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传统艺术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的传统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间的传统艺术

篇1

关键词:传统艺术发展;民间艺术;儿童绘本

一、前言

绘本一词最早开始于欧美国家,后传入我国,主要是图画与文字的相互融合,从而使信息能够达到一种传递的目的。当今,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绘本的发展已经遍及全球,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展。这对丰富儿童教育,为儿童能够客观的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桥梁的连接作用。目前绘本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快,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国的原创绘本质量并不高,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极大多数的儿童绘本还尚未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儿童绘本[1]。且绘本目前仍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上,缺乏对主题和语言表达的考量,尤其是缺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应用,而民族民间文化才是中华文化最具特色的部分。因此我国在儿童绘本的创作过程中要想形成中国特色的儿童绘本就必须要融入民族民间文化。

二、儿童绘本创作的发展现状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以图画为基础的叙述。突出说明图与图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引导读者在看绘本的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自我见解。所谓儿童绘本,不管是从文字层面,还是图画的绘制方面来说,都必须紧紧围绕着儿童,将儿童作为最核心的群体。并且绘制者通过对图文的处理,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具有可视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教育要从儿童抓起”观念的普遍发展和深入人心,国家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2]。虽然目前儿童绘本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但是目前国内的儿童绘本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儿童绘本的创作仍然呈现出单一性、趋同性。这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与外国绘本的成熟相比较,我国的绘本便显示整体创作比较落后,而且原创的数目很少。可悲的是,甚至就连作者对绘本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分析理解也不是很到位。仅仅是简单的效仿国外绘本中的插图和绘画,却并没有大量的融入中国民族特色主义的文化风格。而传统艺术文化在儿童创作中的渗透不但能够宣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孩子取其精华,吸收优秀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够在弘扬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间艺术风格的儿童绘本之路。

三、儿童绘本融入民族民间文化的意义

理论意义:中国上下五千年,整个民族的民间文化已经历经了数千年的积累和沉淀。目前就其发展来看,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质朴纯然的气质。与此同时还汇聚了中华上千年的艺术结晶和民族民间独有的思维方式,发展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价值[3]。实际意义: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呈现出一种多元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最为古老的神话传说、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民间音乐和地方舞蹈等。这些民间艺术都是现在儿童绘本创作灵感的源泉,当然,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财富。绘本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将民间民族文化独有的艺术融入进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实、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以及无限的想象力,还可以引导儿童深人理解和想象,有助于他们在看绘本的时候形成正确的观念[4]。

四、传统民间艺术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许多的外国插图艺术逐步涌入我国之后,儿童绘本创作者也大力吸收进了儿童绘本。其实面对这样的挑战,如果我国儿童绘本还想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融入我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儿童绘本。各地的民间艺术不仅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厚,还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因此只有将民间艺术与儿童绘本两者融合在一起,互相补充继续发展壮大,这样才能在少儿领域中更好的传承并且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刺绣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民间艺术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是农民生活的写照,也是民间生活智慧的结晶。我国早在春秋时期的农村,就普遍发展了桑蚕麻种植,与此同时染织工艺也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刺绣的工艺品都呈现出一种非常精美娟秀的视觉效果,因此,慢慢的在日用品上也融入了刺绣,使得刺绣艺术逐步得以普遍应用。当然,很明显地域特点不同,刺绣方法也各异。画家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慢慢使用刺绣将其作为一种表现手法[5]。其实,现在我们会在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来颜色亮丽鲜艳、造型夸张的刺绣元素其实更加凸显了画面的趣味性。比如说,在一幅作品中画面上夸张的狮子造型给人一种这样的视觉效果:既感觉它威武雄壮,而且巨大无比。在它的衬托之下,它旁边的小人物反而会显得十分渺小,总览整个画面你会发现充满了一种浓厚的童趣。同时你也会觉得,其实刺绣的质感往往会让读者的心灵涌入一股暖流。并且还能激发读者想要更加深入探索的欲望,还能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与绘制者彼此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能够促使欣赏者可以更深程度的欣赏作品。当然民间艺术通常都具备直观、通俗易懂的特征,相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形式的艺术具备的可操作性更强,可接受性也会更高。

(二)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说到民间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剪纸艺术了,尤其是在北方的民间。剪纸一般是以纸张为主。在民间艺术中,剪纸不止遍及北方民间的各家各户,普及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得到了民间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深度喜爱。很明显民间艺术作品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世代广为流传。不止是因为艺术,还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毕竟民间艺术承载着民众对新生活的美好期望。很明显剪纸呈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十分的丰富,它代表着农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剪贴出自己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可以随手就创作出一幅既能表达自己希冀,又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的作品。我们经常在儿童绘本中可以看到剪纸的影子,当然,绘制者将剪纸引入儿童绘本中,不但可以凸显民间文化,还可以让儿童在看绘本的时候倍感亲切。尤其在北方的民间,他们从很小就开始接触到剪纸艺术,甚至经常在身边可见剪纸。所以,将剪纸融入绘本可以启发幼儿审美,通过启蒙的教育,促使家长从小就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能让幼儿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从而能够培养儿童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

(三)民间玩具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民间最为常见的儿童玩具以手提式为多,比如小花灯。一般在农村是用篾扎纸糊,里面装有小红蜡烛或者内装一个小油灯。在纸的外侧通常贴的是剪纸,人们可以剪出自己喜爱的动物、花草、人物或者印上木版年画。现今发展为竹架构造,用彩纸或者绸布糊面,里面放入一根小红蜡烛。虽然就制作技艺而言,其实手法并不纯熟,但粗犷有力、真实、无矫揉造作。所以无论是在造型方面还是用料或者色彩和制作风格都无不透露着生动形象、活泼向上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间地域风格。在民间,儿童玩耍的玩具往往被称为“货”。民间玩具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编织的,还有捏造的。这些玩具通常看它是否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才决定是否会被纳入儿童绘本之中。儿童天生爱玩,所以玩具对儿童的吸引力是极大的。比如说我国很早就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儿童玩具形象。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记》中,各种玩具让儿童在看的过程中印象深刻、激情高昂,兴趣浓厚,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面具,让很多孩子在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甚至自己买来面具戴。由此可见,玩具在绘本和插图中的影响力其实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在制作绘本时,创作者通过将玩具的形象融入到儿童绘本中的形式来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泥将军》这个绘本中,主要讲述了一个整天只会自吹自擂自己是大英雄的人,其实在现实中生活却一团乱麻。在这本绘本里,绘制的画面形象逼真,与以往的绘本不同的是,创作者在处理泥将军时,用到了古老的泥人表现手法,形象逼真的朴实画风彰显出了一股浓浓的民间艺术气息。其实不得不承认,广大民众原本就对民间艺术的形象非常青睐,再加上在作者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和精心提炼,旁边附上几句文字说明,就会更加促进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碰撞和共鸣,也让儿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传统木刻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我们通常在印刷版的书籍插图中,可以看到木刻版画的存在,而且是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版画常常与文字一起搭配绘制在儿童绘本中。通常绘制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民间绘画的语言或图案、并对其进行修饰改造。民间艺术绘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独有的艺术风格,还融入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风俗习惯。同时我们能欣赏到民间艺术呈现出的造型简朴归真,甚至偶尔也会呈现出略微夸张的表现效果,而且表现出色彩鲜明风格独特,既能彰显工笔重彩之风,也能凸显淡雅隽秀之态。

