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高标准农田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高标准农田意义

篇1

关键词:因地制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07-1

1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要价值

高标准基本农田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对土地整治创建后,形成的稳产高产、集中连片、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并且和当前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相匹配的基本农田。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基本农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对田、村、林、水、路等实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交通、村、交通等的改造,以稳产高产、抗灾能力、设施配套、生态良好作为基本目标,是科学控制水土流失的最佳措施。在经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将进一步提升,对水、肥料等农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配置与科学利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1.2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因地制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将对土地进行大规模整治活动,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制度分割、自然分割,出现的零星耕地,再将其建设成连片集中土地。为了从根本上推动该优势,并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商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现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一平台来实现。

2 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策略

2.1 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原则

2.1.1科学布局,做好规划的原则 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做好布局、规划工作。也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规划,解决基本农田存在的问题,将基本农田形成大板块,确保基本农田向集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应确立为基本农田集中区。

2.1.2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从各个区域特点出发,不用地区治理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进行差别化建设,根据平原、丘陵平原的差别,来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1.3 实现数量、质量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基本农田在耕地中是精华,必须保障其数量,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粮食能实现增产、稳产,从根本上提升质量等级。耕地质量既包含生产能力,还包含耕地本身的生态健康情况,包含了土壤基本情况,又包含水、作物、大气等形成的质量情况。

2.2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

2.2.1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对各级党委以及政府在实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起到组织作用、先导作用,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由水利、国土、交通等部门牵头组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组。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其中,形成社会合力,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体化工作机制。

2.2.2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参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建立适合当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还应该从区域特点出发,制定与实际相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标准,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有序进行。

2.3 多渠道融合资金,完善监管力度

2.3.1 多渠道融合资金,将相关资金实现聚合,形成集中投入,保证农田质量 当地政府需要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中提升资金比例,将其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专用费。还需要积极探求市场化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土地实现连片式发展,易推动土地实现流转,可以充分从这一优点出发,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并且在投资人注入资金前,和当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建成后再进行流转,并且在流转费方面进行必要的优惠。

2.3.2 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体制。制定高标准农田监督管理基本办法,确定监管机构和管理基本职责,对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对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进行规划、立项、工程实施等进行专门监管。其次,创建高素质的监督管理队伍。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际出发,创建监督管理队伍,对基本农田进行监督,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动态进行监测,创建信息公开和情况通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3 结语

总之,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保障与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来讲意义重大。为此,在充分明确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价值基础上,确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原则,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多渠道融合资金,完善监管力度等策略,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水平,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六孝.基本农田建设是首要任务——江苏省金坛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思考[J].中国土地,2008(09).

[2] 郭培才.整合资源 规模推进 推动基本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J].陕西水利,2009(02).

篇2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效益;辽宁东港;椅圈镇

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土地总面积24.47万hm2,耕地9.07 万hm2。拥有水田总面积5.33万hm2。2008年粮食总产量47.37万t,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东港市作为国家和辽宁省重点产粮大县,粮食产量徘徊不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粮食成本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影响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发挥;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中低产田比重高,抗灾能力弱;粮食单产不稳定,年际间波动大;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项目区属老水田区,地方投资有限,与农业生产建设所需资金相比差距甚大,致使农田灌排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1项目区实施内容

东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2008年开始实施,现已完成三期工程,主要针对中低产水田进行改造,采取渠道衬砌等节水措施,配套田间建筑物,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包括椅圈镇1个乡镇,涉及于家村、康家村等9个行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 333.33 hm2,计划兴建田间配套桥、涵、闸等建筑物549座(其中分水斗门26座,渡槽2座,分水农门248座,路涵265座,渠涵8座),灌溉渠道衬砌80.865 km(其中支、斗渠现浇砼衬砌25.165 km,农渠预制砼U型槽衬砌55.7 km),疏浚渠沟65 km。通过综合改造后,达到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集中力量打造高标准农田,真正做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示范效应[3-4]。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在项目区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解除制约该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有利于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项目区土壤肥沃,水质清澈,水源充沛,宜发展水稻生产和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业,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前景较好;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栽植,发展稻田养蟹、虾、鱼等,农民积极性普遍较高。因此,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可以取得“建一点、带一片、成一线、富一方”的效应,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增加粮食产量的支柱、标准化生产的楷模、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

3项目区节水措施

项目区节水措施主要是对现有斗、农渠进行硬化防渗;在农渠进口增设分水斗农门,在斗渠分水口处设置量水设施。渠道衬砌方案的确定:项目区水稻生产供水损失较大的环节是输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渠道的渗漏损失是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的决定性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拟采用衬砌防渗技术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采用衬砌防渗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同时,还可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减小渠道糙率,增加流速,加大输水能力。初步选择2个方案,即浆砌石防渗方案和混凝土防渗方案,现将各方案优缺点比较如下。

3.1浆砌石防渗

结构形式:500 mm厚浆砌石护坡、护底。优点:抗冲流速较大,浆砌石抗冲流速可达3.0~6.0 m/s;抗冻和防冻害能力较强。由于浆砌石衬砌厚度大,大于冻深,采用浆砌石衬砌等于基础采取了部分置换,且加大了抗力,从而减轻了冻害;具有较强的稳定渠道作用,浆砌石属刚性材料,本身即具有固渠和稳定渠道的作用。缺点:不易采用机械化施工,需要劳动力较多,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厚度大,方量多,劳动强度大,造价比较高。工程造价约为86元/m2。

