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公司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地产公司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地产公司会计准则

篇1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对策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是指房地产公司会计对房地产公司所从事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的工作过程。合法性是指会计监督确认房地产公司经济业务事项或生成会计资料的程序是否符合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真实性是指会计监督房地产公司会计计量、记录的相关活动是否实际发生或按规定生成相应的会计资料,杜绝会计资料因人为因素的失真;准确性是指房地产公司会计按照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相关要求,监督房地产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会计数据之间是否吻合,应确保各个数据之间吻合;完整性是指房地产公司会计核算公司相关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和提供的各种会计资料是否齐全和完整。

一、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现状及原因分析

有效的会计监督有利于房地产公司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协助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我国部分房产公司中,会计监督形如虚设,会计监督的不力,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会计行业的困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弄虚作假现象增多、诚信严重缺失等不利局面,不仅危及公司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房地产公司管理的正常进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方面:

1.法律制度不健全。

由于会计监督的特殊性以及房地产公司所从事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有效的会计监督必然以会计法律法规和房地产相关法律为准绳及行为标准。自1985年我国的第一部会计法通过并开始施行,后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法也相应做过几次修订。近年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幅度成倍增加,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就使得部分相关规定严重滞后,但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清理废止或修改工作未能及时跟进;甚至出现了会计法未涉及的真空地带,造成无法可依的局面。

2.监督体系流于形式。

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是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于一体的有效监督体系。但现状是它们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不断弱化的趋势,表现为:首先,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缺位。虽然相关的制度规定也建立起来,但形如虚设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弄虚作假现象频发。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部分专业素养不高,或者相对较高,但对于房地产行业相关知识的缺乏,并部分存在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严重等,都造成了监督不力的局面。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以保障公司经济活动行为所涉及的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公司效益的实现是法律法规所赋予的一项权利和义务。

二、会计监督在房地产行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建议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完整的法律体系是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有力保障。对于目前实行的《会计法》尽快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并结合房地产公司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权利、义务及相应的责任应做出详尽明确的解释规定,达到总则与实施细则相配套实施,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提高会计监督的独立性,明确房地产公司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避免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并且,从法律层面上加以明确相关责任追究原则,增加违法人员的作假成本,加大对监督不力行为的处罚和执行力度。为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应与时俱进,对房地产行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做出及时的反应。结合新形势下会计工作实践的需要,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形成以会计法为核心的集法律、法规、规章的完整的会计监督法系体系。同时,各地区应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会计法的基本规定,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以促进当地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2.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房地产公司会计工作的监督,相关部门应严格遵照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违法违纪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并做好典型宣传,以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加强内部监督机制,要求房地产公司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要注重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于重大违纪违规问题,要联合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多方面的内部监督体系。只有通过单位内部、社会、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会计监督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会计行业才能得以继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3.加强房地产公司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作为房地产公司,要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改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注重引进人才的层次及实践工作能力;其次,建立会计从业人员培养机制,提升其专业操作技能,通过从业人员培养机制的建立最终形成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会计监督主体;再次,建立会计人才考核机制,搭建成长平台,提供丰厚待遇,注重对会计监督能力、核算能力的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最后,应该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日常工作中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时刻以法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敢于与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积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唐献东.完善“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新《会计法》实施五周年有感[J].金融经济,2010(12).

篇2

(1)在房地产事业中使用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运用成本的模式对投资性质的房地产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相关的数据,可以得出,投资性质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对这部分的资产进行后期的计算和统计,但是这需要遵守一定的准则,首先,投资性的房地产地区,房地产市场十分活跃;然后就是,公司可以使用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市场来获得相类似的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还有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而可以得出相应的分析,做出合理的估算。如果该投资性房地产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算,那么如果他对公司的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格,还有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统计计算,公允价值的结果和当前的账面价值的差距算作当前的收支亏损的情况。

