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的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的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方法
1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篇2
【 关键词 】 数字化;数字化校园;安全;风险;安全策略
Risk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for the Digital Campu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ei Yan-rui
(Haina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HainanQionghai 571400)
【 Abstract 】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in making digital campus has achieved enormously improved management efficiency. But it has also inflicted risks to the security of the campus network because of its open nature.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several pieces of advice on the security of the campus network.
【 Keywords 】 digitization; digital campus; security; risk; security policy
1 引言
1998年,因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先提出“数字化地球”的概念而引出“数字化城市”和“数字化校园”的定义。数字化校园是指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网络通讯的相关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等都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存储、整合、利用和共享这些数据,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数据采集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从而简化传统的工作流程,最终实现高效率、高竞争力、数字化管理的校园平台。
近十年来,国内各本科院校对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都比较重视,大中专院校也紧随其后,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和行动。大家建设的目标都以教学、管理、消费和身份认证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中心,并且在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学校业务的不断深化,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1996年即开始使用食堂一卡通,随着后来考勤系统、教务系统、财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多,而这些安全问题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值得我们深思。如表1所示。
3 初步解决方案
3.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和预防的,对于天灾造成的任何风险我们都不可避免,也就无法通过任何技术降低风险,只能在灾难发生后想办法恢复或者提前备份等。
那么对于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的安全问题,管理者需提前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事件救援、灾难恢复计划及方案,做好计算机系统、网络、应用软件及各种资料数据的备份,建立备份数据库系统。
3.2 软、硬件环境故障
校园网络设备的正常工作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巨大,如果电力设备、UPS、空调等设备规划设计出错、参数设置不当、维护不及时或者维护方法不对等,都可能间接影响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
对于硬件故障,应确保不超负荷运行、建立完善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保证温度、湿度、设备的参数设置等处于可监管的状态,平时需定时审计,以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软件故障中的设计缺陷,一经发现应立即修正;安装新软件时,充分考虑兼容性的要求,提前保护已经存在的被共享使用的DLL文件,防止安装过程中被其他文件覆盖;出现非法操作提示或者蓝屏等信息时,仔细研究其原因并纠错;对于系统的资源占用情况,及时监察并进行有效清理。
3.3 学校网站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站是学校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作平台,但因其共享性较高,也易成为黑客的攻击对象。部分学校的官方网站被恶意挂马时有发生,经调查挂马率甚至达到3.15%。主要原因是服务程序本身存在漏洞,如Apache 或 IIS 的漏洞;也存在网页程序编写不完善导致的安全漏洞,如 SQL 注入、缓冲区溢出等;同时也存在因管理缺失而导致的服务器感染病毒。
对于数字化校园网站安全面对的威胁,除了定期查杀分析原因,且需定期检查访问流量,对于流量高峰要得随时监视处理,还有完善管理制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用以保证网站安全。
3.4 应用系统数据信息面临的威胁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人事、财务、一卡通等应用系统的重要数据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这些重要数据一旦被篡改甚至丢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目前应用系统数据信息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数据库弱口令及默认用户名易被破解;DBA 的权限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些权限控制功能嵌套在应用程序中,攻击者很可能利用程序编写的漏洞将普通用户的权限转化为管理员的权限;数据库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编制不得当,造成数据不准和修改错误等。
对于这些系统数据面临的威胁,我们所能处理的就是进行数据访问控制、提醒用户进行密码强口令、权限设置一定要合理合法,并且及时检查日志,统计因操作不当、密码输入错误等原因引起的错误,对错误进行及时统计分析,查清原因,从制度上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3.5 校园网内部用户的安全隐患
校园网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不容忽视。一方面,校园网终端用户的木马、蠕虫、病毒等是校园网络安全威胁之一;另一方面,校园网络出口带宽受限,有P2P应用占用资源严重,可能造成正常工作时段网络拥堵,影响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对于巨大流量问题只能通过办公时间限制端口等问题进行解决,而网络拥堵则可通过限制网络访问人数等解决,当然这些都应该形成正常的监测程序和制度,不能因工作人员的变换等影响其执行。
4 结束语
总之,校园网络安全的保障应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时刻保障校园网络的正常进行以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凌冠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建设和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202-203.
