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训练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训练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89-01
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学生对一门知识产生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会集中自己全部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门功课,我们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去观察、了解学生,如实的结合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基于小学的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先提出相关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阅读之后学生开始进行集体探讨,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课文插图等等引导学生阅读。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思维会极其的活跃,在自然而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初步培养阅读能力
词汇是学生阅读的基本保证,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更别说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程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应积极的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有效的阅读打下结实的基础。小学生英语词汇积累的直接途径是我们的教材,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单词的时候,不要急忙带过,而应细心的给学生讲解,使之初步理解并记忆。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有意识、有目标地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认单词,加强学生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在课外给学生引入一些新单词,要求学生把它们摘抄在一本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阅读自然而然的不成问题。
三、交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启蒙教育和兴趣教育,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学生没有太难的阅读材料,但是,由于小学生基础较薄弱,很多的知识都还没有接触,所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研究英语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发掘阅读内容中的重要信息,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应以良好、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习自主阅读,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的传授,教师可以注重传授一下两种:①略读法:所谓略读,就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只要知道文章的大概意思即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因为学生不认识的词汇还很多,所以在开始进行阅读训练时,要让学生把他们能读的都读出来。当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时,学生可以把它跳过去,只要读懂文章大意就可以了。②寻读法:它同略读一样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它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有针对性地在寻找问题的答案。阅读时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尽可能多的阅读内容,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此外,在阅读的方式方法中,还有一些导读法、跳读法、细读法等,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给学生渗透,引导学生初步的掌握阅读技巧,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积极开展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靠几个词汇,几个阅读技巧就能培养的,它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训练去磨合、去总结。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做好其他方面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极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为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如下的阅读训练:①仿读训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句子的意思、语调、重读和停顿,教师先示范读课文,然后领着学生仿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训练。②试读、独立读训练:课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读或独立朗读。③对读、轮读训练:遇到对话的阅读教学时,可采用对读的方式进行练习,或在师生间进行,也可在小组间、男女生之间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后,教师还要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以便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语法知识,引导学生不断的去阅读,不断的进行积累和提高。
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切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味;语言;表达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小学阶段是系统地学习语言的肇始阶段。小学时期学生多是形象认识为主,面对灵活多变的语言知识,我们不应该沿袭照本宣科的理论说教,一定要注意以契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方式来启发他们在掌握基本字词句的同时通过阅读、理解体味语言与情感表达,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于是,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两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体味与表达。
一、立足语文教材,引导体味语感
小学生没有阅读基础,所以,立足语文教材切入语言初步体味是最佳选择。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盲目指导小学生去拓展阅读,要先以教材为蓝本指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和体味语言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笔者就借此文深入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描物状景的技巧:笔者先让大家认真阅读,跟着作者的思路想象小兴安岭是怎样的美丽富饶;然后再仔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特点的,最后再让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来充分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这样以教材为蓝本切入,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体味语言的技巧,为学生在以后的课内、课外阅读中拓展语言知识奠定基础。
二、注重语言输出,巧设表达练习
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都属于语言输出范畴,要想让学生掌握语言技巧除了体味外还要练习表达,通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才能系统体验字词句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技巧。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们比较容易掌握的口语表达切入到书面写作,进一步转化为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实际上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学生多写多练,更需要通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对语言和逻辑的驾驭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强就能轻松准确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针对写作要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容易的口语表达,然后启发他们进行整理和归纳,学生情动而辞发,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篇3
一、 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经验
