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

篇1

1 基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困境

基层图书馆与国家级的大型图书馆不同,其馆藏资源相对有限,服务人群相对狭窄,要实现大的图书馆工作效益相对缺乏。尤其是当下人们热衷于手机等客户端的电子阅读,对传统图书馆资源的重视程度逐步下滑。虽然有一定目标阅读人群,但是书籍资源与活动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下滑。加上地方图书馆人才资源匮乏,想开展更新更多的阅读活动能力有限,进而抑制了图书馆价值的发挥。在县级单位,民众结构相对特殊,主要集中在老幼群体,青年群体多数外出务工,人口结构呈现断崖式的变化。老一代人群缺乏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难以有效培养,年轻一代的学生群体忙于学业,无暇顾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因此馆藏资源利用率整体不高。甚至部分馆藏资源不能符合目标群体的喜好,借阅率较低。由于基层单位普遍对阅读等文化表现出较为淡漠的欲求,从而整体的阅读氛围上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环境。在学生之间、成人群体之间都缺乏一种积极的阅读文化,甚至很多人常年不触碰书籍,而是从其他文化娱乐中享受精神层面的愉悦感。这些基层社会的客观问题,导致基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相关问题急需要通过对应的文化推广方式调整来改变,从而建立起更为健康的基层社会文化氛围。

2 基层图书馆在实现全民阅读中的推广作用

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其主要责任是为民众提供阅读资源,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属于较强的公益性组织。在我国范围内,公共图书馆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其有效的承担了传承与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作用,其储备的大量书籍资料对实现大众教育有着积极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书籍保存与教育的功能上又衍生出为人们提供文化休闲场所的功能。在信息化发展时代,图书馆的存在有效的缩减了人们之间信息接收的差距,促进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让人们在信息资源面前实现平等。此外,图书馆的存在还可以有效的适应多民族、多元化文化的发展环境,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信息化建设还促使电子图书馆的构建,让新时期人们可以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接收更多新鲜的阅读资料,保持阅读材料的与时俱进。而这些都对推广全民阅读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为全民阅读提供的物质载体与资源机会。

而在县级单位,其信息交流相对闭塞,书籍的购买渠道相对较为局限,虽然有互联网购书的渠道,但是实体触及书籍的优质书店相对较少。对于当下的民众来说,更多的还是希望通过实体感知书籍内容再进行购买,或者觉得大部分书籍不需要购买,只想免费阅览,从而降低在阅读方面的投入。此外,部分阅读人群希望有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与氛围,而图书馆无论是在硬件条件还是书籍种类上,都可以极大的满足人们阅读氛围的需求。尤其是免费的阅读资源可以降低人们阅读生活的成本,适宜各个年龄段人群共享。在亲子关系中,更是可以通过在图书馆共同阅读来培养良好亲子互动关系增进情感。基层图书馆的定期阅读活?涌?展,也为人们的阅读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随着网络书籍开始实行收费管理,对于图书馆的免费借阅而是一个利好现象。部分人员会因为网络信息不免费而逐步的回归到图书馆中,这是图书馆对全民阅读的推广价值就会日益凸显。

3 基层图书馆在实现全民阅读中的推广方法

3.1 丰富民众阅读形式

为了丰富民众的阅读量,除了提供大量的书籍报刊资料,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来丰富民众阅读体验。例如基层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书籍分享活动,聘请本地专家来进行讲座,例如央视《百家讲坛》一样,对本地民众开展趣味性的书籍授课,引导人们逐步喜欢阅读,培养人们的阅读爱好。相关活动还可以制作成视频材料,放在电子图书馆中供大家阅览。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民众的读书沙龙,将喜爱读书的民众组织在一起进行读书分享,聘请志愿者为大家的读书沙龙做引导组织,让人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把人际交往与阅读联系在一起,感受到更好的信息沟通氛围。具体的读书活动中可以有书籍分享、读书竞赛活动、读后感分享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设置一定奖励机制,来鼓励人们参与到图书馆的阅读活动中,从而带动全民阅读。

3.2 开设阅读知识宣教活动

让人们有效的阅读还需要指导民众必要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这样可以让人们享受到阅读更顺畅的体验感受。例如:图书馆的借阅技巧、书籍赏析技巧、经典书籍推荐,甚至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做对应书籍推荐,让不同的人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让人们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有价值,同时是容易实现的事情。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可以提供一定的阅读咨询服务,例如:不同人群所需的经典或者专业对口的书籍服务,书籍购买或者借阅的渠道,在图书馆中如何找到目标书籍的方法与途径,图书馆举办的读书活动介绍等。