3.2混凝土防渗

结构形式:面层为80 mm厚混凝土,下设400 mm厚砂石垫层。优点:混凝土衬砌强度高,耐久性好;混凝土衬砌能防止动植物穿透或外力破坏,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衬砌渠道可运用50年以上;过流能力强,允许流速大,一般为3~5 m/s。便于管理,渠道采用混凝土衬砌后,除解决渠道坍塌、冲刷外,还可防止杂草生长,减少淤积,便于管理,节省管理费用。缺点:适应变形能力差,易发生冻胀破坏,结构复杂,造价最高。工程造价约为95元/m2。

(下转第247页)

(上接第245页)

经方案比较,并考虑项目自身特点、该地区实际情况、工程造价及东港地区混凝土防渗技术的成功经验,该次施工渠道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方案。

4综合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改善水田面积1 333.33 hm2,可增产3 t/hm2,每年可增产粮食2 000 t,水稻及副产品的现行价格按2.0元/kg计算,则年可新增产值400万元;项目竣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53,节水量为3 420 m3/hm2,全区共节水456万m3,可用于椅圈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项目竣工后,有利于形成稻养蟹、蟹助稻、稻增产、蟹丰收的稻蟹共生、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成蟹平均产量为300 kg/hm2,每年可产河蟹400 t,按12元/kg计,每年可新增产值480万元。项目区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2 400 t,农民收入总额增加,纯收入增加400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256元。

4.2社会效益

项目区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改善了灌溉渠道的输水状况,提高了用水效率,做到了适时、适量的计划供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4.3生态效益

项目区开发后,营造防护林可增加林网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既减轻了对沟壑的割切,又避免了土地的石化和砂化,明显减轻河道的洪水、泥沙危害,减轻了风蚀和风沙的危害。同时可使农田防护林网内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发生变化,减轻了霜、冻和干热风的危害,更加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等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5结语

东港市水稻主产区为老水田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过改造后综合效益十分明显。但是因资金有限,有部分水利设施尚未配套,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建议在今后农业综合开发中加大投入,并且可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多家单位紧跟开发步伐治理一大片的局面,开发和其他部门相互配合、联合治理,以创造更好、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参考文献

[1] 刘晓春.东港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策略[J].新农业,2010(11):60.

[2] 胡振德.东港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J].辽宁科技参考,2001(6):30-32.

篇3

关键词:松原市;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耕地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10-1

1 建设背景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要确保我国的粮食供给能力,不仅要保证耕地的数量,同时更要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产出率。对此,吉林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优化利用土地资源,建立高产稳产有效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效途径。

2 松原市概况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中温带,幅员面积22034平方公里,占吉林省面积的12%,总人口290余万。松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长期以来,松原市农民有着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为吉林省的粮食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过由于松原市特有的自然条件原因,松原市年降雨量偏少,春旱情况多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需要迫切改变现状,以促进农业生产长远发展。

松原市地处松嫩平原南部,地势平坦辽阔,土壤肥沃。主要由松嫩冲积平原、松辽分水岭台地平原组成,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平均海拔高度为130~266m之间。松原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的土壤类型有草甸土、黑土、黑钙土和河淤土等,优越的土地资源,为松原市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有利的发展条件。

3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标准

3.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应实现田块集中,耕作田块平整,耕作层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要求。其目的在于经过土地平整、深耕深松后的土地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通过田块内的局部平整使田块平整度、规整度有所提高,有利于田间管理及田间机械化耕作。根据松原市基础条件,经实地踏勘和计算得知,松原市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田块规整程度要达到90%以上,旱地坡度在2级以下,土层厚度达到50cm以上,pH值在6.5~8.5,满足本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标准,适合高产作物生长发育。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核心内容。目标是要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即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施的配备来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带来的收益。松原市水资源相对丰富,灌溉排水条件均可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3.3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质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田间道和生产路。其服务于一个或几个耕作田区。为了提高田间作业及管理的效率,要求道路具有较高的通达度和合理的道路占地率。

松原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工作的相关要求,平原地区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100%。道路占地率不高于3%,能够满足农业机械化和生产生活便利的需要。

3.4 农田防护与生态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工程指为保障土地利用活动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或减少污染,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结合松原市的实际情况,该工程主要指农田防护林工程。

农田防护面积比例指各类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作建设,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项目区认定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的比例。根据《标准》要求,依据松原市的具体情况,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农田防护效果良好。

4 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对田、水、路、林、村等重新规划,等工程措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更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既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5 结论

篇4

关键词:赫章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13-2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在已有基础上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此举对于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深化和扩展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十二五”时期农村土地整治的核心任务[2]。通过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村、人”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质量等级,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对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贵州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及《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贵州省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规划》和《贵州省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贵州省赫章县德卓、河镇乡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申报项目区。本文立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以期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参考意见。

