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经济产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李志献,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李敦祥,桂林理工大学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美国UWM访问学者,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025-03
中国目前海洋三次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
一、广西海洋产业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广西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特点是:海洋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海洋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尤其第二产业只占总产值的14.0%,与广西GDP三次产业结构相比,广西海洋二、三产业还有很大差距。
从表2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绩效明显,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2001年的31:23:46,到2008年已经调整为5:47:48,海洋经济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显然,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水平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如果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较,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水平也是最低的(表3)。
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广西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1:7.8:4.4的水平相距更远。
虽然广西海洋经济中第一产业渔业发展较快,但由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整体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广西海洋经济总产值仅占全国海洋经济的1.1%,经济总量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中倒数第二,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倒数第一。
二、广西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
2008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GDP)717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8%,2002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9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037.74亿元,增长17.4%,其中工业增加值2627.3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679.9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为20.3:42.3:37.4,其中工业为36.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55.7%、36.6%,其中工业为50.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966元。
2001~2008年,广西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24%,且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2005~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16%,2008年占GDP比重仅为2.90%,而广西的GDP在2001~2008年期间,年均增长为31.63%。由此可见,广西的海洋产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广西GDP的发展速度。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与全国比较的状况是:2001~2008年期间,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38.76%,远远超过了广西年均增长10.24%的速度。2008年广西海洋产业总值只占广西GDP的2.9%,距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总值占国家GDP10%左右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加快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改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政策。提升加工业的比重与发展速度,推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广西应尽快出台海洋经济的扶持政策,确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新产品开发为目标,以规模经营为带动的水产品深加工策略,稳定发展第一产业,重点提升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支持鼓励海洋优势产业发展,尤其是支持海洋加工业的发展,支持沿海港口、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项目建设。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改造传统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等级,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满足市场需求和对外出口,以品牌占领市场份额,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全方位提升第二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来推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全面提升广西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利用北部湾经济区构建契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布局海洋区域。根据北部湾海域自然属性的特点和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结合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规划布局,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互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海洋经济新格局。同时坚持海陆统筹开发战略,以沿岸陆域为依托,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统筹海陆发展规划,通过联动开发,增强海陆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和经济的关联性,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提升海洋经济的附加值。广西目前海洋开发整体水平不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过小,很大程度上是受科技水平制约的。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只有30%,广西则更低。因此,广西海洋产业今后应逐步采取先进技术,改进其技术构成,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立足于资源优势,不断扩展多元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提升海洋经济的附加值,充分开发利用生产要素禀赋条件。同时以陆地产业为依托,以海岸带经济为基础,把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广西经济结构调整融为一体,统筹兼顾,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沿海城镇化和海洋经济集聚区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传谌,谢地,产业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SSM分析法;灰色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9-0084-05
一、引言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1]。随着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18 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海洋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环渤海地区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不断提升自身的海洋经济建设水平,使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 271.76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2 015亿元,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
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存在着直接、具体的联系,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为了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目前,中国的海洋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和总量不断壮大,已经形成了13个主要海洋产业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2],为区域海洋经济提供了发展平台。在此,笔者重点研究影响海洋经济的12个海洋产业,通过SSM分析法得出环渤海地区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为更好地发挥海洋经济在环渤海地区经济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二、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概况
(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区位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地带,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协调南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向北与俄罗斯、蒙古相连,向东则与日本、韩国相连,向南与中国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向西是中国亚欧铁路大陆桥的起点地区。环渤海经济圈辐射了大连经济圈、沈阳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胶济经济走廊和胶东经济圈,并一直延伸到内蒙古和山西等省区,各个区域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相连接。京津唐地区的高科技人才密集,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渤海、黄海还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环渤海地区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海洋经济最新隆起地带。环渤海地区凭借着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又一重要经济发展带,为北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为了全面地了解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概况,笔者应用纵横比较法[3]分别从横向上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与全国海洋经济进行比较,从纵向上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近几年的发展相对比,进而得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
1.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从表1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总产值是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说明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第二产业是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对环渤海产值的贡献最大,第一产业相对第二、第三产业来说产值最低。除了产业贡献之外,在海洋经济中环渤海地区还为全国提供了32.97%的就业率,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2. 环渤海地区历年海洋经济增长情况。图2清晰地表示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2001―2008年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各年份所占全国海洋产值的比重。总体上看海洋产值不断增加,占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1―2005年海洋第一、二、三产业产值都处于平稳上升阶段,海洋第一产业是支柱产业。2006年以来,海洋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的产值急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迅速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取代了第一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成为三大产业中产值最多的产业。
