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分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历史高分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74—01
从2012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生物高考试题与前几年相比,无论从分值上还是题型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便如此,从考卷中我们仍能感觉到其中稳中有变,渗透着新课程的理念。
1.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
甘肃省使用的是全国卷Ⅱ,就理综卷来看,生物试题的题型不变。一卷客观性选择题始终有1~5道,二卷非选择题(31、32、33、34)共4道。整个卷面考查点大都集中在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和“免疫”上。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渗透着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对能力的考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加强了对图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例如,2012年第31题:金鱼藻是一种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所示的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题干是以金鱼藻净光合速率与实际光合速率坐标图的形式呈现,考查的是对图表的理解能力。其中第﹙1﹚小题的第2问完全引用了新课程的术语(自变量)。这道题是通过坐标图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但其考查的核心是对图表的理解能力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⑵突出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2010年第33题:“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这道题就要求学生不光会分析传统的系谱图,还要结合实验结果的分析才能得出答案。2011年33题:“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这道题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其核心也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⑶突出考查探究能力
2012年第33题:“某同学为了研究pH值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这是一道考查“酶的实验”的题目,要求找出已设计好的实验错误。考查分值从前几年的6分上升到10分,已占到整个卷面分值的左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高考逐步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2.备考策略
2013年是我们甘肃省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教师应尽快改变教学理念。本人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后,有了以下几点想法。
⑴充分利用教材给出的素材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解析能力。另外对“光合和呼吸”、“生态”、“免疫”这样的主干知识,在教学中尽量用图表、曲线等表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图表的解析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结构包括: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要素。教材几乎每节都有“思考与讨论”,这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基本素材。教材中几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如“细胞学说的建立”、“生物膜的探究历程”、“酶本质的探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都是用有形或无形的问题“串”起来的,意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素材无处不在。
篇2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分析;英语听力;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3-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等学生,主要考核该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日常和一般业务交际的能力。A级为标准级,其主要测试语音知识和技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走“学历+技能”双证的教学模式路线,那么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考取英语四级难度太大,在目标要考取的双证中,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可作为英语专业生其中必考证书之一。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普遍不太理想,而听力理解更是该类学生的软肋,对于考试中的听力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放弃或者随意填写的心态来对待的。但A级考试听力中的题型大都偏向于生活用语与商务活动交际,其实可以通过训练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提高。另外,听力的提高有助于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就从考试题型分析入手,探索提高听力的理解应试策略,从而更大限度的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二、A级听力题型分析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理解所听简短对话、会话、短文的能力,词汇量在规定范围的3400词左右,测试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用语、工作环境、日常交际等,共15小题,15分,占总分的15%,其中前面十道单选题,后面五道填空题。该听力考试题型包括简短对话、会话和短文理解。
(一)第一部分简短对话以一男一女对话进行,然后根据对话提出问题。如(2007年12月):
W: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in China?
M: I just came a week ago. I will be here for three more weeks.
Q: When did the man come to China?
本题测试的就是对时间的分析猜测;
又如(2005年12月):
W: Could you send our price list to the Brown Company?
M: Certainly. Ill do it right away. Should I send it by airmail?
Q: What is the woman likely to do?
本题则考核相关说话者即将发生的动作的猜测。
该题的特点是从问题中把握关键词汇,主要考核学生听取对话后对时间、地点、说话者身份及关系、相关说话者状态等等的分析和猜测。学生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浏览给出的答案选择,并做好笔记,把相关时间、地点等内容简单笔记,根据问题再回忆听力中的关键词汇。
(二)第二部分会话以一男一女间的较长对话为主,然后回答2-3个问题。如(2005年06月):
M: Hi, Jane, please take a seat.
W: Thank you.
M: We are now considering your application. Are you interested in working in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W: Yes,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marketing. It would be a new challenge for me.
M: How do you feel about working on weekends?
W: Working on weekends? I havent thought about it, but I will definitely consider it.
……
Q: 8. In which department is the woman likely to work?
9. What is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for the job?
本题考核的内容涉及日常交流、求职、工作业务、旅行、酒店、节假日等。
由于本题播放两次,学生可在第一次听的时候获取大概的信息,然后注意问题的提出,在第二次听的时候就有针对性的获取答案。
(三)第三部分是短文听力理解,与应用能力B级的听力填空不同,本题考得更具有技巧性,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听短文填空,而是用1-3个单词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题材涉及旅游观光、自传、科学研究、历史、文化等。本题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在听完整段对话后再提取各题的答案,如(2008年12月):
There are two kinds of doctors in the US: family doctors and specialist. Family doctors have an office in the same area where their patients live. They know most of the patents by name and often check the health of everyone in the family…
Q: 11. How many kinds of doctors are there in the US?