篇2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发展;趋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每个民族都因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而获得内源的族群认同及外源的地位确认。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则是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常常成为民族的标志和特色所在。

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

各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依托于本民族特殊的生态文化系统而生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多也一直未脱离本民族独有的生态文化环境。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勃兴等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生存状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很多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不再象以前那样是相对封闭型的发展,而是以开放性的势态接纳着外来者的体验和审视;也有很多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其生存的空间不再是以前那样狭小的民族本土,而是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外界。在这种“迎进来”和“向外走”的趋势当中,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本的仪式性、日常性和自娱性走向了展演化、市场化和舞台化。

本文所谓的“展演化”,不仅仅指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空间上的变化,即从生活走向舞台,同时也指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上的改变,即从嵌合于民众自我走向展现给外界他者,当然也包括了诸如手工艺品之类的民间传统艺术的商品化现象。归纳起来,当前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倾向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旅游发展将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推向展演舞台。

有的民族提出在当地建立民俗旅游村、生态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建设目标,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地区所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中都不会缺少民间传统艺术的内容,但这些传统艺术的内容、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也无疑会随着旅游活动而发生改变。一些歌舞类的动态艺术多朝着展演、表演的方向发展,而一些传统手工艺类的艺术其中的工艺制作过程可能会向展演化和游客参与体验式转变,其中的工艺成品则往往向市场化、商品化靠拢。

以云南近年来旅游发展迅速的几个地区或村寨为例,泸沽湖畔的落水村,摩梭村民每晚定时举办篝火晚会,表演传统的歌舞,游客可以欣赏也可以参与其中;红河元阳箐口村的哈尼人民在村中建成展厅,展出传统服饰等民族文化内容,并定时在广场上表演民族歌舞,供游人欣赏,甚至传统的纺织工艺也被再现于游人经过的地方,但其目的是吸引游客拍照后收取一定的费用;大理鹤庆的新华村,几乎每家都有私人作坊,置身村中,可以听到艺人们敲击制作银铜器的叮当声,可以看到艺人们拿着工具专心工作的情景,每家每户的手工作坊也不拒绝游客的参观,村中沿路的民居还被改造成店铺,广场处修有停车场、购物商场,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将手工艺品展示并出售给游客,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入;石林地区彝族的支系撒尼人,拥有传统的刺绣手工艺,在石林旅游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这一传统工艺也逐渐发生变化,为了吸引游客,撒尼人制作了更多样化、更轻便和便于携带的工艺品,刺绣工艺品的出售成为当地居民经济来源中的重要部分。在当下的环境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二,开放的环境中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不断走向外界和展演化生存。

在一些地区,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不再局限于本村寨、本地区的本土范围内,也不再是与、神圣仪式或者世俗生活、自娱自乐相关联,随着外界关注的增多,这些艺术活动走出了世代生活的本土空间,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上展示自已,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展演性的艺术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民族本土有着对该种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和养育,使得其具备了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关注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和现代社会鼓励多元、渴望多元的民众需求,当下的社会语境为民族本土传统艺术走向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那些乡民的艺术走向更多的大众。

这方面的个案同样很多,2006年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就将当地彝族传统的海菜腔带给了全国的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最终手捧原生态唱法的金奖而归。丽江的纳西古乐“走出去”的尝试就更早了,1980年在宣科等人的努力下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重建,一批老艺人被集中起来演奏传统音乐,后来古乐会开始对外公演,再后来,那些原本在各个乡村与仪式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古老音乐,在宣科的带领下走出国门,到英国、挪威、芬兰、丹麦、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世界各地演出,这或许是那些头发稀白、耄耋之年的老者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中的石龙村,一直以来有唱白族调的传统,当地唱的白族调,种类丰富,有传统的本子曲,有情歌(又分为有情曲和无情曲),还有节日庆贺曲、迎宾曲、敬酒歌等,一般情况下多为男女二人对唱。每一首调子一般有八句,格式为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山花体式,当然在对唱的时候,你八句、我八句,就可能会不断地延伸下去,调子也就越唱越长,但八句可以说是一个单位。歌词多是即兴的,要求押韵,押的不是平仄韵,而是以高低谐律,称为高低律。唱时,有专用的伴奏乐器龙头三弦。过去,石龙村民祖祖辈辈唱白族调,但都是在山间地头干活之余自我调剂,或者是在民族节日中民众自娱自乐的形式之一。比如每年的农历七月底石宝山歌会节,三天的会期内,剑川各地、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相约聚集在石宝山对歌。石龙村离歌会的主会场宝相寺仅25公里,村里的群众几乎都要来参加歌会。即兴的对唱,谁都不愿服输,往往对上了就停都停不下来,有时候要对通宵达旦。石龙村民唱白族调所发生的改变,应该说也和石宝山的旅游开发联系在一起的。石宝山内石钟寺石窟早在晚唐时期便已开始开凿,距今已有1000多年,但由于地处深山、交通封闭,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石龙村这个居于石宝山腹地的小山村同样如此。1961年,石宝山的石钟寺石窟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石宝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注:参见云南省剑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剑川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763页。]1985年,石宝山旅游公路开通,[注:参见云南省剑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剑川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页。]伴随着石宝山旅游开发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景区,石龙村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注意到石龙村歌手较多的情况,将一些著名的歌手吸收到石宝山管委会工作,主要让他们参与旅游和政府接待,为游客和考察者演唱白族调。20世纪80年代初,剑川县文化部门在石宝山设对歌台,开展赛歌活动,为获胜者颁奖,强化了白族调对唱中的竞技性和荣誉感,这时的白族调演唱应该说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而石龙村的著名歌手和在对歌台上展露实力的人们又不断地参与了更大范围的比赛活动,并最终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理州“歌王”、“歌后”。其中大理州的“歌后”李宝妹就是在石龙村出生和长大的。此外,石龙村的李根繁、李福元等歌手也已名声在外。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很多歌手都出唱片、VCD,越来越像明星。现在,每到过年过节,剑川县的其他村寨甚至大理州的其他县市,以及丽江、怒江兰坪等地都不断有人邀请他们前往演唱,支付给他们的酬金也越来越高。姜续昌、董继兰等10多岁的小歌手还被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选中,将他们带到昆明进行培训和演出。所有的这一切,都表征着石龙村的白族调已经从传统的自娱转向了更具商业价值的展演,而其舞台也已经不再是小山村的乡野山间,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的影响

