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控制成本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控制成本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控制成本的方式

篇1

关键词:买方市场 成本功能 成本习性 成本控制主体

一、买方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的内涵

财务会计通常认为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对象化就称之为成本。也就说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是随着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在不同时刻、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上时常变化。买方市场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益处,而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的却是压力和挑战。压力和挑战在于买方市场形成后,一方面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必然展开的激烈竞争,买方市场带给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企业不敢随便涨价,甚至还互相降价。这往往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递减,年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甚至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销售量增长,盈利水而下降的状况。也就是说市场可接受的价格和销售量是有一定的限度。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想保持获利水平必须在市场接受的空间之下,通过控制自己的成本水平来实现。即买方市场环境下,控制成本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更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成本不再是企业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之后,财务会计核算的数据结果,而是应该在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加以分析筹划,在活动过程中加以控制的项目。即成本的控制必须在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发生以前和发生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尽可能地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提高企业利润,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在财务会计中成本和费用有严格的区分,成本往往是指财务会计核算的产品的制造成本,费用是企业发生的无法对象化的,只能按照时间归集的各项支出或耗费。本文所论述的成本概念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既包括会计核算的产品制造成本也包括企业发生的无法对象化的期间费用。因此,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从成本功能和成本习性的角度加以阐述。

(一)从成本功能角度分类的控制内容

这里所说的成本功能是指一项成本费用的发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或影响。包括形成产品制造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工资费用、制造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

1.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成本主要是指企业采购和保存存货尤其是原材料或商品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影响存货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方面展开。

2.工资费用控制。企业应该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控制工资费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单位工作效率、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企业管理实践中通常会遇到如部分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劳动力等无法精确测算,成本责任的牵涉面广等困难。所以,制造费用的控制不适宜用定额标准来控制,更适宜采用弹性控制,借助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的实施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4.企业销售费用控制。销售费用具体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企业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费用。销售活动是企业开展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龙头,没有成功的销售,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徒劳,因此企业销售费用的发生有特殊的意义。但是由于市场的变化性,通常使得企业的销售费用开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难度。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销售费用控制意识,在提高产品销售收入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销售费用,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利润。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销售费用包干制或者逐项列举报销法,并对大额销售费用的事前审核加以控制。

5.企业管理费用控制。企业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等,开支项目非常多。一般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其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和产权结构比较简单,相对管理也不复杂,一般管理费用也不大。但对于治理结构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的母公司,管理费用会占期间费用比重较大,并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明显,管理费用就成为企业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而且由于这里的控制对象往往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以控制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一般来说管理费用的控制必须要首先在管理层达成共识,然后制定制度、通过预算和加强审批实现控制。

从企业成本费用构成的角度看,企业的成本还有财务费用,但由于财务费用中比重较大的筹资费用和结算手续费的支出,企业往往是被动的,没有多少控制空间,因此,这里不加讨论。

(二)从成本习性角度分类的成本控制内容

成本习性也称为成本性态,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里的业务量可以是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数量,也可以是反映生产工作量的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工作小时数。成本按习性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的控制。属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职工培训费、广告费等。这些开支中如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会形成企业的经营能力,而且这部分开支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有重大改变,因而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又叫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固定成本中广告费、技术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经营、财力等情况确定的计划期间(通常为一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又叫酌量性固定成本,或者“经营方针”成本、自定性固定成本。

由于约束性固定成本通常不能轻易削减,所以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控制主要是成本发生前,着眼于更为经济合理地利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做好科学合理的预算,事后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入手,降低生产量的单位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控制,一是取决于相关决策者的判断力,二可以通过预算总量控制加以实现。

2.变动成本的控制。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属于变动成本。通常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将保持不变。 因此变动成本的控制,一方面通过确定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设法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来实现。

3.混合成本的控制。有些成本虽然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这类成本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和半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例如,电费和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燃料、维护和修理费等多属于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例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混合成本的控制要首先分析其与业务量的关系,然后参照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加以控制。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

成本控制主体是指对成本的发生有实际影响力和决定权的人,因此,从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到各岗位员工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对于成本实际发生的影响不同,所承担的成本控制职责也不一样。具体而言可以把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角色分为三种。

1.决策主体。企业董事会是企业战略决策机构,企业的各项大事包括投资方向、规模、地点、时间等都由其来决定。因此,企业董事会层面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包括投入资本数量、拥有技术、专门人才等,从企业即将进入产业链的情况,全方位地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地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效用。

2.组织主体。企业成本控制的组织主体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是根据经董事会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规划以及年度经营计划、方针等负责组织、协调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运转工作。成本管理是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营管理层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具体成本控制职责、目标和方案,处理成本控制信息、考核成本控制结果等,各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主体的核心。

3.执行主体。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是具体存在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上的。所以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就是企业各岗位的员工。执行主体的成本控制就是要从自己所在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出发,在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和节约成本开支,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总体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执行主体的行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J

篇2

1 明确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工程造价管理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微观层次上,是生产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订价和竞价等系列活动。它反映了微观主体按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对商品价格进行能动的计划、预测、监控和调整,并接受价格对生产的调节。宏观层次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以工程项目作为具体的核算单元,运用价值规律的导向作用,对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是对工程项目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种动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施工企业作为微观的控制主体,在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机制导向作用的同时,应主动地采取措施影响价格运动。 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上的具体体现,而造价管理工作的基础数据来源又是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二者在微观主体控制上得到统一。因此,加强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落实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

2 控制项目成本支出

因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产品成本构成具有个别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应以具体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控制的中心,制定措施,划分费用,落实责任。

2.1 编制项目成本计划,确定项目成本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书或承包合同编制项目的成本目标,项目经理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机械设备利用情况、工料消耗指标及以往类似工程实际完成情况等经济核算资料,制定合理可行的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并预测采取这些措施后取得的经济效果,从而编制出本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并将其细化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上去。在具体施工实施过程中,不断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考核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偏差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或修正成本指标。