1. 妙用“小插曲”,记录真人真事。为培养教育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身边事。哪怕是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也绝不放过。如有一次,班上有两个男生由于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对着全班同学,我并没有处理他们,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来了次现场采访,实话实说,并以此引发了一场小小的讨论。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不仅使两个男生认识了错误,而且全班同学也从中受到了启发教育。然后,我又要求学生写下来,把一件偶然的事写成情真意切的文章。
2. 捕捉“小浪花”,倾吐真情实感。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学生校外的个人生活更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生活中的特殊事件,更能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作文训练应该渗透到学生的个人生活之中。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然后用笔记下来,一句话、几句话都行,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文字优美生动,只要求真实、朴实。这样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陶冶情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其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 勤于阅读,积累语言运用
1. 借助经典名著,提升品鉴能力。从阅读中汲取思想精华是阅读的关键所在,而经典名著能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洗礼。走进经典名著,亲近那些先哲圣贤,亲近那些大师泰斗,与他们对话、交流,我们的思想才能得到提升,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的好文章。在班中举行的“我最喜爱的经典作品”读后感评选活动中,有孩子用这样灵动的语言写道:“我心目中的‘英雄’正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福尔摩斯,一位总是叼着烟斗、拄着拐杖、长着鹰钩鼻的私家侦探。他嫉恶如仇,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干;他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一往无前的胆识,与狡猾的罪犯、凶顽的敌人作斗争,为社会伸张正义,捍卫法律的尊严。读着一个个充满悬疑的破案故事,我仿佛置身其中,和福尔摩斯一起在破案,在找到案件的蛛丝马迹时感到兴奋,在罪犯落网时就有一种扫奸除恶的畅快。……”
2. 依托读书交流,打好写作基础。文章的载体是语言,写文章就是运用语言采用一定表达方式来表达思想内容。读是写的基础,通过读积累语言,才会使作文有文采。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满足他们的读书欲望,我不断与孩子们交流自己读的书,交流心得。一段日子下来,学生更爱读书,也更会读书了,交流的见解也越来越深刻。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还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
三、 乐于训练,积累方法技巧
1. 结合阅读教学,逐步掌握要领。小学生作文不仅有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还有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我们可以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当堂作文;教学策略
认真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小学生快速完成规定的作文写作任务,最终形成一定的写作素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有效加强对小学生的当堂作文训练,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提高写作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人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中产生了特殊的体验之后,其内心深处就会产生某种触动,当这种触动无法抑制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得不说的欲望。这种理念对于我们的当堂作文教学亦有一定的启示。当小学生通过一定的体验对作文的写作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时,我们的当堂作文教学才可能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习作7”的具体要求是“写一次体验活动”。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当堂写作兴趣,我在正式进行写作之前要求小学生戴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眼罩,挡住自己的视线,然后像盲人一样走路、倒水、搬凳子等。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要求同学们把刚才的活动体验感受写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同学们非常喜欢,他们经历过亲身体验,感受颇丰,写作的时候也会文思泉涌。
二、搜集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米再巧的女人也不能做出饭来。我们的小学语文当堂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假如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即使你是写作的高手,也往往会束手无策。因此,为了提高当堂作文训练的效果,我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具体采取了每日阅读摘抄法、五分钟速写每日练、随时记录法以及活动体验法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训练,“无米下炊”的尴尬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平时的素材积累自然非常重要,但是每次当堂作文训练之前的素材搜集则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习作7”之前,我事先要求同学们对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认真研读,然后再根据相关的要求搜集必要的素材,包括:相关的名言警句,阅读类似的文章等。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些上课时需要的道具。有了充分的课前素材积累,就等于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米”。这样我们的当堂作文训练就显得有备无患了。
三、丰富写作语言
当堂作文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假如小学生在平时没有相关语言和词汇的积累,那么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如此一来,小学生很可能写不出较高质量的作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当堂作文训练的效果。所以说,丰富小学生的写作语言以及词汇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
我认为,要想丰富小学生的写作语言,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积累。可以要求小学生通过背诵佳句、摘抄的方法积累材料。可以要求小学生用坚持写日记的方法来积累材料,丰富语言等。积累多了,小学生在当堂作文写作中语言运用也会更加丰富和流畅,作文也会更加有文采。
四、训练写作技巧
当堂作文写作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技巧要求很高,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让小学生习惯当堂进行作文写作。具体可以从快速审题、快速命题、快速选材、快速构思、快速写作、快速评改等技巧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长期训练,小学生的当堂作文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了对这些技巧进行多训练、多巩固,我在每堂阅读课之后,还专门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布置一个与当堂阅读教学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快速写作。既做到了“一课一得”“一得一练”,又巩固了写作技巧。此外,汉字的书写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的得分。因此,在平常的当堂作文训练中我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书写进行严格要求,尽量做到书写工整、规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快速写好作文又需要把握好文字的工整、规范,这无疑是对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当堂作文训练不仅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帮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当堂作文写作。
参考文献:
[1]赵素毕.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黄华.作文教学新路初探[J].时代教育,2006(12).
[3]黄晓菲.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2007(7).
[4]郑祖国.依托“下水”作文提高作文实效[J].中学教学参考,2009
(7).
[5]王丽.如何设计作文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08(6).
[6]李文萱.也谈作文教学的练与评[J].贵州教育,2007(5).
[7]孙中华,王佩彪.作文学习中的“六多”―浅谈我的作文指导[J].
