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产业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滩涂文明;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一、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及滩涂资源开发和发展价值

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海滨地带,是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必然会更加巩固中国海洋大国的地位。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匮乏日趋严重,滩涂资源作为强有力的贮备资源,对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滩涂资源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促进耕地占用与补偿的动态平衡,缓和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还可以促进农、林、牧、渔等的发展,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的发展趋势的现状,课题组于2016年7月到8月期间,利用暑假的闲暇时间,对南通市如东县的滩涂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相关政府部门了解了他们对滩涂资源的开发政策及实施情况,并进行一定的考察调研与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平台,凭借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掌握了更为详尽可靠的资料,对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滩涂文明的历史发展和滩涂资源开发实证调研背景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有学者以江苏滩涂为例对滩涂造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刘增,1985);有学者研究了滩涂的开发模式并且对此进行了适宜性的评价(王芳;朱跃华,2009);有学者分析了滩涂围垦的利弊和会出现的问题(文伟;徐向明,2012),有学者探讨了在滩涂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李富春;王延树;胡艳丽;姚祥,2013),有学者研究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保障机制(顾长洲;李伟,2011)。以上研究对我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建议,进行了严谨的论证,但是滩涂的开发和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开发成果也将不断丰富,所以对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的开发和发展问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资源的短缺;人口的增长和生态的破坏,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我国的滩涂资源丰富,但是我国对于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例如,荷兰利用滩涂围垦进行个体经营大规模机械化农场, 发展大农业;还有些国家设立浅海滩涂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湿地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休憩地,并形成旅游产业等等。相比而言,我国的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发展的农业大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均较低,并且许多地方不重视设立自然保护区,导致滩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外,在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政府的检查力度不够强;相关技术水平不够高等等问题,这些都对我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逐步成为沿海地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手段。因此,加强对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向国外的优秀经验学习。主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海岸带进行综合管理;第二,利用滩涂生物技术,进行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设立浅海滩涂自然保护区。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国的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就一定能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添砖加瓦。

四、加强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思路

加强我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创新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我们不能再跟以前一样走老路,我们要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比如,发展大规模的机械化程度高的滩涂农业;还有,利用高新技术――滩涂生物技术,从而使成本降低,但是形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格局。其二,大力推行滩涂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滩涂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业。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经济,一举两得。

确立以创新开发滩涂资源方式的目标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加快浅海滩涂资源开发是现在我国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对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滩涂资源的_发利用要想发展,就只有创新。此外,滩涂围垦的开发利用,既是我国沿海开发的增长亮点,也是探索实践的创新焦点。滩涂是一种综合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只有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体现其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水文、地质价值等。

结 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如何向海洋强国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就从滩涂资源着手。丰富的滩涂资源是我们的强有力的后备军。但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开发利用它,让滩涂资源最大程度的体现它的价值,并且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路虽然难走,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

篇2

1.自然条件

粤西地理位置优越,而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东频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其海岸线长且海岸港湾众多。其次,粤西不仅海里生物资源丰富,湛江市荣获“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称号,其矿业资源、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这些资源亟待开发,有助于转化为粤西地带特色的海洋产业优势。

2.社会条件

史料记载,湛江徐闻是汉代中西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是我国大陆通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航程最短的口岸、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枢纽城市。其特点是刚发展时以三五个家庭成立规模不大的档口,后转为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后,这些民营企业一般以家族企业为主,数量规模持续增大。截至2012年底,广东省民营单位户数为502.1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3.76万户,比上年增长7.2%。其中私营企业125.62万户,比上年增长13.3%,个体工商户361.91万户,比上年增长3.9%,其实力为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倡导民间投资的原因

倡导民间投资,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资金链的分散以及投资有一定的风险,政府从社会全局观来考量不能承担巨额的长期投资。另一方面从民间投资的角度来说,民营企业在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资金较为充裕可自由分配,这是倡导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

1.政府的性质决定其不能承担风险过大的投资

(1)政府资金具有分散性。政府的资金来源于税收,而政府的投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预算内外政府基金、基建拨款;二是政府发放国债而获得资金;三是通过向银行贷款。政府的投资领域是服务于大众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公益性质的,因此,其中大部分的资金会投入到非盈利性的政府投资项目中,因此政府的资金是不足以投资扶持海洋产业的发展。

(2)投资发展海洋产业具有风险性。湛江沿海地区有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使海洋经济开发过程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如15.10.4超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湛江,据统计,“彩虹造成湛江市渔业损失达 23.69 亿元。这使养殖户经济损失巨大,但并没有令整个社会经济出现紊乱,相反,若是政府投资产业出现巨大损失,则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及人们安定的生活。因此,从整体社会的利益考虑,急需借助民营经济的力量发展海洋经济。

2.民营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地区政府尤其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第一,民营经济不断发展,为拉动湛江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民营经济的增长值基本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其在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无可替代的位置,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排头兵。民营经济增长比重不断在扩大的同时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第二,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尤其是国家重视滨海城市的旅游第三产业的发展,湛江市政府给予响应号召,明确定位将湛江市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打造成广东省最具竞争力的滨海旅游园区。把南三岛建成度假基地,致使争取早日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领头羊。发展海滨旅游业,有利于转变调整城市产业发展结构,迎合产业发展趋势,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采取相关措施吸引民间投资

综上述而言,湛江粤西地带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多种优势,对推动湛江粤西地带发展海洋产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私营企业来说,海洋产业的发展是具有较高风险投资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放,私营者不会轻易的将资本投入海洋产业的发展,那么发展海洋产业会面临资金的困难而无法很好的发挥湛江粤西的滨海优势,无法带动粤西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倡导民间投资。