12. Where is the family doctors office?
本题播放两次,所以建议学生还是从第一次播放的问题中有选择性的去听取答案。
三、A级听力考试中的应试提高策略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听力训练的持续性
英语考试不同于其它理论科目,考前的特训固然有用,但是没有平时对单词及相关知识的积累,要在短时间内要有很大的提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对于英语学习始终要保持定期定量的知识输入,这样才不至于在考前慌了阵脚。那么听力考试在日常学习中需要注意加强的有以下几方面:
1、扩大英语词汇量的输入
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考试的大纲一般只给出词汇的范围,学生如果只靠考前突击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就要在日常学习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首先教学中可以选取以应用能力考试为目标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一般都是每个单元的新词汇以应用能力考试为主,然后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词汇也有一定的联系。学生每学一个单元,就会有固定量的词汇输入,同时可以反复接触到这些词汇,加深印象。其次是每天坚持一定量的阅读。阅读的材料可以广泛地选择,跟应试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只要能看懂80%的都可以选择,但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看到新单词要有意识的记忆甚至的用笔记下来。
2、学习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除了词汇的输入,学生在学习中也应该注重学习了解关于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这些知识除了帮助我们扩充词汇量之外,还能更有利于我们增加对英语语境理解的能力。首先寻找合适自己材料学习,内容涉及日常交流、购物、点餐、求职、面试、酒店、旅游、游览、节日习惯等,这些内容即简单又与听力范畴一致,经常接受这方面的练习有助于在听力考试时马上进入语境。其它途径有利于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可以通过课堂教师教学、看电影、听音乐、读新闻等,学生只要平时有意注意与这些文化知识的接触,其实会发现这样的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3、进行定期定量的听力输入
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听力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光靠考前的特训,平时的积累尤为重要。学生可选择考试模拟材料每天定时训练,重在坚持。其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连续剧或电影,最好是选择中英双语字幕的,英语电台也是不错的选择,像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可以选择VOA的慢速英语来进行练习。
(二)应试技巧
听力考试做题的状态非常重要,一开始没有听好,随时可能影响后面的听力,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进入考场是学生们在考前需要调整好的。在考试时,需要注意的有:
1、听前预览
听力考试前务必要做的就是预览供选择的答案,从答案中可以捕捉部分信息,还可区分答案之间的不同,在听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把握重点词汇。
2、适当的做笔记
由于听力时间比较短,笔记不能逐字逐句的记录,必须把握重点、关键的词汇,比如姓名、时间、地点、数字等等,特别是A级中第三部分短文听力,一次性听完120个单词,如果不及时做笔记很快就会忘记重点或者混淆所听内容。考生需在考前浏览问题,把握关键词汇,如2006年6月听力的11小题,About how manyAmericans have the “weight probl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rcent.从答案看来,回答的不是数字而是百分比,听力短文中第一句就提到了“Inthe U.S.A., thirty percent of thepopulation has a weight problem.”考生听前要留意percent附近的数字即可找到答案。
3、把握关键词汇
英语应用能力的听力考试都以日常生活交流、工作环境等内容为主,所以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考生基本能从对话或短文中大致猜出表达的意思,但是往往难点在于某一个单词的理解。如:Are you ready to order? 其中,只要考生了解order是点餐的意思,很容易就猜出说话者在哪里、在干嘛。
四、结语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输入是最基本的语言习得条件,作为一个输入技能,听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听力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考试听力水平,并通过训练掌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的听力复习方法和提高策略。另一方面通过本文对A级听力考试分析研究的结果,学生能采取相同的训练方式,进一步提高其他英语考试中的听力成绩。
参考文献:
\[1\]朱琳.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及听力应试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4,(4).
\[2\]张菁.大学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与训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1996,(3).
\[3\]胡志均.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听力试题分析与解题技巧\[J\].考试周刊,2008,(32).
篇3
关键词: 历史学科 课程改革 材料型试题五部曲
近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已经迈向了传统高考,特别是2007年高考试题以来明显具有过渡性。在此种情况下,高考试题中呈现了大量新情景下的材料型试题,这种题具有较强的思维性。与以往相比,目前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然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出现明显“漏洞”。
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材料型试题得分率较低,这已成为学生提高分数、步入更高层次院校的瓶颈。不得不承认,有的题目确实难度大、能力要求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学生没有掌握答题方法与技巧的现状。那么,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怎样才能在短期内提高应试能力,尽可能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呢?我认为,没有正确方法的指导就不可能找到高分的“敲门砖”。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关注解题细节,特别是要在平时进行解题“五部曲”规范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授之以渔”。
一、读题审题
1.认真逐字逐词阅读题目,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忽视整体把握这一环节;
2.用铅笔轻轻划出关键词,如时间、空间、主干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求答方式(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求答内容(原因、特点、影响、评价、启示等)。
3.正确理解关键词,甚至达到咬文嚼字的程度。如“概括历史现象”需要将具体史实进行同类归结,语言要简明扼要;“根本原因”就不可能是与之相关的一般历史现象,即需要从经济层面(经济基础)或政治层面(阶级本质、主要矛盾)、主观角度等方面思考;此外,题目中的以文字方式体现的时间最好将之转换成具体的阿拉伯数字;“哪些”不是一个答题要点,至少是两个以上要点,读题时若漏读“哪些”,就会使答案不全而失分。
4.读分数。这一项环节一定要注意,它往往是出题者向学生透露的得分要点。
二、组织材料