篇5
一、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封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思想,是制约其阅读培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贫困山区语文教师缺乏对小学阅读能力价值的正确认识,轻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意义,长期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灌输学生阅读技巧的行为,不仅不能达到对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反而更容易刺激学生产生任务完成式的不良阅读心理,影响阅读教学开展。不仅如此,整体语文基础较差的情况也是制约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教学环境中,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都是不完善的,大大加深了他们的阅读理解难度,阻碍了其阅读学习的深入。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从而表现出厌恶情绪甚至想要放弃阅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建设。
二、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1.树立阅读培养意识,加强基础知识巩固
树立山区小学语文教师重视阅读培养的教学意识,才能真正开展对于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此,我们首先要积极组织山区语文教师进城学习,接触现代化教育环境,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强化其进行素质教育、综合教学的培养观念。其次,要督促教师树立教学改革意识,促使其自觉调整教学方案,革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最后,不能忽视教师实事求是的教学发展观培养,引导其充分考虑阅读教学发展与贫困山区教学现状、学生学习能力构成的充分结合,为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效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对于阅读培养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实践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拓展,不断丰富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在教育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的同时,引导其进行基本的阅读分析,为完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2.丰富阅读教学方法,革新阅读培养模式
从根本入手改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保障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首先,要充分结合小学语文时代性发展的新要求,推动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培养模式,以综合性教学、素质化教学为基本,构建现代化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山区教学环境,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深化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强效巩固其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运用,切实提高阅读培养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阅读问答,活跃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在问答参与过程中拓展学习思维,培养其分析阅读内容、凝练文章中心的阅读学习思路,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入多样的语文阅读训练方法,交叉运用精读、泛读、通读等阅读训练形式,调整阅读培养的训练结构,完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最后,教师在选择阅读训练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为筛选依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
篇6
【关键词】小班化;阅读;阅读教学;高段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英语教学的目的更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一般只要求学生能看图识字,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中年级英语的阅读慢慢有了阅读技巧的渗透,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高年级英语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测试,需要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阅读当中的障碍。我们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能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因此在现有的小班教育的环境下我们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材料过份依赖教材,内容单一。
2.阅读材料难度不符小学生水平。
3.忽视阅读技能技巧训练。
4.阅读重点在词句操练上,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
5.注重阅读练习与结果的反馈,忽视阅读过程的指导。
6.只注重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上多的问题,其中有许多是可以用先进的小班化的教学理念,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中,改变教学及学习策略来进行调整的。所谓的“小班化”教学是以一定教学价值论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个性的落实与延伸。“小班化”教学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小班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合作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归纳几点阅读教学的方法
1.注重任务型教学,使用分步进行语言项目训练。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达到“四会”要求)功能句等语言项目分步进行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
①借助图片、实物、教具等进行单词认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机械操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将新的语言功能句呈现给学生,依据小班的特点分层设计小任务予以训练。这一环节要注意的是:句型的呈现要借助情景的创设而进行;要将活泼有趣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任务的设计要有较强的目标性、序列性和整体性。如围绕Asking the way这个主题中的句型“Excuse me,where is the…?How can I get to the…?”以及应答句,教师可设置如下场景:利用课桌和标牌在教室前方模拟设置街道和十字路口,让学生在其中走走说说,以增强对下列短语和句子的感知:go straight for five minutes,turn right/left at the cinema,it’s on your right…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设计以下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A.听对话录音,在所给的交通线路图片上标出某一特定地点的位置;B.根据提供的地点图片,回答问题;C.看城市交通图,听录音,猜猜“他在哪里”;D.根据画面情景,用所学的句型编对话。以上任务从听、做、说、猜、编等维度精心设计,由易渐难,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这样的任务型教学更适合在小班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大的时空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学习。
2.用朗读促理解,充分关注学生的朗读。语文教学中非常强调朗读,英语同语文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大量地读必然能给孩子带来语感的提升。
3.以语篇为单位综合训练,强化综合语言能力。与中低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渗透阅读技巧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同,小学高段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解决障碍,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高段的阅读教学更应注重强化综合语言能力。
篇7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进而产生独特的体验。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6-01
小学四年级属于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他们渴望接受更多新鲜、美好的东西。朗读有着基本的一些技巧,掌握了朗读技巧,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那么,朗读有哪些可以遵循的基本技巧呢?
