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创造性阅读 对比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自主式阅读教学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阅读。教师不需要对内容进行大量讲解,只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了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一)学生与文本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他们自主的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竞赛”“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锻炼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互动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式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探索、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展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倾听、接受、提升自己的认识,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二、创造性阅读教学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思考、品悟、体味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的新结论。
语文教材中可用于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善于发掘,精心指导,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所拓展。
(一)诗意的策划
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究对课程活动进行的美好而有情趣的策划,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借助诗意的语言给学生下达各种活动的指令,用自身语言的神奇魅力,加入情感,加入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阅读中想像,培养想像力。
(二)巧妙的移植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各种知识几乎都可以其中找到接触点,这无疑为我们的课程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可开发空间。因此学生应当广泛阅读将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发挥,如扮演游戏活动,智力比拼活动,实话实说活动等,穿插于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浓。
(三)对比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法是将两篇或多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活动,它能培养学生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一种使学生能力和智力都得到综合训练的有效方法。
1.立意的比较
2.结构的比较
3.表达方法的比较
篇2
关键词:英语阅读;“语言点”教学;知技合一;语境为先;学得与习得
良好的英语阅读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初衷之一。在当前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类用英语交流的信息迅速膨胀,英语阅读对人们学习、工作甚至是保障日常生活所发挥的作用都不言而喻。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展开和新课改的推行,各地区英语教育都与实际社会的语言需要紧密结合,在考试等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英语阅读在中考阅卷中的所占比重稳步提升,已成为英语试卷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杭州市也多次提倡英语教师重视阅读方面的教育。有了应试侧重的指挥棒以及课堂设计的改革,阅读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持久的训练,同时也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思考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等。笔者致力于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下主要介绍初中英语教学有关提升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课本阅读是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根本
课本是教学的武器,更是学生优秀成绩的发源地,善用课本者,正如战士坚守了正确的阵地,定会在一番刻苦攻坚后取得成绩的上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笔者发现,对于英语学习而言,成绩优异者并非靠辅导书、培训机构和盲目的“鏖战”来支撑,而是他们坚持着对课本的充分利用,几乎能把每篇重点课到烂熟于心。
通过不断总结,笔者认为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中,五步循环的学习方法――提问、阅读、答疑、记忆、巩固,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问题提出环节,可以先对课文的主题进行大概介绍,在教师提前备课的前提下,定位几个能贯穿全文的思考问题,具体可以参考课后问题的设置。然后是阅读环节,包括略读和精读两部分:通过略读,锻炼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定位全文主旨、找出各段和全文的主题句,简要回答第一步提出的几个问题;精读环节,则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课文的词汇、短语、句型和篇章结构、情感表达进行精细掌握。
前两个环节是课文利用的中心环节,需要使用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随后是答疑环节,经过几节课堂学习,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所疑问和困惑是必然的,为了保障课文的充分有效利用,必须对学生进行答疑指导,解答他们的问题,攻克他们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然后是记忆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和验收措施,督促学生记忆重点知识、完成相关作业。最后是巩固环节,可以以不定期提问和回头复习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组织的考试前加以全盘的巩固学习。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个方法对于英语学习不失为良策,因为它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学习记忆特点,同时也适应了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体制。
套用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种培养兴趣的方法。首先是借助流行话题和流行素材,搜集和学生关心的话题有关的阅读材料,培养其兴趣。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猎奇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尤其注重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借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渐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另外,为了使学生对于长篇阅读素材保持耐心并能上手,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简易的英汉对照读物,比较实用的有“英语书虫”等系列丛书。在培养各类短中长篇阅读材料阅读能力的同时,可以适时穿插一些简短的英语幽默小品、生活窍门、名人趣事等的材料,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由小学的简易对话向高中英语的过渡阶段,所以初中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反感想法都是常见的。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必须保持耐心和爱心,及时主动疏导,及时对学生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对他们表现出的各种问题给予指导和点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一些较好的做法。例如,带领学生在一些很简单的文章上面练练手,培养信心,使学生发现英语阅读的意义,侧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使其可以掌握略读和精读的不同技巧。
二、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新课标基本要求
在日常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教学主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可以称之为“轻描淡写派”,另一种称之为“挖地三尺派”。先看第一种。每次教研活动,我们可能都会发现一种现象:无论是哪一级别的公开课,绝大部分执教教师很少触及“语言点”这根“高压线”,因为他们担心听课教师认为“守旧”“跟不上趟”。但对于阅读课的第一个课时,对课文的理解从Skimming, Scanning, Detailed Reading 到Evaluating,理解题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但一到篇章结构“语言点”教学时,执教教师对知识点的处理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带而过。另一种倾向,就是授课教师主控课堂,把所出现的新词及其用法一一罗列,分别示例,对句型分析“到点到位”对语法知识深究细挖,唯恐漏掉什么。诚然,这两种做法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么讲得太“略”,要么讲得太“细”,都与教学的本质相违背,与新课标的本质、要求相违背。
无论是传统模式下的语言教学还是在交际法倡导下的语言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它把语言知识作为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部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共同构成了语言教学的五大目标。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也十分强调“双基”能力的培养,即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都清楚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前提条件,若没有了这个着力点,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篇章“语言点”呢?