(2)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企业债务重组利用公允价值来确定,欠款人和收款人在站务的重组过程中所进行的资产的置换和归还。与此同时还规定了,一般情况下,债务人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资产、资本或重组后债务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这部分所得就被算作当前的收益。除此之外,一些需要修改的,一旦涉及一些应该偿还的金额的情况,还有进行债务重新组合之后的价格,以及与重组后的入账价值和有应付金额之和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也一起算作当期损益。收款人将重组之后的债务所存在的当前的价格和所接受的资产和重组之后的公允价值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确认,也可以算作当前的损益。

(3)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资产的互换中国新的关于不是货币资产的交换,和国际上关于会计准则的内容大致相同。它们都将非货币性质的资产在交换时所采用的账面的价值,改成了用公允价值作为基础。而且,根据当前国际市场的情况和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做了相对完整和科学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只有符合标准的并且有可靠信息的非货币性质的资产交换,才可以使用,其他请款都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算。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造假现象全面的观察我国的金融资产市场,当前,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对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处于初级阶段,现在的市场价值,并不能反映出真正的价格,相反存在一定的虚假性,现在的资产中,很难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即使没有足够活跃的市场没有金融资产,也可以根据会计手段对它的公允价值进行一个简单的估算。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和数据以及能够折现的信息都十分的匮乏,在判断的时候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估算的时候容易融入很强的主观性因素。

2.企业可以对公允价值进行操作在进行公允价值操作的时候,其中一大难点就是,公允价值的数据资料非常的少,不容易获得,而且缺乏一定的客观性,造成了通过公允价值计算的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打比方说,企业在投资一家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时候,就需要对其进行一个这就得分析和摊销的考虑,在工程的最后还要对工程的减值问题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要想确定公允价值的标准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地产行业,它们的地段十分的复杂,而且每个城市的情况也不同,这就直接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差异明显,同时给评估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3.采用公允价值手段操控公司盈余状况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很多公司都在是用公允价值进行操作。所以,要想消除企业中的盈余操纵,就必须从根源做起,这也是保证公允价值正常使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公允价值是一种企业中会计计算的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相反也可以伪造会计信息,造成公司财务虚假现象。如何利用公允价值,完全要看公司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当前,确定公允价值还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事情,在现阶段,公允价值大部分都是估算出来的,而缺乏可靠性,在进行实际的公允价值操作中很容易被误解成一个进行计算的工具。

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措施

1.完善市场规则,全面建设市场经济要想更好的利用公允价值,需要拥有一个相对活跃的经济市场,并且交易的双方要彼此同意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算。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改革当前的经济市场,建设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统一的经济市场,努力为实施公允价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公允价值的相关细节规定,还不够完善,存在明显的细节漏洞,造成了在会计人员实际操作中的错误判断,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经验较少,缺乏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尤其是公允价值的计量中。这就要相关部门,对市场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相对完整的描述和规定。这样就有助于会计从业人员在计算公允价值的时候更加的精确,在进行会计财务报表的统计制作当中减少错误,并且将一些无用的信息去除,让财务报表真正的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3.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企业应该定期对公司会计业务进行检查,监管,建立一支专业的监管队伍,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准则。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一个企业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网络,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并且彼此监督,同时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时候要相互帮助,协调工作内容。发现滥用公允价值的个人或部门就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确立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这样一来,经过各部门以及国家和企业的相互配合,就能有效的维护公允价值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行。

篇3

关键词:新准则;公允价值

一、新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

我国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这是新会计准则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成熟。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是这样定义公允价值的:“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即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所强调的是会计应对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真实与公平地计量。新准则实行一年多来的事实证明适度地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符合时展的要求。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为公允价值的引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实际应用的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常常不能够真实准确地计量企业的一些市场收益和风险,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和计量等。所以,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企业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应用

(一)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新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于以实物资产抵债、将债务转为资本等情况,应该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个反映当期损益的账户。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债务人的债务重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应该计入债务重组当期损益;债务人如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债务转为资本时,债务人应按照所转股的公允价值作为清偿债务的价值,将股份公允价值与账面总额之差作为资本利得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将股份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之差作为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债权转增股权时,也用类似的方法将股权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反映当期损益的“营业外支出”账户。依据新准则,在债务重组业务中运用公允价值时如果实物资产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公正的第三方来评估产生,也可以视具体情况由双方的协议作价来确定。