3.3 加强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以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加快构建以基层图书馆为总馆、镇(街道)和社区图书室为分馆、农家书屋为流通服务点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更好满足群众读书看报及数字文化需求。适时地可以提供流动图书馆,在人员密集区域运用电子书自助借阅机,方便人们随时的下载电子图书阅读。但是该设置需要依据各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如果属于小城区,可以倡导有关单位或部门开放或者开设更多的小型图书室,从而有便于各区域人员借阅,定期的让基层单位图书资源做流动化管理,这样有助于民众时常获得更多样化的书籍资源。

3.4 运用新技术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

可以积极的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尤其是当下各种网络资源、技术丰富,可以通过开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或者自由的app功能,让人们可以便捷的查阅馆藏书籍,了解图书馆活动,甚至在线采购书籍,让人们享受更便捷的图书馆服务。同时成立图书馆自有的书友会,让爱读书的朋友能够多在一起交流,开设网络上的书友会QQ群或者微信群,让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新型的互联网平台上。让人们在网络上积极的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促进民众阅读潮流的扩展。

篇2

关键词:阅读;能力;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阅读习惯不仅需要长久地培养,更需要恰当的方法。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开端,学生需要阅读的环境与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阅读方法可作为参考。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阅读。

1.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组织学生定期阅读。举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发思考。还可以在班里建立读书角,开展读书交流会等。运用此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组织课外阅读。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更需要课外阅读的体验,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五彩缤纷的阅读世界。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老师的指导推荐,使小学生避免盲目地阅读。例如,让学生阅读一些政治、历史、诗歌、散文等方面的书籍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思考。

3.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时刻提醒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让学生养成记录优秀文章或语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引发学生读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提高阅读能力。

二、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发现书籍中的乐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例如,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让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一起发现值得阅读的好文章。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教师的指导息息相关。在课上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慢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效果,课外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引发学生思考,展开想象。日积月累坚持下来就能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与养成。

三、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好读书

1.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掌握了眼、口、心统一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得知识,在读中求得甚解,逐渐养成从陌生阅读到熟悉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于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好读书。

2.阅读评价必不可少。让小学生不断练习阅读的同时也要检验学生阅读后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练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进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检验,然后对比赛结果进行对比,看学生阅读能力是否真正地提高。

3.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引发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读到不同类型又富含智慧的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课外阅读,让学生坚持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体验,让学生畅游在书籍世界的海洋中感受书籍的魅力。例如,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读书活动,与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共同分享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充分培养和发展的绝佳空间,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他们很容易感觉自己徜徉于知识海洋的佳境。学生课外阅读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地思考,进而提高学生想象力。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大量地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与更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探讨学习,提高阅读能力,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采取全面又协调的互动交流,以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体验,从而避免了课外阅读的强制性。

3.坚持阅读是学生阅读的终极目标。语文老师和家长应当互相配合,一起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使学生喜爱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做铺垫。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逐渐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

篇3

首先,教师要把握课堂,从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从教材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材文章无疑是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禁得起推敲的作品,是各类文本中的精华之作,所以教师必须在教材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对教材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由此拓展生发,把这种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小学生各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不断地发生阶段性变化。所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通过精选文章,精读、精讲把教学目标顺利而有效地加以贯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要学会给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引领成长方向。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的基础上,为了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教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家长要根据学生个性给他们推荐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做好阅读的拓展与生发。人的兴趣会影响到他一生的追求,尤其是儿童时期阅读到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人生之路。这就要求教师选书一定要切合实际,符合特征,给学生一个更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方向。比如,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或者体育、文艺明星、草根明星成功的故事;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推荐英雄传记、军事、旅游方面的书籍。这样的阅读使他们通过阅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能够从这些书籍中找到与自己个性契合的地方,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开拓了知识视野,引领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追求。

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找书读,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将“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主动阅读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阅读潜力,使他们能够沉浸其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此,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读书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心理环境,其中后者更为重要。人文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也包括学生本人的兴趣所在和兴趣的持久状态,同时还包括家长、同学的影响等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比如在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方面,除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在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因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或者运用其他多种形式来教育、启发、激励学生积极阅读,锁定阅读学习目标。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愉悦身心,使他们的阅读乐趣能够持久。