三、阅读课中知识点的教学要想贯彻“高效”教学策略,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1.英语语言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主体,教学中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再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自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各不相同的。因而,教师在教学前应针对“学生需求”做调研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印发预习提纲,在课前把它们分发下去,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各自的语言重、难点,并把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为课堂的讨论和讲解提供依据。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就十分注重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采取各种办法了解不同基础的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通过自己制作问卷、课余畅谈的形式,用真诚贴心的语句,设置科学合理的选项,让学生由衷地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实际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积极反映自身困难,努力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2.篇章“语言点”的讲解必须贯彻语境为先的原则
任何词、短语、语法、话题和功能都应是有一定情景的语言现象。教师的示例或阐释必须是有完整语境的文本或篇章。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给出语义正确、语境真实、语用合理的句子,还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兴趣和困难。“语言点”的剖析应基于上下文的分析和推理,不可孤立罗列语言知识。教师要告诫学生,对一个词义、短语、语句的理解不应就事论事,不可望文生义,而应借助于背景知识、前后文和图式进行理解。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解决阅读理解题目困难的原因,都是不能从全文全段的角度把握文章主旨,而只从具体的词汇和短语出发做题。为此,我专门拿出时间训练学生的语境把握能力,通过设计专门的素材和题目,训练学生从上下文揣摩词汇含义、短语含义和寻找正确解题思路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失误大大减少,学习成绩和学习英语阅读的信心也大大提升。
3.教师在进行“语言点”教学时也应该坚持“知技合一”的原则
能力来源于基础知识而又高于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需要能力而又促使了能力的形成。既没有脱离基础知识的能力,也没有不需要能力的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样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点”教学时,无论是备课安排上,还是教法的采用上,都要贯彻“知技合一”的原则。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对课本的充分利用,笔者带领学生把英语课本上的阅读文章作为训练“知技合一”的最佳战场。首先,学习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一遍遍的阅读和朗读中掌握具体词汇短语、句型句式,达到知识层面的验收合格。同时,在学习课文和提升训练中,把课文当做试验各种阅读能力技巧的素材,把各种提升阅读速度、强化捕获信息能力等的训练项目,通过课文加以实践和强化。这样一遍遍的学习下来,学生不仅发现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已经可以达到流畅记忆的程度,而且为课外的阅读和考场的阅读,储备下良好的方法和技巧。
4.提倡精讲多练
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而,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意味着教师应尽量减少说话的时间,确保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
在进行语言知识训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贯彻从领悟、机械训练到实践运用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笔者将课堂营造成一种自主和高效的氛围,学生已经掌握和感觉困惑的知识,都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我的教案中,然后笔者再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行课堂设计和时间分配,争取把关乎最大多数学生和最重点的知识首先讲解透彻,再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体以不同的点拨和指导。此外,笔者时常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告诫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他们对阅读培养起的日益浓厚的兴趣以及课外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来看,精讲多练的方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受用。
5.“学得与习得”并举
所谓“学得”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即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对语法书的阅读而了解到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悟和谈论这些规则。而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自己读背、领悟、写作而获得。鉴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应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加大课堂语言训练的密度和节奏,尽量扩大课堂容量。
(2)在课外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途径来运用英语语言知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得与习得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把双刃剑。此外,笔者还通过设置英语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等,大大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给他们创造更多可以学以致用和相互促进的契机。良好教学成绩的取得,不仅与高效率的课堂紧密相关,与课堂外的努力用功也是息息相关的。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英语阅读的新技巧新方法,始终坚持使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引导和兴趣涵养,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地运用实例教学,许多学生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是英语成绩的提高,还有学生从学习英语中获得的信心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才是教学最大的成功。在阅读课知识点的教学中,只要处理好了以上关系,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祁光颖,吕爽.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
[2]祖瑞.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
[3]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
[4]杨丽.语篇知识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性[J].现代外语,1996(02).