[2] 王阳.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29-61.
[3] 皇甫斌.浅谈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建设[J].信息科技,2009(18):96-103.
[4] 张升平. 高校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研究及实践[D]. 长沙:湖南大学,2008.32-38.
[5] 章晟.拒绝服务攻击和自相似网络流量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0.18-29.
篇3
关键词: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1.3风险评估指标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刘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篇4
关键字:风险,风险分析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扩大,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网络有其脆弱性,并会受到一些威胁。而风险分析是建立网络防护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程序所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确保通过合理步骤,以防止所有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发生。网络的安全威胁与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是交互出现的。不适当的网络安全防护,不仅可能不能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浪费大量的资金,而且可能招致更大的安全威胁。因此,周密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是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制定的必要前提。网络风险分析应该在网络系统,应用程序或信息数据库的设计阶段进行,这样可以从设计开始就明确安全需求,确认潜在的损失。因为在设计阶段实现安全控制要远比在网络系统运行后采取同样的控制要节约的多。即使认为当前的网络系统分析建立的十分完善,在建立安全防护时,风险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脆弱性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潜在威胁。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信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灰尘度和电磁场等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和人为(包括故意破坏和非故意破坏)的物理破坏;另一方面计算机内的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易受到非法的窃取,复制,篡改和毁坏等攻击;同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自然损耗和自然失效等同样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内信息的损坏,丢失和安全事故。
通过结合对计算机网络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起来,从安全威胁的形式划分得出了主要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物理破坏,系统不可用,备份数据的丢失,信息泄漏等因素
2.古典的风险分析
基本概念:
风险:风险就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风险分析要包括发生的可能性和它所产生的后果的大小两个方面。因此风险可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
风险R=ƒ(p,c)
其中p为事件发生的概率,c为事件发生的后果。
风险分析:就是要对风险的辨识,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其主要组成为:
1.风险的辨识,也就是那里有风险,后果如何,参数变化?
2.风险评估,也就是概率大小及分布,后果大小?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察、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处置风险及妥善处理风险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旨在使企业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3.网络安全的风险分析
本文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是专家评判的方法。由于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对网络的威胁,因此网络中就存在风险。根据古典的风险分析,则网络中的风险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相应的影响有关。而概率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来得到,影响可以通过专家的评判方法来得到。因此,风险R=P(概率)*F(影响)
这时,风险分析的过程包括:统计概率,评估影响,然后评估风险。然后根据风险分析的大小来管理风险。
1统计概率
通俗的说,概率是单位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按每年事件发生的次数来统计概率。
2影响的评估
首先对上述5个因素确定权重W,按照模糊数学的方法将每个因素划分为五个等级:很低,低,中等,高,很高。并给出每个等级的分数C(1.2,3.6,7),根据各个专家对每个因素的打分计算出每个因素的分数C,再将W与C相乘,累计求和ΣWC,让F=ΣWC此值即因素的影响的大小。
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如下:
设影响的n个因素为A1,A2,…,An,参加评判的专家m人。对n个因素,先找出最重要因素和最不重要因素,并按层次分析方法(AHP)中1-9的标度和标准确定两者的比率。
将5个因素按重要程度从小到大排序,以最不重要因素为基准(赋值为1),将各个因素与其比较。按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按AHP法中的标度和标准)。
将m个专家对n个因素所赋的分为r块,分别记为A[1],A[2],…,A[r]。其中矩阵A[k]的行表示以Ak为最不重要因素的专家数,记作mk。列表示将因素Ak作为基准,对n个因素A1,A2,…,An所赋的值。具体形式为:
AAA…A…..A
A[k]=(1)
其中
a=1,1<=a<=9,Σm=m(i=1,2,…,m;j=1,2,…,n)
对于分块矩阵A[k],因各因素赋值均以Ak为基准,从而可对A[k]中各列分别求平均值
a=Σa/mj=1,2,…,n(2)
对所有分块矩阵作上述处理,可分别得到(A1,A2,…,Ar)。
对于每个分块矩阵A[k](k=1,2,…,r);因行数不同,其在专家数m中的所占的比重也不同,因而需考虑mk在m中所占的比重,称mk/m为ajk的权系数。
由以上分析可得因素Aj的综合赋值。
A=Σa*m/mj=1,2,…,n(3)
由(1)-(3)式即可得m个专家对n因素的综合赋值。由综合赋值aj中求出最小值amin和最大值amax,令其所对应的下标分别为m和M,即am=amin,aM=amax。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网络安全 网络风险
1 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安全建设现状
银行的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与银行的整个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密切相关,把金融风险监管现代化和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风险的监管密切结合起来,是搞好银行与阿络安全建设的根本思路。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安全的观念对于网络与系统的虚拟世界的“行为与内容的监管”和“大范围的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考虑较少。
1.1银行网络行为和内容的安全情况
银行网络的安全问题实际是银行风险监管的问题,银行风险监管既要检查银行和客户人员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与银行业务相关的行为结果,又要检查网络虚拟世界中用户、系统和的行为,实际上要对银行监管实行监管现代化的建设和银行信息化实行监管。
1.2银行业务运营信息化安全情况
主要涉及银行价值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产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这些业务信息系统,由于银行系统有高度的安全意识银行系统的安全工作开展的较早,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了安全规划与实施等。