1.根据题目中时间、空间、主干事件等关键词,初步锁定教材相关章节(宜宽不宜窄)。关于时间考生要注意,一般而言,题目中主干内容呈现的时间会小于答题所需要的时间跨度,比如有背景、原因或影响、评价等求答内容的题目;即使没有这一类求答内容,在初步锁定教材时“从宽处理”对答题也有帮助,因为历史的发展联系性很强。
2.根据题目的主干事件和求答内容搜索材料、筛选材料,对材料进行简单的缩句。
3.根据求答方式及所占有的材料思考提炼出要点。如归纳史实要点及相应的观点或结论等,并据此确定评价、启示或认识等问题的答题角度。这些问题往往是题目中的难点,但也有规律可寻,如“评价”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等角度思考;积极方面,通常称之为“意义”。
以上三步,要“步步为营”。同时,对关键词还需做到“回头看”,以防“走题”,并要发挥草稿纸的作用。
三、提取信息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从设计过程看,注意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的统一。立意:试题确定的主题,是试题的灵魂,直接决定着试题的价值取向;情境: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设问:问题的呈现形式,直接影响着立意实现的程度。
经过研究发现:高考历史情境型试题,一般从热点切入,选材命制,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不拘泥于考试大纲。因此,考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素养,还要花大力气狠抓教材,夯实基础,活学活用,即在运用中熟悉情境型试题,在解题训练中总结答题方法。高考历史情境型试题,选用的材料有很多历史图片、数据表格,解答历史图片、数据表格题时,可以按以下六步进行:
1.带问阅读图表。先看问题,再读图表,先弄清这幅图表所反映的大体情况,避免来回读图表看问题而浪费时间。读图表时,要注意图示、图例、文字说明、图表出处、时间范围等内容;同时,要善于提取图表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
2.分析图表背景。问题清楚后,如何去分析?考生不但要看图表直接反映的信息,而且要从其提供的情境入手,提取其隐性信息,如时间、地点、概念的界定,回答问题的范围、立足点和依据、事件要素的提示和意义等内容。
3.挂靠教材,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4.分解设问答题。大的方向确定后,就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解,逐一作答。所谓分解,就是将试题中,尤其是图表类的问答题,把很多笼统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或几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解答。
5.发散思维,自觉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考生要克服只在主观题中才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的定势思维,在客观题中也要自觉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
6.广泛收集情境试题,建立题集,适当训练。在了解上述情境试题分类及其解题方法后,考生还可以广泛收集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训练中的情境试题,建立题集,适当训练。
四、规范答题
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工作结束后,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众多非智力因素中答题习惯、策略明显排在前列。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呢?我认为:
首先是格式规范,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力求形式和内容都能做到层次清晰,使阅卷者一目了然。
其次是语言规范,要求使用历史学科的语言。理性、平实是历史语言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学习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和概括性语言,力求避免不准确的语言表述如口语化、文学化等现象,切忌将历史题当成语文题。
最后是文字书写规范,字迹要求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同时,组织答案时要重视试题中的分值分布,以把握答案的多少或精炼程度。
五、研究时间
随着高考试题形式的不断更新,学生面对从来没有见过的高考题型往往一时无从下手。真的考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有答不完的现象存在,甚至是最后60分没答。一旦没有完成任务,意味着你用240分和别人300分比赛,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平时的训练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
1.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都要合理分配、利用时间,比如一卷历史12个题不能超越15分钟。
2.从理论上讲,历史卷的主观题一般考虑每题约15分钟,在具体分配上应该有约2/3的时间用于读题、审题、定位、筛选、分析、打腹稿(或草稿),约1/3的时间用于写答案;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题目的难易程度、文字阅读量进行题与题间的合理调整,以利于全卷的整体得分。
篇4
英语学习方法之漫谈豆小马
请向蚂蚁学习章睿齐
小说阅读考点透析邵长灿
图表——文字转换题专项训练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李弗不
语言表达运用创新题专题演练程鸣
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四则李云贵
现代文阅读"结构"类题型的几种考察形式——近三年江西卷设题思考赵小和
访淡阅读训练设计孟晓东
高考村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陆云鹏,晏建东
"命题作文"模拟题设计及素材薛秋影
高考解析几何的回顾与展望刘忠,张祖庆
补形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毛仕理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与最值问题刘长柏
空间轨迹问题的求解策略杨雪峰
排列、组合、概率与立体几何张文军,陈春英
从高考数学江西卷五年"概率与统计试题"的分析看2010年此类试题命题的趋向何泉清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检测卷林观平
高考阅读理解的几种体裁及应试策略方明敏
特殊句式考点精讲精练籍万杰
从2009年高考看英语单选题解题技巧陈敏
It的常见考点突破聂小涛
形容词和副词用法考点解析樊雯
结合高考谈"一般过去时"的用法黄培玉
了解考纲,熟悉考点,回归课本,有效操练——高考情态动词与虚拟语气的复习吴平
英语热点句型集合谢奎金
美文阅读宋莲萍
"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专题复习导航仲崇辉
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李怡,童翔
趋势就是特色神似胜于形似——高考化学命题走向分析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张秀球
夯实教材提升能力注意趋势史子成
你说,我说胡雪光
打造完美的高考计划黄友祥,袁书云
告别"走神"这个害人精柳杨军
拨响2010年语文高考的"风铃"曹保顺
易混近义词辨析十妙招张凤祥
高中语文词语运用辨析20练宋启平
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闻冠军,幸晓艳
虚实之境诗意栖居——半命题作文指导及例文评析曾林红
2009年高考导数恒成立问题李志勤
三次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题型探究慕泽刚
与导数交汇的知识点满秀懿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万能钥匙肖忠伟
导数检测卷李桂林
做好完形填空题的步骤技巧徐秀萍
现在分词用法与考点探究马照光,宋衡HtTp://
归纳名词性从句引导词选取技巧王影
不可忽视的up短语考查余剑
美文欣赏李瑞海
整治醉驾时政专题复习汪广虎
生物选择题题型解法策略王晨
青春·高三·90后曹圣勇
新课改形式下如何有效学古文周莹华,卢影
笑对考试压力潘蓓蕾
高考语文字音题的命题趋势及复习指导陈锦才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练习何平辉
诗词阅读检测题王芳