篇3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是我国教育的初级阶段,其面对的是小学生。但小学生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寻找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学习,学生需要学习教材中所有课文,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正因为如此,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本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有着知识量大、难度大及需要背诵的内容多等特点,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语文知识。而通过阅读来使学生有效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使其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小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收集语文信息,更好地处理所学知识,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同时还能提升人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使其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感悟世界的能力。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近几年来开展了很多教学改革,也取得了瞩目成就,教师的教学观念较过去有了很大转变,积极寻找有效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然而,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仅将内容停留在语文词汇的积累及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水平上。可以说,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还不深刻,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比较空泛,每个学段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没有突出重点。很多时候教学过程只是按照教学安排来进行,无法顾及学生的情感。另外,很多教师不能有效理解阅读教学方法,认为其只是促成了形式上的热闹,这使得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教学,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只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基于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获得进步,现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一)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定力还不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其学习兴趣。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创设有趣的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等。如在讲解《孔繁森》一课时,可以事先翻阅大量资料,准备几篇歌颂孔繁森的短文,然后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一课,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中,产生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使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地方还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自身主动探究、激活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等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思考,并想办法解决。同时,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敢于提出一些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如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司马光要砸缸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危急关头,只有将缸砸破,才能最快速地救人。这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教师是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发挥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的主观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语文教学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元建.试论“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的编制——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呈现模式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高语文阅读水平能够为他们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故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放到日常教学任务中去,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理解能力。
一、探究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环境下,通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任务,而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够促使小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语文阅读。对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勇于提出问题与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在知识的海洋里驰骋。例如,在进行《小柳树和小枣树》课文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将问题回答出来之后,教师再从中选择最适合的答案,给予表扬,然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个答案。如此,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重视重点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重点讲读法,就是指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对几个重点、要点进行划分,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课文故事的发展脉络,进行有效的课文阅读。例如,教师进行《坐井观天》的教学时,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再划分课文中几个重要的点,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脉络进行阅读,如此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有自己的了解,有效地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重点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解决文章难点,充分把握课文的发展规律,奠定课文阅读基础,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直奔主题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应用直奔主题法,首先,应让学生能够大胆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能够勇于表现自己。之后,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课文默读,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再划出课文中的中心句等。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课文本身就有中心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之后,再默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学生找出中心句之后,再让学生体会整篇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展开的。