2 项目区基本概况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发祥地之一。项目区所在赫章县德卓、河镇乡属于黔西北中山高原区,被列入国家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备选区域。项目区地处东经104度15分22秒~104度20分39秒,北纬27度18分31秒~27度21分38秒之间,地貌类型属于高原丘陵地貌,处在山川之间的缓坡坝地上,平缓地向周围冲沟处延伸,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界线,坝地方向受地质地形地貌河流构造的影响,受地形地貌构造控制,展布方向不一,地形相对起伏较大,项目区海拔在1995~2289.6米之间,平均海拔2142.3米,根据赫章县水资源调查和实地勘查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农业总人口有9961人,但贫困人口就有1949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有718人。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赫章县提供的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分类统计,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72.68公顷。其中:水浇地78.92公顷,旱地704.19公顷,果园0.66公顷,茶园11.59公顷,其他园地0.14公顷,有林地202.28公顷,灌木林地39.77公顷,其他林地18.15公顷,其他草地17.86公顷,公路用地12.00公顷,农村道路11.20公顷,河流水面47.41公顷,内陆滩涂0.12公顷,田土坎175.98公顷,裸地6.33公顷,村庄39.75公顷,采矿用地6.32公顷。

3 项目可行性分析

3.1 项目区基础设施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3.1.1 主要道路 从东至西北横贯项目区的“赫章县至威宁市”县道,从南至北的“河――奎”县道,全长为13.33公里,为项目区主要交通路线。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路设施建设标准低,多为土质路面,遇雨天,路面积水,行走困难,影响农民田间耕作。田间生产主要靠村民行走自然形成的小路,不能用于农机的使用,农业生产不方便,增加了农业耕作成本。村庄公共道路宽度不够,多为断头尽端路,道路等级低、局部道路断面过窄,不足2米,道路系统不完善,给村民出行和田间耕作带来很大困难。

3.1.2 灌排设施 德卓河由东向西流经整个项目区,项目区灌排沟渠多为土质沟渠,多为农民自发挖掘形成,田间灌排设施严重不足,项目区灌溉与排水系统不完善。

3.1.3 解决措施 在田间道路工程上,改善项目区交通条件,完善项目区田间道路系统;在灌溉与排水工程上,增设斗渠、农渠和排水沟,对灌排工程进行统一的全面规划,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完善项目区的灌排系统。使项目区道路与灌排系统更加完善,建成旱涝保收地高标准基本农田。

3.2 项目区资金整合功能组装计划(多部门资金整合)

在保持现有资金渠道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3],更好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聚合农村公路修建、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以及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电力通讯等涉农资金,发挥资金整合的规模效应[1]。经过对项目区的实际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得出相关部门配套资金情况有:项目区内县财政部门的《赫章县2013年度德卓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521万元,规划修建防洪渠6条,总长3300米,简易便道桥10座,机耕桥5座,排涝沟2800米,修建机耕道2条,总长2900米,修建生产便道4条,总长4300米。县水利部门的《赫章县201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水利工程德卓乡德卓河防洪工程》已投资330.01万元对德卓村老街沟约1.2千米河段进行了整治。烟草部门的《赫章县德卓乡坝塘、水炉等村烟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2139.95万元,进行田土坎归并,归并区域为67.01公顷,整修排水沟6436.3米,新建田间道3.5米宽5460.70米,新修2.5米防洪堤长18928.8米;新修河道拦坎36座。多部门资金的整合投入,为项目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了资金和技术的保障。

3.3 项目区工程规划布局

项目区符合省、市、县的相关规划,并且与相关部门的投资建设不重复,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布局,最终形成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使项目区形成路成网,田成方,田间道路与灌排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3.4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3.4.1 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对田、林、路、村的综合建设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建成的农田旱涝保收, 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 防止农村人口的外流。能够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增强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团结。

3.4.2 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总投资预算为4265.96万元,按整理面积1008.82公顷计算每公顷投入4.23 万元。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在整理耕地面积种植玉米和烤烟,一年一熟。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实施前项目区每年经济纯收入为854.90万元,实施后项目区每年经济纯收入为1210.7万元,每年净增产值355.80 万元。按还本年限法进行静态分析,预计投资回收期为12年。

3.4.3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建设,修建防洪堤、排洪沟、蓄水池和沟堤等水利设施,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土壤侵蚀动力。促进了生态环境平衡、提高土地的再生产能力、加快项目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5 项目实施措施的保障性

赫章县德卓、河镇土地综合整治片区建设实施有保障。为了保障项目实施,赫章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县政府主导、国土部门搭台、多个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责任机制,通过规划统筹,推动、引导项目科学有序进行。且赫章县国土资源局对该项目的现场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对本项目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经前期调研,项目区农民渴望参与该项目,并希望尽早实施。

4 结论

研究表明,该项目有充分的建设技术保障,在贵州省重点投资的扶持下,同时通过多部门资金的整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通过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责任机制,项目的实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赫章县德卓、河镇乡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刘新卫,李景瑜,赵崔莉.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1-5.

[2] 吴海洋.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J].中国土地,2011,10:16-

18.

