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考试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考试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考试的技巧

篇1

关键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考查 应对策略

一、考纲阐释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括两点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本文就表达技巧的考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考生能有点帮助。

二、术语解读

表达技巧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考生明明读得懂,却得不到分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使用规范的答题术语,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我们一般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来谈。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9.对比让事物、形象突出,情感表现更鲜明。

(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作用简析: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之风。

借景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2.描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等。

作用简析:

动静结合――诗中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醉酒,回味无穷。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三)除此以外的其它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具体手法作用简析:

1.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2.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将妻子比作沧海和巫山,极见深情。

三、提问方式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陈述

1.常规问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提问变体:(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分析情和景的关系。

(3)从虚实相生(或某一个角度)的角度谈谈诗人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诗歌是怎样表达主题的?

(二)答题格式

主要是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三)答题步骤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题:(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解析】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且都提出了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修辞方法、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动静结合)。第一问:考查修辞方法,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等,考生选择其中三种并结合诗句作出说明即可。第二问:须明确诗歌的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指的是时间(早晚、白天、黑夜等时间变化)、顺序和空间(远近、高低、内外等层次变化)顺序;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从多角度开拓意境,使景物互为映衬,从而构成一种情趣,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使得诗歌成为高考中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之一,在诗歌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在平时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多去品读咀嚼名篇名句,使自己的古典文化底蕴深厚起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轻松应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中学语文杂志社,2009.

篇2

一、语文教学的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不仅仅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教师、学生、家长、现行的高考体制和教学改革都从某些方面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1.只认《考纲》不认《教纲》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针对教材提供的教学主线,教师的教授内容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准。但是,高中教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区别就在于高中是为了高考,高考又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往往不以教学大纲为准进行教学,而是以《考试大纲》为准进行教学。可以说,整个高中的语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考试大纲》展开的。《考纲》考什么,教师教什么,重点考的内容无数次在重复,不考的干脆跳过。定期进行的教研活动也是以《考纲》为中心展开,分析考点、热点、考试动向,教师交流的主题也是怎样深入挖掘考纲内容。专家对《考纲》的分析,也是异常火爆。这种以《考试大纲》代替《教学大纲》的做法,严重影响并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2.参考资料反客为主

语文教师把复习资料的内容移植到教学之中,或补充、诠释教材,或取代教材,不是广泛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与文本对话,讲自己的剖析,而是津津乐道地讲资料,当资料编者的传声筒,唯资料是尊。考试不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命题,而是找资料搞剪辑组合。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推介和要求购资料、读资料、做资料上的题。教师和教研组常常用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比较资料与高考的吻合度以便更好地选用。这种以资料取代教材的倾向严重限制了师生的教与学,严重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增效。教学资料是对教材局部的解读,况且编资料者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认知角度各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博大精深的教材,再好的资料也难以穷尽其意。资料的有限性与教材的无限性的矛盾很难化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再辅以适当的资料,才能真正实现锦上添花的语文教学目标。

3.注重分数,忽视素质教育

以考试分值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标尺,并以高校录取分数线佐之,认为考试分值等于语文素质。于是,教师把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聚焦在如何提高考试分值上,考试易得分的就重点讲,像诗歌鉴赏和写作得高分或低分可能性都不大的就略讲。写作文则把重点放在强调字迹工整,开头结尾尽力写好上,即唯分数是图。而学生则精心挑选易得高分点,如背范文,做资料上的模拟题以应试等,功夫不花在练内功强素质上,而花在如何巧妙应试之上以求立竿见影。这种以分值取代素质的倾向,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适应时展,创新语文教育

1.切忌为了高考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育展开,教育的核心仍然是教书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高中语文教学虽然是为了高考取得好的成绩,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现代文、古诗词,通过对语文课本的研读,我们可以留下一个时代的记忆。所以说,高中的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回归教学大纲,也可以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相结合。在高一高二进行课本教学的时候以教学大纲为主,主要向学生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大部分高考重点还是来自课本,只有通过对课本的研读,才能慢慢掌握语文技巧。可以在教学的同时,慢慢将《考试大纲》渗透在教学中。从进入高三开始,再以《考试大纲》为主,冲刺高考,复习重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高一高二充分品读中国的经典文化,高三一鼓作气,冲刺高考。如果从高一就开始针对高考进行学习,学生会产生疲乏状态。