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促使学生深刻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由此,利用直奔主题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四、兴趣培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全体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兴趣培养法是非常有效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趣味的语言、亲切的动作、生动的插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例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玩具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学生想不想要这个玩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中那个孩子的心情,询问学生如果自己是课文中的孩子会怎么做,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故而,通过兴趣培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五、课题分析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题目是整篇课文的精华,故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课题。学生进行分析课题能够有效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主旨,这主要是因为课题一般是整篇课文的主线,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丑小鸭》这篇课文,它主要讲的就是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课文的主要角色就是丑小鸭,围绕的主题也是丑小鸭。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丑小鸭》课文的题目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课文主线,了解课文的发展流程。通过课题分析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无论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素质的强化,还是对教师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只是以笔者的分析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篇5
一、情境中体验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将阅读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形象、宽松的情境,通过幼儿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融入阅读内容,从而促进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如:在阅读活动《秋姑娘的衣裳》中,根据故事,内容在活动室布置一串串通红的辣椒,紫亮的葡萄,黄澄澄的秋叶,争奇斗艳的以及甘蔗、梨、苹果……将故事内容创设成一个真实、生动、富有动感的情境。幼儿置身于这种情境中’仿佛自己就是美丽的秋姑娘,飞进果园、飞进菜地、飞进树林……她轻轻吹一口气,苹果红了,辣椒也红了;梨儿黄了,树叶儿也黄了;葡萄紫了,茄子也紫了……情景交融,幼儿沉醉在优美的故事情节里。思维分外活跃,体验着作品带来的丰富情感,那么自然真切,丰富生动,在与阅读情境的互动中,感受着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
再如,在阅读活动《两只小羊》中,教师借助实物创设小羊的“家”与“独木桥”,并配上“哗哗”的流水声。在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和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幼儿与故事主人公小黑羊、小白羊进行互动,让幼儿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它们对话,真实地体验了故事里角色的处境与心理活动,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后续阅读的强烈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中理解
观察是理解的基础,也是体验的前提。在小班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中角色表情、动作及主要背景的变化,并提出能促进观察的问题,激发幼儿积极的思维,主动地体验角色心理活动的变化。如,阅读活动《小老鼠贝贝》中,对贝贝的懒惰(太阳升得老高了,贝贝还躺在床上,一个接一个地打呼噜)和贪吃(见到西西的奶酪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张大嘴巴,口水直流)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如何通过观察这些画面让幼儿深刻地体验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呢?我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中背景以及主人公贝贝的动作、表情,一边提观察性的问题:“你从哪里看出贝贝是一只懒惰的小老鼠?贝贝看着西西的奶酪,表情怎么样?它心里在想什么?”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围绕着问题仔细地观察,然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加深了,对故事情感的体验也不断地丰富,幼儿的阅读能力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三、想象中丰富
每一个故事都是按照情节的发生、发展、变化这一线索展开的,情节的发展、变化也为幼儿的想象提供广阔的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如果我们根据阅读重点,在故事情节的一些转折处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幼儿充分想象,那么,将大大增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体验。如:阅读活动《鸡妈妈和鸭妈妈》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故事出现了转折:鸡妈妈来到河边,它想过河却不会游泳,心里很着急。这一转折为鸭妈妈出场帮助它埋下伏笔,也为幼儿充分展开想象并进行角色心理体验提供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急于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展开活动,而是停顿下来将展开想象的“球”抛给孩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鸡妈妈过河吗”?带着问题,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维自由地驰骋:有的说,“我送个游泳圈给它,就不怕水了!”有的说:“请小鱼背鸡妈妈过河。”还有的说:“鸡妈妈可以打电话请人帮忙”,“鸡妈妈可以大声叫鸭妈妈来帮忙”……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想象与同伴分享,并自然地将自己融进故事情节中,以角色的身份体验故事里小伙伴相互帮忙、相互照应的美好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阅读画面中的特殊符号、细节部分,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教师、幼儿、图书积极有效地互动起来,增进体验,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
四、表演中深入
表演是一种动态体验,需要幼儿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的外显行为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而且对故事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阅读活动《小猫学本领》中,有一幅猫妈妈夸奖猫小弟,而猫大哥在一旁低下头,心里难过的画面。猫大哥为什么会难过?它心里想什么?能深入体验猫大哥此时的心理活动对体验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采取了静态思维与动态体验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深入的理解它。我一边引导幼儿观察猫大哥的表情、动态,一边提问:“猫妈妈表扬了猫小弟,猫大哥听了,心里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猫妈妈会对猫大哥说什么?”不仅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并积极鼓励他们运用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表达猫大哥的难过、后悔,还分组扮演猫妈妈和猫大哥的对话。在这静态思维与动态体验相结合的环节中,幼儿与故事角色融为一体,思维活跃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表现,深入地体验了猫大哥由于不认真学本领心里难过、羞愧的情感。另外,故事中小猫学的三个本领“跳高、爬树、捉老鼠”这三个动词,我们结合动作进行理解和教育,将故事内容与情感的体验引向深入。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层次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一、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
(一)阅读教学的工具性