第四,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从学生长远发展立意,授之以渔,指导阅读。

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只凭兴趣而无目的也是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有些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阅读,不能沉浸在作品中,更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效果事倍功半,消耗精力,浪费时间;有些学生读文章,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自觉运用到写作中,也不能在表达交流中有意识地运用,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方面给学生恰当的、足够的辅导,教给他们精读、细读、略读的技巧,培养他们读书圈、点、勾、画的习惯,养成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的技巧。爱读是基础,会读是一种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提高。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4-01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

阅读中对学生的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字,词以及语法和修辞的运用。小学生在小学结束时要求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并且要求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这种对基础知识的硬性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得到锻炼,但是在阅读中不经意的浏览会记住更多的汉字。

2、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运用语言和抽象号合理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所经历的事情。课外阅读量增加,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等基础知识的水平,也可以使学生在说话时更具有说话的艺术,使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技巧可以在阅读中体现并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熟练的运用。

3、有利于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拓展阅读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于它本身的性质,因为它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课外阅读中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从各种书籍中吸取营养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书。有了感兴趣的书,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4、有利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学生不仅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受到道德教育,在家庭环境中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同样对他们来说都是道德行为养成的一种方式。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内心更加丰富,抵御负能量的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一面大于消极的一面的。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二、现阶段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增加的“提高阅读品味”教育部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内容不精的这个事实。书籍选择的好坏对于学生们性情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图书市场上出现的书籍层出不穷。孩子们在选择图书时,大部分都喜欢漫画那种插图较多故事情节性强的书籍。这种书籍适合放松心情,对愉悦身心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没有明确的作用。学生在阅读时应该选择名人传记、中外名著、自然科普类书籍作为阅读对象。

学校教学没有为课外教学提供良好的读书位置,额外供学生读书的时间和可供外借的丰富的书籍。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们没有精力阅读课外书。学校教学没有充分的关注孩子自身个性的养成以及兴趣的培养,父母和学校一样功利性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兴趣需要在学习成绩面前让路。在不耽误课程的同时阅读课外书是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措施

1、创设课外阅读条件

学校和社会应该多多提供可供阅读的书籍,供孩子们借阅和传看,鼓励学生每年订阅报刊杂志各种书籍,扩大知识面。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借书制度,并且注重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很好地阅读课外读物。 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但对所阅读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在不耽误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反复运用上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作品内容。

2、监督下的阅读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既可以阅读教材后面的推荐书目也可以阅读童话故事,给小学生留下一个善良美丽的心灵,也可以阅读名人传记等书籍,在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时候给孩子们的心灵注进力量。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有积极作用的书籍时,要布置可行的阅读任务,督促学生们形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和各自的喜好。教师除了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还要采用多种检查方式。要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采用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促进他们高效的读。

父母也可以帮助学生们阅读,并且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有所奖励。通过不断的奖励激励孩子们坚持阅读,在阅读中陪伴他们共同成长,有促进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校的教学仅仅是引领学生走入学习世界,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老师的讲解掌握基础知识的环节。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有重要的作用。把每一个地方打造成一个书斋,再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在用文字充实自己的内心的良好读书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2012(10)

[2] 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2013(06)

[3] 胡也红.《浅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1卷第3期;54

篇5

一、循循善诱,让学生爱上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己从内心喜欢上读书,才能有足够的内驱力推动他抓紧课余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延伸激趣,引起学生读书探索的欲望。例如,学习《冰心诗四首》,认识到冰心体小诗的艺术魅力:用质朴、纯美的语言歌颂母爱和自然,阐述生活的哲理。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冰心的同题材小诗试着进行创作。如“墙角的花”、“心灵的灯”、“玫瑰花的刺”、“写给父亲”、“写给母亲”等等,然后去诵读《繁星 春水》,学生定会兴趣勃发,还可以带动他们创作小诗的激情。教学《社戏》,可以适当介绍鲁迅小说《呐喊》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呐喊》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希图唤醒当时在封建的“黑屋子”里沉睡的国人,达到“知人论世”,从而引起学生去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在班级、学校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力求人人踊跃读书。