2.以教材为中心

任何形式的资料书和辅导书,其实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编写的,只不过会在其他方面充实其内容,比如一首诗的延伸,可以介绍诗人所在的历史时代、生活背景和诗人的其他作品。那种以参考资料为中心的复习策略是有偏颇的。参考资料多而杂,有些内容是不涉及考试范围的,而且现在的复习资料五花八门,其实内容都是相互抄袭借鉴。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复习或者教师参考认准其中一本就可以,过多无益。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中,仍然是要以教材、教学大纲为中心。教材就是《教学大纲》的延伸和载体,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是培养语文素养、文学气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一些考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一种语文精神。

3.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而教育是最好的手段,因为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说,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能为了分数,为了考试,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就忽视了素质教育。当今社会,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名牌大学毕业,工作能力强的人当年高考不一定分数很高,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人修养和素质都非常高。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行为素质并不为人称赞。在很多人仰望的所谓的“好孩子”,爱学习、成绩好的一类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缺少交际能力,不善于与人沟通,甚至不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这和目前的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需要只会考试,死读书的人。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高考;耦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50-01

高中语文新课改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然而目前高考作为全国性的人才选拔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教师都最大程度地受到高考影响。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脱节现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1.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脱节思考

在实际教学和命题中,曲解、异化语文教学与高考关系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1一线教师的认识偏差。一线教师中,存在着以下教学模式:一是"题海式"训练,语文教学参照其他学科经验,无视语文学科自身的学习规律,提倡语文学科理科化,大搞题海战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语文这样一门富有人文关怀、审美情趣的学科,在学生眼中,毫无趣味可言。二是"技术至上"式。持这种观点的老师错误地把语文教学基本等同于解题方法指导,然后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灌输自己的方法,这种以解题技术取代品读、鉴赏、感悟的教学而言,与语文学习的正途背道而驰。三是"海阔天空"式。这些教师误解了新课程理念,以为课改就是课堂活动多,形式多,弱化了语文教学根本立足点的语言。四是"蜻蜓点水"式。这些老师在高一高二阶段,或多或少搞过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然而现实中应试之风盛行,他们无法承受改革失败所需背负的罪责,颇不情愿地走回语文教学的老路。

1.2高考命题者的主观因素。一是对中学教学及学生情况认识欠缺。目前高考语文命题专家以大学教授为主,其优势无须赘述,但是这样一支命题队伍同样存在隐患,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命题者对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十分清晰的认识,从而给命题的科学性、高考的信度效度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对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理解不透,比如以近几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为例,试卷基本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理念和要求,即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偏题、怪题之嫌。再如江苏卷中近年出现的备受青睐的探究题,也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高考命题与课程标准保持同步是好事。然而绝大多数的探究题,本身没有多大探究价值,或者探究之说名不副实。

2.高中语文新课程契合高考的对策思考

综上所叙,针对目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种种与高考不能完全耦合的现象,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使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进一步契合。

2.1教师需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涵。高中语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得以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具体而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自己在学什么以及学习到何种程度,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至各种学习活动之中;二是注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文知识的习惯,并使其养成动笔、动手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三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四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五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恰到好处。

2.2教师要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理想的语文课堂不是让各种非语文活动占据的伪语文课堂。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切实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的课堂,是语文味十足的课堂。一是教师要坚持用课程标准及考纲来检测自己的教学,要坚定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实践必然能使自己的学生赢得高考的信念,潜心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二是必须以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为前提。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运用个人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独特的语言感染力、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等,当然最主要的是努力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对语文的热爱。三是应尽量避免教师"呈现-灌输"的教学形式,提倡学生"质疑-实践-发现"的学习方式。

2.3新课改教学内容与高考考点相融合。教师应在高考考点进行深入地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改革。如高考语文中有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项,语文新课改内容中对这一项也有所反映,并以专题的形式对这个考点加以练习与训练。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考靠解题能力和技巧是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高考没有突出的矛盾。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所谓的解题技巧等是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分不开。