作为当下民族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无疑对各民族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民间传统艺术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方面,也表现在民间传统艺术的所有者也就是文化持有者的身上;这种影响既有对民间传统艺术保护和传承的促进,也有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改变和置换,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1、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影响

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给民间传统艺术本身带来了极大影响。具体表现为:

其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改变了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由于是展演化的民间艺术,所以传统艺术生存的环境已经从原来的相对封闭、有限改变为更加开放、广阔。在很多地区,传统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生存范围,而是不断走向外界,即使是那些没有改变演出的具体环境,依然在本土演出的艺术形式,其观众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外来者和游客成为了其观众的主要来源和构成,而本土的观众则很少参与到此类展演性演出的观看中。

从存在方式而言,传统的民间艺术往往与仪式活动和村民日常生活共生共存,而展演化倾向使得传统的民间艺术脱离了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成为单纯地外向型展示和演出。很多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在过去或者与有关,或者是含有神圣意味的仪式行为,其举行的时间、地点、程序、主持者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展演化倾向的出现,多数传统艺术和神圣信仰、严密仪式相分离,完全成为展演性的文化。比如过去很多民族对神话、史诗等本民族“根谱”性的文艺内容怀有神圣态度,只能由民族首领、宗教祭司等在本民族重大节日等场合才能演唱,有时甚至对观众的构成也要加以规定,但现在,在一些地方,由于旅游开发的影响和游客对此类文艺现象观赏的需求,逐渐出现了将这些神圣性的活动与宗教仪式分离的现象,活动内容、程序不再严格按照古规执行,其目的仅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其传统的民间艺术与宗教仪式并无关系,传统艺术主要是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他们调节生活节奏、自我娱乐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在现代化条件下,却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也不再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自娱的方式,而是成为特意为游客或外界表演的、娱悦他人的艺术展演。这同样意味着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上述石龙村的村民唱白族调,过去是在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随心所欲地歌唱,是为了自我娱乐。即使是有很多观众时的对唱,演唱者的目的也可以说只是“兴之所至”而已,因为此时并无经济利益的驱动。然而,在展演性的演唱中,或者是为了满足外来的游客,或者是歌手亲自到外地演出来征服当地的观众,无不是以经济利益即演出报酬为最主要的源动力。

其二,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使得民间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出现了一定的变异和置换。由于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要求艺术的表演面对的对象是单纯以“欣赏者”、“观众”身份存在的游客或本土以外人群,所以很多时候就需要依据他们的审美需要来对传统艺术进行一定的改变。比如纳西族过去表演纳西古乐的均为中老年男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纳西古乐的商业演出中,组织者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一些年轻的女性在经过培训后也加入到了演出的队伍中,这样一来,给以游客的视觉冲击力就大大加强了。再以石龙村的白族调为例,过去,白族调或者是村民上山下地时自己放开嗓门唱上一段,或者是在节日和平常生活中采取对唱的形式进行,但这种对唱主要是即兴的,当然也有一些经典的唱段已经深深地浸烙在歌手的脑海里,但他们在运用这些经典唱词、曲子的时候也往往要加上自己的创造,灵活运用。而现阶段,为了展演的需要,在文化部门和歌手的努力下,创造出了迎宾曲、敬酒曲等相对模式化的曲子,运用的场合也较为单一,主要是一些迎来送往的场合。红河元阳县的箐口村和弥勒县的可邑村都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在两个村寨我们都可以看到歌舞表演,但是表演的内容当中却有很多变异和新的创造。

其三,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使得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尽管很多学者关注的是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被舞台化的传统艺术已经脱离了民众日常的实际生活,展演化趋势甚至催生了大量的“伪民俗”,但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还是应该看到它的另一方面。完全脱离实际生造的“伪民俗”当然不足取,但舞台化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却并不能说就完全与民众现实生活无关,更不能和“伪民俗”划等号,各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谁又能肯定在时间的推移下舞台化、展演化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不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态”的组成部分呢?中山大学叶春生教授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辨别民俗的真伪并不重要,传统的“真”民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就沦为二手民俗,而“伪”民俗经过包装,也会得到族群的认同而转化为“真”民俗。[注:参见关昕《“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因而,我们在看到展演化趋势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一些积极因素。由于现阶段本土群众自娱之外更大需要的出现,使得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观众范围不断扩大,对传统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此外,展演性的民间艺术和传统的民间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与经济利益发生了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获得会反过来促使乡民更加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传统艺术,从而使传统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

2、对文化持有者的影响

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趋势除了对传统艺术本身产生极大影响外,也会对文化持有者即传统艺术的拥有者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会给当地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生存境遇。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为文化持有者吸引和容纳了更多的观众,更多的观众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需求,当然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经济收益。这对于很多生活在山区、半山区较为封闭的村落中的乡民而言无疑至关重要,因为传统的艺术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会提供给文化持有者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在传统艺术从本土走向外界,从自娱走向娱人,从没有观众或很少的本土观众走向大量的观众和外界的关注,这其中,除了显而易见的改变外还蕴藏着更多的内容,那就是这种“向外”的发展所带来的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一些文化持有者正是抓住机遇而成为了村寨中最先从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当中受益的人,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大有改观,而且成为当地人羡慕的对象和外界的关注中心。大理鹤庆新华村世世代代打制银铜器,古老的手工艺传承了不知多少年,虽然每一代人当中都可能涌现出技艺超群的人物,但他们从来没有能够获得更大的声名。而今天,在当地发展旅游、发展民族手工艺的背景下,很多人出了名,成为工艺大师,这样的殊荣是他们的先辈无法拥有的。如艺人寸发标,从小就跟随父辈走乡串寨打制银器,但他的成功是和新华村的开发分不开的,在新华村民族工艺的开发过程中,他因自身的积累和技艺涌现出来,1999年,他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2000年,他被云南民族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2004年,又被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聘为客座教授。2004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他设计的“标祥牌”系列酒具还注册了商标并于1998年申请了国家专利。而石龙村歌手李宝妹,在不断的表演和比赛的过程中,得到了大理州“歌后”的美誉,并且在更多的地区演唱白族调,获得报酬,在此过程中,不仅在经济方面有所收益,而且也为了赢得了更大的名声。现在,“歌后”的名声不仅仅局限于大理地区,而是已经远播到相邻的怒江兰坪、丽江等地。红河石屏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就更不用多说,尽管她们参加青歌大赛并非简单的对游客的展演,但她们在参赛并获奖之前其实已经有了大量的展演作为铺垫,也可以说正是先前无数的展演活动让她们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技艺并最终在大赛中取得了成功。不管怎么说,这些事例本身给予村民的最大启示,是让村民看到了通过自已拥有的传统艺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希望。村民们没有想到,原来祖祖辈辈上山放羊、下地干活的时候唱的山歌调子,在今天会如此受到外界的关注,会成为改变他们命运的契机。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歌手、艺人已经成功了,而这种成功,源自于传统。