三、研究过程
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应重点研究海洋产业的发展,殷克东[4]应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方法构建了评价海洋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模型。谢奉军[5]和刘克利等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海洋产业,张耀光[6]等将偏离―份额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分析海洋产业。在此,笔者通过SSM分析法分析未来海洋产业的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状况,通过灰色模型预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未来发展情况,从而为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一)研究方法
1. SSM研究分析法。SSM(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研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7]最先提出的。运用该方法将需要分析的区域经济与整个国家的经济作比较,得出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可比较准确地对该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该区域将来的经济发展目标。
SSM的数学模型[6]是:假设某个区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区域的经济总规模为b0,末期为bt。同时,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j0,bj,t(t=1,2,...,n)表示研究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和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该区域所参照的上级区域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的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在参照区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则有:
(1)区域与参照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分别为:
rj= Rj= (j=1,2,…,n)
(2)以所参照的上级区域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研究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可得:
b′j= (j=1,2,…,n)
这样,在[0,t]时段内研究区域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j、结构偏离分量P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j三个分量,表达式依次为:
Gj=Nj+Pj+Dj Nj=b′j×Rj Pj=(bj,0-b′j)Rj
Dj=bj,0×(rj-Rj) Gj=bj,t-bj,0 PDj=Pj+Dj
Gj=bj,t-bj,0=Nj+Pj+Dj
其中,Nj=b′j×Rj Pj=(bj,0-b′j)Rj
Dj=bj,0(rj-Rj)
引入Kj,0= Kj,t= L=/
K为所研究区域j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所在参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则研究区域对于所在参照区的相对增长率为L。将L分解如下:
L==×
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且0≤L≤1:
W= u=
L=W×u
2. 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预测特别适用于因素众多、结构复杂、互补性好、涉及面广、层次较高、综合性强的社会经济系统及其主行为特征量的预测,诸如总人口、总产值、总产量、国民收入、消费水平、生产效率等。GM(Grey Dynamic Model)模型是预测、决策和控制的基础,是灰色系统的心脏,能较真实地描述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预测未来”本质上是个灰色问题,因为一个未出现的、没有诞生的未来系统,既有已知信息又有未知信息,且处于连续发展的动态变化之中。
GM模型的微分方程为:+aX(1)(t)=u,系数向量a=[a,u]T 方程中X(1)(t)为X(0)(t)的依次累加值,求微分方程的解,得到时间函数:(1)(t+1)=(X(1)(0)-)e-at+,再还原便得到:(0)(t)=(0)(t+1)-(0)(t),这两个方程即为GM(1,1)预测的基本计算公式,本文利用SPSS软件中的GM(1,1)对近十年的各海洋产业数据进行预测。
(二)研究结果
1. SSM分析结果。根据SSM分析法可得表2、表3、图2和图3。
(1)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Shift-share分析。根据表2可知:从产业结构来看,滨海旅游、建筑工程、海洋油气、交通等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增长速度,说明这些产业与全国相比具有增长优势。但造船和海盐落后于全国,存在明显不足。Pj的值越大,说明产业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从12个部门结构来看,对环渤海经济总量增长贡献较大的是海洋化工、造船、交通等产业;海水利用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比重非常小,严重制约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Dj的值越大,说明区域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从表1可知环渤海地区旅游的竞争力最强,海盐和造船与全国相比不具有竞争力。综合分析可得,在增长速度、结构贡献率和竞争力方面均较强的部门是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较弱的海洋产业是海盐产量和海水利用。环渤海地区应根据分析结果深入了解各海洋产业的具体情况,调整产业结构,使海洋产业均衡发展。
(2)总体效果分析。根据shift-share分析表,笔者分别计算出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部门的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力效果指数U、总的结构偏离分量P以及总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借以判断环渤海地区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见表3)。
表3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12个部门的总经济增量(G)很大,且L>1,说明环渤海地区总体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偏离分量(P)较大,且W>1,说明环渤海国民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在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优势;竞争力偏离分量(D)数值很大,且u>1,说明环渤海地区的海洋部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综合来看,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在全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3)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可以使结论清晰直观,环渤海地区各海洋产业部门所属类型显示明确。如图2所示,首先把坐标系平均分为8个扇面,然后标出环渤海地区11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大多数海洋产业集中在A类地区,属于部门优势增长产业。图3反映了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部门偏离分量情况,从扇面中可以看出:交通、油气位于扇面1,表示环渤海地区这两种产业基础很好,竞争力很强;建筑工程分布在扇面2中,说明该部门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制药和造船位于扇面4中,说明这两个部门是环渤海地区基础差但是发展较快且具有后发优势的部门;海盐位于扇面5中,说明其属于基础较好但竞争力较差的部门,海水利用位于扇面6中,说明该产业是基础很差但发展较快的部门。环渤海地区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扇面位置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2.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结果。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涉及因素多、结构比较复杂、综合性较强,对其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预测方法选择需谨慎。张晋清、张耀光[8]应用灰色关联度对海洋产业进行分析,刘思峰[9]在其著作中详细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笔者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进行预测分析,图4反映了通过灰色预测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从总体上看趋势是不断上升的,海洋渔业、旅游、交通等仍占主导地位并推动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海洋产业结构
根据以上对环渤海地区海洋各产业部门的具体分析可知: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强势产业,但海盐产量、海水利用等产业仍处于劣势,导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环渤海地区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积极调整海洋第二产业,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10],构建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产业集群,达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目的,最终使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的“龙头”。
(二)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环渤海地区应凭借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强国内外的经济合作,以中国海洋局、科技部联合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中将环渤海地区定为重点发展区域[11]为契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避免海洋资源的低效率运行,提高海水利用效率,提升环渤海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多层次的科技、信息等人才的培养,建立各个省市之间的海洋信息交流平台[12],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各省市政府之间的合作
环渤海地区由三省一市构成,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各省市之间必须加强联系,突破产业壁垒,打破区域界限,在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支持各省市优势海洋产业的联合发展,共同带动劣势产业的发展。积极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目标,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先进的海洋技术,加大海洋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共同制定适应区域发展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协调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将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发达的海洋经济发展基地。
参考文献:
[1]曹忠祥,任东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演进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05,(86).
[2]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3],张耀光.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及沿海经济带构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4]殷克东,王晓玲.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0,(28).
[5]谢奉军,王文祥.基于AHP方法的中部地区主导产业选择[J].决策与统计,2006,(17).
[6]张耀光,韩增林.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12).
[7]CREAMER D.Shifts of Manufactring Industries, in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ional Resources[M].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3.
[8]张晋清,张耀光.灰色关联度模型在海洋产业分析中的应用――以辽宁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
[9]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10]刘洪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J].东岳论丛,2003,(1).
[11]陈小弟.中国海洋工程行业最新发展与规划研究报告[EB/OL].,2009-06-08.
[12]孙加韬.中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亟需深度调整[J].开放导报,2010,(3).