篇5

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松原市分别于1999年、2001年完成了市、县级和乡镇级规划的修编工作。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广泛征求意见,按照规划指标,合理分配、科学布局和落位,遵循四个原则,做到三个一致。三个一致是;基本农田保护期限和数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期限和数据一致;二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率与上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相一致;三是基本农田在图上的落位与实际地块位置相一致。坚持四个原则是:一是在划定建设预留地时,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城、镇、村人口的发展及经济建设用地的需要,合理确定建设预留地指标;二是正确处理好建设用地预留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关系,在充分预留建设用地,保证城镇发展,能源、交通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的前提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三是通过改良、整理可实现高产、稳产的中低产田,也要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对已列入实施生态退耕的耕地,不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现有耕地106.53万公顷,划定出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88.69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7%,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17个,保护地块48902个,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122个,编汇了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为巩固松原市商品粮生产基地,巩固粮食主要区的地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松原市建立和实施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纳入全市国土资源目标责任管理体制,市政府、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分别与县政府、各县区国土资源局、乡镇村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指标、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复垦指标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实行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的层层包保管理体制。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定期安排调度,随时监督检查,每年年底进行考核验收。

三、健全并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基础工作,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力度

几年来,松原局围绕如何保护基本农田,拓宽思路,创新出新,探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一是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补充和完善了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卡、薄、册;二是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签订到村1234份,签订到农户503036份;三是更新和增设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全市达到374个,其中2004年投资近100万元,统一制作新增设的永久性标志牌120块,大型宣传牌7块,分别设立在国、省、县、乡级主要交通道两侧;四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采取报纸、电视、宣传单、挂图、手册、标语、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各阶层,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人们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借助“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基本农田保护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保护基本农田。五是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六是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的规范性文件。七是开展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大检查。通过这些工作,促进了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的芝,进一步强化了基本农田保护意识,促进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同时,保障经济发展用地的需要

松原市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在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在规划下对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和补划,支持我市的经济发展,为我市城、镇、村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设预留地,满足了我市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用地的需要。在自2003年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来,在从严从紧的土地政策情况下,采取灵活的措施,批准了聚四氢呋喃、百万吨玉米深加工等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为203公路、科铁公路办理了提前开工批复。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2004年一些重点项目用地都得到了批准,并开工建设,保证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五、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稳定基本农田面积,提全面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篇6

关键词:土地整治;分区;对策;黄山市

一、前言

土地整治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未合理利用土地的整理,因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重要指南,土地整治分区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整治分区是在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条件差异性的基础上,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这些子区域的土地整治方向和工程措施相对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子区域的土地利用特点明确区域土地整治方向。黄山市地形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开展该区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明确各分区土地整治方向,对增加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全市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等都意义重大。本文在明确黄山市土地整治目标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区域功能、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区域发展趋势等因素对黄山市进行土地整治分区,分析适宜各区域的土地整治方向,并提出完善区域土地整治的相关对策,旨在为黄山市今后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提供参考。

二、黄山市土地整治目标

(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大规模实施农村土地整理与补充耕地相结合的土地整治项目,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严格落实耕地补充任务,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保证等质等量足额补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城镇发展用地占补平衡指标需求。

2011~2015年期间,安排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总规模35286.30公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200.00公顷。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业综合 开发项目”和其他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防护林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2011~2015年期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000.00公顷,经整理后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三)城乡建设用地整理规范有序推进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重点加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逐步推进自然村落的撤并与整合,发展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从自然聚集、散落定居向集中规划、配套建设转变。加大旧城镇、“城中村”和旧厂矿改造力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得到优化,环境得到改善。

2011~2015年期间,整理农村建设用地214.52公顷,建设美好乡村409个(省级中心村90个、市级中心村16个、自然村303个)。

(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适度开发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避开生态脆弱区和退耕还林区以及水土流失区,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有效补充耕地数量。

2011~2015年期间,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502.82公顷,补充耕地322.69公顷。

(五)土地复垦稳步推进

加大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利用力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实现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全面复垦,确保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40%以上,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保护优先,逐步恢复和增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服务功能。

2011~2015年期间,全市土地复垦规模83.48公顷,补充耕地43.39公顷。

(六)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对废弃工矿用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耕复绿、有序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局部生态环境,为打造“和谐、生态、宜居”黄山创造条件。

三、黄山市土地整治分区

(一)城市功能拓展区

该区面积33255.7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4%,主要分布在屯溪区和黄山区,共11个镇(街道)。本区位于盆地及河谷地带,城镇用地和大型工矿用地集中,是黄山市社会经济活动最为密集的中心区域,是未来城镇建设发展区。该区域耕地面积比例大、农业生产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较高,长期的开发建设和工业生产,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土地整治方向以城乡建设用整理为主。加强旧城、“城中村”、工矿企业用地升级改造,逐步完善基础、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在充分挖潜现有建设用地潜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

(二)中部平畈岗丘区

该区面积92739.9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58%,主要分布在歙县、休宁县和徽州区,共12个乡(镇)。该区位于盆地及丘陵地带,区内有部分中心城镇和文化旅游区,工业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耕地面积比例较大,农业生产基础好。

土地整治方向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主。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耕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稳产、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