最后,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又促使文化持有者更加关注和重视自己所拥有的传统艺术。伴随着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文化持有者得到了许多的实惠,这无疑会让文化持有者本身反过来更加关注自己的技艺,更加重视从传统中继承下来的艺术,并力图使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同时,一些文化持有者受益于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所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引导更多的文化持有者参与到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承袭和展演当中。不管文化持有者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其最主要的动因为何,在与外界的比对中,他们都会更加关注和珍视自己的传统,更加自愿自觉地去传承传统艺术,这或许是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最大的功劳。

三、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的思考

本文所讨论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现代旅游之中,这种现象已经波及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但旅游中的文化商品化、展演化及其相关讨论无疑值得我们关注。事实上,在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早已注意到了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变迁问题。美国人类学家欧文・钱伯指出,当地人过去为自己生产的艺术品,现已被变成旅游纪念品被拿到市场上出售,原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如歌舞、仪式等被搬上了舞台向游客进行表演,这样的文化商品化现象无处不在,并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注:参见张晓萍主编《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东道主地区为吸引游客而设计的“舞台真实”到底是好是坏,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认为,舞台真实是“伪民俗”,舞台表演会破坏文化的真实性,格林伍德在《文化能用金钱来衡量吗?》一文中对文化商品化进行了猛烈抨击。有的认为舞台真实并非坏事,舞台表演及其获利增强了东道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保持。[注:参见张晓萍主编《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131页。]在民俗学界,也有与旅游人类学中“舞台真实”相类似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德国民俗学家汉斯・莫塞尔提出了“民俗主义”的概念,主要指民俗文化脱离其原本的生存空间,被第三者利用,为了新的目的,以新的功能加以演绎的现象。[注:参见关昕《“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对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在现阶段所产生的变异,学者们所持的态度也还不太一致。有的认为展演化使得民间传统艺术变味,在某些方面不再保有传统的特征,甚至出现了一味只为迎合消费者需要而改变传统艺术本来面目和制造新的艺术形式的情况,这种现象对于传统艺术的保存和传承非常不利,会加速传统艺术的变迁。也有学者认为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虽然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传统面貌,但总体而言是继承了传统特色的,而且展演化拓宽了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也使得民众对传统艺术更为关注,因而最终会促使传统艺术更好地发展,使传统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进入新的良性循环。当然,也有学者对上述两种观点采取折衷的态度,认为上述两种情况在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中都可能会存在。笔者并不想一味调和两种观点,但也认为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现象。我们不能否认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的过程中,既有对其生存和发展有利的促进因素,当然也有对其保护和传承不利的消极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其间的平衡,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尽量保持民间艺术的传统性。尽管民间传统艺术在展演化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外界和观众,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和制约,但文化持有者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和外界,要记住我们要向外界展示的是我们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而不是外界希望看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文化持有者才不会迷失在外界的希望和市场的需求中,而是保持传统与自我。如果我们一味仅以市场为导向,可能会陷入市场需求假象的泥淖并丧失自我特色和对外界的吸引力、竞争力。当然,由于民间艺术已经进入了展演化的层面,其生存的环境已经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极大改变,因而,在尽可能保有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适当创新的问题,这也是保持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所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第二,建立起民间传统艺术生存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我们需要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发展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改善文化持有者的生存状况,我们也需要将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重新投入到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当中,保障民间传统艺术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如果能在展演收益和传统艺术生存发展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和规范的机制,也就意味着建立起了民间传统艺术生存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这不管是对文化持有者而言还是对民间传统艺术本身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3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间;传统;现代;平面设计

1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概述

剪纸是一门雕、镂、剔、刻的艺术,是将一张平展的薄纸剪刻成形式多样的平面造型图案,它的载体有很多,一些片状的材料,如纸张布皮、金银箔,甚至树叶树皮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同时它的历史也是很久远和漫长的,早在商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得到逐步发展和成熟。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初,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恐惧而用来祈福辟邪的,后来发展成为用于装饰、造型艺术等方面来美化生活和艺术。它来自于民间,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心理有着莫大的关联,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风格上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风格细腻清秀,北派风格豪放粗犷,这就更能体现出地域的差别性。

2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剪纸艺术主要是运用象征、夸张、理想化的手法来描绘日常生活的人物、动物和事物。一般是以纸张为材料,用剪刀和刻刀进行裁剪雕刻,呈现出镂空的形式,而这种画面雕刻出来后又是独立完整的,这就需要巧妙的手法来制作,既要保障线条的流畅圆润不中断,又要使形象生动具体。剪纸艺术是把原本三维空间的造型用二维平面的方式呈现出来,形象简洁而巧妙,在对人物的剪裁中,用连接不断、纵横交错的线条将面部器官勾画清晰,并能从中看出不同的表情心理;雕刻动物时,它们的形象和动作无不惟妙惟肖,幼稚生动。在色彩上采取单色调为主,色彩的选择是根据场合的不同来设定的,一般是大红或大绿,红色代表喜庆,绿色是为避凶趋吉,以一种色彩作为主色调占取较大面积,小部分再配以其它色彩,同时应避免同类色邻近色的组合,这样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形象一目了然。传统剪纸艺术的这些形象和色彩以及手法的运用,都符合了现代平面设计中要把握的简洁、生动、强烈三大要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引入这种形象,再对其造型元素加以提炼改造,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和审美观,就能创造出既不失传统又新潮的现代平面艺术作品。而在利用传统剪纸艺术时,不仅仅要参考其形象造型,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意境和韵味,也就是说,要取其“神”。不管民间剪纸的历史多么久远,发展多么漫长,它所包含的情感都反映着人们的意愿和信仰,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将这些美好吉祥的寓意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更能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使作品具有更深厚的内涵。例如,2008年奥运会福娃招贴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波兰馆参展标志设计,都采用了中国民间剪纸的形式特点,使其整体画面视觉冲击力强,形象生动醒目,整体效果又具有现代化特色,形式新颖独特,寓意明确,是传统剪纸与现代平面设计完美结合的体现。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从应用上可以分为窗花、灯花、礼花、刺绣花、室内花、祭祀剪花几大类,它的题材也特别丰富,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民间传统艺术图案集。它历经数千年,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逐步加工更新改造为形成的,它并不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而是反映了大众的习俗和精神向往,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有相当稳定的受众群体和深远的历史积淀性,并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和广泛的社会普遍性,这种丰富的艺术形式,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素材和资源。传统剪纸的寓意和象征也是很明确而形象的,多是以家庭和睦、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为主题,运用谐音和指物会意的手法来表达,例如莲花和鲤鱼的图案象征的“连年有余”,喜鹊登上梅枝则指的是“喜上眉梢”,同时鸳鸯戏水象征着甜蜜爱情,松树仙鹤代表了健康长寿等等。当人们看到这样的图案时,马上就能联想到它们所表达的寓意,而这些都是在传统民间剪纸的逐渐流传中所深入人心的美好标志。这种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表达方式,也是现代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运用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引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再加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对其进行剖析和改造,定能设计出别开生面平面艺术作品。