一、注重朗读的层次性
按照“词语―句子―段落―全文”文章由基本元素到整体的组成,我把朗读训练分成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以“情”为中心,把这四个阶段联系起来。
1、词语理解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全文的基础。知道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感彩,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基本、重要的途径。我在教学的时候,用“换词”的方法去品味词语。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开动脑筋,找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替换,品味哪个词语更好。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让学生思考“滑”可不可以换成“游”?通过词语地比较,使学生感受到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用一个“滑”字颇有情趣,与前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才更加突出湖水的静。这样对学生后面的朗读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句子赏析
句子往往能表达相对独立、具体的情感。把握文章中精髓、优美的句子的赏析,有助于指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情感。
3、段落体验
当学生对文章的局部能正确地理解之后,就要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一个对文章的情感理解。在这一阶段,文章中一些重要的段落的阅读,我利用了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1)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的、是对话课文中较为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
(2)表演朗读。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
(3)配乐朗读。我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4)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领悟全文
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要把自己当成是文章的作者,文章所写的内容都是你亲眼所见,内心所感。你需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达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学生读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图,然后读文章。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下,学生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久而久之,在以后朗读、作文时,就会有真情流露,这才是学生终身所需要的。
二、注重文章核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把握好文章中的这些关键点,回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寻找文章的情感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每位作者的每篇文章都带有一份独特的情感,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朗读时,首要抓住文章的情感点,这样才能尽可能准确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朗读文章时才能深情并茂。例如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印象中的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可爱”、“淘气”,接着让学生在文中了解老舍笔下的猫的样子“性情古怪、淘气可爱”,透露出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这时候再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读出喜爱之情。
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分析。小学课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鲜活的语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学生印象深刻的词语进行有效朗读训练,让学生知晓语言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同时这些词语又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段话中,“没理他、踩着风、朝后院跑”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重点词语练习朗读,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生动的任务形象也展现出来了。
学生的朗读成效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小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朗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显得越发困难,注重技巧训练,坚持生活化的感情引导,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一点点不断积累经验,最终阅读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参考文献:
[1] 郭银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魅力中国.2010(上).
篇9
关键词:兴趣;教学问题;教学技巧
朗读,就是发出声音地读,响亮地读。它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高声朗读的时候,能够读正确,能够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进去并表达出来。所以,朗读有利于理解语言、表达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预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小学生正是对学习知识比较感兴趣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好朗读教学,那么提高阅读能力也不是一件难事。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要想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首先就要有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是学习语文的主要动力,语文朗读也是一样的。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发生兴趣,就会发挥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朗读文章要想读、爱读,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首要前提,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处。
1.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先从有意思的小文章开始,让学生看一段相关的视频,结合动画,再以朗读训练的形式,将故事读出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没有让朗读训练的教学那么死板,也能保证课堂质量。
2.学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不管好与坏,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对朗读训练有能够读好的信心。教师可以用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定期举行小型朗读比赛,这既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普通形式,一些语文教师并不是很注重朗读训练。有的只是走一下过场,根本没有发挥出朗读真正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还是没有相关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1.教师应加强对朗读训练必要性的重视。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经常忽略朗读这一环节。没有要求学生朗读,自己也只是形式上的朗读。课堂上缺少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学生也很难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指导要灵活。朗读教学单一、死板、机械化,教师讲读生硬,只要求读了就好,这是不可取的。有的教师即使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但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错误的。比如,重音读错。只要求读得有技巧,但是没有读出内涵;另外,读长句的时候,没有间隔,有的是一气呵成,有的不会停顿。这样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厌恶朗读,而且对自身朗读水平的提高也起不到作用。
3.朗读层面不广泛。教师上课喜欢叫尖子生,往往忽略了班里的其他学生。这样,其他人就变成了这节课的听众,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要领,朗读水平自然而然会下降,很难培养出语感。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该扩大朗读的学生范围,不能凭学生学习的好坏而评定是否应该朗读。
三、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忘记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以下是一些教学技巧。
1.保证朗读时间。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个人自学朗读时,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运用普通话,把文章完整地读完,做到不漏句。集体朗读要声音洪亮,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趣,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表达情感的朗读。
2.教师要做好范读。教师范读的时候要有感情地朗读,不能生硬死板,教师动情的朗读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学生便可模仿教师朗读。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把握重音、间隔、轻重缓急。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写作文章的特点,加入一些说明性想象性的讲解,这是一种充分引导学生朗读的方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训练。读文章是一种手段,理解文章真正内涵是主要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训练,在朗读上加强指导,善于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又能陶冶情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2]邢杰.又闻朗朗读书声:谈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教学[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8).
篇10
一、巧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如果课堂中的问题是探索知识的材料,那么就可以设置悬念,悬念是促使探索的调味剂,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欲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尝试的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空间。
二、快乐教学,轻松阅读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像、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功之乐。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重视朗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旨在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而阅读效果的外在表现则体现于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语文课上要放手让学生读书,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愿望,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只有学生自己想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升华感情。朗读水平还受制于朗读技巧的高低,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三步法”读好,即第一步读准确,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第二步读流利,适当、正确的停顿、换气,注意助词不拖调。第三步读出感情。
四、读中迁移,发展思维
阅读教学要注重训练读中迁移。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再现语言文字的机会。学生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如果没有运用的机会,这些语言就会在学生的语言仓库中退化为消极语言。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语言转化为经常用的积极语言。有些情节较强的文章,读完之后学生往往会感到意犹未尽,似乎还想写上没有说完的话,没有做完的事,这正是让学生根据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节发展趋势,展开适当推想的好时机。在阅读教学中,凭借课文让学生进行推想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直接相关的信息,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 上一篇:工程建设监理概论总结
- 下一篇:国内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