Marine Economic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Bohai Bay Area
Wang Li, Wei Daiping
(Studies Center of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tial Develop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篇3
’各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山东和江苏是海洋经济竞争力提升最为活跃的地区。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将评价值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出各指标的模拟权重,并对评价的单调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海洋第三产业值的权重最大,其次是海洋第一产业值,再次是海洋第二产业值和海洋经济比重,两者权重相当,海洋第三产业比重的权重最小,所有指标对评价值而言都是单调递增的;评价的单调性良好。
关键词:海洋经济;竞争力;TOPSIS;面板数据;模拟权重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率先发展,分别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和浙江。这11个省份,占全国大约13%的面积,集聚全国40%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70%的财富,这其中,海洋经济功不可没。沿海省份海洋经济总量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为了使我国区域海洋经济能够朝着更加平衡、合理的方向发展,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权重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为政府宏观海洋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有关区域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国外的文献已经相当丰富。世界经济论坛(WEF)从1980年就开始研究国际竞争力,到1986年,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体系。自1990年开始,WEF和瑞士管理开发学院(IMD)合作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它们提出的“竞争力=竞争力资产x竞争力过程”的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的近300个指标。Michael PorterTM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家竞争力的学者,他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6个因素,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作用以及政府作用,这六大因素就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
伴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不少学者开始对海洋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开始了相关研究。王圣等通过对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将影响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因素分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集聚和创新力四大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述指标的权重进行排序,得出山东省海洋经济的竞争实力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殷克东等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对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梯度类型划分及动态评价,探明中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动态变迁特征、关键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效应。刘洋、丰爱平等对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1996-2005年的海洋产业竞争力做了聚类分析。殷克东、方胜民从海洋产业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国际化水平和制度竞争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14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刘大海等从科技水平、经济状况、资本实力等方面,构建了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定量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谭晓岚通过对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理论框架的构建,将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海洋高级科技人力和专业人力资源、海洋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等,以及一般影响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组织等。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可见目前对区域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还有待深入。大多数学者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主要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成分分析法可能因为降维造成的数据损失而使评估结果不准确,在指标较少以及指标间相关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判断矩阵来进行赋权,问题是不同专家的判断矩阵根本往往并不一致,其均值难以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评价数据角度,一些主观指标如产业组织、制度环境等主要靠专家打分取得,总体上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选用目前使用较为成熟的TOPSIS评价法对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采用面板数据进行模拟权重的测量和单调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各地区海洋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
1 研究框架方法
1.1 研究框架
首先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然后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单调性检验并且计算出模拟权重,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TOPSIS法。TOPSIS是Huang[~ol提出的一种优秀的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归一化后的数据规范化矩阵,找出多个目标中最优目标和最劣目标(分别用理想解和反理想解表示),分别计算各评价目标与理想解和反理想解的距离,获得各目标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按理想解贴近度的大小排序,以此作为评价目标优劣的依据。贴近度取值在0~1之间,该值愈接近1,表示相应的评价目标越接近最优水平,该值愈接近0,表示评价目标越接近最劣水平。
(2)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最早是Mundlak引入到经济计量中,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若干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面板数据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遗失重要变量也不敏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自由度。在我国海洋经济统计时间较短、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证研究。
将TOPSIS对海洋经济的评价结果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系数的符号是否为正来判断评价指标的单调性,对回归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模拟权重。
2 数据
基于客观数据对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选取的指标有海洋第一产业值、海洋第二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经济比重5个指标,其中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是其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经济的比重是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前3个是绝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总量;后2个是相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质量。
选取的地区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所有数据来自于1998-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描述统计量,如表1所示。
3 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
3.1 TOPSIS评价
篇4
【关键词】主导海洋产业;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山东
1.引言
山东半岛位居中国东部沿海,既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无论是自然条件、人文环境,还是经济发展、政策扶植,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2.山东省海洋产业的现状特征
2.1 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区域特征
山东半岛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北部,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海上交通便利,是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2 山东省海洋产业的产业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竞争力显著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同比增长13.3%。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10年的5:47:4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二、三产业比例大幅上升。
3.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3.1 研究方法
在确定山东省海洋经济产业的方法上,可以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该方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的上级区域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基期的经济总量的增长量的变动G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偏离分量S,而偏离分量S又可以分为结构偏离分量P与竞争力偏离分量D,从而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山东省海洋经济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如下:
以2005年为基期,2010年为末期,可以构建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假设山东省在经历了2010年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2005年山东省海洋经济总规模bi,0,末期(截止年t)2010年海洋经济总规模为bi,t。分别以bij,0,bij,t(j=1,2,3)表示山东省j海洋产业在初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全国初期与末期海洋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全国初期与末期j海洋产业的规模,计算结果如下表:
3.2 山东省SSM的主导海洋产业分析
3.2.1 从海洋产业部门分析
根据上表,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rij-Rj),海洋第一产业增速慢于全国0.8846个百分点,海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全国1.7818个百分点,海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高出全国0.2675个百分点。同时根据上表可知,海洋三次产业部门结构的经济实力和水平:对山东省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P)较大的是:海洋第一产业及其中的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中的船舶制造和海洋第三产业及其中的滨海旅游。竞争力(D)较强的是海洋第一产业中的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油气、海洋第三产业中的海洋运输业。
3.2.2 从总体效果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还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经济增量较大,G=6726.3973,结构偏离分量较大(P=4376.5521),说明山东省海洋产业中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海洋经济总体结构比较好,产业结构对于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竞争力偏离分量较大(D=838.4631),说明山东省各个海洋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4.主导海洋产业布局重点
4.1 海洋渔业
山东省作为全国海洋大省,应努力实现传统海洋渔业的转型,响应海洋捕捞零增长的政策,积极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水的增养殖业,可以有效弥补捕捞业的下滑,为实现山东省渔业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4.2 滨海旅游业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起大沽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在这长达3100千米的海岸线上,无数优美的自然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撒在这一片青山碧海之间,为山东发展高品位,高层次滨海旅游业具备了天然优势。为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应精确地对滨海旅游产业定位,充分利用山东高品质的沙滩资源、海岸线资源、海岛资源,滨海温泉资源、滨海景观及人文资源等,提高山东滨海旅游资源的经营开发水平。
4.3 海洋油气业
海上油气开发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石油钻探和开采技术及其装备的迅速发展,海洋勘查开发深度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勘查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海洋石油产量不断增加,因此山东省未来发展海洋油气业潜力巨大。
4.4 海洋交通运输业
山东省应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航运业、港口业。山东省航运业应以国际航运为目标,立足山东的外贸运输,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航运市场。根据可能占有的省内运输份额及省外市场的扩展能力,更新船舶,迅速改变全省航运业规模小、分散、船舶老化、船型构成不合理的落后局面。把全省港口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进行系统的统一规划和一体化的目标建设,强化系统管理和运作。
参考文献:
[1]潘庆广,张耀光.浅析山东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0(26):
67-68.
[2]谭晓岚.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之路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0(26):72.