2.4打造更加科学的高考试卷。科学的高考试卷有利于全面检测学生语文素养,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真正的为高校选拔人才。一是进一步优化命题专家队伍,吸收一批具有相当理论高度、丰富教学经验并对高考有深入研究的一线教师进入命题团队,以此弥补大学教授对中学教学及学生情况认识欠缺的不足,使高考试卷更加贴近课程、教材和学生,更加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从而以可信的高考试卷引领语文课堂走向低耗高效。二是需要高考命题专家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研究。在吃透课标及考纲精神的前提下,通过认真命制、分辨、筛选,实现高考试题最优化,从而以科学的高考试卷引领语文课堂走向规范纯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史华蓉.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的接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7):67

[3]张钟玉.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关系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31):7-10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复习课 复习技巧

一般而言,高中语文复习课都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通过这样一个完整和系统的复习过程,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然后找出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填补这些不足的地方。高中的学习过程是非常紧张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教导学生更多的、更重要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学生语文复习的动力

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复习课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因为这就是大容量、高目睹的练习巩固,毫无新鲜感,一味的在重复和回顾着过去所学,当然,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是没道理的,复习课本身就学习内容来说,确实没有新颖性,但是长时间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是学生不喜欢语文复习课的原因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仍然坚持着“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题海战术,一味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在短时间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但是这种记忆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并未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也没有掌握其背后的本质,所以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长期禁锢于这种模式之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减弱,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提高,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这与我们的教学初衷是不吻合的。因此,要想切实提高高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要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和复习目标,在复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将会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其复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处理好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课程开始前几分钟,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口头作文、名文欣赏、诗歌朗诵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归纳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比较注重对课文的欣赏和分析,整个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课文来进行的,但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就需要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尤其是在习题评讲课中,更要着重进行解题思路的剖析,教导学生更多的答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评讲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经常容易出错的问题,和容易混淆学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第二,要善于总结规律,在讲解题目的时候,不要讲答案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众所周知,语文与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是不一样的,语文的众多题目答案并不是固定的,语文很多题目的答案更多的是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我们在讲解这类题目时,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思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要教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讲解题目时,要适当地进行知识延伸,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复习很多时候还是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在复习课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优秀的文章,名文名篇,要养成摘录的好习惯,经常性地进行课外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每当做完一套试题时,都应该自觉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三、科学安排语文复习计划,发挥情感促进效应

一般来说,教师在安排复习课程时,往往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针对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复习内容和制订复习计划,这样的复习安排,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因素,学生是否喜欢这样的复习方式,是否能够接纳这一套复习方案,这其实更应该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复习课的指导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自己都不能够满意复习课程,那么他们一定不愿意全面配合教师的复习计划,这样一来,复习效率必然十分低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安排复习课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制订一份科学的、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其次,要合理地安排习题量,题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并不是说题目做得越多,学生的能力就越高,我们在选择习题时要体现精炼、高效的原则,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发挥习题练习的作用;最后,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的调整复习方案,从而更好地完成复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宗世勇.扎实勒奋重在积不―语文复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J].考试与招生,2009(08).

篇5

关键词 语文 复习

一、高中语文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总复习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复习方式及方法往往与目标背道而驰,学生在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下能力得不到提高。那么在高考复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1、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由于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紧,学习强度加大,对于很多老师和学生来说,高一高二很快地将课本的知识学习完,能为我们的总复习挤出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消化了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又积累了多少的语言材料和阅读写作的实践经验呢?这就会给我们的语文总复习效率带来极大阻碍,使得复习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使复习变成死板的规律积累。

2、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过于频繁

高中语文总复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明确高考大纲的要求和目标。高考是以检测学生高中三年最终具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根本目的的。可见我们的复习要紧扣这个中心思想,有效的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能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但是我们在总复习阶段过于频繁的训练和考试使得学生的压力增大、思维缓慢、效率低下,使得学生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考试漠不关心,阻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阶段,教师为了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或拿到好名次,千方百计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各种习题的练习,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陷入题海。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认同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的复习效率大大降低,也必将影响他们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联想、想象和意境再创造,进而影响语感的形成。