议论性散文如何强化议论温珍玉
例析知识交汇点处的离散型随机变量问题沈印申
十种常见排列组合问题及求解策略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管宏斌
盘点二项式定理中的典型易错点唐正敏
排列、组合、概率与统计检测卷肖祖传
通过历届真题透视定语从句的考查热点孙小峰
点击such考题归纳such考点朱广春
并非否定意义的否定句肖青奎
细说"Forgetit!"用法黄培玉
决战英语的"八多八少"——谈考前英语复习策略张彦军
历史新情境式选择题的类型与解答刘亮
高考化学无机工艺流程题解读江中根
雨后七彩虹张永富
班会直播间·状元谈高考——冲刺路上的三剑客曹华饮
调好高三学习生活的味道潘蓓蕾
高考必须关注全新的社科文阅读——讲练一体化李弗不
探寻不变规律透析特殊句式——例谈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吴奕霖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李云贵
作文训练卷施小民
数列不等双簧台高考解答唱大戏黄邦活
函数与导数备考指要刘治和
2010年高考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模拟卷彭亚飞
高考英语创设情景交际题型的"六大热点"聂小涛
英语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逗号周玉明
独立主格结构许可佳
透视高考对话填空题李颖
"城镇化"解读栗海英
篇5
关键词:高考,历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4.51
自从2004年实行新课标改革,先后在16个省份进行分省命题试点。有文综卷,有单科卷。新课程卷在选修模块的命题处理上也各有特点。由于分省命题各省份的质量不一,而且成本比较高。到今年,原来16个命题的省份,其中11个省份自动申请退出,还剩5个省份,就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也就是说,明年将会有6个命题中心,1个是国家的,就是从原来的‘1+16’变成了‘1+5’。”对于使用全国卷的我们山西省来说,文综之一的历史这个学科有哪些特点又如何备考呢?
一、高考历史考查特点
1.紧扣主干知识,注意知识的纵横向联系
现在,高考试题都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高考试题命制的导向是很明确的:备考要立足于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掌握不好,即使答题技巧很熟练,也难得高分。但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考常新”,即遵循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试题尽量减少或避免一对一的知识层面问答,更多的体现为新情景的创设、材料的解读分析。题目设计更重视用历史事实说话,题干及其答案都不是简单移植课本内容,而是渗透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基本方法。试题使用新的史学观点,往往不是正面考查新观点,只是用它创设新的问题情景或切入角度,答案仍然力求回到教材的知识情景中。另一方面,试题也注意了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新课程设计思路。
2.坚持能力立意,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与探究历史问题
“能力立意”是恒定不变的高考原则。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不难看出,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为:突出能力立意、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历史能力与思维,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与探究历史问题。历史试题卷中每一道试题的解答,都在不同程度上要运用上述的一种或多种能力要求,教材内容在这里更多的是表现为背景材料,考查的侧重c是学生的知识迁移、理解、运用、分析等能力。能力考查的目标专注于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讨材料中的问题,而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描述或阐述。虽然试题的设问颇为简洁,但思维力度还是比较高的,注重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贴近生活与现实,体现学科特点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又一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时政热点是每年高考不回避的命题重点。今年的新课程试题也都注意了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题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作用,对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二、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1.紧扣课程标准和考纲,抓好主干知识复习
备考复习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特别是主干知识组织教学,对于各版本教材中超出课标范围的内容可以放心进行删减,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的束缚。当然,如果教材内容对课标所规定的重点内容阐述不够充分的,一定要加以适当的补充。必须清楚教材只是我们达到课标要求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已,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外的教学资源,完成课程教学内容要求的学习任务。同样的,无视教材的教学作用也不可取,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点不是列举历史学界的各种研究成果和结论,应该是通过陈述历史演进过程的基本史实和基本资料,使学生能够在占有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总结等思维过程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得出理性的认识和结论,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探究性学习习惯。
2.以“四项能力要求”为依据,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应考技能的培养
在平时的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把每一个提问都看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次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评价历史。平时多就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设置一些开放性回答训练,不要轻易向学生下绝对性结论,一定要尽量采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材料,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化的特征。同一个历史事物在高考中的呈现方式、情景甚至语言都是经常变换的,只有经过真正的思考理解后才能有效运用和转换。考试说明对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做了具体解释与例证,是教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复习的最好依据。四项能力要求的层次不同,设问的呈现形式也不一样,这里有些共性的设问特点是命题人必须遵循的,因此有些答题要素也是不变的,教师们要善于提炼和归纳并告诉学生。而要有针对性的加于训练,最好的素材就是近年来的高考试卷。
篇6
一、时间要精打细算,内容要合理安排