[3]杨瑾,潘树红.山东海洋运输业结构布局优化的意义及模式[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
篇5
一、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一)人和海洋的关系研究
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资源研究,二是陆地和海洋结构的差异性,三是海洋和人的关系等。海岸带是人类和海洋相互交汇的地方,也是海洋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海洋带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的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很多人类生活垃圾流向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地理学可以为治理海洋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减少外界因素对海洋的污染。
(二)海洋结合和产业布局的研究分析
如今,海洋经济地理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一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二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的自由分析研究。海洋经济地理学先从海洋结构和海洋产业入手进行分析研究。该学科首先研究了海洋结构的变化规律,海洋结构的特点以及海洋结构的变化方向。其次,该学科把海洋结构的特点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研究分析海洋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后,海洋经济地理学结合海洋结构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海洋结构的优化对策。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和分析,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三)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
海洋资源也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随着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海洋资源也是沿海城市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海洋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海洋被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被无度浪费,导致海洋资源开始短缺。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开展可以更好的保护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只有合理控制海洋资源的开采,才能真正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展望
(一)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
吴传钧曾经指出:“我国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领域还需要不断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海洋经济地理学还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研究管理体系,研究经验不足等等。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建立和完善学科研究体系,扩展研究领域,才能实现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价值。
(二)加强海洋经济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虽然我国在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该学科研究人员还应该加强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该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其他学科可以为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
(三)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海洋经济地理学是新兴学科,该学科的研究领域相对较小,该学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随着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应该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任美锷认为:“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合理的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结语:
篇6
[关键词] FDI;海洋生产总值;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连续创新高,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浙江、广东、福建三省也相继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的总目标。海洋生产总值简称GOP,它是国民经济中全部涉海经济活动的最终反应。在核算过程中,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将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所有涉海行业纳入其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我国的规模日渐庞大。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FDI1057.3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沿海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能力尤其强大。据统计,东部沿海地区吸引的FDI占全国FDI数量的80%以上。赵晋平通过计量分析方法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能弥补国内资本短缺,中国经济增长率中的2%-3%当归功于外资贡献。Berthelemy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远远超越其资本存量本身增长的影响。
因此,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形成与FDI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双向互动关系。探讨我国沿海各省市利用FDI的数量和质量,以及FDI对海洋经济产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我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
要想深入理解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生产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首先必须以了解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为前提。
我国沿海省市包括环渤海地区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以及泛珠江三角地区的广东省、福建省、广西省和海南省。沿海地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区域。2011年,沿海地区以其占全国14%的土地,集中了全国4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6%的国内生产总值。究其原因,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现有研究认为,FDI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影响经济增长:第一,弥补东道国资金缺口,增加东道国资本积累;第二,加强区域内竞争,提高东道国企业效率;第三,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高。
我国沿海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海洋大省广东省2011年海洋生产总值为9807亿元,而与它毗邻的广西省海洋生产总值只有654亿元。不同省份的海洋产业结构也有巨大的不同,例如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最快,目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极大地优化了该省海洋产业结构。山东省则是海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其渔业发展历时长达2000年之久,而造船业在1999年才开始起步。引起不同省份之间海洋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如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因素等。本文重点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省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沿海不同省市的投资数量也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占据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大多数份额。从利用外资规模上看,河北、广西、海南等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江苏省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平均新签外资项目规模方面都名列前茅。
江苏省由于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原因,对外贸易一直比较发达,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连续数年居于全国首位。但是,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长期以来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地域差距,绝大多数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经济发达、边际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苏南地区,仅有不到二成的投资额流入苏北和苏中地区。然而,江苏省的海洋经济主要集中在苏北和苏中。在下面的分析中,要特别考虑到这一点。
本文选取2011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额进行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不同省市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差距很大,最高的江苏省达到321.32亿美元,最低的广西省只有10.1381亿美元,相差30倍之多。从折线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除江苏省之外的其他10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基本上是一致的。高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一般来说海洋生产总值也很高,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的海洋生产总值也较低。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取
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时,本文选取了2011年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指标变量,原始数据来自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外商直接投资额按照2011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6.4588换算成人民币,各项变量统一货币单位为亿元人民币。上文已经提到江苏省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对江苏省以外的10个沿海省市进行实证分析。
在考虑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时,除了外商直接投资之外,同时不能忽视政府财政支出和当地消费这两方面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这两个因素也纳入到回归模型当中。