二、掌握方法,提高读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要完成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要读整本的书。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课外阅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不要说孩子累,就是家长也不会答应,别的科任老师也会不满意。所以,语文老师要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①精读。精读即认真仔细地读,逐字逐句地读。语言隽永、文字优美的重要的章节或篇目,需要精读,读书时可以圈点勾画,做读书卡,摘抄优美语段,写读书笔记;②略读。略读即大略地浏览,可以一目十行,了解大概。一本书常常几十万、上百万字,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精读。但是略读并不等于一味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略读方法主要有两种:浏览式读书法和跳读式读书法。浏览式读书法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通常用于阅读中长篇文学作品。跳读式读书法就是择其所需而读,舍弃不需要的内容。跳读时只关注最关键的内容,其它的通通抛开。通常用于查阅资料。具体运用时精读和略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视具体要求灵活对待。另外,还要不定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果,略读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指名说说读后的收获。

三、推荐书目,有计划地去读书

当今时代,文如山,书如海。各种信息和图书都在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各种读物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快餐书籍、漫画作品甚至不健康书籍充斥中学生的视野。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为学生去粗取精,制订科学合理的读书篇目,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高尚的人格修养。推荐书目,要以“新课标推荐书目”为基础,兼以关注“时文”“美文”,既要读整本的书,也要读期刊杂志。《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例如七年级课本推荐了《繁星 春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西游记》,应该说,这样的阅读量,是不难完成的。但是,毕竟这些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所以,平时老师还要适时推荐给学生一些“时文”,例如《少年文艺》、《读者》、《语文报》和郭敬明、韩寒、曹文轩、梁红樱的作品。让学生既能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养料,学习写作技巧,又能从时文中获得启发,通过与同时代人的比照来思考自身的发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好书,真正使书籍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四、注重反馈,促进学生读书的热情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一、前言

郁达夫曾经说过:“书本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语文教学的根本就在于教会学生阅读,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语文技巧。语文教学之灵魂在“开启智慧,超越课堂”的课外读书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阅读习惯,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提升感悟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完全合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尤其是在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初中)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在阅读什么?他们怎样进行阅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1.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初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不赞成学生看课外书。他们认为看课外书收效甚小,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农村学生的家长学识水平低,他们不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看课外书会占用学习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因而也反对学生看课外书,有的家长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横加指责、禁止。

2.课外书籍来源贫乏

由于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农村初中学生本人和家庭大多没有藏书;学校的图书室虽有少量的书籍,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和验收,很少向学生开放;书店里的书又太贵,一本书动辄二十几元,很多学生买得起也舍不得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籍,即使学生有阅读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3.学习任务紧张,无暇顾及

应试教育使进入初中的学生时间显得特别紧。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连双休日也没有了,更别说有什么“闲心”来阅读了。

4.社会环境影响课外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多媒体影视、网络游戏等声像备、声情并茂,感觉丰富,生动活泼,是传统书、报无法比拟的。现代影视、网络,对于处于学习重压下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减压方式。因此,原本少得可怜的空余时间,也被那些“虚拟现实”占用了。

5.阅读具有盲目性、片面性和艰巨性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选择阅读内容,往往被自己的兴趣所左右,看的是那些武侠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笑话、幽默等,基本上属于消闲类。有些学生即使买了课外用书,绝大多数都是与考试有关的习题、试卷之类的书,很少有文学名著、经典书籍。因而学生即使阅读,也只是停留在为眼前的考试而阅读,被动的接受教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分析解读。至于制订阅读计划,精选阅读内容、做阅读报告等则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尚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有偏差;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养成阅读习惯、学会阅读。

三、改进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1.转变观念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都认识到阅读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获得的,而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慢慢领悟,一点点积累形成的。

因此,学习语文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把学生引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健康成长。

2.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必须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了《范进中举》后,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儒林外史》。还可利用初中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如我国的四大名著、鲁迅的作品、朱自清的作品等,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推荐,用种种方式引起学生非睹不可的欲望。此外,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竞赛、读书演讲等),整理、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如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心得等),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看作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终生受用不尽。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首先,制定读书计划。为了克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室)》认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其次,要养成阅读时使用工具书,边阅读边思考、边圈点批划,做读书笔记等好的阅读习惯。

4.指导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指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分类指导

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就要让学生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掌握记叙的顺序,分析描写的作用,注意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技能指导