人文精神很久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很多语文专业教师与专家在构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时主张加强人文教育,而且他们在强调人文教育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否定了阅读教学的使用性,给人造成一种人文教育可以单独承担语文教学工具作用的概念。语文课程讲究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人们日常的交际工具,而人文性是指语文是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两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缺一不可。[1]
阅读作为语文素养内容的主要能力,可以洗礼学生的灵魂,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熏陶,一直以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能被替代。
(二)当下中学生阅读能力削弱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教学中多媒体被泛滥使用,教学方式的拓展越来越趋向盲目性,课堂活动越来越形式主义,社会上普遍出现“泛语文”、非语文、去语文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非常的复杂,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弱化甚至摒弃,很多的专家和语文专业教师对这个现象开始警惕并且提出强烈的批评。钱梦龙老师对因为多媒体的滥用而造成的文本研读被忽略的现象非常的痛心疾首,他把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称为“倒霉体”。
近几年来,专家提出“将微观分析坚持到底”的教学主张,这是为了改善文本阅读被忽视的现象,而提倡文本细读的主张[2]。
在进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细读所有的篇章和文本是不必要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据阅读目的的选择和文本的自身质量而言,有些文本只需要粗读,而具体到中学语文教材以及课堂操作中,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要求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分轻重进行教学,实行有层次的阅读教学。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
(一)学会快速提取信息和整体感知阶段
阅读方式的选择由阅读的目的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阅读文本我们只需要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就可以,并不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品味。就新闻而言,如,人们通常不会去深入探究其中股票的升降、普通事件的进展以及体育运动的输赢,而只是浏览一下了解事件的结果就可以了。正因为如此,“消息”才依据人们这种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而产生[3]。在“消息”中,开门见山的写出,题目和导语则包含了事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人们在阅读时进行跳跃式阅读,更有甚者只看题目而忽略正文。
阅读方式受阅读目的而非阅读文体的影响,相同的阅读目的决定了相似的阅读方式。对于那些报刊上的社论、报道等议论文、记叙文,人们只需要浏览文体全篇,对全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疏通文意,对整体文本有个大致的总体印象即可[4]。
语文教学服务于生活,中学语文教学是组成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在短时间内捕捉信息,抓住主要内容,掌握总体意义,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阅读教学的初级层次。
(二)深入分析和鉴赏地细读阶段
深入分析是要求深入感知文本整体,是阅读的高层次要求。往往要深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并反复品读才能知其内涵的文本。阅读在这个层次上是对文本深意的探索以及判断信息的价值,是鉴赏品析的过程,而不再是单纯的对信息的接受[5]。
在细读阶段,人们要根据自己的道德准则对文本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进行认定。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在阅读中,人们后来的阅读在受先前阅读的影响下,形成“前理解”水平。在认知心理学上来看,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对由外部环境输入的新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6]。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欣赏和接受信息,而是要求对阅读的水平有高层次地提升,对阅读对象的写作手法有更高的鉴赏能力,是有目的性的[7]。细读要求对文本中隐含的艺术上的形象和手法进行深度的评价,专家也不可能在看到一部作品就能立刻正确直接地感受到文本中隐含的艺术形象。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到作品的写作手法、写作意图以及表达方式,还要使学生懂得作者怎样进行选材选词以及谋篇布局,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具体的内容才能对文本融会贯通,进行深层次地鉴赏。
(三)审美阅读和创造性地阅读
我们可以通俗的把阅读看做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心里交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进入思维的是文本的大体知觉和文字表象所表达的意义,随着自己思维的转动,就将这些感知转变为理性的思考从而体会到文本所表达的深层情感,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在深入阅读之后,就会体味到美的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到了阅读的最高要求层次――审美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层次。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一直在推崇审美教育,以求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实现。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更是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审美认识。审美不单单是对“美”的认识,同时也要对其深入了解从而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深层次理解,审美追求已经深入贯穿到科学技术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中了。[8]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所说的,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美的认识,尤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学中区别于生活中自然美的艺术美,自然美直白地说就是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而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的特点就在于其不但有形式美还有内容美,相对于自然美,艺术美更侧重于情感精神方面[9]。在培养学生审美阅读的过程中,增加其审美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在进行审美培养的时候就会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于情景的布置,为学生铺设审美的台阶,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阅读的对象中,对其所表达的意蕴能更好地融会贯通,从中得到审美享受,积累到新的审美经验,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通过对教学的普遍认识,我们不难发现,考试中学生在阅读这一方面的成绩与教师在阅读这一方面投入的精力和努力是不成正比的,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究出文本的深层蕴意。时间久了,学生只是通过照搬的方式学到了背诵记忆,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和创造性却逐渐消退了,对于那些在考试中没有见过的新文本,他们就常常毫无头绪,茫然不知所答。
本文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实现审美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我们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争取让学生达到审美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最高境界。然而,因为阅读的三个层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难层次分明的实现,而是呈复杂的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掌握教学方法,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引导学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从浅意义到深境界深入,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主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绍振.将微观分析坚持到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5).