1.增加民间投资预期收益的可观性

利润回报的可观性是每一投资者所期待的,扩大湛江民间投资的关键应放在增加投资者预期收益的估计量。我们需要设计能打动投资者可行方案(包括投资,收益,预期,风险评估,应急措施),一方面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另一方面能让投资者放心的投资。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民间投资主体在发展海洋产业投资;要扩大对外宣传,吸引国内的民间资本向粤西积聚。

民间投资方向与时政紧密相结合,且根据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而定,并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发展海洋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发展海洋产业是具有时代效应,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预期效应是可观的。如投资发展湛江滨海旅游产业,以海洋旅游产品为基础,发展以湛江本土特色的一系列的滨海旅游设施配套,这前景可谓是大好的。

2.采取相关措施鼓励民间投资

(1)扩大民间投资的投资对象。按照《湛江市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放宽市场准入,除了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民间投资的领域之外,其他任何领域都可以作为民间投资的对象,扩大投资对象,使投资主体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湛江市政府还重点发挥本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鼓励民间优质资本参与“五大五新五特”。如新能源产业,滨海旅游产业,海洋产业中的“大石化配套产业”、“新海洋产业”、“新能源产业”。

(2)强化资金支持。为了激励更多的民间投资,政府给予投资者相关优惠条件。例如: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符合相关政策优惠的,财政可按规定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可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其建设期内应缴纳的各种规费,在市级范围内给予适当支持等。投资海洋产业项目需要巨额的资金,政府给予资金上优惠政策有助于刺激投资者的投资,更有利于聚集民间资金投放入发展海洋产业中。

篇3

【关键词】 MGM(1,2)模型 海洋产业 劳动生产率 就业弹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契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助推海洋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将海洋产业与就业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为扩大就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目前,把就业理论和海洋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海洋经济就业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张万鑫对海洋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与就业弹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研究海洋产业与就业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孙昭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各地区海洋产业吸收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就业吸纳水平的影响程度。周洪军对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沿海区域涉海就业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的特点,指出了存在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周井娟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弹性和单位岗位贡献两个角度出发,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做出分析。上述文献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涉海就业互动影响,但由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导致统计计量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比较大的误差。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所需的样本量较少,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状况。鉴于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拟采用MGM(1,N)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是灰色GM(1,1)模型的多元推广,旨在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对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几年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总量,并测算出未来几年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的走势,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一、海洋产业发展与就业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9518.4亿元上升至2011年45570亿元,年均以16.95%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8.81%提高到9.67%,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强,涉海就业人员从2107.6万人上升至3420万人,年均增长4.96%。然而,由于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以及技术条件等差异,因此相应的产业活动及其就业分布各具特色。2001年到2010年,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与从业人员变化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虽然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起步较晚,增加值不大,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但其增长率较高,发展前景巨大,并且海洋生物医药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也比其他产业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较大。

从2010年来看,主要海洋产业就业吸纳主要集中于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几个海洋产业,占海洋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66.38%;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总增加值的89.32%。从2001年到2010年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主要海洋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在逐步扩大。

二、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是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一定时期内某产业实现的产值与该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的比值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值(万元)/劳动力人数(人)。劳动生产率越大,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出效应越高,劳动生产率越小,说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益越低,在研究某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时,不能只看到其吸纳劳动力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应同时考虑到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一个指标,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之比。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用来反映海洋产业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对海洋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及海洋产业自身变动幅度的一个反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产值增长率;新增就业机会=1%*就业弹性*就业人数。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强;系数越小,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弱。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分析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便于了解海洋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拉动的能力。涉海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与就业弹性有关,还与当期的涉海就业人数规模有关。

从图1可以看出,海洋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国民劳动生产率,并且其差距有增大的趋势,说明海洋就业增加1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国民就业增加一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如果国民经济中剔除了涉海的部分,那么非涉海部分与涉海部分两者的差距还要大一些。该图也从一定层面说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会继续呈现出趋海性移动的态势。

虽然,海洋经济从业吸纳总量不如国民经济总量的吸纳总量,但从图2可以发现,海洋就业弹性明显高于整个国民就业弹性,说明海洋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国民经济吸纳能力强,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来支撑。

三、海洋产业吸纳就业人数预测与分析

多变量灰色模型自提出以来,应用到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从业人数两个指标所受影响因素较多,相关因素复杂且数据信息难以获取,自身数据也较少, 模型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通过上述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和涉海就业人数预测,以期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从表2中的海洋生产总值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为1.61%,涉海就业的MAPE为0.11%,误差很小,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很好地从动态的角度展示了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该模型可以用来作预测,得到表3。

从预测结果看,到“十二五”末期,海洋生产总值规模将达到近10万亿元,涉海就业人数将达到3800万人,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前述新增就业机会计算公式得到2007年至2015年我国新增就业机会如图3所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MGM(1,N)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动态分析并预测了我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末,劳动力需求将达到3800万人,劳动力的增长也为海洋经济的继续发展带来契机,2015年,预计生产总值将达到近10万亿元。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需要有力的对策来支撑。

第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影响就业水平的根本因素。上述分析中,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海洋产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第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上述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特别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这几个产业的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的就业机会高于其他海洋产业所带来的。

第三,加强海洋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培训制度与体系,促使海洋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劳动力在数量上和结构上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形成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就业力增加的良性互动。

(注:本文获得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评价及试验区建设研究项目(AOCZDA201102-1)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万鑫:我国海洋产业与就业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孙昭君: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海洋产业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周洪军:全国涉海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D].天津大学,2005.