(二)模型的建立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数据是在2007年首次的,至今只有6年数据,不适合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因此选用2011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于横截面数据结构因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背景而通常具有异质性,这些性质因为无法纳入模型会对相关系数估计量产生影响,而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较好地处理这种异质性。考虑到各省市的基本情况存在差异,本文使用的固定效应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3+μ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沿海各地2011年的海洋生产总值;β0为常数项,包括不能被本文选取的三个因变量解释的其他因素;变量x1代表外商直接投资额;变量x2为沿海地区当地的年消费支出;变量x3代表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β1、β2、β3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对影响海洋经济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当地消费和政府支出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回归分析过程中变量进入采用的是Enter的方法。表1是对模型拟合度的检验结果,决定系数R2为0.85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表2给出了拟合未标准化的和标准化之后的回归系数值和常数项,并通过t检验方法对拟合结果进行了检验。我们发现在下面的分析结果中,财政支出这一因素的p值偏大,未通过t检验。消费支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p值是0.068和0.188,分别在10%和2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从显著性水平上来看,当地的消费支出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说明拉动内需对于促进海洋经济的作用更显著。从标准化了的系数上来看,系数β1为0.308,表示FDI每增加一个单位,海洋生产总值增加0.308个单位。β2为1.242,表示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的1.242个单位。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和促进当地消费需求对于发展海洋经济都有显著地影响。内部需求的拉动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也不能忽视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急需转型的背景下,探索这些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海洋生产总值有正相关的关系,吸引外商对本地区的投资对当地发展海洋经济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发现了拉动当地内需对于促进海洋经济效果也十分显著。
对于任一沿海省市来说,实现海洋经济增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自然条件、劳动力和资本。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因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于经济活动过程,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资金状况可以从资金存量与投资两个方面来描述,资金存量是以前资金投入的积累结果及现在达到的生产能力。投资反映的是当年的资金投入情况,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外资的流入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能够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资本流动性高度强化的今天,外商直接投资发挥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政府支出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带有很强的导向性,但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政策性投资的范围和力度都会收缩,所以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可以放到吸引外商投资上。要把利用FDI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引导FDI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劲,陈钰芬,余芳珍,等.FDI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研管理,2007,28(1):7-13
[2]江珂,卢现祥.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变化对FDI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46-51
[3]范如国,蔡海霞.FDI技术溢出与中国企业创新产出[J].管理科学,2012,25(4):13-21
[4]范如国,蔡海霞.FDI技术溢出与中国企业创新产出[J].管理科学,2012,25(4):13-21
[5]张彦博,郭亚军,韩颖,等.FDI来源地集聚的区位选择与动因[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145-148
[6]王英.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FDI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3):426-430
[7]张耀光,魏东岚,王国力,等.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地理研究,2005,24(1):46-56
[8]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等.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3):289-296
[9]韩增林,许旭.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3):613-622
[10]余文珍,梁显富.中国金融结构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2(7)
[11]刘涛.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J].东岳论丛,2011,32(3):148-152
篇7
海洋经济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海洋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有利于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海洋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高效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海洋产业2000年的生产总值为300.82亿元,2010年增长到3550.9亿元,为2000年的11.8倍,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8.57%,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25亿元/年。2011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约为3900亿元,比2010年增长9.83%左右,可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的势头逐步加快。江苏沿海三市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生产总值达8262.7亿元,增长幅度为12.4%,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来说,涨幅高出14个百分点。江苏省全省亿吨大港有7个,其在数量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苏省海洋产业总量在不断增长,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与全国或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相比,其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贡献率与江苏省沿海地区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相比是不适应的。
三、江苏主要海洋产业聚类分析
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江苏海洋主要产业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关联性、相似性较高的产业,确定江苏主要海洋产业间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群。基于资料的真实性与可得性,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2011)整理出江苏主要海洋产业近5年各产业的产量,作为聚类分析的基础数据。
1 步骤
(1)样本的无量纲化处理。
(2)计算样本两两之间的欧式距离,即样本各个变量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再用最短距离法,得到对称矩阵。
(3)得到聚类表,阶为聚类步顺序号,群集组合里的群集1、群集2是该类合并的两类观测号,系数为距离测度值,表明不相似的系数。首次出现阶群集,合并两项第一次出现的聚类步序号,群集1、群集2均为0的是两个观测量合并;其中有一个为0的是观测量与类合并;两个值均为非0值,是两个聚类的合并。下一阶:此步合并的结果在下一步合并时的步序号。
2 聚类结果分析
第一次出现的是系列1、8,第一步合并为一类,它们之间的非相关系数较小,为0,再下一次合并是第4步,在第4步的时候,1、3、8组成一类,出现集群,集群子类个数为3个,再下一次合并是第5步,1、3、5、9组成一类,以此类推。
结合2006—2010年江苏各主要海洋产业,将归于一类的指标合并,视未被列出的指标各自成为一类,就得到指标的一个聚类,从树状聚类图可以看出,所代表的各主要海洋产业即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较大,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滨海旅游业关联性强,而海洋渔业与海洋化工有较强的关联性,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作用较大。在发展江苏海洋产业时,产业的关联性较大,其中一个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篇8
关键词:海洋经济;生态修复;产业替代;生态因子
中图分类号: X55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4.06.009
1 引言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我国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海洋船舶、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1。但是,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海洋产业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等不可修复的损失,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报告,目前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总体欠佳,以过度捕捞为代表的对海洋物种的过度利用而直接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问题十分严峻。海洋渔业生产事故、海洋渔业资源退化、海洋捕捞限制政策、海上权益冲突等事件对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从1997年开始,海洋捕捞量一直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而据相关专家估算,中国近海渔场渔业资源每年可捕捞量大约为800万吨2,长期巨大的捕捞量是以捕捞幼鱼资源和营养层级低的劣质鱼种实现的,这种捕捞已经导致了渔业生态系统难以逆转的严重退化,表现在渔业资源数量结构上为主要鱼类个体变小,低龄鱼比例增加,鱼类性成熟提前,渔业资源已经变成低层次和低营养级3。报告还认为,传统经济鱼类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关键物种数量锐减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类的组织结构,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同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衡,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滨海旅游娱乐项目和景观开发工程等,都造成滨海湿地生境的不同程度的丧失,海岸带自然度明显降低,导致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受损和退化4。未来海洋的发展方向一是逐渐衰竭,不可修复;二是对已破坏的海洋环境实施生态修复,优化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调整优化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致力于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1]。
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极限性,如果人们持续地以不合理的方式开发资源并不断地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极限,其结果必然是人类社会突然地、不可控制地瓦解,对生态修复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过程[2][10]。海洋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是根据海洋环境被破坏的情况、预期的规划和发展情况,海洋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并最终达到一种相对持续稳定、与周围环境和利用价值协调发展的均衡状态。生态修复不是单纯强调将海洋产业结构恢复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而是更加注重海洋产业的修复过程与周围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复合生态系统,海洋生态修复的本质也是利用科学技术,遵循海洋生态演替规律进行的[2]。因此,海洋生态修复既要立足于对海洋环境的修复,也要关注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海洋产业的调整优化;不仅要考虑海洋资源的修复和完善,也要考虑生态修复以后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目前关于海洋生态的修复还处于基础阶段,主要致力于将海洋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海洋生态修复产业替代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生态修复,在更高程度上建立与周围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2 海洋生态修复产业替代模型