2.2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指标分解。制订好项目部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后,还必须对成本费用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建立起成本控制体系。根据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采用责权利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建立详细的成本控制保证体系,编制方针目标管理图,明确成本指标的完成时间、执行人、检查人。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单元,项目经理作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工程技术、合同管理、计量、财务、材料供应、检验实验、质量管理等部门参加的成本控制小组,定期进行项目成本分析活动。要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管理及奖惩办法,做到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项目部所有人员的成本意识及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2.3 采取具体措施,强化管理。技术层面上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成本直接相关,不仅要考虑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而且还要兼顾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环保等各方面的要求,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成本消耗。在技术措施上,考虑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等的应用。在组织措施上,正确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流程,保证工艺流程和资源配置的协调。在经济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实际情况、当地建筑市场价格水平、本企业的施工定额或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编制相应的施工预算。在满足质量、工期的基础上优选成本低的方案,并将施工预算与投标价量化对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高预算准确度,使项目部能够有针对性地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

2.4 经济层面上加强管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组织人员均衡施工,减少赶工和窝工浪费;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纪律,严格奖惩制度;控制工资含量指标,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用好用活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增产节约的积极性。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做好对材料用量和采购价格的控制工作:正确核算材料消耗量,限额领料;利用工业废渣,扩大材料代用;加强周转材料的维护管理,延长周转次数;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合理堆放、搬运、仓储和摊铺,减少损耗。采购部门应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合理组织运输方式,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和采购成本及资金的占用。根据机械台班使用计划,合理安排施工生产,提高机械工作效率,控制台班费的支出,节约管理费用的开支。现场管理费在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控制与核算都较难把握,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项目经理自身的管理能力、水平、思想素质等,分别赋予不同的管理费开支权限和指标,并经常检查该项费用使用情况。

2.5 管理层面上严格执行合同,做好质量和进度控制工作,维护企业利益。严格按工期计划施工,做好应急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把工序质量自检、互检、工程监理和社会监督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预防措施,层层设防,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降低质量控制成本,避免因返工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的浪费。

施工合同是甲乙双方签订的合意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首先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双方往来函件、合同条件,明确投资方的意图,积累、分析各类施工原始资料,及时掌握工程变更、施工条件变化,对业主违约、工期延长、拖欠工程款、工程暂停、终止及材料涨价、赶工等超出合同范围的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提出索赔。其次在合同执行期间,要密切注意我方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若有偏差及时纠正,以防违背合同条款。

3 建立企业施工定额

企业施工定额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工程成本考核、施工任务书编制、限额领料单发放等提供依据,并且是直接用于工程施工的一种企业内部文件。从降低物化消耗量的角度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开源节流,控制物化消耗量,使每一个子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能合理地使用,这将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有些企业采用内部分级承包、在施工中采取签发施工任务书、限额领料单等措施,对控制物化消耗量已收到一定成效。但大多数施工企业没有本企业施工定额,只能以工程预算或投标报价作为本企业成本核算的依据。现行预算定额是在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的基础上综合测定的,各企业综合实力、技术装备程度及企业管理方式等都不相同,对工艺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差别可想而知。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来源于工程现场实况,要加强对定额的管理(定额是用工用料用费的标准),只有按施工定额控制各项生产消费,以及按施工预算签发各种核算的原始资料,方能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应根据职工素质、技术装备和施工管理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施工定额,以加强微观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作为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不仅要把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内部每个细节,而且对外部环境也应全面了解。首先,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网络;其次,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再次,做好企业施工定额、劳动定额的编制和修改工作。

篇3

【关键词】成本控制方式;建筑施工

一、项目工程成本控制概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工程中所涉及的人力物力之和。这其中包括在建筑工程中购买施工原材料的资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开销、购买土地的资本和施工现场的维护费用等等。建筑工程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其需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都是巨大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那么会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1】

在成本的控制过程中,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优化资金的使用和配置,保证资源的有效使用,用最少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收益,使其发挥最大化的效果。成本控制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企业在开展项目工程之前,都需要设置一个成本控制小组,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企业项目工程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

1、对工程成本设计不重视

我国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由于其起步比较晚,所以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在项目工程成本控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对成本设计的不重视。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思想,把成本控制管理的重心安排在了施工后期的阶段和最后的计算阶段,而没有考虑到施工之前的成本预算设计,这种思想往往会造成预算超支,资金短缺的问题。成本控制管理不仅要做好后期的管理,而且在施工之前的预测阶段和设计阶段更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合理规划预算成本,保证后期的施工过程可以完全按照设计来进行,避免后期出现混乱的局面。【2】

2、成本控制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

造价人员是项目工程开展的重要施工人员之一,而且造价人员一般都需要有造价从业资格证,这样才能进入到工程施工中。但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一些企业的工程项目中的造价人员其实只是一些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并不具备造价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而且造价人员的聘用也不正式,导致很多没有专业素质的人进入到造价工作中。企业对于造价人员和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聘用并不重视,他们基本上都选择一些管理人员同时做造价人员。而一些人员虽然取得了造价的从业资格证书,但是他们的工作经验比较少,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基础,往往会给造价工作造成阻碍。

3、成本核算方法单一且落后

不仅是造价人员的选择不合理,一些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也没有一个很好地规划,某些地方并不完善,导致施工出现问题。特别是在成本控制管理部门,其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把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资本记录统计下来,但是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没有核算成本的使用情况和预算是否相符。更有甚者,在施工后期项目基本上快完成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成本使用的情况统计,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却没有监管和管理成本的使用,这样往往会出现项目的资本被人挪用的问题。而且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项目过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将各个成本使用细节统计进去,造成成本统计数据失真以及核算工作出现混乱。【3】