[3]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4]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李晶.有效教师[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世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型阅读教学.文学教育(中),2013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式教学方法;研究
所谓问题式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引导下,通过文本阅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在初中语文问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学生应通过自主阅读来解决预设问题,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而言,则主要是在实际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享受这种情境。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让学生们在遇到可通过理论来解释的现象与问题时,给他们布置有解释现象、运用实际现象的作业;第二,促使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以及规划,根据问题情境去思考问题;第三,提出学生们仅靠现有知识难以有效解决的作业,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四,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文章中的相关矛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设置问题情境。
二、问题式阅读的具体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们可尝试用问题的设置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模糊,甚至将问题的解释权交给学生,这样就会导致问题的设置没有针对性。
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第一部分,感受一下作者在日本东京的见闻;“东京也无非这样”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说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对指定部分进行阅读,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方式,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阅读和教学效果。
2.阅读文本
通过对传统初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发现,教师为确保课堂教学秩序,多采用学生默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该种教学模式已然过时,应当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或小组合作,可有效解决预设的问题。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抓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并在此基础上将文本读熟、读透。同时,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对指定文本进行阅读,读通、读熟,并在课上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阅读进行深层的指导。
3.反馈问题
通过阅读和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回答,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教师应当及时组织学生对预设问题和阅读情况进行准确的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案的改革有的放矢。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先对某个问题达成共识,再以小组代表的形式展开讨论。这样即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同时又能够及时反映学生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不断加强思想启发和教学模式创新,将问题式阅读教学方法有效地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之中,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大恩.初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探究之我见[J].教育研究学刊,2011(6).
篇9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既要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倡导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通过鼓励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积极学习语言态度的驱动力,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剖析问题所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由单一获取信息的过程转向信息加工的能力。有这样一节阅读课教学,其教学流程是:
Step 1:教师先教新单词;
Step 2:教师请几位学生读课文,听一遍课文录音:
Step 3:教师逐词逐句讲解,特别是词汇、短语用法;
Step 4:学生再读一遍课文,然后总结所学知识。
这节课思路清晰,但教学方法不“活”。整节课以教师为主,重点串讲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点,包括词、句以及语法。学生成了“听众”,只接收信息。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性阅读,没有进行有效指导,没有给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
二、以合作学习为方法,注重情感目标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雅阁得洛尔在提到教育时,提出了教育的四大功能,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通过合作学习,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与别人进行交谈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可以建立信息差(info-ration gap),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或者可以利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形式,缩小信息差,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合作。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设置恰当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说。
以《Elias’s story》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采访任务:记者要采访Elias,采访内容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1.When did you first meet Mandela?
2.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how he helped you?
3.How d0 you like his idea of peaceful fighting?
同桌二人分别扮演记者和Elias,展开讨论和交流,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全文内容。当然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课前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中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总之,课堂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发展和交际的平台。
三、以巧问精问为策略。增强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科学性。问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好难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吸引到问题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上来。比如《Aniz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before all earthquake?”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地震这一话题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分享成果,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
又如,这篇阅读文章中最后一句话:“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教师可抓住“breathe”一词,设计问题:What does word“breathe”refer to?学生马上展开积极思维,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出“breathe”一词潜在的意思,即“The cicy will not die,she can recover from the pain”。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拓宽了对课文主题的领悟,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唐山人民勇敢面对自然灾害,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精神。教师要努力挖掘新教材中内在的因素,以透明、适度的提问,增强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意识。
四、以教学环节为载体,培养探究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会借助于汉语思维,把看到的文字信息转译成中文,这说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进步,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除了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外,教师的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指导性训练。
(一)读前活动
学生对所阅读材料、话题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读前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以Canada——“The TrueNorth”为例。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在读课文之前,借助于地图,交流一下学生所了解的加拿大,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Canada?What can you do there?