4、复习缺乏有效指导,方法规律过多

在复习过程中每每遇到各种题型,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方法、讲步骤、讲关键,学生再遇到此类题型只要对号入座就行了,岂不知学生是消化不了这么多的方法规律,即使记下了,一旦遇到此类题型还是不会做。

二、高中语文的考前复习遵循的原则

要提高复习的效益和效率,除了目标和计划外,关键是复习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采取的策略是否科学。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原则:

1、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2、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3、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三、高中语文的考前复习策略

1、开展心理干预,放下思想负担,提高语文复习的积极性。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为高中的学习生活时间紧、节奏快,许多教师习惯于采用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来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一旦进入复习阶段,许多教师就开始了无休止的重复练习,让学生不堪重负,部分学生在语文复习学习中产生了畏难退缩情绪。因此,教师在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此为切入点,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尽力了就是成功”这样的学习理念,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自己的以前比有进步就是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能够放下焦虑、自卑、急躁这样的消极情感,甩掉思想上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复习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开展学法指导,实现拾漏补缺,提高语文复习全面性。

在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练习讲评过程中不能仅仅对答案,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解题的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拉网式复习,一轮复习之后,侧重于将重点放在掌握效果不佳、未能理解的这些内容上面,进行二轮针对性拉网复习,通过数轮之后,逐步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同时避免了已掌握知识点的重复劳动,节约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和精力,也提升了语文复习的全面性。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复习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技巧方面的指导,能够实现授人以渔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复习针对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篇6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技巧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投入低产出 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32-02

作者简介:朱卫(1976―),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海门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成为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开启了破冰之旅,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对于教学成效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成因

(一)应试指挥棒使教师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的眼中,高考成绩是唯一的目标追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他们选取了一条“终南捷径”,就是将教学中的知识点罗列出来,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要掌握好了这些考点内容,卷面成绩就不会差到哪里。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也没有足够的师生互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题海战术、时间战术使教师忽视对学生语文学习技巧的指导

理解不行就强化识记,相似题目多训练几遍,这样的教学理念仍被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视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将重点放在学生如何高效学习语文、掌握要点方面,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机械重复方面,学生本身就理解得简单模糊,即使进行了多遍的重复练习,实际掌握程度也非常有限。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没有主动提升自身学习技巧的意识,更谈不上灵活掌握、融会贯通。

(三)教师对巨大学习压力引发的学生消极情绪未能及时进行疏导

相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高中生的压力是最重的。而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化解压力。这样的压力有来自于时间长、任务重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压力。近年来频频发生高中生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与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不无关系。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教学开展教学,没有潜心研究学生的身心状态与心理特点,尤其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疏导,使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缺乏本该有的乐趣,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以及实际学习成效。

(四)教学中教师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未能充分兼顾

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因基础及兴趣的原因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我们应重视这一客观事实,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策略,杜绝一刀切、满堂灌的陈旧模式,避免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兼顾这种差异性,就会影响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这也是导致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重要因素。

二、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几点建议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将目光盯在应试成绩上面,还要充分关注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思想特点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综合目标。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单向灌输的陈旧教学模式,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不必循规蹈矩地讲授学习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而不妨尝试将之转化为探究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应借助学生集体分析、教师启发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做出间接评判,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以便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强化学习技巧指点,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习技巧等方面的点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成效。综合来讲,教师的教学目标指向要明确,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抓住重点,实现抓大不放小、逐层深入的目标,尤其是要学会带着问题学习,在听讲以及互动中实施难点突破。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及时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将学习活动向课前、课后延伸,体现立体学习的成效。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将前后学习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提高语文知识掌握的构架效果,以及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科学安排语文不同轮次的复习内容与要点等,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

(三)注重心理疏导干预,激发积极学习情绪

为了有效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进行学习技巧以及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干预。对于学习存在烦躁、厌倦思想的学生,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帮助分析,寻找问题症结所在,并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消除学生的急躁情绪,并鼓励学生找回自信,从易到难,逐步恢复正常的学习节奏。教师则应寻找学生在语文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加大激励学生的力度,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教师切不可对有厌学思想的学生听之任之,或不当一回事,采取不负责的态度,以免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四)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每位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存在着现实的差异,教师应当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考试考核等方面加以区分,在教学目标制定环节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难度加深或者降低,教学组织过程中为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潜力,避免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的现象。另外在教学考核中适当降低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考核难度,让他们也拥有一份自尊和自信,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研究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莫玉林.浅析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大众,2008,(11).