3现代平面设计在传统剪纸艺术中的创新和超越

有着独特民族特点的剪纸艺术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能带给现代平面设计巨大的想象和创意空间,将这种具备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特点的艺术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并加以超越和创新,将会创作出独特新颖又不失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要使一个平面设计作品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只是简单的挪用剪纸造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它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超越。要避免单纯的模仿和复制,而应该结合自己的设计主题,将传统剪纸图形进行变化和革新,借助其所蕴含的精神思想来表达自己设计中的意义,使其即具有传统的民族美学意韵,又有现代平面设计所必需的时代感,同时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气质与气度。在实际的平面设计中,将传统民间剪纸文化的精神实质融会到现实平面设计中,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胆创新,在设计中积极开拓独特的思维视角,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更多自己新颖的构思,再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的设计手法来进行再次设计,使其更具有当今时代特色。而在创新的同时,不应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抛弃一切传统剪纸艺术中所具有的美学特征。

4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的一项象征,民间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出于生活,其独特的风格具有趣味性、象征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等特点,同时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灵感,它所承载的民族气息能使现代平面设计绽放出别样的风采,而在其之上加以创新和超越,更能推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世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启示[J].卷宗,2011(8):53.

[2] 刘荣超.剪纸艺术之美的形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12.

[3] 王世琴.试论羌族剪纸艺术的文化特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2):103.

篇4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广告中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运用的基本形态,归纳并总结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广告的发展现状,并对其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进行梳理,指出现代广告运用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积极意义,即广告诉求效果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与推广兼顾,从而更好的解决继承与创新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现代广告 民间艺术 传统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广告的“触角”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阅读杂志,登录互联网,行走在繁华的街市中……只要是生活在这个信息流变的时代,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广告信息向你扑面而来。

广告是科学,同时,广告又是艺术。广告创作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现代广告普遍呈现出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相交叉的发展特点,除具有真实性、审美感和绝妙的创意,同时还往往具有区域性文化表征。好的广告创意蕴含的文化信息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其创意的灵感源泉既来自于自然,也来自于生活,更来自于地域文化和商品销售本身的定位指向。

一 民间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民众利用最简单的工具、运用最朴素的思想创造了中国独有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源泉大体分为两路,一路是以精神为主导,另一路是以物质因素为驱动。前者主要是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如年画、窗花、花灯等等,祝愿吉祥、驱鬼辟邪,表达并满足人们的理想、愿望,是有关于心灵关照的外在体现。后者主要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如坛坛罐罐、杯碗茶盘、竹席草编等生活用品。但在这些日常家用中,也多有各种图案纹饰跃然其上,以兼顾使用者的精神寄托。千百年来,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都全面的渗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映像,映照出中国文化史的踪迹。

民间传统艺术“形”的衍生,是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万物的充分反应和提取。人们在万物有灵的哲学思想影响下,为了对世间万物养人之功的崇尚,逐步产生了各种视觉图形,如凤纹、云气纹、鱼形纹、涡旋纹等。这种“形”的延伸是对原始母体的继承与延续,也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衍生与拓展。

民间艺术的诞生并非是单纯为了美,而是与生活或民俗上各种使用目的、精神神韵相结合的。如结婚时新娘陪嫁物品上的鱼、莲、猴、石榴等形象都是对婚后多子的企盼。不论是剪纸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鱼盘上的洒脱的鱼形,还是面花上质朴圆润的虎形,都以其特有的魅力神韵体现出民众美好的愿望。这一切对设计师们也同样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极大丰富了设计师的创意源泉。而这种神韵的自然承传,是源于中国民众古老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对“形”和“意”的延伸。

二 现代广告与传统民间艺术元素

目前,在我国所看到的形形的广告,无论是在广告的创意、制作、文化品味层面仍然缺少一种非常鲜明的、中国文化属性的传播力量,舶来品的影子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这就需要在现代广告的设计创意中,巧妙融合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从而提升广告艺术的表现力和区域民众的吸引力。

广告创意广泛汲取民间艺术元素的营养,有利于强化广告的亲和力,使广告能够更真切的接近和打动消费者。传统民间的艺术元素、形象是国人非常熟悉和喜闻乐见的。例如一些报纸上刊载的祝贺类广告,采用了在广告作品左右两个上角设置宫灯的方式。对于宫灯,中国人是非常熟悉的,是古中国特有的照明方式和吉庆诉求方式之一。所以,国人一看到宫灯和宫灯图案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广告利用民间艺术元素,还有利于传达特定的信息。例如广告中经常使用“喜”字、倒“福”字、“寿”字等,虽是一个个简单的符号,但却传达了十分丰富、重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符合了国人心底的固有观念,十分易于公众接受。

广告运用民间艺术的方式,较为常用的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运用民间艺术形象或题材;二是运用民间文艺常用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电视或者网络广告,从其表现手法对民间艺术元素的运用来看,写作和绘画表现手法是其常用的表现方式。像谚语、对联、顺口溜等都是广告文案写作常用的手法。

在博大精深的汉字中,中国人最喜欢的文字莫过于“福”字,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比如说春节期间,中国移动推出了剪纸风格、倒贴“福”字的平面和影视广告。此广告一经推出,与老百姓心目中那种过年求“福”的心情产生共鸣,更加烘托了过年的那种红火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广告诉求效果。

广告运用民间艺术元素的题材、形式、手法,一定要考虑到特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举例来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民间艺术元素的认同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做儿童广告,小孩子未必会对“年年有鱼”、“三羊开泰”有深切的感受,对这些形象一般可能还不很理解。有的民间文艺形式,农村的人们能理解的多些,而城市人能够理解的可能就不多;年长者可能认可的多些,年轻人相对而言理解的少些。这就促使我们在广告设计创作中要合理的运用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从而达到广告的最大诉求效果。

三 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应用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极大丰富和扩展了现代广告设计的艺术容量和审美内涵,促成了现代广告设计在审美情趣和情感追求上的深度和广度,为现代广告艺术的多元性表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极大深化了设计传达信息的功能和审美价值,增进了民间艺术与现代广告创意设计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为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乃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应杰、王曼、滕忠顺:《现代设计美学――广告设计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

篇5

面塑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形象。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糖画

糖画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做成的各种造型,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在艺人的手下跃然纸上。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各种惟妙惟肖的糖画又美味又耐看。