1.3银行网络系统安全情况
当前银行网络系统安全问题重要表现在数据大集中后的安全,其特点是数据服务大集中,前置通信中心强大的和众多本地与远端终端的中心体系结构。
应该看到,电子化在给银行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原因主要有三个:伴随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金融风险迅速增大;当前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日趋网络化,系统的安全性漏洞也随之增加;计算机知识日益普及,金融网络向国际化发展,计算机犯罪技术在不断提高。
2 银行网络安全重点关注的方面
目前银行用户关注的信息化安全问题主要是客户隐私、用户权益、信息内容安全和客户可信接入银行网等问题:
全面整合银行信息化安全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银行信息安全保障、应急和监管系统。
以安全观点再度审核银行应用数据大集中的安全建设问题、专网与公网的隔离安全建设、银行外包服务安全建设、安全检测、监控、审计、追踪和定位系统建设、制定安全应急标准与安全应急培训。
3 安全风险分析
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将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风险统一划分成五个层次,即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操作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以及管理层安全。
3.1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物理层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3.2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层安全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和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等。
a数据传输风险分析。表现在重要业务数据泄漏、重要数据被破坏等,如果没有专门的软件或硬件对数据进行控制,所有的广域网通信都将不受限制地进行传输,因此任何一个对通信进行监测的人都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截取
b网络边界风险分析。主要表现于银行业务系统安全和互联网出口的安全。
c网络设备的安全风险。由于银行专用网络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使得这些设备的自身安全性也会直接关系的银行系统和各种网络应用的正常运转。
3.3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隐患;二是对操作系统的错误配置。
3.4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层安全是用户采用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库软件、Web服务、电子邮件系统、域名服务系统、业务应用软件,以及其他网络服务系统(如Telnet、FTP等)。
3.5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管理层安全包括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部门和人员的组织规划等。要建立完备的安全网络最终要靠人来实现,因此管理是整个网络安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的分析管理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安全方案总体设计
4.1网络安全建设原则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银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在实际实施中还要按照系列基本原则进行:系统性原则;简单性原则;实时、连续、安全统一原则;需求、风险、代价平衡原则;实用与先进相互结合的原则;方便与安全相互统一原则;全面防护、突出重点原则;分层、分区原则;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责任明确,分级管理,联合防护原则。
4.2网络安全建设目标
我们对于银行网络系统安全建设的目标为:采用防护、检测、反应、恢复四方面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建立一个全方位并易于管理的安全体系,确保银行网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a系统级安全目标。保证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补丁不断升级、安全设置正确,防止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感染通过软盘、光盘、网络、电子邮件及其它网络途径传播的计算机病毒。
b网络级安全目标。保证内外网之间、内部网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和有效的访问控制,保证系统业务敏感信息网络传输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保证网络攻击和网络安全漏洞及时发现、告警,网络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以及保证银行网络系统网络传输系统的高可靠性:主要指线路、设备的备份、冗余等。
c应用级别安全目标。防止本地用户和远程用户的非授权访问、越权访问和身份假冒,保证各种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
d管理级安全目标。对安全软硬件设备(如防杀病毒软件、入侵检测软件、安全MPN设备、防火墙设备)和安全策略、安全状况能够集中统一管理、监控、审计和响应,保证安全责任分解到人、出现问题有迹可寻,加强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
4.3整体安全设计概述
整体安全设计要最大限度保障业务系统、办公系统的安全,做到安全性和方便性的统一。
a数据库服务器是业务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库部分,它保存了所有业务交易相关的各种帐务数据,因此必须对它们实行有限访问控制防护——配置双机热备防火墙系统。
b由于办公机器众多、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需要与互联网接入,又要直接接入OA办公、决策等系统,因此,办公机器应受到高度关注。
c由于网络中设备、主机数量众多,应此使用日志审计系统收集全网中的安全设备、服务器的日志,进行归档、分析,及时发现系统中发生的安全时间,起到事后审计的安全机制。
篇6
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
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
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
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
安全需求: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可用性: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
机密性:
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
可控性: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
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
安全审计: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险分析网络安全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信息网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要知道如何防护,首先需要了解安全风险来自于何处。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涵盖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各个层面上的诸多风险类。无论哪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根据国内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情况,应当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要连续不断地对网络中的消息和事件进行检测,对系统受到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必须包括网络中所有有关的成分。
解决方案:
安全策略:
1.采用漏洞扫描技术,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风险评估,保证信息系统尽量在最优的状况下运行。
2.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