三、有效控制项目工程成本的方式

1、施工前的成本预算规划

为了有效控制项目工程成本,企业需要从整个过程中控制成本,做好成本使用规划。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企业首先要制定最优化的施工方案,选择比较专业的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施工方案决定着整个施工流程,所以施工方案如果不同的话,整个施工的工期和进度也会不同,而成本的预算也有所不同。所以,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企业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工程的规模、地点、复杂性、特点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同时对每个施工人员要明确任务和责任,优化施工队伍。其次就是材料的购买。施工材料的购买是比较大的一项开支,企业相关人员可以采用空开招标投标的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双方之间也可以针对材料的规格、价格等做出磋商和协调,最后选择最优的材料供应商。这个招标过程必须公平、公开。最后就是成本的预算规划。在做成本的预算规划时,需要根据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材料的配置等因素,确定月计划、季计划,保证施工人员在各个阶段都能了解自己的成本目标。【4】

2、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规划

企业不仅要做好准备阶段的成本规划,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从生产资料的使用、人工费的消耗、现场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成本的控制。首先一点就是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材料所占据的成本在整个项目工程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其中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节约,这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核心。企业可以采用限额发料方式,明确需要发放的数量。在确定材料收入的时候,可以施行三级收料的方式:门卫处的收料员先确定材料的数量,登记签字;然后是材料部门的工作人员确定材料的数量,确定签字;最后就是施工人员清点材料并确认签字,这样可以保证材料不过度浪费。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节约现场的管理费用。一些临时设施的使用可以选择方便拆卸的临时房屋,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半成品等。最后就是人员的管理费用。企业需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施工人员是最精简的,不要安置一些闲职。【5】

3、施工后的成本控制分析

前两个阶段是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但是企业也不能忽视施工之后的项目成本核算过程。施工之后的分析也可以为下一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经验,及时修正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不足,实现成本控制最优化。施工完结之后,企业需要对成本控制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完成、材料费的消耗、人工管理的费用以及设备的使用费用,而考核的结果也会作为企业奖惩的依据。其次,在项目完工之后,有关部门还要处理施工现场,根据施工过程中所登记的成本记录以及月度、季度的成本控制计划,核算整个项目所花费的总成本,分析实际成本和施工之前的成本预算是否有较大的出入,如果实际总成本超出预算成本太多,企业财务人员还要分析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并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根据统计结果评价成本控制工作。【6】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合理配置和使用,是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加强成本控制需要从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工程完结后三个阶段入手,确保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成本的最优化使用,减少成本超支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R・汉森, 莫文・金. 管理会计[M]. 北京:经济出版社,2014(01).

[2] 贺南轩. 成本会计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3] 吴涛.施工项目经理工作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11).

[4] 财务总监( CFO) 资格认证教材. 企业战略[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3(08)

篇4

[关键词] 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

房地产可谓是对中国经济影响最为巨大的行业,21世纪以来,我国商品房市

场的火爆,带动了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产业,拉动了各种钢材、水泥等建材市场,也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安居乐业的传统思想和房地产独有的稀缺性特点让最初的房地产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早期投入其中的开发商牟取了高额的利润,进而刺激了更多的投资涌入房地产市场,最后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房屋空置率过高,鬼城出现的现象。政府为解决房价过高的现象,不断出台各种政策,而人口增速的下降等原因也造成了已经供大于求的房地产销售日渐艰难。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要想仍然获得不错的利润,必然会降低给施工企业的报酬,那么,施工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中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又能够获得自己满意的利润呢?那就要合理有效的进行施工成本的控制了。

本文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对进行施工成本分析,尽可能的从源头上解决成本浪费的问题,使社会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研究内容

目前的房地产开发大多是采用公开招标投标的方法进行施工单位选择的,这样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用最少的投资去比较选择最优秀的企业。施工企业为了获得项目的承包权,除了自己本身要在技术方面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业绩记录,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投标报价时报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往往可能是最低那个,这就意味着施工企业需要用比较少的资金来完成指定的建设任务。在获得了项目的承包权后,需要成本的去处有明确的划分,进而好对成本有效控制。

我们首先将施工企业成本划分为这样几块: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其中的规费和税金是不可竞争费用,该是多少是多少,不能降低的,而利润是作为企业而言追求的目标,自然是越多越好,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不可再自行进行利润的降低,而是应该保证在投标报价中的利润,并尽量的去提升利润率。所以,进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就在于直接成本,和除去规费外的间接成本了。

2.1 对直接成本的成本控制

直接成本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成本。

2.1.1 直接人工费控制

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一个项目上建筑工人的数量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降低,但由于该行业的高风险性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直接人工费的支出仍然占到总费用的20%~30%左右。

在对直接人工费的控制上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加强建筑工人的职业素质教育,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能够根据项目进度的要求完成任务。

(2)提高建筑工人的专业素质水平,安排的工作应该要保质保量,提高工作效率,不能说因为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而导致返工重做。

(3)要合理安排人员的进场时间,避免出现前一阶段未完工,后一阶段进场了干等的现象。

(4)对建筑人员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应该来多少人完成多少事情,都要按照计划来,没来的要记录,未完成安排工作的也要有记录。

2.1.2 直接材料费的控制

建筑材料费在总造价中占的比重较大,甚至在40%以上,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上是重点部分。传统的成本控制上对材料费的控制,主要是从不浪费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这样太趋于表面化,我们对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上,应根据项目的建设特点,从材料的阶段需求量上着手,建立完善的材料的采购制度,多长时间采购一次,每一次采购多少,其中的采购成本多少,运输成本多少,储备成本多少等都要有精细的计算。另外,在对材料的使用上,要按照构件对材料的需求严格计算,可以制定目标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