(三)北部山地旅游生态区

该区面积426000.9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4.02%,主要分布在黄山区、休宁县、黟县境内,共37个乡(镇)。该区处于山地丘陵地带,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和太平湖均座落于区内,区内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具有良好的、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对发展黄山旅游经济和维持黄山市生态支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方向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坚持土地资源保护性开发,在不影响生态修复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荒草地和滩涂等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修建和完善灌排系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大太平湖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力度;以整村推进为平台,调整并优化区内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完善区内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歙县东南部山地环境恢复区

该区面积133715.9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82%,均分布在歙县境内,共18个乡(镇)。该区地貌以山地为主,以山地自然景观为主要特征,新安江贯穿东西,有清凉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重要的经果林生产基地和黄山贡菊原产地,但是长期的开垦耕种,区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较为明显。

土地整治方向以修复生态环境为主。加强水土保持、环境恢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对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实施生态移民;适当开展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整治中禁止开发25°以上坡耕地,积极开展以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为目的的退耕还林、植被培育工作,力争将该区建设成为“新安江山水画廊”。

(五)阊江及新安江中上游水源涵养山地区

该区面积282126.2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15%,主要分布在休宁县和祁门县,共27个乡(镇)。地貌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4.2%,是黄山市主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水资源丰富和水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是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

土地整治方向以生态保护为主。以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阊江及新安江源头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和建设为重点,结合月潭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优化农田水利设施,适当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一般农地整理;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强散乱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减少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优化林种结构,稳定深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四、土地整治对策

(一)强化规划管控引导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后,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类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监测监管和考核评价,将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组织领导

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参与土地整治投资的积极性;加大土地整治项目招商力度,积极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土地整治;开展补充耕地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交易,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减轻社会资本投资主体的税费负担,对投资土地整治的企业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

(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土地整治决策模式,政府部门一方面参与土地整治的决策,一方面在政策和技术方面提供指导帮助。由技术部门负责制定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认真征求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收集处理后,按照结果制定工作目标,并让公众广泛参与到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参与实施后监督工作。

(五)加强传统文化保护

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时,要加强地方特色建筑保护,避免大规模拆旧建新对古村历史风貌造成不利影响;在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要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要保留传统文化景观用地,并将其确定为禁止建设区,同时保留原有乡土、民俗、休闲等用地。

参考文献:

[1]贾文涛.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解读[J].中国土地,2012(04).

[2]刘彦随.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2011(04).

[3]严金明,夏方舟,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14).

[4]黄晓阳,金晓斌,郭贝贝.黄土台塬区农用地整治分区研究[J].资源科学,2014(03).

[5]郑治文.释放土地整治机制创新能量[N].中国国土资源情报,2012-08-27.

[6]蒋胜强.长沙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篇7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示范县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引进省最大的农业投资集团国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富恒联农牧有限公司到我县投资,建设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国富元氏县高标准循环产业示范园。为加快项目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现实意义和发展新形势

(一)国富项目的现实意义。国富恒联农牧有限公司项目是推进我县农业生产由产品型向商品、市场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自然型向生态、可持续型转变,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以及推动我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跨越的战略举措和重要带动力量。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来抓,积极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形势。当前,我县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追求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的重要时期,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势。乡镇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龙头企业不断扩规模、上水平,成为我县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根本取向。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已成为农民实现增收的基本手段。

2011-2012年任务目标

2011-2012年围绕国富恒联农牧有限公司项目实施,打造在全省、全市知名的省、市级行业龙头,构建环省会周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好的设施蔬菜基地。2011年工作目标是:

(一)建设国富恒联农牧公司一期项目:年产840万株蔬菜种苗基地,大力跑办、争取2011年设施蔬菜竞争分配资金项目申报,争取已上报的国富恒联农牧公司二期工程和康丰牧业公司两个项目立项实施。

(二)抓紧完善集设施蔬菜项目、蔬菜种苗基地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科技推广项目为一体的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综合示范区建设,以县为主,搞好农发办与项目区乡镇、村的协调配合,加大力度,克服困难,保障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三)抓好科技支撑,提高项目科技含量。结合省农科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元日光温室”和“二元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模式,依托省农科院技术支持,大力推广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设施蔬菜种植模式,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为基地,推广设施蔬菜种植,带动农民增收。

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一)构建龙头企业支撑体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突破口,加强指导和培训,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品牌意识;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强高、精、尖技术的引进和培养,以知名品牌创建为目标,加强现代化管理和标准化工作,加快培育在全省或全市影响力较大的农产品品牌;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方式,建立企业自有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推行种养工厂化、基地车间化、农民工人化。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合同契约方式,与基地农户实行集约化经营,逐步把传统无序、分散的农户生产方式改造为有序、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户生产模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明确责任,促进项目实施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国富投资公司蔬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各成员职责,做好项目规划、实施的指导、服务、协调等工作,按照规划完善项目实施所需土地、水利、电力、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省重点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促进项目实施企业早入驻、早实施、早见效,为我县现代农业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建立耕地用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以大型机械深松整地为主要手段,通过秋整地,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在全县迅速掀起秋建,为明年农业生产再登新台阶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今年全县秋建工作要突出十一项内容,即突出秋收工作、水田秋翻整地、旱田深松整地、秋整地与规模经营相结合、大型机械连片整地、秋季造林整地、玉米膜下滴灌落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稻育秧大棚做床备土、棚室生产等工作。