篇6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1.前言

民间美术来源于我国的民间艺术,其同时传承了民间艺术中喜庆、活跃的表现手法与朴实无华的创作意念。民间美术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与使用需求。在设计中,环境设计者应重视各种元素之间的融合与运用,以促进环境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民间美术概述

2.1民间美术的来源

民间美术是我国广大群众在几千年的劳作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民间艺术精华,大部分以丰富民间生活、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因此,传统的民间美术中融合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具有十分典型的民族特征。民间美术凝聚了各族人民在不同时期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情感,在艺术构思和创作风格上都呈现出较强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审美倾向和创造能力。

2.2民间美术的特质

①在民间美术的形成过程中,创作家主要强调艺术化主题的构建与描绘,常常忽略了细节方面的处理,因而,民间美术中存在一些超出生活常理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体现出人们的情感理念与自我意识,这也充分说明了民间美术着重强调艺术作品的情感特征与思想内涵。②在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家对创作圆满性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创作前,会对描述对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并融入自己的切身感受,以提升艺术作品的整体美感。③民间美术创作具有较高的凝聚性与概括性,我国的大部分艺术形式都较为抽象,既要表达出意境内涵,又要包含古老的民族文化。因此,民间美术的创作家在塑造创作对象时,采用概括性较强的表现手法来体现自然景物和人民精神[1]。

3. 传统民间美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传承

3.1民间美术中包含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与情感内涵

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造型规律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民间美术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也蕴含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与审美传统。现代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吸收了传统民间美术的优秀文化,展现出符合中华民族审美与情感的思想内蕴。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正是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过程。

3.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深层次表达

在现代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许多创新灵感都来自于传统民间美术的相关元素。这些元素一般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代表性。环境设计者对民间美术的规律原则和设计理念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创新,使其具备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和艺术内涵,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2]。

4.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4.1造型方面的运用

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大多来自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环境设计者将人们生活中的生产经验、生活感悟融入图案设计中,编制出具有独特美感的造型、图案,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传统的民间美术主要通过外在造型、纹样、色彩等元素来体现艺术特征,将这些元素充分融合于环境设计当中,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而且还营造出独特的艺术美感,使设计出的环境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气息和灵魂内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重视民间美术中“形”的表达,这里的“形”主要是指造型、纹样和色彩方面的表达,在表达“形”的同时,要注重体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本质,也就是营造作品的韵味与气质,使环境作品具有灵性和灵魂,从而体现出新的意境与境界。

4.2色彩方面的运用

民间美术在色彩设计方面具备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些色彩元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设计当中。在设计海报、平面广告、字体、外形包装时,常常结合民间美术中的色彩元素,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各种色彩元素进行运用,例如,“红色”一般蕴含热情、活力、奔放等意思,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振奋感和冲击感,将其运用于标志设计中,能够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另外,民间美术色彩还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化的装饰艺术当中,例如,南京地铁的壁面就是融入了民间美术的色彩元素,“金陵揽胜”中巧妙融合了陶瓷绘画的青花装饰艺术,使整个壁面充满视觉美感和冲击力,并与周围的装饰物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美感。

4.3地域元素方面的运用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因此,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具备不同的地域元素,例如,天津地区的泥人张、湖北地区的剪纸等都有自己的地域性特征。这些地域特征应用在环境设计当中,能够展现出极具地域性的艺术作品。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精神风貌和地域文化,这些文化对当地人的思想和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对地域元素进行运用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域文化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进而创作出具有地域特征的艺术精品[3]。

4.4符号元素方面的运用

民间美术对各种符号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意蕴,将这些符号运用于环境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例如,中国银行当中的“中”字,主要采用了民间美术图案的特定意义进行准确表达。又如,“龙凤呈祥”的图案中包含了民间美术的符号元素;鱼戏莲、鱼钻莲、凤头鱼尾、阴阳鱼等一系列图案被广泛运用于刺绣、剪纸、染织等领域。

4.5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民间美术中的许多文化元素和艺术构思都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化环境设计当中,这不仅提升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运用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元素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移植和照搬,应当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加以转化和提炼,使环艺作品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进而提升环境的整体辨识度和审美感受。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设计者不可简单提取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和符号,而是要对这些元素进行转化、提炼和融合,并通过合理的结构方式将美术元素和符号抽象化,进而实现重构,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创意性的环境设计元素[4]。要实现这一目标,环境设计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手段,例如,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欧美现代设计技术等对民间美术的相关元素进行加工与创新。在创作新元素的时候,既要体现出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又要保留原有的美术精髓,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环艺作品,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5.结束语

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其具有不同的艺术元素,这些元素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典型的民族特质,将这些不同的美术元素与艺术理念融入现代化环境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设计内涵。环境设计者在创作环艺作品时,应该充分考虑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造型、图样、符号、色彩等方面进行艺术化处理,使环艺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思想内涵,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倾向和精神追求,从而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琼英,李俭.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与突破[J].美术界,2013,17(4)

:103.

[2]赵敏婷.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参照效应与实践[J].作家杂志,2013,10

篇7

【关键词】民间艺术 美术教育 应用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年度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项目号:146242132)阶段性成果之一。

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实现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目前,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雕刻之类的传统民间艺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研究的人越来越少,不仅潜在的经济价值无法得到挖掘,而且鲜明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价值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记录与传承,由此使诸多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着日趋消亡的生存困境。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如何以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实用价值为核心目标,由此实现其创新与传承才是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获得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应用于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活动之中,正是建立在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教育价值的挖掘与应用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专家、学者展开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活动,由此形成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而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传统民间艺术,而且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之中,也能够进一步加以传播甚至是创新,从而实现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承。

2.丰富美术专业学生的设计思想,提高其设计水平

自近代以来,我国美术教育活动开始朝着实用主义的方向进行转变,在与西方美术教育进行交流碰撞之后形成了更加西化的素描、速写、水粉、色彩、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之类的课程内容,也即是“现代美术热”。这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美术设计思想与设计技巧,但却失去了对我国传统设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不仅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而且使其设计出的作品缺“地气”。在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反思之后所形成的“寻根热”日渐浓厚的情况下,此种美术教育现状极大地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质量情况。而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特定区域内的民众结合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思想、价值追求以及风俗习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化的艺术形式,蕴含着独特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技巧。

3.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不仅在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技巧,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民俗文化内涵以及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思想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其个人修养。

4.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在整体造型、题材内容、思想内涵方面具有丰富的趣味性特征,而且是在我国民间社会土生土长的,甚至是广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司空见惯的一些艺术形式,对于普通学生的心理与情感表现出天然的亲和力,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并产生视觉与心理方面的审美体验。据此,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引入美术教育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素描、速写、水粉、色彩、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之类的抽象性课程所带来的枯燥性与乏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1.以教学素材的形式引入美术课堂