(二)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

新准则中第7号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这样规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具备商业实质且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这项资产交换须具有商业性质同时交换的资产还需要能够应用公允价值可靠地计量。所谓的商业实质指的是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须在未来的现金流量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均有显著不同的表现。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话,那么会计计量时仍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资产成本,不须确定损益。总之,在非货币换中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判断交易的商业实质是关键,这种方法的判定有利于排除关联方交易的情况出现。

(三)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新准则第3号对于投资性房地应用公允价值的情况是这样规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将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原来投资性房地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在存在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条件下,企业可以变更计量方式,允许采用公允价值的方式计量。计量模式已经确认就不得随意更改。事实证明,这一规定的施行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净资产在财务报表上都有了明显体现。例如:某个房地产公司于2002年建造完成的写字楼用来出租,当时建造成本只有800万,而当前如果按照市场价格估计的话,其价值已经升到了2800万,这时候如果一下子将以前的成本计量方法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话,企业的当期收益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了。

(四)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应用

金融工具指的是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新准则关于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企业的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期末估价以及减值等都应以公允价值为标准,即要求对交易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用公允价值所计量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定可以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情况纳入报表的反映当中,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投资者提供有效防御金融风险的信息,有效地避免了长期以来历史成本在对金融工具衡量时,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弊端。

(五)公允价值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用

企业的合并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对这两种企业合并方式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前者的企业合并方式多半不是出于企业自愿的行为,合并时采用的价格也不是双方公平议价的结果,所以准则中规定采用账面价值作为处理方法。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常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由于是交易双方充分议价的结果,有存在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因而此种方式采用公允价值更为合理。具体交易时,如果所交易的公允价值价格大于购买日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应将其差额部分确认为商誉,并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入当期损益;反之则确认为负商誉。企业在合并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应该计入交易当期的损益。

三、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科目的核算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公允价值是企业会计准则新引入的一个区别于以往会计准则的全新概念,所以在此基础上的会计核算科目也有了相应地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引入了新的会计核算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下我们将通过例子具体来分析,如何在实际会计实务中应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等这些跟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核算科目。

例1:甲公司于2006年11月购买乙公司180万元准备短期持有的债券,2007年6月30日,该笔债券的市价为186万元;2007年12月31,该笔债券的市价为182万元,甲公司应该作如下的会计处理:

1.2007年6月30日,确认该笔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00

2.2007年12月31日,确认该笔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00

例2. 甲公司与乙公司是两个独立的企业,两者之间不具有关联关系,并且二者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率,甲公司的库存商品与乙公司的某一个闲置车间进行交换,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2000万元。乙公司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2340万元,已计提折旧4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2340万元。甲公司换入闲置车间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库存商品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假设不考虑除增值税外的其他税金,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核算时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公允价值的条件要求。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2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800

贷:库存商品 1800

交易收益=2000-1800=200(万元),作为营业损益,在利润表上反映

乙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40

累计折旧 400

贷:固定资产 2340

借:库存商品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34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940

营业外收入 400

2.会计收益=2340-1940=400万元,应该视为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作为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四、提高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一方面,应该继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努力建立和完善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在一个开放、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自愿条件下进行交换的价值。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前提就是存在活跃的市场,而活跃市场的存在需要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是以较低成本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努力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等各类市场,为公允价值的施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大力提高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必须的。公允价值的恰当评估是建立在各个行业专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基础上的。所以,现阶段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有效地加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一是要从职业道德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相关财会人员的诚信建设和法制教育,使得财会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复杂判断处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行为企业合理利用公允价值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操控利润的可能性。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以前各种会计处理的不合理性,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的效益状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准则的施行时间并不长,实际工作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应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艳,如何在新准则中使用公允价值,中国农业会计,2007年第8期