教师要注意阅读技能的指导,强调阅读文章要分步进行,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3)精读略读

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和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对一些故事性较强、情节迂回的作品或章节则大致浏览,了解主要内容即可。

篇7

一、激兴趣,教方法,广阅读,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有趣,他们渴望了解世界,而书籍正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1. 读故事,让学生爱读书。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听故事时注意力最集中。入学之初,利用这一特点,每天给学生读一个关于亲情、诚信、感恩等积极向上的小故事。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内容,用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来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和教育,阅读的兴趣也被激起,这时老师再顺水推舟向学生介绍这些书籍,学生就会以高涨的热情自觉主动的阅读。

2. 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阅读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为了提升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阅读方法训练。如:陈善的“出入法”;朱熹的“三到法”;孔子的“学思结合法”;伏尔泰的“再读法”;冰心的“创新法”;侯外庐的“热处理法”;孟轲的“独立思考法”;顾炎武的“新旧法”等。科学读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们的阅读如虎添翼,进步神速。

3. 广泛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的书籍,皆可推荐给学生阅读,以便扩大其阅读量。

二、立足课内,延伸课外,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

1. 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良好的课堂效果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劲风,教师应用自身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当学生对语文课感到兴趣盎然时,就会激发他们继续读书的欲望,使读书变为自觉的行动,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把握学习重点,了解学习难点,带着疑问进课堂。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边听边想。要专注地听老师讲,边听边动脑思考;听同学发言,汲取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交流完善。精心组织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所得、读书感悟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进一步反思。注重背诵。背诵是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读书习惯的有效途径。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并从背诵中领悟作者的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感情的表达等写作技巧。

2.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落实,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培养学生课外学习、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新任务。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教师则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跟踪:(1)保证时间。提倡学生每天至少保证1小时的读书时间。(2)推荐读物。为学生制定“课外读书推荐表”。如,古诗词、现代优秀诗文等;阅读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西游记》等。(3)教会方法。如,浏览、跳读、品读、旁注、摘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享受读书的乐趣。(4)跟踪落实。可以设计“一周读书回眸”,从“每天的读书时间和内容,本周最大的收获,家长评价”三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读书效果。

三、读写结合,丰富阅读积累

学生读书是吸收的过程,其最大目的是为了写作,因而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1. 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精彩片段、名言佳句、好的开头和结尾等摘抄下来;还可以写自己的读书体会;作一些简单的书评。读书笔记每周查阅一次,以便交流学习。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让学生品尝到读书的快乐。

篇8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巧妙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中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一、读书要有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一般说来,一个人兴趣越广泛,读的书越多,他的视野就越开阔,也就越能增强自己的才干。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有选择的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学生选择读物,还可以多向老师或父母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我经常看到一些已经是初中生的孩子整天捧着乱七八糟的漫画书或是五颜六色的口袋书等,如果总是读这些没有品味的低俗或不健康的休闲书籍, 有损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眼界狭窄,庸庸碌碌,道德水平低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堕落。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必须把握分寸。我的要求是课外阅读,第一肯定是读名著 ,四大名著很应该读。接下来就是大家的作品了,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冰心的书都应该读读,读这些书一定要用心去读, 记住其中的好词好句, 这对中学生写作很有好处。还有一些外国的也不错, 比如《简・爱》《格列佛游记》这些书都含有很深的寓意,学生要仔细琢磨。读了这些书,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的……读这些书使学生精神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就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读书要有技巧

要想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其实,读书方法大有讲究。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注重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纲举目张、提纲挈领。平时我总是会反复引导学生读书要能领会大意,读一本书,如果想初步了解它的内容,可以先读一读序言或绪论,再看一看目录和最后一章的结束语。目录一般是每段文章的标题,无论是大标题还是小标题都有高度的概括性,能一下看清楚这部分的写作内容。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阅读,并略去部分内容,这样能较快地获取文章要旨和自己需要的内容。了解了该文章大概说的是什么事后,再仔细想一想是否要精读。

一些美文,不能用读小说的速度来读,需要精读。又比如一部书,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选取精华部分、未懂又需懂的部分、对自己启发最大关系最密切的部分,细嚼。当需要对作品做出评价,或者吸收全文的观点、理论时,应进行细致、思辨的研读。

教师在平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多样、灵活、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读书速度和记忆效率。学生往往能通过选择多种方法和调节阅读速度来掌握阅读书籍或材料。