(1)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
(2)NAT技术:隐藏内部网络信息。
(3)VPN:虚拟专用网(VPN)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有的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与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公共网络似乎只由本网络在独占使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4)网络加密技术(Ipsec):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
(5)认证: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并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
(6)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采用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对病毒实现全面的防护。
(7)网络的实时监测: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监测和预警,进一步提高网络防御外来攻击的能力。
3.实时响应与恢复: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对网络攻击等实时响应与恢复能力。
4.建立分层管理和各级安全管理中心。
防御系统:我们采用防火墙技术、NAT技术、VPN技术、网络加密技术(Ipsec)、身份认证技术、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构成网络安全的防御系统。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这是政府、军队、金融机构在兴建信息中心时首要的设置的条件。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在物理安全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
1.产品保障方面:主要指产品采购、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2.运行安全方面:网络中的设备,特别是安全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能够从生成厂家或供货单位得到迅速的技术支持服务。对一些关键设备和系统,应设置备份系统。
3.防电磁辐射方面:所有重要的设备都需安装防电磁辐射产品,如辐射干扰机。
4.保安方面:主要是防盗、防火等,还包括网络系统所有网络设备、计算机、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保障手段,是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控制入、出一个网络的权限,并迫使所有的连接都经过这样的检查,防止一个需要保护的网络遭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视了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地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地安全;在物理实现上,防火墙是位于网络特殊位置地以组硬件设备――路由器、计算机或其他特制地硬件设备。防火墙可以是独立地系统,也可以在一个进行网络互连地路由器上实现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这些都通过它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
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2.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
3.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
4.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5.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安全服务:
网络是个动态的系统,它的变化包括网络设备的调整,网络配置的变化,各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变化,管理人员的变化。即使最初制定的安全策略十分可靠,但是随着网络结构和应用的不断变化,安全策略可能失效,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以上问题和网管人员的不足,下面介绍一系列比较重要的网络服务。包括:
1.通信伙伴认证
2.访问控制
3.数据保密
4.业务流分析保护
篇7
【关键词】电力 信息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亦直线增涨,电力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和防御显得日益重要,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成为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电力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滞后,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与风险防御是一个新的课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在最近几年才被重视,所以存在不少的问题急待完善。
1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网络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不得不提高信息网络风险防控意识,重视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电力系统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意义体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促进电力企业不断完善电力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与提升,防范广大电力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为电力企业今后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电力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电力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管理理念也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也随之步入了数字化时代,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范一般为安装防病毒软件、部署防火墙、进行入侵检测等基础性的安全防御,缺乏完整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风险量化评估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出电力信息网络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尽最大可能地协助防御电力系统安全威胁。
2 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针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特别少。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讨论通过了《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因此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难题有待解决。
2.1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得杂性
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各电网单位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各不相同,加上相关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信息识别缺乏参考,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识别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对象难以确定,也给评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落后简单,其主要方式是组织专家、管理人员、用户代表根据一些相关的信息数据开会研讨,再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打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说明和统计表格来评定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这种评估方法十分模糊,缺乏科学的分析,给风险防范决策带来了极大风险,实在不可取。