[2]张琦,浅议新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时代财贸,2007年第9期

[3]肖晶,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准则中的应用,时代财贸,2008年第1期

[4]明丽,关于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第7期

篇4

关键词:历史成本;应用探究:重置成本;存在问题:会计利润

前言

在会计理论应用过程中,资产计价理论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该理论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会计实务环节的正常应用。通过对重置成本计量属性计价模式、公允计量属性计价模式的应用,进行整个计量属性体系的协调。当然,通过对各种不同性质的计量属性选择,其产生的企业会计利润也是不同的。下文那就资产计价模式、企业利润模式、各个计量属性等展开分析,进行这些应用环节的协调,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1 资产计价与企业会计利润模式的应用背景

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投资成本的控制,进行资产差额环节的投资成本控制,这是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背景。新准则规定会进行会计利润的逐年减少,从而确保投资单位的投资成本整体体系的健全。对于一些没有实现的股权投资差额,需要进行历史成本环节、资产折旧、摊销等模式的应用,这些不同的计价模式的不同领域的应用,对于会计利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环节、资产负债表应用环节等的调整,确保账面价值的转化,并且进行当期损益模式的应用。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模式的系诶套,可以实现其摊销成本及其折旧成本的优化,进行利润的提升。这对于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当期会计利润的提升具备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房地产领域中资产计价与企业会计利润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能够具备准则提出的条件时,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将显著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在此期间的利润水平。政府补助准则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原准则规定是先作为负债,待项目完成后转入资本公积;新准则将这种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按照其名义金额计量模式的标准,进行当期损益的计入。这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来说是普遍应用的,这些上市公司接受政府部门的补助比较多的,可以将其作为收益环节进行处理,而不是进行资本公积的应用,从而确保公司业绩的提升,实现企业的会计利润的优化。在目前,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模式中,实现了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范围的提升,扩大了资本化条件下的资产范围,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开拓,这对于一些制作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对其资产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使短期会计利润减少的影响分析,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固定资产存在高额弃置费用时,按其相应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并追溯调整。此举会增加资产价值,导致折旧费用增加。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这样避免了部分公司提取秘密准备,在以后年度突击转回减值准备的可能。

在企业固定资产成本中,其涉及的资产多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应用下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之外的资产,比如企业的商誉及其资本化开发支出模式。通过对企业的减值费用的优化,进行会计利润的提升。当然了,该模式的应用对于企业长短期会计利润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别是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进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等模式的取消,通过对存货计价方式的改变,从而确保存货成本结构的变化。至于对利润是增是减,将视当期物价变动趋势而定。新准则将对控制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由以前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这样,如果该子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会相应引起母公司会计报表利润数额的减少和资产数额的减少;如果其投资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将使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利润和资产同时增加。新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的定性标准,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2 关于资产计价体系的分析

在我国影响资产计价理论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不断更新应用的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应用环境决定了企业的资产计价的模式,从而深刻影响了企业的会计利润环节。一般来说,从会计利润的角度来分析,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发生转变,这代表着应用核心的转变。在利润表模式中,会计处理工作的核心是利润计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该会计处理模式的应用对资产计价模式的影响,在该模式中,资产计量模式是利润计量的影响因素,在整个会计处理系统中,计量利润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市场价格与资产计量的分离,产生了资产计量与市场价格变动的关系,这也影响了资产计价与企业会计利润之间的联系。