[4] 崔旺来、周达军、刘洁、汪立、朱婧: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8).

[5] 周井娟: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

[6] 栾维新、宋薇: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

[7] 翟军、盛建明:MGM(1,n)灰色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

[8]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

[9] 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

篇4

21世纪是文化世纪!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必然导出一个重要的命题——21世纪是海洋文化彰显和海洋文化产业跃进的世纪!

文化的意义当然是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我们已经走出空谈性命义理的道学陷阱,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土地,经济的增长需要文化含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不仅是我们期望的目标,而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一艘泰坦尼克号,演绎出多少动人的故事;一部《海底两万里》,带给人们多少惊诧和兴奋的记忆。而今的文化餐桌上,在面对《哈利·波特》冲击波之后,人们饶有兴味地谈论《向东是大海》、《下南洋》、《秋喜》。这些都是关于文化产业的话题。海洋文化产业不仅风声水起,而且风起潮涌。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按照同心圆分类法,文化产业包括核心层、层、相关文化产业层三部分,图示如下。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产业领域。海洋文化产业借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迅速发展、方兴未艾,是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业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实业界的强烈兴趣。

按文化产业同心圆分类法的窄口径计算,2010年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3255.33亿元。按宽口径统计增加值约为8093.33亿元(含滨海旅游业),预计“十二五”增速在12%左右。

海洋文化产业是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新闻出版业、涉海广电影视业、涉海演艺业、滨海体育与休闲娱乐业、涉海洋庆典会展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等领域。我们预测,“十二五”期间海洋文化产业将呈现滨海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电影视业、体育与休闲文化产业、庆典会展业五龙竞进的局面,到“十二五”末总产值可逼近1万亿元。

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推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与推动。而海洋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顺应了21世纪这个海洋世纪和文化世纪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再就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特征而言,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海洋领域当然也不会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休闲产业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成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力的重要动力。

我们已经进入休闲主流化时代,一个休闲主流化的社会正在向我们走近。

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用50年的时间使休闲生活走出边缘地带,中国人找回休闲生活,开始享受休闲生活快乐。休闲主流化无疑给滨海休闲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

在休闲产业这个大系统中,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五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十二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砺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滨海旅游业除了打休闲牌外,还可打体育牌、科普牌、历史文化牌、民俗文化牌、军事文化牌、体验牌。

(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李尔摩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从穴居时代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生产商品而成为舞台的提供者。

由于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所以一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正如服务经济的地位高于产品经济一样,体验经济高于服务经济,它创造的价值来自个人内在的反应。

体验性海洋旅游产业因游客的主体性、创造性、表演性而具有吸引力。如:角色——在疍家船上当船老大、当新郎,海捕海钓——渔民的感觉,海鲜厨艺和小工艺制作——体会创造,滨海游艺——令人心跳的经历,参与性特色歌舞表演——寻找快乐……

除滨海旅游业外,涉海影视业也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人们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海底两万里》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涉海的不少,有神话题材、军事题材、渔民生活题材、改革开放题材等。

要采取有力措施,引领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要结合海洋文化产业的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门类,推动海洋新闻出版发行业;海洋影视制作业、海洋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海洋文化节庆会展业、滨海体育与休闲娱乐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优化海洋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带、海洋产业区、海洋文化产业核心城市建设。支持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构建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创意内容生产,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益,扩大规模,促进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要培育海洋文化市场主体,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格局。

第四,要健全各类海洋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海洋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第五,要提升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能力。要多维度开发海洋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创意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衡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要积极推动城市创意型行业的发展,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立一批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聚集区,聚集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开发自主创意产品。

篇5

关键词:物探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

一、发展现状

1.市场现状。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物探船保有量为163艘,处于活跃状态的为134艘,由53家船东持有。物探船船东主要集中在欧洲,其中挪威是物探船配套设备和建造船厂最集中的国家,也是运营物探船最多的国家。欧洲之外拥有较多物探船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阿联酋。但是对于大型深水物探船来说,仍然被PGS,WESTEN GECO,CGG-VERITAS,FUGRO GEOTEAM等欧洲公司所拥有,上述公司占据了世界海洋三维物探市场80%以上的份额。

从建造角度来说,目前全球有77家船厂拥有物探船的建造业绩,主要集中在挪威(52艘)、中国(12艘)、俄罗斯(12艘)。长期以来物探船建造船厂主要集中在欧洲,这种格局至今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原因除了物探船船东和核心配套设备企业都集中在欧洲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物探船建造对船厂的硬件设施要求并不高,欧洲船厂的现有设施足以满足物探船的建造。由于船体本身在物探船的总价中比重较小,欧洲船厂高昂的人力成本劣势在物探船建造方面所占比重基本可以忽略。因此物探船的建造并未像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和LNG船等船型一样向中日韩三国转移。

虽然物探船的建造仍以欧洲船厂为主,但是近年来订单已开始向阿联酋、印度、新加坡和中国船厂转移。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物探船建造由船东主导,所以建造厂的分布具有跟随船东的特性。阿联酋、新加坡和中国的船厂建造的多是本国船东订造的物探船,如阿联酋Drydocks World的物探船订单便是来自阿联酋新兴的物探船船东Polarcus,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的订单也来自于中海油服和中石化。