留给“艺考生”的时间最多一个学期,时间非常宝贵。学生返校后,首先要解决跟谁学的问题。通常普通高考班的学生此时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教材的单元复习,由于基础和起点的不同,我们建议基础较好的“艺考生”可以跟普通班(原班级)的同学一起上课,但应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基础较弱的“艺考生”们则建议参加为其专门组织的教学班的学习。这点很重要。同样由于时间的关系,“艺考生”在复习安排上不可能有几轮,我们的授课教师就应认真研读教材、弄清课程标准和近三年的考试大纲还有相关的文综试卷,按《考试大纲》考点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对必修教材的复习为基础,适当补充通史知识,将传统的二轮复习整合为一体,在整理重点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历史时间顺序意识,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和网络。“艺考生”在紧跟历史复习进度的同时,还应有一份自己的复习计划,可与老师的教学进度相对错开,如:老师讲必修二,你可在课外复习必修一等。参考书有一套即可,在参考书的选择上,建议学生选择学案类的参考书,这类书其内容都包含有:高考考点,高考回放,疑难解析,知识梳理,和与本节联系的一些社会热点,同步训练等,认真对照参考书进行同步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进度安排上,一般的做法是:五月初前,完成主干知识的复习;五月底前,进行热点、综合题训练;六月初,查漏补缺。教师和学生在认真复习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安排的复习起点不要过高,坡度也不可太陡,难度更不能过大,应该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的复习方面,注意完善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养成基本的学科能力。
二、重点是抓好教材复习,要懂得取舍
新课程条件下的高考特别重视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我们知道: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操作,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当下的高考阅卷都是采点不采意的方式,“点”从何处来?不用说,肯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高考中的试题无论如何变化,其根本仍然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教材主干知识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那么无论审题多么的准确,也是于事无补,当然也不能取得高分。但是统观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目,不管是关注现实生活中富有创意的主观题,还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稍加分析就会看出,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包含在教材之中。“艺考生”们绝大多数人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留给复习的时间又比普通班的学生少,对以教材为基础的主干知识的复习就显得更加重要。现行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部分是重点,由于教材是按专题模块编写的,对于通史知识比较缺乏的“艺考生”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其复习可采取如下策略:第一,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等确定出基本知识点,然后凭借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梳理和掌握。第二,坚持过关训练和单元总结的复习方式,让已经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强化,模糊的知识得以明确和清晰,遗漏的知识能得到补充和完善。第三,实行模块化内通史+专题复习模式。现行教材的单元以模块专题进行编排,通史知识明显不足,因此,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应首先了解、掌握与本单元相关的通史知识,然后再进行专题学习。如在进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的学习时,就应首先掌握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通史知识。第四,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着重记忆和掌握好中外历史中重大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第五,在复习知识时,特别应该注重加强理解记忆,多多进行尝试性回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
在“艺考生”的历史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懂得取舍。体现在教材选择上,选修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主要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复习需花大量的时间,而在高考试题中仅有一道材料选做题,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其内容基本与选修教材无关,“艺考生”时间紧,可以不进行复习;体现在知识讲解上,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要太难太深,面面俱到,应尽量做到条理化、要点化。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上讲得准、讲得精、讲得巧,不能过多侵占学生的时间,要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习题注意精选,训练注意技巧
篇7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同学基础很差,不知道从何复习,甚至天天很忙,只做那些会做的,这样就总停滞不前了,会的自然是会的,不会的还是不会,所以每次考试就是那么一点分。
2.在考场上,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希望得高分,急急忙忙从头到尾,想尽量把题做完,结果是会的做错了,不会的乱写就更加不得分,还费了时间。
3.这些文科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对,总是喜欢用学文科的方法学数学,比如文科生学历史,听了历史故事可以根据自己体会,再用自己的语言来把故事的所隐含的意思写出来,只要方向不错就可以得点分。再比如语文中“下了几滴”或“十来滴雨”而数学中是不可以出现这些的。“数学是一门很严密的学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学生现在很多处在朦胧状态,就想用文科的方式来学数学和做数学,可结果是“好像”是会做的,可自己做时就这里那里总做不不去了,导致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更对数学产生了恐惧了。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数学教师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不会觉得是他们单独“作战”,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我们一直都和他们同行。特别地,我们还要注意考前指导导,我们还要做以下几件事:
1.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绝望和恐惧心理。找出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所在,要求其改进,并对尖子生进行面批试卷,鼓励学生,点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自信心,解题时默念: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2.要多次强调做一份试卷的策略,先纵观试卷,把出自己最最拿手的题目找出来,并先做这些题,因为此时是最清醒的时候,确保做对。再找稍难一点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拿满分,难题多拿分”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水平体现在试卷上。还有就是一定培养自己细心的习惯,在自己觉得“拿手的题目”上可以多花点时间。
3.告诉学生他们高考前的复习策略:俗话说的好“跳一跳,抓得到”现在我们复习时,就是抓住这个道理,因为考试时间不远了,我们现阶段要学会“舍得”,有“舍”才有“得”,对于难题我们要舍得放弃。我们要让自己“蹦”起来,力求每天都有进步,指导思想是:学习那些自己如果再“努力一点点”就弄懂了的那些题,那些“跳三跳”也抓不到的题目,我们就应该大胆放弃,现在毕竟我们不奢望满分了。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训练,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二、教学任务安排
