誉度高、技术水平全面、管理到位的施工队,同时,积极采取保证金制度,使整个项目人员风险降到最低。4)加强项目人员、设备等保险制度。有效的排除和降低因风险和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的巨大损失。5)采用风险准备金制度降低施工管理风险。风险准备金可以有效降低工程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抗风险能力。该制度主要是在预算计划中额外增加一笔费用,提高抗风险能力。6)采用合作协同的方式将风险分摊。寻求在技术、管理、资金上有实力的企业和部门合作,将项目的风险分摊。7)提高准备,加强风险管理和预测预警机制建设。将风险的预测和对策措施包括在项目计划中,对特别重大的风险应提高专门的分析报告。对现有的风险作出对策措施,应考虑是否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任何措施都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包含的因素较多,预算、计划编制、人员配置、组织结构建立、成本管控、合同签订等环节都会有风险影响因素的存在,因此,要树立风险意识,采取必要的风险管控手段,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影响工程进度、施工安全和超出工程预算的情况出现,为企业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廖正环.公路施工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 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