2.3 传统的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主观
目前用于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分析计算的传统方法很多,如层次分析、模糊理论等方法。可是因为电力网络安全信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人为干扰等原因,传统分析评估方法比较主观,影响评估结果。在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如何排除干扰因素亦是一大难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筛选,简约数据简化评估流程是当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3 电力信息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五花八门,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因素错综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立体的安全防御体系。要搞好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要分析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类别,然后才能各个突破,有效防范。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两面大类别:安全技术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
3.1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技术风险
3.1.1 物理性安全风险
是指信息网络外界环境因素和物理因素,导致设备及线路故障使电力信息网络处于瘫痪状态,电力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动作。如地震海啸、水患火灾,雷劈电击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和人为信息泄露;电磁及静电干扰等,都能够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3.1.2 网络安全风险
是指电力信息系统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防火墙不能有效隔离,网络安全设置的结构出现问题,关键设备处理业务的硬件空间不够用,通信线缆和信息处理硬件等级太低,电力信息网络速度跟不上等等。
3.1.3 主机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风险
是指系统本身安全防御不够完善,存在系统漏洞,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都可以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盗取用户所有的权限,窃走或破坏电力信息网络相关数据。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有两种:一是因操作不当,安装了一些不良插件,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门户大开,被他人轻而易举地进行网络入侵和攻击;二是因为主机硬件出故障使数据丢失无法恢复,以及数据库本身存在不可修复的漏洞导致数据的丢失。
3.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电力信息网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风险来源于电力企业的内部,可见其风险威胁性之大。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权责划分不清晰,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过关,工作人员责任心缺乏,最主要还是管理层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所致。
4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
4.1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
目前我国一般运用的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是: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该标准定义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对信息网络系统各个使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实施细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4.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计算模型
学界认为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可能损失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所以电力信息系统总体风险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R(x)=f(p,c)
其中 R(x)为系统风险总值,p代表概率,c为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
由此可知,利用科学的计算模式来量化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即可演算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总值。
4.3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
4.3.1 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模糊数学进行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一种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对风险的定性评估转化成定量评估,一般运用于复杂庞大的力信息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综全性评估。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时,要确定好因数集、评判集、权重系数,解出综合评估矩阵值。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线性分析数学方法,多用于化解风险量化评估中的不确定因素。
4.3.2 层次分析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层次分析法起源于美国,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风险量化评估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把信息网络风险分成不同的层次等级,从最底层开始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各评估要素所占的权重,层层向上计算求解,直到计算出最终矩阵值,从而判断出信息网络风险终值。
4.3.3 变精度粗糙集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变精度粗糙集法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利用问题的描述集合,用可辨关系与不可辨关系确定该问题的近似域,在数据中寻找出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得风险量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分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变精度粗糙集法可以把这些干扰因素模糊化,具有强大的定性分析功能。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是运用数学工具把评估对象进行量化处理的一种过程。在现实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5 总结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对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和电力企业的日常营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领导层必须要加以重视,加大科研投入,定向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强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霞,谢清宇.浅议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07):28.