(一)突出秋收工作。由于我县今年降水较多,造成作物普遍贪青晚熟,但秋季降水偏少,日照充足,目前还没有下霜,作物已经完全成熟。农口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要快速行动,积极引导农民加快秋收进度,迅速掀起秋收,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为下步的秋建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

(二)突出水田秋翻整地。水田秋翻整地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减轻明年病虫草害的发生,抢农时,有利于明年早插秧。因此要组织群众及时收割,及时翻耕,努力实现水田全部秋翻的目标。同时,实现沿路沿线规模推进,三合乡实施水田整地3万亩,要加强对秋整地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搞好检查验收,确保整地标准和质量达到要求。

(三)突出旱田深松整地。推行以深松为主体的“三三”耕作制度,在三年内保证土壤深松一遍,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严格执行《省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达到“深、平、细、实”作业质量要求,即:作业深度在35cm以上,深松间隔不大于70cm,作业后要做到深浅一致,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实下虚,没有漏耕,达到待播状态。继续执行深松整地补贴政策,扩大深松整地面积。要突出沿绥满公路和林肇路的花园镇、镇、红旗镇,实施旱田整地20万亩。

(四)突出秋整地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摆脱就整地抓整地,就任务落实任务的思维惯性,突出示范区和主干公路沿线,逐地块研究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办法和机制,采取带地入社、保底入股、转包租赁、统种分管等方式,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步伐,为高标准抓好秋整地工作奠定基础。

(五)突出大型机械连片整地。为确保秋整地顺利进行,要充分发挥大型机械收获作用,努力扩大玉米机收割面积,实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业种植合作社等服务载体,加大力度推进连片整地作业,努力提高大型机械联合作业面积。各乡镇必须有2-4块2000亩以上连片耕作的深松整地达到待播状态示范地块;每个村要有2块1000亩以上连片深松整地地块,从而带动全县秋整地作业上规模、上水平。采取机械除膜和人工除膜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织好秋季除膜工作,确保在10月末前,全面完成今年玉米膜下滴灌地块的除膜任务,搞好地膜回收加工再利用和残膜处理,坚决防止二次污染,避免地膜在地里过冬,明年春季破碎难除。

(六)突出秋季造林整地。抓好国省、公路两侧的公路绿化的整地工作,力争实现造满造严。把乡镇、村屯周围和公路两侧视野内的荒地、废弃地作为今秋造林整地的重点地块,进行全面整地,达到待栽状态。

(七)突出玉米膜下滴灌落实。2013年全县新增玉米膜下滴灌面积9万亩,各乡镇要尽快将面积落实落靠,具体到村屯、地块和农户,10月底前要完成整地起垄工作,全部达到待播状态;各乡镇要搞好2014年租赁设备回收工作,要积极回收,于10月下旬完成。

(八)突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年计划新打水源井410眼,有旱涝保收田打井任务的乡镇,要利用秋季抢打一批水源井,力争达到总数的60%;搞好河道清淤疏浚,为明年水田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有水田田间标准化建设的乡镇要抓紧建设,在11月末工程全部完成;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任务的乡镇必须落实县下达的任务。

(九)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高标准抓好示范区整地。2013年全县重点规划镇、花园镇旱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三合乡、东兴乡水田现代农业示范区。旱田示范区要集中连片深松整地,同步推进起垄、施肥、镇压工作,全部实现小垄变大垄,统一垄距、统一垄向、统一耕作,垄间距离110公分;水田示范区要全面浅翻,积极推进小池变大池。要把秋建整地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首要环节,捆绑政策,集中投入,整乡整村推进,务必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十)突出水稻育秧大棚建设。为提高水稻秧苗质量,保证苗齐苗壮,今年计划建设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2个,三合乡、东兴乡要选好育苗场所。要改变早春取土的习惯,实施秋备土、秋做床,为育大苗、育壮秧提供良好的苗床条件。利用封冻前的的有效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全面推进,争取到封冻前,备土和做床工作完成计划的80%以上。

(十一)突出新建棚室生产。目前,各乡镇新建的棚室中,一部分已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豆角、西红柿等。整体看,棚室生产利用率低。各乡镇要加快棚室投产速度,抓紧安装棚杆、扣棚膜,订购苗木,整地移栽,即使温室不能生产果菜,也要进行叶菜生产,为明年种植春茬果菜奠定基础。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乡镇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抓秋收、促秋建,科学分析形势,积极应对困难,使广大干部农民真正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共同推进全县秋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要把秋建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任务目标,层层落实“包、保”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要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秋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确保今年秋建工作有序进行。

(三)广泛发动,加强指导。要开好各种现场会、定标会,使群众掌握农田秋建工作标准和相关的技术措施。要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乡村和地块,面对面的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为推进农田秋建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四)积极协调,加大投入。各乡镇要协调好贷款、油料、配件的供应,做好资金和物资准备,对参与整地作业的机车,农机监理部门做到不堵截、不刁难,确保秋整地工作顺利进行,各乡镇要加大对农田秋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农田秋建工作的支持。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市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管理,全面推进植树绿化工作,着力构筑布局合理、品种多样、彰显特色的城乡绿化系统,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为中心,以城区道路、单位庭院、公路沿线、农田林网为重点,抓住今冬明春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大力实施城乡植树绿化工程,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率,加快推进大地园林化进程。