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主要考虑的是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忽视了生态资源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态资源并没有作为生产函数的基本要素,这也是导致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利用[3]。因此,我们在对传统的生产函数进行改进,在改进的基础上具体考察海洋生态修复中的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的价值转化问题。
我们将生态因素引入到产业转型中,假定只有一种替代产业的关于投入资本K、劳动力资本H和生态因子i的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6-7]:
(1)
其中,,生态因子i为产业转型后与转型前生态价值的比重为转型后的生态价值, 为转型前的生态价值。产出函数Y是对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消费与投资,假定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存量都以相同的比率 进行折旧计算(劳动力资本H的折旧包括劳动能力的下降、劳动力的死亡损失以及经验的净收益的下降,为了计算上的简便,在这里假定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以相同的折旧率 进行折旧)。
生态资源的约束则为:
(2)
其中,和分别是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总投资,在折旧的情况下,两种资本的存量变化为:
(3)
(4)
(5)
其中,和是分别与和相对应的影子价格5, 是与生态资源约束(2)式相联系的拉格朗日乘数6,(5)式中的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效用函数:
(6)
对J分别求C、K和H的一阶偏导并令其为0,得到投入资本K的净边际成本;J的二阶偏导即为劳动力资本H的净边际成本,由此可得两个存量的比例 。其中,的比例也表示了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资本H的净投资回报率:
(7)
将其带入生产函数中得到:
(8)
在无生态资源约束的情况下,Y、K和H的增长率和C的增长率将保持一致,即所有的量都将以净投资回报率进行增长,这是一种产业替代均衡情况下的理想模型。
然而,在海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生态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且总为正。假设替代产业的两种资本投入从K0和H0开始,就偏离上述所预测的值,则就要对两个资本存量进行离散调整来及时满足值,所谓的离散调整就是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资本存量的增加对应的另一种资本存量的减少,以此来保证K和H不立即发生变化。当低于稳定状态情况下的时,Y的产出增长率与的比率是成反方向变化的,越是低于稳定状态的值,Y的增长率越高;而当高于稳定状态的值,与Y的产出增长率是成正方向变化的。这又呈现出一个非均衡的状态,即越是超过的值,Y的产出增长率越高。
同时,生态因子i也会对生产函数的产出增长率产生影响,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Y的产出增长率会随着i取值的大小成同向变化,即i越大,Y的产出增长率越大(见图1)。综合看来,从整个产业价值转化的角度分析,只有转型后替代产业的产出与原有产业的产出之和大于转型前产业的产出时,产业替代才会有价值增值,产业转型才有意义;反之,产业转型是没有价值的。
图1 引入生态因子的替代产业非均衡的影响
3 基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决策分析
上述的产业替代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在只有一种替代产业的情况下,生态产业对原有海洋产业的替代,以及投资资本K和劳动力投入H在单一替代产业上的动态均衡。然而,在海洋生态修复和产业优化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存在着多种新兴产业对原有趋于衰退海洋产业的替代。因此,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对单一产业的模型进行修改,研究在多个替代产业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投资分配和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8-9]。
在追求生态经济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海洋产业的总投资额为W,假设存在替代产业A和B。为了研究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优投资策略,在此引入生态经济投资边际效益的概念。根据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这里指投资资本K和劳动力投入H保持不变),边际投资效益随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生产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继续增加某一部门的生产投入,边际投资效益呈现逐渐递减的规律。
图2 π和MU的基本变化规律图
图2中和分别表示替代产业A和B的投资效益,和则代表着替代产业A和B的边际投资效益。假设总投资W中用于A替代产业的投资为X,则用于B替代产业的投资总量为W-X,可以得到海洋产业调整生态经济的投资总收益为:
(9)
将式(9)和上述图2做适当的处理,可以得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方案。
图3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分配
图3中,为A替代产业的投资原点,为B替代产业的投资原点,用公式来表述总投资, 之间的代表着投资分配方案,用于替代产业A的投资总量为,用于替代产业B的投资总量为。根据生态经济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可以得到在为最佳投资分配方案。此时,和曲线相交,替代产业A和B的边际投资收益相同,即,替代产业A的投资总量为,替代产业B的投资容量为,总收益函数TB在处也达到最大值,在图中体现为、和横轴投资函数所形成的面积S。这样,转型后的海洋产业结构实现了最终的均衡。
4 总结
1.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难修复性的特征,过度的、不当的开发利用行为已经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生态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问题[4]。因此,在开发海洋产业的过程中应注意海洋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在国家层面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保证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要对海洋进行开发性的生态修复,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替代产业的选择问题。
2. 海洋生态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出于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约束的考虑,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应将生态因子考虑在内,它直接决定着替代产业的价值以及生产函数的产出增长率。在其他投入因素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当生态因子时,转型后的生态价值得到了提升,替代产业的产出增长率与生态因子呈同向变化,呈现出生态的溢出效应;当时,替代产业的产出增长率和生态价值的实现呈均衡发展;反之,当时,转型后的生态环境恶化,替代产业的产出增长率降低。
3. 当存在多个替代产业时,寻找替代产业之间边际投资收益相等的投资分配点,是实现海洋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优投资分配,此时,转型后的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受到产业技术经济的制约,投资总收益函数TB呈现出先递增后后递减的趋势,最终在拐点处达到最大值,实现最优投资分配收益,投资收益函数TB也在处达到峰值。
4. 海洋替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受制于政府的宏观政策和海洋的管理水平。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期的管理投入,同时又有临界阈值[5]。政府制定支持海洋替代产业的发展策略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时,会增加海洋经济的投资回报率,推动传统的海洋产业发展模式向新兴替代生态产业的软着陆,同时还能吸引资金的流入,增加海洋经济的总投资额W总量,和曲线也随之平移,投资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刺激海洋生态经济的总投资额,应努力提高海洋生态的边际投资收益,吸引投资资金向海洋生态经济的流动。同时,政府也应从宏观层面加大对海洋生态经济的资金和管理投入,提升海洋经济的整体生态效益。
5.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将生态因子i的变化情况考虑在内,这是因为i在时间序列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在选择海洋替代产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将海洋生态价值考虑在内,也会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选择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且这种项目通常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因此,在考虑单一部门替代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资情况以及多部门替代产业资金分配情况时,都需要对生态因子i加入后的影响做更为细致的分析。
注释:
1 资料来源: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8月。
2 资料来源: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8年2月。
3 如我国瀚海传统的经济鱼类以小黄鱼、带鱼等为主,但由于捕捞过度,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则为杂鱼所替代,七十年代大型杂鱼进一步没落,被黄娜鱼、青鳞鱼等小型鱼类代替。八十年代以来,渔获量再度趋劣,目前渤海渔业是以虾、拼类和小杂鱼等为主。
4 如在我国胶州清东海岸的潮间带底栖生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120种左右,目前仅余20种,在辽东海、大连清等一些污染严重的海城,甚至出现无生物区。参见相建海主编:《中国海情》,开明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页。
5 影子价格最初用于货币市场上基金公司计算各类债券的价格,在解决如何使有限资源的总产出最大的过程中,影子价格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资源变化所引起的目标函数的最优值的变化,这个定义是基于线性规划中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果的规划问题。
6 在数学最优化问题中,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发现的一种寻找变量受一个或多个条件所限制的多元函数的极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一个有n个变量与k个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转换为一个有n+k个变量的方程组的极值问题,其变量不受任何约束。这种方法引入的一种新的标量未知数,即拉格朗日乘数。
参考文献:
[1] 王治国.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10): 4-5.
[2] 孙书存,包维楷. 恢复生态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0.
[3] 韩增林,狄乾斌,刘锴. 海域承载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25(1): 1-5.
[4] 傅秀梅,王长云.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134.
[5] Hobbs R J, Norton D A.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toration ecology. Restoration Ecology, 1996, 4(2): 93-110.
[6] Magnani.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Development Path or Policy Result?[J].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are, 2001, 12: 407-443.
[7] Phelps Brown E H. The meaning of the fitted Cobb- Douglas func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7, 71(4): 546-560.
[8] Samuelson P A. Paul Douglas's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marginal productiv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 923-939.
[9] 唐小我,慕银平,马永开.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条件下成本函数的进一步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05, 8(4): 1-6.
[10] 虞依娜,彭少麟. 生态恢复经济学[J]. 生态学报, 2009, 8(8): 4441-4447.