篇8
【 关键词 】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负面影响;安全机制;建设
1 引言
信息技术当前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电力系统的逐步市场化,建立庞大的数据调度网和综合信息网络服务于电网管理成为了必然要求。虽然信息技术有着多种优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威胁电力生产、传输与运营的各个领域,所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服务于电网运营成为了关键。
2 网络与信息安全影响分析
电力系统因自身的特殊性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十分复杂,所涵盖的信息源十分庞大,因此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需求都较高,致使风险漏洞隐患较多。网络与信息安全对电力系统的最大影响来自于安全方面,安全措施不到位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病毒的传播、木马恶意入侵、网页破坏和代码控制隐患等,带来诸多弊端。
计算机本身防御能力较差,作为通信设备其存在着严重潜在恶意入侵可能性,这对于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而言都十分不利,尤其是现在系统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保密数据,一旦发生恶意入侵现象,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盗窃或者破坏等,威胁电网运营管理。
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来自于网络病毒的安全威胁,不仅对软硬件造成破坏,甚至还通过自我复制导致系统崩溃,引发危机连锁反应。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电力系统内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能流入到网络世界,不少违法分子通过故意编写恶意程度木马植入浏览器漏洞形成网页病毒,轻者造成崩溃严重者导致格式化,致使信息丢失或者被盗窃。
对于电力部门而言,其办公所使用的众多系统和服务器,商业性质较为突出,源代码不公开意味着自身不能对软件源代码进行独立控制,无形中就给自身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众多隐患。电力系统作为自成一系的系统,一般只有内部员工使用或者访问,在权限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下有时会因为操作失误、缺乏保密意识等因素带来网络安全威胁,针对内部管理和访问情况,做好授权等级授予工作,将是保护网络内部信息安全的硬性举措。
3 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建设探讨
对当前电力企业网络安全建设而言,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机制建设不完善,已经成为了信息安全的最大问题。面对这些安全隐患和问题,通过加强安全机制建设防范信息犯罪,消除安全隐患,全面走上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促使电力系统完成转型是关键。
加强对电力系统内部职工的网络安全信息教育,从客观上根本深化信息安全意识是电力企业内部建设的首要举措。促使员工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企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定期举行学习培训,加强技术锻炼学习,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可有效为安全机制的完善建设和贯彻实践提供保障。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促使信息安全到位的有效措施,从制度建设上予以完善,做到权责明晰,对需保密的信息进行登记审批实施地址绑定策略,对信息访问、应用做出严格管理,将会从制度领域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对电力系统而言,对自身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风险做出正确评估确保安全机制完善并落实的必要举措。面对这么一个技术要求高、内容庞大复杂的系统,以多种手段来消弭脆弱性造成的隐患,是把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必然要求,所以,加强风险分析和评估,分析系统面临的多种风险,将其降低到可控的程度,是迫切要求和客观需要。
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技术举措有多种,但是主要要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库安全建设三方面入手,建立信息安全中心和技术联合服务中心,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防火墙技术要以防御为核心构建多技术层次体系,以提高自身的综合防护能力,在顺利为电力系统服务的同时规避来自网络的各种攻击。入侵检测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是ITDB(Integrated Testing DataBase,综合测试数据库)通过命令的形式通过管理系统实现对可疑行为的隔离,并且对疑似攻击的行为进行自我判定收集信息以配置相应部件来规避误操作和攻击命令对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TDB在数据库的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对有可能造成破坏的可疑命令或恶意行为进行发现并隔离,通过对攻击行为进行容忍来保障运行的安全。防火墙逻辑位置示意图见图1。除此之外,电力企业本身也要积极加强技术升级改造,做好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让系统全方位为自己服务,保证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和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想要健康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必不可少,针对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风险分析和评估,从各个方面入手完善安全机制建设,解决存在的隐患与问题,是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保驾护航的关键举措,也是促使其良性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周伟.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网友世界,2012(1).
[2] 余志荣.浅析电力企业网络安全[J].福建电脑,2011(7).
[3] 张鹏宇.电力行业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
[4] 闫斌,曲俊华,齐林海.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J].现代电力,2003(1).