此种方式主要是依据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民间艺术形式作为课堂中的教学素材或者是教学材料来使用,由此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将传统的剪纸艺术、木雕、玉雕或者是布雕工艺引入到传统工艺课、造型课、民俗学之类的课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而又生动的认识,由此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其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一般来说,此种应用方式比较简单,主要由特定的美术课程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并加以处理,由此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的需要。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在课堂中处于附属性、协作性的位置,但同样展现了其良好的艺术教育价值和课堂教学效果。

2.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实施专门性教学

部分高校还可以立足于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形态发展现状,针对某一民间艺术形式,开设专门的课程。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此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产生背景、历史文化内涵、工艺特点、审美效果与艺术价值等,而且还能够掌握系统的创作技巧,甚至能够进行工艺创作活动等,由此真正实现对民间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此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具备地域优势,不仅能够方便地搜集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料,而且也可以将一些民间艺人引入课堂,进行民间艺术教学活动,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难点在于如何将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与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相衔接,并据此制订出科学、系统的民间艺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3.创办民间艺术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当前,高等院校除了可以开设民间艺术课程之外,还可以凭借所在区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创办一些个性突出而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民间艺术专业,由此培养研究、创作和传承此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专门人才。学校要能够综合考虑到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与实施方式等,另一方面要经过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方可进行具体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活动,因此,这需要学校能够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活动和精心的前期准备活动,由此建构起系统的专业建设方案,从而获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尤其是能够培养出获得社会认可和需要的民间艺术专门人才。

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要想真正发挥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艺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价值,除了需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用方式之外,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激励与指导作用。首先,我国教育部门一定要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民间艺术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于民间艺术的需求与应用情况等,制定出细致、明确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措施,深化各个高校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价值、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艺术教育价值以及潜在的市场经济价值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民间艺术引入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发挥其应有的人才培养价值;另一方面还必须制订出清晰的监督与考核措施,包括对各个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监督与考核活动,从而避免出现教师引用传统民间艺术的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应付考核的现象,或者是忽视、遗漏部分传统民间艺术的情况等。这是顺利地实现传统民间艺术转化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并发挥其应有的多元价值。其次,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区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情况、高校情况等,围绕着民间艺术转变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课程以及具体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等主题,建构起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以及学校级课题在内的不同等级的课题立项体系,由此形成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活动,提高民间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

总体来说,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瑰宝。我国高等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民间艺术形式的研究,顺利地将各个高校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转变为美术教学资源,从而在提高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传承区域民间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崔锦:《民间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10月版。

[2]陈卫和:《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5月版。

[3]毛翔:《浅谈民间艺术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4]杨琳:《民族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0期。

篇8

 

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适用人才,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而言就显得比较欠缺,譬如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机构组织尚不健全,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且不够稳定,管理平台滞后等环节出现偏差和问题。鉴于此,各民办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形成学工部、教务部、研究所、公共课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协同创新机制,开拓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做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艺术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只有为其建立起一定的保障机制,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认知是一个逐渐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内化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引起矛盾冲突,影响工作的进行。因此,民办高校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工作,对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民办高校应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由校领导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工作,解决问题,分化矛盾,保障各环节相互衔接,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还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整合提升,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次,健全激励机制。将激励机制引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能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这一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觉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大学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在民办高校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面对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激励制度,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途径。这种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和考核标准来进行,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客观的单位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以对优秀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树立起一个榜样。学校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政策支持,把思想引导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制度和氛围,加快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整体素质。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师队伍。

 

首先,要优化队伍结构。可以通过选拔建设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专业学历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此目的,可以挑选 30-45 岁阶段,具有副高或以上职称的老师或工作人员来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此达到优化队伍结构的目的。然后还需要从岗位基础、工作实务、经验实践等维度进行培训,以便加深他们的印象,提升能力,优化结构。

 

其次,可建立应用性课题介入平台,让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和工作人员运用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围绕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大学德育工作这一命题,在接受机制、融入方式和载体途径等关键问题上,将他们纳入到项目平台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只有大学教师的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做好了,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这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再次,搭建导师组教育平台。可以选拔优秀的德育教师、工作人员攻读古典文学专业、古汉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聘请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组成讲师团,为他们进行授课,实现与大师的对接,以启迪心灵、感悟真谛。此外,可定期举办德育教师、工作人员的交流论坛,提升他们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民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日益社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技条件和物质基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民办高校建设并管理好大学校园网就显得尤为重要。民办高校有关部门特别是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维护、监督和管理,净化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环境,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网络环境氛围。具体而言:

 

首先,各个民办高校应积极争取建设一批既有鲜明特色又符合各自学校实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比如其通过在网站上开展一系列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活动,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民办高校还可以组织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名师名家整理、汇编出适合大学生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形式,使大学生身临其境,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

 

其次,各民办高校、高校主管部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积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宣传,可以在个人微博、博客上与大学生交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心得体会,及时向他们解答有关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种种困惑。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在QQ、博客、微博上组织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网页设计大赛,中华文化经典常识、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比赛,等等,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并不枯燥,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几千年来数代人的文化积淀,更是无数优秀思想家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法也不能脱离或抛开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而要不断发展它,赋予它以时代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今天,各民办高校应注重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德育相结合,创新和发展德育的内容和途径。这样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道德教育。

 

篇9

关键词: 中国民间传统图形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 应用

中国民间传统图形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剪纸、木雕、彩陶、漆器,以及传统的石器和青铜器都是民间传统图形的载体。其中,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在民间,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剪纸及其他艺术形式为载体的传统图形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和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但近年来,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过于强调西方文化和日韩元素,照搬西方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对民间传统图形的认知和使用,无视传统图形与艺术设计之间长期以来的血脉关系。这样做,容易导致学生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离,使其设计作品缺乏个性,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员,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学生运用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传统图形进行有效的应用。

1.民间传统图形的概念

民间传统图形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中创造出来的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图形,它是由民间劳动者运用特有的观察与思维方法创造出来的。传统图形是传统文化观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它不仅仅包括剪纸、刻纸、木雕、彩陶、漆器、石器,以及青铜器上具有传统意味纹样和装饰,还包括民间艺术的方方面面,以及书法和绘画,等等。

几千年中华文明延续、发展、沉淀和积累,造就了资源丰富的中国民间传统图形。在其发展过程中,它们既各有特色,又有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精髓,显示出独特和浓厚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图形经过不断的优化逐渐发展为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的结晶,也是我国所特有的艺术精神的体现。

2.民间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人们接触艺术设计,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图形表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并引起了共鸣。民间传统图形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其设计元素来源于生活,体现了一定的中国民族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说民间艺术中部分传统图形的实用功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不足和劣势,但是大部分的民间传统图形都是劳动创作的结晶,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成果,因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美学价值。运用民间传统图形的艺术设计能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同时,由于具有相同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根基,受众很容易对采用民间传统图形的设计产生和设计者一样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类似的心理和情感诉求。