除了对材料本身的采购和使用的管理控制外,还应注重施工企业和材料供应企业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品质优、信誉佳的供应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能保证以较低的价格稳定的拿到建筑材料。

2.1.3 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是指在施工作业中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租赁费,由折旧费,经常修理费,大修理费,进场费及安拆费,机上人员费,燃油费等其他费用组成。以往对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常常局限在机械本身的注重上,比如说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和跟踪管理,进行及时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的物理性能,提高其经济寿命。这种管理显得太片面,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应从以下及方面入手:

(1)根据地形、土质、工程质量以及气候等具体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工作容量、生产能力的合适的机械类型,并进行系统的性能组合,类型组合,能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使用成本。

(2)施工企业在对机械的选择上,是采用租赁还是购买的策略,与其在项目上的工作量大小,工作时间长短等方面有关,如果时间短、工作量小,则可以租赁设备,如果工期长、工作量大,则可以购买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这就需要对施工机械使用台班的准确计量,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3)决定施工机械使用费多少不仅在施工机械的使用核算部分,还可以通过分包的方式减少机械使用费和管理费,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进而在其他方面节约成本。

2.2 对间接成本的控制

施工企业在对于成本的控制管理上,不能仅仅只考虑直接成本,间接发生的成本不加控制,可能就造成超支的主要原因。间接成本分为企业管理费和规费两大部分,前文中提到,规费是按规定缴纳给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关费用,不可以减少,那么,对间接成本的控制就集中到企业管理费上面。在企业管理费里,有部分费用是可以予以适当调减的,如办公费之类,但有部分费用必须根据要求予以计算,如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税金等,具体的企业管理费的控制方法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管理人员工资:在施工企业里,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影响重大,他们的指令下达不仅会对成本的发生起到直接影响,对质量、进度等任务的实现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管理人员的工资,不能只从降低的角度上去讨论节约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进行奖惩激励制度,使管理人员能投入更大的精力进入到施工管理中去,使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从而达到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

(2)办公费: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设有项目经理部,在进行档案的记录、图纸的分析、指令的下达时都会发生一些办公费用,这些费用看起来不多,但不加以管理,积少成多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办公费使用制度,从每个细节做到成本控制。

(3)差旅交通费:在各方人员进行有必要的出差活动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计算好出差路线,避免乱报账。

企业管理费的控制管理,要以以上几点为重点进行,在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财务费等各种费用则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管理,该支出支出,该节省节省。

篇5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一、前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发展商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房地产正在告别暴利时代,利润回归社会正常利润水平。如何确保在房地产企业在竞争的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那就需要房地产企业在其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做好成本控制。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现阶段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管理处于粗放的状态。许多地产公司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多数没有专职的部门负责成本工作,多数公司是由财务部门兼管成本管理,企业基本上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控制成本,缺乏科学性,由于成本的发生周期长,涉及面广,很难做到全面系统科学的控制。

(2)成本控制观念不强。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多采用的是计划价格的静态成本管理方式。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产品,在位置上是固定的,生产周期较长,这就使得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重视成本管理,财务人员只是根据合同来控制项目的开发成本,对开发产品形成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却显得力不从心,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成本管理人员疏于成本控制。特别是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我国房地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3)缺乏风险成本控制意识。由于建筑市场材料和设备价格的起伏,以及银行利率调整等因素,这就增加了不确定性成本控制的难度。成本管理的现金流分析大都是估算和预测,企业制定的资金使用计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常造成工程的现金流入减少或现金流出增加,影响资金使用率,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

三、加强现阶段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的对策分析

(1)加强财务杠杆的应用,合理筹集资金。要降低资金成本,首先要降低企业负债率,关键是拓宽融资渠道。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有很多,可以向银行贷款、面向社会发行债券、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租赁等,要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募集更多的资金。

(2)严格按工程拨款计划按期拨付资金。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拨付大量的工程款项。开发企业对此事先已有细致的计划和安排,必须严格按照已经审批过的拨款计划,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金额向规定的收款人拨付款项,并注意办理好相关手续、配齐完备的合法单证;对于任何不按计划拨款的要求,要予以坚决抵制。

(3)压缩现金库存与现金的使用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需要准备一定数额的现金,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控制现金库存的数额和现金的使用。除了零星支付和只能用现金办理的事项外,应一律通过转帐和使用支票进行结算。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资金安全性,也有利于资金的增值。由于现金不具备增值性,通过将现金转化为存款、债券或是其他短期投资形成,实行理性的短期投资组合,方可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4)加快应收款项的回收。应收帐款是企业的重要债权,实质上是企业对外发放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是对企业资金的占用,必须及时回收。房地产开发商应收款项的形成主要是应收的售房款,对售房款的追收应建立严密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5)加快在途资金的入帐。在途资金是指开发企业所取得的以支票、汇票、有价单证等形式存在,需要到银行办理一定手续方可以进入帐户的资金。对这一类资金,自取得票据时起,所有权已归属开发企业,因此应该及时到银行办理手续,将这些资金及时入帐,才能产生效益。

(6)合理使用销售推广费用,避免无效消耗。销售推广费用指用于和销售推广有关的销售中心、样板房、现场包装、广告宣传、销售资料、推广活动等的所有费用(未含销售酬金)。使用好销售推广费用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但关系到花钱的多少,项目成本的高低,还影响楼盘的销售。所以要充分研究市场,讲究销售推广策略,让所花的推广费用产生最佳效果。

(7)加强项目开发前期成本控制。在项目前期开发的主要正本是项目地块的购置成本,在地价高的地方,前期的选点就很重要。对于项目周边的市场调研如目标客户定位、宏观微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判断、产品品质以及人性化产品设计等等,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人为提高项目运营成本。具体做法是通过公司内部的市场策划部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必要时借助专业市场策划知名机构进行把关,将行动计划分析到位。