篇9
(1)安全漏洞攻击。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存在某些漏洞。这些系统无意中的漏洞缺陷,却成为黑客攻击的通道。当运行在客户机或服务器的系统程序包含着漏洞代码时,黑客就能利用这些问题来实施攻击。
(2)拒绝服务攻击。这是黑客最常用的攻击方式之一,通常是使服务器出现如下结果:服务器的缓存区存满而无法收到新的请求或者利用IP欺骗的方式影响服务器与合法用户的连接。攻击者通常通过某种方式使目标主机来停止提供服务从而达到攻击网络的目的。拒绝服务攻击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对网络的可用带宽或连通性的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对网络来说一直是一个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网络协议的本身安全缺陷所造成的,因此拒绝服务也就成了入侵者终极的攻击手段。
2网络安全策略与防范措施
(1)攻击发生之前的防范措施。防火墙技术能够最大限度识别与阻挡非法的攻击行为。它通过网络边界的一种特殊的访问控制构件来隔离内网和外网及其它的部分间的信息交流。根据网络的体系结构,可以分别设置网络层IP分组过滤的防火墙、传输层的链路级防火墙及应用层的应用级防火墙。
(2)攻击过程的防范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攻击者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所以单纯采用防火墙已不能够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因此,网络防护要向纵深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入侵检测技术得到了应用。
(3)攻击后的防范措施。当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技术都记录到危险的动作及恶意的攻击行为之后,一旦网络遭受攻击以后,计算机可根据其记录来分析攻击的方式,从而尽快地弥补系统存在的漏洞,防止相同攻击的再次发生。
(4)全方位防范措施在物理安全层面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选用质量较好的网络硬件设备;对关键设备及系统,进行系统的备份;加强机房安全防护,防火、防盗,同时加强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防护。信息安全方面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因此,要将计算机中的重要或者隐私的数据加密,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也要进行加密传输。使用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3种加密方式来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访问控制措施是保证资源不被非法的使用与访问的有效措施。它包括入网的访问控制、操作权限的控制、目录安全的控制、属性安全的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的控制、网络的监测、锁定的控制及防火墙的控制等7个方面的控制内容。因此,它是维护网络的安全和保护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3网络攻击的效果评估方法
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是研究复杂网络环境中怎样对信息系统所进行的网络攻击效果来定性或者定量评估的结果,从而由此检验攻击有效性与网络的系统安全性等。进行网络的攻击效果评估在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网络的构建部门通过对网络进行攻击模拟及自我评估来检验系统安全特性;其次,当对敌方恶意的攻击进行反击时,网络的攻击效果评估还能够为网络的反击样式及反击强度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现有的评估方式可分为安全审计、风险分析、能力成熟模型及安全测评四类。
(1)安全审计。将安全审计做为核心的评估思想是将是否实施最佳实践和程度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估。此类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信息系统的审计与控制协会COBIT、德国IT安全基本保护手册及美国审计总署自动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手册等。此方式主要是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措施的落实和安全管理,这是一种静态的、瞬时测量方法。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模型主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进行安全的评估和分析。一般的方法是通过对要进行保护的IT资源的研究,假设出这些资源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安全威胁,然后对这些漏洞和威胁对资源可能所带来的后果进行预算,通过数学概率统计对安全性能进行测量,对可能产生的损失大部分进行量化。然后提取出所需来进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风险,把安全风险控制到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风险的管理是动态的及反复测量的过程。现有的通用信息安全的标准,例如15013335和15017799等,核心的思想都源于风险安全的理念。
(3)能力成熟度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主要是由过程(Process)保证其安全。最著名的能力成熟模型是系统工程安全的能力成熟度模型。系统工程安全的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安全工程的过程管理途径,把系统的安全工程转化成为定义好、成熟、可测量的一个过程。该模型把安全能力共划分成5个等级,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低等级的是不成熟、难控制安全能力,中等级的是能管理、可控的安全能力,高等级的则是可量化、可测量的安全能力。能力成熟度模型为动态、螺旋式的上升模型。
(4)安全测评。安全测评主要更多从安全的技术及功能与机制方面来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评估。早期安全测评方案有美国国防部的TCSEC,它的优势是比较适用于计算机安全,尤其是操作系统的安全进行度量,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等级的划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4结语
篇10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安全管理
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所构建的最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们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共享资源。如今,Internet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并且欢迎任何一个人加入其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随着网络的延伸,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网络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今天,如何保护各类网络和应用的安全,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成为了本文探讨的重点。