中国完成过物探船建造或改装的船厂有4家,包括大连辽南船厂、上海船厂、上海求新造船厂、金陵船厂。近年来只有上船船厂为中海油服建造过1艘、改装过2艘物探船。

2.船型发展。全球具备设计与开发大型物探船能力的国家为数不多,船型开发主要由挪威SKIPSTEKNISK、VIK-SANDVIK、ULSTEIN等设计公司主导。日本2008年拥有的唯一一艘大型深水物探船“资源号”,是政府花费232亿日元向挪威购买的二手船。韩国建造过一条14缆物探船,其设计来自Rolls-Royce。

自1991年世界上出现第一条三维物探船后,到1999年的短短8年时间,物探船拖带电缆数已迅速从3缆发展到20缆。2008年5月挪威Aker Langsten船厂建造完成1艘22缆Ramform S系列全球第三代物探船。2013年5月,三菱重工旗下长崎船厂为挪威PGS公司建造的“Ramform Titan号”24缆物探船交付,该船造型十分奇特,成等腰三角形,可携带6000吨燃油,电缆上传感器能收集12平方公里内的相关数据,几乎相当于1500个足球场的面积。该船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深水物探船。

二、市场需求预测

从近期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约58艘物探船(约占总数的43%)船龄超过20年,27艘物探船(约占总数的20%)船龄超过30年,根据船舶平均寿命在30年左右推算,未来几年将会有部分物探船退出市场。此外,尽管受到油气公司资本支出大幅削减的影响,物探船日费率下降且订单也随之出现了锐减,但是一些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仍然受到市场青睐。

从战略角度来说,随着物探行业的利润在不断减少,未来装备制造业务和物探服务业务的协同效应将更明显,各大国外服务公司为抢占技术制高点,遏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纷纷实施技术差异化发展战略,通常仅提供技术服务,不外售勘探装备及相关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考虑到我国开发南海深水油气田的迫切需要。以及促进我国海洋物探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国应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物探船及相关物探技术的自主设计及建造。

三、技术发展趋势

1.深海长距离、多缆大面积地震勘探作业能力。随着各大石油公司将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作为未来的重要战略举措,海上油气勘探区域逐步向深海发展。需要新一代物探船的续航力、自持能力、抗风浪能力进一步提高,具备高效的深海长距离、多缆大面积地震勘探作业能力。

2.3D、4D地震成像。较早的物探船都只提供2D地震成像,而近些年3D物探船已经占领市场成交主力。未来随着深海勘探的难度增加和油气开采成本不断攀升,将导致石油公司对物探技术和物探精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4D地震成像物探船将是未来物探船的技术主流。

3.海底地震采集技术。海底地震技术有着海上拖缆地震无法比拟的功用和优势,主要缺点是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但是,随着材料、电子电路、光纤通讯等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海底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外,海底地震采集技术易于进行4D油藏监测。海底地震采集技术的未来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付学辉,李铭。大型深水物探船关键技术研究[C]。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论坛论文集,2015.

[2]黄立业,李莎,史筱飞。物探船全球专利竞争态势分析[J],船海 工程,2016(2):41~49.

作者简介:徐晓丽(1987―),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技术和战略研究。

刘健奕(1988-),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技术和战略研究。

篇6

一、海陆经济发展存在协同效应的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1971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协同论认为整个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社会现象亦如此。

海陆经济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首先,海洋产业是陆域产业的延伸,在陆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海洋产业的发展广泛需要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海洋产业促进作用越大。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陆域产业的发展,海洋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丰富的蕴藏资源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很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海洋产业的发展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相关陆域产业的发展,因此,海洋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陆域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也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又密切的相互联系,海洋经济发展可以很大程度地借鉴运用陆域经济的发展成果,包括制度形式、发展方式、科技成果等方面;与此同时,陆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如能源、原材料的提供,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以沿海陆域地区为依托,这同样会拉动陆域经济的发展。如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陆域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行业,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进行金融服务支持,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需要陆域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支持。

二、海陆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的分析

首先,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发展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进行如下表述:以两变量为例,其他条件不变,若xt加上的滞后变量后对yt的预测精度不存在显著性改善,则称xt-1对yt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根据以上定义,格兰杰因果检验式如下

如有必要,常数项、趋势项、季节虚拟变量等都可以包括在上式中。则检验xt-1对yt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原假设是:

H0=β1=β2=β3=…=βk=0

显然如果式①中的xt的滞后变量的回归参数估计值全部不存在显著性,则上述假设不能被拒绝。即如果xt的任何一个滞后变量的回归参数的估计值存在显著性(不等于零),则结论应是xt-1对yt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双数检验可通过F统计量完成。

式中,RSSr表示施加约束(零假设成立)条件后的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表示RSSu不是加约束条件下的模型的残差平方和,k表示模型xt中的最大滞后期,2k表示无约束模型中被估计参数的个数。T为样本容量。

在原假设成立条件下,F统计量渐进服从F(k,T-2k)分布。判断规则是:

若用样本计算的F≤Fα(k,T-2k),接受原假设,即xt-1对yt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若用样本计算的F>Fα(k,T-2k),拒绝原假设,即xt-1对yt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考察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发展速度的因果关系情况。选择发展速度指标,主要是为考查海陆经济之间的动态效应,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因资源禀赋、地区差异等因素导致的初始状态对海洋经济及陆域经济产值的长期影响。

鉴于我国海洋经济数据样本空间时间的短暂性,并同时考虑到政策、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1996-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由于全国的样本数据数量较少,不能有效地进行检验,因此,选取全国11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陆域经济等数据作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对象。选择的指标主要包括海洋经济发展速度、陆域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海洋经济产值与陆域经济产值之间的比例。协同效应可以简单用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对海洋经济及陆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为方便阐述,将以上三个指标分别记为HYZS、LYZS和HLBL。