资产不仅以折旧、摊销或消耗的方式影响企业利润,还以资产市场价格或未来获利能力影响企业利润。利润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是两种不同计量利润的理论,前者注重企业资产实现利润,不承认未实现利润。后者强调会计期末资产计量不仅注重因过去交易或事项而实现的利润,而且要关注资产现时价格或未来获利能力。资产计价基础类型及其对利润的影响理论上资产计价基础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是过去已发生的资产取得成本,是为取得资产而付出的代价,要求资产计价一经确认不得随意调整,不受资产未来收益状况和当期市场价格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资产计价模式的含义也在不断更新,具体来说,它是通过货币单位进行计量资产的价值模式的应用。进行企业的资产总额的核算,当然在其核算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知道其资产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有些是无形的、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货币性的有些是非货币性的。通过对不同的资产应用模式的协调,实现其货币单位对资产价值的计量。在会计实务环节中,会计计价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这对资产计价有一定影响,需要做好相关的分析工作。其影响了企业的会计利润。必然影响用货币表现的财产状况,并影响成本、费用、收益和损失的计算,从而影响财务成果的确定。资产评估就是对资产重新估价的过程,是一种动态性、市场化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其评定价格也是一种模拟价格。因此,资产评估需要规范进行。资产评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中介服务行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资产计价与资产评估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资产评估通过对资产计价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会计利润,这是我们分析资产计价模式的前提。通过对资产评估模式的强调,再进行资产计价基础模式的应用,从而满足现阶段的资产计价模式的开展。当然了,企业的会计资料体系及其财务报告资料等都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评估,需要我们重视资产计价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做好区别与联系。虽然资产计价与资产评估有着上述的联系,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资产评估就是从资产计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二者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它们在计价原则、计价目的、资产涵盖范围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自创无形资产等视作资产,在资产计价中却不将其纳入资产。同样的,资产计价会将企业的一些设备、折旧费用等视作资产的一部分,但资产评估会将过时的设备的价值视为零。

3 关于资产计价计量属性与企业会计利润的分析

通过对资产计价应用背景的分析,可以为会计利润及其资产计价模式关系的分析奠定基础。资产计价模式具备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现代会计准则的应用背景下,在资产购置过程中,要按照其支付的现金及其金额等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通过对其现时业务所收款项进行承担应用,从而进行现时业务的合同金额的承担。重置成本计量属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可以得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离不开我国企业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需要在公平交易过程中,进行负债环节、资产应用环节等的协调,进行资产交换过程中、债务清偿模式下的金额计量的应用。在会计系统应用过程中,资产计价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模式,需要按照企业的现实状况,展开会计系统整体应用环节的应用,注重对会计系统整体效应的应用,通过对计价方法的选择,进行资产价值计量体系的健全,从而实现对资产价值量的有效转移及其补偿,从而满足现阶段的企业会计利润的应用需要。历史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影响。历史成本计价论者认为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的净收益是会计反映的基本目标,对各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应以是否能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净收益为先决条件,而公平合理确定企业净收益的关键在于费用与收入的相关程度。由于持续经营假设保证了资产的价值磨损必将在生产正常运转中得到补偿,而使历史成本计价具有更多的相关性。这一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数来确定折旧额度,从而以与收益的反向交互来促成净收益的形成。

在当下时代背景下,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冲击着企业资产计价模式的应用。特别是物价的变化、币值的变化,引起社会整体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在此应用前提下,如何更好的进行资产计价模式的应用,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优化,以满足现阶段的会计系统变化的需要。受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货币的观念价值理念会发生相关的变化,人们内心的价值尺度与当代的历史尺度会产生一定的联系。在此应用过程中,如果依然进行历史成本的应用,就恐怕会导致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影响企业整体利润信息。历史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的长期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把会计称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会计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资金占用的控制和对资金耗费的控制。资金占用的物质形态就是资产;资金耗费的对象化便是成本。因此,会计对资金占用与资金耗费的控制又转化为对资产的控制和对成本的控制。就资产控制来讲,其目标是在保证生产正常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金占用量。

受到我国物价变化情况的影响,其企业的成本控制会发生相关的变化,这样资产的资金占有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由于其资金占用额度的变化,我们对历史成本的计价可能已经满足资产价值的应用需要了。通过对资产控制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实物保全模式的应用。在通货膨胀过程中,通过对历史成本的应用,进行原有资产实物的更新应用。当时就目前来说,如果依旧以现有成本控制模式进行应用,进行历史成本模式的应用,就可能出现资产折耗价值的不合理的分析,从而影响其相关成本的控制,导致控制失灵的现象,对于企业的整体会计利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重置成本对会计利润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以重置成本作为资产计价的计量属性,由于重置成本计价考虑到了物价变动的影响,使得一系列会计程序的展开和会计数据的获取更加切合客观环境的变化,从而使会计系统输出的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也就保证了企业会计利润确认的相关性。但是,重估价值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物价资料进行广泛的对比和计算,而这些资料的获取及处理本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参与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制约,所得到的重估价值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这就可能影响到企业会计利润确认的真实性。