(8)加强项目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1)将竞争机制运用到设计阶段。要有多个设计单位投标从中择优选定最佳的设计方案,并吸收未中标单位好的设计要点,取各家之长,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这样才有利于工程成本的控制,使中标的设计方案能够达到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2)推行限额设计。在概算确定后明确地对设计单位提出限额要求,如每平方米用钢量、含砼量、砼标号等。设计总负责人按安全、可靠、实用、经济的建设方针将概算按单位工程,分工种、按专业分解,并要求设计人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反复优化设计方案,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3)实行设计监理。设计监理通过对设计的审查,提出改进意见,设计院应采纳其合理的建议,无偿进行改正;4)防止设计阶段与工程竣工验收相脱节。设计单位应保证其设计能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防止工程施工完毕而不能通过验收及浪费工程费用;5)建立奖惩制度。无论任何一方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提出合理化建议,只要能有效降低成本都应适当奖励,以激励各方人员设法降低工程成本。

(9)加强项目开发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1)把好施工过程中部分专业工程及甲供材料设备的价格关。建立本公司专门的采购网站,对外及时刊登招标及采购公告,每个公司都可以来参加投标竞价,再由评标人员根据所报的价格及质量选择适合本楼盘定位的具有合适价格和质量比值的产品;2)加强和完善现场签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现场签证时应做到先算帐后实施,在办理每一签证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成本增减分析,变工程成本事后被动控制为事前主动控制。现场管理人员应随时深入施工现场,掌握签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必要性,对其中不实之处和不合理性加以严格审查。针对现场签证可能出现的失实,签证小组在审查过程中首先要鉴别签证单的真伪,再审查虚实,判定是否该给或该给多少工程量,根据定额、合同等文件来判定该签证内容是否允许调整;3)做好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查。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查首先是对施工单位所报结算资料的审查。施工单位报送图纸、变更单、签证单、结算书应首先报给项目部,由项目部审查上述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不符合实际的资料应剔除,不完整的资料应在移交给公司经营管理部门之前补齐,同时应由项目部出具一份移交给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结算资料属实的签字证明,以示负责。另外就是对结算书的审核,由于公司项目较多,结算人员有限,为了保证结算的质量和公正性,最好采用三级审查方式,即首先由造价咨询公司(或监理公司)初审,剔除结算书中不合理之处,再由开发公司经营管理部门作好复审工作,最后送到集团公司安审部门、财务中心终审。这样即可以互相监督,也可以保证结算的准确性。

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管理;成本控制;存在问题;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59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05- 01

1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控制规划, 但是仍然有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充分理解其成本行为, 成本控制管理还存有很多缺陷, 还处于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下。一是成本控制决策观念不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组织架构相对不够完善,智囊团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基本上是由企业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而个体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在决策观念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二是成本控制注重事后阶段。中小企业一直把产品生产制造与检验过程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的首位,只注重了生产与检验的事后环节,而忽视了影响质量与成本的诸如设计开发等事前环节的控制。三是成本控制缺乏市场观念。中小企业忽略了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量,有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并大量积压,库存管理费用增加,同时造成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四是成本控制数据采集失真。中小企业在采集基础数据时采用先由一线技术人员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录入微机,数据采集质量不高。此外,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还存在账面科目不全、物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 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1)把握成本控制原则。一是全面介入的原则,具体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即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进行控制,对企业内部上下进行全员控制,对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过程进行控制。二是例外管理的原则,即特别留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生的不合常规的情况方面。三是经济效益的原则,即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现中小企业利益最大化。(2)夯实成本控制基础。在中小企业管理当中,成本管理控制如果不从基础工作做起,其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大打折扣。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实现中小企业正常运行,巩固成本管理,保证成本控制质量的关键。二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通过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物质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制造费用,同时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定额管理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等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所在。三是优化衡量标准。标准化工作是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小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它能促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管理成功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化、计量标准化和价格标准化三种形式。

2.3 确定成本控制着手点

篇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在日趋严峻的竞争压力下,把控制成本作为开辟第二利润源、提升竞争力的手段。作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之一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如何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既保证生产需要的供应,又实现材料成本的控制?本文从供应管理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物资供应工作三个重点环节在这种控制成本前提下的管理要点。

关键词:控制成本生产企业物资供应管理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同时,把降低材料成本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材料成本是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自然是控制的重点。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生产企业应如何进行物资供应管理?我认为:要高度关注物资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计划管理环节、采购管理环节、储备管理环节,并抓住各环节的重点,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生产物资的供应。

一、计划管理环节

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工作的起点,也是材料成本的开始。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三个量的确定。

1.物资需要量。物资需要量是企业各部门在计划期内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而需要的物资数量,是物资计划编制的基础。它是以企业各用料部门计划期内提报的需用计划为基础、平衡现有库存为条件,按每种物资具体规格确定的。计算公式为:物资需要量=∑各用料部门需用量。

2.物资供应量。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关系到本计划期应该要多少物资才能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需求。计算公式为:物资供应量=物资需要量-现有库存量。

3.物资采购量。物资采购量是在物资需要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回收复用、修旧利废、自制加工、积压改造的量而确定的。公式为:物资采购量=物资供应量-企业回收复用-修旧利废量-自制加工-积压改造量。

二、采购管理环节

采购是企业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买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买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买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降低买价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通过及时付款获取价格折扣。目前,供应市场属于买方市场,供应商之间竞争激烈。一些供应商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往往在付款方式上有所优惠以鼓励购买者及时付款。如现金采购,优惠采购金额的5%;10天内付款优惠采购金额的3%;20天内付款优惠采购金额的1%等。企业如采购资金充裕,采用及时付款的方式,能获取价格折扣,降低材料买价。