在这一环节中,预测课文内容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技巧,不论预测是否正确,都能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中活动
这一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所提高,关键在于把信息接收过程转变为信息加工过程,使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逐步提高。
1.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以自然段为切入点,以自然段的段意为基础要素。有些主题句简洁,概括性很强,就在该自然段中,但有些段落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总结。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弄懂之后,文童的主旨就不难概括了。
2.捕捉文中细节。掌握了文章主旨之后,需进行细细品味,好比扫描仪,细化到每个单词上,也就是掌握关键词(实词)。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说:“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veyed,with 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掌握理解词汇的意思可运用上下文线索猜测,也可以运用构词法猜度。词根、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等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含义。例如学生学过了“develop”,就不难理解“development”一词了。
词汇这一障碍扫清之后,文章中的细节教师通过who,where,when,what,why等疑问句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把握。也可根据作者运用的写作顺序,如时间,空间顺序等;ROW,most,important等表示先陈述次要的内容,再陈述重要信息内容的词,都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新教材编排上,每篇阅读材料后都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如设计问题、排序、判断正误、填表和画图等练习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记叙文,应指导学生注意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阅读人物传记时,应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时间、地点和成就等;阅读戏剧则指导学生把握人物、背景、过程、和结果。《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一课,教材练习中设计让学生归纳袁隆平的个人信息。我们也可以段落与段意的匹配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如:
(三)读后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所学知识点转化为技能,读后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Elias’story》为例,文章记叙了Elias对NelsonMandela的印象,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对所述人物作出评价,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d0 you think Nelson Mandela is?why?What do you learn about Nelson Mandela from Elias’story?
篇10
[关键词] 初中英语;合作性教学;任务型教学。
初中英语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有效、系统的掌握词汇和语法,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然而在学生中间普遍存在认为英语阅读很困难,很多阅读材料读不懂,或者单词都认识却不明白这篇材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都是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他们自主进行阅读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型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很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下面进行分别探讨:
1.合作型教学法。
合作型教学法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倡导以学生参与、体验到教学过程中去,增加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采用合作性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语法和词汇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由于现在初中英语使用的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主要遵循的是“营造真实的情境,运用自然的言语进行英语对话从而达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让学生去体会文化差异,并学会自主学习。”这一教学宗旨,故而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任务,这些阅读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去观察探索,更需要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平衡班级学生英语水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合作型教学呢,具体的策略如下:
1.1 分组合作。
由于班级学生的接受水平参差不齐,会出现有的学生听懂了而有的学生因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内容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据班级情况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组交流。例如:均衡型即将整个班级学生分成学习水平大致相当的组,各组之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有一种竞争意识,争着学、比着学,在适当的竞争意识中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另外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将语言能力好的分为一组,学习成绩一般的分为一组,这样以来,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以便朝更高水平迈进,而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共同探讨中增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的责任意识,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开放、和谐、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本单元以交际为主,首先可以进行师生间的互动,然后教师先使用句型“what is your telephone number”询问学生的电话号码,复习数字,激活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再提出“I am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would you like to sing a song for me”带领学生集体唱生日快乐歌。营造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积极活跃的心情去学“Today is my birthday,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to say our birthday dates”等句子的表达,然后学习关于月份的表达方法,通过这种活泼、轻松的课堂合作教学,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增加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当然最好的分组方法还是以均衡型模式为主,其他分组类型可以作为辅助贯穿到合作学习中。