下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阶数为2的检验前提下,海洋产值与陆域产值的比例指标对海洋产业的增速具有明显的影响:HLBL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HYZS的格兰杰原因,在1%的置信水平下是LYZS的格兰杰原因。同时LYZS也是HLBL的格兰杰原因,而HYZS不是HLBL的格兰杰原因;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海洋经济增速与陆域经济增速之间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静态效应大于动态效应,即既定的海陆经济比例对海陆经济发展起的作用较为明显,而由于海陆经济动态增长而给陆海经济带来的拉动效应在短期内不明显。当滞后阶数=3时,仅有陆域经济增长速度与海陆产值比例之间存在相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其他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均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滞后三期处于一个海陆经济协同发展的静态效应起主导作用向动态效应作用更加明显的过度阶段。当滞后阶数为4时,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增长速度在5%置信水平下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印证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的存在。

三、海陆经济协同效应的面板数据回归方程计量

为更准确地衡量海陆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效应,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拟合海陆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建立适当的模型形式,考察海陆经济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具体方程形式。选择的样本数据包括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陆域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与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关系。关于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度量,本文选择海洋经济产值与陆域经济产值的比例作为解释变量,考察该解释变量对各个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

文中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陆域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考察海洋经济产值与陆域经济产值对海洋经济增速、陆域经济增速以及GDP增速的影响,以我国沿海11省市1997-2008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陆域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以及海陆经济产值之间的比例作为模型的样本数据。

为了增加模型的解释程度,我们同时选择各个被解释变量的之后一期数据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具体模型方程形式分别为:

GDPZS=α*GDPZS(-1)+β*HLBL

HYZS=α*HYZS(-1)+β*HLBL

LYZS=α*LYZS(-1)+β*HLBL

其中GDPZS表示现实我国沿海各个地区生产总值与其上年生产总值相比增加的比例;GDPZS(-1)代表上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的数值;HLBL指标代表海洋生产总值与陆域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是衡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指标;HYZS表示各期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比例;LYZS表示陆域生产总值比上一年的增加比例。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海洋产值与陆域产值之间的比例对海洋经济发展速度、陆域经济发展速度以及GDP发展速度均有正向影响,即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产值之比越大,其对于海洋经济、陆域经济、GDP发展速度的推动作用越大。

四、结论

篇7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成长期阶段的产业。现在世界上所称的新兴产业,主要指随着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新兴产业最近受到广泛关注与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关系。金融危机在带来经济增长压力的同时,也给全球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机遇。例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就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新能源、生物、信息和航天等领域,希望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借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的《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在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在1200亿美元的科研(含基建)计划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占468亿美元,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性投入占100亿美元;20亿美元追加科研投资则主要分布在航天、海洋和大气领域。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处在回升的关键时期,美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做法给全球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启示,也拉开了全球新兴产业竞争的序幕。随后,日本、韩国、欧盟都在采取行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政府全面参与经济规划,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韩国对此十分敏感,他们要通过政府直接干预,扶植、引导并鼓励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等措施,在市场中进一步增强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兴产业在中国发展是金融危机时“调结构”的要求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在“保增长”“保民生”的基础上重点“调结构”。目前,全国各地在确立增长目标的同时,都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基本前提,向具有高附加僮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中国目前从发展战略角度已经提出了一些发展愿景,如在新能源上,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新材料上,要形成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提高生命科学技术,在10年内实现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在信息网络产业上,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空间海洋开发方面要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2009年以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讨论如何发展国内的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国七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从政策激励角度讲,通过发挥政府的积极主导作用,不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实现新兴产业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发展新兴产业具有太多的益处。从经济上说,发展新兴产业既能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也能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从市场角度说,由于新兴产业的相关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所以未来具有惊人的潜在市场规模,发展新兴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发展新兴产业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新兴产业大多属于低碳经济,无论是全球气候变化将令中国承受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还是国内自身的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使得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新兴产业也是大势所趋。

新兴产业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跨越发展

1.与各地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中国正在抓紧制订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并且将把新兴产业发展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机遇期的关键点上,有比较优势的地域必须顺应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抓住国家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用产业集群形式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新兴产业应该用先进的产业集群形式生产。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增长。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

篇8

关键词:头门港;产业联动发展;对策建议

0 前言

当前,国家正在重构沿海经济大战略,浙江省被国家批准为海洋经济试点省。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新布局是:“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台州(头门)港,就是“两翼”中“南翼”的关键节点。港区位于台州湾北侧,是台州港规划建设的中心港区,也是带动整个台州港发展、带动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和带动台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的主要着力点,已成台州市委市政府港口建设重点。

1 港区与沿海产业联动的基础

1.1 台州港发展框架和基本市场腹地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建设,包括大麦屿、临海(头门)、海门、黄岩、温岭、健跳等六个港区在内的台州港“一港六区”格局初步形成,各港区功能布局分工态势正快速推进。而从其市场腹地看,直接腹地――台州市域已基本巩固,随着金台铁路和台缙高速公路延伸段及74、75省道的改造建设,港口市场网络覆盖的腹地范围初步形成。

1.2 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全面推进势头良好

作为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台州产业发展趋势,以台州沿海产业带为核心,台州正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提出了重点升级发展汽摩配、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船舶及配件、水泵阀门等优势产业,突破发展电力能源和大石化等战略产业,积极完善环保、港口及物流、生产服务业、滨海休闲旅游、现代生态农(渔)业等配套产业,着力建设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医药化工基地、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发展基础和规划发展态势,直接为头门港与产业的联动发展奠定坚实产业需求基础。