在企业资产计价模式中,重置成本环节对于企业的利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会影响资本的调整额度的变化,也影响了股东权益的变化情况。这就影响了企业的物价变动模式的开展,为之进行资产保全对策的应用,从而进行企业的实力的提升。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模式的探究,可以进行企业经营业绩的反映,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的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会计利润的变化。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重置成本计价体系是不健全的,在价值重估过程中,其物价资料也是不断变化的,需要我们进行物价信息制度的健全,进行各个渠道体系的优化,以满足当下企业的利润环节的应用。公允价值对会计利润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增加限定条件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虚增利润。同时还指出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性质。该规定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通过对企业新型会计准则的应用,进行企业的股份支付环节的规范,确保其计量模式、信息应用模式的协调。在企业应用过程中,股份支付分为几种应用模式,现金结算股份支付模式、权益结算股份支付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职工服务权益结算股份支付模式的应用,进行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计入,这就导致资金公积的增加。在行权日,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该规定完善了会计信息的披露功能,同时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外,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处理,提高了会计利润确认的可靠性。

企业的公允价值对于会计利润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变化,从而进行资本保全及其维护理念的更新,以进行损益账户的良好反映,实现资产价值的增加。当然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明确好实际性现金流缺乏环节,实现账面利润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进行股东权利分配环节的优化,从而降低对会计利润的负面影响。在某一特定的会计环境下,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等资产计价模式,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那么,现时的会计环境下,资产计价应选择哪种计量属性呢?笔者认为应当借鉴西方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我国国情;配合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来规划资产计价模式的再造过程。

4 结束语

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研究资产计价改革目标模式,同时也要重视其过度模式;从西方借鉴经验,从改革中引发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资产计价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多莉,苗玉军,刘庆军.从会计目标看资产计价与收益计量[J].财经问题研究,2000.

[2]阎光华,王步端.评西方流行的两种资产计价理论—兼论我国资产计价模式的重新构造[J].南开经济研究,1988.

篇5

1、在政治思想上,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学习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把握其精神实质。伴随行业改革的深入和不断规范,行业发展也越发引得烟草人的关注。怎样领会和实践市局党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做为烟草的一分子,我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期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和支持行业改革,并在实际工作,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切实作好本职工作。

2、认清岗位职责,切实作好现金及银行出纳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起点,货币资金的管理责任重大。自在市局从事出纳工作以来,我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现金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各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规定,办理市公司的日常费用报销业务。为作好现金的管理,并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我坚持日清月结,作到每日库存数与现金日记账余额核对,确保账实相符;月末现金日记账余额与现金总账余额相符。作为银行出纳,我认真把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和财政部关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到了严格按相关规定和在单位财务制度范围内办理银行存款、取款及转账业务,对不符合制度的资金业务坚决不予办理。同时,我还注重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及单据管理。结合市公司资金活动的特点,单位银行户头达30多个,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及注销等环节我都要一一把关,确保不发生因票据引发的资金安全问题。每月结束后定期主动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确保了单位资金的安全与会计核算的准确。xx年6月至xx年9月我在市公司投资的房地产公司从事出纳工作。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现金及银行结算制度和公司的资金使用要求进行资金结算活动,确保了在个人职责范围内的三个项目的资金作到了专款专用。

3、深入学习《会计法》,积极参与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按照国家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针对市公司前期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足,我配合处内同事在拟定的原始凭证粘贴规则后分处室制作了自制凭证粘贴样本,并于xx年12月试行。在新的原始凭证粘贴规则实行后,我尽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于不熟悉的同志,我亲自示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尤其是离退人员报销医药费用时问题层出不穷,我都能细心讲解、热情帮助。在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不拘泥于形式,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也使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也为整体提升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近半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从凭证这一源头取得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