2、通过批量采购获取批量价差。企业的采购如果在量上能形成规模,则可以获取批量价差,降低物资买价。

3、分析物资价格变动规律,在价格回落时购买。

4、大宗材料和设备,用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谈判采购。

5、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与之签订长期合同。当然,降低买价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任何可以降低买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

三、储备管理环节

所谓储备,是企业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实现零库存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变相储备。变相储备就是不采用库存储备的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

2.由供应商委托就近的营业仓库或经销商存储和保管货物。营业仓库或经销商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实体,供应商委托这样的实体储存货物,就是把所有权属于自己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保管和发送货物,企业则按照具体的使用数量和事先达成的价格向受托方支付相应的物料款项。

3.协作分包方式。企业的许多物资,可以委托或者承包给供应商加工,不必自己进料生产。这样,自己的库存就相应的减少,甚至为零。

4.实行供应商配送方式。一般来说,在没有一定储备的情况下,无论是生产物料还是成品的配送,都会影响企业的库存量。

篇8

【关键词】襄阳商品;中小微企业;物流成本;企业效益

物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组成的有机系统,其成本占比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物流成本占据百分比越小,越能显示出其物流系统的完善与稳定性,我国中小微企业占据国家企业总量的90%以上,物流成本问题是需亟待解决的问题,合理的降低物流成本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减少生产销售总成本。自2015年襄阳市政府大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以来,襄阳市正朝着万亿工业强市发展。襄阳中小微企业群体数量众多,且发展稳定,为襄阳市GDP带来稳定的增长。企业所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在销售及出口过程中,物流成本巨大。依托物流学机理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合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同时能够提高效率、提高企业品牌,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物流服务和优质产品。

1襄阳地理位置及物流模式概述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属华中内陆城市,有着“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其公路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襄阳市内高速公路长27千米,与周边城市均建设高速公路,形成公路运输圈,且襄阳内中外环线正在修建中,未来将建成与周边县的连通的公路网络。途径襄阳的铁路众多,有汉丹铁路、襄渝铁路、焦柳铁路、蒙华铁路、汉十高铁和郑万高铁等[1],将襄阳与周边城市甚至是沿海发达城市及西北城市联系起来;近年来水上交通和航空运输在市政府大力投入下,利用得天独厚的汉江水资源,迅速发展,建设陈埠港区和唐白河港区,是组成汉江流域水上交通圈的核心部分[1]。此外襄阳建设有民用的刘集机场以及军用老河口机场,在为襄阳的工业制成品的销售方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用户群体也不断激增。互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如今火热的网络线上销售、电子采购等等都是物流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结合互联网+模式,可搭建出以襄阳为中心的产品交流圈,使襄阳与周边如陕西、长沙、武汉等城市形成层级物流体系。用大数据与物联网探索更合适的物流模式来运输商品,保证襄阳本地商品及时便捷的向外运输以及周边城市的商品更快更好的运往襄阳,为圈内所有城市带来更多的商品交易,促进商品与货币的流通,让每一位顾客享受到更多优质的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建设。

2襄阳商品物流成本概述

襄阳农产品基地的新鲜果蔬产品、食品加工基地的冷链产品和工业型企业的工业制成品运输方式在铁路、公路、海运和空运都有涉及,具体选择哪种运输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所运输的产品的特殊属性。如农产品和冷链产品新鲜度和品质需要加强保障,工业产品的性能需要保障。或者多种运输方式的结合,以使得产品能够更快的、更好的运达至购买方手中。(1)经考察调研襄阳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了解到基地所生产的时令果蔬产品、加工的食品及半成品,在运输至其他省市过程中,在保障果蔬产品和食品原料和半成品的新鲜度和避免碰损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资金,约总成本的40%-50%,其余成本包括果蔬的生产成本和采摘成本、食品的加工成本等。(2)襄阳工业型企业众多,涵盖机械、化工、航天航空、制药、钢铁、建筑材料等等行业,所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及整装车、蓄电池、钢铁、药品、航天器等制成品需要大量的运往其他省市,甚至出口海外。由于订单、库存、人力等原因,且运输时需考虑工业制成品的重量和体积等因素,企业需要花费高昂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占据企业总成本大部分。应用头脑风暴法和5Why法探讨襄阳农产品、食品加工基地和工业型企业总成本的各项分成本,得出如图一鱼骨图所示的成本分类及各项小成本。这其中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占总成本的大部分,合理的降低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是降低襄阳农产品、食品加工基地和本土企业成本的关键所在,探索更合理、更节约的物流方案,首要减少了企业的大量支出,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提升企业品牌和口碑效应,为两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商品交易,更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建设。襄阳中小企业较多,产品的销售大多在周边城市,由于两地之间距离较短,经大致核算成本,加上如今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线,选择的运输方式主要为汽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以襄阳A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以汽车运输方式将制成品运往周边城市为例。汽车运输方式物流成本的开支有运输过程中人力费用和车辆燃油消耗等费用。运输成本由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组成。固定费用为一定时期内,与运输量无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运输人员的工资和企业管理费用[2]。变动费用为运送中车辆消耗费用,主要为燃油费、车辆维修费、道路通行费等等。由此可见,降低变动费用是优化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固定两地之间,选择不同道路和不同车辆运输,变动费用自然不同。探讨最合适的车辆和道路是以汽车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企业亟待解决的事情。