三、读书要有交流

篇9

一、培养读书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 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小学生喜爱听故事,在课堂上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集,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说: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 开好读书会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课外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交流读书摘记或读后感,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推荐阅读作品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往往会漫无目的地看书。这就要靠教师引路搭桥,介绍新出版的优秀儿童读物,向学生推荐书籍,要注意他们的不同情况和各自的特点,如爱好,语文水平高低;介绍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或文章。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3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4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篇10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知识,教师在教授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延伸阅读,将课本内容和延伸阅读进行有效的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本文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延伸阅读的策略为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延伸阅读 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育部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教授学生实用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来赏析与理解文学作品。此外,教师还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度的变革,及时调整教学理念,给予延伸阅读足够的重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在学习延伸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的能力。

1.语文延伸阅读的内涵

语文延伸阅读主要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以必修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为基础,将其所学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应用于教材以外的阅读中。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延伸阅读,可以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例如,通过对同一表现手法或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课本中的典故进行适当的延伸,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教材当中的人物情节和事件背景进行延伸,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对课外的故事及典故进行延伸,可以极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其自身的知识储备等。

2.提高延伸阅读质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方法方面

教师在延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教授给学生一些恰当的学习方法,如以下几个方面:

速读的方法;略读、跳读及精读的方法;做好读书札记、摘录和笔记等,还需要掌握写读书心得,制作记录卡片等学习技能。教师所依据的教学方法可以是用展览优秀作品(读书卡片、书签等),也可以举行学生读书方法交流会和专题讲座等。

2.2内容选择方面

就延伸阅读内容的选取而言,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1)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健康书籍;(2)选择可以健全学生人格和心灵的优秀书刊;(3)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等。总之,所选取的延伸阅读教材必须是可以激励学生上进、思想内容健康、文字规范的正品读物。读物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尽可能的和教材中的内容之间有一些联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开始的阅读材料首先需要以老师推荐为主,等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逐渐的熟练后,应该以学生自身为主来选择教材。

2.3个性阅读和创新阅读方面

(1)尊重每个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如莎士比亚曾经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读物具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就决定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感受,有的可能很单纯、很可笑,但是教师不可以去否定学生的看法,要切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书籍之多,内容之大,就算穷尽我们一生也很难读完。一生中只要有几本或者几十本我们感兴趣的图书即可,读书也讲求策略,如果当我们的认知程度过低时,我们根本不会感兴趣,只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书,我们才可以阅读越起劲,这样效果也会更好。

(3)注意学生阅读的层次性,不要“一刀切”。在延伸阅读教材的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读物的水平,切不可不切实际、好高骛远,选择自己看不懂,读不下去的数据,此外,对于数目的选择也要量力而为,切不可单纯的贪图阅读数目。

3.提高延伸阅读质量的策略

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功利性过强,其很难将教材所学的内容彻底的读懂,至于课外的延伸阅读更无从谈起。这样,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长期忽视会最终导致其阅读能力出现低下的现象。为了跳出现阶段“为考试而学”的怪圈,切实地提高初中生的延伸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对于授课内容进行充分地准备,只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可以将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进而使学生掌握用课内所学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去解决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延伸阅读教学的目的。如在课本内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中,在教师为同学分析了鲁达打死镇关西的情节后,可以埋下一些伏笔,让学生自己去设想后期的结局,这将大大激发其自主学习《水浒传》的兴趣,也将大大增加其延伸阅读的机会,进而可以提高其延伸阅读的能力。

3.2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当下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来组织一场关于课外阅读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演讲、朗诵和阅读比赛等。通过组织同一类型的课外篇目阅读,让学生之间平等的参与到比赛中来,通过这一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还可以极大地促进延伸阅读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智力抢答、诗歌朗诵会、故事比赛等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通过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逐渐的促进学生多读、好读的动力,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3.3做好检查、督促、评价任务

教师作为初中生在学校的“监护人”,对于学生具有监督的任务。为了确保学生的延伸阅读能力得到切实地提升,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使学生养成好读、乐读的习惯。此外,教师需要对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表扬,以激发所有同学的读书热情。

【总 结】

综上所述,延伸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延伸阅读不仅可以深化其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其延伸阅读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适当地进行延伸阅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定会使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巨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梅.拓展与延伸: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索【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