三、工作重点

(一)城区绿化工作重点

1、道路改造绿化工程。重点对市区阜盛路、枣城大街、云红大街、挺进路、开元路、文昌路六条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对新西环路完成高标准绿化建设。

2、街头绿地建设工程。在市区空闲地建设17处街头绿地,缓解广大市民缺乏就近休憩活动场所的问题。街头绿地的规划设计由城管局负责,各产权单位分别组织实施。

3、公园广场提升工程。对市政广场、文化娱乐中心广场、*大酒店广场、滨海购物中心广场、客运中心广场、元宝湖公园6处广场(公园)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是对现有植物进行调整,增植乔木和花灌木,提升景观水平和绿化档次,同时,新建泰山体育广场、广播电视大楼广场、玉心湖公园、文庙广场4处公园广场绿地。

4、社会单位庭院绿化工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破硬植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形式,搞好庭院绿化。各学校、医院和居民小区搞好本单位的庭院绿化,积极打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5、河道景观带提升工程。对盘河、跃马河进行绿化改貌,沿河道建设绿色长廊。盘河以种植乔木和花灌木,增加绿量、提升档次为主,建设成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中心风景带。跃马河重点是在抓好大树补植的基础上,搞好整体绿化规划,抓紧分步实施。

6、城区出入口绿化工程。以增加绿量、提升品位为主,在原有基础上增植高大乔木和灌木,点缀有品位、有档次的绿化小品,把城区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打造成展示我市形象的绿化亮点。

(二)乡村绿化工作重点

1、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区绿化样板工程

①水库防护林建设和库区绿化。在今春植树绿化50米的基础上,水库防护林延伸到100米,对库区东西路沟渠以及内、外环带进行绿化,以增强景观、防护和水源涵养效果。

②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水库引水渠绿化。项目区内沟渠路全部按农田林网化标准进行高标准绿化;主要道路、沟渠按向外辐射30-50米的标准栽植防护林。

③标准粮田项目区绿化。花园镇、郑店镇要在20*年春季项目区植树绿化的基础上,按照辐射30米绿化带和农田林网化标准,全面做好空档补植完善和新建道路、沟渠的植树绿化。

2、省级公路绿色通道工程

重点抓好两个路段:一是248省道市区至郑店段。绿化长度30公里,按两侧各辐射100米的要求,增植树木14.9万株,其中郑店镇7万株、杨安镇6万株、花园镇0.9万株、市中街道补植枣树1万株。二是314省道丁坞段。绿化长度12公里,按照两侧各辐射100米的要求,增植树木18万株。同时,抓好贯穿乐泊路、黄商路、大庆路等市乡公路沿线的绿化带建设和村村通公路的绿化;每个乡镇(街道)抓出2—3条村村通公路高标准绿化样板路。

3、骨干河道绿化工程

对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河三条骨干河道防护林进一步补植完善,绿化总长度104.5公里,补植树木44.2万株。

4、农田林网化工程

按照“田成方、路成网、网内间作、沟路渠林四配套”的要求和“200-300亩一个网格,主林带不少于4行、副林带不于2行”的标准,结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工程建设,新建农田林网3万亩,补植完善7万亩。除朱集、云红、市中、东城、西城、郭家、胡家外,孔镇、寨头堡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各新建一个1000-5000亩的农田林网化样板方,其他乡镇各完善规范农田林网1000-5000亩。

5、村镇绿化工程

以乡镇驻地、20*年山东省绿化示范村和骨干公路沿线村庄为重点,按照乡镇驻地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和40%的标准,完成丁坞、郭家、化楼、郑店、杨安镇、胡家、西段、黄夹、云红、铁营、朱集11个乡镇(街道)驻地和212个村庄(每镇15个村,每乡、街道10个村,东城街道2个村)的绿化达标建设。主要绿化任务是:按照“多树种搭配、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原则,对主干街道、住宅、村镇空隙地、公共场所绿化和围城围村林进行绿化建设。围城围村林按照30-50米宽的标准建设,主要街道两侧各建一行以上乔木行道树,空闲地以花草灌木及常绿树搭配,每个乡镇(街道)抓出3-5个“庭院花果化、街道林荫化、村边森林化、路渠风景化”的绿化样板示范村。

6、特色经济林工程

依托汇源、江南食品、富硒金丝枣业等林果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带动、政策扶持、合作组织拉动、科技推动等措施,大力发展富硒金丝小枣、高酸苹果等优质果品基地,进一步膨胀特色经济林基地。

朱集、云红、市中、东城、西城、郭家、胡家等小枣主产乡镇(街道),要重点搞好枣树补植和嫁接改良,禁止在枣林内间种速生杨等用材树。其中:朱集、市中、云红、郭家、胡家各补植枣树2万株,朱集、云红各建设2000亩高标准金丝小枣示范园,郭家建设1000亩富硒枣园。(对小枣主产乡镇、街道的植树绿化考核主要考核枣树补植种植情况,枣林内间种的用材树不予考核。)