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要连续不断地对网络中的消息和事件进行检测,对系统受到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必须包括网络中所有有关的成分。
网络安全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信息网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涵盖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各个层面上的诸多风险类。无论哪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根据国内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情况,应当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
2.安全技术策略
采用漏洞扫描技术,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风险评估,保证信息系统尽量在最优的状况下运行。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NAT技术:隐藏内部网络信息。VPN:虚拟专用网(VPN)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有的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与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公共网络似乎只由本网络在独占使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网络加密技术(Ipsec):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认证: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并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采用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对病毒实现全面的防护。网络的实时监测: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监测和预警,进一步提高网络防御外来攻击的能力。
实时响应与恢复: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对网络攻击等实时响应与恢复能力。建立分层管理和各级安全管理中心。
3.防御系统
我们采用防火墙技术、NAT技术、VPN技术、网络加密技术(Ipsec)、身份认证技术、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构成网络安全的防御系统。
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这是政府、军队、金融机构在兴建信息中心时首要的设置的条件。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在物理安全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产品保障、运行安全、防电磁辐射、保安防护。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保障手段,是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控制入、出一个网络的权限,并迫使所有的连接都经过这样的检查,防止一个需要保护的网络遭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VPN技术。VPN的安全保证主要是通过防火墙技术、路由器配以隧道技术、加密协议和安全密钥来实现,可以保证企业员工安全地访问公司网络。
VPN有三种解决方案:如果企业的内部人员移动或有远程办公需要,或者商家要提供B2C的安全访问服务,就可以考虑使用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 VPN)。如果要进行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的互连,使用企业内部虚拟网(Intranet VPN)是很好的方式。如果提供B2B之间的安全访问服务,则可以考虑Extranet VPN。
网络加密技术。IP层是TCP/IP网络中最关键的一层,IP作为网络层协议,其安全机制可对其上层的各种应用服务提供透明的覆盖式安全保护。因此,IP安全是整个TCP/IP安全的基础,是网络安全的核心。I主要包括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RSA算法、身份认证、密钥备份和恢复、证书管理与撤消系统,以及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和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技术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
4.网络安全服务
网络是个动态的系统,它的变化包括网络设备的调整,网络配置的变化,各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变化,管理人员的变化。即使最初制定的安全策略十分可靠,但是随着网络结构和应用的不断变化,安全策略可能失效,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以上问题和网管人员的不足,下面介绍一系列比较重要的网络服务。
通信伙伴认证。通信伙伴认证服务的作用是通信伙伴之间相互确庥身份,防止他人插入通信过程。认证一般在通信之前进行。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通信过程中随时进行。认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检查一方标识的单方认证,一种是通信双方相互检查对方标识的相互认证,通信伙伴认证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以及认证机制实现。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服务的作用是保证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和利用资源。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检查用户标识,口令,根据授予的权限限制其对资源的利用范围和程度。例如是否有权利用主机CPU运行程序,是否有权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修改等等。访问控制服务通过访问控制机制实现。
数据保密。数据保密服务的作用是防止数据被无权者阅读。数据保密既包括存储中的数据,也包括传输中的数据。保密查以对特定文件,通信链路,甚至文件中指定的字段进行。数据保密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实现。
业务流分析保护。业务流分析保护服务的作用是防止通过分析业务流,来获取业务量特征,信息长度以及信息源和目的地等信息。
业务流分析保护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伪装业务流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实现。数据完整性保护。数据完整性保护服务的作用是保护存储和传输中的数据不被删除,更改,插入和重复,必要时该服务也可以包含一定的恢复功能。
数据完整性保护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以及数据完整性机制实现。
签字。签字服务通过数字签名机制及公证机制实现,作用在于避免通信双方对信息的来源发生争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