Research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Industry Substitution Theory
GAO Qiang, GOU Lufe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篇9
关键词:烟台市海洋经济金融支持蓝色金融
1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分析
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海洋经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四点建议:第一,建立海洋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涉海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融资服务;第二,积极推动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贷款贴息、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海洋产业;第三,积极发展信托投资、股权投资、产投资、风险投资等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以满足不同类型涉海企业的投融资需求;第四,鼓励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涉海项目申报国家专项基金,申请国家或地方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策。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从银行信贷、股权债券、保险、多元化融资渠道、投融资服务体系以及政策保障六个方面,提出了金融系统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途径。具体来看,在银行信贷方面,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创新海洋金融产品与业务;在股权、债券融资方面,支持成熟、优质的涉海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中小型涉海企业通过债务性融资工具融资;在保险方面,完善海洋渔业保险,发展海洋特色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投资基金对涉海项目与工程进行投资;在多元化融资方面,通过建立金融租赁公司、跨境融资、创新涉海金融工具、引入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拓宽海洋产业融资渠道;在投融资服务体系方面,打造海洋产业投融资服务公共平台,健全海洋产权抵质押登记制度;在政策保障方面,推动涉海信贷政策的落实,推进蓝色金融的创新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效果的检测与评估。
2山东、广东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分析
我国自2010年开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的建设工作,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和天津五个省市相继确立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本文对山东、广东二省的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希望为烟台市海洋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2.1山东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分析
山东省于2011年开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2018年9月召开的“儒商大会2018”现代海洋产业论坛上,签署了12个现代海洋重点项目,投资规模203亿元,同时推介了216个海洋强省重点项目,投资规模达4100亿元。为了推动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开展,山东省积极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保险业,不断拓展涉海项目融资渠道,持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构建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协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具体来看,其措施主要包括九项:第一,支持金融机构与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合作,组建涉海项目大型金融集团;第二,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涉海项目股权和业务合作;第三,为开发与创新涉海金融产品提供政策支持;第四,推动产业资本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发起设立了规模达300亿元的现代海洋产业基金,积极建设海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体系;第五,完善涉海保险服务行业,鼓励开发涉海保险产品,提高涉海项目保险覆盖率,建立海洋产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第六,发挥“海上粮仓”建设基金的支持作用,利用好国家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每年筹集不低于55亿元的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涉海“十大行动”的建设;第七,发挥民间资本的主体作用,建立集信贷、融资、发债、理财、结算、咨询于一体的投融资机制;第八,简化金融服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信贷规模;第九,依托省内大型投资基金公司,建立海洋产业投融资平台。
2.2广东省金融支持海洋发展经验分析
广东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连续23年位居全国首位,长期占据全国海洋经济“领头羊”的地位。为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广东省政府从财政专项资金、银行信贷资金、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进行了统筹,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措施。在财政专项资金方面,广东省自2018年起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五大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并安排了2.6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36个海洋工程项目。在银行信贷资金方面,广东省与当地的政策性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广东省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等125个涉海项目发放信贷资金500亿元,同时,积极探索信贷担保、贴息、不动产权证质押等支持渔业发展的信贷机制。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将深圳打造成国家海洋金融中心,成立了广东省首家海洋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公司,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海洋产业。
3烟台市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烟台市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有利的政策优势,烟台市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173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并成为我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17年烟台市实现主要海洋产业产值3411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18年,烟台市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打造绿色可持续生态环境作为海洋经济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了构架“3+3”海洋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通过大力改造现代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和海洋文化旅游业三大传统海洋产业,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以及海水利用业,创建两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举措,进一步优化烟台市海洋产业布局,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烟台市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以建立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和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主线,实施了一批涉海重点工程和项目。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烟台市启动了北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等11个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超过9亿元。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方面,生物医药园、抗HER2抗体ADC新药生产车间等14个项目投入了建设。在海洋渔业方面,山东芙蓉岛西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四个海洋牧场示范区投入建设,投入资金1.0402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智能型工厂化循环水整装系统产业化推广等5个项目,预期提升产值超过6亿元。在海洋物流方面,确立了码头工程、航道及防波堤工程、集疏运系统、临港物流工程、临港产业园5个重点支持的海港码头建设项目。在海水综合利用方面,大力支持南山铝业海水淡化工程、海阳核电海水淡化工程等4个工程的建设。在滨海旅游方面,开始蓬莱西海岸文化旅游区等5个项目的建设,计划投资618.79亿元。与此同时,烟台市也启动了海洋科技强市、海洋生态文明强市、海洋文化强市、海洋综合管理强市建设重点工程和项目等41个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3.5亿元。为了支持烟台市海洋强市项目的开展,烟台金融行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与创新措施,保障涉海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2015年,烟台市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与烟台市政府、山东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出资设立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投资基金,投资规模3.2亿元,重点支持海洋牧场、现代渔业园区、遗传育种中心等项目的建设。2016年,烟台市银行业发放了海洋产业专业贷款70余亿元,其中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海洋生物产业发放贷款超过60亿元。
4烟台市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通过对国家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进行分析,在借鉴山东、广东二省实施的金融支持与创新措施基础上,结合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海洋产业投资状况,从融资性金融支持、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和服务性金融支持三个层面,研究支持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并逐步形成以财政支持金为基础,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体,以社会资本为重要来源,以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为保障的金融支持体系。
4.1融资性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融资性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由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国外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组成的多样化融资体系,丰富涉海领域资金来源,提升各类金融机构的涉海服务能力。具体来看,第一,充分发挥中央、省、市三级财政资金对支持涉海重点领域和项目的基础性作用,在利用好中央财政每年拨付的3亿元资金基础上,根据烟台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一带三区”新格局建设需求,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的专项支持,同时根据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的规划,加大烟台市对涉海产业、涉海工程、涉海科研的财政支持力度。第二,发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海洋经济支持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立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等方式,在信贷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向海洋产业倾斜,同时,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与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经济领域。第三,完善资本市场,为涉海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培育涉海中小型企业,提升涉海上市公司质量。第四,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形成较为成熟的基金市场。第五,支持条件成熟的涉海大型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提升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第六,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大型工程建设等领域,尝试采用PPP模式进行融资,缓解项目资金压力,分散项目投资风险。第七,努力打造“亲清”的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海洋产业。
4.2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海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引发的海洋产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海洋产业投资金额巨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引发的投资风险。为了对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需要完善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体系。积极发展保险行业、担保行业,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建设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途径。从海洋保险行业来看,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海洋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适应海洋渔业、海洋航运、滨海旅游、海洋贸易、海洋环境、海洋信贷、海外投资等领域的保险产品,不断提升海洋保险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引导烟台市保险机构成立专业的涉海保险服务部门,为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便利的海洋保险服务。从担保行业来看,形成一批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具有资质的海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利用海域使用权、码头、船舶、水产品仓单等资产开展贷款抵质押业务。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看,通过应收账款、票据、股权、经营权、租赁权抵(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业务,筹集海洋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同时有效分散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篇10