3控制成本方案与成本意识

当前襄阳的中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对企业成本的重视现象,导致多数企业在成本控制方式无计可施和施之无效[3]。对成本的控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看某一项目或某一工作的支出,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成本的来源,换一种方式是否能够减少支出和换一种方式是否更加适合该工作和项目,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找出支出的内在原因,同时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产品的影响,如制成品的保养和运输过程中天气及道路等因素会使成本加大。最后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和物流过程中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找出更合适、更省时省力的方案,是尽快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成本计量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如果还是以原本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很难精准测控企业的各项成本,不利于企业扩张,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若是缺乏科学化的成本核算方法,会使企业在数据处理上不够精准,无法实现成本的精细化处理。成本控制意识不仅是企业管理者需具备的意识,它还是与企业生产相关的人员需具备的意识。成本控制是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企业,其管理者必须要具备成本管理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在生产过后的工序中实现成本控制。在企业日常生产方面也需要成本控制,因此要建立健全的业务工作记录系统,记录各项费用支出。同时在优化成本管理基础性工作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员工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员工的技能与思想都得到提升,提升工作人员节约意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提高信息关注度,紧跟国家政策企业要完善信息系统,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来提高企业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挖掘、处理和分析,能够更为精准的记录企业各项信息和经营活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定时对每个员工进行公平、公正和全方位的评判,进而更好的给他们布置任务和施加压力。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47-02

1 引 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增长对居民健康的替代效应①远大于收入效应②,在总体上降低了社会健康水平[1],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成本。杨世忠等(2010)指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均能够增加GDP,其核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应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2]。应对宏观统计意义上的GDP进行分解,把不具有增加公民福利和财富积累效果的无效GDP分离出去,测定“绿色GDP[3]。也即当下企业核算的会计利润只是减去了经济成本而没有扣除环境成本,这就虚增了利润和税收,而把企业的环境成本外部化,从而出现了环境成本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现状。

企业作为资源最大的消耗者和污染的最大制造者,在发展低碳经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目标上理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本文拟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

2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理论

分析

2.1 环境成本的确认及计量

对于环境成本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多有涉及,尽管定义的内涵狭窄不同,但本质是趋同的。本文对环境成本的界定采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的定义: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4]。

环境成本计量则是从实物和货币两方面把界定的环境成本进行量化。王立彦(1998)从不同的空间范围把环境成本划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5]。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对内部环境成本作出货币计量,比如企业采用清洁能源而额外支出的成本等可以进行货币计量;而外部环境成本的计量则很困难,无法准确计量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失的数量和金额,更多地依赖估值技术。

2.2 理论分析

尽管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但在片面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努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成本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徐玖平、蒋洪强(2003)[6]、谢东明、王平(2013)[7]都把总环境成本细分为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损害成本是指资源耗减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而控制成本包括资源恢复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即,环境总成本=控制成本+损害成本。前者认为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是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控制成本线与损害成本线相交时点的总环境成本最小,并得出结论:最优污染水平不是0,即彻底消除环境污染是不经济的。

而后者认为理论上如此,而在战略成本控制模式下,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并非一直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当排放量为0时,损失成本为0,环境总成本等于控制成本,达到最小值。也就是说,当实现零排放时,环境成本最小,是最优的成本控制模式。笔者比较认同后者的观点。虽然目前完全实现零排放不太可能,但在理想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中,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企业尽可能地采取可行性措施减少排放量,相应的环境成本也能降低到最小。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控制阶段,而不是污染产生后的治理阶段。高山(2005)也认为,治事后污染的治理成本一般远大于预防成本[8]。也就是说,环境治理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初始阶段对企业的环保设备进行投资,采取最优的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的材料采购标准和采购方式等,把排放量降到最低。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我们将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企业环境成本更具有完整性,囊括了产品的整个过程,可以使得成本的分析范围延伸到未来,更符合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并且能在每个环节中力求使环境成本降低,从而总体上控制成本。

产品设计阶段的决策和方案选择对后续各阶段的环境成本数额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符合上述环境成本控制的作用机理。材料采购阶段,材料的采购标准、采购方式及运输方式都会影响环境成本,另外选择集中采购模式还是分散采购模式甚至要考虑库存量以及库存成本等问题。在采购过程中,积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产品生产阶段,一方面,企业要采用清洁能源进行清洁生产;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的治理,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而增加环境成本。产品流通使用阶段,可以从包装和消费者角度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采用可以周转使用的包装物,提高重复利用率。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联动关系,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偏好,调整产品结构。再循环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减少环境成本。

3 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对与环境相关的支出进行准确界定和计量,及时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满足消费者和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采取措施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目前,在我国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体系中,实务阶段研究还不深入,而理论阶段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成本的界定缺乏统一的标准。环境成本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各企业对其界定的范围不同,使得环境成本缺乏可比性。

其次,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存在缺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设置专门的账户核算环境成本,只是简单地把环境成本归集在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等账户中,也就是说环境成本费用和普通成本费用混合计量[9]。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低,即使是重污染行业,其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比例也不足50%[10],并且更多的是定性说明而不是定量披露。

比如鞍钢企业披露的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只在第五章涉及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披露的内容主要是数量形式而非货币形式。

由于没有统一的披露载体,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更是参差不齐,而且存在“内外有别”的现象[11],这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2 改进建议

①加快建立健全环境成本控制规范的步伐,增强可比性。在此过程中,也要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规范指导作用[11]和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规范和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②采用利润标准将外部化的环境成本实现内部化。傅京燕(2002)实证分析表明,短期内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弱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从长期来看,环境成本内部化却能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12]。

另外,采取分行业采用利润标准实现外部化向内部化的转变。比如,对重污染的钢铁行业设定的比例为L1%,A(钢铁企业)的年利润为R1,则A应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C1=L1%*R1;对食品加工行业设定的比例为L2%,B(食品企业)的年利润为R2,则B应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C2=L2%*R2,当然L1%>L2%。

因此,实现将外部环境成本分摊到各个微观企业中,让企业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③深化“阶梯价格”和“阶梯税收”。对自然资源实行“阶梯价格”,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同时实行“阶梯税收”,对环保效益和环境成本控制良好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而对高污染企业和环境成本控制较差的企业开征高税收,促使企业积极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注释:

① 替代效应:工作压力增大带来其他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使居民健康水 平下降。

② 收入效应:经济增长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保障维持健康 生活状态的支出。

参考文献:

[1] 杨继生,徐娟,吴相俊.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J].经济研究,

2013,(12):17-29.