2 港区与沿海产业联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台州港口建设在深水港泊位规划建设中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台州港建设一直局限在海门港区和大麦屿港区,海门港区由于受到椒江口航道水深条件限制,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大麦屿港区建设,受到地理区位特别是没有大城市依托和深水岸线不多等条件制约,也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如此局面逐步造成台州没有深水港口建设前景的社会认知,也带来后方临港产业发展的限制,互为不良循环,带来沿海的台州一直没有形成大港口与大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2.2 临港产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沿海产业平台建设中,临港产业与港口关联度不强,腹地轻工制品、汽摩配、不锈钢、专用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主导,带来对港口的直接需求不足,继而带来对港口发展中的制约。而从头门港后方临海产业区块看,医药工业占据主置,与港口关联性也不强。临海市域内陆更是以旅游用品、工艺美术品等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对港口依赖性更小,从而对港口发展难以形成直接需求支撑。

2.3 临港产业平台土地利用规划不科学

港口后方优越的土地空间没有用于产出更高的临港产业,而往往服从于眼前的短期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导致非临港产业发展用地占比过大。

从以上港口与产业及产业带联动发展问题看,相比较于省内的宁波-舟山港、嘉兴港,台州港在港口与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发展较为滞后。

3 港区与沿海产业联动发展对策想法

3.1 加强合作开发

台州市内部,要积极吸引台州市港航集团参与,台州市外部要从建设港口战略联盟出发,积极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大型港区的合作,加快台州集装箱弃陆走水。同时,也可积极引进更高层次的大型企业开展二级定向合作。省交通投资集团要充分发挥优势,尽力引进“国”字头央企、“军”字头、“外”字头大型企业,开展二级合作开发,借力发展,为台州头门港开发建设创造更大的合作发展空间。

3.2 加强体制创新

创新建设推进机制,整体规划头门港区的发展战略,按照不同的区域和产业分类招商,制定统一的产业准入、投入产出等招商政策,共同树立台州头门港与沿海产业带联动发展的品牌。探索投融资体制创新,鼓励外商对港口设施与港口相关产业投入,探索码头共建或出租业务,积极实施国内国外企业有所区别的“一港两制”投融资体制。简化行政手续,提供行政审批的“一条龙”服务或是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多头审批带来的交易成本,不断提高效率。

3.3 加强政策助推

加强财政和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对建立大宗平台交易市场的扶持,重点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对头门港集装箱的公路运输集疏运建立台州辖区内的“绿色通道”;对水路运输环节,实施经济补贴;对港口装卸方面,力求降低费收和提供增值服务,加快头门港集装箱运输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争取在今后的浙江省和台州市的发展规划中,将头门港区列为重要发展项目,在土地利用、海洋滩涂开发、岸线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争取头门口岸开放,并逐步申请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监管区域。

参考文献:

[1] 林敏.发展台州港口经济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0(7):16-17.

篇9

关键词: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6-0085-04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部署了未来5-10年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将海洋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海洋产业中的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装备业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有五大海洋经济区域,即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2012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产值为18078亿元,占当年全国海洋经济产值的36.1%,在五大海洋经济区中位居第一。环渤海地区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起步较早,在产业规模、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对其他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指在海洋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背景下,依托海洋高新技术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带动能力的产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既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下列特征:一是全局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优化海洋产业結构、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而且还能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二是关联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不仅能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等效应来带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通过国家及地区的海陆统筹规划带动陆地产业的发展。三是环保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应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能缓解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是综合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保产业。四是技术密集性。海洋经济对科技的依赖度往往高于陆地经济。而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发现了新的海洋资源,或者拓展了海洋资源利用范围而不断成长的产业。所以,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含量较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五是高成长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由新技术开辟的海洋经济领域,因此具有发展潜力大、增长快的特点,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海洋主导产业。根据世界海洋科技发展趋势、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应关注并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二、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海洋生物医药业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不断增长,这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很多海洋生物体内具有特殊化学結构的活性物质,在药品开发上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环渤海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较早,2005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7.8%。环渤海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山东青岛、烟台及辽宁省部分地区。如,山东省在我国最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在海洋生物医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很多成果,研究水平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产值81.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山东省有百余家企业从事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化制品生产,其中有20多家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有3家过亿元,总资本近300亿元。山东省的烟台东诚生化、青岛明月海藻、海尔药业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纷纷涉足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从事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开发。

(二)海水利用业

海水利用业包括利用海水进行淡水生产和将海水应用于工业冷却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人均用水量只有26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环渤海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地下水,造成了地面下沉日益严重,而且出现大面积的海水倒灌现象。此外,随着我国海岛资源的开发,对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海水利用业的发展不仅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环渤海地区在海水利用方面进行了各类探索。目前,大连、青岛、天津、烟台、秦皇岛、威海等沿海城市都已大量利用海水。如,大连市是全国海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示范市,大连市已建水源热泵项目13项,涉及供热供冷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实现供热供冷面积32.72万平方米。在海水淡化技术和规模方面,天津市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天津市拥有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机构和膜天膜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据统计,2010年我国已建和即将建成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每日60万吨,其中天津约为每日2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在环渤海其他地区,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为主的淡化技术日渐成熟。山东长岛和大连长海先后建成1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三)海洋可再生能源业