民间传统图形的特征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具有一定共通之处。民间传统图形以简洁的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意义,表达一定的思想,受众能够非常直接地感受其丰富的内涵特征,这和现代艺术设计所寻求的“在简洁形式语言中蕴涵深刻内容”的理念不谋而合。现代的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传统图形的继承与发展,我们不应该完全看重西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而忽视传统图形艺术在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启示作用。虽然说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的应用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但在发展和创新的同时,我们要不忘继承和发展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就失去了发展的支撑。中国传统图形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文化的内涵上,都可以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在艺术设计中引用中国传统图形,可以为设计者提供新新的设计元素,同时传统文化也可得到传承与发展。

3.民间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民间传统图形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应用

标志设计是艺术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设计课程。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设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设计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强势符号,能够启发受众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广阔的艺术空间。

据我观察,在标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往往习惯让学生去尝试做各种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并且在设计完成后也大多只是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性。毫无疑问,现代性是标志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时代特色,设计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但具有时代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丢弃自己的传统和民族特色,我们要从传统图形和现代设计意识的关系中找出标志设计的新路。在标志设计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图形的文化内涵、表现特征和表现形式,对其进行解构与再造想象,将民间传统图形自然地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中,以现代设计语言反映传统文化,创作出传统意韵与现代感相结合的标志作品来。

3.2民间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用

商品的包装被称为“无言的推销员”,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商品包装不仅在销售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令人瞩目,而且包装还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个对外流通宣传的形象。一个好的包装,不仅可以提升品牌价值,而且可以提升企业形象。

现代的包装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包装视觉上的美感,更多地侧重于将商品的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如何准确地将这些传统民间文化再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包装作品,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民间传统图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生存土壤,不仅具有丰富的形式,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传统的剪纸、书画、雕刻、刺绣等艺术中的图形都可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这些能使产品更富于民族风韵,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但是包装设计应该具有文化特色,而不是简单地采用一幅古画或民间纹样的图案就行了。因为商品包装为一定的商品服务的,它不是单纯的商品表面装饰和保护,更是商品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种说明和推销。

因此,在包装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强调的是:包装设计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绘画创作,而是把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强化包装的实用目的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商品形象,传达商品信息,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3.3民间传统图形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有广而告之、昭告天下之意,其目的在于推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引起关注,促进消费的达成。在科技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高校的广告设计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视界来认识和利用传统民间图形,将其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中。这样既能增加广告的文化底蕴和意境,又能使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得到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提倡民间传统图形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要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坚持中国民间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世界先进的广告文化和广告设计理念,将现代的、国际的广告理念与广告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这对提升我国的广告设计品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也能使广告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息。

4.结语

中国民间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现存的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的。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继承中国传统图形优秀元素,将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延伸发展,打造新的符合现代时代特征、具有市场价值的表达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能熟练掌握在继承民间传统图形优秀设计元素的基础上,利用外国先进的设计理论,将民间传统图形的内涵和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技能,创造出既有民族元素,又具有时代感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白雪松.再谈包装设计中传统图形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9.7.

[2]李云慧,李征,梁婧.论中国民族传统图形的起源及其特征[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刘小艳.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0.3.

篇10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教学;教育

作者简介:曾明,硕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上的开始,最早的时间可以考证到6000年以前,那个时候属于新石器时代。一般来讲,民间艺术是指民间的绘画艺术和民间的工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人类的任何行动的产生都来源于生产活动,民间美术也不例外,同时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性、群体性、民族性显著特征,表达人们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不断加深的愿望。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百姓在民间创作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想通过这种形式来美化环境,增添民间活动形式,丰富民间活动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道德信仰,世世代代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使民间美术更具有民间的艺术特色。民间美术也是组成各个民族,不同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现代很多设计灵感的源泉,为现代良好的设计提供了资源。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密切联系

民间美术在现代化教学设计上,表面上看与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实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越来越发达,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的教学生似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敢于讨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异同,也是现代文明多样化的一种手段,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形式上过于守旧,太土已经过时了,应该放弃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和民间美术是风牛马不相及;更有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上确实宝贵,但是民间艺术的内容很复杂很深厚,资历不够的人不敢触碰民间美术。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就会使一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盲目崇拜民间美术,设计出来的东西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看不懂,设计理念不符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失去了作品的特色。现代设计上看,设计形式确实给人美的享受,但是从反应成面上看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传统民间美术的概念。从人的情感上来看现代设计形式不如传统的民间美术能够传递出更加生动、透彻的情感,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民间美术多采用喜庆的色彩和浮夸的造型,像孩子般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也洋溢着人民百姓的真实感情。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性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在自我意识和对待事物内在本质的内容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正是因为二者存在不同之处,所以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能够优势互补,也使民间美术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使民间艺术变得更永垂不朽。如果我们能在设计的作品中融入其他的元素,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能够打入人心,引起共鸣。民间美术是现代设计的起源,他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现代艺术设计里的因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痕迹。在日前的一些现代设计教学中,老师们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奖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更能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结合现代化的形式,将会把民间美术诠释得更加全面。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突出教学特点,促使艺术设计更好发展。民间美术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大概念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是传统与历史的最好证明。正因为民间美术有这么重要的特征,才会使民间美术不能被现代化设计所替代,应该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所以,作为教育机构,在培养教育人才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让学生能够完全了解设计方式、掌握设计技巧,加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增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宣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当地地方性的文化艺术。例如,在地方文化艺术上,有开封的木板年画安阳的泥泥狗这种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民间美术没有好好的被利用,有些民间技艺已经失传,没有专门的政府机关对此进行保护措施。现如今,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从事民间艺术的工作,这种资源的越来越少就会导致许多民间艺术的形式只能学生们在学校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交接民间艺术,不能从实践的考察中发现民间艺术的真谛,而民间艺术恰巧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真谛,作为教育者,应该将系统化的民间艺术教授给学生,不能仅仅从书本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比如,在讲授民间虎头帽的知识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虎头帽制作的视频资料,并且对于虎头帽的色彩和造型方面应该作出一一解释和说明不能一带而过,同时也可以讲述与虎头帽有关的民间传统故事,吸引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内容,讲述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将民间艺术与现代化艺术区分开来。在传播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的魅力,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上应该加强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为现代教育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的良好结合才会促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社也蓬勃发展下去。

2.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继承发展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不单单的将学生就业作为目的进行教学,还教会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影响学生们的一生的思维方式。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我国的民族文化,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还要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就会找到许多与此相关的教材。目前来看,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面临共同生存的境况。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民间美术的状态,现如今很多民间美术都面临缺失和失传的境遇。其次,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了解民间美术存在的必要性,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适应着现代化的生活,为现代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传统艺术和现代文明提供广阔的宣传平台。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教学相结合,既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达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涵,又能为现代化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