时 间教学任务内 容
2011年9月~2012年2月基础知识复习历史必修一、二、三
2012年3月~2012年5月选修、解题技巧训练选修与练习
2012年5月~高考前综合训练、回归教材、考试方法技巧学生看书、教师辅导
三、教学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研读考纲,“突出主体、强化主干、注重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方法。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适当加强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功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持久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研究考试说明,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讲究实效。
5、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B级率上能有再突破。
6、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解决问题。例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针对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今年采用二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 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突出主体、强化主干、注重方法”,使学生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并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训练,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到第一学期期末结束必修三本书的复习工作,明年“一模”前复习完选修两本书,并适当练习,迎接“一模”考试。)。
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的整合,按照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知识,使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特别是对于考试说明要花大气力来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种程度,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作为导向,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对于高考试卷更要花气力研究,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试题命制的意图,要考察的知识点、要掌握的能力。还有2012年高考的一些趋势以及可能要考查的知识点等。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
5、精选精练。在以往的经验中,多练才能出成绩,这种观点在增效减负大背景下,在时间不再像以往那么充分的情况下,显然已经不太现实,因此,精选题目进行精练已经是大势所趋。教师要精选相关试题,大胆舍弃一些重复低效的题目。既减轻学生的负担,由可达到重点突破的效果。
6、精讲,提高试题评讲的有效性。试题讲评要及时,发现问题要立刻解决。二要有针对性,不能单纯地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7、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上的调整。要多关注那些中档乃至暂时落后的学生,经常给与他们鼓励与督促。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二轮复习从2017年3月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3、从“四情”(“四情”是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实际出发,明确复习内容设计的要求,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习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二、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
(一)内容设计策略
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为此,要依托x省《考试说明》与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即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应主要依据人教版教材来进行,对岳麓版、人民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要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
2.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
3.要适度拓展复习内容。适度拓展复习内容,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
第一,要找准热点,范围适当,要与政治、地理学科结合,联系当前社会和世界上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来选取。
第二,要找准切入口,特别是要有历史知识的依托,否则就等同于政治学科的时政热点,就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
第三,热点专题的知识结构要全面,要有相关背景材料,要有相关历史知识,要有相关训练习题。 要防止四种导考“不到位”现象:盲目拔高现象、简单重复现象、贪多求全现象、放任自流现象。
4、对复习内容要分解、取舍适度。为便于课堂实施操作,要将以上各方面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分解,确定一系列以课时为单位的课题。根据二轮复习时间短的特点,确定适合学情、班情、校情的课题的数量。取舍课题要突出重点,重点一是指基础知识中的重点问题, 二是指学生知识中的薄弱环节。二轮复习中,基础好的学生要重点突出如模块间的联系、阶段特征、规律性认识等内容的学习。
(二)过程实施策略(略 )
(三)能力训练策略
要抓住关键,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即应考能力与技巧。 1.训练是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的主要途径。
训练题目的设计包括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考试三部分。题目的设计应体现高考命题思路与要求,尽量模仿或超越高考样题、样卷,从内容到形式保持基本的相似性。题目设计的途径一靠自主创新,二靠改造利用,三靠拿来主义。其中,改造利用应是主要的方式,要严把审题关,要特别注意各地市统考试题的搜集、利用。今年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类题目、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类题目的设计与训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明确、准确、精练的答案或文本资料。
在保证训练题目科学性的前提下,二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训练的
规范性: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练”,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三是模拟考试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
精心讲评。要做到肯定成绩与指出不足相结合,点评、自评、互评相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帮扶相结合,讲评与补偿相结合;要做到方法技巧指导、点拨到位,能够举一反三。要克服机械讲评、简单对答案的现象。