1.2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灵活操作,布置的阅读任务既不能太难让学生难以理解全文,丧失学习的信心,又不能太过于简单,达不到锻炼阅读能力的效果,应该从翻译词组或句子着手逐步扩展到翻译小短文或者是篇幅较长的文章,内容可以涵盖叙事、说明、诗歌或者科普性各方面文章,在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之后,再进行由浅入深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词汇练习是阅读的基础,如“take”一词,最基本的意思是“带去、搭乘、花费”,与这个词相关的词组搭配有:“take a bus/train/plane/boat/...;take a shower;take a rest;take...with...;take...to...;take a walk;It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等。学生将这些基本的词组记熟悉之后在做阅读理解时,遇到有关“take”的表达就能准备理解了。另外对基本句型的训练也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过的一些重要句型,根据语法的不同进行分类,让各组学生练习,将这些句型熟练地翻译成汉语,再将它们翻译成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掌握这些重要句型的用法。教师还可以将课文归纳成为一个小故事如七年级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the foods and drinks的名称,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模拟去别人家做客的场景,主人都要准备哪些食品,在对话中去复习有关食品的名称,达到记忆这些复杂单词的目的。
合作型教学还有许多形式,但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即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英语的自信,敢于表达自己,因为语言是用于交际,只有营造利于学生说英语、听英语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够最大限度让学生锻炼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他们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融入到阅读训练中,达到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
2、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意思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将教学目标和功能进行了置换,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转变,即由教师为主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也让“填鸭式”教学转向了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语言时也提高了能力。
和传统的语言教学机械地讲解语言结构、语法知识,然后再搞题海战进行联系不同,任务型语言教学则是先开展活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分析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方面即: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是如何操作的。
2.1、任务前阶段。
为了保证任务型语言教学按照预想目标的顺利进行,任务前必须进行任务活动的导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教学目标。以七年级英语unit9 how was your weeked?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律,并且熟记一些重点的词组和句型,通过对这些词组、句型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技巧,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来描述一些生活场景,通过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在任务开始之前教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本单元的话题——周末活动,让学生分组写下与周末活动相关的单词或短语如:“go to a place,visit a person, stay at home, do some reading, practice English, study for …, talk show, on Saturday night, write a new song, on Sunday morning”诸如这些词汇,要求学生在此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重点记忆,接着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任务是,讨论大家周末的具体活动或安排,并且给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关于美国中学生是如何过周末的,让学生对此次关于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产生浓烈的兴趣。
2.2任务中。
任务中学生务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比如,可以分成小组,然后再策划任务的实施。可以预演,也可以付诸文字。需要注意的是,策划要细致清晰,内容要健康精彩。教师随即选取一组或两组学生汇报,其他的学生要补充,然后教师再给予客观评价。基于老师之前的铺垫,学生分组后以周末活动为话题展开讨论,运用英语分享各自的周末生活,由于是随堂讨论语态、语法难免会有错误,但完成教学任务是关键,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学会更多的句式和词组才是最重要的。讨论结束后每个人都分享了各自周末的活动或安排,相互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就要开始争取组织语言为最后的分组汇报做准备,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一般过去时,如以下对话: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On Saturday morning I cleaned my room.
—What did he do last weekend?
—On Sunday evening he went to the movies.
—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great.
It was time to do sth./ for sth.
诸如这些句型要牢固掌握,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时,指导学生关于过去式的用法并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讨论完毕之后各组就开始选派代表针对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报,每个组的成果都来之不易,教师要针对大家的表现寄予适当的鼓励,表扬他们对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2.3任务后。
活动结束后,教师就要注重知识点的分析了,在将教学重点、难点彻底讲清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适量的巩固性联系。让学生掌握句法和固定词语的用法,和语法结构的具体形式,至此,学生就可以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例如,本单元的任务型教学结束,教师要给学生分析不同动词的过去式,有些动词转化为过去式是规则的而有些则是不规则的。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有:play—played,clean—cleaned,watch—watched,visit—visited,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有:
am—was,is—was, are—were, go—went,do—did, write—wrote;
如何正确掌握这些不同动词的过去式,以及在具体英语读写中能够正确拼写,是教师要着重注意的,最后可以让学生去阅读与本单元有关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去掌握一般过去式的用法。
3.小结
初中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任务教学和合作型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再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辅之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不断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孝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0.5
[2] 管瑛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 上一篇: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
- 下一篇:小学生阅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