篇9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应用策略

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给高中语文课堂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和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是重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或许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突破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能为语文教学带来不一样的魅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生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学习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已经差不多,主要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及以后的应用。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各种问题。目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的情况。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应用不够灵活,纯粹只是为了应试教育。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高中语文学习需要从语文文本知识出发,不能一味地因为应对考试而总结出相应的应试方法和技巧,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十分不利。

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目前高中生普遍缺乏灵活性和自主创造性,不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太过沉闷和死板,学生难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分享和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也能得到改善与发展,建立融洽和友好的和谐关系。

二、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对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共同研究学习内容与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使得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改变。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与把握教学目标。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摸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给出意见和建议。

(一)分组合作,自主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科学分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与别人的交流和分享,实现观点和知识的共享。分组合作是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回旋舞》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问。如课文的主旨大意是什么?对其进行简要概括。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派出代表进行分享。这样教师就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总体把握。

分组合作,自主探索语文课堂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合理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地方,也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地方。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最大的一个弊端是课堂氛围不活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雨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只是宽泛地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体会与领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到位,则容易对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出现理解偏差。所以,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就要营造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享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活力,这是语文教育所期待达到的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不断努力。目前,自主合作式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继续为语文课堂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叶远松.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7):28.

[2]胡文秀.敢问路在何方――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11):59.

篇10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诗歌鉴赏

微课主要就是通过利用5到10分钟时间的一个微视频来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师通过讲授题型,然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后对于考点进行总结,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微课来讲解知识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更加有效率地开展学习。同时以微课这种新兴教学方式来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展。有效提高自身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一、利用微课,细化高中诗歌鉴赏学习知识点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由于诗歌鉴赏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繁多,题型也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细化,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欣赏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诗歌欣赏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课件的形式,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利用ppt来展示诗歌,通过文字音乐以及图片的形式,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细化,或者把诗歌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场景,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向,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另一种是讲课式微课,也就是针对教学实际内容进行授课拍摄,然后通过剪辑使其成为5到10分钟的微视频。在高中诗歌欣赏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这两种微课形式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提高诗歌,欣赏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诗歌鉴赏涉及到的知识点,准确归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进行应用。

二、结合高考考点,巧妙设置微课

在利用微课开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结合高考考题,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有基本的解题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因为高考考题很少会重复出现,并且如果想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需要是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考点有所掌握。对于考点全面的掌握,才是学生在高考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关键。例如在诗歌鉴赏中考查表达技巧一类的考点比较多,这种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学生很难以有效掌握,比较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于诗歌鉴赏中考查表达技巧的考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诗歌中常用的借景抒情和以物喻人等表达技巧,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记忆会更加准确,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会逐渐提升。

三、针对高考真题,利用微课阐释诗歌知识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高考题型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对于诗歌鉴赏更好的理解。可以结合高考题型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高考思维,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可以结合高考真题: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来进行微课诗歌鉴赏教学。作品原文为: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问题为: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针对这个问题着重进行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诗中描绘的会面相似的场景。这样能够使学生有更加形象化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模仿真实场景的情境中,增强情感体验,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通过利用微课结合高考原题的方式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生动展示诗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微课的形式,把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学习诗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化的思维,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会大大提升,诗歌鉴赏教学的效果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例如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雨巷的场景以及诗人离别康桥的情景,利用微课进行形象化的展现。这样学生可以从诗歌中理解诗人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可以有效提高欣赏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鉴赏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保证准确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科学地将微课运用于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有更好的表现,为促进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柳钰.浅析课改后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