二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问答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审题的质量和答题的效果。对以上概念,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掌握,并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运用,要运用以往的高考题作例证,加强实用性指导与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成绩,力争在优秀率和有效分上有所突破。另外还应将解题方法指导与帮扶结合起来,因为许多帮扶
对象是因为解题技巧不灵活而影响成绩的。 以上计划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可作微调。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要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继续树立与时俱进知难而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进一步确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执行贯彻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历史课程新标准》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探索。针对我市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以研育师,加快提高教师素质,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
为此,在历史教研活动中追求以下四个原则:①教材培训实效化;②教研工作课题性化;③教研活动专题化;④教师培训能力化。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室积极指导作用。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篇9
【精选】为什么要精选?这是精讲精练的一个前提。高考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有限的。市场上的那些资料或网上的资料,就历史学科来讲,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如果不经过老师的筛选,随意地发给学生去做,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要避免题海。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留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问题、整理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过程。而这也恰恰是新课程理念下适应高考的一个要求。
怎么精选?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我们不能给学生左订一套题,右买一本资料,高三时候更要坚持这个原则。我们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学生不做题?不可能。那我们做什么?我们做的题都是我们几个老师自己选、自己编的,至今我们手里都还保留着这些样本。有时干脆就不用网上或市场上的资料,而是结合教学状况、参考教材和课程标准自己编题,自己做答案。
【精练】为什么要精练?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夯实基础、有的放矢,以练促学,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怎么精练?就是每周以周测的形式发给学生一套题。对于周测试题要尽力做到:1.题目的设计要规范、新颖,尽量与新高考题型保持一致。2.题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3.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突出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4.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省纷纷自主命题,使高考的地方特色日益明显,要适当进行地方史的训练。5.关注时政热点,突出社会功用,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问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要求学生闭卷答题,限时独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实际能力如何。
【精批】为什么要精批?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了解学生。我们既然精选了,也让学生独立完成了,就有责任和义务去精批一下每个学生的卷子。你随便打个对号也是批卷,但你批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学生看到卷子后能有所提高吗?这就要求我们精批。怎么精批?就是每一张卷除了批阅正误之外,还要把学生的错别字改过来、字迹不工整指出来,答题不规范标出来。每一次都这样做,你说学生能不提高?
【精讲】为什么要精讲?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怎么精讲?
一是讲的内容。我们不是在逐个题都讲,而是讲重点、难点、方法。讲重点难点就是把习题涉及到的重难点与教材主干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适当拓展、归纳。讲方法,这是最主要的,就是因为高考题我们遇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则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
比如讲选择。我们把卷上的选择分成多种类型:1.最佳选择题;2.因果选择题;3.否定选择题;4.推理选择题;5.排序选择题;6.组合选择题;7.比较选择题;8.材料选择题;9.概念选择题等。我们要教给学生解决每种选择题的方法,而非每个选择题本身。比如因果倒置要判断大概时间、归类选择要排除典型、排列顺序要确定首尾、逆向选择要抓否定词,等等。但不管什么样的选择题,我们都要学生学会抓本质、找矛盾、看主流。
讲材料题我们首先让学生清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要突破阅读和审题关。高考试题所引用的材料一般都是课外的,也有少数是课内的,但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每个材料背后必然与课本中某一个知识点存在着联系,否则材料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针对这一点,我们一是要指导学生把好阅读和审题关,看清材料与教材的相关知识点的关联。二是把材料题分成几种类型:比如递进式材料题、归纳式材料题、论文式材料解析题等。但不管是什么题型,我们都要让学生坚持这样的解题原则:(1)按问作答。有的材料题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在读题时最好把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遗漏。(2)明确要求。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首先,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怎样要求回答的;如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一般包含在材料中,只须依据提问要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或对材料中的史实、观点等进行概括;试题答案只能与材料结合,材料有可能与教材相关,但教材只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材料,而并不能提供现成答案。其次,要根据回答内容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详略。从考题赋分和参考答案的采分点情况来看,一般每个答案要点是2-4分,由此也可判定答案要点应该由几点或几句构成。(3)坚持唯物主义。即不管什么样的答法,我们都不能脱离一个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4)书写认真规范。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而且在作答时最好把关键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前面。(5)学会转化,化难为易,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变换样式,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一将学术化表述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熟悉或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简化提问;二将普遍性表述的问题特殊化或特殊性表述的问题普遍化。