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日照市蓝色经济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蓝色经济 发展战略 SWOT 分析 日照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构成部分,日照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作为建市较晚的新兴城市,相对于山东省其他沿海城市而言发展还相对落后,而蓝色经济发展战略为日照市赶超其他发达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另一方面,日照市蓝色经济的发展还缺乏人才、技术、经验等方面的积累和支持,因此目前日照市实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还极富挑战性。本文拟运用SWOT分析法对日照市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日照市蓝色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和发展重点,以期为日照市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区位优越,产品流通便利
日照市地处中国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日照处在“一桥(新亚欧大陆桥)、一环(黄海经济圈)、一极(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一极)、一线(从天津到上海这一沿海港口岸线)”的节点上。同时,日照市有日照、岚山两个一类开放港口,拥有万吨以上泊位34个,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航关系,开通了7条集装箱航线和至韩国平泽的客货班轮航线。
2. 海洋资源丰富,传统水产业基础良好
日照港是建设深水枢纽港的理想港址,特别适宜建设10—30万吨级巨型泊位,可建设各类泊位200多个,吞吐能力可达6亿吨。日照口岸成为全国首批“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达标单位”。日照海岸线长100多公里,其中金沙滩岸线64公里,港口岸线20多公里,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日照市有海洋经济生物种类200多种,大竹蛏、西施舌、扇贝、梭子蟹等海珍品非常丰富。渔业生产平稳增长,2012年海水产品产量51.55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37万吨。
(二)劣势分析
1.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日照市近海环境有相当的污染情况,随着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华能集团日照电厂、中石化30万吨原油码头、亚泰森博浆纸工程三期等大项目的落户投产,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大幅增加,相应的陆源污染物的排海量也增加,加剧了近海污染的严重势态。同时,近海水产养殖废水污染也比较严重。近海养殖过程中清池、投饵、施肥、养殖用药等环节排放的养殖废水造成近岸海水富营养化,极易诱发赤潮,不仅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也使日照近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从整体上看,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中,日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与同期发展起来的威海市相比也相差较远。例如2012年,威海市专利申请量、 专利授权量(件)与科技重要成果三项科技产出指标分别为4982件、2990件和184项,而日照市三项指标数值则为2157件、1638件和93项,仅为威海市的半数左右。就蓝色经济产业而言,日照市多以资源开发型或劳动密集型为主,海洋高科技术产业较弱,成果转换能力不强。同时,日照海洋科技人员的数量少和整体水平低;海洋界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归国者寥寥无几,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现有的海洋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育苗和养殖领域。水产品加工大多是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机会分析
1. 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发展蓝色经济区提供政策支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将为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以下多项政策支持:财政税收政策,对远洋捕捞、海洋资源勘探、风力发电、潮汐能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融资政策,对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海域、海岛和土地政策,依照海洋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利用海岛和海域资源;对外开放政策,加大对区内企业在进出口和开展境外投资合作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这些政策支持显然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2. 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合作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日照国际海洋城等中外合作项目,打造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研究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从而表明,从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层面看,日照被赋予了承担中国未来探索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自由贸易区设立的任务。而日韩作为海洋国家,在发展蓝色经济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因此,未来与日韩的经济合作对日照蓝色经济的发展将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四)威胁分析
1. 与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的竞争激烈
日照、青岛、烟台、威海等同属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都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在蓝色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趋同现象,未来各市之间在蓝色产业发展方面必然也将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同时,由于日照的经济实力相对于其他城市较弱,在引进项目或国家支持方面的优势较弱。
2.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扩大贸易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也对日照发展蓝色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以港而立、因港而兴”的日照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贸易,金融危机使得出口增速大大减慢,日照钢铁、粮食、木材等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市场波动增大,进而使对外投资风险加大,日照同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将会受到沉重打击。
二、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一)SO战略
日照市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同时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等各种契机,培育新型产业,做好长远战略规划。在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发展滨海旅游业和近海养殖业;依据区位优势,着力构建临港产业带,以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心,加快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增进与东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各种优质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使日照在全球化产业链中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ST战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竞争被提升到区域一体化的更高层面。因此,日照在利用自身建港优势、滨海旅游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化工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为重点的海洋新兴产业,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与日韩经济发展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等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分工协作。此外,应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避免经济过分动荡,影响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进程。
(三)WO战略
在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日照市应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使蓝色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首先,在依法治海的制度下,严格贯彻落实海洋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海洋环境的监督力度。其次,应鼓励相关企业降低能耗、排污量,严格整治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通过加强与省内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大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采用知识共享、合作开发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换能力,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WT战略
日照市在保持现有产业组织、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的局面下,应审时度势,化威胁为潜在的机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有重点的突破,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制定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如在日照建设临港产业聚集区,发挥半岛港口群联动和规模效应,促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
三、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支柱产业的选择
(一)海洋重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
日照市将依托港口,以做大做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集中培育钢铁、汽车、浆纸、石化、船舶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海工业[3]。在修造船方面,应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大船厂的配套生产,大力研发和发展船用钢板、系列柴油机、锅炉、锚链、五金、仪表、化工、建材、计算机、应用软件等配套产业,形成以造船工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盐化工方面,应加快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生产海盐系列产品等。
(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山东半岛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山东半岛要把开发海洋生物技术与培育海洋生物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生物材料、功能保健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在海水淡化方面,要加强对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循环技术的研发,大规模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在传统海洋产业方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例如加快推进核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海上冷却电厂,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用作海水淡化、城乡公共设施电源的技术和设备。
(三)海洋渔业的发展重点
日照是北方海水鱼苗的重要基地,主要为周边省市供应苗种,年育苗量在300亿苗种单位以上。先后承担了黄金 、西施舌、金乌贼、海蜇的一些课题项目的研究,其中西施舌项目经过三年攻关,基本完成了规模化生产,在全国首先实现了金乌贼全人工育苗。全市已建成了8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认证水产品58个。当前,日照应该在发展传统渔业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着力优化捕捞业,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加快做强加工业,推进水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
(四)海洋运输业的发展重点
拥有位列全国大宗散货主枢纽港之列的日照港是日照市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所在。当前,日照市海洋运输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的水平,为商贸物流企业提供 “一站式”快速通关服务;进一步提高保税物流中心的服务能力;加强与内陆省市的密切合作,与铁路、公路、口岸单位联合,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公路、铁路系统服务水平,打造了内陆企业与日照口岸的物流绿色走廊。
(五)滨海旅游业的发展重点
日照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特色旅游项目众多。当前,日照市应进一步整合日照沿海旅游资源,强化滨海旅游观念,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其发展重点应该是:依托海滨优势,加大对海洋休闲度假项目的投资和开发,突出发展海上游艇、邮轮旅游等;依托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加大对生态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依托水上运动基地和万平口景区,加强滨海体育旅游项目的建设;依托茶博会和茶文化旅游节,推出茶文化旅游。
四、结束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日照市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日照市应该抓住当前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把日照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这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和近海养殖业,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巩固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如日照精品钢生产、海洋高科技术产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化威胁为动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应积极开展与其他省市的交流和合作,努力打造日照市蓝色经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华,.基于集群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问题研究[J].
观察思考,2009.
[2]耿相魁.建立海洋科技人才创新体系的几点思考[D].当代
社科视野,2010(10).
[3]虞兮.日照精心打造海洋特色新兴城市[N].科技日报,
2009-11-25.
- 上一篇: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
- 下一篇:对建设工程监理的认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海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