海洋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和海上风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仅潮汐能和波浪能的能量就是现阶段全世界发电量的4倍。我国能源短缺,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的压力会不断增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环渤海地区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发展迅速,2010年比上年增长96.7%。但在产业规模上,环渤海地区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2009年山东省海洋电力产值为19.7亿元,辽宁省海洋电力产值为0.21亿元,而早在2005年广东、浙江等省海洋电力产值就分别达到650亿元和347亿元。目前,环渤海地区的海上风能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山东省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重点建设的两大基地之一,河北省也是我国海上风电场发展的重点区域。2007年,中国首座离岸型海上风力发电站在渤海辽东湾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实现实质性突破。2009年,环渤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为191.9万千瓦,占当年沿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的40.8%,其中山东省的风能发电能力为121.83万千瓦,占当年环渤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的63.5%。环渤海地区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仍处于技术研究阶段。2012年,中海油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海洋能综合试验基地正式落户青岛斋堂岛。该项目以建设国家级示范基地为目标,重点开展多能互补智能化独立能源系统、波浪能、潮流能发电装置和低成本海洋能输变电设备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四)海洋工程装备业

海洋工程装备业指为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的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油气钻采装备、水下运载和作业及通用技术装备、海洋探测与监测装备、船舶与大型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随着深海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以海洋开发为重点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市场容量巨大。环渤海地区海洋工程装备业主要集中在大连、青岛、烟台、东营等地区。2010年,环渤海地区造船完工量为1385.96万综合吨,占当年全国海洋造船量的21.66%。其中,辽宁省在当年环渤海地区比重为68.0%,山东省占比为29.2%。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企业先后在青岛、大连、曹妃甸等地投资兴建大型海洋工程装备项目。青岛与大连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工程基地和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青岛海西湾聚集了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有能力提品研发、设计、建造、维修、改装、拆解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船舶企业集团。此外,东营市浅海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发展迅速,产值已占全国石油装备产值的1/3左右。在产业技术方面,天津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压力舱可以下沉至4300米的深海,对石油构件进行试验测试,这使得中国深海石油构件屈伸实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中国深海石油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公司交付了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标志着我国已开始打破新加坡、韩国企业对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的垄断。

三、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力量雄厚,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目前转化率约为20%,大量的海洋科技成果处于闲置状态。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科技成果主要是由海洋科研院所完成,而成果研发、中试、商品化(产业化)三个环节所需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中试、商品化所需资金远远超过研发资金。海洋科研院所资金有限,往往无力进行中试和商品化,从而使科技成果处于实验室状态,难以实现转化。

(二)产业发展存在市场风险

目前,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工程装备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发展速度较快。而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和海水利用业则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成熟度低,尚未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如果任由市场调节,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产业将难以充分发展,将长期停滞在产业形成期。

环渤海地区的海水利用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如,天津北疆电厂已经安装的四台先进海水淡化装置中,只有一台在运行,其余三台都处在停机备用状态。天津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厂已经停产。究其原因,是我国的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约为5元/吨,高于自来水的市场价格,导致市场需求不足。而且由于开工不足,难以获得规模效用,再将资本折旧等因素考虑在内,平均每吨淡化海水的成本较高。

在海洋可再生能源方面,虽然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发展前景看好,但海洋可再生能源电站建设面临海水防腐等问题,建设成本较高。在形成一定规模前,其发电成本将高于其他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也将面临市场风险。

(三)产业发展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自净能力弱,由于陆源污染和海上污染,使渤海海水质量较差。根据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海域夏季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32730平方公里,约有42.55%的海域没有达标。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虽然比传统产业环保,但也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海洋工程装备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的污染物排放会增加海上污染。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排放的废水温度较高,大量排放能会使局部海域水温升高,这会导致浮游生物急剧繁殖,从而产生“赤潮”或“绿潮”等海洋灾害。此外,海水淡化会排出大量的浓盐水,其含盐量高于海水1倍左右。渤海近海海滩地势平缓,且水深较浅,海水交换能力较差,不具备向深海排放条件,如果直接排放将提高海水盐度,产生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

四、对策

(一)实行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結合的产业发展调节机制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在产业形成期尚未形成规模,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高风险、高投入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同时,部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外部经济性。因此,在产业形成期需要政府对产业发展进行积极的调节。政府可以在人才、用地、税收、贷款、资金等方面对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如,面对海水淡化设备闲置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海水淡化企业的扶持。政府以各种补贴的形式对海洋开发企业予以支持,并不能促进海洋产业的长期发展,当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进入产业发展期后,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的计划调控为辅。

(二)坚持资源循环利用理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对于海洋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间的循环。企业内部循环是企业内部通过使用先进生产工艺,对生产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少排放直至零排放的环保目标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经济目标。如,在海水利用方面,企业通过改进工艺,将冷却用海水重复利用,降低成本。企业间的循环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合理统筹,将上游企业的生产废物提供给下游企业作为原料和能源,实现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多余的能源为居民提供制冷或供热服务。

(三)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投入机制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由于尚未形成规模,投资回报的前景无法估计,海洋资源开发投入的风险较大。所以应以政府的引导性投资为引导,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参与。财政、科技、海洋与渔业、环保等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海洋高技术企业的扶持,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转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攻关及重大海洋科研项目。在产业发展资金方面,要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我国海洋开发企业规模偏小,往往因为自身信誉不足,难以进行直接融资。而且海洋企业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难以获得充足的银行贷款。政府可以为资信较好的海洋开发企业提供担保,或由政府出资设立企业债券担保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此外,通过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创业基金等形式,支持海洋开发企业发行债券、股票,引入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