[2] 杨世忠,曹梅梅.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J]会计研究,2010,08:

9-15+95.

[3] 王立彦.环境成本与GDP有效性[J].会计研究,2015,(3):3-11.

[4] 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 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记述[J].会计研究,1998,(5):

2-9.

[5] 王立彦.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会计体系[J].经济科学,1998,(6):53-63.

[6] 徐玖平,蒋洪强.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机理与模式[J].管理世界,

2003,(4):96-102

[7] 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 究[J].会计研究,2013,(3):88-94

[8] 高山.环境成本核算与应用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6):

44-48.

[9] 任月君,杨琳琳.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J].东北财经 大学学报,2012,(2):65-70.

[10] 屈桢翔.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研究[D].成 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11] 刘金彬,胡世强,杨明娜,等.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研究[J].

财会通讯,2012,(33):117-119.

篇10

一、引言

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力、资源)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攀升,使得国内的纺织企业步履艰难。开展内部市场化管理,对于提高纺织企业的竞争力,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员工的成本、质量、效益、市场等意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原则,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企业内部结算价格体系是开展内部市场化的基础,一个科学、完善、发展的内部结算价格体系,对于企业的精细管理、成本控制和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单位的经济关系具有重要作用[2]。

本文结合毛纺织企业精益管理,成本控制,提高质量的需求,设计出适合毛纺行业的内部市场核算价格及核算体系,真正达到员工与企业利益一致,使竞争及激励机制深入人心。真正做到责任共享,风险公担。

二、内部结算价格体系

1.内部结算价格定额的制定

内部结算价格就是指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由于相互提品、半成品或劳务而引起的相互结算、相互转账所需要的一种计价标准。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价格尺度,是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模拟法人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合理分配的内部杠杆。

企业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可以有三种方式:完全市场方式定价、成本定价和协商定价。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成本定价,也就是将企业定额货币化来得到企业内部结算价格[2]可以说,企业定额是企业内部结算价格的基础,根据毛纺织企业现状,将质量,制成率,交期等因素考虑到价格体系中去,以货币化衡量绩效,以提高毛纺企业的整体水平。其中,按照企业实际,又将成本划分出二级指标,包括成产费用,水,电,气,辅料,维修等费用。同时,将质量也分出二级指标,包括降等,结辫,?绛,摩擦色牢度等行业内质量监测指标。而交期的二级指标为,交期履约和交期调整。

2.内部结算体系及内部结算单价的确定

本文针对于纺织企业作业特点,以利润为导向,根据企业产量工资单价,成本费用定额,质量损失单价,制成率成本损失单价,交期履约率成本损失单价,从而倒挤出企业加工单价,即:

加工单价=产量工资单价+质量损失单价+成本费用单价+制成率损失单价+交期履约率损失单价

三、内部结算体系在内部市场化中的应用

我们将该体系应用于正在开展内部市场化的国内毛纺企业NS企业。按照NS毛纺织企业精益管理需求,以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制成率,保证交期为目标,将成本费用,质量指标,交期,制成率等因素引入内部市场化价格核算体系中,最终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反应到员工工资中,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真正达到降本,提质,增效。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确定各种定额,价格表,套用合理定额,最终确定结算结果。在实际结算过程中,会有验收工作量不清晰、各种统计口径不明确的现象,需要相关科室进行确认,相关质量检测指标还需质量检测部门严格把关,准确测量。然后再套用合理单价进行结算。

四、内部结算价格及核算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认识不到位从而影响工作落实

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不是对企业某一专业方面的小改小革,而是对整个企业管理思路的转变、管理模式的改造和优化,有些企业管理者因认识不到位,从而影响基础工作的开展。

2.基础工作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核算结算工作徒有其表

在价格制定及核算结算中,要求企业的基础制度、办法必须健全,标准化体系必须建立、计量必须科学,这些基础工作如果不到位,市场化工作就不能规范运作,大量的数据、信息不能真实有效的传递,势必引起管理工作的混乱。例如:

(1)所有有关产量、质量的数据应该由第三方提供,至少由第三方检测、抽查、监督,以达到数据的真实性的目的。

(2织造部制成率测算问题。因坯布转料回潮波动偏大,现采取以磅重为基础的测算方法,其可行性仍需探讨。

(3)纺部、织造部特殊品种产量折算问题。特殊品种例如:外加工、外购纱、小批量、出样、浅色品种、包芯纺、毛丝合股等对产量定额以及制成率有一定影响。

(4)部分由成品检验提供的有关染色、纺纱、织布质量数据具有一定滞后性,不能反映当期质量情况,进而影响质量成本。

(5)部分厂现行的质量指标存在漏洞,质量数据不够全面。

五、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1.管理层管理思路转变

管理层首先要统一思想,并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带动企业全体职工扎实开展内部市场化工作。虽然引入了价格机制和经济结算手段,但是企业绩效考核仍然负责宏观的经营情况控制,绩效考核要以市场化结算的数据为根据,结算则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兑现,体现考核的权威。

2.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

必须进一步夯实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内部核算标准化体系,内部市场化考核的相关数据要大量收集,反复测算,确保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具体要做到:

(1)加强第三方对数据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2)有关制成率的数据需补充完善,并进行进一步的测算及研究。同时,将回潮率考虑到制成率的测算中。

(3)在制定定额产量的时候,考虑特殊品种对产量定额的影响;特殊品种的制成率应单独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