总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如果我们总是单纯地讲卷讲题而不教给学生方法,则得高分的可能性就不大,反之事半功倍。
二是讲的形式。我们把共同的问题总结出来,拿到课堂上去讲。而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放过,要实行面批面改。你不这样做有时学生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缺点,而最终会带着这些缺陷走上了高考考场,能够想象待到高考试卷上他还会把自己的缺陷暴露无遗。我们现在的文科班也不多,辅导起来也比较方便。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我们要去寻找每个学生错误的深层原因,然后一一讲解。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同样对待。同时,他们的错误比较多而且比较单纯,所以,你除了有耐心给他讲之外,还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最后,高考实践证明,我们的面批面改是对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但给学生弥补了学科知识的不足,更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解开疑惑的同时,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历史。
总之,习题、训练是高考复习中少不了的。它是对所复习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又是培养能力的关键。但做题与训练需要讲策略与方法,才能提高成绩、实现有效复习。
篇10
关键词: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 试题分析 探究策略
2008年,江苏高考的文理科都增设了附加题,选修历史的同学要加考40分的语文附加题,出于突出文科生“特长”的考虑。且从2009年开始这40分纳入高考总分,成为直接影响学生高考成败的一部分。一线教师要认真思考、细心琢磨、努力探索,让学生学得更有成效、更有成就感,将劣势尽可能转化为优势,从而真正在40分钟中发挥出“特长”,取胜于高考。
一、历年附加题试题分析
不同于必做题部分里文言文阅读大多考查记叙类文字,附加题的文言文阅读自设考以来几乎是清一色的议论文。六处断句在正常情况下有四五处相对较容易,只有一两处比较困难。重点和难点在于简答题中和选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这部分涉及的知识范围逐渐扩大,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尽可能拓宽知识面。从实际生源情况来看,文科学生大多需要在数学上花费很多时间,并且除数学外的其他几门都是背诵记忆类学科。附加题的这一考查点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如何让这些常识不是大海捞针式地为背而背,而是融会贯通式地省时高效,必将成为研究重点。
名著阅读题自设考以来,篇目经过几次改动调整,目前定为11部,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哈姆雷特》、《茶馆》、《子夜》、《飞鸟集》。统计六年高考,名著名篇阅读题目设置涉及十部名著中的七部,《红楼梦》、《三国演义》每年出现,是必考篇目,且一定出现在简答题中,今后估计也会如此。其余篇目《欧也妮・葛朗台》出现5次,《呐喊》、《哈姆雷特》、《边城》出现4次,《老人与海》出现3次,《家》出现2次,《茶馆》出现1次(13年新加)。命题以考查人物形象、情节内容、艺术手法为主,其中人物和情节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考查侧重于概括和评价,侧重于多角度切入,简明扼要,一般不作情节长篇复述的要求。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命题完全切中考试说明要求,即“对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密切关注社会,并有自己的积极思考,甚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探索有效策略
1.调整位置心态,提高重视程度
文科生的语文试卷总分为200分,如果将必做题和附加题分开结算,往往就会发现两者各分数段对应的同学并不一定匹配。有些必做题向来很好的所谓优等生,也许在附加题上拿不到高分,一些平时喜欢看杂书的中下游同学,反而有可能做附加题时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决定文科生命运的也许就是语文附加题。事实上,必做题部分从字音到作文基本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训练的,到了高三,学生的兴趣差不多已经消磨殆尽,且这么多年下来,能力基本定型,提升空间有限。但对附加题,学生都很陌生,独特的题型、新颖的内容让学生倍感新鲜,且断句、名著等题型训练效果显著,2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套综合训练,这些都符合学生追求立竿见影成效的心理。所以,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之前怎样,只要我们重视附加题,科学应对,就会让人信心倍增。
2.研究考试说明,提高复习效率
江苏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方向标,只有把握好方向,才能使复习不偏离目标。从考试说明中可以发现,名著主要考查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从前几年考题情况来看,主要内容考查较多,艺术特色的考查需在复习中引起重视。考试说明的样题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命制既要控制题目难度,又要有利于评卷,因此命题应该有明确的答题指向,一般设题角度较小,不需要详细分析阐述,重在基本内容的列举,平时复习不必钻得太深,对作品思想艺术的分析点到即止,不必深究。
材料概括分析题的考查要求考试说明中强调了三个方向:归纳、分析和鉴赏,复习中不能偏废。其中“归纳”和“鉴赏”方向的题目和必考部分现代文阅读方法大同小异,但“分析”方向设题一般要求联系文本和自身对社会问题的评价态度。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时事的评价活动,让学生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见解。联系文本解读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多角度分析作答。
文学常识是每年必考内容,考试说明虽未对其范围做出规定,但从六年高考来看,题目都稍有难度,有些年份难度还较大,需要学生有厚重的文学积淀。当然,文学常识浩若烟海,教师复习时尽量选择和文学评论、文学态度等相关的常识让学生记忆。
3.侧重名著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附加题三大题型中以名著名篇阅读内容最繁杂,涉及11部名著,学生感到茫茫无边、毫无头绪。名著中有些篇目语言文白夹杂,有些篇目时代背景差异较大,阅读起来晦涩难懂。无专门系统的教材,学生本身亦层次迥异,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难度。但可以确定的是名著教学必须贯穿高中整个学习阶段,力求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熟悉名著人物情节,并具备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名著教学应高考而生,绝非为高考而存在。
名著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平时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淀。在复习备考阶段,相对集中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和适当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自主阅读,结合书面作业形式,巩固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为日后备考做足铺垫。自主阅读的最初阶段,读书笔记交流方法可使阅读深入。读书心得写作可成为阅读成果的呈现平台,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这种训练方式,学生要说出、写出必须熟知这一人物,熟悉相关章节,通过说写对人物有深一层的理解。
- 上一篇: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 下一篇:工程建设监理概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