篇10

一、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性

(一)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经历“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发展调整中提升”三个阶段,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装备、船舶、钢铁和石化等产业在国内已占据重要地位。进入“*”时期,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各类资源要素刚性约束所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制造业资本驱动力日趋弱化,产业能级提升、结构调整遇到压力。*已到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利用当前高端产业增长空间放大的重要契机,立足长期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结合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当前,*先进制造业发展已进入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阶段,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转变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从传统制造业生产转变为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支柱产业、装备产业、战略产业发展的重点突破。

(三)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要求*构筑更加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与国际大都市和建设“两个中心”相适应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高集聚度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适应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需要,是加快*城市功能和产业转型的迫切要求。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使*产业发展的压力增大。二是土地、能源等资源环境要素对产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增加。产业调整成本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三是产业资本集聚能力不强。*在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优势,但由于缺少外部资本有效投入而未能同步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四是核心企业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系统集成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衔接能力还较薄弱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要抓住当前重要的发展机遇,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科技资源密集、综合实力领先、要素流动迅捷等优势,通过创新突破和资本集聚,集中发展代表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和体现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集聚、规模扩展和能级提升。

二、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一是服从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重大专项,主动衔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二是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是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是立足*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综合优势,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推动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原则

1.立足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以技术进步为主线,以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化为抓手,通过开放式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着力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在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努力把握行业发展先机;在保持技术进步与国际同步的基础上,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2.集聚优势条件,抢占行业制高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瞄准行业高端,集聚优势条件重点攻坚。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链的创新模式,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带动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化关键瓶颈的持续突破。

3.明确责任主体,聚焦重点突破口。坚持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实施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作用,明确工作责任制和责任人,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组织落实、责任落实、进度落实。

4.强化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集约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培育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差距、对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聚焦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个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集聚创新资源,突出技术进步,攻克关键瓶颈,夯实产业基础,完善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体的发展团队。

——调整结构。到2012年,重点领域通过打造自主品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引领;通过提高核心设备制造环节的集聚度,实现系统引领;通过融合发展总集成、研发设计等,实现价值链引领。

——发展增量。到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0亿元,比20*年增加4500亿元左右。

——带动效应。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国内领先,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端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衔接较为完善,实现重点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三、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

根据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要求,参照《*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的内容,依据*现有的产业基础、科研技术水平和人才支撑条件,确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九个重点领域,即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一)新能源。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实现2MW陆上风电机组规模化生产和3.6MW海上风电机组的产业化,加快风电发电机、主控制器及系统等关键部件国产化,推进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及相关装备产业化,推进IGCC有关装备研制及示范工程建设。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关键生产设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等区域。

(二)民用航空制造业。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形成大型客机的总装和研发基地、ARJ21-700支线飞机30架批产、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和航电系统集成产业化。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大型客机总装和研发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宝山等区域。

(三)先进重大装备。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重点聚焦核电、火电、特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等,实现关键核岛主设备国产化配套,提升大型锻件产品的极端制造能力,发展60-120万千瓦清洁高效火电设备系列,实现轨道交通车辆及自动控制系统国产化。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关键设备及部件产业化、大容量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系列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松江等区域。

(四)生物医药。到2012年,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医药商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在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开发中药及天然提取物,重点突破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及抗体类药物的产业化,着力发展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精密医疗器械和检测系统仪器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徐汇、奉贤等区域。

(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到2012年,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重点推进12英寸65nm以下芯片生产线建设,实现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平板显示、汽车电子等芯片的国产化,加快集成电路制造、测试装备产业化,推进TFT-LCD高世代生产线、OLED中试线及配套产业建设,发展大功率LED封装器件及产品产业化。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4.5代OLED中试线建设、数字电视芯片套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徐汇、闵行等区域。

(六)新能源汽车。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产业化,提升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汽车电子系统集成能力。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和动力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嘉定、*等区域。

(七)海洋工程装备。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重点提升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研制能力,加快海洋钻探设备、油处理模块的研制,提升港口装卸运输设备等级,实现船用通讯、导航、控制电子设备等船舶电子的突破。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长兴岛等区域。

(八)新材料。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重点推进高性能碳纤维、耐高温纤维等生产线建设,实现高温合金、钛合金材料产业化,推进生物相容材料及终端产品产业化,加快环保节能材料与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化及其推广应用。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15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建设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奉贤、宝山等区域。

(九)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3600亿元。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大型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TD-SCDMA、TD-LTE等移动通信技术,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互动娱乐、金融服务和在线视听等数字内容服务产业。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基础软件产品研发、TD-SCDMA增强技术基带芯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徐汇等区域。

四、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推进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口联系部分重点项目。成立*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协调推进工作中的有关事项。九个重点领域中,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八个领域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为主负责推进;生物医药领域由市科委为主负责推进。有关委办局、区县政府、开发区共同做好推进工作。

(二)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由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实施主体需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制和责任人。对实施主体提出的政策需求以及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由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小组予以协调。

(三)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平台。组建*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作为市政府面向全社会服务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平台,具体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信息、政策咨询、项目受理、技术服务、配套对接、平台聚焦、绩效评估等工作。

(四)优先落实支持政策。将本市出台的财税、规划、土地、人才、科技方面的鼓励支持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个重点领域优先落实,对项目实施主体和配套单位倾斜,给予优先支持。

(五)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市政府设立10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按照《*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使用。鼓励金融资本与重点产业发展对接,鼓励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

(六)推动产业链配套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工作机制,定期向中小企业需求信息、召开对接会议等。围绕项目实施主体,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专业化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