以大孙、丁坞、黄夹、西段、西城五个乡镇(街道)为主,新发展高酸苹果种植基地1000亩。

7、产业富民工程

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通过引导扶持、招商引资等措施,加大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木材加工、林果加工、苗木花卉、生态观光旅游及林粮、林菜、林菌、林禽、林畜等林间经济,促进资源向产品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实现以林增收、以林富民。

四、实施步骤

今冬明春植树绿化工作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11月上旬,召开动员会议,全方位宣传发动,营造植树绿化的浓厚氛围。

(二)今冬植树绿化集中施工阶段。时间为11月10日-12月15日,主要是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和标准,组织施工,保证完成绿化任务的50%,条件具备的争取全面完成任务。

(三)今冬植树绿化检查验收考核奖惩阶段。时间为12月中旬。

(四)明春植树绿化施工和全面管理养护阶段。时间为2009年3月-5月,主要是完成剩余的绿化工程,并全面加强管理养护,确保树木成活率。

(五)总结表彰阶段。主要是对今冬明春植树绿化成果进行观摩和检查验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兑现奖惩政策,并对下步植树绿化工作做出部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搞好城乡绿化工作,分别成立城区植树绿化指挥部和乡村植树绿化指挥部,调度、协调和监督检查全市城乡植树绿化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在指挥部的指导下,加强对植树绿化工作的领导,层层分解任务,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把绿化任务落实到单位、到地段、到村(居)、到人。

(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植树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广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植树绿化建设。新闻、宣传部门要及时报道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公开曝光各类反面典型。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积极营造全民参与植树绿化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加大投入,多元化经营。今冬明春的植树绿化投入,采取市级财政、相关部门、责任单位、社会等多方筹集、共同承担的方式解决。市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和调控作用,重点投向城区主干道和工程量大、任务完成好的河道和公路路段。鼓励支持企业、外商和个人认建、认养、认管城市绿地,投资兴建城市植树绿化项目、苗圃和花卉基地,调动社会群众参与植树绿化的积极性。

(四)深入改革,创新机制。将全市集体宜林地、村庄四旁宜林地经营权和已有林木所有权全部承包或者拍卖到户。明晰产权,发放林权证书,保证林农权益。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依法开发利用。

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质量;监督;材料

1严把环境勘测关

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节,防汛抗旱,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在工程建设之初,立项规划时一定要做好环境勘察,因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位置相对特殊,都是处在野外,一方面要确保工程不被环境所影响,另一方面要注意施工建设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影响程度,所以环境勘测工程十分重要,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对当地的地质、气候、工程周边的植被等都要进行考虑。农田水利建设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工程的环保性,避免因工程的建设而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把好材料关

材料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水平,所以要严格把好材料关,确保工程所用材料都符合规划设计标准,保证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一是要对送检的样品质量进行检测,根据工程建设标准,确定材料样品是否符合工程建设要求;二是对于材料进场前的检验,一定要按标准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不合标准的材料禁止入场,保证工程所需材料的质量;三是进场后的材料也要进行检验,避免因特殊原因造成一些个别材料有瑕疵而混入工程,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2.2把好工程施工设备质量关

工程施工设备对于施工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要合理选择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设备。一是面要保证工程施工设备适合工程施工的需要,要科学合理,既能满足施工,保证质量,而且还要力求在成本投入上做到节约;二是要保证设备的质量及功能,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影响到工程质量;三是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对设备进行检验和调试,使工程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消除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把好混凝土浇筑质量关

混凝土是农田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施工项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程细节的控制,例如模板的支设、钢筋的铺设、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振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浇筑质量。另外在劳动力数量投入、技术实力、施工的方案制定等细节上,也要进行严格把控,这些都是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和混凝土原材料、运输和浇筑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3设定管理质量控制重点

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必须要加强管控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但是在重要之中还有更重要的,这就是工程质量的重点管控部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设定重点,例如对于施工中的一些环节及关键部分,要求专业性较强,对工程的质量影响意义重大,这就要进行重点设定,进行强行管理。一是在施工方案制定上,要结合对施工过程的分析,综合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把质量管理点的关键进行确认;二是要确定目标参考指,按照参考值进行质量管理制定实施方案;三是对技术人员的确定,人员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技术水平也是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需要确定有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具体施工,以实现质量的目标控制。

4组建控制工程质量队伍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工程质量能保质保量完成,必须要设立专业的质检部门,建立专业的质检人员队伍。具有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质检工作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细节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质量的原材料及施工设备,质检人员要及时制止,在施工过程对于不能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的施工行为,质检人员要及时向主管领导进行汇报,暂时停工,重新整顿,符合标准后再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项目经理每个月都要向监理提供工程质量表,以便对施工质量进行分析和控制。

5把控施工操作质量

工程的施工操作在整个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施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方,工程的质量除了设计方外,主要是由施工操作方决定,其技术水平、专业能力、队伍素质、施工管理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施工操作者的要求必须要十分严格。特别是对于专业性较强及工程的重点部分,必须要由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及水平的人员来完成,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进行施工控制,操作者要自己检查、互相检查,在交接工作中也要检查。交接中,前一道工序检查要合格,合格后再交接,不合格的工序不交接。对每个工序的施工操作者实行挂牌制,明确责任质量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操作者自我检查、自我监督的施工质量意识,也可以做到施工质量责任明确。

6结语